"小说下载尽在书本网 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OTCBB不是NASDAQ 海外买壳上市有骗局   OTCBB市场的全称叫做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即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实时的股票交易价和交易量的电子报价系统,开通于1990年,主要是为了便于交易并加强柜台交易市场的透明度。由于OTCBB是由NASDAQ的管理者全美券商协会(NASD)管理,并且OTCBB的股票也是由做市商(Market Makers)通过纳斯达克工作站II进行报价,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把OTCBB错误地等同于纳斯达克市场。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OTCBB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纳斯达克的独立市场,它既不是纳斯达克市场,也不是其一部分或者所谓的纳斯达克副板。   继1999年底国内企业美国上市的上一波浪潮之后,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国内民企海外买壳上市的又一波热潮,新亚洲食品、山东宏智、托普、蓝带啤酒、天狮国际、中国汽车系统等企业纷纷通过买壳登陆海外资本市场。与此同时,以美国沃特财务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提供买壳服务的中介机构,正在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到海外买壳上市的种种好处。举例而言,本周就有国内证券类的媒体开始吹捧借壳上市的好处,我认为极有必要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比较全面的看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买壳上市?买壳上市,又称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是指一家非上市公司(买壳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壳公司)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买壳上市的操作方式是:买壳公司与一家上市的壳公司议定有关反向收购的条件;壳公司向买壳公司定向增发股票;买壳公司的资产注入壳公司而成为其子公司,但买壳公司的股东是壳公司事实上的控股股东。它是美国1934年以来开始实行的一种简捷的合法上市方法。与以IPO直接上市相比,买壳上市的优点在于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100%保证上市,避免了直接上市的高昂费用与不确定性的风险。从时间上讲,甚至不到两个星期就可以完成,在不到三十天的时间内就可以交易。从成本上讲, 一个空壳公司的价格可以低至五六万美元,高至几十万美元,加上律师费及审计费等会在50-90万美元不等,而IPO的前期成本就有150万美元左右,而且能否成功上市没有保证。   然而,在买壳上市“多快好省”的背后,却有着不为人所知的骗局。买壳上市到底成效如何?背后的陷阱是什么?本文将以赴美国上市为例,指出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的误区,揭开中介公司买壳上市的骗局,以期国内民营企业不再重蹈海外买壳上市之覆辙。   很多中国民企在所谓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不是在真正的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而是在OTCBB市场上市,OTCBB是一个完全不同于NASDAQ的独立市场。   OTCBB市场的全称叫做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即场外柜台交易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实时的股票交易价和交易量的电子报价系统,开通于1990年,主要是为了便于交易并加强柜台交易市场的透明度。由于OTCBB是由NASDAQ的管理者全美券商协会(NASD)管理,并且OTCBB的股票也是由做市商(Market Makers)通过纳斯达克工作站II进行报价,所以很多人包括一些媒体把OTCBB错误地等同于纳斯达克市场。事实上,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别。OTCBB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纳斯达克的独立市场,它既不是纳斯达克市场,也不是其一部分或者所谓的纳斯达克副板。   OTCBB只是一个会员报价媒介,并不是发行公司挂牌服务机构,与纳斯达克相比,OTCBB既没有挂牌(listing)条件和标准,也不提供自动交易执行体系,也不与证券发行公司保持联系,对做市商的义务也与纳斯达克不同。   与纳斯达克相比,OTCBB以门槛低而取胜,它对企业基本没有规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三名以上的造市商愿为该证券做市,企业股票就可以到OTCBB市场上流通了。那些既达不到在纳斯达克全国市场(National Market)或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等主板市场挂牌交易的条件,也达不到在纳斯达克小资本市场(SmallCap)上挂牌上市要求的公司的股票,往往在OTCBB市场上交易。截至2004年5月底,在OTCBB上交易的证券约3300种,做市商235个。由于这个市场上充斥着很多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很便宜的壳公司,因此,许多中介机构纷纷游说中国企业到此上市。   然而,因为国人对海外资本市场的不了解以及求上市心切,很多中介机构借此混淆纳斯达克和OTCBB的概念,将OTCBB上市等同于纳斯达克上市。比如,美国世界银行联合投资集团就在其中文网站上大讲纳斯达克上市,将OTCBB其纳斯达克混为一谈。该集团称自己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如果该公司不是在有意混淆视听的话,其真实水平很值得怀疑。连概念都搞不清的人却要帮别人去上市,其后果可想而知。   事实上,主流的国际投行从来不会推荐中国公司去OTCBB买壳,只是一些中介机构利用中国企业缺乏经验,从中渔利。他们往往手里已经持有大量的壳资源,为了将手中的壳推销出去,收回成本,往往不择手段,把到OTCBB买壳上市描述得天花乱坠,说成是到纳斯达克上市,而事实远非如此。   OTCBB并不是一个好的融资场所,融资功能极为弱化,对企业知名度有负面影响。   纳斯达克、AMEX、NYSE等主板市场对挂牌有严格要求,一旦企业不能满足相关条件,就会面临摘牌和退市的处罚,OTC市场由此而生,那些从纳斯达克等主板市场退市或达不到在主板市场挂牌条件的证券即在此交易。因此可以说,OTCBB出身卑微,难免给人以“贫民收容所”的印象。在OTCBB上很少有大机构投资者,而多以小型基金与个人投资者为主,其股票流通性较差,大约一半的股票处于停止交易状态,主要是几个做市商在相互交易,平均股价仅有9分钱。有中介机构专门购买这种空壳公司,然后倒手卖出。想借壳的中国企业,花三四十万美元,即可买到一个壳。   这些都使得在此买壳上市的公司无法从内心里产生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荣耀感,反而会感到有损企业声誉。尤其是原本业绩不错的企业,在此买壳往往会降低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虽然OTCBB上市的中国有限通信公司(OTC:CCCI,目前股价:0.47左右)的美国董事Raney认为,“大家都知道OTCBB不具权威性,但是在中国,这相当于打上了美国记号,对他们来说这是件很光荣的事。”但实际上,到底光不光荣,只有OTCBB上市企业的老总心里最清楚。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比较早的如深圳中贸网、世纪永联(后更名为时力永联)等,其知名度远远无法与搜狐、网易相媲美,而其总裁们亦难有张朝阳、丁磊们般自信风光。   抛开虚荣的面子问题不谈,从融资功能上讲,OTCBB也不是个好的选择,因为OTCBB基本上没有融资功能。从买壳上市的过程来看,买壳并不等于融资,买壳的过程不会带来任何新资金的流入,除非壳公司本身有大量现金并同意以股份置换的方式完成交易。企业想要通过买壳融资就需要通过后续的融资策略,比如定向私募或者二次发行等。而在美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超过100万美元的私募有较多限制,而OTCBB上的平均股价0.09美元使得二次发行亦融不到多少资。这使得最终能在OTCBB上实现融资的公司屈指可数。中国上市较早的时力永联是在OTCBB上融到资的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但其董事长兼技术总监赵晓侠仍坦言:“如果仅仅为融资而来,在目前环境下到OTC上市毫无意义”,“投资者都已变得十分谨慎,而在NASDAQ主板有的是风险小、收益好的企业,没有什么业绩的OTC公司若想公开增发股份很难成功”。   从OTCBB升级到纳斯达克路漫漫。   有的中介机构把OTCBB称为纳斯达克的副板市场,并大力宣传以后可以从OTCBB升入纳斯达克市场。实际上,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满足下列条件可向NASD提出申请升入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1)企业的净资产达到500万美元或年税后利润超过75万美元或市值达5000万美元;(2)流通股达100万股;(3)最低股价为4美元;(4)股东超过300人;(5)有3个以上的做市商等。   事实上,的确有业绩好的企业从OTCBB升级到纳斯达克或者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实现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比如大名鼎鼎的微软,就是从OTC市场上升到纳斯达克的。国内也有一家企业实现了这种蜕变,那就是AXM制药公司(AMEX:AXJ),这个生产抗生素和护肤品的厂家在OTCBB买壳上市后通过3次私募筹到了740万美元,并且与Sunkist Growers公司签订了特许协议,以新奇士的名义在中国生产维生素,其股票也从OTCBB升入美国证券交易所,股价现在约4美元左右。   不过,并不是所有在OTCBB上的中国企业都能像AXM那样最终蜕变成白天鹅。仅是一条股价最低4美元的限制这就把OTCBB上到大多数企业挡在了纳斯达克之外,因为在OTCBB约75%的股票处于5美元之下。   与AXM的蜕变相反,许多曾经在OTCBB上辉煌过的“中国神话”如今都已经变成了“昨日黄花”,一度的“明星股”时力永联、蓝点软件曾股价高达二十多美元,但现在却已与垃圾股无异,多数中国企业在OTCBB的股价不足0.5美元。   对于爱面子的中国企业来说,从OTCBB升级到纳斯达克主板固然是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但这条路并非像中介机构描述得那么简单,除非企业本身就是白天鹅。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本身就是白天鹅,何必先把自己伪装成丑小鸭呢?   希望中国企业切勿因为好大喜功而走上买壳上市的歧途。   在OTCBB上市不等于挂牌(listing),几十万美元买到的只是一纸虚名。   由于国内股票发行后即获得上市资格,因此,我们会把上市和挂牌等同,而在美国,上市和挂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上市是指已经发行或拥有外部股票的公司把自己变成一个公众公司,其股票可以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个市场可以是NYSE 、AMEX和NASDAQ等主板市场,也可以是OTCBB、Pink Sheets等低层次的柜台交易市场;而挂牌是指公司符合一定挂牌条件后,通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审核批准,在提供挂牌服务的机构如NYSE 、AMEX和NASDAQ等挂牌。   通过前面对OTCBB的介绍,我们知道,OTCBB并不是发行商的挂牌服务机构,而只是一个会员报价系统,OTCBB没有挂牌上市的条件和标准,它也不和上市公司有任何关系。可以说,OTCBB没有提供挂牌服务的资格,它只是一个报价的媒介。   因此,在OTCBB上市的企业,不是真正的挂牌上市公司,只能叫做在柜台交易市场交易,由几个做市商互相交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亦不承认其上市公司地位。   所以,企业花几十万美元买来的只是一纸虚名,并且还得为此支付每年10-20万美元的审计等各项维持费用。加之OTCBB几乎没有融资功能,这使得相对较低的买壳成本和后续费用也显得很高。   因此,除非是做战略投资,否则在境外单独买壳并不值得,特别是在OTCBB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其实是在变相规避国家政策管制,打擦边球。   海外买壳上市除了上述种种误区和陷阱,还存在政策上的风险,因为,国内至今尚未有政策允许中国企业在海外借壳上市,相反,国家从1993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关于境内企业到境外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存在的问题的报告》、《关于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审批程序的函》、《国务院关于暂停收购境外企业和进一步加强境外投资管理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中明文规定:“禁止境内机构和企业通过购买境外上市公司控股股权的方式,进行买壳上市”。   因此,一批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始另寻它路,绕道海外买壳上市,其始作俑者是裕兴电脑。此后,先注册一家海外控股公司(比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然后用这家海外公司支付巨额现金收购国内企业,成为国内企业的控股母公司,再用这家海外公司在海外市场买壳上市便成了企业的普遍做法。因为不属于直接上市,因此,不必经过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又由于不是境内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因此不受到1993年以来的一系列规定的限制。   可以说,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是在打政策的“擦边球”,在绕道的过程中亦有很多不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产生(比如地下钱庄),若为投资者知晓,该上市公司必遭遗弃。   可见,中介机构所鼓吹的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只不过是偷换概念。中介机构所谓的纳斯达克或者纳斯达克副板实际是与纳斯达克完全分离和有本质不同的OTCBB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充斥着几美分的垃圾股票和空壳,几乎融不到什么资,而且还要付出买壳费用以及其后的维持费用,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上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市挂牌公司,其上市公司地位得不到美国证券交易所的承认。而且,从这个市场升到纳斯达克市场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一般中国企业而言,登陆纳斯达克并非易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水中望月镜中观花。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违法性,并不为国家政策所允许和支持。   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管制,每年1000家申请上市的企业中仅有1/10能获得上市资格,而且至今民企尚未取得与国企同等的地位。对于大多数民企来讲,上市仍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加之目前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券商倾向于做国企上市的大项目,而对民企的中小规模不屑一顾,更使得民企在国内上市难上加难。同时,国内企业对于海外资本市场和买壳上市不太了解,加上虚荣心作怪,急于求成,为很多中介机构提供了投机渔利的机会,从而导致海外买壳上市热潮再起。   我在这里要提醒那些想要海外买壳上市的国内企业,不要为中介机构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不要梦想通过“资本运作”一蹴而就,不要一味为上市而上市,否则将得不偿失,悔之不及。踏踏实实地发展壮大自己才是最根本的道路。   在国内股市大门紧闭之时,OTCBB(场外柜台交易系统)却打开了海外上市的另一扇窗。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这条捷径登陆海外证券市场。据笔者了解,中国企业到OTCBB上市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CTC化妆品控股公司完成反向并购买壳上市,后来比较著名的例子有北京世纪永联(后更名为时力永联,下同)、深圳中贸网、深圳蓝点软件、深圳明华集团、托普、中国有线通信公司、AXM制药公司、天狮国际、上海四方、中国汽车系统等。那么,这些企业是否从OTCBB市场上获益并成功融资了呢?是否如愿以偿地升入了纳斯达克主板市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下面将对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过去和现在作一简要总结,以让准备和想要在OTCBB买壳上市的中国企业更清楚了解OTCBB的真相。   最早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CTC化妆品控股公司(CTC Cosmetics Holdings),曾在1997年完成反向兼并(OTC:CTHI),但其1999年因未满足NASD的相关要求而从OTCBB摘牌,现在该公司已不复存在。后来上市的几家中国公司,情况亦不乐观。   世纪永联(OTC:FRLK),1999年11月与美国在内华达州注册的“Light Energy Management Inc.”达成买壳协议,从而在OTCBB上市,一度受到媒体的追捧和关注,其股价也曾在上市后的2000年初飙升至将近25美元,但半年后即跌到5美元以下,并一路下跌至现在的0.15美元左右,平均成交量仅有3.5万手左右。   深圳蓝点软件(OTC:BLPT),成立于1999年9月,2000年1月即与一家美国壳公司达成买壳协议,并在2个月后股票正式开始交易,一开盘即从6美元升至21美元,成交量达75万手,但目前其股价只有0.47美元,平均成交量1.6万手。   深圳明华集团(OTC:MGHA),于2000年4月买下泛亚达(Panagra International Corp)壳公司,2001年8月上市,其股价将近3美元,四个月之后即跌至0.9美元,现在的股价约为0.3美元,平均成交量2.7万手。该公司曾计划将股本由4000万股扩充到2亿股,首期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配出3000万股,从而可融得资金6000万美元,不过据了解,该集团至今尚未从OTCBB融到任何资金。   托普控股(OTC:TOPG),2003年1月16日与Quixit Inc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完成买壳上市,不过该股票一直交易清淡。开盘当日开盘价0.5美元,收于0.6美元,交易量不足3万手。一周后即跌至0.1美元,成交量为0。一年多以来,股价一直徘徊在0.15美元左右,成交量大多数时候为0,上市后仅有交易量的5个月里,交易量最低的为4手,最多的为227手。   中国汽车系统(OTC:CAAS),2003年3月完成买壳上市,上市后交易冷清,上市当日股价3.10美元,成交量仅300手,其历史最高股价超过18美元,不过现在的股价约为5美元左右,成交量不足2000手。   在诸多OTCBB的中国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好并修成正果的当属前文所提及的AXM制药公司(AMEX:AXJ)。该公司股票于2003年3月进入到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股价现在约为4美元,增长3倍,平均成交量6万手。   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对所有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一一列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股价表现非常一般。在此,笔者对想要和准备在OTCBB上市的中国企业给出以下忠告:   第一,先确定自己海外上市出于何种目的。是由来已久的融资需求还是受中介机构煽动而一时头脑发热?是虚荣心作怪还是战略投资的需要?   第二,必须了解清楚OTCBB是怎样的一个市场后再作决定。尤其是这个市场上公司的股价如何,融资效果如何,升级到纳斯达克等主板市场的希望多大等等,不要等到上市后再悔之晚矣。   第三,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确保企业上市后受到投资者青睐的根本。在股票市场上,有非常多业绩很好、非常有前景的上市公司,没有业绩支撑的股价飙升绝对不会持久,尤其是在OTCBB这样的柜台交易市场上。   第四,如果企业最终决定到OTCBB上市,找一个业务能力出色的中介机构会使上市过程顺利很多,减少不必要的很多麻烦,提高上市效率。   虽然在OTCBB买壳上市具有本文开头所述的种种优势,但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买壳上市的背后暗藏着许多陷阱和骗局,买壳上市的隐性成本远远大于看上去的几十万买壳费用和后续费用,希望引起国内企业的注意,三思而后行。 拔掉国企改革思维谬根   透过2004年下半年轰轰烈烈的产权改革大讨论,政府顺从民意而叫停了管理层收购(MBO),虽然不禁止小型MBO,但会加强对小型MBO的规范。这次政府叫停大型MBO以及规范中小型MBO的做法,虽然朝向一个更为规范的方向前进,是政府以民为本思维的具体表现,可是我认为,政府的监管机构并没有真正了解,转移国有资产的经济规律,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国有资产移转,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安与动荡。我想提出一个理论化的架构,解说国资转移的经济规律。   目前产权交易是透过规范的产权交易中心进行。如果资产只是由A个体户转至B个体户的话,他们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只是一个价格的问题,只要价格能充分反映市场价值,那么这就是一个公平的交易。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产权交易中心就可以作为一个中介机构。只要交易价格公平,就能完成一个公平的产权交易。   但是国有资产一旦进入交易,就不是那么简单,就算交易价格是公平的,也一样会发生社会不安与动荡。为什么呢?因为国有资产的转移,是包括政府权力的放弃,以及政府权力的转移,而政府的权力是无法定价的。   我们想想看,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人是谁?是全体老百姓。「权为民所用」,老百姓把国资的经营权力交给政府行使,由政府来经营,由于以往政府主导下的国企经营效率极差,因此过去的产权改革,就是希望透过民营化的方式来改善国企经营的绩效,譬如通过MO或者把国企卖给民营企业家的方式。   法律缺位 自定价格   可是这种产权改革,跌入两个严重的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我以前一再谈及的,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以自定价格的问题;第二个误区是政府权力的放弃,以及权力的移转是无法定价的。   所谓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与自定价格的问题,可简述如下:   MBO的交易价是由不拥有资产的买卖双方所订定,也就是说国有资产属于全国老百姓,但是承担交易的卖方只是代理人——政府,而买方是国企老总或民营企业家。国有资产的价格就有这种不拥有资产的买卖双方所决定。   由于我们的法律不规范,因此买卖双方为了自身图利,可以把交易价格压得极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就是我所谓「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以及自定价格」的问题。   这次政府叫停以及规范MBO,基本上是顺应了民意,纠正了以往的做法,走出第一个误区,可是第二个误区并没有解决。   当政府突然放弃管理国资的权力的时候,就必定产生权力缺位现象,随之而来必定由国资收购者取代政府的权力缺位。这个论断可以清楚地解释前苏联国企改革失败的原因。   前苏联的产权改革,是以执政共产党放弃权力的做法为主导,一夜之间透过私有化证券(Voucher)将所有的国企转变成民企。但是共产党权力的缺位,使得国企收购者取代了共产党的权力,形成了寡头垄断。   但是俄罗斯的法制化的游戏规则并没有建设起来,全盘私有化的结果,是国企收购者透过资本集中,而形成了强势群体,席卷全国弱势群体的财富,使得民营化后的企业更无效率,至今仍然危害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草率弃权 经济重伤俄罗斯共产党如此草率放弃权力的做法,到底给苏联经济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我想拿民营化以后的俄罗斯,和北美国家墨西哥2003年的一些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和墨西哥相比俄罗斯人口较多,大学生比例高,能源更是充沛,但是人均GDP却落后于与之不成比例的墨西哥。这能不引起我们警惕吗?   第二个误区是不可能透过产权交易中心解决的,因为政府的权力缺位或移转,无法定价。在法治化不健全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中国,法制化的游戏规则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不能透过法制化的游戏规则来约束经济个体经济行为的话,国企收购者必然透过资本的集中而形成强势个体,除非强势个体有信托责任(我一再指出,中国是没有信托责任的国家),否则必然侵害到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侵害股东(国有股)以及职工的利益。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国股市这么差劲,而且为何相当多职工被贱价买断工龄,为何社会保障最终背上沉重包袱,以及为何20年来的产权改革,造成社会此起彼伏的动荡与不安。 不会留情面 不要对民企抱有幻想   不留情面发难民营企业家再入论战旋涡,香港“斗士”学者坚称“用数据说话”保护中小股民利益   郎咸平其人   1986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财务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有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长江商学院教授,深交所公司治理顾问等多个头衔。长期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质疑格林柯尔之前,曾三叩TCL、四问海尔。   在内地被誉为“民企杀手”的香港经济学者郎咸平现在正处在一场论战的旋涡中。在“炮轰”德隆系扬名股市,并一再批评TCL、海尔等国内知名企业之后,他又将“魔术杖”指向了科龙控股者格林柯尔。   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质疑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即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进而指出在中国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必要停止目前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以防止一些企业家打着所有人缺位的口号,合法侵吞国有资产。   “炮轰”顾雏军引起企业界和经济学界轩然大波。8月13日,郎咸平更是收到了来自格林柯尔的律师函,对方将其告上法庭。   与往次论战不同的是,“郎顾之争”并非只是停留在学术和企业层面,而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网友、股民以及普通百姓的参与,并由此演变为一个“公共事件”。在这场论战中,虽然有人褒之为“斗士”、“教父”,也有人贬之为“流氓教授”、“三无教授”,但结果都是:48岁的郎咸平再一次扬名内地。   8月29日,刚刚在北京开过“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经济发展研讨会”的郎咸平回到香港,接受了本报特派记者姜英爽的专访。   我这一次一定要成功   “我希望我的言论能够改变国家的改革方向。如果我失败的话,这不是我个人的失败,这是我们国家的失败”   记者(以下简称记):郎教授,我首先想问您一个问题啊,那就是这些天您成了记者追逐的目标,那您在行内人士那里听到的是赞扬的声音多呢,还是反对的声音多?   郎咸平(以下简称郎):基本上是反对的人多,不管是企业界的人士还是经济界的学者。而且这些反对是一波波来的,非常有秩序的反对,不是大家都一齐跳出来反对,而是两三天就有一个人来反对我。而且这些反对是从一些很小的人物,从我没有听过名字的学者开始,到了张维迎这样的富有声望的经济学家也来反对,所有反对的内容都出奇一致,都是认为目前中国的改革状况是好的,现在走的道路是不得已的选择。   记:这个反对的浪潮在你意料之中吗?   郎:我早就准备好了。   记:你觉得他们反对你,是不是证明你说的某些话有偏激的嫌疑呢?   郎:我同样早就准备好了为我所说过的话负责。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反对我,但是我知道我自己说的是对的。这2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我觉得我现在有一个使命感,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我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我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如果我失败的话,那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个多么大的危害。这不是我个人的失败,这是我们国家的失败。   记:你所指的成功是什么呢?   郎:我希望我的言论能够改变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和改革方向。比如说,我们以前以为生产资料属于国有,就是国家的,但是这是错的,是属于你的,属于你和我的财富。如果这些生产资料赚了钱,我们国库充裕了,我们完全可以不用交税了,可以给我们修路建桥。我承认,这些是没有效率的,但是,没有效率是因为过去一些政策的错误,而不是我们的国有体制有什么问题。   记:你并不否定国有体制本身,只是认为在实现它的时候出现了某些偏差。   郎:没错。我们想想看,因为它效率差,就把它全盘否定,国退民进了,整个国有资产转成私有体制了,是不是我们又倒退了呢?而且这些人生产资料的取得又有两大特性,一个是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中国的法律是不健全的,法律的规定是非常不详尽的,而且我们是大陆法系国家,跟英美法系国家又是不一样的,英美法系是什们标准呢,就是社会公众意见是判断的标准,你不能违反社会公众习俗。陪审团认为你有罪就有罪,无罪就无罪,而我们是根据条文来判断的。在我们这里,只要是条文没有说你不能做的,你都可以做,我们的公司法又是一个不健全的法律,难道法律没说的做了都是对的吗?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一些人在合法地夺取国有资产。   记:你认为其实是未必合法。   郎:不是我认为,而是根本就是不合法的。只是在我们国家的法律缺位的情况下是合法的,但是在英美法系里是违法的。因为它违反了我们社会公益。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网民在骂你呢?   还有第二个就是买卖双方制定价格,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主要的渠道。国有财产不属于他们某一方,而是属于全体老百姓的,你妈妈的房子价值500万,我给你50万贿赂,我就私自把你妈妈的房子贱价买卖了,能行吗?而现在,这居然是合法的。所以为什么引起老百姓这么大反响?因为这是不公平的。   公众意见是唯一准则   “我这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保护中小股民,我研究问题的时候,追求的目的就是是否达到了维护大众的利益”   记:你认为,判断一个事情一个政策是否正确,必须考虑到民众的意见。   郎:当然。这是英美法系判断的一个准则,而且是唯一的准则。当然,他们的意见是由代表他们的陪审团来表达的。   记:那当你研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政策的正确与否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考虑到公众的意见呢?   郎:那当然,不然他们为什么叫我郎监管呢?因为我这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保护中小股民,现在又有一个新的,保护国有资产产权。这就是因为我考虑到了公众意见。   记: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学者来说,他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是否应该独立于社会公众意见和情绪之外,而只研究事实本身,保持他的客观性呢?比如说,有时候公众意见并不都是对的。   郎:我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大家的意见,我是在用科学的数据做研究,只是我的研究结果,恰好与公众的利益和意见相吻合而已。我一直在研究的就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今天追求公司治理的目标有什么错?这是一个经济学家该做的事。你连经济学家的责任都忘记了,还叫什么经济学家呢?经济学家就是要为老百姓负责任,为国家负责任的。   记:如果大多数人的意见有时候是错的呢?比如,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不知道也许在长远来看,这是对他们有益的。   郎:是一句托词,你怎么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错的呢?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呢?以经济学家的立场而言,你根本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经济学家需要做研究,利用实际数据说话,该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而这也是我做研究的最高指导原则。那我想回问这些批评我的经济学家,如果经济学家连最基本的研究都还没做,那又怎么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错的呢?我想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不做研究的学者,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案是符合少数人利益的,就像这次产权改革,因此赶快找这个托词来抵挡我的批评。   记:作为学者,有时候只专注于事情本事的解决方法,排除外来因素的确很重要。   郎:错了!方法要有目的。你说成立一个上市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让股民受益。如果脱离这个,上市公司就可以为非作歹。为什么我们要监管他们?因为资本家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追求利润,你如果胡来就要收到惩罚。   记:那你觉得,这样做是否可能会导致用道德的范畴来评价经济的范畴呢?两者毕竟不是同一回事。   郎:我从来没有。你看我写的文章都是用数字说话,我从来不谈道德的。但我所有的逻辑分析和资料整理,都是为着股民利益最大化而取得的标准,我研究问题的时候,追求的目的就是是否达到了维护大众、中小股东的利益,手段是否合法。为什么我的意见得到大众如此支持呢?就是因为我所有的研究方法都是为这个目的来努力,所有的判断标准,都是以这个目的为唯一准则。   记:可能这种带着目标的研究会带来某些结果的偏差。   郎:不会。我的研究体系都是美国发展了四五十年的技术,完全是可以复制的。在美国,这样的信托体系非常受股民欢迎。   科学是数据不是情绪   “现在骂我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从形而上的观点来批判我不懂国情啊,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从科学的角度驳倒我”   记:你是为了公众利益去研究,但是你没有想过去迎合大家的情绪?   郎:没有。这只是我研究的一个结果。   记:比如,你在公布对格林柯尔的研究结果的时候,你研究了三个月,你觉得你对它了解了事实的多少呢?   郎:肯定是百分之百。对股东利益来说,是百分之百。做科学研究就要实事求是。根据你所探索的目的我的目的就是探索有没有达到股民利益最大化,我所搜集的数据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来做的,而一个企业有很多层面,这个企业的管理、营销,物流啊其他方面,都不是我要研究的。   记:也就是说,在你所公布的这部分判断来说,你觉得已经可以找到充足的论据。   郎:对,我研究的就是公司治理。我只研究这一块,我觉得在这一块里,我已经研究足够透彻。可能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所用的,是国外积累了几十年的方法论。   记:你觉得这个系统是成熟的。   郎:不是我觉得,这是(加重语气)一个成熟的系统。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做到了极致。这不是我个人的理论,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一套标准。   记:有时候,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仍然讲不通,或者你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郎:你说我夸大了问题,那么你们也去做一次研究嘛。不要谈形而上的,你也去拿出数据来,得出一个别的结果嘛,我认为中国的企业,都是这个样子的。   记:你认为都是这个样子的,是在研究了多少家企业之后得出来的这个结果呢?   郎:比如你说,你认为A股市场都很坏?   记:我不知道,我没有做研究,不能凭想当然说话。   郎:那么我告诉你,这些企业我研究了几十家,都是一个样子,当然很多人打击我的理由就是,为什么我不把1000家企业都研究完再说话?可是我一个人有多少时间?大家一起来研究嘛!   记:你觉得这几十家已经很有代表性。   郎:当然。这些家足以代表几乎所有企业,你能说问题还不严重么?现在骂我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从形而上的观点来批判我不懂国情啊,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从科学的角度驳倒我。   记:那你告诉我,你了解中国的国情吗?   郎:我当然懂,我可能不是非常聪明的人,但是我非常努力,我一直在学习。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课,讲中共党史呢。欧洲没有持股会,我是在美国受教育长大的孩子,美国也没有持股会,可是我知道海尔有持股会。我还知道中国还能调整会计科目呢。你是不是以为只有中国内地长大的人才了解中国呢?其实也未必啊!还有句话叫旁观者清呢。   民营企业没那么神奇   “如果你有张瑞敏的机遇,国家把一个烂厂给你,给你无尽的贷款和资源,可能你也会成功”   记:你觉得中国现在应该停止MBO(管理层收购,把国有企业卖给私人),但是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不能否认改革。   郎:当然我们需要改革。MBO就不能称之为“改革”。这是一个最可恶的盗窃国有财产的办法。我们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了。什么叫MBO,美国没有法人股,不想当上市公司了,10块钱卖出去的股票,12块我买回来,这有什么不对的?股东得益了,可以嘛!我们不是呀!我们是职业经理人,借了国家银行的钱,把国家股用最贱的价格买回来,归他自己所有,这不是MBO, 他哪有资格买?我们的股东有让股民受益吗?谁受贿了?国家亏了,上市公司股民亏了,你自己赚了!   记:你反对MBO这条很多国内经济学家认为的唯一可走的路,那你觉得解决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郎:你不要对民营企业抱有幻想,民营企业也没有那么神奇。对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做的,是政府退出市场,而不是企业退出市场。国企留在市场,国有股留在市场,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市场。   记:事实证明,喊了这么多年,政府是很难退出对企业的干预的。   郎:国企都可以退出市场,政府退出市场有什么难办到的?现在不是把国企和政府一起推开吗?我所说的还是温和的改革。政企现在没有分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去做,去把政企分开。我的方法是要国有股留在市场,国有股就由专家组成董事会,聘任职业经理人来做经营,对职业经理人由客观的指标来做评估。你的薪水也由市场来定价。   记:你觉得这一切实行起来难吗?   郎:不难。我这是最简单的。   记:比如,这需要更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比如,我们还需要一种有力的体系,来保障我们国有企业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加,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福利。但是我们现在没有。   郎:先做起来。法律体系慢慢完善。第一步,就是唤醒全民意识,我们现在全民意识已经在觉醒。   记:如果一个猫,长期看着很多鱼,它会不偷吃吗?   郎:韦尔奇当了20年CEO,他是老板吗?他就是个打工仔,保姆而已。我们可以给你很高的薪水。   记:我们不该善待有能力的企业家吗?   郎:你已经作出来的贡献,我们补给你呀!现在的国企领导人就是没有一点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没有对股民对国家的信托责任。你觉得一个国企领导人把企业做得好了,就该让企业成为自己的吗?他跟你,跟我又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有张瑞敏的机遇,国家把一个烂厂给你,给你无尽的贷款和资源,可能你也会成功。   记:我不能够同意你的话。这么多国企,失败的是大多数,成功的是少数。   郎:那你觉得,失败的就是应该的,成功的就该把它成为自己的,这对吗?现在我们缺的就是,成功的该奖励,失败的该炒你鱿鱼。   这种出名让人很意外   “如果一个企业,被我说几句就说垮了,你说这是我的问题呢还是它的问题?你也太差了吧”   记:你老是骂人家企业,还说中国上市企业都是这个样子,那些企业家现在见了你都是什么态度呢?   郎:比较敬畏。   记: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郎:发自内心的尊敬。   记:那个“畏”字呢?我要是企业家,就恨不得离你远远的,不要出现在你的视野范围内。   郎:你说的是跟我发生冲突的那几家嘛,我也是夸奖过很多企业的嘛。你们去采访看看嘛,很多学生,企业家,都喜欢听我的课。(笑)我也知道很多企业家怕我,我像一个魔术师,他们不知道我下一个魔术棒挥向哪里。   记:你觉得他们愿意成为你下一个研究目标吗?   郎:不愿意。(笑)他们在保护中小股民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记:很多人都觉得你想搞垮这些企业家,你专门跟企业家作对。   郎:如果一个企业,被我说几句就说垮了,你说这是我的问题呢还是它的问题?一个学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学者,不认识白道也不认识黑道,你居然被我说垮了,你也太差了吧。我说过通用电气很多次,它会垮吗?我从来没有想搞垮某个企业,我也不想说你不好,但是我做出来的数字和研究结果就是这样,就是不好我能够说成好吗?   记:你是不是很意外,你郎咸平在美国说几句话,可能引不起几个浪花,但是你在内地说上几句话,就有很大的反响。在美国不够有名,可是你在内地却大大有名了,你觉得为什么你会出名呢?   郎:对呀,我是很意外,中国这些企业家的道行,把戏我都看得出来,我如果看不出来,我敢说我郎咸平马上封剑退出江湖,这也是我愿意离开美国到中国来发展的原因,因为美国发展很成熟,问题很少,可以批评的地方很少。但是中国发展还很不成熟,有很大空间。因为在美国,制度比较健全,中国内地,的确有很多企业家怕我分析他们,因为他们有太多问题。所以有人说我,我说谁垮谁就会垮。   记:那你听到这个说法,高兴吗?   郎:你觉得呢?   记:高兴吧。   郎:对,我高兴。有人叫我民企教父呢。一个教父才能让你活就活,让你死就死。但是这是误解,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但是你作为企业,是否应该尊重我的意见呢?就像德隆,如果听取我的意见,可能不会走到今天。作为上市公司,接受质询和批评不是应该的吗?   记:你的话能够有这样的力量是你所希望的吗?   郎:是我始料未及的。   记:那你enjoy也就是享受这个意外吗?   郎:事实上我是挺高兴的。   记:魔术师的感觉很好。   郎:但是,也有很多企业都很感谢我,比如汇源果汁,也是德隆控股的,他们的老总是我的学生,3月份见到我,就说非常感谢我,说,他去年看凤凰卫视,看到我讲德隆的问题,当时德隆还没有垮啊,他马上叫德隆退出去,买回了德隆的股权,结果今年德隆就垮了。   我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这几年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现在我到内地,总是有人认出我来,跟我打招呼,就跟明星一样”   记:你有没有碰到企业给你钱想收买你的时候,比如,他们知道你要发布对他们不利的信息?   郎:你想,混到这个地步,能看重这个东西吗?   记:那你碰到过别人有这种意图的时候吗?   郎: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企业家跟我谈过这种事。确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我的敬畏,他们怕我万一翻脸怎么办?可是,我如此骂民企,来听我课的,都是民营企业家。多少企业家都来听我的课啊,太多了!   记:你很在乎你在内地的这个影响力。   郎:对,我今年四十八岁了,我简直不能想象当一个企业的顾问,可能两三年以前我肯定愿意的,谁不爱钱呢,那时候我不出名。但是现在我已经做了“教父”了。我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我现在想到的就是一个人境界的提高。   记:那你觉得你自己的能力和你的学问足以做这个教父吗?   郎:那当然。我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我只需要你的财务报表,我就能知道你在想什么,这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得到的,就凭这一点,我足以称为教父。我是不是该谦虚一下?   记:你觉得这几年是你这48年最成功的几年?   郎:是的,最成功的几年。   记:你觉得你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郎:当然,进而治国平天下,退而独善其身。我独善其身40多年了,已经够了!(笑)我给你举个例子啊,我在2000年默默无名,我有一次去西安,有一个很有名的大企业的副老总搞一个研讨会,我去了,当时没有人认识我,我对他们公司提了很多批评,当时他们很生气,对电视台有关我批评的片子都说,剪掉,理都不理我。可是2004年2月的时候,我去给青岛政府部门上课,又碰到他,他已经成了总裁了,而且我肯定了他这几年的做法,他握住我的手说感谢我。这几年对于我个人而言,是我一个非常大的──(他想了想,用了以下这个词)冲击。现在我到内地,总是有人认出我来,跟我打招呼,就跟明星一样。   记:你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郎:对,我很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记:你知道吗?我们了解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不是你这个样子的。他们更低调一些,埋头于研究,不会像你这么坦白,说自己想做明星。   郎:是啊,我就是这样,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人重视,做事情要有舞台,我在做研究,可是我没有舞台。现在我做出东西,当然希望我的观点可以传播和影响到更多的人。   有多少官司都无所谓   “我有炒作的本钱。而且企业家为什么对我这么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我说的都是事实”   记:那你告诉我,你朋友多吗?   郎:我没有朋友。   记:你觉得是为什么?   郎:他们嫉妒我吧。   记:你说过,你夸过别人但是被大家都忘记了,但是你骂别人,却被记住了。你会不会为了迎合大众的情绪会讲某些话?   郎:打个比方。你想出名吗?你不妨也去讲讲看,你能讲出来些什么呢?你看媒体会不会追捧你?都说我郎咸平会造势,会炒作,我承认炒作,哪个不服气,那你叫媒体去炒作你呀。你看媒体会不会跟着你走,企业家会不会震惊,会不会跟在你屁股后面走,不会的!   记:你觉得你有炒作的──   郎:本钱。我有炒作的本钱。而且企业家为什么对我这么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我说的都是事实。   记:你不否认你在炒作,但是你觉得你的炒作是有理有据的。   郎:你要知道,这是我十几年的研究心血啊。你也知道我的历史,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能人太多了,为了立足,我就得很努力学习,我有很多论文是排名世界第一的,这是我这么多年的积累来的。这么多年的磨炼和积累,才得到今天的结果。   记:你觉得你现在的名誉不是偶然得来的,也是一个必然。   郎:这是一个必然。   记:现在你要面对一场官司,以后甚至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官司。你怎么看它?   郎:无所谓。至少,我现在没有看到对我有什么不好。   记:你反而更加有名。   郎:可以这么说。 对泡沫下猛药不一定合适 政策应谨慎   问:最近,为了调控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您觉得中国房地产存在哪些问题?   答:中国房地产市场本身结构不健全,可以说部分地区是存在泡沫的。泡沫最严重的是上海,北京次之,而广东等广大地区应该说没有泡沫,或者说泡沫很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经历了好几次大的起伏,所以现在的市场就较为理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房价涨幅一度低于通货膨胀率。这是有统计的。   现时,上海的泡沫情况,由各项数据资料看得出来还是比较严重的。例如,南京西路、淮海路之间的房价一路攀升。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外地流入的资金导致的,据我所知,很多比较有名的外资基金也在介入操作。可以说,现在这个区域已经不由本地购买力支持,因此价格相当离谱。事实上,因为上海的市中心、闹市区面积非常小,真正的商业旺区,大概只有两三平方公里的面积,房价推高比较容易,炒家比较容易运作。   相比之下,北京的情形就大不一样,炒家比较难以舒展,因为北京市内没有一个特别的旺区。王府井一带虽是办公商务的中心之一,但是很少有人会将这里当作第一选择的住家。目前北京即使是高价房,也只是每平方米1.6万元~1.8万元左右的水平,和市民收入相比,还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事实上,北京因为各个发展区域不一样,也就不太会出现上海那样部分地区房价直线上冲的现象。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热钱在上海炒楼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一类热钱非常灵活,需要流动性。不能把进入的外资都简单地看作是热钱,这是两个概念。很多外资倒是有投资中国房地产业的计划和实施,这是他们自己的投资行为,和一般内地的所谓“炒房团”也有区别。   问:那么,目前上海市场是否存在一定的危机?调控政策的推进和步骤,学术界是怎么看待的?   答:我觉得,上海的市场最大的危险还不是来自于三五万元一平方米的高价房方面。现时,上海实际的市道之中,我判断,一万到两万元的中价房市场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这个区间很大,中环线外环线所在地区,房屋的供应远远大于需求,这种地方的楼价虚高,是很危险的。   目前来说,中国最需要的是房价稳定,这就要进行区域调整,进行结构调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政策对待,才可能达成对社会对国家较好的效果。   对房屋市场进行调控肯定是必须的,但是政策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例如,最高法院去年就宣布了,居民用于自住的第一栋房子不能拍卖,还不了钱也不可以没收房。这样的话,带来的后遗症会比较大,银行房贷政策受到干扰,很多人能够利用这个空子大胆套银行的钱。   其次,政策出台的时候,要密切注意,会否出现太快太严厉的现象。因为全世界都有共识,那就是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信贷政策是非常敏感需要高度调控艺术的。   国际学术认为金融政策始终存在一个难题,就是金融政策何时产生效果不确定,效果能有多大也很难确定。而学术界对于这类问题的建议就是,政府部门在实际推出类似政策时,要把握一个思路,就是缓慢、稳健一点为好。   政策的出台有时也可能带来比较大的后果,例如,上海地区有可能因为房价收缩过猛而经济陷入萧条,同时,其他地区可能也受波及。   因此,我认为,不同区域的房价问题应该区别对待。我看到一些报道,就是政策出来后,几天之内,上海很多房屋买卖的叫价都有很大影响。这里要注意的是,事情后面不仅仅是房价跌多少的问题,还牵涉到一个虚拟财富蒸发的副作用。过去几年上海人因为房价泡沫上升,虚拟财富推动消费效应,大家吃好的穿好的,现在经济上会受到压力。房价两个星期跌下来,就是财富缩水效应,产生伤害。   问:你在美国和香港都呆过很长时间,你经历过这种经济波动的经验是怎么样的?   答:房价问题和经济的联系远远大于股市和经济的挂钩,因此过去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而对泡沫下猛药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房屋政策最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心理因素的变化,这点在香港也有比较残酷的教训。1997年前后,香港就是因为对房价泡沫处理时下猛药,骤然推出“八万五”公屋单位,导致市场心态陷入恐慌,市场崩溃,带来的后果就太惨烈了。   美国1987年的股灾也是一个心态传染,当时经济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股市出现抛售,财富迅速萎缩,大家不敢消费,总需求下跌,也对经济造成重创。   问:调控之后,有不少地产商提出行业要面对重大危机,你对中国企业战略和个案研究很多,对这方面怎么看待?   答:监管部门对房地产过热现象有一些具体措施,这必然牵涉到企业,比如对地产商的审核会非常严厉,很多地产商抱怨连连,其实政府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的。按照这个政策走下去,现金流充裕的地产商,负债率低的地产商才是受惠的地产商。有长远发展战略和适应能力的企业才能活得比较好。但是我认为,房地产行业不是一个特别能够产生优秀企业的行业,这是由行业性质决定的。我接触过很多民营企业,上市和准备上市的,沿海和内地的,总的感觉是,这些中国的企业家其实都是绝顶聪明,加上一点机遇,就都能做得很好。他们是很有本事,能够在经济转轨期间,迅速找到事业突破口,尽快壮大自己。很多房地产商就是这样迅速积累财富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弱点,经常钻空子,不按游戏规则做事,所以不约束和限制他们的行为,到头来对社会对他们都没有好处。不过,这种约束和限制也要有章法,必须慢慢形成一个制度,总要给他们一个发展空间。   问:你过去两年提到很尖锐的一句话是“房地产缺乏竞争力”,对银行业你也有类似的看法,那么现在还是这么看吗?   答:房地产行业在全世界范围里面,确实不是一个很新的行业,国际大公司里面就很少房地产公司。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也很少看好房地产公司。现在内地很多做得很好的专业企业去做地产,这是中国企业的悲哀。例如连华为都要去做房地产,希望赚快钱,这对企业不是好事。专业化对目前形势的中国企业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要去做房地产呢?对于房地产本身,我认为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行业,真正一流的企业竟然去做经常爆出偷工减料新闻的行业,我实在不赞赏。 房地产金融高峰论坛发言   主持人:我们非常容幸地请到了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为我们做主题演讲,一位是郎咸平博士,郎咸平博士是美国霍顿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是近年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第二位重量级嘉宾是铜锣湾集团总裁陈智先生他现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地产联合会主席,陈智先生从1996年起就在中国提出了Shopping mall的概念,今天我们还要请出几位合作单位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位嘉宾和他们平时在自己的企业运营中的一些心得。   郎咸平:这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沉重到什么地步呢?各位回想一下,我国这么多民营企业家,基本上不是房地产商就是投资巩固商。一个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果并没有看到我们的经济体系出现像三星电子等等具有竞争力的行业,而是不断地在房地产行业里面打转转。我很有幸最近访问了两个城市,一是银川,另外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是武汉。银川在上一届的领导领导下小而美,这次我去了以后领导改了思维要发达一个大银川,要以房地产拉动银川的发展。这次武汉市邀请我对武汉市提出个人的意见,会前武汉一直跟我打招呼说请我要骂他(众笑),我不会骂他。武汉也希望以房地产提升发展,在会上武汉市提出一个数据,武汉市的平均房价是三千块钱,并没有所谓的泡沫现象,我当时说可能我这个人才疏学浅,历史上的经济没有哪个是以房地产出现的,这个思维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城市连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光盖房子能把经济拉动起来吗?最多拉起来是泡沫而已,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不理解。   深圳、香港或者是银川,或者是大武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是这个城市是一个独特的竞争力,以竞争力发展一个城市的未来,这个城市上去了,民生富裕了,房地产是一个后续的工作,要发展一些配套的措施,房地产推出来才有人去买。这个过程如果颠倒过来,拿房地产作为增长产业将会是什么代价?到最后你会发现房地产的泡沫反而阻碍了这个城市的发展。   举一个例子,大上海的发展,上海的房价之高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一个银行而言,他要设立一个办事处他到底是去上海承受两三倍的高地价还是干脆去北京算了?这个浅显的道理说明高房价所带来的只是一个表面的问题,你看那个城市发展是红红火火的,背後是城市的竞争力不断上升,我不敢想,小小的城市每平方米三千,我想谁买得起来?他们说好卖得很,我听了都难过,这个都是炒作。以房地产发展经济水平这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对于房地产行业寄予太多的厚望,缺乏行业的组织,更多的是缺乏一个主要的思路。我们很浅显地认为这个城市短暂的繁荣最重要,短暂的繁荣当然可以靠房地产,对各种原材料增加内需,各个行业短期内看起来是很红火的,但是长期之下怎么办?这个城市的经济能力在哪里?话说回来,这一次香港的立法局代表团来到深圳跟广东其他城市很激动,说我们是否应该把制造业再引进香港?谈了很多很奇怪的话题,香港一些比较专业水平的理解提出一个批判,就是“回答我,除了中央政府替你搞的拉动你的零售业的条例之外,你有什么样的竞争力?香港有什么广东省没有的竞争力?”没有一个竞争力的城市如何长期地打算和发展呢?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   我刚才讲的是一个宏观格局的问题,但是这个房地产问题要落到实处,到底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对我们房地产业是什么样的调整和什么样的思维过程?我们讲房地产本身我想说明的问题是思维层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方向总的方向是错误的,全国的房地产是非常危险的,这几年我从来没有对于国内听过国内有三星、通用电气跟他们学习他们发展的行业,我没有听过一个城市谈过这个问题。甚至在大上海地区“科教兴市”,对于这个话题我在上海演讲,我说科教兴市的本题要搞清楚,科技能不能振兴一个城市。反过来问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整个浙江地区、大上海地区的高科技发展是怎么发展的,除了本地高科技产业以外,不可讳言,台湾的IT产业大逃亡到大陆,是一个重大的转机,你们认为像这样的行业在国内是有前途的吗?台湾的IT行业为什么会出逃到大陆?这个理论我们一直没有谈过,事实上这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我最近做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案例,我们发现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各省市注意的,尤其是这些希望发展房地产的,连浙江省、大上海地区以IT产业为主导的长三角地区我认为他们面临很重要的危机,我拿三星电子和台湾的IT行业做比较,三星电子最后展现的实力有几项?第一,他有上下整合的价值力,第二,他有全世界13个全球设计中心,三个设计学院,专门设计产品的外观,才能席卷市场,他还有很好的价值链,利润特别高,他有成本低,他有特殊的结构,让他的创新能够随时随地地得到保证。所以在他十年之内超日赶美,两千年财富派名他排95名,三年跃升了六十多位到三十几名,在国内我没有看到如此成绩的公司。   台湾IT产业出逃大陆是为什么?台湾是以机电为主的行业是搞了几万家,像这种分散式的手法,导致的结果是三星的优点都没有了,因为你太小没有规模的,没有价值整合、创新也有问题。出逃到浙江省干什么呢?很遗憾的是接近生产者、接近消费者、接近市场。IT行业最后的宿命是和传统行业一样,以追求接近生产与市场来降低成本,这还有什么长期竞争力?在这样一个竞争力逐渐衰退的国内,竟然要以房地产为主导取代所谓的IT行业,我们没有认清楚事业的本质,国家要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像三星这样的企业,如果以浙江省、上海市而言,如何能够主导IT行业的发展,让IT行业重新拾回他所有的竞争能力,和价值链的整合,和创新、规模经济,才能重新登上世界舞台,才能重新拉动这个省市的经济。   今天大家看到广东省的发展,你们认为民营经济带来的是永续的经济繁荣吗?这样想就大错特错的,广东省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各个市县独立发展,为了发展而发展,到最后广东省是全国少数省份低水平重复浪费的经济太多,每个城市都做一样的东西,思维都是惯性思维没有任何的变化,我们没有看到一个规模经济的整合,所看到的是各省、市、县另论低水平的充分浪费发展。   我们今天有太多的数据证明中国的经济是全世界最浪费的经济,我们的能源使用率浪费是日本的九倍,你的富裕程度比得上日本吗?你是欧洲的五倍,你的富裕程度比得上欧洲吗?你是美国的2.9倍,比得上美国吗?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的主导政策方向是有问题的,我们很少认清楚事物的本质,都是一窝蜂地冲向房地产市场。   以前温州有一个“温州奇迹”,现在什么状况呢?温州派名从过去的榜首目前落后到最后,温州商人勤奋吗?非常勤奋,赚钱非常品分,也是温州几大行业是怎么出来的?卖钮扣和打火机。多少钱卖一台?赚几分钱勤勤恳恳搞那个积累,规模太小,没有竞争力,赚了钱就到大城市去炒房地产。我们作为农兴社的改革怎么改?要股改,要自负盈亏,你以为你引进了美国的思维吗?农兴社可以股改可以做自负盈亏吗?这结果是农村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都不晓得为什么。养猪贷款两三千块钱,对银行没有多少钱,银行要派一个人去看,去看的车费超过了利息收入了,这么高的交易成本不可能交易的。农兴社吸收了农村的存款以后,钱不再回到农村,回到哪儿去了?就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话题,都去炒房地产了,农村资金不能回炉的结果造成高利贷盛行,甚至25%的高利贷是四分利。让大家感到更为忧心的是87%的高利贷不是用来再生产,而是用来上学费、看病、吃饭等等永远没有偿还能力的,这样的农村经济不担忧吗?   中国怎么发展农村经济呢?我看到太多的房地产,各位你们走一走上海市的高速公路、北京市的高速公路,你看看旁边两边的路标,都是大的房地产的开发,甚至到北京市也在农村地区开发了一个四合院,你们认为这代表什么意义呢?这代表今天中国的资源通过各种管道严重地被误导,竟然是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经济,这个误导是惊心动魄的。   我觉得从高科技而言,从温州现象而言,从广东而言,你发现或者整个大农村而言,你发现都是毫无例外的,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市场,甚至这么漂亮的小银川市也想以房地产为主导,这么大的武汉市也想以房地产为主导,你说我们这个国家未来怎么办?   五到十年下来,讲到一个最好笑的话,谁还有钱去买房地产?这个道理大家看不懂。我们今天的购买力不是房地产创造出来的,而是过去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创造出来的,一起投入到某一个行业里面造成必然的现象就是行业的泡沫化。如果全国房地产崩盘怎么办?有人说不可能,台湾发生过、香港发生过,你说那时候怎么办?香港发生房地产崩盘就在97年,当时香港非常担心金融体系的崩溃,香港有很多的负资产,到了负资产时代最好的做法是不还贷款,房子给你算了,我也不干了,银行就成了受害中心,造成大量的坏帐积累,造成经济崩溃。为什么香港安然渡过这一关?香港人做事勤勤恳恳,他可以扛这个债,他可以上街游行,对政府不满,但是可以扛,扛到最后的结果是银行体系的崩溃。可是我问在座的各位,在国内你扛不扛?如果国内崩盘国内的来百性会像香港老百姓一样扛着吗?我讲一句不客气的话“你认为国内刁民多不多?(众笑)”我们有一个政策如果贷款还不清楚都不能拍卖,这是在刁民的政策上继续培养刁民,这样走下来谁来负担这个结果?我们看到这个讲话是很好笑,各位了解是我们的银行要承担风险,到时候金融体系的压力不仅仅是一个坏帐的问题,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如果有房地产的泡沫的话。虽然这个现象并没有在香港发展,因为香港的老百姓和其他老百姓不一样,这么多的问题放在眼前,这么多的问题放在眼前,政府该如何处理?   中国是这么大的幅员,我们最危险的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你既然发现就好了,我无论到西区到宁夏,东到东北,还是到南方,你发现各地的政府都是一样的,如何发展房地产振兴经济,如果全国只有一两个城市这么做没有问题,如果全国都雷厉风行我刚才跟各位讲的预言就会出现。   在生产力停滞不前,只发展房地产的时代,房地产的泡沫所带给我们的是立即的经济危机。而且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再加上一些炒作的问题使得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我们这个房地产是一个很畸形的房地产,叫做“深圳学香港、广东学深圳,沿海学广东、全国学沿海”,就是一种最助长炒作风气的房地产,从香港学来的,卖楼花。允许像香港房地产商一样,先卖十套,高价卖出,制造泡沫,还有所谓的商品式住宅,等等这都像香港。可是你跟香港不一样,为什么跟香港不一样。最近香港法院宣判一个地产代理商判罪,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为了卖房子,他说最近很多大陆的表叔买了我们十套的房子,这是一个宣传的手法,在国内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在香港是违法的,所以被法院起诉判刑。请问我们国内还有没有这种司法制度?你引进的香港的楼市,香港本来就是一个风险大,这是一个炒作的过程,大家都很清楚。至少香港还有那么一点点比较公平的法律,这比内地要公平一点点,你还能压制他们的炒风,你披露不实消息还有可能被起诉,但是在国内连这个都没有。   而我们所接触的房地产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市场,我们政府怎么处理房地产的问题,谈到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告诉各位,政策本身好坏,当时我关心的话题,更重要的话题是到底政府向银监会这些官员怎么看这个市场我是最关心的,2003年的宏观调控我是比较赞成的,那是一种所谓的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为什么我赞成?因为今天中国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很奇怪的体系,是全世界很独特的体系,是一个二元化的体系,我们常常看到报道说过热,或者说是过冷,这两个是不太全面的,最全面的说法是在中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同时并存的,这两个现象只要你使用金融的宏观调控就会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我给各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我的习惯,我的一切公开发言绝对是以我个人的经济学涵养来做发言的。2003年我赞同政府的行政宏观调控,2004年利率的问题,我是双手双脚地反对,当时跟我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社科院的金融所的所长李杨(音),我为什么要反对?就要因为中国是一个二元体系的金融体系,任何金融政策都会失效,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提高利率0.27%,我们有70%的贷款是政府的贷款,其他的是非银行的企业机构贷款,这里面由国营企业为大多数,这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利率是绝对不能改的,这次为什么2003年要针对地方政府的胡乱建设要进行调控?因为这些有了政绩工程的太多了,低水平重复浪费,涨了一点他就不借了吗?不要说2.7%他照借,27%他还是要借,因为他觉得还不起就不还嘛。你用利率来做调整本身就是一个失误。   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靠地下金融,因为在亚洲国家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台湾,你不借可以去标会,会反映所有未来的金融,如果调整了27%地下金融是涨了四倍,如果涨的结果是立刻打击了民营企业,利率一跳绳,通货膨胀部门急需解,通货紧缩部门继续打击他们,他们就会更进一步地紧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公开反对银行的政策,因为二元制体制的任何金融政策出发都会恶化这种二元化。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去年年底我就透过媒体公开发言,利率上升的结果必然导致未来汇率上升,我很不想说下面一句话,不是我聪明,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利率行生和户率上升是非常挂钩的。汇率跳绳以前人民银行是如何向大家保证说不会调汇率,但是在5点钟突然调了,你认为你是打破市场的预期吗?你错了,你不但强化了市场的预期,还打击了你在公众心目的信誉。我请问你,一个信用破产的政策你认为有人听吗?你保证的结果是全国老百姓都认为是不可信的,全世界都知道你会再调的,因为你已经把你的信誉破坏掉了。   汇率的调整结果是如此之严重,我都不知道。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我虽然是一个香港学者,但是我自己本质是一个中国人,我对于政府信用的维持我比任何人都忧心忡忡,政府的信用太重要了,包括这次股改,为什么我会透过各种管道,包括内参包括其他的管道表明我的反对立场,因为你破坏了政府信誉,什么叫正确的股改?在我心目中,我拿实际数据说话,股改做得最成功的是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时代,国有企业转成民营化的时候他采用了三部曲做股改,第一部在国有股权结构不变的情况,用置业经理人。第二步,这些经营好的国营企业能股改,为什么?像我们中国一刀切全部股改不是很好吗?我最反对一刀切,英国人为什么那么做呢?我告诉你这就是英国政府的睿智,他很清楚地知道股改代表政府的信用,所以英国人知道最好的国营企业进行股改,英国老百姓知道每一个国营企业股改以后这是英国政府企业,买的以后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益,而我们中国的股改都可以股改,老百姓买了以后怎么办?国家一定要给,到时候怪谁?怪那个背书的人,你为   什么要推出股改?股改本身又是进一步破坏政府的信用度。   汇率政策也好,利率政策也好,股改也好,本身承诺不承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把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已经点出来了,就是政府信用何在?如何再能够在经济领域里面能够利用政府信用主导经济进一步发展?告诉我。下一次政府再推出任何股票市场政策老百姓怎么想,老百姓不会认为你替我着想,又是某一位官员要为了个人的前途又要推出新政策。汇率政策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政府还能够信誓旦旦地说我保证不调汇率这是不是又骗我一次?你越讲声音越大我就越知道升值,你是不是很清楚地告诉全世界你的汇率要升了?没有人相信你讲的话,因为你的信誉已经破产了。   这种信用缺市的金融政策是我最忧心忡忡的。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来,我感到最遗憾、最无力感的,你们也有同样的感觉,等你们今天听了我的演讲以后我保证你们后悔听我的演讲“死郎教授,不来听演讲,本来过得很好,什么都懂了以后日子很难过的。”( 热烈的掌声)   我本人是纯正的金融学博士,我是大众化地区第一批金融博士,我很遗憾地告诉各位,我对政策的走向没有一点的影响力,无法拨乱反正,只能看着他走下去。甚至我建议过政府这些点错了,2004年4月?2005年7月,透过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是有1500多亿,有另外1400多亿美金不知道怎么进来的,这是我的一个名言“国际炒家的水平炒作水平之复杂是你无法想象的,不要小看他,太太厉害了。”你不知道钱怎么进来的,这些才是你汇率压力的主流,不是贸易。什么叫汇率?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这叫汇率。(众笑)今天对汇率最大压力的是,银行的破坏信用式的政策,我郎咸平看懂了,国际炒家所罗斯比我聪明得多,我当然看得懂。银行已经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不调整,那就是要调整了。   你要怎么打击他呢?我曾经给他这个建议,我贬值2?3%,我撑你三个月,因为这个资金是非常规的,按照国际惯例你很难撑上3个月,当你不得不走,到时候我再调回来不行吗?你只有透过这种方法跟国际炒家斗争的方法你才有可能让国际钱慢慢流出。你现在的走势,未来的汇率让我感到忧心忡忡,而且虽然我们没有日本的《广场协议》,但是我们实质上的内容就是广场协议的内容,汇率只要一旦被突破就停不下来了,这是在国际金融学上面,你只要做过国际的学术研究就应该知道的结果。汇率只要政府一放弃决心,汇率一动,各钱一流入你就再也停止部分压来了,这是日本为什么能够在90年代完全拖垮日本的经济。   今天我很担心我们们的中国重蹈覆辙,我们如何了解我们的未来?我今天说这个话你们在座的人会认为我偏激,郎教授你为什么总是要点出这么锐利的话语?一针见血?因为十年之后,这段历史一定要被检讨,而且是非常深刻地检讨。   今天我跟各位的谈话,我是用心在讲这句话,而且我是用最简单的几个观念跟各位做沟通,我要让大家知道,未来我们经常担心的,银行说了一句话我又在公开场合表示我的反对,那就是我国的汇率政策更加浮动化、自由化,因为银行要把汇率的风险从自己的肩膀卸下来,给谁呢?给你。我的答案是:凭什么。凭什么银行可以卸下来。我现在非常清楚我的观点,银行必须100%承担汇率的风险,不能卸,这是党和国家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中国没有资格搞浮动汇率,中国13亿人口在内,包括我在内,有没有一个外汇操作的高手?我们中国的人才济济,银行有两千个经济学家我认为都是很优秀的,但是没有一个外汇操作高手。所罗斯能够短时间打败一个银行,银行算什么,外汇一开放就会陷入危险,你太大胆了,我们连外汇的汇率都没搞清楚就开放了,太大胆了。为什么美国、日本、欧洲可以搞浮动汇率,因为他们的工厂都有外汇对冲机制,而我们国内没有一个公司知道怎么做外汇对冲,所有的风险由中国的企业家来担,这公不公平?   目前我们汇率上下的浮动是极为历史性的巧合5%,请问各位你们制造业的利率是多少?5%了不起了,所以一个聪明的外国政府可以用压迫你升至5%,或者贬至5%。升至5%中国的外汇企业全部被你扫光,贬至5%进口企业全部都扫光了,一上一下全部都没有了,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对冲。你想承担风险吗?你承担不了,你要做外汇对冲,要有银行的工具,远期外汇的对冲近期外汇的对冲你们都搞不清楚。   我是用心来谈问题的,我对我国的汇市、金融市场、股市感到非常地痛心疾首,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怎么谈自己的感受。金融政策还有一个原则,美国人、欧洲人、像这样的经济学家已经做了上万篇论文,有一个结论,金融政策本身切忌大起大落,因为金融政策什么时候有效果不知道,效果多大不知道,这是最危险的,任何政策比如说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都可以调整的,金融政策不可以。政策一出来,什么时候有效果你不知道,效果多少你不知道,这是最危险的。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有对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直没有效果。并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效果什么时候出来你不知道,一直推出政策,越来越严的政策。我再反问一句话,如果这些政策在同一个时间一起爆发呢?那就是经济箫条了。我希望不会走到这一步。如果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切忌调整,你说应该怎么办?所以这是一得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我们今天很简单地认为我们国家已经跟别人接轨了,事实上你想得太单纯了。金融是最难接轨的,难到什么地步,难到金融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日本90年代的危机是什么造成的?日本整个产业界的崩溃是怎么造成的?不敢讲全部是金融,至少金融是一个重要的主因。   我跟各位讲一个很可笑的故事,我们今天中海游要收购美国的尤尼科,我本人很激动,我们确实需要海外的油源,因为这是美国政府对付中国政府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明确提出来不可能成功的,怎么可能放弃制裁中国的机会呢?并不是我是一个语言家,是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日本在80年代末期收购的洛克费德(音)中心,那时候美国在闹“第二次珍珠港事变”,美国人听到很分路,代表我们美国人精神的“洛克费德中心怎么能卖给日本人?”得意洋洋的小日本以为真的收购了,结果《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地值升值了一倍,日本产业垮台,当初收购“洛克费德中心的不得不*价卖给美国人,在产业界美国不是你的对手,房地产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只要他执掌金融的优势,他可以玩弄你于股掌之上。金融政策是不能犯错误的,我有请央行要有一个理论,如果没有100%的把握,金融政策不能动,只要一动,上面一错下面就有连锁的很多的错误。农业政策、工业政策上午错了,下午可以改,但是金融政策上午错,下午就有百亿千亿地损失。政府对金融政策是非常谨慎的,我们是非常不谨慎的,甚至用楼市做金融政策调整。   你们都在深圳地区,如果我是国际炒家我会不会选择深圳?我会不会选择广州、上海、北京?而且我资金量不是很大,只有几十个亿,我不选这些区域,我只选大上海地区。深圳没有所谓的市中心,而且市中心都是大家不想去的地方,你想住在福田、华侨城、香蜜湖等等这些地方,几十个亿要炒不容易,广州有一个市中心?你不会住的,你住天河、番禺,北京市中心有二环,天安门那里,你不会去住的。他会住在三四环之外,包括北大、清华区域,还有亚运村工体等等那些地方。而上海不一样,上海人问他要不要在上海郊区买一个别墅?要,但是他还要在市中心有一套房子,最好是走路去逛街、按摩、桑那最好。那个地方的土地供应量非常少,楼盘非常少。如果国际炒家要从中大赚一笔这是最好的区域,你可以用少量的金钱拉排股价,我没有明确的数据。我当时为了做上海的这个节目的时候对很多的房产代言做了调研,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大量的香港资金成片地,房价走势和2003年的H股走势是一样的,炒家一起炒的,开始的时候是很低迷的,到了年底的时候已经开始大丰度地上升,尤其是去年的年初开始上升,靠近2月的时候,一两个月之内楼家上升2、30%,不可想象,套现完成卖给老百姓,国际炒家都走了,到最后推出一个政策,很严厉的政策,说2年之内要托收是多少,还有房子要先还贷才能再卖,这些政策不能说对与不对,该调的对象没调到,国际炒家走掉了,宏观政策一出来他就走了,因为政府什么时候要调价他太清楚了。一个国际炒家会在政策出台之前立即走人。由于内环的房价大幅地升值,旁边的房子是水涨船高,按照比例而言,内环跟外患之间的泡沫是最多的。我当时在上海做的电视节目也想这么讲,如果宏观调控的话内外环的调幅是最大的。   这个现象造成到最后什么结果,印证了我开始讲的,高房价所带给这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障碍,而不是一个激励。到现在来看,整个内环的房价高达3?4万一平方米,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多少住户能够承受?上海怎么发展?发展成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吗?不是说不能,你何必多一个麻烦,多一个高房价的麻烦,让你做什么事都很困难。每个人的消费习惯不是取决于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的财富效果,如果泡沫一起来以后,财富一增加,虽然房子没有卖,但是你感觉到财富增加了,你的消费增加了。你只要下一个毛毛雨,到这个地步,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是跟者泡沫走的,这太可怕了,你怎么整治泡沫?打光泡沫这是很好的,但是上海老百姓消费习惯要大幅度减少。金融政策,效果怎么样不知道,因为打压房价本身代表的经济意义不是房价要下跌,而是当初的财富效果受到打击。城市的消费习惯要改变,改变多少不清楚,既然搞不清楚就要谨慎。   第一步不能让房价上升,等到最后你的金融调控手段是因为国际资金撤资以后再来处理,这就为时已晚了,这个时候你发现技不如人,你不但在房地产方面技不如人,你在利率方面、汇率方面其他方面都技不如人。这是什么下场?在我们大清王朝时代,传击炮队技不如人要签订上千个受辱的条约,而现在的金融手段技不如人你一定有大量的企业要倒闭,这是一定的。政府在这方面的功用太重要了,我们说政府要退出经济领域,那是美国,美国队经济领域掌空非常严格的,如果他要退出的话怎么对经济这么重要,政府介入经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怎么做调控。   我在上海的时候,我的一些学生比我很有成就的,都是一些地产商。当时信心满满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我说你们要了解,按照这种宏观政策走下去,哪一种企业能够成长?低成长、低负债,高现金流的企业能够成长,所以不要老搞小公司。我讲了以后他听了很感动,可是晚上腐败一次就忘了,上个月我又做了一次演讲,那批同学又回来了,说老师又忘了。说今天宏观调控出来了,像你所预测的一样,他说现在怎么办?我说现在来不及了。我跟各位讲,如果按照这样的走势下去,我们的房地产公司至少到80%,我们现在是小而全,将来的80%要被专业化的服务行业所取代,你是否考虑学习一下美国的经验,或者欧洲的经验,成立一个所谓的专业化的房地产的服务公司,比如说装修什么的,目前也有这方面的,你们思考一下。去上网查了一下美国专业服务商的格局。   我要跟各位讲一下我的结论,今天我们谈完了整个金融政策的思维,金融政策造成的打击还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对各位影响最大的是银行或者主管当局的思维怎么样,如果他的思维是我所讲的一种信用破坏式的思维,一种卸下担子的思维,一种把风险转给公众的思维,我告诉各位,你今天的日子一定要比明天更愉快(众笑),明天会更艰难。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于我们金融政策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替各位感到忧心忡忡,我对这一年推行金融政策感到痛心疾首。   (大家热烈地鼓掌,要求继续演讲下去)   谢谢各位热情地支持,我的推论都是按照自己的经济学的素养推论出来的,大家千万记住我是金融学博士,我也希望今天的演讲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企业业务方面的警告。给大家提三个问题。   提问:我是深圳晚报的记者,想请问教授一个问题,一直以来大家都说深圳的房地产是健康的,您是否认为这样呢?   郎咸平:我碰到一个现象,这次宏观调控在上海造成一些影响,每个月的成交额一百件都没有,这种少量的成交额无法主导价格,因为价格的变动要靠交易来变。现在市场怎么做抵制,就是不交易,等事情过了就好了。但是有一些楼盘由于资金链紧张,新楼盘推出以后价格下降确有其事。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反映非常奇妙,通过不交易抵制价格的变动,这会严重对冲金融政策的作用,这是金融政策最难的地方,效果不确定,所谓的靠交易量抵冲价格的变动是一个主要原因,切忌大量使用金融政策。我们发现北京和广东的地产没什么问题,不但没低压还有幅幅地上升,最稳定的大是广东地区的市场,原因根据我们过去看的资料是说1992年开始深圳以及广州的房地产是最早跟香港接轨的,受过打击是最多的,多打几次就学乖了。这里的房地产相对上海而言也比较理智,上海很不幸地成为一个国际炒家的主流中心。人都有一种冲动,一看房价上升,他也水涨船高,但是类似的现象不会在广东出现,因为有地域的特殊性,也不会像上海一样要在市中心居住。这不好操作。   在深圳的房地产没有所谓的好或坏,相对北京或上海而言,他的政府是最合理的。有的时候罗湖地区以一个平均的数量而言,全国最先开始有房地产的地方就是广东,到时候你发现经过几次波折以后,目前房价的走势在全国相对而言是最合理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新开发地区越不合理,像长沙、银川,要开始在那边炒房就很奇怪了,民间的理智思维就会差很多。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在广东来讲,我不认为会有太大的波动   提问:我想请问一下,央行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整,他主要是对专业银行。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是分业经营的,像信托公司、典当行这两年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很快,介入房地产很多,资金越来越大。我们金融政策本身有一个漏洞,在这种情况下他本身抵消了政府金融政策调控的效果,请问郎教授怎么看的?   郎咸平:这个问题问得很大,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来说,金融政策调整的效果是什么大,四大商业银行调不调整没太大的差别,因为他们很宽松。我们任何地方都是二元式经济,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国家。只要通过银行体系推出来的政策有时候发现不太有效,我们对银行所扮演的角色责任是不清楚的。最后我们要求说你对中小企业多做融资什么的,他做不了融资,他也不相信你。我们很多的民营企业是老公做生意老婆做帐,谁敢贷款给你。我们银行体系的放贷资金的组成是非常危险的组成,基本上都是以房地产为主的。这就很危险,按照国际标准比例是很低的,50%以下,我们甚至高达8?90%,万一哪天出现一个大变动,房地产大崩盘怎么办?银行能不能承受得住?这就是下一次的金融危机。   银行问题我告诉各位,改不了的。我上次在建行做掩盖,我说你们在做股改是多此一举,解决不了问题,因为银行本身他是一个系统工程。举例来说,你把花钱放在15亿的中国人身上也是一个坏帐,因为国有企业不还钱你能怎么样呢?中国银行到纽约银行做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纽约人的素质好,大家都想还钱,不还钱有一个很好的法律制度,而中国的刁民又多,又没有健全的法制,想要做好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明确理解银行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被动的角色,想通过银行做改革那是不可能的。要把整个银行体系的素质弄上去,法制完善以后银行自然会好。为什么美国的银行到现在那么积极地收购中国银行?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可笑,我们的银行那么可笑卖给外国人算了。你认为外国人那么笨吗?金融是他们发明的,我的金融博士就是在美国念的。他非常理解银行的好坏是靠经济数值和法制建设,我们今天的经济数字比昨天要好,我们的法制也在推动,十年以后会更好,现在进入中国是最佳时机,因为现在价格是最低的,今后各方面完善了,他们赚钱。他们赚钱了以后我们老爱性会很高兴地说“卖给外国人就是好”,傻,都是靠你把它搞起来的。现在把他们卖掉,十年以后会出现大发展的对象。   我开一个玩笑挖苦挖苦各位,150年之后,你的子孙怎么谈我们这一代的,他说“150年前在深圳那批老祖宗水平是不行,还不如300年前的清朝老祖宗,他们是努力打了败仗才赔外国,150年前的老祖宗别提了,还高高兴兴地把白银送出去”。这是我们银行改革的问题。   提问:我是一名经济学博士。我提的问题是我研究世界五百强,他们有一个词是“专业化”非常强,中国的五百强国有、垄断特别多,民营的五百强一半以上都是做房地产或者是做房地产控股的,他们这种存在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要想将来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和全球的特定环境下怎样发展?   郎咸平:这么大的问题啊。世界五百强本身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梦想,梦想到病态的心理,每个企业做到一定的时期都想做进五百强,比如说德隆、联想,这有一个思维的问题,你想前进一名都很艰难,因为别人太厉害了。我举一个例子,三星一年之内进上六十名,凭什么?就凭你一厢情愿,凭到处收购兼并吗?做不到的。三星成功的安理会给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家有很大的反思,你自己本身管理策略跟你的思维我们必须要理解,并不是你的资产的合并。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惯性思维很难进步,三星的成功有几个原因,这些成功来给三星是一个不得了的长进。前进了六十名。最近对于所谓的韩国现象大家都很关注,韩国人当初在八零年代末期我在纽约大学当教授的时候我们谈很多的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大家都很喜欢听,我们常常拿韩国企业做对比,一讲到韩国企业全堂哄堂大笑,我也跟者笑,15年以后你还敢笑吗?最近日本希望收购三洋,三星说收购三洋我们不感兴趣,收购SONY我们比较感兴趣。   现在还在搞房地产,还在搞金融控股,人家已经走到了可以收购SONY的地步了,我们还在落后十年二十年,这是我最大的担心。   改革不能让一些人更穷   “我现在最担忧的是,我们在进行国企改革,我们也同时进行银行改革,那么,当国有企业国退民进,当银行充斥着外资和民资,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如何落实?而国家的货币政策又将如何推行呢?”   “改革,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其他的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是原则。”2006年在沈阳某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如是说。   要以正确的改革思维强化进程   郎咸平表示,上述观点并非由他首倡,首先是在26年前,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在社会主义氛围下,人们共同认可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因为先富要带动后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郎咸平进一步指出,值得关注的是,在《微观经济学》的最后一章“福利经济学”里面有一个理论——“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部分人财富可以增加,可是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也就是说一个资本主义思想的结晶,《微观经济学》的思维理念,竟然和社会主义的思维是一模一样的。“帕累托改进”,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平一定是在前头的。公平是什么?是一个初始条件的公平。也就是给你同样的机会,你不能够剥夺他的机会,当然是一个起点的公平,也就是在不剥夺他的公平机会之下,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所以不论是以社会主义或者是以现代资本主义观点来看,公平就是一个起点,在公平之上才能谈效率,而“公平产生效率”是一个不容争辩、不容讨论的事实,这是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理念,更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所在。   “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冲击‘原始资本主义’,从而推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进程。但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马克思所批评的‘原始资本主义’有可能在中国借尸还魂,因为现在的现实是,很多地方,很多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可以无所不为。”郎咸平说:“总有人批评我是反改革的,我说你们错了,我从来不反对改革。但是我反对学术界以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利益,而改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的错误改革思维。我强烈呼吁,要以正确的改革思维强化改革的进程,而其原则就是回归邓小平、马克思和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我们当然允许社会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其他人不能更贫穷。”   严刑峻法的必要性   “回过头来看我们26年的改革,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我看来,一些关键的领域体制改革却存在着致命隐患,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很多领域形成尖锐矛盾。”郎咸平指出, 医疗改革的结果是人们看不起病,教育体制改革的结果是人们上不起学。“股改我不想多说,但是我始终认为,股改的目的如果仅仅是全流通,而不是为了全体百姓的利益,不是为了上好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创造更高的价值,那么,股改追求的结果已经错的,怎么改还很重要吗?”郎咸平对记者说。   进入2006年,各地国退民进步伐加快,例如辽宁省将有千余家企业进行改制,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表示,今年将加快国有企业重组进程。对此,郎教授的观点如何呢?“不客气地讲,我们现在很多改革,都是在引进一些西方肤浅的简单的概念,然后加上自己的幻想,去推动中国的改革,这是很危险的,在国企改革领域也不例外。”郎咸平说:“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和邓小平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初衷,是非常一致的,就是要起点公平,要让一些人富裕,但是其他的人不能更贫穷。但是对于这样的思维,我们没有引进,没有坚持。那么放到国企改革中,就是把效率、市场化等概念引进了,但是美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我们并没有引进,尤其是,我们并没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约束体系就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是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利益,而改革的成本由全社会负担。”   严刑峻法究竟有多重要?郎咸平表示,以美国为例,在经历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从1932年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严加监管的法律,用严刑峻法来发挥 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的功能。当时提了股票市场就是全社会集资,把资金交给最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经营。作为职业经理人就必须披露正确信息,而政府则要确保职业经理人所披露信息是真实的,还必须确保个人有一种责任感,即信托责任。通过公司的真实信息,社会大众可以了解这个职业经理人的水准。所以在美国,你一旦成为职业经理人,你就有责任要把工作做好,你要替股东创造财富。这就是美国严刑峻法下的信托责任,而且是不容挑战的。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如果这个职业经理人披露假消息,美国政府一定会以社会大众(或中小股民)利益为前提和职业经理人打官司,打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止。   “世通可做反面教材,它所犯的罪,就是更改一些会计科目,原先是费用的科目改成投资,通过折旧来提列费用。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内来讲是小事一桩,没人在乎的。在美国是不能被允许的,因为你已经触犯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于是,负责人被逮捕。美国电视的新闻每天晚上都会重复播放一个镜头:司法人员把世通负责人的手从背后用手铐铐住,连续几个礼拜‘游街示众’。美国政府要让所有的美国人,包括从婴儿开始到老头儿,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就是违反信托责任的下场。”郎咸平说。   正面的典型如韦尔奇创造了通用的奇迹,没有人敢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但是他退休后,领了退休金走人,企业是谁的?是那些拥有通用股权的投资者们,并没有变成韦尔奇的。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受到信托责任约束的职业经理人,在美国一整套的严刑峻法的约束下,他必须以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为前提,做好公司是他的责任,而合约到期后离任也是非常正常的程序。   国企改革应是行政干预的退出   郎咸平对记者说,中国的国企改革中流行着一个奇怪的“冰棍理论”,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如果不赶紧卖掉,就会化成水,那么趁现在赶紧卖了吧。但是,在中国,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是不需要对企业负责的,做不好是天经地义的,那是因为体制不好。做不好怎么办呢,分析原因,做不好是因为企业不是他的,所以他没有积极性,那么干脆就把企业变成他的吧。这不是很荒谬吗?因为企业不是自己的,就不负责任,就做不好,只有变成自己的,才能做好,这样的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一点责任感都没有,还能信任吗?可我们的现实就是,在没有严刑峻法的保证下,交给了一群没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   郎咸平表示,这种错误思维的蔓延,毁掉的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到最后,会不会大家都认为,只要这个企业不是我的,我就做不好,那么民营企业,是老板的不是我的,我就做不好,于是员工就会没有积极性,会不给你干活,民营企业还能笑多久?”   郎咸平说,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某些地方的国企,因为没有效率,于是进行了简单的民营化。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一下子全部的推向社会,由谁负担呢?由失去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和我们社会大众负担,他们拿着国有资产,赚取所有的利润;还有更过分的,把国有资产全部铲平,就地建高楼,赚的钱呢?全部归自己。“这就又是我说的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   对于人们质疑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郎咸平说:“国有企业效率可能低下,但是民营企业就一定是高效率的吗?中国现在的民营企业越做越像国有企业,原来的国有企业效率是2,民营企业是3,确实比国企高,但是国际的效率是100,我们不是要国际化了吗?这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郎咸平的核心建议是什么呢?“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该是行政干预的退出,而绝对不是国有股的退出,韩国日本大的财团,如三星、LG、现代汽车、索尼等都是有着政府的支持,是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否则不可能做到今天这样成功。”郎咸平说:“政府退出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转而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培养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培育公平的竞争环境。”   郎咸平最后对记者表示:“我现在最担忧的是,我们在进行国企改革,我们也同时进行银行改革,那么,当国有企业国退民进,当银行充斥着外资和民资,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如何落实?而国家的货币政策又将如何推行呢?” 改革成本由全民负担,利益却少数人独享   12月4日-5日,由《当代经理人》杂志主办的会议主题为“和谐成长——全球化时代的赢战略”的2005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暨2005中国成长企业100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新浪财经频道独家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主题演讲实录:   郎咸平:各位来宾大家好。那么今天呢,参加这个盛会我们一要讲的讲题是和谐成长   那么未来中国20年的积极政策走向,应该以什么为指导方针,那么这20几年的,无疑创造了一个辉煌的现代经济社会,那么经济总量来讲,或者以GDP的总量来讲呢,都是雄居世界榜首,但是这一切表面现象的背后,才是值得我们更加关切的,那就是经济发展,单纯的以经济发展为指标的思维,应该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讨,那么我们就谈经济本身,里面掺杂的水分就不谈了,此外,我们的企业里边有多少是由污染造成的,这一切所展现出来的持续成长所带给我们这个社会的,就是使这个社会更加的不和谐。所以今年11月3号,孙先生在北京提出一个新思维,那就是国际和谐化以及国内和谐化。我个人认为国内和谐化,在今天的中国尤其显得重要,而且我认为是应该当成未来经济指导方针的重要理论根据。什么叫做国内和谐化?请问在座各位我们20年的经济发展,我们国内各个经济团体之间更加和谐了吗?我们社会更加稳定了吗?我相信这个答案应该不是太肯定的。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们在改革的思维上,需要做一个重新定位,改革本身是任何一个国家,包括英美的超级强权国家继续进步的原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政体、每一个经济实体都需要改革,这点是不需要讨论了,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改革的原则在哪里?改革的原则必须以全民利益为基本,也就是改革的利益必须回归到全国老百姓,这才是改革的至高无上的原则,可是我们中国的改革是这样吗?   我给各位举一个例子,我国的产权改革,或者简称国企改革吧,最后的结果是改革的成本几乎要全社会负担,改革的利益归于少数人,这就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那么地方政府认为我国企业效率不好,社会包袱都过重,因此进行私有化,我不管MBA也好,我不管你CEO也好,这个就是我认为一个问题的改革,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国企改革本身牵涉到权力的移转,那么购买者在某些场合之下,把下岗工人推向社会,由全国老百姓来负担,改革利益呢,改革利益就是由于他得到这个国有资产,甚至把工厂铲平,就地起高楼,卖楼的钱归于谁呢?归于少数人,这个就是所谓的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变的成本有全社会负担着,那么我们近来公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见,到最后一改的结果什么结果呢?明晰市场化。简单的认为一个市场化,就能解决效率的问题吗?我告诉各位,这个思维太过肤浅,由于明晰市场化的结果,我国的医改面临严重的考验。当你进入医院的时候很多医生问你不是有没有什么病,而是有没有保证金,可能各位觉得很正常,但是我不能理解。国外绝对是免费,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香港老百姓愿意负担这笔钱,这是对民众的关心。那么你再到美国,我们很多人出差到美国,你要在美国看到几种,你不必交保证金的,你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医治,这也是一种对人性的关怀。我们的教改呢,我们的大学举个例子来讲,都是由国家补贴的公立学校,教改的结果是让农村子弟上不了大学,我们今天各行各业有成就的人很多来自农村,包括我许多朋友,他们都是一个人站着火车到北京去念书,家里是分文不给,因为家里没有钱,那么农村子弟通过教育考到一流的学府,这是唯一他脱贫致富的机会,最后这么一点机会你都毫无理由的剥夺。此外,我在任何常常都拿这个作为例子来讨论。   当然我讲这个例子前,我想讲讲英国的,我想让各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的情怀,美国国营企业所以美国不适合。英国有很多国营企业,在撒切尔夫人时代他们一样进入股改,他们第一部曲,就是国营企业在国有股股权价格不变的情况之下,由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第二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改革好的国营企业,才能够进行股改,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股改本身牵涉到中央信用的问题,坏公司进股改的话,股民不赚钱所比较的就是政府,那么,政府的信用在股市来讲是绝对重要,但是就美国股市而言的话,是不可言喻的。因此政府信用不容被破坏,这是英国股改至高无尚的信用。英国政府进行股改是把国有股权卖给谁?各位思考一下,他不是卖给个别的人,而是卖给大众持股,卖给社会大众,大家理解为什么吗?因为任何国企改革本身,都牵涉到政府权利,那要看如何取代。那么英国呢,政府权利的真空,是由谁来取代的?他通过上司,由全国老百姓来取代权利,这就对了,各位知道这是什么思维吗?这是真正以民为本的思维,而这种好的国营企业上市,将改革的利益归于谁?归于全体老百姓,这就是英国成功的股改,这种股改跟我们的股改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当然我们的股改你比我还清楚,我在这里不必细说。   可是我要告诉各位,英国的股改所显示出来的意义不是股改本身,也包括国企改革,但是改革利益给予全体老百姓,这就是股改至高无上、不容挑战的原则。那么我们国家的改革,在很多方面是有着惊人的成就,但是改革的思维必须做调整,改革的非常简单,那就是一切的改革必须以全民利益为主导,如果做不到这种改革必然造成社会的更加一步的不和谐,我们今天中国所存在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经济势头发展的问题,中央政府整个执政的方针只要立刻解决老百姓痛恨的问题,这些问题比什么都重要,而这些问题也就是国内和谐化的最高指导方针。   那么当然今天除了谈我心目中的国家政策之外,最后几分钟我想再切换一个话题,谈什么呢?谈信托责任的问题。那么从2004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我到各地循环演讲,我从来不忘记什么叫信托责任,我认为要使得我国未来更和谐的发展,信托责任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所谓的资本主义,他的信托责任是不可忽视的。很多报道说我只关心国营企业,这个话是不对的,我说关心的是民营企业,可是清楚的告诉各位,这一群会践踏国有资产的经理人,将来一定会践踏民营资产,你不信?很可能明天他就把你客户带跑掉了,所以我们谈产权改革本身,不是事一个简单的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哪一个效率的问题?而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是你到底有没有一个信托责任,我想请问全国的企业老总,你们哪一个认为你们比托儿更重要?当时的市值300亿美金,20年之后达到50千亿美金。我请问你他走了以后带走什么,是带走他该拿的薪水以及一些股票而已,你有这么大的贡献你为什么不把整个公司拿走呢?因为他很清楚,他做好是应该的,我们国企改革不是这样看问题,我们认为做不好是应该的,为什么呢?都是国家民族的错,是体制的错,做好就该收归己有,这就是我国的职业经理人。   说到我们有的公司经营破产。那么我跟你讲,我们就拿美国作对比,我们就拿邪恶的帝国主义作对比。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在同样的月份破产,他们请了一个经理人的,他根本不忍心拿钱,因为他对不起中小股东,他一年拿一块钱,第三年重组完成,重新上市,他的功劳不比任何中国国企老总伟大吗?结果克莱斯勒成为今天世界的著名品牌,我想请问在座各位这家公司谁的呢?你发现全部都是中小股民的,他只拿他该拿的钱走人,这是他对公民的信托责任,因为美国比我们应清楚,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不是你的错,甚至在一件事情上,美国政府甚至提出考虑减免遗产税,各位理不理解,美国企业怎么看这个问题,那么我来问各位耳熟能详的企业家,一个是比尔-盖茨,他们登广告指出,我们不能接受政府的决议,我的地位在不劳而获,会使得年轻人会失去公平竞争机会,各位看一下,这是美国帝国主义的资本企业家,他们是真正的资本家,他们想的是国家民族,他们想的是公民的利益。所以你认为美国经济如此富强,我告诉你,我这只是表面的看法,美国这个所谓资本主义,他说展现出来的就是我刚才讲的,对人、对中小股民、对国家民族是什么,就是信托责任,那么这种信托责任,什么时候在中国生过?我们什么时候这样要求过国企老总?没有。   最后什么叫做国企改革,就是我一再告诉各位的那就是我们的理论,我们家庭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整理,这就是国企改革,到最后利益归于少数人,改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这种错误的改革误导着这最近这几年的经济发展。那么像这种误导的错误思维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改进。   那么最后我演讲完之前,我想再讲一个故事。我们看一看,别的国家的人在怎么想问题?你想想看,美国总统可以对全国演说,讲一句我们会说的话,那就是不要忘国家给你做了什么,你给国家做了什么,我想用这句问我们的国企老总。谢谢各位。 港人内地投资要有保镖和信鸽   香港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但是港商在国内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或者掠夺简直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我本人虽然只是个教授,但我就接到很多港商的投诉,其境遇之凄惨,让我感到震惊,只可惜我势单力孤,无能为力。香港政府在港商维权问题的处理上令人非常的失望,港商基本上必须靠自己的微薄力量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这也是港商一再的被国内不法分子掠夺的主因。我建议成立一个以基金会形式的港资机构,以配合中央政府的司法体系,全面保障港商在大陆的投资权益。   香港对内地的各年底投资总量一直占据第二位,但是从单年度直接投资流出看,香港对内地的投资从1999-2003年却一直牢牢占据首位,2003年接近600亿港元,远远大于对维尔京群岛的248亿港元。   香港在内地的投资一直占据着内地吸引外资的主导地位。1994年以前甚至都占据50%以上,回归后比例略有下降,这与中国内地日益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来源多样化有关,但回归之后,香港对内地投资额增长率一直比较稳定。   截至2003年底,中国内地累计共吸收港资项目224509个,实际使用港资2278亿美元,分别占吸收外资累计项目数和总额的48.3%和45.4%。截至2004年9月,内地累计吸收香港直接投资项目235022个,实际使用港资金额2385.6亿美元,分别占内地累计吸收境外投资项目数和总金额的47.2%和43.4%。这个比例毫无争议地说明了香港在内地吸收投资中的主导地位。   香港对内地的投资力度最大,港人理应可以搭乘内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快车,获得相当客观的投资收益。但是内地投资软环境不佳,香港在内地的投资经常面临黑恶势力勒索诈骗、行政和司法系统腐败、民间信用缺失等风险。   相比较欧美和台湾的在华投资商,香港投资商的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对本国居民的利益保护,因此美国在华企业稍有纷争,驻华使领馆往往要出面干涉调解,因此,内地与美资企业打交道一般比较谨慎,黑恶势力不敢肆意欺凌。而对待台资企业,往往牵涉政治上的考虑。如果双方纠纷过多,对稳定两岸关系会起到负面作用。而对港资企业,这些顾忌都不存在。一些黑恶势力趁机对港商横加盘剥,加上内地司法系统对此打击不力,所以侵害港资企业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仅列举三个例子:霍英东在广东番禺南沙投资被盘剥事件、香港嘉利来事件、香港远洋实业公司事件。   霍英东先生早在1992年前就与番禺合作开发南沙。到2002年,霍英东已投入30多亿元人民币,而与霍英东一方直接打交道的官方“合作者”就是梁柏楠。梁柏楠在1993年4月任南沙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5年后升任番禺区委书记,之后又调任番禺区政协主席。梁任职10年间,梁柏楠以转制为名把几家有资质的国有公司变戏法般转到自己儿子和亲信手中,并将南沙各种工程安排给他们。霍英东在南沙开发了东发码头,却被梁家硬逼支付2000万元给他们搞个同样的南伟码头,并交由梁柏楠的亲信管理,货物就往自己的码头运送;霍英东想把港前路修到地方所属的山后面成环岛路,钱交出后便没有了下文,被梁家说是用作“搬迁费”了。霍英东要建个小型的蒲洲花园,对方在邻近山脚挖来了一堆黄泥,在山上拔来一堆小草,栽几棵小树,便拿走了1500万元。霍英东说:“我一生搞工程,从未见过这样离谱的事。”   霍英东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地位不可谓不高,势力不可谓不大,但却受尽“地头蛇”的欺凌,只是后来梁柏楠犯罪,才将事实大白于天下。那么对于普通的港商,遇到类似情况,遭遇难道会比霍先生好吗?   另一起是香港嘉利来事件。1995年,经北京市外经贸委批准,香港嘉利来与北京市二商集团、北京恒业房地产公司组建中外合作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位于亮马河商圈的嘉利来世贸中心项目。香港嘉利来负责缴纳全部注册资本及潜合作公司筹措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差额部分的资金,拥有合作公司60%的权益;二商集团和恒业公司则负责建设用地拆迁工作及办理项目报批手续,拥有合作公司40%的权益。1998年至1999年的两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北京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嘉利来世贸中心项目开发建设被迫停工。2000年后,北京房地产市场节节走高,而一度被迫停工的嘉利来世贸中心项目的价值更是不断攀升,当时的估价即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二商集团个别项目负责人垂涎于嘉利来的股权,于是勾结社会恶商,买通北京市工商局以及北京市外经贸委的个别公务人员,组成合谋团伙,竟诬陷香港嘉利来未履行出资义务,由北京市外经贸委将香港嘉利来拥有的合作公司的股权“批送”给合谋团伙成员,再由其在香港炒卖这份抢来的股权,由合谋团伙背后分享获利。2001年9月28日,北京市外经贸委向已经更名且更换了股东的新合作公司核发了新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香港嘉利来彻底失去了在合作公司中的股东地位和自己依法在公司中享有的所有权益。   2001年10月25日,香港嘉利来先后依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即现在的商务部)提起行政复议,并一度惊动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尽管商务部的行政复议、副总理吴仪指示、国务院法制办调查都从支持了嘉利来的合法权益,但2003年12月2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却判决商务部一审败诉。事发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但事情仍然没有解决。   作为嘉利来公司,则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选择了企业维权。第二阶段,当他们看到北京三个部门拒不执行中央政府部门的决定时,他们又选择了反腐反贪,主要是通过向上级部门检举揭发北京二商集团等部门有关人员的腐败行为。而当法院一审判决之后,香港嘉利来案件已不是个别的经济纠纷和腐败问题,而成了一个带有典型性的部门团伙腐败案件。当一个企业作为法人遭遇行政暴力“死亡”时,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和全社会的问题,上升到了公益层次。   嘉利来事件并非个案。香港远洋实业公司在辽宁的遭遇如出一辙。1993年3月,香港运洋实业有限公司与辽宁省水利厅投资开办的辽宁胜天通讯技术开发公司签订合同,由港方投资,辽宁方经营,在大连共同组建防汛通信网。两年后,由于辽宁胜天公司未按合同还本分利,还擅自将经营权转让给不法私企,以至应返还资金被截留,香港运洋公司于1995年1月向沈阳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辽宁胜天履行合同,否则退还投资款。此间,出现过数次的反复,甚至由最高法院经济庭出面干涉,由最高法院院长肖扬派调查组到辽宁调查。沈阳市法院自1995年5月至2000年1月先后3次判决,均判港方胜诉。辽宁省高级法院于2000年6月终审判决:胜天公司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返还港方投资款约61万美元、人民币20万元及利息。但即使这样,胜天公司以无资产可还为由,拒不执行法院判决。香港运洋要求再审,追究被告上级主管部门辽宁省水利厅和第三人的连带责任,后由沈阳市铁路法院负责审理执行。   期间,香港远洋实业公司不断四处奔走,将数百份投诉信送往中央、辽宁省和香港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引起多方的关注和重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香港特区政府、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国家工商管理局、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等部门的领导(很多是一把手)亲自过问并先后发函,责成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官方媒体先后3次调查此事,向中央高层反映情况。   2004年12月8日,香港运洋公司与辽宁胜天公司长达10年的“马拉松”积案终于结案,运洋公司索回投资本金360余万元人民币。虽然这比嘉利来血本无归的结果要好一些,然而这不是个圆满的结局。在经历长达10年的纠葛之后,即使终审判决胜诉,运洋公司却仍然被迫做出让步,索回的360万元只是应得赔偿1000万元人民币的三分之一。   香港远洋公司董事长胡福生的话让人感到心酸:“内地出来的,还能找到人,要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港商),找谁去呀?还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吗?所以只有一条路,躲着点,不投资,东北三省不敢去。”   这些事件中折射出内地社会法治观念的薄弱和司法系统的无力。各地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无视法律法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地方政府与黑恶势力甚至能够互相勾结,粗暴干预司法,不惜动用行政手段介入司法审讯过程。这些现象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屡见不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情况。能够最终获得司法公正判决的个案少之又少。港人在内地投资权益如此被掠夺,让人感到寒心、愤懑而又无奈,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下去。   港商面临的上述风险,目前很难消除。内地法制观念的淡漠、司法体系的无力,加上香港和内地司法系统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调,导致对港人投资的侵占行径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另外,港人在内地一般单打独斗,不够团结,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权益保护组织。这也是他们易受欺辱的原因之一。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港人投资权益被侵害的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已经不再仅仅是经济上的纠纷,而是直接牵涉到香港社会的安定和谐,关乎民众对香港的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关乎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形象。解决了港人投资权益保护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香港的根本问题。   如何才能有效保护港人的投资权益呢?我建议成立非官方性质的公益型基金会,专门负责维护港商在内地的合法投资权益。   所谓公益型基金会,是指非政府、非盈利、自筹资金并自设董事会管理工作规划的组织,其创办目的是支持或援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或其他活动以服务于社会福利。   公益基金带有浓厚的慈善色彩,带是与我们日常的慈善行为大有不同。二者都是指出自爱心帮助他人,但是慈善(Charity)原意是基督之爱,行动上表现为以宽厚仁慈之心乐善好施。公益(philanthropy)则具有更广泛和深远的含义。它的拉丁字根的原意是“爱人类”,引申为促进人类福祉的行为,较“慈善”社会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更侧重长远目标和效果。例如,在东南亚海啸中,香港市民或者团体自发捐助受灾地区,就是慈善行为。但如果把它组织化、经常化,并设立进一步探究灾害根源的研究项目或机构,并制定各种计划,这类的捐赠就成为公益事业了。这种机构一般就是以基金会的形式存在。   公益基金在社会发展和改良中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以美国为例。有人将美国20世纪社会渐进式改良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政府改良、公众批判、公益基金作用等三大主要力量。如果从这三个角度看,香港的政府改良正在进行,公众批判(舆论监督)力量也很强,但是公益基金作用相当微弱。而在内地公益基金作用几乎没有。   公益基金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可以补充和配合政府功能。在一些政府力量无暇顾及或者不宜介入的领域,公益基金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具有维持公正、监督社会的功能。由于公益基金虽然与政府有合作的可能,但并不直接接受政府的指令,由于规模大,也不容易受到某一社会利益集团的操纵。所以,其独立性较强,对社会中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有责任有能力去纠正。三是推动社会公益项目的发展。基金会往往通过投资或者捐赠,推动对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和发展。   从前面港人投资现状看,我们恰恰需要一个公正、有力、高效的大公益性基金会来保护港人的投资权益。   港人投资权益保障基金会将具有三方面的作用。我分别用三个类比来说明。   一是起到“团练”的作用,即对政府的补充配合作用。所谓“团练”,是指民间团体或者民间武装力量。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太平军和捻军相继起义。清廷正规军八旗兵已无战斗力可言,无兵可派,朝野束手无策。当时,允许各地组织“团练”,即民间武装力量。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后来“团练”发挥了主导作用,消灭了太平军和捻军,为清廷消除了祸患。放到今天的情况看,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保护港人投资权益的良好愿望是无可争议的。但是特区政府在内地无行政执法能力,鞭长莫及,与内地合作机制又不健全,不能在保障港人在内地投资权益方面有所作为。中央政府主要掌握宏观问题,对于具体的个案难以有精力去应付。把所有港人权益保护的案子集中到中央政府去处理,显然是不现实的。地方政府则容易形成区域和部门利益,都有偏袒本地的倾向,对抗这种黑恶势力的动机和实力不够强大。港人投资权益保障基金会是公益性基金,独立性强,能够维持公正原则,秉公办事,完全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在政府难有作为的时候,基金会作为民间的“团练”冲锋在前,必然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两地政府保护港人利益的心愿。   二是发挥“镖局”的功能,即在个案上为港商保驾护航的功能。中国古代有镖局盛行,就是为了消除商业交往中的抢劫、偷盗等风险因素。镖局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专业的保安措施对促进交易的顺利安全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商业镖局”仍有存在的条件和必要。港人投资权益保障基金就要发挥“保镖”作用。基金会将接受香港投资商的求助请求,利用它聚集的法律、财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广泛的社会资源,通过监督、起诉、呼吁、调解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避免和减少对港人投资权益的伤害。例如,某一家港商在内地遭遇合法利益侵害,基金会将积极介入,派出专业的小组亲自出面代表港商与当地政府和当事者谈判、调解,力促港商权益不受损害。   三是扮演“信鸽”的角色,即沟通两地各方的角色。无论是内地和香港两地政府,还是涉及利益纠纷的商家,都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通畅不对称的问题。基金会将发挥桥梁作用,担当资讯集散地的角色。基金会将雇用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从事对两地产业政策、商业政策和国际形势的研究,为商家设计可行的规避风险方案和策略;另一方面可以从广大的商家那里收集线索和情报,分析港商投资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反应到政府层次,作为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我认为,港人投资权益保障基金会与CEPA、自由行等举措相比,更具有深层次、根本性的含义,因为它更直接关乎港人的利益和信心。当然这个建议兹事体大,但我本人目前正在探讨实施的可能性,希望能对港商权益维护尽一份心力。 港商在内地所受不公正待遇触目惊心   香港在中国内地的投资一直占据着主导位置,但是港商在内地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或者掠夺简直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我本人虽然只是个教授,但我就接到很多港商的投诉,其境遇之凄惨,让我感到震惊,只可惜我势单力孤,无能为力。 香港政府在港商维权问题的处理上令人非常的失望,港商基本上必须靠自己的微薄力量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这也是港商一再地被国内不法分子掠夺的主因。   我建议成立一个以基金会形式的公益港资机构,以配合中央政府的司法体系,全面保障港商在内地的投资权益。这个机构可以扮演“团练”、“保镖”、“信鸽”的角色,从而有效地改善港商在内地的投资权益维护现状。   港商权益最易受侵害   香港对内地的投资力度最大,港人理应可以搭乘内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快车,获得相当客观的投资收益。但是内地投资软环境不佳,香港在内地的投资经常面临黑恶势力勒索诈骗、行政和司法系统腐败、民间信用缺失等风险。   相比较欧美和台湾的在华投资商,香港投资商的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对本国居民的利益保护,因此美国在华企业稍有纷争,驻华使领馆往往要出面干涉调解,因此,内地与美资企业打交道一般比较谨慎,黑恶势力不敢肆意欺凌。而对待台资企业,往往牵涉政治上的考虑。如果双方纠纷过多,对稳定两岸关系会起到负面作用。而对港资企业,这些顾忌都不存在。一些黑恶势力趁机对港商横加盘剥,加上内地司法系统对此打击不力,所以侵害港资企业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去年引发“顾郎之争”后,郎咸平再度抛出惊人言论。   霍英东开发南沙受欺凌   霍英东先生早在1992年前就与番禺合作开发南沙。到2002年,霍英东已投入30多亿元人民币,而与霍英东一方直接打交道的官方“合作者”就是梁柏楠。   梁柏楠在1993年4月任南沙开发区第一任党委书记,5年后升任番禺区委书记,之后又调任番禺区政协主席。梁任职10年间,梁柏楠以转制为名把几家有资质的国有公司变戏法般转到自己儿子和亲信手中,并将南沙各种工程安排给他们。霍英东在南沙开发了东发码头,却被梁家硬逼支付2000万元给他们搞个同样的南伟码头,并交由梁柏楠的亲信管理,货物就往自己的码头运送;霍英东想把港前路修到地方所属的山后面成环岛路,钱交出后便没有了下文,被梁家说是用作“搬迁费”了。霍英东要建个小型的蒲洲花园,对方在邻近山脚挖来了一堆黄泥,在山上拔来一堆小草,栽几棵小树,便拿走了1500万元。霍英东说:“我一生搞工程,从未见过这样离谱的事。”   霍英东是全国政协副主席,无论在内地还是香港,地位不可谓不高,势力不可谓不大,但却受尽“地头蛇”的欺凌,只是后来梁柏楠犯罪,才将事实大白于天下。那么对于普通的港商,遇到类似情况,遭遇难道会比霍先生好吗?   港商面临风险目前难消除   上述事件折射出内地社会法制观念的薄弱和司法系统的无力,各地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无视法律法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地方政府与黑恶势力甚至能够互相勾结,粗暴干预司法,不惜动用行政手段介入司法审讯过程。这些现象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屡见不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情况。能够最终获得司法公正判决的个案少之又少。港人在内地投资权益如此被掠夺,让人感到寒心、愤懑而又无奈,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下去。   港商面临的上述风险,目前很难消除。内地法制观念的淡漠、司法体系的无力,加上香港和内地司法系统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调,导致对港人投资的侵占行径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另外,港人在内地一般单打独斗,不够团结,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权益保护组织,这也是他们易受欺辱的原因之一。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港人投资权益被侵害的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已经不再仅仅是经济上的纠纷,而是直接牵涉到香港社会的安定和谐,关乎民众对香港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关乎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形象。   建公益型基金会   如何才能有效保护港人的投资权益呢?我建议成立非官方性质的公益型基金会,专门负责维护港商在内地的合法投资权益。   港人投资权益保障基金会将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起到“团练”的作用,即对政府的补充配合作用。   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保护港人投资权益的良好愿望是无可争议的。但是特区政府在内地无行政执法能力,鞭长莫及,与内地合作机制又不健全,不能在保障港人在内地投资权益方面有所作为。   在政府难有作为的时候,基金会作为民间的“团练”冲锋在前,必然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两地政府保护港人利益的心愿。   二是发挥“镖局”的功能,即在个案上为港商保驾护航的功能。   基金会将接受香港投资商的求助请求,利用它聚集的法律、财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和广泛的社会资源,通过监督、起诉、呼吁、调解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避免和减少对港人投资权益的伤害。   三是扮演“信鸽”的角色,即沟通两地各方的角色。   无论是内地和香港两地政府,还是涉及利益纠纷的商家,都不能完全解决信息不通畅不对称的问题。基金会将发挥桥梁作用,担当资讯集散地的角色。   注: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有删减。 国企改革的现况   我认为目前我国国企所免临的问题有以下五大项包括 (1). 贵买贱卖国家资产并由政府向股民圈钱。(2). 经营效率仍然和以前一样达不到国际水平。(3).负债率过高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和灵活性。(4).派息率过低造成企业经理人员将大量现金浪费于非主营业务上。(5). 由于前四项问题造成国营企业普遍的市盈率过低。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所有的国企值得我们关切。我以中石油,中石化, 中海油改组为主轴并配合其它几个国企为例说明上述五大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石油部门基本是以横向分割为主, 石油部分管上游, 化工部分管中油, 而地方政府管理下游资产。而80年代以后, 中石油成立并由石油部、化工部及地方政府分得上、中、下游业务而形成,但以上游业务为主;中石化是由石油部、化工部及地方政府分得上、中、下游业务,但以下游业务为主;中海油由石油部分得上游业务,主要为海洋石油勘探。   为了改变产权结构并引入资金和现代管理机制, 三大石油公司基本上都是将核心盈利业务上市,而保留盈利欠佳及辅助部门于集团内。   中石油是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母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持有中石油很高的股权,达90%;中石油旗下有吉林化工在香港上市。中石油本身暂并无在内地挂牌上市。   中石化是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中石化母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持有中石化55.06%的股权;此外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持有22.36%的中石化股权;中石化相对中石油有较多的公众股东,占22.58%。中石化旗下有五间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中,中石化冠德为红筹股,其它为H股。中石化本身已在内地挂牌上市。A股投资者持股为比例3.23%。   中海油是以红筹股形式在香港上市;母公司中国海洋石化集团公司持有中海油70.61%的股权;相对中石油、中石化有较多的海外资产。中海油母公司旗下有两间公司,中海油田服务及海油工程分别在香港及上海上市。这两间公司主要为中海油勘探、开采提供各项服务。   最后我们看一下三大石油公司的业务基地在地域上是如何分布的。中石油的业务基地主要分布长江以北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中石化的业务基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中海油的业务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及近海。以直观来看这种分法有点类似目前中国电信所进行的地区分拆作法, 但我们实在很难找到这种分法的实际经济意义。根据我们所查到的一些说法, 这种分法有可能是仿效美国石油业初期即是根据地域划分地盘有关, 但这也不应是我国石化业划分的基础。因为这种人为的随意划分只会影响公司的未来正常发展。但是这种业务划分也无可避免的注定了这三大公司的境外发展策略:那就是中石油主要面向北部的俄罗斯,由母公司先收购油田,然后再注入中石油;中海油主要面向东南海域,印尼,马六甲,澳州等;中石化已预留资金做海外发展用途。   由于前述不合经济逻辑的地域划分策略注定了中石化上游资源不足的困境, 因此国务院原先计划将上游新星石油成立第四家公司的做法也因中石化的困境而不得不改弦更张将之并入中石化。   2001年6月15日,中石化宣布以总作价91.3亿元人民币向母公司收购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权益。 中石化新星的每桶石油开采成本约为2.8美元,远低于中石化每桶开采成本6.8美元。此外,中石化新星位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四川﹑东海及新疆﹐该公司拥有的储量为中石化的三分一,因此可以填补中石化在石油上游业务之不足。 以中石化新星2000年纯利人民币6亿元计算,是次收购市盈率为15.8倍,远较中石化2000年市盈率5.8倍为高。再者,中国石化新星的资产回报率达13.9%,比一般国内同业为高。从以下股价图可以看出在中石化宣布收购中石化新星后,中石化股价1星期内升幅达12%,由此可知道此交易为股东带来正面价值。但是这个股价的升值只是弥补了先欠按地域划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已。   2002年1月18日,中海油宣布收购印尼五大油田资产, 总值5.85亿美元。此交易能协助提高公司探明储量及增加储备。中海油宣布收购后,中海油股价1星期内升幅达25%,由此可知道此交易为股东带来正面价值。   但是从中海油收购印尼油田一事我们可以警觉到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我国政府对于能源短缺的问题是早已经注意到了, 因此透过中石油向苏联收购油田, 并透过中海油向印尼等国收购油田。但几经努力之下结果并不令人乐观, 苏联收购油田一事被西方各国杯葛而不得进入投标, 而中海油收购印尼油田一事也是经过大量努力后仅收购了5.85亿美元的油田, 对于我国缺乏能源现象于事无补。   贵买贱卖国家资产并由政府向股民圈钱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间公司对中游业务都没有投入新的资源。而中石油、中石化对现有的中游业务似乎也采取了放弃的策略。出售中游业务(炼化、成品加工) 是中石油产业重组之重要一步。对中石油而言其原因在于,以整个业务架构分析,中石油的收益主要依靠上游的石油勘探与生产业务,中游业务的预期增长低、回报率不高,而旗下很多子公司经营的两项主营业务包括炼油与化工销售均告亏损(因此无力上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将资源集中至上游开发业务,炼化类企业这种中游业务必然是中石油重组的首要对象。从下面几个实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石油、中石化是如何放弃中游业务和加强下游业务的。   1. 中石油放弃中游业务例证   中石油旗下三星石化主要从事中游业务。三星石化于2002年刚转亏为盈,市场预期增长持续,前景理想。但是中石油2002年7月却将其持有法人股以每股 2.925元,共2.76亿的三星石化(600764)股份出售与中国电子讯息。三星石化(600764)在上海挂牌上市。市场对这项交易的反应负面,消息公布后中石油股价跌幅达6%。见下图:   2. 中石化放弃中游业务例证   中石化又是如何放弃中游业务呢?中石化旗下湖北兴化(600886)于1996年在上海交易所挂牌,总资产 11.67亿元人民币,每股帐面值1.7元人民币。连年亏损,2001年亏损4,000万,三年合共亏损1.09亿。2002年4月中石化以每股以3.32元共5.39亿出售所持57.6%股份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市场对该项交易反应负面,消息公布后中石化股价跌幅达14%。我们认为这个股价下跌现象与中石油案例相同, 很可能是贱卖资产而导致股价下跌。   3. 中石油加强下游业务例证   中石油以现金32亿元人民币收购母公司下游业务的686家未上市销售企业的资产及负债。这些下游企业主要包括固定资产2,994个加油站、478座油库、 5,337宗土地办公建筑,分别分布在国内15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根据独立估值师的估值,这些收购资产总资产值为97.8亿元,总负债为58.47亿元,净资产值为39.33亿元。中石油消息人士称,收购完全超值!每个油站的平均收购价只107万元,而目前内地油站的收购价约在200万至500万元,有部份地点较佳的,价格更高达1,000万元,可见作价比市价低,还有国家财政部特别批准的18.64%折让。32亿元购下净资产值为39.33亿元的下游企业,看起来好象有赚。   但实情并非如此。据中石油的会计师普华永道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这些原资产值为97.8亿元的下游企业,实际上只值29.13亿元,两者差额68亿元 。庞大差距的原因是因为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共同控制的企业交易,需按历史成本计价的规定,使土地使用权不能以评估价值入帐。加上58.69亿元的总负债,实际净资产值只有-29.56 亿元,即净负债29.56 亿元。因此,中石油是以62亿元(32亿元现金加29.56亿元资产负债)收购母公司下游企业,代价实在太昂贵了!此外,收购收购回来的下游企业面对经营困难连年亏损2001年亏损13.39亿元,2000年亏损5.86亿元。因此,上述交易损害了公司及小股东的利益。消息公布后中石油股价即日由1.63港元下跌至1.59港元,跌幅为2.45%。   中石油买入上述资产原因是把亏损的资产转移到子公司身上,而将现金转到母公司手中,而损害到小股民的利益。另外一个手段为有策略地进行收购,股东无权反对。纵然是次为关联交易,但由于中石油帐面净值高达2,961亿元人民币,而此交易所涉及的金额不到其3%,根据香港上市条例,资产买卖额在50%以上才需要股东大会表决, 因此中石油只需作出披露,毋需股东大会通过。因此即使股东不满意有关交易,亦无法否决。此外管理层没有清楚交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更令投资人觉得中石油是以高价收购母公司的亏损资产是为向母公司输送现金。经过今次收购烂资产后,中石油的油站数量由12,250家增至15,250家,市场占有率达20% 。   4. 中石化加强下游业务例证   接着来看看中石化是如何加强下游业务的。中石化以其拥有的部分水厂、 检维修及物化探资产,评估值为10.29亿元人民币,换取母公司下游业务的663座加油站和其它油库资产(评估值为10.31亿元人民币),另付现金200万元人民币。每个加油站的作价平均为150万元,与中石油早前向母公司收购的价钱相若。油站分布于20个省份。10.29亿元资产加200万元现金等价置换10.31亿元资产。看起来好象很公平,中石化的新闻公布称,这交易有助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中石化和母公司的经营定位关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利于减少两者在这一领域的同业竞争。中石化预计每年可增加税前利润约6,036万元人民币。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石化与母公司进行上述交易的真正原因是帮助母公司赢利。中石化母公司换出的资产帐面值仅为4.7亿元,评估值则为10.3亿元,两者差额5.6亿元,评估增值120%。中石化换出的资产总帐面值为16.2亿元,另加负债5.9亿元,净资产帐面值为10.3亿元,评估净值亦为10.3亿元,两者相差无几 。经此一换,母公司即在损益帐中确认5.6亿元。此外,中石化换入的663个油站,当中611个原来已由中石化经营并为集团贡献盈利,额外的52个加油站的盈利进帐只有555万元。中石化削减1.1万名员工,虽然可以每年节省2,900万元成本。不过,要向员工发放2.44亿元赔偿金。因此可以说这个交易偏帮母公司而损害中石化及小股东的利益。消息公布后中石化股价跌幅达3.6%。   中下游业务改革的最明显失误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不太顾及市场的反应, 仍然一方面贱卖中游资产, 另一方面则贵买下游资产, 透过香港股市由上市公司圈钱给母公司。   华润在1999年的重组亦产生类似问题。华润集团的香港上市公司为华润创业。和中石油中石化案例类同, 华润集团也是透过上市公司圈钱给母公司。举例而言,1999年9月9日华润创业宣布落实购入母公司零售及其附带的地产项目,总代价27.2亿元,其中约一半以新股支付,余下以现金分两期付。华创在7月6日与华润签定收购意向书后,市场反应并不理想。华创股价在第二天﹝7月7日﹞下跌了接近8.4%,由15.45元跌至14.15元。其后一个月华创股价持续向下跌,于8月10日已跌至10.6元,较消息公布前跌了近31%;可见投资者对收购华润零售事件并不乐观,认为收购华润零售未必能为华创带来正面的影响。   2000年10月12日华润集团出售华润石化予华润创业,华润创业以44.2%北置股权及55%励致股权加上7.96亿现金,即总代价26.49亿元作交换。10月13 日华创正式向外界披露收购详情。华润股价由10月13日的$8.75下跌至10月16日复市后的$8.15。反映股民看淡华创收购石油业务,华创小股民只能眼白白的看着自己手上的华创股票愈来愈贬值。   由于两个收购案的个别金额均未超过华创净资产的50%, 因此根据香港上市条例的规定不需要股东大会同意。而且华润集团拥有华创超过五成的控股权,故华润集团只需要根据其意向行事而不用向小股民负责,华创股民是该宗收购案的被剥削者。   中石油中石化和华润的做法虽然短期之下看似有利:例如上市公司不断圈钱给母公司, 但是港股股价下跌的信号却不见这些国企有何不安的反应——这就是我要透过本文回答的问题。我国国企目前的思维还停留在圈钱的阶段而仍然没有与国际接轨, 这种做法将严重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我们将在后文与国外公司做比较时再讨论。   经营效率仍然和以前一样达不到国际水平   这次三大石油公司重组的主要重点仍然是经营效率的提高以达国际水平, 因此让我们比较各公司的员工效率以判断这次重组的绩效。中石油和中石化均拥有超过四十万名员工,远高于三间外国石油公司平均约十万名员工的数目。而以每位员工每年产生的平均纯利计算,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员工平均每年产生110,000元人民币和36,000元人民币,仅为埃克森美孚的十二分之一和三十六分之一。中海油的上市公司只拥有1,000多名员工,而每位员工每年产生纯利近800万元人民币,远超于外国石油公司。然而这样的比较并不恰当,因为中海油将大量劳工密集的工作(如勘探工作)外判给同系的中海油田服务或母公司中海油集团总公司。若我们以中海油全集团的整体员工总数28,000名计算,每名员工平均每年生产280,000元人民币纯利,较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佳,却逊于外国石油公司。   尽管中石油在2000年及2001年分别裁减38,000及19,000名员工,而同期纯利保持增长,中石油的员工效率与国际水平尚有很大的距离。假如我们以复式推算,假设中石油在未来保持每年裁减7%员工及维持每年10%的利润增长,中石油每名员工产生的纯利仍需13年方可与国际水平接轨。而有关假设亦属乐观,亦即意味中石油的员工生产力或需要更长时间,方可达致国际水平。   中石化的情况相若,在2000年及2001年分别裁减3,600及64,000名员工,而同期纯利保持增长,然而中石化的员工效率与国际水平尚有很大的距离。透过同样复式推算,基于同样假设(中石化在未来保持每年裁减7%员工及维持每年10%的利润增长),中石化每名员工产生的纯利更需20年方可与国际水平接轨。   那么由于中海油人员已经相当的精简了因此减无可减, 因此假设中海油维持每年10%的利润增长大概需要10年方可与国际水平接轨。   另外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利润点是上游, 因此让我们比较上游员工和国外石油公司上游员工的生产力差别更具比较意义。   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年每生产一百万桶原油,需要269.0名及522.5名员工。中海油则需293.5名(若不计算外判,则上市公司只需约10名员工便可生产一百万桶原油, 但这还是比较离谱的数字, 因为我认为中海油可能有意的将多个服务公司分离出去以达到帐面与国际接轨的目的) ,这跟英国艾莫科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石油的14.8和10.3名,尚有一段距离。而以勘探盈利计算,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每名上游员工只贡献不足五百元人民币的勘探盈利,远低于英国艾莫科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石油的7,100和4,700元人民币。 负债率过高加大企业经营风险和灵活性。   中国石油股的负债比率则较外国石油股的负债比率高,中石油的负债比率为20.1%,而中石化的更达32.8%,这不单较中海油的16.6%为高,更远超于埃克森美孚的8.8%和荷兰皇家壳牌的3.2%。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 因为国企的高负债为公司带来沉重的利息支出及影响公司的信贷评级,令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有所影响。而且高负债率往往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因此对于国际竞争而言我国三大石化业反而处在了不利的地位。而且为了彻底执行我国石油公司走出取得战略, 这个高负债率的现象未来应该迅速改善, 否则会影响和国外竞争的优势。   类似的高负债率也存在于其它国企。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国内航空公司的负债比率,并与国泰比较。国泰航空公司的负债比率为54%,南方航空为69%,东方航空则为70%。国内航空公司的负债比率较国泰高出50%之多。   类似问题也存在于国营零售业。我们对8家国外著名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阿霍得、克罗格、Target、Tesco、伊藤洋华堂和3家排名前列的国内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北京华联的长短期借款的对比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国内企业几乎没有长期负债, 但三家国企短期负债比例高达55%-80%之间,而国外八家零售商的短期负债最高不超过25%。而且国内企业长短期负债的加总也明显的高于国外企业。   派息率过低造成企业经理人员将大量现金浪费于非主营业务上。   至于派息比率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派出比率(股息对盈利比率)分别为57.0%及43.3%,低于国际水平,而中海油的派出比率则只有10.9%,相信是因为中海油需要保留大部份盈利以维持高速增长。而荷兰皇家壳牌则派出近九成盈利,这相信是因为公司持有大量现金而没有太多投资机会的原故。我国三家公司的低派息比例不太符合石油行业多派息的原则, 我想这是相当危险的信号。举例而言, 低派息的直接结果就是乱投资。这个理论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多的讨论, 我在1991年发表过的论文提出自由现金理论的验证------“论文题目和发表期刊: 对自由现金流假设的一个检验,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9, 1991”。该理论指出经理手中因低派息而保有的现金越多则越会乱投资。这种乱投资的倾向在我国石油业应该是相当普遍的。 例如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下属企业----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非主营业务的投资每家即达到1,000亿左右的水平, 而且根据统计显示95%非主营业务的投资都是不太成功的。类似的浪费也存在于红塔山,宝刚等大型国企。   由于前四项问题造成国营企业普遍的市盈率过低   而且中国石油股的市盈率平均只有8.7倍,相对外国石油股的平均市盈率24.7倍仍属偏低。从另一角度来看,中国石油股的市盈率只有外国石油股的三分之一,股价要上升多两倍才可与外国石油股的市盈率看齐。问题是为何中国石油股的市盈率那么低呢? 读者是否还记得中石油和中石化不顾股民利益贱卖中游资产并利用向总公司贵买下游资产的机会将钱圈给总公司的案例呢?我在前文已经提出当你不顾股民利益的代价就是你就必须承担低市盈率的代价。此外三大石油公司的经营效率低下, 负债率过高, 派息率过低和收入/盈利分布太过单一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些因素造成了这三大石油公司的市盈率低下, 因此三大石油公司下一次进入市场融资时, 他们所可得到的钱将三倍的小于其它国外石油公司, 这将严重的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前景。   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中国东方和南方航空公司。根据市值除以股东权益比率作分析,国泰航空的比率高出另外两间国内航空公司超过一倍, 国泰约为1.4至1.7,反之,南方航空及东方航空则为0.4至0.7之间。 国企改革信托责任是关键   9月23日中午,受宁夏大学MBA联合会和银川晚报的联合邀请,有郎旋风之称的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抵达银川。   下午5时,是记者约定的独家专访时间。   坐在休息室的郎咸平略显疲惫,可能是由于宁夏气候干燥的缘故,他不停地喝着水,说话的语调里带上了明显的鼻音。   在认真听完了采访内容后,甚至都没有停顿,郎教授就记者提到的国企产权改革、汇率、股市、房地产发展及银川的发展定位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   国企改革信托责任是关键   记者 从2004年7月31日质疑海尔在搞曲线MBO之后,又于当年8月10日在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时,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您所揭示的海尔问题和格林柯尔系问题,都指向一个大问题:国有资产的民营化。您反对“国退民进”的改革,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您这样讲是基于什么考虑?   郎咸平 我们的国营企业发展到现在,是我们社会主义体制的一个必然性,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托付国家经营的资产,那么,民营化的改革其实就是把这份资产转给民营企业。   根据我的调研发现,在香港或内地,已经上市的国营企业的绩效,并不输给民营企业,如果没有证据能够说明民营企业明显优于国有企业,那么国家搞民营化的意义在哪里?我认为,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合理的产业形态应该是垄断性行业必须收归国有,国营企业应该留在竞争性领域内,和民营企业同台竞争,绝对不能够一刀切,只有通过同台竞争,淘汰一些经营不好的企业。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股本身不需要市场化,真正需要市场化的,是经理人团队,而且对于职业经理人要严刑峻法,促使他们有信托责任,经理人经营好,加薪;经营不好,下课,但我们目前就缺乏这种机制。把国有股彻底市场化,会出现和前苏联一样的问题,最终会造成社会极度的不公、紊乱与不安。   记者 您认为,在目前多数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除了现行的改革途径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以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郎咸平: 目前,政府应该做的是,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国有企业本身,和美国公司的大众持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全部都是由职业经理人在经营。民营企业以后碰到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目前碰到的问题。当以后民营企业做大,需要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会发现那些职业经理人和今天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一样的,没有信托责任,一样会损害民营企业的利益。   所以,“国退民进”不是简单地追究国企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针对存在这些问题的一个大是大非的核心问题———“信托责任”的探究。我们要建立起一个信托责任制度,信托责任所孕育出来的职业经理人,会对国家民族负责,不仅能经营好国企,同时,也会把民营企业经营好。我们恰恰缺乏这样的环节。   现在民营企业家不愿意将自己的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就是担心他们会席卷自己的资产,而这种事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缘于信托责任感的严重失衡。所以政府部门首先要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托责任机制,建立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   记者 2003年9月13日,您在北京科博会上回答提问和发表演讲时称,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比较适当的,因此对通过各种官道流入中国大陆的国际热钱必须给予打击,以彻底打破国外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但时过两年之后,人民币还是升值了,那么,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您怎么看待此次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人民币还将继续升值的论调,您怎么看待?   郎咸平: 汇率的问题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根据我们所做的调研发现,2004年到2005年9月,全国所有的外汇存底,我们知道来源的是贸易、收支和直接投资,占整个外汇存底的53%%;另外有47%%的外汇存底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存在,大约有1400多亿。这个数字只会越来越大,因为,政府有关部门已经给这个社会造成了预期。在人民币升值之前,政府部门多次声称人民币不会升值,这也给社会、民众造成人民币不会升值的预期,到后来人民币升值2%%,等于在告诉全世界,人民币还会继续升值,这个结果,会使得热钱继续流入,从而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现在要停下来都很难,这已经给政府的信用造成了伤害,政府部门应当对此负责。   此次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国际热钱的流入。我曾经说过,国家能不能先把人民币贬值3个月,贬值2%%,3个月之后再升值,让国际炒家永远不知道政府想干什么,给资金成本极高的国际炒家一个教训,从而树立政府部门的信托责任感。   就目前的这种情况,如果挺不住,是非常危险的,我个人表示极为担心。不看好股市会走向牛市   记者 中国的股市一直处于熊市,和中国目前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相符合,您认为中国的股市能够走出低谷,开始向牛市转变吗?   郎咸平: 我个人不是很看好股市会走向牛市。   中国的股市要想发展,政府必须要加大惩处力度,以严刑峻法让股市的参与者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其终极目标是以中小股民利益为前提,只有这样,大家才愿意参与,股市才有好转的可能。不然,推出各种政策,对股市的推动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高附加值产业是宁夏发展的基石   记者 宁夏是一个较为偏远的省份,您认为,对于这样一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小省份,该如何发展?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郎咸平: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通常资源很丰富的地区,都是比较落后。比如宁夏、山西等,都有着丰富的煤炭储量。但没有资源的地方,国内如沿海地区、香港、台湾,国外的如日本、新加坡,都是没有什么资源,但发展得很快,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发展很快的国家或者地区,都有一个共性: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   宁夏、山西等地区有不少的资源,但是仅仅做初级产品的加工,显然利润单薄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研制,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使现有工业、商业基础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那么宁夏会发展得更快。   记者 近几年,全国的房地产很火,尤其像武汉,想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银川的房价也是很高,和武汉达到了一个水平,您怎么看目前的房地产发展走势?对银川的房地产发展又是怎么看的?   郎咸平: 大家知道,银川是一个很漂亮、可爱的小城市,现在银川的房价和武汉是一样的,这是我非常担心的。我们从世界的走势来看一看,有哪一个城市的发展是靠所谓的房地产经营取得推动力。房地产是一个落后的指标,它不是一个经济的前导,不可能通过房地产的发展来开发别的产业,而恰恰相反,一定是一个城市发展起来了,民众富裕之后,房地产价格水涨船高,这才是一个正常的规律。比如,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房价涨了很多,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因为这是城市经济发达、民众富裕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也就是说,房地产发展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民众必须得先富裕。   所以说,不管是武汉也好、银川也好,要想通过房地产来发展经济,那是非常危险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房价的无序上涨,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使一个城市更快丧失竞争力。银川市的发展需要突出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将城市发展的风险投资多元化。   精彩语录:   ★我讲一句大话,假如哪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是我郎咸平看不出来的话,我从今天开始封剑退出江湖!   ★我反对“国退民进”,即使企业家干得再好,也不能把企业送给他!这就跟你请保姆打扫房间一样,房子打扫之后,家总不能变成保姆的吧。   ★我们的国企老总有点成绩就觉得企业是他的,觉得自己很伟大,但你能伟大过韦尔奇吗?韦尔奇领导通用公司期间,创造了5000亿美元的财富,退休时才拿走1亿美元!   ★我是一个喜欢生活在闪光灯下的经济学家。   ★内地的企业,只要给我企业的上市公告,我就能够分析出管理者们在干什么。   ★我所有的发言,都是有深厚的学术根基来做背景的。晚报记者马新天实习生吴平/文苏勇/摄 国企股改中政府的信用不断被破坏   中国政府在推动本次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的时候,曾经很坚决地表示,政府有决心推动这个政策。对于中国决定开始进行股改,我没有任何的怀疑和犹豫,我反对的是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破坏政府信用的行为。   从历史角度来看,目前中国股改的方式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确的思维。但是,我们从来不看历史,我们只是简单地认为,美国股市是全球化的股市,60%的交易都由机构投资人做,这么好的制度,我们当然要引进;此外,这些机构投资的很大部分是退休金,美国人可以做,我们当然也可以做。这才是我们的努力目标,政府有决心往这条路上走。但是,这种做法只看到了股市的表面,低估了资本主义的力量。简单的私有化,简单的股改,再加上社保基金入市,就能够造就一个蓬勃发展的股市吗?这种方式将重蹈欧洲的覆辙。   政府在股改中的位置   国有股减持,其他国家不是没有过成功案例,但是我们没有学习他们的经验。英国1979年对公有企业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就是全球少有的几个成功案例。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英国所推行的政策是分三步执行的:   第一步,在国有股股权不变的情况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经营这些企业。   第二步,把经营状况好的国有企业拿到股票市场上进行国有股的减持,而坏的国有企业的股份是不减持的。为什么要让好的国有企业上市?就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发展代表政府的信用,好的国有企业上市,才能够给股民带来福利。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之初,上市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糟糕的企业。这种企业给股民带来的是进一步剥削。英国政府非常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只会推出最好的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股的减持,新加坡也继承了这种想法,可是我们就没有学会。   第三步,国有股减持之后的企业,政府保留了一股“黄金股”。英国政府的目的就是在企业重大决策时避免损害国家利益。   从我们的股改措施来看,哪一条符合这个定律?在股改过程中,我接到了上千份的投诉,内容包括在股改之前上市公司股权的大量转移、上市公司通过顾问公司到证券公司营业大厅拿表格代替别人投票、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趁着这个机会牟取利益。这些事情的发生,代表中央政府的被动,也会导致政府信用进一步的沦丧,中国股市因而无法健康持续的发展。   政府能否解决股市的问题,一定要看政府在市场所处的地位。1720年出台的英国“泡沫法案”(The Bubble Act),规定任何企业在没有得到议会的特许之前不能成为股份公司,其股份不能上市交易。该法案在相当程度上使英国股市的发展停顿了长达120年。这是由于当时政府对上市公司的管治无能为力导致的。   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盘比今天的中国股市还要严重,市值从890亿美金跌到150亿美金。但是美国通过5年的重新培育,到1934年股票市场起死回生,从而创建了一个不败的美国。美国股市最后不但形成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趋势,而且负担美国“藏富于民”的良性分配任务。能产生这一结果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政府领悟到股票市场成功的关键,是严刑峻法中展现出来的政府信用让每个人都有信心。   当时,美国一位议员提出,要重新挽救美国股市,政府的信用是独一无二的办法。政府如何表现它自己的信用呢?那就是用严刑峻法来保护中小股民。严加监管的思维从1929年开始逐渐成形,到1934年完全定案,美国成立了美国证监会(SEC)以及最严格的证券交易法。这个证券交易法严格到什么地步呢?基本精神是“辩方举证”而不是“控方举证”。所以被指控的股票参与者开始就被假设有罪,要自己提交证据来证明无罪。比如在内幕交易方面,不能利用内部信息来操作股票。如果某公司的公告是下午三点钟出台的,在这一时间之前的当天所有交易都是内幕交易,对于内幕交易的打击范围就是如此之广。可能1000件内幕交易中美国政府就抓到一件,但是就通过政府的力量打官司,给予违法者严峻的惩罚,让股市参与者不敢违法。美国证监会的执法也是非常严格的,它可以传讯任何人,拥有无限制的执法权力。因为它所代表是美国中央政府的信用,这个信用是美国机构投资人奉公守法的主因,也是美国退休金与保险金能够进入美国股市的原因。   股民对股市的信心不是靠政府鼓励就可以产生的。一个个实际的政府措施,让每一个参与者对股票市场产生信心,自然就会到市场投资,而且资金会越滚越大。可是,要做到这一步,就需要一个有决心的管理机构,而且到最后管理机构不能在乎自己的权力、地位,必须想着为国家做点事。中国股市需要的就是这个。   我为什么反对社保基金入市   美国所有股市政策的目标都非常简单:必须以中小股民的利益为惟一的标准。中小股民的信心提升是股市管治的惟一原则。所以,政府出台的任何保护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的政策,我都不能接受。   为什么股票市场的制度必须以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为前提,而不以保护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利益为前提?因为对于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而言,他们本就有更多的权利,更多的与中小股民不对称的优势,为了实现股票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的公平,必须有一个法律制度,让大家在同一个起点上规范行为。   为什么世通公司(WorldCom Inc.)事件中,事实上并没有公司高管收钱拿回扣的证据,但美国还是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呢?因为美国政府要清清楚楚地告诉股市参与者,在美国的政府监管之下,任何股市的细小不法行为都不能接受,一切要以中小股民的利益为前提。如果美国政府的信用突然丧失,或者有一个案子政府不敢处理,美国股民一旦丧失信心,将资金大量撤出,那就是“美帝国”的完结,因为几乎每个美国人都是股民。   从全世界历史来看,政府的信用也是股票市场健康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政府信用的推广,依靠的是政府通过严刑峻法打击股市参与者的违法行为,尤其是上市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的违法行为。因此,政府一切措施必须把握这个原则。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股民对政府有信心以后,每个人才会把自己的钱放在股票市场里,并且不会觉得被上市公司所欺骗。这样,股市才会形成一个正循环,资金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然后企业才有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   另外,美国人能够从1929年到1934年完成股票市场的法治化建设,从此以后不断的有上市公司在市场兴起,就是由于美国的股市负担着“藏富于民”的重大使命。而这个使命是我们学习美国股票制度时没有看清楚的。如果中国每一个农民当初都能够像美国农民一样,买一只股票每年都有收益增长,二三十年以后,大家都获得了巨额收入,这才是股票市场成立的目的。美国每个人的退休金都放在股市里,所以美国的市场让公司股价不断上升,而此时的中小股民才能分享到经济成长的成果。这样一种重新分配财富的崇高使命,必须有政府的信用在背后做支持,大家才会参与。参与者越多,资金就越多,最后的结果是几乎90%的老百姓能够长期得到利益。   从1940-1990年的50年间,美国股市平均回报率是7.6%+银行利率,这代表股民只要把钱放在股市的时间够久,就肯定是稳赚不赔的,这个道理很重要。因为保险资金和退休基金投资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定要有稳定的回报率。如果保险资金和退休基金放在股市里赔了,后果不堪设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股市下跌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千千万万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是会引起社会动荡的问题。如果不敢保证稳定的回报率,就不能轻率地把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投入到股市上。   而如何保证股市有长期稳定的回报率?那必须是中小股民对股市有信心。为什么美国的股民有信心,中国的股民就没有信心呢?因为建立中小股民信心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在促进股市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推行的政策必须是强悍有力的,因为这代表政府的信用。正因如此,在当前条件下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进入中国股票市场,只会让今天的股市摧毁明天的财富。   股改与银行改革过程中的法治化建设   事实上,从中国开始企业改革到现在,我们都在追求国有企业改造,提高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但是,整个亚洲除了日本以外,几乎没有几个国家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是成功的。最好的例子是菲律宾,它实行完全的民营经济,到最后民营经济跟政府合谋攫取了全国的财富。   从150年前开始,我们就在学习西方,但学习的总是皮毛,学到今天还是没有搞懂西方制度的精髓。资本主义的精髓在于信托责任。这种信托责任是企业管理者对国家、民族以及公司老板的信托责任。中国不断学习西方,结果是培养起了一批没有信托责任的人。今天这一群没有信托责任、只会践踏国有资产的国企老总明天就将践踏所有的民营企业。   我们的企业改革,我们的公司上市,到最后获益的最多也就是社会几千万人而已,而全社会13亿人口要负担起这一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当然,不能说现在的股份制改革完全没有效,但是股改之后,如果没有信托责任的建立,将产生进一步破坏政府信用的行为。   为什么一个制度在国外能够运行非常成功,到中国来后就让我们承担了负面因素?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成功,是一个法治化的成功,有一个法治化推行手段让社会每一个参与者都在这个法律制度里面活动。中央政府依靠法治化建设,所推行的游戏规则才能够确保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而当参与者利益被确保以后,中产阶级才能兴起,才能实现社会的民主自由。一旦跳过法律制度所推行的发展,所带来的就是无游戏规则的市场混乱。   中国股市缺乏的就是一个法治化的游戏规则,更缺乏的是一个严刑峻法的管理者。而法治化的目的,不是打击股市,而是为了保护股票市场真正的参与者——中小股民。这就是法治化在股票市场的作用,当然还有其他的作用。法治化的建设必须先规范政府行为,才能规范社会各界的行为。   法治化建设的缺失同样导致目前的中国的银行改革存在着问题。银行如何管理,主要看全民经济素质和法治建设环境。也就是说,全民经济素质和法治化建设,是银行能否经营得好的两个重大因素。银行改革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一个法治落后、骗子横行的地方绝对不可能有好银行出现。现在,很多人向银行借钱就没有想到要还,是整个社会土壤出了问题,造成银行今天的状况。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解决问题。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浮躁的团体,一提到股份制改革马上想到的就是上市。而上市是一个很好地逃避责任的方式。   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外国银行来收购中国银行?毋庸置疑,今天中国的经济素质与过去相比是越来越高,中国法治化建设也逐步在推行,这才是银行改革成功的关键。我要是老外的话,我一定在中国的银行做得最差的时候来收购这个银行。等到全民经济素质上去了,法治化建设完成了,中国银行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如果采用现在的改革方式,到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外国银行的功劳,其实这是中国法治化体系建设提高的综合表现。   任何经济政策都可以调整,包括工业政策、农业政策在内的产业政策都可以调整,只有金融政策,上午犯了错误,下午就是上百亿、上千亿的损失。银行改革是要推进,但不是靠股改,不是靠上市,靠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改革,跟市场经济法治化的进程都有重大关系,同时,这个改革,必须一步一脚印,把银行的不良环节逐步改造掉,而不是赶时髦只顾吸引外国投资者,甚至按照底价卖银行让外国人占便宜。 华中理工大学演讲《社会和谐与资本主义精神》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没想到会在一个工科大学谈一个人文的题目。今天的题目是“社会和谐与资本主义精神”。我本人对今天的演讲非常重视,明天有个东湖论坛,但是对我来讲没有今晚重要。因为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我也像你们一样,听过几个大师的演讲。有个大师对我一生产生了莫大影响,他就是哈耶克先生。当时我看到他的风采,为他痴狂。但是我没有想到到了今天我竟然会在公开场合,在全世界抨击他的理论,因为他提出的理念:一个自由民主、议会宪法的包括民营经济的经济体系是有前提条件的,当这个前提条件不存在,推行民营化的结果是,你无法达到社会和谐,无法让社会更进步,这就是我要演讲的主题。   我表示对这个国家的不理解   我仔细读了五中全会公报,公报将执政哲学作了相当大的改变,就是由过去的斗争哲学变为今天的和平建设,和谐发展的新哲学,新哲学观就是我国未来应该走的路,就是国际和平化、国内和谐化、两岸和解化。所谓第二点国内和谐化是我演讲的主题,我想拿第二点国内和谐化与资本主意精神向我最爱的学生做个人意见的表达。   我表示对这个国家的不理解。从2004年产权改革大讨论开始我就不理解,我不理解我们的有些国企老总是怎么想问题的。我常用保姆理论来形容国企老总,当他做的不好时就怪国家,说体制有问题,做得好就收为己有就是MBO。20年来国企老总为了将不属于自己的资产囊括自囊,出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包括冰棍理论,那就是国营企业体制不好,它会像冰棍一样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完全融化光呢,不如在它没有融化光之前送给他。这样一些企业就为了侵吞国有资产,故意把企业搞坏,最后拿冰棍理论堂而皇之的收购国有资产。   前段时间我的学生到四川某县收购国营企业,国营老总说“我告诉你啊我们通过会计操纵这个国有企业的净资产已经大幅贬值,你们只要多出20%的价格都给你,后面共产党还有5000亩地,我全都送给你们,你呀,给我一点钱 ”。   我们认识的资本主义是肤浅的   资本主义不是你所想的,《走向共和》是最能说明我的观点。我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肤浅的。我对国企老总是这样说的:“你们国企老总自己认为哪一个人比通用电气韦尔奇伟大的请举手。”我告诉你,我不用看没有一个敢举手的。通用韦尔奇1981年接任通用,当时的市值是300亿美金,20年后变成了5000亿美金,是中国GNP的三分之一,富可敌国的一个大公司,他走的时候他不过带走他的薪水以及退休金1亿美金而已,而我们国企老总MBO后可以拿到12亿的钱,请问国企老总,你凭什么拿那么多走?山东某企业,要不是这个老总做的好,会有这个国际品牌?难道他不该拿?我的答案就是他不应该拿,因为他做好是应该的。美国克莱斯汽车,就在那个时代破产,他们首席执行官觉得愧对股民,他拿1块美金1年,连拿两年。等他把公司重组好了以后,重新上市,他才拿了几千万走人。通用电气和克莱斯勒是谁的?还是中小股民的,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精神,是对中小股民的信托责任,做好是应该的。   我谈的不是国企有效率还是民企有效率,我今天谈的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明天的民营企业就是今天的国有企业,当你把民企做大后,你发现到你一聘用职业经理人,他就会侵吞你的资产,所以这绝不是所有效率的问题。我还想再给各位做个比喻。美国小布什总统在两个月前提出,考虑停止征收遗产税,这种法案对美国资本家绝对是个利好消息,是吧?你们知不知道有两位企业家登报反对,一个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一个是巴菲特。他们说,“我不能允许我的第二代不劳而获!因为他们的不劳而获,会使他同时代的年轻人处于不公平的竞争情况,而公平竞争机会的沦丧会摧毁美国百年来立国的基础”。人家企业家想的国家民族,我们呢?做得不好都是国家的问题,做的好都是自己的。他们企业家对国家的热爱,对中小企业的热爱这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精神。大家思考下我的话,如果我们欠缺这种精神,如果只是把资本主义肤浅表面移进来包括民主、自由、议会、宪法和民营经济。   在亚洲只要引进是美国资本主义表面现象的国家,你的国家女人就有可能到其他国家做保姆,那就是菲利宾、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哪个不是美式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的国家?没有一个法制化制度来约束这个国家,到最后官商勾结席卷全球财富,老百姓越来越穷,大资本家越来越富裕,贫富悬殊的结果社会动荡不安甚至革命,难道这是你们要的吗?今天我是最有资格讲这个话 ,因为我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   改革利益归于少数人,而改革成本归于大多数人   各位在考虑下,我们社会是和谐的吗?为什么我反对国企改革?我举个例子。地方政府认为国有企业无效率,把他给民营化了。结果很多民营企业家,贱价买断工龄,把工人推向社会,由谁来抚养?由失去国有企业的政府和你我来抚养。他把工厂拆掉,就地起高楼卖掉以后,钱归谁,归他个人和贪官。成本由整个社会负担,而利益归一个人。当你去上海、北京,高速路时两旁的广告上千万上亿的别墅在卖着。你再看看农村老百姓,很多老百姓的子女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上不起。我们政府公布我们医改失败,这让我痛心疾首。我们医疗改革民营化的结果,可民营化能解决问题吗?医院自负盈亏,急症进来后先看有没有保证金。我们的医改能不失败吗?民营化的结果是少数资本家席卷财富。   农村改革叫股改自负盈亏,什么叫自负盈亏?就是以后再也不贷款给农民了。怎么贷呢?养猪贷款, 2000块钱假设,利息几块钱,那么银行要不要去看一下,你是不是去买猪呢,你喝酒喝掉怎么办呢,等我坐车去看你有没有养猪,来回车费就超过几块钱,所以就不去看,也不贷给你了,干脆把农民的钱都投入到大城市里面炒房地产。那农村缺乏资金的结果,是农村高利贷盛行,金主是村里干部的亲戚。 25%的高利贷,4分利,而且高利贷里面, 13%用于再生产,87%都用于消费,包括吃饭、看病、交学费,他永远还不起的,农村没有资金,这种股改的方式,自负盈亏是对农村更进一步的破坏。这一切你们有没有觉得时曾相识很熟悉? 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是我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没有学到位的结果?   我再给各位说一件事。你以为我们引进了民营经济就发展了民营经济吗?台湾的IT行业 在90年代世界之牛啊,比尔盖茨曾高度评价台湾高科技民营企业,认为这是中国人可以引以为荣的行业。2004年后,你发现台湾的高科技出逃到大陆,为什么呢?追求更低的工资,接近市场,接近生产者,接近消费者。为什么出逃呢?因为你产生了问题。再看看最富盛名的民营企业之乡温州,纽扣一个个卖,几分钱几分钱慢慢积累,这样的经济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民营经济吗?他辛苦,他努力。但是曾经在浙江排名第一的温州现在却排名倒数第二,甚至倒数第一。另外开民营之风先河的是广东,但现在它的增长率低于山东。广东有很多奇特的现象,每个城市独立发展,低水平重复浪费,杂乱无序的发展使我国各项资源大量被浪费被消耗。我举个例子,我国的能源浪费率是日本的9倍,是欧洲的是4.9倍,美国的2.5倍。这么贫穷的国家,那么高的浪费是为什么?我们走到今天,我们的国企、医改、我们的农村、甚至我们的民营经济、甚至我们的外汇制度等等带给我们国家的不再是和谐了啊,所以中共中央对于国内和谐化把它当成个那么重要的意识来讨论。   我们国家到底缺什么?   我希望大家静下心思考下,回忆下《走向共和》最后几句话:“希望老百姓选举,希望有部宪法,希望有议会制度。”可到最后上百年的战乱,你们知不知道这样的思维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曾经一个和谐的一个社会不再和谐?到底我们国家缺什么?   对国家的情怀对中小企业的责任,这一切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美国、英国搞股票市场的目的不是掠夺中小股民,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藏富于民,美国股票市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30-1980年50年间,每年股票市场回报率是8.3%加银行利率,1940-1990年每年是7.6%加银行利率。我个人在1994年离开美国时有4万退休金,到2001年我回美国开会,我打电话问我的基金管理公司还剩多少钱,在我心目中以为还剩一半差不多,他说“你当初投资4万美金,现在只剩下20万美金。”   回头看才发现西方的资本主义,原来股票市场占有这么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股票市场集合市场资源让社会有能力的人比如韦尔奇来经营,最后利益归于全体股民,全体老百姓。而且美国政府为了保护美国的中小股民,为了怕韦尔奇这样的人贪赃枉法,用了全世界最严格的证券交易法,美国证监会有发传票的权利,它可以调查任何人,任何物,执法权力受宪法保障。为什么?因为美国股市太重要了,它担负了藏富于民的重要功能。正是由于美国股民对美国政府有信心,因此才把退休金攒起来放到股票市场,因为他们知道这样退休后才会老有所终,老有所养。   我关切中国政府以及共产党的信用   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有风险的,但是那是短期风险,在美国没有长期风险。美国国内的进步就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重新分配给老百姓。这就是英国、美国经常出现的大众持股公司。几十年下来,每个人都会积累很多钱。而且,美国国力的增长反映出来就是股市的增长,但所有资产都最后归于股东——大众。   我们中国发展现在也非常好了,但是这些资产除了赋予少数的资本家,能赋予所有下岗职工吗?能赋予所有农民吗?不能,因为我们的股票市场一开始就是错的。一开始就是替国有企业诉困的。到最后还要进行股改,就是股权分治。怎么敢搞股权分治?我不理解。这样的结果就是进一步破坏政府信用。而这就是美国立国之本,就是美国股票增长的基础,怎么能这样破坏呢?按照我的经验,我发现我国一些管理人员学习的水平不高。外国只有经营好的企业才能进行股改。而我们国家就是任何垃圾企业都可以股革,结果输了钱后,百姓一定是要骂政府信用不够的。   虽然我本人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但是我对中国政府以及共产党的信用比较关切,那是我国未来能否走向康庄大道的一个原因。美国总统肯尼迪对他的百姓说过这样的话:“不要问国家给你了什么,而要问你给国家做了什么。”这就是美国人,资本主义国家,想到的就是中小股民的利益!我们就不会这样,我们想到的是基本上都是,上面讲到的“保姆理论”。我们家比较脏,就找一个保姆来清扫,就是国有企业了,然后清理完屋子,整个家就是他的了,这就是我们的国企改革。这样走下去,政府信用一再被破坏,我们的国家哪里还会有和谐的社会?   司法制度化会省掉很多事情   我再谈论一个以前从没有在公开场合谈的问题,就是政府体制改革。我们国家提出的就是自由民主、媒体监督。但是这样是可笑的。香港政府几十年前就没有自由民主和监督,任何不利于政府的言论都不允许公开的。可是香港政府是最有效率的,最廉洁的,完全是按照制度办事。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大家对资本主义的误解。台湾政府也是如此,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就是蒋介石时期的威权政府。现在呢,换了民进党来管理,有了民主,有了自由,但却是江河日下,贪污腐败成风,绝对也不亚于国民党。这两个案例就说明,自由民主、媒体监督是不能使政府变得更廉洁。我国各级政府之间存在两极分化,有很大的腐败空间。很多政府官员忙的要死,整天都忙到十一二点,批公文都批出习惯了,否则就不习惯。到底中国的政府体制出了什么问题?怎么有这么大的腐败空间?   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是一个提供公开财富的地方。当一个社会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以前的配给时代,即使是一个小售货员,也有可能贪污。我们各级政府提供公共财富的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是政府体制出现极端现象的原因。本质就在于供给不足。而一个制度化,流程化,工序化的结果就造成了供需的平衡。香港政府就是最工序化,流程化的,这样就创造了一个有法可依,有制度可依的社会局面,这样政府官员就没有贪污的机会,工作量也不会很大。如果我们的司法也能这样制度化,通过建档处理,就会省掉很多事情。   只有法制制度下,才能创造财富!   最后,我想谈谈如果不靠自由民主议会宪法如何使国家强大呢?历史上讲,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德、法、日等除外,大部分都是贫穷落后的,包括中国。拿破仑时期,就发现了一个法制制度下的大英帝国是多么伟大。此后就创立了《拿破仑法典》,一切按照制度化处理。全民纪律后能强国!只有法制制度下,才能创造财富,中产阶级才能强大,自由民主才能实现。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是国家强盛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否则,就会走向动荡和不和谐。   我很担心父辈一代所创造的财富能否平安的转给你们这一代,我建议学习西方的历史,学习人家的经验。法制化建设是我们目前必须要执行的,是要由强大的中央政府推行的,法制化建设形成的游戏规则必须先规范政府行为,然后再来规范百姓行为。等法制化完成之后,就可以再谈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我在此呼喊,法制化建设,这是我国能够维持繁荣、维持社会和谐的法则。 建立一个有信托责任的中国社会   各位:   前一段时间中国政府宣布医疗改革失败了,这是不是象征着中国民营化改革的失败?中国这25年以民营化改革为基础的经济改革失败了?   如果说医疗改革失败的话,比医疗改革更复杂的金融改革能成功吗?这几年政府引进QFII、国有股减持等政策一推出股市就下跌,但政府还是要继续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继续推进改革。我们学习的这一切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皮毛,而并不了解他们的实质。中国的强盛成也成在我们这一代,毁也毁在我们这一代。   现在正在进行的农信社改革,股份制改造,自负盈亏,现在哪一家不再推行这一套,但是医疗改革失败了,金融改革就能成功吗?看到那些表面的东西就学过来,而其实我们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实质。   给大家打个比喻,农信社给农民贷款,农民养头猪贷款2000元,一年的利息也就十几元,贷出去后,农民到底用来买猪还是喝酒,农信社为了确保贷款投向问题,就是派人骑个单车去看看也会把银行利润吃光了,所以农村信用社处于自身的考虑就不会把贷款贷给需要资金的农民而是贷给了企业,投资于房地产了。经济规律说,经济也发展农村约破败。25年前一个农民可生产10包米,一个工人能生产一台脚踏车,一台脚踏车换8包米,农民还有2包米可以自己消费。但是25年后1个工人可以生产一台摩托车,而农民生产20包米,一台摩托车可以换90包米,农民就加上政府补贴,最多也就相当于35包米,交易环境的变坏,农村经济能不恶化吗?有经济学家提出农村的资金必须自己回流,进行相互之间的拆借。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在学习西方国家的皮毛,这样只会使中国农村走向更穷困。其实美国也为医疗制度感到头痛,他们体会到了有些事并不是私营能解决的,而医疗资源本身就应该是公共资源,他们这在尝试着进行公有制的改革时,我们却学习他们进行医疗私有化改革。   民营化是中国这几年改革思路的主导。现在的产权改革,民营化的结果就是老板贱价卖断工龄,把他们推向社会,把属于人民的利益全部都自己一个人占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   目前进行的金融改革,是由于大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失望,又看到国外银行的发展实力后,以为学着进行股份制改造就可以解决任何事情,但实际上银行经营不好是经济规律的结果,如果把花旗银行放在15年前的中国一样会有40%的坏账,国有企业不还钱,没有司法制度的有效保护,一点办法都没有。中行,在香港的分行经营不好,而在美国的纽约银行就运营的很好,这都是美国借款人的信托责任起到了作用,美国的法律是保障债券人的利益,纽约分行做得好是由于西方国家的法制系统与经济字质量好。   为什么5年前高盛、美菱不来中国收购银行,而今年他们却抢着来中国收购银行的股份,这是由于他们看到了中国法制化建设已经开始,经济质量正在提高,而且现在的银行价格也是最便宜的时候,这不是便宜了老外,便宜了八国联军。   150年来我们对西方的了解到底有多少?我们除了学到皮毛还是不了解西方,如果我们继续做一群不学习的人种,我们的未来就不容乐观。   汇率改革,现在改成盯住一揽子货币,与国际接轨实行浮动汇率,但浮动汇率你真的能搞嘛?现在世界上真正通过浮动汇率取得对经济的促进的只有几个西方国家,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固定汇率最能保护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了。一些国家学习西方国家的浮动汇率而经历了经济崩溃的惨剧,你们知不知道对手到底是谁?现在的汇率就好比以前的打开中国大门的枪炮。日本曾经不信邪,80年代的日本就与我们的现在相似,制造业很发达,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收购路克菲勒中心,美国的媒体也像现在大呼小叫,收购成功后丰田区了、本田去了,搞成了日本城,美国不断的逼日币升值,日币最后开始迫于美国的压力,对日币进行了微调,没想到开了个口以后就没法控制了,日币最后升值1倍,整个日本经济崩溃了,收购的路克菲勒中心也没办法继续维护下去了,只好便宜卖掉。现在的日本就像美国的狗一样,失去了一定的国家主权。   现在中海油收购美国企业也同样不能成功的,美国媒体与国会进行围堵,美国政府又开始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其实汇率并不是国家货币的比价,而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汇率是不能随便升值的。如果我们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后就再也控制不了了。   现在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存在着通货膨胀,是与中国的利率偏低有关,但实际上中国银行的贷款68%是贷给国企与政府的,他们对利率并不敏感,利率上升也不会影响他们继续进行扩建,而中国的膨胀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通过地下钱庄进行融资的,利率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他们融资的成本,地下钱庄会把对利率升值的预期都加进来,这样的结果会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更严重。大家都知道现在人民币与美元的息差比较大,人民币升值更会使国际热钱涌进来,汇率上升的压力会更大,到时候将不得不进行升值了,再也停不下来了。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政府的信誉,美国政府的目的其实就是把中国的固定汇率打开一个缺口,一旦缺口打开,将会产生自动效应,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将重蹈90年代日本的结果。可笑的是,我们现在规定汇率上下浮动的限度时5%,你知不知道中国的制造业也就是5%,汇率的轻轻浮动就会把我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利融席卷而光。政府其实是把压力转嫁给了百姓。   而我们未来的结果会更惨,国际炒家的介入会让我们陷入更艰难的地步。面对国际炒家的围攻,1000亿外汇储备根本就不算什么,以前国家对外汇管制比较严格,就这样都有30%的外汇储备的来源不清楚,大家知道了这些炒家的利害了吧。而这些炒家都与各国政府的关系暧昧,去年,中国的热钱60%来自日本,40%来自美国,大家想想,这几年有哪两个国家对中国叫嚷的最厉害。国际炒家可动用资金的能力之大,不可想象,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他们引发的。还记得香港报纸上刊登着香港政府成功击退外国炒家,真的是这样吗?大家都知道香港实行的联席汇率,也就是港币就是美元。打击港币就是打击美元,明知道不能打击,炒家们为什么还这样做呢?其实他们的真正的目的是恒生指数。当国际炒家卖空港币时,香港政府紧张坏了,限制港币拆借,甚至把银行间拆借的利率提高到400%,天真的以为,这样炒家买不到港币进行归还,就会把他们的阴谋挫败,但大家都知道,利率上升,股市就会下跌,结果第二天恒生指数大幅下挫,而他们早就开始卖空恒生指数了,等香港政府明白时,国际炒家早就赚钱了。   现在中国的汇率已经开始进行了调整了,后面的风险将很大,所以我劝企业家们,不要再盲目扩大了,应该缩小规模,尽可能的增加现金流来应对经济低潮期。   我们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就是我们不善于学习的民族,只学到了人家的皮毛而已。   怎样能造就中国的成功?以史为鉴!宪法体系造就了西方国家全民纪律。法制化的游戏规则规范政府行为,规范每个经济个体。   没有法制过早的实现民主,就会像东欧、菲律宾等一样,过几年你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变成菲佣一样出国给别人当佣人吧。   有一些公共资源是需要政府主导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全盘民营化。 解析联想3次转型策略 重归PC能成功吗   2004年12月8日联想对IBM的PC业务的收购,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轰动。但这一国际化扩张,并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肯定。联想近几年来的业务发展策略,由2000年的国际化开始,但却以失败告终;在国际化裹足不前而PC业务无法继续提升的压力下,联想决定进行多元化业务,涉足互联网、手机和IT服务业,但2004年的资料显示,多元化的业务再次碰到了瓶颈;联想再度转向PC业务发展,包括这次收购IBM的PC业务。本文专注分析联想这一连串的转型策略。   一、联想的国际化   联想国际化的第一步:“名牌效应”   联想国际化的目标是:“10年以后,公司20%—30%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公司的管理水准达到国际一流公司,具有国际化发展的视野和与之相对应的人才和文化。”   联想以香港为海外销售的第一试点。2001年9月21日与香港丰泽电器合作,在香港市场推出其首部家用电脑。丰泽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属下的零售业务,代理多个国际级电器及电子品牌。丰泽电器在香港拥有超过50家分店,主导本港的电器市场。   联想电脑通过丰泽电器完善的销售网,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香港庞大的消费群,绝对是拓展海外分销市场理想的第一步。但可惜市场反应却欠佳,合作消息宣布后的一周内,累计超额收益率(股票累计收益率与市场累计平均收益率的差额,CAR)由10%下跌至最低的负6%(图1),原因何在?   香港作为以高科技主导的国际城市,家用电脑市场的竞争激烈。当时香港电脑市场占有率以IBM为首,继而为康柏及戴尔。反观联想计算机品牌尚未成熟,其知名度只局限于国内市场,还难以与国际知名品牌如IBM、康柏等相提并论,市场看淡联想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可以理解的。   联想国际化的第二步:“全盘计划”   “Legend”的中文含义是“传奇”,可是在其他国家,这个品牌已早被其他公司注册。联想产品如要进入海外市场,就无法使用“Legend”这一标识进行销售及市场推广。而如果联想在各国的品牌都不能统一,自然难以谈得上拓展国际化业务。   联想由此迈出其全面国际化的第二步。2003年4月28日,联想集团改换了它沿用15年的标识,由“Legend”换成“Lenovo”,并将其进行了全球注册。“Le”来自于原先的“Legend”,“novo”在拉丁文中则是“创新”的意思,   联想随后以带有“Lenovo”标识的自主研发手机作为头炮,在正式改名后于国内市场推出。但奈何联想在以后的半年中未有任何大型的承接行动,尤其在集团多年苦心经营的PC业务方面,联想并没有推出新一系列或新技术的产品作相应的配合,以巩固及打造其新品牌。加之以新品牌“Lenovo”推出的联想手机只局限于在国内市场分销,联想始终未有大规模在海外市场推出新产品。   联想国际化的第三步:“以退为进”   联想迟迟未踏出国际化的第三步,海外市场不涨反缩。比较联想从2001年至2003年的海外市场收益及海外收入与资产比例,可见联想不但没有进一步扩展海外的势力范围,反之其海外市场收入持续下跌。截至2003年度,联想的海外收入贡献跌至不足2%,远远低于其所定下之国际化目标,而海外资产和收入以及收入资产比率也是大幅下滑(图2和图3)。   有调查显示,要国际化成功,大型的广告宣传就需大约2亿美元的投入。换言之,要成功实现国际化,必须有足够资金作支持。虽然联想自2001年现金流量一直保持在20亿人民币以上,但似乎这些储备仍未足够支持联想大规模的国际化行动,联想的国际化步伐也不得不暂时放缓。   二、联想的多元化   联想在2001年的发展大计包括了国际化和多元化。既然国际化未能取得好的成绩,联想开始向多个不同业务发展,希望从中找到新市场,从而打入全球500强行列。联想选择了与计算机相关的三个业务——互联网、IT业务和手机业务作为联想多元化的三个重点。联想在2001年4月23日公布其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从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分析可见,市场赞同联想的多元化(图4)。   互联网   由1997至2000年,中国内地的互联网用户数目不断上升,2000年达到1600万以上,这为联想带来一个庞大的市场。另外,电话费、上网费等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也让联想看好互联网的发展潜力,并作出以下的收购行动︰   1. 2000年8月,联想入股嬴时通,取得其40%的股权。   2. 2000年12月,联想与新东方合作,成立新东方教育在线。   3. 2001年6月,联想与美国在线(AOL)合作,合资运营FM365网站。   IT业务   中国市场的IT业务发展潜力也非常惊人。2000年的市场总值为8.4亿美元,著名IT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到2007年,中国的IT服务市场将有270亿美元之大。中国的IT服务市场在短短7年间会有超过30倍的增长,其发展潜力也吸引了联想的投资。此外,中国的信息主管部门在1999年1月发起“政府上网工程”,即通过政府对信息产业界主要力量的引导和组织,促使政府在短时期内上网,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并带动相关产业群落的发展,营造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加速中国的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2000年7月,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又指导发起了“企业上网工程”,企业对IT服务的需求大大提高。在内外因的作用下,有了政府合适的政策配合和市场的大量需求,促使联想发展IT业务。   联想自2002年开始发展IT业务,并作出以下投资︰   1.2002年3月,以5500万港元收购了汉普咨询公司51%的股权。   2. 2002年4月,以2333万收购智软计算机开发有限公司。   3. 2002年12月,以6000万收购中望系统服务有限公司。   手机业务   2001年的中国手机市场有1.5亿以上的移动电话用户,而手机销量是4655万部。中国的手机普及率虽然只有11.2%,比一般发达国家的30%远远落后,但联想亦看中手机业务的庞大发展空间。因此,联想于2002年投入9000万,与厦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立了联想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综观以上三个多元化的领域,可见每个都是很有潜质的项目。可是经过3年后,不只联想股价长期跑输大市,从图5可见,2000年后期开始,其走势便一直逊于恒生指数,而内在的营业额亦没有因为多元化的实施而有明显的增长,税前盈利不升反跌。既然市场对联想的多元化给予很大的支持,到底为何仍会失败?   联想多元化失败的原因   进退失据   2000年初,联想电脑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开始持平,国内计算机市场增长亦开始放缓。在国内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PC生产商和经销商均采取降价倾销的策略以维持其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逐渐减少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来自戴尔、惠普和IBM等国际知名商业企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   图6显示,虽然联想自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市场第一地位,但以戴尔为首的外国电脑占有率正不断增长,到2003年末,戴尔计算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越了排第二的方正,可见国内电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联想要守住计算机市场这片土地,实在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在2001年开始3年计划之前,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已经注意到互联网发展的兴起,看好互联网事业的日后发展,于是2000年8月收购嬴时通的40%股权,并于2001年如上文所说正式宣布多元化的战略。往后的三年里,联想总共投资超过12.5亿港元,其中投资于互联网业务的更超过10亿港元,而在手机业务和信息科技服务的投资分别约为1.5亿港元和1亿港元(只计算了联想收购或注资其他业务的企业当时的资本支出,还没有计算及后发展该等业务的资本支出)。   联想在早期的收购和注资行动使其资产不断增加,然而,由于联想在购入新业务时并没有详细的发展蓝图,未能加以善用和融合该资产。实际上,联想的总资产虽有增加,但其资产回报率却逐年下滑,由2001年的19%下降至2003年的12%(图7)。联想的互联网业务经营艰难,与嬴时通的合作于一年后宣告失败,亏损超过2亿港元,及后与美国在线的合作亦因双方各自的内部问题,结果合资公司在两年内亏损离场。   经过互联网业务的失败后,联想在之后投资手机业务和信息科技服务时明显变得谨慎,投资金额大不如前。但是投资于这些非概念性的业务所需的投入资金会否过少?联想是否该防守时却全力抢攻,该进攻时却畏缩不前?   再谈其核心业务电脑生产与销售,由于多元化战略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大量的资源配合,包括资金流和人力资源。图8显示在多元化以前,联想核心业务(电脑)成长率高于大市,而图9显示,在联想实施其“三年计划”期间,联想电脑的市场增长远远落后于大市,其主要原因在于联想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放于其他业务上,因而忽略了国内电脑消费市场的变化,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策略,引致其电脑市场占有率不但没有上升,反之有见顶下降的趋势。   由前述分析可知,联想因互联网的失败而于其他投资方面变得顾忌;另一方面,联想开展新业务的同时,并没有稳守本身的电脑市场,形成“进不锐,守不稳”的局面,令联想陷入进退失据的处境。   目光短浅   联想多元化的第二个失败原因是目光短浅,这主要表现在联想的IT服务方面。联想在2001年首次涉足IT业务,联想与华凌签订了300万元人民币合约为其发展ERP系统。当时市场对此反应十分理想,累计超额收益率大幅上升,这促使联想开始进军IT服务业。   联想于2002年正式开始进入IT服务业,主要透过入股汉普国际咨询有限公司、与智软合作成立智软计算器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与中望商业机器有限公司成立联想中望系统服务有限公司。汉普主要从事IT管理咨询、信息系统及ERP系统服务,中望主要从事有关电讯业IT服务,而智软则从事保险领域IT系统软件开发服务。市场对联想的行动普遍支持,对联想进军IT服务业表示乐观(图10)。   虽然市场对联想进军IT服务业反应十分良好,可是新公司的业务表现并不理想。汉普在2002年亏损约4000至5000万元人民币。同样,另一间新公司中望亦在2002年亏损了约2000至3000万元人民币。不单如此,实际上联想自2002年进军IT服务后,该新业务范围一直亏损, 2002年录得6140.5万元人民币亏损,2003年亦亏损了5800.9万元人民币。而在2004年,仅上半年度便亏损了4040万元人民币。   面对新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联想在2004年的新三年计划中终于有所行动。由于联想未能达到之前定下的营业额目标,而且PC本业在内外夹攻下形势危急,新的计划提出了二元化:PC及手机业务,亏损的业务则渐渐被剥离。在新计划中IT服务被归类为第三类业务,联想所说的第三类业务是指一些在未来可能有好的市场潜力的业务,但这些业务目前与公司核心业务在业务规律、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上还有一定差异。   根据这种分类,IT服务业在联想中的影响大大减低,而联想接下来的行动亦证明了这一点。2004年7月28日,联想将IT服务(即汉普及联想本身旗下IT业务)作价3亿元转让给亚信科技,以换取亚信科技15%的股权,联想称此次合作为战略合作。联想基本上只留下了以电讯服务为主的中望及保险IT服务的智软,余下的IT业务仅占原先总业务账面值的60%左右。中望未列入转让是因为其业务与亚信相同,未符合业务互补整合的大前提,而智软未列入则是因为亚信对其从事的保险IT服务并不看好。虽然联想一直表示对IT服务仍抱有乐观态度,故这次并不是将IT服务业全数卖出,而是以这种合作方式,自身持股,来保持联想将来发展IT服务业的可能。但实际上,新的合作公司全权独立于联想,而联想3年前对IT服务业的雄心壮志亦不复见,我们看到的只是IT服务业从联想的主要业务中退了下来。市场对联想的转让亦有正面的反应(图11),其累计超额收益率上升。   那么,联想真的没有能力做好IT服务业吗? 实际上,联想的IT服务业虽一直在亏损状态,但其业务的发展却有很高的增长,甚至比市场的增长高出很多。2003年全国IT服务增长是31.5%,而联想的增长是198%。另一方面,联想在IT服务业内的咨询服务表现出众,在2003年联想以3.5%的市场份额首次跻身中国IT咨询市场前三名,仅次于IBM的11%及惠普的8%。面对如此良好的前景,联想为何会选择停止进攻呢?这是由于IT服务业收入并未能达到联想目标。   联想希望透过多元化抢攻更多的营业额,进军IT服务业。联想早已定下了目标:2002年IT服务的收入达到1.5亿元,占联想的总营业额0.9%,到2005年要达到整个营业额的15%,为90亿元人民币。联想给予自己转型服务的时间只有4年,但4年真的足够吗?实际上,联想一直学习的IBM,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遇上了和联想相同问题,IBM的PC业务突然由垄断市场变成被多间新兴电脑公司夹击的窘境,市场份额不断下降。IBM遂向IT服务转型,今天IBM成为IT服务业的龙头,服务业占公司的总营业额由当时的8%增加至现在多于40%,这是联想希望模仿的。但值得留意的是,IBM自1993年开始,用了整整12年的时间,兼并了40多家公司,才得到今日的成功。相比之下,联想只作了3个收购项目,并希望能在短短4年时间内将IT服务占营业额的比例由近乎零变成15%,其目标显然定得太高,给的时间太短。从IBM的成功可见,服务转型是需要长时间及高投入的。但联想却因IT服务既不能达成短时间内增加营业额的目标,又处于亏损状态,未能等到IT服务业转亏为盈,就将之置于了次要位置。   轻视研发   联想于2000年前一直实行“贸工技”,所谓“贸工技”就是将技术放在较次要的位置,先以贸易营销积累技术及资金。直至2000年,联想以“高科技的联想”为目标,决定从“贸工技”转为“技工贸”,加重对研发的投资。可是只投入2亿元人民币作研发资金,占当年总营业额不到1.2%,相比起国内两大高科技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海尔集团,可谓望尘莫及。华为每年投放不少于营业额的10%作研发用途,海尔亦拨出不少于营业额的5%,联想的1.2%明显远远落后(图12)。及至2002年,联想将研发投入增至9.6亿元人民币,但对比起海尔及华为的约40亿及30亿人民币仍有相当大的距离,致使当年联想申请专利数目(213件)被海尔(2125件)远远抛离,同时亦不及华为(456件)的一半(图13),可见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可谓相当有限。联想有实现高科技的理想,却没有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足够的投资,在走向高科技的路上触礁实在是意料中事。   我弃人取   联想在2001年订下多元化的新策略,目标要每年有600亿的营业额。可惜联想却没有对所进军的业务作透彻的分析和观察,以致放弃一些本身有潜力的业务,白白错失可观的盈利,成为多元化失败的原因。   以互联网为例,联想与其他竞争对手在2002年以前都是亏损的。联想亦因此缩减其业务发展,更于2003年退出市场。反之,搜狐、新浪及网易经历了3年的亏损后,并没有放弃互联网市场,终于在2003年转亏为盈。联想亦白白失去了转亏为盈的好机会。   其实,市场一直不赞成联想放弃其互联网业务。在2002年3月26日,联想与美国在线的合资公司停止运作的消息传出后,市场反映出他们的反对声音(图14)。   从扩展业务看协同互补   联想的多元化虽然不甚成功,但其多元化能否帮助公司分散投资,为联想提供协同互补的功效?   图15显示,联想的各个副业的确能带来周期性的互补作用,从而可提供较稳定的收入。当中的其他业务包括2003年前的互联网业务及计算机主机板这些比主业规模较小的业务。   虽然联想的三个非核心业务之间存在互补的功能,但是图16显示,近年来联想非核心业务所占盈利比例不到20%。而图17显示,核心和非核心业务的收入差距过大,因此非核心业务无论是收入及盈利贡献均远远及不上PC主业,导致非核心业务这种周期性特质不能对核心业务发挥协同互补的功效。此外,由于非核心业务仍处于亏损阶段,不但未能发挥协同互补之效,反而拖累了联想整体的盈利表现。   多元化业务并非全军覆没   联想的多元化业务的整体盈利表现让人失望,但撇除整体,单看个别业务,便可发现联想多元化的业务中仍然有比较可取的领域。   其实,联想的手机业务可算做得比较平稳。联想手机的成功可见于市场的反应及手机业务的盈利表现。当联想宣布与厦华电子发展手机业务后,累计超额收益率随即上升,可见市场对联想发展手机业务表示支持。图18显示,联想的手机业务经过2003年的强劲亏损后,已于2004年中期转亏为盈。但在盈利的背后,联想其实是处身于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环境中,要在国内手机市场分一杯羹也殊不容易。   从图19可见,国内手机市场的领先者摩托罗拉及诺基亚这些国际知名的品牌亦只不过占市场不足15%的份额,可见竞争环境实在是相当严峻,联想能取得约3%的市场占有率,算是难能可贵。到底联想手机业务的优势在哪里呢?   首先,手机及计算机的销售模式比较相近。联想大可利用本身完善的销售网售卖手机,在销售渠道上与PC业务达到协同效果,增加手机在市场上的销售覆盖面。再加上联想于PC积累的物流管理经验同样可应用于手机业务上,使手机由运送到出售一开始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优势。其次,随着3G的发展及普及,融合数据及话音等高端技术将是手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作为国内及亚洲的计算机巨人,联想在这方面的技术上有着相关应用的优势。当然,目前联想的手机业务盈利还是太少,至于成功与否,还要看日后的发展。   三、重归PC:联想收购IBM   检讨过三年计划后,杨元庆于2004年曾说:“PC作为核心业务,其回报源源不断,是我们营收、利润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如果没有这个源头,整个联想都会面临很大风险,就更不用谈发展新业务、孵化种子业务了。”从这句话可见联想领导班子重新确认了PC主业对联想的重要性。事实上,市场一直支持联想PC主业的发展。当联想2001年和LG、飞利浦合作生产LCD显示器以及2003年与Intel合作研发中心,均得到了市场的肯定,累计超额收益率上升。   正如杨元庆所说,PC主业一直为联想提供增长稳定的营业额及盈利,PC主业是联想的源泉,有助联想日后发展其他业务(图20和21)。作为回归PC的重要一环,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PC业务,IBM的PC业务营业额在2003年达到120亿美元,收购后联想的PC业务将位列全球第三。   联想此举,无疑也是想借IBM在国际化的地位,提升联想本身在国际的知名度。完成此次交易并购,海外市场便成为联想的总营业额的重要一员,由不足2%一跃至81%,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的联想”。IBM个人计算机业务的加入亦大大提升联想的总营业额,不仅能达到600亿的目标,更有望有1100亿人民币的骄人成绩。由此看来,联想的这次收购似乎是明智之举。   可是,从图22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我们可见市场并不支持联想的这次轰动全球的收购。到底是市场不支持联想发展其PC业务,还是市场对IBM亏损的PC业务有所保留?表1是几家机构投资人对联想这次收购的看法。   从表1可见,大部分机构投资人都不看好这次交易。麦格理证券、野村证券与花旗美邦均讨论到有关人才问题,麦格理证券认为联想将要面对执行及员工流失的风险,管理层亦要应付不稳定业务策略;野村证券认为由于联想缺乏海外专业人才,加上缺乏管理庞大分销网络经验,所以未来将要面对相当大的挑战;花旗美邦指出联想管理层缺乏国际经验,难以保留IBM员工。摩根大通及麦格理证券提出了品牌问题,摩根大通称,联想收购后,要维持IBM企业市场及品牌地位,势必会遇到挑战,联想要达到2亿美元利润亦有困难;麦格理证券提到美国市场并不认识联想品牌,这将会为合并后的联想企业业务带来负面影响。瑞银集团及美林证券也对这次交易持审慎态度,瑞银认为,科技业高增长时期已过,加上行业竞争格局已成形,所以不会因这次交易而建议增持联想股份;美林证券则认为,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长远对联想有利,但考虑到因合并而来的业务融合风险后,中短期实质影响仍有待观察。   事实上,IBM的 PC 业务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持续亏损,到1998年,其PC业务的亏损达到9.92亿美元,使IBM 萌生剥离其PC业务的念头。此后几年间,IBM曾经接洽多家PC生产商,如东芝、宏基、长城、NEC以及联想等,意图卖掉其长期亏损的PC业务,但往往因定价过高以告吹。   IBM 早于2000年,已经向联想提出有关的合并建议,但是联想当时认为“多元化”才是真正出路,而且认为联想并未就绪发展“国际化”,计划就此搁置。3年后,联想的多元化正式宣告失败,杨元庆决定重归PC,并认为是发展“国际化”的时机,决定与IBM合并,打入国际市场。   三年之间,联想改变初衷,究竟联想是真的为“国际化”作好了准备,还是“国际化”只是“多元化”失败后的惟一出路?   根据表2的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的结论。   1.营业额的下跌,反映出国内PC市场竞争加剧。根据IDC统计,2004年第一季度亚太区PC市场出货量达到740万台,比2003年第一季度增长16%。尽管联想仍然以10.9%的市场份额雄踞榜首,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联想只增长了18.8%,而惠普增长了31.6%,戴尔增长了51.5%。联想若要回归PC本业,单靠国内市场并非良策,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然的选择。   2.销售回报在营业额萎缩的情况下,不跌反升,显示出联想在销售成本的控制上有一定的改善,但与戴尔相比,联想最新一个季度的库存周期为22.7天,而戴尔中国部门的库存周期仅为4天。由于PC组件的价格下调速度很快,因此对于PC厂商而言,缩短库存周期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关键。   3.员工成本约占总体营运成本的1/3,继大规模的裁员后,联想的总体营运成本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而合并后的新联想员工数目将为现时的两倍,且有半数为IBM的原有员工,员工成本方面将面对更大的压力 。   4.现金流的升幅约为1.5倍,达3亿美元,但距联想合并IBM所需的约6.5亿美元现金,仍有一定的距离。   综合以上的分析,联想无论在销售成本控制、营运成本控制或是现金流方面,都未有实质的改善使之能应付“国际化”的种种挑战。由此观之,面对着国内市场日渐失守的困局,联想此次的合并,只不过是急于回归PC的对策。   联想对IBM PC业务的收购,确实需要面对4大难题。   发展过急   联想今次的收购,可以说是IT业中的一件大事,联想亦称为强强连手的战略合作,实际上,两年前的IT业亦出现了一次轰动的强强连手,就是惠普收购康柏,现在试试比较两件合并,看看联想这次合并的弱点。   首先在公司规模方面,可以从表3和表4作比较。惠普和康柏同为IT业的巨头,是名副其实的强强连手。但反观联想收购中,IBM PC业务的规模比联想大3倍,所以这次的收购被外界视为“蛇吞象”,联想缺少足够能力消化这特大规模的业务扩充。   再比较两者的交易方法。惠普公司以250亿美元价格收购康柏,由于两间公司的规模相若,这宗交易全由股票收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康柏公司的股票以1:0.6325的比例折算成惠普公司的股票。合并后的惠普将拥有新公司的64%股权,康柏拥有余下的36%。   而联想则以12.5亿美金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及个人产品研发和采购。不同的是,在12.5亿美金收购中,有6.5亿美元是以现金形式支付,而余额为股权转让,联想控股在集团占有45%股份,IBM占18.5%。实际上,由于联想规模不及IBM,手上只有约30亿元人民币资金,所以另外20亿元人民币则要透过借款及发行新股集资,这严重加重了联想的债务负担,势必令这些收购的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从盈利上看,虽然惠普及康柏合并前均有盈利,但是合并后即录得亏损,于2003年才转亏为盈,可见企业于合并的初期,在企业融合中要赚取利润绝不容易。   IBM的PC业务其实一直处于亏损,在2003年更录得1.18亿美元的亏损。联想的盈余在2003年只有1.2亿美元,恰好正是IBM在个人计算机业务上的亏损。透过惠普的例子,可见联想很有可能于合并的早期面临更大的亏损,这样,整个集团将可能转盈为亏。   成本上升   众所周知,中国有的是13亿的廉价劳动人口,如果收购后,联想把原有的IBM员工裁掉或把他们的薪酬调节至差不多中国员工的水平,必能大幅降低成本。可是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解决。   1.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生活指数,IBM原有的1万多名员工中的5000人将被移到中国内地工作,其余的则继续支持海外销售工作,海外工会一向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权力,联想要调低他们的薪酬恐怕不是易事。   2.联想要学习IBM的PC技术,必先要保留原IBM技术人员的技术和智慧,因此,他们的薪酬更不能被减少。然而,要融合两者的企业文化,薪酬的差距是其一关键因素,同一级别,原IBM员工享有的薪酬可能是联想员工的7倍以上,如何融合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如何控制员工成本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明朗因素。   缺乏国际化经验   联想虽然于2001年大力宣传其国际化计划,但正如前文所提及,联想并无实质的国际化行动,只有不足2%集团收入来自海外业务,而海外主要的主板业务更于近年被出售。   要进行大规模的国际化,自然需要大量海外专业人才,可是从联想业务的区域性可见联想的人才主要从事本土业务。对此,柳传志亦曾表示:“尽管我们吸收了许多有海外业务经历的同事,但是我们的骨干员工主要是在本土发展、培养起来的,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地吸取中国到海外念书、做了工作回来的一些同事,但是离国际化的人才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由此看来,联想在人力资源上并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其国际化经验不足的员工能否胜任处理国际化业务,将变成一个很大的疑问。   管理层难以融合   新联想集团将由IBM的高层接任CEO及首席运营官,领导IBM和联想原有的员工,原联想CEO杨元庆转任董事长,由此可见,新联想高层将同时包括现有的联想高层及IBM的决策者,控制权的分布问题恐怕不易解决。IDC分析师表示:“新联想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来管理的问题。”   从表5可见,联想与IBM是两家文化完全不同的公司。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IBM的公司历史比联想足足长80年,文化的深度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地区上的不同也造就了文化的差异,联想以一家业务以亚太区为主的公司要同时接手管理IBM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PC机构,莫说公司规模上的不同,只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也可看出当中管理的难度。再者,新联想公司来自两间公司的比重相同,这也凸显了文化差异的问题,在员工数目比重相同的情况下,到底是谁要融合谁的文化?这个管理文化的取舍问题将不易解决。   另一个为管理带来的问题是员工的情绪问题。公司收购合并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公司能否有效处理员工的情绪。《华盛顿邮报》称,自IBM与联想的交易案宣布后,IBM公司PC部门员工“人心惶惶”,担心未来工作前途。主要原因在于IBM员工如果不想前赴中国的联想发展,便很可能要离开公司,可见迁往中国的IBM员工未必出于他们的意愿。联想若希望日后新公司能成功运作,就要特别安抚IBM员工的情绪。   联想这次收购存在不少隐忧,到底联想能否排除万难,于国际PC市场突围而出,我们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变形记: 解析青岛海尔漫长曲线MBO   第一次变形 内部持股会软体寻海尔投资硬壳   独立于海尔集团之外的海尔内部持股会控制的海尔投资掌握着海尔资产中最有价值的两部分——原材料采购公司和商标所有权。政策上的限制造成了持股会难以进行资本操作,海尔内部持股会必须寻找一个投资工具或者说“壳”。海尔投资正是这样一个壳。通过海尔投资,海尔内部持股会可以将账面收益转变成资本用于再投资   2004年4月上旬,内地和香港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海尔集团将把其洗衣机业务,以及持有的飞马通讯(青岛)有限公司35.5%的股权注入海尔中建(1169,HK)的消息。   在海尔中建发布公告的其后几天,很多股评家对此事作出了积极的评价。主要观点是,由于海尔股票已经在上交所上市,此次海尔如果能成功地借壳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将实现海尔一中一外的“双资本运作平台”,极大地提高海尔的融资能力,促进海尔国际化的进程。   事实是不是如这些评论一样呢?海尔进军香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通过仔细翻阅海尔中建关于此次事件的公告,我们发现了一张股权结构图,清楚地标示出了本次注资后海尔集团和海尔中建之间的股权关系。在这张图中,一家名为“海尔投资”的公司浮出了水面,他直接和间接地控制了海尔中建35.84%的股份。   海尔投资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和海尔集团是怎样的关系呢?从海尔中建披露的材料看,海尔投资有两个股东,一个是海尔集团,占了1.4%股份,而另一个是海尔内部持股会,占了98.6%的股份。这样的股权结构有两个引起我们关注的地方,其一,海尔内部持股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独立于海尔集团公司之外?其二,持股会和海尔集团之间的持股比例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在以下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分析海尔内部持股会及其变迁的历史。   在研究海尔的内部持股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内部持股会”的定义。   根据国家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体改委等相关部委联合发布的一个文件(民社发1997 28号),持股会定义如下:   “职工持股会是专门从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资金管理,认购公司股份,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维护出资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职工持股会会员以出资额为限,对持股会承担责任,职工持股会以其全部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职工持股会的资金不能进行本企业以外的其他投资活动。”   上述文件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内部持股会的定义。内部持股会不具有法人资格,持股会资金不能进行本企业以外的投资活动。   了解了持股会的性质之后,我们来看看海尔内部持股会的变化。1997年,海尔内部持股会浮出水面,人们开始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组织。2000年,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内部持股会控股98.6%。2001年开始,内部持股会通过海尔投资开始间接持股香港上市公司海尔中建。   通过进一步研究海尔内部持股会,可以发现海尔内部持股会从成立之初,就和通行的内部持股会有着显著的不同:通常企业的内部持股会仅是职工权利的代表,只作为企业的普通股东之一存在,本身不直接掌握实体资产。但是,海尔内部持股会从成立之初就和海尔集团公司相对独立,并直接掌握着大量的实体资产。比如海尔原材料采购公司、海尔商标所有权等等。   海尔持股会在海尔控制了如下产业:   1.零部件采购   海尔集团于1998年进行了业务流程的重整,成立了上游负责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的零部件采购公司、下游负责产品分销的42家工贸公司。其中零部件采购公司由海尔持股会全额控股,工贸公司由海尔集团公司全额控股。内部持股会通过零部件采购公司控制了整个海尔集团的零部件采购。集团下属的各个生产厂都要向该公司采购生产所需的零件和原材料,而零部件采购公司享受购销的差价。   2.海尔商标所有权   从青岛政府官方网站(青岛政务网)上发现,海尔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属于海尔投资有限公司。相关文字表述如下:   “海尔商标所有人目前为青岛海尔(资讯行情论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在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海尔路,商标注册日期为1989年10月10日,该商标的前身“琴岛—利勃海尔”于1991年9月19日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995年7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认定“海尔”为“中国驰名商标”。   通过上面两项内部交易,海尔内部持股会积累了大量的利润。   通过推算,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持股会从零部件内部转手贸易上获利约11.54亿元。另外由于海尔投资享有海尔品牌的所有权,海尔集团下属各家公司每年都要向海尔投资缴纳可观的商标使用费。从1999年到2003年,仅商标使用费一项,海尔内部持股会即可收入22多亿元。   如何将这些利润收入转变为资本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是持股会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可是,中国对职工内部持股会的资本操作有很严格的限制,相关政策如下:   国家民政部2000年7月印发了《关于暂停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会法人团体登记的函》,规定职工持股会将不再具有社会法人团体资格;   中国证监会2000年12月11日在《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中也明确指出,职工持股会不能成为公司股东,中国证监会暂不受理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2000年12月,中国证监会法律部24号文明确了“职工持股会将不再具有法人资格”,“职工持股会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   鉴于上述的政策限制,海尔内部持股会很难将自己在内部交易中的获利做进一步的投资。为了绕过政策壁垒,海尔在2000年成立了海尔投资有限公司,内部持股会占有98.6%的股份,海尔集团占有1.4%。通过股权比例的控制,海尔持股会达到了两个目的:   1.海尔投资有两个发起人,符合公司法的要求;   2.海尔内部持股会实际上控制着海尔投资,享受海尔投资的收益,这样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海尔内部持股会的利益。   政策上的限制造成了持股会难以进行资本操作,海尔内部持股会必须寻找一个投资工具或者说“壳”,绕过政策壁垒。海尔投资正是这样一个壳。通过海尔投资,海尔内部持股会可以将账面收益转变成资本用于再投资。这次寻壳是海尔的第一次变形。   如上文所述,海尔投资成立于2000年8月。海尔的内部职工持股会这个软体动物有了第一个实体的壳,从此开始了一系列的运作,使它通过海尔投资不断发展壮大,以至最终需要一个更大的壳才能容纳。   第二次变形海尔投资操作资产变现与壮大   海尔投资在将手中资产变现获得流动资金之后,在国内不断投资新的项目,而且增加了金融类公司的比例。保守估计,海尔投资的总资产(包括海尔品牌)已经超过650亿元。优良资产包括商标使用权所带来的利润,为海尔投资及内部职工持股会的海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海尔投资要进行大规模运作,资金从哪里来呢?我们从公开信息中发现两大重要渠道:   溢价变现家电   海尔投资刚刚成立一个月后,即2000年9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60069,青岛海尔)董事会就通过了收购海尔投资掌控的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股权的决定。随后,2001年1月21日,青岛海尔利用增发募集资金和部分自有资金共计20亿元(其中青岛海尔增发1亿新股,募集17.48亿元),向海尔投资溢价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74.45%股份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20亿元一次性转让给海尔投资。这样通过变卖海尔空调器公司,海尔投资手中有了运作的“第一桶金”。   品牌增值   海尔投资的另外一个主要资金来源是收取海尔这一品牌的使用费。前面已经提到,海尔的品牌商标所有权在海尔投资成立后就归属了海尔投资,而海尔系内各个公司每年按照当年的销售收入的0.8%向海尔投资支付商标使用费,从1999年到2003年的总值约为22亿元。   而且,随着海尔品牌价值的逐年增长,海尔投资的该项收入也随之大增。根据海尔公布的资料分析,由权威机构共同评出的中国品牌价值排名中,海尔品牌连续三年(2002至2004年)荣登榜首,海尔过去5年中各年份商标价值也从330亿元一路飙升到612亿元。   手中有了钱,踌躇满志的海尔投资,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多元化扩张,在金融和产业领域“两条腿走路”。   ★海尔投资的金融资产扩张   由于羡慕GE成功的产融结合模式,海尔高层也正式吹响进军金融控股的号角。短短几年间,海尔投资便打造了总交易金额达18亿元的包括:信托、证券、银行、保险及保险代理、财务公司在内的庞大金融链条。   期间的重大事件包括:   2002年1月,海尔集团在长江证券增资扩股中以4.7亿元,获得20%控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长江证券2000年税后利润总额在全国排名第19位;2001年则跃居全国同行业前8位。   2002年11月28日,海尔投资和美国的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部设立在上海,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中美双方各占50%的股份。藉海尔的品牌号召力和纽约人寿的经验,海尔纽约人寿成立时间虽然短,却取得了令同行业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们羡慕的业绩——2003年公司运营的第一年保费收入就达到8300万元,是预期的两倍!   ★海尔投资的非金融资产扩张   首先,海尔系中部分原来产权归属集团或者归属不明的重要业务明确转到海尔投资旗下:   1.海尔投资成立之后,它即获得海尔空调电子、合肥海尔及合肥洗衣机的控股权;2.青岛海尔设备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80%股权由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3.全面负责海尔上市公司销售的遍布全国的40余家海尔工贸公司,原来隶属集团,但是也有蛛丝马迹显示至少其中的部分如今已经归属海尔投资。   其次,在产业多元化方面,海尔投资也在许多新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拓:   1.原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01年11月改制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由中科院化学所、海尔和公司管理层及骨干共同持股。2001年4月,海尔科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海尔投资合资成立了总投资额为1.2亿元、生产能力达2万吨/年的“胶州海尔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2.2001年10月,青岛海尔向农行青岛市南区第三支行借2亿元短期贷款,用于与海尔投资共同投资设立大连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和大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并以此建设大连出口加工区投资建设出口电冰箱、出口空调器生产基地项目。青岛海尔在这两个公司占股份均为90%,可以推测出海尔投资的股份均为10%。   3.2002年12月,海尔投资与德国欧倍德合资成立“中国欧海家居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欧元,双方各持股50%。双方的合作实现了德国品质和海尔服务的完美结合。双方的优势互补直接促成了两大品牌在家居产业上快速契合。   4.2003年3月14日,海尔投资与台湾精成科技集团共同组建海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全权运作海尔电脑,其中青岛海尔出资400万美元,占40%;台湾精成科技集团出资600万美元,占60%。   海尔投资在将手中资产变现获得流动资金之后,在国内不断投资新的项目,而且增加了金融类公司的比例。保守估计,海尔投资的总资产(包括海尔品牌)已经超过650亿元。优良资产包括商标使用权所带来的利润为海尔投资及内部职工持股会的海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至此,海尔投资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更大更坚固的“壳”了。   第三次变形 海外资本操作让资产变流动的股票   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资本运作平台,内部持股会所拥有的大量资产并不能转化为在资本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股票,不能变成持股会成员手中的现金,同时也不能在名义上成为海尔集团的真正主人。在这种情况下,海尔内部持股会的下一个目标,是寻找一个上市公司作为有效运作的资本平台,并理顺海尔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   通过对海尔最近几年在香港股市的一系列动作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10月到最近,海尔主要的海外资本操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海尔投资与香港中建电讯合资组建飞马青岛和飞马香港,专门从事手机业务。   第二阶段:2001年,中建电讯旗下的另一上市公司中建数码开始收购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此次收购后,海尔投资换得中建数码29.94%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建数码更名为海尔中建。   第三阶段:2004年4月,海尔集团对外宣称计划将其优质的洗衣机业务以及飞马青岛剩余的35.5%股份一起注入到海尔中建。根据外界媒体的报道,海尔集团将拥有57.26%的股份而成为海尔中建的第一大股东。   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背后,海尔得到了什么?海尔的持股会在考虑什么?筹资?   在飞马青岛和飞马香港这两家合资公司中,海尔投资共投资了近6000万港元(注册资金),但是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海尔投资最多只能获得5000万港元的现金。坐拥600多亿元资产的海尔投资缺这区区5000万元吗?   显而易见,不是的。这也直接否定了海尔集团入主海尔中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海尔融资平台的传言。   国际化?中建电讯既不是白电的经营者,同时在手机方面也不具备绝对的技术资金优势。以海尔的价值和品牌,中建电讯并不是一个最理想国际化合作伙伴。   那么在这一系列眼花缭乱资本运作背后,海尔投资到底得到了什么?   第一步:2000年,成立海尔投资。海尔内部职工持股会占有98.6%股份的绝对大股东。   第二步:同年,海尔投资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建电讯在香港和青岛分别成立合资公司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从事手机业务。   第三步:将手机业务注入中建数码,获得中建数码股份。2001年,中建电讯的控股上市公司中建数码向海尔投资和中建电讯全购飞马香港并签订飞马青岛100%股权认购书。飞马香港的交易价是8亿港元,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完成。海尔投资因占49%股权,所以分得19.6亿股。同年,中建数码行使青岛飞马64.5%的认股权被注入中建数码。海尔投资所占51%股权作价13.20亿港元,以股权置换方式进行。先执行15.5%,换得的是中建数码的10.23亿股股票。剩余35.5%可以在2004年7月底之前认购。   通过这两笔交易行为,海尔投资总计获得中建数码29.83亿股,占29.94%的股份,成为中建数码的二股东,后者易名为海尔中建。   第四步:2004年4月是最新的注资计划。根据公告,海尔集团计划将海尔的洗衣机业务及海尔投资所持的35.5%的飞马青岛的股份注入到海尔中建。   从这个股权图(见7版),我们看到BVI控股公司由海尔集团和海尔投资各持50%股份,BVI-1公司则由海尔集团100%控股,BVI-2公司由海尔投资100%控股。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海尔投资即代表海尔持股会,因此BVI-2是代表海尔内部持股会的利益,控制80%合肥海尔的股份。因此,在整个计划中,海尔投资直接注入的是飞马青岛35.5%的股权和合肥海尔的80%的股权。根据海尔中建的年报披露,海尔投资将直接、间接持有海尔中建35.84%的股份,最终成为海尔中建的最大控股股东。   这就是一系列资本运作后面的故事。海尔内部持股会找到一个有效的资本运作平台,将其持有的海尔集团的资产和股份转化成资本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并且通过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成为海尔集团真正的主人。   我们设想,如果海尔洗衣机业务的注入计划能够通过,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故事:   根据海尔中建的年报,海尔集团的全部白色家电业务有可能归海尔中建,并且海尔中建将更名为海尔电器集团。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应该理解成海尔中建向海尔集团反收购的过程。海尔投资希望在海尔中建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所以海尔中建预计将采取非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收购。在海尔中建完成了对海尔集团的大部分优质资产的收购后,海尔集团完成集体上市,海尔投资就将成为海尔集团最终的控股股东。海尔持股会,成为了海尔集团真正的主人。而到了这里,持股会的高层利益将得以显现,曲线MBO取得成功! 今天的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中国国企改革蠹虫肆虐,教育改革成本由穷人负担,医疗改革基本失败,三农问题怵目惊心,弱势群体诉诸司法时又遭遇司法不公等等。中国处于最原始的人吃人的初期资本主义阶段,国内和谐化是当务之急。必须解决政府腐败低效问题,以严刑峻法实行法治。   我仔细研读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今年十月)公报,认为五中全会是***本质转变的开始。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三日前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所提出的「国际和平化,国内和谐化,两岸和解化」的「三和理论」将主导***未来的执政理念。「国际和平化、两岸和解化」较易了解,我将另外为文讨论。我认为真正对中共执政基础产生冲击的将是「国内和谐化」问题,而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今天的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是处在一个以片面理解的经济发展观为唯一导向的、最原始的人吃人的初期资本主义阶段,而这个腐败阶段正是欧洲两百年前社会主义革命的温床。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患难,打倒了西方帝国主义,赶走腐败的蒋介石政权,到头来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导向,又极为讽刺地把中国带回了两百年前以及类同蒋介石政权的腐败窘境。对外而言,这种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重蹈日本覆辙──出口激增、以邻为壑──带来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贸易与汇率的制裁。对内而言,各地政府放弃了本身职能,变成了个大商贩,招商引资、卖地筹资搞政绩工程,盲目发展经济,造成中国特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大量浪费现象。   表面上看,中国的GDP每年以百分之九的水平高速增长,但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全国省级统计数据约有四成水分,县级高达八成,如果再扣除环境污染的成分,按照中科院的计算,大幅缩水的GDP还要再缩减七成八,而且还以每年两千亿美元的利润形式流向海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这种资源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能源浪费是先进国家日本的九倍,欧洲的五倍和美国的二点五倍。其他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落、四分之一城镇有着严重的政绩工程等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经济表面现象的恶化还不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中国社会在以简单的经济发展为纲的改革开放下,整个土壤变坏了,变成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举例而言,我在二零零四年提出「国退民进式的国企改革让少数国企老总暴富,而同样贡献的职工却被贱价买断工龄」这种社会不公现象时,主流经济学家的答覆令我感到震惊。他们认为民企比国企更有效率,所以应该进行改革,就算改革中出现一些腐败问题也是可以接受的。   国企改革天怒人怨   我在此必须郑重地申明,我谈的绝对不是国企或者民企谁有效率的问题,而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相当多的案例显示,国企收购者贱价买断工龄,将下岗职工推向社会,由失去了国企的政府和社会大众来负担,但收购者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或铲平工厂就地起高楼图利自己,但是改革成本却由全社会负担,这就是我所批评的天怒人怨的改革。这些收购者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置下岗工人于死地,还能吃得饱、睡得好,甚至在台上口沫横飞地大谈自己「产权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不懂他们怎么还能这样毫无羞耻心,甚至还睡得着觉。   这个坏土壤所孕育出来的既得利益者处理「教改」的手法更是匪夷所思。虽然大学仍是公立大学,由政府补贴,但是政府却允许大学巧立名目、提高收费,让大学教职员中饱私囊,而其成本却由社会最底层的穷人负担,因为大学乱收费的结果阻断了农村子弟唯一脱贫致富的管道。但我们看不到一点既得利益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同情,反而以市场化为手段,以个人利益为目的,透过教改,大事搜刮,中饱私囊。更有甚者,在这个社会一切往「钱」看时,北大和清华的教职员利用前人苦心经营的校誉,搞了个北大系和清华系的企业集团,在股市上呼风唤雨,操纵股价,利用北大清华的清誉坑害股民,图利自己。   类似的现象在医改问题上也是让人扼腕痛惜。所谓的「市场化」的医改措施,让穷途末路的病人挂急诊病号竟然要先交付保证金,否则放在走廊上等死,难道我们的医院连一点最起码的人性关怀都没有了吗?医改的结果,不止穷人看不起病,甚至连一般人也视去医院为畏途。   此外,腐败的地方政府官员和地产开发商合谋,利用黑道对付手无寸铁的拆迁户的手法更是令人发指。为了逼迫拆迁户接受不公平的补偿,不但利用黑道直接殴打当事人,甚至威胁当事人的子女。在腐败的司法制度下,拆迁户投诉无门,甚至连主动协助拆迁户打官司的律师,竟然也被利益团体利用腐败的司法力量将其入狱,置于死地。中国大地什么时候竟然变成了一个人吃人的社会?   当老百姓投诉无门而转向司法体系寻求正义时,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待遇呢?基本上是中午吃原告晚上吃被告的待遇。在很多时候,司法机构包括法院和公安不是故弄玄虚的不受理,就是和利益团体勾结,侵害百姓利益。   当老百姓的权益受损,因投诉无门而上街游行抗议冲击地方政府的时候,地方政府是什么处理态度呢?军警围剿甚而对外宣布是国外恶势力操纵,民众因而被捕下狱。你竟然看不到一点地方父母官解决百姓困难的情怀,那种人吃人的凶狠劲让人感到寒心。   其他少数既得利益者剥削社会大多数人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例如上市公司剥削股民、民企老板克扣民工工资等等现象,我们见得少了吗?   这种人吃人的国家还配称作社会主义国家吗?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把中国这个古老传统的国家带到了这个绝境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块土壤出了问题,我们这块土壤的坏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仅见。   社会之坏五千年仅见   我分析有三个原因使得我们的土壤变坏了。第一,中国这一代人是五千年来的唯一不敬鬼神的一代,古人「抬头三尺有神明」、做坏事下地狱的简单封建理念,到了这一代荡然无存。我虽不主张迷信,但是当一个民族到了一切向钱看而无所畏惧的时候,人吃人的社会就成形了。   此外,土地改革将地主阶层一扫而空,我绝不否认恶地主的存在,但是地主阶层,也就是以前的乡绅,在中国文化中是中华礼教的维护者。举例而言,以往封建时期的修桥、铺路、建学校、建庙宇都是谁做的呢?都是地主阶级。例如,以往被***所批判的四川地主刘文采,最后也被***实事求是的态度翻案了,原来他是个大善人,他耗尽家产建立了闻名遐迩的文采中学。如此例子不胜枚举,山西几个大地主基本上都是这种类型,包括乔家、王家,到了分土地打土豪的时候,农民不忍心占据地主庄园,所以才将这些古迹保存了下来。可是地主阶级不分好坏地全部清除,其结果却使得广大农民不知何为礼教。   最后,中国从来就是个没有法治的国家,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地方干部和恶霸在历史上一向为所欲为的传统到了新中国没有丝毫的改变。这样一个不敬鬼神、没有礼教束缚、无法治约束的一代就是人吃人的一代人。今天以简单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执政哲学使得中国这一代人更往「钱」看,但是不敬鬼神就无所畏惧,不知礼教就寡廉鲜耻,无法治约束就贪赃枉法,这不就是今天中国人的社会吗?   就是因为这些改革的少数既得利益者侵吞大多数弱势群体的现象太过严重,因此五中全会「国内和谐化」的理念就特别地具有时代意义。从我前面所分析的问题看,目前在这片坏土壤上以简单经济发展为唯一考量的发展观,已经造成了社会的极度不和谐,而国内和谐化将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充分而且必要条件。经济发展停滞的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就充分说明,一个社会绝无可能在社会极端不和谐的情况下发展经济,而且不和谐的社会将使得政府的执政基础迅速沦丧,造成社会进一步的动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的不稳定、暴动的频仍以及经济的停滞发展,不正说明社会和谐的重要吗?在社会不和谐的危机之下,学者专家却仍然高喊着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的目标的理念将会如同菲律宾等国一样,使得中国经济体系迅速瓦解。   以法治挽回政府信誉   宗教信仰是靠历史的传承,礼教的建立要靠文化的积累,绝对无法而且也不需要靠行政命令建立这套系统。透过长期的法治化建设形成法治化的游戏规则,以规范每个个体的行为应当是政府长期努力的目标。但在短期之下,政府必须利用严刑峻法解决老百姓痛恨的国资流失、以强欺弱、治安恶化、行政司法暴力、政府腐败和三农等等问题。可是严刑峻法的推动脱离不了各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的执行。但很不幸的是,由香港嘉利来的案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包括司法机构的嚣张气焰,不但无视中央政府的存在,而且其作为已经开始动摇国本。有这样的地方政府,我们还需要敌人吗?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官商勾结的既得利益者,使得国内和谐化的改革越发艰难。在此我呼吁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以严刑峻法贯彻以民为本的思维,整肃吏治,因为没有一个廉洁有效率的政府就很难彻底解决老百姓痛恨的问题,也无法推动以民为本的法治化建设。   其具体做法应重新定位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理念,何谓正确的政府职能。各级政府的职能不应以经济建设为唯一的目标,更不是像目前各级政府一样的大商贩的身份。协调发展才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只有解决好人民最不满意的问题,才是各级政府的首要施政目标。但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如同香港和新加坡一样的廉洁和高效的政府。中国各级政府的全面腐败与低效率曾经引发了大面积的体制改革的讨论。一些食洋不化的专家学者提出西方式的民意监督包括民主(议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体制改革的唯一良方。但是,西方式的民主和民意监督能否到位还遥遥无期,而以简单经济发展为纲的错误思维已经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动汤和不和谐。   民主和民意监督根本解决不了中国各级政府的腐败以及低效率。我认为这一切应该归咎于我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解太过肤浅所致。举例而言,一九九七年之前的港英政府不但清廉而且高效率。但是当时的香港有民主吗?有民意监督吗?有舆论监督吗?都没有。五六十年代香港本地媒体胆敢批评港英政府,政治部的官员就上门抓人以「不受欢迎的外国人」递解出境。这种威权体制下的港英政府竟然是最廉洁与最高效率的政府。清廉的新加坡政府也和香港类似。可是,亚洲其他地区包括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等,在法治不健全的环境下引进了民主与舆论监督,但是政府的腐败和低效依然严重而不能解决。而这也是我为何主张单靠民主与舆论监督不能解决腐败与低效的主因,因为民主与舆论监督必须在法治化的框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也是为何民主与舆论监督在法治化的西方国家有效而在亚洲大部分国家无效的主因。   以香港和新加坡的案例而言,政府的廉洁和高效来自于英国人建立起来的严格的流程式管理。那么流程式的管理有多重要呢?以土地协议转让为例,如果规定要竞价拍卖,那么竞价拍卖本身就是流程化的管理,而不再由领导拍板决定。以往领导有很充分的空间去讨价还价,由于没有一个价格机制在,因此需求量是无限大的,太多人需要土地。而竞价拍卖就是一个规范的流程,减少了官员腐败的空间,而且由于价格的调整使得需求减少。如香港批地就是流程化的公开竞价,港府官员没有贪污的空间。而如何补偿拆迁户都有一整套的程序,双方都没有议价的空间,因此大幅减少司法暴力和黑道威胁。   最后我想提出,五中全会的「三和理论」将是继「三个代表」之后的重要里程碑,也和「三个代表」一样肩负着不同时代的不同使命。毫无疑问,「国际和平化」及「两岸和解化」的推动,与「国内和谐化」的日益恶化,更显现了北京推行「三和理论」的迫切性,而解决「国内和谐化」是重中之重。在国内法治化的建设还未完成的前提下,我们应以严格流程化的管理解决各级政府的腐败和低效的现实情况,然后以严刑峻法解决人民最不满意的问题,才是各级政府的首要施政目标。 警惕股市边缘化   导语:人们无法忘记两年前国有股减持给股市带来的灾难,16000亿的直接间接市值在那个煎熬时代被无情蒸发了。但苦难远远没有结束,早已七窍生烟的中国股票市场就像出了轨的列车,从早年淘金的乌托邦冲向了不远处的万丈悬崖----投资功能边缘化。   而这可怕的列车上又承载着超过7000万的股民——银广夏,琼民源,郑百文,蓝田股份……一个个耻辱的名字早已让他们绝望;庄家陷阱、不法券商、商宦勾结……这接二连三的折磨使得千万中小投资者逐渐放弃了给予股市那“最后一根求生的稻草”;当媒体宣传中充斥着“崩溃论”“推倒重来论”“泡沫挤出论”等无聊论调时,也有人更同情股民的感受,郎咸平整是其中之一。2003年9月13号下午,他在北京第六届科博会上对在场传媒大声疾呼:“上市公司必须善待中小投资者。否则,当股民不跟你玩的时候也就是股市彻底边缘化之时!”   在这样一个困顿时代,恐怕只有这样的声音才能唤起股民们麻木的心。记者钦佩这样的学者,于是一封预约采访的电邮便在第一时间传到教授的邮箱中。   郎咸平教授跻身世界一流教授行列。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作为财政系核心讲座教授,郎咸平要带大约50名学生,每次他都要把这些学生分为六七个小组进行研究学习,每个小组的研究方向都不同。他讲课生动活泼,极少抛出大量冗长的理论让人增加对他的敬畏。近年来,他在企业战略与治理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今年5月,郎咸平以筹建中国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的课题代表中大竞争港府专上教育研究经费并进入最后一轮评审----要知道这是十个最终候选项目中惟一的商科项目,也是中文大学惟一有机会竞争千万研究经费的项目。在港府债台高筑教育经费连年削减的今天,这无疑显现出郎教授在学术上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   最引人注目不仅仅在于郎咸平的学识,而是他给人的那种“兴冲冲”的感觉。   正是这 “兴冲冲”。九年前他放弃了在纽约大学的金饭碗只身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按他的话来说是为了能给社会带来实质贡献而回亚洲搏一搏。   正是这“兴冲冲”。在2001年初,郎咸平参与制订香港证券期货新条例的时候只身犯难,向香港立法会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一部由外国投资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操纵修订过程而出台的条例草案,无疑于官商勾结的产物。修订草案的目的在于保护股民利益,而没有中小投资者参与法案的修订过程,怎能推进草案向保护他们的方向发展?这“兴冲冲”的严厉批评很快引来了十大国际投资银行联合发表专文的强烈反击,连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也要公开出面表达对郎咸平的不同看法。然而一阵口诛笔伐之后,香港政府还是不得不聘任他为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项目顾问。   正是这“兴冲冲”。3年前,他向香港和中国有关当局提出实施极富前瞻性的“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制度,因被人冠以不合国情而在两地被打入冷宫两年多。但今年以来,这两种带有美国色彩的改革方案在中国有了明显推进的迹象。而有趣的事,香港监管当局在月前也提出了学习美国监管制度的新思维。这就是一个有前瞻性学者的影响力。   今年刚47岁的郎咸平已经头发斑白,甚至有传言说他有失眠的习惯,但他总是给人以精力极为充沛的印象----不仅担当中大财政系的教学骨干而且兼聘长江商学院讲座教授。前不久, 在长江商学院郎咸平教授办公室,本刊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面对股市的现状,大多数学者,政府及媒体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观点。请问你如何看?   郎咸平:面对股市很多学者提出了种种办法,但市场表现却江河日下。现在比较多的想法是股市已经触底,泡末已经基本挤出,大盘即将反弹。另一种想法就是觉得政府还是没有做什么事,鼓励当局要有所作为等等。对此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有着一个严重的误区,即我们对广大股民的心态还是不太了解。大多数人包括官方的想法是股民的素质有些问题,而我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今天中国的股民和其他国家是不太一样的。这表现出中国股民的一种特殊现象。我对当今中国股民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代表:追求卓越。   记者:如何理解中国股民的“追求卓越”呢?   郎咸平:也许你认为这有些可笑。举个例子对比一下,就香港股民而言,他们大多数是急功近利型的人物。他们确实没有长期投资的打算,常常是做一天就走,往往不太在乎上市公司的素质。给一点短期的利好消息就好了,比如说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京沪粤公民香港自由旅行之类的消息便可以带动股市上涨。可是类似的消息在国内就没有作用,6月QFII的开始实施乃至追溯到国有股减持的停止,这一切都没有使股市的形势好转。归根而言,目前推出的政策与股民的愿望差距很大。股民究竟期望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明白,一切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无从谈起。在香港,股民期待短期利好利空消息,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股市也起来了。但国内股民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他们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与日俱增,这就是他们的“追求卓越”。   记者:股民的“追求卓越”与现在股市的难以复苏有着怎样的关系?   郎咸平:一旦股民感觉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欺骗,他们就不跟上市公司“玩”了----这种不“玩”的心态就是当前股市衰退的惟一因素。因此,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政府推出QFII没有用,为什么当局和媒体都号召股民振作信心没有用----上市公司的素质太差了,没办法“玩”,一“玩”就被骗。我们目前抛出的政策没有效果就是因为没有打中重点。我们引入QFII就是要吸引更多的资金,但实际上我们的股市不缺钱,缺好的股票。原来,股市是靠庄家来拉股票,现在连庄家都拉不动了,几乎所有人都被套牢。所以,如果我们还不能意识到股民的根本作用和股市的真缔,那么中国股市很快将被边缘化。   记者:边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郎咸平:我们知道股市有超过7000万的股民。假设中国股市真的边缘化了,这7000万人的利益将被严重侵害,这将给政府未来施政带来多么大的压力。虽然我认为股民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去闹事,但我想有关当局一定要切实考虑股市问题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另外,我总认为我们的媒体包括政府部门把股市考虑得太简单了。英美股市的完善决不是一个接一个短期利好所能创造的,把握不住股市特性是根本做不好的。   记者:有人提出要有好的股票必先有好的监管。面对现在的情况,证监会作为政府在股市中的代表,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表现?   郎咸平:中国证监会决不是没有做事。我在香港就对媒体讲中国证监会最近两年的监管力度远远超过香港,香港监管当局甚至有必要从内地聘请顾问指导工作。我说这些是有根据的,大家都应该看到证监会每一个月都会有新法规出台。比如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修订上市条例中关键部分等等。我对此是非常有感触的,可感触归感触,没用归没用。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证监会下如此大的力度强化监管,为什么股市还是没有明显的起色呢?美国的股市很完善就是因为他们监管有方,而我们也在学习他们的做法,为何股市还不好?因为大家把监管看太简单了。如果按照现在的监管思路走下去,我很担心是于事无补。我们应该承认证监会最近出台的若干条例就其内容而言是十分正确的。但是,也要看到:有些上市公司本身不会因为这些条例改变他们圈钱的心态,也不会因为这些条例而改变自身的素质。原因在于这些法条缺少严刑峻法的扶持。绝大多数的时间里,证监会只能提出纠正谴责与罚款。比如涉嫌内幕交易的最高罚款只有50万。区区50万对于那些敢做内幕交易的人来讲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的司法机构还不能完全做到配合证监会打击操纵股市的行为,这就使得我们的条例成了一纸空文。无法切实执行的规章制度只能带给股市无穷尽的烦恼。大家天天都要学习新法规。可是出现违规操纵又抓不到,抓到又能怎么样呢?   记者:那么我们的司法制定和证券法规设置将如何进行呢?   郎咸平:我觉得中国法律界有着一种奇特现象-我们制订的法律可谓全世界最齐全的。他们把欧洲的抄来,再把美国的抄来,所以我们既有独立董事又有监事----这种体制只有我们国家才有。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只是单纯的抄人家的法条去不去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是执行!切切实实的执行!你可能会问,证监会是在调查违规啊?重要的是要查还要有处置,如果违规的人逍遥法外,就没有人害怕证监会调查,最多是谴责一下而已,大不了赔一点钱出去就是了,即使下次你不给我批股那又怎么样呢?我个人的名誉地位财产没有受到损坏,自由也没受限制,因此这样惩处没有用的。   记者:那么证监会,司法界以及整个中国股市是否需要一种新的处世思维呢?   郎咸平:这就是我今天要谈清楚的。中国股市要想振兴必须要有一个思维上的改变,我们必须革新我们的观念和意识。我们需要的是全体股民的集体意识集中来促使上市公司树立信托责任(也就是我曾经谈过的善良管理人的注意责任)。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陆法系国家的股市都不好,比如中国、德国、法国、中国台湾。相比而言判例法系(也就是普通法系)国家的股市就好很多,比如英美。这就是因为判例法系国家的上市公司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信托责任。他们的上市公司本能的希望提高股价为股民赚钱,他们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一旦他们不这样做了,也不是由法条来判是否有罪,而由陪审团来裁定。陪审团里都是些“农民”,像我这样学术上的“偏执狂”是没资格参加的,而且要求他们对案件本身不熟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农民十分得单纯,他们对社会的意识完完全全是社会所培育出来的,他们的直觉判断就是这个社会的。比如我们现在将银广夏的案子拿到美国去判,陪审团成员一定这样想:这样一个企业造假出口单据。假设我的儿子成绩单造假,我一定很好教训他,既然我儿子成绩单不能造假,那上市公司的成绩单怎能造假呢?上市公司一定是错的,你就有罪。结果就是这样简单。可同样的案子在中国的情况是怎样呢?银广夏仍然可以交易,这就是大陆法系国家股市治理的通病,因为犯罪总是能跑到法律前面的,现成的法律无法惩处这种超前的犯罪。因此我们就能感觉到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在我们大陆法系的制度下考虑引入判例法系的裁判精神来处置股市违规现象。面对跑到法条前面的犯罪行为,判例法系国家是随时随地可以应付的。只要你违反了公共秩序和社会良俗,你就将受到惩罚。   因此我们要很好理解一下中美两国在法律精神和股市治理原则上的不同。我们的法律和治理追求一个绝对的真理,我们需要包青天式的法官来判案。美国追求的是保护公共意见和利益。有时我们觉得杀人犯在美国被判无罪很荒谬,实际上是因为陪审团认为他杀得对。这就是判例法系法律精神最奇妙的地方,也是我们恰恰没有搞清楚的。而我们现在也确实有必要引入这种精神。   记者: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信托责任”又如何定义呢?   郎咸平:在大陆法系国家是很难定义的。上市公司心中有股民,时刻为股民的利益着想。我想这个原则是很难通过法律量化的。究竟信托责任是什么含义呢?我可以再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去上洗手间,手机放到桌上。等我回来发现手机不见了,你却告诉我刚才有人把它拿走了。我会责问你为什么不帮我看一下呢?也许你回答我:“我没有责任帮你看啊?”这样的事情在大陆法系国家没有办法的,因为没有法条上写你必须帮我看手机否则就有罪。但在判例法系(也就是普通法系)国家就不同,陪审团会认为你这个人没有道理的,人家上洗手间时看管别人财物是你的责任啊,举手之劳,这样小的信托责任都不能做好只能判你有罪。陪审团根本不跟你谈什么法条,只要你违反了公共秩序和社会良俗就是有罪。回过头我们看上市公司,只要你违反了公序良俗,无论你是否触犯法律都是要坐牢的。股市中的公共秩序和社会良俗是什么?就是股民的公共利益,逐利愿望和集体意志。现在中国股市不好,股民心理不爽,那你上市公司就是有罪,就是这么简单。内地上市公司对此种柔性条款的理解和把握都很差。   记者:股民现在需要做什么呢?   郎咸平:我们需要股民现在集中集体意识,对上市公司产生巨大的压力,逼迫他们有信托责任。要让所有上市公司清楚;一旦你让我不爽,你就有罪。我想股民绝不是一群无聊的人。如果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方案在实际运做中失败,那股民一定会自认倒霉。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决议是不通过股东大会就通过的,最后造成了很大损失,那么上市公司就要因为违背信托责任而受到惩处。因此我相信今天中国股市的萧条反而可以让股民的意识集中,给上市公司造成集体压力,从长远看这并不是坏事。   记者:您觉得如何使股民的集体意识转化为法律力量?法律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郎咸平:的确,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股民的不满转化为上市公司的犯罪。但在我国,究竟如何透过股民的心态来判断上市公司是否有罪,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欠缺的。但我们又必须走这一步,只有迈出这一步才能从根本上重塑股民的信心。虽然我们不是判例法系国家也不可能转变成判例法系国家的时候,但仍需要我们在股市治理上借助判例法系的精神,以股民的公共意见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的判断准则。比如组织股民权益保护委员会并对上市公司提出集体诉讼,诉讼的结果由客观的非股民组成的陪审团来决定,而上市公司可以提出辩方举证式的答辩。法条有什么用呢?法条为股民的决议提供法律的依据。我们只有走到这一步才有可能让股市重新振兴。   记者;推行您所倡导的信托责任面临最大阻碍是什么?   郎咸平:最大的阻碍来自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要明白,树立信托责任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相辅相成的。股票市场垮了对上市公司没有好处,而股市垮的标志是什么?就是股民不再投钱给股市造成股市边缘化。上市公司必须尽到自己的义务,让股民对公司的所作所为满意。如果你害怕的话,那就不要上市,安安静静的做你的私人公司。你一旦上市就要坚守你不可推委的信托责任。   记者:您能否预测上市公司的信托责任什么时候能被普遍的树立起来?   郎咸平:目前来看,股民的集体意识已经形成。但我们需要契机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对上市公司的不满。契机是什么?是媒体的宣传,学者的呼吁与股民的彻底觉醒。我想中国股市的振兴只能走这条路了,但也许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这是个大格局的变化。我们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促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发生改变并促进社会的进步。人们尤其是股民有时会批评吴敬连、厉以宁、萧灼基,批评他们为政府说话,但这些人的贡献是不能磨灭的。在改革开放初期,这些人能提出建设市场经济的思维是多么得了不起。正式因为他们,我们的国家才逐渐走出了思想僵化的状态。但是,现在需要我们来带动新一轮的观念革新。股票市场从无到有需要思维转变,股票市场从劣到好一样需要思维的创新。我想,上市公司树立信托责任将是未来思维变革的重要产物。只有股民集中集体意识推动上市公司产生信托责任才能救中国股市。   记者: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股市的复苏绝对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你所提倡的股民意识集中迫使上市公司树立信托责任,是在司法机构保证其绝对独立与公正时才可实现的。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上市公司有地方政府做保护伞。在利益的驱使下,司法机关是保护股民?还是保护造假的上市公司呢?在这样的背景下,单靠股民的力量是否有些薄弱呢?内地有人批评您的观点过于理想主义,您如何看?   郎咸平:我在国内所碰到的记者对我所谈过的观点知之甚详, 而且也会常和你一样的提出一些尖锐而具挑战性的观点。而我认为这就是追求卓越的心态, 而这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你所提出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问题确实是目前存在而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我所提倡的股民意识集中迫使上市公司树立信托责任的观点也确实需要司法机关的配合,而司法机关不受行政干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当然是根本。   但是这种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 循序渐进是一个根本。激烈的改革只会带来无穷尽的后患。正如你所说, 内地就有很多人批评我的观点过于理想主义, 不符合中国国情。例如在我在两三年前提出辩方举证、集体诉讼的观点时,就有很多人持这类观点。但到最后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这个社会包括司法机关还是接受了这个思维。因此我并不是理想主义者,我也不是不了解中国国情。而是我对中国的看法是在一个与世界各国政府相比较的较高的高度看中国, 因此不一定能被国人立刻理解。我想告诉股民一句话, 我从1998年开始做过亚洲各国政府和家族企业的大量调研, 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不但发表在美国顶尖学术期刊而且也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录。我认为亚洲只有中国和新加坡政府有追求法治的决心。亚洲其他各国和各地区的政府基本上都是裙带资本主义下的官商结合体,根本不太为弱势群体打算。如果我对中国政府没信心, 我不可能浪费我的时间做无意义的事,例如我在香港就不会再谈保护股民的事。我相信中国政府肯定非常重视保护股民的问题, 但问题就是如何推动。   我认为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法制化以前,利用我前面所谈的案例判案和引入客观的非股民代表的思维应该是个比较可行的方法。但请记住,这个新思维必须有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做基础才有可能成功,而中国是亚洲惟一有此基础的国家。只要这个社会能接受这个新思维, 司法机关一定会慢慢的调整而做某种程度的配合。你可能会问我为何对我国司法机关有如此信心呢?我的信心来自于刘晓庆等人的实际案例。虽然中国目前类似的冤案还是很多,但司法机关能在司法行政仍然挂钩的情况下保持了他的独立性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这个案例提醒了我司法机关也应有追求卓越的心态。   记者: 在倡导您所提观点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呼吁中国司法机构的逐渐独立化,防止政府意志过多的强加于司法裁判。归根结底,就是政府只做协调,不多干预。这样以来,上市公司少了靠山,自然就会在股民的压力下树立信托责任。可不可以这样认为。   郎咸平: 当然司法机构的逐渐独立化,防止政府意志过多的强加于司法裁判是我国政府在16 大以后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但这个改变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至于你所提到政府-----只做协调,不多干预-----的有限权力的观点于我的想法背道而驰。我认为政府的权力不但不能减少,反而应该增加。而其增加权力的目的即在于建立起一套纪律。   读者千万不要误认为引进英美普通法就一定好。普通法系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例如菲律宾就是美国遗传的普通法系国家, 但他们一样很差。英国在亚非洲的殖民地不也是传承了普通法制度吗,例如印度。但除了香港和新加坡以外,几乎没有像样的国家。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些殖民地的人没有学到普通法的真正精神----普通法纪律。   这个普通法系的纪律是一般人看不到的, 也摸不着的,但这个纪律却把每个人都牢牢地拴住。举个例子讲,我刚到美国去的时候,我开门后就直接走过去, 然后把门向后一甩, 也不管后面有没有人要过。可是我感触最深的是老美一般都会把门扶着让我过去,而我过去了以后还是把门向后一甩, 不太管后面的人。 但是当我甩过十几次门以后,我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也开始扶着门让后边的人过了。普通法系这个精神深入人心,每一个国民都流着普通法系的血, 也就是靠着这个普通法的纪律在运行。因此普通法系国家的法律是不成文法, 只有原则而无条文, 但是所有老百姓都知道该怎么做, 这就是因为这个社会从小到大哺育你灌输给你普通法纪律的结果。   而英美的纪律是我们处处可以清楚看到的。例如美国一年要调整两次日光节约时间,调快和调慢一个小时。美国媒体只是在调整前一天在主要报纸公布一条小消息而已, 但第二天美国全国按照标准一起调整了时间。   那么我国所奉行的大陆法系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国家基本上是把大陆法系法条抄进来了,但大陆法系的精神面却没有抄进来。首先我想问一个问题, 是谁颁布了第一个大陆法系法典-----法国的拿破仑。拿破仑是军人出生,他是个军事天才、治国天才、政治天才、法学天才。拿破仑理解英国的强胜基本上靠着普通法系所形成的纪律。但他也知道普通法的纪律是法国人学不会的,因为他们没有流着普通法系的血,那怎么办呢, 如何跟英国抗衡呢?他想到了一个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的法系,他建立法条让老百姓遵循有法可依的纪律。举例而言, 法律规定开车走右边,你不好好走,我就处罚你,你流的血虽然是散漫的血,但我用外部环境制约你。当时法条规定得非常严格而且具体,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这就是法国人当时的一个风格。目的是做什么?就是创造一个纪律。因此,拿破仑创造大陆法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替法国建立起一套大陆法系的纪律。拿破仑的伟大,就是他能看出来普通法系的纪律是强国的根本, 因而建立一个大陆法系的纪律与之抗衡。   那么第二部大陆法系法典是谁写的-----德国铁血宰相卑斯麦。他也看到一样的问题,所以他按照拿破仑一样的思维,在德国创造了德国大陆法典,创造出德国特有的纪律。法国人的纪律在拿破仑时代发挥得淋漓尽致,全民皆兵,席卷欧洲,经济建设也在一声令下而澎然发展。没有人敢违背法条,也没有人愿意违背法条。在普通法系的国家,纪律是自然形成的,是学不会的。但是大陆法系国家却可以靠行政命令,靠长官的意志而全民皆兵、全民建设、促成经济发展。德国的卑斯麦为什么叫做铁血宰相呢?就是他对工业建设(铁),军事建设(血)是极端重视的,为什么这个建设可以顺利执行呢?就是因为德国大陆法系法典形成了德国人全民动员的纪律。我们设想一个情况, 如果德法两国不积极投入战争, 而将纪律发挥在欧洲的经济建设与整合上,那今天的世界超级强权就不止美国一国了。   亚洲哪一个国家是最有纪律的-----就是日本。我们很多的史书都在讨论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影响, 但我们很少做成简单而正确的结论。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出日本的纪律。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经济的飞跃发展,称雄全球是中国人最痛苦的回忆。   各位读者想想世界过去三百年的历史不就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所改写的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强权。其他国家呢,包括中国在内,都是贫穷、愚昧、落后。那么这五个国家的特点在哪里呢?虽然他们有三个不同的法系。一个大陆法系,一个普通法系,一个日本自己独有的法系。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纪律。因此我的结论很简单, 法系不重要, 但透过法系而建立起来的纪律才是强国之本。   我认为中共十六大所提出的法制化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以民为本、以法为纲”的政治构想。也就是说强国之本在于建立一套全国上下服从法治的纪律, 而法制化的真正目的在于增进全体老百姓的福祉。   编后:   10月3日,记者拿着刚刚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猛然发现美国工业集团泰科(Tyco International)的前首席执行官丹尼斯?科兹洛夫斯基(Dennis Kozlowski)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旗下科技投资银行集团的前总裁弗兰克?奎特隆 (Frank Quattrone) 居然站在纽约法庭的被告席上。要知道这两个不可一世的家伙一年前还在为自己股票的“优异表现”而沾沾自喜,但今日却要在强大的公众压力下接受被定有罪的判决。英美的报纸庆幸这是自“安然事件”后,打击上市企业犯罪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我羡慕这次胜利,郎教授也在羡慕这次胜利。这种羡慕甚至夹杂着某种悲壮的意味----我们期望那些至今在中国股市上为所欲为的犯罪分子,能在监狱找到他们人生的归宿。 7000万追求卓越的股民终将有一天会把冰冷的镣铐带在他们的手上。 警惕民企伙同国企合法吞并国有资产   凤凰卫视8月26日消息 最近,中国国务院发改委正组织相关学者要讨论国有资产是不是严重流失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是要讨论由郎咸平教授所提的目前产权改革方向存在的错误,警惕国有资产被合法剥削的问题。其实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在国内财经界炒的沸沸扬扬,有网民支持郎咸平教授的说法,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人士就不支持郎教授这样的说法,他们认为是偏激的言论。为此,朗咸平教授8月25日,在凤凰卫视《财经今日谈》中,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国有资产到底是怎么流失的?   质疑TCL的10%   此前,郎咸平教授认为中国的产权改革方向存在错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联合起来正在合法吞噬国有资产。这个观点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有些不可思议,特别是他特别提到几个大企业,包括TCL、海尔和格林科尔等。   就这个问题,郎咸平教授进一步分析认为,整个事情的开始是从TCL开始的,因为TCL开始被《华尔街日报》誉为产权改革的典范,甚至认为将来国营企业都会沿着TCL的路子走。TCL的道路是,财产的基础还是国家的,但是我做的好了是归我的,以净资产回报率10%作为基点,我保证10%给国家,超过的就给我的,我可以把它转化成股权,这虽然很好的,但有其严重性。为什么这么说?TCL通过这种方法转化成股权,管理层持股25%,李东生个人他的身价是多少呢?可以说是12亿之多。当然有很多人说,国家并没有损失,他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把企业做好了,钱赚多了,多出来是他的,这个看起来还是比较合理的。   郎咸平教授认为,这是第一个案例。而海尔作为中国第一大好企业,格林科尔是第三个案例。有人就说你有什么好骂的呢?你嫉妒什么,你凭什么批评他?   但是大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凭什么10%以上是归你们呢?你晓得不晓得,作为国营企业的老板,这是你该做的事,你把企业做好是应该的。比如,以前的红塔山,红塔山做的那么好,看起来好象都是企业自己的功劳,但是如果政府开放烟草给民营企业,一齐竞争,有你红塔山的地位吗?   企业老总就是“保姆”   今天国营企业老总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国家给你一个机会,你把一个企业做好是应该的。中国是太强调这些所谓的国企老总的激励机制不足,但是我们对他的信托作用却是没有半点要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国企改革变成什么样的情况?等于说我今天家里很肮脏,我请个保姆到我们家清扫,清扫完了以后,家就变成他的了,就如此的荒谬,他可以累计他的工时,超过多少工时他就可以把我们家买断,这不就是TCL模式吗。   郎咸平说,他们不就是保姆吗?他们的水平和保姆、和我郎咸平、和你我之间有什么差别呢?我们都是经理人,我把书教好,你要把节目做好,凭什么我们教书教好了,大学不是我们的,电台不是你的,企业却变成他们的了,这公平竞争在哪里?所以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你把这个问题理清楚之后,你发现TCL净资产10%以上归他所有,这就是不公平,因为做好是应该的,你没有资格要求。你做的好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薪水,像李东生这样高水平的企业家,你一年拿两千万都是应该的,可是你不能拿股权,你不能成为股东。   你有没有听说过通用做的不错,通用现在是谁的,不是韦尔奇的,通用还是通用的。80年代初期,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做的很差,公司倒闭,找一个重组专家来做重组,很有功劳,起死回生。这个企业的状况和当初海尔有什么差别呢,把很差的企业重组好了,那企业现在是谁的呢,还是属于中小股民的,并没有属于重组大王的,他重组做好是应该的,给你一大笔钱,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   但是,中国现在不是这种想法,做的不好是应该的,做的好全部是自己的,这是中国产权改革的失误。   谁在真正控制海尔   TCL10%以上是它的,我觉得这就是不对的,基本观念是错的,做好根本不应该是你的。对于海尔企业,我找了七个学生三个月不眠不休(作调查),我们发现很有趣的现象,也是今年在香港发生的事情,香港有一个海尔中介,有一个新的名词叫做海尔投资,海尔投资竟然是由职工持股会几乎全部控股,海尔投资控制的是什么呢?控制的是商标,目前市值是612亿,控制所有零部件的采购,总资产加起来600—800亿之多。海尔总销售额去年不过806亿,他所控制的资产总值就600—800亿,我们反问一下,凭什么职工持股这么多,你给海尔做事是应该的,为什么控股这么多。   我们再看一下,职工持股会,现在说它是集体所有制,问题在这里,当初是怎么样把国家的资产转到职工持股会手上的呢,难道你是通过董事会决议的吗?如果是通过董事会决议的话,那我就要问一句话,这些做决定的董事们在职工持股会有没有股权,有的话,就是合法的利益输送。   所以,今天这个国有资产产权改革,改到现在是危险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合法的,为什么呢?因为相关法律缺位,并不是说在一个完整的法律架构下是合法的,不是的,而是中国没有监管法律。所以,也不是说(他们)走法律的空隙,因为法律没有规定的几乎都可以做。   其实,他们是合法,但是不合理。   海尔的前身是什么,是1955年的合作社,这是所谓的集体所有制的前身。1985年张瑞敏入手,叫青岛冰箱总厂,经过张瑞敏20年的努力,妙手回春。目前人们的心态是,做不好是应该的,做好呢就是他自己的。因此海尔目前是谁真正的控制海尔呢,不是国家,也不是中小股民,而是海尔职工持股会。当然,TCL有TCL的手法,海尔有海尔的手法,但是不管怎么讲,这两家公司都通过不同的巧妙说法能够将国有资产中饱私囊,这就是我所批评的重要原因。   敌人是骂不倒的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朗咸平对于德隆的批评造成德隆的危机,对格林科尔的批评,或许会造成格林科尔的危机。而现在格林科尔的主席已经控告朗咸平,在香港采取了法律行动,对此,朗咸平认为,虽然说德隆现象是我第一个批评的,但是如果他自己没有问题的话,我是骂不倒的,所谓敌人是骂不倒的。   我对德隆的批评和对格林科尔的批评是一样的态度,就是用实际数据,经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因此这个结论可能性肯定是非常高的。在这一点上大家总认为郎咸平偏激,认为我有预测能力,其实都不是的,从德隆开始一直到现在,我都是用实际数据说话的。很不幸,德隆给我说中了,我说资金链撑不了多久的,我没有把握说你什么时候会垮台,但是迟早会出问题的。但德隆所采取的手段不是向我学习,而是处处打压我,造谣,透过一些不相关的人制造一些气氛,比如恐吓类似的方法,让我不要说话,他想搞一言堂,不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这是民营企业家的特色,他不希望听到反对的声音,也不想学习的。   批评不带任何偏见   我常常开玩笑讲,如果德隆当时请我给他们讲课,我告诉他怎么做的,他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事实上我批评格林科尔我的态度是一样的,我用严谨的数据,也是他公布的数据,经过逻辑分析得出来的结论。   我最近准备把我整个数据进行披露,就是批评格林科尔的文章里,数据的来源会详细披露给媒体,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科学的研究,大家不要误解说我对什么公司有偏见,不存在偏见的问题,而是我对任何一家公司的分析都是以数据在说话,你的数据证明是好的,我也不能说你坏,这是原则。   说到格林科尔的问题,格林科尔经过我分析以后,发现它是用一些手法合法取得国有资产,比如像第一个有名的科龙、美菱、ST湘轴等。   我们现在发现一个现象,在收购没有完成以前,就提早进入董事会,这个数据是个真实的数据,你干嘛那么急呢,提早进入董事会做什么,这是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而且我发现他进入董事会以后,四家收购,其中有三家,都有这个现象,在被收购以前,费用大幅提高,收购完以后,费用大幅降低,只要了解一点会计知识的话就会知道,收购前大幅提高什么意思呢?就是制造亏损,收购以后费用大幅降低,很明显,就是提高利润。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是这几个国营企业亏损了,但是可能亏损的原因,是因为你调整会计科目的亏损,你收购完成以后,他就赚钱了,赚钱的原因也是会计科目的调整,因此我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贡献到底在哪里?这是我提出最大的质疑。如果用这种方法取得国有资产,算是合法的,可是合理性何在。   我用自己的会计方法把它调回来,就是事先不提高费用,事后不降低费用,我们发现已经没有盈利的现象,并没有说你收购完之后你就开始赚钱,没有了,你发现都是负利润。   想想看,如果顾雏军入主科龙或者是美菱,几个月之内就能转亏为盈的话,那将改写我们几十年所发展的金融理论。一个企业要转亏为盈是非常艰难的,肯定是各个方面都出了问题,人事、管理、制度、行销、物流等等你都要做改变才有可能的,这不是几个月做得成的,而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且能不能做好并不确定。我们把民营企业看得太神话了,认为改变一个产权结构什么都改变了,就是因为我们无知。   经过会计科目的调整,发现它并没有赚钱。可是国有资产到它手上去了,而且由于事先亏损,所以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买,买了以后,就变成自己的了。可是你想到一个问题没有,这个过程是合法的。   而价格是谁定的?是由当事人和卖主定的价格,很多人说,郎咸平讲的不对,他一个愿买,一个愿卖,你有什么话讲。   我觉得这个不对,就像一个房子价格100万,我5万就把它买过来,也就是说当事人决定一个不属于他们的资产的价格,这个资产属于谁的呢?是属于全国老百姓的,双方一个厂和一个买主就能够决定价格,自行定价,公平性在哪里?所以,国有资产在一个没有招标的情况下,自行定价的结果,就是以合法的、最低的价格转进个人的腰包里。   上市公司应该允许批评   对于有人认为这是在改革当中的一些改革的成本和改革的代价的观点,郎咸平驳斥认为,这种观点不成立,改革为什么要有代价,这又不是暴力革命,又不是流血革命,这是一个经济活动,只要是经济活动就能够被量化,就能够被法制化,为什么要牺牲呢?不是牺牲企业家的,是牺牲全国老百姓的财产,这公平性在哪里?而且老百姓没有发言的权力。   想想看,我今天对格林科尔的批评,完完全全都是按照数字说话,下个礼拜就要披露原始文件,到底我每个数据都是从哪里来的,你会发现都是公开披露的讯息,我还是算有话语权的人,我讲一句话,他都要采取一种威胁恐吓,甚至打官司来对待我。但是,你知道他的钱从哪里来的吗,用中小股民上市公司的钱来和保护中小股民的人来打官司,公平竞争在哪里?讲的更可笑一点,你是上市公司,我们对你质疑是应该的,你既然想上市,你就要解释为什么我们这么怀疑,你解释清楚就好了,你能搞一言堂吗?你以为是什么时代?   我还是对媒体有影响力的人,如果你是中小股民怎么办?你就有不讲话的份。我请问你,我们社会的公平性在哪里?所以,我接到律师函以后,为什么我会如此高调在北京开记者会,因为我绝对不会让这种现象发生。   今天打这个官司,不是为我个人而打,这个关系到未来整个改革的走向。   谁是“理论家”   在郎咸平提出批评意见并且收到律师函以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发生,一是几乎是90%的网民表示支持,而另一方面,经济学界表示支持的人似乎是少之又少,在企业界好象和您有相同意见的人似乎也不算太多,也有人认为朗咸平的观点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走到市场的实际操作层面,郎咸平反驳说,实际情况是,真的在所谓理论层次上人的都是骂我的人,他们都拍脑袋想理论,没有做过实际研究,真正做过实际研究的是我,说出实际数据的是我,我把这个数据说出来之后连中小股民都听得懂的话,怎么叫理论层次?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这些人搞不懂吗?   很多人说,郎咸平为什么这么多人骂你,你不回应,我说你叫我回应什么,你拿数据来说1+1等于2,我还能回应,他骂我,说郎咸平你是个混蛋,我怎么回应?我说对不起,我不是混蛋?我没有办法回应的,你发现没有,对我批评的经济学家基本上对我是人身攻击,我不知道怎么回应,我也没有这个水平回应。   国企改革的最大误区   对于中国有企业缺乏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的问题,郎咸平进一步解释说,国企老总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和通用韦尔奇一样。现在国企老总缺乏什么,缺乏对股民的信托责任,包括国家把资产交给你,希望你把它做好,因此你做好是应该的,这是你对国家以及老百姓的责任。但是国企老总很少有这种责任感,这才是今天国营企业最大的问题,而不是所谓的国企没有效率,那不是问题,问题是你应该把你的工作做好,怎么做好?就是要以国家的利益和股民利益为根本的信托责任,这是我们所缺乏的。   这几十年来,中国的产权改革给他们太多的诱惑,有学者说,职业经理人缺位,他们应该当所有人,这样的话才能激励他们做的好,这是胡言乱语,我完全反对,这是政策对他们的歧视,而且是好的歧视,让他们有这种决心来频繁的获取国有资产。   因此说,现在的国有产权改革当中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我最近虽然没有在媒体发言,但我关心这个社会的心却从未稍歇。近来北京市发生的毒大米等等一系列官员腐败事件让我感到怒不可遏,痛不可堪,不得不再次提出我对这个社会的呼吁。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现象,庙堂常常只是一味着急,民间也只是简单地咒骂。但是我希望我所提供的批判角度不同于以往,我认为我们仅仅是呼吁杀贪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系统地解决问题。而北京市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我想简单的谈一下引发我关注的事件缘由。最近从媒体上获悉北京出售毒大米的消息,让我惊愕不已。所惊者,世风日下,有人居然丧尽天良、不顾苍生百姓生命安全而牟取暴利;所愕者,此事件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处于首善之区的堂堂粮食主管部门——北京粮食局。根据此事件之专项调查组的调查,2003 年 4 月北京市非典疫情严重之际,主管北京市粮食局的副市长陆昊决定由粮食局购入 29.2万吨陈化粮作为粮食储备。今年春节后,该副市长再次决定将陈化粮销售给公众。陈化粮含有超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因此发售陈化粮几与投毒无异。   向公众出售毒大米事件是一例典型的体制内腐败行为。有关官员不仅借助行政权力的便利为己敛财,已经到了罔顾广大无辜民众性命的地步。更为令人发指的是,事件被调查出来后,相关责任人不仅不考虑尽快向公众宣传,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反而封锁消息、文过饰非。所谓的主管部门和主管市领导,先不说是否做到了廉洁奉公,不说是否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就连起码的“不要害人”这样的基本做人原则和良心都没有了!   惊愕愤怒之余,我倒联想起前些日子我专门研究过的香港嘉利来股权纠被抢夺案,突然明白,北京市发生这样那样的荒唐事情,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以北京市内部腐败势力之强,气焰之盛,卖毒大米其实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做起来毫无顾忌的恶性事件。   且看2000年,社会恶势力垂涎于香港嘉利来的股权,于是勾结二商集团个别项目负责人,买通北京市工商局以及北京市外经贸委的个别公务人员,组成合谋团伙,竟诬陷香港嘉利来未履行出资义务,由北京市外经贸委将香港嘉利来拥有的合作公司的股权“批送”给合谋团伙中的黑势力。香港嘉利来彻底失去了在合作公司中的股东地位和自己依法在公司中享有的所有权益。嘉利来愤然抗争,先后依法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即现在的商务部) 提起行政复议。最后,法律给了一个嘉利来公司一个公道,但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虽然北京地方政府表明上口口声声正在履行中央政府决定,但是具体的各个部门就是不归还嘉利来的股权,法律的判决至今还是一纸空文。嘉利来至今仍然什么也没有拿回。盖有国徽章的严肃行政决定,在北京竟然可以荒唐如斯地瞒骗!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其中是非曲直的案件,在海内外沸沸扬扬,影响如此之恶劣,但掌管商贸的官员,对此毫不理会,执迷不悟,行径无异于掩耳盗铃。现任主管商贸的副市长陆昊,乃毕业于号称中国第一学府的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他在2003 年初当选为副市长的时候,年仅 35 岁,为建国以来最年轻副部级干部。媒体对此一片颂扬之声,将其看作是选拔年轻干部的好例子。从嘉利来事件处理之上,我一度对其毫不作为甚至包庇纵容跨部门作恶的行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这次毒大米事件的揭发,我猛然醒悟,原来这群蟊贼硕鼠,从来就是不顾天下人心向背,更罔论国家利益公众得失,其所看重的,只是一己一群人的私利。   恶性事件一再发生,令我莫名悲愤!这样的官员、这样的行为,我真的闻所未闻。由此可见,体制内腐败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和行政能力,不下狠手、不出重拳、不下重典,是难以震慑这股腐败势力的。   中央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反腐。腐败会亡党亡国,没有人比国家决策人物更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反了这么多年,腐败官员仍然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这就引发另一个问题,腐败难道仅仅是制度不健全、个别官员道德水平下降、法制观念淡漠所致的吗?除了法律法规,我们的整个社会和民间就无事可做,就没有什么制约力量吗?其中,最令我担忧的就是一方面体制内腐败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民间道德风气败坏,原本的正义呐喊之声日益微弱,并且二者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形成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我中华民族原本应当有这种力量。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匡扶正义。但现在,当腐败渗透、堕落侵蚀的时候,你看到还有振臂一呼的知识分子吗?毒大米事件发生后,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北京市封锁消息不知情;而有一部分人对于官老爷的所作所为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一声。更让人心寒的是,我们现有的一大批把持话语权的“主流”精英人物没有一个出来说一句。中国的民间舆论主流,精英知识分子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立身之本,对大是大非的事情,已然失去原则和立场。   我最近留意到一篇名为《北京的眼睛》的长文,作者是一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北京人,他在文章之中对于近年北京的荒唐事件进行了沉痛的分析,圆明园防渗漏工程敛财,“ 831 ”黑幕私分囤积土地,旧城改造摧毁老城传统,凡此种种,都是令人发指直接侵害公众利益的恶行。   但是同时,我很奇怪,包括北京大学的著名张维迎教授在内的各位精英身为北京市民,却为何能对北京近年发生的怪现状坐视不见,置若罔闻?我仍记得这两年国企改革大讨论的时候,张教授等人对于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声嘶力竭,动辄以“无耻”的字眼批评改革反思者,甚至荒谬的提出政府官员是改革的最大受害者,我想请问像你们北大校友陆昊之流到底是改革的受害者呢,还是假改革之名对民众施以毒手的侩子手呢?我想请张维迎等诸君高呼“善待企业家”之余,能否先考虑“善待北京市民“呢?我很沉痛的向北大校友高呼,某些不肖的北大师生正在一步一步的玷污着北大百年清誉,而成为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的发源地。但我宁愿相信张教授等学者一贯心怀国家大业,一贯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发生在家门口的毒大米等等丑闻,是不是应该出来说一句呢?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权益都受到威胁的时候,精英们不能再忙着做企业顾问或出台企业家论坛奢谈民族兴衰大计了吧!我想你们应该放弃对北京市官员的阿谀奉承,和我一起大刀阔斧的批判北京市的腐败行为,为了你们口中的信念。   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险象就在于此。民间有话语权的人不负责任的自甘堕落,与体制内腐败上下呼应。二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真正左右民间舆情的重量级人物会炮制这样的观点:腐败是好东西,是次优选择,它能促进经济效率和增长。民间精英为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对腐败坐视放纵,继续提供一个制造更多腐败的温床。这种制度内腐败和民间堕落的并存与互动,成为我国当前风气败坏、秩序混乱、民怨沸腾的重要原因。   年年岁岁,民间对于澄清吏治冀甚殷。最近中央严厉整肃官场各种恶劣,而对于生活腐化的北京副市长刘志华的处理,单刀直入。而天津市检察长以及各地的大小贪官落马,更加是大快人心。而在此,我们呼吁各方有识之士,不应再坐视腐败与堕落的恶性互动蔓延,不仅要清除制度内的腐败,亦需对民间堕落进行整治,以促进形成社会良性的正循环。对待体制内腐败和民间堕落这两种势力,必须分而治之,同样高度重视,正本清源,切不可使二者能够沆瀣一气,互相鼓吹包庇,混淆公众视听。而应尊重法律,绝不为作奸犯科官员寻找借口开脱。政府此时更应该维护党纪国法,动用铁腕,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铲除腐败行为,对于视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危不顾之官员予以严惩。同时,在民间大力提倡、培养正义之风、浩然之气,形成“公序良俗”,再不容许邪气压正,方是天下社稷之福。 关于中国掠夺式经济的评论 我觉得我有必要为中国写点东西了。虽然我一向标榜远离政治,对所谓的世界大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失望。但最近的很多很多事情,还是让我觉得有某种东西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我厌恶评论,因为评论家大多只是坐而论道的好手,一旦起而行之,则捉襟见肘。站着说话不腰疼,固然很惬意。我知道有一天我也许会因为我说的这些而打了自己的嘴巴。但我还是决定要说,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一个房子里的人要闷死了,你把他叫醒固然很残忍,但,如果你把所有的人都叫醒,又怎么没有可能把房子打一个洞来透气呢?我知道,也许我也不能把这座房子建的更好,但希望我说的话,能够给别人一些启示或者思索,这些启示或者思索中,也许就有建房子的高手呢   我今天要说的是,到底谁在抛弃中国?   这个问题看起来太大,几乎无从说起。我还是从细微处说起吧。   昨天在网易商业报道上看到一个贴子,内容是这样的。   房改是把你腰包掏空,教改是把你二老逼疯,医改是要提前给你送终。   很好玩的一个贴子,却很真实的反映了我们改革的一个现实。中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要走向美国,还是变成下一个拉美?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话,美国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句话让我们生出很多美丽的遐想,好像我们真的再这样埋头苦干很多年,就一定能赶英超美,过上欧美人的幸福生活。但是现在,在我们看来,也许赶英超美不过是一个美丽的遐想,也许中国貌似强大的经济外表之下已经暗流涌动,也许歌舞升平之下已经危机四伏。   为什么要提拉美?   在我们的主流视野里从来都没有拉美,在我们的概念里,拉美这个名词不比非洲高等多少。我们是不屑于提拉美的,那里滋生着一切资本主义的毒瘤,贫富分化,社会动荡,政治独裁,经济畸形发展,拉美人在独立以后,瞎折腾了200多年,还是处于第三世界。我们怎么能把自己和拉美比?   拉美人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线,大概是在去年,我们在谈论中国汽车业的未来走势时,第一次提到这个词,后拉美化。有人对当时世界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瓜分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说中国汽车如果不能走自己独立发展的品牌之路,而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如同拉美的汽车市场一样,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在食物链底层,抢食一点点残羹冷之。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他们并驾齐驱。而更重要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因为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到那个时候,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而我今天要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业,而是中国的整个未来。我们要走向何方?是发达的欧美,还是混乱的拉美?   郎咸平在华工(我不知道具体是那所大学的简称)演讲的时候,对大学生们说,“30年以后写信给你女儿的时候你可能会写,你在别国当保姆的日子还好吗?”“如果信托制度一直缺乏,那么改革将会把我们带到菲律宾而不是美国。”台下的大学生莫名惊诧。   其实我觉得倒真没有什么可惊诧的。这个道理连我都能想明白,我们中国的那些精英阶层,喝过洋墨水,读过哈佛剑桥的,谁能不心知肚明呢?但是愿意把它讲出来,讲给我们懵懵懂懂的大众和青年学生的,估计只有郎咸平一个人了。   有些东西是得多用脚趾头想想。上帝给我们一个脑袋,不是为了让我们整天琢磨同事有没有比我多发多少工资或者邻居的老公为什么比我能挣钱的。记得在中学学世界近代史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到最后发展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历史书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帝国主义的掠夺。我一直觉得那是狗屁,如果一对小兄弟一起长大,有一天哥哥对弟弟说,从今天开始,你归我管了,你挣的钱归我,做弟弟的能愿意?据说拉美国家独立以后,很快就变成了美国的后院。不过这是结果,可不是原因了。之所以美国能把他们当后院,还不是因为几十年之后,当哥哥的已经比弟弟强大了好多,敢于对弟弟说,你挣的钱要是不给我,看我不揍你。当然,我当时是想不明白的。我面对这样的答案,也不过就是在心里说句狗屁,除此之外,是断然提不出反对意见的。但现在,我敢说,也许真实的答案已经被我们发现,并且他正在困扰着我们的中国。拉美与美国的差距在于,它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   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 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就是拉美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大独裁者创造了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业人物中,亨利·福特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车一手缔造了最初的中产阶级,并将美国社会第一个引入了现代社会,(欧洲在这一点上,比美国晚了几十年)。亨利·福特说我要让我的工人能买得起我的T型车,于是他给工人发高工资,他还创造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使汽车大幅降低,于是,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最大的汽车公司,于是有了钱的工人可以买汽车,可以买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费,于是中产阶级诞生了。于是在完成西部扩张,在领土上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美国发现了另外一个金矿,迅速成长的中产阶级带动了巨大的需求,支撑起庞大的国内市场,继续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从来都是一个依靠国内需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而中国空有12亿人口,却居然内需不足,不得不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你说这不是咄咄怪事。你以为你是弹丸之国的日本哪?靠外向型经济就能样得膘满肠肥?12亿人口,谁能养活中国?除了你自己。也难怪现在全世界都在指着你,说你对人家倾销。   说到这儿,该说到我们中国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会内需不足,为什么我们会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我们的财富到那儿去了?我们到底还有多大的持续增长能力。中国用一种渐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这里边姑且不说什么权钱交易,制度漏洞,不劳而获。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干净的。但关键就在于,在积累完成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是继续任贫富分化发展呢?还是创造我们自己的现代社会,创造坊锥形的社会结构。看到那位网友的话真的倒吸一口冷气,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正在走向一个反面,以疯狂搜刮普通大众并不多的社会财富来继续换取虚高的发展?尽早上看到一篇文章,比较中国和新加坡的十大差距,具体的不说,因为小国毕竟比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要好管理得多。但是,让我深思良久的还是新加坡的体制中所投出来的平等思想,那种对普   罗大众的关怀。而我们,这种声音除了矫揉造作的官员做秀以外,我们看到了哪些实质性的东西?中国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有没有也很难说。我们只有所谓精英和庶民。当所有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买一个安身之所的时候,当一个家庭的一个孩子上学就要掏空家里的一切积蓄的时候,当你在股市上投了钱就相当于捐款,被那些国企老板用什么MBO名正言顺的中饱私囊的时候,当一个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款吃一段饭的开销的时候,你指望大家不去省吃俭用,疯狂存钱?你指望银行里里几万亿的存款能够转化为巨大的需求?你指望消费品市场能够持续火热?你指望有点闲钱的人能够去做更有用的投资而不是作为热钱去炒房?你指望本来就不多的社会财富能够更快更合理流动?我们很穷,因为我们钱本来就不多,却被装在了很少的人的腰包里,我们本来就不富裕,却在银行压一块,在房子上压一块,在股市里套一块,nnd,我钱看起来不少,但是就是转不动,都是死钱。于是,少数人手里的钱只能去买LV、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因为除了这个,他们也没什么可买的了。有些人还跳出来粉饰太平,说什么奢侈中国,狗屁!哪个大国的经济能靠几个奢侈品品牌带动起来,   再说奢侈品跟你有啥关系啊?你瞎激动什么啊?你要是中国也有几个顶极奢侈品品牌的话,跟着起起哄也还可以。那不过是让法国、意大利多赚点钱而已。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我们的农民还没有富裕起来,就已经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吐干净了血,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诞生就已经横遭劫掠,我们到哪儿找内需?我们除了出口,让全世界来养活我们以外,有什么办法?所以,全世界都说你倾销。是啊,12亿人,谁养活得了你啊?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的改革走入了这样的一种境地?教育收费,房价高启,股票圈钱,上帝啊,这是啥决策啊。哪个已经富得流油的国家在当初这么迫不及待地从自己的人民手里捞钱?我们的精英阶层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这种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他们就想不明白?   精英阶层到哪儿去了?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想,精英阶层有两个去向,一个被收买了,一个被扼杀了。   郎顾之争已经让所有的人都对内地的经济学家失望了。为什么整个内地的经济学家会败在一个叫郎咸平的香港人手里?只有一个问题??良知,不是大陆经济学家太笨了,而是他们已经被收买,良知泯灭,除了为主子叫几声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作用。于是我们的官僚、资本、还有知识界人士就结成了联盟,制定着进一步瓜分财富的计划。于是我们的普罗大众就失去了话语圈,就算惨叫几声,也不会被人听见。   这是被收买的,还有被扼杀的。   就是青年。   想起鲁迅先生所说,最有希望的就是我们的青年。但是,tnnd,又是教育,教育,tmd的中国教育,被这些狗屁精英把持的中国教育,一方面掏光你的钱袋,另一方面让你接受填鸭式的知识,除了会背几个狗屁单词之外,几乎剥夺你任何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啊,这招真好,真是斩草除根了。郎咸平对大学生说:“我们这一代人不懂法制,也没有良心。”“我们这一代是要早点被淘汰的,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才是未来。”唉,也许郎先生真的不太了解中国的内地,他不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孱弱肩膀,也许根本就担不起这个担子。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你该怎么办?保护你自己。这是每个人首先想到的答案,要么离开它,要么让自己变强大,因为别指望政府保护你。记得五年前我就说,中国在进入一个急剧分化的时代,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它分化完之前拼尽全力挤入上层而已。现在我依然说这话。变强大,只有变得强大,你才能保护你自己,保护你想保护的人,你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更多的人所听到。 [/b] 分众进入衰退阶段 危机越来越大   分众传媒的主营业务非常简单:在商务楼宇电梯间放置液晶电视来播放广告,仅此而已。但就是一个经营这样简单的业务的公司,从2003年成立至今短短三年,却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   一个企业的成功发展,必然依赖于其对行业本质的把握,那么分众传媒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所利用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呢?而事实上早在“分众”成立四年前,美国就已曾有同类业务的公司出现,却又为什么并没有获得成功?   解析PRN的失败   确实,分众在前几年获得的成功,正是由于抓住了行业本质——“分”开受众和利用“无聊”的结果。   但在现阶段,分众“分”开受众的特质已经开始发生转变,分众已经不再仅仅专注于高端商务人群,而是开始试图吸引所有人,渐渐成为了一个大众媒体。   而分众也正逐渐从利用人们“无聊”转变为“创造”人们的无聊,开始试图吸引并不无聊的人们。   PRN是一家美国公司,1992年成立于洛杉矶。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是在各个卖场和零售商店放置液晶屏并播放广告。   PRN已在超过6000家大型连锁商店拥有自己的广告屏幕,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超市连锁沃尔玛、最大的家电连锁百思买等等 。PRN形成了极高的受众覆盖率,针对不同商店类型投放广告,可以说,“分”开并有效地触及目标受众,PRN是做得相当出色的。   但PRN的发展,却似乎始终都未能非常成功。PRN早在1992年成立,而直到2005年尚未能自己上市,被一家叫做Thomson的广告公司所收购。而这次收购之后,Thomson的股价却持续走低,几个月内下跌了近20%,而截至2006年11月初,更跌至了2005年初水平的不到60%。 Thomson在收购PRN时的市值约为60亿美元,PRN的资料虽然并未公开,但它和分众传媒的受众覆盖面处于同一数量级,而分众传媒在2006年11 月初的市值约为36亿美元。换句话说,PRN的盈利能力是足以对整个Thomson的股价造成重大影响的。Thomson收购PRN之后股价持续走低,可见,市场并不认同PRN的盈利能力。   PRN为何未能成功?首先,PRN未能营造一个无聊的环境。人们去商店本身是去购物,有着明显的目的和要做的事情,并不是无聊的。对于PRN的广告,许多人自然选择不观看。   其次,PRN的广告承担着强大的干扰。统计数据表明,这些购物环境内噪音平均达到80分贝以上,即使观众愿意收看广告,对于广告的音量,PRN 也必须做出一个权衡取舍:或者音量小让很多受众听不清广告的声音,或者音量大卖场内购物环境恶化而引来受众的反感。何况就算选择了合适的音量,卖场内同时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海报、传单、促销等等的广告,显然容易形成干扰,受众不易记住PRN所宣传的品牌和产品。而PRN自己,也未能看清行业本质,PRN的节目包含了新闻、音乐电视、电影片断,甚或还有厨艺节目等等,这些内容当然比广告有趣得多,但试想,很大比例的消费者并不看PRN的节目,即使看的也被环境干扰而影响了收看节目的质量,有效收视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而这小小的比例中,又有多少人看到的是广告呢?何况,消费者如果想看新闻看电影,大可回家或是去电影院舒舒服服地看,又何必站在人潮拥挤的商店里抬着头忍受着噪音看PRN的节目?可见,PRN的丰富的节目内容并未吸引到更多的注意,反而成了对广告的干扰。   选择了一个不“无聊”的环境,自己的做法又无法让观众有效收看“无聊”的广告,PRN虽然有着惊人的覆盖率,但依然未能成功。   进军多元化媒体市场的分众   分出了高端的受众,又利用了他们的无聊,正是因为抓住了这样的行业本质,早期的分众才能如此迅速地获得成功。但我们发现分众却并不能由此就高枕无忧。2003年时,液晶广告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体,绝大多数的受众对它感到新鲜和好奇,当年分众的宣传材料中“受众会主动观看分众的液晶广告”的比例高达 93% ;而仅仅两年以后,2005年CTR调研公司的《楼宇液晶电视广告效果评估》中这个数字则降至了64%;2006年,分众副总裁接受采访时,所提到的这个数字则更已变为了仅有44%……或许这些数据未必准确,但至少说明了,会认真观看分众广告的受众比例越来越小,曾经的创意因为不再新鲜,已经变得不再那么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   面对商务楼宇广告发展的停滞,分众选择了应用多元化的策略寻求发展,分众现阶段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生活媒体圈”,把广告放在一个人的生活规律和轨迹的每一步中。其中主要包括户外生活媒体圈(深耕聚众曾经的户外媒体业务)、大卖场广告网络、手机广告等。   以时尚人士联播网为例,分众标榜的是“覆盖五大发达城市的高档餐厅、酒吧、购物中心、美容美发、KTV,把握时尚人士生活步伐”—— 分众的时尚人士联播网所标榜的理念很诱人,但是分众能够透过这个联播网把握住他们的步伐么?答案是当然不能。原因很简单,广告将严重破坏时尚消费最重要的元素—— 气氛。   例如,星巴克是小资人士们在休息聊天时最常选择的地方,但星巴克永远不可能让分众把广告带进它的店里,因为一旦它这么做了,“小资”们就会觉得星巴克不再小资,继而选择别的咖啡店。钱柜KTV号称“Party World”,是时尚人士聚会的最主要的场所,但是对于钱柜来讲,它自己就有屏幕可以间或插播一点广告,分众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的液晶屏放进它的包房。   分众惟一能做的,就是进入一些并不太关心自己气氛的较低档的时尚场所,但即便这些时尚场所接受了分众的液晶屏幕,来这里消费的人都并不无聊,不论在咖啡店、卡拉OK房、酒吧也好,人们是来娱乐的,而不是看广告的。所以,我预言,分众这种多元化的媒体市场战略是存在极大危机的。   在商务楼宇广告市场上,分众事实上已经进入了衰退阶段,并且将永远不会超越这个阶段,而是停留在此。在衰退阶段,企业的利润率在达到一定高度后会保持稳定,甚至会略微有些下降,而产品的销售量也将开始下降,某些厂商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   我在此提醒,分众现在的做法,是选择了越来越多不“无聊”的环境,自己的做法又无法让观众有效收看“无聊”的广告,这样是背离了分众当初把握行业本质取得迅速增长的经验,危机越来越大。   目前,分众占据楼宇广告市场的垄断地位尚很短,我们无法从现有的数据推之是否分众的楼宇广告收入确实开始停滞。但我们却发现,高盛、UCI维众投资、英国3i集团、CDH鼎辉投资等等曾在分众注资的国际风险投资商和聚众曾经的主要投资商凯雷均在2006年开始部分抛售其持有的分众股票,这个现象极好地佐证了我们的观点。 改革的利益要让全民享受   “如果简单地认为市场化就能解决效率问题,那我告诉各位,这个思维太过肤浅。正是由于市场化,我国的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昨天,经济学界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直言。由于在科龙事件中的“郎顾之争”、关于国企改革的“郎周之争”之中的凌厉表现,使得郎咸平被冠以“郎监管”的称呼。   郎咸平认为,迷信市场化将会毁了医疗改革,也会毁了教育——穷人子弟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会被剥夺。他是在《当代经理人》杂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等主办的“2005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暨2005中国成长企业100强揭晓盛典”揭晓典礼上说这番话的。   医疗市场化导致医生看钱不看病   生活中,很多人去医院看病都有这样的经历,医生会问你“带了多少钱”,然后根据钱多少选择药物。或者问你报销不报销,报销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张“大单子”。公众对这个现象习以为常。郎咸平说:“当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医生不是问你有什么病,而是有没有保证金,可能各位觉得很正常,但是我不能理解。”据了解,看门诊在国外是免费的,因为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比较健全,政府能够负担这笔钱。“在没有交保证金的情况下,病人也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医治,这也是一种人性关怀。”郎咸平说。   其实,关于“医院应不应该市场化”这个话题,医疗界和经济学界内一直争论激烈。在20年前,卫生部高层提出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市场化的信号之一。但是,今天的中国医改却被公认“陷入怪圈”——市场化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病人看病难和医院暴利。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认为:总体讲医改是不成功的,其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医疗市场化的道路不通也被各国实践充分证明,而中国医改的问题是重新走了一遍已经被认定为错误的道路,这种倾向必须纠正。   教育市场化剥夺穷人上学机会   “目前,我们的大学教改的结果就是让农村子弟上不了大学。”郎咸平举例说,今天各行各业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来自农村。如果教育简单地套用市场化的路子,其结果无疑失败。“我的许多朋友,他们都是一个人在火车上站着到北京来念书的,家里分文不给,因为家里没有钱。而农村子弟通过教育考到一流的学府,这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惟一机会,如果教改市场化,那么他们最后这么一点机会都会被毫无理由地剥夺。”   据了解,高校收费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1996年左右并轨的时候,全国平均收费标准年均约为500元,但2005年时,收费飙升到了5000元左右,平均10年上涨了10倍。这样的结果导致每年有一批考上大学的孩子上不起学,幸运者得到资助,但很多人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据了解,教育收费在国外是很普遍的,即所谓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是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应该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但业内认为,关键在于收费标准怎么定。同时,高校收费猛涨没经过公开论证或听证,而这种涨价的冲动很难用行政方式控制,专家担心这会导致社会问题。   改革的利益要让全民享受   “改革本身是任何一个国家进步的原动力,这点毋庸讨论,可改革的原则是什么?改革的原则必须以全民利益为基本,也就是改革的利益必须回归到全国老百姓,这是改革至高无上的原则。”郎咸平表示。   “我们的改革思维,需要重新定位。”郎咸平直言,包括医院、高校在内的我国的产权改革或简称国企改革,最后结果是改革的成本几乎要全社会负担,而改革的利益归少数人,这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郎咸平举例说,地方政府认为企业效益不好,社会包袱过重,因此进行私有化。那么购买者在某些场合之下,会把下岗工人推向社会;而改革利益就是他得到了这个国有资产,甚至把工厂铲平,就地起高楼,卖楼的钱归于谁呢?归于少数人。“这个就是所谓的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革的成本由全社会负担。”他进一步分析说,就经济总量或GDP总量来讲,我国近几年表现突出。但单纯以经济发展为指标的思维,应该进行更进一步的检讨,现象的背后应更加值得关注,因为社会和谐在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 06年炮口指向谁?   “我绝对不反对改革,公平怎样衡量?就是要以最广大民众的认可为标准。但我呼吁一定要重新树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任何改革都应当以公平为前提。”   《新世纪》周刊:最近有一种说法是出现了倒郎风暴,很多经济学者出来对你有批评,有些言辞还很激烈,你对此怎么看待?   郎咸平:我一直以来对于学者都是相当尊重的,对他们提出的理念,我不会忽略,都认真倾听过。但我必须把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用我认为适当的方法阐述给社会大众听。与他们分享什么才是正确的治国理念。我不会跟进行人身攻击的所谓学者辩论,谁对谁错,社会大众会做判断。当然,我也是有一些失望的。所有的批评者都是在看了、听了我的言论和观点之后而发的,所以似乎都是明白我在说什么。但是,当我仔细读完这些批评后,却发现少有人真正把握我的思想核心,因此他们要么攻击一点,不计其他;要么大而空洞,上纲上线。坦率地说,是一场文不对题的批评。   《新世纪》周刊:对于这场争论,你觉得已经超出了学术的范围?其他学者的意见没有一些可取之处吗?   郎咸平:当然已经不仅仅是学术问题的讨论了。我也必须对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表示一些肯定。肯定什么呢?当时国有企业确实没有效率,国家的包袱确实重,对于很多年轻人的父母那一代,能够吃一碗饺子就挺高兴,买一盒火柴,有一半以上可以划得着就很高兴。当时我们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使我们的民生改善,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变得比以前充足了。这些经济学家是有贡献的,而且当时全国的百姓还是很满意这种开放的形式。但是二十多年下来,我们的基尼系数已经到了0.5。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所得收入分配的指标,国际标准为0.4。一般超过0.4就是危机,因此我反对各种形式伤害剥削大众的例如国企负责人MBO那样的“伪改革”。   《新世纪》周刊:你好像反对最激烈的就是MBO等“国企改革”。   郎咸平:美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而我们的国企改革是怎么体现这一点的呢?就是把西方资本主义一些表面的现象拿进来,把它掺和在自己的想法中胡乱进行改革。我甚至不敢想象,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都没有,国企老总可以这样不负责任。你们有没有想到,国企老总做的不好,反而可以将国企纳为己有,而那些做得好的国企老总呢?他们是不是就活该做得好呢?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判断都没有了?我接到几千个投诉,就有八个大字的感觉--“触目惊心、痛心疾首”。我举个例子,某地方的国企,经营没有效率,因此进行了简单的民营化。这个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一下子全部推向社会,由谁负担呢?由失去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和我们社会大众负担,他们拿着国有资产,赚取所有的利润;还有更过分的,把国有资产全部铲平,就地建高楼,赚的钱呢?全部归自己,这就是我说的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   《新世纪》周刊:很多人说你是“反改革”,说你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你觉得是这样吗?   郎咸平: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我绝对不反对改革。邓公说过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非常鼓舞人的,全国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而且我提醒大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面是有潜台词的,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最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看看我们的工人呢?为了工厂辛苦打拼30年,到了最后工厂成了你厂长的了,而我下岗了。你说工人如何能够想得通?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不但是我不能接受的,你们也不能接受,因为它严重地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   《新世纪》周刊:你最近强调公平很多,请完整阐述一下你在此刻强调公平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郎咸平: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是法治化和信托责任的建立, 保证起点的公平。现代资本主义的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讲的就是一部分人财富增加不能建立在对他人的掠夺之上。但公平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却是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马克思。原始资本主义是没有考虑公平问题的,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下,才逐步引入公平的概念,并在法律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实施。中国现阶段忽略了公平,只追求效率。因此,我呼吁一定要重新树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任何改革都应当以公平为前提。公平怎样衡量?就是要以最广大民众的认可为标准。只有民众认可的改革,才是公平的改革和成功的改革。   《新世纪》周刊:你最近一直强调民间的声音和观念很重要,有人质疑这和你强调的大政府主义有冲突。   郎咸平:强调民间和主张大政府主义根本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不存在什么对立的关系。社会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僵化,需要反思。以前我用案例的方法来提出这种思维,但是很多人已经不再关注具体的问题,进而关心制度的变革。对于医改、教育改革的关注就是如此。我非常喜欢网络,网络上一样有很多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现状的人,他们经常能够提出很多精彩的见解。有人骂我、批评我,有人赞同我,而网络给不同观点的人提供了空间,让大家在一个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以前的思想太僵化太惯性,对于这么复杂的经济现象,我们需要各种不同思维的冲击,只有网络才能让整个社会的民众参与思考和讨论,我认为应当鼓励这种攻击。一个人提出的想法是对是错,需要大众的判断。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公平在民间。   《新世纪》周刊:有哪些例子令你感觉到民间的深刻、理性和建设性?   郎咸平:我注意到有人提出一个非常有洞见的观点,这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作者杨先生明确提出: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由这个事情我更加深深体会到,其实社会上还是有人认真研究社会问题,我希望所有人都把注意力转到这个范畴,真正解决社会固有的一些严重问题。   《新世纪》周刊:你最近开始强调你关心的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有声音质疑你作为一个公司财务专家,为什么要对社会各个层面指指点点,是否有点不务正业?   郎咸平:很多人认可我对个别企业的分析,而且和我一样都希望避免同类悲剧的再发生,但是他们却不能容忍对大环境的质疑,反击我的言论也不从大环境的角度着手,而拘泥于具体某一事件的对错。   中国人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任何事情大方向都是对的,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是个别现象。这是惯性思维,也是滥用辩证法的结果。我一直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不能认真地想想,中国公司出了这么多问题,究竟只是偶然,还是从根本上就错了,所以才导致这样必然的结果呢?我们并非一定要等到事情变得糟糕,才回头反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所付出的成本会小的多,何况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重!   首先我要说,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我有权利评论任何我认为值得关注的事物,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事物,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与我的教育背景没有关系。其次,依靠对方所学专业来评价其观点的方法,最不值得提倡。按照这种论调,难道只有学医学的人方有资格谈论医疗改革,难道你没有学教育学就不能讨论中国教育问题吗?我想提醒诸位,每个人的专业方向,都只是他的积累的开始,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是不断深入,不断进步。更何况,我的主业公司治理就是跟法律政治牵涉极深的。过去数十年的市场经济认识告诉我,其实往往是社会出了问题,经济才会跟着有问题。   《新世纪》周刊:有经济学者盛赞现在是五千年最好的时代,而你觉得有很大问题,你的判断是因何而来?   郎咸平:问题恰恰就在这里!现在大量的所谓经济学者只是局促在经济范畴之中兜圈子,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私有产权改革,其实都不能解决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可以问一下很多商人和企业家,他们每天在经营问题和经济层面上花的时间不足30%,其他大量时间花在搞关系和保护自己利益上面,睡觉的时候,都怕有非市场因素来干扰他们做生意。不适合的社会环境会抑止经济增长,社会问题是不能够用单纯的经济手段来解决的。我对中国五年多的研究,越来越感觉到,异常经济现象的社会原因才是最关键的。例如有人偷钱,有人偷窃国有资产,有人悍然剥削中小投资者,这些坏的经济现象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例如监管不严、社会道德标准失范。这才是我为什么频频对于社会问题发言的主要原因。   我呼吁大家全社会睁开眼睛看看,呼吁所谓的学者跳出象牙塔,不能对社会各种不正常、不健康的现象假装视而不见。全社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一定要替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合理良性的环境。而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范畴里面解决这个问题。我本身是财务专家,我何尝不希望就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面把研究做得精致痛快?但是我不能自欺欺人,就像看到有人盗窃而不能不大声喝止一样。   《新世纪》周刊:那么说,2006年,你的愿望是呼吁公众共同关心社会问题,想方设法构建和谐社会。   郎咸平:是的,我相信,这才是作为一个学者真正应该尽的责任,只有社会和谐,国家进一步发展才有依托能落实。改革开放初期,活跃的经济因素太少,火种太少,所以呼吁经济发展。但是到了今天,经济已经很活跃,反而是社会其他因素约束限制了我们的进步,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希望所有和我交流辩论的人士,都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一同为改变中国的大环境而努力,而不是为了一些末节问题争吵不休。 炮口指谁   从单纯关注具体人、具体企业到研究重大的社会问题,郎咸平的“炮口方向”正在转移。对于去年炮轰三大改革,他首次提出自己的矫正方案,并透露,“近期在大规模研究国内外知名流通业公司案例,三月份将有成果”   2006:郎咸平打霰弹   由关注经济领域内的个体案例到研究社会重大问题,郎咸平的关注方向及研究领域正在扩展。2006年,他呼吁跳出经济学范畴,更多关注社会问题   从2005年9月份到2006年4月份指导150个学生进行案例研究。”在背山面海的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中,郎咸平这样介绍自己的研究团队。而他自己,也每周三天在他中文大学的办公室里面潜心研究。由1994年起至今,他在这个略显凌乱的办公室里面已经进入了第12个年头。   澄清身份和收入   郎咸平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近20年的职业教授生涯,他先后执教于多家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我现在的身份就是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的讲座教授,没有其他。”郎咸平这样澄清。对于现在一些媒体和网络浓墨渲染的其他身份,例如长江商学院讲座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等等,他表示,“这些都是过去式了。”郎教授强调,“希望通过贵刊再次重申一点,我不是任何公司的顾问,也不担任任何公司的独立董事,和所有企业都没有关系。”同时,对于媒体所关注的香港豪宅和奔驰汽车一事,他也想通过本刊做一澄清:香港尖沙嘴的豪宅确实是700万港元买的,但其中5%的自备款,25%的两年期地产商无息按揭贷款,还有75%的15年按揭贷款;另外,奔驰E200型汽车在香港只卖30万元,是100%的按揭贷款,由于经常出跑两地,车子在2005年2月份已经卖掉,目前是搭大众运输工具上班。“此外媒体报道我在长江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薪水也是严重误导,由于在2003-2005年间是双方合聘教授,因此各拿一半薪水,总共大约是150万左右。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全职教授,一年100多万。”熟悉数字的郎咸平非常清楚地披露这些数据。   研究领域在扩展   郎咸平是2001年开始研究中国问题的。从当初揭秘德隆系,到2004年质疑格林科尔,引发产权改革讨论,再到2005年抨击国企MBO,凭借其经济学和财务学功底,以一贯犀利的风格,对中国的学术界、商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2004年德隆系和2005年格林柯尔的轰然倒塌,都证明了郎咸平敏锐的预见性。   2005年,郎咸平的研究范围也逐步扩展,从单纯对个体公司的财务分析,逐步走向对中国产权改革、国企改革、教育卫生医疗改革等一系列涉及中国前途走向的重大课题的探讨,并对民主、自由、法治、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精神作以阐述。   当然,他和中国企业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敏感。   作为新浪网络盛典2005年度财经人物,在1月初出席新浪网的网络盛典公开活动的时候,他便非常认真地提醒说,我可以颁奖给文化娱乐人物,但是我不愿意颁奖给企业家。“我现在不想轻易地给任何企业家背书。否则我宁愿不来,不要这个奖。”幸亏,组委会安排他颁奖给超女张靓颖。   “我现在持有的是香港身份证,我是香港人,我在台湾出生,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而中国人是我最自豪的身份。”郎咸平笑道。2004年2月,他退掉已用了多年的美国护照,彻底和大洋彼岸告别。虽然很多人劝他应该留一条后路,但是倔强的郎咸平说,“我不需要!”他对《新世纪》周刊说,“我决意退掉美国护照是在产权改革大讨论开始之前,是在社会大众肯定我的理念之前,我断掉一切后路,我只想将我的未来和中国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而事实证明我就是这么无退路地走过这两年的风风雨雨。”   2005年,郎咸平出席了大小数十个公开演讲,远到墨尔本,小到一些地级市,他都极其激情地大声疾呼,社会需要反思,要反对一些打着“改革”旗号的既得利益集团的上下其手,剥削社会大众。对于法制化和汇率调整问题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他炮轰教育、医疗和房地产三大改革,也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反应。   “商业演讲当然是要收费,但是对于有价值的公共场合,我肯定会无偿出席。”郎咸平说这话的时候正是2005年12月20日晚。当晚21时,在北京北新桥旁边的小山城火锅店里,刚刚由天津赶到北京的郎咸平,接通了清华大学一个学生组织的电话。热情的学生们邀请他第二天去讲课,但是担心传说之中的出场费。而郎咸平早就答应了免费演讲,甚至自付机票和酒店费用,同时自备汽车,不让学生会出一分钱。当晚,他还和吃饭的北京朋友们反复商量,明天应该说什么,分哪几个问题说,怎么样才能让学生们听得最明白。他最后独自一人备课到午夜。   于是,12月21日,清华大学,郎咸平在上千名学生挤满的报告厅里面,做了主题为“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演讲,两个多小时之内的掌声和笑声不断响起。“这是我2005年最成功的演讲!充分表达了我自己的思考,我要感谢现场的同学们给我带来的灵感。”   跳出经济学 关注社会问题   2005年,郎咸平说,最满意的是自己关于中国企业问题的研究。一共涉及地产、金融和高科技等主要行业的二十多个深度案例分析。   这一年,把他告上法庭的顾雏军已经被逮捕。郎顾之争胜负已分。同时,曾经声称为顾雏军向郎咸平牵线给付润笔的股票经纪人宋秦,也已经被加拿大法院宣判入狱。他关于郎咸平收受顾雏军钱财的指责也被法庭驳回。对于这一切,郎咸平却淡然自处。“对于顾雏军我确实没有什么好说,因为一年多前,我已经预言过事情的结局。我对他个人没有什么褒贬。我还是希望大家关心我的研究成绩,而不是花边新闻。”   在汇智光华主办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主题演讲之中,郎咸平深入解读了日韩香港等国际级大企业的战略思维,从而希望能够为众多中国企业家寻找到提升自身的正确路径。   2006年元月,东方出版社推出了郎咸平的三本新作《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和《思维--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思维》,基本上收录了他这方面的研究心得。   对于他炮轰三大改革,郎咸平提到了他的矫正方案,那就是“社区医疗制度,教育补贴农村的穷人,市场化必须要有配套体系”等具体措施。   “我最近大规模研究的是国内外知名流通业公司的案例。三月份应该就会有成果。”郎咸平透露今年他的第一炮。“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一方面可能挤压上游供应商,另外一方面关系到广大民众生活,不能够完全放任自流。”郎咸平说,三年前他就提出要高度注意这方面的隐患,但是这几年的实践令他更为担心,因此,希望这次深入研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造福社会的合理建议。   国家当前应放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作法,而代之以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大环境,只有打造这样的背景,改革才可能推进和成功;同时,衡量改革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福利的共同提高和民众的满意拥护,而绝非制造贫富差距和阶层歧视。郎咸平强调,建设公平和谐社会环境的不二法门是“法制建设”,要实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法制建设为中心”的转向。   “今年,我还会更多地对社会重大问题发言,因为我有着家国情怀,我希望中国能够变得更好。”选择在内地度过春节的郎咸平此时的表达,依然坦诚。 房地产的核心在于政府腐败   [主持人]各位现场的朋友们,365地产家居网的朋友们,网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今天莅临HOUSE365网络直播现场。今天我们直播的主题就是对话郎咸平宏观调控下的中国楼市。此时此刻,我们HOUSE365网旗下的南京、苏州、无锡、芜湖都将进行网络直播。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先生。我们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郎教授的到来。 (18:31)   [主持人]您好郎教授欢迎您来到我们网络直播的现场。您对南京的印象怎么样? (18:31)   [郎咸平]印象不是太深刻。 (18:32)   [主持人]南京有没有给您留下印象深刻的地方? (18:32)   [郎咸平]就是你们这里。 (18:32)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宏观调控下的中国楼市。您认为宏观调控这两年下,中国楼市怎么样?有没有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18:32)   [郎咸平]我就系统性地把这个问题谈清楚。为什么今天要选择来这儿表达我的观点呢?主要原因是这个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我碰到很多政府官员、企业界代表或者是一般老百姓,甚至媒体都非常关切,都询问我。我不太想发言的原因,因为我不想搞只言片语的讲一段、讲一段。今天是一个机会,我就把整个中国楼市泡沫化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我做个整体的讲述。让大家理解为什么会有泡沫化的现象。我就开始讲好了。请各位网友、全国老百姓思考一下,你们认为房价上涨是什么原因?我相信各位的答案应该是各种都有。包括地产商的暴利,或者是政府卖地的问题,或者是利率的问题,或者是游资的问题,这些问题坦白讲都是些表面现象,我想告诉老百姓的是我的新观点,房价泡沫性的本质问题是政府腐败的问题。(18:33)   [郎咸平]今天我就想从供给面跟需求面来谈谈各级政府的腐败和地产价格的关系。我非常具体地、宏观地、全面地做一个论述。以这个供给面而言。 各位老百姓想一想,我们这个地方政府对土地是什么态度? (18:34)   [郎咸平]我们经济学里面常常跟我们讲供需的问题,为了要平抑房价、物价所以要多卖地,地方政府地卖的越多,房价越高,这怎么回事?这跟各地干部考核关系很大,我们过去对于地方干部的考核,几乎以GDP成长为唯一标准。各位思考一下,一个地方干部上任之后,他什么都不要做,他只要去卖地,卖一块地,GDP就上升这一块地,卖两块地就上升两块地。他越卖地,供给越多,价格越高。这跟他考核有关系。因为考核是以GDP为标准,他卖地表面上讲是增加财政盈余,背面是政绩工程,老百姓的死活和他没有关系。地产流程更恶性化。地产怎么回事?有两大主块,第一个是土地开发权(银行贷款),中间流程是极其复杂的。要开发土地,规划证、土地证一大堆的文件,都牵扯到公权力的问题,这两大块每一块都是上百个公章,每一个公章都代表各地政府的权利,有权力就有腐败。以前吃个饭就盖个章,现在不行了。盖个章几十万、上百万,盖个章多少钱?这种权力的握有,表面上地方政府打着开发地产带动经济,背地就是以权力的取得来剥削。最后贪污腐败的钱总要专家到老百姓的头上。这种所谓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开发以及银行贷款的整个过程是贪污腐败最重要的原因。(18:37)   [郎咸平]这一点,一个是地产所谓的土地越卖价格越高,另外审批过程中异常的腐败,这两个原因造成土地连年高涨,甚至我们政府推出土地要竞价拍卖,表面上看起来竞价拍卖是进步的,我们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发现地方政府搞威标,民营企业劝退,国营企业你不要出价,最后发现很多国营资产就是这么流失的。所以这些腐败造成供给面价格居高不下。地方政府越喊口号开发地产,你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出来了,这个地方房价越高,政府越努力想办事,老百姓越买不起房,这种事的根源就是政府的腐败。这是第一点:地方政府的腐败。 (18:45)   [郎咸平]第二点我们谈谈需求,为什么大家有钱买房子,为什么这么高的房价你还会去买?这点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是我们一般谈论的泡沫这么简单,各位想到,你有没有投资机会?我想请问全国老百姓,当你有一笔钱以后,你除了做房产跟炒股票之外,你敢投资到哪一个行业?我有太多的学生,民营企业家,做一个阶段之后不敢再投资了。又要对付公干、消防、税务、城管,反正多的是,你开个餐馆天天对付他们,有些城市更有趣,要把土地征用,有很多餐馆怎么办?地方政府怎么政他们?公安每天去查,消防每天去管,怎么办?最后就走了。你们发现我们民营企业,投资机会是很差的。因为这个体制腐败、社会堕落,有钱不敢投资啊。有太多的学生跟我讲赚了几亿,你准备怎么办?标准答案是:办绿卡,为什么?他不放心。他怕再投资下去,钱收不回来怎么办?甚至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投资者相当的短视,他短视原因不是我们短视而是很多地方投资条件太差,逼的你不敢投长期的。(18:45)   [郎咸平]你们千万不要说这个现象只适用于我们民营企业,不是的。今年两会期间通过了一个法案,两税合一,外资以后在中国不能够享受税务的优惠,老百姓知不知道世界五百大什么反映?这个新闻在香港等是头条报道。这里我想告诉各位,世界五百大怎么回答政府的这个制度,他们是这么说的,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制度在健全,公平很重要,既然是公平,外商没有理由享受优惠的税率,因此取消两税是正确的,是符合公正、公平的精神的。但是世界五百大要求中央政府给他们提供干净、公平、公正的社会。各位知道什么意思吗?对于世界五百大而言,地方政府没有给我们世界五百大一个干净、公平、公正的社会。你们发现干净、公平、公正已经不是小老百姓的要求,也不是民营企业家的要求了,是全世界的诉求,甚至包括五百大,资金实力庞大,有国际观瞻的大公司,他都受制于中国地方政府的腐败,这怎么得了?由于体制的腐败和社会的堕落。(18:45)   [郎咸平]使得各地方的投资机会,吸引一大截。有人讲你们有哪一个朋友在中国投资下后等个四五年你敢不敢呢?开个小餐馆都不敢:腐败。当你这个社会因为腐败而欠缺投资机会的时候,就必然产生虚拟现金的现象,什么叫虚拟资金?也就是老百姓钱不晓得怎么用,不敢投资,没有投资机会。因此虚拟资金产生了,投入股市,造成股市的泡沫,这些都是可怜人啊。不是他想炒股啊,股市泡沫产生,资金再打回房地产,造成楼市泡沫,这就造成为什么房价这么高,还敢买的缘故呢。这些资金来源很奇怪,有上市公司的钱,还有国外的热钱。当然了,社会上游资也是有的。一些不法的钱、合法的钱都有,这形成大量的资金移转,我们小老百姓的几万的小资金怎么跟他竞争?这样虚拟资金产生的是支持供给面高房价的托。因此供给跟需求挂上勾了,小老百姓就被淘汰了,你这点资金怎么跟国际热钱竞争?不可能的。在国内混的好的人两三套房子都有了,小老百姓买不起房了。因为你资金无法竞争。(18:46)   [郎咸平]所以讲到这里,我相信全国同胞都很清楚,我的观点非常具体,那就是供给这一面是因为地方政府权力的腐败造成房价不断上升,需求这一面也是由地方政府的腐败造成投资机会的上升,使得资金形成虚拟资金的概念,横扫股市、楼市,再加上国际热钱以及其他公司的资金,大陆小老百姓自然买不起了。这种现象还不是各位所看到的这种现象,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我提醒全国老百姓注意,那就是这种虚拟资金一旦打入到房地产市场,再加上全国各行各业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其结果就是各行各业都缺资金啊,因为资金都不来了。各位如果学过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学就应该理解,各行各业除了资金流向房地产之外,其他行业缺资金怎么办?印钞票,印钞票就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就是通货膨胀。(18:50)   [郎咸平]举个例子,去年年底是我国农产品丰收的时期,按照经济学的原理,经济学原理在中国都不能用,都是反的。这样农产品价格应该下降,但是中国正好相反,我们发现今年一月份粮油价格大涨,涨了10%到20%。各位,炒股票、买房产可能你还可以说这是一部分老百姓的问题,粮油价格上升是全球13亿老百姓每个人都要多付出20%的钱。全国老百姓在为贪腐势力买单,这个我们都没有讨论过,搞不清楚的。买了单都不知道自己为谁买单。你们看你的父母现在去超级市场买油,哪个不叫,怎么产生的?就是我前面跟你讲的虚拟资金流向造成资金不足,政府印钞票,粮油价格上升,全国老百姓买单。(18:50)   [郎咸平]你走在农村,看到我们这些可怜的老百姓、这些年老的人,在家里面守着一亩地,他的子女到城市里面打工,每年都寄些钱给他,好不容易拿点钱还替贪官买单,这叫什么社会啊?所以今天一讲你就知道我平常为什么不想对这个问题发言。郎教授:为什么会有房产泡沫?为什么一个城市不能以经济发展为纲?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大的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我们社会你所看到种种严重的现象,他的发源就是地方政府的腐败。你们可能会说郎教授你怎么这么大胆敢讲这种话,我讲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我们这个社会除了体制腐败之外,还社会堕落。我发现我们老百姓,连正义判断利都没有,正义感都没有。(18:50)   [郎咸平]看到贪官污吏横行霸道,没有人出来指责他的,整个社会的氛围都有问题。我想提醒各位,反腐本身意义重大,我希望通过今天这个媒体向全国呼吁。呼吁什么呢?那就是反腐本身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反腐是我所希望中央政府和地方老百姓达成一个共识,房地产的泡沫只是表面现象之一,粮油价格上升只是你付的代价之一,但其根源就是腐败。 (18:50)   [郎咸平]这个反腐和和谐社会有什么样的关系?我可以讲讲清楚。世界五百强所要求的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什么叫和谐的社会?就是一个干净、公正、公平的社会,就这么简单。改革的成果一定要给谁?改革成果一定要给老百姓,而不是给利益团体。我们这28年来的改革开放,当然是成功的(在某些层面讲),有很多人为了打击我说郎教授你反改革,我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怎么反改革呢?我是反对改革的腐败。很多人通过改革大肆腐败敛财,这种我是反对的,各位难道我反错了吗?我们发现地方逐渐形成腐败铁三角。(19:03)   [郎咸平]他们操纵着媒体不让说话,所以中央政府说反腐败,媒体根本不敢说这种话。这种腐败现象,如果全国老百姓不知道,你要付代价的。现在不反腐房价下不来,但是利益团体本身就是胡锦涛、温家宝所谈的特殊利益集团,我取名“特殊铁三角”已经在中国形成庞大的势力。操控着媒体,误导社会大众,这种腐败群体来自两个,国企改革和房地产开发。2004年开始,各位全国同胞如果理解我的言论的话,我已经斩了他的一条臂,现在我还要再看斩一条臂。反腐势力的第二大是房地产开发。国企改革、房地产改革是中央政府执政的重中之重,是中央政府一定要小心面对的,也是全国老百姓未来的福旨,改革本身的目的是以民为本,以全国老百姓的利益为改革的唯一标准。(19:03)   [郎咸平]而不是图利少数资本家。在这种改革的氛围之下,你才能够有更辉煌的明天。可能在座各位同志、全国老百姓想问我一个问题,像这次胡文新政这里提出的和谐社会、反腐,有什么样的新时代使命呢?是不是以经济社会为核心起了冲突呢?我在这里以我个人的理解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我今天想把这个说圆了,以后就不要吵吵闹闹的了。十一届三中全国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纲,这个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这个理念让中国从愚昧落后逐渐成长壮大,取得了具体的成效,但是28年之后,问题产生了。什么问题呢?就是刚才一开始告诉各位同胞的问题,那就是体制腐败了、社会堕落了。因此我们讲了通货膨胀、房价的问题,这都是从这个开始的。体制腐败、社会堕落以后才会有粮油价格上升、房价上升等等一系列问题。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纲的理念取得了重大的时代使命,但是这个阶段已经完成了,这就好比我们发射火箭到天空去,火箭有三节,第一节点燃把火箭托上天空,所以邓小平已经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时代使命。功成身退,光荣地脱掉了,现在要点燃第二道火箭。所以我来解读中央政府提出的写社会和反腐的和谐社会,本身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19:03)   [郎咸平]这是继邓小平之后,接续邓小平以经济发展为纲的升华,就是点燃第二节火箭,把第二节火箭点燃,他的原动力就是在于反腐,因为只有彻底的反腐,才能建立一个干净、公平、公正、改革利益归于全体老百姓的社会。如果民营企业、世界五百强、老百姓呼吁公平、干净、公正,你不觉得这就是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了吗?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所得,每个人通过自己努力,我付出一百块钱得到一千块,你所赚得钱不会受到贪官污吏的洗劫,这种情况下你才会努力工作,而且才可以慢慢建立法制化。这也是温家宝这一周在国外访问一再提的观点,为什么法制化、制度化建设这么重要。而且还提出了民主,这个民主有很广泛的意义,我的解读是未来以民为主,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最主要的施政方针。但是反腐不要成为某一个领导人的专利,反腐是时代使命,必须制度化,要让这个社会形成干净、公平、公正的社会,改革利益归于全体老百姓的社会,这就是以民为主。(19:03)   [郎咸平]以我个人解读,我认为目前提出的反腐和和谐社会,我觉得我们社会、媒体不要理解不够。你以为只是一个口号,可是大家哪里知道,如果你做不到这一步,如果你不能够通过反腐你的代价就是为贪官污吏、通货膨胀买单,你愿意接受这一切吗?这一切才是我对于今天政策我个人的解读。我一直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社会为纲,你会发现这一天是利国利民的大手术、大工程,这不是一个形象工程,这是一个让我们中华民族走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重大的使命。你们过去如果不听我演讲的话,肯定体会不出和谐社会是不是就是**党的口号?反腐是不是以后就不反了?各位要知道,今天已经不是一个要不要反的问题了。而是必须彻底。如果你要以民为本,如果你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前提,你就必须把这个路给走稳,而且要坚持地走下去。各位想想看,我所提出这样一个世界、这样一个美景是各位所憧憬的呢?如果是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做到了中央政府和民间所达成的第一个共识基础?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反腐已经不是中央政府本身的职责。(19:04)   [郎咸平] 而是全国老百姓共同的期望、共同的寄托。当然我今天讲这个话题,我不是说大话,我是把你们最切身利益的股市、楼市、粮油、通货膨胀的问题捆绑在一起,我告诉各位我们需要这样的社会。各位想想看,你需要吗?谢谢各位。 (19:14)   [主持人]郎教授您刚刚提到楼市由腐败引出很多问题,不久前传出一个消息,中央准备对房价上涨过快对地方采取问责机制,您可以预测一下这个政策的出台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19:14)   [郎咸平]我很愿意用我本人的理解进行解答。但是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最近中央政府进行金融宏观调控,但我想告诉各位的是为什么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不是那么显著。我相信你们大家从媒体上面可以得知,有些人说中国经济是过热的,有些人说中国经济是过冷的的这些都是不对的,中国应该是全世界非常特殊的经济,他是既过热又过冷。他是同时存在的。中国经济和经济学又是非常不吻合的,他是反经济学。什么叫做又过热又过冷?举个例子,哪些部门过热?国营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业。过冷:民营企业,什么意思?你想想看,我们搞政绩工程。以上海市为例,上海每一个区政府比美国白宫还要繁荣,你做点事不好吗?又是拆房子又是建设。因此我举个例子来讲。假如是中央银行提升利率0.25个百分点。这对这些人来讲是没有什么敏感度的,他照样盖他的办公大楼、地方建设、搞绿化、修马路、高价卖地又来了,投资房地产、贪污腐败。他照借。但是民营企业就不一样了,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借不到钱的。(19:14)   [郎咸平]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向民间借钱的,这种利率他们是很敏感的,按照我个人的研究,平均来讲,像地下金融利率的变动是官动利率的四倍,所以中央政府利率上升0.25个百分点,那么地下金融可能就是10个百分点。这样民营经济就被打击了,所以箫条部门更箫条,膨胀部门更膨胀。这一点我们过去谈论的太少了,我希望通过今天的直播告诉全国老百姓,这是我们金融政策的本质问题。这种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各位想想看,如果民营经济是箫条部门,而国营经济是膨胀部门的话,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学生毕业找不到事。我最近看了很多的报道,都是大学生找不到事,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聘用大学生的部门不是政府、国营企业,按照各国的历史来看,真正聘用大学生的应该是民营或者外资企业。但是这个部门是箫条的,这样大家理解了吗?原来看起来表面现象很繁荣,实际上他是部分繁荣,另外一部分是箫条的,箫条部门不裁就不错了,还聘用了。因为体制腐败,他又不想去投资,不投资还有必要聘人吗?大学生毕业以后就找不到事,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今天讲的这个议题还同时解决了大学生找不到事做的问题。那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民营企业就从事更多的建设、更多的投资,产生更大的效果,他就产生效果了。我们今天的中国形势怎么讲呢?你所能看到的负面现象,基本上七个字:都是腐败惹的祸。 (19:15)   [主持人]现在在我们HOUSE365网站上,目前已经有一万多名网友在线了,而且现在有很多网友正在提问,郎教授我们下面回答几个网友提问怎么样?现在有网友在问,他主要是讲郎教授您好,我是一个一直支持您的观点的网友,现在有机会直接向您请教问题深感荣幸。我想问一下您谈谈房地产宏观调控对西部城市的影响,对开发商有什么影响?对老百姓有什么实惠? (19:15)   [郎咸平]谢谢这位网友,也谢谢各位。今天我已经把这个问题讲的很清楚了,各位可以推演出来。地产商良秀不齐是很自然的。这位网友问的问题是很重大的。全国各地怎么办?各地政府是不一样的,反正我这套理论应该都可以对得上,没问题。 (19:15)   [主持人]他提到房地产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面临重大行业性的危机。 (19:15)   [郎咸平]这我很愿意回答,行业性危机又跟我们在座各位老百姓有关,我们绝对不能等到房地产崩盘再来谈腐败。请看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之后,韩国中产阶级几乎消失一空,房地产整个负资产,中产阶级消失是一个可怕的信号,怎么消失的?地产崩盘。韩国叫法制化。香港老百姓也跟我们不同,他们硬抗着贷款,当时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海外很多的报道是很担心,因为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跌,造成负资产现象会使这些人不还银行贷款,而这可能会使香港的金融体系随之崩盘。房地产的崩盘远远小于金融体系的崩盘,香港没有发生原因是因为香港老百姓普遍地硬抗贷款抗过去的。我想请问你、请问这位网友或者在座的各位观众,如果中国房地产崩盘的话,中国老百姓会不会死抗崩盘呢?如果不会的话就是金融体系的崩盘。金融体系崩盘有人说让政府去抗,其实金融体系是你的钱,所以下面的问题非常严重,我想都不敢想,别想了。所以我跟各位讲,腐败最后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崩盘。所以你说我们要不要反腐败? (19:15)   [主持人]郎教授还有网友在问,关于股市方面的问题,去年年底中国股市一直在往上升,想听听您对最近股市的看法。 (19:15)   [郎咸平]我不想把焦点模糊了。什么都谈。我今天只想把楼市问题好好谈一下。但是我谈楼市的时候也谈到股市,但是我还是按照我的思路来谈吧。 (19:16)   [主持人]有网友问,对长三角这些城市你是怎么看待长三角这代地区房价走势的? (19:16)   [郎咸平]我在南方周末和香港名报都发表过,对于上海市委书记继任后我的看法。这可以做一个回答,这次是徐继平调上海市委书记,所以长三角以及渤海湾是个重点。我怎么解读这个现象?那就是徐继平和张的调任他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在哪里?他的政治意义很清楚:第一个是彻底执行中央政府反腐倡廉,以建造一个干净、公平、公正的大上海为目的。第二,对于过去在陈良宇时代造成的冤假错案要重新审理。更重要一点是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所以这对于我们江浙两省关系都很重大,可是以徐继平继任上海书记来看,过去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应该已经过去了,我相信全国老百姓希望各省市委书记所做的就是替我们建设一个干净、公平、公正的社会,一个好的应商环境,这种环境之下长三角才能有好的发展,长三角如何和珠三角、渤海湾竞争,谁先建成干净、公平、公正的地区谁就能拔得头筹发展。 (19:16)   [郎咸平]有人会说为什么打上海?依照我个人的意见。整个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浙两省一般素质比较高,企业家精神也比较与国际接轨。我们能不能先思考一个问题:先把大上海建成一个示范的城市,第一个达到干净、公平、公正的城市。同时波及到江浙两省,同时在干净、公平、公正环境下长三角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才是全民所希望的。 (19:19)   [主持人]一个网友发给我一个消息,郎教授代表了中国弱势群体的讲话,他的公平、公正理论尤其值得推崇,他的演讲结合当地的政策现象感悟很深,非常支持您。还有网友有问题了,一边是国家在不断地调控,一边是房价高涨,两者互补干扰地并行,百姓非常着急。开发商继续走这种路线,老百姓该如何买房? (19:20)   [郎咸平]我不是投资顾问啊。有时候媒体问我该投资哪支股票,我只是一个小学者,不是顾问。宏观调控与高房价并行不悖,老百姓很郁闷,刚才我已经告诉各位了,中国所谓的经济宏观调控,由于受制于二元经济,宏观调控受限。房价能不能被压制,重要的是腐败能不能业绩。所以与其老百姓看房价能不能控制住,你最好看中央政府解决腐败的决心。你不解决腐败,我刚才讲的高房价、股市泡沫、大学生找不到事、通货膨胀可能全部会发生,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的源头,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也希望政府能够理解两个字:腐败。我想对于买房我已经解释清楚了,关于买房时机你不如看看政府的反腐败。 (19:20)   [主持人]还有网友问,郎教授您自己在国内有没有买房? (19:20)   [郎咸平]这个问题我只是一个穷教授,谈我是没有意义的,谈我和谈你是一样的。而且我在媒体里面是从来不谈私人问题的。我不是资本家。我们谈一点大家关切的话题。我谈的是大事大非的国家问题。个人恩情很渺小,有什么好谈的呢?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 (19:21)   [主持人]郎教授,最近广州房价在国内涨的是比较慢的,而且广州房价降到了七百块钱,也是广州市长承诺给市民的,我觉得珠三角的老百姓心态是比较好的,你觉得老百姓应该有什么心态? 您建议一下。 (19:21)   [郎咸平]我不晓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以深圳为例的话,其实深圳涨的是不像话的。 (19:21)   [主持人] 是不是广州市民看到了香港的一些现象?(19:21)   [郎咸平]也不是这么说的,广州在两三年之前,广东省的房价还是比较平稳的,就像这位网友或者像你所说的,香港崩盘过几次,广东被波及到了,所以大家都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嘛。但是最近这一两年你会发现深圳的房价也是在很短的时间突然翻倍了。我觉得由于宏观调控效果有限,我认为目前中央政府直接派调查组,专案组查个人仰马翻才行,我今天这一番讲话应该可以提供一些破案的线索。你说有没有可能? (19:22)   [主持人]谢谢郎教授的讲话。我们今天各位网友的提问就到此结束了。最后我们请365地产家居网的胡光辉总经理,代表365地产家居网赠送一个小小的礼物。 希望您对云锦能够对南京留下一个印象。 (19:22)   [郎咸平] 只有说到对南京的印象就是南京的云锦。谢谢各位。(19:22) 剖析四川长虹   金光纸业最近在国内闹得风风雨雨,工行给他几十亿元贷款,金光纸业倒闭了,他跟工行说,帮我一下吧,我们重组后你的贷款就能收回了。工行为了能把贷款收回来,到各地去做当地政府的工作,协助他重组。如在云南帮他搞速成林,速成林对地表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儿块地方以后别的树都不会长。   各位你们知道金光纸业究竟在中国想干什么?如果你们仅从财务报表分析,根本看不出他的问题。金光纸业这个案例是我在2001年做的,我当时给《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看过这个案例,他说,不会吧?怎么可能呢?到了2002年的2月份,《华尔街日报》在2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金光纸业的骗局》,全世界共有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深陷其中。可是这种事情国内很少或者是不报道的,各家银行依然前赴后继地给金光纸业贷款。为什么?因为你看到的财务数据都是最好的,你到现场看他的工厂,没有任何问题,非常好。金光纸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深入分析这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在2002年之前,金光纸业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他是印尼的一个家族——瓦加佳家族控制的。瓦加佳家族控制了三家企业,一家是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一家是金融公司,另一家是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2002年之前你如果从上海虹桥机场出来,就能看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的广告,现在没有了。我在研究中发现,1998年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有一笔1.8亿美元的一年期无利率贷款,到2002年一直没有还,现在倒闭了更不用还了。   从这件事情,让我产生了非常高的警觉,瓦加佳家族究竟想干什么?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和信息,我发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把他们的现金都转存到印尼国际银行——一个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你们从他们的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现金实际上已经转存到了印尼国际银行,印尼国际银行通过银行间的转贷,把资金转贷给富士国际银行(另一家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取富士的名字只是为了迷惑客户,以为是一家日本银行)以及其它一些他们控股的银行,把资金分散。这些银行拿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转来的资金后再放贷,贷款给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主要生产食用油,要银行贷款是无可厚非的,他拿着贷款购买原材料,他向哪些企业购买呢?向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一些农业公司购买。他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呢?很难调查,从已知的两笔交易中我们发现,他的购买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0倍。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现金,通过转存、转贷、放贷、购买原材料等方法,转移到自己手中。你们看到的亚洲纸浆造纸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真的,很漂亮,但是现金全部都不在,已经转到了瓦加佳家族手中。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每隔五年就做一次,1998-2002年已经做了一次了,离现在是第三年了。瓦加佳家族控制的金融公司还发行一年期的债券,债券到期后,金融公司没有钱兑现,再由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发行等额的债券来取代金融公司的债权,由于业务往来的关系,他们把债券卖给全球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并且亚洲纸浆造纸公司为他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贷款提供担保。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向银行借到款后,就通过前面说的方法把现金转到瓦加佳家族手中。   大家可能已经猜出了瓦加佳家族要怎么做了,在2002年的一天,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一起全部倒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7家银行,全球183家银行的贷款、债权全部不还了。这些公司对债权银行说,只要再给我们一些支持,等我们债务重组后,我们一定还款,还想继续骗。印尼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曾刊登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印尼人面带微笑,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瓦加佳家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席卷各国的财富。你们知道为什么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当保姆?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民营经济越发达,官商勾结越严重,民营企业和政府合谋席卷人民的财富。什么是股份制?其债权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倒闭以后债权人不能向上追索,向股东追索,只能向下追索,这样就保护了上帝的罪人。瓦加佳家族把世界各国的钱中饱私囊,但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律,这些钱是不可追索的。2002以后,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更名为金光纸业,企图再来一把,对于这样的公司,你拿美国风险管理等财务报表分析软件去分析根本无效,这些软件在美国是有效的,因为美国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经过软件计算出的数据是可以类比的。但如果你把它用在亚洲的某些企业,如金光纸业,计算出的结果很漂亮,但它是虚假的,是骗你的。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我们现在来研究长虹这个案例。我想通过长虹这个案例告诉各位,现在我们的某些企业家,是如何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来达到坑害国家、坑害中小股民、坑害银行的目的。大家通过学习,至少可以少吃点亏,或者明白是怎么吃亏的。长虹是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是“中国彩电大王”,他的股价曾达到66元,是上海A股市场的龙头,长虹老总是倪润峰,这说明国企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但是长虹在2004年度却预计亏损37个亿。   这时很多学者出来讲话了,因为冰棍理论嘛,是传统经济体制不好,机制不健全等。我找了其他三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康佳、夏华、海信,看看他们的利润情况。在1997年倪润峰一心为公的时候,长虹的经营净利润很好。今年5月20日,我请深圳赛格老总孙玉林到上海参加我的财经节目,孙玉林到赛格后,赛格起死回升,欠的几百亿都还清了。他当时讲了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国企老总只要有良心,没有做不好的。长虹失去领导地位,全面下滑,为什么?是因为国内家电行业效益整体下滑吗?不是。是长虹的产品质量不好吗?长虹产品质量多次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表彰;长虹多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长虹环保电池—”全国环保电池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称号;长虹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生产规模大,单位成本低;2004年,长虹空调勇夺中国空调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第一品牌;2004年,长虹成为“消费者首选知名放心品牌”。不是。是长虹的售后服务不好吗?1999年,长虹率先将彩电保修期延至5年,并推出空调“四免服务”;2001年,长虹为全国十大家电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品牌前三甲之列;长虹保持“全国先进服务单位”称号逾10年。不是。是长虹的产品价格高吗?长虹多次领导行业价格调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优惠合理的价格;消费者普遍反映长虹产品性能价格比高于其他产品;2003年,消费者调查表明“买长虹彩电值”。不是。是长虹的品牌不行吗?2004年中国市场中外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排行榜,长虹排名第二;2004年,长虹品牌价值以高达330.73亿元;长虹连续多年保持国家“驰名商标”。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呢?我研究发现是长虹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和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各位,中国商业银行坏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贷款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你搞银行风险管理,就一定要知道贷款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想什么。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做祟为什么在美国、欧洲可以得到控制呢?因为美国有着你根本不可以想象的严刑峻法,而我们没有,就是有也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长虹决策失误一——多元化战略之败   全国彩电行业的平均ROA(总资产回报率)是2.46%,空调行业的平均ROA是3.30%,而长虹多元化经营整合后的ROA是0.68%,根本没有协同效应。长虹多年的多元化经营对业务收入没有什么贡献。长虹还是以电视、空调为主,多元化经营没有取得成功。根据我的研究,国企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只有5%,截至到2004年底,国企多元化经营浪费的钱远远超过银行的坏账!如果国务院领导当年听我一句话,不准国企经营非主营业务,搞多元化经营,今天我们银行就没有这么严重的坏账问题了。长虹总费用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上升。我研究发现,当国企扩张的时候,都有成本失控、资产素质下降、银行风险增加的情况。用一个指标表示,就是企业总费用/总收入不断上升。你们做银行风险管理的人,一定要密切监视企业总费用/总收入这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你发现一家企业这个指标不断上升,说明这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倒闭的几率上升。在我研究的案例中,只有中兴通信、诺基亚两家企业这项指标维持稳定。   长虹决策失误二——资源管理之误   倪润峰曾经说:“三到五年之后,中国市场上真正存活的彩电企业顶多还有三到五家。”这句话是正确的。大家知道彩管是彩电的核心,占彩电成本的70%。1998年倪润峰挑起彩管大战,长虹与国内八大彩管厂签定了垄断供货协议,将国产76%的21英寸、63%的25英寸和几乎所有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大屏幕的彩管共计300万只收归长虹,他希望通过垄断彩管,让别的彩电生产企业倒闭。倪润峰明明知道彩电行业是寡头垄断而不是独家垄断,他为什么要独家垄断?他能够做到吗?在长虹的压迫下,其他彩电生产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通过游说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使原先广东存在的大量走私彩管合法化;第二,通过关系偷偷购买八大彩管厂仓库中存放的已经属于长虹的彩管。结果是长虹囤积彩管,存货急剧上升,反受其害。   长虹决策失误三——营销机制之错   作为长虹这样的大企业,认识不到代理的重要性。如诺基亚,他不可能把所有型号的手机都给一家代理商代理,如果代理商跑了怎么办?所以他一般给一个代理商只代理一个型号手机。长虹不是这样的,他把30%的代理权给了郑百文。郑百文是怎么办的呢?由建行开出承兑汇票给长虹,长虹收到汇票后出货。因为过分依赖郑百文,长虹营销风险过于集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郑百文受冲击,1998年郑百文倒闭,长虹销售受到极大影响。   长虹管理层决策失误使长虹走下辉煌的神台。而倪润峰的私心作祟,却让长虹深陷泥潭,难以翻身。倪润峰想干什么?他想MBO,管理层收购。他的念头从何而来?是从TCL的李东生那里。1997年李东生与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放权经营协议,MBO成功后李东生的身价将达到12亿元。我在讲座的时候常常问大家,你们哪一个人能比通用的韦尔奇伟大?没有一个人敢举手。韦尔奇做了20年的通用CEO,在他的努力下,通用的销售额从他接手时的300亿美元提升到他退休时的5000亿美元,是中国GPD的1/3。这么伟大的企业家,退休的时候带走了通用多少钱,比李东生少多了。TCL不到通用的万分之一,李东生凭什么拿这么多的钱?这种不公正一定会导致社会道德体系瓦解,到最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想走捷径。李东生拿了12个亿,倪润峰的长虹比李东生的TCL大多了,他心里怎么可能平衡呢?这种攀比、唯我独大的心态是使很多企业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以为我一直是在保护国有资产,你们只说对了部分,这群践踏国企资产的职业经理人将来一定会践踏民营资产,可怕的是这些人还处于我国经济实力的主体状态。   现在我们来看看倪润峰的情况。倪润峰只有20万年薪和26408股长虹股票,与李东生12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1997年倪润峰已53岁,还有7年就要退休,那时花了自己一生心血的长虹不再由自己控制,财富、地位全空,倪润峰不得不为自己打算。攀比使高尚的情操腐朽,利己之心因此而生。倪润峰开始考虑长虹民营化计划,要搞MBO了。倪润峰说:“目前政策很明确,因为彩电是竞争性产品,未来国有股会逐步释出,让长虹成为民营企业。”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以前我们常说,垄断性行业收回国有,竞争性行业国有退出。我的观点是,国有企业不但应该经营垄断性行业,而且应该留在竞争性行业和民营企业一起竞争。倪润峰说:“管理层持股长虹还谈不上,我们没有别人幸运”。倪润峰的MBO是如何筹备的呢?我归纳了一下,第一步是储备能量,伺机计提;第二步是转移资产;第三步是寻找资本运作伙伴。长虹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有手法齐备,找起来很不容易,你们把长虹这个案例琢磨透,对提高你们的风险防范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第一步,储备能量,伺机计提。第一,关于存货。长虹的存货在1997年彩管大战的时候增加是不足为奇的,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但问题是长-虹的存货跌价准备是不变的。你看到一家企业的存货上升,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却不变,为什么企业不按照程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你就要明白,这家企业管理层有私心作祟,导致银行债权风险升高。第二,关于应收帐款。1998年彩管大战的时候,长虹的应收帐款增加是正常的,但是1998以后应收帐款不跌反升。对于应收帐款,大家知道有一些根本就是收不回来的,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信用下降,一些地方不用现金根本不能交易,你到山西煤矿拉煤,不给现金他就不给你煤。而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坏账准备。第三,关于短期投资。从2000年开始,长虹搞了一个高达10亿的代客理财,代客理财应该计提跌价准备,但是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于不计提应收帐款跌价准备,长虹的解释是,这些应收帐款都在1年之内,根据经验都可以在第二年收回。根据长虹的报表,我们发现他2000年有99.92%的一年期应收帐款,2001年有99.80%,2002年有99.76%都不计提,而这些应收帐款从来没有收回来过。长虹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可计提资产呢?我认为只有一个结论:倪润峰是想等到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使长虹成本上升,造成企业亏损假象,股价下跌,企业净资产下降,他可以低价收购。   第二步,转移资产。就算倪润峰可以低价收购长虹,但他没有那么多的钱。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从国家掏钱和从股民骗钱。对于倪润峰转移资产的手法,大家要掌握,因为转移资产会使银行风险大幅上升。我曾经问四川省委领导,倪润峰这么干,你们怎么不枪毙他?他们说,不能枪毙他,长虹的资产从他上台的3950万,到他退休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18亿,倪润峰还是有贡献的。倪润峰是不是真的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了呢?我一会儿再说,我先说说他的吸金大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一式——虚实难辨,敌友难分。长虹的这些应收帐款都是谁的呢?我们发现都是APEX的。倪润峰曾经在2000年下台过一次,在2001年上台后,长虹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合作对象是美国一家名叫APEX的华人公司。APEX的创办人叫季龙粉,为什么叫季龙粉呢?因为他父亲爱吃龙口粉丝,所以给儿子起名为季龙粉。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这是季龙粉的律师告诉我的。APEX是这样发迹的:2000年3月,APEX把从中国弄来的DVD放进了美国的电信城,美国电信城是卖廉价产品的地方;2001年APEX的DVD进了沃尔玛,2002年超过了索尼成为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2002年底成为美国彩电的第五大供应商。美国时代周刊在2002年载文称,季龙粉是下一代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十五个商人之一。为什么APEX能成为超过索尼的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因为APEX的DVD只卖60美元一台,这么便宜,这怎么可能呢?这里面一定有问题。2002年长虹出口额7.6亿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亿美元;2003年长虹出口额8亿美元,APEX欠了6亿美元。我发现APEX主要通过小额交易建立信誉,然后采用赊账的方式进行大额贸易,以后就不还钱。他拖欠新科集团DVD货款,拖欠宏图高科DVD货款2.15亿人民币,拖欠天大天财DVD货款3562万元,拖欠中国五矿货款2200万美元。倪润峰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和季龙粉这样劣迹斑斑的人合作呢?2001年6月18日,长虹海外营销部部长施正平说:”这两年我们没有与APEX把业务做起来,就是因为不愿垫资。这样做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APEX)一旦停止运转,应收帐款能否收回就很难说了。”   仅仅过了一个月,长虹的态度就做了180°的大转弯,2001年7月16日,长虹高调和APEX合作。在长虹和APEX合作期间,长虹的两位海外项目负责人多次叫停向APEX发货,但每次季龙粉都能成功让长虹发货。为什么APEX有这么高的应收帐款,存在这么高的风险,倪润峰还要和季龙粉合作?为什么长虹只跟APEX一家合作?就连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的一名官员都问,长虹这么大的交易量,他们怎么在美国连个常设的办事机构都没有?季龙粉长期不还款,总得有一个说法吧。季龙粉称长虹电视机有质量问题,所以不还款。质量有问题,你可以退货吗,季龙粉没有退货,把长虹电视机都卖了。是不是APEX没有钱还款呢?我发现APEX网站上称APEX在2002年、2003年收入共达10亿美元,APEX以三亿港元现金受让香港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广播大股东54.06%的股份。据有关知情人的消息,倪润峰在退隐期间曾到美国访问,复出后就与APEX签下合作协议,安排自己的女儿或倪銊在APEX公司担任董事。倪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今年48岁,为中华数据广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多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之经验,曾在中美合资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任职,于2001年加入天津天财网络软件有限公司任财务部经理,持有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学士学位。据媒体人士称,当年倪润峰和季龙粉认识,就是倪銊搭的桥。   倪氏吸金大法第二式——袖里乾坤,暗渡陈仓。就是把大批资金投资于子公司,然后通过子公司把资金转走。子公司因为对其资料公布的要求没有上市公司严格,隐蔽性高,就成了一些人转移资金的好地方。倪润峰通过应收账款,巧妙地将货款转移至子公司,再利用子公司隐蔽性好的特点进一步将资金转走,最后银行债权追索无门。长虹来自子公司的应收帐款不断上升。我们现在研究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因为长虹新艺被注销,就有清算报告,长虹的一切藏污纳垢就被我挖掘出来了。长虹投资1个亿,清算报告显示实收资本8000万,还有2000万去向不明!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全部转移给四川长虹,听起来很感动啊!象这种感动的话一定有问题。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资产共计1600万。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长虹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长虹新艺拿着这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6400万资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了8400万。从清算报告中我们看到,长虹新艺有8000万的应收帐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在关联方应收应付款余额项中指明:长虹对长虹新艺无应付帐款。这表明长虹新艺的8000万应收帐款不来自长虹而来自于第三者,那么这8000万货款到底去哪里了呢?我们不知道。这只是长虹的一家子公司的情况,长虹有上百家子公司,长虹资产流失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大量的银行贷款、货币现金就是通过这些子公司以应收帐款的形式,转移到第三者手中,然后再把子公司倒闭,对此我们各位要高度警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三式——天下为盟,互惠互利。我们发现2004年以前长虹委托理财高达36.5个亿。但他经营性的现金流从2002年6月后却是负的。在经营性现金流是负的的情况下,长虹还要拿出36.5个亿去做代客理财,很不正常,这里面一定有猫腻。委托理财的回扣一般是1%左右,36.5个亿可以拿到约4000万的回扣,还可以有8-10%的投资收益,这对于倪润峰有什么不好,好极了!委托理财可以动用本金,但在多笔委托理财中,长虹均不急于收回本金,而且这些委托理财都在季报公布的前一个星期一起到期,一到期长虹就续约,让证券公司长期占用该笔资金。受托为长虹理财的证券公司中,南方证券和汉唐证券均涉嫌挪用客户资金被相关部门调查。这些证券公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到期前买入长虹股票,等到期了,8-10%的收益就成为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在长虹本期的季报上,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公布业绩后股价上升,证券公司套现离场,然后把股票收益和长虹分成。这真是一举多得,妙!妙!妙!   倪润峰现在已经从国有资产和股票市场圈了大量的钱,为MBO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原来计划于2002年6月成立由管理层拥有或者由员工持股的新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叫停,计划失败,倪润峰只好另寻出路,找一个强有力且可靠的资本运作平台帮他运作。2004年以前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把一些烂资产剥离出来,从外面找了一个有概念的资产,比如北大正方、清华紫光等注入,把股价大幅拉升,到了最高点所有内部人套现离场,股民对此深恶痛绝,而且这种事情干多了,股民都熟悉了,不上你的当了,这是中国股市衰退的真正原因。现在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勾结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前面说的倪氏吸金大法,坑骗国家和股民的钱。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对银行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你们是我培训的第一批银行人员,要熟悉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决不能上他们的当啊!既然伊利股份找的是金信系,倪润峰也找金信系。“系”这个字是我发明的,就是大的利益集团,我在2002年批评德隆的时候,就把德隆称为德隆系。我把金信系给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因为你们迟早要碰到他。大家看到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个股东叫“朝华科技”,我请在座的每位把“朝华科技”四个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大家注意金信信托控制着博时基金。我们看一下长虹和金信系的昔日情缘。我们发现从2002年以来,入场的基金全部都是金信系的基金,但这时长虹的股价却是下降的,难道是金信系的财技大不如前了吗?不是,我告诉各位,以前上市公司坑骗股民的钱靠的是拉升股价,现在则靠的是打压股价。金信系下的博时基金成为市场最主要的做空力量,它旗下管理的基金总出现在众多暴跌股票的十大股东当中,如:铜都铜业、西山煤电、华联超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能源、中远航运、煤气化、山西焦化、福星科技等。你们不要给这些上市公司贷款,贷款肯定血本无归。两年内导演了三个MBO,手法都是相同的,即打压股价,企业管理层低价收购。   金信系倪润峰的如意算盘是,储备大量的可计提资产,通过倪氏三个吸金大法储备大量资金,合作伙伴金信系购入长虹股份,只等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造成亏损假象,打压股价,然后倪润峰就低价收购长虹。但很不幸的是,倪润峰于2004年7月下台,赵勇接任。”龙口粉丝”也被逮捕,倪润峰功亏一篑,应了一句话,长使英雄泪满襟。各位要明白,你们接触的放贷对象都比我们聪明,他们做这种事情的原则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常常是拍脑袋办事,要一步到位,他们却是精心设计,周密策划,经过5-10年的长期盘算,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决不会拍脑袋办事。倪润峰准备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的心计,岂可让它功亏一篑?你们认为倪润峰倒台了,这一切都会结束了吗?金信系会善罢甘休吗?我干脆明说了吧,绵阳市在挑选赵勇的时候,这些利益集团会不参与吗?他们会把长虹交给一个他们不能控制的人的手中吗?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中国的有识之士呼盼了200年的国家强盛,但每个人都是默默以终,好不容易盼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汉唐盛世。但这种盛世是有代价的,会遭到叮咬,形成一个个脓包,在它变成粉红色即将要破的时候往往是最美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你们已经感觉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了,你们谁敢让你们的宝贝女儿在晚上10点以后一个人回家?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的民族性和文化造成的。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走得好的话,我们可以延续汉唐盛世,摆脱4000年来上帝对中华民族的诅咒;走得不好的话,20年以后,你给你的宝贝女儿写信,会象印尼、菲律宾的父母对他们的女儿那样写信:宝贝女儿,你在别的国家做保姆的日子还好吗?   有些人说,长虹的总资产从2000年底的166亿上升到2004-年6月的218亿,倪润峰的复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有贡献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倪润峰对长虹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在2004年6月长虹的218亿总资产中,应收帐款和存货这两个虚的东西合计139亿,占了总资产的63%,固定资产只有32亿,就是说,长虹真正能够看到的东西只有32.2亿,和2000年12月的31.7亿相比只增长了5000万。对此,我们的学者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冰棍理论”,说这一切都不是倪润峰的错,而是体制的问题,是国家的错,倪润峰这样做是应该的,让长虹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就是把长 虹送给倪润峰,这就是所谓的二次产权改革。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起码的道德和良心!国企效益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企老总处心积虑地把企业做坏,然后*价收购,而且还是用国家和中小股民的钱。为了怕秋后算帐-,这些人是最反对的,天天讲民主、自由的就是这些人。我们曾经认为国有企业是很大的包袱,如福利分房、劳保等,地方政府想增进政府绩效,一般采取民营化的方法,甩掉国企的包袱。作为民营企业家,他本人没有什么错,为了追逐利润,他拿到国企后的必然选择,大部分如此,当然也有好的,就是*价买断工龄,拆毁工厂,盖房地产,因为这样来钱最快。这些被*价买断工龄的工人被推向社会,他们不断聚众闹事,这就是我们改革的代价,要由失去国企的地方政府和在座的各位来承担。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利益团体把持,他们能够收买地方政府,收买司法机关,收买专家学者,把这一切完全合法化,并美之名曰:冰棍理论。这就是我一年来所反对的。可悲的是,到今天为止还只是我一个人在大声呼吁。   我今天讲的这些新型的资本运作方法,不是我郎咸平的独创,而是倪润峰、赵勇、金信系的独创,我只不过把它系统化、明确化罢了,说出来而已。2004年7月,倪润峰卸任四川长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职务,由41岁的赵勇接任长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4年12月,长虹在美国最大的进口商APEX公司董事长季龙粉在深圳被中国警方逮捕,中国让他还长虹的钱,他说没钱,中国就把季龙粉押往美国,让他把APEX下属公司的股权无偿转让给长虹。长虹的管理层没有国际化的经验,不知道国际司法的惯例,找律师都不会找。你知道长虹打这种国际官司在哪儿找的律师?在成都,律师不会讲英文。成都律师就找到了深圳律师,深圳律师又找到了上海律师,上海律师又找到了洛衫矶律师,洛衫矶律师又找了纽约律师,在起诉书中光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字就占了3页,长虹仅律师费就花了600万美元,这就是国企的腐败。   我们来看看赵勇。我问在座的各位,你们说,赵勇可能是一个跟金信系无关的人吗?在赵勇的手中,长虹会重生还是没落?我告诉你们,年轻人要使坏的话更狠,年纪大的人还有党性,还有点不好意思,年轻人什么都不怵。赵勇上任后马上烧了三把火,分别是现金流、甩掉包袱、迈向未来。第一把火——现金流。解决现金流的问题,确保资金链稳定。第二把火——甩掉包袱。赵勇共计提了37亿的坏账准备。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计提?我对他产生了警觉。赵勇说:”我不象倪润峰、张瑞敏,我永远不会被郎咸平抓到的,我做得最正派”。我在上海做节目的时候,除了王石外,谁都不敢来。我打电话给柳传志,让他到上海来,柳传志听了吓得要死,说:”有什么事情啊?哎呀,我就别去啦,你千万别讲我的事情”。你们知道我是从来不怕压力的,你不来我照讲,你来了,我还客气一点。我打电话让李东生来,他不来,他的董事长秘书打电话过来,说:”哎,老师,我是私下里给你打电话的,李总不知道的,我来好不好啊?”我说:”你来好埃”她说:”我来是代表我个人,李总不知道我来。”我对她客气极了,我这个人的风度还是可以的。第三把火——迈向未来。我们这位赵勇同学壮士断臂,毅然前行,迈向未来。我上午让大家牢牢记住朝华科技,你们记住没有?大家发现长虹与朝华科技的五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虹将由传统家电向信息家电、IT转型。一家国企要做如此之转型,其中一定有猫腻。朝华科技不是金信系的公司吗?看来昔日情缘并没有断。赵勇说:“长虹要由过去的产—供—销的计划式流程向销—产—供的市场化流程转变,逐步朝着独立子公司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产权改革”。长虹那么多部门为什么不叫事业部而叫子公司呢?用赵勇本人的话说,“就是为各个业务单元预留了体制改革的可能”。你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倪润峰和赵勇是同一个人,他们都是一步步照着既定的程序向MBO走。走到今天我这样的地步,没有胆量是不行的。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妻儿嗷嗷待哺。你们知道我走到这步的致胜方针是什么吗?你们培训中心赵副主任在路上接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看你讲话,不觉得你是一个教授,而觉得你是一个英雄”。我有一个特性是其他教授没有的,我不怕死。一个教授如果不怕死,是非常可怕的。我夫人说,我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我有钢铁般的意志,斗争不懈,和夫人吵架也是斗争不懈,所以我的婚姻都不幸福。   下面我们看看长虹朝华的股权结构图:长虹朝华有一个股东叫新公司管理层,占10%的股份,他没出一分钱,他所需资金将以新设公司对管理团队的年度经营奖励和公司设立初期的10%的协议股权所得分红逐年出资到位,真是莫名其妙。大家看看朝华科技有什么背景。我要告诉大家,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朝华科技的每股收益并不好,2004年半年报显示,朝华科技当期实现净利497万元,而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亏损1993万元,这么差的一个企业,长虹为什么要和他合作呢?原来是长虹朝华成立后,朝华科技将把上海朝华科技中的所有不赚钱的分销业务和相关资产剥离到长虹朝华中。上海朝华的股权结构是什么呢?我们就像福尔摩斯的侦探一样,一步步抽丝拨茧,看看究竟。我们看到上海朝华的股东有四个,朝华集团、四川立信、祝剑秋和李磊,大家猜猜这两个管理层控股多少?有人可能已经猜出来了,和长虹朝华的新公司管理层是一样的,也是10%。这个股权结构图和长虹朝华是不是一摸一样的。赵勇这个人没有什么创建,搞得太象了,让我抓到了,水平还是不行。祝剑秋在短短两年半内,成功地由5%股权增持至11.77%。我们发现朝华科技的控股股东是四川立信,他用低价转让了500万股给上海一家叫上海可欣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他为什么要低价转让呢?我们发现,原来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就是祝剑秋。我们现在明白了,四川立信就是通过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方法,让合作者祝剑秋赚一笔。所以,我相信同样的事情也一定会发生在赵勇身上,因为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的同班同学嘛,他们一定会把长虹的法人股*价卖给上海的另一家公司,名字我现在还不知道,你们会发现这家公司的大老板一定是赵勇,按照赵勇同学的智慧,他也会控股90%。赵勇在上个星期竟然对外宣布,长虹朝华要搞MBO试点。记者把这个情况告诉我,我说,他会这么露骨吗?赵勇通过人告诉我,他是有背景的。我说,我去年没有背景的时候,我都不怕,何况现在。赵勇对外又宣布,长虹不是搞MBO,是管理层试点收购。下一步金信系会不会协助朝华科技收购长虹股份呢?肯定会,这是我的预测。长虹的案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利用中小股民的钱来迫害中小股民,他们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运用新型的资金运作手法,打压股价,套取掠夺国有资产,当然也包括银行的债权。你们给这些国企的贷款,他们通过转移资产到子公司,然后再转移到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最后回流到这些国企老总的手中,就像我一开始讲的印尼金光纸业一样,把资金转移到大股东手中,然后让企业破产倒闭,银行贷款血本全无。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就像这样他轻轻地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你们觉得象不象一本小说啊?这样一本精心撰写的小说竟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你们不觉得我是在讲一个我自己虚构的故事吗?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案例分析   郎咸平教授以大量、详实的资料,深刻分析了国内某些著名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他指出,某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是造成商业银行坏账的-根本原因。如果企业的存货增加,应收账款激增,短期投资质量差,但存货跌价-准备金的提取却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应收账款也没有作相应的计提,而且总-费用/总收入持续上升,说明企业已逐步储备了大量的可计提资产,只等MBO时-机成熟时伺机计提,大幅降低公司资产和估价,低价收购企业,使银行债务风险大幅-上升,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要采取果断措施,防范银行风险。郎咸平教授精于财务分析,他详细指导大家如何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他指出,企业财务报表都是精心设计的,每个会计年度都会做得天衣无缝。分-析财务报表不能按年度单一阅读,而要将关键数据提取出来跨年度对比分析,即-真相大白。   郎咸平教授的观点深刻,方法可操作性、针对性强,对提高我们对商-业银行关键风险点的把握能力,防范银行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演讲正文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有机会和XXXX北京分行的同仁们做一个沟通-。我和X行有缘,我今天来讲课有一种使命感,怕你们在同国企、民企打交道中吃亏-。我先做一个开场白,今天我们中国的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在-于我们对西方过于崇拜。简单地把外国的技术、分析方法拿来直接用于我们的-金融实践,这是绝对不行的,因为中国的银行体系尚未成熟。你如果依靠国外的-分析技术,你的坏账会越来越多。举例说,如果你把现行的外汇制度变成浮动汇-率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就会造成很大的摧残。为什么浮动汇率制度能造就美国-、欧洲、日本,但是用在中国却会造成巨大的问题?因为它和中国的经济体系有-密切关系。我讲一件事情,各位就能理解,人民银行有2000多名经济学家,-但没有一个外汇操作高手,这是长期以来人民银行的职能所决定的。你只要敢实行浮-动汇率,你面对的就是索罗斯,而不是郎咸平这样的人。对索罗斯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但对他的操作方法却并不了解,他的操作方法之复杂是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去年国际热钱流入中国,人行通过各种方法、想尽一切办法查从哪儿流进来-的,根本查不出。索罗斯这样的国际炒家动用资金的能力之大也是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他可以在两天之内动用2000亿美元的资金打垮英格兰银行,我们人-民银行的防范能力能跟英格兰银行相比吗?索罗斯跟各国政府关系暧昧也是你们不能-想象的,去年热钱流入中国的时候,美国、日本给中国施压,要我们人民币升值-,事后发现有60%的热钱来自日本,40%来自美国,这不是巧合。我们能够-应付浮动汇率带来的风险吗?美国、欧洲、日本的公司都有完善的外汇避险机制,能-够通过远期市尝期货市尝期权市场对冲外汇带来的风险。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们-,包括中航油在内,中国没有一家公司拥有完善的外汇避险机制。如果现在实行-外汇浮动机制,中国各个产业都要受到冲击,银行要受到连带冲击。我们总是简单地认为,只要与国外接轨,就可以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解决商业银行的坏账问题,这是不可能的。光大银行是业绩最-差的上市银行,上市以后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这是一个浮躁的民族所演出的一-个必然的悲剧。我在今天的讲课中,要分析一些国企和民企的案例,让各位明白,现-在你们所用的一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根本没有用。我举一个例子,金光纸业。金光纸业最近在国内闹得风风雨雨,工行-给他几十亿元贷款,金光纸业倒闭了,他跟工行说,帮我一下吧,我们重组后-你的贷款就能收回了。工行为了能把贷款收回来,到各地去做当地政府的工作,-协助他重组。如在云南帮他搞速成林,速成林对地表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儿-块地方以后别的树都不会长。各位你们知道金光纸业究竟在中国想干什么?如果你们仅从财务报表-分析,根本看不出他的问题。金光纸业这个案例是我在2001年做的,我当-时给《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看过这个案例,他说,不会吧?怎么可能呢?到了200-2年的2月份,《华尔街日报》在2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金-光纸业的骗局》,全世界共有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深陷其中。可-是这种事情国内很少或者是不报道的,各家银行依然前赴后继地给金光纸业贷款。为-什么?因为你看到的财务数据都是最好的,你到现场看他的工厂,没有任何问题-,非常好。金光纸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深入分析这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在2002年之前,金光纸业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他是印尼的一个家族——瓦加佳家族控制的。瓦加佳家族控制了三家企业-,一家是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一家是金融公司,另一家是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2002年之前你如果从上海虹桥机场出来,就能看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的广告,现在没有了。我在研究中发现,1998年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有一-笔1.8亿美元的一年期无利率贷款,到2002年一直没有还,现在倒闭了更不用还了-。从这件事情,让我产生了非常高的警觉,瓦加佳家族究竟想干什么?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和信息,我发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把他们的现金都转-存到印尼国际银行——一个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你们从他们的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现金实际上已经转存到了印尼国际银行,印尼国际银行通过银行间的转贷,把-资金转贷给富士国际银行(另一家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取富士的名字只是为了-迷惑客户,以为是一家日本银行)以及其它一些他们控股的银行,把资金分散。-这些银行拿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转来的资金后再放贷,贷款给-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主要生产食用油,-要银行贷款是无可厚非的,他拿着贷款购买原材料,他向哪些企业购买呢?向瓦-加佳家族控制的一些农业公司购买。他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呢?很难调查,从已-知的两笔交易中我们发现,他的购买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0倍。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现金,通过转存、转贷、放贷、购买原材料等方法,转移到-自己手中。你们看到的亚洲纸浆造纸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真的,很漂亮,但是现-金全部都不在,已经转到了瓦加佳家族手中。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每隔-五年就做一次,1998-2002年已经做了一次了,离现在是第三年了。瓦加佳家族控制的金融公司还发行一年期的债券,债券到期后,金融-公司没有钱兑现,再由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发行等额的债券来取代金融公司的债-权,由于业务往来的关系,他们把债券卖给全球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并且亚洲纸浆造纸公司为他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贷款提供担保。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向银行借到款后,就通过前面说的方法把现金转到瓦加-佳家族手中。大家可能已经猜出了瓦加佳家族要怎么做了,在2002年的一天-,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一起全部倒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7家银行,全球183家银行的贷款、债权全部不还了。这些公司对债权银行说,-只要再给我们一些支持,等我们债务重组后,我们一定还款,还想继续骗。印尼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曾刊登过这样一-张照片:一个印尼人面带微笑,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瓦加佳家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席卷各国的财富。你们知道为什么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当保姆?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民营经济越发达-,官商勾结越严重,民营企业和政府合谋席卷人民的财富。什么是股份制?其债-权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倒闭以后债权人不能向上追索,向股东追索,只能向下追-索,这样就保护了上帝的罪人。瓦加佳家族把世界各国的钱中饱私囊,但按照国-际通行的法律,这些钱是不可追索的。2002以后,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更名为金光纸业,企图再来一把,对于这样的公司,你拿美国风险管理等财务-报表分析软件去分析根本无效,这些软件在美国是有效的,因为美国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经过软件计算出的数据是可以类比的。但如果你把它用在亚洲的-某些企业,如金光纸业,计算出的结果很漂亮,但它是虚假的,是骗你的。在亚洲搞银行风险管理,有一点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知道这家公司在-想什么。从2001年以来,我通过研究案例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够知道这些-公司在想什么,今天我想把这些经验贡献给大家,提高各位的风险管理能力。为什么-大家说我讲得这么准,讲谁谁倒闭,他们都骂我是乌鸦嘴。我说,德隆倒闭跟我-无关,我也骂过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为什么没倒闭?我骂哪家公司,银行就不给-他贷款,就能防范银行风险,这个方法挺聪明的。你们从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短期资产,在金光纸业这样的企业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你把短期资产、巨大的现金流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指标,-你就太愚蠢了。我在2001年批评德隆系后,深圳交易所请我去讲演,我就把德隆-系的事情讲出来,我说必须严加管教。当时深圳交易所有六个老总跳起来和我吵架-,说我们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既定国策等等。德隆事件出来以后,20-04年4月,我到深圳,当时跳起来和我吵架的一位老总,到机场非常恭敬地接我,在-到贵宾室的路上,他拉着我的小手说,郎教授,惭愧,惭愧,当初很不好意思,-跳起来和你吵架,如果当时听你一句话,今天我们就不会损失38个亿了。国债-回购无法补仓,深圳交易所结算中心赔了38个亿。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分析案例,首先分析长虹。我们现在来研究长虹这个案例。我想通过长虹这个案例告诉各位,现-在我们的某些企业家,是如何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来达到坑害国家、坑害中小-股民、坑害银行的目的。大家通过学习,至少可以少吃点亏,或者明白是怎么吃-亏的。下面是长虹集团的组织架构图。长虹是“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33亿元,是“中国彩电大王”,他的股价曾达到66元,是上海A-股市场的“龙头”,长虹老总是倪润峰,这说明国企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但是长虹在2004年度却预计亏损37个亿这时很多学者出来讲话了,因为冰棍理论嘛,是传统经济体制不好,-机制不健全等。我找了其他三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康佳、夏华、海信,看看他们的-利润情况。在1997年倪润峰一心为公的时候,长虹的经营净利润很好。今年-5月20日,我请深圳赛格老总孙玉林到上海参加我的财经节目,孙玉林到赛格后,赛-格起死回升,欠的几百亿都还清了。他当时讲了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国企老总只要有良心,没有做不好的。下面是资产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率的比较。长虹失去领导地位,全面下滑,为什么?是因为国内家电行业效益整-体下滑吗?不是。是长虹的产品质量不好吗?长虹产品质量多次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表彰;长虹多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长虹环保电池—“全国环保电池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称号;长虹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生产规模大,单位成本低;2004年,长虹空-调勇夺中国空调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2004年,长虹成为“消费者首-选知名放心品牌”。不是。是长虹的售后服务不好吗?1999年,长虹率先将彩电保修期延至5年,并推出空调“四免服-务”;2001年,长虹为全国十大家电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品牌前三甲之列;长虹保持-“全国先进服务单位”称号逾10年。不是。是长虹的产品价格高吗?长虹多次领导行业价格调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优惠合理的价格-;消费者普遍反映长虹产品性能价格比高于其他产品;2003年,消费者调-查表明“买长虹彩电值1不是。是长虹的品牌不行吗?2004年中国市场中外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排行榜,长虹排名第-二;2004年,长虹品牌价值以高达330.73亿元;长虹连续多年保持国家“驰名-商标”。   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呢?我研究发现是长虹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和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各位,中国商业银行坏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贷款-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祟。你搞银行风险管理,就一定要知道贷款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想什么。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做祟为什么在美国、欧洲可以得到控制-呢?因为美国有着你根本不可以想象的严刑峻法,而我们没有,就是有也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长虹决策失误一——多元化战略之败全国彩电行业的平均ROA(总资产回报率)是2.46%,空调行-业的平均ROA是3.30%,而长虹多元化经营整合后的ROA是0.68%,根本没有协-同效应。长虹多年的多元化经营对业务收入没有什么贡献。长虹还是以电视、空调为主,多元化经营没有取得成功。根据我的研究,国企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只有5%,截至到2004-年底,国企多元化经营浪费的钱远远超过银行的坏账!如果国务院领导当年听我一句-话,不准国企经营非主营业务,搞多元化经营,今天我们银行就没有这么严重的-坏账问题了长虹总费用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上升。我研究发现,当国企扩张的时候,都有成本失控、资产素质下降、银-行风险增加的情况。用一个指标表示,就是企业总费用/总收入不断上升。你-们做银行风险管理的人,一定要密切监视企业总费用/总收入这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你发现一家企业这个指标不断上升,说明这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倒闭的几-率上升。在我研究的案例中,只有中兴通信、诺基亚两家企业这项指标维持稳定-。长虹决策失误二——资源管理之误倪润峰曾经说:“三到五年之后,中国市场上真正存活的彩电企业顶-多还有三到五家。”这句话是正确的。大家知道彩管是彩电的核心,占彩电成-本的70%。1998年倪润峰挑起彩管大战,长虹与国内八大彩管厂签定了垄断-供货协议,将国产76%的21英寸、63%的25英寸和几乎所有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大屏幕的彩管共计300万只收归长虹,他希望通过垄断彩管,让别的彩电生产企业-倒闭。倪润峰明明知道彩电行业是寡头垄断而不是独家垄断,他为什么要独家垄断?-他能够做到吗?在长虹的压迫下,其他彩电生产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通过游说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使原先广东存在的大量-走私彩管合法化;第二,通过关系偷偷购买八大彩管厂仓库中存放的已经属于长-虹的彩管。结果是长虹囤积彩管,存货急剧上升,反受其害。长虹决策失误三——营销机制之错作为长虹这样的大企业,认识不到代理的重要性。如诺基亚,他不可-能把所有型号的手机都给一家代理商代理,如果代理商跑了怎么办?所以他一-般给一个代理商只代理一个型号手机。长虹不是这样的,他把30%的代理权给-了郑百文。郑百文是怎么办的呢?由建行开出承兑汇票给长虹,长虹收到汇票后出-货。因为过分依赖郑百文,长虹营销风险过于集中,1997年亚长虹管理层决-策失误使长虹走下辉煌的神台。而倪润峰的私心作祟,却让长虹深陷泥潭,难以翻身-。倪润峰想干什么?他想MBO,管理层收购。他的念头从何而来?是-从TCL的李东生那里。1997年李东生与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放权经营协议,M-BO成功后李东生的身价将达到12亿元。我在讲座的时候常常问大家,你们哪一个人能-比通用的韦尔奇伟大?没有一个人敢举手。韦尔奇做了20年的通用CEO,在他-的努力下,通用的销售额从他接手时的300亿美元提升到他退休时的5000亿美元-,是中国GPD的1/3。这么伟大的企业家,退休的时候带走了通用多少钱,比李东生少多了-。TCL不到通用的万分之一,李东生凭什么拿这么多的钱?这种不公正一定会导致-社会道德体系瓦解,到最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想走捷径。李东生拿了12个亿,倪润峰的长虹比李东生的TCL大多了,他心-里怎么可能平衡呢?这种攀比、唯我独大的心态是使很多企业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以为我一直是在保护国有资产,你们只说对了部分,这群践踏国企资产的-职业经理人将来一定会践踏民营资产,可怕的是这些人还处于我国经济实力的主-体状态。现在我们来看看倪润峰的情况。洲金融危机,郑百文受冲击,1998年郑百文倒闭,长虹销售受到-极大影响。倪润峰只有20万年薪和26408股长虹股票,与李东生12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1997年倪润峰已53岁,还有7年就要退休,那时花了自己一生心-血的长虹不再由自己控制,财富、地位全空,倪润峰不得不为自己打算。攀比使高尚的-情操腐朽,利己之心因此而生。倪润峰开始考虑长虹民营化计划,要搞MBO了-。倪润峰说:“目前政策很明确,因为彩电是竞争性产品,未来国有股-会逐步释出,让长虹成为民营企业。”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以前我们常说,垄断性行业收回国有,竞争性行-业国有退出。我的观点是,国有企业不但应该经营垄断性行业,而且应该留在-竞争性行业和民营企业一起竞争。倪润峰说:“管理层持股长虹还谈不上,我们没有别人幸运。”倪润峰的MBO是如何筹备的呢?我归纳了一下,第一步是储备能量,伺机计提;第二步是转移资产;-第三步是寻找资本运作伙伴。长虹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有手法齐备,找起来很不容易,你们把长-虹这个案例琢磨透,对提高你们的风险防范能力会有很大帮助。第一步:储备能量,伺机计提。第一,关于存货。长虹的存货在1997年彩管大战的时候增加是不足为奇的,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下降还有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但问题是长-虹的存货跌价准备是不变的.你看到一家企业的存货上升,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却不变,为什么企业-不按照程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你就要明白,这家企业管理层有私心作祟,导-致银行债权风险升高。第二,关于应收帐款。1998年彩管大战的时候,长虹的应收帐款增加是正常的,但是1-998以后应收帐款不跌反升。对于应收帐款,大家知道有一些根本就是收不回来的,-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信用下降,一些地方不用现金根本不能交易,你到山西煤矿-拉煤,不给现金他就不给你煤。而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坏账准备。第三,关于短期投资。从2000年开始,长虹搞了一个高达10亿的代客理财,代客理财-应该计提跌价准备,但是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于不计提应收帐款跌价准备,长虹的解释是,这些应收帐款都在1-年之内,根据经验都可以在第二年收回。根据长虹的报表,我们发现他2000-年有99.92%的一年期应收帐款,2001年有99.80%,2002年有99.7-6%都不计提,而这些应收帐款从来没有收回来过。长虹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可计提资产呢?我认为只有一个结论:倪-润峰是想等到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使长虹成本上升,造成企业亏损假-象,股价下跌,企业净资产下降,他可以低价收购。第二步,转移资产就算倪润峰可以低价收购长虹,但他没有那么多的钱。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从国家掏钱和从股民骗钱对于倪润峰转移资产的手法,大家要掌握,因为转移资产会使银行风-险大幅上升。我曾经问四川省委领导,倪润峰这么干,你们怎么不枪毙他?他们说-,不能枪毙他,长虹的资产从他上台的3950万,到他退休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18亿,倪润峰还是有贡献的。倪润峰是不是真的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了呢?我一-会儿再说,我先说说他的吸金大法。倪氏吸金大法第一式——虚实难辨,敌友难分。长虹的这些应收帐款都是谁的呢?我们发现都是APEX的。倪润峰-曾经在2000年下台过一次,在2001年上台后,长虹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合作对-象是美国一家名叫APEX的华人公司。APEX的创办人叫季龙粉,为什么叫季龙粉呢?因为他父亲爱吃龙-口粉丝,所以给儿子起名为季龙粉。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这是季龙粉的律师告诉我-的。APEX是这样发迹的:2000年3月,APEX把从中国弄来的-DVD放进了美国的电信城,美国电信城是卖廉价产品的地方;2001年APEX的DVD进-了沃尔玛,2002年超过了索尼成为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2002年底成为美国彩电的第-五大供应商。美国时代周刊在2002年载文称,季龙粉是下一代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十-五个商人之一。为什么APEX能成为超过索尼的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因为A-PEX的DVD只卖60美元一台,这么便宜,这怎么可能呢?这里面一定有问题。2002年长虹出口额7.6亿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亿美元-;2003年长虹出口额8亿美元,APEX欠了6亿美元。我发现APEX主要通过小额交易建-立信誉,然后采用赊账的方式进行大额贸易,以后就不还钱。他拖欠新科集团DVD货款,-拖欠宏图高科DVD货款2.15亿人民币,拖欠天大天财DVD货款3562万元-,拖欠中国五矿货款2200万美元。倪润峰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和季龙粉这样劣迹斑斑的人合作呢?   2001年6月18日,长虹海外营销部部长施正平说:“这两年我-们没有与APEX把业务做起来,就是因为不愿垫资。这样做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APEX)一旦停止运转,应收帐款能否收回就很难说了。”仅仅过了一个月,-长虹的态度就做了180°的大转弯,2001年7月16日,长虹-高调和APEX合作。在长虹和APEX合作期间,长虹的两位海外项目负责人多次叫停向APEX发货-,但每次季龙粉都能成功让长虹发货。为什么APEX有这么高的应收帐款,存在这么-高的风险,倪润峰还要和季龙粉合作?为什么长虹只跟APEX一家合作?就连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的一名官员都问,长虹这么大的交易量,他们怎么在美国连个常设的-办事机构都没有?季龙粉长期不还款,总得有一个说法吧。季龙粉称长虹电视机有质量-问题,所以不还款。质量有问题,你可以退货吗,季龙粉没有退货,把长虹电-视机都卖了。是不是APEX没有钱还款呢?我发现APEX网站上称APEX在-2002年、2003年收入共达10亿美元,APEX以三亿港元现金受让香港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广播大股东54.06%的股份。据有关知情人的消息,倪润峰在退隐期间曾到美国访问,复出后就与-APEX签下合作协议,安排自己的女儿或倪?在APEX公司担任董事。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今年48岁,为中华数据广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有多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之经验,曾在中美合资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任职,于2001年加入天津天财网络软件有限公司任财务部经理,持有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学士学位。据媒体人士称,当年倪润峰和季龙粉认识,就是倪?搭的-桥。倪氏吸金大法第二式——袖里乾坤,暗渡陈仓。就是把大批资金投资于子公司,然后通过子公司把资金转走。子公司-因为对其资料公布的要求没有上市公司严格,隐蔽性高,就成了一些人转移资-金的好地方。倪润峰通过应收账款,巧妙地将货款转移至子公司,再利用子公司-隐蔽性好的特点进一步将资金转走,最后银行债权追索无门。长虹来自子公司的应收帐款不断上升。我们现在研究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因为长虹新艺被注销,就有清算报告,长虹的一切藏污纳垢就被我挖-掘出来了。长虹投资1个亿,清算报告显示实收资本8000万,还有2000-万去向不明!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全部转移给四川长虹,听起来很感动啊!象这种感动的话一定有问题。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资产共计1600万。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长虹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长虹新艺拿着这   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6400万资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了8400万。从清算报告中我们看到,长虹新艺有8000万的应收帐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在关联方应收应付款余额项中指明:长虹对长虹新艺无应付帐款。这-表明长虹新艺的8000万应收帐款不来自长虹而来自于第三者,那么这800-0万货款到底去哪里了呢?我们不知道。这只是长虹的一家子公司的情况,长虹有上百家-子公司,长虹资产流失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大量的银行贷款、货币现-金就是通过这些子公司以应收帐款的形式,转移到第三者手中,然后再把子公司-倒闭,对此我们各位要高度警惕。倪氏吸金大法第三式——天下为盟,互惠互利。我们发现2004年以前长虹委托理财高达36.5个亿。但他经营性的现金流从2002年6月后却是负的。在经营性现金流是负的的情况下,长虹还要拿出36.5个亿去做代-客理财,很不正常,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委托理财的回扣一般是1%左右,36.5个亿可以拿到约4000-万的回扣,还可以有8-10%的投资收益,这对于倪润峰有什么不好,好极了!委托理财可以动用本金,但在多笔委托理财中,长虹均不急于收回本-金,而且这些委托理财都在季报公布的前一个星期一起到期,一到期长虹就续-约,让证券公司长期占用该笔资金。受托为长虹理财的证券公司中,南方证券和-汉唐证券均涉嫌挪用客户资金被相关部门调查。这些证券公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到期前买入长虹股票,等到期了-,8-10%的收益就成为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在长虹本期的-季报上,投资收益大幅上升,公布业绩后股价上升,证券公司套现离场,然后把-股票收益和长虹分成。这真是一举多得,妙!妙!妙!   (4)倪润峰现在已经从国有资产和股票市场圈了大量的钱,为MBO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原来计划于2002年6月成立由管理层拥有或者由员工持股的新-公司,政府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叫停,计划失败,倪润峰只好另寻出路,-找一个强有力且可靠的资本运作平台帮他运作。2004年以前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把一些烂资产剥离出来-,从外面找了一个有概念的资产,比如北大正方、清华紫光等注入,把股价大幅拉-升,到了最高点所有内部人套现离常股民对此深恶痛绝,而且这种事情干多了,-股民都熟悉了,不上你的当了,这是中国股市衰退的真正原因。现在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勾结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前面说的倪氏吸金大法,坑骗国家和股民的钱-。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对银行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你-们是我培训的第一批银行人员,要熟悉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决不能上他们-的当啊!   既然伊利股份找的是金信系,倪润峰也找金信系。“系”这个字是我-发明的,就是大的利益集团,我在2002年批评德隆的时候,就把德隆称为-德隆系。我把金信系给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因为你们迟早要碰到他。大家看到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个股东叫“朝华科技”,我-请在座的每位把“朝华科技”四个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大家注意金信信托控制着博时基金。我们看一下长虹和金信系的昔日-情缘。我们发现从2002年以来,入场的基金全部都是金信系的基金,但-这时长虹的股价却是下降的,难道是金信系的财技大不如前了吗?不是,我告诉各-位,以前上市公司坑骗股民的钱靠的是拉升股价,现在则靠的是打压股价。金信-系下的博时   基金成为市场最主要的做空力量,它旗下管理的基金总出现在众多暴-跌股票的十大股东当中,如:铜都铜业、西山煤电、华联超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能源、中远航运、煤气化、山西焦化、福星科技等。你们不要给这些-上市公司贷款,贷款肯定血本无归。两年内导演了三个MBO,手法都是相同的,即打压股价,企业管理-层低价收购。金信系倪润峰的如意算盘是,储备大量的可计提资产,通过倪氏三个-吸金大法储备大量资金,合作伙伴金信系购入长虹股份,只等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造成亏损假象,打压股价,然后倪润峰就低价收购长虹。但很不幸的是-,倪润峰于2004年7月下台,赵勇接任。“龙口粉丝”也被逮捕,倪润峰功-亏一篑,应了一句话,长使英雄泪满襟。各位要明白,你们接触的放贷对象都比我们聪明,他们做这种事情的-原则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常常是拍脑袋办事,要一步到位,他们却是精心设计-,周密策划,经过5-10年的长期盘算,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决不会拍脑-袋办事。倪润峰准备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的心计,岂可让它功亏一篑?你们认为倪-润峰倒台了,这一切都会结束了吗?金信系会善罢甘休吗?我干脆明说了吧,绵-阳市在挑选赵勇的时候,这些利益集团会不参与吗?他们会把长虹交给一个他们-不能控制的人的手中吗?这才是真正的悲剧!中国的有识之士呼盼了200年的国家强盛,但每个人都是默默以终-,好不容易盼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汉唐盛世。但这种盛世是有代价的,-会遭到叮咬,形成一个个脓包,在它变成粉红色即将要破的时候往往是最美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你们已经感觉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了,你们谁敢让-你们的宝贝女儿在晚上10点以后一个人回家?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的民族性和文化造成的。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我们走得好的话,我们可以延续汉唐盛世,摆脱4000年来上-帝对中华民族的诅咒;走得不好的话,20年以后,你给你的宝贝女儿写信,会象印-尼、菲律宾的父母对他们的女儿那样写信:宝贝女儿,你在别的国家做保姆的日子-还好吗?有些人说,长虹的总资产从2000年底的166亿上升到2004-年6月的218亿,倪润峰的复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有贡献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倪润峰对长虹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在2004年6月长虹的218亿总资产中,应收帐款和存货这两个-虚的东西合计139亿,占了总资产的63%,固定资产只有32亿,就是说,长虹真正能-够看到的东西只有32.2亿,和2000年12月的31.7亿相比只增长了50-00万。对此,我们的学者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冰棍理论”,说这一切都不是倪润峰的错,而是-体制的问题,是国家的错,倪润峰这样做是应该的,让长虹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就是把长虹送给倪润峰,这就是所谓的二次产权改革。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起码的道德和良心!国企效益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企老总处心积虑地把企业-做坏,然后贱价收购,而且还是用国家和中小股民的钱。为了怕秋后算帐-,这些人是最反对的,天天讲民主、自由的就是这些人。我们曾经认为国有企业是很大的包袱,如福利分房、劳保等,地方政-府想增进政府绩效,一般采取民营化的方法,甩掉国企的包袱。作为民营企业-家,他本人没有什么错,为了追逐利润,他拿到国企后的必然选择,大部分如此-,当然也有好的,就是贱价买断工龄,拆毁工厂,盖房地产,因为这样来钱最快-。这些被贱价买断工龄的工人被推向社会,他们不断聚众闹事,这就是我们改革-的代价,要由失去国企的地方政府和在座的各位来承担。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利-益团体把持,他们能够收买地方政府,收买司法机关,收买专家学者,把这一切-完全合法化,并美之名曰:冰棍理论。这就是我一年来所反对的。可悲的是,到-今天为止还只是我一个人在大声呼吁。我今天讲的这些新型的资本运作方法,不是我郎咸平的独创,而是倪-润峰、赵勇、金信系的独创,我只不过把它系统化、明确化罢了,说出来而已-。2004年7月,倪润峰卸任四川长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职务-,由41岁的赵勇接任长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4年12月,长虹在美国最大的进口商APEX公司董事长季-龙粉在深圳被中国警方逮捕,中国让他还长虹的钱,他说没钱,中国就把季龙粉押往美国-,让他把APEX下属公司的股权无偿转让给长虹。长虹的管理层没有国际化的经验,不知道国际司法的惯例,找律师都-不会找。你知道长虹打这种国际官司在哪儿找的律师?在成都,律师不会讲英-文。成都律师就找到了深圳律师,深圳律师又找到了上海律师,上海律师又找到-了洛衫矶律师,洛衫矶律师又找了纽约律师,在起诉书中光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字就占了3页,长虹仅律师费就花了600万美元,这就是国企的腐败。我们来看看赵勇。我问在座的各位,你们说,赵勇可能是一个跟金信系无关的人吗?在-赵勇的手中,长虹会重生还是没落?我告诉你们,年轻人要使坏的话更狠,年-纪大的人还有党性,还有点不好意思,年轻人什么都不怵。   赵勇上任后马上烧了三把火,分别是现金流、甩掉包袱、迈向未来。第一把火——现金流解决现金流的问题,确保资金链稳定。   第二把火——甩掉包袱赵勇共计提了37亿的坏账准备。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计提?我对他-产生了警觉。赵勇说:“我不象倪润峰、张瑞敏,我永远不会被郎咸平抓到的,-我做得最正派”。我在上海做节目的时候,除了王石外,谁都不敢来。我打电话-给柳传志,让他到上海来,柳传志听了吓得要死,说:“有什么事情啊?哎呀,-我就别去啦,你千万别讲我的事情。”你们知道我是从来不怕压力的,你不来我-照讲,你来了,我还客气一点。我打电话让李东生来,他不来,他的董事长秘书-打电话过来,说:“哎,老师,我是私下里给你打电话的,李总不知道的,我来-好不好啊?”我说:“你来好埃”她说:“我来是代表我个人,李总不知道我来-。”我对她客气极了,我这个人的风度还是可以的。第三把火——迈向未来。我们这位赵勇同学壮士断臂,毅然前行,迈向未来。我上午让大家牢牢记装朝华科技”,你们记住没有?大家发现长虹与-朝华科技的五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虹将由传统家电向信息家电、IT-转型。一家国企要做如此之转型,其中一定有猫腻。朝华科技不是金信系的公司吗-?看来昔日情缘并没有断。赵勇说:“长虹要由过去的产—供—销的计划式流程向销—产—供的-市场化流程转变,逐步朝着独立子公司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产权改革。”长虹那么多部门为什么-不叫事业部而叫子公司呢?用赵勇本人的话说,“就是为各个业务单元预留了体-制改革的可能。”你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倪润峰和赵勇是同一个人,他们-都是一步步照着既定的程序向MBO走。走到今天我这样的地步,没有胆量是不行的。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妻儿嗷嗷待哺。你们知道我走到这步的致胜方针是什么吗?-你们培训中心赵副主任在路上接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看你讲话,不觉得你-是一个教授,而觉得你是一个英雄。”我有一个特性是其他教授没有的,我不怕-死。一个教授如果不怕死,是非常可怕的。我夫人说,我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我有钢铁般的意志,斗争不懈,和夫人吵架也是斗争不懈,所以我的婚-姻都不幸福。   下面我们看看长虹朝华的股权结构图:长虹朝华有一个股东叫新公司管理层,占10%的股份,他没出一分-钱,他所需资金将以新设公司对管理团队的年度经营奖励和公司设立初期的1-0%的协议股权所得分红逐年出资到位,真是莫名其妙。大家看看朝华科技有什么背景。我要告诉大家,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朝华科技的每股收益并不好,2004年半年报显示,朝华科技当期-实现净利497万元,而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亏损1993万元,这么差的一个企业-,长虹为什么要和他合作呢?原来是长虹朝华成立后,朝华科技将把上海朝华科技中的所有不赚钱-的分销业务和相关资产剥离到长虹朝华中。上海朝华的股权结构是什么呢?我-们就像福尔摩斯的侦探一样,一步步抽丝拨茧,看看究竟。我们看到上海朝华的股东有四个,朝华集团、四川立信、祝剑秋和李-磊,大家猜猜这两个管理层控股多少?有人可能已经猜出来了,和长虹朝华的-新公司管理层是一样的,也是10%。这个股权结构图和长虹朝华是不是一摸一-样的。赵勇这个人没有什么创建,搞得太象了,让我抓到了,水平还是不行。祝剑秋在短短两年半内,成功地由5%股权增持至11.77%。我们发现朝华科技的控股股东是四川立信,他用低价转让了500万-股给上海一家叫上海可欣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他为什么要低价转让呢?我们发现-,原来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就是祝剑秋。我们现在明白了,四川立信就是通过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方法,让合-作者祝剑秋赚一笔。所以,我相信同样的事情也一定会发生在赵勇身上,因为-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的同班同学嘛,他们一定会把长虹的法人股贱价卖给上海-的另一家公司,名字我现在还不知道,你们会发现这家公司的大老板一定是赵勇-,按照赵勇同学的智慧,他也会控股90%。赵勇在上个星期竟然对外宣布,长虹朝华要搞MBO试点。记者把这-个情况告诉我,我说,他会这么露骨吗?赵勇通过人告诉我,他是有背景的。我说-,我去年没有背景的时候,我都不怕,何况现在。赵勇对外又宣布,长虹不是搞-MBO,是管理层试点收购。下一步金信系会不会协助朝华科技收购长虹股份呢?肯定会,这是我-的预测。长虹的案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利用中小股-民的钱来迫害中小股民,他们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运用新型的资金运作手法-,打压股价,套娶掠夺国有资产,当然也包括银行的债权。你们给这些国企的贷-款,他们通过转移资产到子公司,然后再转移到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最后回流到-这些国企老总的手中,就像我一开始讲的印尼金光纸业一样,把资金转移到大股-东手中,然后让企业破产倒闭,银行贷款血本全无。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就像这样他轻轻地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你们觉得象不象一本小说啊?这样一本精心撰写的小说竟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你们不觉得我是在讲一个我自己虚构的故事吗?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5)我们现在来分析格林柯尔这个案例。去年7月,我在上海复旦大学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讲的是顾雏军的格林柯尔,这个案例的重要性在于激起了全国产-权改革的大讨论。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家不得了,出门坐奔驰,前呼后拥,经不起任何-批评。你是一个上市公司,接受媒体、股民的质疑是应该的。我们这些企业家-是怎么做的呢?你敢批评我,我就告你,和你打官司,让你倾家荡产。各位知道-,我对TCL的李东生和海尔的张瑞敏,只讲过一次话,没有讲第二次,我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没有必要穷追猛打,但我和顾雏军拼得是你死我活,我倒要看看谁-先垮台,谁先坐牢,从目前的情况看,应该是他而不是我。2001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刚-开始的时候,顾雏军还比较谦虚、低调,随着他骗的钱越来越多,他开始对北京的各个-研究机构,以企业赞助的名义捐钱,名义上是作研究,实际上是收买这些研究机-构,到了2004年果然派上了用场,开始了长达半年的产权改革大讨论。媒体对顾雏军有一些质疑,第一,顾雏军收购企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第二,他到底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第三,科龙、美菱真的盈利了吗-?第四,顾雏军真的有汽车情结吗?我们先看看顾雏军的背景。顾雏军1959年5月5日出生,曾经上-山下乡,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上山下乡的人多了,就他拿这个经历吹牛。我还当过兵-呢,而且在中国那么多的人中,胆敢和解放军对抗的人很少,我和哪位林连长—-—林毅夫就是其中的两个人。林毅夫在我当兵的时候,抱着两个篮球游泳游到了-对岸,现在成了北大的教授,我没有游过去。林毅夫游过去后,我们这些军官马-上接到司令部的命令,从上尉以下的下级军官,他是上尉,我是少尉,一律不准-买篮球,难怪我不会打篮球,因为我没有这个机会。顾雏军在1989年提出了-一个“顾氏热力循环理论”,当然是错的,1997年光荣地回到社会主义国家来创-业,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制冷剂产业包括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冰箱产业包括顺德格林柯尔-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下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客车产业包括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的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公司(上-市公司)。顾雏军到底投资了多少钱呢?根据资料,顾雏军注册了四家公司,顺-德格林柯尔、扬州格林柯尔、安徽格林柯尔和江西格林柯尔,注册资本共计2-3个亿。顾雏军收购科龙、美菱、亚星和襄轴,投资南昌工业园、安徽格林柯尔,-共花了41个亿,除了从香港股市套现的3亿港币外,他还有38个亿的巨大缺口-。对于一个归国的企业家,他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的钱?对于媒体的质疑,顾雏军说,-“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我用的我个人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为什么会受到质疑呢?因为这些钱来历不明。根据和我的披露-,顾雏军是从上市公司中拿出钱放到自己的私人公司,然后用私人公司的名义-投资,控制所有股权。   根据调查我发现,顾雏军收购科龙只付款1.5个亿,所剩部分都用-香港格林柯尔的应收帐款抵押,收购完科龙后,他就用科龙的钱收购美菱,花了2-个亿,收购亚星花了4个亿,收购襄轴1个亿,收购安徽格林柯尔0.3个亿,总-共投资了9.1个亿。顾雏军用香港格林柯尔套现3个亿港币,足够他收购科龙,还剩下-一点钱。顾雏军曾说,“给我几个亿,我可以撬动一个行业”。他就是用这9个亿-元换回来了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个亿。顾雏军赶上了什么机会呢?主要是赶上了国退民进,地方政府急于甩-掉包袱,加快国企退出的好机会。他不断复制科龙经验,加快收购其他国企。顾雏军用了什么手段呢?我总结了一下就是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七板斧,这七板斧在中国-所有商学院都是要讲的。我一一给大家解释:第一斧:安营扎寨顾雏军收购的四大企业:科龙、美菱、亚星、襄轴都是通过私人公司-收购的。顺德格林柯尔收购科龙及美菱,扬州格林柯尔收购亚星和襄轴,问题-就在于顺德格林柯尔和扬州格林柯尔是私人企业,不需要披露资金来源,这就是-媒体对顾雏军质疑的原因。根据和我的披露,顺德格林柯尔和扬州格林柯-尔收购这些企业的钱来自上市公司,这是违法行为,顾雏军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斧:乘虚而入   我们发现,顾雏军收购的这些国企都是一些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非常-好的企业,但都遇到了经营困难。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   继2000年首次报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跌9.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股价下跌12%。   美菱冰箱是中国四大名牌之一,美菱电器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退隐后,曾一度公告亏损。2001年,美菱电器巨额-亏损达3亿多元,业绩一路下滑。亚星客车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大中型豪华客车制造商,是国内客车-底盘技术开发的教父。亚星客车的业绩从1999年开始也一路下滑,直至2-003年被收购前每股收益跌至-0.78,息税前利润为-1.4亿,2003年第一-季度,亚星客车合并报表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8.69%和43.9-5%。襄轴股份前身为襄阳轴承厂,建于1968年,是国家“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四大轴承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汽车轴承生产专业厂-,拥有国家级的专门从事汽车轴承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装备和研发力量。但-是从1999年开始,襄轴的业绩也一路下滑,从1999年开始每股收益和息税前-利润几乎为负值。第三斧:反客为主以科龙为例,在收购前的7个月,顾雏军就跑去当科龙的董事长,我-的问题是,顾雏军为什么这么早就跑去当董事长?他急什么?一个民营企业家提-早进入董事会一定有问题。有人说,他提早进入董事会是为了国家、人民、股民-,这是不可能的,在当前整体社会信用水平下不可能产生这种人。科龙是不是一个例外呢?我们看美菱。美菱是2004年3月完成收-购,但顾雏军在10个月前的2003年7月8日,就急着跑去当董事长。亚星和襄-轴也是一样,但由于我的披露,襄轴的收购到现在也没有完成。顾雏军在每一次收购的前一个会计年度,就跑去当董事长,为新控股-股东在对公司的一些操作中带来某些便利。第四斧:投桃报李科龙电器的母公司是容声集团,根据资料显示,容声曾向科龙借款1-2.6个亿,没有能力还。顾雏军来了一个投桃,这个桃子就是:用3.5个亿股权转让直接抵-债,其余的部分以科龙的专利和注册商标抵债6个亿;以土地使用权抵债2个亿,-免去所有的利息。这就是我们的产权改革,拿国家的钱做私人交易。对方是如何报李的呢?科龙的收购价格从5.6个亿变更为3.48-个亿,顾雏军实际上只出了1.5个亿。你们知道不知道,象科龙这样的大型家电企业-,国家光是花在   全国各地为科龙电器赊销的费用就有几十个亿,我们的国企老总用1-.5个亿就把她卖了,我们的媒体还高声叫好,这就是我们期望的产权改革吗?我把-顾雏军的事情披露以后,我接到了大量的投诉信。四川郎酒的一名员工在信里说-,郎酒这家企业的净资产20亿,党委书记只用了4个亿就把企业卖给他的朋友-,这4个亿还不必支付,等到郎酒上市了以后,从股市上圈的钱中拿出4个亿给国家-,我讲这种事情都讲烦了,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怎么还能发生呢?顾雏军在解释科龙的收购价格从5.6个亿下降为3.48个亿的原-因时说,因为科龙前年有巨幅亏损。我听了后就想,那时顾雏军不是当了董事长了吗?-为什么顾雏军当了董事长后科龙就有了巨幅亏损?原来是为了掩饰投桃报李的企-图。美菱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美菱集团曾向上市公司美菱电器借款4个-亿一直没还,再加上其他债务共计10个亿,顾雏军如何投桃的呢?这个桃子就-是:以美菱集团934984.67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及洗衣机公司房产和附属-设备使用权作价8个亿抵债10个亿,完全是用国有资产抵债。对方是如何报李的呢?中国-四大冰箱之一的美菱电器只用2.2个亿就卖给顾雏军了。国家对美菱电器的投资-是多少呢?估计达上百亿。我告诉各位,如果把我们的国企放到美国,让美国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不能说每个都会经营很好,但绝大部分会有光辉的未来。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要,我们中国缺少职业经理人文化。   第五斧:洗个大澡顾雏军说,民营企业非常有效率,一家亏损的国企只要到他手中,立-刻扭亏为盈,我告诉各位,如果你的贷款客户讲这样的话,你千万别相信,都-是骗人的。就凭你是民营企业就信口开河,美国都是民营企业,做垮的多得是。-国企亏损的原因很多,包括行政、管理、物流、营销、财务等等,是各种原因的-综合,你要把一家亏损的国企扭亏为盈,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三个月就能扭亏为盈一定是骗人的,按照我的研究,最能干的CEO也要-2年才能扭亏为盈。你们把他的财务报表一年一年地看,什么也看不出来。上市公司可以-雇人把本期之内的财务报表做得非常漂亮,可是一跨年度就凑不在一起了,任-何一个伪造财务报表的人,他可以把2002年、2003年、2004年做得-都很好,如果你这样审财务报表,我告诉你别看了,结果一定很好。看中国公司的财务报表不-能一年一年地看,要把每一个会计科目提取出来,几年放在一起对比,你只要一-对比,破绽一定出来,因为伪造的财务报表只有当期的一致性,没有时间的一致-性。什么叫没有时间的一致性?我提取出1998、1999、2000、20-01、2002各年的总费用/总收入这个比例把它画在一张图中,就会发现顾雏军在当董事长的时候,-科龙总费用/总收入的比例是最高的,竟然高达20%,你能相信吗?象冰箱业能够赚5%的利润就谢天谢地了,而且第二年总费用/总收-入的比例是零,明显财务报表是作假。你们要分析一家企业,就把他的所有财-务数据按时间序列画成图,如果财务报表造假就一定能发现问题。现在我们明白顾雏军急着当董事长的真正目的了,他是伪造财务报表-把费用大幅度提高,造成亏损的假象,在第二年收购的时候把费用大幅度降低-,造成赢利的假象,说明他有能力扭亏为盈。美菱、亚星也是一样的。第六斧:相貌迎人顾雏军在收购的前一年提高费用造成亏损假象,收购后减少费用造成-赢利假象,扭亏为盈,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让投资者欢呼雀跃。我按照-过去三年的总费用/总收入的平均数,重新调整总费用/总收入比例,不让你在-前一年突然增加,在后一年突然减少,我们发现科龙、美菱、亚星根本没有赢利。我告诉大家,你们要学会把伪造的财务报表调整过来,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第七斧:借鸡生蛋   从顾雏军收购科龙开始,人们就对他的钱从何而来就产生了强烈的疑-问。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无休止地进行收购?我们对科龙的一系列收购活动-进行分析,发现顾雏军利用了科龙电器的强大现金流来完成他的国内冰箱行业收-购。顾雏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顾雏军说,顺德格林柯尔(顺德格林-柯尔控制科龙和美菱)已经形成了对国内冰箱行业的控制,我正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把顺德格林柯尔拿到海外市场上上市。顾雏军控制国内冰箱行业只-花了3.5个亿(科龙1.5个亿,美菱2个亿),他在等国内冰箱行业市值增加,-当超过100个亿时,他就会在海外上市,至少能赚96.5个亿,你顾雏军可恶不可-恶!他凭什么!清华大学的很多教授都是我的学生,他们拿了顾雏军的研究经费,在-去年8-9月份,我最被动的时候一起攻击我,他们说,我们支持科龙,因为科龙-是中国民营企业的表率,这就是我们中国学子的良心啊!人在利益的面前是绝对-不顾师生情面的。从格林柯尔的案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一定-要学会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把它的问题揭示出来。你们是在睡觉?国企都有睡午觉的习惯,当课堂上的学生中既有国企-员工又有民企员工时,上课特别难,到了下午的时候,国企的学生想睡觉,上-午的时候民企的学生想睡觉,因为昨天晚上跑去卡拉OK,早上起不来。有人说,郎老师,我们是早上也不想睡,下午也不想睡,我反讽说那都是一群没有出息的人才这样干的。大家对这个案例有什么问题?问:郎教授,您说的这些资本运作情况,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您把-他们的情况暴光后,对他们如同雪上加霜,您如果不说,他们可能还会经营得-不错。答:你的问题我明白了,你讲得非常客气,你的问题是说,如果你不-骂德垄格林柯尔,他们就不会倒闭,郎教授你这个人不厚道,是不是?很不幸,我念的博士是公司治理博士,是中国唯一的公司治理博士。-我主要研究上市公司出台的各种政策,如何才能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我拿美-国的上市公司做研究的时候,感到非常正常,但我拿中国的上市公司做研究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并不是我想去找德垄格林柯尔,而是我的学生找的-,他们想研究分析这些案例,我只是指导他们做分析,仅此而已。很不幸,我把-德垄格林柯尔做垮了,所以有些人就骂我,说我不厚道,说我讲谁,谁就要垮,-说我是乌鸦嘴,嫁给你要离婚,跟你做公司要倒闭等等。各位要明白,我们期望-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你今天如果把德垄格林柯尔这些事情压-下来,民怨没处发泄,后果更严重。有人会说,你说了德垄格林柯尔的事情,股-价下跌了,反而伤害到了股民。可是各位知道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全国的股-民为什么对我支持呢?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很多人不讲是非、没有道德感-的社会,我们不知道公平、公正、公开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多么重要?我们的股-民这些年来是被骗大的,上市公司骗他们,专家、学者骗他们,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上市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我只是把这些话讲出来了而已。如果国家多几-个象我这样的人,如有200个人,上市公司还敢这么嚣张吗?这些上市公司为-什么如此嚣张?因为他们和一些人结成了利益集团,他们会收买很多人,让他们的非-法手段变成合法手段。社会的公理、正义一旦丧失以后,等待各位的就是社会的-不安、暴动。凭着这点小小的使命感,我就要揭露这些大企业的不法行为,和他-们奋战到底!并不是我不厚道啊,你们搞错对象了,是那些大企业他们不厚道!问:郎教授,现在一些上市公司都存在一股独大,老总大权独揽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请问银行信贷如何才能避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所造成的风险?答:你们说上市公司一股独大、一人独大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人说找-一个第二大股东就能制衡,这样行吗?这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办法。2001-年我在美国最有名的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在论文中我说-,研究发现,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全世界的上市公司几乎都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一股独大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如何有效监管。在欧洲,第二大股东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常常出来和第一大股东对着干,结果是保护了自己,顺便也保护-了中小股民的利益。我们研究了亚洲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9个国家-,不包括中国,因为没有资料,我们发现亚洲的第二大股东常常和第一大股东勾结-在一起,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较长时间,期望短期改善是不可能的,类似的-问题1929年在美国也发生过,当时美国的上市公司坏透了,和今天中国的上市-公司一样。在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中,详细罗列了这些上市公司是采取多么-狠毒的手段来侵害中小股民的利益的。当时的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如果期望上市-公司自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是缘木求鱼,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美国政府从-1929-1932年,用了3年的时间,创建了全世界最严格的法案——《美国证券交-易法》,这是世界上最严酷的证券交易制度。严酷到什么地步呢?你只要上市,你-就是在犯罪。什么意思?我们的法律都是假设你是清白的,除非控方有证据证明-你有罪。可是《美国证券交易法》是怎么说的呢?所有上市公司都是有罪的,除-非你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这一招之狠毒,不晓得在美国让多少人人头落地-。我说的德垄格林柯尔、长虹等案例,如果放到美国,根本不需要控方,美国政-府马上就会认定这些公司有罪,除非这些公司拿出证据能证明自己清白。什么叫-证明清白?举一个例子,我问你上个星期看过某某电影没有?你说,这很好证明-,我和妈妈去看的电影,妈妈可以为我证明。如果我问你,上个星期你没有看过-某某电影吗?你就很难证明你没有看过某某电影。美国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监管和处罚是最严厉的,他是如何定义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呢?你只要在公-布好消息的前一天至三年前有任何一笔交易,只要是能带动你的股价向同方向走-的,就是内部交易。一个上市公司三年内可能有700-800笔交易,美国证-监会怎么抓呢?他从大到小抓,只要抓住一笔内部交易,他就用美国政府的力量和你打-官司,直到你家破人亡为止。我国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最高罚款50万元,而美-国是要死人的,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安然事件出来以后,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有两个-人自杀的原因。国家要逼你自杀,你不自杀行吗?安达信破产被清除掉,本来是-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现在是四个了。我们做得到吗?我告诉你们,这就是美国政府-的英明之处,他用严刑峻法使上市公司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如果我们也用美国一-样的严刑峻法,根据美国的经验,3年就可以使现在的中国股市变得和美国股市-一样好。在亚洲,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和第一大股东既然可以合谋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可以合谋侵害银行的利益。要减少银行的坏账,仅仅靠银行一家的力量-是不够,要靠政府的力量,全社会的力量,搞系统工程才能根本解决。我这样讲,你们觉得我可能比较悲观。我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让你们-了解到,今天你们所处的局面是一个无奈的局面,我们的政府还没有认识到,-真正使中国富强要靠法制,真正使中国股市兴旺要靠严刑峻法。我只能通过一些-技术性的办法,帮你们把损失尽可能减少,仅此而已,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除非-国家下坚强的决心,否则改变不了。问:郎教授,近期国家加大国有股流通比例,国有股减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现在各方面对此探讨比较多,我想听听您对此的看法?答:中宣部让反对加大国有股流通比例、解决股权分置的意见闭嘴,-我就是不闭嘴,我已经写了反对文章通过内参递上去了。我坚决反对加大国有-股流通比例,让国有股减持,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因为这将导致误国误民的严-重后果,从根本上损害政府的信用。美国没有国有企业,英国有很多国有企业,-英国的国有股减持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英国是怎么做的呢?在国有股股权价值-不变的前提之下,第一步,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二步,经营好的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股减持,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不进行国有股减持;第三步,对减持后的国-有企业,政府要保留黄金股,拥有企业重大决定的否决权。为什么英国政府要这-样做?因为英国人非常清楚,国有股减持代表国家信用下降,为了维持国家信用-,只能让最好的国有企业上市。新加坡也是这样做的,新加坡政府到各地收购大-型企业,使之成为国有企业,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经营好的企业上市。这是英-国的成功,新加坡的成功,因为他们的政府知道股市兴旺的唯一根源就是政府的-信用。政府信用极其重要,这也是美国政府用严刑峻法治理上市公司的原因。而-我们许多人不知道这样的道理,我们第一批上市的企业都是比较差的企业,都是-到股市圈钱,为国企解困的。这么差的国有企业你还让国有股减持,凭什么减持-?减持的结果就是国家信用下降,以后国家再推出任何政策,老百姓都不会听。-而且社保基金入市,将摧毁老百姓明天的财富。   问:现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正在加快步伐进行,请问您对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有何看法?答:这个题目太敏感了,而且你们的培训负责人也叮嘱我不要讲这方-面的内容。我讲了你们领导会不高兴,领导不高兴怎么办?(底下人鼓掌)我-没办法了,只好讲啦。银行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可能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独好。如果你-把花旗银行放到15年前的中国,他现在的坏账一定和你们一样多。为什么?-国企不还钱你能把它怎么样?银行的现代化管理没有用,因为你不可能改变目前的-处境。为什么美国的银行要收购中国的银行?这都是国际谋略。我们现在对现代金融的无知就像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一样,叶名琛看-到英国的炮舰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依然一炮一个准特别厉害,按照叶名琛的思维-,英国的炮舰上一定有妖术存在。对于妖术怎么破呢?他听了别人的建议,派人-弄了很多女人的月经血、狗血盛满了十几大罐,放在广州城墙上,要破英国的炮-舰。当然没有用,英军开炮轰破了广州城,他震惊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办,就采-取七不政策:不降、不死、不走、不跑、不躲、不理、不动,人称“七不总督”-。他坐在椅子上不动,英国人把他象猪一样抬起来关在笼子里,运往印度并死在-了那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听了以后,常常感叹清朝的官员太昏昧了。-我告诉各位,今天我们对现代金融的认识跟150年前叶名琛对英国炮舰的认识-是一样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都是国有银行吗?因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良好的司法体系,大家都不愿意还钱,逼着私人没法做银行,只有国家来做-。任何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都是坏账一大堆。有人会说,中国银行也是国有银行,-但中银纽约分行和伦敦分行为什么能赚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都知道王雪-冰在纽约分行做得不错,难道是王雪冰比别人聪明吗?不是,是因为纽约人的经-济素质是好的,当地法制是健全的,每个借钱的人都愿意还钱,银行当然就不会-有坏账了,仅此而已。香港1997年楼市崩盘以后,上百万的家庭有负资产,-香港的老百姓仅凭着那一点点的信托责任,硬扛着债务不放,没有造成香港银行的倒-闭,这就是香港人的经济素质!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好的经济素质,国家没有好-的法律体系,银行一定是坏账一大堆。当国民的经济素质上升,国家法制健全的时候,银行就一定会做得好-。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的。无可否认,-现在中国企业的经济素质比15年前要好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坏账会因-为整个社会环境的不断好转而减少,绝对不是哪一个领导的英明,这是经济规律。-但就在这个时候,外资银行想要进来。因为现在中国银行业坏账太多,外资银行-可以贱价收购,我们自己还很高兴。等到5-10年之后,我国的法制健全了,-国民的经济素质提高了,银行自然就会赚钱,但是你们那时会发现,中国的银行可能-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你们知道在WTO中,外国人最想要的是什么?是金融。-等到150年之后,那时人们再谈论中国银行业150年前的改革的时候,就会像你们-现在笑150年前的叶名琛一样,哄堂大笑。问:郎教授,您是坚决反对社保基金入市的,但如何才能弥补社保基-金的缺口呢?答:我们看到美国的社保基金,他叫相对基金,投资在股市,美国的-保险基金也投资在股市,我们也想把社保基金入市。你们知道美国为什么把社-保基金、保险基金都投在股市吗?因为美国有严刑峻法,所以没有一个人敢操纵-股市,以身试法,这样就让美国每一个老百姓对股市充满信心。美国每一个人,-从他大学毕业的那天起,就把他赚的钱以养老金的形式放在股市中进行投资。为-什么?因为他对美国政府有信心。如果大家对美国政府失去信心,把资金都抽走-,美国就立刻崩溃。美国人口在不断增加,每个人都把钱放在股市中,美国的股-市就不断扩大,从1940-1990年的50年间,美国股市的平均回报率是-7.6%+银行利率。你把社保基金、保险基金投在股市中,资金就会按照7.6%的复利不断-增长,你退休时就会拿到很多的钱,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美国股市有美国政府-的信用,美国公民对美国政府是有信心的,他们敢把钱往股市中投。你们敢把钱-往中国股市中投吗?我们强迫社保基金入市的结果就是在摧毁你们明天的财富。你们可能-会说,郎教授,你危言耸听了,偏激了。我告诉你们,在香港象我这样等级的-教授,我们这样的讲座教授还是比较希缺的,香港中文大学只有三个,一个是物-理系的首席   讲座教授杨振宁,一个是数学系的讲座教授邱成桐,另一个就是金融-系的我。在1997年之前港英政府时代,我们退休的时候可以拿2000万港-币的退休金,你们听了不要眼红,我现在比你们还要糟糕,经过我们中国人自己管理的结-果,我退休的时候只能拿20万港币,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在2001年已经彻-底破产了,香港的所有公务员都要重签合同,这个合同的内容是什么呢?放弃以前的退-休金。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国有股减持、社保基金入市、股权分置等,这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什么代价?老百姓不满,社会动荡。政府现在可以做什么-?加强法制建设,不但要规范每一个经济个体的行为,而且要规范政府的行为,-这是中国唯一的出路。这些话题很沉重。各位有没有想到,如果我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呢-?我是多么希望我现在说的这一切都是错的,可是到现在我还没有错过。不是-我比较聪明,而是我清楚美国为什么成功,我们很多人不清楚。我们引进美国的-制度,引进美国的机构投资人,认为美国的机构投资人制度特别好,他们喜欢做-长期投资和基础研究,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美国是采取辨方举证的,你只-要有一个交易带动了自己的股价上升,就让你解释清楚,不然你就有罪。-你如果能拿出一个基础研究报告说,我们之所以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是因为我们做-了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的股票被低估了,你这样说就没罪。但你买了以后不能-马上卖啊,逼得你只能做长期投资。这些机构投资人到了香港后,因为香港监管力度没有美国那么大,也-没有美国的严刑峻法,所以他们就兴风作浪,他们是香港股市最坏的人。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2000年的H股炒风,都是你们心目中的这些伟大的-机构投资人炒作的,因为他们更聪明,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更好,所以他们是最坏的。-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没有严刑峻法,香港引进这些机构投资人就好比引进了一些-老虎,这就是“叶名琛现象”。(7)问:现在上市公司中能进行决策的都不是职业经理人,你对现在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怎么看?答:王石在我上海的节目中曾说:“我之所以敢来,因为我是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现在中国象王石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太少了。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个不是职业经理人做的,创办人已经没有能-力应付一个大型企业了,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是大势所趋。你们知道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在美国、欧洲做得好?因为美国人、欧洲人在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信托责任-的血,他们认为把企业做好是应该的,他们会拿着他们应得的报酬走人。而我们-中国不是这样,我们的血管中没有信托责任的血,我们认为把企业做好是不应该-的,做好就应该是自己的,这就是中国和欧美的职业经理人的根本不同之处。职业经理人、股份制这些概念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只有西方人才能玩-得转,我们中国人玩不动或把他玩歪了。你们信不信,向银行借钱的人,越是-学历高的,聪明的,就越是不想还钱。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建设任重道远。我们现在来研究TCL这个案例。TCL创业22年来,从一个以生产磁带为主的地方国有小企业起步-,发展为一个在通讯、信息、家电、电工、多媒体电子等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大型企业-集团,产权改革方面被形容为中国产权改革的典范,在国内的名气如日中天。2-004年1月,TCL集团成功上市,标志着TCL长达7年的产权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成功,TCL老总李东生成功地将国有产权转变为私人产权,个人资产估计高达12个亿。-对TCL的产权改革,深交所称之为“中国产权改革的典范”,美国《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称之为“中国未来产权改革之路”。我是坚决反对TCL产权改革的。我当时在香港连发了一个星期的文-章,表达我的反对意见。TCL真的是产权改革的成功范例吗?还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我今天不谈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只想借着TCL的案例,讲如何评估国有-产权改革问题。   TCL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国有独资阶段(1981-1997)。1985年5月,中港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向-电话机方面发展业务,很快TCL成为中国电话大王;1993年,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这个时期,TCL集团是一个国有独资的企业,TCL通讯也已上市-,但整个TCL集团产权无实质性的变动。1996年,李东生继任TCL集团总裁后,发展思路与前任迥然不-同。李东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他不存在对国家、民族的幸福责任。王石在我上海节-目中讲了一句话,他说“郎教授,你知道我今天的成功是谁给的?是给的-。”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我的第一桶金是我囤积玉米得来的-。人家为什么会把玉米免费给我呢?因为当时我在国营企业,我有国家信用,人-家才敢把玉米免费给我,我瞅准了一个好的时机,把玉米买掉,赚了一大笔钱,-才能够搞房地产。”   第二阶段:国有股权稀释与转移阶段(1997-2002)。   1997年4月,广东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TCL集团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惠州市人民政府和李东生签订了5年的放权经营协议。李东生趁-着产权改革的天赐良机,趁着家电行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打着产权改革的大旗-,开始一步步把国有资产“合法”地中饱私囊。TCL的产权改革是什么呢?我打一个比喻,我家很脏,我请了一个-保姆为我清扫,这个保姆就是李东生,我家价值100万元,李东生这个保姆跟我-说,他想用每月我付给他的400元的薪水中的一半买我家,我脑袋一发昏,就答应-他了。李东生就把400元薪水中的200元,每月存起来想购买我家的股权。他又-跟我说,经过他的估价,我家只值600元,他用三个月的工资就把我家买走了,这就-是TCL的产权改革。海尔的产权改革是什么呢?我家很脏,我请了一个叫张瑞敏的人-为我打扫,   他干了几年后,我家是干净了,但我家就是他的了。按照惠州市人民政府和李东生签订的协议规定,TCL到1996年-底的3亿元净资产全部归惠州市人民政府所有,此后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不足的部分以李东生为首的TCL管理层要用自己的钱补贴,超过的部分以李东-生为首的TCL管理层按比例提成。提成比例为:若净资产回报率多增长10%—25-%,TCL管理层可获利多增长的15%;若净资产回报率多增长25%—40%,TCL-管理层可获利多增长的35%;若净资产回报率多增长40%以上,TCL管理层可获利多增长-的45%。你们认为这样的规定合理吗?如果你们认为这样做合理,那么你们也是一群不讲-道德的人。凭什么合理?超过的部分应该百分之百属于国家,TCL这个企业是-谁给你的?是国家。红塔集团的储时健贪污,媒体对他百般同情,凭什么同情他?要-不是国家不准民营企业做烟草,能有你储时健的成就?企业做得好,功劳就是自-己的,凭什么?国家不是给你待遇和荣誉了吗?用净资产回报率这样一个唯一的指标考核经营业绩,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李东生数据造假怎么办?你们认为他有没有可能造假?怎么不可能?一定-可能!我们看看李东生是怎么造假的。这是TCL自己公布的TCL在41家电子行业中的各项指标排名:TCL的净资产收益率排第3名,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净资产回报-率是惠州市人民政府和李东生签订的协议的唯一考核指标,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但是你们发现没有,TCL的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排在第25名,我就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差的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怎么能够创造出如此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呢?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如此低的毛利率要创造出如此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种可能就是成本-费用,包括各种税非常低。但是大家看到TCL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排在第26-名,成本费用是非常高的。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TCL的负债非常高,导致净资-产非常低,这样净资产收益率就会比较高,但是我们发现TCL的资产负债率排在第-35名,高极了。资产负债率高,总资产收益率一定下降,但是我们发现TCL的总资-产收益率排在第6名,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的结论是:TCL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假-的。我把李东生数据造假这件事公布之后,李东生在媒体上说,郎咸平收-集的数据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我马上给他打电话,告诉他,这些数据都是T-CL的网站上公布的。第二天李东生叫人把网站上的有关数据删掉了,让他的董事长-秘书来上海和我对话。深交所让李东生解释数据造假的问题,李东生是这样解释的,是他的-手下人搞错了,在41家企业中,很多不是真正的电器企业,排名应该只有6-家,他把6家又作了一个排名。为了公正,我把TCL第二次在6家中的排名也登出-来,供大家参考41家中排名 6家中排名净资产收益率(%) 第3------------第2股票收益率(%) 第32-----------第2   流动比率 第26-----------第3   资产负债率(%) 第35-----------第3   毛利率(%) 第25-----------第2   主营业务利润率(%)第25-----------第2   深交所接受了TCL的这次排名。   我们来看看李东生是如何扩大股权比例的。因为TCL每年都有近30%的净资产收益率,所以TCL管理层股-权上升很快,李东生持有5.59%的股权,按2004年2月2日收盘价8.-35计,已达到12亿元,成为TCL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对于TCL的产权改革,一些评论认为,产权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原因,TCL产权改革带来了企业利润增长和健康发展,所以它是成功的,它走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模式,从而为解决困扰国企已久的产权症结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TCL的产权改革“可能会吸引其它大型国有-企业群起效仿,纷纷进行换股IPO”。TCL的案例我就谈这么多,他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善于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找出企业造假的证据。现在我们分析宇通客车这个案例,它和长虹有一些类似之处。宇通董事长汤玉祥曾说,我们是最公开、最阳光的MBO,收购宇通-客车,就是想把企业做好。我一听这话就不爽,我根本不相信现在中国这类企业中-还有最公开、最阳光的事情,就产生了好奇,想研究一下这个案例。宇通董事长汤玉祥是江苏宜兴人,毕业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媒体称-其有才干,为人低调,常引“宁做过头事,不说过头话”为座右铭。2003年12月,上海宇通假道司法拍卖,与其旗下公司郑州宇通-发展收购宇通集团100%的股权,宣告历时数年之久的宇通客车MBO的完成,这-是国内第一例公开以上市公司国有股为对象而实行的MBO。   大家看看宇通客车的情况。我们看看汤玉祥的MBO是怎么做的?1997年5月5日宇通客车上市,1999年6月22日,宇通客-车控股母公司宇通集团成立,2001年3月,实施MBO收购的上海宇通公司成立。上海宇通收购宇通集团,宇通集团控股宇通客车,汤玉祥的MBO是-倒着来的,这些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宇通集团注册资本1.46亿元,宇通客车于2001年和2002-年两次各分红了1410万元,2003年宇通集团在MBO收购时净资产为1.2805亿元-,宇通集团从成立到转让亏损1795万元,如果算上宇通客车两次分红,则一共亏损4615-万元,以宇通客车这么好的成长率和利润增长率,这怎么可能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汤玉祥-要削砍宇通集团的利润。汤玉祥是通过什么方法削砍宇通集团利润的呢?第一手:向母公司注入劣质资产。汤玉祥为什么要在宇通客车上面搞一个壳——宇通集团呢?因为他要-是直接收购宇通客车,会有一定难度,搞一个壳就比较好运作,如果把壳收购-了,就可以收购宇通客车了。1999年,宇通客车将其持有的河南宇通快运公-司2000万股,按面值转让宇通集团,1999年宇通客车年报显示,宇通快运经营十-分困难,投资效果很差,汤玉祥把壳——宇通集团资产变坏的目的成功了。第二手:打压核心资产利润。大家从图中看到,2002年的利润大幅下降与2003年的利润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重要原因是汤玉祥通过费用操纵,压低了MBO之前宇通-客车的利润。汤玉祥的手法和长虹的倪润峰几乎是一样的。第一,提列存货跌价准备第二,大量清理固定资产第三,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调整   第四,转移利润   除了宇通客车外,汤玉祥还控制了宇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洛阳宇通。-1999年,宇通客车与宇通集团签署托管协议管理洛阳宇通,托管资产1004-6.73万元,净资产3662.37万元。洛阳宇通托管三年的利润年份 2000 2001 2002利润 61万 21.7万 63.1万洛阳宇通在宇通客车的托管下,仅仅收支平衡,其盈利能力真的这么-差吗?   我们发现:洛阳宇通每增加100元收入,宇通集团就增加100元-;而宇通客车每增加100元收入,宇通集团只增加17.19元,汤玉祥收购的对-象是宇通集团,当然要打压洛阳宇通的利润了。汤玉祥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洛阳宇通的底盘生产许可证无偿转让给宇通客车。底盘生产-许可证值多少钱呢?2000年宇通客车底盘生产许可证销售收入达总收入的-30%,2003年宇通客车以底盘生产许可证、商标,技术对外投资1.6亿。其次,宇通客车还通过提供劳务的名义,向洛阳宇通收取劳务费。年份 2000 2001 2002洛阳宇通利润 61万 21.7万 63.1万宇通客车收取的劳务费 1690.1万 2798.8万 3752.2万三年内宇通客车共从洛阳宇通收取劳务费8241万,宇通集团增加-收入8241万×0.1719=1416.6万,这些利润如果放在洛阳宇-通,则宇通集团就要增加收入8241万,那还得了。宇通集团在拍卖时净资产为1.2805亿,拍卖时,保底评估价为-1.5976亿,最后拍卖时按帐面净资产评估计算的价格是1.65亿。表面上看,政-府赚了,但实际上赔惨了!因为宇通客车不是行将清算的静态资产,是生钱机器,对-这样的资产怎么能用净资产的方法来估价呢?我们采用收益乘数的方法,即股权-价值=净利润×市盈率来重新评估。宇通客车2003年度的利润1.2826亿元,宇通集团持有17-.19%股份,应分得利润2204.7万元,乘数采用2003年12月31日客车行业平均-市盈率45.9,结果是10.1196亿,即宇通集团持有的宇通客车的股权价值高达10亿元,怎么能-用1.65亿元就把宇通集团卖掉呢?   要拍卖宇通集团,必须经过国资局的同意,如果国资局不同意,怎么-办呢?汤玉祥真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发现了我们国家法律中的一个漏洞-。   第一步,汤玉祥让上海宇通与国资局签署受让宇通集团股权的协议,-国资局没有同意。   第二步,汤玉祥把1.65亿股权转让款交给郑州市财政局,但被财-政部驳回,因为国资局没有批准。   第三步,上海宇通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冻结、公开拍卖宇通集团股权-。   第四步,9天以后宇通集团拍卖完成。正常的MBO应该是国资法人股必须得到国资局的批准后,才能成为-社会法人股,在国资局不同意的情况下,汤玉祥通过法律拍卖,绕过国资局,使国-资法人股转化为社会法人股。汤玉祥是怎么绕过国资局,成功实现拍卖的呢?他在没有得到郑州市财政局无偿债能力声明的情况下,让上海宇通先-行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冻结宇通集团股权,然后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用拍卖-所得清偿债务。当然这一切要得到郑州市法院的支持才行。汤玉祥怕在拍卖的时-候有竞争对手,就在《郑州日报》上刊登拍卖公告,9天以后就拍卖完成。汤玉-祥为什么不在三大证券报上发布公告让全国的投资者来竞标呢?因为如果在全国范-围内公开竞标,能出1.65亿的人多的是,就轮不到汤玉祥了。拍卖当天只有两个买家到场,一个是上海宇通,另一个是宇通发展,-这两家企业的法人都是汤玉祥。拍卖的结果是:上海宇通控制宇通集团90%-的股份,宇通发展控制10%,拍卖圆满成功,它开创了在中国如何利用司法机构-的腐败及司法程序,绕过国资局的审批,而合法地将国有资产纳入私囊的先例。关于这次拍卖,一些证券分析人员认为:没有竞价机制,信息不对称-,至少在拍卖上是不透明的。一些投资者认为:每股净资产值达到7.65元的宇通客车是许多投-资者都感兴趣的,可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拍卖消息。闪电拍卖和有限公告使得国有资产失去了最后的升值机会。   让我们看看收购宇通集团的上海宇通的股权架构:汤玉祥作为上海宇通第一大股东出资4000万,占股24.31%-,其他管理层代表800余名员工出资8054.14万元,占股48.95%,根据收-购公告,所有资金来源于职工自筹,并特别说明汤玉祥的资金中有3600万来自借款,而汤玉祥-作为国企员工,他向谁借来这3600万的呢?我们看看汤玉祥自筹资金的三板斧:第一板斧:高分红套取现金现金分红方案 宇通集团分得现金股利 汤玉祥间接分得现金股利 其他管理层间接分得现金股利2003年 10派4元 1551.7万 377.22万 759.56万2004年 10派5元 1939.7万 471.54万 949.48万合计 —— 3491.4万 848.76万 1709.04万需要说明的是,汤玉祥间接分得的848.76万现金股利,是在M-BO以后才能收到的,以前是不行的,因为汤玉祥还没有股权。就是这样在未来才能收到-的钱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再搞。   第二斧:虚减宇通客车资产与投资股市   1999年上海宇通年报中作假,虚减短期投资9000万元,事发-后投资补回,但投资收益不知下落。当年市场平均收益率45%,应获收益4000-万元。除此外,同年还委托国泰君安理财9000万,仅获收益1100万元。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呢?在2002年一季度,上海宇通接受两家公司的溢价投资,其中上海-爱建信托投资投入1.2亿,占股14.59%。我们发现上海爱建集团旗下有很多基金明庄入常2002年一季度,爱建集团关联基金入场,2002年12月31-日,关联基金持6.78百万股,2003年中报,宇通公告由于SARS影响,二季度利-润0.0185元,2003年三季度,关联基金步调一致清仓,此时,大市低谜,周遭一片萧瑟,而-宇通客车在第二季度业绩仅为0.0185元的重大利空及众基金一起抛售下,股-价连连下挫,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又是哪位高人预知了宇通客车其后的股价飙升,而在-历史最低位吃进了基金及跟风散户抛售的宇通客车股票呢?大家猜猜这位神秘的高-人是谁?是汤玉祥。   因为在2003年12月29日,汤玉祥精心策划的MBO已经大功-告成,打压宇通客车利润已经没有必要,2003年上海宇通短期投资自己的股票8000-万,又新增6000万元,我们保守估计上海宇通明庄赚了5000万,而那位神秘高人暗庄-赚了多少钱呢,我们不得而知。当然,在其后宇通客车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我们没-有看到上海宇通、爱建信托、汤玉祥本人的身影,但这毕竟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第三斧:高分红绩优股与坐庄   2004年3月,宇通客车披露2003年报:每股收益为0.93-81元,较2002年增加23.7%。2003年因为“非典”与洪水导致全国客车行业整体下滑,年销-售量下降8%,宇通客车也未能幸免,二季度收益仅为0.0185元/每股。在这种-背景下,宇通客车何以创造如此的超历史水平的年度利润?我们发现宇通客车应收帐款大量增加。经营性现金流量锐减。由此可见,宇通客车2003年度的高利润存在很大的水分,是通过-调节应收项目操纵的结果,或只是对过去几年压低的利润的释放。宇通客车2003年报同时披露:拟实施10转增5股派4元的分红-方案。转增是指用资本公积金增发新的股份,是类似股份拆分的行为,以中国股市的实证-经验,资本公积金转增的分红方案,通常会大大拉升股价。果然宇通客车股价被大幅拉升,上涨近40%。现在我们分析后MBO时代的宇通客车情况。2001年上海宇通曾经收购郑州一钢所持有的部分宇通客车股份,-但是未果。2003年中原信托受让郑州一钢所持有的宇通客车8.73%的法人股-成为第二大股东,但中原信托从未向宇通客车派出董事或监事,股东身份形同虚设。汤玉-祥MBO之后的   2004年2月29日,宇通集团取得河南世海持有的宇通客车23-6.22万法人股,占总股份的1.73%。大家请看宇通客车的股权组成:流通股 宇通集团 中原信托 中国公路68.55% 18.92% 8.73% 3.80%由于宇通客车股权十分分散,汤玉祥对宇通客车只控股18.92%-,是远远不够的,他就采取转移资产的办法,把宇通客车掏空。他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将宇通客车的利润转走,让国有资产彻底变空-的呢?我们来看看郑州宇通发展、重庆宇通和兰州宇通这三家汤玉祥控制的-公司经营情况。公司名称 郑州宇通发展 重庆宇通 兰州宇通2004年1-6月主营业务收入 8525.6万 22149.5万 5305.8万来源于宇通客车材料采购 7586.3万 5410.3万 5482.4万关联交易占收入比例 89% 24.4% 103%我们发现郑州宇通发展、重庆宇通和兰州宇通都是靠宇通客车活着的-。2005年宇通客车更是和这三家签署关联交易框架协议,保证这三-家公司的利润来源。公司名称 郑州宇通发展 重庆宇通 兰州宇通   交易内容 采购零部件 加工服务 加工服务交易金额 40000万 15000万 20000万过几年之后,你们会发现宇通客车根本不值钱了,因为他已经被淘空-了,到那时汤玉祥会将宇通客车破产了事,银行贷款血本全无。如果你们现在-和宇通客车有业务关系,要立刻收回贷款,不然就来不及了。以上就是汤玉祥和上海爱建合谋倾吞国有资产的情况,这跟金光纸业-有什么本质差别呢?没有。   今天我们银行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国内资本运作已经到了新阶-段,就像长虹的金信系和宇通的上海爱建那样,用各种手法打压股价,转移资-产,低价收购,席卷国有资产。长虹有一点没有做到,但是宇通做到了,就是把-收购的、属于国家的企业的钱逐步掏出来,转移给自己的公司。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要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警觉,要熟悉这些新-型的资本运作手法,防范银行信贷风险。我告诉各位,我预测金光纸业、长虹、宇通这些新型的资本运作手法-将会在中国盛行5年。大家只要对此深入研究,不但可以保全银行债权,而且-没良心的人还可以“如法炮制”。谢谢各位。咸平:比长虹更黑更可怕的海尔漫长曲线MBO全解析   没耐心看的朋友只用明白一点:从99年开始让海尔的采购成本有意人为每年增加的4-5亿(现在已达20多亿)、大量优质资产、价值几百亿的海尔商标本身、99年开始每年坐收5亿的商标使用费(现在已收30多亿)、还包括以急需投资为名从股民手中骗得的20多亿募集资金全想法送给了以职工持股会形式其实是高管私人财产的海尔投资,连掩人耳目的工夫都懒得做,其中只让海尔集团持有1.4%的股份,其余全是他们的,现在正在运作上市,一旦股票流通不仅兑现,还能大幅增值,个人发了,海尔集团则被掏空。   海尔漫长曲线MBO全解析   政策上的限制造成了持股会难以进行资本操作 ,海尔内部持股会必须寻找一个投资工具或者说“壳”。   第一次变形 内部持股会 软体寻海尔投资硬壳   独立于海尔集团之外的海尔内部持股会控制的海尔投资掌握着海尔资产中最有价值的两部分——原材料采购公司和商标所有权。政策上的限制造成了持股会难以进行资本操作 ,海尔内部持股会必须寻找一个投资工具或者说“壳”。海尔投资正是这样一个壳。通过海尔投资,海尔内部持股会可以将账面收益转变成资本用于再投资   2004年4月上旬,内地和香港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海尔集团将把其洗衣机业务,以及持有的飞马通讯(青岛)有限公司35.5%的股权注入海尔中建(1169,HK)的消息。   在海尔中建发布公告的其后几天,很多股评家对此事作出了积极的评价。主要观点是,由于海尔股票已经在上交所上市,此次海尔如果能成功地借壳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将实现海尔一中一外的“双资本运作平台”,极大地提高海尔的融资能力,促进海尔国际化的进程。   事实是不是如这些评论一样呢?海尔进军香港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通过仔细翻阅海尔中建关于此次事件的公告,我们发现了一张股权结构图,清楚地标示出了本次注资后海尔集团和海尔中建之间的股权关系。在这张图中,一家名为“海尔投资”的公司浮出了水面,他直接和间接地控制了海尔中建35.84%的股份。   海尔投资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和海尔集团是怎样的关系呢?从海尔中建披露的材料看,海尔投资有两个股东,一个是海尔集团,占了1.4%股份,而另一个是海尔内部持股会,占了98.6%的股份。这样的股权结构有两个引起我们关注的地方,其一,海尔内部持股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独立于海尔集团公司之外?其二,持股会和海尔集团之间的持股比例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在以下的部分中,我们将详细分析海尔内部持股会及其变迁的历史。   在研究海尔的内部持股会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内部持股会”的定义。   根据国家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体改委等相关部委联合发布的一个文件(民社发1997 28号),持股会定义如下:   “职工持股会是专门从事企业内部职工持股资金管理,认购公司股份,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维护出资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职工持股会会员以出资额为限,对持股会承担责任,职工持股会以其全部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责任。职工持股会的资金不能进行本企业以外的其他投资活动。”   上述文件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内部持股会的定义。内部持股会不具有法人资格,持股会资金不能进行本企业以外的投资活动。   了解了持股会的性质之后,我们来看看海尔内部持股会的变化。1997年,海尔内部持股会浮出水面,人们开始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组织。2000年,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内部持股会控股98.6%。2001年开始,内部持股会通过海尔投资开始间接持股香港上市公司海尔中建。   通过进一步研究海尔内部持股会,可以发现海尔内部持股会从成立之初,就和通行的内部持股会有着显著的不同:通常企业的内部持股会仅是职工权利的代表,只作为企业的普通股东之一存在,本身不直接掌握实体资产。但是,海尔内部持股会从成立之初就和海尔集团公司相对独立,并直接掌握着大量的实体资产。比如海尔原材料采购公司、海尔商标所有权等等。   海尔持股会在海尔控制了如下产业:   1.零部件采购   海尔集团于1998年进行了业务流程的重整,成立了上游负责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的零部件采购公司、下游负责产品分销的42家工贸公司。其中零部件采购公司由海尔持股会全额控股,工贸公司由海尔集团公司全额控股。内部持股会通过零部件采购公司控制了整个海尔集团的零部件采购。集团下属的各个生产厂都要向该公司采购生产所需的零件和原材料,而零部件采购公司享受购销的差价。   2.海尔商标所有权   从青岛政府官方网站(青岛政务网)上发现,海尔这个品牌的所有权属于海尔投资有限公司。相关文字表述如下:   “海尔商标所有人目前为青岛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在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海尔路,商标注册日期为1989年10月10日,该商标的前身“琴岛—利勃海尔”于1991年9月19日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995年7月5日国家工商总局认定“海尔”为“中国驰名商标”。   通过上面两项内部交易,海尔内部持股会积累了大量的利润。   通过推算,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持股会从零部件内部转手贸易上获利约11.54亿元。另外由于海尔投资享有海尔品牌的所有权,海尔集团下属各家公司每年都要向海尔投资缴纳可观的商标使用费。从1999年到2003年,仅商标使用费一项,海尔内部持股会即可收入22多亿元。   如何将这些利润收入转变为资本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是持股会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可是,中国对职工内部持股会的资本操作有很严格的限制,相关政策如下:   国家民政部2000年7月印发了《关于暂停对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会进行社会法人团体登记的函》,规定职工持股会将不再具有社会法人团体资格;   中国2000年12月11日在《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中也明确指出,职工持股会不能成为公司股东,中国暂不受理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2000年12月,中国法律部24号文明确了“职工持股会将不再具有法人资格”,“职工持股会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   一步的投资。为了绕过政策壁垒,海尔在2000年成立了海尔投资有限公司,内部持股会占有98.6%的股份,海尔集团占有1.4%。通过股权比例的控制,海尔持股会达到了两个目的:   1.海尔投资有两个发起人,符合公司法的要求;   2.海尔内部持股会实际上控制着海尔投资,享受海尔投资的收益,这样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海尔内部持股会的利益。   政策上的限制造成了持股会难以进行资本操作,海尔内部持股会必须寻找一个投资工具或者说“壳”,绕过政策壁垒。海尔投资正是这样一个壳。通过海尔投资,海尔内部持股会可以将账面收益转变成资本用于再投资。这次寻壳是海尔的第一次变形。   如上文所述,海尔投资成立于2000年8月。海尔的内部职工持股会这个软体动物有了第一个实体的壳,从此开始了一系列的运作,使它通过海尔投资不断发展壮大,以至最终需要一个更大的壳才能容纳。   第二次变形 海尔投资操作资产变现与壮大   海尔投资在将手中资产变现获得流动资金之后,在国内不断投资新的项目,而且增加了金融类公司的比例。保守估计,海尔投资的总资产(包括海尔品牌)已经超过650亿元。优良资产包括商标使用权所带来的利润,为海尔投资及内部职工持股会的海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海尔投资要进行大规模运作,资金从哪里来呢?我们从公开信息中发现两大重要渠道:   溢价变现家电   海尔投资刚刚成立一个月后,即2000年9月,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60069,青岛海尔)董事会就通过了收购海尔投资掌控的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股权的决定。随后,2001年1月21日,青岛海尔利用增发募集资金和部分自有资金共计20亿元(其中青岛海尔增发1亿新股,募集17.48亿元),向海尔投资溢价收购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74.45%股份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20亿元一次性转让给海尔投资。这样通过变卖海尔空调器公司,海尔投资手中有了运作的“第一桶金”。   品牌增值   海尔投资的另外一个主要资金来源是收取海尔这一品牌的使用费。前面已经提到,海尔的品牌商标所有权在海尔投资成立后就归属了海尔投资,而海尔系内各个公司每年按照当年的销售收入的0.8%向海尔投资支付商标使用费,从1999年到2003年的总值约为22亿元。   而且,随着海尔品牌价值的逐年增长,海尔投资的该项收入也随之大增。根据海尔公布的资料分析,由权威机构共同评出的中国品牌价值排名中,海尔品牌连续三年(2002至2004年)荣登榜首,海尔过去5年中各年份商标价值也从330亿元一路飙升到612亿元。   手中有了钱,踌躇满志的海尔投资,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多元化扩张,在金融和产业领域“两条腿走路”。   ★海尔投资的金融资产扩张   由于羡慕GE成功的产融结合模式,海尔高层也正式吹响进军金融控股的号角。短短几年间,海尔投资便打造了总交易金额达18亿元的包括:信托、证券、银行、保险及保险代理、财务公司在内的庞大金融链条。   期间的重大事件包括:   2002年1月,海尔集团在长江证券增资扩股中以4.7亿元,获得20%控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长江证券2000年税后利润总额在全国排名第19位;2001年则跃居全国同行业前8位。   2002年11月28日,海尔投资和美国的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海尔纽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部设立在上海,注册资本金为2亿元,中美双方各占50%的股份。藉海尔的品牌号召力和纽约人寿的经验,海尔纽约人寿成立时间虽然短,却取得了令同行业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们羡慕的业绩——2003年公司运营的第一年保费收入就达到8300万元,是预期的两倍!   ★海尔投资的非金融资产扩张   首先,海尔系中部分原来产权归属集团或者归属不明的重要业务明确转到海尔投资旗下:   1.海尔投资成立之后,它即获得海尔空调电子、合肥海尔及合肥洗衣机的控股权;2.青岛海尔设备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80%股权由海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3.全面负责海尔上市公司销售的遍布全国的40余家海尔工贸公司,原来隶属集团,但是也有蛛丝马迹显示至少其中的部分如今已经归属海尔投资。   其次,在产业多元化方面,海尔投资也在许多新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拓:   1.原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01年11月改制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由中科院化学所、海尔和公司管理层及骨干共同持股。2001年4月,海尔科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海尔投资合资成立了总投资额为1.2亿元、生产能力达2万吨/年的“胶州海尔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   2.2001年10月,青岛海尔向农行青岛市南区第三支行借2亿元短期贷款,用于与海尔投资共同投资设立大连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和大连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并以此建设大连出口加工区投资建设出口电冰箱、出口空调器生产基地项目。青岛海尔在这两个公司占股份均为90%,可以推测出海尔投资的股份均为10%。   3.2002年12月,海尔投资与德国欧倍德合资成立“中国欧海家居有限公司”,总投资1.8亿欧元,双方各持股50%。双方的合作实现了德国品质和海尔服务的完美结合。双方的优势互补直接促成了两大品牌在家居产业上快速契合。   4.2003年3月14日,海尔投资与台湾精成科技集团共同组建海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全权运作海尔电脑,其中青岛海尔出资400万美元,占40%;台湾精成科技集团出资600万美元,占60%。   海尔投资在将手中资产变现获得流动资金之后,在国内不断投资新的项目,而且增加了金融类公司的比例。保守估计,海尔投资的总资产(包括海尔品牌)已经超过650亿元。优良资产包括商标使用权所带来的利润为海尔投资及内部职工持股会的海外运作打下坚实基础。至此,海尔投资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更大更坚固的“壳”了。   第三次变形 海外资本操作让资产变流动的股票   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资本运作平台,内部持股会所拥有的大量资产并不能转化为在资本市场上自由流通的股票,不能变成持股会成员手中的现金,同时也不能在名义上成为海尔集团的真正主人。在这种情况下,海尔内部持股会的下一个目标,是寻找一个上市公司作为有效运作的资本平台,并理顺海尔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   通过对海尔最近几年在香港股市的一系列动作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10月到最近,海尔主要的海外资本操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海尔投资与香港中建电讯合资组建飞马青岛和飞马香港,专门从事手机业务。   第二阶段:2001年,中建电讯旗下的另一上市公司中建数码开始收购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此次收购后,海尔投资换得中建数码29.94%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中建数码更名为海尔中建。   第三阶段:2004年4月,海尔集团对外宣称计划将其优质的洗衣机业务以及飞马青岛剩余的35.5%股份一起注入到海尔中建。根据外界媒体的报道,海尔集团将拥有57.26%的股份而成为海尔中建的第一大股东。   在这一系列资本运作背后,海尔得到了什么?海尔的持股会在考虑什么?筹资?   在飞马青岛和飞马香港这两家合资公司中,海尔投资共投资了近6000万港元(注册资金),但是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海尔投资最多只能获得5000万港元的现金。坐拥600多亿元资产的海尔投资缺这区区5000万元吗?   显而易见,不是的。这也直接否定了海尔集团入主海尔中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取得海尔融资平台的传言。   国际化?中建电讯既不是白电的经营者,同时在手机方面也不具备绝对的技术资金优势。以海尔的价值和品牌,中建电讯并不是一个最理想国际化合作伙伴。   那么在这一系列眼花缭乱资本运作背后,海尔投资到底得到了什么?   第一步:2000年,成立海尔投资。海尔内部职工持股会占有98.6%股份的绝对大股东。   第二步:同年,海尔投资与香港上市公司中建电讯在香港和青岛分别成立合资公司飞马香港和飞马青岛,从事手机业务。   第三步:将手机业务注入中建数码,获得中建数码股份。2001年,中建电讯的控股上市公司中建数码向海尔投资和中建电讯全购飞马香港并签订飞马青岛100%股权认购书。飞马香港的交易价是8亿港元,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完成。海尔投资因占49%股权,所以分得19.6亿股。同年,中建数码行使青岛飞马64.5%的认股权被注入中建数码。海尔投资所占51%股权作价13.20亿港元,以股权置换方式进行。先执行15.5%,换得的是中建数码的10.23亿股股票。剩余35.5%可以在2004年7月底之前认购。   通过这两笔交易行为,海尔投资总计获得中建数码29.83亿股,占29.94%的股份,成为中建数码的二股东,后者易名为海尔中建。   第四步:2004年4月是最新的注资计划。根据公告,海尔集团计划将海尔的洗衣机业务及海尔投资所持的35.5%的飞马青岛的股份注入到海尔中建。   从这个股权图,我们看到BVI控股公司由海尔集团和海尔投资各持50%股份,BVI-1公司则由海尔集团100%控股,BVI-2公司由海尔投资100%控股。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海尔投资即代表海尔持股会,因此BVI-2是代表海尔内部持股会的利益,控制80%合肥海尔的股份。因此,在整个计划中,海尔投资直接注入的是飞马青岛35.5%的股权和合肥海尔的80%的股权。根据海尔中建的年报披露,海尔投资将直接、间接持有海尔中建35.84%的股份,最终成为海尔中建的最大控股股东。   这就是一系列资本运作后面的故事。海尔内部持股会找到一个有效的资本运作平台,将其持有的海尔集团的资产和股份转化成资本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并且通过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成为海尔集团真正的主人。   我们设想,如果海尔洗衣机业务的注入计划能够通过,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故事:   根据海尔中建的年报,海尔集团的全部白色家电业务有可能归海尔中建,并且海尔中建将更名为海尔电器集团。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应该理解成海尔中建向海尔集团反收购的过程。海尔投资希望在海尔中建保持第一大股东地位,所以海尔中建预计将采取非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收购。在海尔中建完成了对海尔集团的大部分优质资产的收购后,海尔集团完成集体上市,海尔投资就将成为海尔集团最终的控股股东。海尔持股会,成为了海尔集团真正的主人。而到了这里,持股会的高层利益将得以显现,曲线MBO取得成功! 香港的困境   香港以往的成功得利于巧合而不是因为港人天纵英明。记得有人说过港英时代的英国政府就像是台上的魔术师,他挥动那点石成金的魔术棒使得东方之珠的绚丽照亮了世界,而魔术棒下所孕育的自由、竞争和开放的理念成了各国政府施政的样板。但是1997年以后当魔术师把他的魔术棒交给台下的观众后,魔术棒再也不灵了,这位魔术师到底带走了甚么而造成香港的沉沦?我曾经读过太多的文章批评英国政府有阴谋地掠夺了香港的财富云云,这除了凸显我们喜欢诿人以过的民族特性外,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     多项巧合造就香港成功     港英政府治理香港的成功实在是一个上帝的恩赐,这并不是英国人有甚么特殊的治国方针。英国政府行事缓慢官僚,英国人作风保守不够进取,因此大不列颠帝国才会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但是为甚么英国人到了香港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香港的英国人和英国本土人不同。在英国人的心目中,香港是个模糊的小岛,有点落后,又靠近中国,而且还不像英国本土那么安全而熟悉……,所以愿意到香港的英国人都是属于那种比较勇敢和爱好冒险的人,因此建设好香港赚到一大笔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之一,而这也是为何香港官员的薪水那么高的主要原因。以香港目前官员薪水而言,金管局任志刚的年薪高达900万港元,而其它司局长的年薪也高达500万港元以上。但是要取得如此丰厚待遇的先决条件,就是香港经济必须明天要更好,对于这一批大胆而惟利是图的英国人而言,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搞好香港经济。但是主观的想搞好香港和客观的能不能搞好香港是不同的,难道董建华不想搞好香港吗?  根据香港历史资料来看,这些英国人一般而言都希望在退休后回到英国,他们绝不想在退休后呆在香港人经营的私人公司做事。事实上本港英国人是从骨子看不起香港人的,也根本不存在英国人替香港人打工的情况,因此他们对于香港本地富人特权阶级无要求。由于没有利益问题的干扰,因此他们所推出的政策比较具有公平性,而这种公平性的追求也正是英国人特有的民族性。但是这种公平性在1997年以后急剧退化,例如最近大家批评甚多的九龙西区开发和添马舰等等问题都可以看到利益团体的影子。     这种比较公平的制度配合上了一群特殊的百姓造就了经济成功的必要条件。香港老百姓在英国政府高压统治下,几乎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的过日子。举例而言,只要你胆敢批评港英政府,政治部的官员立刻将你驱逐出境。香港老百姓在这种高压政策下养成特别守纪律和守秩序的优良传统。但是香港老百姓本来就继承着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的勤勉,而在英国人施行一套比较公平的制度下,充分发挥了广东人天生营商的特性,弥补了英国本土人民不够进取的个性,反而形成一个孕育着辉煌东方之珠的沃土。而这个历史的巧合也解释了为何英国本土经济不如香港繁荣。     大陆改革开放成催化剂   这片孕育着东方之珠的沃土终于在7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步伐中找了催化剂。由于中国内地相对落后,港人凭着资金的优势、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地利和语言之便,在短短的二、三十年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从而使得东方之珠的灿烂光环在这片沃土上冉冉升起。但是从我前述来看,香港的成功是多个巧合所造成,而绝不是因为香港人本身天纵英明。因此在今天香港经济持续衰退的时候,香港应该如何再起飞应该是值得中央政府和港府深思的问题了。我们千万不能期望这些巧合又会再一次的惠顾香港人。     港人急功近利政治清廉   香港人虽然在经济方面创造了亚洲经济奇跡,但由于英国人在政治方面的高压统治,香港人对政治就特别的冷感。讲得更具体一点,香港人从未经过民主的洗礼。而且由于香港(商)人没有政治势力的支持,这种潜在的政治风险造就了港人急功近利、只看短期不看长期的特性,香港人只想赚个短期钱寻求个短期的刺激。这种赚短期钱的思维处处可见,例如香港人炒邮票、炒股和炒楼的风潮。     此外,前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鉴于香港失业率严重,因此提出港人应该自行创业,但他所提出的例子却是太过于急功近利。他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他说他替同事去买汤时就发现了一个创业的机会,因为他可以买好几碗汤回来,然后再赚取个差价卖给同事。堂堂财政司司长竟会举出如此急功近利的例子实在很难想象。香港人喜欢追求短期刺激的特性也是随处可见,例如香港的报纸就是最好的解说。各报的头版头条大概都是弓虽.女干、杀人、乱仑等刺激新闻,那种具有大思维大格局的重大政治新闻反而成为次要。   香港的经济不但好,政治方面也是比较清廉。英国人为了对付官员的贪污腐化而主动成立了廉政公署,因此港官的清廉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为甚么英国人可以有效地建立连英国和中国都没有的廉政公署制度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查阅香港的历史,发现在港英政府时期,腐败的现象还是有,但不多。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英国官员和香港籍官员共处的结果,反而避免了腐败的产生。这话怎么说呢?由于香港官员在英国人统治下没有安全感,同时中英官员双方也彼此不信任,因此很难结成联盟进行中国人历史所传承的腐败现象,而这种腐败现象永远跟随中国历史而不断演进一直到了香港才嘎然停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跡。因此中英官员之间的不信任反而造成了集体清廉的特性,而这也正是廉政公署得以顺利成立的主要原因。     港英时代运作良好的制度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隐忧,那就是香港籍官员的无能现象产生了。当时政府的高级官员都是英国人,低级官员才是中国人。由于升迁无望,因此香港一流人才都去了商界,而愿意去政府部门的大多是二、三流人才。港官当时是完全听命行事而个人完全无法接触到英国政府的决策过程。简单的讲,港官的任务就是听命行事,一个口令一个动作。     根据中英政府的协议,英国高官必须在1997年以前逐年退出,而将行政权转给港官。如此一来,这些港官连升数级,一下子就做到了他们从前想也不敢想的位子。但问题立刻浮现出来了,这些港官从来没有接触过港英政府的决策过程,等港官真正掌握权力以后才发现不知如何治理香港,因为几乎所有的法令都是只有原则而无操作程序。以往英国高官之间可以非常有效率的协调,而港官却是无能为力。举例而言,香港联交所前行政总裁邝其志面临退市方案(香港叫除牌)却不知如何操作,在港英政府时代,规定凡股价太低或交易量过低的可退市,但甚么时候应该退市呢?英国上市公司知道,英国官员知道,但港官就是不知道。以2002年为例,伦敦股市有5%的股票自行退市,但香港高官就不知道英国公司以何种条件决定要不要退市。邝其志为了要完成退市的操作程序因此订立了五角退市的标准,如此一来才让退市机制有了操作性。但是这个政策简直粗糙得不可想象,香港股市股价低于五角的公司48%录得亏损,而股价高于五角的公司也有17%有亏损。因此我不知道五角有甚么意义。     「商人治港」思维种祸根     目前香港大部分的高官来自商界。香港可以说几乎是全世界唯一的「商人治国」的实验室。他们又是何种心态呢?在过去二十年的粤港两地第一次经济整合过程中,本港的经济发展受惠于房地产、物流、贸易运输和劳力密集等简单行业,并且是在内地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相当数量的香港精英企业家也因从事这类简单的企业而成功。他们的成功是一个机遇,但他们(1)既不懂高层次宏观管理,(2)也不懂高新技术,(3)尤其是不重视研究发展和长期规划,因为他们以前的成功和这些因素无关。     由这些商人型的港官甚至是他们第二代,配合着港英政府时期二、三流水平的港官来管理香港是香港的最大危机。而这种全世界只有香港才有的特殊官僚群体,我将之称为商人官僚体系。另外一点我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官僚体系的成员们由于他们过往的快速成功而养成了极度傲慢和自以为是的特性,因此很难接受治港的新观念。在这一点而言,内地官员普遍认为自己不足,因此他们的进步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最好的例子就是数年前香港证监会官员应聘到内地担任中国证监会顾问,但近一两年来香港证监会的监管成绩远远落在中国证监会之后,这清楚说明了内地官员学习的成绩和速度。     这些商人官僚不重视学习而且又具备了香港人特有的急功近利的个性,因此港府推出的政策几乎都具备了短期拍脑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且未经全盘统筹协调的特性。举例而言,特首董建华看到楼价过高,因此一上任立刻提出「8万5千」民居的构想以打压过热的楼市,但他却没想到楼价一下来,银行的债权立刻会产生问题。例如失业问题严重,财政司司长立刻成立事后看来无效果的创业基金。沙士出现,财政司又立刻搬出35亿基金援助服务行业,结果几乎无人申请。楼市下跌,财政司利用孙九招救市,但楼市照跌。股市下跌,财政司立刻寄望于中央的QDII,而没有推出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股市存在的问题。财赤严重,财政司立刻想到加税而未考虑加税会进一步打击已雪上加霜的经济而加大下年度财赤……此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竟然成了港府处理经济问题的固定模式。     高官问责加速情况恶化   另外,类似的粗糙决策比比皆是。我想用个例子来解释没有协调的政策是多么的危险。根据报载,有两个香港人喜欢吃黑鱼(香港叫生鱼)。因此带了几条生鱼到美国去。生鱼在亚洲有天敌,因为中国人喜欢吃生鱼,所以不会过度繁殖。可是送到美国去就麻烦了,因为中国人不多。当他们把两条吃不完的鱼丢到湖里以后,发现五大湖的生鱼过度繁殖。因为生鱼非常凶猛,对其它鱼类造成严重威胁而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个例子说明当你随便引入一个制度后,如果没有一个相制衡的制度,结果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引进一个没有协调制度所带来的是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对香港整个制度的破坏。这个协调不良的问题也会因目前所推行的高官问责制而加速恶化,因为每一个高官在此制度下都想要表现自己,所以很可能推出更多的未协调制度来,这又是生鱼的问题。     港府合法腐败应运而生   香港经济不但愈搞愈差,而且廉洁时代也一去不复返。这种腐败是香港特有的「合法的腐败」。我举个例子。根据今年一月十七日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香港医管局对其管理团队的三十一位高层人员总共发放了一千二百六十万港元的年终奖金,也就是平均每人可获得四十万港元。众所周知,由于香港医管局和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的疏忽下,造成了香港近两千人染上沙士,反而涉案官员人人无事,而且人人获花红。那些真正在第一线牺牲生命抗御沙士的工作人员反而没有获得花红。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在接受《南华早报》记者访问时指出,这些花红是这些高官人员合同所规定的,因此不算增发。但根据该报的报道,这些花红已经是这些高官人员所规定花红的上限,因此这种现象很难不引起媒体的注意?其它类似现象简直不胜枚举。     另外一个腐败现象是今天的港官和以往的英国官员不同,今天港官退休明天就到私人公司上班,因此港官在位时就必须照顾好私人公司的利益。这种现象在1997年以后的香港实在太多了。这个现象造成一种合法的腐败。合法的腐败所造成的浪费有时更甚于非法的腐败。     我曾谈到香港人政治冷感,因此香港人目前努力追求政改的企图就特别值得关注。我个人并不反对民主,而港人追求民主的热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香港老百姓在英国人高压统治下早就习惯没有民主的日子,也就是说港人从来没有追求民主的传统。但为何香港老百姓或某些政治团体对追求民主如此的热中呢?我们应该分析这个事件的本质。     民主解决不了香港问题     我认为香港人错误地认为民主可以解决香港商人官僚集团的无能。中央政府应该特别注意香港进一步的民主,立刻会产生两个严重的后果。第一,香港老百姓从未受过民主的洗礼,因此在这方面港人是幼稚而简单的。民主并不是不好,而是如果不能循序渐进地推进,只会带来被外力包括某些政治团体或其它国家控制的危险。第二,港府目前的无能主要来自这些不懂宏观管理、不懂高新技术、不重视研发长期规划的商人官僚集团。但是类似的问题也普遍的存在于具有急功近利特色的老百姓当中,这是整个香港的问题。因此就算透过民主直选新特首,我也不认为新的班子就会比目前的港府有显着的进步。     我建议中央政府在处理香港事务时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宜择能人应对港台关系       协助香港制订长远规划     中央政府囿于一国两制和港人治港的限制,因此对港政策方面基本上是以港府的诉求为主。这一批商人官僚就是标准的商人,也就是绝对的利益导向群体,因此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中央要政策,因为这就是商人本色。但是中央政府却不自觉地受到了这个商人官僚集团有意无意的影响而随波逐流丧失了主导香港经济的先机。举例而言,中央政府为了支持一国两制而大力挺董,出台了一系列短期刺激措施包括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个人游和人民币业务等等。我并不否认这些短期措施的好处,但是港府商人官僚集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思维才是香港真正的危机。我在前文说过,香港的成功得利于历史上多个巧合所造成,而绝不是因为港人天纵英明。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历史的巧合会再次照顾港人,而应透过政府的力量,发展香港具有长期竞争力优势的产业。但是香港商人官僚集团的官员出身于简单的产业,他们不太理解甚么叫做具有竞争力的行业。   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第一个例子是香港各大学医学院、工学院和商学院的研究力量在全亚洲排第一,远远超过日本,可是我们没有把它商品化。但是香港唯一的高科技竞争优势──大学研究──亦因港府官僚削减大学研究经费而正面向死亡。如果大学研究死亡,香港将再没有可与珠三角互补的优势产业。第二个例子是香港金融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远远超过内地,可是港府不但没有善用,反而想从内地输入金融人才,港府的做法实在让人不解。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港府心目中的金融优势,竟然是引进国内炒股资金大炒港股,例如不断向中央政府要求QDII的政策。香港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没有一个凌驾于广东的优势产业。香港在未来不要说没有条件成为珠三角的龙头,反而很可能成为广东发展的累赘。     整顿官商集团化解危机     政改本身没有合理性,因为香港的衰退和民主无关。政改的导火线却是来自于港府的商人官僚集团,因此中央政府想化解政改危机就必须先行整顿或改造商人官僚集团。但是中央政府绝对不能期望港府本身作任何改变,港府目前陷于严重的管治危机而只会因循苟且拖一天算一天将事情搞得更糟糕。 新法治主义才是未来中国经济主导   这场争论带给我们民族的,不是争论本身,而是如何正确构思一个真正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治国理念。这是这次产权改革争论的根本。国有企业改革只是国家发展的小部分而已。   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首的指导思想是危险的,我接受贵刊的采访,就是要站出来说,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有些地方的产权改革。不是反对改革,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来的、向西方靠拢的教条主义思想。我想借贵刊提出一个新思想——新法治主义来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思想的问题无对错   我真正了解了中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了。   人物周刊: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到现在,你认为公众对你有误会?   郎咸平:公众对我没有误会。这几个月我不接受记者采访的原因,是希望事情能淡一下,需要整个社会的反思。同时,讲句良心话,我也希望专家和学者,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自己批评这件事,也要容许别人来反向批评,这是件好事。我不成为媒体的焦点,总希望让别的人来多谈话,这个讨论才有意义嘛。为什么这么小的事能引起这么大的波动,这绝对不是我个人的魅力,不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整个社会不安的情绪,这是你们能看出来的。如果大家到现在为止,还把焦点放在郎咸平喜欢个人炒作,那我觉得真是太悲哀了。郎咸平只是一个棋子,只是一个社会大众发泄不满的出气口而已。   人物周刊:其实你谈到的问题,秦晖先生在10年前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一次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郎咸平:其实不只秦晖,很多人也讲过。为什么到今日才引起重视?因为日积月累的结果,到了今天特别严重。我不否认我提出的方法是绝对引人入胜的方法,谈到一个最著名的企业,用案例的方式,说明他们如何转移国有资产。这个方法当然比较符合社会大众的口味。但是这算不算是我个人炒作呢?当我提出这个案例以前,我大概是惟一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的人。当时我完全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利益团体、社会大众会有什么反应。我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写了这三篇文章。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类国资流失问题会在社会大众里产生如此激烈的情绪反应,这些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我当时甚至认为,写完这三篇文章之后,很可能没有人关注,而且这是很强烈的感觉,因为这只是学术论著。   这次争论不断在无关紧要的地方纠缠来纠缠去,我都听烦了,我都不作回应,你说我回应什么呢?都是无关的事情,有什么好回应的?如果对于国资流失改造,如何增加效率,这是学术讨论,我会回应。结果都不是,你叫我怎么回应?任何一个专家学者发表评论,到最后都要经过社会的检验。那我现在认为是让社会来检验我每一个发言的时候。   人物周刊:这次大讨论,区别于大多经济学家,社会大众、特别是网民给予了你很大的支持,怎么理解这种支持?   郎咸平:这次风潮过了,我有很深的感触。当网友写评论的时候,我很仔细看,我想看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水平,大众对这个事情到底认识清不清楚。专家学者的批评我是不太看的,让助理综合一下摘要。比如意识形态方面,郎咸平是不是在哗众取宠,反正都是对我个人动机的猜测,你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呢?   但是,网民的反应我非常仔细地看,坦白讲,我很感慨也很感动,我呼吸的脉络和社会大众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社会大众对我理论的了解远远在专家学者之上。甚至当别人批评我时,网民替我回答。批评者说,郎咸平说停止产权改革我们是不赞成的,网民马上说,郎咸平从来没有说过停止产权改革。他们了解得多么透彻,而且透彻到什么地步呢,他的回答就是我心里想说的话。经过这个讨论,我发现社会的舆论走向究竟还是取决于民意,而不是取决于所谓的专家学者。我从来没有对社会大众给予过如此高的评价,但这次社会大众所展现出来的强劲的生命力,对社会不公正的呐喊,以及对强权压迫的反击,让我深有感触。所以,我真正了解了中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了。有的人说郎咸平不了解中国,他搞错了。了解中国不一定要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而是必须对中国做研究。   人物周刊:网友这种一面倒的支持蕴含了什么?   郎咸平:我必须绝对强调一点,我个人的魅力是非常小的。决不是因为我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而是社会的不满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爆发的热度。用经济活动中一种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保姆理论”,就能够触动每一个人的心弦,让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自己的判断。说真的,我心里没有任何喜悦的感觉,我反而感到我的贡献可能被夸大了。我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一个正确的时候,说了一些话,一些让人比较触动的话,然后让这个社会产生很大的反思,仅此而已。   人物周刊:整个争论从头到尾,你有没有改变过自己的观点,有没有反思过?   郎咸平:不可能有改变,不可能有反思,这是我几十年学术的积累,做出的结果,怎么会有反思呢?我将来一定会继续坚持我的理念,这不是一个想法。学术观点无所谓对与错,不同环境之下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我的观点在美国是不适应的,那在美国就不正确了?思想的问题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适不适应时代的问题。我认为我这个想法目前是最适应中国的,至于正不正确不是我所考虑的。   人物周刊:你现在还是坚持认为,你的观点不能成为主流,那是国家的悲哀?   郎咸平:对。你觉得呢?   人物周刊:那么多学者站出来反对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郎咸平:坦白讲,我不太清楚。我不是局内人,媒体做过很多揣测,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宁愿把它当成学术讨论好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不发言的原因。我觉得他们不是在学术上反对我,是在意识形态上、从动机上反对我,不是学术讨论的范围。   人物周刊:看到这么多反对者的批评,你心里怎么想?   郎咸平:坦白讲我还是比较尊重他们的发言,这是我的心里话。我如果不尊重的话,早就泼妇骂街了。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而且有不同的利益团体,这点我没有资格批评。第一眼看到他们批评的时候,我有点吃惊,很突然。但马上开始虚心接受。我如果不接受的话,这么长时间我不会毫不动怒,毕竟我是个凡人。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突破   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国企的效率在正确指导思想下绝对不比民企差   人物周刊:郎教授,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你认为到底哪里错了?   郎咸平:一个政府,经济到底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政治结构,要看这个国家的民族性,看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英国的产权改革,大家都没有完全搞懂。英国的产权改革有三大定律。第一定律,产权结构不变,绝对是国有股,在这种情况下,招聘职业经理人来做,当然行政命令是退出的,做得不好,下课,换人;做得好,就换成第二定律——上市,把这些业绩极为良好的国营企业卖给社会大众。这就是英国藏富于民的最重要的改革理念,而不是卖给私人。而且他们把最好的国有企业拿去上市,在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获得利益的情况下上市,所以它直接把财富从国家手中转到社会大众手中,而不像我们,转到私人资本家手中,这是不可接受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第三定律——英国政府保有了一股黄金股(GoldenShare),在私有化国企的重大决策上政府拥有否决权。英国政府对核心企业的掌控是有效与权威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政府参考和学习。   如果大家再稍微了解一下西欧的产权改革,应该理解我国有些地方的产权改革方向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什么是符合世界潮流呢?要把社会资产还给社会大众,而不是个人。产权改革不得到老百姓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改革就是社会动荡的开始。   人物周刊:你“破”了这么多,那么“立”在哪里?也就是说,你对国企产权改革有何建设性思路?   郎咸平:我如果没有“立”的话,就不会谈这个问题。我认为职业经理人制度,本身就是一大突破。国企目前产权不变的情况下,行政命令退出,在二级市场找职业经理人来做,在竞争领域和民营企业同台竞争,资源性垄断行业收归国有。这是我认为在现阶段比较有效率的方法,而且从世界历史来看,这种形态是最符合中国现状的。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国企的效率绝对不比民企差。   最有效的事是最简单的。千万不要小看我所提出的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今天有些地方的产业改革,是践踏国有资产,践踏产权。不要把国家产权看得一文不值,国家产权如果能被所谓的国退民进,MBO,如此践踏的话,民企哪有信心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呢?一个不尊重产权的社会,不管是国有的,还有私人的,你的产权就会受到破坏。保护国有产权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护私有产权。当你不准践踏国有产权的时候,同时你也不能践踏私有产权。今天说郎咸平保护国有产权,那太小了,而是郎咸平保护所有的产权。我不是民营企业家的敌人,而是真正地帮助他们。   任何职业经理人都是“保姆”。只有充分地尊重产权,职业经理人才能成为一个好保姆。世界500强,哪一个不是职业经理人在做的?欧洲的产权改革,哪一个不是职业经理人做的?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我还需要多讲吗?   人物周刊:反对者并没有否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只是认为其重要性不如产权改革。   郎咸平:他们把这个问题看得太小了。我们一直围绕着产权,国有企业如何改革,事实上,我的切入点,更超脱一层。我们今天要确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尊重国有产权,也要尊重私有产权,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放心大胆地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这才是强国的根本。他们对职业经理人制度认识是不清楚的。这不是讨论交通规则,不是选举,这是几十年的积累,只能表达,不能辩论,这是对思想的尊重。辩一辩就改变,那叫什么思想啊。   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应该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这个阶段是不可改变的,这是民心之所向。我比较赞成的是英国式改革,国有企业做好了卖给大众。可是,要像英国一样改革,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没有英国一样高效率的股票(相关:理财财经)市场。所以我认为现阶段的做法就是让国有企业效率提高,行政命令退出国企,由职业经理人来做。产权是国家的,在这种理念之下,国有股控股,但不干涉企业运作,这样和英国、美国的大众持股公司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人物周刊:用“国有资产被窃取”这一问题来阻止非国有化改革,那是郎咸平真正的目的,因为他确信国有企业应该保留,并且他更欣赏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对于这样的评价,你如何看?   郎咸平:我讲得很清楚,我是不赞成民营化的,不赞成非国有化改革,这种把老百姓的资产转到私人手中,我一向是反对的,还有所谓的MBO。至于我更欣赏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那是他在偷换概念,我从来没有讲过,国有企业是好的,民营企业是差的。问题是在中国现阶段要维持社会稳定,资产不能转移到私人资本家手中。我相信国有企业改换思维,用我这套方法,一定不比民营企业差。   精英政府才有法治   ——新法治主义   我主张的精英政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法治化的目的不是讨好利益集团。   人物周刊:究竟如何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郎咸平:目前只能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没有别的办法。   人物周刊:你反对主导我国产权改革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你似乎说过主张大政府主义。   郎咸平:所谓大政府主义我并没有在很多场合作更多发言,因为我不想在这个时候再惹出更多的麻烦和误会。你以为我们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家,就是新自由主义学派,他们讲的民营经济、自由、民主、选举、议会、小政府,会把中国带到富强之地吗?这些理论是对美国或欧洲政治体制肤浅的看法,这是今天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最危险的地方。如果这些能把中国带到富强之地的话,请你看看现在的菲律宾,它曾是美国的殖民地,复制了美国的所有制度,包括议会、选举、民营经济、民选政府,最后,这个上世纪50年代亚洲的超级强权,它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女佣。为什么?因为政府在还没有完成法治化之前就极早地退出了市场。这造成官商勾结,席卷全国财富。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政府是建立法治化的惟一来源,法治化通过民营企业家、学者建立,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强制政府才有法治。   美国的法治什么时候建立的?1890年哈里逊总统搞了反托拉斯法,一直到1932年完成了证券(相关:理财财经)交易法,整个法制建设是在美国大政府时期完成的。当建立好一个良好的法治后,每一个社会的经济个体都能按照游戏规则来游戏,不会侵害到别人利益,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做好上市公司,不要侵害中小股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时候,政府才能退出,中产阶级才能被建立起来。政府过早退出,带给一个国家的绝对是悲剧不是喜剧。   民主是要循序渐进的,没有法治,没有规则,民主带来的是什么呢?就是操纵政府。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不都是这样吗?你要选举,要钱啊,钱从哪来,必须从企业家那里来,他给你钱选总统,选上总统以后选总理,他在幕后操纵,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未来的思想指导主流必定是我所提出的新法治主义——所谓新法治主义,就是以政府的力量建立一套以民为本的法治化社会,而给社会每一个参与者包括政府一个法治化的规范。   人物周刊:你的终极目标还是不反对实现民主。   郎咸平:当然不反对,因为我自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跟别人的不同在于,我彻底地了解世界历史,彻底了解什么叫民主。我希望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来考量国家,我何尝不希望自由民主?任何低度开发国家过早进行民主化,自由化,没有成功的。你告诉我哪一个成功了?   人物周刊:一旦建立精英政府,就能保证民主的实现?   郎咸平:大或强权政府不一定会推动法治化建设,而这也是为何我用精英政府这个名词,不追求法治的政府不叫精英政府。精英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法治,完成法治化,就有游戏规则了,在股票市场上就不存在剥削了。像美国一样,每个人都不应该侵犯别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政府就可以退出了,为什么美国是小政府,因为美国大政府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建立法治化。我们还没有建立法治化,怎么能跳到小政府呢?   人物周刊:那中国五千年的大政府呢?   郎咸平:那是人治。全世界法治化是从19世纪开始,法治化是任何一个强国必须要走的道路。没有法治化建设,谁控制了权力,谁就控制了财富。今天为什么有很严重的官商勾结现象,谁跟权力接近,谁就能获得比别人更早一步的致富的机会,这是公平现象吗?现在的产权改革是公平的吗?做了国企老总,实现了MBO,你就致富了,这是公平的吗?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一直去不了的民族悲剧。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任务太重要了,要抛开这个历史悲剧前行,和国际接轨,推进国家进入法治时代,为下一代着想。这是阶段性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人物周刊:那你如何解释苏联和文革中的中国,这也是一个强权政府,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呢?   郎咸平:这是一个好的问题。当时的政府不是我心目中的精英政府。当时的强权是人治的强权,扼杀了每个人的创造力,是齐头的平等,而不是足底的平等。每个人80块一个月,每个人都没有创造力,任何经济个体都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最大才华创造财富。   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把枷锁拿掉了,但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人完全发挥创造力,没有法治。所以我们要回到中间。每个人的创造力必须受限于法治化的环境,要在法治化规定的角色里尽量发挥,不能侵犯到别人。这是我理想中的状态。我绝对不是要回到人治的时代,那是错误的。   我主张的法治是以民为本的法治,法治化的目的不是讨好利益集团,像这次产权改革,而是增进全民福利,提高国家财富。以民为本的法治化建设必须由政府来推动,如果牵扯到了利益团体,一定是不公平的,会造成社会动荡。精英政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这样才能主导一个中立的法律,以大众利益为准,这是一个原则。   人物周刊:在这次产权改革争论开始时,你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   郎咸平:对,一开始并没有提到,我认为太早了。但现在我发现社会大众已经有足够的水平来接受我这种更进步的理念,强国理念。(反复看窗外的十字路口)你看我们现在交通乱成这个样子,你不感到惶恐吗?慢车道跑到这里停,快车道跑到那里去右转。这个叫纪律吗?这样的国家是法治化的国家吗?不经过法治的建设,怎么能导向正统?   一定要写清楚,我主张的不是人治的强权,不要让人说郎咸平带回文化大革命。在现阶段,应该强化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这个阶段过了,我们下一代人才有好日子过,我们这一代该做点牺牲吧。   人物周刊:你受哪一种思想影响最深?   郎咸平:我受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影响很深。哈耶克,他是中国现代新自由主义学派的鼻祖,我在大学时代和他通过几次信,对他个人无比地崇拜。当时认为民主自由是治国的经典。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我发现这只是一个结果(连续地笑)。过程必定是1932年以前的美国大政府,俾斯麦的德国政府,法国的拿破仑时代,那才是一个开始。   人物周刊:一般人会觉得很奇怪啊,依你个人的经历怎么会主张精英政府主义?   郎咸平:我是喝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大学时代我就研读新自由主义学说,哈耶克的所有著作,我都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看的都是原文。我出生于台湾蒋介石时代,但一直无法解释,一个没有民主自由的地方,一个威权统治的时代,却是台湾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完全不合理。等到有了民主的时候,反而是台湾经济最落魄的时代,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因此我明白,自由民主只是一个结果,到了一定阶段才能实现,台湾就是过早地实现了民主,带来的是民生凋敝。   我才是主流经济学家   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的产权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宣言。   人物周刊:这场争论到此结束了吗?   郎咸平:这场争论带给我们民族的,不是争论本身,而是如何正确构思一个真正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治国理念。这是这次产权改革争论的根本。国有企业改革只是国家发展的小部分而已。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首的指导思想是危险的,我接受贵刊的采访,就是要站出来说,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有些地方的产权改革。不是反对社会主义,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来的、向西方靠拢的教条主义思想。   人物周刊:那你就是反对目前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   郎咸平:当然是,因为我才是主流经济学家。以学术成就、影响力而言,我才是主流。我是真正彻底地了解了什么叫民主,什么叫自由,才讲这个话,所以类似的观点才应该成为主流。我从来不承认我是非主流,我就是主流,虽然我就只有一个人。(大笑)   人物周刊:一个人的主流,不觉得力量单薄吗?   郎咸平:无所谓嘛,一个学者难道不为自己的信仰而战?我对对方也挺尊重的,对他们提出的理念,我没有看不起。但我必须把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用我认为适当的方法阐述给社会大众听。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确的治国理念。我从来没有跟他们辩论过,谁对谁错,社会大众会做判断。   人物周刊:几天前你说过:“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指什么样的作用?   郎咸平:对啊,现在我不是正在谈嘛。我认为现在是谈治国理念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宣言。   人物周刊:但是我突然想到,你这个观点是不是偏左?   郎咸平:哎呀,这个不重要了。你能说德国、法国是左派吗?你能说美国是左派吗?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这个阶段性好像看起来有一点左派的味道,我是为了右派而左派,不是为了左派而左派,我追求的是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民主经济、民主自由。与其说是左派,不如说现阶段是左派,未来是右派,更好一点。这就是我跟左派经济学家保持那么远的距离的原因,不要让人误会我是左派经济学家。你说我是左派,那不可笑吗?(一连串笑声)   人物周刊:如果非要用一个标签的话?   郎咸平:那我是一个经世致用的经济学家。   人物周刊:上次接受我们采访时你说,仅仅得到网民的支持,也是一种悲哀。   郎咸平:一个政策推行的话,需要得到整个国家的认同,老百姓认同了,政策不改,那不等于白忙一场吗?   人物周刊:也有启蒙的作用啊。   郎咸平:走到这一步把自己当启蒙,那不是很悲哀吗?你不能改变,只能有启蒙作用,那真的是林觉民了(笑),我何尝不想做改变呢?我想得到的不应该只是网民的支持,应该是整个国家的支持。   人物周刊:你的治国理念什么时候能成为主流?   郎咸平:(沉默)我不知道(肆意大笑)。 用“三个必须”规范产权改革   首先我们看一下产权改革的现状。由1995年至2002年每年2万家中国大中型制造业汇报给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这些企业的产值约占中国GDP的10%和就业量的7%,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些企业按照所有制性质划分为6类,即: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港台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研究结果显示,国营企业比重连年降低,由1995年的70.6%的高比例逐年降低至2002年的31%,这说明了国营企业逐渐退出经济舞台的现实。私营企业由1995年的0%上升到2002年的5.6%。以比例而言这个增长是惊人的,但是以绝对数量而言,却仍远远的低于国营企业。   集体企业的数目也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95年的18.7%降到2002年的9.9%,和国营企业一样,下降至近一半。外资企业由1995年的2.6%上升到了2002年的13.4%,而港台资企业由1995年的2.3%上升到2002年的11.4%。最后谈到混合制企业,该性质企业的成长也是比较惊人的,由1995年的5.8%急升至2002年的28.6%。(国有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 、港台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六个类型企业的划分和各自所占比例源自香港大学刘俏教授与肖耿教授的研究“Why do firms disguise their profits?”)   综合而言,国内每年两万余家大中型企业之中,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包括港台企业和混合企业逐渐取代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个转变也比较符合中国产权改革的现实情况。   郎氏产权改革新思维   但是根据我的研究和判断,当前国有企业的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发生了方向性错误,因此我提出我的主要改革如下。   观点一:必须暂停产权交易。   目前国有资产转成民营资产的做法存在两大误区:第一是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性;第二是买卖双方自定价格的交易。   “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是指内地可视为大陆法系国家,一切判案都应根据条文来判断。但是我们的相关监管法律是缺位的,只要法律没有规定不能做的都可以做,这就是我所谓法律缺位下的合法。因此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一些人可以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合法地堂而皇之地掠夺国有资产。“买卖双方自定价格交易”是指目前国有资产的转移是抛开了财产的主体(老百姓)而由买卖双方私下定价,因此是不公平的。国企或国资局把属于全体老百姓价值100元的资产以5元卖给了民营企业家。这是不公平的。因此我提出,不管是买卖双方如何制定价格,这个价格未来必定是要公开、透明、竞价、与严格审计,而不能由买卖双方做决定,因为财产不属于买卖双方,而是属于全国老百姓。如果目前无法保证这些原则,产权交易就必须暂停。   观点二:必须禁止MBO。   我国根本没有正确地认识MBO的本质。中国目前的MBO,并非实际意义上的MBO。所谓MBO应该是公司发行全流通股以后,再用溢价收回所有在外流通股,嘉惠股民。但是中国的MBO变成了国企经理人从国家银行借钱,自己定价,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这是MBI(management buy in)而不是MBO。因此国企老总利用MBI大量掠夺国有资产,政府一定要严格禁止。   观点三: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与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首先我请问所有国企的经理人,你们比通用的韦尔奇怎么样?谁能比得过他?我相信没有人敢举手。韦尔奇在任20年间,给通用股民创造多少的财富?最终通用是谁的?还是属于中小股民的而不是他的。   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国这20年来的产权改革只重视透过激励机制提高效率,但完全忽略了信托责任。   我国国企经理人激励机制不足是个历史的现实,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所有人缺位”的错误思维成为国企经理人侵吞国有资产的最好借口,也就是说做不好反而是应该的,做得好的激励机制就是把国有财产变自己的。   我用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我们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清理一下,结果我们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目前的国企改革的做法。我们应该确立一个正确的思维,中国根本就没有所谓“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当然有所有人,而这个所有人就是国家。这种国家持股的现象在欧洲和亚洲也非常普遍,并非中国特有。国企老总就是“保姆”,因此把企业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该被炒鱿鱼,这就是国企职业经理人对国家和股民的信托责任。但我们也必须建立一套类同通用电气提高职业经理人经营效率的激励机制。具体做法是政府行政命令首先应该退出市场,而国有股留在市场,成立以专业人士为主的董事会,以市场价格在二级市场聘用职业经理人,而职业经理人可以包括过去经营卓有绩效的民营企业家。董事会应以每季度的硬指标公开、透明的评估职业经理人,以决定其去留。但职业经理人不能成为股东,他只能透过期权激励机制以市场价格用自己的钱购买股票。 中华文化不养高科技   “科教兴国”和“高科技导向”等等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我国发展高科技是不成功的。根据《国际竞争力报告》分析,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研究与开发财力不足、科技人力资源效率低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科技基础设施水平低下、人力和财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就是我国研发的状况。   这种状况让人非常担心,不能不给我们以警惕。   高科技发展不成功   根据2000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排世界前列。我们可以来看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以来,我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而同期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分别是中国的58%、57%、28%、19%;在年龄结构上,我国专业技术队伍趋于年轻化。根据1997年统计,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0.5%,50岁以下的占86.7%;在教育程度上,我国1998年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基本与发达国家接近。   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科研人员数目与年轻化趋势显著提高。在《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中,科技竞争力是其八项指标中的第七项。而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度下降12位之后,在2000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了3位,位列第28位;我国2000年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下降2位,位列第31位。   根据瑞士管理学院的统计,我国科技研究开发效率低下。按每万人产出专利(包括国际专利与国内专利)的件数,我们作个比较:中国每万人产出专利为10.8件,而美国为1714.4件,日本为1737件,德国为1534件,法国为1504.9件,都超过中国150倍以上;英国为984.8件,韩国为554件,是中国的50倍以上;就拿印度来比,人家为446件,也超过中国40倍。   我们的研究人员数量是世界之冠,但我们的产出、我们的科技竞争力,却排在世界第28位。这第28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是基本没有创造力的国家。   科研思维:“中餐馆”敌不过“麦当劳”   我国高科技企业有下列五大特点:首先是研发人员工资最高,流动性最大。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状况与研发管理调查报告》的结果,52.6%的企业人才流失率在3%以下,而37.7%企业人才流失率在3至10%之间。表面上看我国高新科技人才流失率是远低于西方国家(西方大约是10%左右)。但这个现象完全不值得乐观,因为低人才流失率说明了现有人才的二级市场是几乎不存在的。而其不存在的原因为高新产品不是市场主流产品,而是属于配套或边缘产品,因此二级市场小。另外,人员流失大部分属于拔尖的科研人员的系统工程师。如此一来,反而造成各企业严重人才荒。   其次,研发人员层次很高,但研发效率很低,科研产品很少。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的企业在技术发展方面,以博士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30%,硕士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45%,以本科生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24%。由此可见,我国企业高新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学历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当。而70%公司的研发队伍九成以上的科研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但是每万人的专利产出却居于世界末位。   另外,科研产品问题很多,维护服务压力很大。这与我国高新科技企业重创新、不重测试有关。我国64.9%的企业注重技术创新,高科技企业中,64%对于测试的投入都维持在5%至30%的水平,21.9%的企业在5%以下,只有14%的企业在30%以上,这与西方40%的水平相比是显然不足的。而且我国企业的测试质量还是比较差的。在国内所谓的测试大部分是由研发人员进行测试,而国外所谓的测试是由独立专业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这是东西方基本上的不同。   同时,企业在研发方面投资大收益小。大部分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总体上是比较大的,有52.2%的被调查单位的研发投入占到了主营收入的3至10%,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标准。有近30%的企业研发投入更高。但问题是高投入并未能带来高科研产品。   最后造成的是“老板给员工打工”,高新科技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总是担心他们跑掉,想方设法笼络,没有认识到决策和管理的关键作用。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有23.1%的企业有认识。这个比例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新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和倒闭的企业都很多,一批批“先烈”倒下去了,一批批后来者站起来。在国内,这是高新科技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断重复的话,可能3年后现在的企业又要倒下去一大批。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持续的竞争力。   但是我们的高新企业最缺少的就是持续竞争力。调研结果显示,64.9%的企业重视技术创新,而只有35.1%重视技术积累。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另外,只有15%的企业了解到管理控制才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的关键。其他所谓技术人才(27.1%)和市场需求(43.2%)竟然占了绝大多数。人才和技术只能替产品创造竞争力,但竞争力不是高新科技成功的关键。只有持续竞争力才是关键。   我们不妨提一个形象一点的问题:为什么美国有“麦当劳”,而中国只能有中国餐馆?“麦当劳”的味道并不如中国餐馆的好,但它各分店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它成功的地方。而你到中国餐馆,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大厨的手艺不错,炒的菜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因为这个大厨的手艺是无法复制的。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西方的高新科技企业是利用“麦当劳”这样的工序研发,而国内公司的研发却类似中国餐馆的经营模式。这样,中国餐馆(高新企业)永远达不到如同“麦当劳”(微软)的全球性企业规模。   制度建设是关键   那我们应如何将中餐馆一样的研发理念转换成西方麦当劳式的研发理念呢?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企业纪律化的思维。我去过许多企业,发现许多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听讲座,还是座谈,都会有人出出进进,上厕所,打手机,大口喝水,这种情况在西方企业很难看到。有些企业的老总,在开会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打扰,签个字,接个电话。这种见惯不怪的现象,实际上都是企业无秩序的一种表现。   虽然说老总在开会时签个字不致使企业受到什么影响,但我认为如果企业规定好了开会不许做其它的事,那么老总就应该做到,因为这已不再是简单的纪律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一旦出现破例,企业老总的思维就陷入了不讲程序、不规则的传统思维中。所以,要想使高新技术企业做到讲方法、讲程序、讲纪律,企业老总最需要培训。遗憾的是,许多老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且根据观察,在深圳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也有文档记录,但是文档的操作性都很差。这是为什么?还是个纪律问题,大家都在随心所欲,认为少一点、漏一点没关系。我想强调,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根本是无法发展成微软的。   此外我们应将纪律的思维转换成工序。我们还是以中国餐馆为例。它可以借鉴麦当劳的工序。比如,我们可以把大厨经典炒菜过程分解,设计成20道工序:第一道工序(A)切葱花,按规定好的标准切;第二道工序切肉丝(B),也老老实实按要求切……下一道工序(C)倒酱油,别凭感觉,须用设计好的勺子倒满一勺;再下一道工序(D)调好一定的温度炒菜,规定炒6下就6下,不要多也不要少……每道工序严格按规定做,千万不要创新。这样炒出的菜肯定难吃。可能是大厨1/10的水平。但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有什么好处?——这样可以积累手艺!比如,炒出的菜端上桌,客人吃了说太咸,回头你可以告诉C,你可以把勺子换个小一点的,如此反复,不断累积、不断改进,甚至可以输入电脑,形成电脑程式。这样到最后,你可能达到大厨80%的手艺。但这就够了。做到这一点,你还怕跑了大厨吗?你甚至可以像“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开分店。   “麦当劳”就是这样累积手艺的,它的分店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它的薯条。“微软”也一样,从WINDOWS95到2000,其产品也就相当于“麦当劳”的汉堡。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思路,创造出西方辉煌的科技文明。   但在中国呢,企业流动最大的往往就是“大拿级”的关键人物,一个人走了就带走了一切。这就是标准的中餐馆式的经营思维。我所谓的工序思维就是用制度取代大拿,也就是前例所谓20道工序炒菜取代大厨。   传统文化不养高科技   我们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思维也对高科技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将东西方的文化思维与其对高科技的影响做一解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西方理念中,就不这么看,失败必然是决策或管理失误,是要负责任的。我们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在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2.6%的企业管理者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功与失败是可以理解的。而企业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失败是自然规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研发活动中,企业管理者放弃或淡化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因此只有23.1%的企业认为控制与管理是重要的。企业研发人员追求自身能力的体现,谁都不关心和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功与失败负责,甚至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   我们崇尚“杀鸡不用牛刀”、“以少胜多”、“四两拔千斤”。为什么呢?我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视“悲剧英雄”。我们的文学戏剧里所歌颂的往往是以少胜多的事例,例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杨家将、文天祥、史可法、岳飞等等。但我们历史上绝对不缺乏以多胜少、以众胜寡的事例。例如汉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当这些大将军出征匈奴时,他们必定采用以众胜寡的策略,经常以20万大军吃掉匈奴2万之众。而且武器也是最先进的。当时的汉军使用的弓叫“钢弓”,这种弓涂上了一层黑漆后,变得更加坚硬,且能比一般弓多射出100公尺,成了当时塞外之战的决胜利器。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事例呢?知道的人不多。   也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重视“以多胜少”、“千斤拔四两”。在研发中,则形成了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多花钱就代表没水平,这是我们的思维。但西方理念崇尚遵守规律,如活动遵守规律,过程受控制。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中,追求最少付出,寄希望于小概率事件。例如许多企业宣传和奖励有那些条件不具备(如资金、设备或环境),储备不充分(如备有技术积累和经验),过程超常规(不按程序和规范进行),但获得成功的项目和个人。这些项目风险很大,成功率很低。这种宣传和奖励的导向,将引导企业进入风险领域。这些小概率的项目的成功是建立在大概率的项目失败的基础上。这也正是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短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有17.4%的企业研发投入仅占主营收入3%以下,这基本上就是属于小概率的项目。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什么叫水平呢?就是做出来的事没有错误,对工作的要求也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有这种追求完美的思维呢?我想可能与我们从小到大一到考试就追求100分的绝对完美心态有着直接关系。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就被视为一种资源浪费;而在西方理念中,完成的工作必定有错误,而且,高科技含量越大,错误也就越多,这不是无水平的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接受错误的思维呢?我想很可能与西方考试制度不同所致,基本上西方是以曲线打分,只要你在全班前30%,我就是A,虽然你考试犯了很多错误,但你仍然相对上是最好的。因此西方人勇于接受错误的思维远远的高于东方人。但表现在科研上就形成了西方重测试改正错误而东方人不重视测试。这个心态能在此次调研中被充分体现。有85.9%的企业测试支出占研发总费用比率是远远低于西方的40%水平。   我们的工作一般要求“内行领导内行”,高新科技企业尤其如此。我们的研发人员多透着这么一股味道:说我不行,怀疑我,你自己来,老子不干了。所以,我们的研发机构一般提拔什么样的领导呢?就是要提拔研发组中最好的研发人员当组长,否则,镇不住下属。根据调研结果显示,76%的公司是从技术部门的技术尖子中提拔,而只有24%的公司从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中提拔。但在美国,科研人员拿不了MBA的话就别想当“组长”。西方研发机构中,往往是学管理的“外行领导内行”。“内行领导内行”有什么错呢?比如评价研发人员工作,我没水平,怎么评价人家呢?所以要找一个最有水平的人来当“组长”,他才可以给下属“打分”,这里便有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但这一观念不利于企业研发的发展。再看西方的“外行领导内行”。当研发人员发明出一种产品的时侯,他自己须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好的,而不是由领导来评估。因此,他就写很好的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他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遍的测试,拿出数据,来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这位“外行”领导用什么眼光来评价你的产品呢——他是个普通消费者,这个“普通消费者”说好了,你的产品才OK。   由于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管理中,追求个人的能力和作用。例如我们经常听到政府和企业奖励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但很少听到奖励有“特殊贡献的团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然导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更不要说当“鸡身和鸡尾”。这也正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是相信奇迹,崇拜奇迹的。根据调研结果国内有54.6%的企业倾向于期望某个研发人员突然间能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然后能赚大钱。可在西方却不然,他们只相信规律,不相信奇迹。他们不会倚重于个人的创造能力,而更多的依靠制度的运作。   东方文化崇尚精神目标。如“追求第一”、“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愚公移山”,“铁棒磨成针”。而西方文化崇尚现实目标。如“相对优势”、“阶段目标”、“综合指标”。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追求技术是否先进,水平是否领先,没有进度和时间观念,甚至把追求“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填补世界空白”作为产品的研发目标,把 “愚公移山”和“铁棒磨成针”作为新产品的研发的座右铭。因此,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研发进度不断延期,经费不断追加,状态不断更改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产品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寓富于民   要挽救中国股市,这是一条正道,但是绝非一条直道,想一步登天根本不可能   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郎咸平以对香港和内地股市的大胆批评而闻名。在香港,那些剥削小股民的大股东和监管不力的机构,听到郎咸平的名字都感到害怕。   郎咸平为国内资本市场所熟知始于2001年。从他担任《新财富》学术顾问开始,他发表的一系列关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的分析文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与《新财富》的另一位学术顾问陈志武一起为这个创刊只有2年的财经杂志赢得了“专业性”的赞誉。郎咸平最为关注的就是在中国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真正实现他“寓富于民”的思想。   在格林柯尔入主之前的科龙,该公司有5位年薪超过300万元的高管人员,而对应的却是科龙15亿元的亏损。格林柯尔入主之后,身为科龙董事长的顾雏军只领取12元的年薪,但是科龙2002年上半年已经扭亏为盈。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郎咸平针对这一现象在《从“科龙事件”谈柔性监管》一文中指出,以证券市场监管而言,英美等国均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其一是以刚性的证券交易法及其后定的监管规则进行监管(这些是判断不当行为合法与否的法律根源);其二是以较柔性的惯例及社会道德尺度进行监管。这种柔性监管几乎完全取决于一个社会的道德尺度及生活习惯,因此非常难以被外国人所理解。   在我们引进国外所谓的“公司法”、“证券交易法”时,几乎没有针对柔性法条进行过了解,甚至可能还不知道此柔性监管的重要性。刚好“科龙”案件发生了,郎咸平希望能透过该案件向社会大众提出一个新名词:“善良管理人的注意责任”。   郎咸平认为,就证券市场监管而言,刚性的证交法不可能详细罗列所有上市公司不该做的事。但这并不表示上市公司企管人员就可以随意地罔顾公序良俗而为自己图利,他们仍然会受到柔性“善良管理人的注意责任”的约束。   从“格林柯尔”到“欧亚农业”被质疑,在香港上市的民企股价都随之全部“遭殃”。这是什么原因?在《为什么香港民企股价一损俱损﹖》一文中,郎咸平指出,现行香港法令难以有效制止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一些民企上市公司正是利用这一漏洞。但是这部分民企上市公司的不实做法却连累了好的民企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民企的股民全体受到伤害。郎咸平认为,好的民企不要就此丧失士气,而应充分和股民、媒体沟通,包括大股东担保一些投资项目的真实性;绝对不要因为目前股市的逆境而丧失了提高股价以嘉惠股民的决心。   公司治理是当前中国最为流行的一个术语,众多学者在不同的场合呼吁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公司治理离不开历史和文化的背景,离不开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到底中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公司治理?郎咸平在《从大历史动荡看中国今天需要什么样的公司治理》一文中通过研究分析1533-2002年全世界商业和金融发展的历史,得出结论:小股民难以通过“激励合同”将经理人员与自己的利益拉在一起,但是始于16世纪、孕育于18世纪在普通法系下慢慢生根的“信托责任”起到了保护小股民的作用。当经理人员违反了“信托责任”,就会侵犯到普通法系的根本宗旨——平等及私有财产权,而且“信托责任”也影响到欧洲大陆各国。   政府强力监管和激励合同是比较可以依赖的。这也是郎咸平每每高呼的,诚信与良心是靠严刑峻罚维系的,也就是透过政府强力监管,让股市参与人不敢没有诚信,而对于公司治理人员则可以利用激励合同使其经营目标与股民相结合。目前的股市在既缺乏信托责任、又缺乏监管和激励合同的情况下,只会与“寓富于民”的想法背道而驰。   从证券市场引进新的金融工具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再到国有银行的协议转让中国正在大力推进金融业的改革。然而面对这些举措,郎咸平却感到了某种担忧。他觉得中国有关部门目前太强调开放和引进新金融工具,例如卖空机制或期权,但是又不太了解其利与弊,而只是盲目地复制西方的金融创新工具。这个现象和当时重商主义时代的做法非常类似,而且这种股市的泡沫现象在亚洲国家是较常发生的。其发生原因却与当时情况类似,也是由于股票价值只建立在某些科技或重组概念上,再加上公司治理不足,在亚洲各地形成泡沫。他觉得历史的巨轮不断重复着以往的悲剧,而我们还不知道目前的短暂繁荣已是欧洲数百年前经历过的悲剧,不知道危机的来临就在眼前。   对于目前国内很流行MBO的概念,郎咸平认为,管理层收购应该是一个短期行为,其成功的前提必须完全依赖该公司是否能在短期内努力经营以清偿债务,而且银行能不能成功地收回所有的债权也几乎取决于该管理层收购的公司能否有足够好的业绩,以便再上市筹集资金还给债权人。除非我们有很好的监管,否则推行管理层收购对于债权人而言是相当危险的,这将会是一次新的“打劫”债权人的活动。   郎咸平坦言,保护小股民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透过信托责任、激励合同和政府的有效监管而完善。因此这个保护小股民的治理结构的建立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如何建立一套保护债权人的治理结构,那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了,目前根本没有答案。这也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将面临的最大问题。   郎咸平认为,要挽救中国股市,这是一条正道,但是绝非一条直道,想一步登天根本不可能。要达到目的,往往要走一些迂回的道路,或者暂时采用比较缓和的方法。针对这种现状,他提出了“放存量、抓流量”的想法。郎咸平认为,目前这种状况,要改变已有的存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多年以来,大家的存量都不是用合法的手段得来的,要把存量的质量完全改变,难度非常大,因此应该从抓流量开始。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上市公司发行新股,要向股东承诺一个市盈率,承诺一个确定的红利回报,而达不到这个指标就要向股东赔偿损失。通过这种做法,对股权融资进行比较严格的硬约束,从源头上把住上市公司的质量。流量改变了,存量就会慢慢地被改变。通过流量改变存量,这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郎咸平简介:   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曾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郎咸平的主要观点:   1.内部人的家人应与其本人一并列管,其朋友的交易亦应被列为内幕交易。不需要证明其行事意图,可将其本人、家人及朋友全部按交易事实提起控诉。非严刑峻法,不足以控制愈来愈猖狂的内幕交易。   2.因为存在着“善良管理人的注意责任”,才有了美国前地产大王的10美元午餐及科龙现任高管人员的12元年薪。“科龙事件”不在于证交法的条款如何定义,而在于保持法律的原意和精神。   3.欧洲家族控制银行,进而控制政府。从一些资料来看,中国的情况正朝着欧洲的方向发展-家族开始介入银行。   4.监管资本市场关键在于提高违规成本:内地和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目前陷于危机边缘,中小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要挽回中小投资者信心,需增加上市公司管理者和大股东违规成本,仿照韩国的方式,用管理者和大股东私人财产作为违规担保。   5.没有成本的造假=没有希望的未来:美国的证券市场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证券市场,就是因为美国民众可以参与到惩罚侵害他们利益的违规者的行动中来,并且从中获得赔偿。最强有力的监管就是对违规者最严厉的惩罚。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所缺乏的。   6.股民信心要公司业绩支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提高股民信心的惟一办法,因为内地投资者已越来越成熟,仅仅依靠利好政策难以调动起投资者的积极性。   7.蓝筹股才能稳定股市:蓝筹股抗跌是由于其市盈率维持在正常水平,股价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而有庄股嫌疑的公司股价上涨却是炒作的结果。   8.管住“超能力派现”: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公司的持续经营是公司经营的终极目标,而超能力派现势必给公司的持续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9.应当审慎地提出一个“新监管”思维,考虑如何在大陆法系架构下,尽快融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这两项保护小股东的规则。   10.产业资本不要控制金融资本:产业资本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控制金融资本,是一种市场不成熟、不健康的表现,中国千万不能重蹈其他亚洲国家在这方面的覆辙。   11.大宗交易后的监管:大宗交易能影响股价,这是各国股市监管的重点。大宗交易应该被追踪、被追索。   12.国有股减持是大户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期疏于监管,导致大户和庄家形成了操纵的“惯性行为”,酿就的苦果就是大户有了与监管部门更大的博弈实力。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这一苦果表现得淋漓尽致。(资料整理:罗率) 中国经济的责任   2005年9月1日晚,由第一财经携手CN-BC财经电视台和皇家礼炮共同举办的“2005年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颁奖盛典在上海四季酒店隆重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郎咸平发表演讲: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被要求讲这个奇怪的题目,就是中国经济的责任。坦白讲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想象到我们的企业家会直接关心过这种题目。因为25年的改革开放,创造出在座各位,创造出了中国经济的繁荣。这些只是非常表面的,非常浮浅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精神,我们学习到什么?我们的资本家所学习的是自由、竞争、开放、民营经济,是不断地追逐利润。2005年之后发现,我们这个社会要为此而付出多大的成本。我想请问在座各位,你今天敢不敢在晚上十点的时候叫你的宝贝女儿,一个人回家?另外我再问你一个问题,当民营企业家要做大的时候,你发现你本人的专业知识不够,当你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时候,我问你,你敢不敢把你百分之百的经营学都交到这个职业经理人的手上?你回想这两个简单的问题,你发现到根本不敢。你不敢让宝贝女儿晚上回家,因为你担心,第二你根本不信任职业经理人。到底我们25年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通过去年的大讨论,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反思,甚至是深思,到底这块土壤有什么问题?今天愿意接受邀请谈这个题目,我希望通过这个简单的演讲道出一个事实,你以为西方资本主义就是靠着自由民主、民营经济而成功的吗?如果你这么认为的话就大错特错。西方资本主义表面上学起来非常简单,包括QFII,包括全流通,包括社保经济入市,你认为美国可以做为什么中国不可以做?去年我们谈到国企改革,很多人说郎教授,你对国有企业特别偏爱一点。我说你错了,我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怎么可能偏向国企。因为我们这块土壤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西方表面上的东西我们都学会了,包括QFII政策,社保入市政策。我们中国欠缺了一个资本主义的真正机制叫做信托责任。这个信托责任是我们国家所没有的。   在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土壤上,你讲到国营企业非常简单,国企想到的事情就是说钱拿少了,国家对不起我,民族对不起我,我有这么多的贡献,我非要把企业变成自己的。什么叫做产权改革?我们家里很脏了,请个保姆来清理。这个保姆是个没有信托责任的保姆。前天节目我请了深圳赛德的董事长,他讲了一句话,很可笑的话,他说国企老总只要有良心就能做到。我就问电视观众一句话,我说你们听起来他讲话是不是很可笑,是不是觉得说大话,是不是说假话?我的观众说是。因为你们都是没有信托责任土壤所培养出来的人,甚至不知道你有良心的做事是应该的。所以当你当了国企老总以后,当你上市以后会坑害中小股东。我们这么久的改革,有没有曾经告诉别人,告诉我们的企业家,你的责任在哪里?我跟你讲,从来没有。我们中国企业家只讲利益,不讲责任。   有人说郎教授讲这话会不会太伤人?我跟你讲,一个社会和谐的发展,要稳定的发展,根基不稳定的改革会是将来不安的主要源动力。在这种考量之下,我想请各位回忆一下,企业所碰到的问题。有没有觉得你们的基因环境越来越恶劣,你们的竞争对手是毫不讲理的,有没有觉得太多重复建设的事。这都是我们企业家这个社会缺乏责任的结果。我们总认为,自由竞争就可以带给我们财富,如果还是这么想的话就大错特错。这些东西都是有前提的,这种前提是我们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没有学到的前提,就是信托责任,怎么建立信托责任?必须有法制化的建设,规范社会个体行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在一个法制化的结构之下,追求你的财富。当你追求到你的财富之后才不会侵害到别人的利益,才不会发生今天的上市公司坑害股民的问题等等。各位要理解,只有在法制制度的约束之下,才能保障社会群体。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透过政府,让你不敢没有信托责任。这种信托责任理念我们才能传承下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你们今天所创造的财富、权力以及地位,能不能平安地交给下代人?你思考一下这句话,这句话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可是这一句话会让很多人心很郁闷。   最后我用几个例子做个说明,到底什么叫做信托责任。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确实创造出社会的繁荣,企业家们也累积了大量财富,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按照我的观察,我国的民营企业越走越像国营企业,等到你继续做大以后,你会发现,你会碰到国营企业碰到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当年聘请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你发现无人可用。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欠缺这么一批有信托责任的企业家。我们这块土壤是一个奇怪的土壤,请问在座各位,什么叫做信托责任?我想用一个例子,你们在座的企业家,包括国企老总,你们认为谁比通用电气韦尔奇更伟大的举手?没有一个人敢举手,因为不比他伟大。但是韦尔奇1980年接任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一直到2000年下来总共20年的时候,把通用电气的市值由300亿美金,扩展到5000亿美金,是中国GDP的三分之一,这种贡献不比任何企业家伟大吗?他离开通用电气的时候,通用电气是他的吗?不是他的,是谁的?是中小股民的。各位知道为什么?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平台是中小股民给他的,所以他做好是应该的,我们哪一个企业家想过这个问题,做好是应该的?都是不应该的,做好都是自己的事,做错都是体制的事。我们企业不存在体制问题,关键是错误问题,存在管理的问题。有人说这样讲不对,别人一个破产的企业,企业家做好以后,难道不能分其中一点东西吗?不能拿三分之一的股权吗?我回答的非常清楚,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同样1980年代时期,有一个美国公司叫做克莱斯勒,他也发生破产,经营危机,请了一个重组大王来重组克莱斯勒。最后起死回生,克莱斯勒汽车继续上市。我想请问在座各位,这个公司是属于谁的?是属于艾可卡的吗?他的贡献这么大。很可笑的是,他可能太傻了,没有把克莱斯勒居为己有,只拿自己该拿的薪水。公司是属于谁的?公司是属于中小股民的。今天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讲这个话跟你没有切身关系吗?我跟你讲,与你切身关系大到不可心想。我讲这话,民营企业家今天碰到的是一样的问题,你自己是个创业者,你是个最大股东,我问你敢不敢去聘用职业经理人?一群会践踏国有资产的职业经理人,我们这块土地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群没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而且我们没有信托责任,不但表现在企业家身上,同时表现在每一个国民身上。今天去吃饭,中午文广集团请吃饭,服务员问他有什么好吃的,服务员一定讲下面一句话,先生就蒸条鱼吧?我这话听了太多这话,因为这是最贵的,要不就是卖不出去的,没有第三个可能。老百姓都没有一点信托责任。今天的问题我虽然从企业家的责任开始谈,谈到最后我告诉各位,我们今天国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本身职业经理人没有信托责任的问题,而是我们这个民族从来没有重视过信托责任。最不幸的消息就是资本主义成功了,但是基础信托责任是没有学会,我们把这一切东西都学进来了,但是事业的真结没有学会,这才是民族的悲哀。大家以为自由、民主可以将大家带向富强,我告诉你们这是大错特错。各位了解民主自由制是国家强盛之后的结果,而不是强盛的原因,强盛的原因一定要通过政府的力量建设一个法制化的社会,同时用法制制度强迫每一个社会参与者有信托责任。   谈一段历史,这三百年来,影响世界,改写世界历史有几个国家,就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跟日本,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贫穷、落后、愚昧。因为这几个国家回头看他的历史,为什么他们有信托责任,为什么信托责任这么重要?你会发现两三百年之内,每一个国家都不约而同由政府推行了法制化的建设。当你建设出一个法制化的社会之后,首先规范政府的行为再来规范个体的行为。只有在这种架构之下,中产阶级才能兴起,因为他的财产权能够得到保护,只有中产阶级能够兴起,才有日后的民主自由。任何一个社会,跳过法制化的建设,直接走向民主、自由的话,你的下场就是亚洲的菲律宾。菲律宾是美国的前殖民地,法制化的信托责任没有,结果几十年之后企业家跟政府合谋席卷全国财富,菲律宾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保姆,这是各位乐意见到的吗?   我们企业家的责任在哪里?就是一个信托责任。信托责任用更普通的话讲叫良心,这种对象不会自发,不要期望任何人突然之间变得有信托责任,不可能的。我相信在座各位都做得到,但是这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如何保证信托责任呢?那就需要一个法制化的建设。所以到最后,我在这边做个呼吁,我们目前对企业家最有帮助的,对这个社会最有帮助的是实行法制化的法制建设,让每一个社会参与者都有信托责任。谢谢各位。 世界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能够来到合肥和各位同仁谈我对房地产市场的观念,我一进来就看到这个标语:“风流倜傥先锋郎”,我在国内混了这么多年、出席了很多场合活动。这还是对我极高的评价,我感到非常荣幸!   现在开始我的演讲:   首先,各位关不关心你们所投资的地产泡沫问题?   其次,你们关不关心股市泡沫的问题?   第三,你们关不关心你的宝贝儿女上了大学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第四,你关不关心最近鸡肉、鸡蛋等价格上升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是目前民生最为关注的问题,这四项问题基本上都来自于同一个根,要同时解决这四项问题,就必须首先要彻底了解到底我们这个经济是怎么回事?   有很多人问我:郎教授股市、楼市这么好,是不是老百姓应该对经济发展有信心。在我回答之前,我想请问各位你们对中国经济现状有信心吗?   我可以帮你们回答:在你们内心深处可以用四个字表达你们的看法━━焦躁不安。股价涨了你紧张,股价跌了你更紧张。   所以今天我的演讲主题:“到底什么决定了我们地产价格?”   更让我感到震惊、震撼的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但对房产价格、股市价格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推波助澜。上午宏观调控,下午房价大涨。为什么宏观调控对我们的地产跟股市没有太具体的作用呢?这一点我相信也已经在各位心中画上了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今天我准备从“房地产”作为切入点。   我们中国28年的改革开放,其目的是推行中国的市场化。可是我想请问各位,你认为,以房地产为例,我们中国真正做到的市场化,中国的各项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基本上都是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而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多。   现场观众认真倾听   我今天准备从供给面和需求面分别来谈一谈,我们的楼市是怎么回事。   我为什么说“楼市的供给面是市场化不足”呢?大家想一想,房地产成本怎么来了?谈到房地产成本,你就要想到,房地产的特征。   房地产的特征我认为有三大项:   一、有两大核心资源━━土地开发权以及银行信贷权。   这两个权力基本上操纵在政府的手上,只要在政府的手上就有“寻租”的可能。   二、地产市场的长流程管理。   就是从立项到最后起码有100多个环节,这环节里面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政府盖公章,每盖一个公章就有可能出现腐败现象。这100多个公章的积累造成了非常大的寻租空间,拉升它的产业成本。   三、地方政府的卖地心态。   我要请各位拿政府的卖地和全世界的各种价格比较,你会发现中国的地价涨幅是全世界最快的,而且只涨不跌,这种只涨不跌的经济指标本身就不正常。这种只涨不跌的指标给我们地产成本带来什么样的压力呢?那就是在所谓的公开竞价之下,土地价格飞涨;这样就加大了构建成本。   我倒要反问一个问题:你卖地,地价如此之飞涨,这个地是属于谁的?这个地是属于我们全体老百姓的,但是地方政府卖了地之后,我想请问你这个钱去了哪里?这个钱基本上被变为地方的财政收入,因此在很多地方,地方政府肥得流油,但是你怎么用这个钱?你有没有“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呢?你有没有取之于地产,还之于地产?很多地方是没有的。所以,老百姓平白承担了高价土地的成本,但是缺乏政府对老百姓的回馈。这个钱地方政府拿去做什么用途呢?包括地方的基础建设,包括盖办公大楼,当然更包括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可是这些钱没有替老百姓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但是,这三项成本。我重复一下:一、两大核心资源。二、长流程管理。三、政府卖地。这三项措施迅速飙升了房价。今天以上海为例,就算是以成本价来卖房子的话,不管内环、外环房价都是一万多以上。这种成本居高不下根本不可能靠单纯的宏观调控压下来,因为土地本身就很贵。可是我们一直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地方政府处理事情的本质就是错的。没有把土地的收入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问题。我为什么接受这里的演讲,和各位谈这个话题?我最近在全国各地循环演讲,这个课题非常严重,我必须以我的演讲督促地方政府理解━━政府的行政目的是提供给老百姓一个公正、公平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你的目标在“十七大”之后不要再以GDP为标准,我也相信***中央会以环境污染、房价、居住条件、下岗工人,等等问题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准,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为什么地方政府那么热衷外地呢?那就是政策的误导,那就是地方政府以GDP为施政目标。卖地本身就是错误的。假设一个地方政府上台之后,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他只要卖地就可以了,卖一块地GDP上升一块地,如果卖地的价格越高,GDP上升的越快。这也是为什么各地政府卖地。这样的一种结果性的问题,使得我们成本不会下降。除非你能够改变这种心态,否则土地价格一定是居高不下。不但居高不下,而且涨幅态势不可想象,一直到最后就牵扯到了执政意识形态的问题。   专注笔记   在“十七大”前夕,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到底我是什么观点?这三项因素造成土地成本大幅上升,所以在座的老百姓要问我了,这么贵的成本、这么贵的房屋,为什么有人会去买?这个问题问的太经典了。我想请问你,你讲买不起,为什么有人买得起?那就要从我们的地产需求面来看。我们知道,地产的需求面是非常特殊的经济环境。我可以这么讲,中国地产的需求面是全世界独一无二。我经过几个月的调研,终于找出原因。所以我要和各位共同分享我的研究成果,我想请问在座的民营企业家,当你做生意赚一笔钱之后,下一步是准备办绿卡还是继续做投资。你们不好意思讲,我帮你们讲;你可能想办绿卡,因为你对未来投资环境信心不够。我再请问在座的民营企业家,你最近做生意赚的钱,和你买的别墅赚的钱哪个高?你会发现两年以前不小心买的豪华别墅,一转眼就赚了一两千万,你做的这个行业,辛辛苦苦的做了几年每年5%的回报率,而且我们的汇率不断上升,你的5%变成2%、3%。企业不好做,搞搞股票、搞搞地产多好啊。你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因为中国投资的环境恶化,使得我们大家应该投资的钱不投资,而大量积累。按照我个人的认为,这个大量的钱去了哪里?而且这个大量积累的比例有多大?按照我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民营企业家的投资意愿,不到先进国家的20%,这个百分之八九十的闲置资金去了哪里?这是第一个。   第二,就是我们温家宝总理所讲的“今天的中国大面积的腐败”。我再请问各位,这个“大面积的腐败”,贪污受贿款的一大笔钱去了哪里?它不会凭空消失。   第三,(国外的资本)到了中国去了哪里?还有你的朋友,你的父母手上拿储蓄款去放在哪里?   我刚刚讲的这几股资金,一旦汇集在一起就会形成中国从未有过的“虚靡资金”。这个“虚靡资金现象”是我的提出的,只有这个“虚靡资金现象”才能对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做一个很圆满的回答。这个钱打到哪里哪里就倒,打到楼市、楼市泡沫。这股“虚靡资金”的出现造成了地产需求面市场化“太度(过度)”,因此“虚靡资金”一起来推动成本上升,两股扭曲的市场化现象纠结在一起房价居高不下,一般老百姓再也买不起房了。   你听我这么一讲,我相信每一位来宾的心里都豁然开朗了。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请各位注意,地产的需求面是“虚靡资金”,其原因是地方投资环境的恶化和大面积的腐败所造成的。那么地产的供给面,也会因为“三项因素”提高构建成本。这些因素和宏观调控的金融变速是不相关的,你也很难透过宏观调控来控制住这种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以及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度的现象。而且结果呢,就是房价居高不下。   我再告诉各位,我的理论不但和一般的经济学家不同,甚至和教科书也不一样。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我真正经过一番精心调研组织得出来的。你会发现,如果我讲的是对的。那么我们投资经营环境越恶劣、腐败越严重,股价就越好、房价就越高。你们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吗?我对此现象忧心重重,所以我才在各场房地产研讨会来表达我的观念。这种现象非常值得各位警醒。   我给各位举个例子:我前一阵子去成都演讲。成都市领导告诉我几个数字:成都市的房价是五六千一平方米。当时我就问:你们预估一下外来资金购屋的比例是多少?当时领导回答是:大概50%吧。一个多月前,我又去了重庆市演讲,重庆市当时的房价比合肥还要低:(2900多)一平米。当时我在重庆说:重庆市的房价当前是没有泡沫。可是,在演讲的最后,我提醒了重庆市各级领导。我说现在是没有泡沫,只要“虚靡资金”一进来房价立刻泡沫。话音未落,言犹在耳,重庆市就做了相应的措施。创造一个特区概念,特区概念一出来,大量“虚靡资金”涌入,一个月之内房价就会有泡沫。难道你说成都领导,或者是重庆领导它希望房价上升吗?他不希望,我也相信合肥的领导也不希望房价上升,也希望大家能够“居者有其屋”。但是我要告诉各位,今天房地产的上升已经不是地方政府能够控制得住的,那是一种全国性的资金流窜现象,这种资金打到哪里哪里就有泡沫。所以,到这个时候,你才能理解,为什么我一再呼吁“中央政府要改善投资环境”,或者说是要大力反腐,这才是问题的根本。营商环境的恶化,这几年中国是特别明显。我相信每一位在座的小老百姓都深切的感受到,每一位民营企业家也应该能够感受得到。另外,世界500强也感受得到。   在今年“两会”期间,世界500强在香港发表声明。因为两会通过的“两税合一”的方案,世界500强在香港发表声明,他们的观点很清楚。他们说:他们同意也支持政府的“两税合一”政策。因为他们说外商确实不该享有优惠,因为这是公正公平的。但是下一句话出来了:世界500强呼吁政府给他们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干净的营商环境。他为什么要呼吁这个呢?因为我们的硬商环境在这几年内迅速的滑坡,滑坡的结果是挤压出大量的“虚靡资金”导致而成。这种现象构成了今天房地产的特色。房地产供给面的成本上升,加上“虚靡资金”上窜,使得各地房价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且速度之快是你不可想象的。   以深圳地区为例,短短的几个月房价可以翻一番。你说这个正常吗?今天下午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愿意跟你们谈一下,你们对于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应该有什么样的正确认识。但是在我谈下午的话题之前,你一定要对我上午讲的话题有深刻的理解。下午你们不准问我:朗教授哪支股票可以买。我只会跟你讲像我刚刚讲的这种。各位要注意,这两种现象横贯着我国28年的改革开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是第一个在2005年11月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房改之后住不起房、医改之后看不起病、教改之后上不起学。   (掌声)   到了90年代后期,执行的层面把“以经济发展为纲”的理念扭曲成了“以钱为纲”。那么在“以钱为纲”的理念之下,地方政府抓GDP,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地价越高越好。然后卖地的钱又做什么呢?盖大楼、修路、建桥。你不能说这样做不对,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发展的路子错了。地方政府也想为老百姓做事,但是在“以钱为纲”的理念之下,必然使得地方政府注重某种投资,尤其是基础建设以及房地产投资。这种“以钱为纲”的理念,使得地方政府在推动建设的时候,将我们社会资源大量的扭转到了一些特定的部门。包括:地产、国企、基础建设、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难道不是这些吗?资源大量的涌到了这些部门,其他部门缺资金。其他的部门是什么部门呢?民营企业是大多数。所以在“以钱为纲”的理念之下,中国经济产生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二元经济体系;也就是在任何时候,中国的经济是过热和过冷同时存在。很多的媒体采访专家学者说:您认为现在经济过热吗?或者您认为过冷吗?您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如果某人说“过热”或者是“过冷”,你就不要再看下去。中国的经济非常特殊,它同时“过热”,同时“过冷”。过热的原因是我们的资金被误导到了某些特殊的工程,那么其他的就过冷。你一旦走到这一步,就必然产生它的必然结果:一、宏观调控失效。二、通货膨胀。   这些也是各位目前所经历到的,而你发现经过听完郎教授演讲之后全部都搞清楚了。   你们肯定又好奇,为什么“二元经济”的必然结果,一定是宏观调控失效,以及通货膨胀必定发生呢?我想请各位思考五秒钟,想一想为什么?   这个话题很重要,你前面如果听懂了,我的“虚靡资金”的概念,你再来理解一下现在的“二元经济体系”,你豁然开朗。你过去所有的疑惑,统统得到了解释。   “二元经济”指某些部门“过热”,某些部门“过冷”。   好,我们谈谈第一项必然结果。   那就是“政府宏观调控必然失效”。如果银行提高利率0.25%,你觉得提高利率会对过热部门有影响吗?“过热”部门所以“过热”,因为它“以钱为纲”它只想推动GDP的上升。因此你的利息再高,它照旧。因此提高利率0.25%,过热部门继续膨胀。但是“过冷”的部门就遭殃,怎么遭殃呢?猜一下。那就是“过冷”的部门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他们的资金来源不是国有银行,大部分都是地下金融。地下金融的利率是非常有效率的。按照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地下金融的利率是官方利率的四倍。也就是当央行提高0.25个百分点的时候,民间利率应该提高1%。利率提高的结果,进一步的打击了“过度”经济。所以利率一上升,“过热”部门更热,“过冷”部门更冷。宏观调控失效,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也是你们最关切的━━为什么会通货膨胀,而且通货膨胀之严重是你们从来想象不到的。   比如说1月份粮油价格上升幅度最高到达20%,5月份蛋类价格上升(37%);猪肉价格上升26%。以猪肉为例,6月份、7月份从26,一直涨到了40%。你咬一口肉就多付40%的钱,吃一口饭、弄点油又是20%的钱,吃一个蛋多付(37%)的钱。   (掌声)   现场高潮迭起、观众掌声不断   你吃一口饭多付37%的钱,去年年底我国粮食丰收,按照经济理论,按照经济理论农产品丰收,粮油价格应该下降了,是吧?到了一月份粮油价格上涨幅度10-20%。为什么?很多专家学者提出“都是错”的,什么结构性等等。你胡说八道,你搞清楚中国的状况了吗?真正的原因:“由于资源被大量误导到过热的部门,因此“过冷”的部门缺资金。政府必须增发钞票,而增发钞票的结果导致了全类的通货膨胀。我能够用最简单的话,把最复杂的事情讲的一清二楚。那么你要问我了,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鸡蛋、猪肉等价格为什么会上涨呢?理论是一样的。五月份的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我们做了   调研,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饲料价格上涨。   二、猪瘟。   我们会发生“猪瘟”代表各地政府的失职,因为猪瘟不是靠农民来抵抗的,必须靠地方政府的来预防。最近地方政府对猪瘟已经不太重视了,他只关切GDP;猪瘟的发生,我呼吁中央政府要惩治各地官员的“严重失职”。猪瘟发生给农民的打击是什么你知道吗?我告诉你,农民的养猪户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家,猪瘟的发生、饲料价格上升就导致了“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化”。什么叫做“投资环境持续恶化”?这个就是。所以对于小养殖户而言,猪瘟和饲料价格的失控使得他的投资营商环境恶化。那么套郎教授的理论,在投资环境恶化情况下他们的资金干什么?就会造成“虚靡资金”。当你把大猪宰了以后,你会发现“后继无猪”。民营企业家会不养猪了,他不养猪了,那个养猪的钱去了哪里呢?那么就是抽出资金,形成“虚靡资金”打入楼市、打入股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猪肉价格上涨和股价上涨同时进行。股价上涨是老百姓对投资环境没有信心才导致股价大涨。   以猪肉的问题来看,你就理解了情况的严重性。一个养猪户的民营企业家他的心态,你有什么感觉?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在座的每一个民营企业家,对于你现在所从事的实物投资兴趣越来越小,因此你风险越来越大。比如说工人难找、汇率上升、通货膨胀。这些都会使得你们每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就会把你们的资金跟养猪户一样,形成“虚靡资金”打入楼市、打入股市。所以各位注意了,通货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逆转的。以养猪为例,大家不想再做实物投资了,时间又长、风险又大。我买楼多好啊。听我讲到这里,你不寒而栗。如果大家都不做实物了,都去炒股、炒楼了,你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吗?我下午告诉你。   (掌声)   郎教授演讲慷慨激昂   你看,通货膨胀的问题,郎教授这样一讲我就清楚了。你什么都懂了。今天听完我的讲话之后,你会发现你们这些人就是中国最厉害的经济学家。因为我今天跟你讲的都是精华,没有半句废话。   (掌声)   当然,中国的经济问题非常复杂。我看到很多的父母带着你们的宝贝儿女过来,我内心感到非常的温暖。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么和睦的家庭多好,而好宝贝还挺好的,上来拍拍照、还在下面坐着听,多好。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小宝贝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以后,将来肯定失业。辛苦的念完四年大学的必然结果就是失业。为什么呢?那又回到我前面讲的“以钱为纲”的教改。所以今天上午我把这个问题讲透了,你什么都懂了。什么都懂了,你回家又会后悔了。回家跟你老婆讲,我不该去听郎教授讲课。你老婆可能会问:为什么?他讲课很好,口才很好。你说:问题就在这,我没听过它的课之钱我过得很好,我听了他的课我现在什么都不好。   全世界的大学教育都是专业的对口?其实专业不对口这是正常现象。我在2004年的时候,我讲话非常客气。我现在发现有些专家态度都不好,也不客气了。   我们的教育改革也是“以钱为纲”。大学教育,提高收费,包括大学合并、扩招。你知道什么心态吗?因为中国大学生的比例,低于美国、香港、欧洲的。为了与国际接轨,所以我们要提高大学生的比例。是吗,就是这么简单吗?然后就搞合并、扩招,同时提高自己的利益,干嘛?   大学提高收费。我原话问你,你收了这么多大学生,你提高收费的结果,你一切“往钱看”的结果,你的大学收费有没有“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有没有?当然没有。你没有“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所以农村贫困学生再也念不起书,再也上不起学。你有没有想过,你当初是农村子弟的时候你是怎么上学的呢?你父母亲含着眼泪送你上车,买不起卧铺,买了张站票,四年之后你就变成了大官、大企业家,然后你就搞手段了,开始搞教改了。   当你到香港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听导游说买健康保险。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因为在香港看病基本是免费的。你知道香港老百姓为什么愿意付税让你免费看病呢?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基本是免费的。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的同情心基本上没有吗?还是“以钱为纲”,“以钱为纲”的结果使很多农村学生上不起学。在我们批判之后,中央政府下达严厉命令,只要考上了一定要上。   今天教改的失败,我认为这些问题要抬上台面来仔细的思考。对于教改的失败,我认为各级政府要负责任的。   好了,你提高学费的结果,农村孩子上不起学,可能到这里来还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能来听我讲课的人,你们的心肝宝贝基本上能付得起学费的。那么下一句你要难受了:你的心肝宝贝上了四年大学以后基本上等于没上。为什么?当你大学扩招的时候,当你看到我国大学生比例低于美国、日本跟欧洲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为什么?到底什么是个本质的问题,难道你只看表面现象吗?你晓不晓得为什么香港的大学生都能照得到事,而中国的大学生找不到事,难道你不做思考吗?在数字的背后,你曾经有没有做过一点点的研究。甚至我都不要你做研究,你把别人的研究看看也好啊。这种文章在国外非常多,任何的理论大概都有些提过,可你就是不看。你今天听完我演讲你就豁然开朗了?   我告诉你,美国跟香港是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这个才是真正需要大学生的行业。所以美国80%的产值来自服务业,香港更高。只有服务业才需要大量的大学生。中国是以制造业为主,很多的制造业从董事长一直到门口看门的,没有一个大学生。因为生产鞋子嘛,需要什么大学生?制造业的本质就是不需要大学生,而服务业的本质就是需要大学生。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你怎么敢教出这么多大学生呢?完全搞错了。你能想象到这些专家指点江山的水平了吧?你的宝贝出来找不到工作是他的错吗?不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当时会不知道吗?还真的不知道,这就让人很痛心。看,又是一个“以钱为纲”的教育理念。   我前面谈了这么多的话题,你会发现,整个意识形态在1995年之后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经把邓小平的经济发展的纲领,改变成“以钱为纲”的理念。一个意识形态错误,影响之大是你们在座每一位老百姓所正在承受的。   为什么有房产泡沫?为什么有股市泡沫?为什么有通货膨胀?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事?为了验证我的理论是否正确,你们在炒股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早上“政府提高利率的宏观调控”其必然结果是下午的股价大涨。你们都感到很亢奋。按照经济学理论,这个又是错的。按照经济学理论来看,利率一提高,股价应该大跌。为什么我们的股价大涨呢?我看了很多经济学的讨论,当然都是错的。拿我的理论给你们解释:那就是利率一提高的结果,就是进一步打击了企业家的投资意愿;营商环境更恶化。更恶化会导致什么结果呢?挤压出大量的“虚靡资金”进入股市。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它的来源是同一种东西。那就是“营商环境越恶劣股市越火、楼市越火,泡沫越多”、“腐败越普遍,楼市越火、股市越火,泡沫越多”。   很多民营企业家,你们过去内心当中都因“经济发展惶恐”,今天听我演讲之后,终于得到了证实。哦,原来中国经济出现了问题。   所以***又开始了“第二次的拨乱反正”,“返回一个真正以公正公平的路线”;使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上学权利,每个老百姓都有住房的权利等等。   什么叫小康社会?那就是住得起房、上得起学,退得起休就是小康社会。改革开放28年后的今天你做到了吗?你们看看社会环境,社会堕落━━造假丛生。因此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已经不适合人们居住,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由于堕落也慢慢不适应人居。   因此***所谓的“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意义?就是给我们一个好的生存空间。什么叫“和谐社会”就是给我们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这才是党的总路线,也是人民的生死线。   讲到这,你才会发现,原来“十七大”召开前夕它的时代使命是如此之重大?你们想没想过一个上得起学、住得起房、看得起病、退得起休的社会?想不想到这样的社会去?你肯定想,那么你要往这里推动。就是以科学的发展观,建立一个好的自然环境。以和谐社会建立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这个原则和基础,就在于“公正公平为纲”,在“公正公平为纲”的政策之下,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自然环境,和谐社会的社会环境。   这就是我认为的党的总路线,你知道这个总路线的时代意义有多大吗?那就是我们过去“以钱为纲”的理念走下去的话,你不会走向美国。你知道你会走向哪里吗?你会走向菲律宾。所以,在你没到达菲律宾之前,必须进行一次拨乱反正,这才是“十七大”的时代使命。这个时代使命,对于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讲,影响太巨大了。所以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期待着政府“十七大”。   大家可能要问我一个问题了:郎教授,为什么会走向菲律宾?我相信你们很多人会问我,郎教授你不觉得体制问题要改变吗?我这么告诉你,   我根本不相信那一套,体制问题这么简单啊?我问你,亚洲各个国家哪个国家政治体制最好?亚洲各国政治体制最好的是菲律宾,它完全继承了美国的政治体制,有选举、议会、参议院、众议院等等,它们跟美国一样是自由经济。菲律宾是亚洲60年代的超级强国,当时的韩国、台湾、香港要构筑高楼大厦的时候,还需要到菲律宾请工程师来指导。菲律宾这么好的政治制度,难怪孕育成了一个亚洲超级强国。可是,那是1960年。今天呢?菲律宾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保姆。为什么?菲律宾的经济成长结果,全部被特殊利益集团洗劫一空。哦,原来政治体制本身不能保证成功,而是执行。   各位要注意,这是我的一个新的观念。大家对于执行的问题要特别上心,很多人认为的问题是体制问题。我根本不同意,体制问题有这么简单吗?而且体制问题基本上是我国专家想出来的,基本上都是错的。你认为改变一个体制就不腐败吗?菲律宾腐不腐败,腐败,比我们更腐败。   我们的官员忙得不得了,一个礼拜恨不得有八天,为什么这个体制有问题,为什么不是全部腐败没有人干事。而是部分人腐败,所有人都很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官场的特殊现象,就是腐败不是每一个人,但是忙是每个人都很忙。政府官员来听课不是不可能,但是他们要批公文。如果要批公文他一直从早上批到晚上10点都批不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今天要把你们心里的所谓“体制问题”连根拔出。造成政府官员的部分贪污、集体忙碌的原因,就是公共产品提供不够。地方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给我们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只要公共产品的需求大于公共产品的供给,就必定产生这种现象;腐败和过于忙碌同时存在。   各位可能听不懂。我给各位举个例子,彩电脱销的时候彩电的需求大于供给所以才造成了彩电的脱销。如果有一排人买彩电,售货员必定忙碌不堪。所以一个彩电脱销时期的必然结果:一、售货员忙碌不堪。二、由于需求大于供给,因此就给了售货员一个选择的机会。只要这个售货员决定把彩电卖给你,而不给他,那他就可以得到10块钱的收获。只要有选择的机会,就一定有贪污。   好了,现在讲讲政府的职能。把彩电的故事拿到政府是100%的实用。政府的目的是提供公共产品,当公共产品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时候,各级政府忙碌不堪,就像售货员一样。可是中国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你给了各级官员有了选择的机会。一个一把手可以决定公共产品给谁。就像一个售货员能决定把彩电卖给谁一样。你只要给一个政府官员有选择的机会,就必然有腐败。   到这里你们会发现,以郎教授的观点来看,中国的腐败不是我们经济学家所谓的“体制问题”。我认为腐败所以产生,是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足所造成的。因此下一个阶段,你要解决政府的腐败问题,解决各级官员过于忙碌的问题,就要从这个方面着手。要加强政府职能,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达到这个水平之后,两者同时消失。你有必要绕这个大圈子做这个错误的事情吗?到最后反而更容易走向菲律宾。   各位听我讲完之后会发现,我讲的公共产品需求过度的问题才能产生腐败的真正原因。这个观点也是我提出来的。我这么一讲就很清楚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非常清楚。   我呼吁***中央要继续加强反腐,我们拿下了上海的腐败、天津的腐败,我呼吁中央政府也加强对北京的整治。但是这是真正的治标,真正的治本,那就要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因此我呼吁各位经济学家和各位学者,不要再花你的时间谈一些不需要谈的问题。大家应该集中精力讨论“公共产品供需失调”的问题。这才是解决的治本的良策。   所以目前的反腐要大力的进行,但是治本的方法要推动。那就是继续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以期达到供需平衡。我讲到这里,我已经给各位勾画了一个美丽的蓝图。这个美丽的蓝图经过我一讲,你发现很简单。你们有没有听懂?   现场观众:听懂了。   郎咸平教授:既然听懂了,我就要回去换气了。谢谢各位。   郎咸平:刚刚主持人谈的这个题目,他自己已经帮我讲完了,所以我没有必要再继续重复。但是这个题目本身,我想带出一个新的话题。你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这么多年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疑惑。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你有什么指向吗?你觉得对你来讲是一个光荣吗?你引以为傲吗?制造业就是把资源用光挖光,不留给子孙的行业,这叫制造业。我们这一代人给下一代人所留下的是什么?是一个体制腐败、社会堕落、资源挖光用光的中国。因此我告诉各位,我们这一代所负的时代使命是特别的重要。我讲得更具体一点,我们这一代正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由我们这一代人来做决定。你想留下什么样的环境给你的子女,由我们这一代来决定。   首先,我想谈一谈环境问题。   所谓“环境问题”,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我想请问,美国最发达的,最富裕的州哪个是以服务业为主?纽约州,纽约州以服务业为主。加州是加工业。另外一个州呢?叫做佛罗里达州,佛罗里达州的成功给了我们中国的发展一个绝佳的指引,因为这个州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商业,也没有农业。他有的是什么呢?他有的是最好的环境,最适合人居的环境。   因此,什么叫做“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然环境。过去各级干部的思维误区就认为工业化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认为工业化是造福老百姓的惟一道路。错的,你认为佛罗里达州成功有过工业化吗?有过农业化吗?有过商业化吗?什么都没有,因此他创造了一个首例,所以它成功了。因此我们要发现区域发展的差别性。   上一届政府所提的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区,这些我都存有保留。你想想看,美国的中西部也是非常落后的,连美国人都开发不了的中西部,我们中国人凭什么开发。中国的未来各省、各区、各县市的发展,不再是工业化、而是差异化。什么叫差异化?差异化是目前我认为不管在城市建设、省市的发展,甚至企业家的运营,我认为这都是重中之重的。而差异化不是表现在建筑物的差异,而是摆在思想的差异。我最近在国内也慢慢推广这个观念,我们各级政府要有思维的差异,企业家也要有思维的差异。   我们谈一谈,东北老工业区应该怎么办?我上个礼拜连跑了东北五个城市,其中有几个是比较落后的,包括盘锦、丹东。我到丹东感到他们民风纯朴,我就告诉当地的司机,千万不要误解了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发展不是叫你在丹东建个水泥厂,不是叫你搞个造纸厂。我们不要这样的经济发展,我们要有质量的GDP。我们有这么多的经济增长率,其中一部分是环境污染造成。环境污染一样创造GDP,可是这种GDP我们不要。佛罗里达州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最好的福利、最好的医疗、最好的环境、最适合人居。这样有钱人就搬过去了,有钱人搬过去他们的税收就足以为养火这个州,这应该是中国的未来。搞好自然环境保护依然创造GDP,搞污染环境仍然创造GDP,哪个好?你投资100块搞环境保护,和投资100块搞污染环境所创造出的GDP应该是差不多的。我们现在干部的干部一上来就搞绩效、搞成就,这种就是“以钱为纲”。   我在这里提个新思维:   一、要承认区域发展的差别性。   二、将你不需要的资金投在最好的地方。   与其投资三块到西藏、到大西部创造三块钱,不如投资到东部创造700元,然后交叉补贴到西部。而且补贴的目的不是让你坐吃山空,也不是让你继续工业化。而是给下一代留下一块净土。   当我们承认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政府投资投在最有效益的部门,经济发展最前沿的部门,到时候通过政府的统筹办理、交叉补贴到东北、到西部,甚至西藏等地进行大面积的环境治理。与其让大西部成为工业城,让东北成为老工业开发区,不如让他们称为“东北花园”或者“西北花园”。当你创造出“东北花园”或者“西北花园”以后,你依然创造GDP;创造绿色GDP的结果会使得你这个区域变成差异化。我想请问在座的企业家,你们现在都比较富裕了,开着自己的小车,到了西部你最想做什么事?你最想带着你的太太带着你的宝贝儿女去享受一下蓝天、碧海、大草原。这些都是安徽、合肥最缺乏的,你到哪里都看到建筑物,你哪里还想在这里生活,你觉得你的生活质量好了吗?原来中国下一个发展是中国思想的发展,中国下一步发展要把中国建设成为更适合人居的城市。哪个省能够先理解这个思想,差异化才能发展的观念,你才能成功。而不是完全复制沿岸的工业发展的理念,你有什么理由在大西部发展工业,这完全是个无效益的投资。这就是一个“浮华之都”。   我们的思维都要进行大转换。举个例子:请各位去美国,当你从美国旧金山开车去雷诺赌场你会发现美国人建路是见山穿山,见水架桥。你可能会问,美国人好傻,走直线,炸山洞、造那么深的桥墩多贵啊。你有没有想过,建桥成本是非常昂贵,但是你有没有想到你少绕山汽车会节省多少燃料?所以到我们的西部看都是绕着山路,把资源破坏掉,燃料浪费得不计其数。你从来就没有想过改变思维,以一个新型的思维来节省燃料,以一个新型的燃料来节省木料投资。到最后你会发现,美国人建的大直公路是最环保的。而我们做的绕山建公路是最浪费的。所以这也不奇怪,中国是一个资源最浪费的国家。包括我们各省、各市出口创汇,“出口创汇”是过去各省市的口号,同时也是各级干部提升的重要标准。我现在告诉你,简单的“出口创汇”这四个字,而我们今天以及下一代带来了无穷了灾难。一个资源贫穷的国家,竟然敢出口煤炭给日本。一个资源贫穷的国家竟然砍我们的树卖给日本人,你说小日本人自己怎么不砍自己的树呢?凭什么我们中国人砍我们的树给日本人享用?那都是思想的错误。到最后你才发现,你拿我们有用的资源,出口之后换回来的是每天在贬值的美金。而且你拿它那么多的美金过来想干什么?我们现在1.3万亿美元的外汇,给了美国和欧洲更好的借口整治你。怎么整治你,天天让你人民币升值。中央现在在扛,这根本是扛不住的。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人民币升值之后,中国沿海的出口型企业大量倒闭是必然的。我们的出口型制造业净利润率不过5%,坏的时候还不到这个数字。5%的利润率,只要我们的人民币升值超过5%,你的资金将被席卷一空。中央政府现在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控制,但是已经控制不住了。   你们可能都没想到我们的下一步。我本人是资本主义大学长大的资本主义专家,我最懂这一切。下一步就是美国和欧洲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大量收购,而且是低价收购,几年之后中国即将成为经济赤字国。这就是我看的未来。如果你今天没听我讲,你知道这个吗?   你怎么走到这一步呢?过去“出口创汇”的理念也是“以钱为纲”,我告诉你,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会承受无穷大的伤害。这种“以钱为纲”的理念,给我们现在的政府、老百姓带来无穷尽的灾难。这个又一个什么问题?又是一个思想的问题。我甚至认为,我们国家要向往下一步走,首先要突破的就是思维问题。我认为思维差异化才是我们国家下一步的问题。   举个例子:日本有两家公司进入金融困境,一家是1999年的“日产”,一家是2005年6月22号的日本索尼。当日产陷入困境以后,日产的社长聘请一个法国人戈恩当首席运营官,戈恩上台之后把所有的小日本原本叫过来核对,他说从今天开始你们要把过去的思维改变。这叫什么?这就是“白纸理论”。戈恩为什么要呼吁“白纸理论”?2005年6月22号,一个曾经成就日本人光荣以及梦想的“索尼”哄然倒台,董事长在当天宣布把自己的董事长任务让给英国人。媒体话问他,为什么不找一个日本人?他说:日本文化所孕育的僵化思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两家公司讲的都是一样。原来他们想要重组日产跟索尼,首先想到的是思维的问题。   思维问题是我们这一代最大的问题。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在哪?可能大家都搞不清楚。我想问问大家,你们都念完本科没有?念完了吧?只要你在中国顺利地读完本科教育,充分证明你们是一群没有创造力的人。   (掌声)   因为中国的教育体系,所培养的是解题高手,它不是培养创造力。尤其今天到了合肥,合肥科技大搞了一个少年班,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在这个教育体系下,少年班的尖子都是解题高手,而不是天才。这些解题高手拉到合肥发现一般,为什么?因为他不是天才,而只是解题高手。所以当你的小孩子读书不好的时候,你这个做母亲的、做父亲的,要想想我今天讲的话。你的小朋友一生下来就很顽皮、很聪明,半岁就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就会唱歌,唱“心太软”,一上课就考25分;当妈妈举起棒子打下那一刹那的时候,想想郎教授的话。一个没有创造力的妈妈去打一个小天才,不是很奇怪吗?   (掌声)   所以各位要注意,我们的小学教育也是充分地扼杀了小孩子的创造力。小学教师最喜欢乖乖听话的小孩,这种小孩是普遍缺乏创造力的人,但是这种小孩是当班长的人。所以从小学教育开始,我们所选拔出来的基本上都是没有创造力的。我再这么告诉你,如果你认为你的小朋友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的话,我告诉你,他就讲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他就是将在中国教育体系之下,第一批被淘汰的人。这就是中华文化的问题━━思想僵化。为什么?整个教育体系所培养出来的尖子都普遍缺乏创造力,因此你对很多问题都有一个惯性思维。可是经过我这么一点化,你会发现后面还有这么广阔的空间。   我希望通过这个演讲,把各位带到另外一个层次。我们谈得更具体化一些:思维的差异化对中国的未来到底有多重要?   我看着大家的面像,很多都是企业家。我想问一下,你这个企业缺什么?企业资金、技术、人才重不重要?当然重要,那是构成企业的三大元素,不能没有。但是我告诉你们,我们过去的思想误区就是在人才方面着手、在科技方面着手,在资金方面着手。哪个企业不想培养人才、不想科技、不想上市融资?发展到最后是什么结果?我讲给你听:在国际化的浪潮之下,中国的企业在中国守不住,出也出不出去。今天中国企业的真正难处是国企也不行,民企也不行。在国际化浪潮之下,有可能双双被淘汰,我前面讲的汇率大战,下一场就是民营企业大量的被淘汰。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我不从资金着手、也不从科技着手,我更不从人才着手。我要谈谈思维的差异。你要成为成功的企业家,首先你要改变你的思想。我想问一下,我们中国除了房地产业,哪个行业日子好过?不论你在什么行业,你的日子都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为什么?如果我们的经济走向是正确的话,如果我们的国际化是正确的话,为什么你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呢?可见我们的国际化是错的。当大量的资本涌入中国的时候,你将无情倒闭。   我为什么提起倒闭呢?因为当演讲完之后,可能有些同志要到餐厅贪污腐败,要青岛啤酒喝。青岛啤酒是国营企业的,以前两年为例。青岛国资局控股30%,第二大股是(安海)控股27%。只要他再多买4%的H股,他就会成为青啤的最大股东,所以朱镕基口中的民营企业“西湖龙井”和“青岛啤酒”突然之间就会变成其他国家的。   一个傻的地方政府用100块让国有资产流失,他可以卖到一万块。你们差在哪里?是思维的落后,你根本不懂别人在玩什么。   我们中国企业除了房地产业之外,大部分行业都是在这种阴影中起来的。所以汇率不断升值,下一步就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席卷中国的日子。而且更可怕的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还好,产业资本更可怕。他会动用该国的司法,联合收购我们的企业。这种案例我已经看得太多了,包括一些供电设备的工厂,德国的公司来收购它们,他们不让收购,结果资本家就在我们地方法院控告该企业是抄袭。知道你不是抄袭,可是就给你造成无穷的困扰。到现在我们发现,我们的司法机构不但贪污腐败,还崇洋媚外。给我们的企业造成无穷的困难,投资环境继续恶化。而恶化的结果是什么呢?挤压出大量的“虚靡资金”进入股市、进入楼市。   我们在国内守不住,你出也出不去。我问你一下,我们全中国的企业哪一个是真正国际化的企业?你想一想吧。我帮你回答,真正国际化企业是哪一家?我告诉你,中国企业几乎没有真正国际化。现在我们中国企业是守不住,也走不出去。   我还记得两家著名的企业,其中一家是TCL。TCL也想国际化,我批评的是对的。想怎么国际化呢?想通过运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配合上国外的品牌以及技术,想通过这样就国际化。这么容易啊?这样就能国际化啊?那当企业家太容易了。后来他们收购了汤姆森以及(阿卡特尔)。另外一家也想国际化,他们收购了西门子的手机移动运营,两年之后两家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国际化宣布失败。   原来运用中国廉价劳动力,配合国外优秀品牌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思维太落后了,你说这些公司缺资金、技术、人才吗?都不缺。再看看我们国家,海尔收购美泰失败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失败了。他收购优尼科为什么不成?美国国会阻挠。美国不是自由国家吗,为什么国会会阻挠呢?你真以为他是自由主义国家啊?真正让外国企业无条件进入的只有中国。我就是用政府的力量限制你进口,包括钢材。你想怎么样呢?这就是国际政治。你走出国际才发现,你根本就不理解国际市场,你根本就不理解他们在玩什么。一个标榜自由经济的国家,竟然会用政治干预经济。   所以各位思考一下,中国企业是不是守不住、也走不出去?那你说我们的未来希望在哪里?你告诉我。   我再给各位描述一个恐怖的现象,那就是你要收购别人,别人不让你收购。别人来收购你,你还不得不同意,叫做WTO。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在中国的上空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的内资企业,我们的内资企业都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内资企业,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内资企业。这些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像老虎一样看着我们,美国政府利用政治力量不断的给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让你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不断的升值、不断的升值,一步一步的啃食着你的利润。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就像美国的国会一样,是秃鹰;秃鹰干什么呢?飞下来吃尸体。   你们听到现在心里什么感觉啊?你们说听郎教授演讲值不值得?   (掌声)   我理解这一切,因为我不是经济学家,我是吃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以他的一切行动在我的预期当中。所以人民币升值是一定的。   我看在场的很多人穿耐克,耐克是你们最喜欢的,耐克自己做不做生产?不做。他给谁做呢?给一个傻子国家,叫“中国”。我们浪费我们的人力、把我们的资源挖光、用光,制造出来的运动鞋拿去美国销售,他们赚取40%的利润,而我们只赚5%不到的利润。我们把我们的资源挖光用光之后,只赚5%不到的利润。美国赚取大量的利润,最后还通过汇率升值让你5%的利润都赚不到,把你们的资源挖光,把你们的产品出口到美国,这就是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你听我一讲,我们过去所相信的真理,郎教授这么一讲,这些都是错的。   我请各位再思考一下,如果我讲的都是事实,你觉不觉得我们“制造业大国”这五个字是个耻辱的名词?原来所有的“制造业大国”在今天的环节下,你是把属于下一代的资源挖光用光图利外国人。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应该如何发展我们的经济呢?   一、我不想听进行出口创汇。   二、我不想听吸引外资。   三、我不想听工业发展。   你知道我想听什么吗?我想听农民跟我说的话。我们就问一个老农民,你怎么灌溉?这个老农民会这么教育我,各位企业家、各位学者、各位官员,你要这么灌溉。当你把水闸打开之前,你要先挖沟渠,把水顺着沟渠引导到需要水的农田,这才叫灌溉。如果你说我不挖沟渠呢?农民会骂你:傻帽。因为你不挖沟渠把闸门打开,会淹没我们的良田。   你知道什么是我们的国际化吗?用农民的话讲:我们是一个没有挖沟渠的国际化。什么叫做沟渠?我卖个关子,我再问你一句话。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你的理解肯定是错的,因为你的理解都是我们这些可爱的经济学家告诉你们的。我在两年之前批评他们还比较客气,现在也不客气了。你认为什么叫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你以为是民主、自由、议会宪法这就叫资本主义吗?你浮浅,那是表面现象。资本主义的真正灵魂、本质是什么?我如果不给你点破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的灵魂深处就是严刑峻法的法制化规则叫资本主义,只有在一个严刑峻法的法制化规则之下,民营化才有价值,自由民主才有意义。议会选举才有意义。如果没有严刑峻法的法制化游戏规则,你把西方、美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引进到中国的结果,就一定会让你走向菲律宾。原来菲律宾跟美国的差别在什么呢?就差一个严刑峻法的法制化游戏规则。这个规则不但限制政府的行为,也要规管所有人的行为。所有人都要符合这个法制化的社会,这才叫做资本主义社会。   那么“国际化的沟渠”是什么?那就是严刑峻法的法制化游戏规则叫沟渠。哦,同志们,原来我们国际化了二十几年,忙到最后发现忘了挖沟渠。你在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你竟然敢国际化。那么你国际化的必然结果,一定是大欺小、强欺弱。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进来了,它可以随意掠夺,因为它比你强,他搞定司法的力量比你强得多。到最后就是农民教育我们的:洪水蔓延,把农田都淹没了。   可能你们会问,郎教授,你怎么现在才说啊?为什么以前你没说啊?以前我没讲话的地方,我没办法说。   甚至通过WTO要把我们的银行卖给外国人,全世界哪个国家敢卖银行?大概只有中国。你不信,我们收购花旗银行看他们卖不卖?美国国会又要出来干涉。银行能卖吗?我现在最后就讲银行的问题,金融体系的问题。   银行改革好“改”吗?我请问各位在座的来宾,银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的建行、中行有那么多的坏账,你觉得奇怪吗?你如果把花旗银行放到十五年以前的中国,它到今天依然是10%的坏账的现象。为什么呢?比如说领导批条子,借不借?还有很多人借钱就直接当利润处理。他根本就不想还。你怎么可能没有坏账。像中行,要到纽约、伦敦开分行,业绩不怎么好,但是坏账很低。为什么?难道我们派出去的人员很聪明吗?不可能,一样的僵化,都掉到“本科”里面了。为什么业绩比较好呢?因为美国的客户都想还钱。哦,原来他们的经济素质好。那如果美国不还钱呢?美国有个很好的债券保护系统━━法制系统;法制系统可以逼迫你还钱。   原来银行建设的好:   一、经济素质好。   二、法制化建设良好。   在中国经济素质不好,法制建设不良好银行坏账是必然。我以前讲大家不信,我们的普法银行卖给花旗银行之后,他们才发现郎咸平讲的是对的。今天在经济素质低落、法制化不健全的中国,你把银行卖了,国外银行大肆收购我国的银行,而且是低价收购。好了,五年、十年、十五年之后,凭着我们全体老百姓的努力,经济素质高了,凭着中央政府的推动,法制化进程完成了。银行就开始赚钱了。十五年就发现,外资银行收购中资银行以后果然赚钱了,外国人果然会经营银行。你哪里会发现,他赚钱是我们老百姓努力,政府的努力才使他赚了钱。原来收购银行本身又是一个“国际不懂”。给我这么一讲起来,你会发现“哇,好恐怖啊;原来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啊”。我想请问各位,你下一步怎么办?你留什么给你的子孙,你跟我讲。当然,经过批评之后,银行也不卖了。不骂不行啊。   (掌声)   卖银行之前,有一篇文章《世界银行公布的报告》,2000年的时候,我把他的结论告诉你们:“你是欲哭无泪”。这篇文章说什么呢?这一篇文章和我们国内经济学家胡侃不一样。这篇文章说过去发生250次银行危机,看一看各国政府是如何处理的。90%的案例都是各国政府束手无策,包括美国。如果连美国都束手无策了,你中国政府怎么会不束手无策。最近人民出版社要出版我的文集,《郎咸平的论文集》里面我就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了。他这么讲的:全世界的金融机构、专家学者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改革银行。这篇文章会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郎咸平论文集》出版出来。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改变银行,如果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改变银行,你怎么改?你连银行的本质都不知道,就敢随意的改革银行,不然就是上市、不然就是出售,你好大胆。你晓不晓得这个策略将遗祸子孙?叫什么?叫“丧权辱国”的条约。因为不懂国际化卖银行就是“丧权辱国”。你们听得很意外,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银行改革,再想一想我们喊得震天响的“银行改革”你听着不好笑吗?这就是我们的金融,我们的产业。目前我们的金融、产业都同时笼罩到资本主义产业资本、资本主义金融资本的秃鹰之下。最重要的体现就是WTO。第二就是让人民币不断升值。靠着两大政策体系,一个是WTO,一个是政治压迫人民币升值。配合这两只秃鹰,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相继来到中国,到这个时候你才想起来,老农民教导我们:哎呀,国际化之前忘了挖沟渠。   为了让你们心理更难过,在最后五分钟讲一段让你们更痛心的,保证你们中午吃不下饭。   你们这里有没有沃尔玛、家乐福?   现场观众:有。   郎咸平:那你们完了。合肥只是二线城市都来了,按照美国某公司预算,五年之后沃尔玛、家乐福将席卷中国80%的资产。到那个时候外资集团会联合垄断,然后加大中间的利润浮动,把你中国的白银大量的流出中国。听懂我这话没有?原来我们今天的水平跟150年前的老祖宗差不多,150年之后我们的子孙会怎么评价我们?150年之后我们的子孙会说,150年前的合肥老祖宗还不如三百年前的老祖宗。至少300年前的老祖宗是打仗打败了以后才让这些白银流出的,而且大清朝的时候没有降将。而现在呢,150年前合肥的老祖宗还高高兴兴把白银送出去。   你们可能会觉得我讲话偏激,我偏激吗?我错过吗?只不过我比你们先进几年而已。   我在2005年曾经采访过深圳(供货商协会)的马秘书长:你们深圳经营最坏的零售业是哪一家?他说我们的一个会员开了32万元的大单给了一家公司,到最后没有收回这个32万,倒欠人家的账。   倾销在中国为什么会可以呢?因为中国缺乏法制化游戏规则。原来缺乏法制化规则是这个下场啊?那是的,那就是席卷中国。你们听着有什么感触吗?那我们真的没想到啊,你别怀疑,他是真的没想到,而且根本不知道。   这就是思维的问题,我们思维的僵化带领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下面一个小时的演讲从环境讲到国际化,你会发现都搞错了,错在哪里呢?思维都有问题。那你说我们下一步怎么办?在这种僵化的思维之下,各地的工业化,把我们的环境搞的肮脏不堪。老百姓不会因为外资的进来而获利。举个例子,我几年前批评过的“苏州现象”,现在又应验了。苏州是引进外资最多的城市,到最后老百姓的生活更差了。为什么?因为外资本身就是掠夺性的行业,因为你没有法制化的游戏规则。   2005年苏州由于引进大量外资,因此人均产值是4万元人民币,但你知道苏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吗?一万。那我问你中间的三万元差额到了哪里呢?这就是掠夺。我这么一讲,你们都听懂了。为什么事先想不到呢?所以我把这第二段演讲做个总结;第一段讲的是楼市、股市泡沫、通货膨胀。第二段是从一个“思维”一直讲到国际化,我利用每一个案例,充分地告诉你“我们思维的落后,使得环境被破坏了,发展被误导了,国际化被掠夺了”。这些跟什么有关?都跟我们的思维僵化有关。这个话题很有启发,哦,原来我们的思维的僵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我跟别人讲的不一样。别人总是认为:“我们中国的资源不够”。这都是废话,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国家,包括新加坡哪里有资源啊?这都不是问题。我认为中国最大的危机就是思维的僵化。   有时候你们问的很奇怪:郎教授你也不穷,为什么跑到各地去演讲,何必呢?我想问各位:你们今天为什么会安安静静的听我演讲?因为你们每个人对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强烈的民族情怀,在我讲到这些的时候你们心里会流泪,你们晚上会睡不着觉。对了,如果你们晚上睡不着觉的话,不准给我打电话。   我到各地演讲的重大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这些你应该知道的,通过我的演讲广泛地传播。因为你们这批人是中国最重要的白领精英,而且是最好学的白领精英。这话讲的是没错的,不好学的都没来。我一旦把你们说服了之后,你一个人可以影响到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几万人;因为你不是一般人。通过你们这几百个人,可以把我的这个理念广泛地传播出去。我们的民族需要再教育,我们的民族不但要了解我第一段的讲话,也要了解我第二段的讲话。   大家对我这两段的讲话的实际意义理解了吗?你们不是听完回家睡觉就算了,或者回家继续搞你的腐败。你们要回家把这个理念广泛地传播出去。各位理解吗?谢谢各位。   【主讲议题:中国经济大背景下的房地产及股市的投资机会】   主持人:请来到现场的朋友抓紧时间入座。   今天我们在元一?希尔顿大酒店召开的是由御景湾为大家组织的“郎咸平RBD高峰论坛”,今天上午我们的郎教授已经给大家就两个话题做了主题演讲;今天下午来的很多的朋友一定都是慕名而来,因为今天下午我们将有一个现场互动,大家可以和大师对话的环节。   刚才我们休息吃饭的时候也碰到很多郎咸平教授的铁杆追随着,今天下午我们现场的互动环节将会非常的精彩,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缩短演讲的话题,给大家留出更多的空间和大师交流。   接下来我们请郎教授为我们“中国经济大背景下的房地产及股市的投资机会”做一个简单的演讲。   掌声有请!   (热烈掌声)   郎咸平:耽误了大家中午睡午觉的时间,下午的题目是个比较俗气,但是也是大家比较关切的题目:“你要如何正确理解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本质”。   在讲这个话题之前,我想给各位设立一个极端的假设。我们就以今天早上养猪的例子做一个开始。各位请注意,按照“虚靡资金”的理论,这个养猪户是个民营企业家,由于看到了投资环境的恶化,包括瘟疫、饲料价格上涨,他认为投资环境不行,所以他就不养小猪,他把这个钱抽出来跑去炒股、买楼。你们可以想像出来,他炒股、买楼,可能几个月就赚了一百块,他投资两百块可能几个月就赚了一百块,他的利润是50%。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像他一样都不去养小猪而跑去炒股、买楼,那么上涨50%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猪肉价格必然要上涨50%。当你不养小猪的必然结果,是你看起来股市和楼市对你有直接的好处,而且代价就是通货膨胀一定会出来。因为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谓的股票市场,它的本质就是构建一个动态活泼的经济舞台。股票市场只是根据社会资源做的某种程度的计算。股价比较要有基本面的支撑股价才有意义。   如果大家都不养猪了,都去炒股,你会发现当你失去5块钱养猪净利润之后,你的20%的收益率保不住。大家并不理解什么叫泡沫。你们总认为股价过高这是泡沫,这是胡说八道。美国的市盈率是20倍,有泡沫吗?其他很多国家市盈率更高,你有基本面支撑,不是有没有泡沫的问题,二三十倍只是一个数字,可是如果到最后,大家都不养猪的话,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泡沫。当你缺乏五块钱养猪的净利润之后,股票就有了泡沫。   当你把钱移转出去之后,缺乏实际面的支撑,股市或者是楼市的崩盘是第二个事情。所以走到今天你们将面对哪些东西?你以为你在股市和楼市赚了很多钱,实际上你所担负的:一、通货膨胀。二、崩盘的危机。没有可能整个社会都在楼市赚钱,你觉得可能吗?整个社会都在股市赚钱,你觉得可能吗?如果大家都赚钱的话,这个社会的资源就这么多,那谁赔钱呢?现在这种现象就是股价不断的上升,楼价不断的上升。每一个养猪户或者是企业家都跑去炒股、买楼,这就必然导致股价的泡沫上升、楼盘的泡沫上升。而且大家注意,任何价格一定是上下波动的,如果哪一个是平稳上升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房地产价格基本上是平稳上升的,也就是说房地产平稳上升是没有下跌的,因此负面因素不会降低,而是加速度的积累。房价上升越快,负面的因素越加速度积累。什么时候能释放呢?上涨一些再跌一点,这样就能释放,所以这样就不会有崩盘的危机。但是如果你的房价总是平稳上升的话,那是负面因素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负面因素会不断的加速度积累,到那一天就会突然的崩盘。这个就是1997年的香港地产,1997年的香港地产是房价不断的上升,每个月像疯狂一样的上升,到了97年一下跌掉了60%。当时我最担心的是房价大跌之后的必然金融危机,我想请问各位,银行贷款买房子,是按照什么标准贷款?是按照市场价值来贷款。因此在1997年香港还贷达到最高点的时候,96、97都是按照当时市值买的房子,因此按照当时的市值贷款,很不幸的跌掉60%。因此在最高点买房的时候,比如说贷款是70元,第二天是40块,那么这就是负资产。所以在1997年之后,香港最大的危机是产生大量的负资产,也就是说我把房子卖了以后,卖房子的市值还不够还贷款;因为楼市崩溃。还不了贷款会有什么结果呢?就有很多人不还了,干脆把房子丢给你,我不还了。只要香港老百姓有这种心态,把楼丢给你银行了,我不还,那就是香港的金融危机。但是最后没有发生,你知道为什么没有发生吗?因为香港老百姓非常具有信托责任,一旦像银行借了钱以后,他死命的还贷款。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他要这么做。所以香港侥幸的躲过了应该发生的金融危机。   现在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如果中国发生同样事件的话,你认为我们的老百姓会不会扛贷款?这个我是不知道的,这个无法预测。如果不会呢?你知道发生什么事吗?整个中国金融崩溃,这就是下一步。中国金融崩溃的结果,你再连接我上午第二段讲的,你又给国际资本塑造了好机会低价收购你的资产。   为什么地产泡沫它的牵涉之广,为什么地产泡沫这么受到重视?原因就在这。地产价格只涨不跌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你自己想想看,目前国内的房价,很多地区是不是这个样子?连中央政府这么严厉的宏观调控,它还是只涨不跌。如果大家都听懂我的讲课的话,我就把我刚才的观点重复一遍。当这个社会的投资环境恶化之后,我们以养猪户为例,有猪瘟、饲料价格上升,它不想养猪,不想养猪他把这个钱抽出来去炒股、炒楼,所以股价上涨、房价上涨。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你会发现股价上涨背后没有市直面支撑。这个才是真正的股市泡沫。以地产为例,地产价格只涨不跌,所以负面因素慢慢积累。好,我问你,你们觉得下一步是什么?这个我想你们都很清楚,原来今天中国地产以及中国股市的问题,不是各位所想的。郎教授您跟我讲那个股票我可以炒,哪个楼盘可以买?你要注意,今天的危机就在于股市和楼市的泡沫的成因,不是经济比较好的问题,而是经济比较坏。也就是投资环境的激素恶化造成这两边必然结果。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我坦白的告诉各位,我认为政府最重要的执政方针就是要给我们重新塑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反腐败,包括公正目的。什么目的呢?就是希望大家都回来养小猪,只有你把“虚靡资金”抽回来养小猪,地产价格才会下跌,只有下跌才会释放压力。只有这样你股市泡沫本身才会有一个基础给你撑着,所以说股市泡沫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还没有认清这个道理。股价背后一定要有利润撑着,没有利润撑着这才叫泡沫。目前我们国家的资金流向,就慢慢的走向了不养猪没有利润撑着的股市,那才能真正的泡沫。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我呼吁各位该干什么干什么,你认为股市很赚钱,确实也是。但是,你现在走得路是一条“无益之路”,你走向了一个偏激的路。目前我们国家的资源都搞到公共建设部门去了,所以你看,昨天我问的几个钢铁商,他说他们最近的销售成长率是30%。我马上问他,你觉得正常吗?你发现很多行业的成长率高的不可相信,难道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率70%的情况下,他需要30%的钢铁成长率吗?你这个国家凭什么需要这么大成长率的钢铁业的?你这么需要房子吗?所以由钢铁业扭曲增长,你就应该感觉到情况不对了。   钢铁的增长也是由资金误导导致的,到了供给部门去了。所以你把我的“二元经济体系”彻底了解之后,你就会发现,在这些相关行业都会过度膨胀。这个行业膨胀之后,你这个利润可以撑起不下,没错。这是没错的。只是很多养猪的民营企业撑不起物价。这也是目前的现状。而且我们再想,一个国家的银行股,证券股是支撑大盘的主要股票。它成长这么快,而且最近几乎是这些股票支撑了大市。你觉得很正常吗?当然,很多人问我,郎教授应不应该买银行股?我跟各位这么讲,银行是怎么赚钱的?请注意,银行不是高科技公司,它的利润不会突然增长100%,这不正常。银行赚钱的方式就是放出贷款,收取利息。收取利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平稳的现金流,而这也是为什么银行股在美国是不值钱的,在美国它的市盈率是10-15之间,因为你没有什么潜力,因此你的市盈率只有10倍,最多15倍。   美国的制造业或者高科技,它的现金流虽然不稳定,但是波动大,有潜力,因此市盈率高。到中国刚好是反的,你发现最近一公布年报、中报,它的利润有得时候是翻番,这很奇怪啊。你说为什么银行的利润会这个样子上升呢?你是长期贷款收取利息的,你应该是稳定的,怎么可能翻番呢?原来这跟钢铁的意义是一样的,因为你的资金都放在了30%的包括像钢铁这样的房地产,而我们银行的资金也投到这里来了。所以你看到的奇怪现象,包括银行股、证券股撑着大市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你是“二元经济体系”,你的资金都到了“过热”行业里面去了。但是这个支撑了大市,但是你发现大市上去以前很多的股票价格并没有变动。原因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的股价已经反应出“二元经济体系”了。我更担心资金再从萧条的民营企业,再度转入过度膨胀的这些部门。下面就更明显了,那就是大市几乎就是由这几支股票支撑的,其他的股票跟着跌,因为缺乏实际支撑。   我前面讲的二元经济是“实际面”,到了下午你会发现二元经济的“实际面”,经济能够解释股价的“二元资本”。我这样讲各位都听懂了吧?这就是我们的股票市场。所以说,我们的股票市场有泡沫吗?这很难说,至少以我来观察,我们股票市场里面这些,比如说钢铁股、银行股,或者是跟建设有关的部门的股票大幅上涨,撑起大市,和我们上午所讲的“二元经济”是挂钩的。你讲他有泡沫吗?他也反应了“二元经济体系”,很难说。但是“二元经济体系”不管怎么说,你还是现存的市值。股票市场反应的就是市值的金融面。所以很多人问我,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的股票跟其他的股票,比如说做衣服的部门,这些股票能买吗?你如果听懂我的演讲你自己选择吧。养猪的部门股票你敢不敢买。我相信我今天的演讲已经把你心中的疑惑非常清楚了。你现在就很清楚,哦,原来目前我们股市大幅飞涨,而很多股票价格不动的本质就是“二元经济体系”,而“二元经济体系”的本质就是地方政府“以钱为纲”的理念把资金导入“过热”部门。   也就是说,问题的症结拿到最后就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再告诉各位,的党的总路线就是老百姓的生死线。当一切“以钱为纲”的理念成为主流之后,资金就会转到大量的“过热”部门,因为与房地产有关的开始蓬勃发展。因此在中国只有10%的经济增长情况下,他们可以达到30%。可是另外一个结果呢,就是民营企业部门开始更小了,养猪的人不养了,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萧条的部门都是民生必须品。就是跟你们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部门就是萧条部门,民生必须品持续萧条,从而使得民生必须品的价格飞涨,这就是现实情况。   我讲到这,我相信我所传达的理念已经非常清楚了。半个小时我就把整个中国给你剖析的清清楚楚,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全国最好的经济学了。   从上午讲到现在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股市只是“二元经济”的反应,由于大部分资金转到“过热”部门,因此民生必须品变得萧条。所以你要改变这一切,不是靠你我可以改变的,也不是靠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改变的,更不是靠建设部、证监会的某些政策可以改变的,这一切需要国家的行动,国家的理念。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结构,你才能够让这个社会恢复正常运行。这也是我们今天上午演讲做的最后的总结,这次又到了再一次的“拨乱反正”。让养猪户节的他的营商环境是好的他才会回去,只有到了这天,你才能恢复一个正常的经济体系;中国经济才能往前走。也只有到这一天,我们才能从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其他市场上获得真正扎扎实实的利润。   我讲到这里还剩一个半小时,接下来我们接受大家的提问。   谢谢各位!   (热烈掌声)   主持人:接下来的时间,我们的郎教授将给大家现场解答一下大家的一些疑问,现场的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就经济类的问题提问。   第一排第一位观众:首先感谢郎教授,特别感谢力高?御景湾。这场报告会档次很高。我曾经看过一个报告说中国的房地产在近30年内都会持续上涨,这个观点您赞成吗?你判断分析一下,中国房地产的高增长还要持续多长时间?谢谢。   (掌声)   郎咸平:我还记得有几个地方领导,包括几个著名的城市邀请我去演讲就谈这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以房地产带动经济的发展”。这是胡说八道。我告诉各位,房地产的本质是什么?按照我这么多年的学养,我了解中外几千年历史地理,我就没有发现哪一个城市是以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的。都是靠某一个优势竞争,包括交通、政治、军事、旅游,你总得有一个原因让城市发展起来。当人口聚集了以后,他需要房子才会盖房子。所以房地产的开发,在中外历史来看,它一定是个滞后产业。一定是在某个城市竞争优势发展之后,老百姓需要房子,房地产才能发展。   怎么回答你这个问题呢?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也非常重要。当你讲这个话的时候,你不了解房地产的本质是什么。房地产的本质是一定要在一个经济发展之后,你需要房子的时候,才有房地产。你们不信的话,回头看看中外历史,哪个城市像我们以房地产带动起来的呢?没有吧。   房地产经营环境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的经营环境、投资环境不断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所得增加,他需要更好的房子,这个时候房地产发展才是正常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养猪的人想去养猪,养鸡的人去养鸡,然后赚了钱再去投资房地产,房地产价格持续的上涨,这就对了。   但是我们目前刚好相反,所以你说,房地产价格能不能在三四年内上涨?我当然希望能够在三四年内稳步的上升,这才能对老百姓有利。但是这个前提必须是经济的素质跟的上去才行,因为经济是前导,一个好的经济带动好的产业。一个好的经济带动好的股票市场。   所以我给你一个数字,在我的心目当中,一个好的经济、一个健康的经济运行的时候,你的股民应该获得多少利润?应该是每年平均8%左右。这是良好的经济体系。   那么房地产呢?通货膨胀呢?通货膨胀大概2%、3%。房地产呢?大概是4%、5%、6%,按照这种稳定的上升,我们的老百姓收入增加7%、8%,房地产再上升,这就对了。   这个问题只能这么回答:三十年后可能成长,但是我的成长模式和他们讲的不一样。我的是经济素质带动经济成长,然后股价稳定的上升,楼价稳定的上升。这才是老百姓想要的。   主持人:今天力高中国能够来到安徽投资,来到合肥落户,也说明安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对不对?   郎咸平:我今天不管谁邀请我,我该讲什么讲什么。并且我从来就不认为安徽经济是高速发展的。   现场观众:今天是七夕情人节,首先代表全合肥人民祝您节日快乐。   郎咸平:你代表女同志是吧?   (热烈掌声)   现场观众:我是您的超级粉丝,对您非常崇拜。其次,我是房地产业从业者,另外我又是御景湾的一名业主,我投资了御景湾一套的住宅。看了您的介绍,听说您是在香港的浅水湾有一套700万的豪宅,今天对于你来讲,如果你到合肥来投资,您会不会选择在御景湾投资一套住宅?   郎咸平:好,我很愿意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这个房子在今天的中国房地产来看是小菜一碟,我告诉你,我的房子是在尖沙嘴,我当初买的时候是700万。我有95%的钱是借来的。我的房子是什么时候买的呢?SARS时候买的,在SARS期间没有人买房子的时候,我用了35万买了房子,然后他们给我25%的免利息的刺激贷款。那是2003年的时候,到了今天地产价格肯定有上升。   对于你的这个问题我会不会买御景湾,原因是不会。原因不是它品质的问题:   第一、我根本不知道它的品质好不好。   原因在哪里呢?我怎么可能到合肥来买房子呢。如果哪一天到合肥安家落户可能会考虑。   主持人:我们现场的未婚女同胞有机会(玩笑)。   观众现场提问   精彩解答   现场观众:郎教授您好,我是安徽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刚才您一直强调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公正。前不久我们新的《破产法》实施了,它引用了管理人制度,但是它这个管理人制度从任免到更换都是没有学习西方给予债权人更多的实际的权益,您认为这也是公平公正的体现吗?   郎咸平:非常好的问题。今天的中国法律本身是缺乏的,我们中国的法律,我常常讲不但不缺乏,还过多。什么叫过多。我抄袭的本领是一流的。比如我们的《公司法》就是一部可笑的法律,把欧洲的《公司法》抄来了,把美国的《公司法》也抄来了。所有中国是既有欧洲的公司制度,又有美国的独立制度,加在一起是最没用的制度。因为中国最大的公司问题是执行的问题,嘴巴喜欢说,法定喜欢定,一到执行就不行。   夜总会火了也打夜总会,你不觉得你该做什么事情,你要贯彻、你要执行吗?不是的,他靠严打,你该知道,一个严打的社会一定是个落后的社会,一个落伍的社会。   你刚才讲的这个问题,包括中国的《破产法》,美国的《破产法》是我专家。我可以告诉你,美国的《破产法》,《破产法》本身的本质在哪里?美国的《破产法》不是让企业破产,是让企业在法庭的保护下使得投资人不要受到损失,这才能法庭,这才能“法”的最根本的因素。这一点,我们很多的法学单位搞不清楚。你把美国的《破产法》引进来又是表面现象,你知不知道美国的《破产法》的根本精神是通过法庭来确保老百姓的公正公平,老百姓的福利才能他们所关注的重点,而不是“法”本身。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引进《破产法》之后,你没有悟到执法的真正目的,你不理解法律是干什么的。因为你问的这个问题比较专业,我不想用太专业的问题回答。你问的问题非常的深刻,而且你提出的话题到底是不是公正公平。我可以跟你讲,《破产法》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公正公平的社会,让每个老百姓得到保障,这个得到没有,需要像你们这样年轻的学者继续研究。   (热烈掌声)   现场观众:郎教授您好,我有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在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在金融领域里面,中国人是不是总是处于下风?   第二,因为我们现在人民币在升值,它在仿效日本当年“本币”升值的过程,日本当年是股市经历崩盘,然后房地产也经历崩盘,我们将来会不会走这条路?谢谢。   (热烈掌声)   郎咸平:你的第一个问题,在金融领域里面,中国人是不是总是处于下风?你还需要会议吗?你知道美国最厉害的地方在哪?不是它的制造业、也不是它的军事业,美国最厉害的是它的金融水平奇高,你不可想象的。像日本人当前出口了几辆汽车,它就以为自己不得了了,最可笑的是,他玩美国人的游戏日本在80年代末收购了美国洛克菲勒。   我告诉你哪些东西不能玩?美国的可口可乐不能碰、麦当劳不能碰、石油不能碰,你别玩。美国的银行、美国的投资银行不是你玩的。结果小日本人玩了,玩了什么?收购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当时美国的报纸对这个事情大肆披露。有的媒体还说这是第二次珍珠港偷袭。美国人愤怒,我看到这种消息当然比较高兴。最后你发现,没事;结果日本的这家公司成功的收购了美国的洛克菲勒。你的问题出来了,就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有了一个突然不相干的事情出来了,那就是德法日美英在一起搞了个《广场协议》,《广场协议》规定日元需要不断的调升。日本人竟然签字了,好傻;这就是美国人最厉害的地方。你要晓得,日本人一旦签字,就表示日元一定会升值。如果日本政府签了字表示日元一定会升值,那么全世界的国际厂家一定会买日元。你买日元,你以为什么是汇率啊?什么叫汇率?汇率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真正手段的叫汇率。你以为汇率是价格啊?比如说这个茶杯,需求大了以后,你提高价格需求就少了是吧?你就平衡供需了是吧?那是茶杯,电脑也是一样,你们的衣服也是一样的。汇率不是的。好了,日本人签字了,国际厂家一看,签字了,日币会升值,买你日币。日币一升值,他们再买、再买再升值,这样下去几年下来,日本钱币升职摧毁了日本的经济。那家购买洛克菲勒的公司也深受打击,最后以半价把洛克菲勒中心卖回给美国人。等到拿到一半日元之后,一算拿回来的是25%的钱。你根据不是美国的对手。而且在当时日币在不断升值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美国的政府不断的要求日本压低利率,而且日本的财团也是配合,因为他们希望持续发展。日本的各大财团也支持这个政策,内外一呼应,在不断的升值过程当中,货币是大幅增长,利率很低,火上浇油,到了最后日本的地产就这样上去了,不下跌了。日本的股价大幅上去了。   好了,请注意,按照郎教授的理论,这个地产价格不断上升而不下跌,是负面因素不断积累、不断加速度的积累,终于到了一天,两者突然崩盘,最后买单者是全体日本老百姓。这个政策清楚的告诉我们,就是因为这个“败”字,使得日本永远沦为美国的附庸国。一战之下,大伤元气;那就是美国的金融战争是最可怕的。   现场观众:前一段时间普通的老百姓参与证券投资比较多,经过股票市场最近几次大幅振荡之后,现在普通的老百姓都转投基金,基金最近是大规模的发行,基金行业最近高速膨胀,国内有一个说法说:基金业大规模发展,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我想请问一下郎教授基金高速发展占了市场份额已经非常高了,是否真能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郎咸平:这个问题很好。实际上你真正想问的可能是“基金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股市?”   我觉得你应该这么问,“基金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股民”会更好。你看,美国的基金是60%交易量,英国的基金99%;但是你要搞清楚,本质是不一样的。英美的股票市场和中国股票市场的本质不一样。就你这个问题,我想发问一下。最近你们有没有买保险?   现场观众:有。   郎咸平:又错了。因为当你买保险,保险公司会给你一张单子,你每个月交多少钱,等你退休之后肯定会有一大笔退休款。一听起来非常激动,但是回到两个问题:本质问题。你看看你每个月的存款回报率是多少?你还记得吗?大概是7%、8%。同志们啊,7%、8%的回报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保险单的回报率是7%-8%?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股票市场谁能担保7%、8%。我给你个数,郎教授的记忆力超强,美国的股市从1930-1980年的股票市场回报率是8.3%,从1940年-1990年的50年间股票市场回报率是7.6%加上银行。所以8.3+7.6÷2=8%。因此当它在做保险计算的时候,就可以用8%来做回报率的标准。各位理解我的意思吗?就是你存一个月,存了一万块,按照8%的付利率算,到了30年后是多少。那是美国的股市,所以你在美国买保险基本没问题,按照8%计算到退休的时候应该可以拿到8%付利50年的结果。中国是百分之几?你既然没有计算中国股票市场回报率就敢写8%,你是误导。如果是百分之负二十怎么办?有没有可能啊?当然有可能。我以前在香港搞了个“退休基金”,像我这样水平的首席教授在1997年退休的时候可以拿2000万的退休金,如果我现在退休呢?才拿多少钱?20块。为什么从2千块跌到20块呢?因为我们的基金破产了。什么时候破产的呢?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破产了。所以说,各位同志,我容易吗?为了退休基金我来合肥演讲,我容易吗(笑话)?   我们这个基金发展的本生代表什么?你要晓得,基金在美国,包括退休金、保险金统称“基金”。你只要每年获得8%的回报率这个基金就是好基金,但是美国基金之所以能够健康的成长是因为美国有一个稳定增长之市场。每一年都有很多美国大学生一毕业之后,就把他一生的财富用退休金或者是股市。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薪水放在股票市场的时候,股票市场开展成长。而且每个美国居民都知道,不论买基金还是自己炒股,当他在市场上受到上市公司欺负之后,美国政府一定会给你讨回公道。就因为这样大家对美国的股市非常的信任,只要发生股市的欺诈现象,美国政府一定会出售。包括大家知道的安然,安然倒闭了,帮他做的合伙人也倒闭。气侯又来了一家公司叫做世界通讯,世界通讯坦白讲犯的过错在中国人看来不大,什么错误呢?应该是成本开销的项目,他搞成投资,因此成本开销比较小。几年下来他替我们投资人剩下了大笔的钱,应该是好事才对吧?美国不可以,为什么?你不诚实。按照会计法则你不该这么做,你一旦这么做就犯法。各位知道美国政府怎么处理的吗?那就是我们八点档的联播新闻里面,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带着首席运营官每天游街走一遍,让大家看到你一旦违反美国的监管制度就让你的家庭蒙羞,让你的朋友看不起,两个礼拜每天走一趟。这就是美国政府的。目的是什么呢?让每一个老百姓知道,只要谁违反的美国政府的制度,美国政府一定会以保护中小股民利益出来严惩不贷。就是因为这个做法,使得美国股民非常信任股市,每个人都愿意把钱放入故事。因此美国留在股票市场上都是好的公司。好的公司留在美国故事,坏的公司退出。美国政府会保护投资人,因此美国股市每年以8%的年回报率。正是因为这样,它才有健康的保险市场,它才有健康的基金市场。它的本质不是基金,它的本质是有严格法制化系统。只有这样,你的资金才有价值,你的保险才有价值。   (掌声)   主持人:是不是咱们中国目前的保险都不可以投资了,是不是给我们老百姓没有更多的信心了呢?   郎咸平:也不是。你今天买保险本身是跟炒股票是一样的,你要了解风险。风险大也没什么不好的,就像今年的股市一样。   主持人:据我了解,保险也可以做贷款,风险投资拿出来做,对不对?   郎咸平:对。   现场观众:按照您刚才所讲的话,由于我国教育的失败和传统古典做法和僵化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经营有些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实际经济萎缩,会不会在经济发展高峰的时候产生一个股市和房市非常大的动荡或者是破灭。您认为这个是不是存在滞后期,这个滞后期大概多少时间?作为我们普通的股民来说,我们有什么方法来规避这个风险?   (掌声)   郎咸平:我刚才说的,本科是缺乏创造力。按照这位观众的讲法就是“缺乏创造力的就是本科”。我没有讲这个话。   僵化思维会带来经济的崩溃吗?不会的,这是两回事。我们就怕当这个政策是错误的话,一个僵化民族是不是一度错下去,这个才能危机。就像你在初中念书的时候,老师说你们你就记什么。比如说工业化是不对的,你有没有想一想,你把工业化的钱拿去投资环保,你所创造的GDP是一样的。你有没有想过汇率不是价格呢?汇率是各个政府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手段呢?我今天呼吁各位,就是你的思维要多样化,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国际当中,谁能够在国际化之下生存,谁的思维必须要活跃化,谁的思维必须要改进、要创造,这个才能在国际化的压力之下,如何生存的重要条件。这个思维的创新,不但是政府所应该具备的,同时更是企业家所应该具备的。   最后一个,你说现在我们的企业看起来都没有什么潜力、日子都很过是吧。难道我们都完了吗?错了,这个正是你的机会,只要你有创造力。比如说做广告,广告业很难做。可是你想想,广告的本质是什么?你们的回答大概是做广告的目的是打产品知名度、或者是打企业知名度、广告告之。错的,全国的广告业都这么想,那么我今天告诉大家,广告的目的是打一个特殊的精神。不是打知名度,打一种你从来没有想过的精神,比如说耐克怎么成功的呢?它的广告打什么?不是打耐克的品牌。打什么?一种运动的精神。所以你买到耐克的就觉得运动劲十足。你买中国的鞋子没有。如果全国的广告都在打知名度,你在打精神,你不觉得这是你发展的最好机会吗?因为你的思维跟别人不一样。这也是我上午一再强调,下一代企业家最大价值是如何创造价值,必须是思维的差异化。   (热烈掌声)   现场观众:我是一个商人,在商人里面我是学者,在学者里面我是商人。我想问你,中国现在应该怎么样去解决中国民族企业,或者说中国个人的责任意识应该怎么从根本上改变?   郎咸平: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学术化,但是我认为很有价值。所以我想我准备用比较简单的话给你说清楚:资本论里面马克思是这么说的:“资本主义是剥削的”,但是我要告诉各位,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最大贡献在哪里?是他在写《资本论》的时候震撼了全世界,他让资本主义认识到当前那种“以钱为纲”的路走下去就是革命。1875年英国改革法案出来了,1894年美国的《反垄断法》出来的;大家根据英文来看会发现《反垄断法》怎么变成了反信托基金法呢?根据我去年发表的论文发现,当时在美国的信托基金是大加速,所以美国反垄断法的本质是反大家族法,这就是反垄断法的精神,到了这个时刻,美国政府认识到公平、公正为纲的重要性。而且劳资解纷怎么解决?已经不能从马克思所批判的“麻痹劳动者”开始。这就是思想的极大转变,那么怎么节制资本家呢?不是搞资本,那就是通过股票市场要求资本家以高市盈率套现离开经济舞台,把股票卖给中小公司。加拿大跟美国是类似的国家,加拿大上市公司里面89%都是大家族控股,可是美国是大中层,为什么?那就是要达到公平。当大家族用高市盈率退出以后,你颐养天年。比如说惠普,请问你惠普家族有没有一个人在董事会里面?没有。最后一个成员在几年前被踢走了,所以惠普已经是个大众持股的公司。大众持股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受了《资本论》的刺激之后,美国政府了解到,要真正化解劳资纠纷就应该从节制资本家开始,那么如果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藏富与民”,怎么“藏富与民”呢?就是把股票卖给小老百姓。所以美国的大公司持股的是美国的大大小小的老百姓持股。这些公司被小老百姓持股,只要这些经理人员在美国的严刑峻法的管理之下,努力工作就能给公司创造利润,每当他创造一美元的价值股票市场就会30倍的反馈广大普通民众。所以各位请注意,美国经济成长的果实,最后通过股票市场放大30倍之后,它把国力的分给了普通老百姓,因此美国越强大,老百姓获得的利润越多。因此美国和英国是在《资本论》之后开始节制资本家,真正的“藏富与民”。欧洲怎么称自己?他们称自己是“民族国家”,美国、加拿大也是一个国家。讲一举开玩笑的话,真正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   (热烈掌声)   现场观众:今天听了郎教授的演讲我觉得非常精彩,也有两个小小的感想和一个小小的问题和大家探讨一下。   对于中国的教育问题、经济问题,郎教授我觉得你的名声也很大,我觉得你有很多的批判声音在。很多人觉得您有作秀、炒作的成分在里面,我想问一下郎教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郎咸平:你所提的问题媒体报道了上千次了,我都难得回答了。   你说我是光批判,这是对。我想问你,医生看病干嘛要找到病因呢?我再问你,我批判“以钱为纲”我有没有解答呢?你的问题就是炒作,一切都以证明,我不再重复了。   现场观众:郎教授您好,我是安徽大学金融系的学生。我想问您:为什么早上和下午您都迟到半个小时?   (热烈掌声)   郎咸平:我跟你是一样的,我是听命行事。上午的时候他们说等领导,下午他们说几个重要人员都没来,郎教授等等好吗。   我跟您一样也是听命行事。   现场观众:作为大众人物,我觉得您的言行对大家都很有影响。   (热烈掌声)   郎咸平:你相不相信,省委书记或者***他决定不了这个小问题,这是你秘书的管的,我们管不到。   现场观众:经济学中有个博弈,我看过很多书,他们在英文上有的时候翻译成“游戏”,有的时候翻译成“赌博”。我想知道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郎咸平:正确的翻译应该是“游戏机”,你说“赌博”,因为整个经济学你知道叫什么理论吗?整个经济学就是一个选择,它不是一个特殊的“赌博”。   现场观众:今天很多人是冲着您的房地产和证券方面的,而我今天想跟您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   郎咸平:好,其实年轻人就是这样。   现场观众:老师您经常说,我们的政府一刀切,我们的人民一刀切,但是老师您自己也犯了一刀切的错误。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已经不是以往的大学生,我们现在都是很有创造力的人才。   郎咸平:你的问题问完了吗?我愿意回答您这个问题。   中国大学生有没有创造力,不是表现在嘴巴上。我希望看到是你们工作之后的,你所带领的企业是具有创造力的企业,带领的政府是具有创造力的政府,你如果是学者是一个创造力的学习。我希望你所说的这些,将来做过我看,好吗?   现场观众:好的。   现场观众:西方国家现在提倡45岁退休,上午我听了您讲得话,我们的下一代可能上完大学就没有工作。我也想45岁退休,今年35岁;这未来的十年对我来讲,只有10年的工作时间了,我现在手上也就500万现金,在这十年当中我的500万往那投,房子、车子、股票、基金都买过,我现在这钱往哪投?   郎咸平:你说你的钱也不多,就500万。也不少了。   我今天演讲的本质是什么,我演讲的本质是楼市和股市的本质特征在哪里?如果你听懂我的演讲的话,我已经把楼市和股市的本质讲的特别清楚,你想怎么投资,那是你个人的抉择。我不能帮你做决定,我只能告诉你理论背后是什么做决定的。真正要做决定的是你自己。   如果你问一个美国人,你手上有500万人民币你怎么投资。他会很简单的告诉你,我就把这个钱放在股票市场上。为什么你没有这个答复呢?因为你内心当中对我们的投资环境是骄傲不安的。我个人是个学者,我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我只能告诉你你的骄傲不安在哪里,是因为你缺乏一个稳定的投资渠道。这个问题是个既存的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问题。除非我们对股票市场和其他的市场有了进一步的规范,但是目前你的这种骄傲不安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主持人:您钱要太多,可以去买彩票,生更多的钱   现场观众:朗教授您好,我是个没有读完大学本科的学生,所以我希望我的思想不要太僵化。   在座的中国人都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让中国变得更好,您也说了,中国现在的金融是处于劣势。作为一个学者,以您个人的角度看,您怎样把您的理念更大程度的去概念这个社会。因为我认为影响民众是不够的,您有信心去影响政府吗?我想问的是,作为我们普通的民众,一名大学生或者是一名想把自己的企业变成很强企业的企业家来说,我们除了努力的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多元化与国际接轨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什么使中国真的可以走上强大呢?谢谢。   (掌声)   郎咸平:非常好的问题,我很愿意回答。在中午休息的时候,别人也问过类似的问题。郎教授您跟我们讲干嘛呢?该听的没来。你讲给***听啊,他们才能要听的。   我开个玩笑讲:***如果也认为以人为本他所喊的口号是对的,他所喊的口号应该坚持,他必然会提出公平公正。   今天我只是独立的学者,我和***没有私人接触。他可能也不认识我,但是为什么有人会说,郎教授您的想法跟他有类似的吗,您能够告诉他吗?我可以告诉你,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个以公平公正为主的理念,你只要自己的观察就可以观察出来。   我绝对不是跟他有私人的接触,他也没有要求我做任何的事情。而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应该做的事。按照这个走下去,公平公正为纲也是必然的。我相信按照我这半年来对他的理解,他一定会这么做。所以这个问题你不要担心。   第二个问题,你是个本科生还没有毕业,所以你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僵化,不像我已经僵化了。我已经读了本科了,我也是在中国的学校读的本科,所以我也是缺乏创造力,还好我中学成绩不好。   当你做任何一个工作的时候,你不要浮躁的想创业,你只要把每一份工扎扎实实的做好,那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一些观念彻底破坏的伦理道德,以及是非善恶判断标准。我举个例子,国企改革中不是自己的就做不好,这叫什么?叫体制问题。我想反问一句,你认为东西不是自己的就做不好吗?国企不是自己的,所有就做不好。你晓不晓得,这种说法严重破坏了中华的道德伦理、是非善恶判断标准。你一旦允许国企老总随意践踏国有资产,他将来就会有践踏民营资产的信心。   我再告诉你,你是民营企业家是吧?您是老板是吧?我想问你的副总、你的经理、你的员工是谁?你会发现你的员工都是他的人,那么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不做好呢?如果你的公司都不做好,你的公司怎么做强、怎么做大呢?这也是我们很多的民营企业家发现你的员工不愿意把事情做好,浮躁的很。这个不是美国的现状,这是中国的现状。你知道缺乏什么吗?我们年轻人缺乏什么?缺乏对于国家、民族甚至股东的信托责任。所以这是我应该跟你强调的。   你不是年轻人,你如何做好,如果你好好的做好你每一份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我们国家的希望不就是很大了吗?至于你想当资本家、企业家,我跟你说,当企业家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2007年之后,你想当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要了解下一代的企业家和90年代成长的企业家不同。90年代孕育出一大批企业家,但是在2007年之后,在国际化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我认为下一代的企业家,一定是实干、苦干同时是具有思维创造力的人才能够当企业家。   (热烈掌声)   主持人:刚才收到匿名朋友送来的问题,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文件,这个文件被称为中国房地产第三个里程碑式的文件,请问您对这个文件也何评论?这个制度的建立对中国今后的房地产市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郎咸平:有关单位向建设部发的很多条款是很奇怪的,比如说“90平米”,你怎么想出来的“90”,为什么不是“89”呢。在上海可能希望大点,在别得地方可能小一点。为什么又一刀切,这个一样是一刀切。什么意思呢?我们各地政府少盖了经济适用房、少盖了联组适用房吗?昨天几个媒体采访我,在博鳌的时候,他们说郎教授我们是成都来的,我们的政府盖了很多,但是申请的人不多。我说你薪水多少?他说两千多。我说你怎么不申请啊?他说因为经济适用房太远了。我说这就是问题。今天已经不是各地政府要不要盖联组适用房以及廉租房,而是你盖这座房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希望老百姓买得到便宜的房子,你是为老百姓的住而解决问题的。但是我告诉你,投资的资金你怎么用,分配的过程你怎么找出话题?到最后你发现,经济适用房盖在市中心的买的就不少了。   也就是说,条文太多,缺乏绩效性。   主持人:郎教授您好,今天听了你的讲座感觉非常有新意。以前听到的一些国内的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的确没有代表中小民众的声音。我想问几个问题:   一、你认为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和中国未来法制之路存在着什么必然的联系。   因为我知道美国的强大是在80%的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   二、国家去年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你认为直销在中国的未来,以及在世界的未来,以及它的传统行业的影响。   三、因为你的德林系和格林科尔系很正确的语言了,那么在股票市场上明天系你有研究吗?谢谢。   郎咸平:宗教信仰的问题,我想请你回去再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他说:宗教是鸦片。把上下文读通,读他的原文版。因为劳工受到的压迫,所以需要鸦片来麻痹自己。所以我跟你们讲,宗教本身在西方社会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说美国的总统,他就会在全国民众面前祷告;美国的法院,你上台作证的时候要你按着《圣经》发誓,你要知道宗教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而是宗教存在的本质是干嘛的?宗教存在的本质让你畏惧。你一旦不惧鬼神必然胆大妄为。你不觉得中国现在的现象就是这样子吗?   二、“直销”。   各位应该对直销本身很理解,直销本身应该不是立法的重点,而是直销本身以及欺诈这才能立法的根本。你应该对直销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管理,包括企业。   当然,你对我的著作可能不太留意。在2001年5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之后,7月份我又写了一篇《明天系》的文章,你可以上网查一下2001年的《新财经》上面有,这个就是明天系。   现场观众:两个问题:   一、昨天我在北京正好和吴敬琏老师交流了“郎顾之争”,吴敬琏就说顾雏军就不像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我想问一下您怎么评价吴老师的这种评价。   二、银行每年的资金发行量以16%-22%的增幅在增加货币的流通基础上,然后还进入了加息通道。我想请问郎教授,中国今后利息增加大概会持续多久,会增幅多大?   郎咸平:第一个问题,我和顾雏军之间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从来不发言,因为结果很清楚,再多说无意。第二个问题,你所提出来的认为加息还要持续多久,幅度多大。   由于中国是个“二元经济体系”,加息本身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加息的结果会使得过热的部门继续过热,过冷的部门更冷。更糟糕的是,一旦加息之后,会使得过冷部门由于投资环境更差,会使得“虚靡资金”更多的进入楼市、进入股市。   目前中央推出的宏观调控概念本身,我是支持的。我们必须要调控,过去我们所以来的是金融手段调控,现在我们要多管齐下。所以宏观调控,我们要更宏观的解释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宏观调控除了金融变数之外,反腐败推行一个公平公正的理念,这样的算不算?如果这样的算,我认为这才能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   现场观众:郎教授您好,我最早接受郎教授的教育应该是在上海的时候。郎教授是不是知道还有类似的与上海“世博案”相关的类似的问题。   郎教授专业应该是金融,中国现在对内人民币升值,对外通货膨胀。我记得前一段时间,教授还有一个言论:就是针对“虚靡资金”特别是外资涌入曾经给过政府支招,现在有关郎教授给政府支招的言论为何少了?   郎咸平:感谢你对我节目的关切,而且你讲的很到位。   我本人在上海是第一财经频道,里面有个节目叫做《财经郎咸平》,收视率奇高。我的节目在2005年下半年我的标题就是社保资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不能随意动。当时由于上海市委的监管,让我不能把话说明白。也就是因为这个节目促发了2001年1月份,中央下令这个节目停播。   第二个问题就是你所提到的,我以前曾经在广州发过言,我认为,你要组织国际热线流入,你不能发誓。我发誓股市不升值,这个没用。你对老婆发誓可以,但是对于国家政策来讲,不能发誓。因为你所代表的是政府的信用。同时对付国家炒家,要让他损失钱他才会走。你天天发誓不升值,你一旦破了第一个市,人家就说哦,要升值了。你越发誓,国际热线越多。你让他怎么出去呢?不能靠发誓,你要打破他的预期。你要突然贬值,突然升值,才能够打破他预期的。你让他抓不到你的行踪才安全。理解我的意思了吗?   现在你靠发誓,你不让他受损失,是不行的。当时我为什么建议3%的贬值呢?因为你只要3%的贬值,你能够撑上三个月,国际热线就会走。但是这个就是一个操控的问题,你政府就要有这种决心,要有这种胆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这种能力操控外汇。问题是你有没有这种能力。所以我对央行推出的浮动汇率本身我是坚决的反对的。   我可以大胆的说,中央银行有两千名经济学家,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操纵外汇。你只要让我们人民币浮动的必然结果,就是造成国际炒家的聚集。规定汇率确实比较落后,但是它的好处就是靠古老的方法可以阻绝外来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泰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为什么能够幸免遇难。世界各国财经规定汇率的是大多数,超过百分之六七十,真正敢搞浮动汇率的首先要人才,敢搞浮动汇率的一定是欧洲、美国或者日本这种国家,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搞浮动汇率是非常危险的。汇率一旦浮动之后,别人就有机会操控你的汇率,这是非常危险的。我自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应该鼓励金融自由化是吧?可是你不能鼓励,因为金融自由化本身就是一个所谓的国际战略。所以为什么我说,金融方面你要稳步的向前,因为金融政策的出错和工业、农业不一样。金融政策只要上午出错,下午就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这就是金融的风险大。所以你不但要有能力操作,同时要有能力驾驭金融。问题又出来了,你有这种能力吗?   主持人:我们时间有限,回答到16:00钟,现在再给一个机会;这边这位女士。我们多一点机会给女同胞,否则得有机会了。 深圳主题演讲   今天谈的问题,是宏观的层面上来谈一谈我对房地产行业的看法,这个看法是我个人的浅见,可能这个切入的角度不太一样,我简单思考一个问题,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政府从2003年开始,陆陆续续地推出了多项政策,一直到今年6月、7月为止,在座的各位都是在深圳地区居住的企业家或者平民百姓,你们有没有感觉到,深圳的房价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这是我的感觉,那么话说回来,我跟深圳的的地产发展商交流,他们激动地跟我们说这还是深圳的形势好,民间的所谓的经济意识比较强,自由市场形成比较早,所以并没有泡沫现象,因此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对深圳没有影响。      往北方走,天津和北京影响也不是很大,我们前两个月做简单的估计,我们发现广东地区跟北京购房率稍微提高了, 只有上海受到最大的打击。可是各位想想,难道上海地区的民众自由经济的认识不如广东吗?不如北京吗?我想不是这么简单。为什么在全中国经济首先的发源地并不是深圳?是明末政府时期从上海开始。这样与国际接轨的城市,为何会在这轮国家宏观调控成为对象?而且上海房价之高,涨幅之大,我相信从领导人到地方政府表示高度不理解,上海的老百姓教育水平跟广东相比不相上下,对事物的理解,对经济运行的掌握,不应该有太大的分别。这样的人群,怎么可能会在广东地区跟北京地区还有上海地区造成如此大的差距,难道是上海的民众有问题吗?我这么一讲,我相信各位嘉宾可以对我所讲的呼之欲出,整个事件不是简单的泡沫问题,而是我国整个宏观环境还没有跟国际接轨,而且从去年调整利率,一直到今年调整汇率,我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时候,我公开表示反对中央政府的做法。反对做法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二元化的金融体系,我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不起利率与汇率的不稳定,我国的金融体系承受不起房地产的泡沫,这些都应事先作防范,正确的政策实施的话就不会有上海的现象,这就是我对外发言的基本观点。   今天看房地产的问题,升值对房地产的影响?房地产未来走势应该怎么样?深圳的老百姓如何看房地产?今天的房地产政府清楚一点,今天的房地产市场已经不能单纯从房地产谈房地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环节了。因此我们从前几年的宏观调控一直到利率汇率的变动,到这次房地产宏观调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政策的调控认为基本上没有达到要点。也就是说,最近这一轮政策的出台,对于房地产泡沫而言,我们基本上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泡沫形成于上海?而整个宏观政策的推行“一刀切”是不可以接受的,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习惯,取决于两个变数,一个变数是薪水所赚的钱,第二个变数是固定资产产生的财富效益,目前表面上看起来,我们一刀切的宏观调控对很多地区是没有影响的,包括广东、北京,但是你的财富效果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只要你的财富效果受到影响,一个最直接的打击就是消费心态会改变。   如果你今天买一部汽车认为贵,并不是今天要不要买的问题,而是很多人会由此推迟消费行为,后面将是整个深圳地区的新消费观念的改变。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次宏观调控目前没有多大影响。这就太简单了。不是的,影响之大,是我不能理解,也是你不能理解的。我在国外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包括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公认的事实,那就是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为什么?你调整利率也好,你调整汇率也好,有两点你是控制不住的。学术界称之为定论的东西:一个是什么时候产生效果不知道;第二个效果多大不知道。   因为如果一个政策的推行,不知道什么时候产生效果,或者不知道效果有多大,这个政策必须要稳健。而为什么美国政府对于货币供给的控制始终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你们在座都是做企业的,日本、美国、欧洲的厂商基本上都知道如何对外汇的风险。但中国不稳定的金融政策,也就是汇率和利率的调整,最后是由生产厂商承担,也就是消费者承担。当然,最后是要中央政府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来承担。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情在中国大陆还需要讨论?也就是应由中央政府来承担金融政策的风险,而不是老百姓承担。人民银行还搞不清楚这个道理,因此这种不负责任的政策,是我表示反对的。   那么各位想一想,今天房地产的未来,不是取决于老百姓怎么想,也不是取决于发展商怎么想,我们何尝不希望,住者有其屋;我们何尝不希望老百姓买到廉价的住宅,可是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你住不到!   我举个例,上海地区也是我比较熟悉的地区,房价到了什么地步?所谓城区“三二一”环线,内环是三万元一米,内环跟外环之间的二环线是2万元一平方米,外环“三环”线以外是1万元平方米。政府统计数据称6700多元/平方米是不可靠的,我讲的是数据是比较真实的。这种数据远远高于广东地区和深圳。   很多媒体说影响上海房价有三个因素:第一,是上海老百姓收入显著增长;第二,由2009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第三个原因,就是可能有外国资金的流入,包括温州、香港等地的资金的流入。我跟各位讲,这是非常简单化的看法。   第一,上海老百姓比较有钱吗?我们看一下,从2002年-2004年,上海老百姓可动用收入所得的增长率是12%左右,在广东也是12%左右,北京也是12%左右,几乎差不多。因此第一个理论根本不成立,上海老百姓并不比北京和广东老百姓更多钱。   第二,世博概念。奥运概念在北京更吸引人,更是卖点。世博在哪里建造?在浦东,5.28平方公里土地。但我们观察到,这次泡沫的形成是在浦西。因此第二个理论也不成立。   第三,是否是外部资金的炒作。我自己在上海电台有一个节目,曾经谈过上海的房地产,但是有人不希望播,结果没播成。为什么呢?既然,前两个因素表明,即不是上海百姓比较有钱,也不是世博概念,那上海房地产短短半年内,炒高了一倍以上的唯一可能,就是国际炒作。什么叫做国际炒作?我们比喻一下,外汇储备1000亿美元,其中有700亿知道来源,包括直接投资、贸易等,但还有300亿不知道来源!   我同时又想到一个可笑的问题,你有什么资格搞浮动汇率制?你有什么资格搞利率自由化?你有能力驾驭国际炒家吗?甚至我在开玩笑讲,这个钱是不是国外潜水艇运进来的?   今天上海房地产是怎么回事?假如我是国际炒家的话,我想暴炒国外的股票是傻子,炒不起的!我都知道国外监管机构不会不知道。但国际炒家所想的一定是会挑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独特性,我如果只有500亿资金的话,我去哪个城市?   就当成是我的猜测,虽然我猜问题是比较准的。我假如用500亿到1000亿资金炒作房地产,我会去广东或北京吗?象广州政府发展规划是东向天河,南向番禺;象北京是二环、三环、六环等,如果再数到七八环,连天津都变成北京的一个区了,北京二环之内的区域是市中心区,但是北京老百姓是不喜欢住在那里的,那里多是政府的机关单位。我们承认那是市   中心,但不喜欢住在那里。那么,住在哪里呢?跟着环走,在三环、四环,我们可能住在亚运村,朝阳区有可能住,海淀区有可能住,甚至住在清华、北大附近,各有各的特色。所以北京区域跟广州一样,居住区域散布得很广。但在我们大上海地区,是不一样的。上海地区有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在这个片区,土地供给没有了,在有限的土地上造有限的几栋房子。上海老百姓和广州、深圳的老百姓不一样。如果上海老百姓买郊区别墅的话,也会希望在市区里有一个小房子,不希望脱离市区生活。你说在南京西路和淮海路买房,他们肯定愿意。   比如广州人想住在广州的市中心吗?肯定不想!北京人想住在北京二环以内吗?就是故宫附近,你肯定不想!但上海老百姓就是想住南京西路和淮海路,当然这个供给量非常小,没有数据公布的事,我不希望对外发言。下面都是我实地观察到的现象,那就是国际资金,比如香港来的资金大举购买淮海路和南京西路,这些内环区的所有高价楼盘。怎么买?我发现操作手法跟2003年国际游资炒作H股是一样的。什么原则呢?首先大批量的购买。在买入累积到一定数量以后,炒家一起进入,然后在最后要出手的三个月至半年左右时间,大幅度上扬,然后高位套现,卖给傻瓜。当时对H股炒作,我讲这个话的时候没有数据,因为香港联交所规定,机构投资人持股量10%以上才需要汇报,所以当发现没有机构投资的时候,到了2003年4月1日,联交所突然宣布5%以上也要宣布,当月塌陷。大部分持股都在5-10%之间,有几家公司9.9%不想披露。这种现象当时炒作H股本,就是八国联军的时候,国外一起来炒作,不像我们自己的庄家是互相厮杀的。国外同时进来,一起囊括,一起炒作,第一阶段炒这几家,互相揭盘,我先购买,然后你也进来,然后一起退出,第四个人进来最高价格   拉升,然后四个人一起退出。炒H股的时候,第一家先进来,然后第二家再进来,第三家再进来,怎么套现,第四家进来到高位,前面三家一起套现,下一次换一家,你这次牺牲一点,下一次你第一个炒,我们互相配合。大家理解了没有?(掌声)   这是H股炒作,你们上网看一下,2003年我在《21世纪经济报》发表的文章。这次我们发现也是类似情况,但是我们没有数据,我很多学生做房地产代理的,我发现情况很类似,怎么回事?就是03年的时候,04年的时候,一起进来的,由于地方非常小,少量资金给拉抬楼价,到最后我判定是在今年年初或者去年年底,开始由最后几家进来,当时的房价,从去   年2004年的6月份到今年6月份房价在当地楼盘占了一倍以上,可以从1.5万到2万,甚至到3万以上,短短的几个月,一起出货,高位套现,卖给老百姓。造成泡沫,大赚一笔而走,人走了以后,政府开始宏观调控。第一,你两年之内卖掉的,给5%的惩罚。要卖房子以后,你必须先交清贷款才能买房,各项条条款款让你卖不了,这就是高手过招,让你走了以后才来调。(掌声)到最后打击了谁?就是打击了上海老百姓,这叫做技不如人,也叫做嫌贫嫉富。然后房地产走到了这一步,你事先难道不晓得这就是国际炒家吗?我告诉你,他就是不知道。 我到处演讲,我从来没有给银行、证监会演讲,不学习是不行的。当然这话是公开讲的,在上海也照讲,你所接触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深圳的房地产商,不再是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商了,宏观调控要有宏观调控的原则,必须国际化,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在150年以前,在大清王朝的时候,我们签订了辱国的条约,我们高考的时候,看到这个都是非常痛苦,都是当时政府的无能,150年以后的子孙怎么说你们?到了300年以后,他们还不是说150年以前吗?我们这代人可是高高兴兴签的,政府宏观调控打击老百姓,还不如清朝,清朝还不会干这个事,财务金融不如人也要签订辱国的条约。我在公开场合的发言,任何积极的政策都可以调整的。金融政策是不能做调整的,你只要稍稍做决定就是上千亿,在美国最尖端的人才都是做金融的,在美国商人学院里面,薪水得最高的就是金融学教授,因为他们这套东西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可以席卷全国财经,美国是看贡献而定薪水,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这个行业操控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的制造业是非常辛苦,赚5%不得了,房地产能够赚20、30%可能,当然你们这些雕虫小技,让美国人透过某些国际炒家轻轻松松一笔就可以赚回来,怎么做? 去年,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当时政府决定宏观调控,当事人提出一句话,什么叫做汇率?汇率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就是货币,绝对不是汇率价格,如果专家学者不理解这个的,你所提出来的政策意见,包括调升利率都是错误的政策,你打击的对象都是老百姓,因为你计不如人。所以我们今天房地产的局面,而是一个事关全球经济发展的国际炒家的局面。   国际炒家三大特色,操作手法之复杂是你永远不知道!我们300亿外汇怎么来不知道,国际炒家动用国际资金庞大是你不知道的,人民银行不是对手。另外,跟各国政府关系暧昧是你不可想象的,举个例子,去年年初的热钱流入,根据我们的研究,60%来自于日本,40%来自于美国,你们回想一下,去年是哪两个国家给中国政府最大压力那就是日本和美国,这就是国际炒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的结果,对于地产业而言,你们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而不是与日俱减。在这种危机时刻,政府必须谨慎而出,承担这个风险。可是各位请看,你们最切身之痛的宏观调控从哪里来?   从上海地区来,但是宏观调控的结果,是一种全面调控的,对所有地区都会造成打击,目前短期之内还看不知道,还没有开始,金融政策的效果跟时间是不确定的,这是国际承认的道理,我们今天还需要讨论吗?可是我们还在讨论这个事,想起来就悲哀。在这种格局之下,国外机构投资者进来,高位套现走人,政府才开始宏观调控,全国每个地区都受到调控,因此这种调控是一个有问题的调控,这个调控带给很多的地区,将会是经济萧条。而且按照我们的估计,我国生产过剩的现象在2007年会体现出来,这是别人做的研究。生产过剩的经济配合消费形态的改变带给各位的将是不可避免的经济萧条,对于地产商而言,投资而言,我当然不希望,我希望能够更有英明的政策和有效政策来提升经济。可是对地产商而言,在这个严峻的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有做法。你要有认识,我国地产商会被大量淘汰,可能有人听了心理不爽,与其不爽,但愿不要让我说中! 第一,你必须增加公司的现金流,第二,你必须减少负债,第三,你必须缩小规模,那么未来在地产业健全的地产公司,不再是现在大而全的公司,而应该是现金流充裕,负债率极低。规模不大的更加专业化的地产商,包括生产和服务分开的地产商。所以很多时候,目前有的地产商90%转型为地产服务商,而不是盖房子。配套措施现在必定更加专业化。所以要未雨绸缪,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形成专业化,但是你本身的财务状况要好。   我跟上海的地产商曾经说过这句话,我国的民营企业家听不进去话,你跟他讲,他回去就忘了。等到今年7月份,我又跟他们讲,很多人就是在两年前听我讲课的那群人,见到我,说后悔没有听我这句话。现在宏观调控又开始了,如果当时低负债率的话不会产生这个危机。所以今天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未来房地产走势格局一定是这样子。走到这一步多悲哀,我们的股市也是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未来?   我们这是内部讲话,我可以再告诉你,金融政策所反映的不仅是利率汇率房地产调控的问题,这一切都是相关的,包括目前推出的股权分置。我是少数几个人公开反对股权分置的,我反对在哪里?我现在跟各位做交流。因为这一切都是跟房地产、汇率不可分的环节。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我国目前存在的宏观调控的思维?什么叫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原始目的,就是在市场上集资,把我们这些老百姓不会做生意的一群人,把你们钱集合在一起,拿给最伟大的经理人经营,比如说通用电气的韦尔奇,他是世界第一首席执行官,或者让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经营,他比我们聪明多,也有能力多,也懂管理,他能给我们创造无限的财富。这就是股票市场,集资把钱给最有能力的人经营,我们股票市场,当初为什么成立股票市场?就是为了国营企业减少困难,因此这些国有企业老总不是傻子就是笨子,或者没有能力的,没有第四个可能!(鼓掌)    今天把社会宝贵的资源凑集在一起,我说是不是违反了股票市场成立的原则,政府越有决心,政府的信用越受打击。各位晓得,在任何市场、金融市场,什么是维系金融市场的唯一原则?那就是政府的信用度,你们千万不要小看的信用,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对未来的发展,不管房地产还是股票发展,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地方。   但是中央政府还没有体会到这道理,我现在不断呼吁,如果大家不信任我,我可以举例,英国也做国有股减持?我们高考的时候是不是花了太多的时间念书,考完高考的时候是不是这   一生再也不念书了?   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强国,资本主义的皇冠民族——英国,它能做成功国有股减持。现在荒谬到中国证监会自己想不出办法。大家还记得这个事吗?三年以前或者四年以前,向全国各地老百姓征询意见,如何进行国有股减持?这个是非常滑稽的事,你是专业的监管机构,你都不知道,老百姓怎么知道?你为什么把这个风险加在别人身上呢?英国怎么做呢?英国也有国有企业,有的好也有糟糕的,怎么办?撒切尔夫人聘请了当时非常有名的一家投资银行,叫做罗斯查尔的投资银行,这家银行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在欧洲是非常有名的,马克思的资本论谈到这个家族谈到473次,你们不信的话可以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几个人看过资本论,我看过。我们这个罗斯查尔的家族,在滑铁卢战役的时候,法国拿坡仑皇帝的两个总监都是罗斯家族的,他们为打战双方面凑集军饷。   因此,什么叫做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就是拿最优潜力最好的公司,把你的股权卖给老百姓,这才是强富于民的政策。为什么英国的私有化是少数几个成功的案例?我们亚洲有没有学习过的?有,那就是新加坡政府。新加坡政府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到亚洲各地收购公司,包括在香港和李泽锴抢购所谓的香港电讯,当然失败了,他也在苏州工业区收购了一些企业,政府通过行政力量收购企业了以后,聘请最好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好的公司拿去上市卖给中小股民,这就是新加坡成功的私有化。但是这两个国有股减持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最好的公司才能进行国有股减持,目的是强化政府。因为英国和新加坡还有美国政府知道,一个股市,如果政府不能担保老百姓都赚钱的话,这个股市将来一定会崩溃,就是这个道理。(掌声)   (因此)这个(不知道如何私有化的)道理是讲不通的,我觉得我的口齿还比较清晰,这个道理为什么大家不学习?如果你不遵循英国的私有化,大家晓得不,苏联私有化的失败在哪里?苏联人也不怎么学习,我看社会主义国家学习性不是太高的。   苏联国有股减持怎么搞呢?就是发行所谓的兑换券,比如说A公司是国有企业,价值1万,就发1万张兑换券,每个老百姓发你1张兑换券,如果对老百姓有兴趣的话,拿1张换这个股权,可以换到1%的股权,这种幼稚的想法只会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你想想看,一般小百姓有兴趣拿A公司1%的股权吗?这种没有法制、没有信托投资的国家,谁会买你1%的股权?他宁愿不要这张兑换券而买一瓶酒来喝,他觉得买这个股票不实惠。最后形成黑市,地下市场,就是专门卖兑换券的。   当时苏联有7个后来比我还要出名的金融人士,并不是专家,但他们看好这个时机,勾结国有银行,拿国有银行的钱去收购全国发行的兑换券。所以,突然之间在苏联这七个人,不但控制所有的国有企业,包括尤克斯。还控制着苏联的银行,控制着苏联的,出了什么问题呢?   国有股减持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国有股减持,代表着权益的真空。一个真空的权利一定要被取代,在苏联就有这七个人取代了的权利。这七人横征暴敛,席卷全国财富。几年下来,这么大的苏联,总的国民经济总产值竟然低于中美洲小国家墨西哥,不可想象,苏联权利真空以后,被七个人取代,这就是今天国有企业改革我为什么反对的道理。 为什么英国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因为英国人知道,国有股减持代表英国政府权利的真空,所以当初受全体中小老百姓的委托,管理这块国有资产,管理不好的话要进行私有化,不能交给个人,要交还给所有的老百姓。所以苏联的改革跟英国的国有股改革有什么差别?   苏联是取之于民,还之于七个人!英国的国有股减持是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这么深奥的学问你怎么敢不学习就推行呢?(掌声)。   你说股权分置有什么问题?脉络是一样的,就是我为什么要买你的股票?我不懂,你又凭什么把你的法人股放出来?我拿你的法人股,我能不能赚钱呢?   因为股票市场是有风险的,在中国才有风险。象美国股市有风险吗?短期有可能有,但长期看,股票市场如果不能保证中小股民赚钱,这个股市就没有存在的意义。美国的股市能赚多少钱?美国的股市从1930年-1980年,50年间,股民每一年平均拿回8.3%的回报率,加上银行利率,如果当年银行利率是3%,就给11.3%,40-90年拿回多少钱?7.6%的回报率,加上银行的回报率,这就是股票市场给中小股民的财富,象这种股市才有存在的价值。   为什么要保证这个股市顺利发展、努力成长?因为把财富归还给股民,是政府的信用。我们今天振兴民营经济,政府的信用太重要了。美国政府保护中小股民,在1934年成立美国证监会,是为了保护中小股民。各位都知道,证监会的执法权受保障的,美国证监会按照规定,可以调查,权利是无限制的。   郎咸平:请问各位,你们知道权利是谁赋予的?不是美国联邦法院,也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宪法赋予的。因为美国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只有以国家宪法赋予你的权利,你才能够将政府的信用加在股票市场里面,任何股市的违规现象,美国政府一定会出面解决,这使美国股民有信心,所以每个美国毕业的大学生,都会把一生的财富放在股票市场里面,只要美国股票继续增长,钱会越来越多。为什么美国每一年回报率7%-8%就是这个原因,美国政府保证股票市场上是不受欺凌、剥削和剥夺的。   如果美国老百姓,对美国政府信心丧失的话,美国会亡国!因为美国每一个老百姓退休金都放在股票市场里面,只要股票市场像中国一样的话,美国老百姓退休以后,无休可退,到最后就是。(掌声)   可是为什么你敢把退休金放在股票市场?因为有政府在,有美国政府的信用,你就能够得到保护,你退休的时候,得到退休金。这个道理你懂吗?我发现很多人不懂,竟然社保基金可以入市!今天的社保基金入市,摧毁百姓的财富,你们退休之后将没有钱退,你们认为我这是危言耸听的,我告诉你,我在香港是首席讲座教授,这个职位是非常崇高的,当然我的知名度远远不如杨振宁。(笑)   像我们退休的话,1997年之前退休的话,我可以拿2000万退休金,那是以前,现在我退休是200块。为什么呢?是破产。香港会破产,何况中国大陆。各位想想,这一切都是什么问题?都是金融政策的问题,都是对于金融工具的不理解所产生的问题,甚至不了解为什么美国机构投资人在美国不敢为非作歹,到了中国就可以呼风唤雨,敢炒作上海的房地产,到香港也是一样。   为什么它们在美国不敢?因为美国的严刑峻法让美国人不敢做,逼得他们做长期投资,不得不做基础分析。现在你把这些人引进中国,你就搞错了,为什么搞错了?中国股市QFII是引进国际机构投资人,认为他们是做长期投资和基础研究的,可是你知道吗?这一些人做研究的精神在哪里?这是美国政府长期严加监管的结果,让你不敢操纵股价,操控房地产市场,监管才是这一切的根本,我们不学习是不懂的。你把他们引进来,那就是更可怕的庄家,是八国联军的专家,是互相勾结庄家,他可以炒你股市,也可以炒作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来源就是政府的信用不足,对这些人监管不够所致的,只有强有力懂得游戏规则的中央政府,才能保证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地增长。   所以我今天讲的话做一个总结,我们今天在看房地产市场,不能单纯看成房地产前途如何?是否有前途?房价是否会升?政府调升汇率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今天影响到各位的是我们这一切,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而这个金融体系所产生出来的是股市、是汇市、是利率,银行房地产业,是环环相扣的互联体。今天谈房地产不能简单谈房地产。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于国际金融游戏规则不理解,所以才纵容国际炒家进来,有没有可能成为庄家?一样会!我们社保基金犯了什么错误,最基本的错误是你对资本主义的一切不了解。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够成功?资本主义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它这个土壤是有信托责任的土壤,每一个参与者为中小股东的利益奋斗!为老百姓的利益奋斗!    你们以为我讲大话,在美国只要你敢乱来,政府就会取缔你的公司。因为政府的信用在里面,保护老百姓的权益,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任何侵犯美国老百姓的利益,美国政府都会出面,因为政府的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因为美国政府的严加监管,让每一个人不敢乱来。信托责任,就是根本所在。如果地产商有信托责任、上市公司有信托责任,我们还会有这么差的股市吗?我们还会有房地产剥削的现象吗,都不会有。   信托责任非常重要,可是我们这个土壤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土壤。我们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使我们老百姓都没有信托责任。举个例子,你今天晚上去吃饭的时候,你问服务员有什么好吃的。他会说,先生,蒸条鱼吧!为什么呢?因为,这要不是最贵的,就是卖不出去的,不然没有其他的理由。   因为我们的老百姓也是没有信托责任的,我们的土壤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土壤,在没有信托责任土壤,你引进这么多的国外金融机构进来,到最后就是今天的结局。   在这个时候,政府的信用格外重要,政府的信用才能保证这一切制度的顺利运行,政府能不能保证每个人赚钱。如果政府不保证的话,那么现在投入股市的社保基金就要破产。如果政府不一开始就主动打击国际炒家的话,上海的房地产就不会等到最后宏观调控出来,打击到所有的老百姓。   什么都要政府信用做保证,政府信用做保证是这一切信托责任的基础,各位要知道,你所经历的股市与房地产风险与日俱增。我们现在需要政府的信用,政府的信用是我们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主要关键。谢谢各位!   提问:作为中国老百姓,我们应该做什么?   郎咸平:听完我演讲的人,晚上回去的时候,会讲一句话,他会说早知道就不来听了,不听的话,迷迷糊糊过日子还过得挺好,什么都懂了,觉都睡不好。   提问:台湾的市场当时产生萧条的原因是否跟炒家有关?  郎咸平:低负债,稳定的成长,大部分淘汰,让你们做更专业化的程度是台湾的经验。只要高考的都是一样的民族,差不多。   特问:刚才您讲到中国刚刚开始利率的调整,这个利率调整微观上来讲,对中国的地产市场或者宏观经济有没有近期远期的影响?   郎咸平:大家知道,中国经济是全世界少有的二元体制,认为中国经济过热或者过冷都是错的。中国经济随时存在着过热和过冷。比如,我们利率调升有用吗?我们看一下实际资料,银行信贷最大的使用者,是地方政府和国营企业,地方政府搞政绩工程,他们见到钱就花了。边造边花!但我们资金的来源,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地下金融,地下金融利率是非常理性和敏感的,所以这次利率调升0.25%,地方政府照借黑市利率,黑市利率上升1%,上涨4倍,你打击到谁?就是打击到民营企业,这就是二元体制的必然下场。   所以利率的调升以及汇率的改变,作打击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这是一个政策的特殊性,所以各位要了解,随时存在着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房地产除了上海以外,还有非常好的三级市场,你深圳的三级市场怎么样?二级市场都不怎么样,三级市场更糟糕。你往内地走没有三级市场,象西北地区没有三级市场。你宏观调控打击的都是新建楼盘,到最后三级市场也被打击了。上海的繁荣跟其他地区房地产萧条相比,又是中国经济特殊的二元体制的体现。   任何金融政策的调整,包括利率的调整,打击是一起打击的。我们没有一个金融政策,能够同时解决膨胀与萧条的问题,所以什么是最好的金融政策?那就是什么都不做的政府是最好的。也就是金融变数不能动,汇率不能动,因为我们是二元经济体系,理解这个意思吗? 提问:中国的房地产土地使用70年,在国外可以终身使用,你如何看待这两个问题?就是国内外房地产的特点。现在对70年以后,这个土地怎么弄,我前段时间看三个方面没有确定,是否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才有一个清晰的未来?   郎咸平:这个问题不能准确的回答,这个是纯政府的政策,不能经济分析怎么做,既然不是我分析的节目,我最好不做回答,我希望回答是通过我经济分析做的,这个是正确决定的事情。   提问:我观察,中国人才过剩。我到工厂看年轻人,都是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人,这是政府的浪费,还有中国计划生育抓得很严,若干年以后,我们中国找一个人,不要是人才,找一个技术工人,都很难。我们将来应该怎样过呢?   郎咸平:关于年龄跟人才结构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深圳地区都是年轻的工人,找不到老年人,这些年轻人变大了怎么办?我们将来的日子怎么过这个意思吗?我不是政府的发言人,我们最近提出新的措施,包括失业救济金或者退休金,我们制度方面能够提出创新的措施,解决类似的问题,这些措施也犯了错误,我们很高兴说政府首次承认错误,错在哪里?我们很简单地认为,只要通过竞争通过市场,通过民营化能解决问题吗?反而有病看不起医生,你投资股市就是摧毁社保基金,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理解不够透彻,还需要不断学习,怎么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保险金等等,绝对不能够单纯谈年龄结构怎么办?这是系统工程,必须通过系统工程的方式来解决,我们已经尝试到过度自由竞争的俄国,我们更多的产业推动,必须大型企业或者政府推动,没有可能企业自己推动。   主持人:今天的发言非常的踊跃,一会儿大家要提问,请递字条上来。因为现在提问非常多,我们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郎教授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请问郎先生,您是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你在批评国家不合理政策的时候,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是否对政府要求太高,从发展的阶段说,中国的经验积累能与西方的资本主义相比吗?   郎咸平:这是很好的问题,我相信今天的政府也是希望自己是精英政府,我也希望今天的政府真正以民为本,这不是简单的口号。政府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我也相信政府有这个决心,我今天能够提出这个思维,对政府也是鞭策,我们也希望通过各个方法,让政府行政效率提高,政策能够准确推出。我们希望是精英政府,以民为本的精英政府,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地生活。   主持人:希望您对国家的责任感在批评的同时,以自己的影响多做一些实事。这个是我们对您很高的期望。   郎咸平:当然有媒体报道,郎咸平太尖锐了,喜欢批评人。我们今天讲得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得还不够清楚吗?   如果还没有清楚的话,那真是可惜了。我今天不是来批评问题,而是提出解决方案,我重申一点,政府对股权分制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政府做什么?用政府的信用保证老百姓,政府如何用政府的信用?今天是对你们讲话,我们有这么多经验可以学习,我们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构,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我提出的理念,我的理念就是政府的信用是我国金融、房地产发展的问题,这是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这就是正面向政府提出的建议!   主持人: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目前这个阶段是处于房地产发展的哪个阶段上?您认为目前   房地产宏观调控会持续多久?   郎咸平:宏观调控能够持续多久?我演讲的意思是宏观调控本身方式的错误,最好不要持续太久。(掌声)而且我们国家的消费形态,消费函数,除了取决于赚多少钱以外,固定资产是很重要的一块,因此任何宏观调控出来,要注意到这个现象,因此一刀切的宏观调控是不可接受的,你要调控,就调控该调控的地方,不该调控的地方不要调控,这是房地产的基本原则。你调控应该对上海调控,为什么上海出现泡沫?上海的泡沫根据我的分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际炒家炒作的结果,最后被人套现走了以后你才调控,这对吗?   因此调控本身就是双重意义。第一个不能搞“一刀切”的调控。第二个的调控对象是谁,你要搞清楚,既然搞不清楚调控的对象,还不如不调控。话说回来,确实是有泡沫存在。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靠政府的力量。这个时候,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当然很必要。虽然打击国际炒家的同时,也打到老百姓了。但我认为这个政策还是有正面意义的。   以广东省的例子来看,广东省为什么没有这么多泡沫?这跟1992年开始就受到过数次打击,有直接关系,所以大家比较理性。广东民众历史教训多,所以宏观调控有没有正面的作用,我相信还是有的。我相信,下一次上海的老百姓会谨慎很多。所以要体会我说的话,政府的信用是积极的重要的,政府能不能够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下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方法可以改进,但原则要有,就是房地产是全面的市场,不能价格抬得太高,泡沫太多。所以,下次宏观调控的时候,不是提高利率的问题,而是如何防止国际基金投机炒作。这个,是下一步的问题。你说宏观调控有没有帮助?宏观调控肯定有抑制作用,上海的房价必须要调控。   主持人:现在的主流媒体论调,“我国将会继续加息”,“人民币汇率还将继续调整”,请问您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郎咸平:这是一个事实,不是主流不主流的问题,当政府一再说不调利率,不调汇率的时候,这是政府信用的问题,当政府一再说不调,但后面你又调了以后,老百姓就会认为你下次还会再调。   主持人:郎教授,您是一位最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贫富差距拉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请您谈这个方面的看法?   郎咸平:这是很大的问题,你说我最有良知的经济学家,这个我不敢当,这个说法太庄严。这只是经济学家的责任,我这样讲,今天我们所处的局面,是一亿人的富裕致使十二亿人口的更加的贫穷。   举个例子来说,农村按照最近的研究报告,我们发现农村高利贷盛行,有87%是用于消费的,用于吃饭医药,交学费,谁是高利贷借主呢?基本上是村里干部的亲戚拥有,这是农村集体破败的现象。   农村子弟如何脱贫致富?以前是读书,考上北大、清华,可是各位想想,20年以前考上北大,没钱读,有政府帮忙。但今天考上北大,你还念得起吗?你看最后一条脱贫致富的路都走不通了。而且边远地区的情况就更触目惊心了。政府有很简单的思维,认为国企搞不下去了,总会有民营化接手解决问题。这个不太可能,民营企业家把厂子买下来以后,就会把这些工人推向社会。   什么是“产权改革”,那就是牺牲全国人民的利益,因为你已经在承受这个代价了。   主持人:请问郎教授,刚才您说政府政策影响到各地房地产市场,并不是好的政策,您觉得政府应该怎么做才比较好?   郎咸平:房地产必须按照区域不同来制定不同的政策,不能一刀切,比如在广东,会打击到财富效益。   主持人:接下来关于房地产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的资本主要是针对高端的物业进行炒作,而对广大群众需求较大的普通住宅的价格影响并不大,您对此怎么看?   郎咸平:我刚才已经说了,可能讲得不是很清楚。上海房地产是针对高端的住宅进行炒作的,但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房子,产生严重的泡沫现象。   主持人:这样回答,大家满意吗?   郎咸平:这是牵牛效应,炒作一块,会让周边的地产价格水涨船高。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苏联和英国采取的措施,他们在股权分制改革这个方面,为什么会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是因为政治制度的差异还是有更加深层次历史的原因?   郎咸平:之所以称赞英国,是因为它有上百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历史,那是用政府信用承担全社会的信托责任,这才是资本主义革命的基础。但这是我们不理解的,也是前苏联不理解的。我曾经谈到过信用责任有多么重要吗?因为它是经过上千年形成的。我们都要学习。 提问:东南亚、日本的东京70年代房产大起大落,到了90年代香港的房地产也曾经出现过很大的泡沫,那么现在上海又出现了类似大波折,这从全球经济发展过程来看这个问题,这里面有什么共性?还有什么差异性的特点?请郎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   郎咸平:简单地说,为什么你拿香港跟上海做比较,因为香港的房地产有一个特色,第一个卖楼花;第二,大楼下面喜欢开商店;第三,香港的房地产商喜欢炒作,卖高价造成泡沫。从全国来看,全国学沿海,沿海学广东,广东学深圳,深圳学香港。但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香港所曾经发生过的悲剧在国内曾经出现,很多地区的地产商需要学习。   炒作房产对房地产增值并不是好事。香港现在炒作房地产,这个区域富裕了吗?那话说回来,今天广东省有没有必要跟香港合作?他们说,当然要一起合作了。   为什么广东省不和舟山群岛合作?你可能会说,舟山群岛没有什么优势新产业,但香港有吗?香港有没有什么优势产业?也没有,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而已,这才是香港的优势。但香港整个产业是以房地产为主导的产业群,这个产业群越来越国际化。   今天中国产业的格局是不是学香港。我在上课的时候,EMBA的学生一半是地产商。我们农村搞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把从农民手上弄到的钱,一部分又投资搞房地产。眼看这么大的中国,未来发展走势跟香港有类似,这就是危机。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非常踊跃,但是时间有限,我最后提三个问题,问一个老百姓关心的楼价的问题,今年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市场进行了调控,但几个月下来,深圳的楼市仍然似乎在涨。深圳楼市目前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如果看跌,大家就喝彩;如果看涨,就招来骂声。老百姓希望楼市下跌,你认为深圳的楼市合理吗?下一步深圳的楼市会涨还是跌?如果认为楼市会跌。你也来骂一骂那些说楼市会涨的人?   郎咸平:我不是培训师,我也不是地产分析师,我从来不对股市和楼市做预测,并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说,这是不我的专职,我专长是针对楼市和股市的问题基本面谈谈,今天是思想的交流,你们不要把我当成估评家。   主持人:评判一下苏州和杭州房地产最近以及将来的趋向?   郎咸平:这个不是我谈的问题。   主持人:发展中国家如何减少交学费,负责任的政府如何作为?   郎咸平:一个精英政府以人为本的政府,以民为本的理念要受到重视。但是问题在这里,作为地方政府,只有学习,才能够达到以民为本的政府,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多地继续学习。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我是留给我自己的,我想问一下郎教授,如果证监会聘请您做总顾问,您会不会接受?   郎咸平:我不会。   主持人:为什么?   郎咸平:因为我不想做。   主持人:如果老百姓希望您来做呢?   郎咸平:也不会。   主持人:为什么呢?   郎咸平:因为不想做。我不是好的执行者,只是理念的传播者,今天讲演是谈理念的问题,如果要我做执行的话,肯定不如证监会专职人员做得好。我希望传播这个理念,就是政府的信用多么多么重要!不过,如何加强政府信用,那是证监会做的事情,我只作我能做的事,这是我自认少数的优点之一。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领略了郎教授的风采,郎教授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盛宴”,让我们学到非常多的东西。刚才,郎教授提到不光政府,还有企业都应该是学习型的政府和企业,我们今天跟郎教授学了很多,我再次代表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在座的各位听众向郎教授表示最热烈的感谢! 在墨尔本的演讲   主持人:好,我们今天非常有幸,把屏幕上的郎咸平教授请到台上来。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郎咸平教授到台上来。郎咸平教授的讲演非常精彩。他的讲座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四十五分钟。四十五分钟后,我们会有一个休息。如果大家要有一些问题的话,我们可以写条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可以根据时间的情况安排回答。有请朗教授。   郎咸平:非常感谢主办单位,让我有一个机会能到澳洲来做演讲。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会来这个地方来做演讲。我看到各位,心里特别有感触。因为在一九九四年之前,我-像各位的心情一样,期盼着祖国的强大。甚至呢,我当时有点儿奥悔。我在美国,混得还可以。我在纽约大学当教授,芝加哥大学当教授,在学术界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地位-。最遗憾的一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我竟然没有办法亲自参与。一九九四年之后,抛妻弃子,放弃一切,包括美国的国籍,毅然绝然地回到了香港,2000年之后,正式踏入国内。我的一生,做的错误不断,但是这件事情儿,可能还算是比较正确的。(笑)   那么这么多年下来,你们也可以看到,那是我在上海的电视节目,叫财经郎咸平。这个节目做出来之后,成为上海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甚至超过了你们喜欢看的小燕子。(-笑)英国伦敦《金融时报》登了一篇专访,谈到这个。它说,上海妇女的三大爱,(笑)第一是路易威登的包包,第二是卡提亚的手表,第三是郎咸平。(笑、鼓掌)我在-上海还算是比较知名的,所以我出去的时候会带把梳子。(笑)因为知道观众会和我照相。有一天,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冲过来,看到我,拉着我的小手,很激动。-看到年轻漂亮的少女激动,我会更激动。(笑)她们问,能不能给我签一个字呀。我说没有问题呀,给你签一个字。能不能给我电话号码?我说,可以了,给你电话号码。-我跟你讲,我祖母最喜欢你。(笑)   那么今天,在各位华侨的面前,我当初呀,我在纽约的时候,我听见别人叫我华侨的时候,我的心都是很酸的,也是很难过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割不断的黄河情结。每-个人,不管在国外多有成就,尤其是第一代移民,你都不得不想起中国。那么今天,当然,我不是党的发言人,没有必要说为了党来这边做任何的宣传。但是各位可以理解-,我今天来的目的,我是带来了一个心,用心来给各位做演讲,谈一谈你们所关切的话题应该怎么样来理解。   那么你们从媒体中可以看到,中国政府,这一两年来,在金融政策方面遭遇到莫大的困难。不但是金融政策,海外的并购,包括海尔并购美泰,以及中海油收购尤尼科,会-因为政治的事件而遭到封杀。那么类似的问题,我在我的节目里,我早就讲过了。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已经违反了美国的国策。甚至我们今天谈的主题-,金融的问题,情况之复杂是各位不能想像的。那么在国内呢,在这方面,我的发言更激烈。到海外来呢,跟各位华侨发言,我收敛一点。但是呢,政府对类似的言论确实-可以做到采纳雅言吧。金融政策方面呢,政府也希望集思广益,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好,是吧。   各位想想看阿,你们回忆一个历史,在80 年代末期的时候,当时我还在纽约大学当教授,日本人简直牛的不得了当时。那点小小的成就就觉得自己已经是可以带领世界的时髦了。竟敢进军美国,收购洛克菲勒中心-。节目里刚刚讲了一句话。当时纽约时报等等美国媒体呢,又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痛骂日本人。可是各位要知道,在这个时候阿,一个象征美国精神的洛克菲勒中心,并-没有受到美国政府的横加干涉,各位知道为什么吗。我告诉各位,金融政策阿,包括美国在WTO要求进入中国金融领域呢,那么这个本身阿,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政策。那么在洛克菲勒中心被收购之后,紧接着就是德法日美英等国所搞的广场协议,压迫日币升值。在90年代,日币升值到1美元兑120   日币,完全摧毁了日本经济,这个时候,那家购买洛克菲勒中心的日本公司呢,由于经营不善,不得不用半价再卖回给老美,等把这个钱转成日币的时候呢,再损一半。我-跟你讲阿,你根本就不是对手。   这次阿,我再告诉各位,我对我们人行所推出的更加浮动的政策呢我是举双手双脚的反对。(笑)那么,我们目前浮动的空间是5%,上下5%。我说我正是的告诉全国老百姓,上下5%是特别有意义的,为什么,中国的制造业的利润率平均只有5%,所以只要升值5%,跟我们出口有关的厂商们利润全部被吃光,贬值5%呢,跟进口有关的公司呢全部被吃光。所有老美阿,只要能够在金融政策方面呢左摇右摆东晃西晃呢,中国制造业呢可以说利润完全看不到。各位再想想看阿,你为什么-要压迫人民币升值,你为什么希望中国货币更加浮动,如果大家认为货币只是国家的一种国家的所谓的法定代表的话呢,你就错了。如果你认为汇率只是货币之间的价格,-代表国家主权的话,你就错了。那是理论。什么叫汇率,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叫汇率。(鼓掌)   那么这个事件呢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温总理当时由于国外压力太大,正准备考虑调整外汇汇率的时候呢,事实上这个观点就被提出来过。而且汇率这个问题阿,牵扯极其复-杂,到去年年底,如果各位还记得的话,我们中央政府提高了利率,那么今年来又提高了汇率,这一连串政策在我看来的话呢我认为是一连串的错误。为什么会这么说,利-率在中国是不能调的。为什么不能调,你们如果在看海外媒体报道的话呢,大家可能会说,中国经济是否有通货膨胀,又有专家学者或者媒体说中国经济是有通货紧缩,为-什么会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出现在同一篇报道上呢,因为今天的中国阿,它是全世界非常奇特的一种二元化的经济,中国是既有通货膨胀,又有通货紧缩的情形,所以金-融政策阿,基本上都会失效的。怎么说?那么去年调整利率的时候呢,国内一般学者大部分都赞成的,真正提出反对的呢,除了我以外,还有社科院的院长李杨先生,我们提出反对。反对的原因,我讲我的观点阿,因为中国是二元体系的经济,什么叫二元体系,我们银行的信贷,60%多,60~70%,属于地方政府。其他呢是给非银行机构的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呢是以国营企业为代表。那些地方政府以及国营企业阿,他们借钱,利率是不敏感的,利率上升了,他照-借,我跟你讲,他不会停的。比如说我们天津市,举个例子来讲好了,天津市为了地方建设,新市长一上台,地方建设5年之内搞了7000亿,那么类似的政绩工程在各囟加谐鱿帧K?003年年底,温总理搞宏观调控的时候,当时是用什么政策,用行政调控的手段,为什么,就是针对这种地方政府低水平重复浪费的现象呢,提出行政干预。   那么像类似的行为,尤其是地方政府,他是为了政绩工程,为了自己的政绩阿,为了自己升官嘛,而作的政策,利率再高,他照借,不会停的。国营企业呢也差不多,他不-会停的。所以当利率在去年底调升0.27%的时候,你发现,这种低水平重复浪费的部门阿,他照借,他继续膨胀。可是我国民营企业的金融来源阿,不是靠银行,靠什么,大家从台湾过来的,从亚洲过来的都要-了解,靠地下金融,简称黑市。那么这个地下金融阿,他这个利率阿,非常敏感的,而且他是非常市场化的。按照我们当时的调研呢,银行调整0.27个百分点呢,在浙江地区平均上升1%,4倍之多,为什么,因为他把未来的预期全部给你搞进去了。所以各位请看,你调0.27这么小的幅度,膨胀的部门呢,政府以及国营企业,照借照膨胀,那么民间利率呢大幅上升4倍之多,严重打击了民营企业,所以民营经济本来已经够萧条了现在继续萧条。所以这个金融变数阿,你只要一调整,你就会让二元结构呢变得更加二元化,甚至呢变得差-异更大,更阻碍我们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国内的金融政策方面呢,我是坚决反对中央政府作出任何过期的行动。而当时还提出一点,你只要调整利率,你的汇率势必要调整,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1+1=2的理论,你造成息差之后,热钱流入是你避免不了的。   那么,我多么希望我是错的。就在这几天,就在这几个月,人行行长不断的对外发表声明,说汇率我们不考虑调整,到了7月21号,突然调整。调整之后,我在我的电视节目里也好,或者公开发言也好,我都公开抨击人行,我说你既然能够说不调整而调整,各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吗,代表政府信用-的被破坏。你要打击国际炒家你不是这么打击的,不能拿政府信用作背书,所以我要求人行负起行政责任。那么类似破坏政府信用的金融政策呢是我感到深恶痛绝的,我在-任何公开场合呢,我是大力抨击。那么今天升值以后,人行又说一句话,我们保证不再升值。我请问你,你还有信用吗。(笑)你一旦保证不升值,你给老百姓的印象就是-一定会升值。(笑)   那么各位请看,2002年之前,我国的外汇流入是负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外汇是净流出,2003年之后净流入。我们把2003年整年的外汇作个分析,扣除掉贸易盈余,顺差的那块去掉,直接投资去掉,还剩下多少钱呢,369亿美元。这369亿美元怎么进来的,不知道。那么我们人行呢,经过呼吁之后,到各地去查,去查账,还是不知道怎么进来的。从2004年1月到2005年年中,我们做过统计,3067亿美金外汇,其中1500多亿我们知道是贸易盈余贸易顺差同时再加上所谓的直接投资,还有1400多亿,48%是哪里来的,不知道。那么这么大一部分阿,让我感到万分紧张。各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外汇这个东西啊,你只要破一个缺口阿,政府信用一沦丧的结果,你是停不-下来的。   那么你想想看,今天大家炒人民币,目的是看他升值嘛,如果央行展现出来的态度呢是以破坏政府信用为背书条件,一再的告诉老百姓我不升值,到时候又升值。那么现在-再讲的目的呢,很明显,鼓励国际炒家,大量进入中国。所以,现在1400多个亿哎,各位同志们,你们想想看,这对我们人民币造成什么样的压力。一旦失控阿,将来就重蹈日本洛克菲勒的覆辙。到最后呢,15年之后,我再给各位演讲,讲起洛克菲勒中心,你们哄堂大笑,讲起周小川的水平,一样哄堂大笑(笑、鼓掌)。   那么我当初提出个方案,但很不幸的,人行不接受我这个建议。也很遗憾的告诉各位,我在国内的影响力,我是金融学博士阿,我在国内的影响力竟然不是金融,反而是在国资流失国资改革方面我还稍微有点影响力。这个人生阿真的很难说的。(笑)万事都由天阿,半点不饶人。(笑)只-有天算,天掐指一算。(笑)   那么我们再讲这个汇率,当初我提这个建议,什么建议呢,你何妨贬值2%   呢。你的目的呢,你是要防止热钱流入,你防不住的。那么各位知道国际炒家的钱是非常贵的,成本非常高的。如果我们能贬值3%、2%,撑他三个月的时间,他资金成本撑不住,他自动会出去的,怎么进来你不知道,怎么出去你一样不知道。(笑)还要可能从潜水艇运走也有可能。(笑)然后你再升值-5%不行吗,然后再贬值3%,再升值2%,再贬值1%,再升值6%,再贬值。(笑)你不这样做不可以打破预期,预期不是靠政府说我不升值就不升值的,你如果说了不升值你就不能升值,就这么简单。   那么类似的思维阿在我国股票市场里面呢,一样的有问题。这次,我不知道各位对国内的事情理不理解,在下半部分我会讲到股市的问题,我相信很多炒股票的,股市我们-碰到一样的问题,政府信用呢一再的被破坏。   那么前一阵子,人行对外宣布说我们的汇率更加浮动化,因为人民银行希望把汇率的风险由自己的肩膀拿下来,转嫁给民间,我就立刻跳起来反对。我讲的话有点尖酸刻薄shy;,我就这么说的,我说我们人民银行阿有2000个经济学家,不可想象,全世界经济学家最多的银行,我们人多啦,也有这个原因,(笑)2000个经济学家,我相信你们都是很高水平的,可是我再讲,人行没有一个外汇操作高手。那么我说你晓不晓得为什么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当然可能包括澳洲啦,澳洲我研究不-多,他们可以改行浮动汇率。因为这些国家的厂商,他都知道怎么对冲外汇风险。那么我说请问,国内的工厂、国内的公司有几个知道怎么对冲外汇的,你告诉我,我还不-想讲下面一句话,没有人知道。中海油、中石油你知道吗?当然央行对这个问题他说有远期外汇制度,我告诉你这是没有用的。远期外汇和近期外汇走势差不多的,用二个-走势差不多的东西对冲,这不可能的。你必须要有完全创新的工具,而我们中国没有。当然这太专门的,我不太想讲。   但是你要知道阿,你一旦把外汇的风险由政府的肩膀拿下来给老百姓之后呢,你外汇幅度上浮5%你毁了一半――出口的厂商,下调5%毁了另外的一半――进口的厂商,就这么简单。政府必须完全的担着外汇的风险,而不能够转嫁,因为我们这个社会还不够成熟,我们没有外汇操作高手。   各位要理解阿,我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阿,我本人是台湾出身的,在美国受教育,我在沃顿商学院念的金融学博士,然后留在美国大学教书,我教过的学校包括密西西根大学、沃顿商学院、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等,我没有理由主张固定汇率,我没有理由主张外汇管制,好像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讲的话。在国内可能觉得我这人过于左倾,我怎么可能会左倾呢,我如果在国内被认为是过于左倾的话呢,那右倾肯定是错的。(笑)   那么各位要知道,为什么我国不能采用浮动汇率制,我刚讲过了,几个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外汇操作高手。另外我再讲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浮动汇率制下,包括盯住一篮-子货币,你汇率一开放的结果,你所接触的人阿,索罗斯那种水平的人哎。这种人有什么特色呢,有三大特色,第一,他外汇操作手法之复杂是你不可想象的,而这是为什-么   1400   多亿怎么流进来的我们到现在不知道,因为这个操作太复杂,怎么进来的我们都搞不清楚。第二,他动用资金能力之庞大是你不可想象的。他能够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呢,挤-跨英格兰中央银行。你会是对手吗。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国际炒家跟各国政府关系之暧昧是你所不可想象的。今天我们对于外汇操纵啊在中国是政府行为,在国外不是政-府行为,是什么行为,是政府和国际炒家的共同行为。那么我有没有证据?去年年初,我们大量热钱流入,我刚才讲了369亿美金,怎么流进来的,按照香港的媒体报道,60%来自于日本,40%来自于美国,那么请各位回忆一下,当时哪二个国家给中国最大的压力,你发现就是日本跟美国,为什么这么凑巧呢,因为记住我跟你们说过的话,那就是,国际炒家跟-各国政府关系之暧昧是你所不可想象的。   那你再回忆一下洛克菲勒的故事,广场协议之后,为什么日元升值一发不可收拾,你发现,只要热钱大量流入的结果,你是控制不住的,那么当时造成日币大幅升值的原因-,跟造成今天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原因是一样的,热钱大量流入,那个不是靠直接投资阿,也不是靠贸易顺差阿,靠什么,就是靠着这一批灵活的热钱流进流出的结果,来打-击你的币制,打击你的货币体系。那么热钱继续流入,你汇率抗不住了必须要升值,越升值,他流入越多。所以各位请注意,假设说这是某一国政府的阴谋的话,当然我没-有证据阿,广场协议之后,每一个人都预期你最后要升值,那么国际炒家进入的结果呢,不但完成了国际炒家自己赚钱的使命,同时也完成了所谓的宗主国背后的政治目的-,就这么简单。到最后,日本的经济崩溃,让美国更进一步的掌控日本,就这么简单。可是这一切的成就阿,不是一个经济行为,我一开始就告诉各位的,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那么如果今天日本的经济强劲如   1980年代,你觉得美国对他的控制会有这么强吗?大家思考下这个问题。   而且类似的现象阿,在台湾也发生过,台湾最高纪录的时候呢,汇率也升了一倍,以前是40台币兑1美元,到最后,最高峰是22、23块左右台币兑1美元,也是一样的,几乎升值一倍。货币这个问题阿,到最后各位要理解阿,那就是一个政治行为阿,那就是政治斗争的行为,而不简简单单是个汇率行为。那么今天我国-汇率政策,最为危险的一点呢,就是把它当成一个经济行为。我一再的呼吁,要注意各国政府对汇率方面的政治阴谋。   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如果我是A国政府的话,目前中国汇率走到这个地步,非常好,因为这是双利的行为,我可以透过人民币的升值,来打击中国经济,同时完成我的政治目的,此外,我鼓励国际炒家继-续炒作,热钱大量流入,他也赚钱,这不是双赢吗?双赢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承担这一切的后果。   我今天讲这个故事阿,你们晓不晓得我多么希望我是错的。但是我知道我一定是对的,因为那些人都是我教出来的,当时我们就是这么讲的课,各位理解吗。我们沃顿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我们开了无数这方面的课,包括本人在内,这不就是我们刚刚讲的话。这些学生聪明绝顶,美国人最聪明的人才呢就是进的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我们中国不一样的阿,我们中国像我这种差的才进商学院,(笑)好的都学理工科的,不太一样。但美国在这方面人才济济,这些人经过学习之后-呢,到华尔街去,经过几年、十数年的磨练,各个是高手,你是这种竞争对手。   而且我为什么反对人行,采行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是不能采行的,因为我们目前拟定的一篮子货币是盯住什么,欧元、日元、美元以及韩元。一旦美国政府,不要讲美-国政府,太敏感了,讲某一个国家政府,(笑)他如果要让人民币升值,他就逼迫日本升值,假设,人民币就必须升值,就这么简单,他根本就不需要跟政府谈判的。现在-阿,美国政府还需要仰仗中国政府的鼻息,逼你升值呢还得跟你谈判,跟你说东道西的,中国政府才调一点,中国政府还有那么一点自主权,那么一点国家的尊严,到最后shy;,你一旦采行所谓的盯住一篮子货币,以后我鸟都不鸟你中国政府,我逼迫你人民币升值我就打击日元,看你升不升值,我通过油价危机,我打击欧元,你升不升值,你就-自动升值。将来到最后,中国的外汇市场你发现汇价是由美国政府决定的。这太悲哀了。   郎咸平10月1日在墨尔本的演讲(全文)(二)   我们制造业,大家千万不要听信媒体,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原因是说,我们中国很骄傲是个世界工厂。我告诉你,世界工厂是个最讽刺的笑话,你晓不晓得,世界工厂利润是-多少,2~5%,你只要通过汇率轻轻松松搞一下,你全部全国都没有了,你全部全国利润全给美国人吃光。一个所谓世界工厂,在我听起来,是个极大的讽刺。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一下,我走到下一步阿再谈。世界工厂,我在国内教书,我这么多的企业家的学生。当然了,我必须再跟各位讲,我这几年呢,媒体给我取了很多的名字-阿,包括叫我民企杀手,也叫我民企教父,这个那个的名词,我必须一再强调阿,这个是媒体对我的称呼阿,我本人不是这样子的。我所教过的学生,我上过这么多的课,-当然我的学生都是企业家,而且都比我有成就。你竟然发现一个你们今天很关心的话题,也是大会要我讲的,你发现大部分企业家都是房地产商,投资中国前几大的民营企-业,都是投资控股的,甚至你说   李嘉诚   先生,可以说中国最伟大企业家之一了吧,他是什么样的企业家,他是投资控股型的。这就是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扭曲,你有没有通用电气这样子伟大的企业,你没有。你-不要说通用电气了,你有没有三星电子这样的企业,也没有。你有什么呢,你有房地产,你有投资控股,你有修桥铺路那种的企业,我国的生产力往哪里发挥呢。   那么前一阵子武汉市邀请我对大武汉市的发展提点意见,当然了在会前,武汉市领导一再跟我讲,郎教授,千万不要讲太尖锐阿。(笑)我说你找别人嘛。(笑)而且我价钱这么贵,其他人很低的价钱就随便请来了,却请我,神经病嘛。(笑)他说,你讲嘛,稍微客气点-。(笑)然后,他们提出大武汉的思维,什么思维呢,用房地产带动大武汉的发展,唉,你逼我变的尖锐,我都没办法。(笑)然后,上次去银川,小小的银川, 万人口。各位知道,我们这个市委阿或者省委,一换届阿,要把前任的理想全部推翻,那是我们目前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前任政府怎么说银川呢,要小而美,现在呢,换-个新领导了,他说大而美。(笑)怎么大呢,搞房地产。(笑)   那么我就提出个思想阿,可能我这人才疏学浅吧,我阅读了这么多的历史,我从来没看过世界上哪个城市的发展是靠房地产带起来的。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呢都有它的核心竞-争力,不然呢是成不了城市的,你相信我的话吗。你没有可能在袋鼠之地搞个城市,这是没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袋鼠多,我就多盖几个房子,用房地产带动房地产,-这不可能的。一定是他的港口、运输中心等等原因,或者工业集散中心,才有可能成功。房地产是什么,他是个后续指标,就是一个城市透过一个核心竞争力成功后,房地-产顺带起来的。那么我们现在的思维不是,我们地方领导的思维是非常危险的,想用房地产来带动城市发展,缘木求鱼,不可能成功的。   当时武汉市的领导,其中一位小领导说,我们目前武汉市的房价呢是3000块钱1   平米,还没有看到泡沫现象。我说这位同学阿,这是刚开始啊,(笑)还没开始这个政策,你一旦推出这个政策以后,你晓不晓得,房价飙的像上海一样,走到这一步,你-怎么办,你告诉我。而且,我说,以房地产带动经济的后果呢,那就是,高房价反而阻碍了这个地区的发展。类似的话呢我在银川也讲。讲了这话又去了武汉。有记者围住-我说,郎教授,能不能在大武汉的思维下,能不能给他什么建议呢。我说不必提建议了,他说为什么不提呢?第一,他们根本不在乎的。第二,我们官员是不喜欢学习的,也是最大-的毛病。(笑)哪些人最不喜欢学习,政府官员最不喜欢学习,还有谁,企业界的一把手最不喜欢学习。(笑、鼓掌)   我每次到企业作内训的时候,使劲训的就是那一把手。(笑)我一近来阿,我毛病很多的,第一,不准喝水。演讲我喝水还有道理对不对,你喝什么水我说。(笑)中国人-阿,尿特别多,(笑)每次都要去小便,一下子一下子,你说讨不讨厌,(笑)不准喝水不准小便,不准放屁不准打嗝,(笑)互相监督。(笑、鼓掌)每次我都问,一把-手为什么不来,不论什么原因,他必须得到。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省市的发展,一个公司的发展,一把手思维太重要了,你们不管什么商学院阿,财务会计营销什么-都有,你只要一把手做做决定阿,其他什么学科都是帮不上忙的,锦上添花而已。领导的思维太重要了。我在国内呼吁很久,目前大有改善,我去年讲的地方,一把手没有-敢不来的,你敢不来我肯定要骂的。(笑)而且大家都不会喝水,像你们一样的。   讲到这里阿,相信是各位比较关切的话题,我了解其中一部分人呢,做地产商的,也希望跟国内地产有一些参与,所以大家对这次的宏观调控以及中国的房地产走势呢,我-相信你们是比较关切的。我曾经在我的节目里提到这个话题,但是不准播,我点名哪个楼盘会跌,结果没有播出来,但是事后看起来,跌的楼盘都是我点名的,没错的。(-笑)从政府的利率汇率呢我一路谈到房地产。我这专业演讲,他给我时间,我就准时停止,我不会多一分钟也不会少一分钟,我这工夫不是一般的。(笑)   房地产本身阿,这一次呢,我相信各位非常关切,那么我们的媒体也做了很多报道,我希望把我自己的观点来跟各位做个沟通。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坦白来讲,非常头痛。目-前一连串的措施,包括房产2年之内要卖的话,罚款5%,要缴税5%,还有,比如说,要卖的话必须先还贷,还贷以后拿到还贷证明了才能再卖,就是让你不能交易,让你背上比较高的交易成本。到最后的结果呢,发现什么现象,就是真-正有泡沫的地区,就是大上海地区。北京还好,广东是没有泡沫的。那么我们政府的政策阿有一点是很有意思的,他总是一刀切,就是全国普遍铺开了宏观调控。当然除了-我之外,还有很多人反对,目前政府已经停止再继续宏观调控了。   宏观调控之后,上海的房价我没有看到怎么跌的现象,反而是交易量急速萎缩,有几个月是零,没有交易,现在一个月大概是100多个交易,那等于没有一样的。北京的房价以及广东的房价维持上升,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希望跟各位解释一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什么样的格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天生的畸形的市场。他是向谁学的呢,他是这么样的一个历史过程:深圳学香港,广东学深圳,沿海学广东,全国学沿海。那么香港的房子有什么特性呢,香港的房市呢-是一个急剧炒作的房市,就是说,他卖楼花,而且楼花卖的很奇怪,一下推出10户,炒的高高的,也不是全部推出,推出一部分楼,而且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商店,这种模式。这种炒作的模式呢目前被中国大陆的地产界普遍采纳。但是你在中国又没有-香港的法制体系。举个例子来讲,各位从香港来的应该知道,前一阵子有很多谣言,有个地产商代理,就说我这个房子卖的特别好,有个大陆来的表叔阿一下子买了10套,付现金的。大家说房子这么热销阿,带我们去看下吧,就发现这个事情是假的,这个人呢还被香港的高院起诉。那么我想请问你,同样的谣言,如果在国内呢,会不会-起诉他呢,肯定不会。所以你看阿,香港的楼市本来就是严重炒作的楼市,把他整个精神移植到国内,你又没有相应的法律保证来预防炒作,来扼杀谣言,怎么办。   那么我再假设一个情况,假如我是国际炒家的话,我要怎么从房产大赚一笔?我常常再给你们讲一句话,我们在150年前,大清王朝时代,你是船坚炮利不如人,你要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阿,你今天阿,财务金融不如人阿,你一样要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你们都是外地过来的,思考一下-,你如果要进军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话,要怎么样来坑中国人一把?尤其是这些不懂金融的中国人,不坑他都有点不好意思。(笑)怎么坑他?那么首先,我们找到一个城-市,在哪一个城市是最好炒作的城市?我讲的详细一点,方便你们炒作阿。(笑)你要不要去深圳炒,深圳有没有市中心,有的,比如说像罗湖区勉强可以称作为市中心,-可是老百姓他不喜欢住哪里的,哪里夜总会特别多,哪里房价低的多,不太涨的,那么深圳人住哪里呢,住在华侨村、香米湖、湖田区那一带,那是很大的一个区域,这么-大的区域,假设你几亿的资金,你怎么炒作,那很难。广州呢,广州也有市中心,广州的交通是差的,那么差个交通,给老百姓很大的负担,广州人愿意住在市中心吗,他-不愿意,他住哪里呢,天河以及番禺,现在番禺也是广州的一部分,番禺是新开发区域,这二个区域地方非常之大,难以炒作。北京呢,这个北京阿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今天我有多少时间讲课?(笑)我要把时间找对,多讲了不好意思。(笑)这个北京阿,他是二环、三环,没有一环,四环,这么环下去的,我有时候挖苦北京市,怎-么搞这种环呢,莫名其妙,现在搞到七环了,八环就把天津搞进来了,(笑)十六环就把山东搞进来了,(笑)把全国都变成北京郊区了。(笑)他这个环状的东西呢,让-你很难炒作,虽然环有很多的缺点。而且北京市他特别有意思,他领导意识非常强的,北京市可能交通堵塞的原因,几环交流道出来的地方发现不对,下一个出口下来就不-会有交通堵塞了,非要从这个道口下来,很奇怪的。北京市的交通堵塞跟规划不善关系非常大的,搞这个几环。这个几环特别有意思,你问北京老百姓,想不想住在市中心-阿,他当然想住市中心了,是天安门,(笑)那是国家领导人住的地方,不是老百姓住的地方,(笑)你要住天安门阿,没有人要住那里的,想也别想,住王府井,那也不-行。那住哪里呢,北大清华那一带,或者亚运村,或者工人体育馆那一带,那是肯定没问题的,四环、五环之外,那是很大的一个区,北京市是很大的一个地方。在墨尔本-呆久了以后呢,回到北京你很不习惯,吃个饭都要1个小时才能到,而且都是塞车,太大了,去任何地方,包括上个厕所,都要1个小时。(笑)在这个地方,这么大的区域,你怎么炒作,你看还是不行。   因此应了我的一句话,大上海地区是最好炒作的地方。你去问上海人阿,你喜不喜欢住在南京西路啊,以及淮海路阿?我不知道你们这里有没有上海来的,上海老百姓最喜-欢住那个地方了,上海人特别可爱,有钱的上海人可能在郊区,浦东或虹桥那一带,买个豪华别墅,他还是要在南京西路、淮海路买个小公寓住着,他就是这个心态,他这-么样的一个想法没办法的。要不要住南京西路啊,他高兴的很,淮海路呢,没问题。那个区域阿,土地供应极为有限,当然目前还有一大块地没开发呢,那就是周正毅的地shy;,(笑)要开发搞成一个什么雕塑公园,在南京西路附近。他那个土地供应非常有限,而且楼盘很少,而且上海人都很想住这里,叫内环区。由于这种特殊的现象在,所以-呢,他可以用少量资金,据我们判断,几亿元就可以撬动上海的房价。   他做法是这样子的,我们发现,整个上海房价走势图呢,跟2003年国际炒家炒作香港H股是非常类似的。香港的H股什么意思,就是国内到香港去上市的叫H股,国内的很多国营企业是H股。我们看他们当时怎么炒H股阿,就是国外的机构投资人呢,联合起来炒作。各位回头看一下阿,中国人侵略别的国家的时候,都是单打独干的,国外呢都是八国联军,当时在清朝的时候他八国联军-,到今天他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一样八国联军,你看他炒房地产,他炒H股就是这样的。当时在2003年4月1号前后,当然我有一个理论,那就是,国际炒家联合操纵的结果。讲了这话,我要找证据。当时香港的规定呢,机构投资人持股量在10%以上才需要披露,10以下不需要披露,我看资料发现,我没有看到国际炒家、国际投资人炒股,难得我的理论是错的吗,不可能,我不会错的。突然到了2003年4月1号,联交所来了突然一个命令,5%以上都要披露。你看吧,都在10~9%之间,最多的时候,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呀,都在里面,你想像的到的国外投资机构都在里面。摩根还有几笔控制的比较好,9.99,(笑)10%要披露,9.9-9不需要披露,就这么干的。   这些人怎么炒呢,我拿马鞍山钢铁阿,国内的一家国营企业,来给各位举个例子。我们发现阿,马鞍山钢铁是大通以及汇丰银行,还有一个叫联合资本公司几家联合炒作的-。怎么炒作呢,摩根先进来,大量收购股票,使他的持股量一直上升,可是发现股价阿,他没有变动,很稳定。他大量收购,但速度很慢,不在市场造成任何压力,没有谣-言。收购量上升,股价不太变动。到最后由谁来拉他股价呢,就由汇丰银行以及联合资本二个公司,突然进来,大幅拉抬股价,然后在最高价位,三家公司一起套现离场,-股价大跌,然后把中小股民圈进去。这是马鞍山钢铁,换一家呢,说不定由汇丰银行先做,然后摩根大通再后面接盘,就这样子,相互合作,所以大家都不会被套牢,不像-我们中国的庄家,还被套牢的,你说傻的。(笑)要使坏的话呢,就要跟老外学,联合炒作才行。   这个现象给我们一个很大的震撼,所谓的联合操纵竟然在上海的楼市一样上演。我们回头看个历史资料,在2002年的时候呢,尤其2003年初,大量进来,大量收购内环的房子,房价没有太变动。我们找不到具体的资料,它不是股市,没有披露的义务。但是我们走访了很多内环地区的房屋代理,根据他们的-说法,有很多的机构投资人进来,成批成批的买。到了2003年底,开始拉抬,从年底到2月份,短短2~3个月的时间,拉抬近30%,从2004年下半年,楼价大幅上升,跟H股走势非常类似。到了3月份、4月份,达到历史高位,怎么样呢,应该是和H股一样,一起套现离场。   我和各位讲阿,中央政府在做决策的时候阿,很多时候,会还没开完,外面都知道了,(笑)宏观调控这个思维阿早就知道了,很多人晓得,可能我不晓得吧,但很多人都-晓得。所以在宏观调控政策没有出台之前,全部套现离场。然后宏观调控政策一出来,一刀砍向谁呢,接盘的上海老百姓,国际炒家呢他们比你先走,这叫什么各位知道吗-,技不如人。真正的想砍到他们,没砍到他们,到最后呢,打击了上海老百姓,但是这也是活该的,谁叫你要去接呢。你看我们广东老百姓就很好阿,多打几次就乖了。(-笑)广东为什么没有泡沫各位晓得吗,因为广东跟香港非常近,从1992年开始呢,广东就不断的受到香港的冲击,香港楼市几次崩盘,97年是最严重的,当然董建华 先生领导无方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几次打下来以后呢,广东老百姓特别的理智,他不跟风的。   所以各位请看下,我们按照房地产走势图来看,广东几乎没有任何的泡沫,房价走势有时候还低于通货膨胀率。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正常,香米湖一带,华侨城一带1平米卖到1万多比比皆是,可在上海内环地区呢3万以上。像上海老百姓这次的跟风,受到打击,他什么时候调整,这更有意思。我认为这一点呢值得各位关切。宏观调控出来,如果你不交易的话呢,价格是不会变的,就-像股票一样,股票价格为何有波动,就是要通过交易,没有交易是不会有波动的。我们观察到这个现象,上海老百姓惜售,不卖,宏观调控前二三个月,交易量几乎为零,-现在是100多,那也和零差不多。由于你交易量过少,除了一些资金链供应紧张的新楼盘不得不降价之外,我们没有看到二手房大幅降价,尤其内环地区。我当初预言,内外环之间的-房价按照比例而言是泡沫比较大的,为什么呢,内环房价一炒起来,   3   万块以后,旁边这些内外环之间的楼盘呢,觉得他们怎么涨的那么快阿,咱们也跟着吧。跟风跟起来的,所以内外环之间的泡沫最严重,外环之外的还好一点。这次下跌的-阿是内外环之间的下跌,而且这带楼盘啊,抗不起价格的,他们基本不是实在的资金进入,而是跟风的结果。当时我在4月份的时候做过这种预测,到最后走势图也是这样,内外环之间价格下跌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外环以外的一大批新楼盘下跌呢,我们发现是因为地产商抗不住。但是属于个-人资产的这一部分有很强的惜售现象。   那么现在我更担心是哪一点,我更担心是,上海市老百姓的消费习惯是很奇怪的,他不是根据赚多少钱来消费的,他的消费习惯有二个变数,一个是薪水多少,另外一个呢-是财富效果。由于房地产大幅泡沫现象,房子价值虚增比较多,甚至增值100%、200%的都有。老百姓觉得自己有钱了,出门打的啦,晚上出去吃喝玩乐啦,腐败呀。上海是个最有趣的区域,你只要稍微下一点小雨,毛毛雨,再叫不到出租车,大家都怕淋-点雨,娇贵的样子,怕淋点小雨。(笑)还有,不论你菜做的多难吃阿,总是高朋满座,(笑)上海人的一个独特现象。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就是那种财富效果,所产生的-一种畸形消费,这种畸形的消费拉抬了上海市的经济。各位知道我担心什么事,上海市的竞争力,就像我批评银川跟武汉的一样,会因为高房价而受到一定的打击。这话怎-么说?如果宏观调控非常有效的话,打击了房价,如果泡沫假设阿完全都没有了,消费会大幅下跌阿,所以现在繁荣的假相所形成的高增长,会因为消费的大跌呢而受到破-坏。我最担心上海会是第一个开始萧条的城市,同时大上海地区政府希望搞金融中心,这个中心,那个中心的。我想反问一个问题,你这么高的房价,外滩要搞个金融界以-前有这个想法,现在不搞了,为什么不搞了,太贵了。几万块1平米,谁能住的起。你发现很多政策的推动阿,因为高房价的原因,很多政策推不下去。所以现在上海政府阿,我觉得他是非常辛苦的,他想做什么下一步,你告诉我,除-了2010年的所谓世博概念之外,你还有什么新的概念你告诉我。上海市走到现在遇到一个瓶颈,当然我不能排除其他的因素,但是高房价遏制了上海下一步的发展,而且上海消费-的这种特殊形态,上海地区会成为波动极为大的城市,会让未来的治理呢更加的艰难。   可是各位要理解阿,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问题。我们再回头看,广东省的发展和上海不一样,上海市政府的规划还是比较到位的,整个城市的发展,政府的行为做了主-导力量。广东又不是的,广东是绝对自由放纵民营经济的地方,到现在为止,你发现这个也是遏制广东经济发展的原因。大家知道为什么,因为广东省每一个市县都是低水-平重复浪费投资,而且都是一样的。大家为了自己发展自己阿,每个都搞个小庙小店,搞个高污染的,到最后,看起来好像民营企业很旺盛,你下一步走不下去了。这种低-水平重复浪费重复投资现象,遏制广东省发展。我拿上海和广东这二个城市和各位做个比较,如果各位想要回国内发展的话呢,对于类似的现象必须多加注意。我们先休息-下,大家先小便一下,(笑)回来以后我们继续讲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以及其他的问题。(鼓掌)   为了追捧,对于各项政策,我有个人的意见。以下还有三十分钟的演讲,说一下大家关切的话题。近期在国内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就是证监会推出股改。什么叫股改,   股改的意思,就是把上市公司一些不流通的法人股或者国家股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变成流通股。这个事情目前真正做,如果各位关切的话呢,随时上新浪网搜狐网,财经版-的头版头条常常谈到这个问题。我个人在公开场合也好,或者透过内部管道也好,我是公开反对证监会。我认为股改必须立刻停止。我这样讲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做法进-一步破坏了政府信用。虽然我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阿,可是我对的信用我比谁都关切。   为什么我这么说,全世界做过股改的国家很多,我认为最成功的国家呢,就是跟你们有关的国家-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时代,推出了所谓的股改三步曲,他的原话是私有化-三步曲,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希望各位留意下这个现象。那就是,第一步,在现有国有股股权不变的情况下,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二步,最重要的一步,经营好的国营企-业进行股改,把他的国有股转化成老百姓所持有,那么做的不好怎么办呢,就不能够进行股改。既然是一个民主殿堂,为什么这么笨呢,都股改,我赚了,卖给老百姓,管-他呢,反正坑老百姓无所谓。我告诉你,这就是英国政府的睿智。因为他完全理解,股改本身就是政府的背书,如果你把坏的公司拿去股改,到最后,小股民买到以后,股-价大跌,他骂谁呢,他骂政府,因为政府背书的政策阿,而这就是为什么英国政府在第二步的时候只让好的公司上市。那我们今天是怎么上市的呢,什么公司,不管好坏,-都进行股改。这次我发现的现象,接到无数的投诉,小股民的投诉,三大现象:第一,发现在股改之前股票大量转手。我们怀疑上市公司利用人头收集股票,投票时用,因-为股改需要小股民投票的,出现收购股权。第二,我们接到非常多的投诉,上市公司透过某些顾问公司,在交易所、各证券公司营业大厅,收购表格,帮股民投票。第三,-某些地方政府,趁此机会套现离场。那么这种现象所带来的最后结果,我想请问政府,你能不能防止?防止不了,你的背书阿,就像汇率一样使政府信用进一步被破坏。我-们的党希望信用被破坏吗,他当然不希望。各位知不知道什么原因,因为他不理解,不理解金融市场的险恶。当然你说,新加坡做的怎么样,他基本上沿袭了英国的制度,-所以新加坡的股改呢也是找好公司进行股改。这个政策如果推行下去的话呢,我从来不觉得我们股市会有成功的希望。第三步,英国股改的第三步曲,那就是英国政府保有-一股黄金股。什么目的,在影响重大国计民生的问题上面英国政府有否决权,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英国知道政府的重要性,政府的价值。我们国内有些专家学者要求退出经济领域,这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党不但不能推出,而且必须在经济领域里更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因为只有政府才能够振兴股市,而且股票市场是否能健康的发-展,唯一的因素只有一个,包括美国,包括英国,只有一个,什么因素各位知道吗,那就是政府信用的背书。一个没有政府信用的股市是不会好的,你认为上市公司自己会-好吗,股市参与者会有良心吗,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政府严刑峻法的管制,就不会成其今天伟大的美国股市。政府的信用太重要了,而这次股改呢,也是某些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缘故,打着国家旗号进行股改,这是我表示反对的。但类似的思维呢我在国内已经讲过很多了。   所以大家有人跟我提问,说我们的股市未来该怎么办?我只想和各位讲一件事,股市的好坏跟政府是否有决心做改革有很大的关联。我讲一个世界上最坏的股市,那就是   1929年的美国。美国股市在1929年大崩盘的时候呢,由890亿的市值跌到150 亿美金,当时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什么方案呢,那就是严刑峻法,让股市参与者不敢投机倒把。最后5   年下来,完成了证券交易法的修订,建立了伟大的美国股票市场,而这个伟大的股票市场承担的责任就是社会财富的增值。那么我们今天对股票市场的各种思维,坦白的讲-,都是学西方的一点皮毛,可是最近,各位关切这个题目啦,搞了个 QFII,什么是QFII呢,那就是叫国外的机构投资国内的股票市场。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各位晓得吗,他看到美国人,机构投资人好阿,又做基础研究,又是长期投资,他不炒股票的,所以把-他引到中国来,他就不会炒股票的,他就会想美国一样,搞什么长期投资,搞什么基础研究。糊里糊涂,怎么可能啊!他在美国这么干,他在中国就不会这么干。为什么?-各位知道吗,因为美国的严刑峻法让他不敢,中国没有严刑峻法他就敢。你看香港,谁在炒股票,真正操纵股市?那不就是这些在国外奉公守法的机构投资人吗?在香港怎-么样,翻云覆雨,比我们国内庄家还要厉害。这是什么现象,这个现象是我一再批评的。我们所学习的呢都是西方的皮毛,西方资本主义就这么简单一点皮毛就给你学会了-吗?   我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阿,你们知不知道我在国内最反对什么,我最反对他们什么民主自由议会宪法以及民营经济。(笑)我比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还要更左倾,你们要说我-左倾嘛还差不多错了,你以为民主自由议会宪法以及民营经济可以救得了中国吗   ?你大错特错了。我们150年来阿,从孙中山开始就没搞清楚状况。(笑)我为什么这么说,亚洲哪一个国家是成功的,你告诉我,一个伟大的殖民地,美国的殖民地,亚洲1960年代的超级强权,叫什么,叫菲律宾,他承袭了美国所有的制度,包括我刚才讲的民主自由议会宪法民选总统、民营经济,到最后,你发现,民营企业和政府合谋席卷全国-财富,到最后呢,菲律宾女人不得不到香港,去做保姆。(笑)那么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哪个国家不是如此呢,你只要盲目的引进西方的制度,所带给你们的-就是国家的没落,你晓不晓得。因为一个最基本的精神你没有引入,那就是法制化建设的信托责任你没有引入。   我不晓得各位去年有没有很关切我们国企改革,这25年来,我们中央政府大力推动私有化,把我们国营企业逐步的转成私有化,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MBO。什么叫   MBO呢,那叫经理层收购。其中有一个最荒谬的理论,叫做冰棍理论,由于国家民族的问题、体制的问题,使国营企业做不好,做不好呢,它会像冰棍一样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完全融化光呢,不如在它没有融化光之前送给国营企业老总。由此推行   25年的产权改革。国企老总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自己收购,我的朋友收购等等方式把国营企业搞到手上。这就是我们的产权改革。去年我发表一篇文章开始,是在复旦大学-做的演讲,叫做"民营企业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当然话很激烈,马上那个家伙就到香港告我,然后开始了将近一年的斗争,到最后,这是政府的英明,停止了   MBO,不许国企老总随意拿国营企业。   在今天这个场合呢,我认为是很重要的话题,我也希望跟各位做个沟通。今天中国的企业家,我每去任何一个地方演讲,我告诉地方政府、企业界下面一句话,中国企业家-包括高管人员不需要激励机制,这是美国或者澳洲的激励机制,我们不需要的。中国人缺什么,中国人缺信托责任。什么叫产权改革,这么多年来,那就是我所谓的保姆理-论。我们家今天很脏阿,请一个人来清洁我们家,这就是保姆,清理干净以后呢,家就变成他的了。这就是我们产权改革。(笑)国企老总本身阿,就是保姆。很多人不高-兴阿,说我们不是保姆,我们是管家。我们不管,反正就是被他拿了就是了。你做好是应该的,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想的。由于体制问题,所以我们做不好,做好了就变成他-的了。这是个表面现象,各位晓得吗,以后大家要对我们中国大陆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你们以为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所在乎的仅仅是国有资产吗,你这样想你就错-了。我所在乎的不但是国有资产,甚至是什么,民有资产我更在乎。你想想看,这一群会践踏国有资产的职业经理人-国企老总,将来一定会践踏民有资产。你不相信我的-话,你问问国内民营企业家,你敢不敢把100%的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你不敢的,为什么,明天他就把你客户带跑了,他就这样一个民族。甚至我们没有信托责任到什么地步,你到国内餐厅吃饭,墨尔本可能不会-阿,你问那服务生有什么好吃的?他一定会跟你说,先生,蒸条鱼吧。为什么,你知道吗?不是最贵的,就是卖不出去的,没有第三种可能。(笑)连服务生都没有信托责-任。所以我们今天产权改革背后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未来最大的危机,那就是我们国家信托责任的沦丧。   我在这里很沉痛的告诉各位,这件事情阿,中央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差到什么地步,我举4个美国的企业家。美国小布什总统在一个月前提出,考虑停止征收遗产税,这种事情在很多企业家认为那是非常好的,对吗,大家肯定很高兴。你们知不知道是哪二个人登-广告反对,一个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一个是巴菲特。他们怎么说,他们说,"我不能允许我的第二代不劳而获!"想想看,活雷锋啊。(笑)"因为我的第二代如果不劳而-获,会使他同时代的年轻人处于不公平的竞争情况,这种现象会影响美利坚合众国未来长久的国力",何等的伟大啊。人家想的国家民族老百姓,我们想的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家国企老总,想的是自己。这是美国的创业企业家。   你看看美国的职业经理人,但我不是讲各位了,我在国内是这么讲的,几千个国企老总就在下面,就讲国企改革,我就问他们,你们坐在下面都听好,除了不准喝水以外,-还可以听好,(笑)你们自己认为哪一个人比通用电气韦尔奇伟大请举手,我告诉你,不必看,没有一个敢举手的,为什么,你差多了。(笑)韦尔奇从1981年接任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当时他的市值是300亿美金,到了2001年,他下台的时候呢,变成了5000亿美金,你们知道什么概念吗,那是中国GNP的三分之一哎,富可敌国,一个公司。请问国企老总,他走的时候带走什么,带走他的薪水以及退休金1亿美金而已哎,你们呢,像TCL的改革,李东生一个小改革,拿-走12亿人民币,你凭什么,你公司是通用电气多少,万分之一,你凭什么拿那么多钱。甚至有人跟我说,比如说海尔吧,很多媒体跟专家学者问我,你看,1985年,海尔冰箱总厂,是个破产的企业,要不是伟大的企业家,把他搞成今天世界的品牌,哪有今天的海尔啊,难到他不应该拿吗?我告诉你,他就不可以拿。为什么不可以-拿呢,我拿美国克莱斯勒做比较,克莱斯勒也正巧,就在那个时代,破了产,当时他们聘请了一个重组大王,你们都知道的,爱登卡,来做重组,他拿多少钱,1块美金1年,他不好意思,你公司这么糟糕,你还敢拿吗?等他把公司重组好了以后,重新上市。我想请问全中国老百姓,克莱斯勒是谁的?通用电气是谁的?你发现阿,都是中小-股民的,而不是这些职业经理人,你知道为什么吗,那才是美国资本主义的精神,是什么,是对国家民族以及老百姓的信托责任。你做好是应该的,我们今天国家民族,有-没有想到这句话,没有,想到都是自己,做不好都是谁的错,国家民族的错,什么体制问题,那不是国家民族的错吗,的错,做好了,是他自己有能力。莫名其妙。-(笑、鼓掌)   就是说,我们这个土壤出了问题,才孕育出这一大批不检点的职业经理人。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我回答刚才那位观众提的问题,你晓不晓得,全世界500大,哪一个不是职业经理人做的。那么今天我们的企业家阿,创业企业家是非常艰苦的,他没有可信任之人,没有可用之人,所以他所担忧的事情和美国人所担忧的是不一-样的。上次那个韦而奇来中国做演讲,讲的是不太好,他老了嘛,胡说八道一通。(笑)我们企业家问的问题,他都听不懂,不知道在问什么,为什么听不懂呢,因为你担-忧的问题跟他担忧的问题不一样的,我们担忧的是,我们如何防止被骗,(笑)我的总经理怎么坑我,(笑)我要用什么激励机制保证他不会坑我,(笑)保证他好好工作-,我们担的是这种心,低水平的事情,人家韦而奇担心的是什么,整个宏观战略格局,没有可比较之处。为什么,各位知道吗,这种土壤所出来的企业家,一定怎么样?我-在2003年提出说,中国企业是做不大的,很多人骂我,现在没人敢骂我,我就问一句话,你们想做大吗,你现在的企业有多大,我有几个亿,几个亿是吧,我想请问你,-你5点钟的时候敢不敢关手机啊?哎,不敢。几点关啊?24小时都不敢关。(笑)为什么啊,事情太多了。我说这个小摊子,你5点钟都不敢关手机,忙成这样,你还能做多大,你告诉我。为什么做不大,各位晓得吗,你没有帮手啊,中国没有可信赖的职业经理人,因为我们的土壤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土壤。   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一再强调,从讲菲律宾的案例,讲到现在,我并不是民营企业家的敌人阿。所以媒体封我是民企杀手,因为某些企业倒闭的缘故,跟我有关的企-业倒闭的缘故。(笑)但是也有很多人叫我民企教父,我情愿担当民企教父的美誉。我事实上,非常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我现在一再呼吁,我们中央政府,未来该怎么做-,我相信在做的各位也都十分关切,你们心中跟我一样都希望我们国家更进一步强大。所以从菲律宾的故事讲到国企老总,你知道我们欠缺什么,我们欠缺大一统的更加中-央集权的政府,一个更有执行能力的政府,推行法制化的建设,而法制化的建设必须先规范政府的行为,再规范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我为什么这么说,海外华侨感触是最深-的,你们对中国的关切远远大于国内民众对中国的关切。我今天不需要问你们,你爱不爱中国,我可以帮你回答,你们每一个人都爱中国,不然你不会来听我讲中国的问题-,我在国内我不这样问的,你们知道我怎么问吗,我说你们这些人到底爱不爱中国?(笑、鼓掌)   你认为应该怎么样让中国强大,那么最近国内出了一本书,写的不错,写我的,(笑)这本书叫《郎风暴》,写这本书以后呢,我下面要讲的思维在里面都有,当然了我们-政府对这本书也非常重视。我这么说,中国要强大,首先要渐进进取。我们的总书记,我们的常委,在这方面是非常爱学习的,他们常常找专家学者给他们讲课,各位可能-都不知道这事,请专家讲课谈谈历史谈谈什么,非常注重学习。我提出一个思维,我们国家要富强,我们需要什么,我们的党应该怎么做。这本书里面讲的非常详细,我花-几分钟的时间和各位做个沟通。   你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怎么强大?民主自由议会宪法吗?我跟你讲,你只要采行这种政策,那就是上百年的混乱,那不就是今天的中国吗,我们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不就追求这个吗?你们有没有看过《走向共和》,那个连续剧看过没有,回去再看一下,(笑)里面全部都是错的,(笑)错在哪里呢,孙中山竟然在革命成-功后要求老百姓投票选出总统来,可笑阿,你完全没搞清楚。民主自由议会宪法是什么,是强国之后的结果,不是原因。你今天看到英美德法这些国家,都是民主自由议会-宪法是吧,你搞错了,那是强盛之后才有的。德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议会宪法的,难道是二战以前吗,错了,二战之后,二战之前,魏玛宪法,但是被废除了。   那么各位再看一下,我用一个伟大的人讲的一句话,给各位一个启发,拿破仑他说,"为何错落三岛,小小的英国,能够成为席卷全球的日不落国"。他表示不理解,那么-小的一个国家,到最后,他认为,是英国人的纪律。美国人呢,继承了英国人的纪律。你们以为美国人很散漫的,你错了。我跟你讲阿,我一去美国的时候,我也以为美国-人是很散漫的,因为我自己是很散漫的一个人。美国一年调二次时间,到调时间的前一天晚上呢,报纸上登个小方块,说明天调时间了,美国第二天阿全国没一个人迟到的-,除了我差不多迟到一个小时以外,别人都不迟到的。(笑)那是美国人的纪律。而且从东到西时差三个小时,美国人都调时间,何等伟大的纪律,澳洲可能会有,我都不-清楚,他不会不听的,这是什么,普通法系的纪律,英美法系,不得了的。这才是强国的关键。中国呢,调时间,全国大乱,我跟你讲。(笑)还有你们去看地球仪,时间-是根据经度刻画的,我们时间怎么区分,你晓不晓得,从苏联开始往下走,走到中国,绕开,到越南再往下走,(笑)中国是一个时区,应该是有三个时区,中国到现在还-天下大乱,因为没有纪律。   各位请看,英国跟美国的强盛靠什么,靠纪律。所以法国皇帝拿破仑,大家不要简单的以为他是个军事家,他还是个伟大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法学家,他发现法-国人特没纪律,跟中国人一样,他创造了什么,大陆法系法典。法国人不是没有纪律吗,我就让法律让你不敢没有纪律,我用严刑峻法让你不敢没有纪律,叫你左转你不敢-右转,叫你直走你不敢听下来。大陆法系法典的目的何在,用法制化的力量形成法国人的纪律。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法制化的纪律。我们的法家都是人治的法家,不是法-治的法家。我再请问各位,第二部大陆法系的法典谁写的?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形成了伟大强大的德国,二次世界大战败仗,到了今天,欧洲大陆的超级强权,竟然还想-进安理会,(笑)能不能进不知道,但至少还有这个资格,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哎。亚洲只要一个国家,是有纪律的,这个国家带给中国数十年痛苦,那就是日本,日本-的纪律谁创建的,是明治天皇。你看这几个国家,英国人的纪律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亨利八世。美国呢,1890年的哈里逊总统,一直到1932年的罗斯福总统,那是美国最大政府的时代。所以各位再看,拿破仑是搞民主的吗?俾斯麦是搞民主的吗?明治天皇是搞民主的吗?亨利八世呢?罗斯福呢?哈里逊呢?没-有一个搞民主的,都是什么,大政府,中央集权的政府,做什么,推行法制化建设。当你法制化建设推行下来之后,你才会有法制化的游戏规则,你才不会有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你才不会国资流失,不讲信用不讲责任的国企经理人才不会有。每一个人都在法制化的游戏规则下尽情发挥你的创造力,创造你的财富。但是这跟菲律宾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不会靠剥削别人而让自己致富。那么就当法制化的游戏规则建成之后,中产阶级才能得到保护,中产阶级才能兴起。只有中产阶级兴起之后呢,你才有民主自由-,那就是二战之后的德国法国,那也是二战之后的日本。日本有什么民主自由,笑死人,他根本没有的,现在才有,那都是二战之后。   所以我们这150年来的革命阿,我们的革命源泉都是在海外开始的,从檀香山开始的。但是一个观念的错误,带给国家是上百年的战乱、混乱与屈辱。所以,今天,坦白讲,我们期望中国-政府做什么事,我们所期望的是带给我们强大的中国,而这种强大的中国,我们不希望你做到菲律宾,我们希望你做到美国。但是我跟你讲,我在全国讲话呢,我是最反对-民主自由的,因为一种没有法制化所建立起来的民主自由,那是台湾的民主台湾的自由,那是带你走向菲律宾的自由。如果你们不重视我的话呢,你回忆一下,台湾经济发-展最快是什么时候,是蒋介石父子的威权时代发展最快的,民进党之后呢,发展是落后的,台湾的IT产业是出逃到大陆。这些案例证明了什么观点,我们需要这一代的党国领导人,是一个精英政府,而这个精英政府他努力的目标,是创建出一套法制化的游戏规则,创建出-一个法制化的中国,而这个法制必须先规范政府的行为,然后再规范个体的行为。几十年之后,自由民主慢慢会出来,我想到那个时候呢,全国都会认同的,包括党。因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不都是一样的吗,不都是为了一个繁荣的中国而努力吗。如果你不开始这一点呢,你今天就开始民营化的结果,是让你国家更快的进入崩溃。   有一位在国内也是我认为比较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的名字叫做吴敬琏,他的一本书,叫《世纪大拍卖》,讲苏联的私有化。这本书里面呢,他做了个书评,这书评看你敢看-不敢看,因为一个人阿,一个大学者阿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难的,他讲了一句话,他说,"国内很多人(包括我本人)都简单的认为民营经济等等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源动-力,到最后,我才发现,我是错的"。因为一个没有法制化建设的社会呢,一种过分扩张的民营经济呢,所带给你的是一种权贵资本主义。那么我们今天所追求的是什么,-我今天所追求的呢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我们私有化,带给你的不是。   我给你举个最形象的例子,你听了都会想哭阿。一个民营企业家,到绵阳市,想收购国有资产,这个国企老总,不是长虹阿,(笑)告诉这个民营企业家,"哎,跟你讲啊-,我们这个国有企业的净资产阿,经过我们后面搞鬼的结果阿,已经压的很低了,你们阿,假装出20%的价格都给你,还有5000亩地在后面,我全都送给你们,你呀,给我一点钱"。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干部。还有,我们的改革走到什么地步,四川郎酒-, 20亿的净资产,他们员工给我投诉,党组书记,4 亿要把它卖给一个他的朋友,"的东西不要付钱,等你以后上市以后再把钱给我吧"。痛心疾首。这样一种没有国家民族责任感的人大多数。当然我查询过国资委,-说不是   4亿,是5亿,结果是一样的。(笑)   那么我们改革开放到什么地步,各位知道吗,举个例子,地方政府认为国有企业无效率,把他给民营化了。结果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家呢,贱价买断工龄,把工人推向社会,-由谁来负担?由失去国有企业的地方政府和你我来负担哎。那么这个家伙,把工厂拆掉,盖个高楼大厦,平地起高楼,卖掉以后,钱归谁,归他个人。这是我最反对的国企-改革,成本由整个社会负担,而利益归一个人。这叫什么改革。   那么现在,我们农村的破败,是你不可想像的。股票市场是小事,我们农村的危机才是让党国领导人最忧心的大事。我们最近出来很多事情,不知道各位知道不知道,大学-乱收学费,甚至几个名大学,你要考上这个线,给我8万块,我一定收你,就这个样子的。那么以前20年,在党的支持下,农村子弟可以通过念书考上北大清华,他就脱贫致富,现在阿,农村子弟考上北大他都念不起,学费太贵。学费都怎么收的呢,我们党给你大学钱够不-够,我跟你讲够的,钱少一点就是了,够还是够的,通过很多种方法,包括收学费,收的钱到哪里去了呢,都到个人口袋里去了。   我们医改不是这个样子的吗,我们医疗改革当初是什么样子的呢,医疗改革,什么叫着自负盈亏,自负盈亏,你生了病的病人来看病,有没有钱啊,没有钱,明天再来。澳-洲医院不可能的,急诊下班后他一定要给你看病的,他是人性化的社会,这里我没看过病,我不知道啦,应该这个样子的,中国不是的。被车撞了,快死了,有没有钱呐,-(笑)没钱,我跟你讲阿,我不跟你看病,就算你死了,叫你拿钱过来,2万块押金,没钱不看病。你这个社会同情心在哪里?你这个医生的责任感在哪里?医院的信托责任在什么地方?这叫什么,叫做莫名其妙的资本权贵主义。   你一切向钱看的结果呢,是把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都打散了,你发现整个中国社会是个没有文化的社会,是个人吃人的社会,什么改革都向钱看,什么改革都叫自负盈亏。-你们知不知道,农村现在到什么地步,有25%的高利贷阿,是4分利阿。各位晓不晓得为什么,我们搞个农信社的改革,叫股改自负盈亏,什么下场,那就是农村收的钱他不投在农村的,你想想看,我要自负盈亏阿,养猪贷款,3个月2000块钱贷款而已,那么少,利息多少钱呢,几块钱,那么我要不要去看一下,你是不是去买猪呢,你喝酒喝掉怎么办呢,等我坐车去看你有没有养猪,来回车费就超过几块钱-,交易成本太高,所以到时候怎么样,不借给你了,所以农村收来的资金呢,都投入到城市里面干房地产。那农村没有资金的结果呢,是农村高利贷盛行,而且谁做的高利-贷,根据温铁军教授的研究,发现是村里干部的亲戚。(笑)然后,25%的高利贷,4分利,而且高利贷里面,根据温铁军教授的调研发现,87%用于再消费,13%用于再生产。什么叫再消费,那就是吃饭、看病、交学费,永远还不起的,只有13%用于再生产,养猪种稻,这就是农村现状。所以温铁军说了一句话,今天农村的高利贷情况就是国民政府的后期。这个是我们国家目前摆在眼前的危机,可是各位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整个国家目前最缺的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信托责任。   我讲这个话题,我讲的是非常难过的。时间已经过了几分钟了阿,最后一句话。你晓得我们欠缺信托责任到什么地步,我们所有改革的问题,跟这个事情相关太大了,所以-今天啊,我在国内不断的呼吁,我们希望中央做什么,更加强大,压制住地方政府的行为,推行法制化建设,为什么目的,让全国老百姓都有信托责任,我们这一代是最差-的一代,要逼迫我们这一代,用严刑峻法让我们不敢不有信托责任。   到最后,讲一个故事,肯尼迪总统讲了一句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汗颜的话,他说,"不要问国家给你做了什么,你替国家做了什么"。我们国家的人敢不敢讲这句话,不敢,-他难道不愿意讲吗,他愿意,老百姓这种小事情。你看,比尔盖茨,巴菲特,韦而奇,爱的卡,人家讲的什么,还有美国总统,人家想的都是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体老百姓的-责任,我们想的是什么,怎么样把国家资产掏到自己口袋里去,想的是自己,我们有没有想到国家,没有。我们国家的强大,按照这种方式走呢,是不会强大的。还好,我-们的党中央目前对这方面认识已经非常充分了。最后我在此,讲最后一句话,我跟在座各位一样,非常急切的想看到中国的成功,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像以前一样,超英赶美-,成为世界上超级强权,但这一切的基础,是必须有一个法制化的政府所推动的,而一个精英政府就是要推动法制化建设,用严刑峻法让我们这一代社会参与者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大家不要问国家替你做了什么,想一想你替国家做了什么。谢谢各位。(长时间鼓掌) 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主持人:   非常感谢大家做客“时代论坛”,“时代论坛”是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办的面向全校的大型综合性论坛,本次演讲是时代论坛自创办以来的第59场活动。在过去的两年半中,论坛的讲台上,曾经有许多位政商精英、全球五百强企业CEO、各个领域的时代人物同我们清华同学畅谈理想、规划人生;在这里,学者与大师们同我们一道追本溯源,探求真知。   现在是清华最紧张的考试周,在清华最大的教室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同学站在后面或坐到台阶上,可以看出今天这位演讲嘉宾的魅力和号召力。我们把这场活动作为时代论坛的年终特别献礼。我们的想法是,能够请到这么受同学欢迎的重量级嘉宾来到今天演讲现场,就是对同学们对时代论坛支持的最好的回报。欢迎来到时代论坛现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掌声)   1980年的某个夏夜,陆军上尉林毅夫抱着篮球从小金门游向大陆,这让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们困惑不已:什么理想让他甘冒如此风险?20年后,有个人对此恍然大悟:想做大事就要到祖国大陆去!这个人终于来到了大陆。   他是世界级财务专家,他具有超常的胆识,他拥有最广泛的民意支持,他引起了最受关注的争议,他“炮轰德隆、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德隆和格林柯尔这两个显赫一时的企业帝国轰然倒塌。他,也引发了2004年最受瞩目的国企改革大讨论。同样是他,出身台湾桃园农家,100分的初中数学考试曾经仅得7分,初中差点没能毕业;可是,服完兵役三十而立的他却奇迹般地在两年半中连拿沃顿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就是传说中的郎咸平教授。   我想同学们在电视里已经充分领略了郎教授的风采,一定非常想见到郎教授本人。下面我们就把屏幕上的郎教授请到讲台上来,让我们热烈欢迎郎咸平教授!(热烈掌声)   主持人:   郎教授,您好。我们很多清华同学都是第一次见到您。首先,希望您能够用几个词儿来形容一下您心目当中的清华,或者清华人,是什么样子?跟我们大家共享一下。   郎教授:   这个问题问得让我太感慨了。因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念历史的时候,都会读到一个“庚子赔款”,对清华大学,对“清华”两个字,是我们在台湾念书的小伙子第一个认识的大学。高中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念工科,要考台湾的“清华”。可是很不幸,高一下来,数学也不及格,物理也不及格。我们老师说,郎咸平呀,我看你还是念文科算了(笑声),总是失之交臂。那么,“清华”,当时给我什么印象呢?就是“追求卓越”这四个字。到那个时候,我才悟出这个道理,“追求卓越”是我心目中的清华,但是自己本身还是离“卓越”很远。当时我不卓越,所以没有进清华。那么这个“追求卓越”也是我追寻努力的目标,也同时呢,送给各位同学好吗?(掌声)   主持人:   到了清华,还有一位跟郎教授渊源很深的老师——清华历史系的秦晖教授。秦晖教授在90年代初的时候,也曾经提出了一些关于国企改革的主张,可以说跟您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在清华时代论坛这样一个讲台上,您觉得有什么话要对秦老师说吗?   郎咸平:   我相信这句话不只是对秦晖老师说的,同时也向崔之元教授等等著名教授说的。这个事件,体现一个什么道理?清华看事情,比我还清楚,比我还远。这是个什么表现呢,这就是“追求卓越”的表现,这就是清华的精神。   主持人:   还有些同学托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有很多同学准备出国留学,所以他们要考英语,考英语大家复习得很郁闷,要考GRE和TOFEL。但是有很多同学知道,您当年在申请美国学校的时候,GRE和TOFEL两门成绩加起来,好像还不到2400分。(笑声)不知道您是怎么评论这件事儿的呢?   郎咸平:   我当时并不想出国留学的,当兵退伍下来就想过过小日子,就是上床老婆孩子,下床鞋子袜子的日子,准备了此残生了。当时我的教授说:“郎咸平,你这个水平不行呀。你也不要出国了,你就到银行找个事儿干算了。”所以我就找了十多家银行,但没有一家要我的。百般无奈之下,只有申请出国留学了。(笑声)很不幸,GRE考了1640,TOFEL经过两次努力,考了550。(笑声)我申请了七家学校,有六家不要我,只有一家要我,那就是沃顿商学院。(热烈掌声)   主持人:   前面,非常感谢郎教授给我们分享了一些轻松的话题。我们就把下面的时间,留给郎教授,请郎教授为我们开坛布道。   (热烈掌声)   演讲:   郎教授:   感谢各位同学!从去年开始一直走到今天,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叫做改革开放?”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想找到一个适当的场合来陈述我的想法。今天,我感谢清华学生会邀请我。学生的邀请对我个人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因为国家未来需要的就是你们。我准备在今天这个场合谈谈一个新思维——到底我国的改革开放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才是一个改革的新思维?在场这么多同学,冒着天寒地冻的危险(笑声),跑来听我的演讲,我想请现场每一位同学,当次历史的见证人。今天我以一个学者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心目中的改革开放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好吗?(热烈掌声)   各位同学如果比较关注我的言论的话,应该能从最近的网上对我的批评得知一二。有很多人说我是“反改革”,说我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像这一类的批评,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今天在一个“追求卓越”、世界级的学府,在这样一个场合,我要告诉各位,什么才叫做正确的改革。我选定一个题目——“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改革”。   我要请各位同学思考一下,你认为我们25年来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吗?我们回头看一看,25年之前,邓小平说过一句话:“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各位注意到没有,当时讲这句话的时候,全国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当时在社会主义的环境里,竟然能够喊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什么条件呢?我想在清华大学,把这个条件重新的定义清楚,我不希望在这个基本问题上面,我们学术界,或者企业界再有任何争论,以及任何的怀疑。它的条件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掌声)   今天,我就想拿一本你们曾经念过教科书,叫做《微观经济学》来谈一谈邓小平的理念。各位同学回去以后,翻开书里的最后一章“福利经济学”,里面讲了一个理论-----“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部分人财富可以增加,可是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邓小平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提出来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各位请注意,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就是一个前提。但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结晶------《微观经济学》的思维理念,竟然和社会主义的思维是一模一样的。“帕累托改进”,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公平一定是在前头的。公平是什么?是一个初始条件的平等。也就是给你同样的机会,你不能够剥夺他的机会,当然是一个起点的公平,也就是在不剥夺他的公平机会之下,允许一部分人富起来。所以不论是以社会主义或者是以现代资本主义观点来看,公平就是一个起点,在公平之上才能谈效率,而“公平产生效率”是一个不容争辩、不容讨论的事实,这是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理念,更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所在。   各位都是最高学府的同学,你们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今天听我讲到现在,你竟然发现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如此的类同性。在我们心目中,所谓的“资本主义”这个虚幻的名词后面,应该是所谓的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等。怎么会变成“福利经济学”里面追求公平,在公平之上才有效率呢?那么我清楚的告诉各位,这是马克思主义冲击一百多年的结果。所以我在这个场合,和各位谈一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又是资本主义?好吗?(掌声)   我把各位带回到1720年的欧洲谈一个历史故事。1720年,英国、法国等国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三次欧洲金融危机拟定了一个《泡沫法案》。所谓三次金融危机,是连续发生了三次股票市场大崩盘。各位可以上网查一下,包括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英国的“南海泡沫”。我们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一两百年间,是所谓的“重商主义”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国营企业——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给我们中国人带来了无穷的噩梦)。东印度公司是国有企业,是以炮舰为前导、以盈利为目的一家公司。当时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穷财尽。不得已只有发行战争债券,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债券。但问题出来了,战争债券到期得还钱啊。如果还不起怎么办呢?那只有“打白条”了。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个英文单字-----把这些还不了款的“白条”摞成一堆的存量的英文怎么讲?对,就是同学们所说的“stock”。也就是说,政府利用国有企业掠夺财富,而还不起的债务就叫做“存量”。政府控制着一大堆还不起钱的债券,或者叫“白条”,到最后还是要还嘛,那怎么还呢?当时就有几个聪明的人说,要还掉“白条”就得搞个“市场”来骗。市场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个stock market——“白条市场”(我们翻译成“股票市场”)。如果你要搞个市场来骗,就不能搞个脏脏乱乱的菜市场,不好看嘛。那你要怎么骗呢,就要搞的富丽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伟之极,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样。(笑声、掌声)。当时国王就说,好啊,这我可以做到,没问题。但我怎么骗人去买白条呢?聪明人说,“白条”??么创造出白条的价值呢?聪明人就说白条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你就告诉他们这个“白条”的价值是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国王说,这个未来的现金流用什么做担保呢?聪明人就说用“东印度公司”未来掠夺的金银财宝来做担保。所以你们今天读财务管理,你发现股票价值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这个概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然后,政府就劝告老百姓买“白条”,因为它代表的是未来的财富,就是东印度公司从亚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而这就是“白条”未来现金流的保证。政府将白条卖给第一批傻瓜。(笑声)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样理由卖给第二批傻瓜,然后卖给第三批傻瓜。到最后把“白条”的价格炒得无比之高。可是这么细小而不成熟的市场所寄托的只是未来不可预测的现金流。终于发生了三次金融危机。就是我刚刚说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南海泡沫”。   到这个时候,欧洲各国政府才理解了股票市场官商勾结、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借钱炒股的本质。我们今天在中国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当时都发生过,只是我们不了解这段历史。欧洲三次金融危机之后,欧洲政府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个《泡沫法案》。英国政府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达一百年之久。而法国政府禁止了银行这个名词达到了150年之久。   “重商主义”走到这个阶段,算是走到了尽头,1776年,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了一本伟大巨著《国富论》。《国富论》坚决反对国有企业,呼吁市场化和民营化,主张以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市场的供需,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这不是和我们改革开放喊的口号类同吗?我们今天喊的口号,我们今天做的改革,包括股改,几乎都可以在过去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只是我们不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我们今天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悲剧。(笑声、掌声)   《国富论》针对国有企业的弊病,提出了一个当时所谓的新思维,那就是政府与国有企业彻底分家,政府退出企业经营。一个很时髦的理念——民营化和市场化——出来了。亚当.斯密提出以法制为基础,以自由为手段,追求财富。但这一切必须在民营化和市场化的原则下完成。请记住,那是1776年。从1776年至1867年的90年间是欧洲最困难的时间,这段期间叫做工业革命。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是历尽劫难。在自由经济,民营化和市场化的理念下——类同于今天中国的“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层出不穷,例如资本家克扣工资,聘用童工,制造污染等等。   1867年,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马克思在《国富论》出版90年之后写了一本巨著《资本论》。这本书在今天世界历史上扮演角色之重,是我们所不可想象的。当时的欧洲社会,是遍地暴动,社会严重动荡不安。究其原因,就是社会财富由于自由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过速,而造成大欺小、强欺弱的不公平现象。在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情况下,原始的资本主义遭到了挑战。马克思利用历史的观点,详详细细地批露了一个让人竦动的理论,那就是劳动剩余价值说。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根据比他更早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观点写的。李嘉图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所创造的财富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我们今天研究经济学仍然秉承这个思维。最原始的生产力就是劳动,劳动创造资本,资本有了劳动才有后续的活动(这个理论在1966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姆尔逊(Samulson)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所发表的论文得到了证实,)。马克思认为如果这个社会的财富是由劳动所创造的,那么资本家为什么那么富裕呢?显然是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他以相当的篇幅陈述了一个观念,就是以大历史的视角来看,工业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而工业革命之后就是一个追求公平的共产主义。当时所谓的“共产”,目的就是追求着公平。马克思并不是不重视效率,而是认为效率是由外部因素所推动的,例如蒸汽机的发明改进了效率。但是《资本论》对公平的追求影响了欧美国家此后数十年法治系统的改变。这本书所描绘的情况,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因为欧洲资本主义走到了1867年前后,几乎要到达尽头,整个社会无法再容忍不公平。当时一种追求绝对自我的理念,使得巴黎、伦敦等城市变成了肮脏、臭气冲天的城市。每个人把大小便、垃圾都往街上倒,因为我只要自己好就是了,不管别人死活。这不是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话吗?——“东西是自己的才会做得好?”我们的国企改革不正是这个思维吗?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只顾及自己好,而把不要的垃圾都扔到街上,结果使得整个巴黎、伦敦、维也纳等城市臭气冲天。当时不论是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环境,都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资本论》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必定灭亡。我可以告诉各位,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资本主义确实已经灭亡了。   可是其后的资本主义就在《资本论》的冲击下逐渐社会主义化。以英国为例,英皇亨利二世创立的皇家法院编辑了过去的判例,形成了今天《普通法》系的基础(也叫《海洋法》,或者《英美法》)。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冲击,英国大法院开始研究平等法案(国内翻译成衡平法)。普通法和平等法两个法案于1873年和1875年在英国司法法案中合并,成为今天的普通法。普通法所追求的,是把一个社会的平等观念,加入到法案里面。什么叫做社会的平等观念?举个例子,在英美两国的法院,真正做成判案决断的不是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法官,而是陪审团。这个思维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中国所遵从的是“精英主义”的理念。所谓“精英主义”就是你在年轻的时候,爸爸妈妈天天督促你读书,不然怎么考得上清华呢。你这次考了个97分,还不好,要好好努力,一定要考满分。把书念好了,现在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我们这一群人,包括我在内,都是“精英主义”下的可怜虫。我小的时候,父母就逼我念书,我的智慧又不是很高,我念得非常辛苦。我当时就想,等我将来当爸爸以后,绝对不逼我孩子念书。结果我当了爸爸以后,不但逼我儿子念书,还要逼他学小提琴,学钢琴。(笑声)这就是“精英主义”在作祟。在“精英主义”制度下,我们很难理解、也无法体会普通法的平等理念。   我想问在座同学一句话,假设今天你要去法院打官司,有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你马上就放心了。如果别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个农民”,你就担心死了,“完了,完了,这官司别打了”。我们都是这么想的,因为我们都是“精英主义”下所培养的人群。但是英国司法法案所强调的就是“非精英主义”。整个社会的公平标准,不是由社会精英所决定的,而是由普通老百姓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由社会大众组成陪审团。比如说像我这种有沃顿商学院博士的教授,都有可能被认为是神经病,简称偏执狂,而被排除在陪审团之外。因为我这种人特别自以为是,所以是不能在普通法系里面判案的。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一向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念博士,就是这个目的,让你知道如何坚持自己的偏见叫博士。(笑声、掌声)   可是判案就不行了,普通法中的判案是不能让你有偏见的,所以对方律师会问陪审团团员,“你们最近有没有看报纸了解案情啊?”你只要说看了报纸了解过案情,你可能就会被淘汰,因为你不客观因而不够资格当陪审团团员。如果是博士呢?也可能要被淘汰。(笑声)陪审团就要找那些不看报,也不看书,每天浑浑噩噩,打打麻将的最好。(笑声)各位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普通法系的伟大创建,因为像这样一个成天打麻将的人,他脑袋里所想的,他的价值判断标准,是从小到大这个社会给他的哺育,包括电视、收音机、邻居、朋友、老师、同学所灌输他的想法。他这个简单的想法,是整个社会价值判断的浓缩,因此他会判案。各位知道吗?只有在普通法的国家,才能有好的股票市场,如果不在普通法制之下,就没有一个好的股市。欧洲大陆是大陆法系国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是好的。比如说银广夏案件,这样一个明显的造假的案子,在我们中国法院很难判刑,因为犯罪通常都是走在法条之前的,而我们中国又是一个大陆法系国家,必须依法判案,没有法条在前,就判不了案,这就是大陆法系的缺点。可是普通法系就不一样,陪审团不需要懂法律,也不需要看法条。他们会这么想,如果我的儿子成绩单造假的话,我捶死他。(笑声)如果我的儿子成绩单不能造假,那上市公司的成绩单为什么能造假呢?那么就有罪。(笑声)他根本就不需要法学知识,也不需要学习。他只要凭他的一个简单、普通的概念,就能够判别你是否有罪。这样一种判刑方法,把全社会老百姓所认知的价值标准,当成一个社会的公平标准。这种创建是非常伟大的。什么是这个社会的公平呢?那就是老百姓认为是公平的,那才是公平。而这种公平,取决于全社会所有百姓的一种公平的认知。陪审团所代表的就是一般老百姓的价值标准,这就是公平。各位请注意,这是在马克思完成他的《资本论》八年之后形成的平等观念。   除了利用法律追求一种新形式的平等之外,后续的法律依然受到马克思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清楚地指出资本家跟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要发展必定要剥削劳动剩余价值,所以《资本论》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是对立的。我再请各位回忆一下美国1890年的《反托拉斯法》。 《反托拉斯法》英文是 Anti-Trust。Anti是“反”的意思,什么叫Trust呢?对,清华同学的水平果然高。(笑声)那就是信托基金。《反托拉斯法》到最后就是反信托基金。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当你仔细回顾历史之后,你会发现历史是多么的有趣----因为美国大家族实际上是很多信托基金的持有者。因此,Anti-Trust,《反托拉斯法》实际上是反信托基金法,也就是反大家族法。大家族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既得利益者的问题,而是一个资本家的理念。所以欧美各国不但在法律层面上,例如普通法,来寻求一个马克思所追求的公平。同时拟定法律,化解资本家及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而化解是从资本家开始化解,而不是说从劳动者开始化解,这个思维太重要了。因为从1844年开始到1867年间??用一些伪观念来毒化劳动者,例如推广基督教精神,要求劳工接受上帝的带领,接受上帝所给于的一切,包括接受这个社会的不公平等等。所以马克思提出,社会要进步就要打破妨碍社会进步的思想,包括基督教思想,而这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观念的由来。为了避免马克思主义的冲击,因此劳资冲突要从资本家开始化解,而不再由劳动者开始化解,这一切都是受了马克思的冲击才有如此重大思维的转变。   我给各位举个例子,微软的比尔.盖茨——他也是每一位同学心中的伟大人物——在几年前提出把所有的财富捐出来成立比尔.盖茨基金会。因为他认为他今天的成就除了个人的能力以外,整个社会的哺育具有更大的贡献,所以他取之于社会,就要还之于社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现象,这是从《反托拉斯法》一直延续的一种新形式资本主义维持公平的精神。我们很意外的发现,美国政府的矛头针对的竟然是大家族。但是它绝对不是采用所谓武斗的方式来解决(笑声),而是希望大家族颐养千年,退出美国的经济舞台。   各位还要注意一件事情,美国跟英国是不一样的国家。美国移民都是愿意跟过去的文化、民族、亲戚、朋友一刀切断关系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一群人。这样的个人主义带给美国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些人一旦成为资本家之后,所带给美国社会的就是动荡与不安。我这句话,可以从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得到印证。《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描述了和1720年的《泡沫法案》中一模一样的现象,就是官商勾结、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把股价炒得老高,而导致了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总市值由当时的890亿美金跌到了150亿美金,可以说是美国帝国主义的末路。但是各位请注意,延续了《反托拉斯法》,美国政府在这个阶段受到马克思主义冲击的结果,深切的领会到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定要以民为本”,更具体地说必须要藏富于民来化解劳资冲突。而藏富于民的结果,造就了今天的美国。   我再以美国股票市场为例,解释如何透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功能,达到藏富于民化解劳资冲突的效果。美国和加拿大都是相同的普通法系国家,但是加拿大的上市公司当中89%以上都是家族控股。美国呢?它大部分的公司竟然是大众持股而不是家族控股。全世界除了美国英国之外,都是家族控股。为什么美国是大众持股?这个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化的结果。当时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工程,从1890年到1934年的四十多年可以说是整个美国法治化完成的时代。整个工程之浩大,目的性之强,以及效果之震撼,让每一个人动容。   如何创建一个财富重分配的股票市场呢?首先,美国政府放弃了1720年的策略(当时英国法国等政府束手无策,只有关闭股份制公司和银行), 而采取了彻底化解资本家与劳动者的矛盾,避开马克思主义的预言的伟大国策。美国政府除了通过《反托拉斯法》限制大家族之外,更进一步的是,是要让社会大众变得更富足来化解矛盾。怎么样才能让社会大众变得更富足呢?那就是从1932年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严加监管的法律,用严刑峻法来发挥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的功能。当时提出了股票市场的正确思维,所谓股票市场就是全社会集资,把资金交给最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经营。社会大众怎么知道他最有能力呢?职业经理人就必须披露正确信息,这个时候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政府必须确保职业经理人所披露信息是真实的,而且必须确保这个人有一种责任感,即信托责任。就是说你一旦成为职业经理人,你就有责任要把工作做好,你要替股东创造财富。这就是美国严刑峻法下的信托责任,而且是不容挑战的。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不敢不有信托责任。如果这个职业经理人披露假消息,美国政府一定会以社会大众(或中小股民)利益为前提和职业经理人打官司,打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为止。我这句话根本不是开玩笑,你看一看安然的事件就理解了,最后安然倒闭了,五大会计师行的安达信业倒闭了,合伙人自杀了……   大家族在美国政府的运作之下,以高市盈率抛售股票相继(而富裕的)退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美国的上市公司变成了大众持股公司。美国政府通过证监会严刑峻法的监管,确保职业经理人有信托责任,确保他所披露的信息都是真的,如果有假,则严惩不贷。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通讯会因为一个小事情而受到严惩。世界通讯犯的罪,就是更改一些会计科目,原先是费用的科目改成投资,通过折旧来提列费用。这种事情,在我们国内来讲是小事一桩,没人在乎的。在美国是不能被允许的,因为你已经触犯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就这个小事情,负责人被逮捕。美国电视的新闻每天晚上都会重复播放一个镜头:司法人员把世通负责人的手从背后用手铐铐住,连续几个礼拜“游街示众”。美国政府要让所有的美国人,包括从婴儿开始到老头,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就是违反信托责任的下场。让每一个美国小孩子都知道,你将来成长以后,你所要做事情就是对股东有信托责任,如果没有,游街示众就是你的下场,这个意义太重大了!就是因为美国政府这种“以民为本”的策略,使得美国的股民,甚或社会大众对美国中央政府有极强的信心。他们知道,万一他们的权益受到了挑战,美国政府会当仁不让站出来,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保护弱势团体,保护中小股民,保护全国老百姓,因为以民为本的制度是不容挑战的,你只要做不到这一点,马克思的预言一定会成为现实。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   美国每一个老百姓,通过保险金,退休金,将他一生的财富放在股票市场里。由于美国人口不断膨胀,所以美国的股市资金的投入是不断的增加,股价长期总是往上走的。我们国内有很多荒谬的语言,说“股票市场是有风险的”,我告诉各位,那是错的,股票市场只有短期风险,不应该有长期风险。因为股票市场所反映的就是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这才叫股票市场。各位想想看,当大家族陆续退出股市之后,如果美国的上市公司都陆陆续续的上市,成为大众持股公司,那么这象征着什么意义?这就是象征着一个社会主义的实现!你们觉得好笑吗?因为你们不理解股票市场的本意。美国的大公司都上市了,他们会真实地披露信息,做得不好的退市,做得好的就会继续留在股票市场,继续为股东创造财富。他的特点就是在美国的严刑峻法下不得不有的信托责任。股民可以在股票市场上得到回报。如何得到回报呢?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赚了一块钱,那就可以通过市盈率来放大财富。美国的市盈率一般是30倍,就是说,任何一家的上市公司如果得到了一块钱的利润,那么股民就可以得到三十块钱的回报。换句话讲,美国的经济得到了一块钱盈利,那么就有三十块钱回报给全国的老百姓!因此,美国的股票市场从1930年左右到1980年的五十年间,它的年回报是百分之八点三,加上银行利率,就是说,如果那一年银行的利率是百分之三的话,那一年的回报率就是百分之八点三加上三,等于百分之十一点三。而1940年到1990年的五十年间,美国的股票市场以每年百分之七点六的回报率增长,再加上银行利率。只要美国的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退休金、保险金放到美国的股票市场,那么三五十年退休之后,就老有所终、老有所养。所以恐怖分子不可能摧毁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才是对美国的重大打击。美国的股票市场承担着美国社会财富重分配的伟大功能。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如果美国的上市公司全部都是大众持股的公司,假设他的经理人都是有信托责任的经理人,每一个人当了公司的经理人之后,他努力为自己的中小股民贡献自己的一生,他拿他应该得到的优厚的薪水和退休金,而美国的股民通过他所赚的一块钱,放大三十倍而得到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丰硕果实,这个才是真正的藏富于民。   美国政府为了保证这种藏富于民的政策可以实施,为了保证资本家和劳工者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张,以宪法而非一般的联邦法赋予证监会执法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美国证监会为了保护中小股民,为了保护股票市场,他可以发传票,它可以调查任何人和任何物,其执法权力是无限制的。任何人对其挑战,基本上都将被联邦法院所拒绝。各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是因为美国的股票市场肩负着一个社会主义的功用——财富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宪法,即美国的根本大法赋予了美国证监会的严刑峻法的执法功能。你们看看!多么宏伟的计划,这也就是为何美国公民愿意将自己一身的积蓄都有放在美国的股票市场,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过美国的股票市场才能让他们的财富不断的成长,才能使他们老有所终、老有所养。   1932年伯利和敏思(Berle和Means)两个教授合写了一本书,是写美国的股权结构。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论,就是当时美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大众持股公司,但是却不断地有矛盾出现!他们发现,真正的矛盾来源是股东和职业经理人。这本书把资本家和劳工之间的紧张关系转换为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他们把矛盾进行了转移。这个转移很重要,这是“公司治理”这一伟大课题的开始。资本家和劳工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反托拉斯法和财富重分配来得到了缓解和消除,而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紧张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措施,最终也把它化解掉。这使得紧张变成了祥和,成本变成财富。   我请同学们注意,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美国政府在1950年透过各种方法提倡新自由主义学派(以往经济学家包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人被称为古典自由主义学派)。而这个学派两位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分别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其中一个叫做弗里曼(Friedman),另外一位叫做哈耶克(Hayek),他们两人都是芝加哥大学教授。他们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理念,就是只有自由竞争经济才是最好的,社会主义国家透过计划经济所达成的财富重分配的制度是他们所反对的。这句话让我们回到了国富论亚当.斯密的时代!亚当.斯密不是也提出了同样的思维吗?但是请各位注意,1950年代和亚当.斯密的时代是不一样的。美国政府从1890年开始,已经进行了法治化建设,自由经济已经完全处于法治化的约束之下,你不敢以大欺小,你不敢??范了政府的行为。因此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包括政府的行为都是在一个法治化的游戏规则下进行。你必须有一个游戏规则,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你的创造力,创造你自己的财富。这个时候,你所创造的财富才不会像马克思主义时代一样,不会是掠夺别人的财富,掠夺劳工而得来的。因为你有法治化的社会秩序。走到这里就是到了一个现代资本主义的典型期,对于这个典型期,我请各位同学看一下,这已经是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而且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冲击。我们国内很多改革派的学者没有看清楚这段历史的事实,盲目的引进了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思维,由于我国没有像美国一样的法治化建设,因此才会重蹈国富论之后类同欧洲一样大吃小强欺弱的覆辙。   我们跳开美国和英国两国,你再看看欧洲大陆,欧洲大陆已经没有资本主义了,欧洲大陆已经走向了民主社会主义。今天同学们可能怀疑这个制度有效率吗?一个注重公平,一个以公平为基本原则的制度(包括美国和欧洲)是有效率的吗?我告诉各位同学,我不想谈论它是不是有效率,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把公平放弃了的话,马克思的预言就会成为真实。这不是我个人的理解,这是西方这么多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伟大的政府政策制定人一致的结论。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对他理解有多少,这种马克思主义化的资本主义,我们对它又了解多少?今天你翻开资本主义的精神代表著作——比如讲:微观经济学, 会发现效率改进的先决条件(帕累托改进)竟然是以公平为基础。什么是以公平为主呢?就是一部分人可以富起来,但其它的人不能更贫穷。   这不就是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吗?这个思维不正是25年前邓小平所提出来的吗?但是各位请注意,邓小平只是讲了一半,那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讲话的场合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性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的。所以,在每一个人不能变的更加贫穷的情况之下,邓小平提出来我们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结果得到全国老百姓的一致的支持。他这个理念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同时也符合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这个伟大的思维,才应该主导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但是后续的改革却背离了邓小平的思想。   当然了,我也必须对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表示一些肯定。肯定什么呢?当时国有企业确实没有效率,国家的包袱确实重,对于你们的父母那一代,能够吃一碗饺子就挺高兴,买一盒火柴,有一半以上可以划得着就很高兴。当时我们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使我们的民生改善,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变得比以前充足了!这些经济学家是有贡献的,而且当时全国的老百姓还是很满意这种开放的形式。但是二十五年下来,我们走到什么地步呢?我这里有一个指标。我想各位同学都知道在经济学里有一个基尼系数吧!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所得收入分配的指标,国际标准为0.4。一般超过0.4就是危机,而我们是0.5,可见目前的危机之大。从当时改革开放的接近于零,到现在的0.5。你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吗?你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邓小平的理念吗?你们又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符合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吗?你会发现我们已经背离了这一切。我绝对不能接受这种导致一部分人富起来而由其他人负担社会成本的虚伪改革。我在这里再次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并把我国在这二十几年来的改革开放一条一条列出来,做一个评论。   第一个,就是国企改革。我们回忆一句我今天讲的话——美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而我们的国企改革是怎么体现这一点的呢?就是把西资本主义一些表面的现象拿进来,把它掺和在自己的想法中胡乱进行改革。   举个例子,我想问问什么是国企改革?我现在终于弄懂了,原来就是我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呢?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国企改革。我们发现中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是没有信托责任的。他做不好是什么理由呢?是因为体制不好,什么是体制不好呢?就是这是国家和民族的错,做得好呢?就把国有资产归为已有。甚至,我们为了让他掠夺国家的资产,还提出一些荒谬的理论,例如冰棍理论——国企就是体制不好,就像冰棍一样会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全部溶化光,还不如在它溶化之前全部送给这些没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算了。   各位同学们,我甚至不敢想象,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都没有,国企老总可以这样不负责任。你们有没有想到,国企老总做的不好,反而可以将国企纳为己有,而那些做的好的国企老总呢?他们是不是就活该做的好呢!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判断都有没有了?我接到几千个的投诉,就有八个大字的感觉——“触目惊心、痛心疾首”。我举个例子,某地方的国企,经营没有效率,因此进行了简单的民营化。这个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一下子全部的推向社会,由谁负担呢?由失去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和我们社会大众负担,他们拿着国有资产,赚取所有的利润;还有更过分的,把国有资产全部铲平,就地建高楼,赚的钱呢?全部归自己,这就是我说的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甚至我的学生,有一次到四川省某县,去谈一些合资项目。当地国企的老总和他说:“我给你讲,我们把这些净资产通过一些会计操纵压低了价值,你呀,就假装出百分之二十的钱,我就把企业给你,还有呀,我们后山还有五千亩的土地,都是共产党的,我全部都送给你,你给我一点钱好不好?”这就是没有信托责任的“我党干部”。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看看我们的工人呢?为了工厂辛苦打拼30年,到了最后工厂成了你厂长的了,而我下岗了。你说工人如何能够想得通?(掌声)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不但是我不能接受的,你们也不能接受,因为它严重的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掌声)   谈谈我们的教育改革。(掌声、笑声)谈到教育改革的时候,我总是以清华大学为例。(笑声)我对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总讲了这么一句话。我说:“各位来宾,你们记不记得,二十多年前你考上清华、北大的那个情景。你当然记得。你的父母含着眼泪把你送到火车站。他们买不起硬座车票,给你买一张硬座的站票,让你站到北京上清华大学。你毕业了,功成名就之后,把你的父母接到大城市居住,而你就开始搞教育产业化的改革了,你断送了当初和你一样贫穷农村子弟唯一脱贫致富的机会,因为学费提高的结果他们再也念不起大学了,你怎么忍心啊?”   什么叫教育改革?这是最为荒谬的一种改革。(笑)什么叫做荒谬?你们知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能够考得上清华?因为你们的成绩好,你们是社会的精英,这就是一个供需不平衡的精英取向制度的结果,也就是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供给和需求不可能平衡的精英取向制度。但市场化就是通过价格机能,使得供需平衡。你怎么能够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面呢?教育本身就是精英取向的供需不平衡的制度,你把市场化的概念引入教育制度里面来干什么呢?要搞供需平衡吗!到最后你要花更高的学费才能进大学。你家有钱还无所谓。但是这么一来,我们在网站上所看到的故事一一呈现在各位面前,那就是和你一样没有钱的贫穷家庭的子弟,再也念不起书了!无论你多么的优秀,你无法进入清华大学。   目前我们的改革到了什么地步?我们只要打着市场化的招牌,就可以无恶不作!(掌声)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大学教育收费那么高,中国就不可以呢?美国就是可以,而中国就是不可以!因为你没有配套措施。各位晓不晓得,美国大学的收费高是对的,那是对于有钱人。但当你的收入低于某一个水平的时候,美国政府可以提供低息,甚至免息的学生贷款,还有学校和美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你知道吗?   这些同学可以大学四年毕业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还给美国政府。我想请问各位同学,我们有这种制度吗?我们没有这种政府大规模的贷款制度来补贴穷人,如果你进行市场化,其结果是让很多的农村青年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念不起大学, 而是因为没有钱而念不起大学。配套的制度和措施是教育改革的先决条件。我们没有这种配套措施,你怎么敢随便把市场化的概念放在教育改革里面呢?这又是一个改革成本由全社会最为贫穷的人的来承担的荒谬改革。   我们再来看看医疗改革!(掌声)当一个急诊的病人送到医院去的时候,部分的医院第一句话不是“你哪里不舒服呀?”,而是“你有没有保证金呀?”(笑)如果你没有,你就在走廊里等死吧!   我们可能见怪不怪,可是我告诉你,在香港任何一家医院,病人看急诊是免费的。各位知道香港老百姓为什么愿意出这笔钱吗?因为这是对人性、对弱势群体最起码的关怀。我们这里有吗?我还要告诉各位同学,你到美国看病是什么情况。美国的法律规定,必须先给你治病。治完病之后再向你收钱,如果钱不够,可以分期付款。这是对于弱者的关怀与情怀!可是我们今天有吗?当然我承认政府在这方面也在努力做好,例如我们第18次调低药品的费用。但是问题不在这里,在一个没有法治化建设的国家里,在没有法治化的游戏规划之下,你控制不住收费的标准,尤其是控制不住民营医院的收费标准。   比如,你只有一个病,他会说你有十个病,你本来只用开一个药,他给你开二十个药。虽然药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五,但你原来只要吃一种药,现在却要吃二十种药。(笑)你便宜了吗?我们全国一千五百个医院,上万个诊疗中心,其中大约有80%是被少数集团所控制的,各位知道吗?现在媒体在大量报道,这些医院随便给你一个病因,随便给你一个医疗费,乱开药的现象层出不穷。最后你会发现,到时候我们老百姓连看病的机会都没有。我想请问各位,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进行市场化之前,我们有没有想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医疗改革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我们回头看美国,克林顿总统是一个英明睿智的总统,他上任的第一天,就是聘任他的太太希拉里为美国医药改革委员会主席,结果两年之后彻底的失败。(笑)欧洲也进行过医疗改革,亚洲各国也进行过医疗改革,结果都是失败,原因就是保险费用太高,政府无法负担。另外一个导致医改失败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举个例子,台湾搞过劳工保险,由政府出钱,劳工拿着保单就可以去医院看病。结果到最后,病人没有生病,却拿着保单到医院,和医院合谋骗政府的医药费,然后一起分。(笑)最后因为刁民过多,(笑)而不得不取消劳保。   在美国,看病的保险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有的。在美国相当多的穷人是没有保险的。保险需要一年几千美元。综观美国,欧洲,亚洲,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医疗改革是成功的。既然医疗改革是这么的艰难,医疗改革的问题这么的多,我们怎么敢这么轻意把市场化的概念强加在医改上呢!这种改革还不如不改,因为你太不了解国际大势了。你把市场化看得太神圣了,最后我们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家打着医改市场化的招牌大赚利润,而成本却由社会上的病人来承担,这又是一个改革利益过于少数人,而改革成本由社会大众承担的错误改革。   这就是我们的医疗改革。那么我们其它的改革呢?比如说股改。这个可能跟你们关系不大,因为你们都不是股民。你们同学当中有股民吗?可能不好意思讲,是吗?(笑)你们最好不要炒股票。你不好意思讲的因为是因为你被套牢了。(笑,掌声)只要谈到改革都有问题。(笑)什么叫做“股改”,我们到底清不清楚“股改”的概念。让我们回头看一下英国这个邪恶的帝国主义怎么做股改的!(笑,掌声)英国有很多的国营企业,所以在撒切尔夫人时代进行了“股改”。但是股改有股改的原则。这种改革都是和国企改革相对应的。股改三部曲,第一部曲是在国有股权的结构不变的情况之下,聘请职业经理人改革。第二部曲,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经营好的国有企业进行“股改”,而经营不好的国有企业不能进行“股改”。因为“股改”本身牵扯到英国中央政府的背书。只要政府把坏的公司推出,股民赔了钱之后就会骂英国政府。中央政府怎么敢对老百姓言而失信,怎么敢在老百姓的心目之中失去了其信用形象呢?因此,只有把好公司进行“股改”,希望老百姓可以赚钱。而现在我们的股改,是好好坏坏的公司全部进行“股改”!到最后的代价是我们的政府将信用一起赔了进去.   最后我只问监管单位三句话,第一:你敢不敢保证上市公司在股改前不大量收购流通股?你不敢保证。第二,你敢不敢保证上市公司不敢篡改选票,不敢贿赂选民? 你也不敢。我们已经知道的贿选事件,曾经在上海被大规模报道。第三,你敢不敢保证,推出法人股之后,上市公司不会制造假消息,在高位套现离场,坑害股民?最后,监管单位什么都不能保证!而在什么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之下进行“股改”,甚至把坏公司都一起进行“股改”,这就是对政府信用的破坏,也是对股民的再一次掠夺!同时,我们的股改的目的是要进行全流通。“全流通”重要吗?你们看看美国的股票市场,美国政府的目的非常的清楚,就是为了全体百姓的利益。而我们的股改,是为了全流通!(笑)目的都搞错了,进行“全流通”的改革,是让全体的股民一起跟着受罪,承担着改革的成本。这种股改能够成功吗?   第三步,也是让我很痛心的地方。所谓的股改是全流通,让政府退出股市。看看人家英国政府,股改后的公司,政府保有一股黄金股。在重大的决策,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问题上,中央政府对于股改的公司有一票否决权!那是对全体股民的一个保障!那是表示在任何时候,英国中央政府都会为了股民的利益而打算,这才是最根本的保障!而我们竟然要求政府完全退出股市。拿我们的股改和英国的“股改”比较一下。哪一个是为百姓打算,哪一个是真正社会主义的改革?(掌声)   “股改”失败之后怎么办?就算了吗?谁负责呢?在今天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我们这种简单引用一些国外的先进概念而创造的政策,必须要检讨。   在这里,我想跟各位谈一下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掌声)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历史故事之后,各位同学应该知道我的理念——不要再轻易引进国外流行的概念,因为那不能解决问题。你要就事论事,针对问题来解决问题。专家学者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按照目前这个随意引进西方表面现象的思维走下去,体制改革一定会失败。你以为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就可以使一个政府变得更有效率、更廉洁吗?你又错了。我举个例子,香港和新加坡的政府是全世界最廉洁、最有效率的。香港在1997年前,是既无民主监督又无舆论监督的地方。97年前的香港媒体,哪一个敢批评港英政府,香港政府政治部的官员立即抓人递解出境。在97年之前,香港也没有民主选举。但是香港政府的高效率和廉洁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新加坡也是一样,它既无民主监督,也无舆论监督,可是新加坡政府的效率与廉洁,常常与香港政府比争第一。我们以这个例子可以看得出来,民主当然是有它的必要性,可是民主跟舆论不能使一个政府更好。再举个反例,亚洲已经引进了民主制度和舆论监督的国家和地区,例如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民进党治下的台湾,哪一个政府不腐败。(笑声)因此我们发现,在亚洲,民主和舆论,无法使政府变得更廉洁,无法使政府变得更有效率。如果中国再坚持现在肤浅的改革思维,我们的体制改革一定会像我们的国企改革、医改、教改一样失败。所以,我希望今天在清华大学向各位亲爱的同学们,讲讲我的体制改革的理念。(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各级政府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贪污腐败,人神共愤,但是另外一方面,政府官员却忙碌不堪。早上七点多钟就去批公文,批到晚上十点还批不完。中国政府的公文,是全世界政府公文最多的。(笑声)到最后都批成习惯性了,不批都不习惯了。(笑声)结果退休了,怎么办,没有公文批了,不习惯了,把老婆叫过来,你这个菜单拿过来我批一下。(笑声、掌声)批什么,“原则可行”。(笑声)你们不觉得这两个现??么不一起腐败?如果是忙碌的话,为什么不一起忙碌?为什么会有两个极端的现象一起出现呢?   今天我要拿体制改革和各位同学做沟通,是希望同学以后谈问题、分析问题,不要简单的、随便的引进一个概念,而是要针对问题来谈论问题。政府是干什么的?政府是提供公共财货的地方,包括法律、环境,土地等等。中国各级政府低效率和腐败的原因是由于公共财货的需求大于供给所导致。我给各位举个例子,以前彩电脱销的时代,售货员可以把彩电卖给你而不卖给他,这种小权利都能让他拿到十块钱的贿赂。同样的,由于对公共财货的需求大于供给,所以才导致各级干部批给你而不批给他而产生的贪污的空间。同时,由于公共财货需求大于供给,所以想做事的官员,为了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每天都要忙得不可开交。到最后,政府又贪污,又忙碌,唯一的原因,或者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公共财货的供给不足。   就拿批土地来说,如果批土地由领导来批的话,需求是无限大的,每个人都想搞定领导,弄一块便宜的地,转卖,投机倒把。就是因为这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在,所以跟土地批复有关的领导就有贪污的空间。可是由于土地需求无限大,所以那些在土地部门想做事的官员,就忙得不可开交。我们就以批土地为例,和香港的制度作个比较,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根本上的不同。那就是香港批地完全是透明的流程化。每一个土地的批复、开发、拍卖,都要经过严格的拍卖程序,各级官员按照行政流程办事并进行公开拍卖,由价高者得。由于香港整个批地的程序太透明、太流程化了, 因此各级官员根本没有贪污的空间。而且由于价高者得,需求自然减少,香港官员都可以在五点钟下班。而且由于完全流程化,甚至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公文,也不需要层层请示领导。因为各级官员该做什么事情,流程里面规定的清清楚楚。这就是香港、新加坡政府廉洁高效的原因所在。美国政府也是这样,只是美国政府的背后始终伴随着民主自由和舆论监督。所以我们总认为民主、自由等等可以让政府廉洁和高效。可是拿亚洲国家为例,就会发现这不是根本原因。我当然不能否认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的功用。可是这两个功用,移到亚洲来就不适用。各位请注意,如果思维再次错误的话,动用“大手术”,搞了个民主舆论等等的方式监督政府,到最后,我们就可能走向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而不是走向美国。那时候是不是又来一次批评——政改失败。   我们今天太喜欢使用资本主义表面简单肤浅的现象进行改革,而不实事求是的深究各种改革的本质问题,这才是改革的最大危机之所在。当然,还有很多改革都值得我们批评和关注,包括农业改革、房改,金融改革、银行改革,其共同特征就是改革由少数既得利益者独享改革成果,而改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这些改革今天就不讲了,也讲不完了。各位同学听得很辛苦吧,不过还好,没有一位同学离座去上厕所。(笑声)谢谢各位。(热烈掌声)   提问:   主持人:   我刚才观察了一下,在郎教授演讲的一个半小时还长的时间里,咱们教室里面的同学,不管是坐在台阶上的,还是站在最后面的同学。大家都是鸦雀无声,可以用我们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来形容。我想同学这么全神贯注,本身就表达了我们对郎教授的认可。   下边进入激动人心的环节,就是我们清华的同学跟郎教授的交流互动时间。为了保证更多的同学能够跟郎教授面对面交流,希望每一位同学只提一个问题。并且希望大家的陈述尽量简明扼要,在提问之前,希望同学自报家门,把自己的名字、专业和年级告诉郎教授。   郎教授:   还有就是不要问我个人的问题,问一些观点的问题。   主持人:   我再跟大家说一下,郎教授说,最好问一些观点的问题,有一些高水平的讨论。下面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示意,好吗?   同学一:   我叫陈剑波,是经管学院一年级的新生。我看您在澳大利亚的演讲,我觉得你很关注中国金融市场的安全,然后你说中国没有所谓的外汇操作高手,那么,我想你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外汇人才,认为应该要受到什么样的教育,还要什么样的工作的历练呢?谢谢。   郎教授:   回答完了这个问题,就不能接受第二个问题了,你这是个很重大的问题。由于时间问题,我今天特别避开了金融改革。但又被你拉了回来,硬逼着我谈这个问题。那我没办法,就谈两点吧。(掌声)   我就简单的谈一下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银行改革。我相信各位应该从网上知道我的观点。你今天把花旗银行放到二十年前的中国,它到现在依然是40%的坏账。国有企业不想还你钱,就成了坏账,这和银行本身经营是否到位关系不大。为什么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做的好?我告诉各位,那是因为在纽约借款人都想还钱,而且它有个很好的法治系统,可以保护债权。当我们银行碰到坏帐问题,我们政府管理单位所想的是什么解决方案?就是简单的上市,而没有第二个方案。我想请各位同学,尤其是我们清华的同学不要用脑袋想,用膝盖想就行了(笑声)。如果上市能解决问题的话,我想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美国的制造业还如此的衰退,他们都是上市公司呀,为什么美国很多的上市银行会在80年代大量倒闭呢?因为上市解决不了问题。   银行坏账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问题。银行经营的好坏和经济素质以及法治化建设有关。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在一个经济素质级差,大家都不想还钱,而法治无法保护债权人的情况下,单独要求银行没有坏帐。   但是我们在2004年、2005年把银行大量卖掉有什么结果呢?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的外商银行竞相贱价收购我们的银行呢?无可否认的,今天我们中国的经济素质不断上升。而且十六大之后,我们法治化建设也抬上了议程。经过我们全体老百姓的一致努力,五年、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的经济素质上去了,我们的法治建设完成了,因此银行可以赚钱了。到时候你发现,外商银行都赚钱了,你还以为他是水平高。(笑声)但是这是我们全国老百姓、政府辛勤奋斗的结果。到最后,所有价值都归于外商银行,因为你在2005年把它们卖光了。这就是银行改革的下场。(掌声)这又是一个由外商席卷改革利益,而改革成本由中国人负担的错误改革。   主持人:   好,下一个问题。   同学二:   郎老师,请允许我称呼您郎老师。(笑)我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大四的本科生,我叫马蕾蕾。我的问题是,我们看到很多文章评论中说:现在中国的这一代人,是信仰丧失,道德沦丧的一代,我在您的文章当中,也看到了这种观点。我想问您,您有信仰吗?您的信仰又是什么?谢谢!(掌声)   郎教授:   我很感谢你问我这个问题。我有信仰吗?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们可不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谈到信仰,谈到我的认知观点,不如谈谈我们历史上哪些人物值得我信仰,哪个人物理念值我学习,好不好。   我心目中的值得我信仰的英雄就是你们以前在中学课本中念过的,叫做林觉民,他写了一封信,叫做《与妻书》。他的太太叫意映,第一句话是“意映卿卿如晤”,我用普通话讲给你们听。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上战场的前一天给他太太写了一封信。他说,为了给你写这一封信,我哭了十几次下不了笔。你可能要怪我,怪我为什么能够抛妻弃子去上战场,死在战场上。各位同学要理解,一个男人要离开他最心爱的女人,而且这个最心爱的女人还怀着他的孩子,那是多么的艰难。但是林觉民说,我今天上战场去送死的目的,是希望天下有情人能像我们一样继续恩爱下去,因此必须要有人跨出第一步,而这第一步就是今天我林觉民的赴死。(热烈掌声)   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当我死了之后,有一个愿望。如果你怀的孩子是女儿,我希望她像你一样温婉贤淑;如果是儿子的话,我希望他像我一样当个学者,仅此而已。林觉民第二天慷慨就义,战死沙场。69年之后,我考上了台湾大学经济研究所念研究生。有一天,有一位老先生来给我们上演讲,这位老先生是文化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的名字叫做林瑕藩,他的爸爸就是林觉民。(掌声)上帝怜悯这位革命志士的最后一点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怀,让他完成了遗愿。各位同学,我们国家是不是需要这样的人,我期待你们和我一样,成为这样的人,好吗?(热烈掌声)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   同学三:   郎教授,您好,我是生物医学系博士一年级的学生,叫魏小星。刚才您说的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并不是否认您的观点。而是我记得我们在高中的时候,也学过改革当时的一些文章,叫什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记得有这么一句话,而且我记得好像在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题目就叫做《为精英主义辩护》,它的意思就是说,您说到这个公平,具体的说是机会的公平,还是结果的公平?谢谢!(掌声)   郎教授:   这位同学问的这个事情,也是我今天演讲的主轴。我们就讲讲《微观经济学》。你说微观经济学从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哪一个理论不是想透过价格达到最有效率的境界呢?当我们把这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在一起,成为最后一章“福利经济学”的时候,你就注意到,生产者的效率以及消费者的效率,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全社会不能变得更贫穷,这是一个铁律,是不容挑战的铁律。所以我们当然要追求效率。但是效率的前提是全社会要变得更富裕,而不能有人变得更贫穷。也就是别人不能替你买单,这是个原则。   至于你所谓的“公平”本身是什么公平?当然不是你说的“齐头”的平等,那是另外一个观点,一个初始条件的平等。也就是给你同样的机会,你不能够剥夺他的机会,比如说教改、比如说医改,比如说国企改革,你不能剥掠别人的机会,每个人的机会是一样的,这种情况之下,你才能达到所谓“公平以人为本”。效率是在公平基础上才能完成的。(热烈掌声)   评论:   主持人:   刚才郎教授已经站了两个小时了,所以大家体谅一下郎教授。我们先让郎教授在讲台那边的位置稍事休息一下。下面一个环节呢,请咱们清华的两位老师就今天郎教授跟大家讲的内容,做一个交流。一位是吴栋教授,吴栋教授在清华长期教授《政治经济学》,教龄超过了三十年。另一位教授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崔之元教授。崔之元教授是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刚才郎教授讲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的学派——“芝加哥学派”。崔教授是芝大的政治学博士,他在加盟清华之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教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这两位老师来跟大家做一个面对面的交流。(掌声)   吴教授:   今天这个场面,使我非常感动。非常感谢郎教授,在我们清华这个大讲堂里边,做了这么精彩的报告。郎教授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边,他所谈到的问题实际上是非常丰富的。内涵非常深刻,而且观点也非常鲜明,那么我想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很好思考的。他所提的问题实际上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课题,到底我们这个国家,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他是从世界范围内,通过他的丰富的阅历,谈出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那么我想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非常深入的思考。胡锦涛主席在11月25号政治局的学习会上有一个讲话。他的讲话中提到,我们要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那么我想郎咸平教授实际上他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这一点上我现在不做出这方面的评价,但是我想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应该说他是学贯中西的。   因为我现在是给同学们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政治经济学》,同时又讲马克思的《资本论》,所以对他所讲的这一套应该说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实际上是从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来探讨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对我们的改革也做出了他自己的评价。我们中国的改革,我个人的看法,应该说成绩是伟大的,也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你谈到的改革中的一些问题,我承认也是存在的。那么这里面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在很多的问题上,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好,我谢谢同学们,你们还有这么多同学来听我的讲话。   主持人:   谢谢吴栋教授,下面有请崔之元教授。   崔教授:   谢谢大家,谢谢郎咸平教授给我们做的这么精彩的讲演。其实我觉得我们也没有必要,也不够资格对郎咸平教授做出真正深入的评论。我只是想重复或补充,刚才郎教授讲的一些很精彩的观点。我觉得大家可能会受到很多启发,对一些很基本的概念进行了很深入的、并且是历史性的一种考察。我去年才到清华来教书,这一年来有一个感觉,就是说至少在我教的课里面,我和同学们有限的接触,感觉到就是我们对一些西方的概念,对它的历史,对它的历史性,对它的来龙去脉,重视和了解的还是很不够。比如说郎咸平教授一开始就讲“stock”。从“打白条”到“stock market”,为什么“反垄断法”叫“anti-trust”,也就是反对大家族的这些历史演绎,非常有启发。   另外,他讲的1875年的“平等法”,大陆上翻译为“衡平法”。它不直接翻译成“平等”,但是我觉得郎教授直接把它翻译成“平等”,就是说原来在英国历史上,这个“equity court”是一个单独的法院。1875年之后,和普通法判例合在一起了。而直接把平等的概念,引入到法律实践当中。   郎教授反复强调我们更应该真正关心群众,并且了解这个社会,有一种“从群众来,回到群众中去”的这样一种思想。而用的很生动的例子做说明。为什么用陪审团呢,这个意义非常深远。因为我觉得很多同学是学自然科学的,是学理工科的,简单的补充一点儿。我觉得这个陪审团在我们整个自然科学发展中,意义非常重大。大家知道,概率论它是在所谓拉普拉斯研究陪审团才发展出来的,因为在不确定现象下,19世纪的物理学是牛顿力学,它没有量子力学,那么拉普拉斯他本人就是为了研究陪审团问题而发展概率论的,因为他是一个陪审员,他要提出某事件的概率可能是0.5和1之间……我想举这个例子就是说,郎老师举了非常丰富的历史的故事。这不仅是故事,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历史。   最后,我想再简单的说一下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化”。我觉得这个概念其实非常重要。比如说香港看病急诊都是不要钱的。美国的评级机构也认为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市场经济指标最高,为什么?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说,也是郎教授刚才提到的-----香港有非常严格的法治的程序。我这里特别想强调补充一点的是,香港的土地是公有的,正是因为公有土地,产生了收益。不像中国去年8月31号之前,我们一般说的“八三一”大限。就是8月31号以前,我们的很多公有的土地的使用权是廉价的,甚至是完全靠着关系,就划拨给了使用者,而没有一个真正的市场的使用权的招标,也没有一套的严格的法治机制。我们要注意的是,香港公有的土地产生,市场的拍卖,产生了公有资产的收益,这样导致香港可以收很低的税。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国有资产都彻底私有化,那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公民都不得不再交更多的税。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市场中经营公有资产产生收益,实际上可以降低每个人所付的税。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有一个真正的深刻的内含,也就是跟郎教授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化”的本质意义。   1977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米德(James Meade),他被翻译成中文的一本书,叫《效率、公平与产权》(经管学院这个图书馆里有几本)。他在1995年去世之前,一直在研究自由社会主义。这个实际上我觉得和郎教授今天讲的这个整个的思想,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就是我们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就是我们国有企业的问题是需要改革的,但改革并不等于全部廉价的卖光,或者是只要少数人从中得到利益。而真正建立这个改革的方向,应当避免改革最后变成了为少数人得利,这是我们当前一个最重要的挑战。所以我今天钦佩郎咸平教授,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发出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公众的声音。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郎教授提出的理念是极为有建设性的。谢谢!(掌声)   主持人:   非常感谢崔之元教授!今天演讲马上要结束了,但是我想这给每一个同学带来的思想上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将继续。为了感谢郎教授在这样一个难忘的夜晚带来了如此精彩的演讲,我们清华的同学有一份心意要送给郎教授。好,下面有请清华大学校学生会主席代表我们所有的清华同学向郎教授赠送一个小小的礼物。   主席:   感谢郎教授给我们做的精彩演讲,那么我代表全体清华同学,送给郎教授的礼物是一块刻有我们清华大学二校门的银盘。我们送给郎教授,感谢郎教授的精彩演讲,另外也希望郎教授这次给我们清华同学上的这堂课,以及刚才清华同学所提的问题能够给郎教授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刚才郎教授也说了,他很高兴清华学生会作为一个学生组织,来邀请郎教授到我们清华来演讲,这很重要也很关键。那么同时,在这个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年代,我们也特别欢迎郎教授对我们同学的思考给予帮助和启发。那么我们清华大学学生会和学生会所举办的时代论坛,也始终至力于给同学们带来这样一些资源和机会。谢谢大家!(掌声)   主持人:   好,按照时代论坛的惯例,每次演讲结束之后,都要由我们的主讲嘉宾给清华所有同学留一句话。咱们一块儿来看一下郎教授有哪两句话特别想对我们清华的同学说。   郎教授的这句话是:“由危机创造转机,以追求卓越”。   今天非常感谢郎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场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送郎教授。(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在武汉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推介会   【主持人】:各位尊敬的领导、现场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下午好!感谢各位前来参加2005武汉市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招商推介会,今天我们推介会有一个非常振奋的名称,大家也看到了,这就是“畅想新中部 聚焦大武汉”。   其实这样一个名称也牵动我们在座每一个人的心,可以说它融汇我们所有人的期待,提到武汉应该很多人在脑海当中离开就会浮想出很武汉相关的名称,最具历史感的就是“九省通衢”,最形象感的就是有人对它的描述,说武汉像一个蝴蝶,从地图上看确实像一只蝴蝶,而这只蝴蝶在中部崛起之下来到了北京,带着大城市重振雄风的梦想来到了北京。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很多的嘉宾,下面为大家做一下介绍。武汉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主任张文彤先生、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副主任舒福海先生、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王志纲工作室首席战略顾问王志纲先生、北京阳光一百置业集团董事长易小迪先生,同时今天很高兴的邀请到了中科集团、万通集团、北京华润置地、搜狐中国、当代投资集团等近百家集团的高层领导,同时还非常感谢这么多的媒体同仁参加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的光临,谢谢大家!   【主持人】:郎教授上次去是什么时候?   【郎咸平】:去过几次,大概一个多月前。我们看一下美国,有几个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包括纽约、旧金山,另外就是芝加哥,当然是不一样格局了,芝加哥航空非常的发达,像我们经常座的联合航空总部就是芝加哥,这个城市已经扩到什么地步?是整个中西部农产品的集散中心。这个城市已经把整个中西部精神全部吸收光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美国中西部“九洲通衢”,而并不是我们想的乱七八糟的城市,而是美国的文化之都,芝加哥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芝加哥交响乐团,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形成这样的一个城市很难想象,跟它的地理位置也不太搭配,当时谁看这个风水宝地谁点了?可能对武汉有一点点借鉴意义,武汉也属于是中国“九省通衢”之下,能不能通过政府的规划形成一个芝加哥,成为一个真正的各项物流的集散中心。   【主持人】:刚才用芝加哥比武汉,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有相似之处,说芝加哥会想到芝加哥乐团,说到武汉会想到什么?   【郎咸平】:湖嘛。   【主持人】:当然地产的发展我们在下一个环节再慢慢的谈,刚才关于中部崛起武汉应该扮演什么角色,郎教授还没有听到您的观点。   【郎咸平】:来之前我就考虑话题怎么谈,因为我毕竟是地产商,是经济学家。宏观格局我到有一些看法,和在座的嘉宾探讨一下。我们把武汉和沿海城市做比较,无可置疑的是武汉的劳动成本、土地价格、房子价格显著低于沿海城市。像王志纲先生讲的,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会移转,政府需不需要什么政策驱动。像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这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但高科技跟地价联系比较大,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武汉地产会为低附加价值的集散地,如果是按照自然规划、自然动作的话,我认为这是武汉未来武汉市政府希不希望让这个格局朝这个方向走,而且武汉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一点,就是他发展是落后北京、上海、广州,而所谓时间的落后不是问题。当时台湾可以说是在大中华地区第一个发展起来有工业的小的省份,台湾的发展达到20年,但经过这些年之后,以前超前现在意义也不大了,你走进沿海城市,依此类推,现在沿海城市发展的情况,20年之后意义大不大也值得思考。事实上像武汉这一系列二级城市等都可以成为未来的沿海城市,很多政府有一个思维误区,意味引进工业就是好的,房地产等一下我会谈。像广东省是最先引进外资的,发展2、30年之后,广州省情况也非常的艰难,政府非常鼓励企业的发展,最后发现广州很多低水平重复太多,有碍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像上海也有上海的问题,高房价,又是经济中心,这就是制约。像北京交通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把沿海城市种种问题研究、归纳,避免重蹈覆辙,所以我认为在十年、二十年之后,透过一个政府仔细详细规划,可以让武汉更快的成为芝加哥。芝加哥虽然有零乱的地方,但整个城市的布局是非常美丽的,学校校园也好绿草如茵,沿海城市先发展时间不是问题,武汉将来的发展一定要以政府的力量参考其他城市失败的地方。   【主持人】:刚才谈到地产的发展大家都给予厚望,刚才在前面的演讲当中,王志纲先生也说了,城市价值决定了地产的价值,从经济学家角度来看,您会怎么关注武汉地产的发展,会关注哪些方面?   【郎咸平】:地产反映一个城市的价值理论基础是对的,我们看一下这次宏观调控,很明显看的出来,这次是针对上海市泡沫而采取全国一刀切的宏观调控,而武汉一手房、二手房,二手房市场根本不可能跟上海相比的,宏观调控一刀切,对其他地区地产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我对上海房价走势做了私下的调研,我发现上海跟北京是不一样的,它有一个市中心,淮海路和南京西路,而且南京人和北京人不一样,心态是特殊的心态,就容易被市场操控,由于你在市中心土地供应非常的少,所以国际炒价要进来的话,只需要用几百亿资金、几十亿资金拉动内环房价。整个房价走势跟2003年H股走势差不多,一大批进来,进来之后收购各地的房子,到什么时候拉开?就是今年。这次宏观调控,真正最受害的是老百姓,而国际炒价已经把钱拿走了。这个高房价所影响不是一个简单的说一个城市繁荣不繁荣,而是一个城市过高的房价是表现城市的衰退,在这么高的房价你想成为物流中心,你想成为金融中心吗?你想成为高科技中心吗?因为房价是水涨船高,所以在上海地区高房价走势到现在反而造成发展的瓶颈。因此,武汉引进一些香港的地产商进来,对所谓的房地产非常的抱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特殊性是深圳学香港,广东学深圳,沿海学广东,全国学沿海。我们本身房地产基本思路就是炒作的思路,因为香港是炒作的。第三炒作,先推一下思路糊炒一通,港商进来之后把这个思维带进来,对武汉是否是好?所以我们今天不要简单的说开放、竞争就一定带来繁荣,一种无须的开放给你带来是市场发展进一步被制约,武汉市要考虑,政府的功能在这时候可以适当的体现出来。刚才张先生讲的我非常的赞同,武汉市某些产业的规划是做产业整合式的规划,中国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争过于激烈,太多低水平竞争的浪费,这对中国而言是最明显的。如果武汉市政府能够对于所谓的重工业发展取得一个整合,更多的工具,像盖楼房,产业整合加上良好的土地规划,房子炒作我认为这才是武汉发展的重点,并不是简单靠房价带动发展,这不是那么简单的。   【郎咸平】:房价除了别墅以外,都是1万块一平米,广东省的问题是整个经济整合不够,每个城市都是低水平的重复浪费,如果武汉市政府能够做到土地供需良好,我相信可以做成广东一个后续的发展,按照它发展的问题做后续的规划。我讲是前瞻性的问题,出去以后资金进来一下子,我是担心,未雨绸缪嘛。   【提问】:请问郎教授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个行情如何看待?   【郎咸平】:今天谈房地产并不是谈房地产一亩多少钱,而是谈整个房地产经济。我觉得未来房地产走势可以不妨参照一下今天的广东省,北京房价增长很快,但真正有泡沫的是上海市,未来三年以后的房产市场关注一下今天的广东省是会有帮助的。   【提问】:郑州现在也要成为中部的龙头,正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武汉和郑州相比有哪些弱势,如何改进?   【郎咸平】:芝加哥所以这么迅速能够成为世界一等一的大城市,除了有良好的规划以外,水运和航空之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福地,美国中西部支撑一个芝加哥,郑州和武汉要想争夺龙头地位,郑州有没有武汉的得天独厚?这是要考虑的。水陆呢?航空呢?货运等等,铁路,这是在基础上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各位最后每人总结一句作为结束语。   【郎咸平】:坦白的讲,我认为武汉不应该定义为以房地产推动经济发展,武汉得天独厚应该学一下芝加哥如何透过一些交通“九省通衢”便利打造一个大武汉,房地产只是一个后续工程。 多伦多演讲   地点: InterContinental Toronto Centre   225 Front Street West Toronto, ON M5V 2X3, Canada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各位来宾大家好,KVB昆仑国际2007中国经济论坛现在开始!   首先让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我们的来宾: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伦多王勇领事、杨学刚领事、陈国治先生、陈志辉先生、陈丙丁先生、香港特区经济贸易办事处的萧显扬先生、还有我们KVB昆仑国际执行董事刘先生、还有KVB昆仑国际主席吴先生。其他的嘉宾还有环球时报等媒体和记者和我们KVB昆仑国际忠实的客户,还有来自多伦多中国留学生的代表,欢迎各位嘉宾光临。欢迎郎咸平教授!   郎咸平: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来到多伦多,来做一场演讲,我相信在座每一位来宾,对于中国的现状,以及未来是给予高度的关切,不然也不会来听我的演讲。今天我一来就接受了两个电视媒体的采访,他们问我的问题,可以代表在座各位的问题,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是什么看法?那么我的回答,我既不说乐观,也不说悲观。我说这是路径依赖,我说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经济成长每年高达10%的经济成长率,在全世界各国来看那是匪夷所思的增长率。那么中国经济的实力也陆续展现在各个国家的面前。包括中国对外的扩张、收购等等的行动。我今天谈的问题不是这么的简单,而是在这个表象之下,你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呢,是楼市泡沫、股市泡沫、全面性通货膨胀,所得分配的持续恶化、环境污染,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等等。这些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各位谈的主题!   郎咸平:我相信今天提出的观点,也是我最近这一两年首次针对这么大的一个话题,提出的所谓的综合性的看法,今天由于这个理论稍微复杂一点,所以我特别准备了一个简单的TTP,希望能够协助我的演讲!   这一切的乱象来源于什么?来源和我们的意识形态有关系。首先我要谈一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什么事?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拨乱反正,拨什么乱,拨以阶级斗争的乱。所以改革开放的成功,是我们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可是到了90年代中期,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就是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纲的理念,90年代中期被曲解为以钱为纲,在这个战略之下走到了今天,创造了我前面讲的乱象。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体制的腐败和社会的堕落。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以钱为纲,走到今天这个制度,我觉得我们应该针对几个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郎咸平:我们首先谈一谈医改、教改、房改。   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告诉各位,这些改革基本上都是被以钱为纲的理念误导的。举一个例子,你们到急诊室看病,医生问你的问题不是你哪里不舒服,主要是问你有多少钱?然后看你带了多少钱,决定给你用什么样的药,在加拿大是先看病再收钱。在香港看急诊,香港的医院是不收钱的,免费给你看急诊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人,人有困难的时候。香港同胞很愿意在大家困难的时候帮助你,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人,就这么简单。   可是在以钱为纲的基础上,你没有钱就不行。   郎咸平:那么再谈谈教改,什么叫做以钱为纲的教育改革?那么当时推出一个政策,我相信各位很清楚,叫做“大学教育产业化”。这就是以钱为纲的理念。就是将几个大学合并在一起,大幅增加招收的名额,多收学费。如果你没有钱,对不起,你不能上大学。可是搞教育改革的人,请你们回忆一下,20、30年之前,你们在农村长大的时候,你考上了北大、清华、交大、复旦的时候,你知道不知道父母送你上火车时候的感觉,买不起坐票,给你一个站票。经过四年的学习,你成了大企业家,你开始搞教改了,开始搞产业化了。你完全断绝了和你同样出身农村子弟的情况。你为什么这么做呢?打着改革的旗号,你可以无恶不作。那么我想请您拿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美国做一下比较,你晓不晓得美国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到高中公益学校都是不收钱的。美国的哈佛大学一年收费接近4万美元,但是你只要是美国的公民,你都可以申请免费的,等你工作了再给钱。因为美国政府不能剥夺你学习的机会。在中国你没有钱你上不了大学,你的权利就被剥夺了。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中国大学毕业生找不到事做?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想发言,只想找一个正确的时候,那就是今天。我看了很多的国际上的发言,基本上是胡说八道,有人说专业不对口。任何国家的大学、本科就没有对口过的。你念过加拿大大学,什么时候对口过了,专业不对口是一个常态。但是中国的问题在这儿,那就是当你搞大学教育产业化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中国的产业机构和美国和加拿大是不同的。你晓不晓得,美、加两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因为这两国的产值以服务业为主,尤其是美国占了8成以上,所以需要大量的大学生。中国刚好相反,中国是服务业比重非常小,而是传统制造业的比重很大。像这类制造业基本上不需要大学生,甚至有些工厂从老板开始到保安就没有一个大学生,因为他不需要的。那么难道你当初搞教育产业化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学生的出入问题,没有人想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不重要。教改的目的就是图钱大学,你出去找不到事我不在乎,只在乎通过教改能赚多少钱。一旦进了大学,没钱进不去,进去了出来找不到事。   郎咸平:讲到房改更有意思了,房改就是地方政府和地产商的合谋。一个以钱为纲的房改是什么回事呢?地方政府官员的思维就很奇特,是以GDP为唯一的执政标准。所以我们各地的官员一上任之后就拼命的卖地,价格是越卖越高。大家知不知道上涨指数最高的是什么?就是卖地的地价。因为政府官员有这个欲望提高GDP,但是这块地不是政府的,是属于全国老百姓的地,当你用高价把地卖了以后,有没有取之于民、还之于民呢?应该跟香港一样,该建设一些经济适用房。北京市政府盖了天通苑,盖的富丽堂皇的。但是第一手买房子的是地产老板,一般的老百姓买不到经济适用房的。   郎咸平:比如说把自己的办公室盖的富丽堂皇的,以北京、上海为例。各个区的区政府比白宫还要豪华。从北京开始一直到广州,各地搞什么?就是艺术中心。上海的东方艺术中心,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这些艺术中心各个腐败。那么当然了还有很多的用途你们都很熟悉的,包括公款吃喝、考察旅游,反正名堂多了。让他们给老百姓做事不高兴的,搞一些这些事情,是很积极的。   郎咸平:那么地产商拿到地盖高价房,一手房的价格上去了,二手房马上水涨船高了。那么当初在盖房子的时候,拆迁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发现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利用公权利、协助地产商,驱赶这些拆迁户,或者利用黑社会来揍你一顿,就这么简单。到最后你发现,房改以后,地卖得越多,价格越高。卖得地价是越来越高,加上各种贪污,使得成本高涨。没有像香港老百姓一样,每个老百姓有屋可住。所有的老百姓必须到市场上买贵的房子,因此大家都买不起房子。原来房改的目的是富了地产商和地方政府,不是为了老百姓有房子住。   郎咸平:那么第四个就是国企改革。大家关切我的言论的话,大家可能会知道,我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我们整个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一个荒谬的改革,叫产权改革,为什么国企不行呢?是你的就可以做好,不是你的就做不好。那么“冰棍理念”就出来了,什么是“冰棍理念”呢?就是是你的可以做好,不是你的做不好。因为是自己的就做得好了。   我觉得很奇怪,是这样子的吗?东西不是你自己的,就可以做不好。我告诉你,这个理念贯穿了28年的国企改革。你晓不晓得,这个理念,破坏了中国的伦理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因为东西不是你的就做不好,真正的受害者是谁?真正的受害者是民营企业家。当民营企业家做到一定的时候,你要不要聘请职业经理人、副总、财务总监等等?当然要了。那么请这些民营企业家,虽然你是民企,你的公司是不是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呢?当然不是。如果当然不是,他们是不是可以不做好了呢?   郎咸平:到最后你发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走到最后,最大的抱怨就是他的员工从来不为他打算,不是对付竞争者,而是对付员工。因为国有企业改革之后,中国人的信托责任扫除一空,再也没有了。员工对老板没有信托责任,这就是现今的中国。而且社会败坏如此,如果哪一个干部被抓了以后,贪污被抓了,要是20年之前的话,舆论会说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族、对不起父母和子女。今天不是,今天是被抓了,“哎,好倒霉噢,”社会的堕落。   那么以前的国企改革是怎样的?地方政府认为国企包袱重,没有效率,市场化,把它卖给某一个民营企业家,一个以钱为纲的企业家做什么事呢?干脆这些公司强迫下岗,工厂拆掉,建高楼,把楼卖了,所有的利润付给贪官污吏。什么是国企改革?就是国企改革的利益归于少数人,而且改革的成本归于全社会,这些下岗人员由全社会负担。你说老百姓能够不怨恨吗?   郎咸平:所以为什么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初期获得全国老百姓的支持,但是95年之后的改革,一旦以钱为纲之后,逐渐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就像我说的,医疗改革之后看不起病,教改之后上不起学,房改以后住不起房,国企改革之后全下岗了。28年前,没有改革开放之前,在一家没有效率的国企做事,但是回家有一个破房子可以住,没有问题的。儿子、女儿考上北大、**党拿钱读书没有问题的,生病以后拿点药吃没有问题的。   虽然过得不咋的,但是过得下去。改革开放之后,再也过不下去了。你说怎么造成的呢?你发现原来这些问题,不是因为邓小平本身出的什么问题,邓小平以经济发展为纲的理念出了问题,造成了今天这种乱象。   郎咸平:你们谈了汇率的问题,以钱为纲的市场会为我们造成什么压力?对于美国政府对人民币的压力很多,美国侵略中国什么什么的,什么话都讲了。那么在这里我要告诉各位,什么是汇率?难道汇率是像我们教科书上面说的,各种货币之间的价格吗?我告诉你是错的。汇率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叫汇率”!   所以,当美国要整治中国汇率的时候,就不会单独出规定,会像打伊拉克一样,找了很多的盟邦,联合起来逼迫人民币升值。只要升值一次,就再也停不下来了。你必将重蹈日本的覆辙。今天的电视媒体问我,会不会重蹈覆辙。当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联合签订了一个广场协议,当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时候,灾难开始了。为什么呢?一旦签订了就告诉各国日币要升值了。不签没事,一签就有事。签了以后,日币肯定要升值了。所以大量的日币升值了。你以为汇率是价格吗?就像买矿泉水一样,需求多了一调整就平稳了,那是教科书,教科书基本上是错的。   到时候你会发现,汇率一上升,真的上升了,再买,更多的热钱流入,汇率再上升再流入。一直到日币升了一倍。当时发生的时候,日本的央行采取低利率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火上加油,助长日本经济的崩溃,问题出来了。为什么当时会采取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呢?当时在国内没有谈出来了,那是因为日本腐败的财团在后面施加压力,要以低利率的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好了,最后的结果使日本的地产市场、股票市场整个大幅度的崩盘。由谁来买单?由全体日本人买单。   那么我们今天中国的情况呢?情况在某些方面类似,那就是中国人民币汇率,在美国以及其他美国盟邦压力之下开始调整,一旦升值就停不下来了,那么日本的故事重演了,就再升值再流入。但是我们所采取的货币政策是不一样的。是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呢?是提高利率,紧缩货币的政策,和日本相反。   我们是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我们叫支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我请问在座各位,如果人民币不断升值、不断升值是什么结果?你要知道我们中国不像美国一样,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服务业它的利润是非常之高的,没有什么成本,利润肯定高的。中国以制造业为主,而且是传统制造业大国,利润5%就了不起了。那么我们利润上升了5%以上,我们的汇率不断上升,你就可以知道中国将有大量企业倒闭,造成很多的问题。   那些问题出来了,你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呢,难道你不知道汇率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吗?怎么走到这一步呢?很遗憾的告诉各位,又是以钱为纲的理念带我们走进这个绝境。我们过去时代出口创汇是一句神话,各地政府为了出口不择手段,包括环境污染不在乎、剥削劳工不在乎,什么都不在乎,只要出口创汇就可以了。我们中国是一个资源贫困的国家,还敢出口煤炭,这种错误不可思议。   什么叫制造业国家,就是一个把资源挖光的国家叫做制造业国家。我们把树给日本,日本怎么自己不砍树,我们砍呢?这不是傻瓜吗?就是出口创汇的理念,把我们最好的产品给全世界别的国家了。到最后你发现,你一旦给了大量的外汇之后,你必将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央银行要抵制人民币升值,但是不是这样的,数字发展的很快,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人民币升值是很可能的。做到这一步本质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各地政府,对于出口创汇理念,这种以钱为纲理念的过度执行,出口、退税到最后让我们全体老百姓买单。   告诉各位这么多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呢?真正把我们带入这步田地的是我们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邓小平以经济发展为纲的理念被彻底的驱赶。所以我要谈下面一个话题。   那就是“以钱为纲”理念走到今天,这么多的改革是谁席卷了改革的利益?我的结论就是“腐败铁三角”。腐败的地方政府勾结腐败的企业家、勾结腐败的专家学者,形成一个牢固的“腐败铁三角”。那么这个铁三角是由学者提供一些冰棍似是而非的理念,地方政府执行,透过医改、教改、房改、国企改革。那么资本家赚了钱以后回馈给学者,这个铁三角已经在中国形成庞大的势力,他们操纵着媒体,欺骗社会大众。   但是,腐败铁三角的问题非常的严重。讲到这里,要告诉各位一个悲观的事情,就是在座各位问郎教授,你认为亚洲各国哪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最好?只要你们想到的一定是错的。亚洲最好的经济政治体制是菲律宾,完全是美国的体制。可是我告诉你,菲律宾的经济在1960年代是亚洲的超级强权。为什么走到了2000年之后,他的女人要去别的国家做保姆呢?原来政治体制本身是中立的,问题是看谁在执行?   你要想想看,如果执行体制的是腐败铁三角,那么这个想象改革的结果是绝对的悲观。就是前面讲的,在任何体制下,在美国菲律宾体制下一样这么做。所以你要记住我今天讲的话,你不解除腐败铁三角,中国会逐步走向菲律宾,不会走向美国。那么今天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呢?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是继往开来,那就是直接继承邓小平以经济发展为纲的理念,这是什么意思呢?跟发射火箭一样,火箭有三截,第一截过了是第二截。邓小平以经济发展为纲的理念必须结束了,否则的话就是腐败了。现在是到了点燃第二道火箭的时候,就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这也是突破当前中国经济困局的最重要方面。   郎咸平: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理解呢?今天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经济问题,已经不能够在经济领域里面来解决。只有跳出经济圈来努力,才有可能反过来解决经济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那么我对于十七大之后的政治形势我有个人看法,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发展为纲,拨乱反正,拨阶级斗争的乱,现在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拨什么乱,拨以钱为纲的乱。做到公平、公正,给每一个老百姓一个平衡点,你要上得起学,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住得起房、退得起休,这才是一个小康社会。我们过去800美元说是小康社会,不是的。我们今天真正做到的,不是看这个数字,而是看得起病、住得起房、退得起休。要做到这样,要给每一个老百姓立足点的平衡。   所以我在此呼吁,呼吁什么呢?呼吁中国走向一个以公平、公正为纲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讲到这儿,你们马上问我一句话了,郎教授,咱们是不是走回头路了?我们的市场化还要不要搞了?我非常愿意回答你们这个问题。   下面就是一个你们会感觉比较激动的题目,就是“我们如何走市场化的道路”。在讲这个之前,我要先说,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腐败铁三角哪个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国企改革、一个是房地产改革。国企改革从我呼吁之后已经产生了警惕。房产改革我在多伦多呼吁,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那么现在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之下,我们还要走市场化的路吗?我可以清楚的告诉各位,28年的改革开放,你认为我们走的是市场化的路吗?我告诉你,绝对没有。我们是什么市场化呢?这28年,是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需求化市场严重过剩。因此我认为,未来我们要加深改革,什么叫加深改革?真正走向真正的市场。为了阐释我的观点,我想用房地产的案例和各位说一个说明。什么叫做中国传统的市场化理念?我想从地产的供给面和需求面来谈问题。   首先谈谈供给面。什么叫做楼市的供给?它是长流程管理,加上两个核心资源。哪两个呢?一个叫土地开发权:一个叫做大额贷款,就是银行信贷权。   那么这些完全操纵在政府手上。那么长流程管理,就是从立项到开发等等据说有100个公章要盖。所以楼市的供给面根本就是一个市场化严重不足的这么一个供给面。看长流程管理,100个公章都需要政府来盖。你知道一个公章多少钱吗?以前请吃饭就可以,现在不行。这个价码是水涨船高,越来越高,几万都不行,现在要几十万才可以。100多个公章,你加加,看多少钱?不得了了。政府大量参与,使得贪污的成本大量的升高。   所以你看,原来房地产供给是一个完全没有市场化的,市场化是严重的不足。那么在这个时候我想很快的给你讲一个案例,因为我想你们可能有些人会想到国内发展,因为你们对国内市场发展有一个了解,但是我还是讲股市是比较担心的。   那么看看地产的违规操作,中国地产违规操作分为三个方面:包括非法土地的操作、代收税、非法的土地开发。没有公开竞价,全部都是私下协议。   第二是以代征税方式逃税,上海市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很微妙的,就是交成交税。那么上海市税务机关对于收税机关很奇怪,不要多收税、不要超前,这是腐败政府的奇怪现象。代征税是什么意思?比如说餐厅,由于你的成本难以核算,那么对于这种企业,按照规定是以代征税来做。上海房地产以代征税的方式来做,收7.24%的营业税。   按照我们的资料显示,除此之外,上海市的经济开发区,基本上等于逃税天堂。所以你相信不相信2001年之前,上海市最大竞争优势是低税率,这么低的税率,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简直是匪夷所思。那么在资本主义的加拿大也是不可思议的。那么2001年,中央政府在其他省份的压力下,不得不要求上海将承包税拿出一部分支持西部大开发。所以朱熔基搞了分税制,国税和地方税增加。   那么最有趣的呢,就是违规的资金操作,这种现象在中国遍地都是。这个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什么叫做违规的资金操作?上海市具规模的地产商500家,资金回报率等于150%这么高。比如你买土地,好了,你钱不够富怎么办?拿不到土地证就办不了银行贷款,包括土地证、建设证、开工证你没有不担心的,上海市政府会帮你忙,你给政府的钱,政府补偿金占7成。那么这个30%里面就有问题了。   那么这个现象不但在上海有、新华社在三天前也公布了一个,也是一样。实际启动资金只有1000万元,但是最后的收入是5.6亿元,是一样的。这个和地方政府的勾结,上海市这个案例可以用到全国都行得通,这是新华社三天以前通告的。那么这个资金不足怎么办呢?我们发现有一家公司,地产商钱不够怎么办?提供委托贷款给你,你买土地钱不够,上海市政府把钱借给你,拿到这个土地证了,就可以向银行贷款了。那么这个钱来自哪里呢?来自老百姓的养命钱、社保金等等。这个钱属于全体老百姓,图利谁呢?图利某一些资本家,这就是“以钱为纲”的改革。   如果实在没钱怎么办呢?这家国资公司,他们出80%的钱,地产商出20%的钱,那么项目完成以后,把80%的钱还给国资公司,顺便给一点利息。那么这样的操作几乎用于全中国。地价越贵,GDP越高。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严重不足的市场,使得供应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买呢?你可不可以不买呢?那就是今天中国讲的问题,到底中国出了什么问题?   郎咸平:我们中国是一个非常缺乏投资机会的国家,你除了炒股票、买房子以后,你没有机会投资。如果你是一个餐厅老板,你赚了钱之后,你敢不敢开第二家餐厅,你想做什么?更有趣的是有钱也不敢投资。问国内的企业家学生,问他们有钱干什么?跑到加拿大办绿卡算|   了。为什么呢?不放心,怕再投资下去,钱收不回来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很多优秀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他们投资相当的短视,不是不想投资,而是投资环境恶化。所以大家注意,一个新观点出来了。   企业家该投资不投资的钱,配合上贪官污吏的赃款,配合上国外的热钱,再加上社会上各类的游资,这四类形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所谓的虚拟资金。这个虚拟资金,打到哪里哪里就有泡沫。那么这个虚拟资金有一个特色,什么特色呢?不可预测、不可控制、不可监管。那么常有人问我说,为什么中国股市这么热?原因就是这一部分的虚拟资金打入股市的结果,股市利润不高,那么打入楼市。   成都购房的外来资金占了50%,所以房价高。重庆的外来资金是10%,所以房价低。虚拟资金来得时候是不可预测和控制、不可监管的。虚拟资金打入了重庆,重庆搞了一个项目,房价开始蠢蠢欲动,急速上升。不是你想不想上的问题,而是虚拟资金打到哪里,哪里就有泡沫。   这是一个现状。那么你说虚拟资金进入股市,股市很好,赚了钱炒房子。你们股市一跌的话,虚拟资金照样转入楼市基金。股市涨也好、跌也好,楼市都是一样的。根本无法预测、无法控制、无法监管的。那么这种现象不是靠所谓的宏观调控可以解决的。那么你们可能有一个怀疑,为什么在3月、4月、5月,当政府提出宏观调控的时候,利率上升,为什么利率上升,当天上午大盘跌一点,一到下午大盘马上上去,甚至更高。这和我们以前的情况不一样,当然不一样,你知不知道利率是什么结果?利率上升进一步打击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欲望,这样有更多的基金进入股市。   把印花的税收从千分之一调整到千分之三,好像虚拟资金走了,走到楼市去了。楼市的价格大幅上升,无法控制。所以今天听我们这么一讲,在座每一位来宾都会是一个好的经济学家。   所以我们看一看,我们是什么样的市场化呢?那就是供给面由于政府的垄断,市场化严重不足。需求面呢。虚拟资金横行造成市场化过渡,这两个扭曲在一起,老百姓再也来不及防止了。因为这种虚拟资金大量的进出,是没有办法的。这是中国最新的现象,房价特高。卖不出去,还不能买。那么更有趣的是什么呢?就是这种供给面严重市场化不足,需求面严重市场化过渡,可以解释中国所有的改革。举个例子,医改是不是这样的样子?你发现医改,你要搞市场化,很多民营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以上海为例,包括长江医院、红桥医院等等。需求面呢,市场化太过了。所以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的垄断,配合随意定价,老百姓再也看不起病了。教改一样的,北大、清华、复旦、交大都是政府的学校,都是政府垄断的,拿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财政预算,是供给面严重市场化不足。需求面随意涨价、乱收学费,又是市场化太过。一个市场化严重不足的供给面,配合上严重不足的需求面,农村子弟上不起学。   前一阵子各位关注国内的报道,吴敬琏教授提出火车票涨价导致老百姓的强烈反应。今天听完我的教授,你成为中国最好的经济学家,你就知道谁对了。铁路也是一样,市场化严重的不足,需求面如果你允许铁路随意定价的话,一定定得高。又是市场化严重过渡,到最后老百姓火车坐不起。所以铁路本身也是这样的问题,所以为什么老百姓是对的,原因就在这里。通讯是不是?银行是不是?通讯我们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两家垄断。在中国打手机双方收费,你打来我还要付钱,为什么呢?所以中国银行的需求面也是过渡,怎么过渡?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息差很大。原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主题就是这个。这就是我们过去所谓的市场化了。   那么我们前面讲的和医改之后看不起病、教改之后上不起学、房改之后住不起房,真正的实质问题就是一个市场化的扭曲造成前面的现象,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完全是这个问题。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原来我们未来的路,要摆脱这样的扭曲市场,走到真正的市场才行。如果走不到呢?如果市场供给面还是垄断呢?那么你在需求面,就应该控制价格了。就恢复到过去的计划经济,那是没有办法的事。   郎咸平:那么最后一个课题,我要跟各位谈谈,我相信也是大家所关切的。为什么中国通货膨胀这么严重呢?和我前面讲的有没有关系呢?   那么跟各位讲一个简单的数据。去年农产品丰收,按照经济学理论,如果农产品丰收的话,粮油价格应该下降才对啊?是吧?可是我们竟然发现,这种经济理论中国不能用的,还都是相反的。所以到了今年1月份的时候,你发现粮油价格大幅上升、上升幅度高达10%到20%,我想请问为什么?那么国内很多的经济学家又在胡言乱语,说什么结构性通货膨胀,胡说八道,根本不是。就是我前面讲的理论,什么理论呢?就是腐败。你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各行各业只要跟腐败有关系的,一定是欣欣向荣。跟腐败没有关系的,一定都是萧条的,很有意思的。   这是我给你解释为什么通货膨胀了,那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理论,你们听,你们看今天国内的报纸,问某某经济学家,现在是萧条还是膨胀?如果他的答案是萧条、或者是膨胀,下面不用看了,因为他没有搞清楚。中国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经济体系,它是萧条跟膨胀同时存在的。和你们加拿大不一样,加拿大就是萧条。   那么中国是哪个部门萧条?那个部门膨胀呢?和腐败有关的都膨胀。比如说房地产、公共建设、形象工程、基础建设、股票这个都是通胀部门。那么萧条部门呢,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什么养猪的了都是萧条,干部对猪没有什么兴趣的。   那么是这么一个二元经济体系。那么如果你是这么一种二元经济体系的话,那就很有意思了。这个可以向各位解释,为什么宏观调控政策在中国容易失效。我们举一个例子,中央银行提升银行利率0.25%,你知道对过热的部门是什么情况吗?这些过热的部门,很多都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或者房地产,他们对过热绝对不感兴趣。   所以在膨胀的部门,你利率调高了以后还膨胀。萧条部门就不一样,萧条部分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向银行借不到钱的,他们的金融是通常的黑市。黑市是非常敏感的。当官方利率提高0.25%,黑市利润提高4倍,提高1%,这是什么结果呢?进一步打击了本身比较萧条的部门。利率一调整以后,膨胀的部门更膨胀,萧条的部门更萧条。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我讲到这里你就清楚为什么宏观调控没有用了。一个政策很难同时管膨胀、同时管萧条,没有这样的政策出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发现膨胀部门虽然占的总量不是很大,可是他把资源大量吸收过去了。   那么今天我们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膨胀部门跟贪污部门有关,把我们的社会资源大量引入到了这个部门。其他的部门缺资金、还缺投资欲望。所以既缺资金又缺投资欲望。所以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虽然粮食大涨、粮食丰收,可是由于萧条部门需要资金,政府加印钞票造成了全面通胀。因为粮油价格上涨20%,当我们中国老百姓每吃一口饭,就要给贪官污吏买20%单,你说惨不惨。今天不是说中国老百姓要不要反腐的问题了?要不要配合胡温新政了。鸡蛋价格上升37%,猪肉价格上升26%,那么我们看这个猪怎么回事?为什么猪肉价格上升这么快?最近报上出了一个笑话。洞庭湖有水患,老鼠全出来了,所以老百姓说猪肉买不起了,我们就吃老鼠肉吧,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为什么猪肉要上升呢?第一个是猪瘟。第二个就是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就是把大猪杀了之后,没有小猪,所以产生了猪肉荒,所以产生了猪肉价格上涨。所以你发现,我们这个体系,大家对于实实在在投资信心不大,他愿意拿这个钱去炒股票有兴趣。   如果你连四个月猪你都不想投资,你说我们的投资环境能不恶化吗?各位你下次看到中国股票蓬勃上涨的时候,不要认为是乐观,而是更多的虚拟资金挤压出去了,一定是投资环境继续的恶化。那么在投资环境恶化的前提之下,更显现出胡温政府意识形态改变的重要,也就是要从过去的以钱为纲,改为公平、公正为纲。只要把投资环境治理好了,才能消除虚拟资金问题。才能让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现在是全民炒股。   那么在今年两会期间,通过一个法案叫做“两税合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外商不再享有税收优惠,就是内资和外资享受同样的税率,不知道各位知道不知道?世界五百强在香港发表声明,世界500强是这么说的,他说支持中央政府两税合一的决定,但是他们有要求,什么要求,各位知道吗?希望中央政府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所以讲到最后你发现我们中国未来的希望很清楚,必须打破以钱为纲的理念,转到公平公正。这是世界500强的需求,只有转到了公平、公正、把基础打好之后,才有第二阶段的经济发展。那么我们以前,对于这类所谓的和谐社会我们理解不够,主要原因呢?我觉得我们宣传部门理解不到位所至。各位听了我的演讲,我讲了这么多的问题,你会发现公正、公平的需求,对于我们中国的未来,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   按照主办单位的安排呢,是希望我的演讲分成两段,讲一半休息一下,再讲一半。但是今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使我一口气讲到结束。谢谢各位。 李嘉诚如何思考大策略   业务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和“不为最先”策略,是李嘉诚及其“长江集团”多年来在经历过数次危机后,仍能平稳发展的四大“法宝”。以收购实现业务全球化,达到多元化经营;策略性保持稳健财政状况,降低财务危机风险、保持充裕实力的同时,保证成功收购;当一切准备就绪,“不为最先”策略寻找较佳切入点增加成功的机会。   郎咸平/文 机构支持:光华战略俱乐部   海尔CEO张瑞敏的创业经历目前在国内似乎形成了一个传奇故事,不但在媒体中大量讨论,而且还拍成了电影。各界似乎只是专注于其个人超能力的一面,并未将他的经营哲学与理念形成一个逻辑思维体系。非如此无法达到教育传承的目的。在这里,我想谈一谈另外一位企业家—李嘉诚—的经营理念,希望建立一个可以担负起教育传承的逻辑思维体系。   本文对“长江集团”的风险分散策略作出分析。我们关注“长江集团”策略的四个方面:业务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和“不为最先”的策略。   “长江集团”是如何通过收购策略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而如何的风险管理可以使得集团整体保持平稳的收入和盈利之余,亦能不断增长呢?本文将解答这些疑问。   长江集团的基本结构   如图1,“长江实业”(下称“长实”)是整个“长江集团”最上层公司,持有“和记黄埔”(下称“和黄”)49.9%的股份,而“和黄”持有“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江基建”)84.6%的股份,“长江基建”持有“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香港电灯”)38.9%的股份。同时,“长实”分别持有44%“长江生命科技”及14.6% TOM.COM股份,而“和黄”则持有29.35% TOM.COM股份。   整个“长江集团”市值超过5000亿港元,为华人公司之最。业务多元化及国际化,成员公司目标业务分明,具有大型国际企业的规模及架构。集团主席李嘉诚最近不断增持个人在“长实”与“和黄”的股份,截止到2002年10月,李嘉诚个人持有“长实”36.53%及“和黄”32.01%的股份。   “长江集团”内各成员公司的核心业务如表1。   集团主要成员“长实”及“和黄”派息、盈利增长,公司规模不断增大。他们的累计回报长期跑赢大市,在股市的表现胜过“汇丰”(如图2)。   策略一:透过业务多元化达到风险分散   现在让我们开始讨论“长江集团”第一个风险管理策略—业务多元化。   收购或从事低相关的业务以分散风险   “长江集团”自创立以来,虽然继续巩固和发展核心业务,但时机适合时皆会积极从事与核心业务不大相关的行业,例如创立“长江基建”、TOM.COM及“长江生命科技”等,而很多时都是透过收购来抓住最佳切入点,例如收购“和黄”、“香港电灯”、“赫斯基石油”等。   对于这点我们收集了集团由创立至今所作的收购进行分析,根据每一个收购的业务行业性质和其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依照表2给予对应的数值。   比方说对于1986年收购“香港电灯”,由于经营业务的地理范围仅在香港,跟集团一样,故此其地域广度对应值为0,而其业务基本上和集团的核心业务全无关系,故此其多元度数值为3。再如,1978年收购的“永高公司”,主要业务为酒店和地产投资,这和“长江集团”的核心业务虽然不全一样,但却有直接关系,故此其多元度数值为1,而其业务遍布亚洲,故其地域广度对应值为2,如此类推。   根据以上程序我们制成图3,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地域广度和多元度上,集团的收购和从事的业务皆趋向低核心业务相关度和全球性,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趋势更为明显。从事或收购低相关行业和低相关地域业务背后的意义重大,有助集团分散业务性风险和地域性风险。   如果业务全为地产投资,集团盈利就会纯粹被地产相关因素所影响,例如政府规划和卖地政策等。这样的投资,经济景气时固然盈利理想,但是一旦好景不再,集团承受的打击就会相当沉重,甚至会有财务危机。如果集团除了地产外仍有其它业务,例如“和黄”的港口业务,彼此不大相关,此地产不利因素就不会对港口业务有大的影响,在集团地产业务不景气时,港口业务仍可贡献盈利以保证集团业务发展而不至于出现危机。我们不难发现,从事越多不同业务越可以降低整个集团的业务性盈利风险。同样地,我们引用以上之说也可解释为何投资于多个不同地域也可以降低地域性盈利风险。对于地域性的课题,我们会在下面的文字中详细分析。   从事或收购低相关行业和低相关地域业务背后的意义不但在于理论,而且我们可以从集团的表现中看到其影响。图4为集团内主要成员公司“和黄”1998-2001年间的税后盈利增长图,包括各核心业务的表现和整体表现的比较。(各核心业务是以图左侧的刻度,即-100%至250%;整体表现则以图右侧的刻度,即-10%至25%。)   我们可以看到各业务表现波动幅度很大,由-50%至200%不等;整体表现的波动幅度只有-5%至20%,而且平稳向上。我们从图4中可以看到不同业务间不同表现所达到的风险分散效应,例如正当物业发展业务几年间都为负增长时,基建项目和电讯业务带来及时增长保证集团整体能继续增长。   图5是“和黄”1984-2001年的股东应占溢利图。可以看到,各核心业务波动不同,例如物业投资业务一直为“和黄”带来可观的盈利,但自1994年后就走下坡路,至1998年后变为亏损。但一直表现不稳定的基建业务却在1994年后稳步上扬,类似情况出现在零售业务和电讯业务上,而港口业务则较为稳定。综合各业务上的波动,整体溢利却是稳步上升,由此可见业务分散的效果。   收购或从事不同回报期的业务以降低风险   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对当前经济状况敏感度也不同(如表3)。通常回报期短的业务,对当前经济状况较为敏感,这些业务的好处是在经济好的时候抓住时机获得较丰厚的利润,而现金流量也比较连续,例如零售和酒店。通常回报期长的业务,受当前经济状况影响较低,这些业务的好处是收入稳定,但资本投资较为巨大,例如基建和电力。   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短的业务,盈利就会非常波动,随着当前经济状况而波动。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长的业务,资金回流会比较慢,而且因为资本投资较为巨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最理想的是结合各种长度的回报期的业务,以实现回报期上的风险分散。长和系的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资金回流以资助长回报期业务的资本投资。   收购或从事稳定回报的业务以平滑盈利   除了上述两点外,透过收购稳定回报业务也能将盈利波动幅度降低,从而达至平滑盈利的效果。除此之外,稳定回报项目还有其策略性的一面,例如它能提供稳定现金流,有助集团内其它业务发展,再者它能降低遇到困境时出现财务或资金困难的机会。   图6为模拟资料,绿色线代表平稳盈利部门(例如电力业务),蓝色为波动的部门(例如电讯业务)。平稳盈利部门盈利变动不大,增长亦不大,看似没有什么吸引力,反观波动部门有着很大的获巨利的潜力。然而在逆境时(第3-5年、10-12年和14年)却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整体盈利避免出现大倒退以致亏损,使得年报上好看一些,也给予股东一份安心,破产的风险亦大减。有着一个平稳盈利的业务也会使财务报告和财务比率较有吸引力,故有助借贷或集资。这个平滑效果在盈利增长图上看更为明显。   业务多元化分散风险的案例:   1997年集团内部重组   “长江实业”以多元化分散风险,比较突出的一个案例就是1997年对“和黄”、“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的重组,重新搭建集团新的架构。   如图7,重组后架构更为简单,控股策略亦比较明显。而我们发现其实这一次重组有其风险管理策略的一面。我们尝试将成员公司分成两组来看:“长实”和“和黄”、“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   重组前,“长实”直接控有“长江基建”。“长实”主要从事地产建设,业务大都在香港;“长江基建”则从事基础建设,业务大都在大中华区。两者在业务类型跟业务地域上相关性都不低,未能善用我们上述的分散策略。彼此业务相似且不稳定,加上自从1994年起,“长实”的核心业务出现倒退(见图8),再加上“长江基建”的类似波动,使综合盈利波动更大,而事实上通过重组,“长实”减持了“长江基建”(从73%到42.3%)。   反观“和黄”控有“香港电灯”,由于“和黄”已是一家业务多元、地域分散的公司,其盈利较稳定,而“香港电灯”就是我们第三点中所说的平稳盈利公司,故此合起来比较稳定(见图9)。亦因如此,重组后“长实”、“和黄”对于“香港电灯”并无明显减持。   重组前,“长江基建”的核心业务中,在大陆投资的基建业务如收费道路及桥梁属高风险投资,而且回报期又长,盈利也不稳定,虽然经营回报从1996年的9.7亿港元上升到1999年的13.3亿港元,但随后便一直下跌,到2001年跌至5.19亿港元。相比之下,由于香港电力需求稳定,“香港电灯”的回报表现相当稳定,从1996年的44.75亿港元上升至2001年的67.15亿港元,每年都稳步上升。再者,“长江基建”有资金压力,投资庞大,1996年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额达33亿港元,1997年达38亿港元,而“香港电灯”有大额现金净流入(见图10)。   把“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合起来将可实现上述的风险分散好处:两者业务性质相关较低;“长江基建”回报期长,而“香港电灯”已经有稳定而连续的回报;“香港电灯”有平稳盈利达至平滑盈利效果。这样,“香港电灯”可为“长江基建”提供稳定现金流,帮助“长江基建”业务发展。自1997年收购“香港电灯”后,“长江基建”摊占联营公司的经营溢利比1996年增加16.35亿港元,而且每年都稳步增长(见图11),大大增加了“长江基建”的盈利。   从图11中可见,与“香港电灯”的重组,“长江基建”的综合盈利有了决定性的变化,从倒退变成增长。直至2001年底,“香港电灯”仍是“长江基建”最大的盈利来源。2002年上半年,“香港电灯”仍占“长江基建”52%的收入来源。收购后,对“长江基建”的整体回报起了一个很明显的平滑效果(见图12)。   由图12所见,如果“长江基建”一直都没有收购“香港电灯”,其税前盈利增长的波动幅度可以高至近150%及低至-50%。但通过重组结合“香港电灯”的业绩,“长江基建”的税前盈利增长则可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也没有出现过负增长。   除了风险管理方面的益处外,重组对“长江基建”也有策略性的益处。   1.提升融资能力   “香港电灯”除了为“长江基建”带来稳健的回报外,也带来良好的财务状况,这可从“长江基建”的现金流量表及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长江基建”的资产净值就由1996年的83.5亿港元升至1997年的188.25亿港元,升幅为125%。主要原因是在1996年的时候,“长江基建”由主要联营公司(两间在菲律宾注册成立及经营石灰石储存的公司,但不包括“香港电灯”)所摊占的资产只有95亿港元,当“香港电灯”在1997年成为“长江基建”主要联营公司后,从联营公司所摊占的资产就达到95.03亿港元。   而“香港电灯”每年增长的股息就为“长江基建”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量,所以“长江基建”于1997年获标准普尔给予A长期企业信贷评级,为香港综合基建上市公司之中,获得最高评级者。而且,这一评级维持至今,为“长江基建”日后的投资提供充裕的融资能力。   2.借助“香港电灯”的业务专长,   发展新业务   1996年,“长江基建”的主要业务基本分为三类:交通、能源以及基建材料。“香港电灯”在能源基建项目上有专长,“长江基建”可借助“香港电灯”此优势积极发展未来能源基建业务。而事实亦证明了“长江基建”此投资策略的正确。   1999年12月,“长江基建”同“香港电灯”共用了232.5亿澳元,收购了南澳洲省的“ETSA Utilities公司”;2000年8月,共同以23.15亿澳元,收购维多利亚省的“Powercor Australia Limited”;2000年7月,再次联手以14.18亿澳元收购维多利亚省的“CiticPower公司”。这几次投资都可反映出“长江基建”与“香港电灯”在业务上的充分合作,双方合作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合成效益,亦是由于大家都可节省税务支出,互惠互利。对于这几次收购我们在下文还会提及。   “和黄”与“长实”也有着跟“长江基建”与“香港电灯”相似的情况,“长实”不直接负起“长江基建”的波动,加上“和黄”盈利稳定,使公司长远盈利可较稳定增长,从而达至上述风险分散的效果。   根据“和黄”1996年的年报,虽然集团从地产业务所得的盈利比上年下降52%,但其它业务的盈利均有增长,使全年盈利增长26%,当中最明显的是增长1024%的电讯业务及增长52%的零售和制造业务。“和黄”在电讯业务的前景将会为其持续带来可观的盈利,而且1997年地产业环境因素十分不明朗,如果“长实”增持“和黄”,将可令以地产业务为主导的“长实”降低盈利的不稳定性。   由于“和黄”的回报比较稳定,所以收购后令“长实”整体的回报起了一个很明显的平滑效果(见图13)。   除了风险管理方面的益处外,重组有助“长实”降低财务负担。由于“长江基建”发展基建项目需要投放大量资金,而“长实”亦为其提供股东借贷,为“长实”带来现金流压力,因此“长实”于1996年将“长江基建”分拆上市集资。单是1996年底,“长江基建”在中国己签订的投资项目共32项,投资金额为66亿港元;至1997年3月底,“长江基建”投资及承诺投资的基建项目增至37项,加上基建项目回本期长,若“长实”仍占“长江基建”七成股权的话,对集团将会造成长远财务负担。   经过1997年的重组,“长江基建”从“香港电灯”的稳定回报大大减轻了其融资压力,当然,这也降低了母公司“长实”为“长江基建”融资的负担。在1996年“长江基建”的现金流量表中,仍可看到其向母公司“长实”的借贷达18亿港元之多,但由1997年开始,“长江基建”的融资方式己再没存在向“长实”借贷这一项。而“长实”透过减持“长江基建”套现近77亿港元。   市场对1997年并购重组的反应   图14可见,对于是次重组,市场反应是相当正面的。图中四家公司的累计超额回报率(股票累计回报率减去大市累计回报率),在整个重组过程中皆处于正值,尤其以“长江基建”的累计超额回报率为最高,显示市场视此举对四家公司发展皆有帮助。   策略二:透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风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长和系便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海外业务范围包括能源、地产、电讯、零售和货柜码头等,投资地区以香港为基地延伸到中国内地、北美、欧洲及亚太其他地区。长和系积极地走国际化道路,除了顺应业务规模扩张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过业务全球化来分散其投资风险。不同的市场受经济周期影响会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也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也会有先有后,长和系就利用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来增加其投资的灵活性并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确保整体回报始终都令人满意。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和黄”的货柜码头业务以及电讯业务这两个例子来探讨长和系业务“全球化”策略是否和其业务“多元化”策略一样,在分散投资风险方面都是行之有效的。   货柜码头业务   整个“和记黄埔”的货柜码头业务是由其在香港的旗舰公司“香港国际货柜码头”的运作开始的。“和黄”1977年成立后,一直将货柜码头作为其业务发展的重头戏。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此项业务便开始不断向海外扩展。   集团于1991年收购了英国最繁忙的港口菲力斯杜港,迈出了全球化拓展的第一步。之后的数年里,“和黄”就已经将其货柜码头业务扩展至全球不同的策略性地理位置,包括中国内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的15个国家与地区。目前,“和黄”经营着全球30个港口,共169个泊位。集团到2001年底已共处理了2700万个标准货柜。根据“和黄”1995-2001年年报资料显示,货柜码头业务的收入这几年仍然是稳步增长(见图15)。   货柜码头业务的总收入能保持稳定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其港口业务分散在不同地区,无论集团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大环境,各港口受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好、盈利增长快的地区往往可以支持表现相对较差、盈利增长缓慢或呈负增长的地区,使码头业务的整体盈利始终保持正增长。   为了对这一互补效应有一更深入的认识,我们以图16比较香港地区、中国内地及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三个货柜码头对集团整体业务的贡献。这三个码头分别是香港本地的国际货柜码头、中国内地的深圳盐田码头以及英国菲力斯杜港。   从图16可清晰看到三地货柜码头从1997年开始的吞吐量增长率。虽然三地码头在过去5年里吞吐量增长有快有慢,有正有负,但整体业务始终保持着增长态势,且还相当稳定。即便是遇到特殊情况,如2001年欧美经济放缓及当地货柜码头行业的竞争程度越发激烈,“和黄”在香港和英国港口进出口货物数量均下降,吞吐量呈负增长;但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一支独秀使深圳盐田港吞吐量始终保持大于20%的增长率,从而令整个集团的港口业务在2001年并未因为香港和英国方面的不景气而大幅下滑。可见,“和黄”由于实施了业务“全球化”的策略,使得其各种投资分险得以分散,并确保业务在整体上保持稳定的增长。   电讯业务   “和黄”的电讯业务也是遍布世界各地。目前,“和黄”在香港、东南亚、中东、澳洲、欧洲以及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均拥有并经营电讯及互联网基建,在世界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其提供的服务范围包括移动电话(话音及数据)、传呼服务、集群通讯服务、固网服务、互联网服务、光纤宽频网络及电台广播服务等。   “和黄”的电讯业务也从这一“业务全球化”的策略中获利颇多,其好处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首先,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许多投巨资研发或购买而得的科技可能没过多久就会被市场淘汰。如果公司的业务只集中在某一两个市场,这些技术的寿命相对较短,所带来的盈利期限也非常有限。相反,如果经营的国家和地区比较多元化,而且这些市场在科技的发展阶段和应用程度上也有较大区别,那么公司便可以利用这种差异来推出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技术和产品。这就意味着在比较先进的市场已经被淘汰的技术,可能在比较落后的市场还有继续发展的潜力。拥有多个不同的市场便能使公司将一项专利技术于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市场推广,从而尽量延长其盈利期限。   “和黄”的移动电话业务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其第二代移动电话技术GSM在香港和澳大利亚市场的增长已经逐步趋向缓慢之时,“和黄”却在印度和以色列这类移动电话普及率较低的新兴市场继续大力推广GSM业务,以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从图17中很明显地看到,GSM香港和澳大利亚用户数增长率在过去的五年里大幅下滑,而印度市场却直线上扬,表示“和黄”自从1998年在印度开展GSM业务以来,印度的用户数量每年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这就表明,虽然在较为先进的市场GSM技术已趋向饱和并将逐步被第三代技术取代,但“和黄”并不需要完全退离GSM技术市场,因为在印度等发展相对较迟的地区,它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如果“和黄”不是同时在香港、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经营移动电话业务,恐怕GSM技术便随着其在香港这一个市场的饱和就被淘汰了。而业务全球化之后,当香港、澳大利亚等技术发展较快的市场在逐步准备引入更先进的第三代流动电话技术时,第二代技术仍然能够继续为公司带来盈利。   其次,实行业务“全球化”策略后,“和黄”在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或投资新项目时,所承受的整体风险有所降低。原因在于公司可以利用某一两个市场作为试验基地,先走一步,积累经验,为将来在其它市场的全面推广做好准备。即便试验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损失也只限于某一两个市场,不会影响到整个大局。而且公司可以及时吸取经验教训,调整下一步的策略。“和黄”在其最新的投资项目3G移动电话技术上,就试图通过最早开始运作的欧洲市场的经营情况来决定将来全球范围的3G经营策略。即便是在欧洲,“和黄”也并没有在许多国家同时开始,而是选择在英国第一个推出3G服务。由于此项业务的前景还不十分明朗,“和黄”十分小心谨慎,将根据英国的市场反应来决定3G在其它欧洲国家的推出日程,从而把新投资项目所带来的风险降至最低。   第三,由于3G项目初期涉及的投资数额庞大,而且刚开始经营的几年也不可能有盈利,所以“和黄”整个电讯业务的盈利增长势头必会受其影响。但是其业务“全球化”的策略能使公司利用2G成熟技术所带来的盈利去支持新兴3G技术的巨额初期投资和亏损。以2001年为例,虽然3G相关业务的经营存在亏损(年报和评论文章都没有披露具体亏损的数字),但由于新兴市场,如印度和以色列的出色表现和盈利贡献,使得电讯业务整体上的未扣除利息支出及税项前盈利达到7.19亿港元,比2000年上升了51%。据市场分析,“和黄”的3G业务目前已耗资约1388亿港元,而且3G业务预计要到2005年或2006年才会开始有盈利,所以这中间的几年时间,来自成熟业务2G技术的支持便显得格外的重要。否则,“和黄”电讯业务的整体盈利将因为3G支出而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其股价也就自然跟着下挫,这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极为不利。然而,采用了业务“全球化”的策略以后,“和黄”能较好地协调新项目和现有项目之间的关系,并能有效地控制新投资项目的发展步调,从而确保整体盈利不会因为新项目而有太大的跌幅。   “和黄”电讯业务的战略思维可以用图18做个总结。在未发展的新兴市场,如印度、阿根廷等,“和黄”继续利用2G技术带来较高的盈利增长,在逐步走向成熟的市场,如香港和以色列等则由2G逐渐过渡到3G;而在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如英国、瑞典等则全力开展3G业务。这个策略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利用2G成熟技术所带来的盈利支持新兴3G技术的巨额初期投资和亏损。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策略使得不同地区间互相支持,而且更可以透过延长每种技术的盈利期限而进一步支持3G的发展。   策略三:始终策略性地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长江集团”一直都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而且集团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比同行业公司要好。正是因为集团稳健的财务状况,所以当好的投资机会来临时,集团便比潜在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把握机会。事实也证明因为稳健的财务状况策略而把握到的机会,都是对集团的业绩有正面帮助的。   长江集团及其各子公司的稳健的财务状况   从图19可以看到,自1977年开始,“长实”的负债比率一直下降,近年维持在一个较平稳的水平,介于0.2与0.3之间。比起同业的“新鸿基”,大部分时间里“长实”的负债比率也较低。   至于集团另一成员“和黄”,从图20可以发现其负债比率也一直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介于0.4至0.6之间,而且比起同业的“怡和”、“太古”,亦显著较低。   “长江基建”的负债比率1996至2001年间则介于约0.2至0.5左右,财务状况尚算平稳,比同业的“合和”、“新世界基建”,则明显地比较优胜:1996至2001年间,“长江基建”的负债比率基本上每一年都比他们为低(如图21)。   因稳健财务状况而为长江集团带来的好处   因为有稳健的财务状况,集团各子公司有能力或比对手更有能力把握时机去完成好的交易。我们有以下各实例为证:(1)1979年,“长实”成功收购“和黄”;(2)1985年,“和黄”收购“香港电灯”;(3)1999-2002年间,“长江基建”及“香港电灯”收购澳洲ETSA Utilities及Powercor。   1979年:“长实”成功收购“和黄”   1979年9月,李嘉诚以6.39亿港元成功收购22.4%“和黄”股权,成为首位控制英国“洋行”的华人。其成功原因有几个:首先,当时“和黄”因扩充过度,财务出现困难,手上只拥有700万港元的流动资产净值。再者,“和黄”大股东之一的“汇丰银行”因为要收购“美国海洋密兰银行”急需现金,所以有意卖掉手上“和黄”的股份。最重要的是,当时“长实”的财务状况良好有能力收购。   从上面的图19中可以看到,“长实”在1978年的负债比率只有0.40,比起无论在地产业还是在综合集团业的潜在竞争对手“新鸿基”0.59、“太古”0.64的负债比率,“长实”的负债率都低得多。   因此,“长实集团”因为本身稳健的财务状况,而令其可以充分把握外来环境优势,完成此项收购。   收购“和黄”还为“长实”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长实”收购“和黄”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跟“和黄”的业务性质有关。“和黄”的核心业务有港口及相关业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以及电讯。根据“和黄”1996年的年报显示,虽然集团从地产业务所得的盈利比上年下降52%,但其它业务的盈利均有增长,令全年盈利增长26%。由于“和黄”的回报比较稳定,所以收购后令“长实”整体的回报起了一个很明显的平滑效果(见图22)。若只计算“长实”的税前盈利,其税前盈利增长的波动幅度可以高至100%及低至-80%,跌幅在1997-1998年间尤其明显。但结合“和黄”的业绩后,“长实”的税前盈利增长则可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从而降低了集团的回报风险。   1985年:“和黄”收购“香港电灯”   1985年1月,“和黄”以较市价低13%的条件,共29.05亿港元收购“置地”名下34.6%“香港电灯”股权。其成功原因主要是当时“置地”扩张过度而出现财务危机,在1983年亏损13亿港元,负债累积至高达100亿港元。而“和黄”的财务状况一直都非常良好,如图20,“和黄”的负债比当时大约只有0.4,而其它同业的潜在竞争对手包括“太古”、“新世界”及“怡和”在内都超过0.8,可见在财务能力上,“和黄”比他们都好,因此绝对有能力把握机会,进行是次收购。   “和黄”收购“香港电灯”,当时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看中了“香港电灯”发电厂旧址的地皮,可以用来发展大型住宅。事实证明,其发展前景确实很好,有利于“和黄”的房地产业务。另外,由于“香港电灯”主要经营电力业务,属于公用事业公司,所以其盈利和收入都较为稳定。图23便反映了“香港电灯”的税前盈利从1997年开始稳步上升。“和黄”在收购“香港电灯”之后,利用其可观的盈利和稳定的收入来提高自身的盈利(如图24)。   “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收购澳洲   ETSA Utilities、Powercor   从1999年至2002年间,“长江基建”同“香港电灯”以300亿港元,收购了南澳洲省的ETSA Utilities Powercor Australia Limited及CiticPower,使“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成为澳洲最大的配电商,为160万名客户提供服务。要进行这样大型的收购活动,收购者的财务状况必须非常稳健,而图21中可以看出“长江基建”在1999年的负债比率只有约0.2,远远低于“新世界基建”的0.4及“合和”的0.5。再者,图23显示,“香港电灯”的收入相当平稳,在1999及2000年平均每年有约60亿港元的税前盈利,令“长江基建”及“香港电灯”有足够财务能力去完成这几次收购。   这些海外投资项目为“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首先,随着2008年利润管制协议的取消及香港电力需求逐步进入低增长期,“香港电灯”在香港的盈利前景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早日开拓那些蕴含着发展潜力的海外市场能使公司始终拥有一些盈利高增长的投资项目在手,从而弥补在香港盈利的下滑,并确保其总体盈利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图25就香港和澳洲电力业务在2000年和2001年的盈利情况作了比较。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澳洲市场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增长率高达82.7%,而香港业务的盈利增长却只有9.2%。很明显,澳洲电力业务的强劲增长在将来的几年里会对“香港电灯”的整体盈利带来正面的影响。   其次,这一系列收购使“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成为了澳洲最大的配电商。澳洲经济相对独立,市场比较稳定,投资风险相比其它地区相对较低。“长江基建”、“香港电灯”在这里开始其电力业务国际化的第一步,便是看中澳洲市场的稳定性和低风险。   第三,收购的三家澳洲公司中的两家初期表现均胜过市场预期(2001年ETSA Utilities利息及税前盈利达到10.5亿港元、Powercor为16.5亿港元,CiticPower在2002年9月才完成交易,尚未披露具体盈利数字),市场对“长江基建”和“香港电灯”的这一收购行为反应良好。比如,高盛就因“香港电灯”在澳洲的一系列收购,调高了对其今明两年的每股盈利预计大约1.5%至3%,大大增加了投资者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策略四:透过不为最先来分散风险   “不为最先”也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方法,如图26所示。一方面,通过对前人的观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能比较准确的判断决策的结果。另一方面,等待一段时间后,市场气候往往更为明朗化。而且如果是想推出一个新产品,等待一段时间后,消费者则更容易接受。虽然这样做放弃了最先抢占市场的机会,但是因为能降低许多风险,有时是很值得的。“不为最先”也可以通过收购已从事某项业务的公司来达到,这样还可以避免早期的巨大投资。   “长江实业”的“不为最先”策略虽然避开了起初的高风险,但若把握不好时间的话就很容易进入高风险区或承担其后众多投资者加入竞争的后果,如图27所示。因此,“不为最先”的策略对投资时间的选择也是一门较难把握的艺术。   “长江实业”历史上的各项投资,“不为最先”运用得很多,详见表4。   下面我们以“长江实业”在电讯业的投资来分析其“不为最先”的策略。   英国Telepoint :不为最先却失败的例子   “和黄”1992年5月在英国推出Telepoint的电讯服务,取名“Rabbit”。这其实是英国最后一个Telepoint的服务商。1989年9月Phonepoint最早推出服务,其后又有3家相继推出,他们均于1991年停业。显然,“和黄”认为他们的失败不会在“Rabbit”身上重演。但由于技术、产品与市场不合,“Rabbit”也于1993年12月停业(如图28)。   英国Orange :不为最先且成功的例子   Vodafone(沃达丰)1991年在英国推出GSM网络业务,1994年底客户已达100万。BT Cellnet(现在的O2)1994年在英国推出GSM网络业务,而One2one也已于1993年进入英国市场,Orange是最后一个。   然而Orange增长迅速:英国客户数从1994年的300万上升到1997年的1000万,1999年达到3500万,年增长率超过60%。同时期,Vodafone的英国客户数从1994年的1000万上升到1997年的3000万,到1999年的5000万,年增长率不足40%(如图29)。Orange1996年上市,成为进入FTSE-100最年轻的公司,而且1998年成为FTSE-100表现最好的股票。可以说,Vodafone花了8年所发展到的程度Orange用短短4年就已达到。   英国3G :“不为最先”的一个未来的例子   长和系“不为最先”的策略也延续到了它的3G战略:日本NTT DOCOMO1999年在日本推出2.5G“i-mode”后,“和黄”就不断加强与NTT DOCOMO的合作,以其的经验为自己推出3G作准备,而在NTT DOCOMO推出3G已一年多的今日,“和黄”还在筹备之中,可见其的“小心翼翼”。在3G的投资中,“不为最先”的投资策略也将有效降低集团的风险,为整体投资的成功作出贡献。   综合起来,业务多元化、业务全球化、策略性保持稳健财政状况和“不为最先”策略,使得“长江实业集团”整体能保持平稳的收入和盈利之余,亦能不断增长。而达至业务多元化、全球化亦有赖各种各项成功的收购行为的帮助。策略性保持稳健财务状况,不但降低财务危机风险,而且保持充裕实力,有助准备随时抓住收购的切入点,故能在收购上取得好价钱及最后胜利。最后当一切都准备就绪,集团以“不为最先”策略寻找较佳切入点以降低失败的风险,增加成功的机会。 没说国企改革该停 人民眼睛是雪亮的   在郎咸平8月初炮轰海尔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这场飓风会越刮越烈,卷进了张瑞敏、卷来了顾雏军,甚至还卷到了香港高等法院。而且,飓风最后席卷整个学术界,在“挺郎”和“倒郎”两派间,衍生成为一场风暴。   对此,即使是处于风暴中心的郎咸平也不得不承认,事情的发展早已超出了他的预期。可以看到,引来股民和媒体对此事高度关注的中心,已经从他对大企业的炮轰,转移到中国经济学界的“集体失语”、“集体炮轰”和那场新闻价值大于实质意义的“声援会”中。说穿了,“郎氏风暴”的源动力,不仅仅是一次经济学家对国企MBO行为的学术质疑,还有对中国经济学家学术良知、学术精神的争论。   那么,一个月以来,当郎咸平从“风暴中心”外窥时,他究竟看到了什么?面对外界的冷暖起伏,他的心里又在想着什么?就此,郎咸平9月3日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而此前的8月28日在京召开的“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发展研讨会”上被郎咸平列在“请而未到”的经济学家名单之首的吴敬琏,日前也在深圳首次公开回应郎咸平。   透视“话题人物”   学者只有通过研究才有话语权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期,你对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问题提出了诸多质疑,这也使你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在你看来,外界对你的这种关注度,是来自于公众对“揭秘”过程的兴趣?对你研究功力的认可?还是这个话题本身就具有足够的爆炸性和新闻性?   郎咸平(以下简称郎):我认为我的案例分析给了社会大众很大的震撼,案例分析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详细而深入地刨企业内部的运作过程,而这也是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最高宗旨。   当然,你也可把这说成是一种揭秘。如果我谈的是与社会大众没有切身利益的关系,那肯定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与社会大众太相关了,再加上又有揭秘的本质,因此肯定会受到大众的关切。   至于这是不是我学术功底的体现,我想我的学术成果已经得到了客观数据的评价,根本不需要靠案例分析来证明我的研究功力。举例而言,我在1990年发表的破产论文是当年全世界所发表论文引用率排全世界第一的论文。   记:你更愿意成为一个因为不断产生新闻而被关注的“话题人物”,还是给更多的人,如张瑞敏、顾雏军等人物提供更多的公众话题?   郎:“话题人物”不是我能控制的,你们太高估了我的能力。发表这些案例的起初目的只是尽学者披露自己研究成果的社会责任而已,但是我的研究受到了如此的关注充分证明了社会大众对资产流失的痛心。我一再表明,我只是一个通过实证研究说话的学者而已。   记:那在你看来,外界对你目前身份的定位够准确吗?   郎:我觉得外界已经慢慢能理解我这种透过实证研究说话的定位。这种定位绝对不应该是我的专利,而应该是每一个经济学家必须要有的定位,只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经济学家还做不到。我相信通过这次的大争论,年轻一辈的学者肯定理解,学者只有透过研究才有话语权的定位。   感受“媒体生活”   我希望充分保护我的家人   记:有人说你善于炒作自己,这是一种批评还是认可?   郎:我这话已说了很多遍了,我发表这些研究成果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会有人关注。但现在受到了关注就被认定为炒作,因此大家把逻辑搞错了,因为我并不是为了炒作而做这些题目,而是先作了这个题目才受到关注。   记:那在你对各大企业开火之前,是否已经有了对后期各种报道的心理准备?   郎:说实话,我在开火以前,确实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多的报道。   记:目前,面对褒贬不一的大量媒体报道,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注意到你面对媒体的时候很轻松。但你的生活、你家人的生活是否真的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郎:现在这一切都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我觉得这么重要的一个话题当然应该有激烈的讨论,这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发展。目前,经济学家们对我的回应我非常关切,我下周一会做个详细的回应。你知道,我从来不和媒体谈我的家人的,我希望充分地保护他们。   记:那你预计,这样的“媒体生活”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你希望它结束吗?   郎: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媒体生活才会结束。我并不关心媒体生活什么时候结束,我更关心我提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可不要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评说“明星学者”   独立客观地发表成果才能被尊重   记:在中国,“明星级”经济学家并不多见。而和吴敬琏这样的学者比,你们成名的道路各有不同。你觉得,中国是否需要“明星级”的经济学家?到底是什么样的经济学家才应该是受人尊重的?   朗:我觉得靠研究和数字取得话语权的学者才应该是主流学者,而能独立客观地发表其研究成果才是能被尊重的学者。明星经济学家不是靠“需要”而产生的,而是靠以数据证明的其明星级观点而产生的。目前国内经济学界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年轻一辈的经济学家非常重视研究,这是一个极为可喜的现象。   记:对你提出的应该停止国有企业改制,吴敬琏教授说,这个观点他不同意。但是他认为,你说的有一条他觉得是对的,就是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确实出现了蚕食和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据悉,吴自己也在很久以前就提出过这个问题,腐败的源头在经济制度上的基础,有3种情况。你认为他与你的观点,是“大同小异”,还是存在根本分歧?   郎:我从来没说过应该停止国有企业改革。我再重复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应该正视国企效率低下的事实,但改革国企的效率低下不是靠着目前贱卖国有资产的方式,这种改革方式应该停止,而不是国企改革停止。   国企改革绝不是叫国企退出市场,而是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市场,国有股权留在市场。国企的问题不在所有人缺位,而在职业经理人缺位。   未来国企的改革是在维持国有股权的前提下,以市场价格聘用职业经理人经营,而我们必须以客观财务指标每季考核制职业经理人。相关法令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交易要在公开、透明、竞价以及国际认可的核数师背书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应该暂时停止产权交易。我在周一会详细地回答吴教授的观点。   记: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说,郎教授的公开演讲似乎不能认为是纯粹的学术活动,你对此怎么看?   郎:我不想回答张教授这么空洞的批评。   感受“学界冷暖”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记:对你的行为,中国经济学家从前期的“失语”,到近期的大量反驳,你认为是为什么?   郎:我并不介意经济学家对我的批评,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这句话没有开玩笑的意思。我甚至认为很多网友比有些经济学家还要了解我的观点。   记:具体说,在他们“失语”时,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郎:坦白讲,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对我提出的现象能视而不见,甚至曲解这种现象为产权改革过程中不得不发生的事。我不知道他们为何集体“失语”,我只能表示不理解。有一位我的经济学家朋友劝我不要掺和这个讨论,我说这不是掺和,这是责任。   记:面对现在的批评之声呢?   郎:我此刻的心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准备下一场的“战斗”,我也没想到我会走到“战斗”这一步。   记:上周,北京部分经济学家举行了对你的“声援会”。你觉得,这场会议上的观点是否真正认同了你的说法?你真的因此不孤独了吗?   郎:我觉得那场声援会是不太成功的。我希望能多几位持不同观点的教授,像张维迎、厉以宁、吴敬琏、张军、张文魁等都来参加讨论。我不希望整个讨论会变成了一面倒的“声讨大会”,如果我早知道是这种情况,我根本不会参加这个会议。而且我很惊讶地听到吴教授没有被邀请,虽然主办者一再向我保证邀请了吴教授,因为广泛地邀请所有不同观点的人与会是我参加该会议的要求。我想我只有透过媒体互相交换意见了。我们必须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待资产流失问题。   自评“斗士精神”   培养经济学家不能以“斗士”为目标   记:前期有传言,说你目前受到了来自外界一些“实力型”人物的压力,比如要求你“收声”等。有这些事情吗?   郎:这些传言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从我质疑大企业开始,从来没有人要求我闭嘴。   记:有人说你是证券市场的“斗士”。经历了本次风暴,这个身份是否还会是你以后的定位?   郎:不要把我形容成了一个不知为何而战的“斗士”,我倒愿意成为以保护国有资产和中小股民利益而战的“学术斗士”。   记:你现在的社会身份是教授。那么,你是否希望扶植更多、更年轻的学生,像你一样,成为“斗士”型学者?   郎:我想对于下一代经济学家的培养不能以“斗士”为目标,而应该以严谨的学术训练为目标。我决不希望我的学生为我而战,他们必须为以民为本的利益而战。 批判主导中国产权改革新自由主义学派   在马克思时代,当时的生产资料是由私人资本家所控制,就仅仅只是因为私人资本家剥削了劳动剩余价值,因此产生了长达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生产资料属于国家,属于全体老百姓。   我国20年改革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因为改革才能够增进全民富治,才能增强国家实力。但对于改革所产生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坦然面对。各位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在这次产权改革,新自由主义学派的观点是什么?很不幸,他们没有来亲自把他们的观点告诉各位。我希望跟各位做一个解答,他们的观点就是国有企业、政府全面退出经济舞台。他们所希望的经济是自由经济、民营经济,更可以像美国靠拢的经济体系,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小政府角色,应该提倡个人主义,我相信我讲这个话对他们而言还是比较客观的。>>郎咸平专栏   质疑“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性”与“买卖双方自定价格的交易”   最近两个礼拜有不少经济学家在批判我,我觉得这个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这也是经济学家表达观点的方式,但我无法一一做答,我只有通过这个机会跟大家进行详细的沟通。在这一轮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改革,也就是所谓的国退民进,会再度把生产资料给资本家。各位从我的案例里面可以看到,这次的产权改革有两大特点,第一法律缺位下的合法性,第二是买卖双方自定价格的交易。所谓的制定价格有什么问题?问题大了。不管是买卖双方如何既定价格,这个价格未来必定是要公开、透明、竞价才可以。不能由买卖双方做决定,因为财产不属于买卖双方,而是属于全国老百姓的。   我最近看到一些文章批评我的文章,说这是买卖双方自由愿意的。今天买卖双方对国有资产是什么态度呢?就是说,我们误认为国有资产是国资委的,或者国有企业的,你错了,国有企业是属于老百姓的。也就是说别人的房子100块,结果我们两个吵,说5万块钱卖给我们吧?没有通过老百姓。如果透过这种方法,把属于老百姓的资产廉价的转到资本家的手中,不管透过什么方法,MBO也好,什么都好,生产资料再度转到企业家手中,如果再加上对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力的剥削会产生什么后果吗?那就是另外一场社会不安的开始。这个原因迫使我站起来,我要呼吁整个社会,认清本质。当然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不希望这个事情的发生,因此今天我希望提出我个人的思维跟社会大众做一个沟通。   民营化与自由经济并不能解决中国问题   我认为整个产权改革的误区是什么?第一,我们总认为民营化、自由经济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就是认为产权的问题是唯一的问题,不管碰到银行改革出现问题,产业出现问题、国企出现问题,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上市。如果上市改革产权结构解决问题的话,那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破产的公司,美国为什么制造业这么的衰退?美国制造业是全体的崩溃,为什么?是产权问题吗?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讨论。产权不是没有问题,国企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大家把所有的矛盾都放到产权上,这是非常危险的。民营企业能解决问题吗?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在我们心目中,我们对美国经济有一种幻想,我们总认为像新自由学派谈论的,我们只要实行自由经济、民营经济,甚至民主自助我们就像美国一样的富强,但有一个国家是富国的殖民地,承袭美国所有的制度,包括议会等等所有。是1950年代亚洲超级强权,它叫做菲律宾。可是经过40年的运作,官商勾结,席卷了全国的财富,所以现在菲律宾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女佣、保姆,为什么继承美国所有的制度,却不能像美国这样富强。苏联的休克疗法是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给苏联政府提出了休克疗法,一夜之间把国有企业转成大众持股企业,最后发生什么事情?今天的苏联就是被几个民营企业家所掌控,一个是完全继承美国的制度失败了,另外一个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转化到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失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学习,因为我们只看事件的表面,今天我讲课最主要要讲的是,你以为美国是靠民主,民营经济吗?如此强大是靠大政府在以前创建的法制社会,给所有的参与者,包括企业、消费者、买股票的人、卖股票的人,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让你不能够随意的挤占别人的财产。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靠政府的力量达到富强   我们最佩服的企业是比尔盖茨的微软,当时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常常是美国克林顿总统的座上客,有如此的权利,最后还被美国司法部控告。用什么控告呢?TRUST。反托拉斯法,叫做信托基金。我马上就要发表一篇文章,我们发现美国的信托基金都是大家族控制。也就是反托拉斯法,本质上是反大家族法,因此美国的股票市场在罗斯福总统时代是什么思维?是在高市盈率的情况下,让大家族能够变现自己的股票,让所有的上市公司变成大众持股公司,如果没有美国市场的强力运作,会向加拿大一样。加拿大87%的公司都是大家族控股,但加拿大政府没有办法像美国政府一样,让大家族退出。美国大众持股的公司是全世界的特例,就美国和英国有,其他都是大家族控股。美国政府扮演什么角色呢?扮演看门狗的角色。当大家族退出经济舞台的时候,由向你们、我们中小股民控制股票,美国证监会是全世界最严格的执法机关,我们中国证监会没有司法权利,不能调动上市公司以外的资源。但美国证监会在罗斯福的主导之下,第一,它的调查权利是没有国界的,它可能调查任何人和任何物。包括美国总统。而且美国证监会可以发传票,你对于美国证监会的传票是不能抵赖的,如果你不去联邦法院可以在证监会的指挥之下进行逮捕。对于你反抗的,美国联邦法院基本上会予以否决。就是因为你赋予美国证监会至高无上的权利,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非掠夺性,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是不会有一个好的公司。我们中国法律多不多?缺什么?证监会缺乏执行。我跟各位讲,美国政府就是通过严格的法律让你不敢在股市上犯罪,中国的股市到今天的地步,不是缺钱,缺什么?缺中小股民对上市公司的信心。美国政府怎么做?就是通过严刑峻法。我们今天自由主义学派,我们看到什么?我们看到是一个自由经济,是一个民主制度。我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各位,这是错误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靠政府的力量达到富强的,政府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个人从头到尾都主张大政府主义,中央集权。虽然我是吃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孩子,但我相信,我对美国的了解,是根源于我的学术研究,所以才有信心的站在大家面前跟大家谈论问题。大家经常问我为什么这么有信心?我说很简单,我不是拍脑袋。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资料,经过科学论证得出的结论。   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政府的介入,我们需要政府做一个主导。以什么为重心呢?以民为本,以老百姓的福利为前提。我们现在产权改革走错了,以效率为本了。我们对国有企业怎么批评的?没有效率。民营企业呢?有效率。我请问各位经济学家,怎么衡量效率?现在在科学界还没有一个定义。民营企业的效率对不起,是各派学说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定义,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参数指标,就判定了国营企业的死亡,是不是太草率了。我也看一下民营企业确实是有效率的,有指标吗?有研究吗?至少我没有看到。我做了一些研究,我在香港,把上市公司做了一个调研,能到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都是好国有企业,但总资产的回报率,国有企业是4.1%,民营企业是4.3%,所以民企好一点儿,但每单位资产创造的价值国企是1.13倍,民企是0.97倍,就创造价值而言,国企好一些。这是香港的数据。难道国企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最大的误区是什么?我个人对国企调研发现,国企这一两年学习速度是非常之快的,我们甚至都不知道,我们甚至还没有给国企的学习机会,就宣判死刑。这是非常危险的。而且这个死刑是将其所拥有的财产以法律权威下的合法性以及制定价格的不合理性,将它转到私人资本家手中,这是让我感到痛心疾首的事。   建立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制度是核心   第二个问题,我们常常强调国有企业的所有人缺位,这是非常荒谬的说法。我一生致力于公司治理的研究,我从来就没听到过这件事,但是所有人缺位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国企老总到最后做不好是应该的,做好就变成自己的了。我们社会公平性在哪里?我记得很多学者最近在骂我,说郎教授你不懂,这是改革必然出现的问题,为什么要出现问题,为什么把老百姓的财产拿来问题解决。我请问所有国企的老总,你们比通用的韦尔奇怎么样?谁能比得过他?我相信没有人敢举手。韦尔奇在任20年间,给通用创造多少的财富?最终通用是谁的?是中小股民的。但我们的国企改革却以错误的思维导向了国有资产,透过MBO方法大量留向国企老总手上。国企老总和郎咸平家的保姆有什么差别?我们都是职业经理人。我们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清理一下,结果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目前的国企改革。还有更荒谬的,你来清理,给你换成股权,最后全都是你的了。有这么回事吗?我们不存在国企所有人缺位,我们存在是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问题。   信托责任是维持美国和英国股市一个最重要的条款。信托责任怎么来的?英国从1533年就有信托责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们知道,向东马可波罗找到了中国,向西哥伦布找到了美国。没有人向北、向南?有。1533年,有250个伦敦的商人,每人出50英镑,买了三艘船,叫做莫斯科威号,委托般长和船员,把钱给他们,朝北方找中国。伦敦的商人对这个船长有一个信托责任,认为你会回来。实际上刚出海,有两艘船被飓风打沉了,有一艘船走到北极走不下去,转一弯下来了,冰天雪地,船员们走了2000公里,碰到一群人。船员们用这些人用弹珠、钢笔交换皮毛,然后赚很多钱,回馈给股东。这就是有信托责任。公司治理要以股东权利为前提,否则永远没有人给你钱,三艘船也下不了海。1533年这批人没有找到中国,而是俄罗斯。莫斯科的醒起,就代表欧洲信托的兴起,这就是为什么欧美的股市是好的。如果没有信托信任的经理人,我不不会把钱交给你的。   国企老总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该负责任,因为这个盘子不是你自己挣来的,是国家、民族、老百姓给你的。我看了很多的报道,对于红塔山,很多人给予表扬。但是,如果不是国家不让民企涉足烟草业,他会做这么好吗?我们甚至不知道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就是保姆。新自由主义学派希望国企退出舞台,政府退出可以,但国企不能退出。在国有股权之下,聘用职业经理人,法律保障他的信托责任,而他所作所为必须由董事会依照硬指标进行判断。你可以用自己赚来的钱,用市价买期权、股票,但你不能直接拥有股票。所以韦尔奇在通用20年,他是成功的打工仔,我们应该让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如何建立起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用法制来保障它的信托责任,是我们政府未来应该努力的目标。而不是所有人缺位。   我个人对新自由主义学派是表示尊敬,但最遗憾的是,这个学派提出是20年以前,那时候谈理念是没有问题的。当时中国缺乏自由经济的理念,但很不幸的是20年之后还在谈理念。甚至注意到没有,骂我的学者从来没有在数据上挑我的毛病,因为挑不出来,因为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学者。我希望经济学界的争论回归到主流,希望用数据说服我,我不想再谈理念,理念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你谈你的理念,我谈我的理念,最后结果就是四个字-----清谈误国。   搜狐财经频道根据郎咸平教授演讲速记材料整理成文(本文属学术观点与本网无关) 人物周刊访郎咸平   这场争论带给我们民族的,不是争论本身,而是如何正确构思一个真正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治国理念。这是这次产权改革争论的根本。国有企业改革只是国家发展的小部分-而已。但是这次暴露的危机,我认为是我国的整个主导思想是错误的。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首的指导思想是危险的,我接受贵刊的采访,就是要站出来说,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的产权改革。不是反对社会主义,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来的,向西方靠拢的教条主义思想   人物周刊:国企产权改革的争论到现在,你认为公众对你有误会?   郎咸平:公众对我没有误会。这几个月我不接受记者采访的原因,是希望事情能淡一下,需要整个社会的反思。同时,讲句良心话,我也希望专家和学者,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自己批评这件事,也要容许别人来反向批评,这是件好事。我不成为媒体的焦点,总希望让别的人来多谈话,这个讨论才有意义嘛。为什么这么小的事能引起这么-大的波动,这绝对不是我个人的魅力,不是我个人的观点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整个社会不安的情绪,这是你们能看出来的。如果大家到现在为止,还把焦点放在郎咸平喜-欢个人炒作,那我觉得真是太悲哀了。郎咸平只是一个棋子,只是一个社会大众发泄不满的出气口而已。   人物周刊:其实你谈到的问题,秦晖先生在10年前就提出来了,为什么这一次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郎咸平:其实不只秦晖,很多人也讲过。为什么到今日才引起重视?因为日积月累的结果,到了今天特别严重。我不否认我提出的方法是绝对引人入胜的方法,谈到一个最-著名的企业,用案例的方式,说明他们如何转移国有资产。这个方法当然比较符合社会大众的口味。但是这算不算是我个人炒作呢?当我提出这个案例以前,我大概是唯一-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的人。当时我完全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利益团体、社会大众会有什么反应。我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写了这三篇。当时也没有意识到这类流失问题会在-社会大众里产生如此激烈的情绪反应,这些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我当时甚至认为,写完这三篇文章之后,很可能没有人关注,而且这是很强烈的感觉,因为这只是学术论著-。   这次争论不断在无关紧要的地方纠缠来纠缠去,我都听烦了,我都不作回应,你说我回应什么呢?都是无关的事情,有什么好回应的?如果对于国资流失改造,如何增加效-率,这是学术讨论,我会回应。结果都不是,你叫我怎么回应?任何一个专家学者发表评论,到最后都要经过社会的检验。那我现在认为是让社会来检验我每一个发言的时-候。   人物周刊:这次大讨论,区别于大多经济学家,社会大众、特别是网民给予了你很大的支持,怎么理解这种支持?   郎咸平:这次风潮过了,我有很深的感触。当网友写评论的时候,我很仔细看,我想看这个社会到底是什么样水平,大众对这个事情到底认识清不清楚。专家学者的批评我-是不太看的,让助理综合一下摘要。比如意识形态方面,郎咸平是不是在哗众取宠,反正都是对我个人动机的猜测,你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呢?   但是,网民的反应我非常仔细地看,坦白讲,我很感慨也很感动,我呼吸的脉络和社会大众是息息相关的。而且社会大众对我理论的了解远远在专家学者之上。甚至当别人-批评我时,网民替我回答。批评者说,郎咸平说停止产权改革我们是不赞成的,网民马上说,郎咸平从来没有说过停止产权改革。他们了解得多么透彻,而且透彻到什么地-步呢,他的回答就是我心里想说的话。经过这个讨论,我发现社会的舆论走向究竟还是取决于民意,而不是取决于所谓的专家学者。我从来没有对社会大众给予过如此高的-评价,但这次社会大众所展现出来的强劲的生命力,对社会不公正的呐喊,以及对强权压迫的反击,让我深有感触。所以,我真正了解了中国,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更有信心-了。有的人说郎咸平不了解中国,他搞错了。了解中国不一定要生在中国、长在中国。   人物周刊:网友这种一面倒的支持蕴含了什么?   郎咸平:我必须绝对强调一点,我个人的魅力是非常小的。决不是因为我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而是社会的不满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爆发的热度。用经济活动中一种简单的-方法,比如说"保姆理论",就能够触动每一个人的心弦,让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自己的判断。贵刊这次评为我"年度人物",说真的,我心里-没有任何喜悦的感觉,我反而感到我的贡献可能被夸大了。我只是在一个适当的时机,一个正确的时候,说了一些话,一些让人比较触动的话,然后让这个社会产生很大的-反思,仅此而已。   人物周刊:整个争论从头到尾,你有没有改变过自己的观点,有没有反思过?   郎咸平:不可能有改变,不可能有反思,这是我几十年学术的积累,做出的结果,怎么会有反思呢?我将来一定会继续坚持我的理念,这不是一个想法。学术观点无所谓对-与错,不同环境之下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我的观点在美国是不适应的,那在美国就不正确了?思想的问题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适不适应时代的问题。我认为我这个想-法目前是最适应中国的,至于正不正确不是我所考虑的。   人物周刊:你现在还是坚持认为,你的观点不能成为主流,那是国家的悲哀?   郎咸平:对。你觉得呢?   人物周刊:那么多学者站出来反对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郎咸平:坦白讲,我不太清楚。我不是局内人,媒体做过很多揣测,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我宁愿把它当成学术讨论好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不发言的原因。我觉得他-们不是在学术上反对我,是在意识形态上、从动机上反对我,不是学术讨论的范围。   人物周刊:看到这么多反对者的批评,你心里怎么想?   郎咸平:坦白讲我还是比较尊重他们的发言,这是我的心里话。我如果不尊重的话,早就泼妇骂街了。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而且有不同的利益团体,这点我没有-资格批评。第一眼看到他们批评的时候,我有点吃惊,很突然。但马上开始虚心接受。我如果不接受的话,这么长时间我不会毫不动怒,毕竟我是个凡人。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突破,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国企的效率绝对不比民企差   人物周刊:郎教授,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你认为到底哪里错了?   郎咸平:一个政府,经济到底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政治结构,要看这个国家的民族性,看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英国的产权改革,大家都没有完全搞懂。它产权结构-是不变的,绝对是国有股,在这种情况下,招聘职业经理人来做,当然行政命令是退出的,做得不好,下课,换人;做得好,上市,把这些业绩极为良好的工商企业卖给社-会大众。这就是英国偿富于民的最重要的改革理念,而不是卖给私人。而且他们把最好的国有企业拿去上市,在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获得利益的情况下上市,所以它直接把财-富从国家手中转到社会大众手中,而不像我们,转到私人资本家手中,这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大家再稍微了解一下西欧的产权改革,应该理解我国的产权改革方向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什么是符合世界潮流呢?要把社会资产还给社会大众,而不是-个人。产权改革不得到老百姓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改革就是社会动荡的开始。   人物周刊:你"破"了这么多,那么"立"在哪里?也就是说,你对国企产权改革有何建设性思路?   郎咸平:我如果没有"立"的话,就不会谈这个问题。我认为职业经理人制度,本身就是一大突破。国企目前产权不变的情况下,行政命令退出,在二级市场找职业经理人-来做,在竞争领域和民营企业同台竞争,资源性垄断行业收归国有。这是我认为在现阶段比较有效率的方法,而且从世界历史来看,这种形态是最符合中国现状的。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国企的效率绝对不比民企差。   最有效的事是最简单的。千万不要小看我所提出的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今天的产业改革,是践踏国有资产,践踏产权。不要把国家产权看得一文不值,国家产权如果能被-所谓的国退民进,MBO,如此践踏的话,民企哪有信心,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呢?一个不尊重产权的社会,不管是国有的,还有私人的,你的产权就会受到破坏。-我保护国有产权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护私有产权。当你不准践踏国有产权的时候,同时你也不能践踏私有产权。今天说郎咸平保护国有产权,那太小了,而是郎咸平保护所-有的产权。我不是民营企业家的敌人,而是真正地帮助他们。   ... 韦尔奇制造了GE泡沫 20年生涯白干一场   就在前通用电气(GE)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5月的中国之行前,香港中文大学、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4月底在深圳的一次演讲中,对备受中国企业界推崇的韦尔奇进行了一次彻底否定。在郎咸平看来,韦尔奇20年的GE生涯等于白干一场,而且还制造了一大堆泡沫让他的继任者和股民受难。   不合理的并购   从1986年开始用GE的案例教学的郎咸平发现,这家公司最伟大的创杂诩是在韦尔奇之前产生的,而自从韦尔奇上任之后,“GE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清朝同治年间因爱迪生的一项发明开始存在的GE公司,在1896年就被列入道琼斯指数,是美国证券交易史上的惟一一例100多年一直列入道琼斯指数的公司。稳健保守的政策使GE保持良性持续经营。“GE最初并不希望用并购的方式壮大,它一直通过研发部门的技术支持自我发展。”郎咸平说,1976年GE以几十亿美元对一家矿业公司的收购是GE100年间惟一一次收购,“但韦尔奇来了之后就不一样了,他把一切都毁掉了。”   韦尔奇的并购行动从他上任后的第三年开始。“首先他要推翻前任CEO的做法,1983年出售犹他矿业公司,股票价格立刻翻了一番。”郎咸平说,在GE历史上从未遭遇股票如此大幅升值,“利用股票升值建立韦尔奇的GE帝国的思想,从那时候开始形成。”   从1984年10亿美元并购额小试牛刀,到1985年以62.8亿美元一举收购NBC(美国广播公司),韦尔奇一路“疯狂并购”直到卸任。20年间,韦尔奇一共出售了350项业务,收购900项业务,总共花费1500亿美元,公司营业额从1981年的250亿美元,增加到1250亿美元。   “GE终于变成什么都干的企业,它已经不是我心目中的GE了。”郎咸平说。韦尔奇上台之前,GE85%的业务是制造业,14%是制造业的服务业比如售后服务之类,金融只占了1%。韦尔奇下台的当年,GE的一半已变成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只占25%,另外25%是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包括电视台等。“股价继续上升,股票市场有一种兽性的冲动无法解释,但泡沫迟早要爆破。”   郎咸平认为更糟的是,韦尔奇“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并购策略,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风险。GE涉及的14个主要行业里面,在全世界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包括飞机引擎、广播事业、国防工业、金融服务、运输系统、医疗系统以及家电产品,都是全世界最好的。“把所有最好的东西加在一起是最好的吗?”郎咸平说,“我不需要你这么忙,帮我把它们收购起来。作为一个股民,有一百家好的公司我们买一百家股票不是很好吗,何必买GE一家的呢?”郎咸平说,一百家公司的老板集体发生错误的几率是零,但是买一家公司的股票发生错误的几率非常大。“他犯错误的话这一百家都错了。GE的中小股民到了2000年以后就是因此而遭受滑铁卢。”   低效率的金融业   韦尔奇最为自豪的GE金融业务,在郎咸平的眼里变成韦尔奇所犯错误中最不可饶恕的罪过。郎咸平认为正是金融业务的拖累降低了GE的盈利水平和市盈率。   郎咸平说,韦尔奇20年间把金融业做得很大,把其它行业极力压缩,然而,最后大部分利润却来自被压缩的行业,他所极力鼓吹的金融业利润贡献却非常微薄。   郎咸平的研究发现,GE金融业的营业收入所占比例在20年间由1%增加到50%,但其利润贡献却只有25%。制造业的营业收入所占比例由85%下降到50%,却创造出整个集团75%的利润。“制造业才是韦尔奇上台以前的GE核心竞争力。”郎咸平说。   “市场开始反思,如果当初不进入金融行业的话,GE还做不大,金融行业帮助GE不断收购,这叫做火上加油,加速恶化。”郎咸平说。   在GE所进入的八个行业里,利润除以收入得出的单位收入里面,只有金融业在10%以下,其它行业都是两位数字。“而其它七大行业都是韦尔奇不要的行业。”   “航空引擎、能源系统、电厂,这些东西都是在韦尔奇时代以前就有的最强项,20年以后都出问题了。”郎咸平问,“韦尔奇传奇到底在哪里?”   郎咸平说,“韦尔奇把GE的一半变成金融公司,所有股民都得为此错误决策付出惨痛代价,市盈率会从48跌到15-20之间,这就是市场反省之后的结果。”   GE泡沫的受害者   韦尔奇卸任一年之后,GE股票价格由他卸任前2000年8月的60美元跌到2003年2月的24美元。而在2001年韦尔奇卸任的那一年,GE利润增长只有7.1%,是10年以来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长。   实际上从韦尔奇开始收购霍尼韦尔股价已经大跌。郎咸平说,“韦尔奇退休已经不是激流勇退,因为市场开始反思了。”   “韦尔奇创造的GE的股价跟大市相比——一个是标准普尔,一个是道琼斯指数——与其说是韦尔奇传奇,不如说韦尔奇泡沫,韦尔奇带给GE股民的东西就是一堆泡沫。”郎咸平说。   安然事件发生之后GE股民开始怀疑,GE创造的一切是不是真的。“结果很不幸,GE新任CEO伊梅尔特在2002年4月11日公布第一季度业绩,发现盈利比上年同期增长17%,但是现金流下跌50%,股票大跌6%。GE的股价大跌6%是一个什么概念?几乎超过全世界90%国家的GNP。”   伊梅尔特上台之后非常清楚GE电气的问题,但要完全改变韦尔奇的策略,把不好的行业全部卖掉或分拆上市,他不敢。“你一卖市场就知道:原来韦尔奇20年都搞错了。对市场的冲击太大。”   “前任CEO那么伟大,伊梅尔特一样业务也不敢卖,GE股票又在下跌,他该怎么办?最后他不得不完全模仿韦尔奇。”郎咸平说,伊梅尔特收购的比例都和韦尔奇一模一样,30%金融,70%其它。但市场的反应却完全是相反的,韦尔奇在下台前几年收购了十个项目,其中有六个项目收购时股价是上升的。伊梅尔特从2001年到2003年底收购了17个项目,只有两个项目股价是上升的。“到了伊梅尔特时代,做什么都是错的:卖掉业务股价跌,不做事股价跌,做事和韦尔奇一样股价照样跌。”   郎咸平至此已经把韦尔奇的业绩打扫干净:“韦尔奇20年的革命成就不过是15-20倍的市盈率而已。这一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韦尔奇的传奇是不可被复制的,一个不可被复制的经营策略是不值得学习的。” 我保护的终极目标是私人产权   《21世纪》:目前,国资委叫停了大型国有企业的MBO但是,一个大型国企下面往往已经衍生出了很多小的公司。这些小公司MBO,似乎不在国资委的禁令范围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国资委的禁令只具有原则性意义还是能起到很实际的作用?   郎咸平: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大型国企下面有一两千家小国企,你是不是都要把它卖给私营企业呢?我的答案很清楚,就算交易价格公平也是不行的,因为这牵涉到政府权力移转和缺位的问题。大型国企的职业经理制度必须彻底贯彻,包括它的下属企业。   《21世纪》:近几个月来,国资委开始关注并对MBO作了重新审视和政策调整,你认为调整的效果如何?是否向你期待的方向发展?   郎咸平:坦白讲,调整的速度很快。以政府的角度讲,能这么快地顺应民意,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这点我是非常肯定的。目前在技术层面上,国资委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把产权交易做到公开、公平和透明。但是在理念上,我认为政府的把握还是需要改进的,例如我前面一再谈及的政府权力移转以及缺位的问题。   《21世纪》:“96号文件”确立国企产权交易的六条规范标准。如果在坚持这些原则的情况下进行产权交易,您认为能够确保交易公平吗?为什么能或不能?   郎咸平:这些政策可以解决个体A跟个体B的交易问题,也就是可以解决第一个误区,但是无法解决我前面一再说的政府权力移转和缺位的第二个误区的问题。   《21世纪》:目前有一些学者提出,由于特殊原因,部分国内改制的企业其实不是纯的国有企业,而是集体企业。因此改制过程中,必须考虑这部分资产的特殊情况,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郎咸平: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想做一个清楚的陈述。我想了解当初100%的国有资产怎么在你经营之后就变成了集体企业,也就是说我想了解这个转换的过程。   《21世纪》:国资委对未来的MBO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以前的MBO又该如何处理呢?   郎咸平:目前国资委对这个问题不正面回答,但这是国资委将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另外,还有以前贱卖给其他民营企业家的国有资产应该怎么处置?因为法律与行政命令不得涉及既往的原则是个铁律,这是不好违背的,因此对于资产转移的本身是无法追究的。   但是,如果这些过去的交易是不公平交易,政府还是可以追究。这个问题,我建议国资委要深入研究。因为现在民间的反应非常大,有些人是一夜暴富,甚至花了一小部分钱,就把国有资产纳入囊中,每天锦衣玉食,出入奔驰,这种现象你说下岗职工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而且这个问题不能拖,指导原则和执行必须要严厉,只要是不公平交易,就一定要追溯。   这就跟中央政府当初处理SARS情况一样,SARS一役,政府赢得多少民心啊!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严刑峻法的追究,因为行政错误就必须得追究。那么过去的MBO以及资产贱卖给民营企业的不公平交易也必须严格追究,政府千万不要认为过了就算了,严格追究的结果,将使得政府赢得民心。   正确看待国有经济存在的合理性   《21世纪》:你认为我国国有经济究竟应该如何布局?目前国有企业占有的领域中,哪些应该让位给民营企业与外资?   郎咸平:各级政府一定要牢牢掌控一些核心国有企业,这对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些企业的改革方式,可以依照我前面所言,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至于你所问那些企业应该让位给民企或外资,我认为我们还不能做这样的直接类比。   因为英国、法国毕竟还是以民营为主的自由经济。但是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是一个我们目前无法逃避的现状,其实我何尝不想中国一开始就是一个民营经济为主的国家,这样会简单很多,但这究竟不是现状。我前面讲得很清楚,只要将国企转让给民营企业家,政府的权力就会被取代,而且中国的法制也不健全,强势经济个体必然会侵害弱势个体,而造成社会的不安。在中国的现状下,把握住我前面所谈的三个原则来进行资产移转才是重点。   我再讲一句话,我今天的努力只是为了保护国有产权吗?错了。今天我保护的终极目标是私人产权。想想看,如果我们容许他人任意践踏国有产权,那么他们将来也必然会践踏民营产权,一个不珍惜国有产权的民族,是不会珍惜民营产权的。我想请问民营企业家一句话,你们敢把100%的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经营吗?你们不敢,为什么?因为你们担心职业经理人会像没有信托责任的国企老总一样,做得好就变成他的了。而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政府必须严加监管职业经理人的缘故。   《21世纪》:国有企业目前表面上看经营状况不错,但仔细观察,发现经营不错的领域几乎都是垄断性领域,垄断产生的利润很高,但代价也很大。怎么解决国有企业的垄断成本高的问题?   郎咸平:我举几个例子,你说美英两国石油公司是不是垄断的?他们是寡头垄断的。美英两国航空公司是不是呢?他们也是寡头垄断的。寡头垄断在外国是常态,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请注意这些寡头垄断的企业虽是民营企业,但是这些公司全部都是公众持股公司,而且都是由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的,因此它的寡头垄断利益还是回归社会大众。   国资委应加强监管而不是干预经营   《21世纪》:国有资产流失可能是两方面的,刚才我们谈的主要是交易过程中的流失,还存在经营过程中的流失。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体制性流失您认为可以避免吗?如何避免?   郎咸平:你讲的正是“冰棍理论”的问题。这都是因为我们对国企老总要求不够。我们总认为是体制问题,做不好是应该的,做好就变他自己的了,这也是所谓的冰棍理论。我们怎么能允许国企老总做不好呢?作为国企老总,你就必须得做好,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换掉。所以我建议,国企老总,表现比行业平均好,可以拨出一部分的净利润,分给职业经理人做奖励。   但为了确保职业经理人有个好的经营环境,政府行政命令应该退出企业的经营,但是政府必须严加监管国企老总的腐败行为。最后我必须强调,职业经理人制度并不是我发明的,全世界都是这么做,为什么其他国家都做得好,中国就做不好?   《21世纪》:国资委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最适合?   郎咸平:我只想谈一下原则性的问题,而不想触及到技术的层面。国资委就是一个代表政府行使管理企业职权的机构,这个机构的权力,来源于全体国民的信托,以维护全民资产的升值为目的。国资委的职能当然应该涵盖所有的国企,但其责任并不是指导企业的经营,而是监管国资是否能够创造价值,这当然包括腐败、资产转移等等的问题。   《21世纪》:国资委对企业资产监管是否会在客观上形成对企业自主权的干预?   郎咸平:我就是怕国资委干预企业的经营。所以国资委只能对国企是否能够创造价值进行严格监管,但国资委不能干涉企业的运作,国资委必须完全退出对企业运作的干涉。   任何一个国家对监管机构的监管都是通过两个机构,第一是民意机构例如中国的人大或是政府的监管机构例如审计署,但以目前中国政府职能来看,审计署的效用应该大些;第二种监管是在监管机构内成立独立的审核部门,例如美国的证监会都有类似的部门。举例而言,我们可以考虑在国资委内部成立一个直属中央的监管部门。   《21世纪》: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制定国资法,你认为国资法的根本性内容应该是哪些?国资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郎咸平:国资法,必须以取之于民还之于民为基本点,必须以民为本,达到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目的。也就是说国资法必须确认一个重大原则,如何解决政府权力移转以及缺位的弊病。这是个修法的原则,至于修法的细节,我们不可能在此展开讨论。 我不反对改革 但应重新定义改革路径   【内容提要】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整个社会竟然没有制衡措施,为什么任由错误思维主导经济发展呢?我的结论是由于政府垄断了公共决策,再加上少数专家学者垄断了舆论,在没有全社会的集体参与和集思广益之下,形成了少数人垄断改革路径的选择---而且是一个破坏社会环境的错误路径。   最近网上有大量的文章讨论改革的话题,但是我认为讨论方向有点偏差,甚至有人会无限上纲地提出我反对改革的说法。我必须明确地指出,改革本身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我们整个社会包括我在内没有人会反对改革,但是我想明确地指出-----改革路径的选择才应该是目前讨论的焦点。   我国改革开放了27年,一方面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安,这两种极端现象的同时出现必然对我们过去所认同的改革思维产生了极大冲击,是否我们过去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有问题呢?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期阶段,经济问题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来源,也就是民生必需品的不足。举例而言,当时老百姓能够吃一碗饺子,或者买一盒有一半能划亮的火柴就很高兴。为何出现这种怪现象?其原因就是政府垄断了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分配,使得社会经济基本丧失了活力,而且也由于这种垄断,使得国营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其直接结果就是民生必需品的供应严重不足,社会整体生活质量自然不足。因此,邓公小平敢为天下先,提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甚至当时的政府可以容忍小规模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包括拔鄹埽勇┧暗龋湓蚓褪窍M腹健敖猛鞴钡姆绞郊し⒚窦涞幕盍σ约按丛炝Γ蚱普穆⒍希眯牧伎啵杉话摺N蘅芍靡桑飧稣呷〉昧司薮蟮某晒?------由于政府放弃了民生必需品的垄断,开放民间资本参与生产和分配,使得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变得比以前充足了!当时全国的老百姓还是很满意甚至感激这种开放的形式。实事求是而言,我们不但要充分肯定这个阶段的改革指导理念,更要充分肯定当时专家学者的贡献。   但是改革的第二阶段带领社会走到什么地步呢?这里有一个指标值得警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所得收入分配的指标,国际标准认为超过 0.4就是危机,而中国已然是0.5,第二阶段的改革带来了严重财富重分配不均的结果----富者越富,而贫者越贫, 这也正是目前民怨沸腾的主因。为什么曾经令人鼓舞的改革走到第二阶段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邓小平有名言:“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全国老百姓在当时也一致支持。这句话是在改革初期为了激发民间活力的所提出的有效思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财富不断的积累,社会不公平现象就变得极为尖锐了。因此邓小平的理论指导思想必须深刻理解把握。在这个问题上,我对国内某些专家学者不知与时俱进的僵化思维感到极度失望,我甚至怀疑这些专家学者故意不理会社会公平是改革进一步推进阶段的重中之重的任务,甚至图谋利用改革自己获利。   在改革的第二阶段,邓小平“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其实是有其潜台词的。这个潜台词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会因此变得更贫穷,不会因改革而受损害,这就是原则。这个原则不但符合社会主义理念,也符合了现代资本主义理念,这就是我在2005年12月21日清华大学演讲的主要观点。   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是社会环境急速恶化,可是部分专家学者还在抱残守缺,仍然只谈改革第一阶段所倡导的效率,而不谈第二阶段应倡导的公平。他们简单的认为将西方的经济学概念引入中国就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是由政府与全民合作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谈论各种不同学派的经济理念才有意义。如果遍地都是盗匪,再奢谈什么经济学派或者任何经济理论都是惘然,根本不可能在社会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谈经济发展----因为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成功经济发展的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这就是俗话所说“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在目前社会大环境逐日恶化的大前提之下,只谈经济问题只能是缘木求鱼。同样的逻辑,单纯在法学范畴里奢谈建立法治化社会也是枉然。   在当前中国,要解决经济的长期发展的问题就必须先系统性的解决社会问题,例如有人明火执杖抢夺私人财产,有人偷窃国有资产,有人悍然剥削中小投资者。这些坏的经济现象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例如监管不严,例如社会道德标准失范,例如缺乏信托责任等等。但很不幸的是学术界现有两种怪现象。第一种怪现象是相当一批学者忽略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而在一些枝节话题上喋喋不休。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局促做法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每每看到这些人把精力智力花在为个人虚荣心而论战,断章取义,无限上纲甚至人身攻击的时候,我只能认为这就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偏执学者的悲哀。第二种怪现象是很多学者根本有意忽略了社会环境恶化的现实情况,这种掩耳盗铃的背后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良知。这种偏执和缺乏良知的现象也是网民批评这些学者的主因。这些学者不理解自己是偏执或是无良知的,面对网民批评的时候每每勃然大怒。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奇怪思维正显示了这些学者还沉溺于大众传媒时代主导舆论的幻觉,而浑然不知个人传媒(网络)时代已经将话语权转到社会民间的巨大转变,这真正是我国学术界的悲哀。   但是第二阶段的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目前却是由上述这批专家学者主导舆论的时代中成型的,基本上而言,部分专家学者的改革思维仅仅是抄袭西方一些表面肤浅的名词,例如市场化和民营化,再通过自己的一知半解设计改革路线。这些改革思维之浮浅以及结论之随意让有识之士感到震惊。这种现象就好比医学界移植活体器官必须先考虑排异现象,引进一种新品种必须先考虑是否有天敌,否则环境立刻遭到破坏。举例而言,澳洲引入兔子,由于没有天敌而泛滥成灾,美国密西根州随意丢弃了几条黑鱼,由于没有天敌,造成了五大湖的黑鱼成灾。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了一个大道理,那就是随意引入一个活体制度,例如民营化和市场化,就要先统筹考虑排异或天敌等等配套因素,否则社会环境一旦被破坏,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也正是我国第二阶段改革路径的错误选择――在没有有效配套措施的土壤上囫囵吞枣的盲目引进西方时髦的经济学概念,从而破坏了社会环境,败坏了人心。   为了端正进一步深化改革思维理念,五年来我的第一步做法就是透过案例分析让全国老百姓深刻的理解他们所熟悉的公司如何透过不法手段侵吞属于全国百姓的资产,以社会大众的反应来看,目的达到了。   第二步的做法就是透过案例分析寻找规律性-----在其他改革问题上寻找相同的规律,例如教改和医改。我竟然发现惊人的类似性。例如教改图利大学,而改革成本由最贫穷的农村子弟负担,医改图利民营医院,而改革成本由全社会病人负担。其他的改革是不是也有少数人得益呢?例如股改,房改,金融改革。。。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小康社会?那绝对不是人均GDP多少美元就能说明问题,而应该是老百姓能住房,能看病,能上学,以及能够退休养老。可是现时第二阶段的改革结果是什么呢?房改之后老百姓住不起房了,医改之后看不起病了,教改之后小孩上不起学了,国企改革之后竟然被迫下岗,不但吃不起饭,甚至无法退休了----你叫老百姓怎么想得通,怎么能接受。但是我认为这个阶段最严重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是非原则被完全破坏殆尽。举例而言,国企改革之中,总有人强调“东西是自己的才做得好”这类糊涂逻辑,这是不是表示民企的职业经理人就可以不做好呢?那我们的民营企业又要如何发展呢?推而广之,政府也不是政府官员个人的,那么是不是政府官员就可以做不好呢?此外,如果我们接受了荒谬的“冰棍理论”,那么做得好的国企老总什么都得不到,做的坏的国企老总反而可以将国企纳为己有,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伦理判断和是非标准吗?道德伦理是非标准迅速沦丧的结果是我们的社会土壤变坏了,人性变质了,社会变贪婪了,这种荒谬的土壤能培养出好干部,好企业吗?   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整个社会竟然没有制衡措施,为什么任由错误思维主导经济发展呢?我的结论是由于政府垄断了公共决策,再加上少数专家学者垄断了舆论,在没有全社会的集体参与和集思广益之下,形成了少数人垄断改革路径的选择---而且是一个破坏社会环境的错误路径。   我想当下应该重新探讨如何定义改革路径,什么样的改革才能真正利国利民?那就是应该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改善这个我们所深爱的土壤。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在此我呼吁全社会包括行行业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放弃门户之见,以及个人的虚荣心,尽其所能的发挥自己擅长的技能,共同为营造谐和的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献计献策,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为民族,为国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进而和谐的社会土壤。又因为解决社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需长期努力的大任务,只有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方可为之。而绝不能对于社会各种不正常不健康的现象假装视而不见,违背良知,徒增社会大众反感。 建议监管资本市场关键在提高违规成本   资本市场最大的悲哀是什么?郎咸平答曰:中小投资者不再给钱。资本市场怎样监管?郎咸平简言之为:不能靠诚信,要靠成本。   昨天现身第四届高交会管理大师峰会的郎咸平不改往日锐利风格,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内地和香港两地资本市场目前陷于危机边缘,中小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要挽回中小投资者信心,需增加上市公司管理者和大股东违规成本,仿照韩国的方式,用管理者和大股东私人财产作为违规担保。   民企在港圈钱比在内地更容易   记者:目前内地股市监管不力已为业内公认。香港市场是否也存在监管缺位问题?正在发生的香港上市内地民营企业集体跳水,是否表明这类企业在香港受监管难度更大?   郎咸平:香港市场监管缺位可以说更甚于内地。至于民营企业在香港受监管难度,在我看来区别不大,因为香港上市公司82%由本地家族控股,同属内地所定义的民营企业类型。   民营企业集体跳水,可以说直接由监管缺位所导致。我曾经测算过一家农业企业,按报表利润,这家企业每头猪价格卖到2000美元!你提出质疑,他居然还美其名曰是“高科技猪”!这种公然的谎言没有人去戳穿,一而再,再而三,股民不再对这种游戏感兴趣。哀莫大于心死,中小股民的绝望也就是股市的末日,这一点应该谁都清楚。   香港监管缺失严重,乃缘于监管机制设计不合理。香港联交所和证监会分别负责上市条例和公司兼并收购条例,可以说监管职责并未落实到这两个机构,处于真空地带。   所以经常有企业问我内地创业板迟迟不开,该怎么办?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建议他,可以到香港去上市,香港的主板和创业板门槛高度差不多,现在市道不好,上市费用几乎可以打对折。加上刚才提到的监管缺位,圈起钱来可能比在内地更容易。   市场监管不靠诚信靠成本   记者:在您看来,两地股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强化监管?那些不具备操作性的所谓“诚信宣言”之类显然不在您的考虑之列。   郎咸平:唯有通过流量品质的提高来逐渐改变存量的品质,靠所谓“诚信”是无法阻止违规行为发生的。   3年前,韩国股市同样遇到中小投资者信心危机,同样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局采取的办法是用企业管理者和大股东的私人财产作为违规担保,额度高达私人财产总量的一半以上。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将股市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   欧美市场由于法制体系较完备,违规成本极高。包括安然事件目前已经有人为之付出惨痛代价。香港和内地情况与韩国更接近,借鉴其做法应更具操作性。   不会去当独立董事   记者:由于您屡屡撰文揭穿上市公司骗局,听说包括“德隆系”在内的许多资本市场“搞手”都曾邀请您当面切磋,甚至请您出任企业独立董事。您是否愿意与他们直接接触?是否考虑过像内地一些经济学家那样出任某些企业的独立董事?   郎咸平:我在北京大学讲学时,我的学生中有许多是企业老板和高管,我有很多机会和他们交流。他们有些也希望我到企业去看看,提出任独立董事的要求的也有,但都被我婉拒了。在香港,我也没有和企业家进行这方面合作的先例。原因在于一方面我不擅长生产制造业,去了也看不出什么道道,另一方面我更多的是希望维护大多数中小投资者利益。任何一个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才是真正的栋梁,只有树立他们的信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才会有长期的稳定的融资机会,资本市场才有希望。 我们这个民族是追求卓越的民族   --------郎咸平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   自击双面郎咸平:“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记者:截至2004年12月5日下午4时,您在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网上评选中获得投票数4142票,有17.82%的网民把票投给您,目前您获得的票数仅次于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他目前获得28%的选票。您如何看待目前的这个投票结果?   郎咸平:我想李金华和我本人在民众形象中都是敢言,敢批评,他还比我多一步,敢做,并且他以政府公职的身份,能够如此公正地去查案并且敢披露出来,很有勇气。他排在我前面,是实至名归,网民还是比较公正的。   他当选的话,我觉得不是他个人的成功与否,而是整个社会的成功,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偏向他这样的人,而不是偏向哪个有钱人、偏向影视歌星,说明我们的社会一点都不肤浅。当然我自己不好讲我自己,我所以能受网民的支持,也是一样,也是在这么多利益集团的压力下,我敢讲,根据我自己所做的研究,对些产权流失的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虽然有一些企业想告我,比如格林柯尔之类,但是我毫无畏惧,因为我的思维很简单,就是要保护国有财产,保护中小股民。   看目前的这个榜单,可以感觉出来,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这个社会需要公正。这个社会需要揭露腐败。这是一个追求卓越的社会。   记者:您在2004年8月9日,发表了《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后,引发了一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大讨论,这场大讨论至今仍余波未了。一直有批评说,“学者不能去迎合大众的心理情绪”,您接受这种批评吗?   郎咸平:我本人做这件事的目的,绝不是像某些专家学者说的那样,是为了哗众取宠,是为了媒体追捧,或者是为了讨好谁来做的。   当时,我根本不知道社会大众会有什么反应,政府会有什么反应,更不知道这些被我批评的利益团体会有什么反应,我是在一个茫然无知的情况下,尽一个学者该尽的责任,把研究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我的贡献其实很小,我只做了这么点事,事后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我相信李金华做这么多事、揭露这么多腐败的案子也不是为了媒体来吹捧他。这是一个政府官员以及一个学者对国家的信托责任,这是该做的事情,很多人没有做,所以我们显得很特别,实际上一点都不特别。   假如社会多几个这样的人,你不觉得社会会有更强烈的正义感吗?你不觉得社会会更公正吗?这个社会的腐败能够受到更多的监督吗?   记者:我们发现,不但是网民和一些经济学家、企业家对你的评价有很大差别,而且媒体和媒体之间做的年度人物榜也有很大差别,比如在一些媒体的年度人物评选中第一轮您就被淘汰了,您怎么看这个事情,您失望吗?   郎咸平:有很多记者愤愤不平打电话给我,要我对落选发表看法,我不发表谈话。我的目的不是讨好任何人,只是尽一个学者该尽的责任,是以全民利益为主体,为了这个目标你肯定得罪很多利益团体,假如我有丝毫动摇的话,我有丝毫别的考虑的话,甚至我很在乎别人怎么想我的话,可能我的所作所为就失去了一个准则,失去了原则,反而得不到大家尊敬。   “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记者:到底有没有失望?您仍然坚持您最初提出的观点吗?您有没有动摇过?   郎咸平:我刚才讲,我的目的不是讨好任何人,我学公司治理,我作为专业学者,一生所戮力追求的就是这一点,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中小股民利益,因此我从2001年到大陆发言来,现在你回头你看我的东西,都是非常一致的,绝对没有东摇西摆的,那么这个目标到现在什么结果呢?是现在这样一个结果,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某一些工商企业,对我相当有意见,那有意见就有意见喽!   他们的意见给大家造成了混淆,但这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用我的数据,在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全民利益的前提下,我发言了,至于得到什么结果,那是我不能知道的,也不能操控的,我更不期望媒体给我什么好的坏的评价。我只是尽了责任———我一再强调一个学者对国家社会的信托责任,如果到现在我还在乎别人的看法,那我太失败了!我从来没有在乎过。   记者:事实上有很大反应,对这样的反应你有没有感到压力?   郎咸平:我感到吃惊。   记者:你感到吃惊?郎咸平:对。因为我(沉默片刻),通过这件事情,我……我阅读最仔细的是网民的评价,因为我发现社会大众,姑且以网民为代表的话,他们发表的言论居然是如此精辟,这是我非常意外的。甚至别人在对我作批评的时候,网民的意见非常说明问题,对我的理论也非常理解。我发现我们这个社会,尤其整个产权改革大讨论,从开始到现在,包括你们的这个评选,给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们这个民族基本是追求卓越的民族,它追求绝对的公正,绝对的反腐败,绝对的卓越,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记者:有人认为网民意见是盲动的……   郎咸平:(打断)这个说法我听过了,我跟你讲啊,这不由我们来说了算,历史会给出分析。   至于别人怎么说我,我从来不回应的,为什么不回应,因为我自己批评过别人,所以我一定要容许别人批评我。所以我在产权改革大讨论开始时候有些发言,中期我就不发言了,很多人提出别的意见来批评我,我觉得很好,这是个互动。   记者:您对强烈的批评介意吗?   郎咸平:坦白讲。我的真心话,我一点不介意,产权改革讨论本身就是具有时代意义的,至于你用什么方式,那是可以修正的,可能有些人谈话非常缓和,有些人谈话非常激烈,这是我不能要求的。是不是?你得给他余地,他缓和也好,他激烈也好,你得给他一个余地,他这是在反馈,我个人也在学习,我渴望与人互动,我在学习,他们也在学习,这是个很难得的机会,这么多学者在参与讨论。下次讨论我们会更成熟,说不定更能就事论事,但我们不能要求说一开始就能就事论事。虽然我刚才讲,一开始你会往其他方面走,或者是对个人方面提出很多批评,我强调这只是开始,经过这次互动后,将来我们的讨论会更成熟,因为每个人都在学习。   我想这次讨论会为将来立下很好的典范。记者:学术方面你有什么深刻的印象?郎咸平:学术方面,后期很多人提出新的思维。比如北大的一个前校长提到东欧的改革问题,这些都非常好,后期慢慢都出现,讨论慢慢转到正途来,讨论也比较有重点。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一开始比较乱,凌乱,后来经过学习,磨合,大家慢慢能够有比较良好的互动。   记者:这场讨论到现在,您现在对您的观点有补充、修正或改变吗?   郎咸平: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我是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才讲出来的这一番话,是深思熟虑的,并不是拍脑袋出来的。(反问记者)怎么会改变呢?   记者:您有没有从讨论中得到启发?   郎咸平:我受到很多启发,包括网友的发言,以前我讲话可能比较学术化,现在我也学会讲“保姆理论”。只是表达方式调整,而不是理念调整,理念是几十年的积累,这个不会有改变。你懂我的意思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团体,他会有不同的感悟,有不同的参与热情,因此这次产权改革讨论才会变得这么有意思。这次产权改革好比一颗钻石,钻石有好多面,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不可能同时看到所有面,那大家都来讨论,就可以看清楚这颗钻石。   “我绝对没有说国企比民企好”记者:您能简单地再跟大家说说您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观点吗?   郎咸平:国企改革(提高声调),它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看法是:不管怎样,它一定要以全民利益为前提,才会成功;不以全民利益为前提,它一定会失败。所以我希望提出一句话,很多学者提出,欧洲的改革可以自由化,我们的改革为什么不能自由化?我跟你讲,欧洲的改革,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大定律,首先,在现有产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做经理人;第二步做得很好的国有企业,在伦敦的股票市场上把股权卖给中小股民,而不是私人资本家,因为他们想达到藏富于民的目的;第三步政府保留一股黄金股,他对转为民营企业的国有企业有否决权,对重大问题有否决权。这是欧洲改革成功的三步骤。这跟我们国退民进的改革不一样,他们的改革我们现在做不到,我们没有他们这样让股民信赖的股票市场,它的第二步是完不成的,没法藏富于民。像苏联的改革,东欧的改革是不成功的,他们是透过一些利益团体来改革的,你要知道利益团体来接手这些产权的话,他们本能上要压低价格,本能上要降低成本,所以到最后他一定要造成不公。不成功,一定是因为它没有以全民利益为前提。所以强调一点,未来国企改革必须权利义务相一致,至于怎么改,详细操作细节,那是国资委烦恼的事情,不是我考虑的事情。   记者:有人认为,您的价值在于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以独特的方式唤起了大众的注意,但是对问题的论证过程有错误,得出的结论也有错误,比如您提出的“国有胜民营”,要结束“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的观点,您怎样看待对您的这种评价?   郎咸平:我绝对没有说国企比民企好,这话没说过。我只说过一句话,经过改制、上市的国企它不比民企差。国企一样能够做好,但我没讲过民企做不好。我认为,国企经过一定形式的改制一定能做得好,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国企,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国企,做得好加薪,做不好走人,这也是我的理念。但是,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下,要把国企产权转给民营企业家,这我是反对的。不管是用MBO的方法转给国企老总,还是用“国退民进”的方法转给民营企业,我都是反对的,因为这不符合藏富于民的策略。贱价买断工龄,把失业问题推给社会,推给失去国企的政府,推给社会大众,这是不符合全民利益的。我是反对这个,反对这样的国退民进,这样的国退民进只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不公平。短期内怎么做?我认为,应该是行政命令退出国企,而国有股不退出,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竞争性行业,国企民企一块来做,垄断性行业必须收归国企。这是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个策略。   “法治化之前,政府功能不能提早退出”记者:批评的意见经常提到,您举海尔、TCL和格林柯尔这三个案例,但这三个企业偏偏都不是国有企业,连基本的事实都搞不清楚,如何让人相信您的研究?您怎么看这种批评,您觉得您的研究中是有不严谨的地方呢,还是只是有疏漏?   郎咸平:都是国有企业,这个问题不用谈了,没什么太大意义。   我跟你讲,我的研究,是在全世界最顶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的,我的观点都是发表过的,(反问记者)你说这不够严谨吗,这还需要回答吗?   学术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实证性是不容挑战的!不容置疑的!是全世界创造的标准,不是我郎咸平创造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我发表论文,发表案例,如果你有不同意见,你先到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再回来谈问题。做不到那一步,就别讲这一步。   记者:大家认为你最大的价值是提出了问题,你同意吗?   郎咸平:我同意,但是我的价值多少是由别人来评价。记者:您刚才说你压力更大,更努力,那你有没有想你下一步怎么做?未来有些什么想法?   郎咸平:(笑)没有。做案例,发表学术论文啦,做你们媒体认为很无聊的事情啦。   (严肃)我的梦想就是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我认为自己可以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产权改革这个小事例可以看出来,中国应该走新法治化的道路。我理想中的中国,应该是在法治化的规范下,建立一套规范的游戏规则,让每一个经济个体能在法治化游戏规则的规范下运作,而不会侵害他人的利益。但是法治化的建设必须以百姓利益为前提,否则必然失败。   而政府的功能在没有建立法治化之前提早退出,那会带给整个国家无穷的祸害。所以中国的未来发展,第一步要以新法治化为阶段性目标。 我始终在坚守自己的学术信仰   自8月以来,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联席教授的郎咸平对几家内地榜样公司提出的质疑,在网民的高声呼应和经济学家的激烈对峙中,最终上升到对整个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争论。这位多年任教美国和香港的海外学者,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喝彩甚至欢呼,却被另一些在国内声名赫赫的著名经济学家斥为一知半解的学痞、闯进玻璃店的公牛,甚至爱作秀的戏子。他让一些人发抖了,但他依旧认为,自己是在坚守自己的学术信仰。   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待我所引起的这场有关国资改革的争论。事实上,没有什么特殊、神秘的。我从在美国开始研究的课题就是公司治理,而公司治理本身追求的就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股民的利益,放大了说就是维护全民利益。这在美国很正常,但我没想到的是,在中国这却显得并不正常。   中国现在没有建立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游戏规则,流行的是股市圈钱和产权改革中的国资流失与掠夺,这都是违反公司治理的本意的。我做的案例和我的评论,不过是在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案例,阐述我所学和我所信仰的经济理论。我坚信,经济学理论是为经济社会生活服务的,我所研究的以维护投资者权益为宗旨的公司治理问题,本身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而只有追求这样的以民为本、和谐互动,中国的改革和中国社会才能良性地发展下去。我希望国家富强,而国家富强,必须实现以民为本的目标。   我做的案例和言论发表之后,所引起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很多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但所有的弱势群体和一部分学者、公众媒体都支持我,这让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我是不会改变的,这很简单,还不只是违背良心的问题,而是我不能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我个人有很强的意志力,我信仰一个东西,我就必须走下去。我不过是在坚持我的学术信仰,做一个学者该做的事情。这本身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   国内一些著名经济学家批评我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认为我对格林柯尔、海尔等企业的评论不是在学术平台上做研究。这是很滑稽的,我的学术成就可以以在被《金融经济学期刊》、《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期刊》等国际最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为证,不仅他们自己从来没有在这样的地方发表过论文,而且我的文章很多他们连看都看不懂。事实上,他们并不理解什么是学术。在国际上,学术研究讲究的是科学的假设,科学的逻辑,科学的研究,科学的论证,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是学术的方法论,中间有大量的数据、统计方法与推导。但这样的语词和方法论很少有人看得懂,因此,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那样,需要用案例把这个学术逻辑写出来,让社会传播。一个真正的学者,不仅要能发表艰深的学术论文,而且应该能把自己论文中的学术观点讲给社会大众听懂。因为虽然方法论不容易懂,但逻辑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需要用案例故事来表达。   我学的是财务,按照证券市场的规则,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要全部如实披露的,因此,财务专家就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做出结论,至于数据是否可靠也是我们做财务学研究的人必须首先查核的。商学院里有很多学科,比如物流、组织、行销等学科,确实需要到企业跟企业谈,但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性,财务学科完全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对企业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中国是以权力建立了齐头平等,限制了民众的创造力。改革开放却是完全解放了民众的创造力,彻底的打破了齐头的平等。民众可以在几乎没有法治框架下随意追求财富。但是由于规范游戏规则的法治结构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个人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必然会侵害到他人的利益,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新的权贵阶级产生,贫富更加悬殊,造成社会的动荡。例如中国的股市与产权改革就是最好的例子,上市公司可以无所顾忌的圈钱而无严刑峻法的惩处,而国企老总也可以不顾全体员工多年辛苦所创造的基业,在MBO“法律缺位下合法”大旗下侵吞全体老百姓的资产,贱价买断工龄。   我当然不主张以权力建立齐头的平等,我也反对现行法治缺位下的企业家侵害他人的追求财富行为。我理想中的中国是在法治化的规范下,建立一套规范的游戏规则,让每一个经济个体能在法治化游戏规则的规范下运作,而不会侵害他人利益。但是法治化的建设必须以百姓利益为前提,否则必然失败。法治化的建设不能离开政府行为,世界上各国法治化的建设绝无可能脱离政府的行为。例如19世纪法国拿破仑所建立的第一套大陆法系法典,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第二套大陆法系法典,美国1890年的反托拉斯法以及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这些法案对不规范行为的严厉制裁以及对社会大众的保护在世界上都可说是无与伦比,但这些法案的形成必然依靠强势政府的推动。只有在法治化建设完成后,稳定的中产阶级才能形成,而政府的功能才能缩减。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呼吁限制政府权力是一个错误的跳跃性思维,在法治化还未完成之前,政府的退出将会给老百姓带来可怕的劫难。最好的例子就是菲律宾。该国引进了美国的民主选举、议会、宪法、民营经济,但是没有引进美国严刑峻法的法治,结果就是官商勾结席卷全国财富。这也是为何我主张强势大政府的基本原因。我鼓励这届政府以民为本的思维,但是以民为本的法治化建设才是施政的重点,只有建立一套以民为本的法治化游戏规则,才能建立稳定的中产阶级以及藏富于民的社会,而其后才能再谈政府职能的缩减。   我的梦想就是坚持自己的学术信仰,并用自己的所学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我批评企业的一些行为,也是希望对中国的企业有所帮助。企业都是逐利的,他们要成功,必须遵守经济规律。我批评德隆,是因为我认为它违反了规律,你要多元化,必须行业互补、保持现金流稳定,如果遵守这些规律,就不会崩盘,而是有可能像中信泰富、李嘉诚那样走向成功。   我希望通过我的学术研究和对学术成果的案例化、通俗化阐述,由理论参与现实,能够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在中国推广出去。 希望我的言论能够改变国家的改革方向   8月29日,刚刚在北京开过“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经济发展研讨会”的郎咸平回到香港,接受了本报特派记者姜英爽的专访。   我这一次一定要成功   “我希望我的言论能够改变国家的改革方向。如果我失败的话,这不是我个人的失败,这是我们国家的失败”   记者(以下简称记):郎教授,我首先想问您一个问题啊,那就是这些天您成了记者追逐的目标,那您在行内人士那里听到的是赞扬的声音多呢,还是反对的声音多?   郎咸平(以下简称郎):基本上是反对的人多,不管是企业界的人士还是经济界的学者。而且这些反对是一波波来的,非常有秩序的反对,不是大家都一齐跳出来反对,而是两三天就有一个人来反对我。而且这些反对是从一些很小的人物,从我没有听过名字的学者开始,到了张维迎这样的富有声望的经济学家也来反对,所有反对的内容都出奇一致,都是认为目前中国的改革状况是好的,现在走的道路是不得已的选择。   记:这个反对的浪潮在你意料之中吗?   郎:我早就准备好了。   记:你觉得他们反对你,是不是证明你说的某些话有偏激的嫌疑呢?   郎:我同样早就准备好了为我所说过的话负责。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反对我,但是我知道我自己说的是对的。这2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我觉得我现在有一个使命感,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是我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我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如果我失败的话,那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个多么大的危害。这不是我个人的失败,这是我们国家的失败。   记:你所指的成功是什么呢?   郎:我希望我的言论能够改变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和改革方向。比如说,我们以前以为生产资料属于国有,就是国家的,但是这是错的,是属于你的,属于你和我的财富。如果这些生产资料赚了钱,我们国库充裕了,我们完全可以不用交税了,可以给我们修路建桥。我承认,这些是没有效率的,但是,没有效率是因为过去一些政策的错误,而不是我们的国有体制有什么问题。   记:你并不否定国有体制本身,只是认为在实现它的时候出现了某些偏差。   郎:没错。我们想想看,因为它效率差,就把它全盘否定,国退民进了,整个国有资产转成私有体制了,是不是我们又倒退了呢?而且这些人生产资料的取得又有两大特性,一个是法律缺位下的合法,中国的法律是不健全的,法律的规定是非常不详尽的,而且我们是大陆法系国家,跟英美法系国家又是不一样的,英美法系是什么标准呢,就是社会公众意见是判断的标准,你不能违反社会公众习俗。陪审团认为你有罪就有罪,无罪就无罪,而我们是根据条文来判断的。在我们这里,只要是条文没有说你不能做的,你都可以做,我们的公司法又是一个不健全的法律,难道法律没说的做了都是对的吗?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情况,一些人在合法地夺取国有资产。   记:你认为其实是未必合法。   郎:不是我认为,而是根本就是不合法的。只是在我们国家的法律缺位的情况下是合法的,但是在英美法系里是违法的。因为它违反了我们社会公益。不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网民在骂你呢?   还有第二个就是买卖双方制定价格,这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主要的渠道。国有财产不属于他们某一方,而是属于全体老百姓的,你妈妈的房子价值500万,我给你50万贿赂,我就私自把你妈妈的房子贱价买卖了,能行吗?而现在,这居然是合法的。所以为什么引起老百姓这么大反响?因为这是不公平的。   公众意见是唯一准则   “我这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保护中小股民,我研究问题的时候,追求的目的就是是否达到了维护大众的利益”   记:你认为,判断一个事情一个政策是否正确,必须考虑到民众的意见。   郎:当然。这是英美法系判断的一个准则,而且是唯一的准则。当然,他们的意见是由代表他们的陪审团来表达的。   记:那当你研究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政策的正确与否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考虑到公众的意见呢?   郎:那当然,不然他们为什么叫我郎监管呢?因为我这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保护中小股民,现在又有一个新的,保护国有资产产权。这就是因为我考虑到了公众意见。   记: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个学者来说,他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是否应该独立于社会公众意见和情绪之外,而只研究事实本身,保持他的客观性呢?比如说,有时候公众意见并不都是对的。   郎:我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大家的意见,我是在用科学的数据做研究,只是我的研究结果,恰好与公众的利益和意见相吻合而已。我一直在研究的就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最主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今天追求公司治理的目标有什么错?这是一个经济学家该做的事。你连经济学家的责任都忘记了,还叫什么经济学家呢?经济学家就是要为老百姓负责任,为国家负责任的。   记:如果大多数人的意见有时候是错的呢?比如,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不知道也许在长远来看,这是对他们有益的。   郎:是一句托词,你怎么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错的呢?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呢?以经济学家的立场而言,你根本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经济学家需要做研究,利用实际数据说话,该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而这也是我做研究的最高指导原则。那我想回问这些批评我的经济学家,如果经济学家连最基本的研究都还没做,那又怎么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是错的呢?我想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不做研究的学者,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案是符合少数人利益的,就像这次产权改革,因此赶快找这个托词来抵挡我的批评。   记:作为学者,有时候只专注于事情本事的解决方法,排除外来因素的确很重要。   郎:错了!方法要有目的。你说成立一个上市公司的目的是什么?应该让股民受益。如果脱离这个,上市公司就可以为非作歹。为什么我们要监管他们?因为资本家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追求利润,你如果胡来就要收到惩罚。   记:那你觉得,这样做是否可能会导致用道德的范畴来评价经济的范畴呢?两者毕竟不是同一回事。   郎:我从来没有。你看我写的文章都是用数字说话,我从来不谈道德的。但我所有的逻辑分析和资料整理,都是为着股民利益最大化而取得的标准,我研究问题的时候,追求的目的就是是否达到了维护大众、中小股东的利益,手段是否合法。为什么我的意见得到大众如此支持呢?就是因为我所有的研究方法都是为这个目的来努力,所有的判断标准,都是以这个目的为唯一准则。   记:可能这种带着目标的研究会带来某些结果的偏差。   郎:不会。我的研究体系都是美国发展了四五十年的技术,完全是可以复制的。在美国,这样的信托体系非常受股民欢迎。   科学是数据不是情绪   “现在骂我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从形而上的观点来批判我不懂国情啊,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从科学的角度驳倒我”   记:你是为了公众利益去研究,但是你没有想过去迎合大家的情绪?   郎:没有。这只是我研究的一个结果。   记:比如,你在公布对格林柯尔的研究结果的时候,你研究了三个月,你觉得你对它了解了事实的多少呢?   郎:肯定是百分之百。对股东利益来说,是百分之百。做科学研究就要实事求是。根据你所探索的目的我的目的就是探索有没有达到股民利益最大化,我所搜集的数据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来做的,而一个企业有很多层面,这个企业的管理、营销,物流啊其他方面,都不是我要研究的。   记:也就是说,在你所公布的这部分判断来说,你觉得已经可以找到充足的论据。   郎:对,我研究的就是公司治理。我只研究这一块,我觉得在这一块里,我已经研究足够透彻。可能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所用的,是国外积累了几十年的方法论。   记:你觉得这个系统是成熟的。   郎:不是我觉得,这是(加重语气)一个成熟的系统。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做到了极致。这不是我个人的理论,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一套标准。   记:有时候,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仍然讲不通,或者你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郎:你说我夸大了问题,那么你们也去做一次研究嘛。不要谈形而上的,你也去拿出数据来,得出一个别的结果嘛,我认为中国的企业,都是这个样子的。   记:你认为都是这个样子的,是在研究了多少家企业之后得出来的这个结果呢?   郎:比如你说,你认为A股市场都很坏?   记:我不知道,我没有做研究,不能凭想当然说话。   郎:那么我告诉你,这些企业我研究了几十家,都是一个样子,当然很多人打击我的理由就是,为什么我不把1000家企业都研究完再说话?可是我一个人有多少时间?大家一起来研究嘛!   记:你觉得这几十家已经很有代表性。   郎:当然。这些家足以代表几乎所有企业,你能说问题还不严重么?现在骂我的人很多,他们都是从形而上的观点来批判我不懂国情啊,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从科学的角度驳倒我。   记:那你告诉我,你了解中国的国情吗?   郎:我当然懂,我可能不是非常聪明的人,但是我非常努力,我一直在学习。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课,讲..党史呢。欧洲没有持股会,我是在美国受教育长大的孩子,美国也没有持股会,可是我知道海尔有持股会。我还知道中国还能调整会计科目呢。你是不是以为只有中国内地长大的人才了解中国呢?其实也未必啊!还有句话叫旁观者清呢。   民营企业没那么神奇   “如果你有张瑞敏的机遇,国家把一个烂厂给你,给你无尽的贷款和资源,可能你也会成功”   记:你觉得中国现在应该停止MBO(管理层收购,把国有企业卖给私人),但是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是很有成效的,不能否认改革。   郎:当然我们需要改革。MBO就不能称之为“改革”。这是一个最可恶的盗窃国有财产的办法。我们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了。什么叫MBO,美国没有法人股,不想当上市公司了,10块钱卖出去的股票,12块我买回来,这有什么不对的?股东得益了,可以嘛!我们不是呀!我们是职业经理人,借了国家银行的钱,把国家股用最贱的价格买回来,归他自己所有,这不是MBO, 他哪有资格买?我们的股东有让股民受益吗?谁受贿了?国家亏了,上市公司股民亏了,你自己赚了!   记:你反对MBO这条很多国内经济学家认为的唯一可走的路,那你觉得解决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郎:你不要对民营企业抱有幻想,民营企业也没有那么神奇。对国有企业来说,应该做的,是政府退出市场,而不是企业退出市场。国企留在市场,国有股留在市场,政府行政命令退出市场。   记:事实证明,喊了这么多年,政府是很难退出对企业的干预的。   郎:国企都可以退出市场,政府退出市场有什么难办到的?现在不是把国企和政府一起推开吗?我所说的还是温和的改革。政企现在没有分开。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去做,去把政企分开。我的方法是要国有股留在市场,国有股就由专家组成董事会,聘任职业经理人来做经营,对职业经理人由客观的指标来做评估。你的薪水也由市场来定价。   记:你觉得这一切实行起来难吗?   郎:不难。我这是最简单的。   记:比如,这需要更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比如,我们还需要一种有力的体系,来保障我们国有企业带来的社会财富的增加,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福利。但是我们现在没有。   郎:先做起来。法律体系慢慢完善。第一步,就是唤醒全民意识,我们现在全民意识已经在觉醒。   记:如果一个猫,长期看着很多鱼,它会不偷吃吗?   郎:韦尔奇当了20年CEO,他是老板吗?他就是个打工仔,保姆而已。我们可以给你很高的薪水。   记:我们不该善待有能力的企业家吗?   郎:你已经作出来的贡献,我们补给你呀!现在的国企领导人就是没有一点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没有对股民对国家的信托责任。你觉得一个国企领导人把企业做得好了,就该让企业成为自己的吗?他跟你,跟我又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有张瑞敏的机遇,国家把一个烂厂给你,给你无尽的贷款和资源,可能你也会成功。   记:我不能够同意你的话。这么多国企,失败的是大多数,成功的是少数。   郎:那你觉得,失败的就是应该的,成功的就该把它成为自己的,这对吗?现在我们缺的就是,成功的该奖励,失败的该炒你鱿鱼。   这种出名让人很意外   “如果一个企业,被我说几句就说垮了,你说这是我的问题呢还是它的问题?你也太差了吧”   记:你老是骂人家企业,还说中国上市企业都是这个样子,那些企业家现在见了你都是什么态度呢?   郎:比较敬畏。   记:你怎么理解这个词?   郎:发自内心的尊敬。   记:那个“畏”字呢?我要是企业家,就恨不得离你远远的,不要出现在你的视野范围内。   郎:你说的是跟我发生冲突的那几家嘛,我也是夸奖过很多企业的嘛。你们去采访看看嘛,很多学生,企业家,都喜欢听我的课。(笑)我也知道很多企业家怕我,我像一个魔术师,他们不知道我下一个魔术棒挥向哪里。   记:你觉得他们愿意成为你下一个研究目标吗?   郎:不愿意。(笑)他们在保护中小股民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记:很多人都觉得你想搞垮这些企业家,你专门跟企业家作对。   郎:如果一个企业,被我说几句就说垮了,你说这是我的问题呢还是它的问题?一个学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学者,不认识白道也不认识黑道,你居然被我说垮了,你也太差了吧。我说过通用电气很多次,它会垮吗?我从来没有想搞垮某个企业,我也不想说你不好,但是我做出来的数字和研究结果就是这样,就是不好我能够说成好吗?   记:你是不是很意外,你郎咸平在美国说几句话,可能引不起几个浪花,但是你在内地说上几句话,就有很大的反响。在美国不够有名,可是你在内地却大大有名了,你觉得为什么你会出名呢?   郎:对呀,我是很意外,中国这些企业家的道行,把戏我都看得出来,我如果看不出来,我敢说我郎咸平马上封剑退出江湖,这也是我愿意离开美国到中国来发展的原因,因为美国发展很成熟,问题很少,可以批评的地方很少。但是中国发展还很不成熟,有很大空间。因为在美国,制度比较健全,中国内地,的确有很多企业家怕我分析他们,因为他们有太多问题。所以有人说我,我说谁垮谁就会垮。   记:那你听到这个说法,高兴吗?   郎:你觉得呢?   记:高兴吧。   郎:对,我高兴。有人叫我民企教父呢。一个教父才能让你活就活,让你死就死。但是这是误解,我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但是你作为企业,是否应该尊重我的意见呢?就像德隆,如果听取我的意见,可能不会走到今天。作为上市公司,接受质询和批评不是应该的吗?   记:你的话能够有这样的力量是你所希望的吗?   郎:是我始料未及的。   记:那你enjoy也就是享受这个意外吗?   郎:事实上我是挺高兴的。   记:魔术师的感觉很好。   郎:但是,也有很多企业都很感谢我,比如汇源果汁,也是德隆控股的,他们的老总是我的学生,3月份见到我,就说非常感谢我,说,他去年看凤凰卫视,看到我讲德隆的问题,当时德隆还没有垮啊,他马上叫德隆退出去,买回了德隆的股权,结果今年德隆就垮了。   我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这几年对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现在我到内地,总是有人认出我来,跟我打招呼,就跟明星一样”   记:你有没有碰到企业给你钱想收买你的时候,比如,他们知道你要发布对他们不利的信息?   郎:你想,混到这个地步,能看重这个东西吗?   记:那你碰到过别人有这种意图的时候吗?   郎: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企业家跟我谈过这种事。确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果。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我的敬畏,他们怕我万一翻脸怎么办?可是,我如此骂民企,来听我课的,都是民营企业家。多少企业家都来听我的课啊,太多了!   记:你很在乎你在内地的这个影响力。   郎:对,我今年四十八岁了,我简直不能想象当一个企业的顾问,可能两三年以前我肯定愿意的,谁不爱钱呢,那时候我不出名。但是现在我已经做了“教父”了。我不能再做这样的事情了。我现在想到的就是一个人境界的提高。   记:那你觉得你自己的能力和你的学问足以做这个教父吗?   郎:那当然。我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我只需要你的财务报表,我就能知道你在想什么,这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得到的,就凭这一点,我足以称为教父。我是不是该谦虚一下?   记:你觉得这几年是你这48年最成功的几年?   郎:是的,最成功的几年。   记:你觉得你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郎:当然,进而治国平天下,退而独善其身。我独善其身40多年了,已经够了!(笑)我给你举个例子啊,我在2000年默默无名,我有一次去西安,有一个很有名的大企业的副老总搞一个研讨会,我去了,当时没有人认识我,我对他们公司提了很多批评,当时他们很生气,对电视台有关我批评的片子都说,剪掉,理都不理我。可是2004年2月的时候,我去给青岛政府部门上课,又碰到他,他已经成了总裁了,而且我肯定了他这几年的做法,他握住我的手说感谢我。这几年对于我个人而言,是我一个非常大的——(他想了想,用了以下这个词)冲击。现在我到内地,总是有人认出我来,跟我打招呼,就跟明星一样。   记:你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郎:对,我很喜欢做明星的感觉。   记:你知道吗?我们了解的许多经济学家都不是你这个样子的。他们更低调一些,埋头于研究,不会像你这么坦白,说自己想做明星。   郎:是啊,我就是这样,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是觉得自己没有人重视,做事情要有舞台,我在做研究,可是我没有舞台。现在我做出东西,当然希望我的观点可以传播和影响到更多的人。   有多少官司都无所谓   “我有炒作的本钱。而且企业家为什么对我这么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我说的都是事实”   记:那你告诉我,你朋友多吗?   郎:我没有朋友。   记:你觉得是为什么?   郎:他们嫉妒我吧。   记:你说过,你夸过别人但是被大家都忘记了,但是你骂别人,却被记住了。你会不会为了迎合大众的情绪会讲某些话?   郎:打个比方。你想出名吗?你不妨也去讲讲看,你能讲出来些什么呢?你看媒体会不会追捧你?都说我郎咸平会造势,会炒作,我承认炒作,哪个不服气,那你叫媒体去炒作你呀。你看媒体会不会跟着你走,企业家会不会震惊,会不会跟在你屁股后面走,不会的!   记:你觉得你有炒作的——   郎:本钱。我有炒作的本钱。而且企业家为什么对我这么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我说的都是事实。   记:你不否认你在炒作,但是你觉得你的炒作是有理有据的。   郎:你要知道,这是我十几年的研究心血啊。你也知道我的历史,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能人太多了,为了立足,我就得很努力学习,我有很多论文是排名世界第一的,这是我这么多年的积累来的。这么多年的磨炼和积累,才得到今天的结果。   记:你觉得你现在的名誉不是偶然得来的,也是一个必然。   郎:这是一个必然。   记:现在你要面对一场官司,以后甚至可能是越来越多的官司。你怎么看它?   郎:无所谓。至少,我现在没有看到对我有什么不好。   记:你反而更加有名。   郎:可以这么说。   郎顾之争回放   ●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指责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   ●8月10日,《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对其发言刊出采访摘要,此发言立刻受到内地媒体关注。   ●8月11日,新浪等网站对文章进行了转载。   ●8月13日,郎咸平接到由顾雏军委托的香港齐伯礼律师行的律师函,指出经媒体刊出的郎咸平演讲摘要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诽谤。   ●8月16日下午,郎咸平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布了这封律师函,不仅声明“绝不会更改或道歉”,并且控诉“强权不能践踏学术”。   ●8月17日,顾雏军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起诉状,以涉嫌诽谤罪起诉郎咸平。   ●随后,郎顾之争公开化。在企业界和学术界以及民间和网络,数以万计的人加入论战。焦点集中在郎咸平其人和产权改革过程中是否有人掠夺国家财富上。 学术尊严不容顾雏军践踏   8月16日下午,香港知名学者郎咸平教授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布了他自炮轰大企业以来收到的第一封律师函。律师函来自格林柯尔,是对郎咸平最近连续在媒体发表“解密顾雏军七板斧”文章的回应。郎咸平在会上发表《学术尊严,不容顾雏军践踏》的演讲回应该律师函。以下为全文内容:   我2001年进入中国以来第一次遭到企业家的威胁,具体威胁的内容是透过律师要求我叫新浪网、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向顾雏军道歉,否则对我采取法律之外的“必要的手段”而且是不通知我的(秘密)后续行动。因此召开记者会说明事件经过以及我坚决以保护国有资产和股民利益为前提的学术尊严,而且我是绝对的坚持我的原则   郎咸平在记者会上演讲   我在8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对国内媒体演讲,上海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在8月10日对我的发言刊出采访摘要后,立刻受到了国内媒体的高度关切,而在8月11日透过国内新浪等网站广为流传。我在8月13日接到了由顾雏军指使的香港齐伯礼律师行的信件,指出我在复旦大学的演讲经东方早报、香港商报和新浪的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毁谤。而且新浪网站和香港商报的评论攻击了顾雏军个人的品格(integrity),名誉(reputation),和性格(character)。   因此顾雏军透过律师要求我做如下的行动。   1.我必须详细书面汇报,新浪网站和香港商报的报道是否正确地记录了(record)我的演讲。   2.如果新浪网站和香港商报没有正确地记录我的演讲,那么顾雏军要求我完成下列行动。   1)要求新浪由其网站拿掉该文而且发表更正以及道歉,并提供这些行动的证据给顾雏军。   2)要求东方早报由其网站拿掉该文而且发表更正以及道歉,并提供这些行动的证据给顾雏军。   3)要求香港商报由其网站拿掉该文而且发表更正以及道歉,并提供这些行动的证据给顾雏军。   3.给顾雏军一份我的演讲稿件。   顾雏军要求我在8月16日星期一以前完成第1,3两项行动。并要求我在8月17日星期二以前完成第2项行动。如果我不听他的命令,顾雏军将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包括法律程序(也就是说这个必要的手段也包括了非法律程序了)以保护它的名声,而不会再通知我(这也就是说这个后续行动是我不知道的,那对我而言就是顾雏军的秘密行动了)。那么我的合理推论是我在8月14日周六才签收8月13日发的律师函,因为是周末我还没有来得反应,顾雏军在周一,也就是8月16日就有可能采取非法律程序的秘密行动了?而这也是为何我要在8月16日召开记者会的主因。我希望很清楚地告诉顾雏军,如果我本人、家人、以及朋友受到顾雏军非法律程序的秘密行动伤害的话,我和顾雏军不同,我将完全而且充分地采取法律程序,因为这是一个守法的老百姓应该有的基本观念。   我召开此次记者会的目的是透过披露顾雏军的律师函,清楚的表明我的观点。我的演讲根源于我的学术研究,而我的研究完全根基于格林科尔以及顾雏军所拥有的公司所公开披露的资料,并经过严谨的学术推论而得到的结果,因此是个学术性论文。学术论文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根据实际数据说话,因此根本不存在攻击个人的问题,这是极为简单的道理,希望顾雏军能多加学习理解。我们所有的推论都根源于顾雏军所公开披露的讯息,如果顾雏军认为自己披露的数据不正确的话,欢迎来函指正,我们很乐意接受。如果对他自己披露的数据没有异议的话,那么盛行于全世界以研究为基础的学术自由披露权是连“大企业家”顾雏军也不能挑战的铁律,而这也是我此次召开记者会的重要原因。我个人及学术界绝不容许企业家以威胁口吻发律师函来践踏以研究为本的学术自由风气。而这也是欧美各国以及香港多年所贯彻推行的“终生职教授”制度以保护学者发言权的基本精神。希望“大企业家”顾雏军能继续学习理解并遵守。   我希望清楚地回答顾雏军的三点要求。第一:我绝对而且充分的尊重媒体的知情权与报道权,媒体只要对任何人的演讲有着最大程度的理解并公正的报道就是负责任的报道。如果媒体的报道都要像顾雏军的要求一样需要正确无误的“记录”的话,那我相信媒体只要聘用几个不须学历的助理带着录音机就可以了,也根本不需要记者了。因此我很清楚地告诉顾雏军,我绝对不会要求东方早报、香港商报、新浪网以及这两天才报道的媒体向顾雏军作任何形式的道歉。第二,我绝对不会向顾雏军披露我的演讲稿件,请顾雏军有空的时候自己去找。第三,我绝对不接受这份律师函所表达顾雏军的那种财大气粗、盛气凌人、践踏学术尊严的口气。   我对我个人利用顾雏军所发布的数据所作成的理论和结论将负上完全的责任,这一点顾雏军请放心。而且挂我名字的观点已经详细披露在香港东方日报和太阳报“郎评”专栏(由八月10号到17号的连载),以及国内各媒体,欢迎顾雏军学习、批评以及指正。我在最后将很严正地告诉顾雏军两点意见。   1.我基本上还算是有话语权的学者,我的学术研究尚且要受到顾氏的威胁与打压,我不敢想象顾氏所参股上市公司的中小股民对其有意见应该如何表达了?中小股民肯定没办法像我一样召开记者会控诉顾雏军的威胁打压吧!我无奈之下只有建议顾氏所参股上市公司中守法的中小股民“噤若寒蝉”,免得遭到顾氏“非法律程序的秘密行动”威胁。   2.我以及学术界绝对不会接受“企业家”透过任何方式以威胁的口吻践踏以保护国有资产和中小股民利益的为本的学术尊严,这一点是我今生奋斗的目标,而且我将绝对的坚持我的原则。 严管类金融控股公司   在德隆事件以后,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趋之若鹜的类金融控股公司正在积聚越来越高的风险,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类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实业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如德隆集团,首创集团、东方集团、海尔集团以及新希望集团等企业。估计类似的大大小小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不下三四百家。第二种类型是指金融企业控股其他金融机构而形成的控股公司。例如中国银行控股香港中银国际,工商银行控股香港的工商东亚,摩根士丹利和建设银行控股国内中金公司等。德隆的前车之鉴,为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   德隆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   德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德隆类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多元化经营策略的失误。资金链条的紧张是其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的必然结果,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只是德隆问题浮出的催化剂而已。   首先,德隆的发展模式具有内在的缺陷。德隆的战略目标和其他民营企业一样是"做大做强",其模式是以产业和金融为两翼,互相配合,共同前进。但是,实业与金融毕竟性质不同,产业整合的速度,总体上说无法跟上金融发展的速度。因此,这就产生了结构性的差异。风险的把握,全在于两者之间的平衡。   为达到这种平衡,早期德隆通常的做法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可以说,这是一种资金利用率非常高的运营手法,通过杠杆作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来壮大自己。但是,单单通过直接融资是远远不能达到德隆的战略目标的。随着德隆系产业的扩大(目前德隆系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德隆必须依赖大量银行贷款才能维持资金链条,支持其发展战略。因此,德隆通过将持有的法人股抵押贷款,或者通过所属公司互相担保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这些资金主要来自四大国有银行。例如,湘火炬、合金投资、新疆屯河3家公司的债务规模在德隆入主后均大幅度攀升,多家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   此外,德隆开始介入金新信托、厦门联合信托、北方证券、泰阳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等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昆明、长沙、南昌等地的商业银行,希望把风险都控制在内部。德隆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这些金融机构中取得资金。在银行贷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旦产业整合不利,银行紧缩贷款,德隆的资金链条立刻出现险象。   德隆注重了横向的、内容方面的互补性的投资,如金融和产业、产业链之间的互补,而忽略了在投资节奏方面的结构安排,即长、中、短期投资的比例结合不尽合理,长期投资的比重过大,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更多地看到富有诱惑力的投资机会和产业整合机遇,忽视了公司高速成长带来的潜在风险。   德隆缺乏精巧互补的投资安排   德隆对于长、中、短期的投资组合节奏把握欠佳,因此对于资金回收时间的掌握就显得不到位。举例而言,一方面,德隆大量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没有配合短期项目,以理顺资金的回流,这是第一个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投资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并没有拉开投资的时间,不能保证资金顺利地回收,这是第二个风险。因此,德隆一旦碰到全国性的宏观调控,立刻发生资金链断裂危机。这是德隆发展模式的问题,但这并不是不能避免的,比如通用电气和中信泰富。   如何应付第一个风险可以从通用电气的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美国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通过长短期业务的巧妙安排,使旗下的各个行业能够互相补充,熨平行业周期和经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韦尔奇的做法也是德隆所欠缺的。   下图是通用在1994-2001年按业务周期性分割的EBITDA(息税折旧前净利)。当时,通用长周期性业务为: 航空引擎、能源系统、技术产品服务、而短周期业务为电器用品、工业系统、物料/塑料业务、NBC电视网。 我们发现在1994-1995年间当长周期性业务负增长短周期性业务有着正增长;但是在2000-2001年间,当短周期性业务负增长时,长周期性业务带来正增长。由于长短期业务的互补作用,使得加总后的长短周期性业务EBITDA有着稳定的增长。通用电气的案例说明了长、中、短期配合的重要性。   以一个企业的经营而言,要达到类同通用电气形成的长、中、短期的有效配合绝不容易。如果企业经营的都是短期项目,那么风险还低一点,如果都是长期项目,那么企业如何管理长期项目投资节奏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这一点可以参照中信泰富的长期项目风险管理。   对于长期项目而言,如果没有短期项目的配合,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开投资的年限。我们发现,中信泰富以平均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把资金投放到回笼年期较长的项目,并且利用回流的资金循环再投资,以延续未来盈利增长动力。在周期与周期之间,中信泰富多选择回笼期较短的项目,以保留实力。   举例而言,1994年,中信泰富大举进军香港地产市场,单在房地产已投放61亿港元,成为当年投资重点。由于建筑时间长,到1996-1997年项目完成及推售时地产盈利贡献才大幅上升,但在1997年急速下跌。在物业建筑期间,即1994年底至1996年,中信泰富将投资重点移到基建项目上。但是基建业务的盈利到1997年后才大幅上升。同样在1998年,住宅项目销售高峰期过后,地产盈利贡献下跌,此时基建项目刚好进入收成期,来自这方面的增长正好弥补萎缩中的地产盈利贡献。这种投资的编排及后再次出现。1999年竭力减债后,中信泰富于2000年大举投资电讯业。两年后,电讯业务盈利贡献增幅显著,从2001年3亿3千万上升至该年6亿4千万,此增长刚好填补因减少国内基建项目而出现的盈利缺口。   这种投资次序的编排,令来自不同行业的盈利增长于不同时间出现,而扩大长远发展空间。这种有序的投资策略,除分阶段提供增长动力外,亦可使处于收成期的项目的回流资金,用于新投资项目上,避免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   类似的做法在德隆的投资策略中就显得极为不足。在实施多元化策略时,目标却往往变成"做大",一味追求无节制的扩张。   德隆本来可以通过精巧的长短期投资安排使德隆系从容不迫地获取资金,前瞻性地进行不同行业的"互补"。但他没有这么做。德隆用股权抵押、担保贷款等短期融资去投资长期相关产业,而且其收购公司的做法粗糙而简单,大小好坏通吃,可以缓解这个风险的办法之一就是放慢扩张速度,但德隆做大做强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会这样做。   德隆产业互补的盲区   德隆所谓的"横向及内容互补"也存在问题,德隆根本不理解所谓的产业间的互补。   以和记黄埔为例说明"横向以及内容的互补"的重要性。和黄有七大行业,包括通信、港口、零售、地产、能源、金融和基建。这些业务之间是否存在互补性,不是靠拍脑袋或凭感觉就可以决定的,这必须由实际资料做说明。如果将该七大行业分别讨论,各行业的最低成长率是负50%(零售业), 而最高成长率是正200%(能源业)。但若我们将这七大行业当成一个资产组合而取一个加权平均成长率, 那么最低的成长率是负5%而最高的成长率是正20%, 波幅足足小了近10倍。这种波幅大为减少的现象大幅减低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以零售业为例,我们发现在所有和黄的七大行业中, 零售业的成长率不但是最差的而且是波幅最大的。1998年的成长率是所有七大行业中最差的负30%, 1999年又跳到七大行业中最好的正50%, 2000年狂跌至七大行业中最差的负50%, 而2001年仍维持在七大行业最差的负20%。因此如果和黄零售业本身是一家独立的公司, 那么他能否生存可能都是问题。但是整合后的资产组合却抵消了零售业的风险。   但是以德隆金融产业的组合而言,根本谈不上互补。2004年年初,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德隆所涉的几个主要行业恰恰在被调控的行业中。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后,德隆的金融和产业之间不但不存在互补作用,而且是相互牵制。   更具体地说,德隆利用股权抵押和担保贷款方式从事产业投资正是将金融和产业紧密地挂在了一起,当经济产生泡沫时,金融机构较宽松的信贷助长了德隆的产业急速扩张,但当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时,德隆急速扩张的企业资金需求迫切之时,信贷规模的缩减立刻冲击德隆产业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而且这次宏观调控的产业有部分正是德隆所从事的产业,因此所受冲击更大。   此外,德隆虽然虽然拥有一定数量的商业银行、租赁公司和证券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很难说是独立的公司,这些金融机构的存在不但对德隆的企业不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反而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也就是部分金融机构对德隆的资金输送在泡沫之时加速了德隆产业的急速扩张。   按照我前面的分析,德隆并未在事前针对这些行业的特性形成长、中、短期的互补以及横向、内容的互补,因此德隆事后的救急措施就特别值得关切。根据媒体的报道,德隆正在采取措施挽救这个局面。   简而言之,德隆未来的必然结果是:第一,变卖资产;第二,寻找战略投资人挽救危局;第三,放弃偏离主业较远和回收期过长的业务;第四,减少投资规模,注重企业的现金流。目前德隆的总资产大概是450亿元左右,如果还清了所有积欠款项,包括200多亿的银行贷款以及同样金额的私人贷款,我想德隆的净资产将所剩无几。一个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依赖金融与产业的错误整合思维而沦落为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型企业,还不能让我们警醒企业盲目做大做强的悲哀吗?   德隆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德隆一家面临的问题,许多大企业通过类金融控股公司运作而过度膨胀的现象,更值得反思。   如何监管类金融控股公司   由于金融业本身的风险就相当特殊, 因此增加了类金融控股公司的操作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了有效防范风险,就必须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 提高管理水平,例如前文所谈的长、中、短期与横向、内容的互补等等。而且国内有些类金融控股公司还不理解各种类型金融机构的定义,也不知道如何防范风险,更不知道如何经营, 只是赶时髦盲目的成立类金融控股公司,总以为控制了金融机构就能得到资金支持,就能促进产业的发展,例如德隆。   以这次德隆所产生的后遗症看来,政府的监管显得姗姗来迟,而且基本上都是在亡羊补牢,不是防患于未然。当中最主要原因是当一个企业集团例如德隆形成类金融控股公司后, 由于控制着不同的实业企业和金融企业,本应受到不同监管当局的监管。但是由于目前中国的法律、法规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章均未对金融控股公司作过严格的定义界定,造成监管的困难。   德隆的问题虽然已经受到了金融监管当局的严格监管,但对于类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困难度可能目前还未受到有关当局的注意。类同于德隆集团,首创集团、东方集团、海尔集团以及新希望集团等的类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几项有关当局不得不注意的问题。   第一, 资本充足率问题。建立资本充足率制度是监管金融机构制度中一项基本内容。如果母公司控股金融子公司E5%的股权,金融子公司E又控制子公司C5%的股权,该子公司C又持有母公司6%股份。母公司与子公司E、C间的资本就有重复计算之嫌,并且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第二, 财务杠杆风险问题。由上图可以看出整个金融控股公司间的控股关系复杂。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利用相互担保方式由金融子公司E套取贷款, 而只要有一间子公司经营稍有不慎,其风险即刻传播到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第三, 金融风险问题。类似的案例1997年在泰国金融危机时多次曝光。假设上市子公司D向母公司用100元价格买下一块价值为零的荒地, 而该子公司D又将这块地抵押给金融子公司E换取银行担保再向外商银行借外币贷款。如果上市子公司D无法还钱, 则风险立刻转嫁到金融子公司E造成金融危机, 而100元购地款则被母公司以价值为零的荒地所圈走。最后无可避免的造成外商银行和金融子公司E间的国际金融纠纷。   第四, 资金违规进入高风险市场的问题。由于金融控股公司股权结构过于复杂, 因此增加了资金流向监管的难度。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负债资金投资子公司,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子公司为载体从金融子公司E融通大量的资金,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金融子公司和其他子公司进入高风险的市场例如股市期货市场进行炒作,最终极易引发金融危机。   第五, 从业人员资格不足问题。目前国内的金融控股母公司主要负责人多为金融业务门外汉,但他们往往又是下属金融子公司E的实际决策人,掌握了资金的调度权和日常经营决策权,但监管部门对其缺乏任职资格的监管。因此由于金融知识的缺乏,故意违规操作、往往会产生重大的金融风险。   德隆所产生的问题,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我们对目前还未纳入严格监管的类金融控股公司了解不够。因此,建议有关当局应该针对类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形成一个整套的思路与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否则将来还有第二个和第三个德隆相继出现。 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城市的地产泡沫   自2004年以来,东部沿海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房价不断上涨,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抑止地产泡沫膨胀,保持市场稳定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正在显现。   我认为,房地产泡沫只是在局部城市出现,并未扩展到全国范围,所以适当的政策取向应是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利益团体区别对待,有打击、有扶持、有限制、有鼓励,如此才能促成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全国房价之所以上升,是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城市房价高涨所致,并非全国整体产生了泡沫。如果进一步对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大代表性城市进行分析,就更能说明所谓的过热和泡沫仅仅是在部分区域出现。上海市的房地产泡沫严重,必须进行调控;而北京有泡沫,但并不严重,广州则没有泡沫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出重拳、“一刀切”进行全国范围的宏观调控是不必要的,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城市的地产问题。   根据上海市统计的结果,2004年上海住宅销售平均价格是6385元/平方米。我一直认为这个数据很值得怀疑,这种简单的以销售额除以销售面积的算法,往往误导民众。在2004年末,上海本地楼价的所谓“321格局”在上海几乎无人不知:内环内3万元/平方米,内环外环间2万元/平方米,外环外1万元/平方米。这个数字也许有些夸大,但反映出上海房价在百姓中的真实感受。如果以官方所说的6385元的价格,我们是不可能在上海市区买到房子的,除非到十分边远的郊区。上海不同区域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差别非常大,而且涨幅不一。原因是由于外来资金首先集中于内环线以内的房产以及高档住宅,导致市中心的房价上涨速度最快。2004年上海市中心内环线以内房价涨幅达27.5%,平均每平方米接近16000元(2005年前5个月一度飞涨超过18000元)。而单价2万元以上的房子比比皆是,毫不希罕。   市中心的房价带动了周围地区,2004年内中环线房价平均超过了10000元。在城市地铁1号线终点的莘庄附近,房价也达到万元以上。中外环线也接近7000元。6000元以下的商品住宅主要分布在外环线以外,其中约八成3500元以下的商品住宅集中在外环线以外区域。不过,外环线以外的房子需求并不大,2004年的价格反而出现了下跌。上海市中心区域和郊区房价的天壤之别就解释了为什么上海平均房价看似不高(6385元),但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却是:在可接受的城市生活居住范围内,房价上涨让人无法承受。   到了2005年第一季度末,数据显示,上海内环内、中内环、中外环、外郊环、郊环外的成交均价每平方米分别为16419元、11493元、 8085元、6505元、4724元。上海市区如此高昂的房价绝非上海本地居民的需求所推动的。按上述价格计算,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上海市平均房价约为64万元,市中心内环线以内达160万元,内中环线100万元,中外环线70万元。只有在外环线以外,才能拿到所谓的平均房价。上海市200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4867元,2004年为16683元,二者平均为15775元。如果以一个家庭3人计算,收入总计47325元。简单假设收入水平和房价不变,这个家庭要在内环线内购房,不吃不喝不行动,需要33年;在内中环线买房需要21年;在中外环买需要14年多;在外环线之外,还要13年半至7年。如果考虑用50%的家庭结余收入购房,那么购房年限几乎要再长一倍。这听起来十分离谱。正常的上海居民由于支付能力的原因,更可能是选择中外环线附近及以外而又交通便利的区域购置新房(但也不会出去太远,否则人们不认为自己是住在上海市)。因此,上海市中心的房价绝非由当地居民需求所主导,而主要是由外来投机的游资所推动的。   市中心的房价带动了外围的房价,许多有闲散资金的上海居民也受到房价上涨的鼓舞,投入了一部分资金购房,但是他们投资重点是市中心以外的中档住房。这部分资金也对房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房价持续过快上涨,会导致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增大了行业风险,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国民经济和大众生活的伤害是深刻和长远的。 由德隆观察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大家记得德隆三支股票的走势是大幅度下跌的,产生的意义,从媒体上可以看到几个结论,包括资金链的短链、恐慌性抛盘、被各家券商等机构强制平仓,根本的原因是德隆通过类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而进行时务的多元化经营。德隆的经营模式,可以通过这一类图形可以看到,产业资本在左边,金融资本在右边产生了最大的民营企业。可是当你拆借了金融资本,反而促成你一味的做大,大家可以看到,德隆做的实业有水泥、重型卡车,金融有信托、证券等等。这是错误的结合。到最后你可以发现不是变卖资产就是要寻找投资人挽救危局,目前450亿的资产,欠别人的减下来之后,你可以发现净资产不到20亿,这样小的民营企业通过金融资本的结合,最后也还是昙花一现。   企业进行多元化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业务互补、分散风险,以求稳定的现金流。我希望以三个案例解说。   先看一下唐万里是怎样说自己的公司,他说德隆今天的问题,在于投资长中短期的配合不好,资金回收慢回收难,突然之间造成了周转不灵资金链断了。德隆注重的是产业和金融界的互补,我想通过下面几个案例简单的说一下,这几点德隆都做不到,原因在于你要进行多元化的产业,你的水平是不够的,除非是精心设计的多元化企业,不然我不认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有能力应付如此大规模的多元化经营。   以通用电器为例。大家看这个图形,我打了两个圆圈,黄色是通用电器的利润趋向图,这个利润趋向图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短期的,蓝色线,一类是长周期业务,红色线。对GE来说,长短期配合的非常好,请看最右边,01年当短期业务碰到困境时,长期业务成长,二者抵消的结果,让该公司加总后的盈利是稳定上升的。最左边的圈圈可以看到以短期业务的上升弥补了长期业务的下跌。正是这种互补,造成了整条曲线的稳定上升。要使长短期达到如此高的互补,要极高的水平。民营企业家是如何成功的,就是找到一个专业切入口,找到一个好的机会,突然发起来的。管理水平是欠缺的,仅仅凭过去成功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悟性,能够做到这一步吗?这才是多元化经营的水平体现。   以中信泰富来说,他的投资策略值得投资界的注意,德隆的错误在于投资大规模一举进去,通过自己的金融公司得到大批的贷款,尽量收购自己能够收购的企业,美其名为产业整合,包括水泥等等,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使回收期太慢,使周转不灵了。我们看中信泰富,各位可以看到有三条主轴,这是资金回笼期。看到三个非常长期的资金回笼期。这是一个大项目的投资,需要多年才能收回资金,可是各位看一下,这三个线条中间都是隔着三年,每当我要从事一项投资时,我投资完了等三年,再做第二个大投资,等三年再做第三个大投资,把投资拉开才能降低风险。德隆有拉开吗?德隆的发达是这二年突然起来的,投资节奏德隆没有把握好。   达到长中短期的节奏配合,这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关键。GE长中短期配合的非常好,而中信泰富把投资时间拉长,这对企业的经营非常重要。他们所注意的是产业间的互补,是跟金融的互补,在这里我还要说一下,德隆连产业互补都没有做好,因为产业互补不是这么容易做好的。以和记黄埔为例,有七大行业,包括地产、港口、通讯、金融等等七大行业,我把这七大行业每一个行业单独拉出来,算出每一个行业的利润成长率,因此在图上我找到七条彩色的线,这个线看起来乱七八糟,这个就是产业的互补。为什么?分开来看七个行业,利润成长率是-250到200,各位知道如果企业增长率到-50%,那就没有希望了,如果到200也不能骄傲,因为那时你的精力已经分不开了。七大行业交到各位手中,怎样做好横向和产业间的互补呢?以和记黄埔为言,七大行业取加权平均数,我们发现利润成长率从-5%到20%,如果是这么一个企业交到各位的手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有80%的机会,该公司的利润是正的增长,但是再增长也不会超过20%,有20%的机会这个企业的利润是负增长,但是再负也不会超过-5%,可是告诉各位,要做到资产组合达到如此漂亮的话,那是需要水平的,需要做良好的企业间横向产业间横向互补,这不是靠拍脑袋出来的,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计算出来的。   各位都是经营企业的高手,我们自己静下心想一想,我国企业家能做到如此精密的计算吗?还是拍脑袋的投资?如果是后者的话,我非常担心了。如果是按照拍脑袋按照悟性投资,资本投资加上的话,就是加速企业的灭亡,造成我国资源的浪费。我不认为我国适合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还不到这个时候。   我们现在发现资本充足的问题,这是非常复杂的金融控股图。还有财务杠杆风险问题。   还有金融风险问题,金融母公司常常会拿一个资产,可能是一个不值钱的资产,卖给上市公司,然后上市公司拿这个资产到金融控股母公司抵押,通过土地的买卖或者资产的买卖转到金融控股公司里,这也是为什么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亚洲各国包括印尼、泰国虽然金融子公司倒闭了,上市公司倒闭了,可是资金已经通过资产的转让而回到大股东的手上,所以大股东毫发无伤,但是代价是纳税人来付的。这是金融控股公司的弊病,全体社会由税收对问题进行补偿,而不是金融控股公司补偿,这个问题要注意。   资金违规进入高风险市场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控股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复杂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资金流盈利性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到最后你会发现金融监管当局对这一类型的公司,无力监管,因为资金到处流动,甚至很多公司的信息不需要披露,只有上市公司担保才需要进行信息披露,但是百分之九十多的公司信息不需要披露,最后资金流向我们不知道,出了问题是由社会纳税人来承担。   最后一幅图,也是我在国内批评比较激烈的,做金融不是这么容易的,绝对不是拍脑袋可以成功的,可是金融控股公司走到最后会发现真正的决策人是某某某某总公司,是一家产业或者制造业的老板来控制属下的金融子公司,他的认证资格在哪里,懂不懂金融,我们的结论是不懂,由一个不是金融的专业认识来掌管金融子公司的运作,对我们社会来说有极大的风险。   很快的我把德隆的故事说完了。我想把今天要表达的,给各位做一个总结。   我们谈德隆的问题,常常会说你是天下第一庄,股价大跌,这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德隆整个的战略,金融和产业的结合,是真正的元凶。我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一个企业要经营好的多元化发展公司,必须要掌握好中长短期的发展节奏,而且要做好产业的互补,否则产业的断裂是指日可待的。配上金融资本之后,金融资本的存在会加速产业投资,可是如果不是精心设计多元化产业的话,而且社会监管不力,最后的问题是由社会纳税人来承担。我建议我国严格限制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金融资本必须独立的运作。   谢谢各位。 由腐败铁三角所控制的中国   路透社周一在上海专访郎咸平全文:   在当下中国,腐败势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瓶颈,也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在某些西方媒体眼中,对这次胡温政府整肃贪腐的大战役,包括查办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一般解读为政治斗争,认为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核心利用反腐之名义排除异己。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持这样观点者,既不独立也不客观,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美英两国都有政治斗争,你怎么能以这个理由来解读中国政治上的所有事件呢?当然我不能排除有政治斗争的可能,但是这一次的波及北京上海天津的腐败战役缔造了中国社会少有的新局面。大家看一下中国的民间和网上民众的反应就会知道,这次反腐战役获得了社会上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支持,在近年来的中国,只有这次政治事件能够获得老百姓如此广泛的支持,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发现,这一次,胡核心和社会大众之间终于取得了难得的重大共识。   在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当中,没有人可以否认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这个改革也伴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腐败产生了,社会堕落了。党中央决心反腐败,老百姓又痛恨腐败,因此中央和老百姓之间才能产生这样一个重大的共识。这是我想向国际社会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如果我们不从政治斗争这个角度来谈反腐问题,我们该如何来解读呢?我想从一个严谨的角度来谈问题。不用谈什么深奥的经济学理论,仅仅从最普通的商业逻辑看,商业的繁荣要依赖适宜的社会环境。没有自由就不能经商,没有平等就不能对价,没有公平公正交易就不可能繁荣,不讲诚信,不守规矩,交易成本就要增加。而腐败势力滥用公权力肥私,其对应的社会代价恰恰是商业环境的被破坏,社会环境的被颠覆。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国民福祉的硬基础,你破坏了发展经济所必需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你还奢谈发展经济不是缘木求鱼吗?反过来说,打击贪腐势力,建设和谐社会,正是为发展经济服务的,是为经济繁荣保驾护航的。我们中国,要想富民强国,只有依赖经济的发展,而严厉打击破坏商业环境的腐败势力,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吗?胡锦涛讲当前党的首要任务是反腐,我个人认为他是懂经济的,比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懂得多。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国民受益颇多,但是,谁在其中得到最大的利益呢?是社会大众吗?还是中央政府?都不是,改革中最大的不当受益者,是我归纳的腐败铁三角。这是什么意思呢?那就是腐败的政府官员勾结腐败的企业家勾结腐败的学者而形成的腐败铁三角,他们操控着媒体欺骗社会大众,误导中央政府。大讲腐败是经济发展之必需,之不可避免,还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这是无知还是无良?在当下中国,诚信丧失,司法不公,监管失控,贪污受贿索贿蔓延无止,商业环境日渐恶化,背后基本上都是由腐败铁三角作祟所致。长此以往何谈经济发展呢?腐败铁三角打着改革的旗号大肆敛财,收刮百姓财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毒化了经济繁荣所必需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商业环境。这个是西方媒体所没有注意到的实际情况。   胡温新政之中,将反贪腐当作核心要务来做,是非常正确和有远见卓识的。因为贪腐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持续改革之中的主要障碍。贪官们网罗的特殊利益集团,也成为了中国社会进步的真正瓶颈。只有彻底肃清贪官们编织的特殊利益集团,中国的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改革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社会才能安定和谐。现在中国社会上一切的不正常现象,一切的不合理,一切的不可思议,这都是因为腐败势力所导致。这样的例子在内地俯拾皆是。你想得到吗?北京市的公营机构竟然售卖毒大米。市政府到今天还在撒谎!刚刚去世的霍英东老先生,投资四十亿元在他的老家南沙,竟也长期遭到了当地腐败势力盘剥侵吞。美国金融界苦等20年,第一次收购的深圳发展银行,在北京市打官司遇到的离奇遭遇,不由得你看着不心惊,心凉。其实,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实只有看透其背后是腐败势力作祟方可理解。   在这些腐败势力编造的所谓一切为了经济发展的口号下,社会大众的利益还能够被保护吗?外商利益还能够被保护吗?举例而言,美国法律不允许美国商人或美国跨国公司参与当地的贪污腐败,必须按照法律行事。但是如果这个城市是由腐败铁三角所控制,因此外商就可能要做出一个矛盾的选择,你或者选择加入铁三角参与腐败,否则你就不能得利,或者你选择道义清白而却又无法生存,你要怎么做选择呢?我知道你想要选择清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正确准则,但现实环境允许吗?。因此这次党中央所推动的反腐行动的客观上是帮助了好的外国投资人,因为他们日后做生意的时候,能够选择一个清廉的中国而不是一个由腐败铁三角所控制的中国,党中央这次努力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清廉的社会,一个更干净的商业环境。   对于任何一个正直的外国投资人而言,你肯定希望进入的是一个更加干净的中国,一个利益归于全体百姓分享而不是利益全归于特殊利益团体的经济体系,你不需要下跪乞求铁三角给你提供便利,而你更可以按照西方正常的企业经营准则来经营企业,施展你的商业才华,获得你应得的,正当的丰厚利益。这是我的梦想,因此我本人坚决支持中央的反腐行动。而且,你们已经看到,我本人早就奋勇参战了,当然,是用我自己的方式。   事实上,对于国际上所有关心中国未来走向的人,都要关注中国胡温新政下的反贪腐进程,因为,只有反贪腐成功,中国社会的商业规则才能完善,外国投资者才能在中国安心地做生意。这是我想向国际社会表达的第二个观点。 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本文是在我的指导下由纪丽琴、白云峰、蔡宇、冯冰、任建斌、孙梦晖、张轶超所完成)   2001年以前的顾雏军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仅仅是曾经提出过一个颇具争议的“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使用任何一种网络搜索引擎都可以发现上百条有关顾雏军的热点新闻:“整合冰箱产业”,“打造冰箱王国”,“进军汽车产业”……与他相关的资金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而顾雏军本人对于一切似乎只是信手拈来,“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2001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此后,顾氏风风火火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美菱、亚星、襄轴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伴随其收购风暴而来的是媒体对于顾氏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的“置疑”风暴:顾雏军用于收购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他究竟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科龙电器赢利真相如何?顾雏军进军汽车产业的动机?置身于两个风暴的中心,顾雏军变得日趋神秘。   为什么总是顾雏军?谁会是他的目标?顾雏军究竟动用多少资金进行收购?他如何掌控这一系列的收购活动?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大量公开披露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发现外部表象的内部关联,总结其收购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手段。   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制冷剂产业包括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冰箱产业包括顺德格林柯尔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下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客车产业包括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的扬州亚星客车(资讯 行情 论坛)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公司(上市公司)。   顾雏军在短短数年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整合终于形成了柯林克尔系的雏形,但是各方媒体一直质疑顾雏军最多的问题就是他用于收购的巨额资金的来源,对此,顾雏军的经典回答是: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我用的我个人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对于顾雏军究竟斥资几何打造他的格林柯尔王国媒体也是一直给予关注,传闻的版本颇多。如果对顾雏军历次的资本运营的活动进行时间和主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由此量化他的可能的实际支出。   “钱不是问题”——给我几个亿,我可以撬动整个行业   顾雏军到底花了多少钱?从格林柯尔年表中加总可以查证的顾氏直接参与的投资和收购活动,包括收购科龙、投资南昌工业园、收购美菱、投资安徽格林柯尔、收购亚星、收购襄轴,顾雏军花掉了41个亿人民币。   顾雏军真的花了40个亿的真金白银吗?仔细研究上述投资活动可以发现,占其中绝对比重的是对南昌工业园的投资活动共计3.6亿美金,对于这样的投资活动我们有理由认为其支付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而且目前这项投资也仅仅是签订了意向而已。那么,40亿除去合人民币30多亿的3.6亿美金,我们发现,顾雏军用于他的“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亿。阿基米德有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无限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顾氏就用这区区9亿元撬动了100多亿国有资产。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以较小成本“撬动”整体产业的操作是一种时机、条件、谋略和操作手法上的精心设计的共同结果。机会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被捕捉到的,操作是怎么实现的?   “国退民进”—— 顾雏军的东风   当年顾雏军在“科龙改制”中途,乘着 “国退民进”的东风,带着自己的神秘资本突然降临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科龙,将“新民企”的资本与中国家电企业长期痛苦的产权问题结合:科龙易帜,大股东顺德政府套现退出。此后顾驾驶着“资本绞肉机”从冰箱产业开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他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拔寨。反思其成功之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民进”机会的把握。   一度摇摆的“国退民进”政策一朝开始急风劲吹,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打着新“洋务运动”旗号,中央和地方大(资讯 行情 论坛)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历史可以终结。 “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的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顾雏军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企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玩一把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根据我们的分析,顾雏军的收购成功源自于其独到的操作手法。顾雏军的整体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七步,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下面我们就这七个操作手法作详细分析。   第一个手法:安营扎寨   顾氏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但是在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控股的私人公司,各产业间表面上看来毫无交叉关联:制冷剂产业主要是天津的制冷剂厂和他的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来控制;冰箱产业由顺德格林柯尔控制;客车产业由扬州格林柯尔控制。但是考虑今后跨行业的购并和未来整体上市的可能等因素,这样的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深谋远虑。一来可以分散风险,各产业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稳定股价,另一方面,各产业间的交易往来不必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如果未来考虑上市,是打包还是独立上市,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由于顺德和扬州格林科尔都是私人公司,因此不必披露其资金来源,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第二个手法:乘虚而入   从2001年至2004年不到3年的时间里,顾雏军收购或控股了科龙、美菱、吉诺尔、齐洛瓦、西泠、亚星客车、襄樊轴承等公司。对这些收购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格林柯尔收购的公司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大部分目标公司是国有上市公司且收购交易定价较低。实际上,目前除西泠外,包括科龙、美菱等所有与顾氏有关的都是上市公司。对此,顾的一位助手的说法是:“现在不收购以后就没机会了”。这个机会当然是指这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机会,而且当地政府和国家又准备减持。收购的股份在30%左右的国有上市公司为主,对于需要收购超过50%以上才能达到控制目的的企业,顾雏军兴趣不大。这些公司资产低廉,要价不高。   其次,经营困难,但品牌较好的企业。科龙、美菱、亚星、襄轴无不如此。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家电业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继2000年首次报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跌9.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股价下跌12%。    美菱电器(资讯 行情 论坛)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退隐后,曾一度公告亏损。2001年,美菱电器巨额亏损达3亿多元,业绩一路下滑。   收购亚星客车是顾雏军进入客车行业的第一步棋,顾雏军企图用做家电那种无孔不入的营销方式来做客车。亚星客车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大中型豪华客车制造商,是国内客车底盘技术开发的教父。亚星客车的业绩从1999年开始也一路下滑,直至2003年被收购前每股收益跌至-0.78,息税前利润为-1.4亿。2003年一季,亚星客车合并报表显示,主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8.69%和43.95%。   2004年年初格林柯尔宣布收购ST襄轴(资讯 行情 论坛),这是格林柯尔继成功重组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后,再次出击汽车产业。襄轴股份前身为襄阳轴承厂,建于1968年,是国家“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四大轴承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汽车轴承生产专业厂,拥有国家级的专门从事汽车轴承研究、设计、开发的技术装备和研发力量。但是从1999年开始,襄轴的业绩也一路下滑,从1999年开始每股收益和息税前利润几乎为负值。   纵观顾雏军收购对象的挑选,可以发现顾雏军基本上是在“国退民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急于出手的经营困难但是生产条件和市场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收购的对象。这种时机的选择和收购对象的判断是整个成功购并和整合的基础。   第三个手法:反客为主   我们纵观顾雏军这几年收购科龙、美菱、亚星、襄轴事件,分析每一个收购过程,我们发现一个规律,这就是,顾雏军总是在股权转让完成之前进驻目标公司,入主董事会,或成为董事长,或委托自己的副手成为目标公司的总裁。   2001年11月2日,公告显示:科龙电器现有董事会将有变动。同时,顾雏军提早入主科龙董事会。2002年4月18日,股权转让完成。2003年7月8日,美菱电器董事会提早选举顾雏军为公司董事长。美菱电器股东大会同意李士军等四人辞去公司董事职务,增补顾雏军、林科、成湘洲、霍永新等四人为公司董事,增补陆鑑青、景星、雍凤山等三人为公司监事。2004年3月2日,格林柯尔受让公司股权的过户手续已办理完毕。2004年4月份,顾雏军担任了董事长。2004年5月10日,亚星客车控股股东与扬州格林柯尔办理股权过户手续。2004年4月10日委派格林科尔副总裁出任襄轴总裁。本次股权转让须上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且证监会在异议期内未提出异议后方可实施。   不难看出,以上每次购并在顾雏军入主董事会和股权转让完成的时间顺序上相似之处,这样的安排会使新控股股东更好地了解、管理未来的公司,当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安排实际上为新控股股东在对公司的一些操作中带来一些便利(见其第五步的操作手法)。   第四个手法:投桃报李   在分析格林柯尔屡次成功收购、整合冰箱产业的过程中发现类似的现象,一面是顾雏军在收购过程中的屡战屡胜,一面是顾雏军入主收购公司之后上市公司在与原来控股的大股东之后的关联交易,这些关联交易的数额动辄数以亿计,交易内容多为对原控股公司欠上市公司的债务的安排,公司的商标、土地使用权等往往作为抵偿债务或者交换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的条件。在科龙的收购过程中如此,在美菱过的收购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由于历史原因,科龙电器的原控股股东欠有上市公司12 .6亿元的债务。在顾雏军出任科龙电器董事长之后的2002年3月15日,科龙集团当时的控股股东表示有能力解决对上市公司的12.6亿的欠款,具体办法是:容声集团、拟将其所持有的科龙电器2.04亿股股份转让给柯林克尔,格林柯尔将此笔转让价款由原来的5.6亿元变更为3.48亿元,并直接交给科龙电器代容声集团偿还所欠相应数额的关联欠款,这样容声集团的关联欠款将减少至9.12亿元,容声集团拟以其拥有的资产进一步偿还关联欠款,“科龙”和“容声”两个商标,是容声集团的资产的重要部分。1999年和2000年之间容声集团为推广长两个商标的花费高达3.28亿元(中国证券报)。   2002年11月25日年的公报显示:ST科龙(000921)容声集团拟以其拥有的“科龙、容声、荣升“注册商标的转让价款64400万元,以及土地发展中心拥有的399614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中的人民币21339.71万元用于代容声集团归还容声集团前本公司(上市公司)的欠款,交易完成后容声集团对公司的欠款清偿完成。在以上的基础上,科龙电器同意免去科龙集团的资金占用费5043..66万元。董事会的评价是以上的协议价金及条件属于公平合理,并能全面彻底的处理科龙集团欠本公司(科龙电器)债务余额和资金占用费,符合本公司的利益。但是如果我们就这一连串的处理作出某种假设,倒也符合某种逻辑:首先为通过商标的使用权进行偿债打下了伏笔,然后用高价抵偿原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巨额债务。   以上的操作无独有偶,类似的操作在格林柯尔收购美菱电器的过程中又有发生。根据美菱电器的2003年12月3日的公告显示:美菱电器(000521)拟议其42725.09万元的应收款、集团公司对股份公司10110.53万元的债务、洗衣机公司对股份公司30918.49万元的债务收让集团公司拥有的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934984.67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及洗衣机公司房产和附属设备。根据该公告,公司房产和附属设备主要是洗衣机公司拥有的21393平方米的洗衣机联合厂房。   以上关联交易按照某种时间顺序的进行,如果我们作出一点假设,一切便符合逻辑:每次成功收购的背后,总隐含着某些与原来控股大股东之间的默契,那就是柯林克尔通过作出某种承诺获得购买原来控股大股东的法人股的优先权利,甚至获得对格林柯尔较为有利的交易条件,在顾雏军入主上市公司后,通过和原来的控股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的债务豁免、或者其他关联交易获得好处。如此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如果真是这样,受到损失的仅是这些中小股东。   第五个操作手法:洗个大澡   通观格林科尔收购的公司,它们都有很多共性,业绩连年下滑,有的甚至被特别处理或濒临退市,基本上已失去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功能。那么,如何使这些休克的“鱼”起死回生,再次造血呢?不二法门就是要赢利。而赢利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核心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可是这个途径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怎么办呢?走偏门。其中有一个偏门就是纸上文章, 玩数字游戏。简单说,赢利=收入-成本-费用-息税。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公式右边任何一项都有文章可做。格林科尔又是如何做的呢?通过研究它的财务报表和股市表现,我们发现它在上市公司的“费用”上做了文章----反客为主后,大幅拉高收购当年费用,形成巨亏,一方面降低收购成本,另一方面为将来报出利好财务报表和进一步的资本运作留出腾挪空间。 只此一招,就可以“洗去”未来年份的大块费用负担,轻装上阵,出来一份干干净净报表,“赢利”就变得容易多了。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   1)科龙电器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电器)正式宣告第一大股东易主。格林柯尔并没有零售消费品的运作经验。在技术和品牌营销并重的家电行业竞争环境下,科龙能取得全新发展吗?据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常高层人士说,格林柯尔凭借全球领先的先进技术、资金实力、跨国经营的市场网络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与科龙原有的产业优势地位进行纵向整合,使双方受益。   尽管此人从宏观角度描述了科龙发展的前景,但如何短期内赢利也是摆在格林科尔面前必须做的事情。于是,纸面文章可能就成为最简单的方法。   2001底,针对容声集团对上市公司的8.6亿元的欠款,出于稳健性原则,ST科龙按20%的比例提取了应收账款准备金,高达1.72亿元,让我一次“亏”个够(见图一,2001年收购当期费用大幅拉升)。同时,股市做出负面回应,股市应声下跌。而后来,净利润由2002年10127.70万元增至2003年的20218.02万元,效果明显。   图一:科龙电器费用收入比   2)美菱电器   2003年,美菱电器投入格林柯尔怀抱,而公司发布的2003年年报显示,美菱电器已步入亏损阵营。这是它业绩首次报亏,美菱电器亏损1.95亿(2002年度的盈利为81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急骤下降,管理费用及经营费用迅猛上升。   美菱电器的主营业务利润由2002年的27429.89万元降至2003年的23058.89万元,同比下降15.9%,尽管其主营业务收入比2002年增长9.7%,到13.84亿元。   经营费用迅猛上升,美菱电器年报显示,2002年末期,公司管理费用是0.49亿元,2003年翻了两番,达到1.56亿元。美菱的经营费用也由2002年的1.86亿上升至2003年的2.23亿元。此举很容易让人想到这是把转制前的“瘀血”一次放掉,以便日后轻装上阵(见图二,2003年收购当期费用大幅拉升)。股市随即做出负面反应   美菱电器对此的解释是,2003年家电行业的市场竞争仍然十分激烈,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原材料价格却节节上涨,中外许多其它家电企业纷纷进入冰箱行业,整个行业增长趋慢,产能严重过剩;公司改制前,因国企体制长期遗留的历史包袱较重。但值得注意的是,与美菱同处于一个行业、一个家族的科龙电器却逆市飘红,净利润由2002年的10127.70万元,增至2003年的20218.02万元。   图二:美菱费用收入比   3)亚星客车   2003年12月15日,亚星客车(600213)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已于本月10日与顾雏军旗下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合同书该合同书写明:扬州格林柯尔以协议收购方式收购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持有的公司11527.25万股国家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0.67%,收购完成后,扬州格林柯尔成为亚星客车的第一大股东,而亚星集团仅保留7%的股份。   客车公司2003业绩不佳,亚星客车亏损1.48亿(2002年的盈利是2229.65万元),这是它业绩首次报亏。原来业绩还算相对稳定的亚星客车(600213),2003年度突然爆出有史以来第一次亏损,主营业务急骤下降,而且是每股亏损0.78元的巨亏。   因此,柯林格尔在亚星客车上的手法不得不让人怀疑顾雏军在重操故技。亚星客车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987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4912万元,出现了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亏损。主营业务利润由2002年的9394.38万元骤降至2878.82万元,降幅高达69.4%。   年报对此的解释是,公司于年初调整了经营层班子,新经营层班子需要有一个完全进入角色的过程,在尚未全面施展经营方略之际,面对着控股股东转让控股权这一重大事项,经营层存在不稳定因素;近几年来公司一直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主导产品不突出,生产公路客车产品的长度约束在9米以下等问题。继而自2002年9月生产公路客车产品的长度又进一步被限制在8.2米以下,上半年赢利能力强的大中型公路客车在主营收入中所占比重极小,下半年突破生产公路客车长度限制,陆续推出十余款大中型公路客车,使下半年主营业务有所增长,但较大的产品开发费和促销费等亦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公司的成本和产品价格管理也存在一定差距;在客观方面,“非典型肺炎”对客车的营销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但公司在新产品开发、营销体系建设、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继续保持了公司大、中型客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亚星客车与美菱有着相同的命运。亚星客车管理费用由2002年0.42亿元上升至2003年的1.02亿元,翻了一番。经营费用2002年是3200万元,2003年则增至5260万元(见图三,2003年收购当期费用大幅拉升)。股市随即做出负面反应,但在由此产生的未来赢利预期的带动下,很快反弹。   图三:亚星费用收入比   4)襄阳轴承   公司于2004年4月9日分别在《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上披露了本公司第一大股东襄阳汽车轴承集团公司于2004年4月8日与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书》的有关事宜。   公司董事会提醒广大投资者,本次股权转让涉及国有股权转让,须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时,由于本次收购人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未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所以不必履行要约收购义务,但需经中国证监会审核无异议后,方可履行《股权转让合同》。   从目前看来,襄阳轴承是刚刚摘去星的ST公司,同样的问题摆在格林科尔面前---短期要赢利,去掉ST。格林科尔会不会重操故技,再次上演费用把戏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六个操作手法:相貌迎人   顾雏军频频出手收购,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但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其经营能力,被收购的企业,在其经营一年后,立即扭亏为盈,交出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顾雏军不仅能整合企业,而且更是一个经营专家。   顾雏军对科龙的收购于2002年5月正式完成。2003年4月1日公布的2002年报每股收益是0。2025元,虽然三天后又调整为每股只有0.1021元了,但与前两年的连续亏损相比,这一业绩已经足以让投资者欢呼雀跃了。下面三张图分别反映科龙,美菱,亚星近几年的净利润状况。在顾雏军重组科龙后的2002年,重组美菱后的2004年1季度,重组亚星后的2004年1季度,上述公司都实现了盈利(见图四,五,六)。   图四:科龙净利润   图五:美菱净利润   图六:亚星净利润   是顾雏军的经营能力导致乾坤扭转吗?美菱和亚星的收购都是2003年完成,扭亏发生在2004年,由于季报信息的有限,我们重点分析2002年扭亏的科龙。简单比较科龙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的经营状况。由图七显示,从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科龙公司的主营收入分别是56.2亿元、38.7亿元、47.2亿元、48.8元,而同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17.74亿元、6.19亿元、7.66亿元、10.25亿元, 净利润分别是6.85亿、-4.71亿、-12.3亿和2亿(后调整为1亿)。近3年来科龙主营收入有所起伏,相应利润也有所变化,但是毛利润率基本持平。但为什么公司的净利润变化却如此大呢?真正的差别是各年度计提的各项主要费用,存在巨大的差别,尤其是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从前一节的叙述可以发现,在2001年,科龙的费用急剧攀升,而之后的2002年费用却锐减,奥妙在哪里呢?   图七:科龙财务数据   仔细阅读科龙2002年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在2002年,科龙公司坏账准备转回约0.5亿元,存货减值准备转回约2.12亿元,冲回广告费7900万元,维修费拨备相对2001年度减少计提约5000万元;合计约3.9亿。那么如果2001年没有这些坏账准备,存货跌价损失准备和广告费用,维修费用照常提取,科龙2002年还能是扭亏为盈吗?依此进行简单还原,得到新的科龙净利润变化图。可以看出,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2002年的转回,科龙在2003年并没有盈利(见图八)。   图八:科龙净利润还原图一   从另外一个角度,再对科龙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的费用收入比进行比较,科龙在2001年的费用收入比高得异常,而如果以1998年,1999年,2000年的平均费用比24%对科龙2001年,2002年进行同比还原的话,得到的结论是:科龙净利润根本没有好转,如下图。而美菱和亚星的费用变化存在同样的现象。如果依同样的思路,以近三年的平均费用水平24%和8%对美菱和亚星2004年一季度净利润进行还原,并以一季度经营状况预计全年经营状况,可以发现,此三家公司无一盈利(见图九,十,十一)。   图九:科龙净利润还原图二   图十:美菱净利润还原图   图十一:亚星净利润还原图   考虑到无法完全模拟出真实的费用情况,上述这种同比费用还原方法还只能停留在定性说明的程度,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费用的调节对净利润有根本性的影响。而顾雏军收购入主后,被收购公司的费用无一例外的飙升,从一个侧面说明其次年的扭亏为盈与这些费用飙升关系重大。顾雏军不是经营之神,但其对财务报表的洞察,理解和执行能力,确实称得上熟练级。   第七个操作手法:借鸡生蛋   从顾雏军收购科龙开始,人们就对他的钱从何而来就产生了强烈的疑问。那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无休止地进行收购?我们对科龙的一系列收购活动进行分析,发现顾雏军利用了科龙电器的强大现金流而不只是单单靠他个人的资金,来完成他在冰箱产业的收购,达到他整合冰箱产业的目的。图十二描述了自2002年以来,科龙的系列并购与投资。   图十二:科龙收购投资系列   ①2002年初,收购江西齐洛瓦,具体金额不详。   ②2002 年9月14日,科龙与吉林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签署《资产转让合同》,以人民币4000 万元购买吉林吉诺尔电器的经营性资产。10月又宣布斥资3亿元整体收购吉诺尔冰箱厂。   ③2002年12月,以1000万元收购上海上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两条冰箱生产线;收购远东阿里斯顿公司的全部生产线,具体金额不详。   ④2003年5月,江西格林柯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西科龙公司共同创立了格林柯尔——科龙南昌工业园。工业园占地2500亩,总投资3.6亿美元   ⑤2003年5月,与杭州西泠集团签署协议,收购西泠70%的股权,金额约为1亿多元。   ⑥2003年6月,在扬州组建扬州科龙电器有限公司,动工建设年产超过300万台的以出口为主的大型冰箱、冷柜生产基地,总投资预计达1.5亿美元。   ⑦2003年12月29日,科龙与南京伯乐签定合作协议,南京伯乐将以两条产能达50万台的无氟冰箱生产线和厂房等硬件入股,科龙以品牌、技术和资金入股并处于控股地位。具体金额不详。   不算南昌工业园和扬州生产基地这两项投资,光是用于并购,科龙就投入至少4亿元的真金白银。除此之外,科龙还是华意压缩(资讯 行情 论坛)的第二大股东。   作为消费品生产企业,科龙在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巨大的现金流。例如,科龙电器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为61.7亿元。一般地,科龙的经销商都是先付款后提货,而在供货商和广告商那里,科龙可以拿到30天到90天的账期。以60天的平均帐期来计算,就有10亿元的现金一直留在科龙的账面上( )。因此,科龙有充裕的现金用于投资。显然,收购科龙给顾雏军带来了产业收购扩大效应,他动用了科龙的强大资金流来帮助他对冰箱产业的整合   顾雏军事件的反思   顾雏军对冰箱业的整合得到了中国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赞美之声。甚至有人将他诩为中国的摩根。我们不排除顾雏军的殚精竭虑和运营管理的成效,但是换个角度,我们看到的则是在国退民进大潮背景下,一个长袖善舞,精于运作的顾雏军。难道顾雏军模式就是我们经济改革十于年来所期望的“民营企业家”吗?如果顾雏军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那我真要为中国的未来而哭泣了。顾雏军先生会不会在后的运作中继续故伎重演,本文中的部分假设是否能进一步验证,我们将拭目以待。 保护投资者 振兴股市新思维   我们应当审慎地提出一个“新监管”思维,考虑如何在大陆法系架构下,尽快融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这两项保护小股东的规则。   我们剖析几个香港上市公司的案例,看他们如何以让人叹为观止、匪夷所思的手法,在法律的边缘与空隙中玩杂技魔术。如此复杂的手法,非绝对冷酷地推行法制化不能禁止。   中国加入WTO以后,股市将逐步对外开放并与国际接轨。不难想像,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股市会进一步向香港及世界股市靠拢。加上中国目前正全力加强产权改革与股份制改造等措施,可以预见,中国经济体制正更加快速地朝着民营化方向发展。   但我心中总是存在一个隐忧。香港政府上个月公布香港居民有125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以下(每月家庭所得不及3000港元),且近来失业率高企(2001年第4季失业率高达6.1%)。经济滑坡,这将使贫穷线以下的居民人数继续增加……   当我回顾我们的邻国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时,很沉痛地想到这个在50年代早已实施民营化的亚洲强国如今安在?该国老百姓的母亲、太太和女儿们,如今必须远赴他乡做女佣。   我们目前所推行的民营化政策会将我们推向美国般的繁荣吗?有没有可能将我们推向如同菲律宾的不归路呢?   当我看到香港125万居民的家庭每月收入竟低于香港菲佣的4000港元工资时,不由打了一个寒颤。我甚至觉得我们更向菲律宾女佣模式靠拢,而离炫目的美国民营经济更远了。为什么呢?   虽然原因很多,但香港股市与房地产对香港百姓的剥削是不可诿过的。在此我不谈论房地产,只将注意力放在股市的剥削上。举例而言,李泽楷的“电讯盈科”收购“香港电讯”时,股民手中的市值损失高达2500亿港元(参见2001年5月号《新财富》)。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那是中国GNP的1/36(2001年中国GNP预计为1.14万亿美元)。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在香港现行法制基础上,百姓竟申诉无门。   香港法制系统如同英美等国,属于普通法系。在普通法系的架构下,法庭的判例以案例与陪审团为主。对于“银广夏”、“猴王”这类案例而言,陪审团的判例基本上不需要法条的支持,而只需老百姓主观认定。   举例而言,当法庭询问陪审团有关“银广夏造假”是否有罪时,陪审团成员不需具备任何法律素养,可以仅凭本身的主观意识决定其是否有罪。但以中国的大陆法系而言,一切判案必须以法条为基础。当法条不健全时,比如“银广夏”、“猴王”案例,整个司法系统简直对其无能为力。这也是我国目前所处的困境。   普通法系对于弱小股民的保护是优于大陆法系的,但为什么香港老百姓仍是申诉无门呢?主要是因为普通法系对证交法的执行而言,也不是全无障碍的。以香港来说,我们目前所欠缺的是“辩方举证”及“集体诉讼”。但以香港2001年所修订的证交法案来看,这两个政策的推行基本上是被利益团体所操纵而胎死腹中了。我必须指出,证券市场法制化的推行是痛苦和困难的。就算是在美国也不能免于利益团体的干扰。但为什么美国人能而我们不能呢?   1933年以前的美国股市正如今天的亚洲股市。从1929年到1932年间,美国纽约证交所的市值由890亿美元降至150亿美元。在这期间投资者信心完全崩溃,许多股票甚至完全无交易。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美国股市的崩溃不是因为基本面出了问题,而是投机因素使然。当时全美55%的个人储蓄均用在炒股上。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利用融资(margin)方式炒股。但对于融资度却没有限制。虽然当时最大的放款者是证券公司,但其融资却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借款(这是否与亚洲极为类似?)。当1929年股市大崩盘来临时,造成连锁反应:银行逼迫证券公司还钱,证券公司强卖客户股票,从而造成股市进一步下跌,银行进一步逼迫证券公司还钱……形成恶性循环。   美国国会在1933年时针对此事进行了听证。听证报告指出,20世纪20年代(1929年崩盘以前)股市之所以那么兴旺,主因是证券公司的炒作。证券公司发售股票时,自己先行大量买入,造成股价攀升,而不知情的投资人随后跟进(就是中国股市所谓的“与庄共舞”),造成股价进一步上升。证券公司与庄家随后就将股票卖予散户而大赚其钱。   当时有充分证据显示,上市公司造假情况非常严重(有如中国的“银广夏”),而公司内部人也大量进行内幕交易,掠夺小股民,但由于法制不健全,上市公司根本不注意信息披露,甚至不出年报。此外当时尚未建立股东大会代理制度,更让上市公司为所欲为。   美国政府在罗斯福总统的强势领导下,走了一步当时全国都反对的险棋—加强法制化以维持股市的发展。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恐慌时期,罗斯福的智囊团正在拟定国家复兴法案(National Recovery Act)。而以道格拉斯(William O. Douglas)为主的智囊团们也要求总统制定严格的证交法,其理念就是将政府力量引入股市监管。罗斯福总统虽然不能完全明白监管与股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但第六感告诉他,“这将是美国未来百年强盛的基础。”于是他毅然接受了加强监管的理念。   当时证交法分为《证券法》(Securities Act)和《交易法》(Exchange Act)。《证券法》授权联邦交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监管一级市场的市场规则与信息披露,《交易法》则罗列美国国会对美国股市前述的调查结果。   由于《证券法》主要为一级市场信息披露,不太涉及政府干涉,所以很快获国会通过。但《交易法》不同,由于该法罗列股市众多问题,因此政府强力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当时证券界担忧法制化会造成股市萎缩(中国股市对加强监管的呼吁似乎就有类似反应),因此他们提出自己的方案。为让《交易法》顺利通关,美国政府当时做了不少让步,最大让步是成立了美国证监会。为什么呢?因为证券界不希望联邦交易委员会介入,尤其不希望时任联邦交易委员会主席同时高呼管制的兰德斯(James M. Landers)介入,因此他们同意成立一个政府的代理机构,即美国证监会,而美国证监会仅可以负责股市监管。在证券界的压力下,美国政府又让了步,允许证券界的大庄家出任美国证监会第一任主席,那人就是肯尼迪(Joseph Kennedy)。   这位肯尼迪就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父亲。当时发展至此,我们只能对美国的证监制度捏一把汗—美国政府不得不向利益团体低头。但大家是否记得,美国国歌中有句歌词“天佑美国”。因为除了天佑美国之外,我实在找不到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其后戏剧性的发展—美国证券界人士做梦也没想到,肯尼迪竟然在日后善用自己以往的违规经验,变成证券界违规者的大杀手。而他甚至聘任兰德斯与道格拉斯做他副手。道格拉斯是第二任主席,兰德斯是第三任。   他们三个最大特点是绝对冷酷地推行法制化—我反复提及的“辩方举证”及“集体诉讼”制度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因为肯尼迪等人透过自身的炒作很清楚地了解到,整部证券交易法无论你写得多漂亮都是没用的,只有“执行”才是关键。而执行的利器正是“辩方举证”与“集体诉讼”。   美国的这段掌故虽然显示“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的诞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有目共睹的是,其对美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贡献是必然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希望中国会重复美国当年的偶然,这也是不可能的。但作为智慧的人类,我们理应具有这样的理性和能动性,将过去的偶然提炼运用为今天的必然,理应吸纳前人之鉴,跳跃曲折反复的试错过程,一步到位地建起经时间证明为优秀的监管制度。我们应当审慎地提出一个“新监管”思维,考虑如何在大陆法系架构下,尽快融入“辩方举证”和“集体诉讼”这两项保护小股民的规则。   我在此期《新财富》中特别剖析几家在香港上市的本地公司与中资公司的资本运作手法,是想让读者由这几个案例看到相当复杂的股市操控与内幕交易手法,看他们如何在法律的边缘与空隙中玩杂技魔术,且手法高超得如何让人叹为观止、匪夷所思。   试想,作为杂技魔术的观众—小股民,要举证说清楚其杂技的原理、魔术的窍门及每个细节,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当法律授予全体观众在台下齐声呐喊的权利,要求演员把其伎俩解释清楚时,那么杂技魔术的每个细节自然会毫不费力地大白于天下了。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常赞赏“集体诉讼”和“辩方举证”的理由。 论国企老总信托责任:良心何以沦丧至此   “我们这一代人不懂法制,也 没有良心,你们这一代接受的教育、面临的机会都比我们要好。”有“郎大炮”之称的郎咸平昨日做客华工,就产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为学生作演讲,在提及解决方法时向在场学生们热情阐述以上观点,说到激动之处忍不住拍案而起说:“作为一名学者,我就是要唤醒每一个人的法律意识,我们这一代人创造的财富能不能传到你们这一代,这都是我所担心的。”   实际上,比起面对企业家,面对媒体,昨日的郎咸平明显温和许多。他此次来华工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和九龙总商会主办的“2005新纪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训计划”,此次演讲是该计划的第一课。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脱稿演讲中,一向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他博得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民营企业家看到我像看到鬼”   “民营企业家看到我都像看到鬼一样。”郎咸平一开始就把学生们给逗乐了。   有“民企杀手”之称的郎咸平自称有一张乌鸦嘴:“一个企业家告诉我,他们最怕被我说。因为,我一说,这个企业要么出名了,要么是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他不改“杀手”本色,马上对国企老总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我们的企业家做得不好就怪体制,做得好就是个人功劳,对国家和人民完全没有信托责任,这是一群没有信托责任的国企老总。”“信托责任”就是平时老百姓说的“良心”。   他随即将矛头指向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直言企业在20年后就变成眼下当家人第二代的资产。“产权改革必须是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在国家利益前提之下的话,不容许国有资产慢慢流失到私人口袋里面去。”   “中国妇女会成别国保姆”   “30年以后写信给你女儿的时候你可能会写,你在别国当保姆的日子还好吗?”郎咸平直指中国面临“美国道路”和“菲律宾道路”的选择,而其中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信托责任。郎咸平的一番“惊人怪论”引起了在座大学生的议论。   他说:“如果信托制度一直缺乏,那么改革将会把我们带到菲律宾而不是美国。”   他说,中国盲目引进西方的资本主义,却没有把西方经济的基本精神:对国家、对老百姓的信托责任引进来。   郎咸平最后为大学生们敲响了警钟:“这样下去,经济衰退,我们国家的妇女也会像菲律宾妇女一样成为别国的保姆。”   “体会到毛泽东被围剿时的心情”   一贯“口无遮拦”的郎咸平引起那么多的争议,有没有感觉到疲惫呢?面对热情的大学生,郎咸平坦言,在以往几次大讨论的时候,中间的过程十分艰难,“我要挑战的是中国的利益群体,需要“钢铁般的意志”。“我体会到了毛泽东被蒋介石围剿时的心情。”   学生们用掌声回应了郎咸平。   ■人物速写   一头标志性的“郎式白发”,简单的白衬衣黑西裤却掩不住郎咸平特立独行的气质。   郎咸平一踏上讲台,就冲台下问:“这里没有记者吧?这里没有记者吧?”演讲到一半时,他又突然问:“我们这里没有企业家吧?”其“顽童”气质即刻博得学生们的掌声。   “我们这一代人不懂法制,也没有良心。”“民营企业家看到我都像看到鬼一样。”一向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郎咸平博得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人物档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所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以保护中小股民为理念,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   ■对话   昨日,郎咸平一改其令人生畏的“民企杀手”形象,耐心而温和地回答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原定45分钟结束的演讲因此超过了一个半小时。   “我们要强调全民信托责任”   学生:您在演讲中提到了中国法制不完善的问题,也谈到西方国家因为法制化而强盛的例子,那中国法制不够完善是不是由于我们国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阶段呢?   郎咸平:中国为什么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原因是没有集散中心。我们拥有政治城市、历史城市,惟独没有商业城市。没有货物大量积累,就不需要现代意义的银行,不需要合同,也不需要现代意义的股市证券市场等,导致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多年战乱洗劫后,明白了国家成功的基础在于全民信托责任,而信托责任归根到底需要法制化建设。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完善中国的法制,强调全民信托责任。   学生:您刚刚提到的中国人缺乏信托责任,其中除了法制化因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郎咸平:“信托责任”指的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良心,我越来越不了解我们的良心何以沦丧至此。你看一个美国的中餐厅,对一个中国厨师百般笼络,给他股权,但他还是要跑,而美国人不一样,你只要给他薪水和退休金,他就会留下来。这就是有没有信托责任的差别。   “我们这代要早点被淘汰”   学生:毕业后,我们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您觉得我们这一代应该怎么去应对?   郎咸平:不仅仅是你们,我也会这样,出去唱一下卡拉OK回来也就忘了。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忘记,一有负面新闻出来,你看到了就会想起,哦,这个是因为信托责任的缺失造成的。我们这一代是要早点被淘汰的,把权力交给你们,你们才是未来。   “中国不缺法律,缺少执行”   学生:我却感觉中国现在各种法律越来越完善,我们的法制化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郎咸平:中国目前不缺法律,而是缺少执行。政府要推动法制化建设,就是要加强执法力度。我就是希望到处演讲,把这个问题跟更多的人讲清楚。   只有严刑峻法才能保障良心   开放以后,内地曾有不法之徒来到香港,冲进金铺抢掠,洗劫一空之后从容离开,无法无天,人称大圈仔。香港警方应对之时,要求内地协助,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其绳之以法。现在有极少数国内企业到香港上市,就是白领大圈仔,相当于在股市上明目张胆巧取豪夺,两地应该加强执法的合作。   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严刑峻法!以史为鉴,美国1929年的股市,有的上市公司照样圈钱!就是因为有严刑峻法,终于使其守规矩,不得超越雷池。   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无论是国企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对股民都缺乏应有的信托责任。以国有企业而言,其管理者往往着重强调激励机制的不足,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国家和人民应有的责任。经营成功的管理者确实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也正因此国家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并非他们有多么卓越的才能,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回到我们前面的话题,正是由于上市公司对股民缺乏信托责任,所以中国股市的问题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英美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因为“信托责任”这个观念在英美国家有着法律上的保障。原因何在呢?像“信托责任”这样虚幻的概念,在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的国家很难条文化,而在英美这样采用判例法的国家,其法治体系就可以保证上市公司对股民应有的信托责任。有无信托责任是股市能否发展好的惟一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比较完善的股市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的原因所在。而大陆法系的国家因为信托责任无法立法,股市大都不能健全发达。没有法律约束,不履行信托责任就不能受到应有的制裁,股民信心屡受挫伤,一蹶不振,中国股市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像银广厦,造假之后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可经营者并没有因此受到严厉的制裁。立法落后于犯罪,类似的问题自然会相继出现,也是创维此次在香港东窗事发的根本内因。   今天,中国股市若要从美国引进什么制度,不是要引进美国的基金、战略投资者以及机构投资者,而是要引进美国股市严格的监管机制。只有严刑峻法才能救中国股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中国的股市还是没希望。   当前中国股市很难建立信托责任,甚至连基本的观念都没有。当前股市的问题不是出在股民身上,而是上市公司对股民没有信托责任。让股民对股市有信心的话,就必须建立起股民对上市公司的信心。   美国股市为什么能立足于长期投资,正是基于其严格的监管机制。它不敢操纵股价,不敢搞内幕交易,只能透过技术分析来买卖股票。如果你没有数据来支持买卖行为的话,那你就是违法。而事实上,当前中国股市发生的所有问题,诸如官商勾结、内幕交易以及利用银行资金炒股等问题,这些都在1932年以前的美国股市出现过。但随后当时的罗斯福总统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他赋予了美国证监会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美国,证监会的法力是无边的。它可以直接发传票,它可以传召任何人与任何物,而且任何单位都不能拒绝,甚至包括美国总统在内。此外,美国证监会还可以提起公诉,上至刑法。这些都是为了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利益。因此,美国股市才得以从1933年开始步入正轨。   我们一直忘记了一点,这个世界的良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有严刑峻法才能保证有良心。而且,光靠呼吁道德良心也是没有用的,要有严刑峻法支持才有用,否则的话,股市是永远不会健康发展的。   当前我国股市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投资者没有办法来客观地评价一个上市公司。他们没有办法知道哪一家上市公司是好的,哪一家上市公司是坏的,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打个比方说,目前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才罚多少钱,不过50万元而已,这根本就起不了什么阻吓作用。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对中国股市没有信心的主要原因。如果你们3年前听了我的劝告,今天你们就不会被套牢了。 直击追问郎咸平   这是《“郎”风暴》的最后一章内容,就公众关心的和郎咸平有关的问题追问他。   陆新之(下称“陆”):有人说,在中国做事,要有适应中国的做法,郎咸平的观点可能很对,但是方式太过张扬了,你有没有考虑过,如果去年,或者以后,你改变一下表达方式,更加温和一些,锋芒不要那么锐利,会不会对弘扬你的学术观点更加有益?   郎咸平(下称“郎”):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中国现在只能包容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去适应或巴结这个制度的人,那这个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我认为我对这个国家最大的贡献就是我二十多年的学术积累,这个前提是不容妥协的。而且知识分子的气节就要表现在这里,我相信这也是百姓对我的期望。我如果谈论什么话题不能够纯粹的从经济理论角度出发,而夹杂着太多为自己好的私心,我相信我迟早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的。如果仅仅是因为我的表达方式不是中国传统的方式而遭到挫折,我将无所畏惧,因为我早已经有了林觉民的心理素质。   陆:你现在的学术研究水平很高,人所共知,你觉得自己未来在学术的那些领域还能有更深的造诣?案例研究方面,有没有到一定程度就停止的可能?你估计自己在学术上面的成就,还能够去到那个程度?是否能够成为世界最顶尖的财务学或者金融学家?   郎:金融学家的学术研究是非常专业,而且技术性也很强的。我曾经花了二十几年的努力才有了我目前的国际学术地位,因此我不会放弃的,而且会继续努力。但是我对这个社会的贡献不仅仅是这些金融学常识,例如我最近常常谈的"新法治主义"就和金融学无关,而这是我几十年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学术积累所得出的结论,我未来在这方面仍然会继续努力钻研。事实上,真正对这个社会有影响的还是理念性的大问题,例如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就是一个代表。但是它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正是目前中国所谓主流经济学家所戮力奉行的圭臬。事实上国内专家对于他的理念是理解不够的。他这个主义的前提是这个国家的法治化建设已经完成,因此推行新自由主义才可行。如果没有先行推行法治化的建设,新自由主义将给这个国家带来如同菲律宾,拉美和苏联的改革困境。针对他这个理论的缺失,我提出了"新法治主义"的思维,希望能成为主导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思维。只有完成了法治建设之后,新自由主义的理念才能推行。因此我不希望我被简单的定义为金融学家,我想我应该被定义为经济思想家比较符合我的理念。我未来的努力目标是成为世界最顶尖的经济思想家,我还不想只是顶尖的金融学家而已,那目标太低了,虽然目前我在金融学界已有了这个光环。   陆:教学生涯目前能够给你相当好的回报,所以你能够采取独立研究的方式坚持。有没有设想过,如果有一天,可能教学的回报减少了,不一定你能够获得现在数额的收入,那时候,你会不会略为妥协?或者说,你像90年代一样,虽然收入不多,但是仍然能够安于独立研究?   郎:由于整个社会对我有着特殊的期望,因此我一定会坚持保有我的独立和中立性,这点我可以向关心我的读者做出保证。如果真的像你不幸言中收入大减的话,我也希望关心我的读者赏我一口饭吃,(大笑)究竟我是上有高堂老母,下有妻儿嗷嗷待哺。但是我多年积累的独立和中立性是不可能改变的。我发现我们这个社会,尤其整个产权改革大讨论,从开始到现在,给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们这个民族基本是追求卓越的民族,它追求绝对的公正,绝对的反腐败,绝对的卓越,这是我最大的感触,最大的支持。"   陆:有人说你一直向公众说话,向广大社会呼吁支持,是要挟民意,是对经济学界的颠覆和破坏。你能告诉大家你不断公开发言的目的是什么嘛?   郎:我不会轻慢任何人。你其实应该了解,我始终对争论的对手给予尊重,对他们提出的理念,我没有看不起,你看我,从来没有反唇相讥,纠缠语气和情绪。但我必须把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用我认为适当的方法,阐述给社会大众听。告诉他们,甚么才是正确的治国理念。我从来不需要强迫他们接受我的观点,因为谁对谁错,社会大众会作判断。我的目的不是讨好任何人,我学公司治理,我作为专业学者,一生所戮力追求的就是这一点,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中小股民利益,因此我从2001年到大陆发言来,你那时候就认识我,你看到的我研究的结论,和今天你看我研究的结论,都是非常一致的,绝对没有东摇西摆的。   陆:在你的观点之中,最被反对的是你认为国企优于民企,觉得你开历史的倒车,维护国企代表的垄断和非市场的权益。   郎:我讲得很清楚,我是不赞成国有企业民营化的,不赞成把老百姓的资产转到私人手中,这是我几年来一直反对的,还有所谓让管理者占便宜的MBO。至于认为我更欣赏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的说法,那是这么说的人要么没有看我的论述,要么就在偷换概念,我从来没有讲过国有企业是好的,民营企业是差的。问题是在中国现阶段要维持社会稳定,资产不能转移到私人资本家手中。我相信国有企业改换思维,用我这套方法,一定不比民营企业差。   陆:你对于民营企业家有严厉批评,会不会担心,他们日后会避开你或者抵制你。大争论以来,你觉得,找你的民企或者国企管理人,是比以前多了还是少了?你对这些评价怎么看?   郎:你这个想法错了。确实有小部分民营企业家讨厌我,但是绝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是尊敬我的学术思想的,而这也是为何我上课时,最喜欢来听我课的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家,因为我的观点对他们有用。如果民营企业家想听巴结的话的话,那多的是经济学家会这么干,但是我对民营企业家无缘无仇,我没有打击他们的意思,他们愿意听我的批评的主要原因是我的批评都是有根有据的。如果德隆早听我的话,而不要到处打击我,他们今天会落得如此下场吗?重要的是我用我的数据,在保护国家财产,保护全民利益的前提下,我发言了,至于得到什么结果,那是我不能知道的,也不能操控的,我更不期望媒体给我什么好的坏的评价。   陆:除了华尔街日报之外,还有那些海外的媒体或者同行知道你引发的这次大争论,他们报道之中对你的态度如何?   郎:最近有非常多的国外媒体要求采访,包括北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等。他们毫无例外的都是对我的反产权改革的观点高度的重视。我的回答和我在国内的演讲发言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新的观点。   陆:也就是说,这场讨论一直延续到2005年的现在,你会对你的观点进行补充或者修改吗?您从这场大争论中获得了什么?   郎:我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我是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才讲出来的这一番话,是深思熟虑的,并不是拍脑袋出来的。怎么会改变呢?当然,这个期间我受到很多启发,例如是网友的发言,现在我的表达方式也会有调整,但当然不是根本信念和研究成果的调整,我这么多年积累的学术观点是不会有什么改变的。   陆:你现在主力研究中国企业案例和经济现象,那么还有没有其他论文在写作,保持每年在国际学术期刊上面发表的趋势呢?   郎:有的,今年春季马上会有一篇,正式发布后可以提供给你。我虽然研究中国,但是其他大样本范围的论文是从来没有停止研究的。   陆:有人说你不断发起批评,是背后有想法的。那么教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除了学者身份,还想去做其他的社会角色,例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证监会的官员?   郎:坦白讲,我并不想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证监会官员的位置。我这样讲绝对不是矫情,这样的位置当然重要,但是有更多比我更适合的人去做这些位置。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对这个社会的真正贡献在于提供一些利国利民的新思维,而我人生的理念也是希望能透过我几十年的学术积累能够在中国法制化的富国强民的理念下贡献一己心力。而且人生苦短,我不愿意浪费时间做一些不适合我的位置。我只想专心的做我真正想做的事。如果能让我发挥我真正的特长,我当然乐观其成,但你提的这些位置都不是我想做的,而且我目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看看命运的带领吧。   陆:你给公众的一个印象,是一个斗士,是一个坚定的反对者。有没有想过自己五年后,十年后会怎么样?是继续留在学术界,还是会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去?你觉得那时候学术方面,你还能深入到那种程度?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退休?   郎: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是我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很不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目前的心境,因为会显得太宿命,那句话就是"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也就是"万事都由天,半点不饶人"。可是我想将一个真正的我展现给关心我的读者。而这也是为何我崇拜的偶像和一般人不同,我崇拜林觉民,因为他做的事和我做的事是类似的,只是时代不同。虽然我远远的不如他,但是我仍然在学习着他的牺牲和执著的个性。我这几十年来不断的充实自己,就是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发挥所长贡献于中国的法制化建设而达到富国强民的终极目标。但是能不能达成我个人的心愿,简单的讲我个人是无能为力的,那都是天意。所以媒体经常会问我为什么我总喜欢唱《天意》和《无言的结局》两首歌,这就是我对生命无力感的困惑。但是我又信奉王阳明"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必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此我不断的充实自己,下面一步就只有看"天意"了,希望不是个"无言的结局"。学术研究是我这一生永远不变的职业,至于什么时候退休,我还没想过呢?难道你觉得我该退休了吗?(大笑)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突破   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国企的效率在正确指导思想下绝对不比民企差   人物周刊:郎教授,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你认为到底哪里错了?   郎咸平:一个政府,经济到底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政治结构,要看这个国家的民族性,看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英国的产权改革,大家都没有完全搞懂。英国的产权改革有三大定律。第一定律,产权结构不变,绝对是国有股,在这种情况下,招聘职业经理人来做,当然行政命令是退出的,做得不好,下课,换人;做得好,就换成第二定律——上市,把这些业绩极为良好的国营企业卖给社会大众。这就是英国藏富于民的最重要的改革理念,而不是卖给私人。而且他们把最好的国有企业拿去上市,在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获得利益的情况下上市,所以它直接把财富从国家手中转到社会大众手中,而不像我们,转到私人资本家手中,这是不可接受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第三定律——英国政府保有了一股黄金股(Golden Share),在私有化国企的重大决策上政府拥有否决权。英国政府对核心企业的掌控是有效与权威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政府参考和学习。   如果大家再稍微了解一下西欧的产权改革,应该理解我国有些地方的产权改革方向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什么是符合世界潮流呢?要把社会资产还给社会大众,而不是个人。产权改革不得到老百姓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改革就是社会动荡的开始。   人物周刊:你“破”了这么多,那么“立”在哪里?也就是说,你对国企产权改革有何建设性思路?   郎咸平:我如果没有“立”的话,就不会谈这个问题。我认为职业经理人制度,本身就是一大突破。国企目前产权不变的情况下,行政命令退出,在二级市场找职业经理人来做,在竞争领域和民营企业同台竞争,资源性垄断行业收归国有。这是我认为在现阶段比较有效率的方法,而且从世界历史来看,这种形态是最符合中国现状的。按照我的思路来做,国企的效率绝对不比民企差。   最有效的事是最简单的。千万不要小看我所提出的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今天有些地方的产业改革,是践踏国有资产,践踏产权。不要把国家产权看得一文不值,国家产权如果能被所谓的国退民进,MBO,如此践踏的话,民企哪有信心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呢?一个不尊重产权的社会,不管是国有的,还有私人的,你的产权就会受到破坏。保护国有产权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护私有产权。当你不准践踏国有产权的时候,同时你也不能践踏私有产权。今天说郎咸平保护国有产权,那太小了,而是郎咸平保护所有的产权。我不是民营企业家的敌人,而是真正地帮助他们。   任何职业经理人都是“保姆”。只有充分地尊重产权,职业经理人才能成为一个好保姆。世界500强,哪一个不是职业经理人在做的?欧洲的产权改革,哪一个不是职业经理人做的?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我还需要多讲吗?   人物周刊:反对者并没有否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只是认为其重要性不如产权改革。   郎咸平:他们把这个问题看得太小了。我们一直围绕着产权,国有企业如何改革,事实上,我的切入点,更超脱一层。我们今天要确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尊重国有产权,也要尊重私有产权,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放心大胆地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去做。这才是强国的根本。他们对职业经理人制度认识是不清楚的。这不是讨论交通规则,不是选举,这是几十年的积累,只能表达,不能辩论,这是对思想的尊重。辩一辩就改变,那叫什么思想啊。   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应该是中国经济的主流,这个阶段是不可改变的,这是民心之所向。我比较赞成的是英国式改革,国有企业做好了卖给大众。可是,要像英国一样改革,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没有英国一样高效率的股票(相关:理财 财经)市场。所以我认为现阶段的做法就是让国有企业效率提高,行政命令退出国企,由职业经理人来做。产权是国家的,在这种理念之下,国有股控股,但不干涉企业运作,这样和英国、美国的大众持股公司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人物周刊:用“国有资产被窃取”这一问题来阻止非国有化改革,那是郎咸平真正的目的,因为他确信国有企业应该保留,并且他更欣赏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对于这样的评价,你如何看?   郎咸平:我讲得很清楚,我是不赞成民营化的,不赞成非国有化改革,这种把老百姓的资产转到私人手中,我一向是反对的,还有所谓的 MBO。至于我更欣赏国有企业而非民营企业,那是他在偷换概念,我从来没有讲过,国有企业是好的,民营企业是差的。问题是在中国现阶段要维持社会稳定,资产不能转移到私人资本家手中。我相信国有企业改换思维,用我这套方法,一定不比民营企业差。   精英政府才有法治   ——新法治主义   我主张的精英政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法治化的目的不是讨好利益集团   人物周刊:究竟如何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郎咸平:目前只能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没有别的办法。   人物周刊:你反对主导我国产权改革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你似乎说过主张大政府主义。   郎咸平:所谓大政府主义我并没有在很多场合作更多发言,因为我不想在这个时候再惹出更多的麻烦和误会。你以为我们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家,就是新自由主义学派,他们讲的民营经济、自由、民主、选举、议会、小政府,会把中国带到富强之地吗?这些理论是对美国或欧洲政治体制肤浅的看法,这是今天的新自由主义学派最危险的地方。如果这些能把中国带到富强之地的话,请你看看现在的菲律宾,它曾是美国的殖民地,复制了美国的所有制度,包括议会、选举、民营经济、民选政府,最后,这个上世纪50年代亚洲的超级强权,它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女佣。为什么?因为政府在还没有完成法治化之前就极早地退出了市场。这造成官商勾结,席卷全国财富。政府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政府是建立法治化的惟一来源,法治化通过民营企业家、学者建立,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强制政府才有法治。   美国的法治什么时候建立的?1890年哈里逊总统搞了反托拉斯法,一直到1932年完成了证券(相关:理财 财经)交易法,整个法制建设是在美国大政府时期完成的。当建立好一个良好的法治后,每一个社会的经济个体都能按照游戏规则来游戏,不会侵害到别人利益,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做好上市公司,不要侵害中小股民,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个时候,政府才能退出,中产阶级才能被建立起来。政府过早退出,带给一个国家的绝对是悲剧不是喜剧。   民主是要循序渐进的,没有法治,没有规则,民主带来的是什么呢?就是操纵政府。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不都是这样吗?你要选举,要钱啊,钱从哪来,必须从企业家那里来,他给你钱选总统,选上总统以后选总理,他在幕后操纵,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未来的思想指导主流必定是我所提出的新法治主义——所谓新法治主义,就是以政府的力量建立一套以民为本的法治化社会,而给社会每一个参与者包括政府一个法治化的规范。   人物周刊:你的终极目标还是不反对实现民主。   郎咸平:当然不反对,因为我自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跟别人的不同在于,我彻底地了解世界历史,彻底了解什么叫民主。我希望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来考量国家,我何尝不希望自由民主?任何低度开发国家过早进行民主化,自由化,没有成功的。你告诉我哪一个成功了?   人物周刊:一旦建立精英政府,就能保证民主的实现?   郎咸平:大或强权政府不一定会推动法治化建设,而这也是为何我用精英政府这个名词,不追求法治的政府不叫精英政府。精英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法治,完成法治化,就有游戏规则了,在股票市场上就不存在剥削了。像美国一样,每个人都不应该侵犯别人的利益。这个时候政府就可以退出了,为什么美国是小政府,因为美国大政府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建立法治化。我们还没有建立法治化,怎么能跳到小政府呢?   人物周刊:那中国五千年的大政府呢?   郎咸平:那是人治。全世界法治化是从19世纪开始,法治化是任何一个强国必须要走的道路。没有法治化建设,谁控制了权力,谁就控制了财富。今天为什么有很严重的官商勾结现象,谁跟权力接近,谁就能获得比别人更早一步的致富的机会,这是公平现象吗?现在的产权改革是公平的吗?做了国企老总,实现了MBO,你就致富了,这是公平的吗?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一直去不了的民族悲剧。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任务太重要了,要抛开这个历史悲剧前行,和国际接轨,推进国家进入法治时代,为下一代着想。这是阶段性的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什么事情都要循序渐进,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人物周刊:那你如何解释苏联和文革中的中国,这也是一个强权政府,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呢?   郎咸平:这是一个好的问题。当时的政府不是我心目中的精英政府。当时的强权是人治的强权,扼杀了每个人的创造力,是齐头的平等,而不是足底的平等。每个人80块一个月,每个人都没有创造力,任何经济个体都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最大才华创造财富。   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把枷锁拿掉了,但走向另一个极端,个人完全发挥创造力,没有法治。所以我们要回到中间。每个人的创造力必须受限于法治化的环境,要在法治化规定的角色里尽量发挥,不能侵犯到别人。这是我理想中的状态。我绝对不是要回到人治的时代,那是错误的。   我主张的法治是以民为本的法治,法治化的目的不是讨好利益集团,像这次产权改革,而是增进全民福利,提高国家财富。以民为本的法治化建设必须由政府来推动,如果牵扯到了利益团体,一定是不公平的,会造成社会动荡。精英政府是以民为本的政府,这样才能主导一个中立的法律,以大众利益为准,这是一个原则。   人物周刊:在这次产权改革争论开始时,你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   郎咸平:对,一开始并没有提到,我认为太早了。但现在我发现社会大众已经有足够的水平来接受我这种更进步的理念,强国理念。(反复看窗外的十字路口)你看我们现在交通乱成这个样子,你不感到惶恐吗?慢车道跑到这里停,快车道跑到那里去右转。这个叫纪律吗?这样的国家是法治化的国家吗?不经过法治的建设,怎么能导向正统?   一定要写清楚,我主张的不是人治的强权,不要让人说郎咸平带回文化大革命。在现阶段,应该强化中央政府的执政能力,这个阶段过了,我们下一代人才有好日子过,我们这一代该做点牺牲吧。   人物周刊:你受哪一种思想影响最深?   郎咸平:我受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影响很深。哈耶克,他是中国现代新自由主义学派的鼻祖,我在大学时代和他通过几次信,对他个人无比地崇拜。当时认为民主自由是治国的经典。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我发现这只是一个结果(连续地笑)。过程必定是1932年以前的美国大政府,俾斯麦的德国政府,法国的拿破仑时代,那才是一个开始。   人物周刊:一般人会觉得很奇怪啊,依你个人的经历怎么会主张精英政府主义?   郎咸平:我是喝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大学时代我就研读新自由主义学说,哈耶克的所有著作,我都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看的都是原文。我出生于台湾蒋介石时代,但一直无法解释,一个没有民主自由的地方,一个威权统治的时代,却是台湾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这完全不合理。等到有了民主的时候,反而是台湾经济最落魄的时代,李登辉和陈水扁时代。因此我明白,自由民主只是一个结果,到了一定阶段才能实现,台湾就是过早地实现了民主,带来的是民生凋敝。   我才是主流经济学家   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的产权改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宣言   人物周刊:这场争论到此结束了吗?   郎咸平:这场争论带给我们民族的,不是争论本身,而是如何正确构思一个真正的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治国理念。这是这次产权改革争论的根本。国有企业改革只是国家发展的小部分而已。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首的指导思想是危险的,我接受贵刊的采访,就是要站出来说,我从根本上反对目前有些地方的产权改革。不是反对社会主义,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学派提出来的、向西方靠拢的教条主义思想。   人物周刊:那你就是反对目前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   郎咸平:当然是,因为我才是主流经济学家。以学术成就、影响力而言,我才是主流。我是真正彻底地了解了什么叫民主,什么叫自由,才讲这个话,所以类似的观点才应该成为主流。我从来不承认我是非主流,我就是主流,虽然我就只有一个人。(大笑)   人物周刊:一个人的主流,不觉得力量单薄吗?   郎咸平:无所谓嘛,一个学者难道不为自己的信仰而战?我对对方也挺尊重的,对他们提出的理念,我没有看不起。但我必须把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用我认为适当的方法阐述给社会大众听。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确的治国理念。我从来没有跟他们辩论过,谁对谁错,社会大众会做判断。   人物周刊:几天前你说过:“经过这一次事件后,我认为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指什么样的作用?   郎咸平:对啊,现在我不是正在谈嘛。我认为现在是谈治国理念的时候了。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宣言。   人物周刊:但是我突然想到,你这个观点是不是偏左?   郎咸平:哎呀,这个不重要了。你能说德国、法国是左派吗?你能说美国是左派吗?这只是一个阶段性。这个阶段性好像看起来有一点左派的味道,我是为了右派而左派,不是为了左派而左派,我追求的是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的民主经济、民主自由。与其说是左派,不如说现阶段是左派,未来是右派,更好一点。这就是我跟左派经济学家保持那么远的距离的原因,不要让人误会我是左派经济学家。你说我是左派,那不可笑吗?(一连串笑声)   人物周刊:如果非要用一个标签的话?   郎咸平:那我是一个经世致用的经济学家。   人物周刊:上次接受我们采访时你说,仅仅得到网民的支持,也是一种悲哀。   郎咸平:一个政策推行的话,需要得到整个国家的认同,老百姓认同了,政策不改,那不等于白忙一场吗?   人物周刊:也有启蒙的作用啊。   郎咸平:走到这一步把自己当启蒙,那不是很悲哀吗?你不能改变,只能有启蒙作用,那真的是林觉民了(笑),我何尝不想做改变呢?我想得到的不应该只是网民的支持,应该是整个国家的支持。   人物周刊:你的治国理念什么时候能成为主流?   郎咸平:(沉默)我不知道(肆意大笑)。 中国的教育摧残民族创造力   提起他,总是有些人恨得牙痒痒,但一旦他出现在百姓面前,却总能被欢呼声所湮没。   在网上的民意调查显示,他被推举为最受人欢迎和尊敬的经济学家,但是他却连CCTV年度经济人物的提名都进不了;他为主流经济学界所不容,但却一直为中小股民撑腰说话。   也许你觉得他勇敢,也许你觉得他幼稚,也许你觉得他满纸荒唐言,也许你为他拍案叫绝,但他对外界的欢呼谩骂从来不在乎,他只想说自己想说的,做自己想做的,他就是饱受争议的经济学家郎咸平。   对话   我们培养出的都是非黑即白“人才”   教育周刊:您曾经说过读完本科都没有创造力,您为什么这么认为?   郎咸平:难道不是吗?就像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一个问题的看法非黑即白,我曾经说过中国的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结果我们的高材生就跑过来问我,难道要做小做弱吗?我谈的只是一个规律,只是说明中国企业太浮躁了,做大做强一定会出问题,但不是说要反过来做小做弱,难道就不可以折中吗?其实这个社会90%都是灰色中间地带。   但没有创造力不等于废物,很多岗位都不需要创造力,只要能重复就行了,因为这个社会不可能都是有创造力的精英领袖。   韩国的兴起是民族创造力的兴起   教育周刊:您怎么看中国的精英教育?   郎咸平:中国高考制度是一项非常能摧残创造力的制度,有创造力的人都是第一批被高考淘汰。如果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没有创造力的话,我们怎么能期望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企业家?我就是精英教育的牺牲者,深受高考体制毒害,所以我创造力还可以(大笑)。   一个民族是否缺乏创造力,只要看他的传统文化就够了,所以中国昆剧、越剧的衰退充分证明了这点,因为艺术是最需要创造力的。   现在我们整个民族的创造力有问题。我一直强调,一个企业家怎么在国际化中生存下来,一个企业怎么能在强手如林的情况下独占鳌头?其实不是拼资金、科技、人才,而是需要创造力!创造力,这才是是基础,资金、人才、技术都是服务于战略性创造力思维的,日本衰落了,取代他的居然不是中国,而是韩国。这两年,韩国的企业异军突起,如他们的三星电子。   教育周刊:据我所知,韩国的高考制度和我们是一样的,甚至更加苛刻。   郎咸平: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困扰了我很久。韩国的高考制度的确是扼杀了民族的创造力,这点和中国一样。但是你知道吗?三星电子为了产品外观的设计,专门建立了一个培养手机产品外观学员的学院,专门培养创造力。研发中心提供创造力的培训非常密集,光是手机外观设计人员就有500多人,都是他们培养出来的。   韩国人知道自己民族没有创造力,所以专门去培养这样的人才。其实,创造力不是不能培养的,完全可以亡羊补牢的,但我们是不自知,更遑论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从大宋就开始被扼杀。到现在,我们最喜欢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走向共和》这些片子,这其实就是宋朝的理学,理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考据学,这需要什么创造力?我们对一个做饭的女人拍个一、二集就完了,而韩国能拍出80集的《大长今》!韩国的兴起是民族创造力的兴起。   教育周刊:您比较喜欢美国的自由经济理论?   郎咸平:中国理解的美国自由经济很简单,认为他是一种无序自由,其实中国才是。我们现在到处都充斥着低水平、重复浪费、恶性竞争,而美国恰好是规划性的、有序的自由竞争,大家要正确理解美国,它的自由竞争是政府干预的,是有计划的。   其实美国最伟大的是它的文化,是它的好莱坞,因为文化是最需要创造力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在衰退,比古代时还要衰退得厉害。以前很多人去周庄旅游,但现在已经很少了,因为周庄以前的最有价值的老建筑都破坏殆尽了,只知道一味盖新的,当地政府不仅不发扬传统文化,还一味破坏人文文化。   骂可以,但一定要用数据说话   教育周刊:您支持丘成桐先生骂北大?   郎咸平:我是支持他,大力支持他,他反对北大学霸这件事情的确需要支持,我认为丘教授是有的放矢的。他曾经是我的同事,我的师长和前辈,虽然我们彼此不认识,但我一直很佩服他的学术态度,我认同他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是个很诚恳很用功的数学家。   我的观点是,骂可以,但一定要讲究数据。连数据都搞不清楚的学者就不能叫学者,但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是没有数据地乱唬人。所以丘教授这种严谨的学者形象需要树立。学者当然是要站出来发言,但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批评企业和政府官员都有理有据。和我一样,我批评谁不是因为我和谁有仇,只是对事不对人。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教育周刊:你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郎咸平: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所以显得我很特殊。我认为整个社会必须以老百姓为唯一考虑前提,反对一件事是因为它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这就是我们经济学家该干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老总要做好?我反问他,他做好不是应该的吗?他的责任就该他负。但人性总归是自私的,所以我提倡严刑峻法,就是要矫枉过正。   教育周刊:你觉得你能改变吗? 郎咸平:改变不是最重要的。提出来是前提,如果提都不提才是最可悲的。改革开放28年,我不提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因为大家都不遵守游戏规则。历史越久的国家,潜规则越多,太多积淀取代了游戏规则。在美国,你一笑他就以为你在笑,但在中国,含义就太多了。所以一定要树立规矩和法制。   郎咸平语录 ●与其说是韦尔奇传奇,不如说是韦尔奇泡沫,韦尔奇带给GE股民的是一堆泡沫。 ●我反对“国退民进”,即使企业家干得再好,也不能把企业送给他! ●国有企业所有人缺位,是经济学家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讲一句大话,假如哪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是我郎咸平看不出来的话,我从今天开始封剑退出江湖! ●新的腐败利益集团,勾结腐败的企业家,再勾结腐败的专家学者形成牢不可破的改革铁三角,打着改革的旗号大肆敛财,然后控制媒体。媒体被其所用,误导群众,然后把这种不合理说成合理,这就是舆论导向。   记者印象 “千万不要介绍我是长江商学院的教授,我被开除了。”如果不是刚刚采访过,我怎么也无法把他和那个尖锐的经济学家联系起来。眼前的郎咸平时不时爽朗地笑着,还时不时开着玩笑。   交谈中,我被他的直率冲击着,有时他的棱角锋利,像浑身是刺的刺猬,他看得到、想得到的人都可能成为他攻击的对象。但慢慢地,我发现他的攻击是没有倾向性的,就像他说的,对事不对人,在这点上,他有点像个孩子。   他对中国经济文化现状的批评站在绝对的立场上是对的,但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中国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来也不一定能解决。“但一定要提出来,否则就一点没希望了。”郎咸平说。   他的话使我想起了鲁迅讲起的铁屋子,也许此时振臂一呼使得民众认识到了我们在改革中的诸多弊病,但觉醒了一定是好事吗?能否冲破这个桎梏,谁也不能肯定。   我依然觉得他的做法不太符合国情,但郎咸平说,现在的中国需要矫枉过正。 缺乏信托责任——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   主持人:郎教授,作为一位公司金融与治理专家,您一直以来十分积极地致力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产权改革等问题的分析和调查,揭露了很多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问题,对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监督,有力地保护了中小股民的利益。在您看来,目前中国股市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郎咸平:这个问题太大了,让人有无从下手之感。中国股市的问题很多,如果空泛地谈,还不如从个别上市公司的角度来透视整个股市更具有说服力。我一直认为,中国股市最大的症结是上市公司的素质问题,一些公司,甚至包括一些好公司,大部分利益并没有归于上市公司,都把股民隔离于利益集中分享区域,怎么能让股民有信心?   信托责任是股市发展的关键   看看我最近正在关注的一家公司---格林柯尔。媒体报道格林柯尔用41亿的资金收购科龙、美菱等上市公司。经过我们的调研,结果发现事实并不像外界所报道的那样。我们发现它每收购一家公司后,这家公司的股价就出现大跌,这是有悖常理的,科龙、美菱、亚星,莫不如是。个中原因就在于,在收购完成前,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就赶在上一财政年度末之前即入主这些公司,把这些公司的费用打得很高,造成一种巨额亏损的假象,收购完成后再把费用打成零。   上述例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那就是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无论是国企也好,民营企业也好,对股民都缺乏应有的信托责任。以国有企业而言,其管理者往往着重强调激励机制的不足,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国家、人民应有的责任。经营成功的管理者确实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也正因此国家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并非他们有多么卓越的才能,“时势造英雄”而已。   再回到我们最前面的话题,正是由于上市公司对股民缺乏信托责任,所以中国股市的问题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英美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因为“信托责任”这个观念在英美国家有着法律上的保障。原因何在呢?像“信托责任”这样虚幻的概念,在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的国家很难条文化,而在英美这样采用判例法的国家,其法治体系就可以保证上市公司对股民应有的信托责任。有无信托责任是股市能否发展好的唯一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比较完善的股市一个在纽约、一个在伦敦的原因所在。而大陆法系的国家因为信托责任无法立法,股市大都不能健全发达。没有法律约束,不履行信托责任就不能受到应有的制裁,中国股市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像银广夏,造假之后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可经营者并没有因此受到严厉的制裁。立法落后于犯罪,类似的问题自然会相继出现。   德隆事件暴露了“资金黑洞”   主持人:早在2000年,您就指出了德隆的问题,提醒投资者对德隆操作资金的手法予以必要的警惕。在后来德隆还没有出现严重问题的几年中,许多人对您的观点产生了质疑。时至今日,德隆资金链的最终断裂成为您当初观点的最有力的证明。在您看来,德隆事件除了验证您当初的预言之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   郎咸平:德隆事件确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但同时也是对某些错误做法的有力证明和批判。德隆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图迅速地、不切实际地把规模做大,涉足金融业,搞所谓的产融结合。一个做实业的公司插手金融业,乱投资,其结果必定是失败。   德隆事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股民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该选择那些有实质性产业的公司。靠玩资金游戏做大的公司必定靠不住。现在看来,产融结合这种模式已经到了应该好好检讨的时候了。第二,泡沫迟早有破灭的一天,虚假的繁荣等到被还原时损失必然惨重。第三,中国的企业家要学会放弃机会。德隆当初的乱投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看到好的项目就“爱不释手”,太喜欢把握“机遇”,往往会失去真正的机遇。第四,“资金黑洞”现象严重。德隆问题只是暴露了“资金黑洞”的表面现象,更深层的问题还非常之多。在我国股市中,类似大股东侵占资金、互相担保等关联交易问题非常严重,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成为下一场资本市场风波的祸首。   做强之后再做大才是应提倡的   主持人:郎教授,您向来对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关注,我们注意到您对民企发出的声音中批评和质问占了主流。从德隆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您的这种批评有时虽然尖锐,但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您对我国目前不少企业家做大做强的经营方法予以了否定,那您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正确的经营思路应该是怎样的?   郎咸平:做大做强是我向来最反对的经营思路,但却往往是我们的不少企业家最热衷的。中国不少企业家总是希望能够“一夜变大”,企业经营取得了一定成绩就迫不及待地扩张规模,甚至提出几年之内成为某某行业巨人的口号,雄心勃勃地与国外著名大公司看齐。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是成功地做到了大规模与高素质的结合,比如通用,但我们要知道,它是花了150多年的时间才一步步壮大起来的。很多事实证明,在现阶段,一些中国企业“做大做强”之后,虽然从表面上看资产是增加了,但成本很可能失控,最终造成企业资产质量和股价的不断下跌。成本是最能反映经营能力、最能暴露问题的,无论采取什么经营策略,只要成本一上升,就说明有问题。   我曾举过青岛啤酒的例子,青啤曾经一度在做大做强的思维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收购,规模铺得太大,反而带来了成本的上升,结果造成的是股价和盈利的不断下跌。而新的管理层上任后,把“精益求精”作为核心的经营策略,由最简单的减低成本开始做起,建立了很好的咨询系统和物流系统,使仓储、运输的成本大幅降低。企业效益也明显提高。这就是我所提倡的企业家的经营思维:“精益求精,控制成本”,做强之后再做大,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国企并不是经营能力差的代名词   主持人:您对民营企业做过许多调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就您的观点来看,是不是国企只要解决好委托代理机制,找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可以不用改变产权性质,照样做得很好、很有效?您认为,国企和民企到底谁的经营效率更强一些呢?   郎咸平:企业产权的改变,并不能根本解决国有企业经营亏损等问题。其实,国有企业之所以会给人经营效率低下、运作不灵活等印象,主要是它本身的体制所决定的。国企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需要负担沉重的社会责任,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民营企业则不需要。如果让民企也多开几家幼儿园,成立公费食堂和医院,想必与国有企业比起来也就没有什么经营优势可言了。内地不少民营企业家的经营水平不见得比国企高明多少,因此,指望通过国企的民营化就能扭亏为盈是没有实质性保证的。   实际上,好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能力毫不逊色于民营企业。我们曾经做过研究,去年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等各项指标都不相上下,甚至国有企业还更好一些。我认为,近几年所推动的国营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有了极大的改进。以我和香港中文大学苏伟文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见图一),内地在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资产回报率(4.1%)和香港的私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4.3%)相比,几乎毫不逊色,差距并不大。但是国有企业每单位资产所能创造出的市值(1.13)却远远高于私营企业(0.965),其差距高达17%。另外,国营企业每单位资产所能创造出的市值虽然和大众持股公司的(1.14)类似,但是国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4.3%)却远远好于大众持股公司的0.5%。这个数据清楚地说明了国有企业虽然绩效低于私营企业,但经过改制与重组,国营企业依然能创造出高于私营和大众持股企业的绩效。这个简单的数据说明了国有产权民营化并没有其合理性,国有企业仍然可以透过国企改革而改善经营绩效。   当然,我不能否认来香港上市的国有企业都是较好的企业,而且例如中海油等国企属于自然资源垄断的企业,其盈利自然较高。但这并没有改变经过改革后的国有企业绩效提高的事实,而且我一向主张基础建设和自然资源垄断的行业就应该国有化,否则由民营企业控制这些行业,将来必呈现大型企业控制国家政策的现实情况,例如菲律宾、印尼等亚洲国家。   我并不否定,推进民营经济的方针是正确的,民营企业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民营企业。有些企业应该民营化,因为国有企业做不好这些行业,比如矿泉水、办公用品、家具等,而对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像石油、煤炭、钢铁等则必须让国企来做,也只有国企才做得好。其实,现在国外的很多企业都认为,在中国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国有企业,而不是民营企业。所以,国有企业并不是经营能力差的“代名词”。   主持人:目前一些公司信息披露中的造假行为越来越隐蔽,甚至一些专家都很难发现问题所在。作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的金融专家,能不能就解读公司报表时如何一针见血地抓住要害、发现问题和风险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建议?   郎咸平:关于公司财务分析是个比较专业的话题,普通投资者可能很难发现问题。我以TCL为例作说明。1997年4月,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TCL集团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并与李东生签署了为期5年的放权经营协议。按照协议规定,TCL到1996年的3亿元资产全部划归惠州市政府所有,此后每年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如果多增长10%至25%,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多增长25%至40%,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30%;多增长40%以上,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45%;超出部分奖励给经营管理层,或者以优惠价购买。根据这个协议,我要提出几个疑点。净资产回报率是管理团队能否取得股权的唯一界定准则,只要超过10%的部分管理层就能按比例提成。因此,中小股民如何能确定TCL所公布的净资产回报率是可信的呢?有没有可能有虚假的成分在其中呢?   我从TCL的网站上得到这样的数据。我们利用电子行业排名来观察TCL的经营绩效,而参与排名的公司有41家(见表一)。我们来看2003年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名列前茅,这合乎了以高净资产收益率图利的管理层大前提。但除此之外,其他的指标却是矛盾重重。   那么我就要提出以下几个疑点,希望TCL能给股民一个交待。   1.如此低的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排名在25),如何能创造出如此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呢(排名在3),我百思不得其解。我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TCL有着极低的成本费用。因此,与行业相比,同样的成本费用应该创造出较高的净所得才对,但是TCL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净所得除以成本费用)却排名在26名,因此不合理,我希望TCL能解答我的疑惑。   2、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居于26和31名。资产负债率居第35名(第一名的比率最低),而利息保障倍数居于12名,显示TCL的财务风险是很大的。希望TCL能够解答我的疑惑------为何风险如此大的公司却给股民创造出了极差的股票收益率(排名32),也就是TCL的股民承受了高风险低收益的不合理组合。   3、TCL的净利润增长率(排名16)和总资产增长率(排名23)只属于行业中下等的水平,因此TCL应该是一个增长速度缓慢而未来盈利看淡的公司,因此股票收益率(排名32)就显得比较合理。希望TCL能够解答股民的疑惑。   也就是说,将个别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的公司进行比较是最容易发现隐蔽的问题的。举例而言,如果在一个衰退的行业中,个别公司如果表现异常的好,那么我们就要打一个问号,看看它是不是有可能造假。   外资鼓吹QDII目的是为炒H股   主持人:时下A股市场低迷,且上市公司素质大多不高。香港证券界对内地实施QDII的呼声很高,您对QDII有何看法?至于A股、B股和H股股价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看的?   郎咸平:从去年起,香港的外资银行就开始大力鼓吹QDII。鼓吹的目的是为了炒作H股,制造出一些概念。经过一年的时间,中央政府目前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有所松动。QDII肯定会对中国股市有影响,一部分资金会以QDII的形式流出。QDII与QFII不同,我认为,它的实施会对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外资不愿轻易进入A股,而港股和内地A股不同,它获利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很多人已经做好了炒港股的准备。   至于股价关系的问题,就以A股和H股为例,从历史看,我们可以发现,在两个市场同时上市的一家公司的A股和H股的股价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有时走势还正好相反。以去年的H股而言,H股是被充分炒作的,由香港大的外资投资银行带头炒作,股价与上市公司素质的关系不是很大。而A股股价与公司素质的关系本来也不大。所以,即使实行了QDII,我认为,这两者的价格并轨的可能性也不大。各有各的炒家,所以还会继续“分道扬镳”。   至于B股,我认为其被边缘化是注定的。B股存在的市场空间已经越来越小,B股的产生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B股的衰落是必然的。   表一   净资产收益率(%)第3名   总资产收益率(%)第6名   成本费用利润率(%)第26名   股票收益率(%)第32名   流动比率第26名   现金比率第31名   资产负债率(%)第35名   利息保障倍数第12名   毛利率(%)第25名   主营业务利润率(%)第25名   净利润增长率(%)第16名   总资产增长率(%)第23名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是全世界最浪费的经济   提要:我们今天有太多的数据证明中国的经济是全世界最浪费的经济,我们的能源使用率浪费是日本的九倍,你的富裕程度比得上日本吗?你是欧洲的五倍,你的富裕程度比得上欧洲吗?你是美国的2.9倍,比得上美国吗?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的主导政策方向是有问题的,我们很少认清楚事物的本质,都是一窝蜂地冲向房地产市场。   主持人:我们非常容幸地请到了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为我们做主题演讲,一位是郎咸平博士,郎咸平博士是美国霍顿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是近年来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第二位重量级嘉宾是铜锣湾集团总裁陈智先生他现任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商业地产联合会主席,陈智先生从1996年起就在中国提出了Shopping mall的概念,今天我们还要请出几位合作单位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位嘉宾和他们平时在自己的企业运营中的一些心得。   郎咸平:这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沉重到什么地步呢?各位回想一下,我国这么多民营企业家,基本上不是房地产商就是投资巩固商。一个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果并没有看到我们的经济体系出现像三星电子等等具有竞争力的行业,而是不断地在房地产行业里面打转转。我很有幸最近访问了两个城市,一是银川,另外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是武汉。银川在上一届的领导领导下小而美,这次我去了以后领导改了思维要发达一个大银川,要以房地产拉动银川的发展。这次武汉市邀请我对武汉市提出个人的意见,会前武汉一直跟我打招呼说请我要骂他(众笑),我不会骂他。武汉也希望以房地产提升发展,在会上武汉市提出一个数据,武汉市的平均房价是三千块钱,并没有所谓的泡沫现象,我当时说可能我这个人才疏学浅,历史上的经济没有哪个是以房地产出现的,这个思维在我们伟大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城市连一点竞争力都没有,光盖房子能把经济拉动起来吗?最多拉起来是泡沫而已,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不理解。   深圳、香港或者是银川,或者是大武汉,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我们所应该追求的是这个城市是一个独特的竞争力,以竞争力发展一个城市的未来,这个城市上去了,民生富裕了,房地产是一个后续的工作,要发展一些配套的措施,房地产推出来才有人去买。这个过程如果颠倒过来,拿房地产作为增长产业将会是什么代价?到最后你会发现房地产的泡沫反而阻碍了这个城市的发展。   举一个例子,大上海的发展,上海的房价之高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一个银行而言,他要设立一个办事处他到底是去上海承受两三倍的高地价还是干脆去北京算了?这个浅显的道理说明高房价所带来的只是一个表面的问题,你看那个城市发展是红红火火的,背後是城市的竞争力不断上升,我不敢想,小小的城市每平方米三千,我想谁买得起来?他们说好卖得很,我听了都难过,这个都是炒作。以房地产发展经济水平这是极其危险的。   我们对于房地产行业寄予太多的厚望,缺乏行业的组织,更多的是缺乏一个主要的思路。我们很浅显地认为这个城市短暂的繁荣最重要,短暂的繁荣当然可以靠房地产,对各种原材料增加内需,各个行业短期内看起来是很红火的,但是长期之下怎么办?这个城市的经济能力在哪里?话说回来,这一次香港的立法局代表团来到深圳跟广东其他城市很激动,说我们是否应该把制造业再引进香港?谈了很多很奇怪的话题,香港一些比较专业水平的理解提出一个批判,就是“回答我,除了中央政府替你搞的拉动你的零售业的条例之外,你有什么样的竞争力?香港有什么广东省没有的竞争力?”没有一个竞争力的城市如何长期地打算和发展呢?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   我刚才讲的是一个宏观格局的问题,但是这个房地产问题要落到实处,到底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对我们房地产业是什么样的调整和什么样的思维过程?我们讲房地产本身我想说明的问题是思维层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方向总的方向是错误的,全国的房地产是非常危险的,这几年我从来没有对于国内听过国内有三星、通用电气跟他们学习他们发展的行业,我没有听过一个城市谈过这个问题。甚至在大上海地区“科教兴市”,对于这个话题我在上海演讲,我说科教兴市的本题要搞清楚,科技能不能振兴一个城市。反过来问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整个浙江地区、大上海地区的高科技发展是怎么发展的,除了本地高科技产业以外,不可讳言,台湾的IT产业大逃亡到大陆,是一个重大的转机,你们认为像这样的行业在国内是有前途的吗?台湾的 IT行业为什么会出逃到大陆?这个理论我们一直没有谈过,事实上这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我最近做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案例,我们发现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各省市注意的,尤其是这些希望发展房地产的,连浙江省、大上海地区以IT产业为主导的长三角地区我认为他们面临很重要的危机,我拿三星电子和台湾的IT行业做比较,三星电子最后展现的实力有几项?第一,他有上下整合的价值力,第二,他有全世界13个全球设计中心,三个设计学院,专门设计产品的外观,才能席卷市场,他还有很好的价值链,利润特别高,他有成本低,他有特殊的结构,让他的创新能够随时随地地得到保证。所以在他十年之内超日赶美,两千年财富派名他排95名,三年跃升了六十多位到三十几名,在国内我没有看到如此成绩的公司。   台湾IT产业出逃大陆是为什么?台湾是以机电为主的行业是搞了几万家,像这种分散式的手法,导致的结果是三星的优点都没有了,因为你太小没有规模的,没有价值整合、创新也有问题。出逃到浙江省干什么呢?很遗憾的是接近生产者、接近消费者、接近市场。IT行业最后的宿命是和传统行业一样,以追求接近生产与市场来降低成本,这还有什么长期竞争力?在这样一个竞争力逐渐衰退的国内,竟然要以房地产为主导取代所谓的IT行业,我们没有认清楚事业的本质,国家要长期发展,所需要的不是房地产,而是像三星这样的企业,如果以浙江省、上海市而言,如何能够主导IT行业的发展,让IT行业重新拾回他所有的竞争能力,和价值链的整合,和创新、规模经济,才能重新登上世界舞台,才能重新拉动这个省市的经济。   今天大家看到广东省的发展,你们认为民营经济带来的是永续的经济繁荣吗?这样想就大错特错的,广东省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各个市县独立发展,为了发展而发展,到最后广东省是全国少数省份低水平重复浪费的经济太多,每个城市都做一样的东西,思维都是惯性思维没有任何的变化,我们没有看到一个规模经济的整合,所看到的是各省、市、县另论低水平的充分浪费发展。   我们今天有太多的数据证明中国的经济是全世界最浪费的经济,我们的能源使用率浪费是日本的九倍,你的富裕程度比得上日本吗?你是欧洲的五倍,你的富裕程度比得上欧洲吗?你是美国的2.9倍,比得上美国吗?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的主导政策方向是有问题的,我们很少认清楚事物的本质,都是一窝蜂地冲向房地产市场。   以前温州有一个“温州奇迹”,现在什么状况呢?温州派名从过去的榜首目前落后到最后,温州商人勤奋吗?非常勤奋,赚钱非常品分,也是温州几大行业是怎么出来的?卖钮扣和打火机。多少钱卖一台?赚几分钱勤勤恳恳搞那个积累,规模太小,没有竞争力,赚了钱就到大城市去炒房地产。我们作为农兴社的改革怎么改?要股改,要自负盈亏,你以为你引进了美国的思维吗?农兴社可以股改可以做自负盈亏吗?这结果是农村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都不晓得为什么。养猪贷款两三千块钱,对银行没有多少钱,银行要派一个人去看,去看的车费超过了利息收入了,这么高的交易成本不可能交易的。农兴社吸收了农村的存款以后,钱不再回到农村,回到哪儿去了?就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话题,都去炒房地产了,农村资金不能回炉的结果造成高利贷盛行,甚至25%的高利贷是四分利。让大家感到更为忧心的是87%的高利贷不是用来再生产,而是用来上学费、看病、吃饭等等永远没有偿还能力的,这样的农村经济不担忧吗?   中国怎么发展农村经济呢?我看到太多的房地产,各位你们走一走上海市的高速公路、北京市的高速公路,你看看旁边两边的路标,都是大的房地产的开发,甚至到北京市也在农村地区开发了一个四合院,你们认为这代表什么意义呢?这代表今天中国的资源通过各种管道严重地被误导,竟然是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经济,这个误导是惊心动魄的。   我觉得从高科技而言,从温州现象而言,从广东而言,你发现或者整个大农村而言,你发现都是毫无例外的,以房地产为主导的市场,甚至这么漂亮的小银川市也想以房地产为主导,这么大的武汉市也想以房地产为主导,你说我们这个国家未来怎么办?   五到十年下来,讲到一个最好笑的话,谁还有钱去买房地产?这个道理大家看不懂。我们今天的购买力不是房地产创造出来的,而是过去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创造出来的,一起投入到某一个行业里面造成必然的现象就是行业的泡沫化。如果全国房地产崩盘怎么办?有人说不可能,台湾发生过、香港发生过,你说那时候怎么办?香港发生房地产崩盘就在97年,当时香港非常担心金融体系的崩溃,香港有很多的负资产,到了负资产时代最好的做法是不还贷款,房子给你算了,我也不干了,银行就成了受害中心,造成大量的坏帐积累,造成经济崩溃。为什么香港安然渡过这一关?香港人做事勤勤恳恳,他可以扛这个债,他可以上街游行,对政府不满,但是可以扛,扛到最后的结果是银行体系的崩溃。可是我问在座的各位,在国内你扛不扛?如果国内崩盘国内的来百性会像香港老百姓一样扛着吗?我讲一句不客气的话“你认为国内刁民多不多?(众笑)”我们有一个政策如果贷款还不清楚都不能拍卖,这是在刁民的政策上继续培养刁民,这样走下来谁来负担这个结果?我们看到这个讲话是很好笑,各位了解是我们的银行要承担风险,到时候金融体系的压力不仅仅是一个坏帐的问题,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全面崩溃,如果有房地产的泡沫的话。虽然这个现象并没有在香港发展,因为香港的老百姓和其他老百姓不一样,这么多的问题放在眼前,这么多的问题放在眼前,政府该如何处理?   中国是这么大的幅员,我们最危险的就是我们的惯性思维,你既然发现就好了,我无论到西区到宁夏,东到东北,还是到南方,你发现各地的政府都是一样的,如何发展房地产振兴经济,如果全国只有一两个城市这么做没有问题,如果全国都雷厉风行我刚才跟各位讲的预言就会出现。   在生产力停滞不前,只发展房地产的时代,房地产的泡沫所带给我们的是立即的经济危机。而且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再加上一些炒作的问题使得情况变得更为复杂。我们这个房地产是一个很畸形的房地产,叫做“深圳学香港、广东学深圳,沿海学广东、全国学沿海”,就是一种最助长炒作风气的房地产,从香港学来的,卖楼花。允许像香港房地产商一样,先卖十套,高价卖出,制造泡沫,还有所谓的商品式住宅,等等这都像香港。可是你跟香港不一样,为什么跟香港不一样。最近香港法院宣判一个地产代理商判罪,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为了卖房子,他说最近很多大陆的表叔买了我们十套的房子,这是一个宣传的手法,在国内看起来没有什么,但是在香港是违法的,所以被法院起诉判刑。请问我们国内还有没有这种司法制度?你引进的香港的楼市,香港本来就是一个风险大,这是一个炒作的过程,大家都很清楚。至少香港还有那么一点点比较公平的法律,这比内地要公平一点点,你还能压制他们的炒风,你披露不实消息还有可能被起诉,但是在国内连这个都没有。   而我们所接触的房地产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市场,我们政府怎么处理房地产的问题,谈到这个问题我必须要告诉各位,政策本身好坏,当时我关心的话题,更重要的话题是到底政府向银监会这些官员怎么看这个市场我是最关心的,2003年的宏观调控我是比较赞成的,那是一种所谓的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为什么我赞成?因为今天中国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很奇怪的体系,是全世界很独特的体系,是一个二元化的体系,我们常常看到报道说过热,或者说是过冷,这两个是不太全面的,最全面的说法是在中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同时并存的,这两个现象只要你使用金融的宏观调控就会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我给各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我的习惯,我的一切公开发言绝对是以我个人的经济学涵养来做发言的。2003年我赞同政府的行政宏观调控,2004年利率的问题,我是双手双脚地反对,当时跟我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社科院的金融所的所长李杨(音),我为什么要反对?就要因为中国是一个二元体系的金融体系,任何金融政策都会失效,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提高利率0.27%,我们有70%的贷款是政府的贷款,其他的是非银行的企业机构贷款,这里面由国营企业为大多数,这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利率是绝对不能改的,这次为什么2003年要针对地方政府的胡乱建设要进行调控?因为这些有了政绩工程的太多了,低水平重复浪费,涨了一点他就不借了吗?不要说2.7%他照借,27%他还是要借,因为他觉得还不起就不还嘛。你用利率来做调整本身就是一个失误。   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靠地下金融,因为在亚洲国家都是这样的,比如说在台湾,你不借可以去标会,会反映所有未来的金融,如果调整了27%地下金融是涨了四倍,如果涨的结果是立刻打击了民营企业,利率一跳绳,通货膨胀部门急需解,通货紧缩部门继续打击他们,他们就会更进一步地紧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公开反对银行的政策,因为二元制体制的任何金融政策出发都会恶化这种二元化。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去年年底我就透过媒体公开发言,利率上升的结果必然导致未来汇率上升,我很不想说下面一句话,不是我聪明,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利率行生和户率上升是非常挂钩的。汇率跳绳以前人民银行是如何向大家保证说不会调汇率,但是在5点钟突然调了,你认为你是打破市场的预期吗?你错了,你不但强化了市场的预期,还打击了你在公众心目的信誉。我请问你,一个信用破产的政策你认为有人听吗?你保证的结果是全国老百姓都认为是不可信的,全世界都知道你会再调的,因为你已经把你的信誉破坏掉了。   汇率的调整结果是如此之严重,我都不知道。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我虽然是一个香港学者,但是我自己本质是一个中国人,我对于政府信用的维持我比任何人都忧心忡忡,政府的信用太重要了,包括这次股改,为什么我会透过各种管道,包括内参包括其他的管道表明我的反对立场,因为你破坏了政府信誉,什么叫正确的股改?在我心目中,我拿实际数据说话,股改做得最成功的是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时代,国有企业转成民营化的时候他采用了三部曲做股改,第一部在国有股权结构不变的情况,用置业经理人。第二步,这些经营好的国营企业能股改,为什么?像我们中国一刀切全部股改不是很好吗?我最反对一刀切,英国人为什么那么做呢?我告诉你这就是英国政府的睿智,他很清楚地知道股改代表政府的信用,所以英国人知道最好的国营企业进行股改,英国老百姓知道每一个国营企业股改以后这是英国政府企业,买的以后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益,而我们中国的股改都可以股改,老百姓买了以后怎么办?国家一定要给,到时候怪谁?怪那个背书的人,你为   什么要推出股改?股改本身又是进一步破坏政府的信用度。   汇率政策也好,利率政策也好,股改也好,本身承诺不承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已经把一个最基础的问题已经点出来了,就是政府信用何在?如何再能够在经济领域里面能够利用政府信用主导经济进一步发展?告诉我。下一次政府再推出任何股票市场政策老百姓怎么想,老百姓不会认为你替我着想,又是某一位官员要为了个人的前途又要推出新政策。汇率政策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时候政府还能够信誓旦旦地说我保证不调汇率这是不是又骗我一次?你越讲声音越大我就越知道升值,你是不是很清楚地告诉全世界你的汇率要升了?没有人相信你讲的话,因为你的信誉已经破产了。   这种信用缺市的金融政策是我最忧心忡忡的。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来,我感到最遗憾、最无力感的,你们也有同样的感觉,等你们今天听了我的演讲以后我保证你们后悔听我的演讲“死郎教授,不来听演讲,本来过得很好,什么都懂了以后日子很难过的。” ( 热烈的掌声)   我本人是纯正的金融学博士,我是大众化地区第一批金融博士,我很遗憾地告诉各位,我对政策的走向没有一点的影响力,无法拨乱反正,只能看着他走下去。甚至我建议过政府这些点错了,2004年4月?2005年7月,透过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是有1500多亿,有另外1400 多亿美金不知道怎么进来的,这是我的一个名言“国际炒家的水平炒作水平之复杂是你无法想象的,不要小看他,太太厉害了。”你不知道钱怎么进来的,这些才是你汇率压力的主流,不是贸易。什么叫汇率?是各国政府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这叫汇率。(众笑)今天对汇率最大压力的是,银行的破坏信用式的政策,我郎咸平看懂了,国际炒家所罗斯比我聪明得多,我当然看得懂。银行已经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不调整,那就是要调整了。   你要怎么打击他呢?我曾经给他这个建议,我贬值2?3%,我撑你三个月,因为这个资金是非常规的,按照国际惯例你很难撑上3个月,当你不得不走,到时候我再调回来不行吗?你只有透过这种方法跟国际炒家斗争的方法你才有可能让国际钱慢慢流出。你现在的走势,未来的汇率让我感到忧心忡忡,而且虽然我们没有日本的《广场协议》,但是我们实质上的内容就是广场协议的内容,汇率只要一旦被突破就停不下来了,这是在国际金融学上面,你只要做过国际的学术研究就应该知道的结果。汇率只要政府一放弃决心,汇率一动,各钱一流入你就再也停止部分压来了,这是日本为什么能够在90年代完全拖垮日本的经济。   今天我很担心我们们的中国重蹈覆辙,我们如何了解我们的未来?我今天说这个话你们在座的人会认为我偏激,郎教授你为什么总是要点出这么锐利的话语?一针见血?因为十年之后,这段历史一定要被检讨,而且是非常深刻地检讨。   今天我跟各位的谈话,我是用心在讲这句话,而且我是用最简单的几个观念跟各位做沟通,我要让大家知道,未来我们经常担心的,银行说了一句话我又在公开场合表示我的反对,那就是我国的汇率政策更加浮动化、自由化,因为银行要把汇率的风险从自己的肩膀卸下来,给谁呢?给你。我的答案是:凭什么。凭什么银行可以卸下来。我现在非常清楚我的观点,银行必须100%承担汇率的风险,不能卸,这是党和国家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中国没有资格搞浮动汇率,中国13 亿人口在内,包括我在内,有没有一个外汇操作的高手?我们中国的人才济济,银行有两千个经济学家我认为都是很优秀的,但是没有一个外汇操作高手。所罗斯能够短时间打败一个银行,银行算什么,外汇一开放就会陷入危险,你太大胆了,我们连外汇的汇率都没搞清楚就开放了,太大胆了。为什么美国、日本、欧洲可以搞浮动汇率,因为他们的工厂都有外汇对冲机制,而我们国内没有一个公司知道怎么做外汇对冲,所有的风险由中国的企业家来担,这公不公平?   目前我们汇率上下的浮动是极为历史性的巧合5%,请问各位你们制造业的利率是多少?5%了不起了,所以一个聪明的外国政府可以用压迫你升至5%,或者贬至 5%。升至5%中国的外汇企业全部被你扫光,贬至5%进口企业全部都扫光了,一上一下全部都没有了,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对冲。你想承担风险吗?你承担不了,你要做外汇对冲,要有银行的工具,远期外汇的对冲近期外汇的对冲你们都搞不清楚。   我是用心来谈问题的,我对我国的汇市、金融市场、股市感到非常地痛心疾首,除此之外我不知道怎么谈自己的感受。金融政策还有一个原则,美国人、欧洲人、像这样的经济学家已经做了上万篇论文,有一个结论,金融政策本身切忌大起大落,因为金融政策什么时候有效果不知道,效果多大不知道,这是最危险的,任何政策比如说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都可以调整的,金融政策不可以。政策一出来,什么时候有效果你不知道,效果多少你不知道,这是最危险的。   从去年开始,我们一直有对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直没有效果。并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效果什么时候出来你不知道,一直推出政策,越来越严的政策。我再反问一句话,如果这些政策在同一个时间一起爆发呢?那就是经济箫条了。我希望不会走到这一步。如果金融政策切忌大起大落,切忌调整,你说应该怎么办?所以这是一得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我们今天很简单地认为我们国家已经跟别人接轨了,事实上你想得太单纯了。金融是最难接轨的,难到什么地步,难到金融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日本90年代的危机是什么造成的?日本整个产业界的崩溃是怎么造成的?不敢讲全部是金融,至少金融是一个重要的主因。   我跟各位讲一个很可笑的故事,我们今天中海游要收购美国的尤尼科,我本人很激动,我们确实需要海外的油源,因为这是美国政府对付中国政府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明确提出来不可能成功的,怎么可能放弃制裁中国的机会呢?并不是我是一个语言家,是因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日本在80年代末期收购的洛克费德(音)中心,那时候美国在闹“第二次珍珠港事变”,美国人听到很分路,代表我们美国人精神的“洛克费德中心怎么能卖给日本人?”得意洋洋的小日本以为真的收购了,结果《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地值升值了一倍,日本产业垮台,当初收购“洛克费德中心的不得不*价卖给美国人,在产业界美国不是你的对手,房地产不是你的对手,但是只要他执掌金融的优势,他可以玩弄你于股掌之上。金融政策是不能犯错误的,我有请央行要有一个理论,如果没有100%的把握,金融政策不能动,只要一动,上面一错下面就有连锁的很多的错误。农业政策、工业政策上午错了,下午可以改,但是金融政策上午错,下午就有百亿千亿地损失。政府对金融政策是非常谨慎的,我们是非常不谨慎的,甚至用楼市做金融政策调整。   你们都在深圳地区,如果我是国际炒家我会不会选择深圳?我会不会选择广州、上海、北京?而且我资金量不是很大,只有几十个亿,我不选这些区域,我只选大上海地区。深圳没有所谓的市中心,而且市中心都是大家不想去的地方,你想住在福田、华侨城、香蜜湖等等这些地方,几十个亿要炒不容易,广州有一个市中心?你不会住的,你住天河、番禺,北京市中心有二环,天安门那里,你不会去住的。他会住在三四环之外,包括北大、清华区域,还有亚运村工体等等那些地方。而上海不一样,上海人问他要不要在上海郊区买一个别墅?要,但是他还要在市中心有一套房子,最好是走路去逛街、按摩、桑那最好。那个地方的土地供应量非常少,楼盘非常少。如果国际炒家要从中大赚一笔这是最好的区域,你可以用少量的金钱拉排股价,我没有明确的数据。我当时为了做上海的这个节目的时候对很多的房产代言做了调研,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有大量的香港资金成片地,房价走势和2003年的H股走势是一样的,炒家一起炒的,开始的时候是很低迷的,到了年底的时候已经开始大丰度地上升,尤其是去年的年初开始上升,靠近2月的时候,一两个月之内楼家上升2、30%,不可想象,套现完成卖给老百姓,国际炒家都走了,到最后推出一个政策,很严厉的政策,说2年之内要托收是多少,还有房子要先还贷才能再卖,这些政策不能说对与不对,该调的对象没调到,国际炒家走掉了,宏观政策一出来他就走了,因为政府什么时候要调价他太清楚了。一个国际炒家会在政策出台之前立即走人。由于内环的房价大幅地升值,旁边的房子是水涨船高,按照比例而言,内环跟外患之间的泡沫是最多的。我当时在上海做的电视节目也想这么讲,如果宏观调控的话内外环的调幅是最大的。   这个现象造成到最后什么结果,印证了我开始讲的,高房价所带给这个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障碍,而不是一个激励。到现在来看,整个内环的房价高达3?4万一平方米,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多少住户能够承受?上海怎么发展?发展成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吗?不是说不能,你何必多一个麻烦,多一个高房价的麻烦,让你做什么事都很困难。每个人的消费习惯不是取决于赚多少钱,而是取决于你的财富效果,如果泡沫一起来以后,财富一增加,虽然房子没有卖,但是你感觉到财富增加了,你的消费增加了。你只要下一个毛毛雨,到这个地步,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是跟者泡沫走的,这太可怕了,你怎么整治泡沫?打光泡沫这是很好的,但是上海老百姓消费习惯要大幅度减少。金融政策,效果怎么样不知道,因为打压房价本身代表的经济意义不是房价要下跌,而是当初的财富效果受到打击。城市的消费习惯要改变,改变多少不清楚,既然搞不清楚就要谨慎。   第一步不能让房价上升,等到最后你的金融调控手段是因为国际资金撤资以后再来处理,这就为时已晚了,这个时候你发现技不如人,你不但在房地产方面技不如人,你在利率方面、汇率方面其他方面都技不如人。这是什么下场?在我们大清王朝时代,传击炮队技不如人要签订上千个受辱的条约,而现在的金融手段技不如人你一定有大量的企业要倒闭,这是一定的。政府在这方面的功用太重要了,我们说政府要退出经济领域,那是美国,美国队经济领域掌空非常严格的,如果他要退出的话怎么对经济这么重要,政府介入经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怎么做调控。   我在上海的时候,我的一些学生比我很有成就的,都是一些地产商。当时信心满满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我说你们要了解,按照这种宏观政策走下去,哪一种企业能够成长?低成长、低负债,高现金流的企业能够成长,所以不要老搞小公司。我讲了以后他听了很感动,可是晚上腐败一次就忘了,上个月我又做了一次演讲,那批同学又回来了,说老师又忘了。说今天宏观调控出来了,像你所预测的一样,他说现在怎么办?我说现在来不及了。我跟各位讲,如果按照这样的走势下去,我们的房地产公司至少到80%,我们现在是小而全,将来的80%要被专业化的服务行业所取代,你是否考虑学习一下美国的经验,或者欧洲的经验,成立一个所谓的专业化的房地产的服务公司,比如说装修什么的,目前也有这方面的,你们思考一下。去上网查了一下美国专业服务商的格局。   我要跟各位讲一下我的结论,今天我们谈完了整个金融政策的思维,金融政策造成的打击还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对各位影响最大的是银行或者主管当局的思维怎么样,如果他的思维是我所讲的一种信用破坏式的思维,一种卸下担子的思维,一种把风险转给公众的思维,我告诉各位,你今天的日子一定要比明天更愉快(众笑),明天会更艰难。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于我们金融政策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之下,我替各位感到忧心忡忡,我对这一年推行金融政策感到痛心疾首。   (大家热烈地鼓掌,要求继续演讲下去)   谢谢各位热情地支持,我的推论都是按照自己的经济学的素养推论出来的,大家千万记住我是金融学博士,我也希望今天的演讲能够给各位带来一些企业业务方面的警告。给大家提三个问题。   提问:我是深圳晚报的记者,想请问教授一个问题,一直以来大家都说深圳的房地产是健康的,您是否认为这样呢?   郎咸平:我碰到一个现象,这次宏观调控在上海造成一些影响,每个月的成交额一百件都没有,这种少量的成交额无法主导价格,因为价格的变动要靠交易来变。现在市场怎么做抵制,就是不交易,等事情过了就好了。但是有一些楼盘由于资金链紧张,新楼盘推出以后价格下降确有其事。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的反映非常奇妙,通过不交易抵制价格的变动,这会严重对冲金融政策的作用,这是金融政策最难的地方,效果不确定,所谓的靠交易量抵冲价格的变动是一个主要原因,切忌大量使用金融政策。我们发现北京和广东的地产没什么问题,不但没低压还有幅幅地上升,最稳定的大是广东地区的市场,原因根据我们过去看的资料是说1992年开始深圳以及广州的房地产是最早跟香港接轨的,受过打击是最多的,多打几次就学乖了。这里的房地产相对上海而言也比较理智,上海很不幸地成为一个国际炒家的主流中心。人都有一种冲动,一看房价上升,他也水涨船高,但是类似的现象不会在广东出现,因为有地域的特殊性,也不会像上海一样要在市中心居住。这不好操作。   在深圳的房地产没有所谓的好或坏,相对北京或上海而言,他的政府是最合理的。有的时候罗湖地区以一个平均的数量而言,全国最先开始有房地产的地方就是广东,到时候你发现经过几次波折以后,目前房价的走势在全国相对而言是最合理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新开发地区越不合理,像长沙、银川,要开始在那边炒房就很奇怪了,民间的理智思维就会差很多。这是一个好现象,至少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在广东来讲,我不认为会有太大的波动   提问:我想请问一下,央行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整,他主要是对专业银行。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是分业经营的,像信托公司、典当行这两年如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很快,介入房地产很多,资金越来越大。我们金融政策本身有一个漏洞,在这种情况下他本身抵消了政府金融政策调控的效果,请问郎教授怎么看的?   郎咸平:这个问题问得很大,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举一个例子来说,金融政策调整的效果是什么大,四大商业银行调不调整没太大的差别,因为他们很宽松。我们任何地方都是二元式经济,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国家。只要通过银行体系推出来的政策有时候发现不太有效,我们对银行所扮演的角色责任是不清楚的。最后我们要求说你对中小企业多做融资什么的,他做不了融资,他也不相信你。我们很多的民营企业是老公做生意老婆做帐,谁敢贷款给你。我们银行体系的放贷资金的组成是非常危险的组成,基本上都是以房地产为主的。这就很危险,按照国际标准比例是很低的,50%以下,我们甚至高达8?90%,万一哪天出现一个大变动,房地产大崩盘怎么办?银行能不能承受得住?这就是下一次的金融危机。   银行问题我告诉各位,改不了的。我上次在建行做掩盖,我说你们在做股改是多此一举,解决不了问题,因为银行本身他是一个系统工程。举例来说,你把花钱放在15亿的中国人身上也是一个坏帐,因为国有企业不还钱你能怎么样呢?中国银行到纽约银行做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纽约人的素质好,大家都想还钱,不还钱有一个很好的法律制度,而中国的刁民又多,又没有健全的法制,想要做好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政府要明确理解银行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被动的角色,想通过银行做改革那是不可能的。要把整个银行体系的素质弄上去,法制完善以后银行自然会好。为什么美国的银行到现在那么积极地收购中国银行?有时候我们觉得很可笑,我们的银行那么可笑卖给外国人算了。你认为外国人那么笨吗?金融是他们发明的,我的金融博士就是在美国念的。他非常理解银行的好坏是靠经济数值和法制建设,我们今天的经济数字比昨天要好,我们的法制也在推动,十年以后会更好,现在进入中国是最佳时机,因为现在价格是最低的,今后各方面完善了,他们赚钱。他们赚钱了以后我们老爱性会很高兴地说“卖给外国人就是好”,傻,都是靠你把它搞起来的。现在把他们卖掉,十年以后会出现大发展的对象。   我开一个玩笑挖苦挖苦各位,150年之后,你的子孙怎么谈我们这一代的,他说“150年前在深圳那批老祖宗水平是不行,还不如300年前的清朝老祖宗,他们是努力打了败仗才赔外国,150年前的老祖宗别提了,还高高兴兴地把白银送出去”。这是我们银行改革的问题。   提问:我是一名经济学博士。我提的问题是我研究世界五百强,他们有一个词是“专业化”非常强,中国的五百强国有、垄断特别多,民营的五百强一半以上都是做房地产或者是做房地产控股的,他们这种存在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要想将来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和全球的特定环境下怎样发展?   郎咸平:这么大的问题啊。世界五百强本身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梦想,梦想到病态的心理,每个企业做到一定的时期都想做进五百强,比如说德隆、联想,这有一个思维的问题,你想前进一名都很艰难,因为别人太厉害了。我举一个例子,三星一年之内进上六十名,凭什么?就凭你一厢情愿,凭到处收购兼并吗?做不到的。三星成功的安理会给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家有很大的反思,你自己本身管理策略跟你的思维我们必须要理解,并不是你的资产的合并。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惯性思维很难进步,三星的成功有几个原因,这些成功来给三星是一个不得了的长进。前进了六十名。最近对于所谓的韩国现象大家都很关注,韩国人当初在八零年代末期我在纽约大学当教授的时候我们谈很多的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大家都很喜欢听,我们常常拿韩国企业做对比,一讲到韩国企业全堂哄堂大笑,我也跟者笑,15年以后你还敢笑吗?最近日本希望收购三洋,三星说收购三洋我们不感兴趣,收购SONY我们比较感兴趣。   现在还在搞房地产,还在搞金融控股,人家已经走到了可以收购SONY的地步了,我们还在落后十年二十年,这是我最大的担心。 中华文化不养高科技   “科教兴国”和“高科技导向”等等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但是我国发展高科技是不成功的。根据《国际竞争力报告》分析,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五个方面,研究与开发财力不足、科技人力资源效率低下、科技管理水平低下、科技基础设施水平低下、人力和财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就是我国研发的状况。   这种状况让人非常担心,不能不给我们以警惕。   高科技发展不成功   根据2000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排世界前列。我们可以来看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以来,我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位,而同期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研究与开发人员数量分别是中国的58%、57%、28%、19%;在年龄结构上,我国专业技术队伍趋于年轻化。根据1997年统计,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占50.5%,50岁以下的占86.7%;在教育程度上,我国1998年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基本与发达国家接近。   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科研人员数目与年轻化趋势显著提高。在《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中,科技竞争力是其八项指标中的第七项。而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度下降12位之后,在2000年度报告中的排名又下滑了3位,位列第28位;我国2000年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也比1999年下降2位,位列第31位。   根据瑞士管理学院的统计,我国科技研究开发效率低下。按每万人产出专利(包括国际专利与国内专利)的件数,我们作个比较:中国每万人产出专利为10.8件,而美国为1714.4件,日本为1737件,德国为1534件,法国为1504.9件,都超过中国150倍以上;英国为984.8件,韩国为554件,是中国的50倍以上;就拿印度来比,人家为446件,也超过中国40倍。   我们的研究人员数量是世界之冠,但我们的产出、我们的科技竞争力,却排在世界第28位。这第28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是基本没有创造力的国家。   科研思维:“中餐馆”敌不过“麦当劳”   我国高科技企业有下列五大特点:首先是研发人员工资最高,流动性最大。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状况与研发管理调查报告》的结果,52.6%的企业人才流失率在3%以下,而37.7%企业人才流失率在3至10%之间。表面上看我国高新科技人才流失率是远低于西方国家(西方大约是10%左右)。但这个现象完全不值得乐观,因为低人才流失率说明了现有人才的二级市场是几乎不存在的。而其不存在的原因为高新产品不是市场主流产品,而是属于配套或边缘产品,因此二级市场小。另外,人员流失大部分属于拔尖的科研人员的系统工程师。如此一来,反而造成各企业严重人才荒。   其次,研发人员层次很高,但研发效率很低,科研产品很少。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的企业在技术发展方面,以博士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30%,硕士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45%,以本科生为专业技术带头人有24%。由此可见,我国企业高新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学历结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当。而70%公司的研发队伍九成以上的科研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但是每万人的专利产出却居于世界末位。   另外,科研产品问题很多,维护服务压力很大。这与我国高新科技企业重创新、不重测试有关。我国64.9%的企业注重技术创新,高科技企业中,64%对于测试的投入都维持在5%至30%的水平,21.9%的企业在5%以下,只有14%的企业在30%以上,这与西方40%的水平相比是显然不足的。而且我国企业的测试质量还是比较差的。在国内所谓的测试大部分是由研发人员进行测试,而国外所谓的测试是由独立专业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这是东西方基本上的不同。   同时,企业在研发方面投资大收益小。大部分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总体上是比较大的,有52.2%的被调查单位的研发投入占到了主营收入的3至10%,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标准。有近30%的企业研发投入更高。但问题是高投入并未能带来高科研产品。   最后造成的是“老板给员工打工”,高新科技企业过分依赖研发人员,总是担心他们跑掉,想方设法笼络,没有认识到决策和管理的关键作用。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有23.1%的企业有认识。这个比例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新成立的高科技企业和倒闭的企业都很多,一批批“先烈”倒下去了,一批批后来者站起来。在国内,这是高新科技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断重复的话,可能3年后现在的企业又要倒下去一大批。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持续的竞争力。   但是我们的高新企业最缺少的就是持续竞争力。调研结果显示,64.9%的企业重视技术创新,而只有35.1%重视技术积累。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另外,只有15%的企业了解到管理控制才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的关键。其他所谓技术人才(27.1%)和市场需求(43.2%)竟然占了绝大多数。人才和技术只能替产品创造竞争力,但竞争力不是高新科技成功的关键。只有持续竞争力才是关键。   我们不妨提一个形象一点的问题:为什么美国有“麦当劳”,而中国只能有中国餐馆?“麦当劳”的味道并不如中国餐馆的好,但它各分店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它成功的地方。而你到中国餐馆,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大厨的手艺不错,炒的菜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因为这个大厨的手艺是无法复制的。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西方的高新科技企业是利用“麦当劳”这样的工序研发,而国内公司的研发却类似中国餐馆的经营模式。这样,中国餐馆(高新企业)永远达不到如同“麦当劳”(微软)的全球性企业规模。   制度建设是关键   那我们应如何将中餐馆一样的研发理念转换成西方麦当劳式的研发理念呢?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企业纪律化的思维。我去过许多企业,发现许多企业的员工无论是听讲座,还是座谈,都会有人出出进进,上厕所,打手机,大口喝水,这种情况在西方企业很难看到。有些企业的老总,在开会时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打扰,签个字,接个电话。这种见惯不怪的现象,实际上都是企业无秩序的一种表现。   虽然说老总在开会时签个字不致使企业受到什么影响,但我认为如果企业规定好了开会不许做其它的事,那么老总就应该做到,因为这已不再是简单的纪律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一旦出现破例,企业老总的思维就陷入了不讲程序、不规则的传统思维中。所以,要想使高新技术企业做到讲方法、讲程序、讲纪律,企业老总最需要培训。遗憾的是,许多老总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而且根据观察,在深圳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虽然也有文档记录,但是文档的操作性都很差。这是为什么?还是个纪律问题,大家都在随心所欲,认为少一点、漏一点没关系。我想强调,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根本是无法发展成微软的。   此外我们应将纪律的思维转换成工序。我们还是以中国餐馆为例。它可以借鉴麦当劳的工序。比如,我们可以把大厨经典炒菜过程分解,设计成20道工序:第一道工序(A)切葱花,按规定好的标准切;第二道工序切肉丝(B),也老老实实按要求切……下一道工序(C)倒酱油,别凭感觉,须用设计好的勺子倒满一勺;再下一道工序(D)调好一定的温度炒菜,规定炒6下就6下,不要多也不要少……每道工序严格按规定做,千万不要创新。这样炒出的菜肯定难吃。可能是大厨1/10的水平。但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有什么好处?——这样可以积累手艺!比如,炒出的菜端上桌,客人吃了说太咸,回头你可以告诉C,你可以把勺子换个小一点的,如此反复,不断累积、不断改进,甚至可以输入电脑,形成电脑程式。这样到最后,你可能达到大厨80%的手艺。但这就够了。做到这一点,你还怕跑了大厨吗?你甚至可以像“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开分店。   “麦当劳”就是这样累积手艺的,它的分店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它的薯条。“微软”也一样,从WINDOWS95到2000,其产品也就相当于“麦当劳”的汉堡。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思路,创造出西方辉煌的科技文明。   但在中国呢,企业流动最大的往往就是“大拿级”的关键人物,一个人走了就带走了一切。这就是标准的中餐馆式的经营思维。我所谓的工序思维就是用制度取代大拿,也就是前例所谓20道工序炒菜取代大厨。   传统文化不养高科技   我们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思维也对高科技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我将东西方的文化思维与其对高科技的影响做一解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在西方理念中,就不这么看,失败必然是决策或管理失误,是要负责任的。我们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在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2.6%的企业管理者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功与失败是可以理解的。而企业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失败是自然规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研发活动中,企业管理者放弃或淡化了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目标的控制与管理,因此只有23.1%的企业认为控制与管理是重要的。企业研发人员追求自身能力的体现,谁都不关心和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功与失败负责,甚至认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   我们崇尚“杀鸡不用牛刀”、“以少胜多”、“四两拔千斤”。为什么呢?我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视“悲剧英雄”。我们的文学戏剧里所歌颂的往往是以少胜多的事例,例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杨家将、文天祥、史可法、岳飞等等。但我们历史上绝对不缺乏以多胜少、以众胜寡的事例。例如汉武帝时的卫青、霍去病,当这些大将军出征匈奴时,他们必定采用以众胜寡的策略,经常以20万大军吃掉匈奴2万之众。而且武器也是最先进的。当时的汉军使用的弓叫“钢弓”,这种弓涂上了一层黑漆后,变得更加坚硬,且能比一般弓多射出100公尺,成了当时塞外之战的决胜利器。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事例呢?知道的人不多。   也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重视“以多胜少”、“千斤拔四两”。在研发中,则形成了喜欢少花钱多办事的思维,多花钱就代表没水平,这是我们的思维。但西方理念崇尚遵守规律,如活动遵守规律,过程受控制。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中,追求最少付出,寄希望于小概率事件。例如许多企业宣传和奖励有那些条件不具备(如资金、设备或环境),储备不充分(如备有技术积累和经验),过程超常规(不按程序和规范进行),但获得成功的项目和个人。这些项目风险很大,成功率很低。这种宣传和奖励的导向,将引导企业进入风险领域。这些小概率的项目的成功是建立在大概率的项目失败的基础上。这也正是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短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有17.4%的企业研发投入仅占主营收入3%以下,这基本上就是属于小概率的项目。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什么叫水平呢?就是做出来的事没有错误,对工作的要求也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有这种追求完美的思维呢?我想可能与我们从小到大一到考试就追求100分的绝对完美心态有着直接关系。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过程就被视为一种资源浪费;而在西方理念中,完成的工作必定有错误,而且,高科技含量越大,错误也就越多,这不是无水平的问题。所以,他们认为,加强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他们为什么有这种接受错误的思维呢?我想很可能与西方考试制度不同所致,基本上西方是以曲线打分,只要你在全班前30%,我就是A,虽然你考试犯了很多错误,但你仍然相对上是最好的。因此西方人勇于接受错误的思维远远的高于东方人。但表现在科研上就形成了西方重测试改正错误而东方人不重视测试。这个心态能在此次调研中被充分体现。有85.9%的企业测试支出占研发总费用比率是远远低于西方的40%水平。   我们的工作一般要求“内行领导内行”,高新科技企业尤其如此。我们的研发人员多透着这么一股味道:说我不行,怀疑我,你自己来,老子不干了。所以,我们的研发机构一般提拔什么样的领导呢?就是要提拔研发组中最好的研发人员当组长,否则,镇不住下属。根据调研结果显示,76%的公司是从技术部门的技术尖子中提拔,而只有24%的公司从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中提拔。但在美国,科研人员拿不了MBA的话就别想当“组长”。西方研发机构中,往往是学管理的“外行领导内行”。“内行领导内行”有什么错呢?比如评价研发人员工作,我没水平,怎么评价人家呢?所以要找一个最有水平的人来当“组长”,他才可以给下属“打分”,这里便有我们文化中的“精英”主义。但这一观念不利于企业研发的发展。再看西方的“外行领导内行”。当研发人员发明出一种产品的时侯,他自己须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好的,而不是由领导来评估。因此,他就写很好的报告,做出很好的模型,他还要对产品进行一遍一遍的测试,拿出数据,来告诉这位“外行”领导我的产品有多好。这位“外行”领导用什么眼光来评价你的产品呢——他是个普通消费者,这个“普通消费者”说好了,你的产品才OK。   由于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管理中,追求个人的能力和作用。例如我们经常听到政府和企业奖励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但很少听到奖励有“特殊贡献的团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然导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更不要说当“鸡身和鸡尾”。这也正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长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是相信奇迹,崇拜奇迹的。根据调研结果国内有54.6%的企业倾向于期望某个研发人员突然间能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然后能赚大钱。可在西方却不然,他们只相信规律,不相信奇迹。他们不会倚重于个人的创造能力,而更多的依靠制度的运作。   东方文化崇尚精神目标。如“追求第一”、“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愚公移山”,“铁棒磨成针”。而西方文化崇尚现实目标。如“相对优势”、“阶段目标”、“综合指标”。由于受到这种东方文化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中,追求技术是否先进,水平是否领先,没有进度和时间观念,甚至把追求“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填补世界空白”作为产品的研发目标,把 “愚公移山”和“铁棒磨成针”作为新产品的研发的座右铭。因此,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研发进度不断延期,经费不断追加,状态不断更改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已成为我国企业技术产品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北京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将格林柯尔老总顾雏军收购系列上市公司的方法归纳为“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   这些言辞激烈的质疑给郎咸平带来了或明或暗的压力。   8月16日,郎咸平教授针对格林柯尔发来律师函一事在北京长江商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本报记者在会前对郎咸平教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专访。   “我敢讲就敢负责任”   记者:收到顾雏军律师函的时候,你觉得意外吗?   郎咸平: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律师函。此前,即便在对德隆等企业的研究报告发表后,也没有收到过律师函。   我觉他应该还是走法律程序好一点,像他律师函中所用的这个口气,让我更加火冒三丈。难道你还可以用非法律程序的秘密行动吗?那我就等着你。不仅我等着你,全国老百姓都等着你,看看你准备怎么做。   对于他的这个做法,我不仅不害怕,反而很兴奋。如果他像海尔一样低调,那么我反而会有失落感。经过这个事情以后,更加深了我奋战到底的决心。可能我是一个好斗的人吧。   记者:对于你挑战内地企业的做法,你的家人和朋友是怎么评价的?   郎咸平:对于这个事情,大家都比较关心。有人问会不会因此带来什么麻烦。我说不会。既然我讲了,我就会完全负责到底。包括和我一起合作的学生,我都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我会一个人负责到底。   我敢讲就敢负责任。我研究所用的一切资料可都是格林柯尔公布的。   记者:除了记者会之外,你还准备采取什么行动?   郎咸平:最近有相当多的律师来找我,建议由我牵头成立一个由律师和会计师组成的、民间发起的“保护中小股民委员会”。对不法的上市公司,通过类似的研究揭示出它们非法的本质来,然后就采用法律手段进行控诉。   我也在考虑这种方法的可能性。   “我希望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记者:请谈谈你做这些研究的目的。   郎咸平:我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改变大家对于国企产权改革的思维误区,保护国有资产。这是比保护中小股民利益更迫切的一个问题。从现在媒体和网民的反应来看是很积极的,我对前景也很有信心。   产权只是企业经营中的一小部分。不是解决了产权问题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私人公司破产的比国有公司要多得多。把任何问题都归结于产权的人,未免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了。这种简单化的思维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我希望研究能够起到加速器的作用,让大家提早觉醒,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记者:有人认为你的这些研究是有利益背景的。你承认吗?   郎咸平:我是为理念而做事的。我希望出现一个寓富于民的中国社会,把财富还给老百姓。所以不允许大企业搜刮老百姓财富,保证老百姓的权利不被剥夺。   我现在衣食无虞,也有社会地位。为自己的理念做研究,我会得到更多的尊重。没有哪个上市公司老总会认为郎咸平是为钱做研究的,只有一些小人物会这么想。   国内的很多学者收入很低,但我不是这样的。我从来不否认我是很有钱的人,我在香港的房子也价值上千万。我还会在乎那点小钱吗?   “合法的操纵真是太可怕了”   记者:请谈谈格林柯尔报告的出台过程。   郎咸平:我本来就很想研究顾雏军,对他已经关注了很久。他很高调,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每当他完成一次上市公司收购以后,股价立刻大涨,业绩在几个月之中就突然变好。对于这一点,我根本就不相信。完全违反了金融原则。一个公司由亏转盈是非常困难的,公司的各方面都需要改革,这没有几年功夫是做不到的。   他几个月之内就能转亏为盈,这其中一定有猫腻,一定有某种程度的操纵。这就是我想研究他的原因。   正式的研究是从今年4月开始的。在我的指导之下,几个学生可以说是不眠不休,每天平均只睡4个小时,耗时3个月,才把这个报告做出来。   研究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所收集的资料都是公开披露的资料,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在里面。要用他自己披露的数据来证明其中存在的矛盾,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记者:此前,你研究的重心都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人们称你为“郎监管”。现在有人把你叫做“国有资产守护人”,为什么你的研究突然转到了国有资产保护上面来?   郎咸平:不是我刻意转的。我做这些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但是在研究中我突然发现,问题不是那么单纯。在收购的过程中,国有资产也大量流失。这是无意中发现的。   我本来是想通过研究来证明,被收购公司突然扭亏为盈是一种数字操纵的假象。后来,我们证明了顾雏军是通过费用的调整来实现扭亏为盈的。做到这一步,我们就不禁想:为什么顾雏军能够事先调高被收购公司的费用水平呢?随后才发现,原来调整费用的时候,顾雏军已经是上市公司董事长了。这让我们很好奇,再次的调查发现,在格林柯尔所有的上市公司收购中,顾雏军事先都已经是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了。费用的调整是在顾雏军担任董事长的任内完成的。   调查到这,我们又想:是谁让顾雏军当上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呢?被收购的这些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而且都存在大股东欠钱不还的问题。根据披露的资料,顾雏军通过各种方法让大股东不用还钱了,那么是不是有“投桃报李”的嫌疑呢?   这中间损失的就是上市公司和股民的钱。   通过同意原大股东以商誉抵偿债务等方法,上市公司就被用很低的价格收购过来了。而且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公司法没有规定不可以这样做。这一切操纵都是合法的操纵,合法的自我定价。这种事情真是太可怕了。   “国有资产合法流失”   记者:你能爬ㄒ幌抡庵址⑸谥と谐∩系墓凶什魇У奶卣髀皓t   郎咸平:这些事件都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收购者和褚时健不一样,他们都会寻找最好的法律顾问,保证所有的操作都是符合中国法律的;第二,收购者会采用各种方法,来保证收购的价格是由自己来制定的。   记者:你如何看待这种类型的国有资产流失?   郎咸平:这种现象要比通常的上市公司圈股民的钱要复杂得多。它还涉及到民营企业和国企老总用国有银行和股民的钱去圈国有资产的问题。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股民,而且是国家。   这类问题在我以前对亚洲其他各国的研究中都没有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圈股民钱的情况很多,但其他国家没有这么多的国有资产,所以不存在圈国有资产的问题。这种情况很类似俄罗斯。   记者:你在研究中发现,国有资产是“合法”流失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   郎咸平:之所以在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就在于我们国家的法律缺位。我们国家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只要是法律条文上没有禁止的都可以做。但我们的公司法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欧洲和美国抄来的,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在那些国家,可没有什么职工持股会,也没有什么国资局和国有股不流通的问题。因此现在我们的公司法无法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制约。使得收购者有机可乘,以合法掩护非法。   这些年,国内引入了美国的MBO管理层融资收购概念。MBO是什么?就是收购公司在外的股权。MBO的前提是股份有一个市场价格在,因此管理层可以以一个溢价来收购公司。但我们国内的情况却是不一样的。国内大多MBO的运作模式是:向国有银行借钱,收购国家股,收购的价格是由管理层自己制定的,收购完成之后管理层就变成企业的主人了。全世界就只有中国还存在这样荒谬的事情。   这些行为本来需要给予严厉打击,然而按照现行的法律,这些行为却都是合法的。   “政府干预要退出国有企业”   记者:海尔难道不应该进行MBO吗?对于发生在证券市场上的国资流失问题,你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郎咸平:海尔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就不应该进行所谓的MBO。我认为现在国有资产流失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时刻。应该出台一个法令,所有国有资产的移转应该全部停止。不仅如此,还应该确立一个原则,所有国有企业的老总都没有资格拿企业的股权,只能获得期权。讲得更直接一点,国有企业的老总就是职业经理人,就像是家里的保姆,应该承担信托责任。做不好就下台,做得好是应该的。   记者:这种思路似乎与“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观念格格不入?   郎咸平:今天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竞争过于剧烈,而不是竞争不够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减少竞争,多做产业整合。但是整合不能由民营企业家来做。要停止国有资产的移转。国有企业的老总也要确立职业经理人的观念。   那种认为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后就能搞活企业的观念是错误的,很多提倡这一观念的学者都没经过研究,而是拍脑袋得出的结论。很多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以后,企业就变成老总私人的了,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不公平,是很可怕的剥削。   国有股在全世界都有的,连瑞士都有,为什么中国不能有呢?因此国有股并没有错,但是要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的老总都要定位为打工仔。做得好就拿高薪,做不好就应该走人。此前,国内更多地讨论国企老总的收入太低了,但却很少有人讨论一下这些企业老总对国家的责任。这其实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兼顾。我们国家并不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我们只是存在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的缺位。   现在的迫切问题也不是国有企业要退出市场竞争,而是政府的干预要退出国有企业。不是应该把国有企业连根拔起,而是应该把国有企业背后指指点点的人连根拔起。股权是属于国家的,但是经营者也必须获得经营者的主动权,按照市场规律把企业经营好。   我的这些观点都是以我对各国国有企业的研究为基础提出的。我有资格讲这些话。 资本市场正在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的大趋势正在成为资本市场不断扩张、投资环境得以重塑的关键推动力量。自成立以来的10年间,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日趋扩大,成为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资本市场,将世界上其它所有的新兴市场都抛在了后面。大规模民营化、养老金改革、金融业重组以及全国范围内科技产业的兴起都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预测,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占GDP的65%。   资本市场是中国众多产业进行结构性重组的催化剂,从而有助于中国企业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中央计划体制下,资本回报率却始终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如今,中国领导层认识到,完善的资本市场对增强投资效率、提高生产率及维持经济的繁荣至关重要。   盎格鲁—萨克逊式的股权文化正在中国逐渐兴起。中国的投资者人数正在不断增加,2000年末约为6000万,这将成为中国当前经济革命的强大推动力量。股票、债券和住宅正在使中国转变为一个财产所有者之国。   试管婴儿正在成长为一名巨人   中国国内证券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5900亿美元,在亚太地区排行第二,仅次于日本。它不仅超过了中国香港特区,而且将世界上其它新兴市场远远甩在了后面。在其短短的10年历史中,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迅猛,大大超过了亚洲、拉美以及东欧的其它新兴市场。   在许多不确定状态中,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成立。此举曾遭到了一些保守派的非难,他们认为建立股票市场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信念的背叛。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对这个大胆的设想表示了支持。务实的改革派占了上风。自此之后,中国的官员们开始如饥似渴地研读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学,试图弄明白这个资本主义色彩最为浓厚的制度——证券市场的奥秘。   在10年内,中国上市公司的数目已达1100多家,但大多是在A股上市。A股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为35亿美元,是香港的2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B股市场。作为此前专门为外国投资者设立的证券市场,B股市场与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强的A股市场相比无疑是相形见绌的。长期以来,B股市场的交易价格相对于同类的A股有明显的折价。2001年2月,中国政府向国内的零售投资者开放了B股市场。   债券资本市场在过去10年中也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到2000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在亚洲名列前茅,市值达2200亿美元。但是,这些债券大多是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所占比重很小。中国企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款,其规模高达GDP的120%。   2000年,中国的A股和B股市场比世界上主要的股市表现都好,分别增长了50%和95%。进入2001年,它们的表现依然很出色。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保持着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证券市场巨大的供求缺口、上市公司有限的自由流通比率(平均为30%),以及其它一些特殊的因素。   除了在中国国内刚刚起步的证券市场上市以外,中国政府还鼓励内地企业到海外的资本市场——主要是香港证券市场——融资。1993年,青岛啤酒作为第一支在香港证券市场挂牌交易的H股首次露面。其它内地企业也纷纷通过股份制改造,在香港注册并上市,成为所谓的“红筹股”。但是,这些很早上市的红筹股和H股企业要么规模太小,要么业务过于分散,国际投资者对其兴趣索然。   1997年是中国上市企业的转折点。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一片混乱之中,中国政府成功地对国民经济支柱之一的电信行业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将中国移动(即原来的中国电信[香港])在香港作为红筹股、在纽约作为ADR(美国寄存凭证)上市,这无疑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举动。此后,其它大型国企包括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石化、中海油等纷纷跟进。自从它们成功地首次公开上市之后,这些企业的股票就成为国际投资者的主要持有对象。到2000年末,总共有99家红筹股和H股企业在香港挂牌交易,市值达1600亿美元,占港股总市值的28%。   经济大趋势   大规模民营化、产业兼并、养老金改革、金融业重组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发展等重要的结构性变革趋势正在兴起,将推动和刺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们预计,这些大趋势与中国的高储蓄率和富于冒险创新的文化相得益彰,并在未来的二十年中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金融体系之一。   大规模民营化   对于一个拥有几十年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历史的国家来说,政府始终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1978年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时,国有企业产值占到全国GDP的80%。此后,国有经济的地位逐渐下降,而私人企业、农村经济,以及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得以迅速扩张。到2000年,国有企业产值占全国GDP不足30%。然而,国有企业的职工总数仍然占中国城市劳动力人口的一半以上,而且控制着国内的大多数资产,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建筑和工业厂房。一些重要的领域,例如电力、航空、铁路、银行、媒体、石油和燃气等,长期以来仍然被国有企业所垄断。其结果是造成了大部分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资源分配错位。   对任何一个具有中央计划传统的国家而言,民营化不仅是其结构性改革获得实质成效的关键,而且是对政府实行经济自由化的政治决心的严峻考验。   1997年秋,中国领导人在中国共产党15大会议上决定继续深化经济改革,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彻底改造,建立以股份制和其它私有制形式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个重要的政策转变为中国30万家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铺平了道路,而在此之前,民营化在政治上还被认为是一个禁区。   在过去的3年中,中国坚定地执行了民营化的政策。一些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联通、中石化和中海油等,都纷纷进军国际资本市场。   而好戏还在后面,尽管面临着关停并转、减员增效、失业率上升的挑战,中国的改革者仍然决心继续推进民营化进程。在未来几年,中国企业计划在海外上市的融资额将继续大幅度增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化的重心将转向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有线电视、金属冶炼加工、科技等新兴行业。我们认为,中国在所有权多元化方面将迅速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靠近。   产业整合   随着中国民营化步伐的快速前进、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不得不走兼并之路。同日本和韩国等亚洲邻国一样,中国经济因多年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而面临着生产过剩的问题。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了愈发激烈的价格战,并对国家经济造成通货紧缩的压力。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兼并来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寻求规模效益。   以中国航空业为例。1990年,中国航空业被仅有的一家国有公司垄断。取消管制后,中国航空市场形成了多家竞争的局面,遗憾的是,钟摆却摆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到2000年末,中国已经有了35家全国的和地区性的航空公司。由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过度竞争损害了大多数航空公司的利益和活力。目前,政府批准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航空业兼并计划,将30多家企业合并到三家大企业:中国航空、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其中,后两家企业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必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并会真正面对《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的有力竞争,那时候中国企业面临的兼并压力还将继续增加。我们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中最活跃的并购市场。   养老金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建立一个社会安全保障网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国经济重组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关闭、破产,大量工人下岗。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健和养老金)是以企业为基础的,但随着国有企业因财务状况恶化而难以继续承担这项沉重的社会包袱,这种福利制度也就难以为继。为了从社会和政治角度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缓解最为脆弱的失业和退休人群所面临的经济困境。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口定时炸弹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4%,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尚大大低于目前经合组织国家。但是,中国人口寿命的迅速延长(中国男性69、女性73,在发展中国家是最高的)以及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控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可能将进入人类历史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一个阶段,如果以法国这个西欧国家为例,其老年人比例在大约75年内翻一番,而对中国来说,实现这一转变恐怕只需要20年的时间。据估计,中国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在2020年达到22%;这样,中国将要比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更早期、人均GDP低得多的时候就面临老龄化危机。   养老金改革是目前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鉴于短期压力的迫切性和长期挑战的严峻性,朱镕基总理将养老金改革列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世界其它国家,养老金改革是一个很敏感、很复杂的政治问题。在中国,有关养老金改革的争论也非常激烈。有人建议中国采纳很多经合组织国家普遍使用的以现收现付为基本特征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辽宁省老目前就正在进行这样一种基本上以现收现付为主要内容的养老金改革的试点)但也有不少人士和政策顾问建议实行一种完全积累、民间管理和缴费确定型的养老金制度。如果后者一旦被采用,那么个人退休账户将成为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支柱,与智利的养老金制度和香港近期引入的强基金制度(MPF)十分类似。   一个正确合理的养老金改革模式可能会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同的养老金改革战略会对金融部门的发展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现收现付制度可能会抑制国民储蓄,从而有碍金融深化。而另一方面,如果中国采用了个人退休账户制度——我们认为是可能的——那么它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如果职工和企业各缴工资单的8%,都存入个人退休帐户,我们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金的资产积累规模将达到6.4万亿美元,占GDP的40%。强制性养老金储蓄将和人寿保险资产、共同基金以及其它形式的储蓄一道形成一个巨大的储蓄库,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推动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   金融业重组   脆弱的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前景的最大威胁。中国的金融体系由国有大银行主宰,其状况令人担忧。据我们估计,其不良贷款比率高达40%。虽然中国有幸逃脱了1997—1998年的亚洲经济危机,但是这次危机的确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金融体系,国家的经济前景将不容乐观。   银行业改革现已开始启动,正在不断向前推进。1998年,中国政府发行了2700亿元的特别债券,为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补充注入了资本金;1999年,陆续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解决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目前,这些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接管了从这四大国有银行中剥离出来的1.3万亿元不良资产。但是,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破产机制和财产接管体系,也缺少有流动性的不良资产。因此,中国银行行业的不良资产盘活率将会较低——在可能的情形下,预计为30%。抵消贷款损失和为银行重新注资,估计要花费3900亿美元,占中国2000年GDP的36%。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银行业改革对财政的压力,调整银行体系的资本结构以保持长期活力,改善经营效率和提高股本回报,中国政府决定对大型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是率先进行改革的机构。中银(香港)正在积极进行重组,不久将在股票市场上市。   在中国努力使其银行部门向更加健康、高效的金融机构转变的同时,市场的激烈竞争将导致金融非中介化。银行业将面临着储户将存款转向其它储蓄工具,贷款业务减少,企业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世界发展趋势类似,中国银行业相对于金融体系总资产和GDP的比重将会下降。随着企业更多地从传统的银行贷款转向证券和债券融资,以及储户更多地将流动资产从银行存款转向股票市场和固定收益的债券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将全面临巨大的扩展空间。   科技产业的兴起   中国拥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巨大潜力。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发展完备的教育制度、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富于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文化,因此完全有能力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鉴于中国台湾在半导体、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以及印度近年来在发展软件产业方面的惊人进步,中国决心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科技产业。   但是,流入中国的风险投资规模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总量相比非常微不足道。为了支持企业家创业,中国迫切需要创业资金。由于国内的风险投资产业还很弱小,创业公司只好依赖于国外风险资本家的投资。然而,中国吸收的风险投资额仅占国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很小一部分,远低于韩国和中国台湾所得到的国际风险投资。   资金撤出渠道的缺乏是吸引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主要障碍,尽管拥有很大的技术发展潜力,但是中国得到的风险投资却很少,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缺少投资撤出的渠道。虽然国内的证券市场增长迅速,但是得到国外风险投资的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会遇到重重障碍。据估计,中国目前已经有几千家新兴的科技公司。如果它们能在国内上市,必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扩大,从而反过来有助于中国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要进一步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腾飞,建立风险投资不断增加、资本市场不断扩大、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需要培育一个活跃的风险投资产业,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个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而资金较容易撤出的渠道,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国资本市场拥有璀璨的发展前景   中国拥有高储蓄率、富于冒险的传统文化,企业由银行贷款转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个人也从银行存款转向证券投资,再加上巨大的经济规模和多样化的产业,中国的资本市场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这些储蓄的绝大部分体现为银行存款,或是藏在床垫底下。最近,虽然人们对股票投资的热情逐渐高涨,散户投资者的人数也迅速增加,但是在中国家庭目前的流动资产总量中,只有4%投入了证券市场。我们预计,到2010年这个比例将至少与中国台湾地区持平、新启动的长期契约性储蓄如人寿保险和养老保险将有助于增加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   同时,一个活跃的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在进行国有企业重组的同时,近期实施了住房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中国政府结束子长达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鼓励城市居民自己买房。在过去两年中,房地产投资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现有住宅和新建住宅的销售额也迅速增加。鉴于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而房屋拥有率却极低(城市人口中只有25%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对住宅以及抵押贷款的需求将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目前,中国的抵押贷款仅占总贷款余额的5%,而在中国香港特区,这个比例在50%—60%之间。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的急剧扩张将会为中国抵押债券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从而增加中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并使长期储蓄和长期投资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   迫在眉睫的挑战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潜力虽然巨大,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当务之急是如何挤出股票市场的泡沫,长期任务是强化监管体系,杜绝证券业内的腐败行为,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股票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60、股票市值明显被高估的情况下,市场很有可能会发生相当规模的调整。中国的股票市值完全脱离了市场的基本面。散户投资者的市场投机心理、盲目的热情和经验不足,再加上期货指数的缺乏及操纵行为的存在,中国证券市场被大大扭曲了,并导致市场供求之间的严重失衡。政府曾经长时间地把股票市场当作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进行低成本融资的场所,是银行优惠低息贷款的一个替代选择,而忽视了在这些国有企业上市前后对它们进行根本性的重组,上市配额制度曾经大大限制了新股的上市,最近才刚刚被取消、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那些不能进行交易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自由流通股仅占30%。由于发行的新股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投资者对股票购买的“好胃口”,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首次公开上市(IPO)的股票往往需要抢先认购。正因为如此,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才被抬高到一个离奇的水平。   糟糕的透明度、猖獗的市场操纵和证券欺诈使中国股票市值被高估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严重地玷污了刚刚起步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信誉。但是,中国幸好有那些比较独立的专业金融媒体,这些问题很快就被揭露了出来。不久前,销量很广的《财经》杂志在其一期的封面文章中报道了基金管理业的黑幕;2001年1月,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说,中国目前的股市“比赌场还黑”。由此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延误已久的有关资本市场改革的激烈争论。   资本市场改革   中国政府对这些问题极为重视。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开始对有问题的公司和个人展开调整。在近期对中国基金管理业管理混乱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之后,作为清理整顿的一部分,有30多名基金管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被辞退或受到处分。另外,一家在上海证券市场挂牌交易的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多年来始终无法回报投资者,最近在证监会的敦促下被上海证交券市场挂牌交易的公司由于管理不善,多年来始终无法回报投资者,最近在证监会的敦促下被上海证交所摘牌,这是上市公司被摘牌的第一个案例,向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中国启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确保中国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证监会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周小川主席和高西庆副主席作为坚定的改革者而广受赞誉。香港资深监管专家史美伦最近被证监会任命为新任副主席,成为中国首位从海外聘请的副部级官员。证监会还聘请了多位接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丰富国际经验的年轻专家,补充到自身的队伍中来。   中国下一步将扩大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中国应引进更多的优质私营企业、高科技公司和跨国公司在本地股票市场挂牌交易,并加速债券市场,包括政府公债、企业债券和抵押债券市场的均衡发展。同时应尽快放开利率制度,使其与国际市场接轨。   政府应该支持金融创新,为投资者引入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随着中国与世界经贸往来和投资联系的日趋紧密,中国企业、银行和私人投资者需要更加完善的风险防范工具。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引入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工具,例如期权、期货和掉期交易等等。   资本项目自由化和金融一体化   中国即将加入WTO不仅会促进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而且将会成为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催化剂。对中国来说,开放资本项目不仅是一个政策选择,而且是市场的需要。开放速度快慢将取决于国内金融部门重组的进展情况。我们预测,人民币将在五年内实现完全可兑换。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处于分割状态,存在不同货币形式的多种股票,面向不同类型的投资者群体。我们预计,它将在5—10年中实现标准化并统一起来。国内证券市场将以QFⅡ(合格的机构投资人)或其它类似的模式逐渐向海外机构投资者开放,中国投资者也将可以买卖国外证券,实现投资组合的国际化和多元化。虽然中国目前在加入WTO的协议中并没有为国外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更多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有利条件,但是,这种情形会在5年内发生变化。和其它很多情况一样,中国的改革者们最终会认识到,向国际金融机构开放国内市场将有助于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专业水准,为本国产业引入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从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预测,中国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将会不断加深。   上海和深圳正在成为内地重要的金融中心,而香港是中国公司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要门户。随着国内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培育的日趋成熟,它将会对香港的“东方曼哈顿”地位形成挑战。如今,上海这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城市重新确立了它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如何应对来自上海这一姐妹城市的挑战,我们将拭目以待。   然而,我们认为这市场竞争并不是一种零和游戏。香港和上海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比较优势。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将会导致对金融服务总体需求的增加,为这两个城市提供了共同的发展机遇。香港资本市场的法治、透明度和稳固的监管设施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上海为国内广大企业和私人投资者提供增值金融服务的能力。资本项目自由化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会使地域界限变得毫无意义,说不定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场将来会合二为一。内地的增长潜力以及香港的监管框架将会为一体化的金融市场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几乎可以肯定,中国将在未来10年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   结论   大规模民营化、养老金制度改革、金融业重组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发展等显著大趋势,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投资环境日趋改善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中国证券市场的股票市值已达5900亿美元,排行亚太地区第二,仅次于日本,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它所有的新兴市场。中国年幼的证券市场业已成功培育出一批效益好、多元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将成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的关键力量。我们预测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占GDP的65%。   对于中国的很多产业如石油、燃气和电信等,资本市场是企业重组的催化剂,并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获得更高的股本回报。中国石油和中国移动已经提供了初步的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中央计划体制下,国有银行的借贷现象严重,资本回报率始终很低。中国领导人如今认识到,完善的资本市场对于提高投资效率和生产率以及维持中国的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盎格鲁萨克逊式的股权文化正逐渐在中国兴起。中国的投资者数目迅速增加,到2000年末已达到6000万。它将成为当今中国经济革命的强大推动力量,重塑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格局,这是正在中国兴起的中产阶级的中坚力量。股票、债券和住房正在把中国转变为一个所有者之国。无产者已经退出了,股东们正在兴起。   中国投资者同他们的北美和欧洲同行一样,关注其资本的安全,希望得到理想的投资回报。他们因此呼吁责任制度、透明度和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需要依靠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转来分散风险,提高收益。我们有可能会看到活跃的股东文化在中国的兴起。   从根本上说,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中国加速法治、产权制度和经济自由的确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对中国今后的变革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为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一个光明的经济和政治前景。 上海财经大学演讲   当年来财大时还是个挺帅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发苍苍眼茫茫了。我经过去年看整个产权改革大讨论的冲击之下,我整个讲话也慢了许多,我怕大家听不懂所以要慢慢的讲,我在非常忙的情况下非常渴望能够到大学里呢,到我曾经有过接触的几所大学里跟研究生或本科生做进一步的沟通。   各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我在大学的时候啊,有一位教授讲了一句话呢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的名字呢在你们微观经济学里呢叫鲍伯尔教授很有名的一个教授,当时我写了封信给他,他给我回了封信,非常鼓励我。我以为他讲的是真的,“他说一个年青人呢有你如此之冲劲啊,将来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我信以为真知不知道啊。我就开始很努力的念经济学然后出国念了博士,我的运气是很好的,我的托福考了550分我的GIA1640总共是2400我还有幸能进诺顿商学院。这些决不是我的能力,只是我的运气比较不错的,我回头看啊,他们为什么会要我,我百思不得其解,到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因为我申请错的系,我申请的叫做商业经济系他们刚刚成立的系,没有人知道的,我也不知道我就胡里胡图申请了,一共七个人申请所以他们就都收了。所以就把我也收了,我进去后呢转到财务系,念了几年下来我在美国开始教书,我碰到了那位鲍伯尔教授,在纽约大学他是我的同事,我那时已经在美国发了很多论文了,已经算是挺有名气的了,我拿他当时写给我的信给他看,问他记不记得写过的这封信啊,他说对不起啊,都是胡说八道的不管怎么讲他这番话呢,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   那么今天,在这次演讲里面,我要给各位传达一个什么样的讯息,我思考了很久,我决不希望只是跟各位聊聊天,拍拍屁股就走人,我总希望能够在青年学子当中留下一名话,或者留下一个行动,大家知不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缺什么。我啊经过这几年来啊在国内的到处吵架被骂啊被怎么样啊,被人告啊,被顾雏军来告我他要讨回公道,结果呢公道不用讨回的,真理是不辨自明的。   各位请想想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再举个例子,我们这里推出来一个股权分制的方案,为什么股民这么痛恨,为什么产权改革这么简单的问题,当我提出以后呢会受到这么多的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我可以告诉各位,什么叫中国的产权改革,中国的产权改革是个最荒谬的历史,那就是我曾讲过的一个故事。“我们家啊很脏,我请了个保姆啊来清扫我们家,这个保姆啊把我们家清扫以后呢,这个房子就变成她的了。这就是今天中国的产权改革。什么叫做TCL的产权改革呢,那就是我们家很脏,我的家价值一百万,我请个保姆呢一个月拿四百块,然后她给我讲,我想拿其中的二百块呢来购买你们家的股权,我脑子一晕啊,我就答应了。好吧那你买股权吧,但是我忘记了一点啊,中国的产权改革这个价格啊是购买者自己定的知道吧,然后他就说,你们家价格一百万是吧,那我们评估价是多少呢,是六百块。那么这个保姆啊三个月就把我家买走了。   我们全国的专家学者还在这儿摇旗呐喊的高声叫好,我不懂为什么。甚至到去年辩论的时候,有人说郎教授,你知不知道有个冰棍理论呢。什么叫冰棍理论各位知不知道呢。我想你们都比我清楚,那就是国营企业体制不行了,放在那里就像是冰棍一样白白化掉,与其让它自己融化啊,不如送给怎么样,不如把它送给国企老总算了。因为东西都是自己的好,我最近做了一个案例,叫做长虹,那么各位上网看的话呢应该看的到,我在这儿骂长虹,我得出什么结论各位知道吗。冰棍理论都是国企老总储心积虑把国企搞坏的,坏到最后专家一拍板说都是体制的问题把公司给你。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公平。你们知不知道当我给企业家那样说时我都会问他们一句很沉痛的话,我说在坐各位企业家啊,你们哪一个人敢在2005年的今天让你的宝贝女儿一个人独自去上学的,你敢不敢,没有人敢我给你们讲,都用自己奔驰车送女儿去上学。   因为我们今天发现啊,改革走到今天啊所带给我们这个社会的是严重的动荡与不安,甚至对每个企业家自己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你自己儿女的安全你能够保障吗,我们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改革,甚至股票市场今天如此的低迷,是什么原因,证监会不断推出一些没有用的政策。比如说QFI,比如说股权分制,你不管推出什么样的政策到最后你所得到的现实都是副面的。各位想想看上市公司总共骗走了二万四仟伍佰亿,还给股民多少钱呢八仟亿。你这么大的差额,你怎么对得起股票市场。这一切的故事,各位知不知我想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我们中国人啊这个血里面啊就没有留着良心和信托责任的血。你看国企老总,我们今天发现这么个现象,我们各个专家学者都批评什么呢,我们的国企老总做不好是应该的,因为你给他的钱太少了。一个月二仟块,或二万块,这不够补偿他的。你看他把企业从小做到这么大。   比如说海尔,我这么多批评都拿海尔来跟我辩论,1985年的海尔,是一个海尔冰箱总厂一个烂得不得了的企业,要不是张瑞敏同志的苦心经营,哪有今天海尔的辉煌啊,难道他不该拥有这一切吗。你们觉得是不是很有道理,很多公司都用同样的道理来给我辩论,我请问各位在座的同学,你们啊才二十多岁,你们和我们这代人是不一样的。1985年的海尔与今天相比起码大几万倍,给国家创收多少钱,2003年的全球销货总额是八佰零二个亿,这一切是谁创造的是张瑞敏创造的,难道他不该拥有这一切吗,或者拥有大部分吗。我们觉得对不对,我相信在座很多同学说对,应该给他一部分。好我反问你们一句话,全中国的国企老总你们哪一个人认为你们比通用电器的威尔逊伟大的有没有,我可以替你们回答,没有一个敢举手的,没有。因为你根本没他伟大,海尔不过八佰零二亿的人民币,通用电器呢几仟亿美金。可是各位你晓不晓得1981年的上台的威尔其二十年后下台从通用公司带走了多少钱,他才带走了一亿多美金而已,公司是谁的还是中小股民的,甚至有人批评我说通用电器是个例外吗。   好我再举个例子 克莱斯勒公司80年初破产了,找了个重组大王艾克卡重组,几年下来,公司业绩上去了然后呢公司是谁的,还是中小股民的。他呢拿了一笔钱走人,为什么知道吗,因为这是我们中国所缺的信托责任。你们有没有想到过做好是应该的,而我们不这么想问题,做好是不应该的,做不好是应该的。找了一大堆理由,冰棍理论也好,激励机制不足也好。反正啊要将国有资产拒为已有是终极目标。再讲红塔的褚石健贪污被捕,很多媒体同情他。可是我反问一句话,是你褚石健本身的能力呢,还是因是国有企业。我可以告诉各位,要不是政府不允许民营企业做烟草,哪会有你褚石健的今天啊,那么现在敢上我节目的企业家只有万科的王石一个人。没有人敢来的,王石上我的节目《财经郎咸平》讲了一句话,我是唯一敢拍胸脯敢来的,没有丝毫的畏惧,因为我就是个职业经理人。   郎教授你知不知道我当初是怎么发达的,我是囤积玉米发达的,玉米缺货囤积玉米,但是为什么人家为把玉米免费让我囤积,因为我是国营企业你知不知道。假如你是个民营企业家,一切是你秉手舔足自己创造出来的话我不会批评你的,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摊子是谁给你的,是国家民族百姓托付给你的,你有没有责任在呢,我给各位讲,没有。我们整个国家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是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国家。甚至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信托责任。那么我们在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国家,把一个西方先进的金融工具引进来,比如说股票市场,一个没有信托责任股票市就是今天中国股市的下场。   那么什么叫信托责任呢。那我先从1533年开始谈起,1533年是公司制理的一个开始。1533年在英国,当时有240个伦敦的商人,一个人呢出25英镑买了三艘船去找中国,然后向北走拿了这么多钱加上三艘船,旗舰叫什么呢,叫莫斯科威号,那么这些人走了后啊,就这么走了。走了怎么办呢,他们走了就对他们无可奈何啊,所以当时呢就不得不发明一个英文字叫Trust叫信任,你除了对他们信任之外没有任何办法,你们能干什么呢,幸气不好的话呢,他们走到个地方把船一卖了,然后呢拿着钱回家过日子去你都不知道的。而这些船上的人呢,却没有这样,他们走到了挪威的外海遇上了大风浪打沉了两艘船,只剩下了旗舰莫斯科威号继续往北航行,遇到了北极没法走了,所以向右转了,到了一片荒野上面,然后二百个船员下船划着雪橇走了二仟公里找到了一群人,在英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群人,叫做恐怖大王艾文的部落,他们很激动,然后就拿船上的东西与当地的人换雕皮等东西换到了很多的东西,双方面都觉得到了便宜,后把这些货送回伦敦卖掉,卖了一大笔钱,他们把钱还给了这240个伦敦商人。这个时候啊,就是世界上第一次公司治理,那么同样一个船长他下一次再出海,他的私营率就很高。为什么呢,同样一艘船可以有更多的人捐钱给他,这跟股票市场有什么差别呢,这不就是股票市场吗   象这样的一种公司治理,在当时英国老百姓中间流传开了,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得到最高的私营率那一定是要守信用有信托责任的人,人家把钱交给你以后你不会到处乱花他的钱,这种人呢下次再去筹款的话呢,他就能筹到最多的钱,所以私营率的来源是这么来的。但这是十六世纪私营率的概念,但是这样的心态在英国的环境之下还是不能生存,因为当时情况十分复杂,在十六世纪十攻世纪呢正是西班牙与英国在打仗的时候,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与英国的舰队打仗。在这个时候由战争产生了现代的金融工具,出现了第一笔的债券,叫做战争债券。各国打仗到最后没钱了,不得以向老百姓借钱,再打仗。可是打完仗要还钱,但国家却还不上这些钱怎么办呢,就像我们曾经做过的打白条。打完白条后又过了些日子,又要还钱了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要我们财大的学生还贡献一个办法了,怎么样才能再骗一笔钱出来。   替政府还债,那么就是我们学财务的终极目标。所以就想啊想啊,突然有个比较聪明的人就对国王建议,用这些还不了钱的战争债券及白条,来搞一个市场叫什么呢。那就叫Stock market就用这个去骗,他怎么再继续骗下去呢。这个Stock market还不是那个街市或菜市场乱七八糟这个是骗不了人的,一定要像什么呢,一定要像上交所这个样子。搞得富丽堂皇的大理石的柱子大理石的地,看起来骗的才像吗。 所以吗各位注意一下像什么深交所还有上交所都是富丽堂皇很漂亮,不然骗不了的,要像财大这儿的礼堂就骗不了了。最后政府就把这些所谓的股票呢所有的Stock卖给了第一批傻瓜,这批傻瓜呢向别人吹牛,说我们买了这些股票政府到印度和中国去打仗然后抢回来的黄金就是我们的现金流,再卖给第二批傻瓜,卖到最后呢就卖到今天这批傻瓜。股票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套牢。同样的事情在今天的中国会发生,在过去的欧洲是一定会发生的。   所以各位会不会知道,在1721年到1723年之间呢在法国发生了股市蹦盘,叫做法国密西西比泡沫,英国的叫做英国南海泡沫,这是个名词。在这三年之间,各地的股市大幅蹦盘。为什么呢,我们发现了跟今天中国是一模一样的。包括什么,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向银行借钱来炒股票,还有所谓的证券公司在里面他妈的跟着混。我们2005年的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呢,你们会发现在1720年都发生过,可是我们有什么好处你知道吗,我们的国人啊是从来不学习的,我们不喜欢看书,我们的书在高考时候都念完了。所以我今天很震惊啊,从财大门口进来发现一群人在那儿卖书啊。对吧,你们看到没有。这些同学要毕业了,把书全部都卖了,为什么呢。他这一生再也不用看书了,他会干什么知道吗,他会上网,他会买一些八卦杂志,这个他可以看。   我们呢是驼鸟心态,欧洲发生的事情呢,我们根本就不看,我们也不管。管他去死。可是你要知道这个历史的巨轮啊是不断的重复着过去的悲剧的,只是我们中国人不学习而已。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知不知道。   当我们引进制度的时候,你完全不晓得同样的事情在300年前就发生过,只是你啊不知道。当时政府怎么处理呢,我告诉各位听了以后保证各位难过。1720年英国政府推出了什么法案呢,叫做泡沫法案。泡沫法案说的是什么事呢,你们看看啊它与今天中国政府推出的政策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股市不断的蹦盘的结果,英国法国政府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关掉股市,所以在泡沫法案的规定之下英国的股票市场关闭了100年,法国由于很多公司向银行借钱炒股票,所以法国政府禁止银行这个词禁止了150年之久。因为一个股市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肌注难返你永远不可能把他治理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英国政府所做的关掉。大家说我们今天中国的股市到了这种状态,政府推出任何一项政策都是无效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因为1533年那些老百姓心里面所存在的信托责任啊在权贵阶级里面是不存在的,跟今天的中国是一样的。而且各位在想一想,在去年整个产权改革大讨论情况之下,反对我的都是权贵阶级和利益团体。支持我的呢都是贫民老百姓,为什么?跟英国当时的情况是一样的,真理啊是在民间的。所以历史证明什么,任何一个大的改革都要有民意做基础,原因就在这里,这也是西方民主社会所极力推崇的一点。为什么要全民投票,绝不是老百姓比较聪明,从这而大家可以理解一点真理是在民间的。可是这种老百姓这么痛恨的股票市场在1720年就关掉了,那么权贵呢在里面夺取了大量的现金,就是我今天所讲的我们的股票市场圈走了二万四仟伍佰亿,回馈八仟亿而已,我们怎么能睡得着觉我真的不懂事,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的横争暴敛而受不到一点惩罚,我请问各位我们国家的法制在哪里。在这一百年里是整个金融史的一个段裂层,要不是出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是经济学家之父,他的名字是亚当斯密。亚当斯密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他的理论叫做《国富论》。   我跟大家讲国富论很多人都看过我打保票很多人都看不懂。你知道为什么看不懂吗,因为你不了解前面这一段。如果你不了解欧洲这一段悲惨的历史啊,你就想像不到如何让一个国家富强。如何能够让这个所谓的信托责任呢能够重新控制这个国家,能够让国家为老百姓所控制,而不是为权贵阶级所控制。这是这本书的精英所在,如何创造出了伟大最大财富的国家。那就是国富论的精神所在,一个新的法制,他就是这么一个思维,他的思维书里讲的很爱魅,他讲到了平等、民意等等的问题。可是整个思维,在英国政府里面呢,从英皇享利二世他的皇家**院认真的研究他的思想。能够把这个民间的思维呢成为主导国家政策发展的方向。这是皇家法院一直努力做的事情,所以到了1873年到1875年英国皇家法院完成了普通法以及平等法的合并,简称普通法。   普通法是今天英国实行的法制,也是美国实行的法制。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事实,全世界股票市场也只有这两个国家是最好的。包括德国、法国还中国都很差,法国德国还不跟香港呢,香港就够差的了,还不如香港呢。各位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所以今天呢我在这里把一个所谓法制化的观念呢在这里跟大家谈的非常清楚。因为在坐各位及我本人是完全不了解什么是普通法的,我们根本不知道一个股票市场能够顺利推行能够茁壮成长必须在这种法制基础下才有可能。你换了个法制就一定做不好,并不是我们能力不够,而是你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历史背景,你又怎么能有一个好的股市呢。而且我们中国人啊都是精英主义,你们从小啊,在你们小的时候。噢先讲我吧,我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天天逼我只念书啊我都恨死了。   我小的时候也不是很聪明,我大概到了三十岁时才觉得自己聪明。我还记得我到了初二的时候成绩太糟糕了,最后被老师分到放牛班去了,什么叫放牛班呢就是不升学班,干什么呢,就叫你在初中毕业前学一门专门技术准备出去就业去了,当时我百般无耐之下就学了门木工,所以到现在我的木工做的还是挺好的。我准备去当这个家具工人,我给我妈妈说这个打算初中毕业就给我一点点钱开个小木工厂做家具。当然历史的原因中间我不小心考上高中了才走到今天呢,当我高中毕业后呢想去当歌星了,我爸爸就不高兴非逼我去考大学。我就考很差的大学就是呢大概比上海财大还要差的大学。假如我能考到上海财大的话呢我高兴死了,我但是没办法考不上啊。我爸爸误了我一生啊,想当初我就出道当歌星呢,我今天绝对不在刘德华之下啊。   所以很多记者对我说,郎教授为什么你喜欢唱两首歌,第一首叫做无言的局,第二首叫做天意。非常清楚的,因为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天意造成的。下面怎么做我不知道那都是无言的结局。百般无耐之下走上这条不归路,好,那么这跟普通法什么关系呢,我跟各位讲毫无关系。那么各位想想看我们都是精英主义下面的可恋虫知道吗。我小的时候我简直没有办法适应这个制度,我们的高考是什么制度各位知道吗,是训练出一批没有创意的会解题的人。我不会解题当然也不会什么创意了那是更糟糕。那我们这个制度所需的专人呢,我的父母不断的告诉我你要好好用功读书不要当歌星,你要用功你一定把书念好这样才能当精英。从小爸爸妈妈就给我讲,我那时候呢我就暗自发誓等我将来长大后我绝不逼我的儿子念书。   可是我给大家讲,等我长大有了儿子后我不但逼他念书逼得要死以外呢我还叫他礼拜六去学钢琴,你跟你们在坐的各位一样的你们所受利苦呢我的孩子都受过,为什么这样知道吗,因为我也是精英主义下面的可恋虫。我们这一生啊被这个精英主义折磨得不成人样了。没有丝毫的创造力没有丝毫的人生乐趣,因些在实种思维之下你根本就不能了解什么是普通法。我跟你们举个例子,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学法律的,比如打官司,这个法官是农民,哎呀这下坏了,你看农民怎么判这个案子啊完了完了。那我就说这个法官啊是郎咸平,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士,那大家一听噢那这就放心了。因为你们都这样想事情的,也不怪你们啊,我也是这么想事情的。所以我在诺顿拿了博士以后觉得自己不得了了你们知道吗。哇精英啊。结果在纽约大学教书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结果有一个法院来了传票,我很紧张看是不是要判我案子呢。结果一看不是,是让我去当陪审团的团员,我一看我就很激动我想啊就是我最合适了,因为我是精英吗。我太激动了一个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就准备上任了,穿得跟今天一个样子,西服红领带还打了个的就去了。一到了这个普通法的法院以后呢,觉得自己太伟大了,知道我为什么我有这种感觉吗,因有我一看另外十一个陪审员他们一看就是很蠢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不是精英,另外还有几个波多黎各人一看就很讨厌。所以我是精英吗,水平和他们不一样所以坐就不能坐一块,物以类聚吗,所以进了陪审团后我就把座位移开一点,靠右一点不要跟他们坐在一起。味道也大,精英和非精英之间就这个差别,我是天天洗澡的。到了对方律师开始一个一个的问,问这些人够不够资格当陪审员,那我一想我肯定是够资格的了,他们那十一个肯定是不够资格的,因为他们不是精英吗。问到最后一个是我,因为我把凳子移开了吗。十一个人都合格的他们都合格我肯定合格。所以对方律师就说“郎先生”,我说是是是,您得学历,我说别提了不好意思讲的,我是诺顿商学院博士。律师说,“哎咬是真的呀当初我审请也没有审请到”,我说那不是一般人能去念的吗。 “那您现在的职业是”我说那就更别提了,我都不好意思跟你说啊,我说我是纽约大学的教授。我说我拿博士三年就升教授了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我真太伟大了。然后对方律师说“出去”诶,我叫旁边的一只黑猪啊出去、出去,他最臭了,我说出去、出去。然后那律师说“不是啊郎先生是请你出去啊”,哎我说你反了吗,我是精英你有没有搞清楚啊你们到哪里找这么有水平的人啊。“出去、出去、出去”,我想揍他吗,我说你这是种族歧视。好了然后开庭开完了人家出来了,嘿人家还挺客气的。   美国人比较虚伪表面上很客气的,然后对方律师对我说,“郎先生其实你不知道的,像你这种人其实都是偏执狂,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一个人念完博士后,既然能够被这种什么大历史角度看公司制理,像这种东西你能花一生的时间去研究,这就看出有多么的偏执。简单就讲你就是神经病,所以这种神经病、偏执狂都不能当陪审团团员的”,我当时没听懂,我说为什么呢,什么人才能当呢。   “那我再问句话郎先生,你看不看报纸”我说看看的,我不但看报纸还看什么财经郎咸平,我什么都看啊。他说那更糟糕了,那我更不要你这种人了。我们就需要这么一群即不读书也不看报又不看电视的人。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知道什么是普通法吗,我们就是要这么一批脑筋空白的人,这些人呢从小他的思想是这个社会所补育他的,包括邻居、师长、朋友、兄弟、电视跟收音机。所以他的想法呢最根本的就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理解我的意思吗记不记得我前面说的国富论让社会的公证由社会大众所反映出来。所以到最后发现为什么他需要一个脑筋空白的人呢,因为这些人他的想法啊,就是这个社会所补育他的理解我的意思吗,他的任何价值判断就是这个社会的判断这是他最公证的。   所以中国是大陆法系,美国是普通法系,大家知道差别在什么地方。中国的法官判如果他不贪污不腐败的话,他是以绝对的真理为判标准,一切要以法条行事。他追求什么,中国的法官他追求一个客观的绝对的真理,而普通法系的陪审团他所追求的是什么社会的公众意见,因些杀人可以无罪,虽然你证据十足杀了人,只要你杀的有道理你就可以无罪被释放,这就是普通法系制度。   在八零年代未期在洛杉矶有个大暴动,黑人大暴动。当时呢黑人开车超速,被警察拦下来,四个白人警察上去把他抓下来痛打一顿,打的要死不活的,那个黑人叫金恩。被打的过程让一个用摄像机全拍下来当作呈堂供物,这个太明显了犯罪记录,当街打人打的半死肯定有问题,呈堂证物上去后,这四个警察联合聘请了一个伟大的律师而这个黑人呢请不起律师就由法庭指派了一个普通律师给他。   那这个白人的律师他很聪明,他清楚的知道美国的判案标准是什么,是社会的公众意见,因此要求庭上把判案的地点由市中心转到郊区,各位知道为什么吗。我今天到这里把这个事情告诉各位,那就是美国的有钱人都住在郊区,只有穷人才住在市里,跟我们上海相反的,对不起啊如果你住在郊区我不是说你没钱的。所以要是在市里判案的话呢你的陪审团都是黑人,理解我的意思吗。你到郊区去的话呢你的陪审团员都白人,在郊区有什么好处,因为美国的警察与公利学校的经费都是出自地产税,只要这个区域越有钱警察就越多,它的治安也就越好。所以在这个黑人区是没有警察的,因为他们聘不起警察。   所以在郊区啊你的衣食父母就是老百姓所以警民关系非常良好,所以啊把这个录影带一放完以后啊十二个陪审团团员都是白人都是警民关系良好的,看完就说妈的打的好,妈的打死他算了打死就没事了这么麻烦。一至判决警察无罪释放这种是美国的法制制度,虽然你有这么坚强的证据证明四个白人警察是犯罪的,但是社会的公众意见告诉你他们是无罪的因此这样国家的法制制度是不一样的。   可是为什么这样的法制能够陪养出最好的股市呢,我举个例子来看一下啊,我们在三年前发生的一个事一个银广夏的事件当然还有很多什么德隆和格林克尔当然这个牵扯到我不好意思讲他们知道吗我还是比较厚道的。以前人家说我不够厚道我现在开始要比较厚道一点。所以讲银广夏跟我无关的,他是伪造出口单据,操纵股价。那么这种事情在我们中国是无法判案的,为什么,我刚才说过了因为我们是大陆法系国家,依据什么呢,一定要依法办案寻求到绝对的真理。   可是啊犯罪啊都走在法条之前,你就没有一个供判案的条款,理解我的意思吗。你就根本不能定他罪,所以没有一个人被判刑,这是我们大陆法系的问题。可是普通法系就不一样,这些死老百姓啊就是陪审团的团员,他们脑子虽然是白痴可是他会去想知道吗,他会就最简单的逻辑去想,他会怎么想各位知道吗,如果我的儿子的成绩单会造假的话那我会揍死他。即然我的儿子成绩单不能造假那上市公司的成绩单怎么能够造假呢,就评这么一点他不需要法条不需要法理不需要律师不需要法官,每一个人都这么认为的话呢,那宣判者就是判你有罪。然后法官就会根据这个宣判就会定你几年徒刑。   所以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前所讲的社会公理啊只有在普通法系的国家才能充分的表达。而且美国跟英国,由其是美国不但有这种法系的护卫而且每一个小老百姓都有权利控告上市公司。那么这次顾雏他说要讨回公道去年在香港告我,为什么在香港告我因为香港打官司非常贵,上庭一天是几十万理解我的意思吗。那我是个穷教授打官司你就一定败诉,他希望我败诉证明他是对的。我能不能不付钱不行,能不能够像美国一样打赢了在付钱也不行。美国的股民打官司很简单的,两个方法,第一打胜才给钱打不败是不给钱的。打胜的话呢跟律师分,打败是不付钱的。而且当你控告上市公司时候呢你一个人控告就行了。你所得到的利益呢归于全体股民,香港没有这个每一个人都必须打官司,所以法庭是不可能复合的。   由于这种制度所以美国的股民才能得到保护,理解我的意思吗在这么一个特殊制度下所创造出来的一个特殊的股票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股票市场的犯罪只有在普通法系的陪审团才能定罪。大陆法系都定不了罪因为犯罪都走在法条之前。这也是为什么大陆法系的股票市场我可以武断的讲每有一个是好的。所以我们今天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好也不能难过了德国法国也很糟糕的。那么这是个历史的现实情况,可是各位要知道这一种从信托责任所开始的这一切是我们中国所没有的。   因此我前面一开始所讲的,我们的产权改革也好股权分制也好,我们所缺少的就缺这么一套信托责任,可是这种法制啊不是我们能学习的,我们不可能抄袭也不可能仿效。因为这是个历史的自然形成的法制制度,当时出了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以及法学家,这个人伟大到什么地步呢,伟大到没有人不认实他。这个人呢是个老法法国人,他看到了英国由于这个制度形成了日不落帝国,什么是日不落帝国呢,就是无论太阳照在哪个地方都有英国的国旗。那是英国十八十九世纪最辉煌的时候。为什么这么伟大,因为普通法系形成这一套看不见的纪律啊牵伴着每一个英国人美国人的心。   我举个例子,各位知不知道美国有三个时区,从东到西啊有三个时区,你从东到西要调三个小时。中国只有一个时区,为什么从苏联下来这个时区线到了中国就转弯了到中国以下再往下走,我们不能三个时区那就会天下大乱了。   而美国每一年有两次日交节约时间,要调快一个小时和调慢一个小时。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他们只在头一天的报纸上登一条很小的小方块说是明天要调时间了,第二天全国动员没有人迟到。我当教授我特别怕迟到我就很紧张因为我人没有什么纪律的。因为我是老中没什么纪律的,老美是很有纪律的,而且每个老美啊从东飞到西从西飞到东自己都会调时间的,没有问题的,这种伟大的纪律创造出了伟大的美国帝国以及大英帝国,我刚才讲到了一个伟大的法学家他看到了英国人的伟大是由于这个法系制度所造成的纪律,所以呢他说我们如何让法国有纪律,第一个富国强民的首要条件。   这个人他是谁他创建了第一部大陆法系的法典。拿破仑,他晓得法国人跟中国人一样没纪律的散漫的很。因此呢用法条让你有纪律。怎么样有纪律呢,我们规定你让你向左转你不敢向右转叫你往前走你不敢停下来。你不是没有纪律吗我就用每一条每条的法条逼得你有纪律。他从民法开始又有了刑法,形成了第一部大陆法系的法典。各位知不知道这种由上而下的纪律根中央**主义造成的法国法制化的建设,那时候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只有什么一个**政府所形成的法制化建设。第二个伟大的人,他发明了第二部大陆法系的法典,他是谁。   德国铁血宰相匹斯曼一样用法条让德国有纪律,在匹斯曼铁血宰相时期是个大政府时期,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有什么有法制的基础。那么在亚洲只有一个国家只最有纪律,那么就是日本。日本的纪律是谁建立的是日本天皇时代,日本人的纪律带给中国人多少年痛苦的回忆。可是各位想想看全世界三百年来的历史是哪几个国家所写的,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这五个国家改写了世界三百年的历史,每一次大战都有他们的加入,其他的国家呢包括中国在内都是贫穷落后愚昧,你知道我们缺什么吗,我们缺法制化建设下的纪律。才是我们强国的关键,我们今天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   我们从孙中山革命开始到五四运动,我们在追求什么,追求宪法民主自由是吧。但是这个错了吗,这个没有错,你看看今天的法国、德国、日本。哪一个国家不是民主宪法自由议会。因此我们就常讲说我们把民主引进来把自由引进来,民营企业引进来我们就能像德国法国日本一样强大。如果你这么想的话我告诉你你就错了,为什么呢,因为民主自由民主宪法是什么呢,是个结果他不是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唯权大政府所形成的法制化建设最重要的,因为当年的法制化建设形成以后才能够形成一套制度化的游戏规则。而这个游戏规则是用来规范政府及每一个个人的行为的。只有在每一个都被规范了以为你才不会形成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因为只有在游戏规则建立起来以后,中产阶级才能够兴起,等中产阶级真正的兴起以后才有真正的民主自由。   所以你想从混乱一步跳到民主自由而忽略世界强国所经历的法制化建设的话呢,所带给你的下场就是菲律宾,菲律宾是美国前殖民地,他在1958年的时候呢是亚洲的超级强权。他继承了美国所有的制度,包括议会民主选举什么都有。包括总统制什么都有民营企业,根本没有国营企业。   这不是我们的典范吗,这不是我们这几年国内的专家学者所努力追求的现象吗,我们不是要民主要自由要民营经济吗。可是我给你们讲当一个国家没有法制化的规范以后,你发现你所得到不是你心中辉煌灿烂的美国,而是今天的菲律宾,到最后菲律宾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女佣做保母,为什么走到这一步因为整个国家没有法制化的建设,民营企业家起来以后与政府合谋席卷全国财富,这就是什么,就是强欺弱大欺小。   因为你没有一个制度化的游戏规则,我跟各位讲我们中国在去年以前正往这条路走,而这就是为什么我有如此强烈的使命感,亲爱的女儿啊你在别的国家做保姆的日子可好啊。你们觉得我是偏执吗,我说错了吗,看看我所批评的德隆看看我所批评的格林克尔,哪一个不是造成大量的资金黑洞,到时候由谁来买单由在坐的各位来买单。而且想想看,每一个企业家赚了钱以后,哪一个不是立刻弄个高尔夫球证立刻和政府官员打高尔夫球,这种现象啊是不可改变的。   为什么各位知道吗,很多媒体批评我说我是民企杀手,其实你错了。我自己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还不是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我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我怎么可能反对民营经济呢,我不会反对他的,我反对什么各位知道吗。我反对的是那种没有规范没有游戏规则的民营经济。一个民营经济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没有政府的指导的话啊,你让他盲目发展下去你知道他会干什么吗,民营企业家最大目的是什么吗,是追求利润。这个错了吗,这个没有错。这是每一个老百姓包括你我在内都所想追求的,如果你让他只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他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各位知道吗,购买国有资产下来,贱价买断工龄把所有人都赶走,土地干什么盖房地产。   甚至也别这么麻烦了,搞定一个政府官员批一块地算了,然后等三年再卖掉大赚一笔。这个社会到最后会轮为一个房地产的社会,这个国家到最后没有一点高科技的基础,那么我今天教了很要毕业的学生这么多企业家的学生,我可以很遗憾的告诉大家这些成功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搞房地产的人,这种国家怎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强权呢。这个情况呢,就是你让一个民营企业在一个毫无规范的情况下发展这就是必然结局。   到最后我们曾经认为国营企业没有效率包袱重,因此我们把他卖给民营企业,到最后你知道怎么样吗,民营企业老总会贱价买断工龄把这个工人再度推向社会,产生什么,社会暴动与不安。由谁来买单,由在坐各位来买单。你们的子女不敢一个人上学到最后,这个就是我们目前所承担的社会恶果。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深刻的反醒到我们国家所缺的是什么,是一个法制化的游戏规则。我们没有办法规范民营企业家,我们没有办法规范每一个经济个体的行为,甚至我们不能规范政府的行为。因此从十六大开始我们努力追求什么,努力追求一个法制化的建设。但是法制化的建设需要时间,绝对不是说一步可到的,那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三五十年的时间。   可是各位想想,法制化的建设是今天中国能否摆脱上千年来上帝对中国的诅咒吗。你们只要念过高考就知道,任何一个朝代什么时候会发生农民暴动。各位知道吗都是在最强盛的时候,康熙皇帝有没有,乾隆皇帝有没有,唐玄宗有没有。哪一个都是在最强盛的时候,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经济一向是没有所谓的法制化制度的建设,以前所谓的法家啊是人制而不是法制。由于你没有一个制度化的建设经济发展到最后一定形成大欺小强欺弱,形成严重的社会不公,而到最后农村为什么一定会破产,我们今天的农村到了什么地步各位知不知道。我们农村啊高利贷非常的盛行,我们做了个统计研究,发现高利贷里面啊真正用于再生产的只有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八十九的钱呢都是用于消费,比如说付学费吃饭医疗这么花掉的。只有百分之十一到十三用于再生产,利率有多高各位知道吗,百分之二十五的高利贷有四分利。那么这种现象啊跟国民政府的未期差不多,所以我们的农村破败啊已经到了不可能不重视的地步。真的是非常的危险,但是我们今天听到一个什么解决方案,就是农村土地私有化。   美其名是可以形成土地兼并,可以增加经营效率,我可以告诉各位,这是重倒每一个朝代的覆辙,每一个朝代的经济措施都是同样的建议土地要兼并。各位要知道啊企业家是中国这个社会极为极缺的资源,当你把农民土地买断后,确实可以提高效率,可是我给你们讲啊,农民拿到一大笔钱可以成功的概率接尽于零。接下来啊钱花的光光的一毛不剩,不然就是亏了不然就是被骗了,只有这两种可能。除了农民企业家象刘永好少数之少数。那么这些人没有钱怎么办,以前还有赖以生存的土地,现在连土地也被兼并了,他的钱也被骗光了或投资失败了,这些人怎么办。那就是清朝、明朝、宋朝唐朝的农民暴动。   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我们今天走在一个绝对危机的时刻,每一个年青人啊都要有危机意示,你都要知道我们今天缺什么。我们的社会缺一个法制化的建设。那么你说美国,美国人了不了解这个现象呢,他当然了解,美国几个总统,我们常开玩笑说什么是美国,就是一群聪明的不得了的家伙统领着一批笨蛋。美国人是比较傻的但是美国政府非常聪明,美国政府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美国政府晓不晓得1721年的股市大崩盘呢,他当然知道,他们都是英国来的吗。可是各位要知道啊,什么样的人去美国,在英国混不下去了才会去美国,英国的最底层的人才会去美国。   那么这些去美国的人有些什么特质啊,他们混得不好,而且是绝对的极端各人主义,他们愿意去美国远渡重洋,他们必须放弃以前的所有历史,所有的牵挂,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社会关系。完全为了一个人的目标、追求、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去了美利间合众国,所以这些人啊并没有把英国人的信托责任带去,反而是更强调什么呢是个人主义。这些个人主义到了美国十九世界未页搞了股票市场,跟今天的中国是一样的,今天的中国我给各位数据看,跟美国当时一不一样。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市值啊由八百九十亿美元跌到了一百五十亿美元,股市大崩盘,那么我们看美国证券交易法的第二章我们竟然惊讶的发现美国当时发生的种种现象跟1720年时的英国是一样,跟今天中国股市是一样的。那就是不管政府用什么样的政策股市都无法复兴,所以在1720年的英国干脆关了,搞不定。   美国呢,美国人怎么办呢美国人就是不一样的。我跟各位讲啊美国能成为世界的超级强权啊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伟大的精英政府啊是美国成功的关键。你们千万不要认为是民主自由,而是伟大的总统。他是谁,罗斯福,罗斯福上来后呢他并没有采取十八世纪1720年英国政府把股票市场给关了。他反而想办法解决美国股票市场的问题,他所想的路子就是一个严刑筠法的法制化建设。那么他这个人呢是极度聪明的一个人,是最伟大的一个总统,比克林顿伟大。那么这个伟大总统怎么办是如何把美国建设成一个超极强权。我给各位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好不好,1891年美国的哈里逊总统搞了个法案叫做反托拉斯法,我今天年底在欧洲期间发表一篇论文,Trust是信托基金,美国为什么会反信托基金知道吗,这个事情在我发表论文之前是没有人知道的,因为信托基金的代言人是谁,是美国的大家族。也就是说反托拉斯法是反谁是反大家族。   而这就是为什么从1890年开始美国的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要不断的成立什么“基金”,要不断的退出这个基金的运作,甚至讲一个你们最熟悉的人比尔盖茨,记者访问他的时候问他你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请问你对这个社会的信托责任在哪里,比尔盖茨说,我将来要成立比尔盖茨基金会我要把我的钱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那么记者就问他那么你想给你的小孩留多少钱。要是我们中国人的话呢,噢都留给儿子,肯定只要没有遗产税就都给他。他说我每一个小孩我只给他一百万美金,让他读完大学我的责任就了了。其他钱呢全部捐给社会,捐给谁,捐给一个基金比尔盖茨癌症基金会,为什么,因为美国政府非常担忧官商勾结的恐怖,美国政府非常知道这一点,如何让一个国家强大绝对不是少数人的强大。而是什么呢,而是藏富于民啊,而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得让他有钱。这个国家才能够成为世界的超级强权,从哈利逊总统开始一直到罗斯福总统四十年间每一个总统不断的努力,贯彻这个使命要真正的藏富于民。按理说苏联二战后跟美国一样的强大,他并没有藏富于民啊,到最后军备竞赛的结果是苏联被讯速的托跨了,而这是里根总统的最大成就之一 那么对付大家族如何来藏富于民呢,那么就是罗斯福总统想到下一步。   就当时那样股票市场这么糟糕,你们晓不晓得美国藏富于民的办法就是通过股票市场,当时美国搞了个新政。新政有个参谋叫道格拉斯,道格拉斯这个人呢告诉罗斯福,你们不要走1720年英国政府的老路,我们不需要把美国股票市场关闭。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要继承历届美国总统的一贯意志藏富于民,怎么藏呢。杀无赦严刑郡法,他们搞出一个最严厉的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全世界最严厉的,因为美国人太个人主义。根本没有什么信托责任的都是横征暴敛,什么内幕交易、官商勾结、操纵股价。他这个话一出来以后呢,举世震惊啊。啊你这个样搞是不对的,水清无鱼、蛋糕做大了再说。又来了这套,不能严加监管,当时这个华尔街人士吓坏了,组织庞大的游说团体到美国的参众两院做工作,就是不让这个法案通过,当时在1932年呢搞了两个法案,一个叫做Securites Act 另一个叫Exchange Act 第一个顺利通过了,第二个牵扯到监管所以通不过。那么华尔街跟政府不断的折中谈判就是不让通过,他说我们讨厌你们严加监管,而且最讨厌罗斯福班子里公平交易委员会主席兰德斯,最讨厌他了,因为要他来监管,所以当时叫做兰监管。所以华尔街不能让他出来,他出来就不让法案通过。   到最后实在通不过了,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好华尔街开会说你们要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法案通过呢,华尔街的人说我们准备指派一个人来做这个事情,我们不要兰德斯也不要道格拉斯,那指派谁呢,就指派当时最大的庄家资本动作者,以前的德隆现在的德林克尔,不管怎么叫了。我们指派一个当时华尔街最坏的人,由他来做,而且我们不要什么公平交易委员会这个太讨厌了知道吗,我们创一个新的机构,这个机构呢就叫Securites Exchange Act就是今天的美国证监会SEC。那么找谁当第一任证监会的主席呢,找当时最大的庄家约瑟夫-肯尼迪,他是肯尼迪总统的爸爸,这个人当时坏透了,什么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什么坏事都做,他当时是坏人里的帮主。那么由他来出任证监会的主席我们华尔街的人都放心了。我不知道这种事发生在中国会怎么样啊,到最后找我严加监管,然后找一个民营企业出面我不知道会怎么样。你们想想有什么结果,罗斯福想到了,当他含着眼泪签下这个法案的时候,他知道美国百年富强的基础呢就毁在他手上了。可是啊,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世界的超级强权啊取决于什么大家知道吗。   我最喜欢的那首歌叫什么,叫天意。老天爷决定这一切,所以美国国歌里面有这么一句叫天佑美国,除了这个天意以外啊,我找不到第二个原因,有如此戏剧化的转变,这些华尔街的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当肯尼迪当了官以后立刻反脸不认人。他马上指派了两个副主度,第一副主席叫道格拉斯,第二副主度叫兰德斯,这就是美国人的伟大。我跟各位讲啊我们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在哪里知道吗,要有道德勇气的人出来讲话。所以今天为止啊真正有勇气出来讲话的人还是我。我希望我到每一个大学的演讲呢都能够把这种道德勇气灌输给大家,我们这一代人是该被淘汰了,中国的未来啊真真正正靠你们,我愿意花时间来啊就是希望把这种信托责任的理念带给在坐的每一位。   中国是属于你们的。道格拉斯是第二任证监会主席,兰德斯第三任证监会主席,就在三个人的努力之下,让美国人的股市步上了正图。没有人敢操纵股价,没有人敢内幕交易。因为他们发明了一项非常有利的武器叫做辨方举证,也叫举证责任倒置。什么叫做辨方举证,跟我们想的是不一样的,在1250年的时候英国的约翰国王推出的法案叫做大宪章,大宪章提出了一句话“人生而平等,而且人是假设无罪的除非你证明他有罪”,因为约翰国王有点神精病,他的贵族都怕他发了疯把他们砍了头怎么办,所以在个郊区把他抓起来了逼他签下了这个大宪章,说我们这些贵族你不能随便杀啊,你要杀我们就先杀了你。然后就签了,成了有名的大宪章,人是假设无罪的除非你证明他有罪,这成为了任何一个国家刑法判案的标准,任何人都是无罪的除非找出证据证明他是有罪的。这是我们所理解的法学常识,但是证券交易法经过这三位老哥的努力,不一样的,是假设有罪。你只要是上市公司你就是有罪少罗嗦,什么是有罪呢,你除非证明你清白。不然就是有罪,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怎么证明清白,我告诉你们这是很难证明的。   我先讲的反的例子,比如说你证明一下你上个星期去看电影了,我就告诉我和我妈妈去看的电影或者是我有电影票的票根,或者把电影剧情讲给你听这都是证明。但是什么叫辨方举证呢,什么叫证明无罪呢,就是你证明上个星期没有看电影。你怎么证,各位想想你如何证明上个星期没有看电影。我证明不了,太难了,你在小便的时候都告诉别人说有证人看着你小便。睡觉时有人看你在睡觉,这个找不到证人的,所以证明无罪啊是非常艰难的,甚至可以讲是证明不了的。就是证明不了所以让你证明,美国证监会在罗斯福总统的全力领导下,他成了全国最高的权力运作机关执法机关,各位知不知道美国证监会的执法权利是谁给的,不是美国联邦法而是美国宪法所付与他调查权利,他可以发传票,他可以传招任何人与任何物,在美国境内他的权利是无限大的没有国界的。他对你的调查是受美国宪法的保障的,如果你提出反对意见的话呢反对意见都会被法官所拒绝,他的权利无限大的情况之下是辨方举证为什么,你只要进入股票市场都是假设有罪的。举个例子我们的证监会推出法案叫不准内幕交易,问大家怎么定内幕交易,我给你们讲没有人知道怎么定义,怎么抓呢没有人知道怎么抓,我知道怎么抓。   在美国怎么抓内幕交易,假设今天下午三点钟公布一个好消息股价上涨了,那么在三点钟以前所有上涨的股票都是内幕交易,那肯定有几百件是吧,你怎么抓呢,那就抓一件。抓到的这一件美国政府用政府的力量给你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为止。 为什么,起个震慑的作用让别人不敢再犯,那么抓到你,你怎么答辨,我告诉你们难透了。因为一个事情发生在香港要把万利酒店卖给万毫酒店,那么是在1997年12月31日号,当时有个姓寥的香港人他就跑到美国,就在第二天要公布这个信息前一天上午买了一亿多股的股票,所以到了下午啊一公布好消息股价大涨他赚了一千多万美金,他高兴死了。第二天美国的警察就敲他的房门没收他的护照,六月份上庭,什么原因,内幕交易一天就抓到了。他马上就找律师,他说律师啊其实我也不是什么故意的也不是什么内幕交易,刚好那天啊我老婆没有给我吵架我心情一高兴啊又没有下雪我就去买了,哈哈哈谁想碰到好消息没办法的,他这样讲好象是有道理的,是啊,他确实没有给老婆吵架,因为老婆没在美国吗,第二查了下天气也确实没下雪。所以他心情好吗,又正好住在万毫酒店里,所以买万毫酒店的股票很理解的。   他的律师告诉他一句话,这个你在香港在亚洲玩是可以的,在美国是不可以的,你要向美国证监会证明你在买这支股票的时候你不知道第二天下午要有好消息公布,怎么证明,没法证明,证明不出来,那你就是有罪。那想想看从一月三号到六月三号六个不能出境关在美国,哎那还做不做生意了,所以他承认有罪,他把赚的钱全部还给了上市公司以外还交了一两千万罚款被驱逐出境永远不准回来,这个就是内幕交易的下场,可是各位知不知道美国政府为什么如此之严厉,这一点啊就是我今天所批评的我国股市的乱象,我们总是很幼稚的认为美国有股票市场我们也可以有。你晓不晓得美国是普通法我们不是,只要我们有股票市场我们就很难做好,另外你们知不知道证监会推出QFI是什么理念,那就是希望引进美国的机构投资人来炒股票对不对,为什么希望引进美国的机构投资人呢,因为美国的机构投资人在美国都是做长期投资而且都做基础研究,所以我们希望他们来了以后呢不要象我们本地庄家一样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我们也希望美国的机构投资人来做长线投资。   会这种想法的人啊是绝对的愚昧,这个让我想起个故事,在清朝未年有个两广总督叶明琛的故事你们知道这是外交部部长,他这个人当时晕庸之极,一百五十看后我们看这个觉得他好蠢 ,一百五十年以后啊我们的子孙再看我们也会觉得我们一样的蠢,为什么呢。他看英国跟法国的炮舰在海上打的很准,他就认为是有妖术,然后就在江边摆上些狗血人血的坛子避邪结果英国人打过来也没有什么用最后把他送到印度路上就给饿死了。 对话郎咸平   郎咸平上海遭遇滑铁卢   淡淡的灯光中,郎咸平淡淡地微笑着,聆听着,显得意外的低调。但只要他一开口,说话不到三分钟,他会马上变得亢奋起来,两只眼睛闪闪发光。   这时的郎咸平,有如从山巅扶摇直上的猛鸱,敏锐而威猛。   话题从上海社保基金开头。“我最早知道上海社保基金有问题,是在去年年底。”郎咸平说。   那时郎咸平在上海主持一档叫做“财经郎闲评”的电视节目。一天,节目组接到一个EMAIL,举报上海社保基金被挪用。举报信提到的上海新贵张荣坤,正好是郎咸平的关注对象。“我觉得很怪,一个本来不入流的小商人,短短时间内居然如此富有,能用几十个亿买下两条高速公路,而跻身2004年中国富豪前40位。”   郎咸平声称,这不是他的唯一线索,他还有别的消息来源。但来自不同方向的指控目标都是一个,即上海社保基金被挪用。经过郎咸平组织的研究小组的查证,指控属实。   这在郎咸平来说,是一个不能容忍的恶性事件。2005年前后,他已经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不能挪用尤其不能入市,否则就是摧毁老百姓明天的财富。   于是,郎咸平把张荣坤列为“财经郎闲评”第三集的主人公。第一集主人公是一个姓詹的游医集团头目,操纵着上海几乎所有民营医院。“专搞敲诈,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何以迄今屹立不倒,郎咸平很好奇。第二集是上海闻人周正毅。郎咸平认为,内地商人在香港大捞一笔之后,居然因腐败官员的庇佑,可以跑回内地躲起来,逃避香港法律的惩罚,这种有违一国两制的先例决不能开,所以他要呼吁,将周正毅引渡到香港受审。   在上海的电视节目中解剖三个沪上巨鳄,其轰动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但其巨大风险,略知中国国情的人都不难想象。   “我知道有风险,但我不能作堕落社会的一员,郎咸平主持的节目必须要有郎咸平的风格。要提别人不敢提的话题,要鞭笞社会的丑恶,推动社会往前走。”郎咸平这样回答记者的问题。   但尽管对风险已经有所预计,但风险之大仍然远远超出郎咸平的想象。郎咸平兵败上海。   对郎咸平的专访持续到晚上十二点半。握别时郎咸平告知记者,他已订好机票,将于次日凌晨直飞久违的上海。看得出来,他已迫不及待。   腐败铁三角是人民公敌   记者:他们停你的节目总要有个理由吧?   郎咸平:他们找了个理由,说我普通话不准。这没道理,因为普通话准,只是对职业主持人的要求,我属于嘉宾,普通话不应该作特别要求,听众能听懂就可以了。用这个不能成立的理由停掉我的节目,显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记者:当时你是什么感受?   郎咸平:这个时候我感觉到,以一个人的力量来抵挡整个腐败势力,太难了。所以从今年2月起,我沉寂了七个月。半个月以前我又站出来发言,很多外国记者问我,你是不是得到了来自某个方面的授意?我说我没有得到任何授意,我现在站出来讲话,完全是出于一个学者的良知,出于我个人的独立的判断。我是一个没有权力的人。要制裁那些腐败势力,只有通过更高层次的权力才能做到。现在中央对腐败势力施以重拳,我很高兴,我要站出来呼应。   记者:你在上海捅的三个案子,都是致命的,那时你考虑过风险吗?   郎咸平:对利益集团决不妥协,从2001年开始我一直是这个态度。那我有必要为维持一个半死不活的电视节目做妥协吗?   记者:顾雏军事件,开始的时候你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你仍然坚持下来。但顾雏军无非一个商人,你在上海面对的是整个利益集团,数量级完全不同。   郎咸平:当时我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以为我面对的只是商人,我只是在解剖几个商业案例。所以当时我只是用对付顾雏军的办法对付他们。我估计到他们会反扑,但我不怕,商人的反扑对我来说毫无问题,我能应付裕如。始料未及的是腐败的商人跟腐败的政府官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等到节目被关我才发现,原来是腐败的政府官员,勾结腐败的商人,共同掠夺老百姓的财富,而且有腐败的学者散布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给他们打掩护,给他们制造合法性。这样形成铁三角,共同操纵媒体。没想到他们那么强大,我的个人力量跟他们完全不对称。   记者:你一直告诉公众,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对中央政府要有信心。但你遭遇到这种情况,你对中央政府的信心有没有过动摇?对你向来主张的大政府主义有没有过怀疑和反思?   郎咸平:我更加坚信大政府的重要性。因为这种时候,只有一个开明的中央政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想靠民间的力量,舆论的力量,根本靠不上,腐败势力根本不让你从这方面突破。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更高的权力,像铁扫帚一样的把腐败势力扫掉。   记者;但如果你所说的铁三角不限于上海,那时怎么办呢?   郎咸平:那中国就会跟现在的菲律宾一样,那对人民就是灭顶之灾了。但我清楚地知道现在中国不是这个情况。   记者:你把自己看做一个乡勇,相信中央军,所以要站出来协助中央军围剿腐败势力,可做这样的比方吗?   郎咸平:情况正是这样。我这样做是对的,只是当初我有些轻敌。不过后来我比较稳健,隐忍不发,等待时机,等到中央政府的大军上来了我再出来配合。   记者:我注意到你的思想变化的轨迹。最初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你的锋芒所指主要是商人,但从去年开始,你有了一个转折,主要挑战腐败利益集团,也就是你所说的铁三角。这是不是反映了你对中国问题的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的一个变化过程?   郎咸平:关注中国问题需要经验。我对中国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实际上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从一个商人开始,渐渐的我发现不只是那个商人的问题。他为什么能贱卖国有资产?抽丝剥茧之后我发现,背后的原因,往往都是官员跟商人勾结,内部人瓜分国有资产。上海是最经典的案例,我原来没想要批评上海的政府官员,因为我没想到官商勾结。但结果我发现,谈商人腐败,必然牵涉到政府官员。腐败的官员,腐败的商人,腐败的学者,这个腐败的铁三角,是未来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阻力,是人民公敌。   我今天这么晚了还不辞辛苦地从香港跑到深圳来见你,就是想通过你们,呼吁警惕铁三角。   记者:你对铁三角体验最深就在上海?对铁三角问题的系统思考就从上海开始?   郎咸平:是这样的。刚到上海我确实没想那么多。节目组开张之后,接触信息的机会大得多,我没想到看起来那么光鲜的上海,背后会有那么多事情。   知识分子要敢于打破潜规则   记者:你捅的三个沪上名案,社保基金已经水落石出,周正毅案看来也是水到渠成,但詹氏游医集团案仍很微妙,你还打算跟他们较量下去吗?   郎咸平:我还在跟他们较量啊,两个礼拜之前我还在曝光他们的黑幕。   记者:这样的勇气确实难得。很多专家学者做不到。   郎咸平:我们的民间是一个堕落的民间,道德勇气太少。   记者:我注意到,你最近一直强调要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互动。你所说的民间堕落,主要是这个层面上的堕落吗?即主要指专家学者吗?   郎咸平:那当然。我说的民间堕落,不是说老百姓堕落。老百姓没有责任。尤其是弱势群体,他们在挣扎中求生存,不能对他们搞道德高标。我说的民间堕落主要指专家学者,主要是指那些有话语权的人,也就是精英阶层。他们的堕落可能表现为直接的寻租,也可能不直接寻租,但他们的主张客观上服务于腐败铁三角。   记者:实事求是地说,对中国问题的解剖,内地的专家学者其实贡献很大,比如秦晖,比如孙立平,他们的思考可能比你更系统更深刻。但他们只在思想界讲,而你不一样,你越过精英,直接对普罗大众发言。所以你成功了,公众知道你而不知有其他。   郎咸平:我第一天起就没有对普罗大众发言的心理障碍,因为我相信智慧在民间,公理在民间。只要把真相告诉老百姓,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老百姓的知情权是最重要的。   记者:内地学者不是不清楚这一点,但他们很难走出小圈子。这里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某些学者总以策士自居,对老百姓缺乏信任。看起来新潮,实际上传统,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此眼睛永远只向上面看。另一些学者有思想,有良知,但缺乏道德勇气。愈是面向普罗大众发言,风险愈大,他们不敢承担这种风险。还有一些学者不仅有思想有良知,而且有道德勇气,但他们不会讲话,不会用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对普罗大众讲话。真正敢对普罗大众讲话,也会对普罗大众讲话的思想家,内地是不多见的。   老百姓需要真相,但难得有人讲真相。实际上存在一个潜规则,关起门来怎么讲都可以,但不能对老百姓讲。谁要对老百姓说出真相,谁就是游戏破坏者,就是害群之马,就只能出局。你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你不理这套潜规则,你敢讲,你愿讲,你也会讲。   郎咸平:是的。比如我讲国企领导人的信托责任问题,我一个比喻,老百姓就听懂了。我用保姆做比喻。我只愿意直接对老百姓讲话,不理会精英的唧唧喳喳,他们怎么议论我,我都不在意,因为他们不是我讲话的对象。   像我这样随便讲点公道话就成了凤毛麟角,这其实很可悲。我郎咸平有什么了不起?没什么了不起。当然我的学术背景跟别人不一样,但很多事情别人也看的到,而且可能比我看的更透。但为什么就没人讲?我们那么多精英,对真问题视而不见,同流合污的反而不乏其人。一直这样恶性互动,最终受害的是谁?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无权无势的老百姓。   我为什么特别关注上海社保基金?就因为这是铁三角的一个经典案例。老百姓的养命钱借给一个小个体户,让他拿去收购两条高速公路,然后他又拿两条高速公路去圈钱。腐败官员跟腐败商人彼此分赃。媒体胆敢披露,他们就封杀媒体。良心学者胆敢站出来批评,他们就组织御用文人围攻良心学者。   这种铁三角能量太大了。他们控制了媒体,控制了地方政府,甚至通过控制媒体,给中央政府提供错误的信息,以此来误导中央政府。   记者:这里有一个问题,你对大陆的腐败问题特别关注,但台湾陈水扁的腐败也是骇人听闻的,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郎咸平:我认为台海两岸人民对反腐问题已经取得了新的共识。我现在就想通过你们,提请大家注意两个新的共识。一个是台海两岸人民都致力于清除自己内部的腐败。一个是在内地,中央政府公开向铁三角宣战,在这点上与民意达成了一致。现在需要民意对中央政府的这个举动予以积极回应,扩大中央政府与民间的共识。中央政府与民意共识越大,社会就越和谐。 12.27成都,郎咸平舌战赵勇   2005年12月27日,成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演讲会上。在郎咸平完成对中国国企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西部开发等焦点问题的演讲,并接受场内听众的提问时,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第一个站了起来,向郎咸平发起挑战,郎咸平立即回应,很快,两人就大吵起来,火药味之浓令场内所有人震惊。下面是现场听众提供的录音记录,我们如实把“郎赵成都大战”展现给大家,旨在让大家及时知道这个刚刚发生的真实事件,供大家思考。   赵勇(四川长虹集团董事长):我想我们虽未谋面,但我俩彼此都不陌生。(暗指郎咸平指责长虹搞MBO管理层收购)感谢郎先生对长虹的关心,聆听了今天下午的演讲,我觉得非常得精彩,非常富有激情。您既然到了四川,就应该谈谈长虹。因为时间非常有限,我想就一个问题讨教郎先生。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好。   赵勇:您最近的演讲包括随后的媒体报道确实关注过长虹。   郎咸平:对,是的。   赵勇:另外我关注的一个报道,就是8月22日在江西你作了一个中外名家论坛,完了以后出了一篇文章,叫“精彩郎咸平剖析四川长虹”,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是不是反映了您的观点。   郎咸平:这个,对你坦白讲,我不记得了。   赵勇:那我再给您读一下看您能否回忆起来。   郎咸平:好。   赵勇:这篇文章主要是对长虹的批评,说从倪总开始到我都有MBO倾向。   郎咸平:对。   赵勇:换句话来讲就是要么长虹姓倪要么长虹姓赵。   郎咸平:对。   赵勇:这篇文章做了许多论述,其中谈到我这一段您的主要批评依据就谈到了朝华科技。朝华科技确实是我回长虹工作以后为了在IT行业发展与朝华集团合资成立了长虹朝华公司。那么这里面有一段描述不知道郎先生还记不记得,这句话是不是您说的——谈到朝华时“我要告诉大家,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在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不知您说过这段话没有,请您仔细回忆,因为这段话我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掌声)   郎咸平:哈哈哈。   赵勇:您说过这样的话吗?   郎咸平:你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开玩笑经常讲这个故事。我给你讲,你今天是要澄清什么事还是想……   赵勇:我就是想澄清事实,就是这句话你讲过没有?是同学,而且是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   郎咸平:是什么时候讲的?   赵勇:是8月22日,在南昌,有一个第六届江西财富论坛,中外名家系列讲座。   郎咸平:我不记得是不是在那讲过,你为什么……   赵勇:因为这个事实如果是成立的,人们就会想长虹为什么会去和朝华合作,这里面是不是会有其它的原因。   郎咸平:赵总,我想反问你一句话,你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澄清这个事情吗?   赵勇:是。   郎咸平:那我就再告诉你一个事情,希望你能澄清一句话,你们长虹从1994年开始,就和朝华科技的股东金信系就一直有关系一直到现在,你承认这个事实吗?   赵勇:啊,长虹,朝华……   郎咸平:听我讲完。   赵勇:朝华是长虹的流通股(发觉不对),第二大法人股股东。   郎咸平:你不要激动,长虹的股价从1996年的6元涨到60元的时候,你知不知道就是金华信托投资公司进去的,金华信托投资公司就是这家金信系的前身。   赵勇:我不知道。   郎咸平:现在,我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你不要抓一句话来问我。好吧?我对回答你这个问题没有兴趣。   赵勇:还有……还有……(场下开始起哄)   郎咸平:(喝一口水后)你有没有MBO的企图?   赵勇:我没有!   郎咸平:那我问你,你和朝华科技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内幕?(开始转守为攻,而且咄咄逼人)   赵勇:没有任何关系!   郎咸平:那好极了,那为什么1996年金华信托会进去(指买长虹股票)?金信系的前身就是金华信托。   赵勇:我不知道,我不分管这项工作。(起哄)   郎咸平:我告诉你,中国信托的改革就从你开始!(场下叫好声,掌声)我还要讲一件事情,我今天讲的和你赵勇无关,我讲的是中国国企业都有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场下更多叫好声,激烈掌声)(相形之下,赵勇希望自身能获得清白的问题显得很个人)   郎咸平:还有,你们成立的朝华长虹管理层持股10%股份是不是?   赵勇:是。   郎咸平:然后,经我批评之后,你在给四川省领导的报告中说,经郎教授批评之后,我们董事会决定不再持有10%股份是不是?(场下叫好声,掌声)   赵勇:不是。10%算是MBO吗?   郎咸平:当然是!10%是第一步,第二步是51%对不对?   赵勇: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朝华科技都要倒闭了。(言下之意是不可能在增加合资股份了,朝华没钱了。)   郎咸平:那你为什么还跟他合作?(反应出奇之快!!!)(场下更多叫好声,激烈掌声)   赵勇:我看好它的业务。   郎咸平:你怎么买不良公司的业务?(场下叫好声,掌声)   赵勇:它的分销业务是它最好的业务。   郎咸平:朝华科技亏损1900万。(今年前三季度亏损3亿)   赵勇:那是朝华集团,不是朝华科技。(场下再次起哄)   (赵勇为挽回被动):你这是哗众取宠,没用!   郎咸平:(显然被激怒)对于你而言,我是哗众取宠,因为我今天讲的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场下叫好声,掌声)   赵勇:……(正想发言,场下起哄声一片)   主持人:下面回答下一个问题,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郎咸平: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我来回答你。你们长虹2004年亏损37个亿怎么来的?其中3亿美金是前任倪润锋和APEX公司把电视机卖了,没有收回钱,坏账将近24个亿,这些钱都是股民的钱,都是国家的钱!(场下叫好声,激烈掌声)   赵勇:(无语)   郎咸平:另外,还记提国债损失1.8个亿对不对?你不需要回答我郎咸平的问题,你只需要回答股民的问题,为什么投资长虹会有如此之损失?为什么会从60多跌到现在的几块钱?你告诉我!   赵勇:我想问的是朝华科技里有我的同学吗?(起哄)   郎咸平:有没有同学不重要。我告诉你,长虹里也有我的学生在里面,我才会知道这么多事,公理自在人心!(场下叫好声,激烈掌声)   郎咸平:我讲的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是个人的小问题!(场下继续叫好声,激烈掌声)   郎咸平:我说过很多话,我对媒体的报道从来不怀疑,媒体只要尽责任报道就行,即使有改变也是媒体根据自己的判断做的改变。   郎咸平:我告诉你,我写的关于长虹的文章,我马上寄给你。   赵勇:OK   郎咸平:还有,我写了一本新书,就叫《MBO》,第一章就是长虹!(场下叫好声,激烈掌声)   赵勇: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的预言是错误的!   郎咸平:哦,我告诉你,如果这是真的,我替全国老百姓高兴,我替他们谢谢你!(场下叫好声,长时间激烈掌声) 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郎咸平谈当今中国社会的险象   我最近虽然没有在媒体发言,但我关心这个社会的心却从未稍歇。近来北京市发生的毒大米等等一系列官员腐败事件让我感到怒不可遏,痛不可堪,不得不再次提出我对这个社会的呼吁。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现象,庙堂常常只是一味着急,民间也只是简单地咒骂。但是我希望我所提供的批判角度不同于以往,我认为我们仅仅是呼吁杀贪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系统地解决问题。而北京市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警惕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我想简单的谈一下引发我关注的事件缘由。最近从媒体上获悉北京出售毒大米的消息,让我惊愕不已。所惊者,世风日下,有人居然丧尽天良、不顾苍生百姓生命安全而牟取暴利;所愕者,此事件的始作俑者,竟然是处于首善之区的堂堂粮食主管部门──北京粮食局。根据此事件之专项调查组的调查,2003年4月北京市非典疫情严重之际,主管北京市粮食局的副市长陆昊决定由粮食局购入29.2万吨陈化粮作为粮食储备。今年春节后,该副市长再次决定将陈化粮销售给公众。陈化粮含有超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因此发售陈化粮几与投毒无异。`   向公众出售毒大米事件是一例典型的体制内腐败行为。有关官员不仅借助行政权力的便利为己敛财,已经到了罔顾广大无辜民众性命的地步。更为令人发指的是,事件被调查出来后,相关责任人不仅不考虑尽快向公众宣传,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反而封锁消息、文过饰非。所谓的主管部门和主管市领导,先不说是否做到了廉洁奉公,不说是否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就连起码的"不要害人"这样的基本做人原则和良心都没有了!   惊愕愤怒之余,我倒联想起前些日子我专门研究过的香港嘉利来股权纠被抢夺案,突然明白,北京市发生这样那样的荒唐事情,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以北京市内部腐败势力之强,气焰之盛,卖毒大米其实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做起来毫无顾忌的恶性事件。   且看2000年,社会恶势力垂涎于香港嘉利来的股权,于是勾结二商集团个别项目负责人,买通北京市工商局以及北京市外经贸委的个别公务人员,组成合谋团伙,竟诬陷香港嘉利来未履行出资义务,由北京市外经贸委将香港嘉利来拥有的合作公司的股权"批送"给合谋团伙中的黑势力。香港嘉利来彻底失去了在合作公司中的股东地位和自己依法在公司中享有的所有权益。嘉利来愤然抗争,先后依法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即现在的商务部)提起行政复议。最后,法律给了一个嘉利来公司一个公道,但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虽然北京地方政府表明上口口声声正在履行中央政府决定,但是具体的各个部门就是不归还嘉利来的股权,法律的判决至今还是一纸空文。嘉利来至今仍然什么也没有拿回。盖有国徽章的严肃行政决定,在北京竟然可以荒唐如斯地瞒骗!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其中是非曲直的案件,在海内外沸沸扬扬,影响如此之恶劣,但掌管商贸的官员,对此毫不理会,执迷不悟,行径无异于掩耳盗铃。现任主管商贸的副市长陆昊,乃毕业于号称中国第一学府的北京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他在2003年初当选为副市长的时候,年仅35岁,为建国以来最年轻副部级干部。媒体对此一片颂扬之声,将其看作是选拔年轻干部的好例子。从嘉利来事件处理之上,我一度对其毫不作为甚至包庇纵容跨部门作恶的行为难以理解。但是经过这次毒大米事件的揭发,我猛然醒悟,原来这群蟊贼硕鼠,从来就是不顾天下人心向背,更罔论国家利益公众得失,其所看重的,只是一己一群人的私利。   恶性事件一再发生,令我莫名悲愤!这样的官员、这样的行为,我真的闻所未闻。由此可见,体制内腐败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和行政能力,不下狠手、不出重拳、不下重典,是难以震慑这股腐败势力的。   中央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反腐。腐败会亡党亡国,没有人比国家决策人物更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反了这么多年,腐败官员仍然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这就引发另一个问题,腐败难道仅仅是制度不健全、个别官员道德水平下降、法制观念淡漠所致的吗?除了法律法规,我们的整个社会和民间就无事可做,就没有什么制约力量吗?其中,最令我担忧的就是一方面体制内腐败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民间道德风气败坏,原本的正义呐喊之声日益微弱,并且二者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形成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  我中华民族原本应当有这种力量。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匡扶正义。但现在,当腐败渗透、堕落侵蚀的时候,你看到还有振臂一呼的知识分子吗?毒大米事件发生后,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北京市封锁消息不知情;而有一部分人对于官老爷的所作所为噤若寒蝉,大气不敢出一声。更让人心寒的是,我们现有的一大批把持话语权的"主流"精英人物没有一个出来说一句。中国的民间舆论主流,精英知识分子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立身之本,对大是大非的事情,已然失去原则和立场。   我最近留意到一篇名为《北京的眼睛》的长文,作者是一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北京人,他在文章之中对于近年北京的荒唐事件进行了沉痛的分析,圆明园防渗漏工程敛财," 831 "黑幕私分囤积土地,旧城改造摧毁老城传统,凡此种种,都是令人发指直接侵害公众利益的恶行。   但是同时,我很奇怪,包括北京大学的着名张维迎教授在内的各位精英身为北京市民,却为何能对北京近年发生的怪现状坐视不见,置若罔闻?我仍记得这两年国企改革大讨论的时候,张教授等人对于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声嘶力竭,动辄以"无耻"的字眼批评改革反思者,甚至荒谬的提出政府官员是改革的最大受害者,我想请问像你们北大校友陆昊之流到底是改革的受害者呢,还是假改革之名对民众施以毒手的侩子手呢?我想请张维迎等诸君高呼"善待企业家"之余,能否先考虑"善待北京市民"呢?我很沉痛的向北大校友高呼,某些不肖的北大师生正在一步一步的玷污着北大百年清誉,而成为体制内腐败与民间堕落的恶性互动的发源地。但我宁愿相信张教授等学者一贯心怀国家大业,一贯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发生在家门口的毒大米等等丑闻,是不是应该出来说一句呢?一家不扫何以扫天下!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权益都受到威胁的时候,精英们不能再忙着做企业顾问或出台企业家论坛奢谈民族兴衰大计了吧!我想你们应该放弃对北京市官员的阿谀奉承,和我一起大刀阔斧的批判北京市的腐败行为,为了你们口中的信念。   中国社会当前的一个险象就在于此。民间有话语权的人不负责任的自甘堕落,与体制内腐败上下呼应。二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真正左右民间舆情的重量级人物会炮制这样的观点:腐败是好东西,是次优选择,它能促进经济效率和增长。民间精英为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对腐败坐视放纵,继续提供一个制造更多腐败的温床。这种制度内腐败和民间堕落的并存与互动,成为我国当前风气败坏、秩序混乱、民怨沸腾的重要原因。   年年岁岁,民间对于澄清吏治冀甚殷。最近中央严厉整肃官场各种恶劣,而对于生活腐化的北京副市长刘志华的处理,单刀直入。而天津市检察长以及各地的大小贪官落马,更加是大快人心。而在此,我们呼吁各方有识之士,不应再坐视腐败与堕落的恶性互动蔓延,不仅要清除制度内的腐败,亦需对民间堕落进行整治,以促进形成社会良性的正循环。对待体制内腐败和民间堕落这两种势力,必须分而治之,同样高度重视,正本清源,切不可使二者能够沆瀣一气,互相鼓吹包庇,混淆公众视听。而应尊重法律,绝不为作奸犯科官员寻找借口开脱。政府此时更应该维护党纪国法,动用铁腕,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铲除腐败行为,对于视公众利益和社会安危不顾之官员予以严惩。同时,在民间大力提倡、培养正义之风、浩然之气,形成"公序良俗",再不容许邪气压正,方是天下社稷之福。 郎咸平谈股市、汇率、德隆和QDII 揭示股市症结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来青岛参加“长江管理前沿问题论坛”,并就证券市场、人民币汇率、德隆和QDII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股市:管理层不了解股民心态 价值取决于质量而不是点位   记者:“在中国经济一片向好的背景下,A股市场却长期低迷,是不是因为A股市场公司业绩比较差制约了股市的上涨,您认为1400点以下有投资价值吗?”   郎咸平:“投资价值与点位关系不大,根本问题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深交所和上交所虽然监管较香港严格,但上市公司做假仍然存在,因此中小股民参与意愿低落,这是内地股市衰退的症结。政府任何利好政策都将无法提升股市,除非该政策能改善上市公司的质素。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停止国有股减持和QFII的引入。两者虽然用意良好,但由于无法改善股票质素,因此无法稳定地提升大盘。现在的管理层并不理解内地投资者看重上市公司质量的心态,很多举动,如恢复银广夏上市,实际上是打击了市场信心。   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振股民的信心,不然中国股市就会慢慢被边缘化。由于投资者对中国股市没有信心,所以心态不稳,一有反弹就抛货。”   记者:“国有股减持问题是影响中国股市向好的最重要原因吗?”   郎咸平:“国有股减持根本不是大问题。国外不少国家都成功实施了国有股减持,而且没有出什么问题,最好的例子就是波兰。波兰国有股减持时,国有股折价30%,股市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震荡。问题的关键就是波兰的投资者对自己国家的股市有信心。”   汇率:国际炒家阴谋失败 人民币必须盯住美元     人民币汇率上升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升值压力实际上是国际炒家结合外国政治势力施加的。”郎咸平否定了外汇储备过多引发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观点。   根据郎咸平的分析,今年1-6月份,有4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这其中来自美国的资金占40%,来自日本的占60%。从媒体报道看,美国国内出现了中国有意压低汇率,出口低价产品严重打击了美国制造业的舆论,明年美国将进行总统大选,而失业是美国政党历来的争议中心,日本政府则接连干预汇市,打压日元升值压力。郎咸平说,“可以发现,对中国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大的正是这两个国家。”   郎咸平认为,热钱的流入首先暴露了我国外汇管制的水平低下,因为中国实行外汇管制,理论上是不可能有热钱流入的,郎咸平说:“这说明内地企业同国际炒家有交易。”   “千万不能小看国际炒家的实力,他们调动资金规模之大,能力之强,是我们不能想象的。”郎咸平强调,必须加强外汇监管。郎咸平举例说,索罗斯狙击港元,政府大幅提高银行间利率,以限制货币流动打击做空港元的索罗斯,但实际上,索罗斯的真正目标是做空恒生指数,结果是,索罗斯在汇市损失10多亿,但在股指上赚了过百亿。“国际炒家的智慧是一流的,而我们的监管水平属八流。”郎咸平总结说。   对于应对升值压力,郎咸平认为中国政府最好的策略就是“拖”,坚持不升值,热钱无利可图就会自动退出。郎咸平说,“从目前远期外汇结算数据看有资金退出,这是热钱失败的迹象。”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改变汇率政策的舆论,但郎咸平认为,人民币汇率必须盯住美元,“因为美元是惟一不受国际炒家打击的货币。一揽子汇率政策行不通,因为打击了日元、欧元就等于打击了人民币。”郎咸平强调,“金融政策必须保证正确,不同于产业政策的是,市场对金融政策变动的反应相当迅速。”   “欧元之父”蒙代尔和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也都作出了支持盯住美元政策的表示。   QDII:外国投行点火 内地资金抬轿    “最先炒作国企股的是国外投行,而不是基于QDII预期的内地资金,但确实存在内地资金大量流入的事实。”针对香港股市国企概念股暴涨现象,郎咸平对本报作出上述表示。   据香港联交所资料,去年11月6日,国企指数还在1852点,从此一路高歌,到今年7月15日,H股在香港上市10周年纪念日,国企指数在连升多月之后,一举突破3000点大关,到8月底又直奔3200点,创出5年来新高。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认为,香港国企股的这一波行情,最早的发动者应是内地资金。郎咸平否定了这个观点:“最早发动国企概念的就是国外投行。”   郎咸平认为,自内地市场推出QFII后,国外投行纷纷向有关方面吹风,QDII不断升温。由于各方对QDII实行后,将首先限定于香港市场取得共识,因此,国企概念首先是在外国投行的炒作下不断上涨的。   “但确实有大量的内地资本流入了香港市场。” 郎咸平对市场猜测予以肯定。根据郎咸平的研究,内地资金进入香港股市曾达到日进1亿港元的水平。   郎咸平透露,今年4月份以前,香港联交所规定持股10%就要披露,但现在的标准已经提高到5%。   资金流出对内地市场明显是利空,但海外投资界对QDII却是一片赞誉。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日前表示,QDII可以巩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更有利于内地企业到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事实上,打香港牌正是外国投行炒QDII的高招。近期,港交所董事局主席李业广、香港财经事务局局长马时亨以及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先后拜会中央财经部门,郎咸平说:“中央出台QDII作为振兴香港经济的手段,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对于境外投行点火,内地资金抬轿引发的涨势,郎咸平表示忧虑,他说:“香港投资者是特别急功近利的。”目前,已经有分析人士预测,QDII如果推出,国企股可能会因为价位过高而陷入深幅调整。   德隆:不对它的近况做评价 我坚持两年前的观点    郎咸平在近日对媒体谈及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问题时认为,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金融界的主流。国内目前未被正式承认的金融控股公司,就公司组织形态分析,一种就是企业控股金融机构,如德隆集团。“这不代表我对德隆集团有了新看法。” 郎咸平对本报表示,一定要澄清这件事。   郎咸平反复强调,最近两年多没有对德隆进行研究,作为一个严谨的教授,无法也不会对德隆的近况作出研判,仍然坚持两年前的观点。   那么,两年郎教授两年以前对德隆的观点是怎样的呢?早在2000年,郎咸平就发表观点:“著名的德隆系在最近几年里通过一些操作手段,所赚取的利润总额高达50亿元。但大家最后会发现,投入‘德隆系’的钱是拿不回来的。”   郎咸平说:“对于德隆,我的观点一直没变。德隆是当时严重的庄股问题中的典型,对德隆批评比较重是因为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之后,德隆方面不只一次找到我,我也曾与唐氏兄弟直接对过话,但都不能让我现在改口”。   据统计,2002年12月9日,湘火炬公告为子公司的5项担保,涉及资金逾4亿元;2003年1月又公告,为广州市广赢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0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提供担保,累计担保额为6350万元及500万美元。合金投资2002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际发生担保金额3.46亿元。新疆屯河2002年9月12日公告,截至目前,该公司对外担保累计6.38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德隆各下属企业互保总额度在20亿元以上。   2001年至今,庄股垮掉很多,但是德隆系的股票至今维持了很高股价,这与郎咸平两年前的预测并不相符。尽管如此,郎教授早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经预测到庄股今天的大规模跳水,那么他现在对德隆的观点如何呢?“德隆实业做得很大,这一点我从来就不否认,但是,它在做庄却是铁定的事实。当时我认为早在1年前,德隆的资金链就应该出现问题。德隆能走到今天,我很吃惊,也很佩服。”   尽管郎咸平对新疆德隆没有发表最新的观点,德隆时至今日也没有出现像众多庄股资金断链的“死亡之举”,是不是新疆德隆就会从此无事,郎教授的分析是否不适宜中国股市的“国情”。郎教授和我们都还难以下最后的结论。(李冬明 盛文德) 在复旦的精彩演讲   我再来复旦因为复旦是复旦,我的那个国有企业大讨论就是从复旦开始的。   今天我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要改变你们的一辈子,改变你们对事物的看法。     我小时候很笨,大学毕业了考沃顿商学院,托福只考了550,GRE只考1630,为什么他们会收我这个笨蛋呢?因为我当时报的那个商业经济系才开办一年,那年全世界招生10个,可就只报了7个。(全场笑)   我一辈子不觉得我聪明,但是我很用功,我两年半就拿到了博士学位。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读书,引进现代制度时,不知道欧美历史。第一个股份制在哪一年建立的?你们知道吗?我告诉你们,是在西元10世纪的时候,那时候欧洲处于中世纪的神权时代,神父们集中了57%的地产,但是,神父是不能结婚生子的,所以,他们不得不引入“职业经理人”来帮他们在管理和生产。所以说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是不得已的。你们知道“有限责任”是如何起源的吗?那也起源于神权时代,债权人不还债务人钱了,于是吵架了,不得不到神父那里去审判。因为教堂是“保护上帝的殿堂”,所以为了保持“上帝殿堂”的安静,所以规定了债权人如果还不了债的时候,就不用还了。然而现在,“有限责任”却变成了“保护上帝的罪人”的制度!   一个不知道检讨和怀疑的民族是没希望的。(之后又讲了会计和律师的起源,都是产生于中世纪欧洲,都有比较荒谬的背景。这里从略)任何一个现代制度的起源都是荒谬的。开始的原因是对上帝的崇敬。股份制,有限责任制都是起源于对上帝的崇敬和畏惧。股份有限公司在诞生3,4百年以后,腐败了。因为教会垄断了所有的财富。他们开始花天酒地,甚至没时间来接管普通老百姓来捐献的土地了。于是他们发行了赎罪券(让老百姓把土地卖了,直接拿钱来换赎券)。后来他们又觉得拿赎罪券过来也太麻烦了,于是建立了一些“接口”来收集,这就是连锁店的由来。宗教革命是如何来的呢?加尔文有一次去向教皇汇报工作,看到教皇正在床上做“龌龊”的事情,他很愤怒,拿起教皇的权杖,扔在地上摔碎,说了句名言:“我让你永远受地狱之火的煎熬”。于是他开始了宗教革命,他宣称,赎罪的价格弹性为0.于是欧洲的老百姓开始把目标由下一世放在了今生。城堡的产生,国家的产生,都是源于此,贵族要保护农民,就收保护费,那就是税收的起源。然而城堡里面的贵族的吃喝玩乐又开始了,贵族们的亲戚就看不惯了,因此产生了贵族革命,产生了上议院,这就是一种对税的分赃。但是由于有了上议院,国王要用钱就必须首先经过上议院,他觉得太麻烦了,于是想出来建立国营股份有限公司,从海关直接到皇宫,那就是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现在国王也开始花天酒地了,老百姓们不爽了,他们爱开Party,有一次大概喝多了,于是有人说我们去和国王分赃吧!于是成立了下议院。这就是政党(Party)的诞生。   欧洲的战争使得欧洲的国家民穷财尽。国王又想法子怎么样搜刮钱财。于是,第一张债券就诞生了。但是显然国王没钱还债券的嘛,于是发的债券都是“打白条”的。随着债券越发越多,那么在国王这里的存量(Stock)也越来越多。怎么办呢?有人又替国王想了个办法,不如我们设立一个Market吧,这个市场就是Stock Market,用来专门出售国王的白条。那么怎么会有傻瓜来买呢?有人又替国王想了个办法,就是以“未来的现金流”作为购买这些“白条”的收益,那么这些“未来的现金流”又在哪里呢?在中国,在印度,在南非。这就是股市的来源。欧洲这样搞是不行的阿,这样就是一群傻瓜骗第二群傻瓜,   第二群傻瓜骗第三群傻瓜,所以欧洲在17,18世纪经历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机。我看我们国家现在的金融危机和那时候的很像那时候的金融危机阿。   没有良心的股票市场永远是没希望的。那时候欧洲的内幕交易,坐庄,用银行钱炒股比比皆是,这种垃圾东西在欧洲已经衰弱了,却被中国引进了。在欧洲这么一个危机时刻,亚当?斯密出来了,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国富论》,他说“政府要建立一个法律体系,以市场化为主导”等等。你们是看不懂《国富论》的,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有听了我今天的演讲,你们才看得懂。因为你们都是精英***的代表,我们都是精英***的可怜虫。我在美国时,90年我的论文排在当年美国引用率第一,我很得意阿,觉得自己是一个精英了。有一次曼哈顿南区法院邀请我去当陪审团,我很高兴啊,因为我是精英。去了以后,才看到其他11个陪审团成员,原来是11只猪,6只黑猪,5只波多黎各猪(郎的原话)。我觉得自己很丢脸啊,怎么和这些猪坐在一起。后来法官过来询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精英。(全场大笑)“那你出去。”法官说,“郎先生,像你这种人,讲个股份制就会激动地要死,说难听点,你就是偏执狂,神经病一个。而其他的人,他们都是普通人,她们的价值观是社会哺育的,他们有着”普遍价值观(Common View)“。他们只凭直觉来判断,是社会意见的缩影。”在普通法系国家,英美的股票市场好,而在大陆法国家,法德中等国家,股市就差。银广夏的案子,在大陆法中就没有先例,不能判。而在普通法系国家,觉得你有罪你就是有罪(只要违反公共意见,就判你有罪,公序良俗)。   欧洲的三次金融危机,能够化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普通法。普通法系的监管才能真正创造财富。我一直很纳闷怎么英国的股市没有监管,却有如此好的表现。我又去查资料了,原来在1533年,250个伦敦商人,买了3艘船,雇了200个海员,向北去找中国。但是这需要很大的Trust阿。我喜欢把Trust翻译成“信托责任”。他们在挪威遇到风暴,船沉了两艘,后来就到了北极,200个海员滑雪橇2000公里,遇到了欧洲传说中的恐怖大王埃文。他们用钢笔,墨水换恐怖大王的貂皮等,回来了以后,这个有“信托责任”的船长,下次出海时就拿到最高的奖金。(最高的市盈率)。从此,在英国人的血液中,信托责任就从此留下了。   中国没有信托责任,国企老总没有信托责任,今天的产权改革,可以打两个比方。第一个是家很脏,请了个保姆来打扫,打扫完了以后,保姆就变成家的主人了。还有一个例子,家很脏,但家值100万,现在保姆来打扫,打扫完了,保姆说,你就给我200元的你家的所有权吧,但是,家的价值却是由保姆定的,保姆说,值2000块吧,这样,十个月后,整个家也就归保姆了。你们说合理不合理?(下面齐声:不合理!)   中国股市在这种体制下,没得救!   还有人混充学经济的,说只有私有化,自己的东西才珍惜。那是人类最原始的兽性阿!   我给企业家上课,问他们韦尔奇厉害还是你厉害,没有人敢说自己比韦尔奇厉害。但是韦尔奇在GE干了20年,创造了这么多的财富,退休时才拿走1亿美元。但是我们现在的老总,公司才GE的十几万分之一,但是一拿就是几个亿,十几亿,还不罢手!   有信托责任心的人,才能真正的富裕。(全场鼓掌)   (下面讲了美国的股市的故事,略了,主要是讲美国是如何从一个混乱的国家步入一个法制化的国家。)   美国的股市好,所以,才能藏富于民,才能吸引退休基金,保险基金,中小投资者把养命钱投入。因为他们由真正的信托责任。而现在,中国根本没有信托责任,所以你现在入市,就是摧毁当前的财富。你把保险金入市,就是摧毁未来的财富……   演讲完了,我还要赶飞机,谢谢大家。 关于上市公司风险的讲话   我在今天的讲课中,要分析一些国企和民企的案例,让各位明白,现-在你们所 用的一些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根本没有用。 我举一个例子,金光纸业。   金光纸业最近在国内闹得风风雨雨,工行-给他几十 亿元贷款,金光纸业倒闭了,他跟工行说,帮我一下吧,我们重组后-你的贷款就 能收回了。工行为了能把贷款收回来,到各地去做当地政府的工作,-协助他重组 。如在云南帮他搞速成林,速成林对地表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那儿-块地方以后 别的树都不会长。 各位你们知道金光纸业究竟在中国想干什么?如果你们仅从财务报表-分析,根 本看不出他的问题。金光纸业这个案例是我在2001年做的,我当-时给《华尔街日 报》的记者看过这个案例,他说,不会吧?怎么可能呢?到了200-2年的2月份,《 华尔街日报》在2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金-光纸业的骗局 》,全世界共有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深陷其中。可-是这种事情国内 很少或者是不报道的,各家银行依然前赴后继地给金光纸业贷款。为-什么?因为 你看到的财务数据都是最好的,你到现场看他的工厂,没有任何问题-,非常好。 金光纸业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深入分析这家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 在2002年之前,金光纸业不叫这个名字,而叫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他是 印尼的一个家族——瓦加佳家族控制的。瓦加佳家族控制了三家企业-,一家是亚 洲纸浆造纸公司(APP),一家是金融公司,另一家是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200 2年之前你如果从上海虹桥机场出来,就能看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APP)的广告 ,现在没有了。我在研究中发现,1998年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有一-笔1.8亿美元的一 年期无利率贷款,到2002年一直没有还,现在倒闭了更不用还了-。   从这件事情, 让我产生了非常高的警觉,瓦加佳家族究竟想干什么?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和信 息,我发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把他们的现金都转-存到印尼国 际银行——一个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你们从他们的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现金实际 上已经转存到了印尼国际银行,印尼国际银行通过银行间的转贷,把-资金转贷给 富士国际银行(另一家印尼家族控制的银行,取富士的名字只是为了-迷惑客户, 以为是一家日本银行)以及其它一些他们控股的银行,把资金分散。-这些银行拿 到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转来的资金后再放贷,贷款给-瓦加佳家族 控制的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亚洲食品房地产公司主要生产食用油,-要银行贷款 是无可厚非的,他拿着贷款购买原材料,他向哪些企业购买呢?向瓦-加佳家族控 制的一些农业公司购买。他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呢?很难调查,从已-知的两笔交 易中我们发现,他的购买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0倍。 我们现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洲各地 的公司的现金,通过转存、转贷、放贷、购买原材料等方法,转移到-自己手中。 你们看到的亚洲纸浆造纸公司的财务报表都是真的,很漂亮,但是现-金全部都 不在,已经转到了瓦加佳家族手中。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每隔-五年就做一 次,1998-2002年已经做了一次了,离现在是第三年了。 瓦加佳家族控制的金融公司还发行一年期的债券,债券到期后,金融-公司没有 钱兑现,再由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发行等额的债券来取代金融公司的债-权,由于业 务往来的关系,他们把债券卖给全球183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银行,并且亚 洲纸浆造纸公司为他在亚洲各地的公司的贷款提供担保。亚洲纸浆造-纸公司在亚 洲各地的公司向银行借到款后,就通过前面说的方法把现金转到瓦加-佳家族手中 。   大家可能已经猜出了瓦加佳家族要怎么做了,在2002年的一天-,亚洲纸浆造纸 公司在亚洲各地的公司一起全部倒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7家银行,全 球183家银行的贷款、债权全部不还了。这些公司对债权银行说,-只要再给我们一 些支持,等我们债务重组后,我们一定还款,还想继续骗。 印尼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曾刊登过这样一-张照片: 一个印尼人面带微笑,手中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瓦加 佳家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席卷各国的财富。你们知道为什么印尼、菲-律宾等国家 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当保姆?一个没有法制的国家,民营经济越发达-,官商勾结 越严重,民营企业和政府合谋席卷人民的财富。什么是股份制?其债-权就是有限 责任,公司倒闭以后债权人不能向上追索,向股东追索,只能向下追-索,这样就 保护了上帝的罪人。瓦加佳家族把世界各国的钱中饱私囊,但按照国-际通行的法 律,这些钱是不可追索的。2002以后,瓦加佳家族把亚洲纸浆造-纸公司更名为金 光纸业,企图再来一把,对于这样的公司,你拿美国风险管理等财务-报表分析软 件去分析根本无效,这些软件在美国是有效的,因为美国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 的,经过软件计算出的数据是可以类比的。但如果你把它用在亚洲的-某些企业, 如金光纸业,计算出的结果很漂亮,但它是虚假的,是骗你的。   在亚洲搞银行风险管理,有一点非常重要,你一定要知道这家公司在-想什么。 从2001年以来,我通过研究案例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够知道这些-公司在想什么, 今天我想把这些经验贡献给大家,提高各位的风险管理能力。为什么-大家说我讲 得这么准,讲谁谁倒闭,他们都骂我是乌鸦嘴。我说,德隆倒闭跟我-无关,我也 骂过美国政府,美国政府为什么没倒闭?我骂哪家公司,银行就不给-他贷款,就 能防范银行风险,这个方法挺聪明的。 你们从财务报表上看到的短期资产,在金光纸业这样的企业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如果你把短期资产、巨大的现金流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指标,-你就太愚蠢 了。 我在2001年批评德隆系后,深圳交易所请我去讲演,我就把德隆-系的事情讲出 来,我说必须严加管教。当时深圳交易所有六个老总跳起来和我吵架-,说我们要 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既定国策等等。德隆事件出来以后,20-04年4月,我到 深圳,当时跳起来和我吵架的一位老总,到机场非常恭敬地接我,在-到贵宾室的 路上,他拉着我的小手说,郎教授,惭愧,惭愧,当初很不好意思,-跳起来和你 吵架,如果当时听你一句话,今天我们就不会损失38个亿了。国债-回购无法补仓 ,深圳交易所结算中心赔了38个亿。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分析案例,首先分析长虹。 我们现在来研究长虹这个案例。我想通过长虹这个案例告诉各位,现-在我们的 某些企业家,是如何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来达到坑害国家、坑害中小-股民、坑害 银行的目的。大家通过学习,至少可以少吃点亏,或者明白是怎么吃-亏的。 下面是长虹集团的组织架构图。 长虹是“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净资产从3950万-元迅猛扩张到1 33亿元,是“中国彩电大王”,他的股价曾达到66元,是上海A-股市场的“龙头” ,长虹老总是倪润峰,这说明国企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长虹在2004年度却预计亏损37个亿。   这时很多学者出来讲话了,因为冰棍理论嘛,是传统经济体制不好,-机制不健 全等。 我找了其他三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康佳、夏华、海信,看看他们的-利润情况 。 在1997年倪润峰一心为公的时候,长虹的经营净利润很好。今年-5月20日,我请 深圳赛格老总孙玉林到上海参加我的财经节目,孙玉林到赛格后,赛-格起死回升 ,欠的几百亿都还清了。他当时讲了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国企老总只 要有良心,没有做不好的。 下面是资产利润率和每股收益率的比较。 长虹失去领导地位,全面下滑,为什么?是因为国内家电行业效益整-体下滑 吗? 不是。 是长虹的产品质量不好吗? 长虹产品质量多次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表彰;长虹多次获得“中-国名牌” 产品称号;长虹环保电池—“全国环保电池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称号;长虹 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生产规模大,单位成本低;2004年,长虹空-调勇夺中国空调 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2004年,长虹成为“消费者首-选知名放心品牌 ”。 不是。 是长虹的售后服务不好吗? 1999年,长虹率先将彩电保修期延至5年,并推出空调“四免服-务”;2001年, 长虹为全国十大家电售后服务消费者满意品牌前三甲之列;长虹保持-“全国先进 服务单位”称号逾10年。 不是。 是长虹的产品价格高吗? 长虹多次领导行业价格调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最优惠合理的价格-;消费者 普遍反映长虹产品性能价格比高于其他产品;2003年,消费者调-查表明“买长虹 彩电值1。 不是。 是长虹的品牌不行吗? 2004年中国市场中外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排行榜,长虹排名第-二;2004年,长 虹品牌价值以高达330.73亿元;长虹连续多年保持国家“驰名-商标”。 也不是。 那究竟是什么呢?我研究发现是长虹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和高层管理者-的私心作 祟。 我可以坦率地告诉各位,中国商业银行坏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贷款-企业高层 管理者的私心作祟。你搞银行风险管理,就一定要知道贷款企业高层-管理者在想 什么。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私心做祟为什么在美国、欧洲可以得到控制-呢?因为美 国有着你根本不可以想象的严刑峻法,而我们没有,就是有也是有法-不依,执法 不严。 长虹决策失误一——多元化战略之败 全国彩电行业的平均ROA(总资产回报率)是2.46%,空调行-业的平均ROA是3.3 0%,而长虹多元化经营整合后的ROA是0.68%,根本没有协-同效应。长虹多年的多 元化经营对业务收入没有什么贡献。 长虹还是以电视、空调为主,多元化经营没有取得成功。   根据我的研究,国企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只有5%,截至到2004-年底,国企多元 化经营浪费的钱远远超过银行的坏账!如果国务院领导当年听我一句-话,不准国 企经营非主营业务,搞多元化经营,今天我们银行就没有这么严重的-坏账问题了 。 长虹总费用占总收入比例不断上升。 我研究发现,当国企扩张的时候,都有成本失控、资产素质下降、银-行风险增 加的情况。用一个指标表示,就是企业总费用/总收入不断上升。你-们做银行风险 管理的人,一定要密切监视企业总费用/总收入这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如果你发现 一家企业这个指标不断上升,说明这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倒闭的几-率上升。在 我研究的案例中,只有中兴通信、诺基亚两家企业这项指标维持稳定-。 长虹决策失误二——资源管理之误 倪润峰曾经说:“三到五年之后,中国市场上真正存活的彩电企业顶-多还有三 到五家。”这句话是正确的。大家知道彩管是彩电的核心,占彩电成-本的70%。 1998年倪润峰挑起彩管大战,长虹与国内八大彩管厂签定了垄断-供货协议,将国 产76%的21英寸、63%的25英寸和几乎所有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大屏幕的彩管共 计300万只收归长虹,他希望通过垄断彩管,让别的彩电生产企业-倒闭。倪润峰明 明知道彩电行业是寡头垄断而不是独家垄断,他为什么要独家垄断?-他能够做到 吗?在长虹的压迫下,其他彩电生产企业为了生存,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通 过游说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使原先广东存在的大量-走私彩管合 法化;第二,通过关系偷偷购买八大彩管厂仓库中存放的已经属于长-虹的彩管。 结果是长虹囤积彩管,存货急剧上升,反受其害。 长虹决策失误三——营销机制之错 作为长虹这样的大企业,认识不到代理的重要性。如诺基亚,他不可-能把所有 型号的手机都给一家代理商代理,如果代理商跑了怎么办?所以他一-般给一个代 理商只代理一个型号手机。长虹不是这样的,他把30%的代理权给-了郑百文。郑 百文是怎么办的呢?由建行开出承兑汇票给长虹,长虹收到汇票后出-货。因为过 分依赖郑百文,长虹营销风险过于集中,1997年亚长虹管理层决-策失误使长虹走 下辉煌的神台。而倪润峰的私心作祟,却让长虹深陷泥潭,难以翻身-。   (3) 倪润峰想干什么?他想MBO,管理层收购。他的念头从何而来?是-从TCL的李东 生那里。1997年李东生与惠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放权经营协议,M-BO成功后李东生的 身价将达到12亿元。我在讲座的时候常常问大家,你们哪一个人能-比通用的韦尔 奇伟大?没有一个人敢举手。韦尔奇做了20年的通用CEO,在他-的努力下,通用的 销售额从他接手时的300亿美元提升到他退休时的5000亿美元-,是中国GPD的1/3。 这么伟大的企业家,退休的时候带走了通用多少钱,比李东生少多了-。TCL不到通 用的万分之一,李东生凭什么拿这么多的钱?这种不公正一定会导致-社会道德体 系瓦解,到最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想走捷径。 李东生拿了12个亿,倪润峰的长虹比李东生的TCL大多了,他心-里怎么可能平衡 呢?这种攀比、唯我独大的心态是使很多企业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以为 我一直是在保护国有资产,你们只说对了部分,这群践踏国企资产的-职业经理人 将来一定会践踏民营资产,可怕的是这些人还处于我国经济实力的主-体状态。   现在我们来看看倪润峰的情况。 洲金融危机,郑百文受冲击,1998年郑百文倒闭,长虹销售受到-极大影响。 倪润峰只有20万年薪和26408股长虹股票,与李东生12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1 997年倪润峰已53岁,还有7年就要退休,那时花了自己一生心-血的长虹不再由自 己控制,财富、地位全空,倪润峰不得不为自己打算。攀比使高尚的-情操腐朽, 利己之心因此而生。倪润峰开始考虑长虹民营化计划,要搞MBO了-。 倪润峰说:“目前政策很明确,因为彩电是竞争性产品,未来国有股-会逐步释 出,让长虹成为民营企业。”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以前我们常说,垄断性行业收回国有,竞争性行-业国有退 出。我的观点是,国有企业不但应该经营垄断性行业,而且应该留在-竞争性行业 和民营企业一起竞争。 倪润峰说:“管理层持股长虹还谈不上,我们没有别人幸运。” 倪润峰的MBO是如何筹备的呢? 我归纳了一下,第一步是储备能量,伺机计提;第二步是转移资产;-第三步是 寻找资本运作伙伴。 长虹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所有手法齐备,找起来很不容易,你们把长-虹这个案 例琢磨透,对提高你们的风险防范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第一步:储备能量,伺机计提。 第一,关于存货。 长虹的存货在1997年彩管大战的时候增加是不足为奇的,199-7年之后存货没有 下降还有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但问题是长-虹的存货跌 价准备是不变的. 你看到一家企业的存货上升,但是存货跌价准备却不变,为什么企业-不按照程 序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你就要明白,这家企业管理层有私心作祟,导-致银行债权 风险升高。 第二,关于应收帐款。 1998年彩管大战的时候,长虹的应收帐款增加是正常的,但是1-998以后应收帐 款不跌反升。对于应收帐款,大家知道有一些根本就是收不回来的,-因为现在我 们的社会信用下降,一些地方不用现金根本不能交易,你到山西煤矿-拉煤,不给 现金他就不给你煤。而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坏账准备。 第三,关于短期投资。 从2000年开始,长虹搞了一个高达10亿的代客理财,代客理财-应该计提跌价准 备,但是长虹没有按照程序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对于不计提应收帐款跌价准备,长虹的解释是,这些应收帐款都在1-年之内,根 据经验都可以在第二年收回。根据长虹的报表,我们发现他2000-年有99.92%的一 年期应收帐款,2001年有99.80%,2002年有99.7-6%都不计提,而这些应收帐款从 来没有收回来过。   长虹为什么要储备这么多的可计提资产呢?我认为只有一个结论:倪-润峰是想 等到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使长虹成本上升,造成企业亏损假-象,股价下跌, 企业净资产下降,他可以低价收购。 第二步,转移资产 就算倪润峰可以低价收购长虹,但他没有那么多的钱。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 ,从国家掏钱和从股民骗钱。 对于倪润峰转移资产的手法,大家要掌握,因为转移资产会使银行风-险大幅上 升。 我曾经问四川省委领导,倪润峰这么干,你们怎么不枪毙他?他们说-,不能枪 毙他,长虹的资产从他上台的3950万,到他退休的时候已经达到-了218亿,倪润峰 还是有贡献的。倪润峰是不是真的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了呢?我一-会儿再说, 我先说说他的吸金大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一式——虚实难辨,敌友难分。 长虹的这些应收帐款都是谁的呢?我们发现都是APEX的。倪润峰-曾经在2000年 下台过一次,在2001年上台后,长虹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合作对-象是美国一家名 叫APEX的华人公司。 APEX的创办人叫季龙粉,为什么叫季龙粉呢?因为他父亲爱吃龙-口粉丝,所以给 儿子起名为季龙粉。我这样讲是有根据的,这是季龙粉的律师告诉我-的。 APEX是这样发迹的:2000年3月,APEX把从中国弄来的-DVD放进了美国的电信城 ,美国电信城是卖廉价产品的地方;2001年APEX的DVD进-了沃尔玛,2002年超过了 索尼成为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2002年底成为美国彩电的第-五大供应商。美国时 代周刊在2002年载文称,季龙粉是下一代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十-五个商人之一。 为什么APEX能成为超过索尼的美国第一大DVD供应商?因为A-PEX的DVD只卖60美 元一台,这么便宜,这怎么可能呢?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2002年长虹出口额7.6亿美元,其中APEX就欠了7亿美元-;2003年长虹出口额8亿 美元,APEX欠了6亿美元。我发现APEX主要通过小额交易建-立信誉,然后采用赊账 的方式进行大额贸易,以后就不还钱。他拖欠新科集团DVD货款,-拖欠宏图高科DVD货款2.15亿人民币,拖欠cct2.com天大天财]天大天财DVD货款3562万元-,拖欠中国五矿货款2200万 美元。 倪润峰这样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和季龙粉这样劣迹斑斑的人合作呢? 2001年6月18日,长虹海外营销部部长施正平说:“这两年我-们没有与APEX把业 务做起来,就是因为不愿垫资。这样做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APEX) 一旦停止运转,应收帐款能否收回就很难说了。”   仅仅过了一个月,-长虹的态度 就做了180°的大转弯,2001年7月16日,长虹-高调和APEX合作。在长虹和AP EX合作期间,长虹的两位海外项目负责人多次叫停向APEX发货-,但每次季龙粉都 能成功让长虹发货。为什么APEX有这么高的应收帐款,存在这么-高的风险,倪润 峰还要和季龙粉合作?为什么长虹只跟APEX一家合作?就连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 的一名官员都问,长虹这么大的交易量,他们怎么在美国连个常设的-办事机构都 没有? 季龙粉长期不还款,总得有一个说法吧。季龙粉称长虹电视机有质量-问题,所 以不还款。质量有问题,你可以退货吗,季龙粉没有退货,把长虹电-视机都卖了 。 是不是APEX没有钱还款呢?我发现APEX网站上称APEX在-2002年、2003年收入共 达10亿美元,APEX以三亿港元现金受让香港上市公司中华数据-广播大股东54.06% 的股份。 据有关知情人的消息,倪润峰在退隐期间曾到美国访问,复出后就与-APEX签下 合作协议,安排自己的女儿或倪銊在APEX公司担任董事。 倪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今年48岁,为中华数据广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具有多年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之经验,曾在中美合资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任职,于 2001年加入天津天财网络软件有限公司任财务部经理,持有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 学士学位。据媒体人士称,当年倪润峰和季龙粉认识,就是倪銊搭的-桥。   倪氏吸金大法第二式——袖里乾坤,暗渡陈仓。 就是把大批资金投资于子公司,然后通过子公司把资金转走。子公司-因为对其 资料公布的要求没有上市公司严格,隐蔽性高,就成了一些人转移资-金的好地方 。倪润峰通过应收账款,巧妙地将货款转移至子公司,再利用子公司-隐蔽性好的 特点进一步将资金转走,最后银行债权追索无门。 长虹来自子公司的应收帐款不断上升。 我们现在研究长虹的一家子公司——长虹新艺。 因为长虹新艺被注销,就有清算报告,长虹的一切藏污纳垢就被我挖-掘出来了 。 长虹投资1个亿,清算报告显示实收资本8000万,还有2000-万去向不明! 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全 部转移给cct2.com四川长虹]四川长虹,听起来很感动啊!象这种感动的话一定有问题。 清算报告指出:长虹新艺的所有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存货以及固定-资产共计 1600万。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长虹新艺实际收到800-0万,长虹新艺拿着这8000万去购买固定资产,或者变成存货、货币资产,总共只有1-600万,6400万资 本金去向不明!长虹向长虹新艺投资1个亿,损失了8400万。 从清算报告中我们看到,长虹新艺有8000万的应收帐款,但长虹-2003年报中, 在关联方应收应付款余额项中指明:长虹对长虹新艺无应付帐款。这-表明长虹新 艺的8000万应收帐款不来自长虹而来自于第三者,那么这800-0万货款到底去哪里 了呢?我们不知道。这只是长虹的一家子公司的情况,长虹有上百家-子公司,长 虹资产流失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大量的银行贷款、货币现-金就是通过 这些子公司以应收帐款的形式,转移到第三者手中,然后再把子公司-倒闭,对此 我们各位要高度警惕。 倪氏吸金大法第三式——天下为盟,互惠互利。 我们发现2004年以前长虹委托理财高达36.5个亿。 但他经营性的现金流从2002年6月后却是负的。 在经营性现金流是负的的情况下,长虹还要拿出36.5个亿去做代-客理财,很不 正常,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委托理财的回扣一般是1%左右,36.5个亿可以拿到约4000-万的回扣,还可以有 8-10%的投资收益,这对于倪润峰有什么不好,好极了! 委托理财可以动用本金,但在多笔委托理财中,长虹均不急于收回本-金,而且 这些委托理财都在季报公布的前一个星期一起到期,一到期长虹就续-约,让证券 公司长期占用该笔资金。受托为长虹理财的证券公司中,南方证券和-汉唐证券均 涉嫌挪用客户资金被相关部门调查。 这些证券公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到期前买入长虹股票,等到期了-,8-10% 的收益就成为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合并会计报表计算,在长虹本期的-季报上,投 资收益大幅上升,公布业绩后股价上升,证券公司套现离场,然后把-股票收益和 长虹分成。 这真是一举多得,妙!妙!妙!   (4) 倪润峰现在已经从国有资产和股票市场圈了大量的钱,为MBO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原来计划于2002年6月成立由管理层拥有或者由员工持股的新-公司,政府有关部 门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叫停,计划失败,倪润峰只好另寻出路,-找一个强有 力且可靠的资本运作平台帮他运作。 2004年以前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把一些烂资产剥离出来-,从外面找了 一个有概念的资产,比如北大正方、cct2.com清华紫光]清华紫光等注入,把股价大幅拉-升,到了最 高点所有内部人套现离常股民对此深恶痛绝,而且这种事情干多了,-股民都熟悉 了,不上你的当了,这是中国股市衰退的真正原因。 现在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勾结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 司中的不法分子,利用前面说的倪氏吸金大法,坑骗国家和股民的钱-。这种新型 的资本运作方式对银行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传统的资本运作方式,你-们是我培训 的第一批银行人员,要熟悉这种新型的资本运作方式,决不能上他们-的当啊! 既然cct2.com伊利股份]伊利股份找的是金信系,倪润峰也找金信系。“系”这个字是我-发明的, 就是大的利益集团,我在2002年批评德隆的时候,就把德隆称为-德隆系。我把金 信系给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因为你们迟早要碰到他。 大家看到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个股东叫“朝华科技”,我-请在座的 每位把“朝华科技”四个字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大家注意金信信托控制着博时基金。我们看一下长虹和金信系的昔日-情缘。 我们发现从2002年以来,入场的基金全部都是金信系的基金,但-这时长虹的股 价却是下降的,难道是金信系的财技大不如前了吗?不是,我告诉各-位,以前上 市公司坑骗股民的钱靠的是拉升股价,现在则靠的是打压股价。金信-系下的博时 基金成为市场最主要的做空力量,它旗下管理的基金总出现在众多暴-跌股票的十 大股东当中,如:cct2.com铜都铜业]铜都铜业、cct2.com西山煤电]西山煤电、cct2.com华联超市]华联超市、cct2.com扬子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 能源、cct2.com中远航运]中远航运、cct2.com煤气化]煤气化、cct2.com山西焦化]山西焦化、cct2.com福星科技]福星科技等。你们不要给这些-上市公司贷 款,贷款肯定血本无归。 两年内导演了三个MBO,手法都是相同的,即打压股价,企业管理-层低价收购。   金信系倪润峰的如意算盘是,储备大量的可计提资产,通过倪氏三个-吸金大法 储备大量资金,合作伙伴金信系购入长虹股份,只等MBO时机成熟-,一起计提,造 成亏损假象,打压股价,然后倪润峰就低价收购长虹。但很不幸的是-,倪润峰于 2004年7月下台,赵勇接任。“龙口粉丝”也被逮捕,倪润峰功-亏一篑,应了一句 话,长使英雄泪满襟。 各位要明白,你们接触的放贷对象都比我们聪明,他们做这种事情的-原则和我 们不一样,我们常常是拍脑袋办事,要一步到位,他们却是精心设计-,周密策划 ,经过5-10年的长期盘算,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决不会拍脑-袋办事。倪润峰 准备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的心计,岂可让它功亏一篑?你们认为倪-润峰倒台了 ,这一切都会结束了吗?金信系会善罢甘休吗?我干脆明说了吧,绵-阳市在挑选 赵勇的时候,这些利益集团会不参与吗?他们会把长虹交给一个他们-不能控制的 人的手中吗?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中国的有识之士呼盼了200年的国家强盛,但每个人都是默默以终-,好不容易盼 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汉唐盛世。但这种盛世是有代价的,-会遭到叮咬 ,形成一个个脓包,在它变成粉红色即将要破的时候往往是最美丽的-,这就是我 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你们已经感觉到这种情况的发生了,你们谁敢让-你们的宝贝 女儿在晚上10点以后一个人回家? 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的民族性和文化造成的。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转折点, 如果我们走得好的话,我们可以延续汉唐盛世,摆脱4000年来上-帝对中华民族的 诅咒;走得不好的话,20年以后,你给你的宝贝女儿写信,会象印-尼、菲律宾的 父母对他们的女儿那样写信:宝贝女儿,你在别的国家做保姆的日子-还好吗?   有些人说,长虹的总资产从2000年底的166亿上升到2004-年6月的218亿,倪润峰 的复出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有贡献的。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 看倪润峰对长虹的贡献究竟在哪里? 在2004年6月长虹的218亿总资产中,应收帐款和存货这两个-虚的东西合计139亿 ,占了总资产的63%,固定资产只有32亿,就是说,长虹真正能-够看到的东西只有32.2亿,和2000年12月的31.7亿相比只增长了50-00万。对此,我们的学者给它 起了一个名字——“冰棍理论”,说这一切都不是倪润峰的错,而是-体制的问题 ,是国家的错,倪润峰这样做是应该的,让长虹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就是把长 虹送给倪润峰,这就是所谓的二次产权改革。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没有-起码的道德 和良心!国企效益不好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企老总处心积虑地把企业-做坏,然后 贱价收购,而且还是用国家和中小股民的钱。为了怕秋后算帐-,这些人是 最反对的,天天讲民主、自由的就是这些人。 我们曾经认为国有企业是很大的包袱,如福利分房、劳保等,地方政-府想增进 政府绩效,一般采取民营化的方法,甩掉国企的包袱。作为民营企业-家,他本人 没有什么错,为了追逐利润,他拿到国企后的必然选择,大部分如此-,当然也有 好的,就是贱价买断工龄,拆毁工厂,盖房地产,因为这样来钱最快-。这些被贱 价买断工龄的工人被推向社会,他们不断聚众闹事,这就是我们改革-的代价,要 由失去国企的地方政府和在座的各位来承担。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利-益团体把持 ,他们能够收买地方政府,收买司法机关,收买专家学者,把这一切-完全合法化 ,并美之名曰:冰棍理论。这就是我一年来所反对的。可悲的是,到-今天为止还 只是我一个人在大声呼吁。   我今天讲的这些新型的资本运作方法,不是我郎咸平的独创,而是倪-润峰、赵 勇、金信系的独创,我只不过把它系统化、明确化罢了,说出来而已-。 2004年7月,倪润峰卸任cct2.com四川长虹]四川长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职务-,由41岁的赵勇 接任长虹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04年12月,长虹在美国最大的进口商APEX公司董事长季-龙粉在深圳被中国警 方逮捕,中国让他还长虹的钱,他说没钱,中国就把季龙粉押往美国-,让他把AP EX下属公司的股权无偿转让给长虹。 长虹的管理层没有国际化的经验,不知道国际司法的惯例,找律师都-不会找。 你知道长虹打这种国际官司在哪儿找的律师?在成都,律师不会讲英-文。成都律 师就找到了深圳律师,深圳律师又找到了上海律师,上海律师又找到-了洛衫矶律 师,洛衫矶律师又找了纽约律师,在起诉书中光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名-字就占了3页 ,长虹仅律师费就花了600万美元,这就是国企的腐败。   我们来看看赵勇。 我问在座的各位,你们说,赵勇可能是一个跟金信系无关的人吗?在-赵勇的手 中,长虹会重生还是没落?我告诉你们,年轻人要使坏的话更狠,年-纪大的人还 有党性,还有点不好意思,年轻人什么都不怵。 赵勇上任后马上烧了三把火,分别是现金流、甩掉包袱、迈向未来。 第一把火——现金流 解决现金流的问题,确保资金链稳定。 第二把火——甩掉包袱 赵勇共计提了37亿的坏账准备。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计提?我对他-产生了警觉 。赵勇说:“我不象倪润峰、张瑞敏,我永远不会被郎咸平抓到的,-我做得最正 派”。我在上海做节目的时候,除了王石外,谁都不敢来。我打电话-给柳传志, 让他到上海来,柳传志听了吓得要死,说:“有什么事情啊?哎呀,-我就别去啦 ,你千万别讲我的事情。”你们知道我是从来不怕压力的,你不来我-照讲,你来 了,我还客气一点。我打电话让李东生来,他不来,他的董事长秘书-打电话过来 ,说:“哎,老师,我是私下里给你打电话的,李总不知道的,我来-好不好啊? ”我说:“你来好埃”她说:“我来是代表我个人,李总不知道我来-。”我对她 客气极了,我这个人的风度还是可以的。 第三把火——迈向未来。 我们这位赵勇同学壮士断臂,毅然前行,迈向未来。 我上午让大家牢牢记装朝华科技”,你们记住没有?大家发现长虹与-朝华科技 的五家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虹将由传统家电向信息家电、IT-转型。一家国 企要做如此之转型,其中一定有猫腻。朝华科技不是金信系的公司吗-?看来昔日 情缘并没有断。 赵勇说:“长虹要由过去的产—供—销的计划式流程向销—产—供的-市场化流 程转变,逐步朝着独立子公司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 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实现产权改革。”长虹那么多部门为什么-不叫事业部 而叫子公司呢?用赵勇本人的话说,“就是为各个业务单元预留了体-制改革的可 能。”你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倪润峰和赵勇是同一个人,他们-都是一步步 照着既定的程序向MBO走。 走到今天我这样的地步,没有胆量是不行的。你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上-有高堂老 母,下有妻儿嗷嗷待哺。你们知道我走到这步的致胜方针是什么吗?-你们培训中 心赵副主任在路上接我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看你讲话,不觉得你-是一个教授 ,而觉得你是一个英雄。”我有一个特性是其他教授没有的,我不怕-死。一个教 授如果不怕死,是非常可怕的。我夫人说,我这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我 有钢铁般的意志,斗争不懈,和夫人吵架也是斗争不懈,所以我的婚-姻都不幸福 。 下面我们看看长虹朝华的股权结构图: 长虹朝华有一个股东叫新公司管理层,占10%的股份,他没出一分-钱,他所 需资金将以新设公司对管理团队的年度经营奖励和公司设立初期的1-0%的协议股权 所得分红逐年出资到位,真是莫名其妙。 大家看看朝华科技有什么背景。 我要告诉大家,朝华第一大股东四川立信的老总是赵勇清华大学的同-班同学。 朝华科技的每股收益并不好,2004年半年报显示,朝华科技当期-实现净利497万 元,而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亏损1993万元,这么差的一个企业-,长虹为什么要 和他合作呢? 原来是长虹朝华成立后,朝华科技将把上海朝华科技中的所有不赚钱-的分销业 务和相关资产剥离到长虹朝华中。上海朝华的股权结构是什么呢?我-们就像福尔 摩斯的侦探一样,一步步抽丝拨茧,看看究竟。   我们看到上海朝华的股东有四个,cct2.com朝华集团]朝华集团、四川立信、祝剑秋和李-磊,大家 猜猜这两个管理层控股多少?有人可能已经猜出来了,和长虹朝华的-新公司管理 层是一样的,也是10%。这个股权结构图和长虹朝华是不是一摸一-样的。赵勇这 个人没有什么创建,搞得太象了,让我抓到了,水平还是不行。 祝剑秋在短短两年半内,成功地由5%股权增持至11.77%。 我们发现朝华科技的控股股东是四川立信,他用低价转让了500万-股给上海一家 叫上海可欣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他为什么要低价转让呢?我们发现-,原来这家 公司的大股东就是祝剑秋。 我们现在明白了,四川立信就是通过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方法,让合-作者祝剑 秋赚一笔。所以,我相信同样的事情也一定会发生在赵勇身上,因为-四川立信的 老总是赵勇的同班同学嘛,他们一定会把长虹的法人股贱价卖给上海-的另一家公 司,名字我现在还不知道,你们会发现这家公司的大老板一定是赵勇-,按照赵勇 同学的智慧,他也会控股90%。 赵勇在上个星期竟然对外宣布,长虹朝华要搞MBO试点。记者把这-个情况告诉我 ,我说,他会这么露骨吗?赵勇通过人告诉我,他是有背景的。我说-,我去年没 有背景的时候,我都不怕,何况现在。赵勇对外又宣布,长虹不是搞-MBO,是管理 层试点收购。 下一步金信系会不会协助朝华科技收购长虹股份呢?肯定会,这是我-的预测。 长虹的案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利用中小股-民的钱来 迫害中小股民,他们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运用新型的资金运作手法-,打压股价 ,套娶掠夺国有资产,当然也包括银行的债权。你们给这些国企的贷-款,他们通 过转移资产到子公司,然后再转移到一个不知名的公司,最后回流到-这些国企老 总的手中,就像我一开始讲的印尼金光纸业一样,把资金转移到大股-东手中,然 后让企业破产倒闭,银行贷款血本全无。 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就像这样他轻轻地走了,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你们 觉得象不象一本小说啊?这样一本精心撰写的小说竟然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中 !你们不觉得我是在讲一个我自己虚构的故事吗?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预警2008中国八大经济危机 文章导读: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导致“虚拟资金”助推经济泡沫,忘挖沟渠的国际化让国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两只“秃鹰”乘虚而入,中国的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等领域,正在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外资与内资的“金融战争”。 第一大危机:虚拟资金助推股市楼市泡沫   目前的股市楼市泡沫,真是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这是错的! 中国经济整体情况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有四笔资金,最重要的第一笔资金——虚拟资金,由于近几年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中国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打入股市楼市。第二笔资金是灰色腐败款。第三笔资金,就是大家熟知的国际热钱。第四笔资金,才是老百姓的储蓄款。目前,所有宏观调控政策所针对的资金基本是第三、第四项。举个例子,外国人不得买房的规定是针对第三项资金,第二套房贷问题是针对第四项资金,不能说这是无效的,但是你的目标是错的。目前并没有针对前两项资金进行调控,所以力道不足。   第二大危机:货币从紧将导致投资营商环境恶化   日本1990年代出现经济泡沫。   英、德、法、美、日曾签订“广场协议”,要求日币升值。之后国际热钱大量进入日本,几年下来日币升值了一倍,几乎摧毁日本的经济。在日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美国财政部通过各种管道压迫日本降低利率以及放宽信贷,造成流动性泛滥,日本各大商社很高兴向银行借钱,因为借钱容易,利息低了,可以迅速做大做强,所以造成日本经济的表面繁荣。这个表面繁荣现象反映在股市就是股市泡沫,反映在楼市就是楼市泡沫,反映在购买日常用品就是通货膨胀。   日本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但今天中国不是,中国经济产生泡沫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恶化造成的。原因不同,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不同,但是很不幸,我们的政策是提高利率紧缩信用,这会造成什么结果?它会进一步打击已经恶化的投资营商环境。设身处地为企业家想想,他还愿意投资吗?中国哪几个制造业能创造出这么高的利润?利率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的金融风险迅速积累,并可能产生重大经济危机。   第三大危机:以GDP为纲造成“二元经济现象”   中国经济过热的同时过冷,这是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现象”。   哪些产业过热?从1990年代中期之后,地方政府在以GDP为纲的理念下,投资建设有关产业,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是过热的。什么产业是过冷的呢?和建设无关的民营企业是过冷的。这种“二元经济现象”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现象,原因就是十几年来地方政府以GDP为纲大力推动地方建设的结果。   这种“二元经济现象”和股市的“二八经济现象”是相互对应的,大盘股总是和房地产、钢铁、水泥、其他融资银行这些过热产业相关。这会产生两个必然结果:一是宏观调控进一步失效,二是产生通货膨胀。   为什么宏观调控会失效?过冷产业由于资金流出,结果更冷,过热产业由于接受了资金变得更热。猪肉为什么涨?一是猪瘟,二是饲料价格上涨,养猪的民营企业家把大猪宰了之后,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和楼市,导致“后继无猪”。资金大量从过冷部门转到过热部门,结果造成全面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   第四大危机:“出口创汇”造成人民币升值   “出口创汇”是个罪恶的代名词。   出口创汇是拿我们有限的资源图利外国人。举个例子,中国那么缺少资源却把煤炭卖给日本人,而日本人拿去填海了。我们竟然把树木砍下来做成毫无附加价值的筷子卖给日本,日本为什么不砍自己的树?他自己不会做破坏资源的傻事。你用煤炭、筷子等毫无附加价值的东西赚取必定贬值的外汇,美其名曰是“出口创汇”,地方政府在以GDP为纲的理念基础上“出口创汇”的理念使得我国经济严重失衡,造成大幅贸易顺差。日本经济崩溃之前贸易顺差所占GDP的比重为4.5%,而中国现在是9%,我们有高达1.4万亿的贸易顺差,这给了欧美一个极好的理由压迫人民币升值。   第五大危机:利率、汇率上升让外资有机可乘   错误的宏观调控造成利率上升,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错误政策及出口创汇政策造成汇率上升。   两大金融参数的上升使得我国企业的投资营商环境继续恶化,从而挤压出“虚拟资金”进入楼市股市,“虚拟资金”到底有多少?和欧美相比,中国企业家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有80%投入股市楼市,从而造成泡沫。中国企业家去炒股炒楼不投资了,空下来的投资空间必然为外资企业所用,利率、汇率的上升造成了营商环境困难,民营企业家卖公司、卖工厂的现象比比皆是,其必然结果是给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   第六大危机 :忘挖沟渠的国际化   中国经济的上空翱翔着两只“秃鹰”:一是国际产业资本,一是国际金融资本。秃鹰是要啃食尸体的。   收购青岛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是产业资本,收购徐工的凯雷是金融资本,这两个资本的危害性我们还没有看出来,还在乐观地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将使得两只“秃鹰”来席卷中国奄奄一息的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我们自己做不下去,给外国人能赚钱吗?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是一块钱,而做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叫做“软三元”。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本质就是靠“软三元”赚取利润,“硬一元”再亏损,“软三元”可以赚回来!   如果我们还对廉价劳动力有任何幻想的话,就太可怜了。有两家著名的企业要搞国际化,一家是TCL,一家是BENQ。怎么搞?他们想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配合国外的品牌和技术,想走出去。TCL合作收购了阿尔卡特以及法国汤姆逊,明基收购西门子的移动业务,一两年之后轰然跨台。为什么走不出去?放弃“硬一元”,向“软三元”要利润,这才是国际化。   第七大危机:银行上市和汇率浮动将让国际炒家受益   金融改革包括汇率改革、银行改革。   先谈银行改革,像中国建行、工行等多家银行上市,帮他们做顾问的都是摩根、美林、高盛,这些公司是美国中央银行的股东,中国搞银行改革请美国中央银行的股东来当顾问,他给你做顾问,是图利于你,还是图利于美国中央银行?   所以聪明的顾问们一定会要求中国银行上市,只要你上市,外资银行包括美国银行等等,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以不交牌照费的方式大量购买中国银行的股票,美国的银行买你20%的股份,你所有分行赚的钱他就拿走20%。这次美国次级债让不少人损失了不少钱,但美国一家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很骄傲地说:我们在次级债的损失远远小于我们在建设银行的投资,他们在建行赚了多少钱?1300亿!我们金融战的水平和150年前大刀对洋枪的水平差不多。   另一个改革叫汇率浮动,我一直反对这种改革,原因是在外汇操作方面,中国没有一个专家。1997年,索罗斯为何阻击亚洲,造成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亚洲资产泡沫化,因为泰铢刚刚改成浮动汇率,他们也没放过香港,香港还是联系汇率,要是浮动汇率那更惨。   为什么在这么严厉的亚洲金融风暴下,中国内地能幸免于难?是因为当时我们采取了两个最传统最古老的制度,一个是固定汇率,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外汇管制。照这个故事讲起来,如果国际炒家要阻击今天中国经济泡沫,像当初阻击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一样,它将像席卷香港一样来席卷走内地的财富。   第八大危机:开放人民币业务的不稳定因素   2008年1月1日,外资银行可以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将给中国金融带来不稳定因素。银行真正能赚钱的客户,是20%的存款大客户和10%的贷款客户。他们有没有可能在1月1日之后大量转移到外资银行?   我们在3年银行开放的缓冲期里,在美国中央银行股东的指导下,热火朝天忙着改制上市,而银行最基础工作,包括银行信用、服务品质有没有搞好?和外资银行相比,优劣立判!大客户基本在中心城市,外资银行只要掌握了广东、上海、北京,差不多就席卷了大部分最优质的银行客户,他们只要守在大城市把服务做好,继续鼓动中国的银行去上市,那么他们就是最终的赢家,而我们目前正在努力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愿望。 热点背后   第一讲 财经热词   ·这年头没有人讲中文了,都讲CPI了。   ·你吃个早饭要多付50%的钱,吃个午饭要多付50%的钱,吃个晚饭又要多付50%的钱。   ·大家都认为它会升值,那它就一定会升值。   2007年,股市连创新高,楼市价格攀升,猪肉价格上涨。人们对于经济的关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CPI、存款、准备金、加息、汇率……这些经济词汇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对于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经济热词,您是否了解呢?2007年,这些经济热词的背后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呢?   一、金融领域的几个基本概念   各位现场来宾,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观众,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谈一个听起来很专业,实际上与你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我们的金融环境出了什么问题?你平常在电视上面看到一大堆名词:利率、汇率、货币政策……还有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存款准备金,CPI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利息。   我1983年去美国沃顿商学院念博士。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有一天突然宣布要调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你知道很多银行打电话到美国的所谓中央银行问什么问题吗?"什么叫存款准备金?"所以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不理解这些概念是可以理解的。目前所谓的宏观调控,基本上通过两个方式来进行。   第一个是提高利率,第二个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那么利率是什么意思?央行现在能够控制的利率基本上是存款利率,也就是利息。比如说,目前的利率是6%,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存100块钱,一年可以拿6块钱利息。利率乘以本金,你就可以拿到6块钱的利息。理解我的意思吧,这就是利率和利息的差别。中央银行不断提高利率的结果,会使得我们老百姓的存款利息相对应增加,这是好事,而且目前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下,利息如果不高,就会出现负利息,或者负利率。   那我们如何来衡量通货膨胀率呢?这个就叫CPI,CPI是一个英文,我现在发现没有人讲中文了,都讲CPI。什么叫CPI?CPI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所以你可以理解大家为什么讲英文,就是中文太长了。CPI怎么计算的,就是把我们这个鸡鸭鱼肉、文具铅笔……所有的消费品价格做成一个某种程度意义上的平均数,这就是CPI。   CPI的整个计算过程你不需要知道。你只需要知道,CPI就是你日常消费品的价格指数。通常你买矿泉水,吃猪肉的平均价格就是CPI。2007年11月,CPI上升3%,也就是说,在那个月,你日常的花费增加了3%。   但是真实的物价情况CPI是反映不出来的,比如说对于我们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包括猪肉、鸡肉、鸭肉、鸡蛋、粮油的价格。这和电视机、电冰箱的价格不一样。电视机、电冰箱价格上涨了,我们不买就是了;房价有泡沫,买不起就不买了,就跟爸妈挤,或者租一个房子。   CPI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严重低估的就是鸡鸭鱼肉的价格--它导致你吃饭的花费大幅上涨。我给你们一个数据。2007年5月,猪肉价格上涨26%,蛋类价格上涨37%,也就是说你咬一口肉就多付26%的钱,多吃一口蛋就多付37%的钱。从5月份到8月份,情况持续恶化,没有改善的迹象,我们每一个老百姓吃饭的花费平均增加了50%,也就是说,你吃个早饭要多付50%的钱,吃个午饭要多付50%的钱,吃个晚饭又要多付50%的钱。   这个50%吃饭费用的上升没有反映在CPI里面,为什么呢?因为CPI是你所有用到的消费品的平均数,你这个3%代表说你所有用品的增长是3%,但是真正重要的指标要单个来看,看猪肉价格上升多少,鸡肉价格上升多少,粮油价格上升多少。所以,各位观众、各位来宾不要被CPI所误导,这个不能反映你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你想了解日常生活费用的增长,就要逐个去看。   目前CPI是3%以上,已经很高了。这么高的原因在哪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吃饭的费用增加了,这是CPI上升的主因之一。在通货膨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中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呢?一般的做法是这样的,今天之所以猪肉价格这么贵,鸡肉价格这么贵,原因是我们的钱太多了,政府印了太多的钞票。钞票多了,需求增加,供给有限,所以造成物价上升。   二、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央行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就是通过所谓的货币政策,干吗呢?他把你手上多余的钱收回来叫你不要花了。每一个老百姓手里的钱都是需求,大家都买铅笔,铅笔价格上升;都去买矿泉水,矿泉水价格上升。那怎么办呢?最好你这个钱不要花,比如你用这个钱去买政府的公债,钱就到了政府手上,或者你用这个钱去干别的,反正就是别花掉。你不花钱,物价就不上升。那么怎么让你不花钱呢?政府使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货币政策是一个很空泛的名词,它包括了几项。   第一是提高利率。提高利率有什么好处啊?对我们老百姓而言,提高利率的好处很清楚,那就是我们存在银行的利息增加了。那么,你把钱存到银行,可能就不去花了。很好,你不花就不会给物价造成压力。   但是,提高利率更重要的作用,是抑制企业消费。如果我是企业,我向银行借钱。借了钱之后,我去买原料,买生产设备,我是不是又花钱了?钱花了之后,很可能又给物价增加压力。政府怎么能让企业不花钱呢?利用货币政策提高利率,让企业借钱的成本上升。过去是6%的利率,现在利率变10%了,我借钱要多还10%,于是,我不借了。你不借就不会购买生产原料,就不会去购买别的产品,因此通货膨胀压力就减轻了。所以,利率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之一。   第二个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什么叫存款准备金率呢?这个概念很重要。假如我们银行有100块存款,他借给别人,才能得利息,才能赚钱。银行也要赚钱,银行怎么赚钱?通过息差赚钱,比如,银行通过息差赚取2%的利息。银行不能100%放贷,如果你存了100块,银行全都放贷了,你去银行取钱,银行没钱给你怎么办?这就会造成金融危机,因此,中央银行要求每一家银行必须要保存一定的存款准备金。比如,中央银行要求你时刻保有20%的存款准备金。你把储户存款的80%用来放贷,剩下的20%不能放,放了就很麻烦。我提款你没钱,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是20%,那就是20%的存款留在银行,供提款人取现金用。也就是说,如果银行有100块的存款,它只能放贷80块,那么,企业只能借到80块钱购买产品原材料。这样,社会的通货膨胀压力就小很多,因为只有80块钱用来购买产品。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就是把这个多余的存款收回来。   还有第三个方式,就是政府发行公债。公债干什么用的?公债是由政府发行的,可以把老百姓的钱收回来,不要你花了。你不花钱就不会对物价施加压力,这就是目前中央银行的做法。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这是比较粗略的分析。从2007年到2008年,我相信这个政策不会改变。   问题是这种政策有没有用。通货膨胀是怎么产生的?和这个政策有没有关系?我以猪肉为例,猪肉价格为什么上升?猪肉价格上升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猪瘟,第二个是饲料价格上升。由于猪瘟以及饲料价格上升,使得养猪的市场环境继续恶化,所以养猪户不养猪了,去炒股炒楼了。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猪肉价格全面上升,那么这种情况能不能通过所谓的货币政策得到缓解呢?不行。怎么办?一定要鼓励养猪户养猪,提高供给,才能够解决猪肉价格上升的问题。这也是最近中央政府鼓励大家养猪、养鸡的原因。什么目的呢?就是把流到股市跟楼市的钱用来打压猪肉价格上升。   三、我们生活在负利率时代   货币政策不都是有用的,但是对于老百姓而言,通胀和利率上升基本上是两个互相抵消的因素。一般来讲,利率减通货膨胀率,是你存款的实际收益率。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银行利率是6%,就表示你手上的钱每年会以4%的速度贬值。理解我意思吗?如果你把这个钱放在家里更糟糕,你的积蓄每年贬值速度就是通货膨胀率10%,存在银行还可以少一点损失,你只损失4%。   我们常常看到报纸上讲负利率,什么叫负利率,就是6%的利率小于10%的通货膨胀率,这就是负利率。在负利率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你会自然而然地把存在银行的钱提出来,去炒股、炒楼,因为只要负利率存在,你存在银行的钱就一定会损失。   因此我们国家的老百姓炒股炒楼非常正常。因为在目前负利率时代之下,储蓄必定有损失,去炒股、炒楼还有可能赚钱。我们炒股、炒楼的行为是非常合乎经济理论的,在负利率的情况下,这是你不得不走的一条路。当然炒股能不能赚钱,这是不一定的。但重要的是,去炒股,你有可能会赚钱。因此,老百姓就会去做,否则一定是干赔。   什么时候降息呢?经济过冷的时候降息,政府希望你们多借钱,希望你们多花钱,让经济搞活。像现在就是提高利率,让你少借钱,少花钱。在2004年之前,尤其在2000年,我们经济比较箫条,央行不断降息提升经济。现在经济过热,所以升息还无法控制过热的经济环境。我谈一个话题,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定很想知道,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排队买黄金。   我昨天在沈阳还碰见几个金店的老板,他们说,生意最近好极了,顾客是平常的几倍。他们准备去收购一个矿山。什么矿山呢?就是专门生产黄金的矿山。准备做什么?上下游的整合,上游确保黄金的出产,下游就是卖给你们。大家排队买黄金,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由于我前面讲的负利率现象:存在银行一定赔钱,进入股市又不保证赚钱,进入楼市还不一定有这么多钱买得起房子,所以,买黄金是很好的办法。   而这也是为什么黄金价格最近大涨的原因。不用说黄金,就连中国最近的艺术品也一直在涨价,包括普洱茶--陈年普洱茶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普洱茶是越陈越贵。所以放眼望去,什么价格都涨,连一幅画、一杯茶的价格都在涨,因为大家都在寻找不同的投资渠道。为什么大家排队买黄金,也是这个原因。   四、汇率上升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   最后我们谈谈汇率。最近汇率是不断上升,2007年汇率涨幅超过5%。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一年涨5%,5年涨多少?25%。10年涨50%。当然,你不能这么算,但是我们这里用简单的方法做,每年升值5%不得了,10年下来我们的货币升值一半。但是,汇率升值对于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影响?有些现场来宾,在休息期间问我,汇率跟利率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货币政策?其实,汇率本身的波动和我们老百姓关系不大,汇率波动与企业经营的关系更大。   汇率波动对我们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有间接的影响。汇率上升,它打击最大的是什么呢?汇率上升打击出口制造业,使得这些企业利润下降,从而影响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那么利率跟汇率又有什么关系呢?利率跟汇率的关系,在中国并不明显,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比较明显。利率一上升,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为什么?用人民币可以赚更多的利息,所以大量热钱涌入中国购买人民币。购买人民币之后,人民币汇率就会上升,这是一个必然结果。那么降息呢?热钱流到美国去了,汇率就会降低,但是很不幸,由于中国储备了大量的外汇--超过1.4万亿元,因此任何一个老百姓都知道人民币升值在所难免,这也是国际热线不断流入的原因。就算你的利率不涨,国际的热钱依然会流入。原因是什么?外汇积累得太多了,人民币升值成为必然结果。利率再上升呢?热钱流入得更快,这就是利率跟汇率之间的一种必然性。但是在中国,利率上升对汇率的影响小于美国。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中国到现在还是一个外汇管制国家。   我把这些讲完之后,你对现在的金融政策有什么问题,我愿意在最后几分钟给你们做一个回答。各位现场来宾请。   观众:你好。你刚才说所有的人都预期人民币会升值,你觉得人民币具体升值的途径是怎样的呢?因为现在争论太多了,有的人说一步到位,有人说是间接式升值,你觉得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郎咸平:非常好,他问了一句非常内行的话。人民币升值势不可挡,是一步到位,还是缓慢地升值?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经济学里面,根本算不出来一个正确的汇率。理论上存在一个合理的汇率,实际上根本算不出来。所以一步到位根本不可行。你根本不知道那个"位"在哪里,你根本不知道升值多少最合适,所以"一步到位"都是外行的说法,汇率没有一步到位的。缓慢升值可不可以呢?各国政府有不同的做法,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我们已经给所有人(包括全世界的国际炒家)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算人民币没有升值条件,也会升值了,因为你认为它会升值,它就一定会升值。所以人民币的走势,不仅取决于贸易顺差,更取决于什么?我们的预期。请问在座各位,你们哪一位认为人民币会贬值?没有吧。你们都认为人民币会升值,那我告诉你,人民币一定会升值。你们都这样认为,国际炒家也这样认为,所以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民币外汇基点的问题。怎么升不知道,除非你打破预期,怎么打破预期,突然升值3%,再升值2%,再贬值1%……只有不断地突破升值和贬值的预期,其他的方法都不管用。"我发誓人民币汇率不升值",这不行的,稳定人民币汇率不能靠发誓,只有打破升值的预期才可以。   观众:刚才你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经济过冷过热同时存在。通过你刚刚介绍的这些货币政策,我认为货币政策只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可能同时两边都协调。所以,我个人想,这是不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除了货币政策,还有一系列别的政策,包括法律执行的公平公正这些,你能不能简单说一下这个。   郎咸平: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看看2007年各个媒体的报道,都说我们经济是过热的。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采集的指标都来自于过热的部门,简单地讲,中国经济是过热与过冷同时存在:与建筑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其他大部分民营企业是过冷的。这个情况会使得货币政策失效,比如提高利率,过热部门没有影响,过冷部门进一步受到打击。他们依靠地下金融过活,借钱,比官方利率高出0.25%。最可怕的现象是,一旦对过冷的经济领域进行打击,资金会由过冷的部门流向过热的部门:过冷部门更冷,过热部门更热。这就产生了上午宏观调控,下午股价大涨的现象。   怎么解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今天节目里面不想谈那么复杂的问题。你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地刚才讲的财政政策,扶植某些部门,或者政府命令你们过热的部门不要投资了,这个可能有用。用我们的货币政策不如使用行政命令--命令建设完全停止。你知道会是什么结果吗?就是过热部门没有了。反正方式很多,鼓励你投资,鼓励你出口等等。整个国家目前的现状是非常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政策能够治理的。   观众:郎教授,你好。我问一下,在当前这个情况下,人民币不断地升值,老百姓应该怎么办?除了我们炒股、炒楼之外,还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   郎咸平:人民币不断升值,老百姓应该怎么办?你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事都不干,自然获取人民币,这样你就赚钱了。以港币为例,100港币换106块人民币,2007年年初还是这样子。现在都倒过来了。现在人民币变得非常值钱,所以你拿人民币到香港去换港币很容易,因为人民币不断升值,保有人民币去香港消费,你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这是以汇率为例,老百姓的处理方式。总之,你保有人民币就可以了。   你又讲了,负利率怎么办?那是更复杂了,你就是要用人民币购买更多的资产,包括黄金、普洱茶、楼房等。你用资产价值的增长来抵消通货膨胀的损失,这应该是你走的路。   五、十七大精神与宏观调控   观众:郎教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主张,这对我们经济的宏观调控有什么影响?   郎咸平:我觉得十七大有几点很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工作报告里面提出来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也是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的变化。如果这个要求能够真正贯彻,我们前面讲的中国经济的很多问题,都能获得解决。对于过热部门,应以公平公正为纲来考核。   十七大报告还关心到老百姓住房的问题、上学的问题、看病的问题……   对于所谓的汇率态度,在国际压力之下,十七大之后我们政府做了明确表态:汇率与国际接轨,要适当、适度地反映市场供需。这个"适当、适度"是非常重要的。人民币大幅升值,我们企业承受不了。我个人认为人民币根本就不该升值,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打破国际炒家的预期,这种所谓的贸易顺差现象不一定会持久。如果贸易产生逆差呢?贸易逆差汇率搞不好还是升值的,为什么?国际热钱大量流入还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们所谓的与国际接轨只是一个概念问题,我认为中央银行该做的,就是打破国际炒家的预期。在某个时期碰到贸易逆差,我们人民币还有贬值的可能,又贬值,又升值就不正常。我们要维护人民币的稳定。   至于住房政策等等,十七大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个人对此比较乐观。对于宏观调控方面,持续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必然,而我也赞成这种持续的宏观调控,只是在这个节目的最后,我要提出一个呼吁:宏观调控可以,但是宏观调控一定要认清调控的目标是什么。宏观调控只是手段,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我担心宏观调控到最后不能解决泡沫问题,反而由于利率不断上升,增大了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这也需要政府跟民间不断地沟通。这就是我做这档节目的目的。   第七讲 人民币升值让你更富裕了吗   ·如果高架公路建完了怎么办?拆掉往地下去建,反正政府有很多项投资,不管怎么重复都无所谓。   ·我们GDP中消费所占的比例太少,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例太多,因此我们被迫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别的国家,赚取一些必定贬值的美元。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储蓄是美德。因为我们社会保障条件不足,逼得你不得不储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外汇储备不断提高。在美国、日本等国的压力之下,我国人民币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发生了改变。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从此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突破7.80关口,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中国老百姓手里的货币更值钱了,那么,人民币升值让你更富裕了吗?   一、"吃喝玩乐"拉动美国GDP   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这1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是什么?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拿美国和中国做个对比,从美国的GDP说起。什么叫GDP?GDP叫国内生产总额,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你一年赚100块钱,你个人的GDP就是100块,明白我的意思吗?在这里把个人换成国家就可以了,国家的GDP就是国家每一年赚的钱,就这么简单。我们媒体公布GDP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就是说国家每年比上一年多赚10%的钱。GDP是衡量国家财富的一个指标,它的意义就相当于说你的个人资产有多少,说你有几套房子一样。   我们具体来看看美国的GDP。美国GDP的70%是消费产生的,就是说,正常的吃喝玩乐拉抬了美国的GDP。那你知不知道中国GDP中消费占了多少?是35%左右,也就是我们GDP组成中消费所占的比例是美国的一半。GDP或者说财富是怎么创造的?就你个人而言是通过你的辛劳创造的,炒股票、炒房子、工作、打工……就是这么创造的。对国家来说,财富是怎么创造的?一个是政府做投资,一个就是消费。我买东西,买多了以后就拉动生产。生产的东西多了,国家就更富裕了,所以消费也是创造财富的方法。那么我们国家的财富、我们国家的GDP有接近50%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创造的,而美国的这个数字还不到我们的一半。   什么叫固定资产投资?就是各位所看到的高速公路、高架路、桥梁和各种高楼大厦。这些加在一起,创造了几乎高达50%的GDP。也就是说,我们这么多年的经济发展,历来不靠我们老百姓买东西,而是依靠什么?依靠各地政府拉抬GDP的方式创造。怎么拉抬?很简单,造条高速公路就可以拉抬。比如一个城市,如果高架公路建完了怎么办?拆掉往地下去建,反正政府做很多项投资,不管怎么重复都无所谓。我们GDP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就是政府投资创造出接近国家一半的财富,而美国在这上面的比例是我们一半,在25%左右。这个问题很清楚,就是消费所占的比重太低,因此这是一种不健康的GDP成长。你们再想想我们这么多的工厂,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而我们的消费只有别人的一半,消费不了,那怎么办呢?就给别人去消费,给外国人消费。   还得说说日本。日本是一个以出比较口为主的国家,他们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是比较高的:4.5%。我们和日本相比怎么样?由于我们GDP中消费太少,固定资产投资太多,因此我们被迫只得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别的国家,赚取一些必定贬值的美元外汇回来。这样一来,我们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是日本的两倍。也就是说,我们国家GDP的9%是贸易顺差所创造的。9%是什么意思呢?它会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很快从1.2万亿跳到1.3万亿,几个月后跳到1.4万亿,几个月后又跳到1.5万亿……可是,这种积累是不太正常的积累,是一种以投资拉动经济成长所创造的积累,消费是不足的。   二、社会保障的缺失导致人民币越来越值钱   那么我们怎么样提升消费呢?举个例子来讲,就是你们最高兴听到的,从明天开始放长假,通过放长假拉动消费。可是我的观点非常清楚,放长假怎么能够拉动消费呢?你想想看,在座各位你们敢消费吗?你担不担心你爸爸妈妈生重病?如果你爸妈得个大病怎么办?医药费是没底的。你的子女要上学,学费怎么办?你们要不要安居乐业买房子?房价这么高,你买不起怎么办?所以,这逼得你不得不大量储蓄,懂吗?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储蓄是美德。储蓄不是美德,因为我们社会保障条件不足,逼得你不得不储蓄。你晓不晓得我们中国人非常勤劳?你晓不晓得我们中国人非常努力?我们比美国人勤劳得多得多,美国企业家5点多下班,我们企业家晚上12点多不敢下班,而且不敢关手机,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勤劳吗?   你不得不勤劳。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保障各位的基本生活,社会基本保障是不够的,这就是现状。你想一想我们国家的财富有9%是出口减掉进口的贸易顺差,所以我们快速积累我们的外汇,而且是一定贬值的美元外汇。你再想想下一个话题,你积累到5万亿美元外汇的时候,你就给了欧美各国最好的借口,进一步强迫人民币升值。那么,这个升值是什么结果呢?你们变得更富裕,你们到香港买东西,在香港采购,我们人民币非常值钱,这就是你富裕的原因。   观众:郎教授你好,我是国经证券的。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有什么办法能解决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呢?   郎咸平:按照刚刚我给各位讲的,我们这么多年经济发展,未必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而是以投资拉动了经济。投资拉动的经济使得我们内地消费不足,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厂商被迫以出口为导向。所以我们进口顺差非常高,这种情况造成外汇大量积累。   我很害怕我们重蹈日本的覆辙,外汇大量积累。虽然我们签下和日本一样的《广场协议》,但欧美各国仍不断在各种场合给我们人民币施加压力。除了GDP组成的不利因素之外,第二种因素就是国外阴谋论。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大家请注意,日本签下《广场协议》的时候,广场协议里面这么讲明,日元要逐渐升值,日本签字代表什么?代表日元一定升值。国际炒家就知道了,各种热钱流入日本炒日元,日元被逼着升值,大家看真的升值了,引起更多热钱的进入,这个时候美国下个狠招,要放宽银行信用,造成日本经济崩溃。   在中国,我们是以投资型为主,消费相对少很多,因此我们不得不出口产品。而出口所积累的大量外汇产生了严重问题。我2003年在广东发过言,我说:"你只要放一道口子就再也停不下来。"所以我一再呼吁央行不能提高汇率。我们当初讲保证不提高汇率,你们还记得吧?但到2005年某天晚上突然提高了。说不提高又提高了,后果就是破坏了信用,下次再发誓不提高,国际炒家也知道要升值,从此开始像我预言的一样再也停不下来。   国际热钱通过不同途径压迫人民币升值。2006年,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从哪两个国家流入?一个美国,一个日本。大家再回忆一下2006年上半年逼迫人民币升值最积极的是哪两个国家?怎么这么巧?对,就是这么巧。人民币升值有它内在因素:第一,我们GDP组成是有问题的;第二,我们人民币陷入了国际金融竞争。人民币升值不够,国际炒家在国际产品上大幅拉升,造成严重通货膨胀,这就是目前的现状。人民币升值汇率幅度又不够,将会给政府带来无限的难题。可是除了GDP组成之外,其他影响汇率的因素全部是国际金融炒家所操控的。   你现在终于懂我为什么不炒股了。股价跌到3 000点以下你才知道郎教授是英明的。我赚钱的方式不靠炒股,我赚钱的方式更有利可图,我用别的方法赚钱,具体什么方法不跟你讲。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外汇储备,怎么不去做投资?谁说不做投资,我们做了很多投资,我们把部分钱做美国债券,把钱借给美国人,赚取利息。我们用美元借给美国人,但是美元不断贬值,现在贬值了40%,所以最后到期之后我们只能收回60%的钱。这就是咱们的水平,不是没做,是做得太差了。你当初要用欧元投资的话你赚死了,你用美元投资现在亏死了,美国人债务平平减少了40%。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楼继伟通过搞中国投资公司,买了黑石公司,可是结果呢?你说投资错误也就算了,差一点倒闭,水平之烂我也佩服得不得了。   美国投资银行对外宣布:次贷危机蒙受了最大的损失,但对中国建行的投资赚了1 300亿。你今天听我讲两个小时的课,你可以知道很多国际大鳄的运作手法。你相不相信我今天讲的这些他们从来不知道?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想去做国际金融的操作,我呸。   三、人民币升值影响谁   很多观众朋友问,我们在今天的中国,人民币升值是否让我们变得更富裕?那么我就得告诉你,我们人民币升值是由于我们大量的积累了血淋淋的必然贬值的外汇,而原因在于我们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策略是投资推动型,所以我们固定资产投资是美国的2倍,我们正常消费是美国的一半,我们是消费力严重不足的国家,而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足。而政府推动社会保障,就会大力推动消费。人民币升值是怎么样一个幅度?我用一句很形象的话解释:1美元过去换8元人民币,今天1美元换7元人民币。   那么你再想一想,这样升值,进口、出口对谁有利?我过去卖1美元收到8元人民币,我现在只收到7元人民币,亏死了。但对进口有利:我过去花8块钱进口1美元的东西,今天花7块钱进口1美元东西,对进口是有利的。最近发生了严重的国际通货膨胀,那能不能通过这种人民币升值的方法使进口的通货膨胀得到缓解呢?你想一想,这是很重要的话题,也就是说过去卖1美元的产品可以赚8块钱,今天卖1美元产品只能赚7块钱,对出口厂商是不利的。这也是东莞出口厂商大量倒闭的原因。所以人民币目前的升值给我国出口制造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那我们人民币升值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好处了,进口就很好。但是很不幸,我们人民币升值幅度还不够大,怎么讲?还不能大到能够抵消国外的通货膨胀。目前国外通货膨胀多严重?全世界各国,都遭到了国际通货膨胀的侵害。这种国际通货膨胀的成因,除了国际炒家的炒作之外,另外一个因素是美国在特意造成这种状况。这个现象,我也需要跟各位做个分析。我在前集节目里也谈过,重金属价格上升、铁矿价格上升、稻米价格上升,尤其石油价格上升,不是来自于供需不足。以石油为例,我们发现石油供应是非常充分的,不但充分,而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尤其是美国,产生供大于求的现象。按照经济学家的理论,供给这么多,需求量不足,价格应该下跌才对,但它不跌反涨,为什么呢?就是国际炒家的炒作。   四、国际炒家的人民币策略   国际炒家怎么炒作?国际炒家就是看我们中国政府想买什么产品,他们在期货市场先买入,把价格炒得老高,然后再把产品卖给我们中国政府。这种现象过去没有,是从去年到今年才出现的,所以我呼吁其他几个重要的国家,围剿这几个国际炒家,这将是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但围剿要小心,他们力量非常强大,他们环环相扣的力量可以击溃国家中央银行。这些国际炒家可以在短期内动用上千亿美元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且他们和各国政府挂钩之密切是你不可想象的。   甚至我都怀疑它是某些国家政府的代言人,政府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要他狙击谁他就狙击谁。国际炒家操作手法之复杂,真的不可想像。这三个特性:调动资金能力之强大,和各国政府关系之暧昧,资金操作手法之复杂,都是完全超乎我们想像的。最近我常常听到一些可笑的话,问国际炒家、国际热钱会不会来炒我们的股票,炒我们的楼市?我说他当然会有部分资金来炒,但炒股、炒楼就是你们的水平,因为你拿到钱你能干什么,你就能炒楼、炒股,所以你认为他们也只能炒楼、炒股。这是五流水平。一流水平把国际价格炒高,拉抬价格赚取大量利润,最后给我们中国造成通货膨胀,而我们人民币升值幅度又不够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人民币汇率越升值,通货膨胀越严重。政府所公布的数据已经高达8.7%,特殊产品(如猪肉等)几乎涨了一倍。   人民币升值幅度虽然只有百分之几,但足以摧毁我国大部分出口制造业,但升值幅度又不足以大到可以抵消进口通货膨胀。如果我们通货膨胀真像政府所说的是8.7%,那就是说,你们每一个人存在银行的人民币必将贬值8.7%。你们都是聪明人,知道下一步怎么做吗?与其放在银行遭受百分之百的损失,不如搏一把,怎么搏?炒楼、炒股,炒楼、炒股还有一丝胜算。在我看来在目前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炒楼、炒股最合理。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高,股价又不涨,虽然人民币不断升值,但不足以抵消通货膨胀,你感觉越来越穷,越来越买不起东西。   五、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投资机会   那你什么时候能感觉到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我们的网民是这么告诉我的:   第一,出国留学更便宜,因为人民币升值了。第二,旅游价格下跌。第三,购买外国商品更便宜了。其他的好处跟企业有关,与个人关系不大,我就不谈了。可是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既不留学,也不到外国旅游,又不买外国产品,那你就亏惨了。如果你很不幸在出口制造业工作还有可能会被炒鱿鱼。我们的这个产业很奇怪的,我们有以出口为导向型的产业,没有以进口为导向性的产业。我们很多密集型产业(比如钢铁、纺织)都从国外进口原料到中国,再加工出口。进口原料便宜一点,再出口又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遭到打击。这是我们目前产业的现况。我们有没有一种以进口产业为主的制造业?非常少,大概就是中国石油。中国石油我们节目也谈过了,它是什么样的公司?缺乏信托责任。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人民币升值的困境。   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我们出口制造业经营日益困难,大量出口制造业企业倒闭。我们以出口制造业为主的省份是广东省。在广东省,你会发现,倒闭的企业越多,广东地区的房价越涨,因为企业家把工厂关了炒楼,这就解释了深圳房价翻三四番的原因。深圳企业倒闭数最多,而很大部分因素是由于汇率的上涨,大家经营不下去。   台北市的房价逆势而行,房价涨了30%到40%。按照我的理论,台北市房价上涨是因为我们广东地区投资环境恶化。我发现2007年由台湾地区特殊结汇银行从我们内地汇回台湾的资本高达130亿美金,其中大部分应该都是在内地经营不下去的台商把钱汇回去。这130亿美金中的很大一部分跑回台北市炒楼去了。再给各位举一个例子,台北市的楼盘里面,最火爆的楼盘叫信义计划小区,这个小区有一半的房子是由大陆回台湾的台商买的。这个现象和我们前面所谈的深圳的情况是相同的:当地投资环境恶化、企业家去炒深圳的楼盘,从而导致了房价大涨。同样,这些企业家到了台湾,正在炒台湾的楼盘。   但是台湾整体现状有一点值得我们关切,就是像我们网友所讲的,人民币升值,使我们国内大陆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这一点我想解说一下。这次胡锦涛和萧万长在博鳌会面之后给两岸三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转机,那么,在这个时刻,我想跟各位做一个说明:台湾一定会在短期内开始三通,三通会重蹈大陆对香港自由行的效果。   由于索罗斯的冲击,1997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导致香港楼盘价格大跌,甚至跌幅超过60%。在这种环境之下,1997年到2004年,香港经济萧条不堪,我们中央政府推出香港自由行,使得香港经济稳定成长。到2008年,香港经济逐渐好转。2004年,大学生很多找不到工作,当时香港大学生就业的平均工资是9千块港币;2007年~2008年,香港大学生就业的平均工资是1万多港元,整个就业情况好转,这些就是自由行所带来的。   我们把握与台湾三通的机会,可以对台湾做某种程度的投资。这个投资对我们有利,因为你不但把握了人民币升值的优势,也把握了三通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一个9人的炒房团,包括潘石屹,带队的是凤凰卫视刘长乐。这些人到台湾去,台湾的电视也好、媒体也好把这些大陆的地产商讲得像神一样的伟大,他们自己也吹牛,我不好意思说他名字:"我们不是神,但跟神差不多。"我这个节目一定要给他们看。台湾给他们最高规格的接待,他们穿着什么衣服、拿着什么包,媒体都给报道。但我相信真正推动三通,会使台湾经济跟香港一样不断地好转。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这个转变是有利的。说到这,我请各位多关注台湾的事,包括三通、股票、房地产等等。   我还有点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台湾会重蹈我们大陆某些地方的覆辙,以房地产为发展的核心,到最后房价上去了,经济表面看上去好了,但是产生了二元经济。如果产生二元经济会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阴影。   六、让你的生活质量和人民币一起升值   最后我想说说我前面讲的题目,就是罗杰斯最近对人民币的态度。从他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可以看得出来人民币的走势。在4月中旬,人民币破7,刚才说过,通货膨胀率太高,所以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我们是体会不出来的。你存在银行必然损失,不如拿去炒楼炒股,所以我认为炒楼炒股行为是合理的。对外投资也是合理的,包括刚才我跟各位谈三通的投资机会。   罗杰斯说,与美元、港元相比,人民币是最重要的可投资对象。你知道他怎么做?我相信他一定会以深圳为渠道,进入香港来回炒作,这个炒作将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这是他们会做的事。他一旦这么呼吁,就证明国际炒家已经盯上了人民币。那么在座的各位,在人民币可预见的不断升值的过程当中,你们能够得利吗?我建议各位考虑台湾,考虑香港。尤其是香港,他们有外币定存。我以香港恒生银行为例:恒生推出两种货币的定期存款,假如我存一年期,我今天存100块,一年过后我可以选择两种货币,到最后哪种货币的升值幅度高,他就用哪种货币的升值幅度付给你利息,明白我的意思吗?如果各位想去香港,或者台湾炒这种外币存款的话,我给你个建议,你们想不想听?   如果你去炒两种货币的定存,有一个原则一定把握住:第一,相对于港币而言,你一定要找一个稳定升值的货币;第二,相对于港币而言,你一定还要找一个大幅波动的货币,一定是这两个组合,不能找其他组合,找其他组合你都会有风险,这两个组合风险最低。稳定的货币就是人民币,相对于港币它一定升值。所以第一货币你们一定要选人民币,第二种货币大幅波动的就是日元。你们当然不一定要听我的,回去以后上网把几十种货币过去的走势画出来。相对于港币而言,挑一个最稳定的,再挑一个波动幅度最大的,把这两个组合在一起,你相不相信你是战无不胜?不一定非要炒股。与其炒股不如买这个货币胜算还大一点。目前按照我的推算,你要炒港股不太容易,它比我们A股风险还要大。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你可以在两种货币定存上面获取丰厚的利润。   在节目最后我给各位做个总结。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主要根源是什么呢?根源是我们整个国家的财富组成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经济发展是投资拉动形的,比如建高楼、建大桥、开发房地产,而不是像国际上一般的以消费来拉动,比如买个茶杯、买台电脑这种消费。这种消费会促进生产,这个才算是正常的GDP增长。因此在整个GDP里面,消费所占的比重美国是70%,而我们只有35%,人家是我们的2倍;固定资产投资美国是25%,我们是接近50%,我们是美国的2倍。我们消费不足,生产出这么多产品肯定消费不了,所以不得不出口给别人消费,必然结果就是我们外汇一定会迅速积累,出口减去进口所得的贸易顺差占我们GDP的比重是9%。外汇增长从1.2万亿美元到1.5万亿美元会在短期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罗杰斯也看好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他嘴上讲人民币是最好的投资货币资金,你可以判断出人民币会持续稳定地升值。人民币持续稳定地升值,对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结论很清楚,今天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就是严重的进口型的通货膨胀,我们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够大,因此无法阻绝进口的通货膨胀,因此你会越来越贫穷。因为通货膨胀,使得东西越来越贵,但是更可怕的是我们人民币汇率增值幅度虽然不足以阻绝国外进口通货膨胀,但对我们出口制造业已形成了严重地打击。当出口制造业遭到严重打击,企业家会怎么做?他不干了,把厂关了,拿这个钱炒楼、炒股去了。这就解释了深圳2007年房价翻几番的原因,因为深圳出口制造业倒闭最多。深圳楼价上升,台北楼价上升都是由于出口制造业丧失了竞争力,他不干了,所以开始炒楼。   对我们老百姓而言,我们如何把握这个机会?除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出国留学、旅游、购买国外产品之外,关注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还可以关注香港2004年推出的自由行。台湾2008年即将与内地实现三通,会给台湾经济打一剂强心针,让台湾经济迅速上升。这个时候,在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我们对香港和台湾直接投资都是很有利的,而这种直接投资不一定投资工厂,不一定投资房地产。我在刚才提到了,你可以投资他们的外币定存。   我们网友提出人民币升值有好处,出国留学便宜,出国旅游费用下降,购买外国名牌便宜,这个当然是我们平常想得到的。我提出一个新的思维,跟他们不太一样。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八讲《士兵突击》的经济学   ·你知道许三多薪水多少吗?900块。那他凭什么热爱他的工作呢?   ·为什么你会感动?他傻吗?傻透了!   ·在你的公司里面要找一个许三多这样的人,根本找不到!   今天我想谈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该剧似乎没什么成功的道理可言。男主角许三多同志,长得丑,个子矮,不迷人,毫无魅力,基本上具备了男人不应该有的缺点。但是这部电视剧竟然如此火爆,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社会大众真的是急功近利吗   在讲许三多的故事之前,我要谈一下其他感受。超女现象该怎么解释?我们看到很多媒体对超女现象的批评,说我们的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多么的肤浅,多么的急功近利,总希望一朝成名,比如李宇春和张靓颖。这两个人都有缺点,一个长的像男人,唱的歌也不好听;一个脸上有斑点。可她们居然都一夜成名了。   事实真这么简单吗?能这么看待社会大众吗?如果社会大众真是如此急功近利,可为什么只有第二期的超女是最火爆的,第一期与第三期都不火爆?上两周,我受中国移动的邀请,在江苏给他们的VIP客户讲课。到了常州和宿迁,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来之前,中国移动邀请了一个剧团来公演。这个剧团你们绝对没有听说过,叫做立秋话剧团。跟《色戒》的首映差不多,他们第一天的演出没什么人看。可自此之后,剧院连续爆满,而且各位观众看得是热泪盈眶。   立秋话剧团的演出讲了什么呢?讲了一个晋商的悲剧故事。男主角马洪涛,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家业,最后却难逃失败的命运。但在他全线溃败之前,老太太把一把金钥匙交给当家人,说金库里面还有一点财产。她下面的话使我我感到很意外,我原以为她会说把这些钱拿到国外投资,可结果她却这样讲,赶快拿这些财产还人家的钱吧!因为我们的票号可以倒,诚信不能倒。   好一个"诚信不能倒"!2008年的今天,谁还讲诚信?以诚信挂帅的商业道德戏剧竟然使每一个观众热泪盈眶,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所以今天我要把《士兵突击》与立秋话剧团的演出以及超女现象并在一起讲。我认为《士兵突击》是后两者的一个结合体。《士兵突击》为什么能够打动这么多人?这涉及到文化艺术的本质问题,因为他们展示了当代民众的心声。一部文艺作品,越是能表现当代老百姓心里所想和他们的痛苦经历,就越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那么《士兵突击》讲了什么呢?   二、《士兵突击》讲了什么   我的看法和网络上的评价不一样。我不但看完了全剧,而且还看了所有的相关评论帖子。我觉得这些跟帖都没有抓住本质的问题。许三多是一个无业游民,基本上不具备任何成功所需的条件。从小父亲就对他不抱任何的期望,而叫他"龟儿子"。部队来村里招兵,村长的儿子成才,口齿怜俐,体格健壮,长得高挑帅气,又是干部的子女,很容易就被选上了。可许三多呢?他毫无优点,体质柔弱,精神委靡,可竟然在一个不该被选上的场合选上了。谁给他这个机会的?是他的第一个班长史今。史班长违反军中规定,不但在他家喝了不该喝的酒,而且选拔了一个在各方面都不符合军人标准的人。   许三多进入军营后,和成才相比,表现差极了,任何动作都不标准。可是许三多同志把我们中华文化历史上一直推崇的各项优点都展现了出来,什么优点?诚实、忠厚、帮助同仁、从无怨言。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每一件该做的事都做得很好。新兵训练结束后,由于表现太差,他被分配到边陲的一个哨站。   那里有4个士兵,许三多去了之后,发现他们正在赌钱。他们也不按照规定叠被子,反正每天都在混日子。可许三多却不一样,每天按照规定时间跑步,踢正步,甚至帮战友叠被子。他的做法当然遭到了所有人的厌恶,为什么?因为他违反了潜规则,在这个边陲哨站,你就该干萎靡不振的事,就该喝酒,就该随时随地睡觉,而他居然敢挑战权威。最后由于班长的一句无心之言--"你去铺路吧",许三多就一个人去铺路了。他把每一件该做的事都做好了。   他傻吗?傻透了。我们会干这种事吗?不会。可为什么我们会感动?从大环境讲,改革开放30年来,无疑我们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风气堕落了。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背景。   三、把该做的工作做好   给各位举个例子,大家还记得内地的专家学者是怎么批评国营企业的吗?他们说,国营企业发展不行是因为产权不是经理自己的。一些专家学者据此提出一个理论,叫做冰棍理论。什么叫冰棍理论?国营企业不是经理自己的,所以管理不好。这就像冰棍会逐渐融化一样,与其让它完全融化,还不如在没有融化之前,把整条冰棍送给国企老总,即MBO,也叫经理人收购。把国营企业变成民营企业,变成老总自己的,这些老总就可以把国企管理好了。这就是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它导致了大量国营企业的民营化。   我问在座的各位来宾,企业不是自己的,经理就可以不好好管理吗?你晓不晓得,这么一个简单的错误思维,却完全破坏了我们中华民族5千年来的伦理道德以及是非善恶判断的标准。真正的受害者是谁?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   当民营企业规模小时,夫妻俩就可以管理好。可一旦民营企业规模增大,我想问问这些民营企业家,你需不需要聘用副总、经理、科长和员工?你当然需要。我再问你,你这家企业是不是归你的雇员所有呢?当然不是。那么我再问你,既然不是他们的,他们就可以不好好管理吗?直到今天,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才发现,要在公司里找一个许三多这样的雇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员工都在为自己打算,企业又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凭什么管理好。民营企业家在公司里碰到过员工叠棉被吗?碰到过员工帮别的员工叠棉被吗?碰到过像许三多这么执着、这么按照规定办事的员工吗?当然没有。所以今天,我们的民营企业家都有一个相同的抱怨,什么抱怨?那就是员工不替老板打算,老板也找不到好员工。   企业的情况大家可能感触不深,那么我们再讲讲中国的餐饮业。只要去餐厅吃饭,我们就会发现,服务员基本上从来不热爱他们的工作。客人一进餐厅,她们就表情僵硬地说声"欢迎";客人点菜时,又表情淡然地询问;客人催菜时,她也是机械地答应着;客人叫她们拿副筷子,她们几乎无动于衷,且干完活后还一脸不高兴;客人结完账走出餐厅了,她还板着脸:"谢谢光临"。这些服务员何时热爱过他们的工作?餐厅又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凭什么要替老板打工?即使他们做好了工作,又怎样?谁赚钱啊?老板赚钱。而且现在这种现象荒谬到一种什么程度啦?很多餐厅从来没有想到从人事方面进行改革,而总是做表面工作。八个穿红衣服的小姐,分两边站着,客人只要一进门,就给你机械地来一句"先生欢迎",每次都把我吓一跳,好像骂我似的,为什么?她们没有许三多的精神。   服务员可能会想,我凭什么为餐厅干活?凭什么要热爱这份工作?况且工资又不高,才900块。可你知道许三多的薪水是多少?也是900块。那他凭什么热爱他的工作呢?因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服务员们,你们应该向许三多学习,把你们该做的工作做好。   四、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信托责任   在管理学上,这叫做信托责任。我们30年以来的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走的。我们学习了很多资本主义的制度,那么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是民主、议会、宪法,还是民营经济自由化?都错。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信托责任。美国和欧洲的餐厅,其服务员的责任感和热爱工作的态度跟我们的服务员不一样。他们认为做好工作是应该的,而我们的服务员却认为做不好才是应该的。   我为什么这么说?从我们公司奖励员工的方式就可以看出来。除了1 000块钱的薪水,表现好的员工有绩效奖金。这代表着什么?员工普遍不好好工作,所以当他做好之后就给他发奖金,这实际上是在鼓励员工怠工。这种思维与国外的截然相反,是错误的。   为什么我们的员工不认真工作?他难道不应该热爱国家、民族和他的本职工作吗?这是今天我们应该检讨的地方。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对美国民众说:"你不要问国家替你做了什么,而要想一想,你替国家做了什么?"如果把这句话放在今天的中国来讲,就不行。还有,我们都知道美国的两个伟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是资本主义的标兵和先锋,最擅长赚钱。他们的心态是怎样的呢?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要重新考虑废除或者降低遗产税时,这两位竟然在美国的报纸上刊登整版广告,反对总统的提议。他们为什么反对?要知道他们可是资本家,如果可以免除或降低他们的遗产税,他们的子女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原来他们认为总统的提议会使下一代不劳而获,进而严重影响美国未来的发展。美国的立国精神是什么?就是国家给民众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防止下一代美国人滋生不劳而获的习气。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责任--不要为自己的后代子孙谋利,而要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来没有学到资本主义的本质精神--信托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种缺失的受害者。你要是一个企业家,感触就会更深。许三多就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对这种品德的呼唤。企业家希望能聘到像他这样的员工,虽然笨一点,丑一点,傻一点,但肯干,能把本职工作做好,且热爱本职工作。《士兵突击》就是在呼唤以诚信为本的信托责任。这是我对《士兵突击》的第一个解读。   五、现实社会给年轻人的成功机会太少了   许三多到了任何地方都努力干活,帮助朋友同事,却从不陷害别人,每次都把别人的利益放在心上。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英雄!但是如果这部连续剧只有这么简单的主题,就不可能引起轰动效应。《士兵突击》不但呼唤具有诚信的信托责任,而且还有第二层的意义,那就是,和超女现象一样,它揭示了我们社会成功机会的匮乏,以及年轻人对获得成功机会的渴望。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年轻人,是缺乏机会的。我想问大学毕业生们,你们本科毕业之后,能买得起房吗?能找到工作吗?能结婚生子吗?能像成功的企业家一样,创立一番伟业,赚很多钱吗?不能。这就是年轻人面临的现状,我们的经济发展确实很成功,但是成功的机会却非常少。   《士兵突击》是如何把年轻人缺少机会的失落感表现出来的呢?要知道,许三多从当兵开始,就毫无成功机会可言。首先,史班长完全是违反组织规定,破格让他入伍,让他在不该成功的地方成功了。接着,由于在红三连表现不佳,他被分配到边陲哨站服役。可正是做了傻事--铺路,他受到团长的欣赏,被调到钢七连。他在不该成功的地方又成功了。到了钢七连之后,由于笨,动作不标准,他的表现非常糟糕,战友都讨厌他,可最后他又成功了。在演习的时候,由于狙击手--他的老乡成才,被蓝军出租车兵一枪打中而"死亡",他替朋友的失败着急,竟然忘记自己的生死,一路跑去追蓝军的狙击手。蓝军的狙击手本来也可以一枪把他"打死",可是看到许三多的傻样儿,有点不忍心。没想到这个傻帽后来居然把这位狙击手抓住了。这位狙击手叫袁朗,是解放军特种部队的中校。他很欣赏许三多,叫许三多投靠他,而许三多当时不愿意去。以后的情节就是,钢七连被解散了,许三多一人守了营房半年。然后袁朗又给他机会,他在战友伍六一帮助下,通过了考试,当上了特种部队的特种兵。在特种部队,他还是表现很差,可战友的不断鼓励与支持使得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节目的结尾,我们发现他并没有成为一个伟大出租车兵或者军官,也没有成为伟大的企业家,只不过是一个下士士官。可是我们注意到,从史今班长到袁朗,这些人物给了我们一个信号:许三多的成功是依靠组织给的机会,他只是在这个时代的巨轮碾压之下的一个特殊例子。如果组织没给他机会,他也许还在种田。   许三多在部队里面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代表什么意义呢?代表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未来的渴望。因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太艰难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碰到史今班长、高成、袁朗,都希望别人能够提拔我们。可是这种机会太少了,许三多只是个特例。而这也是为什么超女节目会如此火爆的原因。说年轻人浮躁,我不完全认同媒体这样的批评,这样的分析太简单化了。问题在哪里?告诉各位,在于现实社会成功机会稀少。我们年轻人看到他们一炮走红,从而点燃了心中那把渴望获得机会、渴望走向成功的烈火。但这种愿望之火被点燃之后就熄灭了,不会持久,它只是心中一时的发泄。而这就是以后的超女比赛关注度逐渐降低的原因。如果哪家电视台再拍一个"许四多"的话,估计没人看,因为许三多已经把你心中的郁闷发泄了。讲到最后,我告诉各位,什么是文化艺术的精神?那就是文化艺术要反映当代人民的心理困境。   立秋话剧团和超女是两个是很奇特的个案,但《士兵突击》给这两个现象做了一个总结。当前我们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就是,我们处在一个缺乏信托责任、缺乏成功机会的社会里,而这也是连续剧《士兵突击》能够得到社会欢迎的原因。该剧反映了我们社会中的两个现象和两种缺失。在节目结束之前,请现场来宾提问。   六、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缺乏信托责任   观众:您好。您刚才说我们这个社会缺乏信托责任。我想问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如果确实存在这么多的问题,那么谁应该为此负责呢?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的问题?   郎咸平: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到底谁该负责呢?2004年国企改革大讨论时,我是主角之一,几乎全国所谓的经济学家都站在我的对立面。我被誉为职工群体的代言人,而他们是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但不管怎么样,今天我们走到这一步,提出了错误理念的专家学者是有责任的。   我们没有听他们提到过信托责任。他们只想自己获利,不管别人死活!我举个例子,地方政府认为国营企业没有效率,社会包袱过重,干脆就把它卖给了一个企业家。企业家得了厂就拆,然后建高楼,让员工全部下岗。接着他们再把楼卖了,赚的钱全部中饱私囊,而社会成本却要由全社会负担。这就是所谓的改革吗?这完全与许三多的精神背道而驰。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舆论允许这种自私自利的改革存在呢?这是20多年来,专家学者提出错误理念的结果。2004年国企改革大讨论时,我之所以能得到很多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我强调的就是许三多精神,即国企老板管理好企业是应该的。当时我说,一旦纵容国企老总践踏国有资产,那么将来他就敢践踏民有资产。如果诚信的信托责任消失,民营企业家哪能放心现在他们聘请的职业经理人?所以,我们不能容许国企老总践踏国有企业,否则,评判整个社会的道德理念和是非善恶的标准将荡然无存。而老百姓心中的这些愿望正是通过立秋话剧团以及许三多的故事得以释放的。我非常认同这些现象,我也一直在讲,真理在民间。而我的责任就是把这个错误观点扭转过来,把我们所需要的理念重新拾回。   七、《阿甘正传》和《士兵突击》   观众:您好,郎教授。美国有《阿甘正传》,我们有《士兵突击》。阿甘是美国文化背景下的精神产物,许三多是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的精神产物,您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两者的异共同点?谢谢。   郎咸平:非常好。《阿甘正传》在美国的影响确实很大,但和《士兵突击》在中国的影响不一样。虽然两者都涉及到战争,且阿甘和许三多一样,也是一个糊涂人,但阿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美国人把这部片子当成电影来看,它是美国文化的反映。美国文化对于信托责任的要求比我们高,所以我认为《阿甘正传》在美国的影响不如《士兵突击》在我国的影响大。《士兵突击》反映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呼唤。同时我想借此谈一谈成才。成才是许三多的老乡,是村长的儿子,人帅气聪明。但他跟许三多相反,自私自利,甚至把在钢七连呆的日子都忘了。他似乎和我们国企改革中那类自私自利的人很相似,可是他在这部片子里面遭受到的折磨甚至超过许三多。这一剧情处理给予观者心中无比的快感。但是,不管是像许三多这么傻的人,还是像成才这么聪明的人,如果不给他们机会,他们都不可能成功。由于美国的历史文化跟我们不同,故电影《阿甘正传》没有这么深邃的含义。   观众:教授您好。像许三多这样的人,虽然没人监督他,周围人也在打击他,但是他却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值得社会反思。在这里,我想提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像我们当年学习的雷锋一样做了好事,谁去赞扬他?谁去宣传他?   郎咸平:你的问题问得非常贴切。针对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提到雷锋,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模范共产党员。那么许三多与雷锋有什么差别呢?他虽然比雷锋长得丑,人也蠢,但他的所做所为就是一个活雷锋。不过《士兵突击》和你讲的话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政府为什么不把这种好人好事放在电视媒体上宣传?我告诉你,这是因为精英和真理都在民间。许三多让这么多人感动,他就是一个雷锋,这在今天已形成共识,不需要共产党再来宣传了。而许三多精神和当时的雷锋精神不一样,雷锋精神是政府强烈宣传的,让每个人都学习他,可是最后我们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不需要政府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因为真理正义在自己的心中,我们都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立秋话剧团的演出会痛哭流涕,看《士兵突击》会感动。雷锋精神的宣传是由上而下的方式,而许三多精神的发扬是由下而上的方式,而后者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是老百姓的呼声。   八、剧中人物对现实社会的启发   观众:您好,郎教授。请您用轻松的语气分析一下,如果把许三多、成才、史今、高成和袁朗等这些故事人物放在现实生活中的团队和企业当中,他们是否还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们各自适合做什么职业?   郎咸平:问得很好。曾经也有人问我,放下该剧带给我们心灵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的震撼不谈,能不能结合许三多的人生经历来谈企业管理。他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即如何运用《士兵突击》来管理企业,而没有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我要给急功近利的人一个当头棒喝。你们不要把剧中主角放到现实生活中来考虑,因为这几个主角都具有悲剧性。   举个例子,史班长在部队里待了7年,可还是退了伍。他只是一个一级士官,在部队里面的经验,他带不走。因此这7年来,虽然他为部队付出了很多,为了自己的理念提拔了很多人,但最后几乎没有回报,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史班长放在企业里来考察。像他们这样的人,不是人才,却是我们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如果员工都能像他们一样,把每份工作都做好,企业能不发展壮大吗?我再讲讲另一个话题,我国劳工薪水低,可劳动成本非常高,为什么?劳工缺乏敬业精神。所以像《士兵突击》中的几个人物,他们表现出的一个共同品质,就是精益求精,把每一步工作都做好。这也是对我们企业管理的启发。   观众:成才追求名声虚荣,许三多选择做有意义的事,他们追求的价值观不同。受这部电视剧启发,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面,您认为我们年轻人究竟应该追求什么?   郎咸平:对成才与许三多,我不这样简单理解。表面上看成才与许三多个性截然不同,一个投机取巧,一个苦干实干,但是他们几乎囊括了年轻人所有的个性。在今天的社会,无论你做这两个人中的哪一个,都不可能成功,除非能获得机会。我觉得这是最沉痛的,就像许三多,如果没有袁朗的关注,他也许又回到小五班当卫兵了。   九、如何看待钢七连的精神   观众:您好,郎教授。你是如何看待钢七连"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   郎咸平:很好。"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具备怎样的意义呢?我是一名教授。最近,很多学生的父母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和我谈子女教育的问题。他们要让子女好好念书,考上清华、北大,那时他们才可以真正放手让子女谈恋爱。今天我想通过"不放弃、不抛弃"这六个字,谈谈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问题。   最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六个字的人,我认为是成才。他在一个边陲的哨站当班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想往高处走,于是去考试,考了第一名。但是由于态度不端正,自私自利,他又回到哨站。不过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检讨反省自己。后来高成又给了他一个机会,他再次进入特种部队。但是由于成才以前不好的表现,袁朗不喜欢他。不过他最终还是成功了。成才从入伍到最后得到袁朗的肯定,这段历程是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历程。   许三多的成功也是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这六个字在这两个人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不抛弃、不放弃"的本质就是,人生的成功不是靠暂时的胜利,而是靠不断的积累。我们绝对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因为,最后的胜利属于强者,什么叫强者?一个知道积累自己人生经验的人就叫强者。对于子女的教育,我们应该据此反思一下。   像我的大儿子,他学习成绩很差,我根本不在乎。我告诉他,成功要靠人生不断的积累才能获得。最后我发现,他虽然书念得不行,但事业发展得很好,他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从高三开始,就不断地经历磨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人生经验。但是如果只用"不放弃、不抛弃"来形容许三多的精神,这还不够。许三多与成才的成功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得益于他们精益求精和不懈努力的精神气质。   当然,我要补充一点。在今天,不懈努力虽然是你该做的事,也是你唯一能做的事,但是你能不能成功,还要取决于别人给不给你机会。如果别人不给你机会,那么我们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等待。最后,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你该做的事做好,"不抛弃、不放弃",珍惜自己每一次的付出,热爱自己过去的经历。谢谢各位,下次再会。 产业链阴谋   前言 为产业链悲剧画上休止符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正上演着一出产业链悲剧。在这出悲剧里,凭借产业链优势盘剥中国企业的外商们笑逐颜开,得意洋洋;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百姓却在哭泣!这样的悲剧必须终结!   在中国经济的危急存亡之秋,东方出版社于奥运会之后出版了我的《产业链阴谋》系列图书。我在系列图书中详细讲述了这样一出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并且说明了我们怎样才能为产业链悲剧画上休止符。   这套书分成Ⅰ、Ⅱ两册,本书为第Ⅰ册,包括五个案例:中国制造业的出路——ISC与IPD、太阳能发电产业、软件产业、汽车产业、代工业。这五个案例所涉及的研究对象都是以研发和制造为主的行业,而“6+1”的高效整合是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面对的终端客户主要是企业客户和专业客户。   本册涉及的五个案例详述如下:   案例一:中国制造业的出路——ISC与IPD   本案例直面“中国制造”当前的问题与挑战,明确指出了怎样才能让制造行业摆脱当前困境,创造卓越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系统介绍了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整合供应链)和IPD(Integrated Product Management,整合生产研发),以及如何通过这两大工具剖析产业链。本质上,只有具备了强大的ISC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优化产品利润率,提升企业产品线;只有具备了强大的IPD的企业,才能开发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源源不断的产品创新确保企业基业长青,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案例二:太阳能发电产业   无独有偶,我们发现在太阳能发电产业,成功的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装嵌、推广销售乃至并购策略等各个方面莫不是践行ISC和IPD的准则,以高度整合的产业链将太阳能产品融入生活。研究发现,要把太阳能发电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企业必须强化IPD能力,具体表现为提升太阳能电池技术,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成本能够与传统的石化能源互相竞争。为了强化IPD能力,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全球第一的夏普公司着重自身技术的发展,第二位的Q-Cells则集中资源进行并购以获得新技术,而全球第四的尚德则通过改进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去提升电池的太阳能转换效率。为了强化ISC能力,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原材料(硅材)的供应能够源源不断,然后还要设法增加太阳能电池产能。   案例三:软件产业   环视世界的整个软件产业,我们亦发现这一行业的领先企业也是运用IPD和ISC来运作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发现,下游软件开发商需要转型,同时拥有本土化、行业化及专门化知识,掌握商业智慧,并将其融入软件产品及服务之中,方能体现行业本质,成为专业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另外,供应商亦需与中游业者合作,互相推介客户,以便扩大客户队伍。至于中游业务方面,虽然技术门槛较高,但因回报高,竞争者也很多。要想成为行业内的领导,就必须掌握软件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提供全套服务,之后便可继续收购其他同类业务,既减少了竞争对手,又增加了客源。我们当然希望国内软件业能在世界软件业中占有重要角色。为此,我们认为金蝶及用友应向这样的目标努力:金蝶开中游,用友占下游。   案例四:汽车产业   我们对汽车业的研究更为深入,其深入之处就是明确IPD和ISC的战略目的:保障零配件的稳定性,持续优化改革,稳定输出。这个案例通过寻找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在零配件、仿真设计、整车装配、回收处理四个环节的差距,研究了国内外大量知名厂商,还专门比较了美国、欧洲、日韩这三大车系。事实上,汽车工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辆车都有上万个零件组成,要保证每辆车都有良好的品质,首先要保证每个零件的质量稳定。因此,持续改进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一个稳定的输入。其次,当代的汽车研发已进入了三维仿真设计阶段。面对数字化的变革,汽车制造商不仅仅需要考虑购买先进的仿真系统,缩小硬件差距,更需要扎扎实实地积累实验参数。只有积累大量的经验数据,才能实现高效的建模。再次,实际的汽车装配阶段需要精益求精的实施过程。只有通过装配流程的不断优化,整车生产厂商才能将装配过程的误差控制在极小的波动范围,并将稳定的零件和高效的建模付诸最终的汽车产品——一个稳定的输出。最后,一个汽车产品推向市场不是汽车制造的终结,而是一个全新闭环工程的开始。通过先进的追踪系统,汽车制造商需要将质量的反馈融入研发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中,通过持续的改进推出更好的产品。   案例五:代工业   最后我想给大家讲的是代工业。客观来说,没有一个专门的行业叫代工业,代工厂实际上代工的产品五花八门:从IC、IT到飞机零部件乃至整车都可以代工,所以,代工业实际上不是生产某种特定产品的行业。但事实上,所谓的“中国制造”做得最多的就是各个领域的代工或者是加工制造,而不是产品研发,所以这个案例更像是一篇总结,总结的就是“中国制造”。   我还是先举个例子,在战场上打仗,士兵们除了要配备锐利的矛去攻击,还要有坚固的盾来防卫,这样才可以无往而不利。同样地,代工业要装备精准、快速的武器在市场里跟其他对手作战;也要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技术与专利,去保卫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及渗透度,再加上可持久发展的竞争优势,才能在业界中突围而出。   一般代工业与鸿海成功的例子一样,拥有快速制造产品及扩充产能的利矛,唯独欠缺的就是坚固的盾牌——既没有核心竞争技术与专利,也没有可持久发展的竞争优势。所以,一旦碰到激烈的竞争,一般代工业没有坚固的盾牌可以保护自己,最终就会失败。更实在的,从“赔钱的订单能不能赚钱”可以看出代工业的发展水平。鸿海接到赔钱的订单,虽然在组装范畴亏钱,但在研发、零部件加工等方面赚回钱来,从而使整体订单获利,最终能做到有利可图。反观只有组装业务,没有涉及上游业务的一般代工业,它们只能让赔钱的订单亏损出货。   这就说明,纵使拥有同样的利矛,如果没有盾牌,又缺乏供应链的整合支持,生意最终还是要亏损的。没有坚固的盾,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到最后就会被竞争对手打败。1999年,在电子代工业排名第一的广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没有盾,只有锐利的矛,在竞争的洪流中,2005年下降到电子代工业老三的位置,而它未来的业绩将会持续下滑。虽然成熟产品的订单量很大,但在商品日渐微利化的今天,最终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过去有许多曾排名世界第一的制造公司,现在很多都已经销声匿迹了。   事实上,“建立核心技术与成本优势”就好比“蹲马步”;而“通过垂直整合确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就等同于“练拳脚”。鸿海的发展道路,就是先蹲马步练好基本功,再练拳脚;而类似广达公司的大部分的代工业企业,是先练了拳脚功夫再说,以后有需要再练马步。连基础的核心技术与成本优势都没有,又怎能确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呢?唯有把握本质:打造好最锐利的矛,让对手无法与你竞争;装备最坚固的盾,让对手无法轻易复制。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垂直整合,代工业才能拥有真功夫,具备持久的竞争优势。   五个案例读下来,当你合上书时,我希望读者会惊奇地发现:中国企业在重重压力和挑战之下是有出路的!   对于中国面临的产业链阴谋,我在Ⅰ、Ⅱ两册的第一章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一章的内容是对后面五个案例的理论准备,也是全书的总纲。   本系列图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新基金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以特别感谢!   本册图书中的案例都是在我和孙晋助教指导下,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完成,这些学生的名单如下:   中国制造业:石永良、邓晖、徐力新、李文杰、司徒浩辉、容世麟   太阳能产业:麦心韵、姚庆良、陈义伟、何诗雅、李文茵、卢佰乐、卫善基   软件产业:伍柏廉、朱国良、郭紫君、刘凯宇、雷露雰、马智豪、麦慎贤   汽车产业:陈一明、程堃、范淑莹、袁咏慧   代工业:黄羽辰、陈磊、梁志辉、朱燕菁、彭昕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   2007年,在全国股市、楼市洋溢着欢乐气氛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承蒙读者的支持,该文点击率已经超过1亿。但这篇文章没有受到决策者的注意,全社会在2008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008年所发生的一切经济问题均验证了我当时的预测。   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胜利带给我的是更沉重的负担,在众多网民的要求下,我要接着阐述“八大危机”的文章,以进一步唤起全民意识的觉醒: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的时代。   我不是阴谋论者,也不是为了吸引大家眼球。此时此刻,我眼前不禁浮现出2008年4月的场景:我在吉林大学演讲的时候,当我问起“你们在座各位同学有多少人一毕业就要面临失业的痛苦”时,台下是一片可怕的安静。那么我请问大家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你们相不相信你们在媒体看到的解释原因基本上都是错的?其实这也不是媒体的错,只是大家不了解全球产业链阴谋而已。   我希望我们的新一代年轻人——我们未来的领袖们都能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媒体上以及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这个命题,我们应该多一些辩证的思考。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我在这里清楚地告诉各位我的研究结论: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结论很荒谬。一方面,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在制造业的各个层次上的表现好像是欣欣向荣;另一方面,在诸多产品的产量上,中国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   那么,我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制造业大国呢?我要跟各位谈的就是一个新观点,也是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我要清楚地告诉各位: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也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产业链的战争阶段。   什么叫做产业链战争?我以芭比娃娃为例进行说明:芭比娃娃是中国出口玩具中的一种。众所周知,去年中国和美国之间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玩具贸易摩擦。美国政府以及美泰等美国玩具进口商和零售商对我国的玩具出口产品百般挑剔,比如,提出含铅量超标等等问题。可是当我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就想为什么会含铅量超标呢?又有多少退货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呢?   而大家知不知道,在我们制造芭比娃娃的过程中,破坏了我们的环境,消耗了我们的资源,剥削了我们的劳动,可是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制造出的芭比娃娃价值1美金,但是,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美金——将近10美金。我请大家仔细想想,从1美金升值到10美金的过程当中,这9美金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   产业链的“非常6+1”   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真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然而,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我们只不过是针对1美元来做文章,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战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   在国际分工之下,那些没有觉醒的大多数企业被分派到哪一环节了呢?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也就是说,当我们破坏环境、消耗资源、剥削劳动创造出1美元血淋淋的产品之后,我们同时就替美国创造出9倍的价值。每当我们创造出1万美元的价值,我们就同时替美国创造出9万美元的价值。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收集的数据证实了我的观点,从这些数据来看,这种制造业的产业链模式对中国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劳工剥削是非常严重的。   以资源浪费为例,中国80%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2/3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100%的土壤板结。而且这10年来中国出口日本的方便筷子总计约2243亿双,而为生产这些筷子而毁灭的山林面积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0%以上。   以环境破坏为例,中国1/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2/5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1500万人因此罹患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了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其中,中国占了16个。   以剥削劳工为例,根据志愿者曾飞扬的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仅冲床工人发生的断指事故至少就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个。而其他绝大部分机器设备造成的工伤事故有多少,目前还没有统计。而此前对深圳800万民工的调查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1人受过工伤或患过职业病。为了防止伤残工人打官司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把外来民工正常的诉讼时间拉长到3年以上,迫使伤残民工因难以负担诉讼支出而放弃上诉。   从产业链分工看大学生就业困难   那么,国际产业链战争和大学生就业有什么关系?我想大多数人答不上来。那么,我告诉所有读者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大学扩招这么多大学生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呢?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所以我们就误以为,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经济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哪里想过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而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够?难道是我们的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   我刚才讲的几句话都是媒体所给出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是错误的。事实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我们专业不对口。首先,我想谈一谈专业不对口,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特别可笑!我在美国不少的顶尖大学执教过,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过不少课,我教了这么多的学校,从来没见过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既然美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   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本科教育的特点就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呢,因为本科阶段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科教育。什么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和我们大学生一样,要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这些学问跟就业的关系都不大,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质。   那么请读者继续思考,产业链跟我们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有着重大而直接的关系。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里,“1”是什么?“1”是制造,是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6”,“6”就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软环节,在“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举个例子来讲,在工厂里,从董事长到大门口的保安,可能不需要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生产制造环节没有必要雇用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6大软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物流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我们是一个以“1”为主而不是一个以“6”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造成了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的6个环节。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们甚至不理解国际产业的分工当中我们国家是处于何种的劣势地位。   所谓劣势,就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它产生了诸多的后遗症,读者应该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们很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过了又失业了,再考博士生。所以,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觉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吗?   产业链定位悲剧   赤裸裸的事实证明我们已经失败了,因为我们被定位在价值最低的制造业环节,而这个制造业环节的特征就是耗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动力。而6大软环节,既不剥削劳动,又不浪费资源,更不破坏环境,却能创造出9倍的价值。大学生在这6大环节当中才能有学有所用,才能替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以我国制造业而言,2006年,还有可能达到5%的净利润回报。2007年呢?2%左右吧。2008年呢?可能是负的吧。我们制造业的问题不是我们不勤劳,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一开始就定位在整条产业链结构中最没有价值的那部分。   你认为我们中国还有廉价劳动力优势吗?过去,你可以这么想,但是今天你一旦读完这篇文章,就不会这么想了。因为劳动力的优势对个别工厂而言可能是优势,但是,在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下,我们毫无优势。我再以芭比娃娃为例,一个芭比娃娃的整个产值是10美元,而制造业的劳动成本,只占1美元的25%,也就是说,整条产业链是10美元,而劳动成本只占25美分。劳动力所占的比例太少了,因此想依靠中国廉价劳动力而走出国门的企业都必将失败。   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两个企业,一个是TCL,一个是明基(BenQ)。TCL和明基都提出来要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和国外的品牌、技术要走出去。   对于这两家企业的发展战略,我的观点就是:你一定会失败。大家知道我讲话比较绝对,类似“你有可能会成功”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我从来不讲。具体来说,像TCL李东生收购了阿卡特尔以及法国的汤普森,明基收购了西门子的移动业务。阿卡特尔也好,汤普森也好,西门子也好,不都是国际名牌吗?不都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吗?既有品牌又有技术,再配合上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哪有失败的可能?   但是,今天大家读完我对产业链的分析之后就不应该这么想,读者应该和我一样批评他们一定会失败。为什么?因为劳动优势只是1块钱的25%,而在10块钱里,只占了2毛5分钱的劳动成本优势根本没用。一两年之后,两家公司的合资业务轰然倒塌,根本走不出去。我可以很清楚地跟大家说,今天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国企和民企哪个更有效率的问题,而是在这种国际产业链分工之下,如果国企和民企不能奋起直追的话,有可能双双被淘汰,事情就是如此之严峻!   产业链阴谋与二元经济的成形   产业链阴谋下的中国企业就是在夹缝中苦苦挣扎。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却极快,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我国这十余年来的经济发展的思维就是扭曲畸形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以推动GDP的方式(也就是我所批评的“以GDP为纲”的理念)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以GDP的组成为例,欧美、日本的GDP当中70%是消费,也就是社会需要什么物品,就生产什么物品,因此是正常的经济成长。我国GDP当中消费只占35%,是欧美、日本的一半,这种消费不足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的,老百姓必须存钱上学、住房和看病,因此不敢消费。那么我国GDP其余部分是怎么构成的呢?超过一半的GDP都是固定资产投资,而欧美日本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我们的一半。什么是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读者到处可以看到的高架路、桥梁、地铁、地产等等,这些过度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成长。所以我国经济就是一个畸形扭曲的“二元经济”,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链定位错误而苦苦挣扎的制造业,另外一方面是以拉动GDP为主导的建设工程极其火爆,包括钢铁行业、水泥行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国企以及替他们融资的银行等等。前者占了经济总量的七成,而后者占了三成。这种二元经济就是中国的特色,但是最近几年由于政府政策的错误,使得二元经济问题更加严重。   第一个错误就是以拉动GDP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   这样的政策无疑造成了投资过多,而消费过少的局面。我们工厂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但由于国内消费不足,只有出口卖给外国人消费,因而必定造成所谓“出口创汇”的现实情况,我国出口减掉进口的贸易顺差几乎是日本的2倍,达到了9%的高水平,因此外汇迅速积累。截至2008年7月,我国外汇储备已高达万亿美元。这么多的外汇储备,给了欧美各国极好的借口压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二元经济当中产业链定位错误的制造业雪上加霜,而火爆的建设部门相对的持续过热。   第二个错误就是《劳动合同法》的不当推出。   这里我要表态:《劳动合同法》本身的意义是重大的,我相信全国老百姓包括企业家以及劳动者,对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义都会赞同。问题是这么重大的法案,竟然没有经过反复的讨论论证,更严重的是,没有经过任何的试点就全面推出。《劳动合同法》仓促推出,进一步打击了过冷部门制造业的投资经商环境,而使得过冷部门更冷,而过热部门持续过热。   第三个错误就是宏观调控的失误。   政府看到了股市和地产的过热就持续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具体而言,2007年上半年,深圳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那时候,媒体都这样报道:“老百姓对我们经济发展更有信心,深圳地区经济发展更加成功,所以深圳房地产才会火爆。”大家还记得我当时的解读吗?我说内地专家学者的这种看法错了。本质上,深圳地区房地产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更衰退了!实际上,是因为企业家不想继续经营实业了,因此那些本应该投资给企业的钱拿出来炒楼了。所以,换言之,房价上涨的原因是经济更坏了,而不是更好了!这甚至可以用“回光返照”来解释。我这个看法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也有不少人甚至完全没有听懂!而2008年1月和第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据完全证明了我的观点:深圳地区倒闭的企业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同样,2008年的上半年,我分析指出,深圳市中心楼盘价格依然坚挺,而附近中低价房会跌价。因为这些企业或企业家把本应继续投资实业的资金转而投资高价房,从而全面拉动整个房价,形成泡沫现象。但是,因为宏观调控和消费水平不足,造成中低价楼盘全面下跌。那么高价楼盘还会坚挺多久呢?这就要看企业家资金的动向,而不是看经济的动向。只要企业家抽出资金,就会使高价楼盘降价。   那么整个中国经济究竟有多复杂呢?我们可以从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来分析:你们认为,今天的中国企业是过热吗?如果中国企业过热,企业家的日子怎么这么难呢?!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恰好是制造业的话,那么你此刻所感受到的是不折不扣的萧条而不是过热。如果你不从事制造业的工作,还没有切身感觉到,那么请你去看看飞跃等出口型企业现在的困境吧!   可是,为什么政府说是过热,甚至花费这么大力气去控制通货膨胀呢?2008年6月,越南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火线就来自于这个国家通货膨胀失控,越南通货膨胀高达25%,老百姓看到越南货币不断贬值,他们就换美元、换欧元、换其他国家的货币,甚至是换黄金。到最后发现,换美元非常困难,政府不让你换了,怎么办呢?就开始大量囤积抢购物资,希望能保值。越南本地银行都不愿意做房地产购屋贷款,不想用越南货币做,怕贬值。这个教训使得我们的政府更有决心进行宏观调控。因为,我们的政府认为,今天中国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   你们可能会问我,什么是流动性过剩。简单地讲,流动性过剩就是我们手上的钱太多了!我们手上钱多了以后,买楼房就造成楼市泡沫,买股票就造成股市泡沫,买产品就造成了通货膨胀。因此用流动性过剩这个理由可以解释2007年所看到的一切现象,包括楼市泡沫、股市泡沫、通货膨胀,所以,一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延续了过去四年来的财政紧缩政策。在2007年你可以糊涂,因为楼市泡沫、股市泡沫、通货膨胀你可以用“钱太多”来解释,可是2008年,你看不到楼市泡沫了,你反而担心,楼市要下跌,股市更不用讲了。股市大跌的程度几乎全球名列前茅。那是流动性过剩吗?!通货膨胀确实是有,说不定更严重了。目前的经济现象已经让流动性过剩理论破产了!   如果把经济形势搞错了,在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推动各种控制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是什么结果?通过三种途径,经济政策彻底打击了二元经济下的制造业部门。   第一种途径,银行从过冷的民营企业部门大量的收回流动资金,把这些收回的资金发放给地方政府继续从事过热的地方基础建设。因此,四年宏观调控,我国广义货币的增长率依然在18%的高水平,我们有这么多货币供给,为什么企业家享受不到实惠呢?因为,通过银行体系,这些钱从民营制造企业转移到了地方政府从事地方建设了,这样让二元经济当中过冷的部门更冷,过热的部门更热。   第二种途径,就是处在过冷部门的民营企业家面临宏观调控所带来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升的压力,再加上第一个错误造成的汇率的不断上升和第二个错误《劳动合同法》不当推出等因素,让这些过冷部门的制造业企业家再也干不下去了,所以就把很多应该投资制造业的钱从过冷的部门抽出来,打入过热部门去炒楼炒股了,这就是2006年开始的股价上涨,也是2006年开始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二元经济环境下,过冷部门的资金大量转入过热部门,根本不是流动性过剩。   第三种途径,我称之为海尔现象,海尔筹集150万资金自己去干房地产,很多媒体说那是海尔战略上的再次创业,我说不对,那是海尔在过冷部门的家电制造业干不下去了,就从过冷的制造业抽出大量资金,打入过热部门,当开发商了!这种现象也使得资金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的部门。   这三种渠道无疑把资金从过冷的部门逆流到过热的部门,制造业逐渐萧条,而过热部门更热,这就解释了四年来宏观调控失败的原因。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二元经济的理念来解释股价的走势。2006年股价上升是因为上面第二个原因使得资金逆流转到股票市场,而造成股价大涨,根本不是因为中国的经济环境更好了。2007年5月30日,政府调升印花税的举措使得股价大跌。从2007年5月底到11月的股价大涨却是由大盘股所拉动。当时的大盘股都是哪些股票呢?地产、钢铁、水泥、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国企、替他们融资的银行,当然还有证券公司。请各位读者回忆一下,这些部门是不是就是我前面讲的二元经济中过热的部门呢?换句话说,当时股市所谓的“二八现象”或“三七现象”拉动了股指,其中的“二”或者“三”就是二元经济中过热的部门。到了2007年11月,我已经开始呼吁股民注意股市可能的向下波动,听我劝告的股民都逃过了一劫。我当时为什么不看好股市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二元经济中的过热部门股票一定会回调,而过冷部门的股票没有可能上涨,其结果就是大盘一直跌到今天。   二元经济和金融战引发的通货膨胀   1.二元经济引发通货膨胀   读者一定很好奇,这种让二元经济更加恶化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控制通货膨胀吗?当前的治理思路就是简单认为我们当前的国民经济体系中流动性过剩了,所以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涨价。换言之,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靠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收回一定量的流动性,就可以克制通货膨胀了吗?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话,我们就太幸运了!我最近和媒体朋友吃饭,媒体记者看到我第一句话就是:“郎教授你瘦了。”我说:“是啊!”他说:“为什么呢?”我说:“猪肉贵了,我就趁机减肥。”   你们认为猪肉价格上涨,粮油的价格上涨,是因为你手上的钱太多吗?!如果真懂经济学的话,不用讲经济学的理论,用一个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话讲出来就行了。各位读者想想,如果你钱多了,你会去抢购猪肉吗?!甚至有人认为大米价格上涨也是流动性过剩——难道读者没钱的时候就吃一碗饭,有了钱就要多吃五碗饭吗?!你用膝盖去想想,你就会知道流动性过剩是胡说八道。读者哪里会因为手上有钱就多吃大米呢?!同样,有了钱也不可能多买猪肉啊!我们食品价格上涨多少,官方公布的是22%,猪肉是76%,实际上比这个高。食品价格上涨这么快,你可以找任何理由,千万不要讲是因为大家手上钱太多,根本不可能。有钱的人可能去买奢侈品——买LV包包有可能,但绝不会去多吃几碗饭。食品价格这么高,而且远远超过其他商品,这个事实充分证明“流动性过剩”的说法是错的。那为什么涨这么多呢?!这就要从二元经济讲起。   在二元经济里面,过热部门是膨胀的部门,所以价格就上升了,这可以理解。那么,你认为,过冷的部门价格会下跌吗?不会。过冷的部门价格也会上升。例如猪肉就是过冷部门的产物。猪肉价格怎么上涨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二元经济现象。养猪肉的民营企业家跟其他行业企业家是一样的,他们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也是急速恶化。什么原因呢?就是进口饲料价格大涨,还有猪瘟很严重。他们会怎么做?他们不养猪了,把应该投资买小猪的钱拿去炒楼、炒股了。所以,今天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就是农村养猪户从过去的猪肉供应者,变成了今天的猪肉消费者,就这么简单。也就是说,当把你猪宰了以后,你发现后继无猪。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养猪,而提供了各种优惠措施,如果农民不小心把猪养死了,政府还会补贴500元的“丧葬费”,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不养呢?因为这些补贴不足以弥补经商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   2.金融战争引发通货膨胀   最近石油期货价格涨到130多美元一桶,大米价格飞涨,按照经济学理论似乎很难解释!很多经济学家是只认死道理,不知道怎么一回事!我给读者一个数据大家就懂了,全世界每日石油供需基本维持在8700多万桶,而且有时候是小幅度的供过于求。此外,2008~2009年度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量大约是亿吨,而需求量接近亿吨,上一年度库存接近亿吨,这是小幅的供过于求。石油市场和粮食市场都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供不应求现象。那么,为什么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呢?这显然不是供求关系的问题造成的。其原因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金融战争时代——商品定价不再由供需关系决定,而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所决定。   为什么金融炒家进入大宗物资的期货市场呢?请读者想一想,炒期货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经济基本面一定要配合你的炒作方向,比如我今天赌这个股票会涨,你就要肯定未来一定有人会买这个股票,比如说你认为大米会涨,你就一定要确认一定有一个国家去大买大米。你一定要掌控基本面才能炒期货,否则就会失败。   我们来看看国际金融炒家是怎么想问题的。他们一下子就看到了中国,各位读者知道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吗?我们石油价格才涨了13%左右,全世界期货市场的石油价格当天一下子大涨,因为中国人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价格上涨,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就以国际金融炒家的立场来看,中国人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大涨,这不就是基本面吗?因此在中国人买什么东西之前先买,比如从100块炒到300块,再卖给中国人,国际炒家就赚200块。生产者没赚到好处,我们大亏,这就是国际金融炒家的阴谋。   3.金融战争的目的就是取得定价权   国际金融炒家为了取得产品定价权就开始选品种,首先他挑到了大米。为什么是大米而不选小麦?这就是人家水平高呀!因为相对于喜欢吃小麦的国家而言,喜欢吃大米的国家一般都是比较贫穷的。这些贫穷国家的老百姓吃大米,如果买不到大米怎么办?就饿死了。但不会是简单饿死就算了,还会造成政局的动荡!所以,把大米价格一炒高,因为买不起大米,这些民众喜欢吃大米的国家立刻面临政府倒台的危机。大米价格一上涨,稻米出口的国家就配合国际炒家,不让大米出口,为什么呢?这些国家首先要保证本国人民不被饿死,因为一饿死人,政府就要倒台,亚洲这些出产稻米的国家都不出口稻米了,读者想一想如果不让稻米出口是什么结果呀?价格涨得更多。那些依赖大米进口的国家,比如菲律宾,就更买不起大米了。国际炒家就这么厉害,大米价格一炒高,各国政府为了保全政权的稳定就不出口大米;越不出口大米,国际价格越高,依赖进口大米的国家更买不到大米。其必然结果就是,这些大米进口国一定会有人饿死,一旦走到这一步,这些国家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力量,砸锅卖铁,求爷爷、告奶奶,到处借钱,他们什么都顾不上,只能去国际市场高价购买大米,以防止本国的老百姓饿死。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是这个逻辑,怕老百姓饿死,怕政府倒台,在所有国家都不出口稻米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国际炒家的最高定价,只要有一个政府去买,这个价格就是市场价格。就像炒股一样,如果有人在13块交易,市场价格就是13块;12块交易,市场价就是12块。因此,这些穷国的政府求爷爷、告奶奶,砸锅卖铁筹出这么一点点钱到国际市场上买稻米,这个最高的天价就是稻米的市场价。在这个时刻,读者知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是稻米的定价由过去的供需双方决定,改成了由国际金融炒家决定,也就是说,国际金融炒家取得了最终的定价权。   由于是国际炒家取得了最终定价权,所以供需不重要。世界大米供过于求,石油供过于求,价格却不跌反涨,因为2008年的大宗物资价格是由国际金融炒家决定的,他们说几块成交就是几块成交。他们找代理人来放话,例如在中国游走的罗杰斯就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他曾说过,粮食价格上涨将会饿死人。这不就是国际炒家通过饿死人来达到控制定价的目的吗?   这种国际通货膨胀怎么影响我国的物价呢?以东北大豆为例,中国东北的黄金大豆原来是全中国最好的,现在美国大豆进来了,美国大豆比中国大豆好,因为出油量高达23%,而且价格比我们东北大豆便宜12%。刚开始的时候,因为美国大豆便宜,所以大豆油也便宜了,拉低了其他品种食用油的价格。但从此以后,我们的大豆失去了定价权,而由国际炒家取得了定价权。最近,国际粮价大涨,所以逼得我们食用油价格不得不上涨,造成进口通货膨胀!举例而言,我国今年全年农产品供应量10000亿斤,而需求高达10 350亿斤,其中供不应求的350亿斤要靠进口,各位读者猜猜需要进口的农产品是什么?对了,主要是大豆。   我讲出来,读者觉得很简单,都听懂了。如果我不讲,读者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就是国际炒家的厉害,我已经把其中的道理给读者分析清楚了。比如说,罗杰斯在半年前呼吁大家要买农产品及其衍生品,为什么?完全是为这个阴谋铺路,他讲什么,什么就要涨。这就是国际金融炒家的厉害。   读者读到这里一定觉得很悲哀,你们会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联合其他国家,我们要彻底打败国际金融炒家。读者们是不是有这个想法,想不想打败国际金融炒家?我们意气风发地联合几个国家一起来围剿国际金融炒家好不好?   但是读者应该知道会有什么结果,那就是我们可能一起被打败。国际金融炒家很少失败,而且今天的战争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金融战争。要在这一场战斗中取胜,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必须有最充沛的国际资本;第二,必须有世界顶级金融操作高手。我把这两个前提丢给各位读者,你觉得我们具备吗?是的,我们只具备第一项,充沛的国际资本,第二项具备吗?很遗憾,中国有13亿人口,包括我本人在内,都不是金融操作高手。我只知道理论,没有亲自操刀试过。更可悲的是,我们连试试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一试就失败!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崩溃是谁造成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谁造成的?2008年越南经济危机是谁造成的?都是国际金融炒家。很无奈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就是:国际金融炒家可以动用几千亿资金轻轻松松打败各国政府。我想举个让我们痛心的例子,2007年底,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宣布,次债危机使该行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他们通过我国建行上市赚取了1300亿元,也就是说,全体中国人每个人都付了100元给美国银行。他们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呢?因为国际金融炒家取得了建行上市的“定价权”,从而压低定价图利自己。对比而言,我国主权基金购买了黑石基金,却遭遇了巨大损失。以美国银行和我国主权基金的水平相比,证实了我国确实缺乏世界顶级金融操作高手。   总体来说,今天的通货膨胀就是一个二元经济环境和国际进口通货膨胀两个扭曲的力量勾结在一起造成的。我请问一下,这是流动性过剩吗?!只要读懂了我这篇文章,读者就完全理解了为什么食用油、大米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那就是二元经济配合进口通货膨胀造成的。   那我们怎么办呢?难道就只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了吗?我想给读者讲一个小故事。韩国总统李明博要进口美国牛肉,读者知道不知道韩国民众为什么这么激动要冲击韩国政府呢?!读者以为韩国人只是好斗吗?我告诉各位读者,韩国人比我们聪明得多,他们从亚洲金融危机学来太多经验。韩国一旦成功进口了美国牛肉,美国牛肉特别便宜,将席卷全韩国的牛肉市场,把全韩国的养牛户淘汰。到最后,韩国牛肉价格将被国际金融炒家控制!所以,我个人认为,韩国老百姓反对政府进口牛肉是有原因的,只有自己生产的商品,才不会被别人所控制,道理就这么简单!   我们今天大米价格为什么这么低?国际市场价格是我们国内市场价格的4倍,就因为大米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石油价格为什么还可以扛一下,因为我们自己产油。但我们扛不久,很多人因为石油便宜就胡乱开车,甚至香港的货车都到深圳来加油,这就是一个负担。我通过这本书,就是要把大家过去认为的“流动性过剩”的理念彻底驳倒。“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的原因。我们发现楼价上涨、股价上涨也是因为二元经济造成的:投资经商环境恶化,企业家不经营企业了,去炒楼炒股了;通货膨胀也是二元经济环境所造成的:过热的部门有膨胀,过冷的部门生产不足,也有膨胀。以大豆油为例,不但有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还有进口通货膨胀的问题。这就是今天我们中国内地的投资经商环境。   产业链阴谋与两只秃鹫的金融战争   前面谈到二元经济下我国制造业逐渐萧条的现实情况,我想请读者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换种方式来思考: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个外国人,你会怎么对付中国?假设我所讲的这一切外国人都知道,他们会怎么做?   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天空上盘旋着两只秃鹫。这两只秃鹫盯着我们中国的企业,盼着它们慢慢流血死去。这些中国企业一旦死去,这两只秃鹫就会俯冲下来,把我们中国企业的尸骨啃得精光。它们在天空一边翱翔,一边流着口水。大家想一想,这两只秃鹫是谁?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们有多少人以为青岛啤酒还是国有企业?在2008年的年中,它还是国企:青岛国资局控股,占30%的股份。请各位上网查一下,第二大股东是谁?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占27%的股份。它只要再多买4%的H股,就可以占有31%的股权,从而获得控股权。突然之间,青岛啤酒就可能会变为外资企业。安海斯-布希公司当初是怎么进入青啤的?青岛啤酒在2001年由于前任CEO政策执行不当,使得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经营面临极大困难,负债率高达89%。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青岛啤酒发行了14亿元的可换股债券,卖给了安海斯-布希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将可换股债券转换成27%的股份,安海斯-布希公司乘人之危进入了青啤。   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中国企业头上盘旋的第一只秃鹫,它叫做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对中国企业的掠夺,其可怕程度大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此,我提醒大家应该及早注意类似情况的发展。   第二只秃鹫是谁?讲讲徐工的例子就知道了。徐工是中国重工业领域的企业。美国的凯雷基金想收购徐工,当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坚决反对。我认为,国有企业的好坏,不能以净资产做评估标准。一个企业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净资产的多少,而是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永续经营能力,因此我反对把徐工出让给凯雷。而且,更值得我们关切的是,假设徐工以100块的价格被卖掉,凯雷基金将可能会以10倍的价格,将徐工分拆转卖。到那个时候,它就会赚大头。或者,凯雷将徐工整合进入整条产业链而获取整合的巨大收益。凯雷基金就是天上翱翔的第二只秃鹫,它叫做金融资本。   欧美国家通过这两只秃鹫进入中国。它们看着我们的企业逐渐把血流干,然后它们伺机飞扑下来,啃食我们的尸体。很多人可能就会有这个疑问:我们的企业家这么努力的工作都不能赚钱,老外接手以后就能赚钱了吗?我坦白地告诉大家,我们不赚钱,老外也不一定能赚钱,但是我想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制造业赚不赚这1美元不重要,你这1美元的制造业最多也就赔1美元吧?但是,整条产业链能创造出10美金价值,因此制造业赔多少钱都无所谓,因为它们可以从“6+1”的“6”中把亏损的1美元全部赚回来。因此,对于两只秃鹫而言,它们并不在乎制造业能不能创造利润,而是要把制造业融入整个产业链当中。这就是两只秃鹫的产业链阴谋,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我们还在搞招商引资,欢迎他们进来洗劫我们的企业。头上的两只秃鹫把我们的制造业融入整个产业链当中以后,这些制造业虽然变成了两只秃鹫的产业,但是秃鹫仍然会把制造业继续放在中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要继续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剥削我们的劳动,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分工”。目前外资对我国企业的收购就像井喷一样,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占高科技产品出口的87%。   四、法治化游戏规则的缺乏助长了金融战争   在这种格局之下,各位读者可能会问:郎教授,难道你反对我们中国国际化吗?难道你反对外资进入中国吗?我当然不会反对,我是最赞成国际化的,但是我想提醒读者,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极左路线”给我们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目前内地专家学者的极右路线也会给中国带来的极大的灾难。我们不要“极左”,也不要“极右”,我们需要中间路线,而达到中间路线的法则,就是通过精英政府以严刑峻法建立一套法治化游戏规则来规范政府、企业和老百姓。很多人对政府是否有能力做这件事提出质疑,我只能说,我期望我们政府能做到。   资本主义的本性从来都是掠夺,一直没有改变过。150年前,它们掠夺大清王朝,今天也是一样。150年前,它是以东印度公司为前导,炮舰为后盾;而今天却是以国际化为前导,以金融战争为后盾,其掠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但是读者们都会提问,产业资本也好,金融资本也好,难道我们不让他们进来吗?   我们当然是有条件地欢迎他进来!不过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举农民种地的例子来做解释。大家可以想象农民灌溉的情景。灌溉其实很简单,你把水闸打开之前必须得先挖沟渠,沟渠挖好之后再把水闸打开,让水顺着沟渠流到需要灌溉的农田。可是如果你忘了挖沟渠会怎样呢?水闸一开,洪水就四处漫流,把良田都淹了!   我们今天的国际化之所以会招来那两只秃鹫,就是因为打开水闸之前忘了挖沟渠,以至洪水漫流大地,把我们内资企业的良田美地都淹没了。这就是我所反对的国际化!   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是沟渠?我们当然欢迎国际化,我们当然欢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大举进入中国。但是,引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前,也要“挖沟渠”。大家知道什么是“沟渠”吗?那就是法治化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是要控制这个国家的所有个体,包括政府、国有企业、老百姓。如果缺乏法治化的游戏规则,而盲目的引进外资,就等于是陡然放两只秃鹫在我们的头顶上盘旋。这两只秃鹫会像洪水一样席卷大地,把良田都淹没,导致未来的格局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这种无“沟渠”的环境下,对我们企业的掠夺简直让国内工厂欲哭无泪。两者相比,产业资本更可怕,他们一旦看上了我们的企业,可以说我们不卖都不行。举例而言,德国施奈德想要收购正泰,而正泰不想出售自己的股份,结果施奈德到处控告正泰抄袭仿冒,到处打官司。把正泰搞烦了,说不定正泰就愿意卖了。为什么这些产业资本这么嚣张呢?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没有严刑峻法的中国,因此它们可以用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五、产业链阴谋与中国企业的危机   表面上,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各个角落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研究表明,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实际上,中国的产品制造业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里利润最薄的一环。事实上,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果是1美元,那么,外商做这种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些其余部分的产值就是9美元。换句话说,我们就是用这不到10%的价值,积累了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们同时为国外贡献了18万亿美元,这几乎是全国80年的工资总额!   什么叫做国际产业链分工呢?我们不妨以玩具业为例,芭比娃娃的前期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等均在美国完成,中国工厂只不过进行“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而后期的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也是由外商来做。换言之,就是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产值是1块钱,我们称之为“硬1元”,而做这种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部分的产业链叫做“软9元”。国际产业链分工的背后是怎么回事呢?其本质是通过控制“软9元”,将劳动密集型、最不赚钱的部分外包给中国工厂。外商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实际上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可以远远比自己制造还便宜。“硬1元”不是不赚钱,但问题是“硬1元”里最核心的产品设计能力外商从来不会与中国合资企业分享;与此相反,外商可能通过立体营销,全面挤压中国品牌;如果强攻不下,就利用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悄悄地消灭中国的这些具备一定“硬1元”核心能力的企业和品牌。而我们地方政府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反而盲目地欢迎一切外商投资。   以玩具业为例,一个芭比娃娃我们的出厂价是1美元,在美国的沃尔玛零售价格是美元。在那1美元中,原料占了65%,生产占35%,我们能赚多少钱?几美分了不起了吧!我们不停地剥削我们的劳动者,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却用这么贱的价格卖到美国去,而外商最后以美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席卷了所有的利润。在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下,中国代工工厂事实上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代工工厂既不具备“硬1元”的核心能力,也不懂得去掌控“软9元”的策略。所以,外商就可以有意识地操控中国代工工厂,挑起中国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从而让中国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积累,进而无力进行核心能力的积累和开发!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中国企业永无出头之日!   换句话说,外商通过掌控全球产业链,轻而易举地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战,进而让中国制造走向恶性循环。如何挑起价格战呢?举例而言,还说玩具业,美国三大进口商通过不断的并购如今基本上垄断了市场的全部订单。假设说其中最大的美泰手中有1亿的订单,那么美泰怎么主导价格战呢?第一年,美泰给A厂5000万订单,给B厂3 000万,给C厂2 000万,给大家很好的利润,鼓励大家好好干,来年会加订单。到第二年,美泰给B厂4 000万订单,给C厂3000万,只留给A厂3 000万;这时候,A厂肯定不敢有什么怨言,甚至愿意压低报价,否则自己还有2000万产能不能满足!为什么A厂愿意压低报价?因为代工业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扩产容易,但每次扩产都是一次性的固定投入,扩产之后的维护成本会逼着代工工厂不敢减产。签单的时候,外商只给一个边际的毛利率,根本不考虑你有多高的固定成本。而实际上,真正的好戏还要等到第三年,按照我们代工工厂的惯性思维,B厂会扩产到4000万的产能,C厂会扩产到3 000万的产能,而A厂因为代工业的固有问题,还会维持5000万的产能。现在美泰可以跟三家工厂摊牌:现在,你们三家的产能总共是亿元,而我手中只有1亿元的订单,我只需要你们当中的任意两家就足够了,有一家今年很可能要出局。然后引入网上同时报价的办法(这正是现在的做法),让三家在短时间内同时独立报价。结果一目了然,很有可能B厂和C厂开出的价格仅有成本价,而A厂甚至报出一个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因为不开工就只能亏钱,而开工还能少亏一点。而且在这种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下,中国代工工厂只能忍气吞声、任打任骂。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泰将责任推向中国代工工厂时,中国老板只有自杀以明志了。   更为可悲的是,即便是在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产品制造环节,也正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压力、汇率的上升、《劳动合同法》的不适当推出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引发国际贸易纠纷,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也参与了产品制造环节的竞争。这些问题正逐步使得“中国制造”的利润率日见微薄,“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畅销的背后,隐藏着全面崩盘的危机。在这种压力之下,目前广东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几乎达到30%,而江浙两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也达到20%。这种现象是暂时的经济周期性问题吗?如果不是的话,按照这种趋势走下去,到了2008年年底,某些省停工和半停工的企业是否会达到50%?如果这一切发生了,那么,中国社会就会释放出几千万的失业人口,再加上依靠他们生活的亲属,受影响的总人口大约上亿人,也就是说,中国将有上亿人的生活问题立刻显现出来。这些后续性的危机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产业链高效整合   面对重重危机,中国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我想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西班牙的飒拉(Zara),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系统地解答这一问题。飒拉的成功,就在于整条产业链“6+1”的高效整合。而我国服装制造业有没有“6+1”的产业链呢?基本上都有,但大多分属于不同的企业,更重要的是缺乏高效整合。什么叫做高效整合?简单来讲,我国服装业者走完整条“6+1”的流程需要180天,而飒拉走完整个流程只需要12天。也就是说,它们整条产业链的整合速度是我国服装业者的15倍。   这种高效整合的意义重大,因为这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举例而言,一件衣服库存12天的成本比库存180天的成本起码节省了90%以上。而飒拉85%的生产都在欧洲,由于飒拉大部分的销售也都在欧洲,因此在欧洲生产可以提高速度。但是读者可能会问我,他们在欧洲生产劳动成本不是很高吗?如果读者还记得我前面谈的TCL和明基想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国外品牌走出去的失败战略吗?其实,劳动成本只占了整条产业链的,而这正是飒拉选择在欧洲生产的原因——劳动成本在整条产业链中不重要。而真正能节省成本的方式就在于产业链的高效整合,这是我所提出的现代意义的成本控制新思维。   飒拉怎么做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呢?我想简单谈一谈“6+1”的几个环节,包括仓储运输,终端零售和产品设计。首先谈谈仓储运输。飒拉为了加快运输的速度,他们在物流基地挖了200公里的地下隧道,用高压空气运输,速度奇快无比。此外,为了加快运输速度,他们用飞机而不是轮船从西班牙将成品运送到上海或香港,虽然飞机运费很高,但是高效整合更重要,总成本还是降低了。   再谈一下终端零售。飒拉有意的减少需求量最大的中号衣服,故意弄成供不应求。因为他们发现当妇女同胞想买中号衣服而买不到的时候,他们心中那种极度的挫败感让他们下礼拜还会来。这样,不但加快了周转率,同时吸引了更多的顾客。   此外,飒拉的产品设计的思路也是一绝。他们首先放弃了自主创新,而代之以“市场快速反应”的思路。我对这点特别推崇,因为要放弃大家都认同的自主创新,那就是一个最大的创新。那么,它们怎么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呢?我举个例子,为什么妇女同胞总认为衣橱里少了一件衣服?肯定是她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衣服,如果她们知道的话,他们就会去买了,衣橱里就不会缺少一件衣服了。如果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衣服,企业搞自主创新的产品能讨好这些消费者吗?显然不行。因此,什么才是最好的策略呢?那就是做市场的快速反应者,怎么做呢?首先想一想,能卖掉的衣服肯定是消费者喜欢的衣服。假设它们一共向市场推出了100件衣服,前天卖了12件,昨天卖了6件,今天卖了7件,他们就根据这三天卖掉衣服的共性来设计衣服,根据趋势变化稍作修改,而不要创新。这样不但大幅缩减了产品设计的速度,而且可以在市场需求还没变化之前迅速推向市场,抓住市场脉动。他们设计的衣服几天可以推向市场呢?12天。这么短的时间当然可以抓住市场脉动。这12天的速度就是产业链高效整合的结果,如果我们的速度是180天,那就根本不可能当市场的快速反应者。   我想总结一下我的观点,飒拉通过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大幅压缩成本,而同时通过高效整合作市场的快速反应者,因此他们的衣服总是最新潮、最受消费者喜爱。虽然品质不一定很好,但是这年头谁还一辈子穿同样的衣服呢?因此,品质没那么重要了。飒拉的产业链高效整合思维对我们的企业启发很大,因为这才是我们企业的未来战略出路。   政府产业政策的思维转换   我们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的时代,因此政府推动的产业政策就格外的重要。过去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例如“以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换来。这两年很多地方政府呼吁企业搞产业升级和品牌战略,我认为这又是一个误区。所谓的产业升级,不应该仍然在“6+1”的“1”上面搞升级,而应该从“1”升级到“6”。此外,以飒拉为例,品牌的建立是产业链高效整合后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企业成功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倒果为因。政策的转变必然需要率先转换思维,我期望政府、企业都能以创新的思维,进一步的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从而真正地走出低谷。   第四节 结语   最后,我很痛心地告诉读者,2007年我写的《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文章刚刚发表的时候,全国正洋溢着股市、楼市一片大涨的欢乐气氛。甚至有人认为,我“唱衰”了中国经济,而对于那些粉饰太平的“专家学者”反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个时刻我想起了屈原所著《楚辞?卜居》里的一句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2008年年初,《南方人物周刊》对我的分析做这样的评论:如果郎咸平是对的,那么其他人都是错的。   但是,今天,我对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胜利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我们老百姓并没有因为我写出了八大危机的文章而改善了生活,反而陷入了更艰难的境遇。我这次出版本书,就是希望能够在我提出“八大危机”的基础上,唤醒政府、企业和百姓的共识,共同为中国的未来,走一条正确的路。最后,我想沉重地提醒这个社会,“专家学者”粉饰太平的言论虽然能够取悦政府,但却让政府和全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产业链悲剧画上休止符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正上演着一出产业链悲剧。在这出悲剧里,凭借产业链优势盘剥中国企业的外商们笑逐颜开,得意洋洋;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百姓却在哭泣!这样的悲剧必须终结!   在中国经济的危急存亡之秋,东方出版社于奥运会之后出版了我的《产业链阴谋》系列图书。我在系列图书中详细讲述了这样一出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并且说明了我们怎样才能为产业链悲剧画上休止符。   本系列图书分成Ⅰ、Ⅱ两册。本书为第Ⅱ册,收录了五个案例,所涉及的行业是食品行业、饮料行业、日化行业、保健品行业、渔业。它们虽然也包括制造环节,但营销显然更为重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本册图书中,企业所面对的终端客户主要是大众消费者。事实上,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本册案例中所涉及的行业不仅需要具备第Ⅰ册中的“6+1”高效整合,还必须注重我以前出版的“本质”书系所强调的行业本质。   本册图书包含的五个案例如下:   案例一:食品行业   我想通过对中国食品行业的系统研究,总结一下在强调营销的行业中,其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我们在本案例中根据各食品行业的营养特点分为谷物食品、肉类食品及休闲食品三大类。而每一类也可按照食品的方便性、营养价值等分为传统食品和现代食品两种,共六个小类。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行业特点:成功的食品企业必须“跨线”——营养价值较高但方便性较低的传统食品类必须“跳出现有框框,跨越时代界限”,提高方便性以取得现代食品的优势;而现代食品也要“返璞归真”,在保留其方便性的前提下,取得传统食品营养高、有历史感等优势。当然,现代食品并不能真正拥有传统食品的营养,但必须通过广告及包装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出这些感觉。   就谷物食品而言,代表传统食品的大米必须“跨线”,争取具备类似方便面等现代食品的方便性、口味多样性以及无形体验。例如,以袋装来提高方便性;以红米、黑米、紫米等多个品种或口味去吸引消费者;以广告塑造出独一无二的无形体验:类似家或者幸福的感觉。同样,方便面不仅要保持其方便性及口味多等基本优势,还要靠广告及宣传给消费者带来营养高的感觉,推出所谓的健康口味或传统口味。   肉类食品方面,代表传统食品的鲜肉也必须“跨线”,在保留本身的生鲜优势的基础上,加入独立包装,或以经过处理及调味的鲜肉包装来提高方便性,从而吸引消费者。而代表现代食品的肉制品,比方说午餐肉和香肠,如果只有方便性和口味多元化也是不够的,也要讲求新鲜营养,要给消费者以健康、传统的感觉。   糖果类比较特殊,因为代表传统糖果的冰糖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普遍了。几十年前,小朋友会偷吃厨房里的冰糖,现在当然不会了。在现代糖果的广告里,大家很难再听到“这糖果真甜”等字句。糖果当然甜,不用广告去说,人人都知道;但取而代之,“这糖果很健康”、“这糖果真有感觉”却处处可见。这明显是“返璞归真”,为糖果塑造一个健康的形象,使之成为生活的一种调剂。   案例二:饮料行业   饮料行业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业。厂商几乎都是自己动手生产,即便是外包也对灌瓶厂控制得很紧。而从终端市场上来看,这个行业好像是营销为王。所以,我们以全饮料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比较研究市场龙头品牌的销售策略、市场走势之后,总结概括出饮料行业的本质。本文从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起点对全行业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虚拟价值”这一概念对饮料行业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所谓虚拟价值,即一瓶饮料的价值除去饮料液及其营养、功能等实际价值后剩余的部分。对虚拟价值进行研究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各类饮料的虚拟价值比例不同,导致不同的市场法则。实际价值比例越小,消费者对“感觉”的需求越高,创造虚拟价值便越重要;反之,消费者对饮料的营养、功能等诉求更为强烈。书   具体来说,碳酸饮料实际价值所占的比例很小,它偏重于冰爽的口感,消费者对其营养价值的诉求不高。因此,如何创造虚拟价值,满足消费者对“感觉”的渴望,创造出特定的饮用“感觉”,成为这一产品成功的法宝。果汁饮料比较注重口味,但果汁自身的营养成分增加了实际价值的比例。同时,果汁饮料因浓度不同导致实际价值比例的差异,因此,不同浓度的果汁选择相应不同的策略。低浓度果汁饮品,实际营养价值较低,口味占主导,策略接近碳酸饮料。中等浓度果汁饮品,口味与营养价值不分伯仲,在策略上选择实际价值与虚拟价值齐头并进。高浓度果汁营养价值高,消费者更乐于追求果汁的高营养,此时凸显果汁的实际价值就格外重要。   天然水市场的形成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水质的追求,在饮用水洁净安全的同时,消费者追求的是天然水所附带的健康价值。因此天然水市场竞争的主战场是“实际价值”的比拼,任何过分强调“虚拟价值”的营销都只能昙花一现。   以王老吉为代表的功能茶饮料,以茶为载体突出其功能价值。但其宣传的降火功效为一种慢性功能,“实际价值”不能立竿见影,因此王老吉必须以“虚拟价值”来拉升其“实际价值”,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降火功效。   乳品行业是整个饮料行业的缩影。酸酸乳由于蛋白质含量低,营养价值不高,因此以“虚拟价值”为主导,走“可乐”路线。高端奶虽蛋白质含量高,但是牛奶的营养亦属于慢性价值,走“王老吉”路线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而性价比最高的纯牛奶却适宜走天然水路线。   案例三:日化行业   与消费者距离的不同决定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以宝洁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中国日化行业主要品牌的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正是由于洗衣粉、牙膏、洗发水和化妆品等产品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远近各异,才导致各类日化产品的最佳市场策略彼此不同;心理距离越远,对功能和品牌细分的要求越低,越强调基本诉求;反之,心理距离越近,对功能和品牌上的细分要求则越高,而且需要加重情感诉求的比重。   具体来说,洗衣粉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最远。消费者购买洗衣粉只是为了满足其最基本的诉求:清洗衣服。所以洗衣粉产品最重要的是做到“质优”和“价廉”。牙膏与消费者心理距离较远。消费者购买牙膏主要有两个目的:基本要求(洁齿防蛀)和药用。对于第一种需求,一个知名的品牌必须令消费者信服;对于第二种需求,就必须要做到概念鲜明。要满足以上两点要求,牙膏产品需要采用单品牌策略。洗发水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较近。除了在功能上有细分要求(柔顺、去屑、营养、天然和专业等),消费者也对洗发水产生了情感诉求,例如,柔顺的秀发给人以自信,无头屑才能更亲近。因此,洗发水产品不仅要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功能需求,还要通过功能支撑起消费者的情感诉求。化妆品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最近,因此消费者对化妆品最为关注。除了在功能和品牌上有更高的细分要求,情感诉求也很重要。化妆品产品不仅要做到功能上的全面覆盖和多品牌策略,更要通过品牌共鸣来满足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案例四:保健品行业   首先,从保健品行业的特点出发,我们了解到,保健品销售存在黄金期和保健品功能的重要意义。其次,我们发现,保健品的特点是在食品与药品的夹缝中生存,人们对其功能不够信任、对其概念不够清楚,所以,保健品要成功就必须将自己从食品与药品的模糊地带中凸现出来。由此,我们得出保健品的行业本质:有里——实际功效作为优质的内核,这是人们相信其功能的前提;有外——与健康有关的外在概念,借以区分保健品和食品、药品,这是人们认识其功能的基础;有联系——不同的手法使里外相互关联,进一步突出保健品的自身特点,使人们愿意尝试其功能。   保健品行业的本质跟保健品的自身特点息息相关,由此,我们将经批准的27种保健品按照药品和食品替代程度分成了三类。这三类保健品遵循同样的规律才能取得成功,但是方法各异。以脑白金为代表的第一类产品,因其实际功能与药品相类似甚至可以替代,在建立概念时最好以“长期健康”为核心,以便与药品区分开来;出奇招能使这一类产品恰当地联系里外,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以太太口服液和排毒养颜胶囊为代表的第二类产品是中间派,其实际功能与药品、食品有区分,建立的概念只需要升华或者重新阐释原本功能,而联系时有两种方法:形象化或者反复强调。以成长快乐为代表的第三类产品,因其实际功效与食品可互相替代,在建立概念时要通过强调健康制造危机感,然后在联系健康概念和实际功能的时候表明这类保健品比食品更有效、更快捷,因此更接近健康,以此暗示它与食品的差别。总的来说,失败的产品大多都在于建立概念时没有以健康为核心,或是没有注重保健品区别于食品和药品的特点。   案例五:渔业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体现了ISC(Integrated Supply CHain,整合供应键)与IPD(Integrated Product Management,整合生产研发)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事实上,不同的行业成功的本质,就是对ISC和IPD进行最恰当的改造和应用。通过研究太平洋恩利、日本水产株式会社、Marine Harvest Group (MHG)、Deep Sea Fishery等几家水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策略,我们发现海产食物行业的本质是“上游要稳,中游要快,下游要渗”。企业只有在上游抓住“稳”的本质,其上游资源才能得到保证;企业只有在中游抓住“快”的本质,方可拉近上游与下游的距离;而渗透力强的销售网络,才能保证企业产品能够全方位地贴近各个层次的消费者,实现产品的销售利润最大化。所以,想要在此行业中取得成功,必须抓住行业上、中、下游的本质,并要高度整合上、中、下游的资源,发展一条龙的产业链,企业才能达到恒久的成功。实际研究发现,太平洋恩利能有今天的成就,就因为他们掌握了行业的本质:稳、快、渗。   五个案例读下来,当你合上书时,我希望读者会惊奇地发现:中国企业在重重压力和挑战之下是有出路的!   对于中国面临的产业链阴谋,我在Ⅰ、Ⅱ两册的第一章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一章的内容是对后面五个案例的理论准备,也是全书的总纲。   本系列图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创新基金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以特别感谢!   本册图书中的案例都是在我和孙晋助教指导下,由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完成,这些学生的名单如下:   食品行业:徐嘉麟、文梓江、陈秀霞、黄云   饮料行业:倪田、张妍、何淑娴、黄葆   日化行业:周明龙、梁振平、井山、谢颖昭、王星喃、胡嘉敏、张晨蓉   保健品行业:郭心怡、柴珊珊、温馨、曹昶、孟繁宇   渔业:方柏荣、刚军、梁凯琳、黄晓彤、黄宝玲、杨诸文、谭家维   保健品的行业背景   保健品行业本质   本章的研究和探讨围绕中国保健品行业以及成功保健品牌展开。首先从保健品行业的特点出发,我们了解了黄金期的存在和尝试保健品功能的重要意义。其次发现保健品本身的特点是在食品与药品的夹缝中求生,人们对其功能不够信任、对其概念不够清晰,所以,保健品要成功就必须将自己从食品与药品的模糊地带中凸现出来。由此,我们得出保健品的行业本质:有里——实际功效作为优质的内核,这是人们相信其功能的前提;有外——与健康有关的外在概念,借以区分保健品和药品、保健品和食品,这是人们认识其功能的基础;有联系——不同的手法使里外相互关联,进一步突出保健品的自身特点,使人们尝试其功能。   因为保健品的行业本质是跟保健品的自身特点息息相关的,由此出发我们将经批准的27类保健品按照药品和食品替代程度分成了三类。这三类保健品只有遵循同样的本质才能取得成功,但是成功的方法各异。   以脑白金为代表的第一类产品,因其实际功能与药品相类似甚至可以替代,在建立概念时最好以“长期健康”为核心,以便与药品相区分开来;出奇招能使这一类产品恰当地里外联系,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以太太和排毒养颜为代表的第二类产品,因其实际功能本身与药品、食品有区分,建立的概念只需要升华或者重新阐释原本功能,而建立联系有两种方法:形象化或者反复强调。   以成长快乐为代表的第三类产品,因其实际功效与食品可互相替代,在建立概念时要通过强调健康制造危机感,然后在联系健康概念和实际功能的时候表明这类保健品比食品更有效、快捷,因此更接近健康,以此暗示它与食品的差别。   研究表明,失败的产品大多在建立概念时没有以“健康”为核心,或是概念和联系都没有注重保健品的特点,因此与食品、药品的区别不明显。在本章中,我们将对照成功品牌加以叙述。   保健品的行业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保健品行业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两次波峰、两次浪谷,如今正在复苏阶段。现在,经卫生部批准的保健品品种一共有27类,分别为:   ① 增强免疫力;   ② 辅助降脂;   ③ 辅助降糖;   ④ 抗氧化;   ⑤ 辅助改善记忆力;   ⑥ 缓解视疲劳;   ⑦ 促进排铅;   ⑧ 清咽功能;   ⑨ 辅助降血压;   ⑩ 改善睡眠;   促进泌乳;   缓解体力疲劳;   提高缺氧耐受力;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减肥;   改善生长发育;   增加骨密度;   改善营养性贫血;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   祛痤疮;   祛黄褐斑;   改善皮肤水分;   改善皮肤油分;   通便功能;   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调节肠道菌群;   促进消化。   其中,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压、营养补充剂、辅助降血糖5类产品最多。   保健品知名品牌很多,在保健品销售排行榜中,脑白金(生物健特)、太太口服液(深圳健康元药业)、昂立系列(交大昂立)、康复来等都名列前茅。然而这些品牌都是十几年或者几年前建立起来的老品牌,他们现在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曾经的辉煌。如今平缓发展的保健品行业似乎越来越难出现惊人销售量的现象。   在保健品行业中,堪称家喻户晓的非脑白金莫属了。那一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词,伴随着跳动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形象,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里。脑白金的广告被评为中国十大恶俗广告之一,可是其产品销售量却不减反增:2000年脑白金就实现销售亿元,2001年1月单品销量就达2亿多,刷新了保健品行业单品单月销售的纪录。如今,虽然百姓们不再会如从前般盲目疯狂地购买脑白金,可是过年送礼、走亲访友,抑或是自己睡眠不好,脑白金依旧是大家心目中的首选。稳中有增的年销售额,让脑白金坐稳了健脑类产品的第一把交椅。   脑白金是保健品行业中的一颗璀璨明星。而事实上,近20年来,保健品行业动荡的舞台上接二连三地出现这样的强势企业。从最初的三株、飞龙,到后来的脑白金、太太,各大品牌你争我夺、互相厮杀。然而,大部分的强势企业生命周期却极为短暂,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保健品一般都活跃不过三五年。很多称雄一时的企业衰落了,但太太口服液、脑白金等保健品行业的实力派,依然稳居高位。    为什么太太和脑白金可以长时间走在保健品行业的最前端?他们抓住了怎样的关键因素才让其品牌留在了大家的心里?同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品牌使出五花八门的招数去吸引顾客的眼球,保健品行业的营销方式可谓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脑白金初期就曾大力铺张软文,企图依靠尖端的科学知识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威严。然而这样的方式并未成功,脑白金初期在市场上的销售量远远不如打出礼品广告之后的销售量。那么,礼品的广告又有何特别之处呢?它是如何抓住保健品行业要素的?   若是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诸如太太、脑白金这一类成功品牌在做广告宣传的时候都未强调其最原始的产品功能。太太的主要功能是条理气血以改善黄褐斑,可是广告中对此只略略带过,主要还是展现健康自信的女人形象。难道是因为保健品的功能在宣传中起不到作用吗?抑或是因为人们对保健品的功能已经很了解,于是把重点放在产品的无形体验上吗?   另外,太太和脑白金有着不同的功能,这是否使他们拥有不同的成功道路?保健品市场上还有很多成功的品牌,如盘龙云海养颜胶囊、成长快乐,他们都是遵循同一法则吗?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将浅析中国保健品行业中的几个成功品牌:脑白金、太太、盘龙云海、成长快乐,看他们是如何抓住行业本质而稳固自己在保健品竞争中的领先位置。   保健品的性价比   人们购买一件商品时考虑价格因素是无可非议的,货比三家的目的就是要挑选到价廉物美的商品。那么对于保健品的消费者来说,性价比是否是一个关键因素呢?   由图5-1我们可以得知,同样是改善睡眠的产品,如果要达到预期效果,购买脑白金每日所需价格为元,而睡宝仅为元。即使是以一整个疗程来计算,脑白金的总消费达138元,相比之下睡宝的27元便宜很多。然而平价的睡宝却无法撼动脑白金的地位,脑白金在各大保健品网站上的排名远胜于睡宝,甚至在现在的大部分城市,睡宝已经销声匿迹。同样,美容类产品中,太太口服液一个疗程比青春宝的价格多100元,排毒类产品一个疗程的差价在200元左右,可是太太口服液和盘龙云海仍旧分别是这两类保健品的霸主。   图5-1 三类产品价格和一疗程总价的比较   因此,我们的出的结论是,保健品的性价比并不是商家应该考虑的关键因素,相反,受欢迎的产品往往是价格较高的那些。   保健品的生命周期   我们之前说过大多保健品品牌都会有一段销售量惊人的黄金期,成功的品牌在黄金期之后销量才趋于平稳,这是保健品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一个显著区别。套用一般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可以把这一现象总结成两个方面:   图5-2 产品生命周期   第一,保健品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与一般产品相比显得较短,这两个阶段构成了保健品的黄金期;   第二,保健品只有在走过黄金期,经过销量下滑后达到平稳期,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那么,保健品为什么一定会经历黄金期呢?之后其销量又为什么会下滑而达到平稳状态呢?这就和保健品的特性有关了。   保健品的生命周期与其功能   保健品的黄金期是如何产生的呢?消费者通过广告、推销等途径认识某一保健产品,而购买的原因一般出于两种,一是由于广告等宣传激发了消费者潜在的心理需求,属于冲动型消费;二是消费者原本就有这样的需求,苦于无处可求,而这一保健品正好满足了他,属于务实型消费。两者都为黄金期做出了贡献。黄金期正是保健品刚推向市场或者刚在市场上做大幅度宣传的时候,五花八门的营销策略赢得了两类消费者的心,因此他们会去尝试第一次购买。   虽然说保健品见效是比较慢的,但是没有疗效的产品最终是会被淘汰出局的,真正可以走在保健品行业前线十几载的品牌并不是单靠一时的大手笔营销策略就可以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让消费者体验并相信其产品的功能。只有尝试过该保健品的部分消费者因为相信功能而进行多次购买时,该产品的销量才能达到平稳期,从而成为一个成功品牌。   因此两类消费者认识和第一次购买保健品形成黄金期,销量猛增,之后相信其功能的一部分消费者成为忠实客户再次购买,保健品销量虽然不如之前,但是会趋于平稳,让人们逐步信任并且依赖该品牌。   从内核到概念   从简单的方面入手,保健品要让一部分消费者在尝试其功能过后相信并会继续购买,就一定要有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实际功效来支撑,这是成功保健品必须具备的优质内核(如图5-3)。可是同样具有优质的内核,睡宝为什么就无法与脑白金相比呢?为什么它就没能让尽可能多的人尝试其产品呢?这还得从保健品的属性说起。   5-3 内核——实际功效   保健品是在食品与药品的夹缝中生存的特殊商品。人病了就会吃药,饿了就会吃饭,消费者对于药品和食品的需求总是存在的。然而保健品27类功能中,有些可以被药片所取代,例如改善睡眠(安眠药),有些可以被食品所取代,例如钙片(牛奶),人们对于保健品的需求总是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因此,直接告诉消费者保健品的功能是没有太大作用的。   所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保健品品牌,就必须建立一个新的概念(如图5-4)。这个概念既与产品功能相关,同时又清晰易懂,让消费者能够立刻领悟到其特别之处,契合他们的需求。要让消费者会动心去尝试第一次购买该保健品,就必须把建立的概念与保健品实际功能相联系(如图5-5)。   图5-4 外在——概念   图5-5 联系   当消费者因为概念而有了需求,又因为概念与实际功能的联系而愿意尝试购买,最后因为实际功效而忠实于该产品。这样,保健的品牌就成功建立了。   保健品为何需要里、外、联系   我们已经看到,保健品品牌要成功需要有一个优质的内核、深入人心的概念,并且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就是要:有里、有外、有联系。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里”“外”“联系”三者的关系和重要性,我们将其他商品和保健品作一个比较。   首先,对于药品来说,只要做好了“里”——实际功效就足够了,因为吃药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病。所谓对症下药,这内核就是可以“对症”的功效。   其次,对于一些功能已经很明确而不需强调的产品来说,只要做好“外”就够了,比如说服装。衣服的实际功能是遮羞避寒,但是这种功能穿上身就可以实现了,消费者更注重的是穿上身的效果和显示出来的身份地位。   最后,有些产品只要做好“里”和“外”,就能自然地连成一体,比如手机。手机的功能、外形等本身就彰显了其身价,而消费者也能够主动将“地位”、“时尚”等无形体验与其产品联系起来,因此就不需要再做联系了。   对于保健品来说,“里”、“外”、“联系”三者缺一不可。因为消费者对于实际功效认识模糊,建立的概念又往往和实际功效有距离,(比如三株口服液的实际功效是“调节肠道菌群”,而概念是“三代人健康的喜悦”),因此联系是必要的。   保健品的分类   我们之前已经列举过现在市场上经过卫生部审批的27类保健品品种,其实这27类保健品并非毫无章法可言。在研究保健品行业本质的过程中,我们从保健品的属性出发,按照从药品替代程度高到食品替代程度高分成了三类(如图5-6)。实际上保健品之所以存在于食品与药品的夹缝中,是因为人们对其基本功能的不信任,而这基本功能总的来说就是“健康”。要让人们从建立的概念中领略到保健品实际功效的意义,这“外”就应该与健康有关。当然建立概念和联系的方法还是各式各样的。接下来,我们会就这三类保健品分别说明成功品牌如何做到有里、有外、有联系。   图5-6 保健品的分类   第一类保健品(药品替代程度高)行业本质分析   1.第一类保健品特性及其策略   第一类保健品的功能是以补充睡眠、降低血糖、血压、血脂等为主体的功能,这些功能往往针对某种疾病(比如失眠、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治疗起辅助作用。因此,第一类保健品与治疗这些疾病的药有互相替代的可能。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失眠的人,既可以服用安眠药,也可以尝试保健品。   为了将第一类保健品的“里”与药品区分开来,该类保健品需要建立一套可以将功能与药品区分开的外圈——概念,以获得生存空间。由于在效力上,药品往往比保健品更强,因此保健品建立外圈时仅简单强调功能将很难奏效。但是,因为药品往往有副作用,保健品正是可以利用这一点说明它与药品的区别——长期的健康。所以,在宣传过程中,保健品不宜宣传疗效,反而应宣传长期使用对健康有益等软性效果。   鉴于第一类保健品面对的问题来自于药品强大的功能,此类保健品往往需要在连接固有功能和所建立概念时,充分挖掘自身相对于药品的独特之处,如副作用少、辅助健康生活、具有礼品价值等等。然后再根据长处有所发挥,采取出其不意、出奇制胜的宣传方式。   2.案例分析:脑白金   脑白金(口服液+胶囊)由上海健特制造,1998年推入市场,巅峰时年销售额逾15亿元,并畅销至今。那么脑白金为什么可以创造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到底有什么出奇之处?让我们先检测一下它的“里”——功效。   (1)“里”   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激素。根据国家卫生部的认证,褪黑激素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可以用来促进睡眠,调整时差,以及延长睡眠时间,主要适宜人群是中老年人。而且调查发现,交际活跃的中年人和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共有亿,而其中有90%的老年人睡不好觉。而睡眠不好将引起众多病症,这就为脑白金提供了潜在的庞大市场。   与脑白金某一段时期的宣传不同,褪黑素并没有延缓衰老,增加活力,增强记忆力等等功能,经大量实验证明以及国家正式肯定的功能仅是改善睡眠一项。而这个功能便是脑白金所具备的“里”——确实可以改善睡眠。但是仅有这个“里”怎么够呢?前文已提过,药品是第一类保健品最大的竞争对手,功效类似的保健品单单鼓吹功能是没有办法战胜药品的。那么,脑白金有个什么样的外圈呢?   (2)“外”   前文提过,脑白金的这个功能适用于睡眠不好的人群;而由于当人们睡眠不好的时候,可以服用安眠药、安神药等药物,并不一定要服用保健品,因此脑白金仅仅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个助睡眠的意义很难赢得市场。所以脑白金需要将自己的产品建立一套延伸的概念,以期将自己尽量与药品区分开来。   我们其实有这样一套逻辑:睡眠良好能够有效恢复身体机能,消除疲劳;而人一旦脱离疲劳,变得精神抖擞了,自然也就显得年轻。于是脑白金借用了这个我们心里存在却没有被说出来的逻辑,将“睡眠好”与“年轻”联系了起来,提出了“年轻态健康品”的概念。脑白金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场景:服用了脑白金的老人,可以仿佛一岁的婴儿般熟睡。这种新奇的概念让人明白,原来老人也可以像婴儿一般睡得安稳甜蜜。因为一般人们不会将药品与婴儿联系起来,对于婴儿的睡眠总是持肯定态度,这种暗示脑白金不但效果好并且无副作用的健康意义,成功将其功能与药品相隔,重点针对中老年消费群建立起了外在的、不一般的概念。   (3)“联系”   有了里和外,脑白金是如何走第三步“联系”的呢?   营销初期的时候,脑白金的“联系”联得过于夸张。褪黑激素是人脑内的一个腺体——松果体分泌的,上海健特将松果体强行翻译成了脑白金体,将褪黑素说成了脑白金。并大肆夸张了脑白金的功效,如“与克隆技术并称二十世纪两大技术的发现”,“每克脑白金价格是白金价格的一千零三十二倍”等等。以大量的广告和软文塑造强大的功能形象。这样,脑白金的年销售量一度飙升到2亿多。   然而,虽然脑白金在联系改善睡眠的“里”和年轻态健康品的“外”时,以夸张激进的手法使出了奇招,但过于脱离实际功能的宣传引起了消费者的不信任,销售额连月下滑,产品生存出现危机。脑白金的第一次出奇尝试失败了。这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既说出了功能,又联系了概念,还不会太夸张过分?   脑白金另辟蹊径,走了一着妙棋——主攻保健品市场强大的礼品需求。中国人讲求“孝道”,做子女的无一不希望父母身体健康、年轻永驻;而大家逢年过节又都有访亲问友的习惯,一年的忙碌之后,同朋友相聚同欢,在拜访时还要送上一份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以示心意。可是当时市场上还没有谁把保健品包装成礼品来迎合这种需求。   注意到这点的脑白金于是打出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和“今年孝敬咱爸妈,送礼还送脑白金”的广告语。两个广告,一方面,脑白金作为营养品,正好满足人们过节不知送什么礼物给亲朋好友的需求。另一方面,年轻态的概念也正好符合子女们希望父母年轻、向父母表示孝心的意愿。于是,大量脑白金作为礼品的广告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脑白金广告狂轰滥炸的意图是让人们意识到,送改善睡眠的脑白金就是送年轻、送健康,让“脑白金是礼品”的概念深入人心,巩固其联系。   (4)脑白金成为健脑产品的###   礼品的战略大获成功,脑白金不仅“里”和“外”成功地联系了起来,其与药品的模糊相似之处也彻底因为脑白金成为了礼品的代名词而区分开来。此后,脑白金的购买率和知名度逐年上升(图5-7),其销售额在1999年重新达到2亿元。   图5-1 健脑类产品排名   成功的宣传战略引来大量消费者尝试购买,并且迅速使脑白金在2000年到达黄金期的年销售额12亿元。几年之后,脑白金作为礼品的价值褪去,但购买脑白金产品期待改善睡眠的消费者留了下来,他们成为脑白金在改善睡眠产品中稳占一席之地的重要力量。   (5)与脑白金相对——睡宝的失败分析   由于有效成分都是褪黑激素,睡宝的“里”与脑白金相一致。但是为什么睡宝却失败了?它在另外两步作了什么?   在建立外层概念上,不同于脑白金的中老年市场,睡宝挖掘了青年女性的市场,认为她们是睡眠质量差而对改善睡眠类产品有需求;从而建立了“补眠美容”的概念。   然而,根据中国###的报道,青年女性真实的情况往往是睡不够,而不是睡不着,长期陷入失眠的青年女性少之又少。这种细分市场的方法在第一类保健品中并不适用,睡宝其实并没有通过建立概念把产品功能与药品区分开来。没有了概念,睡宝还有什么奇招?   放弃了“补眠美容”的概念的睡宝,回归到原始的“褪黑素改善睡眠”的功效上。然而,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睡宝并没有在宣传品上附加改善睡眠以外任何的概念,将被药品替代的机会暴露无余。根据有关部门的资料,睡宝在销售高峰期也仅有两亿元的销售额。睡宝在建立联系上没能出奇制胜,导致了与脑白金竞争的失败。   第二类保健品行业本质分析   1.第二类保健品的特性   有别于功效明显,使出浑身解数与药品区分的第一类保健品和强调配方比食品更能快速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第三类保健品(在之后会详加分析),第二类保健品是这个行业中的中间派。位置上它刚好处于食品与药品中间,不会让消费者误解为任何一类,是纯正的“保健品”;功能上也处于一、三类保健品中间,既不如一类见效快,也没有三类的效果那么不明显。   而依据之前对27种保健品的分类我们还发现,“中间派”产品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那么,此类“中间派”又应采取何种的“里”、“外”、“联系”三段式在起伏不定的保健品市场中分一杯羹呢?成功的第二类保健品品牌采用了哪些符合行业本质的策略呢?   接下来,我们会先总括其市场策略,再拣选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保健产品——太太美容口服液、盘龙云海排毒养颜胶囊——来逐一解说该策略应如何在实际中运用。为加强理解,我们在讨论过程中会援引与该两项成功品牌同属一类, 但却遭遇失败的保健品以作对比,分别是:正大青春宝美容胶囊及一品堂芦荟排毒胶囊。   2.第二类保健品的策略   在广大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保健品”还并不具有与其他日常消费品平起平坐的地位。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也可逐渐观察到,部分消费者已开始着眼于更多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尤其是近几年,“健康”概念逐渐盛行,似乎从先天上促进了那些最具区分度的“中间派”产品的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通常情况下建立对此类产品“里”的购买说服力也较其他类别容易。比如对想减肥的人来说,当他们听闻相关药品的介绍时,大多都会因害怕副作用影响而对购买有所迟疑;而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传统食品减肥疗效的认知以及避免麻烦的心理,他们一般也不会选择“食品”这个虽然安全,但在短期内效果甚微的方式来满足“减肥”要求。于是,“减肥保健品”的“中间优势”便突现了。企业理应把握人群的这种消费认同感,开发一种同时具备“安全”及“功效”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期待。   接下来的一步便是精准地建立“外圈”。需要提出的是,这绝不是简单地对产品功效进行粉饰。对此类“中间派”产品来说,消费者本身对其已有所期待,对它的心理定型也更为清晰。在这样的条件下,商家勾画“外”的过程实际类同于一个“升华”的过程——即需精准地拔高产品的实际功效。例如,“太太”产品的概念与其实际功能很贴近,“排毒养颜”的概念甚至可说是其功能的替代(后文会有更详细的解释)。   由于是功效的“升华”,此类产品的“里”和“外”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一般情况下第三步的“联系”也不需太花力气。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可通过反复强调,或形象化功能的方式来完成。其最终效果便是使该种产品的“里”、“外”在消费者心中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获得其他产品难以取代的地位。   3.案例分析之一:太太与青春宝之战   图5-7 女性保健品细分市场   生而对于美的渴求,激发了女性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变漂亮的决心。由于女性消费意欲强,冲动消费几率高,所以女性市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女性自然存在的多方面的需求也促使了各参战者绞尽脑汁不断细分女性保健品市场。   图5-8 2007下半年药店销售较好的十种女性保健品   在这个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庞大市场上,“爱美丽”成就了美容养颜市场,“爱苗条”催生巨大的减肥需求,“爱红润”点燃了补血烽火,而“爱健康”引出清肠排毒的概念。   在最早出现的美容养颜市场上,1993年出生的老品牌太太美容口服液目前仍然稳占领先地位。根据2007年《中国医药报》发表的对京沪穗蓉等八城市240家药店的调查显示,太太美容口服液仍然是美容类保健品的领头羊。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将稍后为您解答。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02年出生的“小妹妹”青春宝美容胶囊作为太太美容口服液的对比产品。别看它整整比太太晚10年面市,但却是系出名门。而且无论从集团规模还是产品定位,同属养颜类细分市场的杭州正大青春宝集团的青春宝美容胶囊都和太太非常相似。同样长度的疗程,青春宝美容胶囊甚至更低廉,但是从商场占有率,售货员推荐率,到顾客口碑,价高的太太反而更胜一筹。那么20年的老品牌青春宝到底有什么问题?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行业本质——“里外联系”模型来检测这场女性美容市场霸主之争的关键所在。   (1)第一回合:“里”,中药方建根基   在这场女性美容产品大战中,对垒双方首先需要的是强大的自身实力。“实力”对于保健品来讲,就是它的疗效,也就是我们的模型中的“里”——功能内核。没有功能,剩下的任何所谓包装都是空话。保健品是用钱买的,也许女性在初次购买时会被花哨的外表迷惑;但如果一个疗程后效果不好谁还会二次购买呢?所以,即使是对消费欲望强烈的女性市场,美容保健品的功能也是不能被忽略的。那么,太太比青春宝更受欢迎是因为它的药方更有效吗?   中医传统加上许多难以解释的有神奇疗效的民间偏方,使得消费者对中药型保健品有着极高的信任度。调查显示,25~35岁的城市女性对待宣传的保健理论,更易于接受和信赖传统的中医理论。所以太太和青春宝的传统中药配方,对于女性消费者而言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   总体来说,太太与青春宝的药方在主要成分上虽然组合不同,但是主要功效均是补血活血及抗氧化。而且从中医原理来看,调理气虚、补血活血确实是改善女性黄褐斑的主要方法。   第一回合,双方势均力敌,青春宝和太太一样都具有充实的功能内核,而且它们的实力都令消费者相信所推出的产品,引领消费者走过了消费者模型的第一步——相信产品。它们的成分类似,功能不分高下,势必要在成功模型的下两步才能分出高下了。那么,在第二战外部概念的比较上,青春宝能够超越太太吗?   图5-9 青春宝的成分及主要功效   图5-10 太太的成分及主要功效   (2)第二回合:“外”,美丽生活建外延   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气势如何也是制敌的关键。对于第二类保健品而言,就是拥有一个源于功能又高于功能的虚化概念“外圈”。那么现在看来,太太在当时面对着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又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呢?   话说1993年前,市场上有美容养颜概念的,只有大众化的蜂王浆。但是,即使是提这个概念的蜂王浆也是“你用我用大家一起用”,并没有特别强化“美容养颜”这个概念。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妇女日渐增多,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黄褐斑逐渐成为婚龄女性能够的一大肌肤问题。但是并没有品牌关注到25~35岁职业女性这个庞大市场,甚至大部分女性本身的养颜意识因为长期的压抑依然沉睡。所以一个市场空洞产生了。   机会产生了,当时的太太药业自然不会错过。于是它根据民间偏方“祛斑液”打出了比“美容养颜”更具体的“祛斑养颜,美丽生活”的概念。太太的概念既不脱离产品功能——祛斑,又将产品拔高到“美丽生活”的高度,满足了女性心中不变的理想。当然,这种美丽生活也与健康息息相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三个太太两个黄,三个太太一个虚,三个太太三个喜”主要宣传语。“黄”是指女性的黄褐斑,“虚”则是体虚与气血不畅,是斑的内部成因;那么自然而然祛斑之后就是“三个太太三个喜”啦。浅显的概念因为切中女性头痛的大问题,所以非常吸引眼球。当年太太的销售额就一举突破3000万,令市场震动。而消费者自然认识了这个打着“祛斑养颜、美丽生活”旗号的太太美容口服液。   先下手为强,太太气势逼人。那么青春宝又怎么样呢?它比太太晚生10年,是不是应该模仿太太呢?或者它有什么新概念吗?   2002年,曾经长期重点放在中老年市场的青春宝,找来年届40的美艳女星温碧霞代言,推出青春宝美容胶囊。前文提过,和太太同是中药配方的青春宝在药方上并没有占到便宜,以致其“汉方美容”的概念也因消费者早在10年前就接受了太太的“中药美容”概念而无声无息。但是老江湖青春宝的气势岂是这样就能被打压下去的?   代言人可不是白请的。借助温碧霞这个噱头,青春宝接下来推出的重磅炸弹是“我的肌肤只有27岁”的概念。相比太太的“美丽生活”,青春宝的概念将重点放在功能上,用“只有27岁”将产品拔高到能令消费者“永葆青春”的神奇上。女性是容易被打动的,谁不想永远年轻呢?所以推出温碧霞真人版“只有27岁”让消费者认识了这个产品,然而能量也只到这里而已。缺乏创新的概念,并没有让后出现的青春宝在气势上更胜一筹、后来者居上。   第二战,虽然双方在这一步都不同程度地做到了让消费者认识产品、了解功能,但是太太略胜一筹,赢在率先提出中药养颜概念。而青春宝如果当时能够有更为新鲜的概念,或许在气势上就能与太太抗衡了。那么,在最后一步“联系”上,青春宝有什么武器打败太太吗?太太又怎样守住自己的霸主地位呢?   (3)决胜回合:联系,准确稳健的联系   前文我们已经看到,无论是“内”——功能,还是“外”——概念,太太都没有大幅领先青春宝。所以关键就在这最后一步——联系。我们知道,在双方实力不相上下,气势上又没有谁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武器往往成了决胜的关键。这个武器对于保健品来讲就是能够将功能内核和外在概念有效地联系起来,将概念植入产品功能并灌输到消费者心中,吸引消费者购买。在这一步,青春宝和太太谁做得比较好呢?下面我们将从广告、终端等各种联系方法来一一为您解答。   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非常认可大品牌、知名度高的产品;怎么才能让消费者觉得产品是大品牌、知名度又高,进而产生购买欲呢?广告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它也是保健品常用的宣传手法。那青春宝的广告是怎样的呢?   平面文章、报刊广告、电视广告,青春宝的“武器”样样齐全,攻击力怎么样呢?在受众最广的电视广告中,代言人温碧霞以白皙光洁的肌肤对消费者“现身说法”,片中她和两位年纪分别约是25岁和45岁的女性微笑说着:“不要色斑、不要火气……你要的是青春宝美容胶囊。”其中,“以内养外,深度滋养”确实是产品功能的体现,“更白、更细、更光洁”也确实由广告中三个女性完美无缺的肌肤代表。但是“你的肌肤只有27岁”这个概念呢?专注于宣传功能的广告并没有突出地表达出产品的概念,明星机械地诉说产品功能的传统宣传手法在2002年难以突出重围,吸引消费者来购买。没有将概念有效地和功能联系在一起,让大明星的话也显得没有分量。   那么广告既然有缺陷,青春宝如果在终端加一把劲也可稳固联系。然而,调查显示青春宝美容胶囊的提及率只有3%,远远落后太太。我们知道,终端销售人员的推荐对于消费者是否购买产品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终端的实际诉说消费者将非常有可能购买该产品。可是药店终端却甚少提及青春宝,它的功能和概念还能有谁帮它在消费者心中联系起来呢?原来青春宝在武器上也杀伤力不足。现在目光转向太太这个霸主了,它的武器怎样呢?功能和概念的联系做得是否成功?   首先是广告这个最强有力的武器。童话中的公主通常都是单纯美丽等待王子垂青的;而女性不论年纪大小心中都有一个美丽迷人被疼爱的梦想。太太正是抓住了女性的这个心理,将女性对美丽、气质和美满婚姻的期待完美地融合在广告中,打动了消费者的心。   总括来说,太太的广告包含三个要素:风格、感同身受和功能。风格上,代言模特形象和产品包装都体现都市白领的气息。太太广告的代言人无论是明星还是模特,都是统一的成熟、温婉、美丽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正是都市白领女性所期待的,同时也是“太太女人,幸福生活”的概念体现。而在包装上,太太也做得非常有趣、合适。它个性的时尚白色瓶身完全脱离传统中药概念,让消费者耳目一新;而红色、粉色、花朵等女性化的包装令它在“没有性别”的产品中鹤立鸡群。最值得注意的是太太换包装也做广告这个现象。一个新的包装本没有什么可说,然而对于一个面世十余年的产品而言必须常变常新才能留住消费者。所以太太借用包装改变来传达女性要有“焕然一新”的态度,这不也是对“太太女人”的概念的一种强调?当然,产品形象与包装这种外在风格并不能够成为广告的全部,光是强调概念自然也没有做到“联系”这个要求。所以太太接下来的广告情节才是重中之重。   30岁左右的女人关注的是什么?是“永远只有27岁”吗?是,也不是。女人都想拥有年轻的面孔,然而这两种产品的目标消费者——25岁~35岁的职业女性,关注的不仅是样貌,还有家庭生活。能够美丽迷人、家庭美满才是她们追求的真正的幸福。所以太太的广告情节就不再是传统的“说教式”的广告了,而是一个个故事,这个年龄段女性才会有的故事。故事中的女主人的婚姻生活出现问题,猜忌和不信任慢慢出现,闻闻丈夫脱下的西装是否有别人的味道,偷偷察看丈夫的手机是否有别人的号码等动作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女性心理的真实体现。这时出现丈夫送来的太太美容口服液,既体现了“太太,我永远爱你”的一语双关,又巧妙地将产品功能融入故事中。在这样的广告里,消费者记住的不是林志玲本人,而是一个婚姻出现波折的女性形象;进而记住了让女人“由内而外,养出肌肤健康美”的太太。从“问题重重”到“美丽自如”,这是太太“美丽人生”概念的体现,“肌肤健康美”则是功能的体现。太太通过这样的广告巧妙地将概念植入了产品功能中,在消费者心中引起共鸣,进而吸引她们尝试让自己“美得自然、美得持久”的太太美容口服液。‘   表5-2 2007年店员最常推荐的美容类产品   广告之外,良好的终端口碑也令太太在广告中已建立的联系更为巩固。   调查显示,太太在终端被店员提及率高达20%,可以想见在广告攻势下已经心动的顾客被终端说服的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所以太太的武器——故事性广告及终端口碑极具杀伤力,它们成功地将“内”——祛斑功能与“外”——美丽生活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让消费者认为“我需要故太太存在”,“太太让我更美好”。这样强大的武器再加上产品本身的功能让太太15年来累计销售超过15亿支,销售额达40多亿元,逾1000万人次的女性消费者服用,国内知名度达95%以上。   决胜回合中,太太以绝对优势战胜青春宝。青春宝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强有力的武器联系起产品内部功能和外部概念,过于强调功能本身,忽视了消费者心理上的认同感。而太太则通过故事性的广告有效建立起联系,并在终端得到巩固,从而推动消费者进入消费者模型的最后一步——尝试产品,最终得以成就美容养颜市场的霸业。   4.案例分析之二:盘龙云海排毒养颜胶囊   可能很多人都并不清楚,在国家对保健品功能林林总总的分类中从来就没有过“排毒”一项。从2003年5月1日起,保健品种类由23种上升到了27种,原先的“改善胃肠道功能”被扩展为四项,分别是: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润肠通便功能、对胃肠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至此,我们才能从“通便”隐约窥见“排毒”的影子。   不过在整个肠胃保健品板块中,“润肠通便”类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产品总数约占整个肠胃保健品总量的72%。而在这个可观的72%中,“盘龙云海排毒养颜胶囊”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更难得的是,其销售额在整个保健品市场中也是长期领先,在大约10年内累积销售额达50亿。   面对这个“从无到有”的非凡创造,我们不禁想问,“盘龙云海”究竟是如何摸准命脉,一路顺风顺水地打出“排毒”的天下?难道仅仅能以“偶然因素”来解释吗?显然不是。   (1)扎实的“里”   农家子弟出身的盘龙云海集团主席焦家良一直就是个注重实效的人,年轻时的一段经商经历也让他深刻地明白了干什么事都需要专业的道理。他曾经说过:“产品即人品。”从这样的原则出发,排毒养颜胶囊的问世自然也不是一个轻率的过程。   “通便”类产品医理简单,一般通过中草药中的泻药成分或补充膳食纤维的方法就可达到目的。然而在盘龙云海的药方中,除了以“大黄”()为主要有效成分以外,还添加了补气活血(西洋参、小红参等)、健脾护肝(肉苁蓉、白术等)的成分来平衡各药剂的性味之偏。   通常来讲,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总是易为国人所认可。千百年的中医学观念早以嵌入了人们对“养生”的思维惯性中,在大多数人的理解里,“中药”与“保健”根本密不可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早期的定义中,“保健品”隶属于“中药”之下。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以中药为本,可谓是在第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精准的“外”   今天的我们回头看看盘龙云海的发展历程,不禁会对盘龙云海给自己铺下的路齐声赞叹。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在1996年之前,你知道有“排毒”这回事吗?——我们知道的只可能是“排便”。然而现在,我们不仅懂得了“排毒”,还明白排毒之后才能够美容;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如今都清楚地知道,市场上有个东西就叫做“排毒养颜”。从这样一个思维上的条件反射来看,盘龙云海是成功地画出了外圈。   不过,这一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同很多的保健品类似,“排毒养颜”的面世也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概念战。一开始,我们便是被它的广告语唬住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公斤的毒素。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带着惯常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我们也都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它下一步的叙述。而接下来的产品广告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痔疮严重时,就像“一串串黑葡萄,挂在你的后边,痛不欲生”。   这般警示虽然夸大,但其浓墨重彩的手法却有效地引发了大多数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心。我们开始模糊地相信:自己身上是有毒的;“有毒”是件很痛苦的事,会有痤疮、色斑,会便秘;于是每个人都需要“排毒”……   事实上,任何软文本身都是无聊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先抑后扬”是一种文学手法,然而恰当地运用于广告宣传上,也可以效果卓著。当盘龙云海感觉时机成熟时,它便吐出了一句酝酿已久的话:排出毒素,一身轻松。   于是我们才恍然发现,前期的各式软文不过只是一种铺垫,它做的仅是提升人们心中的担忧,然后再适时提供解决方案(即产品)。   (3)稳健的“联系”   前文提到“中间派”产品的“里”、“外”相距不远,第三步上不需太花力气,这用盘龙云海的例子更是容易说明。仔细一琢磨——“通便”、“排毒”完全不过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字游戏。   基于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表述,盘龙云海在经过了短期的软文刺激打开了市场后,便转为以朴素的方式来贴近消费者。平面广告以文字为主,只为朴素、精简地传达商品信息;前期的电视广告里,也无真实的人物,而把重点放在形象地传达产品功效上。其中的“莲藕篇”可算是一个典范。   在一片荷塘里有一只莲藕蹲在荷叶上,它手握身边的荷花茎正在不懈地使力,形象再现了人们便秘时的痛苦之状。它起身之后给了观众一个带着痤疮的正面,满脸无奈;然后照照镜子,又不料多了些色斑,更是难过了……   巧妙运用卡通形象避免了真实人物在广告中可能遭遇的尴尬,还能就着人们通常对卡通的正面感观登上大雅之堂。一番解释之后,再以一个简单的商品形象作最后定格。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套广告,排毒养颜胶囊也就循序渐进地深入了人心。   到后期,它的广告加入了真实的人物形象,强调点偏向了养颜。在“面具篇”中,一位女性白领清朗的笑容在一处死气沉沉的办公间里跃然突出,再加上画外音的一句“健不健康看脸色”,精炼传达了排毒养颜胶囊“通解”、“养颜”的功效。这套广告的特点在于:谁来演绎不是重要的,关键是观众清楚地感受到了产品的功用,并牢记了代表此功用的产品形象。   于是,盘龙云海步步为营,稳稳地建立起了一个联系。根据夸克市场研究公司2002年在上海、杭州、无锡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来看,无论是否服用过排毒类产品,消费者都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体是否“有毒”(如图5-11),   图5-11 消费者对排毒的看法   而且大多数人也相信了排毒产品有“通便”以外的功能(图5-12)。   图5-12 消费者眼中的排毒产品功效   并且约有的保健品消费者对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给出了很好的评价(图5-13)。   图5-13 消费者对排毒养颜胶囊的评价   (4)从容的行业先驱   有人说,“盘龙云海”造就了一个行业也成全了自己。这就不单单是对产品本身的夸赞了,更在于对其行业领头地位的认可。事实上,当排毒概念逐渐盛行时,市场也出现了很多“借东风”者,一品堂的芦荟排毒便是很好的一例。它打出“芦荟甙”作为主要功效成分,以人们对芦荟“解毒”的普遍认知建立起颇具说服力的内里;它聪明地借势,并完成了概念更新,以“深层排毒”和“芦荟养颜”的口号争抢市场,暗示了它是更有效、更高级的替代品。可以说,一品堂的起步也是“内外兼修”。   然而只是五年时间,芦荟排毒便黯然落幕,似乎又一次验证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五年大限”之说。“内外兼备”并没有带给它真正走向成功的支持,一品堂的错,在于它忘掉了“联系”。   精彩的开端曾让它成为仅次于盘龙云海的热销产品,尤其是在广东地区有过可喜成就。但是这种源于消费者“尝鲜”而产生的短暂成功似乎就让一品堂浮躁起来,之后都难见有效的跟进步骤。看看平面广告语:排毒新动力,美颜新主张。这两个“新”究竟应该如何解释?能否就可以取代人们心中的“旧”呢?没有实际的内容,再多“新”字的堆砌也是毫无意义。再看看电视广告:一位娇羞女子做作地拿着电话说“我要……”,然后她胖胖的憨厚的老公在电话里忙不迭地说:“知道,就要芦荟排毒养颜胶囊……”整套广告不仅不注重实效,完全脱离了产品功能,还企图以性幻想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根本就是走了歪路,大败其产品形象。试问,有哪位女性消费者在看完了这套广告后会愿意将自己带入角色,而购买你的产品呢?由此可见,联系失误是会大伤产品元气的。   而盘龙云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并没有乱了阵脚,仍然是气定神闲地为自己的产品扩展道路。当它成功将“排毒”推演到了“养颜”之后,又开始适时添加“进补”的概念,说明“排补兼顾”才能真正养颜。尤其要指出的是,这个“补”并不是随便的飞来一笔,而是可以被产品本身含有的一些中药成分理性证明的。针对此,盘龙云海在“层层叠篇”广告中的讲解简练而精彩:   先让观众看到一个歪七扭八的积木形象,说明“简单排毒健康体系会严重失衡”(暗指市场上某些排毒产品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然后再将一个印上了“西洋参、青阳参、小红参”的纹理清晰的木块小心地塞入了濒临坍塌的“层层叠”,无须多言便表明了其产品“排补兼顾,自然平衡”的特性。   除此以外,盘龙云海在2007年时更以“自行车篇”广告传达“口碑载道”的信息。照样是拟人化的情景,观众看到很多排毒产品骑着自行车奋力向前,车轮上注明了不同的产品的卖点。然而在这场竞赛中,有的因“质量”而马失前蹄,有的又因“疗效”而中途惨败……只有盘龙云海的排毒养颜胶囊一路稳当,“连续畅销12年”。这便是有效地巩固了“联系”,使“排毒养颜”这个概念与其产品之间画上等号,从而得以让“里”“外”融为一体。   5.太太与排毒养颜胶囊   第二类保健品是这个行业的“中间派”,它距离食品和药品的都较远,不需大费周折让消费者将其与食品或药品分开。这个特性决定了第二类保健品只需强调符合产品本身的特点即可,是相对而言较易成功的类别。   首先因其比药品副作用小,比食品更有效,所以对消费者而言“里”的说服力也更容易变强。而因为其特性,人们对“中间派”的心理定型也其实更为清晰。在这样的条件下,商家勾画“外”的过程实际类同于一个“升华”的过程——即需精准地拔高产品的实际功效。   在最重要的“联系”部分,由于是功效的“升华”,此类产品的“里”同“外”之间的距离并不太远,一般情况下“联系”也不需太花力气。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可通过反复强调,或形象化功能的方式来完成。其最终效果便是使该种产品的“里”“外”在消费者心中浑然一体,无可分隔,获得其他产品难以取代的地位。   太太及盘龙云海的实践经验验证了一个成功的第二类保健品必须“有里有外有联系”,三者缺一不可。尤其在联系部分,不可过分强调“里”或“外”,一定要将两者有效结合,令消费者感同身受,尝试购买。   第三类保健品行业本质分析   1.第三类保健品的特征和策略   第三类保健品是食物替代性高的产品。下面,我们以复合维生素类保健品入手,来看看这类产品的成功之道。   保健品行业的产品丰富多样,人人皆知老要补钙,男要补肾,女要补血,小要补脑,胖要减肥。而对于维生素的需要种类和需求量,在生命的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人们对此一无所知。一方面,人们对于身体需要维生素补充的概念认识不够,另外一方面,说起复合维生素,不少消费者都联想起蔬菜瓜果等食物,不知道为什么要选用保健品来补充。所以,为了突出这一类保健品的实际功效,即保健品的“里”,该产品需要凸现复合维生素的重要性,以打破人们对于补充维生素概念的混沌认识。由于这一类保健品的消费者主要是为了能够拥有健康生活,却有可能认为食品同样可以带来绿色健康而拒绝购买保健品,因此在建立产品的“外”时,除了“健康,成长”的核心概念,紧扣产品之“里”,还要加强危机感,说明其与食品同源却高于食品。而在“联系”里圈和外圈的时候,产品亦需要强调保健品比食物更有效更快捷的特点,使消费者们相信服用保健产品补充维生素比瓜果蔬菜更有实效更方便,也就更健康。   2.案例分析:养生堂成长快乐   成长快乐是由养生堂推出的复合维生素产品。该产品针对2~14岁的中国儿童市场,以妈妈为直接消费者,孩子为间接消费者。从2005年至2007年,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10个大中城市的连锁店维生素保健品排行中,成长快乐(含钙型)占据各大城市前三甲。   (1)“里”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养生堂成长快乐的里层。产品含有维生素A、D等七种人体必需维生素,有助于人体均衡营养,增强体质和提高抗病能力。此外,添加钙和锌可以有效促进骨骼生长和大脑发育。天然β-胡萝卜素的加入更能有效调节维生素A的摄入,起到防止摄入过量的作用。   成长快乐拥有踏实的里层,它又是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告诉他们里层的实际功效呢?成长快乐在广告开篇提问,人体缺少维生素、营养素的结果是什么?成长快乐的回答从告诉我们“木桶原理”开始。木桶能够装下的水量,取决于桶壁最短的那条木条高度。那么如果你的健康都盛装在木桶里,缺少维生素的健康就像缺了一截的木桶,健康就会源源流失,形象地说明人体摄取营养素不均给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   由此,产品制造了消费者对于缺少维生素的危机感,暗示强调补充基础元素的重要性,让消费者充分理解维生素的实际功效即它对于健康必需的补充作用。   (2)“外”   为了与食品有区别,养生堂维生素保健品建立起“成长快乐”的概念,用以表达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快乐地获得健康”的感觉。快乐的感觉通常总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因此想让消费者们感觉到快乐,就得先让他们喜欢这款产品。   于是成长快乐在广告中再次提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或许你会说是冠军,是考试得满分。其实都不是,广告中告诉你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天天都是星期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产品所表达的快乐感觉,所以养生堂在广告中把孩子们的心里话统统都倒出来,日历一张张翻过全是星期六。同时,用新鲜可爱的广告形象维持住孩子们的好奇心,道出成长快乐的概念,让孩子们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产品。   另外,要维持孩子们的喜爱,成长快乐创造了鲜艳活泼的包装和如糖果般的口味,由此使得孩子们更体会到养生堂在补充维生素的同时令他们成长快乐。   养生堂亦在大型超市门口设计成长快乐的脚印,建立卡通式的拱门,在上面挂上产品,渲染了快乐氛围,让孩子们体会到快乐因子。养生堂还组织了一系列青少年比赛,比如少年飞绳赛和绘画大赛,成立暑期健康总动员,不难看到,运动与绘画让孩子们的倍感成长的快乐。   因此,成长快乐建立外层成功。   (3)“联系”   可是为什么要成长快乐就需服用维生素呢?吃食物不是也可以补充维生素吗?   然而养生堂在广告中告诉你,这只能获得维生素需求量的60%。另外,孩子们所需要的维生素只有大象才吃得下。于是,孩子们不开心了,因为他们不喜欢吃那么多的蔬菜和水果。而养生堂成长快乐只需要每日小小两片就能够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相比食物,更快捷更有效。由此,产品强调了食品与保健品的差异,联系了里层与外层,让消费者更相信产品。   (4)与成长快乐相对的——海王牛初乳的失败   海王牛初乳亦是针对中国儿童市场的补充基本元素类产品。2002年5月,海王推出了牛初乳产品。其广告拍摄得不可谓不精美,一轮轰炸后产品众人皆知,但是购买者始终寥寥无几。另外,众多保健品厂家纷纷搭车赶路,推出同类产品,却因和海王牛初乳犯同样的错误,均销售不佳。   里   海王牛初乳原料是新西兰无污染天然牧场中高免疫力健康奶牛分娩后72小时所分泌的乳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低温脱脂喷雾干燥技术加工而成,不仅完整保留了牛初乳的活性,还结合人体的生理特性进行科学配方,特别添加生物调节物质,使产品更适合人体吸收,适应所有人群。内含的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更能帮助修复组织,增加身体抗病能力。   外   海王牛初乳宣扬的核心是:“人之初,喝母乳,要喝就喝海王牛初乳。”   然而消费者听完之后不禁疑惑,究竟我吃了它会带来什么效果呢?是补充能量吗?是增强体质吗?还是好像牛奶一样的产品呢呢?人们根本不能从海王牛初乳建立的概念里看到它所想要表达的增强体质或免疫力的丝毫踪影。所以,海王牛初乳建立外层形象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到底为什么要喝海王牛初乳、喝了会有什么益处等关键点,海王却不加说明。   联系   海王牛初乳邀请影视武打明星释小龙拍摄的广告大力强调“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名声也迅速响彻大江南北。问起小孩儿海王牛初乳是什么,他们都模仿广告中释小龙的“金鸡独立”,口中嚷嚷“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虽然广告气势宏大,但是消费者根本不能从中体会到儿童服用该保健品能够强身健体,更不能知晓此产品与食物有什么不同。显然,它的联系策略亦有失水准。   第七节 保健品行业总结   通过了解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保健品品牌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发现保健品企业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有以实际功效为基础的优质内核作为其“里”,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是让人们相信其功能的前提;第二,有与健康相关的“外”在概念,目的是突出保健品的特点,让人们认识其功能。这是由于人们对保健品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使得保健品在食品与药品的夹缝中求生存,要让保健品的属性能够“拨开乌云见晴天”,就必须建立一个概念成为突破点,使其与食品和药品区分开来;第三,联系保健品的“里”和“外”,让人们明白保健品的功能会带来健康,进一步与食品和药品相区分,从而愿意尝试其功能。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尝试保健品的功能,试过后觉得有效的人会因为相信其功效而再次或多次购买。   根据保健品处于食品和药品之间的特点,我们将27类保健品归纳成三大类——第一类被药品替代程度高,第二类中间派,第三类被食品替代程度高。每一类保健品的行业本质都一样:有“里”、有“外”、有“联系”,但是策略和手法不同。   第一类产品以脑白金为代表,分析该产品成功的原因,有褪黑素为主的内核,“年轻态健康品”的概念建立在追求长期健康的基础上,与药品相区分,礼品的联系手法出奇制胜。睡宝作为失败的例子,错在没有建立好概念。   第二类产品以太太和盘龙云海为代表,是中间派。两者的实际功能本身与药品和食品有区分。建立概念的时候,太太主要用升华功能的手段,小胜对手青春宝;而盘龙云海则用排毒替代原本功能。最后在联系时则太太的形象化的手法对“美丽生活”加以诠释,紧密联系功能,比青春宝明显更胜一筹;盘龙云海则反复强调排毒概念,比其对手一品堂芦荟更加可信。   第三类产品以养生堂成长快乐为代表,因其实际功效与食品可互相替代,在建立概念时强调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广告中凸显亚健康来制造危机感,建立了其鲜明的概念,然后在联系概念和实际功能的时候表现这类保健品比食品更快捷有效,从而解决了危机,带来了快乐。 你想到的都是错的   书评1   国际化冲击下的企业该何去何从?   郎咸平在他的新书《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Ⅳ:你的想法要符合你的行业本质》中,将外资涌入中国比作洪水猛兽,此话虽有些危言耸听,但目前外我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亟待法治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正如书中所举的农民开闸灌溉的例子,农民开闸之前肯定要先挖沟渠,把这个水引到需要它去的地方,缺水的农田不应是随便开闸的。郎咸平恰当地把法治化的游戏规则比作沟渠。因此在郎的眼中,目前的国际化就成了随意开闸让洪水漫流淹没了大片农田。   目前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十分看好,但是为什么国际化越彻底大家日子越难过呢?究其本源在于我们对国际化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产生了误解。与国际接轨并非仅仅就是大量引进外资。   不可否认,中国目前的部分企业确实存在资金缺口,需要外资的帮助。但是我们大量盲目地引进国际资本,且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为什么人均产值增加这么快,却没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呢?因为这个产值很大一部分是外商投资的。根据资料统计,每年以合法利润形式流出中国的资金就高达2000亿美金。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给予了土地和税收优惠等,这些优惠最终形成了它的利润汇出中国。如果优惠是给内资企业的话,这个利润——还有转投资的可能,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转投资可以创造出乘数效果。以江浙地区而言,乘数效果可以创造出数倍的产值。但是优惠一旦给了外资企业就往往最后会从中国流失出去了,这样就再也无法通过转投资创造乘数效果了。   国外的资本的确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转机,但带来更多的是危机。以外资为例,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预测五年之后外资零售业将要占据中国80%的市场。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或许会很高兴,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外资零售业服务好、质量高、价格低,那不是很好吗。可是请注意一个现象:比如,我最近看到家乐福一个广告——五公里之内,如果同样货品的价格比他们还便宜的话,将以数倍差额补贴消费者。家乐福究竟在做什么?如果恶性竞争成功,而且把中国零售业打垮了,那么五年之后会怎么样?   而此时,外资绝对不会愚蠢得相互恶性竞争,相信他们会联合在一起垄断中国零售业市场。他们会一方面提高销售价格剥削消费者,另一方面压低进货价格剥削生产者。   举例来说,内资零售企业不赚钱就很难开新店。但是为什么外资零售企业不赚钱还可以大规模开分店呢?谁也不是傻子,更不是高尚的无产阶级国际战士,一个最可怕的现象就是零售倾销战略。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外资零售企业,用国外市场赚的钱补贴中国市场,因此它们在中国不赚钱照样可以开分店。等到它们席卷中国,分店到达了一定的密度之后,外资零售企业就可以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物流系统,因而可以立刻减少10%以上的成本,打垮内资零售业,席卷中国市场,接着就是我所预测的情况出现:上抬消费价格剥削消费者,下压进货价格剥削生产者。   我国在法律制度的建设上已经日臻完善,但是在执法环节上依然有一定的缺陷。郎咸平经常挖苦中国的公司法,“它不但引进了欧洲的监事制度而且又吸收了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中国的公司法形成了监事与独立董事重叠的尴尬局面,而且这两种制度的同时存在,又会使整个公司法的实施形成内在冲突,最后,自然会降低制度的原有功效。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对外开放的话,就会像水库开闸以后水到处流一样,如果没有沟渠引导,最后可能把全中国的企业都淹没了。难道我们不知道国际化之前,需要一个法治化的游戏规则吗?   再好的公司到中国都会慢慢地变质。不要认为把外资引进来他们就像在美国一样好,结果绝对不是这样的。这些外资企业在外国之所以运作良好,因为它有严刑峻法的法治化游戏规则(这也就是沟渠的作用),这才是资本主义的根本。   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简单地认为国际化就是与国际接轨。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法治化的游戏规则。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道理,没有把这套游戏规则引进来,反而把那些表面现象引进来,包括零售业、银行、服务业等等产业的开放,那无异于是引狼入室,纵容外资企业大举进攻中国市场。   同样,在郎咸平看来,目前进行的银行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理解西方金融业的本质,而只学习西方表面现象的改革。世界银行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全世界250次银行危机中有92次没有资料记载后果,141次使各国政府束手无策,3次使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还有14次是放松监管措施。那么请记住,有141次银行危机是各国政府束手无策。   而更是令人吃惊的是,该结论指出,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内,没有一个专家学者知道该如何改革银行,除了增大银行透明度以及引进战略投资人两点共识,其他方面就一无所知了。“无知者无畏”,郎咸平不由感叹中国的银行改革。   我们应该汲取亚洲金融危机时泰国的教训。泰铢一改成浮动汇率就立刻遭到索罗斯狙击的历史我们不该忘记。索罗斯击溃英格兰中央银行的例子,我们更不能忘记。   书评2   郎咸平的“行业本质”究竟是什么?   资金、技术和人才必须服从于一个针对“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   郎咸平早已指出:观点、资金、人才和技术其实已经不再是现时企业主要的问题了。它们虽然是企业成功的三要素,但更重要的是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   最近一些日本企业相继衰亡,包括日本日产、三菱集团、索尼,都出现过极大问题。郎咸平在他的“本质四”——《你想到的都是错的》一书中,提到了日产公司这一案例。日产缺资金吗?日产在1999年全世界的借贷总额高达两兆日元,两兆日元是什么概念?那是超过全世界174个国家的GDP资金量,因此日产根本不应该缺资金。日产缺技术吗?日产缺人才吗?一个不缺技术、不缺资金、不缺人才的公司为何会一败涂地呢?   日产社长最后认定,日产的失败是由于日本文化孕育的企业的僵化思维而导致的。于是,他就不找日本人,而去找法国人戈恩来做首席营运官。戈恩上台之后提出“白纸理论”,他这么告诉日产经营者,“谁能够把过去的一切都忘记,谁就能成功”。因为过去都是错的,所以他做了一个思维的转变。难道改变思维就是日后日产成功的原因吗?   2005年索尼的董事长出井伸之对外宣布,他决定不找一个日本人为继承人,因为日本僵化文化所培养出来的企业家所推行的政策还是和他本人一样,不能够挽救索尼的衰败。所以他将董事长的位置交给了一个英国人——史宾斯格爵士,索尼希望他能够带领公司突破困境。   难道英国人比日本人聪明吗?难道英国人比日本人有能力吗?不可能吧。这个决策的思路和日产选择戈恩一样,就是日本的公司终于意识到,他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思维是和日本人不同的,这个不同才是解救日本企业的一个最终战略。从日产到索尼的变化就看得出来,要挽救公司,要重新取得它的竞争优势,他所改变的既不是我们国内企业要上市、要融资,也不是技术升级,也不是寻找人才,不是说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一个能够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思想,日本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你想到的都是错的》一书中,郎咸平认为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在许多方面方面是要反思的。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辟高新技术产业区,但是如果科技新区只是单靠土地以及税收的优惠就能搞高科技的话,那么世界各地都可以搞高科技了。发展高科技并非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不是政府批一块地,或给一些税收优惠就能搞的。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知道高科技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很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对行业的本质把握是有所欠缺的。   在这本新书中,作者举了一个再恰当不过的例子:世界上目前最成功的西班牙时装品牌ZARA,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他们理解了该行业的本质它通过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包括从生产、到物流、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有效整合而大幅缩短前导时间至12天,他们的本质就是缩短由设计一直到完成销售的时间。   再回过头来看,目前各地政府推动的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是对的吗?什么是纺织服装行业的本质?该行业的特点就是需求难以预测。目前有几家公司找到行业的本质,那就是大幅缩短前导时间以应付不确定的需求。任何不符合行业本质的政策都会遭致失败,例如以前政府所推出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最后结果却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换来。   有时候我们不能把郎咸平对中国企业与企业家们的提出的一些看法看成是悲观的,更应该把这种批评当成鞭策或是激励。面对着过于激烈的竞争,国际化越走越深,企业风险加大种种压力,企业家和企业政策脱离行业的本质,我们企业家怎么可能好过?正如郎咸平所说,“越往前走你越难过”,就这么简单。   前言   今天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一起大幅度衰退的问题。以往专家、学者所倡导的是国退民进,但这不能解决国企问题,中国的总体竞争力竟然随着市场化和私有化的逐步加深而出人意料地恶化。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中国总体竞争力(包括经济表现、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四大指标组成)报告显示,2000年以前中国的总体竞争力大体与菲律宾、巴西、希腊等国差不多,但是2000年以后差不多跟捷克、匈牙利、波兰、泰国处在同一个水平,还比不上智利、比利时、马来西亚这些小国。这些数据显示,这几年政府所推动的民营经济似乎不能带动总体竞争力的发展。   中国企业家所面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我认为我们这个经济体系本身有几个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一个冲击——自由经济   我们过去总认为自由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些思维简单的专家学者们也不断提倡这个理念。但是纳什提出了反思维——自由竞争总是好的吗?   纳什讲了自由竞争的负面因素。它解释了自由经济泛滥的第一种现象——低水平重复浪费的恶性竞争,使得资源被大量浪费。   举个例子,如果在美国你开发出来一个新产品,大家都以股东身份给你投资,你就能越做越大,这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功能。但是中国企业不是这样的,中国企业的现状跟Chinatown(唐人街)一样,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到处都有Chinatown,当你把一家餐厅做好了之后,其他人不是一起投资你的餐厅,跟你一起做大,而是在你隔壁另外开一家。如果做得好,又会有人跑到隔壁再去开一家,结果一定有人因做得好再开一家。突然之间Chinatown就有了一大堆餐厅进行互相竞争的局面,这就是中国企业的状态,也叫“饿狼现象”。这种竞争的最终结果会使得大家都无法生存。我记得一个数据,它显示中国80%的民营企业的寿命年只有29年。这使得资源被大量地浪费。在我们生活中,这种恶性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比比皆是。   中国式的默契使得企业和政府体制的运作是以利益团体的自私自利的利益为基础,而不是以所有参与者(广大民众)的利益为基础。潜规则破坏了规则,破坏了法律制度,因而造成第二种自由经济泛滥的特殊现象——体制腐败和社会堕落。   越想规规矩矩努力做好产品质量控制和研发的公司就越可能先被淘汰。为了说明中国企业不重视研发的畸形现象,我们用“每10万个居民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这一指标进行说明。结果,我们发现这一数字在中国只有4件,排在37位,和马来西亚、泰国的水平差不多,但排名第一的卢森堡却有7094件。中国在专利生产能力指标(本国居民所获专利数量与企业研发人员的比率)的世界排名成绩为36位,和爱沙尼亚相当,而排名第一的韩国的成绩却是中国的57倍多,这充分说明了韩国三星等公司为何能够超日赶美了。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二个冲击——国际化   如果你去问一个农民如何开闸灌溉,农民就会告诉你开闸之前要先挖沟渠,把这个水引到你需要它去的地方,缺水的农田不应是随便开闸的。什么是目前的国际化呢?那就是随意开闸让洪水漫流淹没了大片农田。难道我国大力主张完全国际化的专家学者不知道要先挖沟渠吗?什么是沟渠呢?法治化的游戏规则就叫沟渠。   目前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十分看好,但是为什么国际化越彻底大家日子越难过呢?为什么人均产值增加这么快,却没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呢?因为这个产值很大一部分是外商投资的。我们对外商投资的认识根本不到位。根据资料统计,每年以合法利润形式流出中国的资金就高达2000亿美金。现在问题出来了,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给予了土地和税收优惠等,这些优惠最终形成了它的利润汇出中国。如果优惠是给内资企业的话,这个利润——还有转投资的可能,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的转投资可以创造出乘数效果。以江浙地区而言,乘数效果可以创造出数倍的产值。但是优惠一旦给了外资企业就往往最后会从中国流失出去了,这样就再也无法通过转投资创造乘数效果了。   国外资本到底是带来转机还是带来了危机呢?我以外资为例,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预测五年之后外资零售业将要占据中国80%的市场。如果恶性竞争成功,而且把中国零售业打垮了,那么五年之后会怎么样?   中国是一个没有法治化游戏规则的国家。中国在法律制度的建设上已经日臻完善,但是在执法环节上依然有一定的缺陷。我常挖苦中国的公司法,它不但引进了欧洲的监事制度而且又吸收了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但如此一来,中国的公司法就形成了监事与独立董事重叠的尴尬局面,而且这两种制度的同时存在,又会使整个公司法的实施形成内在冲突,最后,自然会降低制度的原有功效。   我们的大多数内资企业不但规模难以和大型外资企业并驾齐驱,而且我们的内资企业对外资收购还不甚了解,对收购的认识仍然显得有些幼稚。   在没有法治化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如果让外资企业随便准入、随便收购内资企业的话,比如零售业、金融业,或者其他行业,内资企业都会因为大欺小、强欺弱的缘故被淘汰。   我们还有不少肤浅的学者看问题都是只看表面现象,简单地认为如此一来的国际化就是与国际接轨?他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基础就是法治化的游戏规则。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道理,没有把这套游戏规则引进来,反而把那些表面现象引进来,包括零售业、银行、服务业等等产业的开放,那无异于是引狼入室,纵容外资企业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目前内资零售业、金融业、服务业和其他产业在国际化浪潮之下陷于困境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国际化之前“放开水闸而没有挖沟渠”。   但是又有专家学者说我们的金融改革是不得不做啊。做当然是应该做,但是我们的改革要三思而行。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宣布人民币汇率要灵活浮动,要跟国际接轨,而且中国人民银行要把汇率波动的风险由央行转移给企业承担。我想请问大家一句话,晓不晓得美国、日本和欧洲为什么可以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我想告诉大家,因为这些国家的公司大部分都知道如何对冲外汇风险,我想请问,我们中国的公司有多少知道如何对冲外汇的风险。中航油已经算是不错了吧,但是一出手就惨败而归,其他的公司就更不用说了,这种情况下还奢谈浮动汇率是不切实际的。   既然很少有中国企业知道该如何对冲外汇的风险,你怎么敢把风险给企业承担呢?而且中国是加工型的制造业大国,平均利润可能还不到5%,汇率的小小波幅就会把利润全部掏空,所以这么重大的汇率改革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是很重大的,并不是只要一执行就是与国际接轨嘛。否则,那又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却完全不知道浮动汇率的背后是要有配套措施的。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三个冲击——高风险   我在《标本》一书中,特别指出中国的地产企业负债过多、风险过高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家肯定认为高负债是很正常的,我认为这就是民族企业家的悲哀,因为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万科的王石每次演讲时,都不忘讲到香港的新鸿基,他说新鸿基比万科大100倍。事实上,香港的地产“四大天王”:新鸿基、恒基兆业、新世界、长江实业,最少都比内地的同行业企业大100倍。而且香港的法治化建设比内地好得多,信用体系也比内地健全得多,因此它们应该更有能力去借钱是吧?我想请内地读者猜一下,它们的资本负债比例是多少?内地的上市公司是100%~300%,而它们的平均资本负债比例20%。   和内地企业相比,“四大天王”的经营战略保守得多,难道保守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吗?各位请再想想,“四大天王”各项财务数据的类似度让我感到震惊。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和它们不一样的公司恐怕早就被淘汰了吧。它们为什么能够成长为比内地同行大100倍?“因为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而失败的原因很多”。   那么,中国的企业为何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呢?我想这和中国企业家特有的浮躁和投机取巧的心态有关。中国企业家的心态非常的浮躁,总想迅速的做大做强,而不注意企业经营细节的优化。他们所谓做大做强的最迅速而且投机取巧的方法就是通过负债融资,而这也是为何我国企业的负债率之高恐怕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原因所在。   企业家所面临的第四个冲击——认不清行业本质   我在《思维》一书中指出,观点、资金、人才和技术其实已经不再是现时企业主要的问题了。它们虽然是企业成功的三要素,但更重要的是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指导思想。怎么理解我这句话呢?   最近一些日本企业相继衰亡,包括日本日产、三菱集团、索尼,都出现过极大问题。从日产到索尼的变化你就看得出来,他们要挽救公司,要重新取得它的竞争优势,他所改变的既不是我们国内企业要上市、要融资,也不是技术升级,也不是寻找人才,不是说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一个能够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思想,日本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在这方面是要反思的。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辟高新技术产业区,但是如果科技新区只是单靠土地以及税收的优惠就能搞高科技的话,那么世界各地都可以搞高科技了。发展高科技并非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不是政府批一块地,或给一些税收优惠就能搞的。因为大家根本就不知道高科技行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很多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对行业的本质把握是有所欠缺的。   目前政府推行产业政策的问题就是根本不知道行业的本质是什么,而是自己想象着去拟定不符合行业本质的产业政策。我想这么说,任何不符合行业本质的政策都会遭致失败,例如以前政府所推出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最后结果却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换来。   也许最后,你会发现我们大力推行的产业升级可能是错的,为什么呢?西班牙的纺织业水平比中国落后好多年,那里有些工厂还在使用我们上一辈那个时代的脚踩缝纫机,但人家不但超越了咱们,还超日赶美,为什么?因为他们把握了纺织业的行业本质,而我们的政策制定根本是靠自己幻想出来的,没有把握行业的本质。   有些人问我,国内大多数企业应该还是很清楚行业本质的吧,否则他们如何生存呢?但是我的观察刚好相反,我认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家是不知道行业本质的。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问企业家——你们做了一辈子的行业,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的行业本质是什么?大部分企业家是答不上来的。   很多读者可能会认为我对中国企业与企业家们的看法是挺悲观的。我想这么说,难道我批评企业就一定表示我悲观吗?大家应该把我的批评当成严厉的期许。但是我必须说,在我前述的竞争过于激烈,国际化深化,企业风险加大,以及企业家和企业政策脱离行业本质的种种压力之下,你说我们企业家怎么可能好过?而且越往前走你越难过,就这么简单。   一、美国式英雄主义   美国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到越战,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特点。而这种特质亦影响到美国的文化,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动漫作品中看到这个特点,很多美国动漫作品的成功正是满足了美国人渴望有英雄挻身而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幻想。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蜘蛛侠》(Spider Man)和《蝙蝠侠》(The Batman)。蜘蛛侠是《惊奇漫画》(Marvel Comics)的超级英雄。它以动漫连环图形式于1962年8月初次登场,故事描述主角彼得?帕克(Peter Parker)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意外被一只受过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伤后,获得具有蜘蛛一般的特殊能力。改变彼得?帕克的一生,使他决定成为蜘蛛侠的关键,就在于他的叔叔遭人杀害,彼得?帕克认为那是他的错误。因此,他选择成为蜘蛛侠来拯救更多的人。蜘蛛侠拥有很多超级能力,例如手指有吸附作用,能够像蜘蛛般在墙上行走。他也能够制造结实而带有黏性的蜘蛛丝,从而编制成蜘蛛网。蜘蛛侠正是利用这些特殊能力来对抗动漫中的反派的,如绿魔(Green Goblin)、八爪博士(Doctor Octopus)和沙人(Sandman)。   蝙蝠侠诞生于1939年5月的《侦探动漫》(Detective Comics),他是一个伸张正义打击罪犯的超级英雄。故事描写了富商布鲁斯?韦恩(Bruce Wayne)因为父母被枪杀而受到心灵创伤。在父母去世十年之后他开始周游世界,并先后在欧洲及东方接受武术和刑事侦缉等各种训练。后来他化身蝙蝠侠,把自己的恐惧转换成打击犯罪的动力。因为布鲁斯?韦恩的富商身份,使他能够制造出很多的超级武器,例如刀枪不入的蝙蝠车、蝙蝠飞镖等。而蝙蝠侠正是利用这些武器和自己对抗罪恶的天赋来对抗动漫中的反派的,如小丑(The Joker)、稻草人(Scarecrow)和谜语人(Riddler)。   基于动漫作品的成功,蜘蛛侠和蝙蝠侠都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而且大受欢迎。这类英雄主义动漫通常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角都是孤身一人,都以超能力或超级武器对抗罪犯,拯救他人。在阅读这些动漫作品时,观众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主角,从而使自己成为英雄的幻想得到实现。   二、利用动漫特技制造逼真感与震撼力   美国动漫作品受欢迎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动漫特技制造出逼真与震撼的效果,使观众沉醉于超现实的幻想世界中,满足其对不可能的事的幻想与渴望。   以2003年推出的《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为例,导演安德鲁?史斯坦顿(Andrew Stanton)回忆起小时候看着鱼缸时的情景时,他说当时总是在想:“被困在这个怪怪的玻璃箱中的这些小家伙是否急着要回家?它们想过逃走吗?”就是这个奇想使安德鲁制作了《海底总动员》,故事是描述一只名叫马林(Marlin)的小丑鱼寻找失踪的爱子尼莫(Nemo)的故事。海底总动员的制作公司——皮克斯动漫制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将计算机动漫的特技运用到七彩缤纷的海洋世界中,他们把一向被业界认为最难体现的形态——水,逼真地呈现于观众眼前,让观众经历了一次满载欢笑、刺激好玩的海底历险。   这部动漫作品成功地刺激了观众对逃离现实、历险、奇遇的幻想。舆论对这套动漫有非常高的评价,《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的影评这样评论道:“爆笑幽默海底奇遇!震撼数码特技海洋世界!”这部动漫作品叫好也叫座,《海底总动员》在美国上映之初就刷新票房纪录,首映三天票房就突破7000万美元,同时开创了动漫电影的最高首映票房纪录。这部动漫电影也大受其他国家观众的欢迎,比如,在韩国的首周票房便超越当年《怪兽公司》和《玩具总动员》首周票房的总和。   另一个例子就是在2004年推出的《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故事描述主角“超人特工”鲍勃(Bob)跟“弹弓女侠”恋爱结婚后激流勇退,与妻子一起退休,过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这一天,鲍勃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他被卷入了一起事先策划好的阴谋当中。“超人”一家团结起来,利用各自的超能力拯救世界。这部动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能够呈现逼真的画面去满足观众成为超级英雄的幻想。它把动漫界最难处理的“人”呈现在观众眼前,无论动作表情以及肌肉的移动,都尽全力研究和实验,力求令观众感受到那份“逼真”。故事的设计也满足了观众成为超级英雄的幻想,例如熔岩洞内的大战机械巨兽、纽约市大战以及“超人”一家从小岛逃亡等几场动作场面,极尽官能刺激,没有一秒冷场。舆论给予这部动漫作品很高的评价,《今日美国》(USA Today)评价道:“视觉极具震撼!动作场面令人热血沸腾!”这部电影在全美好评如潮,口碑也极好。它不仅成为全美动画票房冠军,更连续两周夺得票房排行榜的冠军,同时它也打破了皮克斯动漫工作室之前推出的五部三维动漫票房的纪录,同时亦打破其发行商迪斯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的动漫电影票房纪录。   三、刺中观众幻想的神经   美国动漫作品也善于加插能触动观众情感的情节。美国的动漫创作人往往能在旧有的题材上重新组合再创造,从而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加强观赏性。以1998年迪斯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Mulan)为例,这部动漫电影是根据中国的《木兰辞》改编而来的。《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是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是一个强调孝顺的故事。而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剧情主线虽依据《木兰辞》所描述的故事进行发展,但剧本经过大幅扩充改编,加入许多原诗所没有的细节以及若干新创的角色,并增加了动漫的娱乐性,以符合商业电影剧本长度的需求。   在原著中花木兰是在凯旋回乡后才被军中同僚发现女儿身的,但在迪斯尼公司的动漫中,就变成了花木兰打仗受伤后被医生发现身份的。这个改动(花木兰的身份在故事中段被识破)的目的就是希望加深观众对往后剧情的联想。另外和其他迪斯尼动漫作品一样,《花木兰》中加入了其他冒险伙伴来和主角一起历险,从而营造亲切的画面。   最后,这个动漫作品也加插了花木兰与李翔将军由长官与下属变为情侣的爱情线,希望通过细致的动漫画面和爱情元素来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   总的来说,迪斯尼公司将一个着重“孝顺”的中国文学作品重新包装成一个集“冒险”、“爱情”和“友情”而又具可看性的动漫作品。   四、英雄配美人   另外,美国观众都对“英雄”和“爱情”这两大主题着迷,所以美国动漫作品大多会照顾观众对这两大主题的诉求。这个“英雄配美人”的概念能从《玩具总动员》和《蜘蛛侠》中看出来。在《玩具总动员》中,主角牛仔胡迪(Hudi)率领其他玩具拯救同伴——巴斯,但编剧却不忘在故事里加插胡迪与宝贝的爱情线。   在《蜘蛛侠》中,除了拯救世界,打退坏人外,彼得?帕克还要花时间与玛丽谈情说爱,亦要多次营救她,完成“英雄救美”的任务。   一、细致的角色、造型及场景设计   为更详细地向读者分析这个特点,这部分分别以《哆啦A梦》、《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为例子进行讲解。   (一)《哆啦A梦》   从日本服饰、饮食、茶道、产品设计、表演艺术等生活各方面,均能够反映出日本人着重精致小巧、一丝不苟的文化;而这种独特的文化亦体现在其动漫的创作中。流行30多年,至今仍广受欢迎的动漫片《哆啦A梦》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这部动漫作品主要叙述了一只来自22世纪的机器猫哆啦A梦受主人的托付,利用许多未来世界的神秘道具回到20世纪,帮助主人大雄的故事。   身为家中独子的大雄,学习成绩极差,平均每五次考试就有一次零分,又很不擅长运动,也时常被周遭的朋友欺侮。哆啦A梦作为大雄的玩伴,经常帮助他排忧解难和实现超现实的幻想。哆啦A梦经常从他的四维空间口袋里拿出来自未来世界的道具,这些道具的创意和科学幻想成为《哆啦A梦》的特色之一。其细致的造型设计,无疑增添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截至目前(2007年12月31日)为止的统计,漫画版的《哆啦A梦》共有1 963个道具,但若包含动漫版出现的道具则总数超过2000个。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道具有任意门(又名随意门,为一扇可至十光年内任何地方的门)、时光机(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在使用时首先要到时空隧道,再由时空隧道跳到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竹蜻蜓(内部装有一个超小电池的飞行工具,能够以8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连续在空中飞行8小时,还可以在天上或海里使用)等。   大雄是一个极倒霉的小朋友,但哆啦A梦带来的道具却能帮助他轻易地解决问题。观众也都希望能有一位像哆啦A梦一样的朋友,用那些神秘的道具去帮助他们实现不可能发生的事。这部动漫作品通过大雄的经历去满足观众自己的幻想,从而刺中了他们的幻想神经。   (二)《美少女战士》   《美少女战士》(Sailor Moon)是日本少女动漫的典范之作,在日本动漫史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其成功也是在于它以细致的角色造型设计增加了观众的想象空间。   主角月野兔可变身成为“水手月亮”(即Sailor Moon)。她原本是一名普通初中生,成绩也不理想,而且还经常迟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只叫作露娜的会说话的小猫,并获得了变身的能力,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后来,她得知自己其实是月亮王国的Serenity公主转生而来的。她在成为美少女战士的主角后,和她的朋友们(也是美少女战士)一起为了爱与正义和邪恶以及黑暗的力量战斗。跟月野兔一样,故事中的所有角色塑造得均很立体,各自有自己的背景(包括生日、星座、血型、喜好、梦想等),从表2-1所列的一些例子,就可见角色造型设计是如何的细致。   表2-1《美少女战士》角色设计   角色月野兔小小兔水野亚美   年龄14~16岁962岁   (外表推断是8~10岁)14~16岁   生日6月30日6月30日9月10日   宝石珍珠珍珠蓝宝石   星座巨蟹座巨蟹座处女座   (续表)   角色月野兔小小兔水野亚美   血型O型O型A型   家人父:月野谦之(杂志记者)   母:月野育子(家庭主妇)   弟:月野进吾(小学生)母:未来的女王(月野兔)   父:未来的国王(地场卫)父母离异,和母亲同住(父亲是画家,母亲是医生)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红色和粉红色蓝色   最喜爱的食物冰淇淋、蛋糕布丁三明治   最讨厌的食物胡萝卜红萝卜鲥鱼   喜欢的学科家政制图数学   讨厌的学科数学、英语语文无   兴趣吃蛋糕无阅读、国际象棋、游泳、计算机   擅长拍马屁、哭着哀求撒娇计算   讨厌的东西无一个人在家看门口情书   未来的梦想成为新娘做小淑女医生   必杀技月冕飞击、月冕星尘光线、月光升华洗礼、月公主华光等等粉红甜蜜爱心攻击、双月光华丽魅影、闪烁光环呼唤等等皂泡纷飞、皂泡幻影、水星幻影波等等   (三)《圣斗士星矢》   同样以细致的人物性格和角色造型设计见长的还有《圣斗士星矢》(Saint Seiya),作品中的每个角色各自有自己的生日、星座、血型、身高、体重、出身地、修行地、必杀技等等。故事讲述日本出生的少年星矢,为寻找失散多年的姐姐星华,毅然前往希腊圣域接受成为圣斗士的艰苦训练,最后在银河擂台赛中夺冠并获得黄金圣衣。在比赛中,星矢与紫龙、冰河、瞬及一辉发展出一段至死不渝的友谊,继而发展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彩故事。在故事中作品为每位角色设计的身份背景十分细致,以下我们对几位主角进行了罗列,从中大家不难看出日本动漫作品对角色设置上的细致程度。   1天马座星矢   年龄:13岁。身高:165cm。体重:53kg。生日:12月1日。血型:B型。出生地:日本。修行地:希腊圣域。   必杀技:天马流星拳、天马彗星拳、天马回旋碎击拳。   本故事的主角。为了能与姐姐星华重聚,前往圣域在白银圣斗士天鹰座魔铃之下修行,获得天马座的圣衣。   2天龙座紫龙   年龄:14岁。身高:172cm。体重:53kg。生日:10月4日。血型:A型。出生地:日本。修行地:中国庐山五老峰。   必杀技:庐山升龙霸、庐山龙飞翔、庐山亢龙霸、圣剑、庐山百龙霸。   于中国庐山五老峰天秤座童虎(老师)之下修行。身穿天龙座圣衣,左臂上装备了号称八十八星座中最坚硬的盾,而右臂则佩带了山羊座的圣剑。   3白鸟座冰河   年龄:14岁。身高:173cm。体重:60kg。生日:1月23日。血型:O型。出生地:俄罗斯。修行地:东西伯利亚。   必杀技:钻石星尘拳、金钢火焰旋风拳、曙光女神之宽恕、冻结拳、冰棺。   日俄混血儿,母亲因沉船而长眠于西伯利亚海底。冰系圣斗士,师傅为水晶圣斗士。   4仙女座瞬   年龄:13岁。身高:165cm。体重:51kg。生日:9月9日。血型:A型。出生地:日本。修行地:仙女岛。   必杀技:星云锁链、星云电光链、星云气流、星云岚(暴风)、哑铃巨波、千重防御迷阵、蛛网陷阱、猎鹰天网、毒蛇吐雾、螺旋型链阵、回力镖攻击、野兽陷阱、连环星云阵。   凤凰座一辉的弟弟,因一辉代替前往死亡皇后岛,改而往传说之岛仙女岛修行。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外貌酷似女性。其躯体更是当代冥王哈帝斯所借用转生的肉体。   如此仔细的角色型造,丰富了观众的想象空间,不但能使观众投入动漫当中,而且能让自己想象成为其中的角色,从而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   二、借助超现实的想象空间,以满足观众的幻想   日本动漫作品另外一个能刺中观众幻想神经的法宝,就是它能带领观众走进超现实的想象空间,满足观众对不可能实现之事的幻想。《哆啦A梦》中有各种来自未来世界能帮助大雄排难解纷的道具,它们能够实现多个超现实幻想;《美少女战士》中的主角具有警恶惩奸的神奇力量;《圣斗士星矢》中的主角具有战胜黑暗势力的必杀技等等,都是一些超越现实的想象,让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透过动漫作品得到满足。   20世纪80年代,世界正处于足球的黄金时代,无论日本国内,还是世界各地,都出现过不少优秀的足球选手,人们常幻想自己国家能成为足球强国。《足球小将》(Captain Tsubasa)恰逢此时出现。《足球小将》讲述了大空翼(戴志伟)如何从一名热爱足球的小伙子成为足球明星的奋斗史。他带领球队成为日本全国冠军,然后又带领日本队夺得世青杯,最终成为著名球队的主将。   动漫故事主要分为四部长篇,分别是最初的《足球小将》、目标为争夺世青杯的《足球小将世青篇》、以戴志伟加盟西甲球队——巴塞罗那作为主线的《足球小将通向2002之路》及争取奥运冠军的故事——《足球小将Golden-23》。   在这部动漫作品中,如戴志伟的冲力射球、小志强的猛虎射球、足球员在比赛中越过重重拦截等出神入化的球技,通过这些天马行空式的足球技巧和无所不能的表现,满足观众对“足球英雄”的幻想。《足球小将》利用这些足球英雄的经历和表现,制造出了超现实的想象空间,以此满足观众对不可能实现之事的幻想,从而刺中观众幻想的神经。   一、缺乏创作力   中国动漫缺乏创作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下面从两个方面讲述一下。   (一)取材狭窄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既有不朽的经典文学作品,又有独特的美术风格。这是中国卡通动漫作品经常借鉴的广大资源。比方说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甚至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历朝历代的历史故事、寓言、民间传说都是大部分动漫创作的题材。然而,中国的动漫作品只取材于民间传说(如:《宝莲灯》、《西游记》)或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难道只有这些题材能吸引观众,没有其他更好的题材吗?   相反,欧美日动漫的取材非常广泛,充满创造性。   (二)盲目模仿外国动漫   如今国产动漫创作从形象到情节,甚至制作方式、宣传手法都与外国动漫如出一辙,陷入了对外国动漫进行整体模仿的错误。但是,这些只学到了那些作品的外在形式(比如那些具有迪斯尼风格的小动物,明星配音、配唱等),而欧美日动漫作品的内在精髓却没有学来。这种重形式不重内在的结果使得国产动漫作品在内容上没有创新,没有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大众生活的内涵,让人看了如同嚼蜡。举例说,《老夫子》拥有一个体现中国传统的名称及造型,作为动漫角色也很典型,但是,通观整个作品,在内容上缺乏科幻元素,想象空间不够开阔,加上毫无新意的剧情,如何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且,国产动漫作品的另外一个致命伤在于其作者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缺乏了解,这也导致了原创动漫作品中极少有对未来世界进行的合理想象。   中国目前的动漫制作水平远不如欧美日发达,尤其在运用计算机科技方面力不从心,这导致了中国动漫在视觉效果上显得简单幼稚,缺少复杂内容,在冲击力、震撼力方面更是有些苍白无力。而且动漫作品的制作速度慢、效果差,费工、费时、费钱是不争的事实。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国产的《西游记》和日本的《龙珠》这两部作品。   中国的《西游记》1999年开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映,故事基本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情节一致。日本的《龙珠》漫画版是于1984~1995年间在集英社少年Jump杂志上连载的,其后因大受欢迎再发行了42本单行本,单单在日本已发售出16亿本,发行量至今仍排在第一位。而其动漫版在1986年开始在日本富士电视频道播放,此外更推出了17个电影版。《龙珠》是围绕主角孙悟空与七颗可以实现愿望的龙珠的冒险故事。很明显,日本的《龙珠》只是以名著《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作为故事的引子去创作一个全新的冒险故事。在这一点上,显然《龙珠》就比《西游记》胜出一筹。虽然《西游记》的制作水平、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在情节设置上与同时期的国外动漫作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另外日本动漫画家的创造力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看得出来,《龙珠》的作者懂得以“寻找龙珠”的意念作为基础,创造崭新的人物(如龟仙人、天神)来加强故事的娱乐性,或从原有的找寻龙珠故事再发展至与外星人的战争,甚至和未来人的接触。《龙珠》的作者发挥想象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构思,使故事更加全面,有了更多的卖点。   相反,中国的《西游记》只是以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来表达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简单来说,这部动漫作品只不过是简单地将著名文学作品动漫化,完全没有想象力。而日本动漫画家却能够以创造力做出天马行空的情节来加强娱乐性与可看性,继而刺中观众对“英雄”和“超能力”的幻想神经。   让我们再看另一组比较,就是中国的《黑猫警长》和日本的《名侦探柯南》。   《黑猫警长》中的黑猫警长是坏蛋的克星与和平的保护神,他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保卫了森林的安全。《名侦探柯南》讲述了主角工藤新一原本是一位颇具名声的高中生侦探,意外变为小学生模样,化名为柯南,继续秘密从事侦探工作的故事。其中,柯南凭着自己的推理天分,配合阿笠博士为他发明的道具侦破许多重大案件。这种故事对于观众(尤其是充满幻想的少年人)很具有吸引力,因为它正可以满足观众对成为侦探的幻想。   除此之外,《名侦探柯南》的多元化故事内容(包括爱情、友情、犯罪、背叛、复仇等)能够给予观众许多想象空间。而柯南小型的道具和日常生活的法宝,满足了观众对超能力的幻想。相反《黑猫警长》的故事过于简单幼稚,过于说教,所以未能带给观众任何想象空间,适合观看的人群比较小。另外在道具方面,黑猫警长只是有一把简单的手枪,加上故事内容太近似现实生活,试问怎能刺激观众的幻想呢?总括来说,中国的动漫作品大多根据日常生活作为原创,但是日本的动漫画家能够以创作力跳出日常生活的框框,给予观众刺激的想象空间。而《名侦探柯南》比《黑猫队长》优胜的地方就是因为它能成功刺中观众对“侦探”和“超能力”的幻想神经!   还有更多的例子来描述中国动漫画家创作力的不足吗?当然!让我们对比中国的《宝莲灯》和美国迪斯尼公司的《阿拉丁》(Aladdin)。《宝莲灯》是一套以1200万人民币制作的动漫电影,讲述了小沉香劈山救母的传奇故事,内容充满教育意念,让孩子们懂得亲情的可贵。而迪斯尼的《阿拉丁》是改编自神话故事《天方夜谭》。游手好闲的少年阿拉丁,整天不务正业,父母亲常常忧心不知如何是好。后来,阿拉丁获得一张飞天魔毯以及一盏神灯,在神灯精灵帮忙下,阿拉丁由小市民变成风度翩翩的王子,把公主从魔掌中救出,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撇开教育性不谈,从创作力方面比较,《阿拉丁》就比《宝莲灯》优胜:   阿拉丁由一个平凡的小市民变成勇救公主的真英雄,成功刺中观众梦想成为英雄的幻想神经。而《宝莲灯》以小朋友借用宝莲灯,英勇救母的故事。过程过于简单,虽然交代了整个过程,但缺少内涵,而且在创作时并没有做过创新。   《阿拉丁》有典型迪斯尼的成功元素:王子加公主的爱情故事,满足观众对爱情的幻想。而《宝莲灯》所说的亲情,只是一个平凡不过的主题。动漫创作人希望透过《宝莲灯》教导小朋友亲情的重要,完全无法满足大人的需要。   《阿拉丁》的小猴子造型生动、活泼,成为阿拉丁拯救公主的旅程中一个重要的伙伴。《宝莲灯》的小猴子,无论造型或表情都好像从迪斯尼的《阿拉丁》中剪下来的,完全看不见一点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影子。虽说《宝莲灯》受到报刊媒体的一致好评,但明眼人深知它仍然摆脱不了欧美日动漫片的综合翻版之嫌。除故事情节是中国的,它在绘画造型、着色甚至音乐、插曲都是十分“西洋”化的。   《阿拉丁》有充满动感的情节,如阿拉丁与公主乘坐飞毡翱翔天空。而《宝莲灯》试图模仿迪斯尼的风格,但画虎不成反成猫的模仿反而使它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怪胎。汇聚了其他动漫片的画风,使得《宝莲灯》像一个大杂烩,没有了独特的风格。诚然,我们的动漫业需要模仿,需要吸收,但需要模仿、吸收的是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总括来说,中国动漫作品只懂模仿外国动漫,完全没有想象力,翻版动漫怎么可能一再刺中观众的幻想神经?欧美日动漫作品懂得利用广泛流传的神话故事(如《阿拉丁》利用《天方夜谭》),并给其加入不同的元素,以带给观众不同的幻想。因而,《阿拉丁》比《宝莲灯》更能成功刺中观众对“英雄”和“爱情”的幻想神经。   二、画技平凡、欠缺吸引力   (一)绘画和着色充满传统的艺术色彩   中国的动漫作品在绘画和着色方面守旧,没有突破的惊喜。它们往往偏重艺术性而忽略了娱乐性,对于动漫的观众主体——少年儿童来说,动漫只是让他们轻松愉快的一种娱乐和消遣方式,他们并不是要直接从动漫片中获得纯粹的美术需要。   (二)缺乏欧美日动漫的夸张形象和鲜艳的色彩   欧美日的动漫作品十分注意贴近、迎合少年儿童的心理与观赏规律。在不失审美的水平同时将娱乐性放在首位。它们拥有夸张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幽默的剧情、诙谐的语言、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浪漫气息,以及由高科技合成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因而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三)计算机动漫与动漫水平的绘图   让我们来看看一个例子,就是对比《麦兜故事》(My Life as McDull)和美国迪斯尼的《四条腿拯救队》(Over the Hedge)两部作品。   《麦兜故事》是一部百分之百香港制作的动漫作品,背景以现在及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街道为主,讲述麦兜与朋友在春田花花幼儿园的趣事以及麦兜与麦太的日常生活。2001年圣诞档期上演,在大片围攻的情况下,结果只收到1500万港元票房。《四条腿拯救队》是围绕龟仔与一群森林动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发现人类以巨大的绿色篱笆分隔他们,他们为了食物,走进绿篱笆内既陌生又刺激的新天地,并且与人类展开连场大斗法的故事。电影在美国上映后,总收入达到了3800多万美元。   《麦兜故事》的画功仍维持于动漫的水平,没有内涵的内容,粗糙的画面,怎么也不可能让人叫好,实在也有比下去的感觉。从主角的造型来说,几个主要角色的形象还是各有特色的。但僵硬的动作,呆滞的表情,平面化的绘画风格让原本有特色的形象失去了生命。   《四条腿拯救队》利用计算机细致地描画出各种东西(例如毛发、明暗对比、增强立体感),片中很多细致的表情、动作、阴影等都很有实感。虽然片中的角色不是难得一见的动物,但要仔细去了解它们的举动亦不是易事。幸好“布希公园”(Sea World and Busch Gardens)准许制作人员近距离观察动物的动作及它们不同质地的毛及壳。梦工场人员可以仔细地研究它们的身体语言、移动动作、面部表情及性格。比如浣熊寻根究底的性格及它们灵活手指在接触东西时的快速活动、胖箭猪的真实外表、龟的内在智慧等等。令工作人员更惊讶的是布希公园的人员竟然把动物带到梦工场制作室,使设计师更能把角色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把动物的可爱之处表露无遗。所以,以画功而言,当然是《四条腿拯救队》胜出。   另外,《麦兜故事》人物和背景的画功,完全跟动漫没有区别。人物面部表情表现过于简单,背景的设计有所欠缺。不少地方的背景都是用静止的画面代替,而且画得不好,体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场景的特点。这就是中国动漫作品和迪斯尼的一大区别,根本没有注重细节。相反,《四条腿拯救队》在人类、食物和背景的绘画方面,都是非常的真实。因为此片的题材就是“食”,全部的美食都很逼真。   总括来说,《麦兜故事》以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香港为背景,加上充满动漫风格的手笔——这不是观众喜欢的元素。相反,《四条腿拯救队》同样以动物为主角,但角色比较活泼生动,画功比较立体真实。所以《四条腿拯救队》比《麦兜故事》优胜的地方是《四条腿拯救队》利用计算机特技,画出逼真的效果,成功刺中观众幻想神经!   (四)三维制作与二维制作   让我们看看另一个例子,就是中国的《黑猫警长》与日本的《名侦探柯南》。   《名侦探柯南》采用三维制作,人物造型立体逼真,表情十足动作逼真,背景描绘细致精美。而且,三维动漫融入手绘风格,与环境协调得不错,整个意境表现得较好。相反,《黑猫警长》采用二维制作,表情动作生硬,角色造型及画风陈旧,绘画技术有待提升。整部片子色彩简单,层次不丰富,动作也单调,基本上达不到不同的动作设计的要求。   当欧美日的动漫工作者在用计算机特技制作三维动漫时,我们的动漫工作者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一张一张的画,而且永远没有什么立体的概念。在大量优秀三维设计软件出现的今天,却没有好好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那究竟《名侦探柯南》比《黑猫队长》优胜的地方是什么呢?那就是《名侦探柯南》能够以逼真的三维计算机特技成功刺中观众幻想神经!   一、主要品牌的定位与目标顾客   很久很久以前,某个国家的皇后,在冬季生下了一个女孩,因此她被命名为白雪公主……皇后在生下公主不久后就过世了。国王另娶了一个美丽骄傲的女人当皇后。新皇后有一面魔镜,她常常问魔镜:魔镜呀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   你一定会说老土死了白雪公主的故事谁没听过?女生们可能还会说,这个年代,谁还要当那个被毒死的笨公主?是的,今天的女人不应该只是一个笨公主。在五光十色多重选择的今天,女人可以尽情变换自己的角色。不同时尚品牌就可以把你打造成不同形象的女人。迪奥的妩媚、香奈儿的端庄、安娜苏的可爱……甚至,很多女人梦寐以求的是成为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女主编一样的女强人。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些不同的时尚品牌是怎么塑造不同的女性形象的。   (一)普拉达   普拉达就像一个令人遥不可及的名字,它代表了冷傲、硬朗的鲜明气质。从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女强人的形象到和LG合作推出的手机款式,都一改以往人们对女性产品和服装既有的印象,仿佛柔弱﹑内敛的感觉已不合时宜,并不能充分代表新时代女性。现在的女性是独立自主、聪明的,普拉达就正好抓住这个特点,帮助一群事业型女性建立起强势的形象,让她们好好装备,迎接工作上的挑战,在商场上和男人一争高下。   普拉达由知名时装王国意大利出品,精细的剪裁﹑新颖的设计使普拉达一直以来都是贵妇最爱的品牌之一。普拉达在1989年开设第一家专门售卖现成时装的专门店。它在1993年荣获“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奖”(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CFDA)的殊荣,以此表扬其杰出设计。普拉达时装王国内还有MIU MIU作为其二线品牌,目标顾客是一群同样追求高质量的时尚女性,但年纪更年轻些。普拉达和其他知名品牌一样,都在一些世界知名的地点如纽约、贝弗利山庄、东京等地设置其旗舰店,使普拉达不仅仅是只出售服装,更重要的是透过旗舰店内的整个布置﹑气氛,更充分地向大众表现普拉达的精神,深化普拉达品牌的内涵。   普拉达一直都成功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定位——实而不华的感觉。它善于利用分明的线条和神秘的深色去营造一种简洁而实用的感觉。在普拉达每一季的服饰内,你都不会找到累赘的感觉,相反它永远是充满贵族气质,好像一颗钻石一样有着强硬的特质。这种特质也正好代表穿着普拉达的女人也有着一颗坚毅的心;穿上普拉达后,使她们不论在公司或宴会上一定成为焦点所在,每一个人的目光只能够停留在她们身上,因为普拉达赋予了她们生命的光辉,突出了她们的智慧,使她们成为一颗明星,在漆黑之中闪烁。   普拉达的产品亦十分多元化,除服装﹑皮革外,还有化妆品﹑饰物等,它的设计各色各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实用、简洁。   (二)圣罗兰   在顶级服装业内,高利润是吸引很多竞争者的重要因素,它们各有卖点,例如设计概念更新潮,历史更悠久,又或者走和普拉达完全不同的路线。比如圣罗兰,其大胆创新的前卫风格,营造出一种冷傲冶艳的感觉,但这种舞台王者的风范并不是人人都喜欢或者可以接受的,更遑论是一般年轻少女了。因此,圣罗兰一直将目标顾客群定位为3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她们的经济独立,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追求的并非只是幼稚的梦幻感觉。相反,她们向往的是实际而又浮夸的感觉,在这样看似极端但又极其配合的风格下使她们忘却工作和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可以幻想步入一个令人醉生梦死的国度。   圣罗兰就看准了这一点,因此它的服装都设计得异常夸张,但又不失高贵,长长的晚装下包裹着的是一个漂亮而性感的胴体,只有成熟和世故的女性才能穿出圣罗兰系列的神韵。圣罗兰力求将其品牌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广告亦十分夸张,大量运用身体语言去表现性别意识,或者利用女性形象融入舞台的效果去表现女性美的艺术感,透过这些平面广告图片,不单为大众带来视觉的冲击,更成功地突出圣罗兰的形象。   圣罗兰在品牌三角形中,占据的是中后的位置,代表圣罗兰的女性化特质很明显。圣罗兰吸引的是30来岁的女生,她们都喜爱圣罗兰为她们带来的刺激,激情澎湃的感觉最能触动她们的购买意欲(见图4-1)。   图4-1圣罗兰在品牌定位三角形中的概况   (三)迪奥   迪奥是另一个女性十分钟爱的品牌,它一直是华丽高级女装的代名词,一向受上流社会女性的垂青。长久以来,它一直保持高级华丽的设计路线,它做工精细,能准确地捉住顾客群的审美品味。迪奥的顾客主要是25~40岁的女性,它走的是狂野不羁的形象,迪奥经常在衣物上善于运用多种明亮的暖色调,可惜迪奥给人一种卖弄、轻佻、轻浮的感觉,不单在广告上突出此形象,它透过采用的代言人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形象,贯彻其产品定位——性感销魂。迪奥一如其他名牌一样都喜欢起用名模作代言人,作为市场推广的话题之作,以提高知名度。相比其他同类品牌,如路易威登、古驰,迪奥比较含蓄,而且迪奥很少像圣罗兰一样运用裸女作卖点,它喜欢一种若隐若现的效果,流露出另一种韵味,迪奥有时候会散发着一种成熟女性想追求青春的欲望,表现出一种内敛的性感,一种成熟女性才有的特质。迪奥成功地把性感演绎为一种意识,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就好像美酒一样,只有知音人才懂得欣赏。迪奥成功地在青春活力和成熟韵味中取得平衡,以更多地使用彩色比基尼的装扮,充分展示女性优美的线条。   迪奥在品牌三角形中,占据的是中后的位置,和圣罗兰一样都有很强的女性化特质,而在圣罗兰之上代表迪奥的顾客年龄比圣罗兰高,主要是25到40岁的女性(见图4-2)。   (四)路易威登   路易威登在品牌三角形中,排在普拉达之后,它的目标顾客为30~40岁以上的女性,而且女性化特质亦不多,偏向走中性的路线。作为时尚领域中首屈一指的路易威登,一直都力求突出自己以气质取胜的特点,其特有图案和颜色是它的特色,但是颜色比较单调,不容易搭配。由于针对的是男女客户,因此设计与款式都偏向中性(见图4-2)。   (五)古驰   古驰在品牌三角形中是排在路易威登之下,普拉达之后(见图4-2),这是因为古驰的顾客比较年轻,女性化特质也比较弱,因而在古驰的广告中裸体形象不多。最后,古驰也会用一些年轻人去吸引目标顾客群,成群结伴的模特儿给人一种活力的感觉。   图4-2品牌三角形定位   (六)香奈儿   最后我们来看看香奈儿。在品牌三角形中,香奈儿的女性化特质与圣罗兰相近,都是比较明显的(见图4-2)。但是,它们的不同在于香奈儿的目标群顾客是更成熟的女性。香奈儿一直以自己端庄典雅的形象著称。很多国家的第一夫人,比如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杰奎琳,就经常在公众场合穿着香奈儿,并因此被称为“最有品位的第一夫人”。美国著名杂志《时尚》评价她是“最受欢迎的第一夫人”。她精通时尚,高贵典雅,在世人面前她总是那样的神采奕奕。她一贯喜欢设计简单、款式贴身的裙装。她影响了全美女性的衣着态度。“她改变了整个美国对于时尚的感觉。”美国首都艺术博物馆馆长弗兰克?瑞吉如是说。“肯尼迪遇刺的那一天,人们依稀记得杰奎琳穿着一身玫瑰红的套装。即使在最悲痛的时刻,她也要用亮色来遮盖心头的阴云……”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杰奎琳成为了美国女性的偶像。香奈儿也被定位成女性成熟端庄的代名词。   香奈儿和以上介绍的其他品牌相较,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广告上,都延续了一条比较保守的路线。这并不是不合时宜的,而这也正是香奈儿保留自己风格的重要手段。   二、品牌与奢侈品   在众多品牌中,各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风格,对于多心的女士,肯定觉得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路易威登﹑古驰和迪奥等都是奢侈品的鼻祖。根据2005世界级奢侈品100名品牌排行中指出,奢侈品依照国际定义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对于奢侈品牌来讲,不是市场占有率越高,身价就越高,恰恰相反,正因为一物难求,而更显其奢华本性。奢侈品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   对于奢侈品,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以全新的视角鉴赏当今的奢侈品牌,并编制出《2005年世界顶级奢侈品100品牌排行榜》,评选要求包括购买欲求﹑文化历史﹑价值质量和高端人气。因此我们得出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在这些客观标准下的评分(见表4-1)   表4-1部分世界名牌在排行榜上的得分   品牌评分(分)排名   香奈儿4844   路易威登4629   普拉达45343   古驰37531   迪奥35636   圣罗兰11889   安娜苏25958   虽然一直以来普拉达的表现都十分稳定,増长也很平稳,但前有时尚###路易威登和香奈儿,后有后起之秀安娜苏,普拉达一定要好好准备,以免被市场淘汰。于是,普拉达有所行动,在电影和手机这两样对现代人有很大影响的媒介中加强普拉达的形象。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普拉达要告诉你的是——普拉达是成功女性的好伴侣。要体现出每个成功职业女性都需要普拉达这一主题,表明普拉达可以陪伴她们打商场上的每一场仗,因为普拉达代表了权力、欲望、地位。任谁都知道,在瞬息万变的商界中,要做强者谈何容易?但普拉达清楚定位为——普拉达的文化就是要帮你变成女强人。   影片中的女主角米兰达所穿的无数件普拉达时装充分表现了一个职业女性在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所体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纵使有软弱的一面也不可以表露出来,所以职业女性需要普拉达,因为普拉达硬朗的风格把女性内在的威严和能力一一表现出来。一套普拉达套装可以缔造成功、努力、坚决果断、专业的形象。就像电影中的另外一个女主人公安德丽娅。影片最初她的形象宛如邻家女孩般的甜美,与职业女性米兰达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但是经过形象改造,当她穿上普拉达后,立刻形象大变,职业女性的风貌呈现眼前。   除了电影外,普拉达和LG合作的手机是专业形象的表现,超大触控屏幕的功能手机、200万像素相机的功能、12毫米薄片设计都说明普拉达手机是时代女性的不二之选。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普拉达文化——鲜明而且无可代替是她出色的地方,所以普拉达说,“爱我就爱她的全部”。普拉达的电影和手机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普拉达是你生活的伙伴,而且普拉达文化是强势女性的追求。   普拉达所强调的信息都是全面的。从2006年的电影到2007年的手机,也许有人会想普拉达是否只是为手机而手机,为了电影而电影呢?当然不是。普拉达做手机是因为手机可以更加肯定女性的努力﹑专业和成就,而且手机是每个人随身的物品,并不能留它在家里,所以,它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和生活态度的表现。   在品牌三角形中,普拉达和安娜苏各走极端(见图4-3)。普拉达在最前端:女性化特质最少,顾客集中在30岁以上的专业女性。但其年龄覆盖度最狭窄,在女性化特质最微弱的情况下,普拉达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足以证明在时装界内要获得成功并非只有一种方程式。普拉达的成功在于它确立了一个和其他品牌截然不同的鲜明形象,而且由始至终都坚持着。电影里的米兰达是普拉达女人的典范,她成功、自信、工作上呼风唤雨,在本属于男人的世界中创造了神话,使男性拜倒在她的脚下。生活上,她也是无所不能的。这一切都来自她穿上普拉达后,蜕变为新时代最有征服势力的女性。   图4-3普拉达与安娜苏在品牌定位三角形中的比较   电影内的一幕扔掉手机的场面,是代表普通人都会放弃普拉达吗?不是,这只代表普拉达是独一无二的,手机可以丢掉,但是普拉达精神长存,而且普拉达女人就是有这种潇洒、自信、爱憎分明的作为。普拉达相信:Once you are a PRADA woman,You will always be正因如此,普拉达虽然只在品牌定位三角形中占据最小的一部分,但普拉达的这群忠心支持者正是看中普拉达这一点,不离不弃地爱戴普拉达,延续普拉达和普拉达为她们带来的神话。   可是,不能不提的是,就像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女强人。所有的女强人在心底里都渴望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因此,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也有这样的一幕,在女强人米兰达的丈夫要求和她离婚之后,人前风光无限的她显得憔悴不堪。两张反差惊人的脸让我们看到女人的脆弱。这大概是普拉达女人的痛处。与此相比,安娜苏以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出现,让当今在职场上疲惫的女人们眼前一亮。下面,我们将讨论安娜苏的产品是如何把女性化特质最大化,从而成功自己的产品定位的。   三、顶级服装业的公主:安娜苏   (一)安娜苏的发展历史   安娜苏的妖艳无人能及,第一眼看到安娜苏,你就会被那抢眼的、近乎妖艳的色彩震撼,更会迷醉于她独特的、蕴涵巫女般迷幻魔力的GLAMROCK风格之中。其服装华丽又不失实用性,让时尚的都市女子发挥她们未经启发的无限创意,容许她们随心所欲自由组合,展现她们的独特魅力,张扬个性。安娜苏的时装洋溢着浓浓的复古气息和绚丽奢华的独特气质,大胆而略带叛逆,刺绣、花边、烫钻、绣珠、毛皮等一切华丽的装饰主义都集于她的设计之中,形成了她独特的巫女般迷幻魔力的风格。接下来,我们会分析安娜苏成功的原因并通过和其他品牌的比较,总结时尚行业的本质。   1安娜苏公司简介   安娜苏是Anna Sui品牌的创始人,她1955出生于美国底特律,拥有中国与美国的血统,是第三代华裔移民。安娜?苏最擅长从大杂烩般的艺术形态中寻找灵感:斯堪的那维亚的装饰品、布鲁姆伯瑞部落装和高中预科生的校服都成为她灵感的源泉。她所有的设计均有明显的共性:摇滚音乐的古怪与颓废气质。她的设计成为模特与音乐家的最爱。安娜?苏的设计大胆,而且略带一种毫不在意世俗眼光的超脱。这和她叛逆的性格不谋而合,在简约的自然主义领导时尚潮流的今日,安娜?苏却逆流而上,她的设计中洋溢着浓浓的复古气息,最擅长表现女人身上的公主味道,并且是集西方的招摇与东方的古典为一体的“新公主主义”。安娜?苏的产品除时装外还有化妆品。   2安娜苏公司档案一览   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annasuicom   创始人:安娜苏   设计师:安娜苏   品牌线:安娜苏   注册地:美国   品类:高级时装、成衣、皮包、配饰、化妆品以及香水   3安娜苏大事记   20世纪70年代:安娜?苏到纽约的帕森斯设计学院深造。毕业后,安娜?苏决心要将其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后,在私人寓所里购置了一台缝纫机,从此开始独闯天下。   80年代:安娜?苏那古怪的、充满了古老情致的风格并不被华而不实与品牌崇拜的潮流所接纳。   90年代:安娜?苏设计的洋娃娃式的套装正好与萌芽期的吉拉吉运动(grunge movement)相合拍。   1991年:安娜苏终于成功举办了第一场时装发布会。   1992年:安娜苏在纽约Soho地区的113大道格林街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时装用品专卖店。专卖店的装饰与陈设反映出安娜苏产品鲜明的风格:从跳蚤市场买来的组合家具和异想天开的玩具娃娃摆在紫色墙面和红色夹层的房间里。   1993年:安娜苏的小时装店突然门庭若市,吸引了许多模特与年轻的时尚一族。从那时起,安娜?苏继续采用她的专利——那种不辨年代与流派的折中主义。   1996年:秋冬时装发布会上,她的一款设计灵感来自于大导演肯?罗赛尔(Ken Russell)1920年的一部片子,天鹅绒、斜纹软呢的搭配,点缀亮金属片,羽毛帽子和珠串手袋。   1997年:安娜苏展示了她服装以外的其他产品:在威尼斯、巴林生产的鞋,天鹅绒、丝绸、专利皮革及小山羊皮箱包。   同年,安娜苏启动了她的芳香美容生产线,并签署了批准德国公司经营Wella的协议。Wella与日本化妆品制造者艾伯塔恩一起分享安娜的“美丽”生意,并举行了彩妆化妆品和皮肤护理品的许可协议签订仪式。在协议下,WellaSui香水制造商和销售将其产品介绍给日本。   1999年:安娜?苏全面启动化妆品生产线。   进入新世纪以后,安娜苏的发展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00年:护肤品生产线启动,安娜?苏推出第二支香水——Sui Dream   2001年:第三支香水Sui Love推出。   2003年:安娜?苏推出首个限量版香水Dolly Girl Ooh La Love。   2005年:安娜苏与三星一起推出限量版安娜苏手机。   2006年:推出限量版安娜苏芭比娃娃。   2006年:安娜?苏全球化成功的一年,在30个国家有超过300家分店。其中:   32家时装店在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的台湾及香港开业;   27家化妆品/饰品专卖店在韩国、中国的台湾、香港和上海开业;   42家饰品专卖店在日本开业。   从安娜苏的发展历史来看,安娜苏的成功之道在于:   我们把安娜苏的成功最大的一点归结为产品定位的成功。我们运用时尚三角形来更清楚地解释安娜苏的定位如何帮助它在众多时尚品牌中冲出重围,稳稳地占住自己的一席之地。让我们来看看安娜苏在时尚三角形中的定位(见图4-4)。   图4-4安娜苏在品牌三角形中的定位   其中,图中的x轴代表了各个品牌的女性化特质大小,y轴代表的是各个品牌市场人群的年龄大小。从上图的三角形中我们看到安娜苏的拥护人群从15~45岁(见图4-4)。试问:安娜苏如何可以做到这一点?答案是安娜苏最大化了女性化特质。下面我们将具体讨论产品和营销策略以揭示安娜苏最大化女性化特质的秘密。首先,在产品定位上安娜苏是非常成功的,定位明确简单但是具有启迪女性的意义。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安娜苏的产品定位。   (二)安娜苏的产品定位:   根据安娜苏的产品和营销策略,其定位带出的概念有:   1贴切   安娜苏广告体现的精神是:“自由、俏皮、具有魔力,带给女性全新无边界的创意世界!”   贴切的意义是指在强调女性的俏皮魔力同时更注重强调当代女性的需要:(1)在不同场合穿着最贴切的服装;(2)在适当时机传递最贴切的信息。为了表现不同场合穿着最贴切的服装这一主题,安娜苏贴心地为女性设计了安娜苏的休闲逛街凉鞋、安娜苏的沙滩手袋、安娜苏的轻盈约会装。这就让女性在不同场合都可以“刻意地随意”散发女性魅力。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最贴切的服装是对当代女性的要求,更是男性审阅一个约会伙伴的标准。因此,安娜苏注重细节,在服装上通过大量使用女性化的蝴蝶结、蕾丝花边等来加强个人气质。   另外,怎么解释“在适当时机传递最贴切的信息”这层意思呢?答案在于安娜苏为了迎合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女性要求,其产品除了高级服装,化妆品之外,更涉及专业用品、文具、乐器等一切与时尚相关的用品。比如,安娜苏的电动吉他与传统吉他相比,造型别致精巧,它打造的摇滚女生要告诉你:“我摇滚,我可爱!”安娜苏的纸袋分为一个系列,除了可以用做包装之外,还是非常流行的收藏品,它让女生觉得“我环保,我精致”。安娜苏的名片夹是为了突出女性特质的点睛之作,在雄性激素弥漫的商场上,它让女性在与人的交流中带出“我专业,我妩媚”的信息。这种信息帮助女性在商场上明确自己柔弱的性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它让男性更愿意成为“绅士”。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安娜苏种种凸现女性特质的产品不仅没有让女性成为弱势的一方,反而让女性在更深远的层次上,更容易被男人服务,享受更高级别的优待。这一点,是其他产品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这是安娜苏的制胜的法宝之一。   2唯一   与迪奥、香奈儿等高级化妆品不同,安娜苏在外形上没有选择金色、红色、橙色等暖色调,而是选用蔷薇花为主题,再搭配上神秘的紫色和全黑的花纹。这样,在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端化妆品市场,安娜苏的化妆品一推出便强调唯一是产品独特性。但是如果你以为安娜苏仅仅强调产品包装的唯一,你就大错特错了。在产品外观独特的同时,安娜苏在广告中时时强调每一个女性的独特和唯一。因此,这种深谙女性心理的策略让安娜苏成为女性的良友。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可以问问你自己,谁不喜欢拥有“唯一”呢?这样的概念当然打动女人心,让女性相信安娜苏带出她们每一个人身上独一无二的女人味。   3出乎意料   在安娜苏的官方网站和广告上,它对自己产品的评价是“集古典、优雅、华丽于一身的包装,化妆品也成了随身携带的美丽行头”。安娜苏强调所有产品的包装都是艺术品,而女人的随身物品都应该让男人出乎意料。今天,20年前名模辛迪?克劳馥的那句“如果一个女人没有时间化妆,那她最好就是带上笑容”应该不再适用了。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女性都想她用的东西是这么美轮美奂,充满女性魅力,作为男人怎么能不被吸引。所以,现在,我们应该记住“如果一个女人没有时间化妆,那她最好就是带上安娜苏的化妆袋”。安娜?苏本人认为,这些充满趣味和迷人色调的彩妆系列,不管是化妆品还是容器都很可爱。她说:“我相信把它们一一收集排列,也会成为一种时尚。”   4深远   安娜苏强调深远的意义是让女性充分享受生活,时刻觉得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充满魔力。   安娜苏在产品中并没有大量刻意强调女性的生活态度,但是她选用的模特不是“病态”的模特。与卡尔文?克莱恩(CK)、古驰等品牌相比,安娜苏很少突出骨感和金属感,而是大量选用可爱型的模特,目的是为了突出健康活泼的女性特质。   但是,是不是仅仅突出女性化特质就能成功呢?在众多的高端化妆品品牌中,迪奥、香奈儿、圣罗兰也是非常女性化的。因此,除了女性化特质之外,安娜苏的精髓还在于发现了女性心底最深的渴望,那就是安娜苏捉住了所有女人都有希望成为小公主的梦想。安娜?苏说,要俘虏她们的心,就要捉紧她们心底的渴望。而安娜苏的策略就是它准确地把女性化特质成功形象化了。下面我们具体来讲一讲安娜苏如何成功运用其营销技巧让女人成就了公主的梦想。   在产品层面,安娜苏有自己的卖点,它比较成功的产品有安娜苏香水、安娜苏睫毛液、安娜苏服饰配件(镜子、钱包等)。就如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安娜苏的产品利用其独特的包装和迷幻风格的海报,成功引起顾客对公主的联想。但是,客观地说,相比起某些在特定领域有优势的产品,安娜苏并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是,根据近几年的化妆品市场排名来看,安娜苏化妆品的销售却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说安娜苏最强悍的杀手锏——广告。   (三)安娜苏的营销策略   安娜苏善于使用各种营销策略作为其在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1善于把安娜苏与其他女性产品一起推广,比如说芭比娃娃   下面我们具体讲讲安娜苏是怎样运用芭比娃娃这一形象把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年龄再降低了惊人的10岁!大家都知道,芭比娃娃是小女孩最好的朋友。所以安娜苏的策略就是把“女性化意识”从小根植在这些小公主心中……安娜?苏自己设计的芭比娃娃,取名波西米亚芭比。她具有浓厚的波西米亚风情,身穿绣花牛仔服,手挎拎包,脚穿绣有蝴蝶的靴子,戴着招牌式的太阳镜,一头齐眉披肩黑发,正是安娜自己的翻版。   40多年来,芭比娃娃这个三围为38、18、34英寸的美女一直没有衰老的迹象。全球已经卖出10多亿个芭比娃娃,平均每个美国女孩拥有8个这样的娃娃。它使人们对美丽女人的看法被定义成拥有像可口可乐瓶子的曲线一样身材的女性;她那华丽的衣饰又使小女孩对什么是女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芭比娃娃是玩偶设计业诞生的第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她有窈窕的身材,单身贵族的独立,都会女郎的品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年来她成了无数少女的偶像。现在,芭比娃娃又作为时尚代言人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她深深地影响了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因此,她不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玩偶,也是同样著名的文化符号。芭比娃娃的成人化设计打开了小女孩们的视野,她们可以通过芭比娃娃感知到幼儿园以外的世界,让她们与芭比娃娃一起体验成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海滩女郎到政治家,芭比娃娃变化万千的形象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她们希望自己在长大后也能像芭比娃娃一样。芭比娃娃,让无数女孩从小立志美丽。   因此,安娜苏产品和芭比娃娃立志美丽的精神不谋而合。首先,芭比娃娃形象百变但是女性化十足,她还拥有女人都梦想的一个超大衣柜。芭比娃娃有不同肤色和种族,但是她们都一样热爱生活,青春美艳。而更重要的是,芭比娃娃总是以公主的形象出现并且有一个完美的王子肯。安娜苏通过把自己的“女性化”形象投放在芭比身上,让小女孩的“公主梦”在它的产品上一直延续。   2定期举行大规模的时装公布会   另外,在每年换季的时候,安娜苏都会举行新装发布会。但是,因为成本和知名度的因素,安娜苏往往会和古驰、D&G等选择同台走秀。国际超模纳奥米?坎贝尔等都为安娜苏走过台。   现在我们可以小结一下时尚界女性商品的本质:   突出女性化特质;   迎合广阔的年龄层面;   满足女性心底的渴望。   安娜苏符合了以上三点时尚界女性商品的本质,这就是安娜苏成功的因素。   总结   总的来说,以上的品牌各有自己的卖点,因此我们并不评功论过。在时尚界这个百花园中,也因为各种品牌风格的不同才显得丰富多彩。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这些高端品牌它们的成功并没有受限于它们选定了一定范围的女性特质和年龄段。相反,它们成功的因素在于它们如何能够一直把握好定位,从而吸引住一群忠实的顾客。而安娜苏的成功,在于她用相对比较低的价格吸引了更广泛年龄层次的女性顾客。并且,安娜苏非常具有女性特质的营销策略满足了女性“公主梦”的实现。   在另一层面,这种“幻境”的营造掩盖了她没有那么高端的本质,推波助澜地把她推向奢侈品市场,和以上谈到的著名大品牌一起站在了风口浪尖。另外,安娜苏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因为安娜苏始终都只有一位设计师,因此这个品牌的深化就在设计师安娜苏本人身上的延续。这个品牌因此也具备了一大群的忠实女性顾客。她们这么评价“作为一名国际时尚界成名的设计师,安娜?苏的性格中似乎具备了一切成为设计师的理由:与众不同的理解能力和独到的眼光及品位、前卫甚至叛逆的性格以及对美丽的梦想和执著。喜欢她作品的人称她是一个能够将不同的时尚元素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魔法师,时尚评论家称她是一位能够不断取得突破的创意者。”   不难预料的是,这些奢侈品牌在未来将会以更多元化,更有创意,更具有启迪意义的面貌出现。到那个时候,相信不管是女性化特质十足的安娜苏,还是突出女强人气质的普拉达,应该都会因为其本身更具有风格而分化的更加明确。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 1 序 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午4月第3版,第77页。 在本书付梓之前,出版社的编辑建议我研究一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提升本书的理论高度。好,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列宁当年是如何概括帝国主义的特征的: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成了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一针见血!列宁的这些论述,足以让我们看清今天的国际经济本质,足以让我们厘清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本轮金融危机开始时,记得媒体报道过《资本论》在欧洲脱销的消息。其实在我看来,欧洲人应该大买特买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才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说的是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分析的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列宁告诉我们,垄断是今天国际经济的常态,金融寡头统治着今天的全球经济,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或者正在瓜分全球的市场。这就是列宁告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面对的经济生态。 我想,我们内地的读者,只要高中毕业,为了应付各种考试,都曾熟练背诵过列宁的这些论述。我奉劝各位读者,结合你的经济生活,回过头来,再好好思考一下列宁的这些论述。 现在,帝国主义以新的面目出现,我姑且称之为“新帝国主义”。按照列宁的思路来分析,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1)垄断组织今天发展得更为强大,不仅仅通过控制全球的产业链,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而且在政治文化上也起着某种程度的决定作用。君不见,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总统、首相、议会,不就是这些垄断组织的跟班吗?各位读者如果好好看看本书中沃尔玛的案例,就会明白,沃尔玛以“贪吃蛇”的方式,是如何整合和控制产业链,并形成巨大的垄断组织的。 (2)今天,帝国主义的金融寡头,已由传统的银行转变为现代的“投资银行”了。他们不仅仅与产业资本融合,而且与传统的银行资本融合;这种融合已经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控制产业资本和传统的银行资本。不仅如此,他们还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明了各种金融产品和杠杆工具,撬动全球全社会的资本,呼风唤雨,为一己私利,牢牢控制全球的经济资源。他们不仅能使某个产业破产,还能做到使某个国家破产。本书中所谈到的所有案例,都有现代金融寡头的影子。 (3)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资本输出的时代了,而是资本自由化的时代。资本自由流动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请各位读者好好思考一下今天的金融危机,回头再看看南美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风暴,就会明白金融寡头的“资本输出”战略,是如何利用资本自由化规则,来搞垮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我们的“秀水街模式”,是很难与金融寡头操纵的“华尔街模式”对垒的,用“产品输出”来和“资本输出”竞争,输赢一开始就已见分晓。 (4)本书中的案例足以证明国际垄断组织已经形成强大的同盟,也就是说,通过产业链高效整合的形式,牢牢控制着某个行业或者产业。这些国际资本垄断同盟,已经超过了枪炮的力量。关于资本国际垄断同盟,请各位读者好好看看本书中“孟山都、四大粮商和华尔街”的案例,就会知道,他们是如何形成国际垄断同盟,并操控全球农业的。 (5)今天最大的帝国主义大国,已经不满足于瓜分土地了,而是通过资本来瓜分世界市场。过去主要是通过战争来瓜分土地从而占领市场,现在省事多了,通过资本或者垄断联盟来直接瓜分国际市场,以实现资本的目的。也就是说,过去的“瓜分土地”已经演变成现在的“经济殖民地”了。请各位读者看看本书第三部分,就会知道外资是如何瓜分市场,进而控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学术和政治概念,它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 看我们中国,我要告诉各位读者,帝国主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中国,而是借尸还魂,以我们不知道的面目再度出现了。本书就是要揭开新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根据列宁的定义,帝国主义的核心,不在于“国”,而是在于其背后的“垄断组织”。 新帝国主义,其帝国主义的本性并没有变。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国家之间配合得更加娴熟和默契。它们利用资本和军事实力,创建所谓的游戏规则,设置圈套,套牢弱势国家和民族。新帝国主义不仅仅是要自然资源,而是要牢牢控制从农业到工业到各种可能牟利的产业,最终实现从思想上控制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产业上让你完全依附宗主国。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帝国主义的新本质。 本书取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为了激起所谓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而是要警示国人,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民族企业,彻底丢掉幻想,在认清帝国主义新本质的前提下,与之进行有效的竞争和合作!在当下的全球性时代,力争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一,才是我们的理性应对之道。 本书在叙述以及对每一个案例的解读中,虽然没有明确按照列宁关于回圈帝国主义的五个特征的论述去分析,但是各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和体会。 第一部分 现代琦善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大清王朝靠茶叶出口源源不断地创造着贸易顺差,英国人为此不得不从墨西哥筹措白银,才能持续向中国采购茶叶。全球范围内的这么折腾,到头来还要把白毒艮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英国人当然不甘心,于是他们搞出了一个两步走的计划。 首先,从东南亚搞到鸦片,然后走私到中国,通过鸦片贸易把中国人的白银再赚回去,从此就再也不用费劲去墨两哥挖银矿了。最后搞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林则徐上书说这样不行,再这么下去就要亡国了。于足道光派他去广东调查。林则徐到了广州以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烟馆烧了,第二把火烧了烟枪,第三把火就把鸦片给烧了。英国人不爽了,于是派舰队来,来了不跟林则徐过招,直接开到南京,把京杭大运河给封锁了,这下北京城里的粮食供应就断了,最后大清王朝派出首席谈判代表琦善签订了《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一共四条: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当时道光皇帝看了这四条,不是勃然大怒,也不是觉得愧对祖宗,而是大发感慨:琦善呀,你这个首席谈判代表太有才了,这么几个条款就把习野么多总兵都赶不定的英国人送走了。于是道光即刻下令,林则徐退休,琦善封赏。 为什么道光皇帝觉得很划算呢? 第一条,他一看英国人要的不过是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小岛,叫香港岛,比今天的香港小多了,只不过是一个小岛。当时的对外通商城市是广州,香港岛不过是个不毛之地,算得了什么?我泱泱大国,送给他就是了。 第二条,赔款。这也无所谓,才二十多万,摊派给广州十三行就是了,十三行的老板个个身家都上千万两白银。 第三条,通商口岸多开放几个就是了,反正广州开放了一百多年也没出什么大事儿。 第四条,也是我们今天看起来最为痛心疾首的,为什么呢?中国自己生产的产品承担的各种苛捐杂税非常高,而根据这个条约,外国货以后只需要承担百分之十几的统一税率,从此以后,中国的企业家就注定要面临先天严酷的经营环境。更要命的是,这个固定税率以后如果要改的话还得跟英国人商量,这不就相当于把关税都交给外国人控制了嘛!可是道光不这么看,当时的情况是清朝的官员腐败不堪,中央规定的税率其实不到5%,可是地方海关盘剥的各种手续费、红包等等,加在一起就有20%,这样统一规定之后,朝廷拿到的钱反而更多了,所以这事儿让道光很高兴,一直搞不定的收税和反腐败问题也一并解决了。 可以看出,真正的不平等条约都不是人家逼迫你签的,我们中国人这点骨气还是有的。可是帝国主义深知我们的弱点,那就是皇帝未必知道首席谈判代表都干了什么蠢事,而这个首席代表根本不管本国企业的死活。谁叫你笨呢?当年签订条约的时候,满朝文武都觉得割了老祖宗留下来的江山,颜面扫地,却不知道协定关税才是真正要命的。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再想补救为时晚矣。 本书的第一部分要为各位读者讲一下现代琦善的故事,我们会发现,我们首席谈判代表的水平一百多年来似乎没什么长进。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仍然不死,也是因为我们内部一直有形形色色的首席谈判代表在帮忙,类似协定关税的条款,我们真的没少签。 第一章讲述现代琦善之一——轮胎特保案首席谈判代表徐文英女士发挥了琦善的水平,提出了几条既无理又无据的无知辩驳,花了不少钱去美国游说谈判,最后惩罚性关税一点也没少,还把人都得罪了。更要命的是轮胎特保案谈判彻底失败之后,导致了一连串的贸易大战,再想补救为时晚矣! 第二章讲述现代琦善之二——兰州市政府首席谈判代表更是彻底发挥了琦善的水平,跟法国威立雅签订了丧权辱“市”的水价合同。威立雅不投资,不建网管,收购兰州市水务公司的第二年就要求涨价49%。当兰州市民在听证会上要求威立雅提供财务数据时,威立雅露出了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悍然拒绝”,同时威胁兰州市政府,如果不涨价就上法庭。在兰州市丧权辱“市”的合同推动之下,中国各地水价全面上涨。 中国招商引资不应该什么都签,什么都卖,更不能热衷于靠卖公用事业赚钱,现在很多公用事业被不断贱卖,这事全世界都罕见。除水之外,最近法国威立雅集团还在各处收购中国公交系统,梦想重演兰州水务模式。控制了水,就控制了中国老百姓的命脉,涨不涨价就由威立雅等说了算;如果公交系统被它控制,威立雅就控制了中国人的双腿,涨价又是必然的。 这种无知、无能、无德的做法,损害的是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如果因此而引发民怨,再想补救为时晚矣! 第三章讲述现代琦善之三——铁矿石首席谈判代表中国钢协在完全不懂由美、日、澳所定的铁矿石定价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仓皇出战澳洲力拓,最后谈判不成,丢盔弃甲,惨败而回,水平还不如琦善。而后钢协再次发挥中国人走后门、挖墙脚的本领,转而勾搭巴西淡水河谷,哪知再次让人打了一耳光,惨败而回。最后我们不得已,只好以现货价格进口铁矿石,到2009年11月已经造成了接近30%的损失。钢协这批首席谈判代表前前后后大概给我们国家造成了超过7000亿的损失,再想补救为时晚矣! 第二部分 现代东印度公司的故事:孟山都+四大粮商+华尔街 经过这么一折腾,英国人发现鸦片贸易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开始琢磨第二步了。1848年,东印度公司派经验丰富的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管罗伯特?福琼前住中国。这家伙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说他是苏格兰植物学家和探险家。我们当时愚昧无知啊,也搞不懂这个苏格兰跟和我们签订《南京条约》的英格兰有什么关系,于是这家伙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内地,深入福建山区,拿到了我们严加看管的茶叶种子,考察记录了茶叶的栽培方法。最后,他带回去了2万株小茶树和大约1.7万粒茶种,并带走了8个中国的茶叶工人和茶农。此后,印度的茶叶开始取代中国的茶叶登上贸易舞台。到1890年,印度茶叶占据了英国国内市场的90%。中国在这场贸易战和商业间谍战中完全落败,成为彻底的看客。 我们总认为东印度公司是过去的故事厂,哪里知道现代东印度公司已经重现江湖,那就是孟山都+四大粮商+华尔街。 当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派人来中国偷茶叶,今天的美国孟山都公司如出一辙,来中国偷大豆,第四章就讲述这个故事。孟山都拿到这颗大豆之后,回玄就通过他们最尖端的调研,从大豆中找到了高产量以及抗病毒的基因。2000年,孟山都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了64项专利。2003年之后,通过美国政府强迫我们进口这颗大豆的子子孙孙,从而淘汰了中国的大豆。而现代东印度公司的其他成员——华尔街开始拉抬大豆价格,直到4400元一吨,而后再打压到2000元一吨,从而导致了中国70%油脂压榨工厂的倒闭。现代东印度公司的另外一个成员——四大粮商趁此良机进入中国,低价收购了这些倒闭的工厂,从而使得现代东印度公司掌控了中国粮油市场85%的份额。 旧帝国主义还得派人乔装打扮,从中国挖走8个高级工程师,在印度、斯里兰卡做了几十年试验之后才能偷走我们的东西。相比之下,新帝国主义更加可怕,只需要拿走一颗种子,一个人都不用挖走,在实验室做一下分析和试验,就可以申请64项专利了!旧帝国主义只能让贸易顺差慢慢消失,新帝国主义却让我们非但不能继续出口,反而要大量进口!过去他们是为了买茶叶,跑到墨西哥去挖银矿,现在却是把大豆种子卖给阿根廷和巴西,然后再把大豆卖给我们。 现代东印度公司在大豆战中尝到了甜头,于是继续开打第二个战争——第五章所讲的玉米大战。他们延续大豆战的思路,继续向中国出口。首先,他们趁着中国玉米及其加工品(如淀粉、饲料等)价格倒挂的良机进入中国。由于我们的贸易加工商、饲料商等在价格倒挂之下遭受亏损,因此他们和东印度公司的成员之一四大粮商的愿望是一致的。四大粮商希望中国开放玉米进口,是因为它们控制了全世界90%的玉米交易量,中国的企业也希望开放玉米进口,以弥补价格倒挂所造成的亏损。最后在双重压力之下,我们很有可能真的开放进口。由于美国政府在过去10年对玉米补贴了290亿美元,因此美国玉米特别便宜。一旦我们开放进口,美国玉米就会横扫中国市场,像大豆一样,立刻淘汰中国玉米,从而掌控饲料价格,进而掌控家禽家畜及其衍生产品包括蛋奶类的市场。 如果中国政府不开放进口呢?其实对现代东印度公司而言这样更好,出口多累啊,现代东印度公司的另外一个成员孟山都干脆把种子送给我们,在广西种植迪卡007号和008号美国玉米,向太平天国学习,从广西开始北伐,淘汰东北玉米。现代东印度公司的手法可谓更上一层楼了。 还可以再上一层楼,到了第六章的棉花大战,现代东印度公一司一想,也别像大豆那样越洋折腾了,也别像玉米那样把种子送给广西农民耕种,干脆把棉花种子直接卖给我们算了,用我们自己的土地来进攻我们自己的市场。现代东印度公司成员之一孟山都非常聪明,它知道它带进来的棉花种子转基囚抗虫棉33B一定会被抄袭,那怎么办呢?他们安置了一颗定时炸弹,真是聪明啊,简直令人拍案叫绝。结果就是抗虫棉33B生产出来的棉花在前三年没有问题,三年之后,如果你不继续向它买种子的话,你种出来的棉花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到了2009年,我们的棉花缺口高达200万吨。 他们也不用像大豆战和玉米战那样,强迫我们开放进口了,因为我们现在再种棉花也来不及了,这么大的缺口只能依靠进口,所以我们会乖乖地开放进口。而开放进口的必然结果就是重蹈大豆和玉米的覆辙,美国棉花将立刻淘汰中国棉花,因为美国政府对棉花也进行了大量的补贴,美国棉农每种植100美元棉花,美国政府补贴89~129美元。 现代东印度公司从大豆的强追进口,升级到在中国种植玉米,再升级到中国自愿进口美国棉花,手段真是高明啊,佩服,佩服。 第三部分 揭开新帝国主义的“画皮” 第三部分将为各位读者剥开外资的“画皮”。核心的转变在于过去他们只是进口商,现在他们既是进口商也是出口商,并且更进一步利用自已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控制了整条产业链,从而操控了整个产业。为了详细说明新帝国主义的产业链整合思维,第七章和第八章将分别介绍两个案例。 第七章从汇源收购案谈起,看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真面目。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汇源可以收购,也可以不收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汇源拥有的,只是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一,而对于可口可乐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可口可乐在中国有完整的灌装线,有完整的配送体系,至于销售攻势和品牌塑造方面,它更是中国饮料业的老师。汇源最有价值的资产其实是上游的橘园,可口可乐可以由此嫁接美国的经验,或者转手卖给美国的新奇士。所以,折腾了半大,汇源收购案其实已经是尾声。可口可乐如果能够收购汇源,就省些事儿,不用自己做了,不能收购也无所谓,不过就是稍微晚一点才能征服中国市场。 第八章从沃尔玛谈起,看外资整合中国产业链的真面目。首先我想通过这个案例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那么害怕外资?如果百度一下“外资并购”,就会发现互联网上对于外资的态度,不是大声疾呼的,就是耸人听闻的。可是这种疾呼和敌视说明了什么?说明的不是外资真的有多可怕,而是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外资究竟在做什么。其实,沃尔玛在中国真正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产业链整合。沃尔玛就像一条贪吃蛇一样,吃完下游吃中游,吃完中游又扶植属于自己的上游,外资这种收购整条产业链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 第四部分 新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有些人可能会说,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帝国主义不再那么赤裸裸了吧?你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非洲,看看新帝国主义是如何嚣张依旧。欧美过去是如何掠夺非洲的,今天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索马里海盗劫持我们的船只之后,才让我们警醒,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第九章将为读者揭示现代欧美帝国主义如何掠夺非洲,从而造成了索马里海盗的猖獗。从1887年开始,索马里成为英国和意大利的殖民地。一直到1 、960年,英国和意大利才从索马里退出,索马里成为索马里共和国。但是这才是索马里灾难的开始,英国和意大利离开之后仍然在当地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目的就是掠夺索马里的财富。结果搞得索马里一穷二白,连年饥荒。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意大利开始染指索马里,这两个国家投入的援助加起来已经是索马里GDP的一半,可是索马里由于连年战乱,军阀割据,因此腐败横行,所以这些援助大部分都进了私人的口袋。很多美国援助的物资都被拿到黑市去卖,索马里老百姓的生活更艰难了。 今天的索马里为什么成了“海盗王国”?美军的干预不仅导致了电影中描绘的“黑鹰坠落”,更导致了一场国际性的灾难。由于索马里处在无政府的状态,所以欧美各国的船队大量进入索马里,他们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灭绝性捕捞,第二件是倾倒核废料。索马里的独立新闻媒体瓦德赫新闻曾经对海上武装劫持国际船只的行动进行过民意调查,结果发现70%以上的沿海居民都支持他们的行动。为什么?索马里老百姓说,抓你是活该,你们把我们的鱼虾全都捕捞光了,一点都不留给我们,我们活不下去,你们还把核废料都倒在我们的海滩上,不抓你抓谁?其实,欧美船只被劫是咎由自取,那是他们百年来掠夺非洲的报应,而我们的船只被劫,才真的是替罪羔羊。 除了索马里之外,第十章介绍了另外一个可怜的非洲国家——科特迪瓦,也叫象牙海岸,以前是法国的殖民地,直到今天仍然遭受着新帝国主义的严重剥削。 新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挑拨中非关系,如第十一章所讲述的,新帝国主义简直无法容忍中国以任何形式染指他们的非洲大陆。他们对我们的批评总结起来就是:中国国有背景的矿业公司,以每天不到一英镑的工资雇用当地人采矿,这些资源用中国的汽车、通过中国建的公路运输,最后经白中国建的铁路运到中国援助的海港,然后交给中国 的远洋公司运回中国,这背后还有中国的军火贸易撑腰。妖魔化不可怕,拿有组织的产业链来妖魔化是最可怕的,因为你很难用数据或者例子驳倒对方。这就好像有人诽谤你偷了一辆自行车,你出示证据说我当时不在现场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了。可是现在却有人说你是组织犯罪,说你的几个朋友偷自行车都是你组织和策划的,你再说你不在现场就不够了。现在西方就是这么指责我们,他们说,那几个人是你的朋友吧?你说,是的。他们说,他们把自行车放到你家里了吧?你说,是的。他们说,一个人不太可能买三四辆自行车来自己骑吧?你说,不可能。于是他们就得出一个结论:你知道你的朋友偷了自行车,还帮他们窝藏这些自行车。你怎么反驳?这就是西方人的强盗逻辑。我们须跳出新帝国主义给我们设下的圈套据理力争,彻底地剥开新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第五部分 美国到底在干什么 我们现在谈到如何走出危机时,总是会提到罗斯福新政,而且很多人幻想奥巴马也搞个新政,顺带着把中国也带出危机。可是本书第四部分分析得很清楚,新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先了解在奥巴马领导下的美国新帝国主义是怎么回事,千万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否则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过去,在小布什总统时代,美国只承认非黑即白,也就是——不是敌人就是朋友,这就是单边主义。在第十二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少数承认灰色地带的总统,他因此放弃了单边主义。但是就算放弃了单边主义,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也是不可能改变的。我认为奥巴马会以非常灵活的外交辞令,避重就轻地给足我们中国面子,而他们则取得所有的“里子”。 奥巴马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们是不是应该对他有另外的评价,他会不会是一个追求和平而放弃对抗的总统呢?其实我们很大程度上跟北欧人(包括挪威人)差不多,对奥巴马并不太了解。第十三章就来谈一谈诺贝尔和平奖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因为这个家庭型的男人放弃了美国一贯的单边主义,感动了北欧人,所以挪威就凭着感觉把诺贝尔和平奖送给奥巴马了。我们绝对不要因此而期望奥巴马会政变对中国一贯的敌意。 美国当年走出大萧条靠的是罗斯福新政,而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就是中国的白银危机和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从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开始崩塌,其后四年惨不忍睹。1933年4月,罗斯福接替焦头烂额的胡佛担任美国总统。他以“看得见的手”推出了众多强势的国家干预政策,包括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使美元贬值40. 94%以及加大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等等,把美国经济拉出了泥潭,这就是著名的“罗斯福新政”。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而且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民国经济学家刘大钧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当时的景象:中国商品的净出口从1931年的14. 17亿元猛降到1934年的5.35亿元,棉纱出口从1929年的34万担降到1935年的24万担,生丝从42万担降到18万担,茶叶从94万担降到63万担。出口萎缩首先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从1931年到1934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农业产值竟下降了47%,农村一片萧条景象。 总结起来,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手就是汇率大战,第二手就是贸易大战。80年后的今天,奥巴马所领导的美国新帝国主义,就像我厅所说的,绝不可能改变对中国的敌视。根据本书第十四章的分析,表面上奥巴马总是以圆滑的手段、技巧的方式,不痛不痒地对付我们,因为他要在表面上给足中国面子。而实际上,奥巴马不但继承了罗斯福的两手——汇率大战和贸易大战,而且还加上了第三手——成本大战。美国新帝国主义所发动的前所未有的三大战争对于中国而言到底有多大的杀伤力,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我相信茌读完本书后,各位读者会理解,帝国主义从来没有消失过,他们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借尸还魂罢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毛主席的一句话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第一部分 现代琦善的故事 现在,垄断已经成了事实。……事实证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别,例如实行保护主义还是实行自由贸易,只能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上或产生的时间上引.起一些非本质的差别,而生产集中产生垄断,则是现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的和基本的规律。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14页。 第一章 轮胎特保案答辩:为什么惨败于美国 郎言郎语: 中国企业不过是跨国企业可以利用的棋子,现在这些国际资本家却在听证的时候悄悄躲起来,让中国轮胎企业去冲锋陷阵,去跟美国工会对着干。 中国方面根本不了解美国的游说体制,整个组织抗辩的过程,从听证、发言到证人都是错的。 是谁在游说?游说组织跟奥巴马是什么关系?游说组织究竟代表谁的利益? 报复性关税弊大于利,对农产品和汽车进口采取限制将会是无谓的牺牲,橡胶工业协会的这一建议纯粹是为了一己之利。 一、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轮胎征惩罚性关税 2009年9月12日中美轮胎特保案发生之后,媒体的分析大部分都是在说我们的出日会怎么样,我们的企业究竞会受到多大冲击等,或者单纯从美国的政治角度来看,认为关税是奥巴马的政治筹码,并对此大发感慨。可是,在我们分析之前,能不能先知已知彼,换位思考一下? 轮胎特保案最后的结果是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一败涂地,而我们却没有人好好地?去思考一下,美国是如何走过一步步决策流程,最终决定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的。这就好像在美国打官司,最后输得一塌糊涂,而我们还没有弄明白美国的抗辩程序是什么,更没弄明自原告为什么要起诉我们。你连原告为什么要起诉你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输了官司,就跳出来表示不满,还威胁人家说以后不跟人家做生意了。这不是很可笑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美国的证据: 第一,过去四年里中国轮胎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跃居第一名。2004年至2008年,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数量上涨215%,金额上涨295%,2008年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出口美国4600万条,金额逾17亿美元。 第二,同期,关国轮胎产量下降25%,美国国内企业的份额由63%下降到不足50%。 第三,同期,关国轮胎行业有4400人失业,预计2009年失业人数还会增加2400人。 美国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出口搅乱了美国的市场,造成了美国工人大批失业,而出口里面排第一名的就是中国轮胎企业。所以,我要告你。非常简单直接的逻辑 二、美国工会提出的事实是否属实 而我们中国方面是如何回应的呢?2009年7月17日下午,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发表声明称,美国国际贸易协会(ITC)报告“事实认定错误、缺乏逻辑,不足以作为对中国轮胎采取限制措施的依据”。美国工会提出了两个事实:第一,四年之内美国轮胎市场突然乱了,进口产品大量挤占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本土工厂大量关闭和裁员;第二,进口中份额最大的是中国产品,中国的份额从5%飘升到17%。因此得出结论:中国的出口搅乱了美国市场。 而我们却在事实和逻辑都站不稳的基础上,就匆忙发表声明。这正中美国工会的下怀不客气地说,我们的声明才是没有事实根据,更没有逻辑推理。 为什么说没有事实根据?商务部没有指出美国工会所提出的两个事实究竟哪里认定有误,实际上两个事实都没有错误,这就是美国工会的高明之处,两个事实都是数字,数字本身通常都没什么问题,即便有问题,那也是美国工会调查数据时一手法的问题。其实真正的问题我们没有指出来,仔细读一下美国工会的报告,你会发现,按照他们的统计,美国对中国的轮胎进口量在过去8个月仍是大幅上涨,而中国方面统计的出口量却是在下降。所以,这里的事实如果有什么问题,商务部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出来,对方才能心服口服。但是商务部没有这样做,而只是笼统地说“事实认定错误”,你在国内审核反垄断的时候可以这样做,但是在美国人看来,你这就是不讲道理嘛! 美国工会主席针对这一点是怎么游说的呢?他的原话是:“The basic facts in this case cannot be denied or erased.”翻译成中文就是:这个案件中的基本事实是绝不能被否认或者涂改的。这句话的核心是两个词,第一个是“不能”,与这个词对气应的往往是“不容”。所以,他这句话给人造成这种印象:中国的企业和政府是不讲道理的,辩来辩去都是情感上“不容”怎样,而不是道理上“不能”怎样。第二个是“被”,被谁呢?就是中国政府、中国轮胎企业,以及跟它们利益一致的美国进口商。美国工会在媒体面前这么一渲染,中国方面的抗辩再有力也没用,人家已经不相信我们说的话了,他们认定了我们所说的话背后都是有利益驱动的,并且这个利益是跟美国老一白姓的利益相冲突的。我们还能说什么呢?越解释越被动。既然认定了我们受利益驱动,美国记者自然会对我持有偏见,因此不管我们说什么,人家也不会报道了。我们被人家扣上了这么大的帽子还不知道,找证人、组织游说机构的时候,找的都是什么人?不是在中国制造轮胎的,就是在美国卖中国轮胎的,比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找的是美国进口商行业协会。这不是正中下怀,又是什么呢? 三、美国工人失业的罪魁祸首:美国资本家 在事实方面我们没有给出有力的回击,那么逻辑方面呢?我们把美国工会的话简化一下就是:第一,进口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比本土企业多;第二,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比其他国家都多。结论就是: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太多,导致了本土工厂的大量关闭和裁员。其实这里是有逻辑问题的,这两个事实并不能推出这个结论。这两个都是事实,没错,但是这里能够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来自中国的轮胎进口数量很大,应该对美国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可是仔细想一想,中国产品的份额不过17%,还不到美国本土厂商的1/3,而且中国的轮胎商是高度分散的,并没有一家独大。而且中国轮胎商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其实还是在美国人手里。美国本土工厂关闭尽管是事实,但是这跟中国轮胎商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实际上,美国轮胎市场可以划分为汽车制造商市场(QEM market)和替换胎市场(replacement market)两个细分市场。其中后者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市场:由一流尖端品牌构成的高端市场(又称“一级梯队市场”)、由次要品牌构成的中端市场(又称“二级梯队市场”),以及由其他众多较低知名度品牌构成的低端市场〔又称“三级梯队市场”)。美国国内绝大多数制造商(虽然不是全部)在中国对美出口涉案产品前就放弃了三级梯队市场,并谋求在一级梯队市场和二级梯队市场获取更高的利润。 那么究竟是谁关闭了美国的本土工厂?是资本家,而不是代表劳动者的工会!是美国的资本家决定关闭美国的工厂,把工厂搬到中国来,从而既占有美国的高端市场,又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截至2006年底,外资在华轮胎企业有19家,共36个工厂。而在2005年全国轮胎产量已达到3.18亿条的基础上,轮胎企业又展开了新一轮投资热。而据权威机构预测,20 10年,中国轮胎市场的总需求只能达到3亿条,中国轮胎市场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出现。2008年,我国轮胎出口占总产量的63.8%,2009年前5个月占42.8%,是对国外市场依赖最大的行业之一。 美国工会针对一的问题是本土的失业和裁员,而真正造成美国工人失业的其实是跨国企业,也就是这些美国资本家。可是中国企业自我辩护时并没有分析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再大,市场份额也没有跨国企业大,17%的份额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外资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而就算是纯粹的中国企业,营销网络等产业链的其他六个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也都在人家手里。所以,中国企业不过是跨国企业可以利用的一枚棋子,而这些国际资本家却在听证的时候悄悄躲起来,让中国轮胎企业去冲锋陷阵,去跟美国工会对着干。 对比一下就明白了,美国四大轮胎企业中只有固铂站出来说不,为什么呢?固铂轮胎公司投资人关系部主任史尼克拉斯(Curbs Schneekloth)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之所以第一个站出来(在美国轮胎企业当中),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我们在中国以外的低成本国家没有生产基地。我们的竞争对手(固特异、米其林、普利斯通)在中国以外的低成本国家还有生产基地。”史尼克拉斯同时透露,司铂在美国原定的关厂计划将照计划进行(2008年12月,该公司宣布将关闭一家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轮胎生产工厂),工厂预计在2010年第一季度关闭,目前该公司在美国有4家工厂。目前,固铂轮胎在华共有两家合资公司,其中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年产超过1 000万条,供应国内及国外各大市一场;另外一家为固铂建大(昆山)轮胎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由美国固铂轮胎橡胶公司和台湾建大轮胎合资于2007年初建厂,年产超过300万条轿车轮胎,全部用于出口北美市场,目前占美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15%。 四、我们的对手到底是谁 闹了半天,最可笑的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搞清楚是谁在告我们。是谁在整我们?我们的媒体都是怎么报道的呢?我们的媒体都在说,提出特保调查的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各位读者不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吗?钢铁工人联合会,跟轮胎行业有什么关系啊?不是没事找事吗? 这就是可笑之处。这个工会的全称根本不是钢铁工人联合会,而是“The United Steel,Paper and Forest,Rubber,Manufacturing,Energy,Allied Industrial and Service Workers International Union”。如果逐字翻译过来,就是“钢铁工业、纸业和林业、橡胶工业、制造业、能源等联合工业和服务业上人国际联合会”。实际上,这不仅仅是美国的工会,同时也联合了加拿大乃至加勒比地区的工会,而且除了名字里包含的几个工业,还涵盖了有色金属冶炼、公共事业、集装箱工业、制药行业乃至呼叫中心等服务行业。因此这个工会在规模上相当于美国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至于这个工会的权力就更是不得了。200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这个工会的政治诉求就是让美国众议员汤姆?迪莱(Tom Delay)下台,结果4月份,这位众议员自己就宣布退出选举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团体是亲民主党的,2008年5月份,奥巴马正在跟希拉里争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选战在北卡罗来纳州和印第安纳州打得难解难分。这个工会通过他们支持的北卡罗来纳州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兹(John Edwards ),公开宣布支持奥巴马,后来的结果是奥巴马在两个州都战胜了希拉里。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工会怎么处理轮胎特保案呢?他们非常精通美国法律,当初中国加入WTO的时候跟美国签订了一个双边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和2000年中美关系法案,在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补充写入一个条款,即第421条。这个条款给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一项重要的授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如果发现中国的生产商导致或者威胁导致美国生产同样产品的厂商陷于市场混乱或者竞争无序,就有权向美国的厂商提供救济。具体操作上就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介入调查并最终做出裁决,随后根据这个裁决向美国总统提交一份具体的救济办法的草案。 美国工会就是遵循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向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审查中国的轮胎进口。实际上,这本来是美国劳资双方的冲突问题。美国四大轮胎商中排名第四的品牌也能占到美国市场15%的份额,它们在中国都有工厂,这些工厂半数以上的产能都是面向美国市场出口。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总共才占1%的份额,换言之,其中大部分份额都是美国四大轮胎商自己占有的,余下的部分中国企业也只是做制造,产业链的其他六个环节都是由美国企业控制的。美国工人的失业是怎么造成的呢?因为这四大轮胎商的资本家关掉美国工厂,跑到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生产之后再卖给美国市场。所以,美国工会愤怒了,利用中国入世时跟美国签订的协议,起诉这些伪装成中国厂商的美国资本家。当然,由于法律程序的问题,他们不能直接告美国资本家。而且他们认为美国资本家之所以搬到中国来,就是因为中国给美国资本家提供了不公平的条件,比如便宜的土地、劳动力等等,所以干脆就把中国的所有轮胎出口企业都给告了。而现在美国三个最大的轮胎企业都理亏,不吭声了,中国的企业反倒大张旗鼓地通过橡胶工业协会和商务部跟美国工会对着干。 五、掌握游戏规则才能做出有力反击 现在各位读者明白了吧?这场官司跟以往的贸易纠纷不一样。第一,这次找中国企业麻烦的不是外国的制造商,而是工会;第二,这次不是技术壁垒之类的贸易纠纷,而是美国劳资冲突引起的官司;第三,这次美国告中国企业的重点不是说我们倾销、补贴,或者知识产权问题,而是说这个行业的中国出口增长速度太快,以至于影响了美国的市场秩序。 所以,我们要迎战的话焦点应该是什么呢?应该首先从法律上反驳。因为美方整个行动的基础就是能够确认中国企业真的搅乱了美国轮胎市场,可是你仔细想一想,怎么才能确认这一点?什么叫市场混乱?翻开美国《1974年贸易法》,美国人的定义也很含糊。他们做出判断要看两个条件:第一,进口增长速度惊人;第二,也是最关键的,这是对本国产业构成实质损害或者威胁的“显著原因”。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什么叫“显著原因”。美国贸易法对此规定了两个条件:第一,是对本国产业实质上构成了重大伤害;第二,这个原因不一定要比其他原因的后果更严重。 简单来说,美国工会必须举证说明中国进口轮胎严重伤害了美国轮胎产业。可是我前面说过了,进口不是关键,因为进口并没有改变美国市场的竞争格局。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中国的进口轮胎相当大的一部分就是美国四大轮胎商在华工厂制造的,而即便是中国制造的,产业链其余六个环节也基本上都在美国企业手中。所以,最关键的结论就是“没有显著伤害”,因此中国进口轮胎不构成“显著原囚”,整个官司乃至后续行动都是不合法的。 可是,我们的橡胶工业协会和商务部是怎么辩护的呢?我们派出的代表徐文英反复强调的又是什么呢?“不是我们中国轮胎出口影响了美国轮胎工人的就业问题,而是全球经济下滑导致美国的一些轮胎企业关闭。”然后呢?为什么不进一步引申到法律问题呢?众所周知,全球经济下滑是从2008年开始的,而美国工会提出的证据是从2004年到2008年中国轮胎进口影响美国市场,这个回答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更致命的错误是我们的代表直接批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这既是法律上的无知,也是政治上的错误。前面我说过了,美国工会就是遵循(1974年贸易法》第421条款,向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来审查中国的轮胎进口。说到底,这是商务部的前身——对外经贸部跟美国签订的协议中规定的。你现在却不断地批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要知道,这个部门是1916年美国国会授权成立的,下面专门设有一个机构来收集和分析贸易数据,用于白官和国会决策参考。不光是中国贸易问题,美国国会已经把所有对外贸易问题的一调查权都授予了这个部门。在辩护过程中批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好像你向商务部申请反垄断审查,却公开批评商务部下设的主管部门,你还想获得通过吗?另一方面,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批评也缺乏政治上的考虑。要知道,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中大部分投赞成票的委员都是民主党人,而且其现任主席阿拉诺夫(Shara L. Aranoff)来自国会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是一个彻底的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的总统面前批评其资深同党并不可取。 其实也难怪徐文英,她不是学法律的,也不是学国际贸易或者国际政治的,而是学橡胶工业的。这就不难理解她的一些看法和行为了。在问答环节,徐文英在语言方面的困难开始暴露出来。当美国财政部代表米尔斯( Timothy Mills)代表审判席提出第一个间题时,徐文英发现白己不能完全听懂他的提问,只好请“考官”重复一次问题。最终,随同作证的中方委托律师司布纳代为回答了美国财政部的提问和此后的人部分提问。所以,就算是第一二重要的问题—政治问题,徐文英一也没说到点子上。对于判定该特保案十分关键的一点——实施特保措施能否增加美国就业,徐文英也许并不认为是关键问题。 徐文英答辩的最后一点是临时加上去的。她说,在目前经济萧条和失业率攀升的情况下,如果提高中国轮胎的价格,只能使美国消费者推迟更换轮胎,从而增加高速公路上的安全隐患。这种水平的回答一也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了。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她在听证中竟然提到中国政府鼓励合资轮胎公司产品出口,这不是给美国提供中国搞不公平贸易的口实吗?看来学橡胶工业出身的徐副会长,对听证中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的确有很独特的见解。 六、报复性关税弊大于利 如果你是奥巴马,看到正反双力一的上述辩论,会做出什么决定呢?一方面,正方代表是全美最大的工会,提请贸易主管部门审查,并且说这关系到几万美国人的就业问题,这个工会当年大选时还公开力挺你;贸易主管部门的审查结果是证据确凿,建议你签署命令,征收惩罚性关税;与此同时,工会5万多名会员向白宫和国会致信要求你签署,国会的一大堆议员也致信希望你签署,而美国舆论也是一边倒站在这边。 另一方面,反方代表批评完美国工会,又批评贸易主管部门,而这个部门的六名委员大部分都是跟你一样同属于民主党。在答辩过程中,要么不解释,直接给你扣上“事实错误、缺乏逻辑”的帽子;要么解释的道理根本讲不通,动不动还要威胁你一下,如果签署会导致你们国家高速公路事故增多,会导致你的国家好几万人失业。最后你发现,站在这边的,不是中国政府,就是中国企业,一冉就是销售中国产品的美国贸易商。就算是在中国有工厂的美国四大轮胎商,也只有老四站出来反对。 于是,毫无悬念,奥巴马站在了正方一边。 轮胎特保案通过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对媒体说:“我们希望能够在农产品和汽车进口方面,对美国采取措施。”凭什么?你凭什么把农产品和汽车工业拖进来?你跟全国的农民兄弟、全国打算买车的老百姓乃至汽车工业联合会商量过吗? 报复性关税不是随便选个行业就可以实施的。美国报复我们,人家有这个资本,人家可以不用中国的轮胎,反正美国有大量生产线闲置,就算进口轮胎也完全可以从其他国家进口。实际上,这几年泰国等国对美国出口也是大幅上升,谁让人家泰国产橡胶呢。所以对中国一个国家的惩罚性关税并不会大幅推升美国的国内价格,这样的报复并不会导致最终让国内消费者买单。 中国可以这样做吗?不买美国大豆,中国人炒菜就不能放油了,难道要求全国人民改变饮食习惯吗?我们征收报复性关税的结果,最后买单的是全国老百姓,美国最多明年少种点大豆就是了,反正价格推高了,正好抵消销量下降带来的损失,所以美国粮商还是可以高枕无忧。可是中国呢?猪肉价格涨一点就民怨沸腾了,对美国农产品的关税你敢涨多少? 汽车行业呢?开玩笑,中国汽车工业浪费了多少口舌才取消了对整车的高额税率?现在又要涨回来?那样做的结果一也很明显,外国厂商做好零件,甚至将主要零件都组装完,就是不做成整车,然后零税率出口给国内的合资工厂,这样合资工厂能做的就永远都是最简单的组装。美国人本来就不想把汽车的核心技术,也就是核心组件的生产放在中国,你一征收惩罚性关税,他们就更不会这么做了。如果连带零部件一起征税,世贸组织怎么裁决我们先不管,中国这么多打算买车的人怎么办?要知道,中国汽车工业是高度依赖原装关键部件的,这样最终高额的关税都得我们老百姓买单。这不是把经济刺激方案全给毁了吗? 结论非常简单,轮胎特保案的首席代表谈判失败不但不以为耻,反而基于一已之利提出不合理的建议,完全没有顾及所提到的两个行业的消费者和企业的安危,并且进一步损害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轮胎特保案不但失败,而且后患无穷。本书最后一章将会讨论这次特保案的失败将如何带来一系列的国际贸易制裁。? 资本家的垄断同盟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首先瓜分国内市场,把本国的生产差不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内市场必然是同国外市场相联系的。资本主义早已造成了世界市场。所以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随着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殖民地联系和“势力范围”的极力扩大,这些垄断同盟就“自然地”走向达成世界性的协议,形成国际卡特尔。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58页。 第二章 水价合同谈判:为什么惨败于法国 郎言郎语: 我想请问一句:凭什么?各地政府有什么理由说涨就涨? 威立雅出价的17亿元是净资产的4倍溢价。它要怎么赚回来? 按照这个公式,兰州水务公司要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上调水价,而不是根据成本上调。 既不投资又不赚钱,那你的资产是怎么增加的? 他们下了不少工夫,我不知道是怎么增加的,这些人造假的能力绝对在我们之上。 纵观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当然有时候非常凄惨,老百姓经常吃不上饭,可是老百姓因为水价过高而喝不上水,我们历史上还没出现过这种现象。 一、城市水价涨声一片 水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我想不需要多说了。这一章来谈谈最近国内各大城市上调水价的问题。据报道,全国35个大中城市当中,有一半的城市将在2009年完成水价上调,而且还有1/3的城市准备在2010年上调水价。兰州市宣布从11月起将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再上调0.3元,哈尔滨的水价也将上涨,根据报道,哈尔滨供排水企业希望上调水价的幅度在百分之百以上。 我们的水价要上涨了,我想请问一句:凭什么?各地政府有什么理由说涨就涨?水可是我们时刻都离不开的,不像牛奶或者牛肉面,价格涨了我们可以不吃,改吃别的东西。水这东西再涨价你也得喝,水是民生必需品,是战略物资。你说涨就涨,各地地方政府好大的胆子!在这里我要替全国老百姓出一口气,来谈一谈你凭什么涨价。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这么多年来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大力招商引资,结果招来了几只会吃人的老虎,它们掌控了我们的供水系统。它们是谁?法国的威立雅水务集团、中法水务局,它们到了中国,掌控了我们中国的供水系统,然后要求涨价。更令人气愤的是,我们研究了它们当时签订的合同,简直是丧权辱国,这就是我的结论。某些地方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水务合同之后,现在要由我们全体老百姓买单。而我们的学者更有意思,比如某些地方涨价听证会请学者来发言,我们的学者竟然同意政府涨价,而且认为涨得还不够,应该多涨一点。你是代表老百姓吗?我们为什么不去研究水价为什么涨?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想从兰州模式开始谈起。因为兰州市已经宣布了,将居民生活用水每立方米上调0.3元,我就来谈谈兰州水价为什么要上调。当然,像兰州一样的城市有很多,不止它一个,我们来看一下水价到底为什么要上调。 有些网友说,无论召开多少场听证会,在这场游戏当中,市民的意见都无足轻重。按照兰州市和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两年前所签订的合同,如果水价不上调,威立雅公司就可以以不履行合同为由,将兰州市政府告上法庭。所以只要兰州模式仍然存在,各城市水价就会一轮一轮不断地上涨。 二、兰州模式注定涨价宿命 我相信各位读者看到这里心中都有一个大问号,怎么回事?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两年之前,兰州市以招商引资的名义引进了一只老虎,叫做法国威立雅,引进之后,除了原来兰州供水集团的名字换成了兰州威立雅水利集团之外,办公楼和楼内的装修都是两年前的样子。取水、处理水的绝大部分设施,都是2007年公司被收购以一前的资产,有的还保持着20世纪50年代修建时的模样。而且党委、武装部等机构一切如故,什么都没改变。根据兰州威立雅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田华强所说的,除了几位高管来自威立雅公司之外,其他的都没什么变化。也就是说,威立雅来了以后什么事都没干。 这个什么事都没干的威立雅,在合资后的第二年就提出,目前的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申请水价上调49%。为什么呢?威立雅说,目前企业供水成本已经一上升到1.95元每立方米,与现行1.45元每立方米的价格倒挂,所以要求将水价上涨0.7元每立方米,达到2.16元每立方米。更有趣的是什么呢?你要调价,你说成本已经上升到1.95元,那你把你的成本数据拿出来,结果威立雅就像150年前的帝国主义一样,悍然拒绝我们的要求。你能相信吗?这都什么时代了? 威立雅拒绝提供成本费用增加的相关数据,甘肃省物价局对它的提价申请做过调查,把成本从3.46亿元下调到3.42亿元,对其申报的总成本也从4.09亿元下调到3.61亿元,审核掉了4856万元。但是甘肃省物价局的处长王辛承认,所有的数据都来自威立雅公司。既没有第一手财务资料,也没有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而老百姓就得负担成本。各位读者能相信吗? 我还看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2009年7月20日,听证会的代表向威立雅质询,为什么2008年折旧了5000万?通常来说,某水务公司收购一个城市供水公司之前,该城市供水管道折旧是一公里一年8分钱。外资进入之后,将折旧年限从80年降低到10年,于是折旧就提高到6倍,也就是每年每公里折旧5毛钱。为什么提高?因为目前法规没有具体规定,所以这些外资公司就钻了这个空子。通过折旧来提高费用,然后让老百姓来付费。当初怎么会签这样一个合同呢? 我们研究了当时的合同,发现当时有三家公司报价。威立雅报价17亿元购买兰州水务公司,它的竞争对手中法水务报价4.5亿元,首创水务报价2.8亿元。法国威立雅的报价足足高了几倍,这几倍的差价人家难道不想赚回来吗?你怎么敢卖呢?你把我们老百姓的命脉给卖了!当时兰州供水集团的净资产是9.5亿元,威立雅买了45%的股权,也就是4.27亿。计算下来,威立雅出价的17亿元是净资产的4倍溢价。它要怎么赚回来?你有没有想过,它是要报复的?你以为法国人傻吗?法国公司在国外的收购都是政府行为,你知道吗? 这就是国家的战略行为。我们允许家乐福来中国开超市,可是如果我们要去法国开超市,只要超过300平方米,都必须经过法国中央政府的批准。我们为什么允许它这样无礼的进来?因为我们不懂游戏规则。 三、威立雅合同陷阱 威立雅花了17亿元购买我们的水厂,合同里有什么陷阱呢? 第一,规定水价上涨的公式,而且这个公式和成本无关。如果说你一立方米水的生产成本是5毛钱,成本涨到6毛钱的话要加价,这还可以理解,因为你的成本上升了。但事实不是这样,按照这个公式,兰州水务公司要按照当地的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上调水价,而不是根据成本上调。各位读者能相信吗?当地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是不是真实的数据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些?由于水价上调遭遇舆论压力,威立雅非常气愤地公布了这个合同。按照合同条款,兰州市必须涨价,否则萨科齐就会打电话,法国人就是这么可恶。 第二,兰州供水集团的土地本来要卖8.37亿元,但是兰州市政府考虑再三,决定不将其计入转让资产,也就是说免费给威立雅。 第三,兰州市供水改造潜力很大,因为兰州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没有分开。工业用水对水的品质要求比较低,脏一点没关系,因为只是用于冷却机器。但是由于兰州市没有把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分开,因此工业用水用的也是自来水,这种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整个兰州市的管网漏水率高达50%以上,相当于一半的水都白白流掉了。 而且威立雅并不负责维修管网,它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支付17亿元,之后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根据物价和收入水平就可以实施调价。整个兰州市这么大、这么复杂的水网,这是成本最高的一部分,由谁负责?兰州市政府。如果兰州市政府不做,要威立雅去做呢?威立雅说了,所有改造管网的成本全部反映在水价上。这样一来兰州市政府压力就大了,如果要威立雅来做的话,反映在水价上,就要翻两三番了,老百姓还不闹事吗?所以兰州市政府只好忍气吞声,自己全干了。威立雅干什么呢?它只来赚钱,它的17亿就是这么收回来的。 总结一下,按照市值来计算,水务工厂价值19亿元,我们17亿元就卖掉了。虽然这个价格跟净资产相比是4倍的溢价,可是按照我的算法,市场价值应该是19亿元。转让价格比市场价值低了2亿元,兰州市政府还免费送给威立雅8.37亿元的土地使用权。而且转让之后水价不是根据成本调整,而是根据物价和收入水平不断地上涨,否则兰州市就是违约。如果兰州市违约,法国公司就会打着中央政府的旗号到处起诉兰州市政府,把钱要回来。而且,转来转去,最后我们发现,转让的都是盈利的业务,而真正需要投资建设的管网,要么是兰州市政府自己做,要么是以水价上涨的方式补贴给威立雅,让它来做。而且,两年之前签的合同,到今天我们发现水价每年都在涨,可是威立雅公司既没有投资建设水管网络,也没有引进技术;既没有派专家来,也没有聘请专业经理人,整个企业原班人马一点没变。只是在财务报表上下了不少工夫,通过会计操作把财务报表搞成了亏损,然后要求涨价。至于是怎么亏损的,成本是怎么核算的,威立雅悍然拒绝我们调查,不把资料给我们,好像回到了150年前的大清王朝。 当然了,威立雅说,你不想涨价也可以,兰州市政府必须再把这个工厂买回去。而要买回去的话,就要按照威立雅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来谈价格。威立雅的资产负债表细节是不公布的,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下了不少工夫,虽然实际上没有做任何投资,却增加了资产,我不知道是怎么增加的,这些入造假的能力绝对在我们之上。资产增加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增加投资,第二个是未分配的利润转成资产。按照威立雅的说法,它是年年亏损,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它一毛钱都没有投资。既不投资又不赚钱,那你的资产是怎么增加的? 四、将来我们会喝不起水吗 这种转让给外资的手法实在是恶劣之极,外资的蛮横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要回购的话,就要以威立雅没有任何投资却不知道怎么增加的资产价格来回购,这就是我们签的合同。所以兰州现在开始上调水价,每立方米涨3毛钱。 我们的学者在这种时候也没少干坏事,他们讲了很多问题,帮助各地政府找理论依据,这是我们这些学者最喜欢做的事。只要某些地方政府想干什么,不管对与错,找来一群学者,他们就会帮你找理论依据。这次兰州要上调水价,我们的学者就找来了一些理论依据:第一,调整水价其实对有钱人的伤害是最大的。这句话我听不懂,我想不出来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他们说,因为有钱人家里有游泳池,还要去洗桑拿,所以他们的用水量是普通老百姓的100倍以上,如果涨价的话,他们每个月要多付3000块钱,所以他们的负担是非常大的,而一般老百姓可能每个月只多付30块钱。拿3 000块跟30块相比,可见有钱人受的伤害是比较大的。 这是什么逻辑?对于中国那些暴富的企业家来说,3000块钱算什么?去夜总会一晚上的消费都不止3 000块,他们根本不在乎。可是对于我们普通的老白姓来说,每个月水费增加30块,他们就要少吃三顿饭,因为大部分人是非常贫穷的。所以,你要涨价可以,对这些企业,尤其是国企涨价,对有钱人,那些家里有游泳池的、洗桑拿的,对他们涨价,对他们涨价10倍,普通老百姓减一半。我们老百姓很可怜,我们的抽水马桶水箱上那个抽水的按钮都有两个,一个圆圈切成两半,小半是冲小便的,大半是冲大便的,我们老百姓用水已经很节省了,还要涨价?真正用水多的是桑拿,是游泳池,那都不是我们老百姓用的,是企业家用的,因此,要涨价就对他们涨,涨10倍,我们减一半。如果这样涨价的话,我相信威立雅事件会得到非常好的解决。 第二,我们的学者说了,世界银行测算出来的“3%”原则,也就是说水费占居民收入的3%是最合理的。以深圳为例,按照这个标准来一计算的话,深圳的水价应该是每吨15元。目前当然还远远不到这个水平,所以他们推断,水价上涨的空间非常巨大。你是怎么算的?美国是什么水平?人家人均收入一年几万美元,我们连几千都不到。我们绝大多数老百姓人均储蓄才6000块,我们这么贫穷的国家,你用美国的标准来算,这不是笑话吗?美国人用水的范围跟我们不同,他们要自助洗车,家庭草坪也要经常灌溉,跟我们完全是两码事。你还要照搬世界银行的“3%”原则,简直是胡扯。 北京缺水情况很严重,所以搞了南水北调工程。按照专家测算,南水北调之后,居民用水成本预计会增加到每立方米6元,这比刚刚经过第一轮调整的北京水价整整高出2元。而且某些专家测算,这个价格没有足够压缩的能力,所以将来的缺口还是很大,因此有可能要把水价提高到每立方米8元附近。水价提高到8元,再加土北京市不断飙升的房价,老百姓还要不要过日子?纵观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当然有时候非常凄惨,老百姓经常吃不上饭,可是老百姓因为水价过高而喝不上水,我们历史上还没出现过这种现象。 如果水价涨到每立方米8元的一话,我都喝不起了。当然啦,请各地政府不要自己对号入座,我说的是非常少数的某些地方政府,有兰州模式的嫌疑,为了招商引资,把我们老百姓的命脉都卖掉了,而且是高价拍卖。而高价拍卖的结果,外资一定会通过合同方式补回来。最后还是要由我们的老百姓来买单。 我们中国一向是一个尊重合同的国家,你既然已经跟中法水务或者威立雅等公司签订了不平等合同,我们也没什么话可说,签都签了,还能怎么办呢?既然如此,能者多劳,我们的企业家们赚这么多钱,能不能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呢?所以,最后再一次建议,请给他们涨10倍,我们老百姓减一半。 最新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是最大企业家的垄断同盟的统治。当这种垄断组织独自霸占了所有原料产地的时候,它们就巩固无比了。我们已经看到,资本家国际同盟怎样拼命地致力于剥夺对方进行竞争的一切可能,收买譬如蕴藏铁矿的土地或石油资源等等。……资本主义愈发达,原料愈感缺乏,竞争和追逐全世界原料产地的斗争愈尖锐,抢占殖民地的斗争也就愈激烈。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72页。 第三章 力拓铁矿石谈判:为什么惨败于美澳日 郎言郎语: 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在谈判桌上为何没有话语权? 我们跟其中任何一家谈判时,他们的态度之强硬是你无法想象的,就算我们的需求量这么庞大也不管用。 世界上的铁矿石难道越来越稀缺吗? 只要做过铁矿石生意的人都知道,铁矿石或者叫铁矿砂之多啊,我甚至怀疑跟海边的沙子一样多。 全球需求低迷时刻,面对中国大单,谁让铁矿石企业态度如此强硬? 这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公司谈判的时候如此的财大气粗,寸步不让。 资源小国日本如何掌控全球矿业命脉? 因此日本人根本就不太在意铁矿石价格涨不涨,你要涨就涨,它根本就不在乎。 一、“力拓事件”折射国际铁矿石交易控制权 根据2009年8月9日保密局披露的信息,在跟力拓关于铁矿石的交易谈判方面,中国大约损失了7000亿元,这个金额是非常庞大的。那么我们在与外资谈判时为何处于如此的下风?这已经不是一个购买的问题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谈判的问题了。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不理解铁矿石,或者说国际大宗物资的游戏规则。 对于国际大宗物资,包括石油、铁矿石、农产品、有色金属等等,它们的定价机制是非常复杂的,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供需原理就能决定的。我看到最近钢铁协会的报道,说在谈判的时候我们是购买者、需求方,我们购买的量这么庞大,我们应该有话语权。结果最后发现,我们不但没有话语权,而且别人简直是予取予求。我所谓的别人就是指力拓、必和必拓以及淡水河谷,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三大铁矿石供货商。 我们跟其中任何一家谈判时,它们的态度之强硬是你无法想象的,就算我们的需求量这么庞大也不管用,它们理都不理,该怎么办怎么办。它们甚至不惜冒着谈判破裂的危险,就是不改变规则,这是为什么?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铁矿石的价格到底是怎么决定的。你认为是由供需决定的吗?需求上升,价格上涨;供给上升,价格下降,是这样吗?在2008年8月份、9月份之前,我们也经历过可怕的国际通货膨胀,铁矿石连续三年以百分之七十几、百分之十几、一百分之九十几的速度狂涨;石油价格从2004年的38美元一桶,涨到了2008年下半年的147美元一桶;农产品价格也在狂涨。 你认为这是由供需决定的吗?只要做过铁矿石生意的人都知道,铁矿石或者叫铁矿砂之多啊,我甚至怀疑跟海边的沙子一样多。我就从来没见它缺过货。那这个价格是怎么决定的呢?我认为我们宝钢的几位领导人最近几次发言还是比较到位的,他们慢慢理解了,这一切都是华尔街的操纵。各位读者知道吗?真正赚了大头的是华尔街,这一切的现象,一切大宗物资价格的大涨大跌,基本上都受制于华尔街。 其实我们走出去的例子已经有不少了,像湖南的华菱钢厂曾经收购过澳大利亚FMG铁矿,它以平均2 .48澳元的价格收购了FMG铁矿17.4%的股权,等到收购完成之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发现,铁矿石的价格不是FMG所能决定的。这次跟力拓谈判铁矿石价格,也是同样的,铁矿石价格也不是力拓能够决定的,证据呢? 二、铁矿石价格由谁决定 我们来看一下图3-1,图中显示了原油价格、波罗的海综合指数(所谓波罗的海综合指数就是运费的指数)以及铁矿石现货价格。我们可以发现,铁矿石价格把原油价格和波罗的海船运指数价格全部包括在内了。也就是说铁矿石价格那条线是由原油和波罗的海指数两条线支撑起来的,只要这两条线往下走,铁矿石价格的线就会跟着往下走。如果这两条线升起 来,就把铁矿石价格的线给推高了。也就是说,铁矿石的价格基本上是由波罗的海指数和原油价格共同决定的。 图3-1铁矿石价格、波罗的海综合指数以及原油价格 讲到这里,我相信各位读者都懂了。你想谈判什么?你要谈判一个比较低的价格。那么,只要波罗的海指数下跌,原油价格下跌,铁矿石价格就会下跌。 三、华尔街有最终的定价权 原油价格和波罗的海指数是由谁决定的?是由华尔街决定的。如果你想得到便宜的铁矿石,那就必须找高盛,拜托它们把价格拉低,只要把原油价格和波罗的海指数价格拉低了,铁矿石价格必然降低,这就是游戏规则。 我曾经告诉过华菱钢厂的人,我说你们收购了FMG公司17. 4%的股权,这非常好,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国家走出去战略成功的一部分。可是问题是,你们有什么好处?他们告诉我,他们可以派一名董事。我说一名董事是没有用的。那么我们走出去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呢?如果价格不是由你决定的话,你会发现,你收购力拓也好,收购FMG也好,到最后价格还是由图3 -1决定的,而这一切的背后是美国政府。 因此,你会发现这个谈剡是非常艰难的。因为铁矿石的价格取决于石油价格和波罗的海指数,真正能够决定石油价格和波罗的海指数的是华尔街,而华尔街的背后就是美国政府。这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公司在谈判的时候是如此的财大气粗,寸步不让。因为这是战略物资,美国政府不可能让它市场化,不可能让你随便谈判谈出价格,这一定都是国际列强角力的最终结果,这是必然的。 所以今天的钢协谈判不是一个简单的供给跟需求的问题,铁矿石价格通常都是通过波罗的海指数和石油价格来操纵的,而在背后支持澳大利亚的是美国政府。那么请你告诉我,你要怎么谈?媒体还告诉我说,郎教授,这次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我们取得了进展,过去的长协议都是一年期的,而这次签订的是半年期的合同,半年之后,我们就又可以谈判了。我 说,你相不相信,它跟你签半年期合同的原因就是半年之后铁矿石价格必涨。结果没过多久,石油价格涨到80美元一桶了,波罗的海指数也翻番了,铁矿石价格也狂涨了。你不是半年之后再签吗,再签就是个涨价的合同。这一切完全操控在对方的手中,你毫无办法。 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游戏规则。那么我们有没有别的方法解套呢?我觉得日本的例子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最需要钢铁的日本是怎么进行谈判的。 四、日本钢企的情况 日本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大小钢厂一大堆,前三名的钢厂只占市场份额的15%;韩国前三名的钢厂占全部市场份颧的89%;而日本的前三大钢厂占的市场份额是67%而且韩国只有一家钢厂可以进口,叫做浦项钢铁厂,日本也就是五个钢厂。而我们有很多钢厂,不但有很多大钢厂,还有很多小钢厂,有38家小钢厂绕过了钢铁协会,自己跑去谈判。这就是我们做的事,这也不奇怪,因为我们不懂游戏规则。 我前面已经解释了定价过程,那么我请问,在了解了定价过程之后,你该怎么做?这已经不是继续与澳大利亚谈判这么简单的问题了,我希望保密局公布的间谍案确实是实情,否则后果将让我们极其难堪。但这不是一个间谍案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在这种机制下我们该如何自保的问题。 如果我问哪一个国家是资源贫穷国,我相信各位读者的直觉肯定认为是日本。那么请各位读者想一想,连你都认为是日本,日本人自己会不知道吗?如果日本知道自己是资源贫穷国,那么日本会怎么做?40年前,投资矿山有非常大的风险,因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主要在各自的地盘之内进行贸易交易,譬如说苏联集团和美国集团,它们之间互相不交易,各自在东西两大阵营之内交易。但是西方各国在40年前发展已经到了尽头,该建的高速公路也建了,该建的铁路也建了,该建的轮船也都建了,所以它们对于矿产资源已经没有需求了。因此当时的情况是谁拥有矿山,谁就有最大的风险。因为第一没有什么需求;第二路途极其遥远,你能不能想象在40年前,你要到澳洲去开矿,那是什么概念?那远得都无法想象了,而且澳洲工人又喜欢罢工,麻烦得很。又没有市场需求,工人又喜欢罢工,路途又遥远,开采又困难,简直是自找麻烦。 所以那个时候投资资源,包括铁矿石,是一个风险非常大的行业。因此在那个时候选择投资矿山,没有冒险精神的企业是不敢做的,而日本就在那个时候出击了。 五、日本钢企积极参与铁矿石开发投资 根据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网站上的资料,从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四五十年前开始,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就积极参与投资开发铁矿石资源。就在投资矿产风险这么大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开发了。为了获得长期稳定供应的铁矿石,2003年,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收购了世界最大铁矿石巴西淡水河谷的母公司15%的股权,并且还持续扩大了与澳大利亚力拓以及必和必拓之间合作铁矿石的事业。基于三井物产拥有的股权比例,它目前控股的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也就是说,在四五十年之前,当西方需求开始狂跌,大家普遍认为矿山毫无经济价值的时候,日本人已经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了。日本人开始大量收购铁矿石,其实也不是收购这么简单,而是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开发,共同获益。 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从2002年才开始购买国外的铁矿石。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每次访华的时候,都带着铁矿石的厂商,希望我们中国政府买他们的铁矿石。当时我们是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进口,可是2002年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们中国由于成为制造业大国,对于铁矿石的需求陡然上升,因此,我们就开始进入这个市场,而且由于我们不了解游戏规则,遭受了很多损失,比如力拓的例子,我们损失7 000亿元。可是我们2002年进入铁矿石市场的时候,完全不了解这些,不要说当时不了解,我们到今天还是不了解。再看看日本人,日本人在四五十年之前,当矿山资源属于萧条产业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那么日本是什么战略呢? 六、中日钢企的差别 日本的战略是这样的,他们有五家有冶炼厂的钢铁企业,但是请注意,他们是谁谈判?钢厂不谈判,商社谈判。有两家商社,一家就是我刚才说的三井物产,另外一家是伊藤忠商社。由三井物产和伊藤忠商社负责跟力拓、必和必拓谈判,也是三井跟伊藤忠负责销售。 钢铁企业只负责生产,这有什么好处呢?三井和伊藤忠已经控制了上游的铁矿石的价格,而且还负责下游的销售,很大一部分的钢材,叫做特殊钢,都卖到中国来,这就是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如果铁矿石价格上涨,三井和伊藤忠赚钱,它们会从上游让一部分利给钢厂,不会让钢厂亏损。然后通过下游的销售,把那些我们做不出来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如特钢,卖给中国,把部分钢厂损失转嫁到下游。它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整合。 也就是说,日本的商社和钢铁企业之间是一个联盟。如果铁矿石价格下跌,钢铁企业赚钱,商社损失,那怎么办呢?由钢铁企业来补贴商社。如果铁矿石价格上涨,商社赚钱,则由商社来补贴钢铁企业。通过集团内部的互相补贴,保证每一个成员都不会遭受损失。因此日本人根本就不太在乎铁矿石价格涨不涨,你要涨就涨。而且根据1981年确定的全球铁矿石的定价机制——我不知道这个机制是谁规定的,不过我现在觉得这是一个极大的阴谋,根据这个定价机制,从每一年的第四季度开始,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与客户谈判,只要一家钢厂达成协议,谈判就结束。而且我们的数据显示,通常首先达成协议的都是日本的企业。 譬如说2005年2月22日,日本的新日铁和淡水河谷单方面达成协议,铁矿石涨价71. 5%,谈判结束,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钢厂都要根据这个协议提高价格。2008年2月18日,新日铁又与淡水河谷达成了涨价65%的协议,再次迫使中国企业接受了如此巨大的价格增幅。他们通过铁矿石涨价,商社赚钱,补贴钢厂的损失;日本的很多特钢是卖给我们的,他们通过下游销售的提价,把成本转嫁给中国,这就是他们做的事。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涨不涨价,因为他们早在四五十年之前已经建立起这个联盟,通过商社跟钢厂之间的互相补贴,安然度过每一次涨价。铁矿石价格涨也好,跌也好,他们都是赚钱的。这是日本在四五十年前勾画出来的战略。 我们呢?我们的钢协代表大钢厂,另外还有几十家小钢厂各自为战。钢厂负责谈判,钢厂负责销售,负责谈判的不懂游戏规则,不知道铁矿石价格是怎么决定的,甚至不知道美国是背后最大的控制者。所以谈不下来,铁矿石涨价,我们钢厂的成本上升,而我们生产的钢大多是中低级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就没有议价能力,对下游的销售很难提价,所以到最后遭受了损失。 我们是完全被动的,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像日本这样的机制。为什么没有形成机制呢?因为我们一直陶醉于我们的资源大国的美名,自认为我们地大物博,从来没有想到走到今天,真正的资源匮乏国家是中国而不是日本。若非如此,这次谈判我们怎么会这么被动?一个小小的力拓怎么会让我们中国损失了7000亿? 按照惯例,2008年第四季度力拓和新日铁达成降幅33%的基准价,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钢厂都要接受这个降价。但是钢协其后的谈判对于力拓降低33%的基准价决定不满,认为应该对中国降低更多才对,因此在不懂游戏规则的情况之一下竟然一赌气不谈了,所以我们一直用现货价格进口铁矿石。而且我们的钢协还发挥了我们中国人走后门、挖墙脚的本领,竟然绕过力拓,直接找到巴西淡水河谷购买铁矿石。这又是不懂游戏规则的做法,请各位读者想一想,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的立场当然是一致的,怎么可能允许我们走后门呢?最后,淡水河谷通过媒体公然给了钢协一个耳光,宣布不接受钢协的谈判,真是丢人丢到家了。2009年11月10日,力拓指出,中国现货价格已经高出基准价27%,这一事实将成为明年谈判的基础。这个信号再度证实了之前有关三大巨头要求铁矿石谈判涨价30%的说法,再次打了钢协第二个耳光。我想质问钢协,是谁给了你们赌气不谈判的权力,从而造成我们国家巨大的损失? 第二部分 现代东印度公司:孟山都+四大粮商+华尔街 金融资本造成了垄断组织的时代。而垄断组织则到处实行垄断的原则:利用“联系”来订立有利的契约,以代替开放的市场上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大的企业之间订立的契约,按照施尔德尔“婉转的”说法,往往“接近于收买”。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56页。 第四章 大豆大战:我们为什么惨败 郎言郎语: 2004年,一场大豆危机令大批中国压榨企业破产。 为什么要在2004年3月底以这么高的价格——4300元购买800万吨大豆呢?就是笨。 大豆价格暴跌,世界四大跨国粮商开始大规模圈地运动。 它们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破产的压榨企业,然后参股多家大豆压榨企业。 四大跨国粮商都是谁?它们在中国都做了什么? 这四家公司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在国际上就叫做ABCD。 四大跨国粮商攻城略地,究竟意欲何为? 大豆价格提高了,金龙鱼油价提高了,然后赚你5%~10%的利润,就这么简单吗? 一、国际大豆价格波动 中国大豆价格是由谁控制的?在这里我告诉各位读者,这就是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所作所为。这一群人也可以简单地叫做金融资本,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我国大豆的价格。当初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一上升,我们的粮油价格就跟着上升? 我要告诉各位读者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国的大豆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出油量?美国大豆的品质为什么这么好?美国的大豆甚至还特别抗疾病,为什么呢? 中国拥有世界上野生大豆品种的90%以上,所以中国其实是真正控制了大豆品种的。然而,一件愚蠢的事情发生了,美国有一家种子公司叫做孟山都,它没有这么好的大豆品种,于是在2000年到中国来访问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这就是所谓的友好访问。有人来访问,我们都会对他们很友善,请他们吃饭,请他们喝五粮液、茅台,宾主尽欢。孟山都对我们中国入讲究“对等”的劣根性了如指掌,什么叫“对等”?比如一个正部级的官员来访问,我们就派正部级官员迎接,这就是为什么北大一位副教授(暂隐其名)的名片上写着(副局级),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出差访问从来没有人接我,因为我是“个体户”教授,没级别。访问结束之后大家互相赠送礼品,孟山都送我们农科院一颗多油的大豆,你知道我们农科院送他们什么吗?我们竟然讲究“对等”,送他们一颗大豆种子。他们拿到这个大豆兴奋得不得了,立刻珍藏起来,拿回国做科研。我相信我们农科院当时拿到大豆就丢掉了,或者拿回家炒菜了,我们是不会拿去做科研的。 2001年,世界绿色和平组织披露了一份资料,孟山都拿到这颗大豆之后,回去就通过他们最尖端的调研分析大豆的基因,结果从大豆中找到了高产量以及抗病毒的基因。2000年,孟山都在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101个国家申请了64项专利。本来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大豆,现在我们要用自己的大豆转基因的话还要付专利费,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申请专利。我们很生气,农科院生物基冈研究所的某研究员是这么说的,我们中国人很气愤地质问孟山都,你为什么拿了我们的大豆去抢注专利呢?孟山都说,是谁告诉你我拿过你们的大豆?你有证据吗?没有,对小对?按照国际惯倒,我可以申请专利,我们在中国已经申请了专利,中国人以后用的任何转基因大豆都离不开我们的64项专利,都要向我们付专利费,否则我们就要全世界地告你,我们有101个国家的专利权。 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我们现在吃的大豆就是这么来的。我为什么要讲孟山都的这个故事呢?因为后面的故事太可怕了,而且都跟它有关,我想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全国老百姓,包括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介绍这家公司,它是个恶魔,是现代东印度公司的成员之一。 大豆危机是怎么开始的?一般来说,美国大豆的质量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的质量要好。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孟山都偷的那一颗大豆的子子孙孙出油率大概要比我们自己的大豆高出1/6。在2003年之前,它的到岸价格甚至比我们的东北黄金大豆便宜10%,而且还抗病毒。因此一旦开放大豆进口,东北黄金大豆就将被洗劫一空,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这场大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是如何搞这场阴谋的。华尔街也是现代东印度公司的成员之一。 2003年8月份,美国农业部说天气不好,所以大豆产量要调低——美国农产品生产配额是由美国农业部决定的。大豆产量降低那还得了,于是美国的金融炒家就开始进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猛炒大豆期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交易价格从2003年8月份的最低点540美分一路涨到了2004年4月份的1060美分,涨得非常快。 因为美围政府要求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导致大豆价格从540美分涨到了1060美分,创下了2003年之前30年的新高。这样的涨幅换做在中国的话,相当于每吨大豆从2300元涨到4400元,就是这么快。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阴谋?第一,美国农业部为什么要调低大豆的产量?第二,国际金融炒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拉抬大豆的价格,而且拉抬得这么快?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中国70%的大豆压榨工厂全部破产。由于中国压榨企业的恐慌心理,于2004年3月在一吨4300元的历史高价下,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 二、中国压榨企业纷纷破产 这种情况,跟我们钢铁工业的处境是一模一样的。2008年我们的钢铁工业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陷入全面的困境,做钢材的人没有吸取大豆的教训。2004年3月底,为什么要以这么高的价格——4300元购买800万吨大豆呢?就是笨,中了华尔街金融资本的计了。当时国际金融炒家在中国散布谣言,赶快买,赶快买,要涨到5000元一吨,你再不买就要涨到6000元一吨,因为美国政府说大豆不能增产。美国政府这么说,国际金融炒家通过中国的媒体到处发言,到处忽悠,结果造成中国很多压榨企业的恐慌,因此在4300元的高价位大量抢购大豆,抢购了800多万吨。 各位读者还记不记得2008年我们钢铁行业的情况?你看华尔街就是这么厉害,我们一定是在最高价抢购完成,然后华尔街才让价格下跌。还不能先跌,必须等你买了以后再开始狂跌。这些国际金融炒家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抛售大豆,结果导致价格狂跌了一半。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2004年4月份开始,3月份我们以一吨4 300元的高价收购之后没多久,一个月之内国际金融炒家就开始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狂抛大豆,导致价格下跌了50%。各位读者知道,我们国内的压榨企业95%的成本用于原材料,以大豆压榨来说就是95%的成本来自于大豆,就是这么高的成本。由于大豆价格大跌,结果损失惨重,有70%的压榨企业破产出局,大量企业倒闭。 我在山东日照演讲时也谈到过这个话题,当地的几个油脂压榨工厂沉痛地说,郎教授,我们就是你讲的样板,我们曰照某压榨工厂刚刚建好还没开工,就在4300元一吨的价位从美国进口了一船大豆,大豆船还没靠岸,就跌到了2000元,我们还没开工就倒闭了。 而在这个时候,你们知不知道有国际四大粮商这个说法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三、四大粮商 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只有四家欧美公司,它们也是现代东印度公司的成员,它们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破户的压榨企业,参股多家大豆压榨企业。世界四大粮商进场收购了我国70%以上的停工企业,从此中国的大豆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而四大粮商和美国政府以及华尔街之间关系暖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证实。那么,这四大粮商是谁? 这四家公司的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在国际上叫做ABCD 。第一家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所以叫做A;第二家邦吉(Bunge)是B开头的,叫做B;第三家嘉吉(Cargill),C开头的,所以叫C;第四家,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所以叫D。四大粮商的名字合在一起就叫做ABCD。四大粮商是干什么的呢?它们在中国做了什么? 先看A,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组建了益海嘉里集团,这个益海嘉里非常重要,有很多跟益海有关的故事,就是A公司创造出来的。金龙鱼就属于A,它在国内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经高达38家,还参股了鲁花等国内著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堪称全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 再来看B, 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大豆和油籽供应商,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已经运营三个大豆加工工厂,并且正在广州兴建另外一家工厂。 C在中国20个省市投资J,34家独资以及合资企业,在华投资项目包括饲料、蛋白、植物油、动物饲料和化肥等等。 第四家D,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2003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已经超过了16亿美元。 除此之外,最近A通过旗下和新加坡丰益集团合资的益海,全资收购了此前象征性参股的川粮益海粮油有限公司。而丰益国际就是益海不惜巨资挺进东北的大豆根据地。D重金招聘副总经理,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B宣布收购山东三维集团旗下一家位于日照的油厂。C在干什么?在江苏南通联合一家韩国企业新建了一家大规模的大豆压榨工厂。这是我查到的一些资料,还有很多是我查不到的。 经过这轮洗牌之后,逐步形成了四大粮商控股或参股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是不是不可想象?各位读者现在买的各种食用油,包括鲁花、金龙鱼都是外资的。我们中国粮油85%都是外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已经败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一场大豆金融战。失败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连每天食用的油都要看华尔街的脸色,它看你不顺眼就抬高价格,你就得多付钱。你能不能想象我们连吃的油都要受人家控制,炒个荷包蛋都不容易,这年头,日子怎么过? 四、四大粮商都控制了什么 你以为它们收购金龙鱼就是为了赚你买金龙鱼的钱吗?比如大豆价格提高了,金龙鱼油价提高了,然后赚你5%~10%的利润,就这么简单吗?我告诉你,你太小看它们了。各位读者知不如道跟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炒家关系密切的ABCD在做什么?它们在做全球产业链的整合。 对于ABCD这四大粮商,我需要再给各位读者介绍一下,前面说的是它们在中国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它们在国际上是什么样的企业。它们做的是产业链的整合,上游控制,下游控制,中间通过物流大幅降低成本。请注意,A在做什么?A的长项是从事与仓储运输有关的行业,专门做中间的物流,而且非常注重研发,几乎在生物燃料出现之初,它就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生物乙醇生产商。不但搞中间的物流,同时还搞产品研发,未来玉米等农产品所生产的乙烯、乙醇都是它制造的,也就是说未来的新能源掌控在它的手中。 B在干什么?它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部产业链,在南美拥有大片的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农民的粮食再出口到中国深圳进行加工,然后全球营销。这就是我所说的整条产业链的整合。 C在于什么?它特别注重物流环节,拥有400条平底运粮拖船和2000辆大货柜车。 最后是D,它非常重视农产品的期货买卖。 也就是说,产业链的几大环节,生产由B控制,产品设计是A控制的,原料采购由ABCD 一起控制,仓储运输和订单处理也是ABCD 一起控制的,批发零售也是它们控制的。而且它们非常低调,从来不接受记者的采访。我们的研究助理花了非常多的精力才得到这些资料。 五、炒蛋的油将由华尔街来定价 这话不能光由我讲,我们还有很多政府官员和企业领袖也看清了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副部长徐小青同志是这样说的:经过整合,现在整个大豆行业几乎已经被四大粮商控制了。中储粮的定位不是为了营利,国家不可能让它跟外资合作,因此中粮还是一个独立的国有企业,如果连它都被收购的话,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最后一个堡垒。按照徐小青的话,中储粮还没有被收购,因为这是国家的政策,这值得庆幸。 九三油脂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田仁礼说,外资粮商的参股行为,就是为了让参股企业购买进口大豆,以稳定它们对中国的出口,它们并不关心产品的终端价格和参股企业的利润。这就是它们所遇到的困难。 中国社会科学院曹建海说,四大跨国粮商近来的动作纷纷指向粮食流通与粮食加工,它们控制上游,控制下游,在流通环节压缩成本。中国担负着流通和加工两大环节的运作,在中国既要完成加工,又要完成流通。尤其是收购地方粮仓的行为,更是足以彰显跨国粮商卡位流通领域的野心。 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51页。 第五章 玉米大战:难逃惨败的厄运 郎言郎语: 既然建鸡舍的成本不低,人工成本不低,孵小鸡的成本也不低,而且美国养鸡需要更大的空间,那么美国的鸡肉为什么这么便宜呢? 从1998年到现在,美国政府对于玉米的补贴金额已经高达290亿美元。29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2000亿元。 你现在不是准备对美国的鸡肉进行反倾销报复吗?那你就必然要碰到玉米,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美国人的话,你会怎么反制? 下一步就要开始操纵中国的玉米市场,要让大豆的故事在玉米市场重新翻版一次。 一、中国也对美国产品反倾销?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9月12日签署轮胎特保案之后,我们决定对美国的鸡肉进行反倾销调查。因为美国鸡肉卖到中国来特别便宜,我们不是它的对手,因此我们要反倾销,提高关税。那么请各位读者考虑一下,美国的鸡肉为什么这么便宜呢?第一,养鸡是不是要建鸡笼、建鸡舍?你觉得在美国建一个鸡舍会比在中国便宜吗?不会吧?美国的原料这么贵,美国人建鸡舍的成本比中国高。第二,你是不是需要雇人去照顾这些鸡?在美国雇个人照顾鸡,成本也比中国高。第三,孵小鸡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美国的成本也不比中国低,因为孵小鸡也没有别的技术。第四,美国人养鸡是人道式的养鸡,鸡与鸡之间有很宽敞的空间用来活动,所以美国鸡可以伸伸腿、散散步,不像我们养鸡是没有空问感的,鸡都挤在一起,蹲都没办法蹲,这么看来在美国做鸡还是比较幸运的。 那么请问,既然建鸡舍的成本不低,人工成本不低,孵小鸡的成本也不低,而且美国养鸡需要更大的空间,那么美国的鸡肉为什么这么便宜呢?因为饲料便宜。饲料是用什么做的?玉米。所以,鸡肉的问题牵扯到的其实是一场玉米大战。那么美国玉米为什么特别便宜呢? 来看几个数据,美国政府对玉米给予大量的补贴。比如一个1500英亩的农扬,产值是50万美元,美国政府给予7.5万美元的补贴,基本上相当于这个农场的利润。从1998年到现在,美国政府对于玉米的补贴金额已经高达290亿美元。29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2000亿元,这种大手笔实在惊人。所以美国的玉米非常便宜,用玉米做的饲料当然也就很便宜。 再来看一个数据,中国玉米的年产量是1.61亿吨,美国是3.68亿吨。美国要这么多玉米做什么?除了做饲料,美国还要用玉米生产乙醇,也就是新能源。2004年美国全部玉米产量的11%用于生产新能源乙醇,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33%。美国玉米产量的33%是多少呢?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产量,1.6亿吨左右。相当于中国一年全部产量的玉米都被美国人烧掉,去做乙醇了。你知道这件事有什么意义吗?那就是美国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来补贴它的玉米——开发新能源,环保,他们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去补贴玉米。要替全世界开发没有污染的、绿色的新能源乙醇,这个补贴是不是应该的?因为成功之后,研发的成果可以推广到全世界,让全世界都得到绿色、环保的能源。你看,通过新能源的开发,美国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继续补贴,而且是合理合法的补贴,你怎么制裁它? 这样一来,其他的玉米产地,包括巴西和阿根廷心里就不爽了,你补贴这么多怎么行?于是巴西和阿根廷告到世贸组织去,两三年之后判下来,美国说好好好,我降低补贴金额,降低10%。巴西还是不满意,不满意就再告,又是三四年之后才有结果,美国再降低2%。还不满意?那你就继续告,看谁拖得起。这是美国人做的事,它就是补贴,才不管你怎么说。所以美国的玉米是最低价,做的饲料非常便宜,因此美国的鸡肉非常便宜。你现在不是准备对美国的鸡肉进行反倾销报复吗?那你就必然要碰到玉米,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美国人的话,你会怎么反制?你敢制裁美国的鸡肉,美国就敢通过玉米来制裁你。你不是要打仗吗?那就打吧,看谁有实力。根据我所搜集的资料,目前事态正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展。 二、玉米与石油挂钩 下一步是什么呢?我注意到了,当石油价格高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或者企业转而用乙醇,因为乙醇比较便宜,而很多人转用乙醇的结果就是导致乙醇价格上升。当石油价格低的时候,大家就用石油,不用乙醇了,于是乙醇价格就会降低。最后,美国的这个做法使得乙醇的价格和石油价格挂钩了,由于玉米可以用来生产乙醇,所以玉米也就跟石油挂钩了。也 就是说,美国政府的做法使得玉米和石油价格挂钩,由于石油价格是由美国操纵的,因此它也就决定了玉米价格。一旦美国决定了玉米价格,各位读者知道有多可怕吗?玉米要做成饲料,拿去喂鸡、喂鸭、喂牛、喂猪、喂羊、喂鱼,因此中国的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鱼肉以及衍生产品包括乳制品、蛋类等等食品,还有前面讲的粮油价格全部都要受到美国人的控制。所以美国政府只要操纵石油价格就操纵了玉米价格,操纵了玉米价格就操纵了中国的大部分食品价格,而食品价格占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比例高达34%。 所以,美国接下来要做什么?下一步就要开始操纵中国的玉米市场,要让大豆的故事在玉米市场重新翻版一次。因为只有全线操纵玉米,才能够通过玉米操纵饲料,通过饲料操纵食品,通过食品操纵CPI。因此我预计下一步就是玉米大战即将展开,怎么开始呢? 三、如果中国开放玉米进口 2009年,因为经济萧条导致零售价下跌,我们国家为了保障农民权益,提高了收购价格,这样一来,中间的贸易商、加工商不都死光了吗?举个例子,玉米淀粉的价格原来是2400元一吨,跟玉米的差价应该是500 ~700元,这样才有利润。 2009年下半年,玉米淀粉的价格降到了2000元一吨,跟玉米的差价变成100元了,生产淀粉的工厂全部亏损。生产饲料的也一样,价格倒挂的结果就是所有的贸易加工业、饲料业处境艰难,包括新希望在内,最近新希望集团提出希望开放玉米进口。 一旦我们开放玉米进口,在美国这样大肆补贴的情况下,下一步会怎么样?就像大豆一样,全线淘汰中国的玉米。美国从1998年到现在对玉米进行了290亿美元的补贴,我们中国哪有这种实力,花这么多钱补贴一个产品?290亿美元可以造多少导弹、多少航空母舰?像美国这样财火气粗,这么大规模的补贴,大量便宜玉米一旦进入中国,中国玉米必将重蹈大豆的覆辙,全部被淘汰。那么,我们以后就都要用美国的玉米了,而美国的玉米价格又跟石油挂钩,因此美国如果想造成通货膨胀,只要拉抬石油价格,玉米价格就会上涨,中国的饲料价格就会跟着上涨,然后中国的农产品、食品价格全都会跟着上涨,中国的CPI指数自然也会上涨。就这么简单,这就是美国的反制手段。 而我们的贸易加工商、饲料商,它们跟四大粮商的愿望是一样的。四大粮商希望中国开放玉米进口,是因为它们控制了全世界90%的玉米交易量,如果中国开放玉米进口,四大粮商可以获利。中国的贸易加工厂和饲料厂也希望开放玉米进口,因为中国价格倒挂,它们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之下,四大粮商也希望开放,中国的企业也希望开放,最后在双重压力之下很可能真的开放进口。美国政府一定会在这个时候出手,迫使中国政府开放玉米市场,如果我是美国政府,我一定会这么做,而且这也是中国企此家的期望。 四、即使中国不开放玉米进口 但是中国政府未必会听美国的。中国的玉米一半产在东北,仅黑龙江就有5900万亩玉米,政府对于玉米的生产是非常重视的,监管非常严格。如果中国政府不开放进口呢?美国会怎么做?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安全,我们已经汲取了大豆的教训,如果现在坚决不开放进口呢?想象一下,美国人可能会怎么做? 那就干脆从敌人内部攻克碉堡,直接杀入中国,在中国生产美国的玉米。这个道理很简单,日本过去向美国出口很多汽车,所以美国设置了各种贸易障碍,以高关税来加以限制,最后日本做了什么呢?日本把丰田和本田开到美国去,变成美国本土的汽车厂,在美国聘用本土的工人,增加美国的就业量,美国对日本也无可奈何。现在玉米的情况是一样的,你不开放进口,我就像本田和丰田一样,到中国来种美国的玉米。 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黑龙江不是有5900万亩玉米吗,东北是中国玉米的重镇,是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所以美国人不去东北,去一个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地方,一个根本不产玉米的地方——广西。根据我的数据显示,到2009年的年中为止,广西已经有1026万亩种植玉米,是黑龙江的1/5;亩产463公斤,比中国的平均亩产量高73公斤。他们生产的玉米叫做迪卡007号,是由谁开发的种子?又是孟山都。 五、孟山都的玉米中到底藏着什么 现在他们开发了迪卡007号玉米,又是孟山都在广西种植的。他们要做什么呢?培养“北伐”的力量,从广西开始“北伐”。它的产品价格非常便宜,已经不需要靠开放进口了,我们广西政府也非常配合,当地政府甚至用红头文件全面推广孟山都的迪卡008号玉米。在我们的农科院还没有研究出迪卡008号的基因的情况下,我们就敢推广,你知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么?成本低,产量大。更可怕的是我们发现了一件事,他们在广西竟然不收取种子专利费,很便宜地卖给我们,比中国的种子还要便宜,简直相当于送给我们。 孟山都刚到阿根廷的时候,也是非常仁慈的,对于黑市交易的盗版种子不闻不问,对于农民私藏种子来种植下一代也假装看不见,就跟现在在中国的做法一样。直到他们的玉米市场份额占到了99%,全面控制阿根廷的玉米市场之后,他们才开始跟阿根廷农民打官司。那么大的公司对个人提起诉讼,个人哪里是对手呢?孟山都在美国曾经针对美国的150个农民提起诉讼,你以为被判罚款就了事了吗?错了,平均八年徒刑。为了一个种子坐八年牢?这就是孟山都,它在美国都能让美国农民因为种子专利费被判八年徒刑,再加上专利费几十倍金额的赔偿,这就是可怕的孟山都。就是偷我们大豆的那个孟山都,虎狼一般啊,我们还跟它来往得挺密切。 阿根廷农民最后不但要为基因改造的大豆支付附加费用,还要被罚款,陷入长期的、昂贵的法律诉讼泥沼。不仅阿根廷不是它的对手,就连科技发达的西欧也被孟山都攻陷了。现在三大外资种子公司——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和德国的巴斯夫——已经控制了西欧80%的玉米种子市场。 孟山都现在的策略就是不收专剩费,基本上相当于免费发放种子给广西农民种植,这个迪卡007号产量高、成本低,而且特别抗病虫害,农药使用量也大幅降低了,所以农民很欢迎,地方政府才会发红头文件推广迪卡008号。请你想一想,孟山都有这么简单吗?你知道迪卡008号里面有什么东西吗?我虽然不是农业专家,但是对这些东西也有所了解。迪量008号是转基因的,农民种植之后,把生产出的下一代种子再拿来种,第三代之后产量就会大幅下降。而且迪卡008号第一代特别抗病毒,但是有一个潜在的问题,病毒有很多种,它抗了第一个最重大的病毒A之后,B、C、D、E病毒就开始扩大了。为什么A病毒现在最严重呢?因为其他病毒的毒性没有它强,但是等你把A控制之后,B、C、D、E病毒就都起来了。所以一旦种植迪卡008号你就会发现,前一两年可以抗A病毒,可是两三年之后B、C、D、E病毒全都起来了,所以三年之后不但产量大幅下降,而且还要买更多的农药来杀病毒。那么用什么农药才能杀B、C、D、E病毒呢?我做了个调研,能够生产杀B、C、D、E等病毒的特效药的,全世界只有两家公司,一家是孟山都,另外一家是它的姐妹企业,德国的巴斯夫。各位读者都明白了吗? 我们不是喜欢剽窃吗?我们自己栽种我们的迪卡008号,没问题,生产两三代之后,产量下跌,B、C、D、E病毒都出来了,怎么办呢?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去向孟山都买农药;第二个选择,再去向它买种子。你看,不但种子钱赚回来了,还多了一项农药的收入,孟山都又赚了一笔。但是你要注意,最后这些玉米的产品全部都是孟山都的,孟山都通过这种方法套住了广西农民,想走也走不了。三年之后,你还希望孟山都能像过去一样不收专利费,免费让我们用它的种子,让我们去赚更多的钱。人都是贪婪的,三年之后你还是离不开孟山都,要么向它买农药,要么向它买种了。这就像吸鸦片一样,你永远摆脱不了,只是过去是真正的鸦片,今天是鸦片的变种,叫转基因鸦片,农产品。等到广西农民尝到甜 头之后,富裕了,我相信贵州、云南等地都会开始种植这个迪卡008号,最后中围西南部就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玉米产地。 因此美国不需要通过出口,就可以直接从中国的内部攻破我们的玉米市场。最后我们发现,中国的玉米都是美国玉米了。到这个时候,跟大豆的故事结局是相同的,只是路径选择不一样。因为我们汲取了大豆的教训,我们不会再轻易进口玉米,但是他们选挥从我们的内部攻破,从广西开始“北伐”。这已经不是理论了,他们已经开始做了,目前种植了1026 万亩玉米。如果我们的玉米全部被攻陷会是什么结果呢? 译成普通人的语言,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商品生产虽然依旧“占统治地位”,依旧被看作全部经济的基础,但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都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这种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基础是生产社会化,人类历尽艰辛所达到的生产社会化这一巨大进步,却造福于……投机者。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20页。 第六章 棉花大战:毒手已开始操纵 郎言郎语: 棉花大国遭遇棉花之痛。 为什么在2009年中国的棉花产量和质量大幅下滑? 出口支柱产业,面临冲击来势汹汹。 2005年的7月到8月份,美国棉花被大量运往中国的保税区,以很低的价格在中国倾销。 迎接挑战,将用何种姿态面对? 你如果打击美国的玉米,打击美国的棉花,你到WTO去告它,如果你能告成功的话,你对美国的打击之大,它会害怕的。 一、中国的棉花市场已经被全面操纵了 我最近对农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讨论过大豆和玉米的问题,那么,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是不是最重要的出口?既然如此,如果美国人想大赚一笔的话,怎么可能不对纺织品下手呢?想想看,连轮胎这么小的金额它都要插一脚,何况纺织品?如果我是美国人的话,肯定要打中国纺织品的主意。怎么做呢?冬天到了,要穿棉衣,就从棉花下手好了。这原本是我的推测,我认为美国一定会对纺织品的原材料进行攻击,所以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不是刚开始,而是已经快结束了,美国已经全面操纵棉花市场,我们未来的棉花将不再是我们自己的了。 二、孟山都的转基因棉花产品 棉花又是谁在搞?又是孟山都,它开发了一个转基因的棉花新产品,叫做转基因抗虫棉33B。那么为什么这个棉花有机可乘?举个例子,2009年9月28日媒体报道,在全中国最大的棉纺基地之一山东德州,纺织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木浆来弥补棉花不足的缺口。2009年中国的棉花消费量足900万吨左右,缺口大约是200万吨。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我们再往下看,2005年棉花需求量是950万吨,而我们的生产量只有570万吨,所以当时大约是40%的缺口,现在是30%的缺口。 2009年9月28日,根据中国棉花协会网站上公布的中国棉花形势的月报,预计进入新年度之后棉花需求将有所回升,而产量下降已成定局,棉花供需缺口将有所扩大,具体扩大多少,没有数据。就在9月27日,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2009年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从2009年全年度来看,纺织行业生产和出口将逐步回暖。请注意,纺织行业的出口和生产将逐步回暖,这意味着棉花需求增长将稳步回升,棉花产需的缺口将比上年度有所扩大。扩大多少不知道,可是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大约是7592万亩,比2008年减少了1000万亩,减幅在10%以上,这是目前的形势。发改委是比较乐观的,预计今年的消费量不是900万吨,而是800万吨。这有些过于乐观了,因为2009年前8个月的棉花消费增速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所以这个数字很可能要超过900万吨。按照我们的预计,供需缺口大概会达到两三百万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其他的现象。以德州为例,根据媒体报道,9月上旬连续五天的阴雨天气,使得棉花质量和产量大受影响,减产20%以上,更重要的是棉花质量也大幅下降。这让我们感到很意外,为什么2009年中国的棉花产量和质量都大幅下滑?报道中没有提到原因,我觉得很好奇,于是我们就开始做调研。结果发现衣分率下降到了34%。什么叫衣分率?农民种出来的棉花里面是有棉籽的,叫做籽棉,不能直接用来纺纱,要转化成皮棉以后才能纺纱0 100斤的籽棉能够转化成多少斤皮棉,这个比例就叫做衣分率。中国的标准衣分率应该是37%左右,可是今年的衣分率只有34%。棉花的单位产量下降,质量下降,农分率也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棉花平均质量下降10%,单产量下降10%,耕地面积减少10%,这就是目前的状况。变化这么大,我感到非常好奇,经过调查发现,这一切的问题都是从孟山都开始的。 1997年我们从美国孟山都引进了转基因抗虫棉33B。我们发现这个品种有一个好处,由于它抗棉铃虫,因此从2001年到2004年,我们的棉花种植中农药使用量下降了50%~60%,因此使得种植成本下降了25%,每亩产量提高了20%,衣分率也提高到了42%。从各项数据来看,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情况是非常好的。可是孟山都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的农科院或者农民都会自己繁殖他们的这种抗虫棉,然后自己生产种子,生产自己的棉花。它知道我们会这么做,但是它没有告我们。为什么不告呢?因为在中国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你告不了。 三、登海公司的遭遇和孟山都的做法 有一个案例非常有意思,山东有一家登海公司起诉山东莱州农科所,说它生产的种子登海9号被莱州农科所抄袭,抄袭之后变成了汇元53号。经过北京市农林科学皖玉米研究中心鉴定,结果认定是抄袭,因为汇元53号的基因确实来自于登海9号。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公布了一个判例,指导类似案例的审理,只要基因相同都叫抄袭,因此判决莱州农科所败诉。 后来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还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叫做登海1号,被金山种子公司抄袭,变成金山2号。登海公司携上一次胜诉的余威,去内蒙古的某中院起诉金山种子公司,结果败诉。败诉的理由非常可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不具备公证处的功能,它的公证结果不予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可是中国农业部推荐的,全世界都没一个公开认证的机构可以做这项评估,都是由政府推荐一个国有的机构,作为一个中立机构进行评估。结果我们的法院竟然以此为理由,判决海公司败诉。 登海公司本来有机会成为像孟山都一样掌控种子工业的大型企业,是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向不太完善,所以中国不会出现孟山都,而给了孟山都一个极好的机会进入中国,席卷中国市场。孟山都进入中之后,我们发现它完全没有对手。 孟山都非常聪明,它知道它带进来的棉花种子转基因抗虫棉33B一定会被抄袭,它也知道起诉的结果很可能是败诉,所以它根本不去起诉。那怎么办呢?其实它的抗虫棉33B跟我们前面所讲的玉米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个转基因的棉花在前三年没有问题,三年之后,如果你不继续向它买种子的话,你种出来的棉花就会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到了2009年,我们的棉花产量下降10%,质量下降10%,更可怕的是衣分率从过去的42%跌到了34%,比我们以前的传统棉花还要差。这就是孟山都的高明之处,它为了掌控中国的棉花市场,发展出这么一个特殊的抗虫棉33B,保证三年之后一代不如一代,而且更可怕的是它们对棉铃虫有防疫能力,可是在棉铃虫被消火之后,从2006年开始,蚜虫出来了,红蜘蛛出来,烟粉虱也出来了,各种各样其他的害虫都出来了。这就导致了更严重的恶果,中国棉花的质量大幅下滑。 现在,我们中国的棉农面临几个选择,跟玉米昀选择足一样的。你现在要杀蚜虫、红蜘蛛和烟粉虱,就要买农药,农药只有两个公司能提供,一个是孟山都,一个是它的合作企业,德国的巴斯夫,你要买农药的话它们可以赚一笔。要不然种子就不能再用了,因为衣分率也降低了,产量也降低了,你有什么办法呢?那就再向它买种子吧,它又赚一笔。到最后你发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现象,那就是中国棉花两三百万吨的缺口怎么办?现在再种棉花是来不及了,这么大的缺口只能依靠进口。 四、面对美国政府的棉花高补贴率,中国怎么办 美国政府为了让美国的玉米出口到中国,进行了大量的补贴。对于棉花也是一样的,1999年8月到2003年7月,美国的棉花生产者总共得到了124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只有139亿美元,补贴比率高达产值的89%。也就是说美国农民每种植一美元的棉花,美围政府就给他们0.89美元的补贴。到了2001年和2002年,美围的棉花产值是30亿美元,美国政府进行了40亿美元的补贴。也就是说每生产一美元的棉花,美国的棉农可以得到1. 29美元的补贴。另外还有数据显示,中国每进口一吨美国的棉花,美国政府给予美国农民相当于人民币600元的补贴。2005年的7月份到8月份,美国棉花被大量地运往中国的保税区,以很低的价格在中围倾销。 美国政府就是这样补贴的,所以美国的棉花非常便宜。我现在都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了,两三百万吨的缺口已经是既成事实,怎么办?冬天要到了,你要换棉衣,怎么换呢?你只要进口美国的便宜棉花,一定会重演大豆和玉米的故事,中国的棉花将再无竞争余地。我们过去还是引进孟山都的抗虫棉33B自己生产,可是一旦开始进口美国棉花,中国的棉花市场将继大豆和玉米市场之后沦陷。而且这一次沦陷的后果更加严重,大豆沦陷之后影响的是粮油,玉米沦陷之后影响的是家畜、家禽和衍生产品包括蛋、奶制品,进而影响到中国的食品,影响到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可是一旦棉花被控制的话,中国出口的最重要的大宗产品,即纺织品的原材料就要受到美国的控制。 到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呢?中国的纺织业是专门做制造的,那就要买原材料,向谁买?向美国买,现在棉花的定价权在美国手中。我们的纺织品要出口到美国,由于我们只做制造,产业链的其他六大环节全部都由美国掌控,所以我们的纺织品的定价权也是由美国掌控。原材料的定价权由美国掌控,出口销售价格也是由美国掌控,中国的纺织品制造企业既不掌控原材料定价权,也不掌控销售定价权,制造环节放在中国还要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工。我们辛辛苦苦创造出的利润,就这样被美国全部吸光了。中国的纺织行业将来会非常艰辛,辛辛苦苦地工作,却连一毛钱利润都赚不到。最后,中国出口越多,美国越富裕。 五、中国农业怎么办:其他农牧产品也难逃毒手 除了前面讲的大豆、玉米和棉花之外,其他的农产品也难逃毒手。以中国最重要的主食——大米和小麦为例,目前我们政府在终端零售方面打压价格,不准涨价;另一方面收购农民的大米和小麦又要求高价收购,这种倒挂现象粮仓怎么扛得起呢?收购时要高价收购,卖的时候要低价卖,这就必然亏损。结果部分粮仓经营困难,负债沉重。这个时候,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四大粮商抛来的绣球,不少基层粮仓认为那是解困良方,于是被大量参股或收购。根据媒体的报道,山东菏泽、兖州、梁山,以及河北沧州的粮仓都是益海参股或控股的。具体有多少粮仓被收购?我们的研究助理到各地调研时,各地粮仓以粮食机密为由,拒绝透露被外资收购细节,从而保护了外资。而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粮仓被收购这一事实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农产品——蔬菜又是什么情况呢?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显示,三大外资种子公司——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和德国的巴斯夫已经控制了我们中国蔬菜种子50%的市场份额。 中国人最重要的食品——猪肉也正在被外商收购,养猪的产业链也正在被华尔街的高盛收购。2004年高盛收购了猪肉下游加工厂雨润集团,2006年高盛以2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猪肉下游加工厂河南双汇。搞定了下游再搞定上游,于是高盛在2008年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湖南、福建等省的几十个养猪工厂。搞定上下游之后,在2009年又建立了中游的渠道,从而完成了养猪产业链的整合。掌控了整条产业链就大幅降低了成本,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掌控了猪肉的定价权,而不需要全面收购中国的猪肉行业。 我们还有什么农牧产品没被收购?鸡鸭可能还没有被收购。不过,如果连我都能想到鸡鸭还没有被收购,那可能已经被收购了,只是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到反应过来就来不及了。 既然我们连最起码的危机意识都没有,反而把整个农牧产业拱手让给以孟山都为首的欧美利益集团——现代东印度公司,包括四大粮商和华尔街的金融资本,那么我们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应该怎么办? 第三部分 揭开新帝国主义的“画皮” 现在已经不是小企业同大企业、技术落后的企业同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竞争。现在已经是垄断者在扼杀那些不屈服于垄断、不屈服于垄断的压迫和摆布的企业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19页。 第七章 从汇源谈起: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真面目 郎言郎语: 汇源收购案,《反垄断法》让可口可乐出局。 很多专家学者在讨论我们该不该用《反垄断法》来封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有什么好讨论的? 形势出人意料,汇源背后外资凶猛。 汇源果汁收购案已经是外资大量收购中国企业的尾声了。 交锋中国市场,怎样的规则可以应对挑战? 如果沃尔玛拖欠供货商的钱,会是什么结果? 一、避开德隆系 汇源果汁的总裁朱新礼在2003年的时候听过我的课,当时汇源果汁是被德隆控股的。德隆是我在2001年就批评过的企业,我对它进行过非常详细的调查研究——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德隆系”。德隆当时控制了汇源果汁51%的股权。 2003年的时候,朱新礼来听我讲课,我就把德隆系的整个战略思维讲了一遍。他听了以后非常担心,回去就和德隆系谈判。他接受了我的建议,提出要么他把德隆的51%股权买回来,要么就把自己的49%股权卖给德隆系。总之他不跟德隆合作了。当时德隆的领导人唐万新还跟他说,不要听郎咸平的,他胡说八道,我们是没有问题的,我升你做副董事长,我们继续合作。不过朱新礼坚持要跟德隆分手,最后好像是多付了百分之几十的代价把德隆手中51%的股权买同来,汇源果汁成为朱新礼全资控股的公司。好了,这一次他突然要把自己百分之百的股权卖给可口可乐。 二、这只是外资大规模收购的尾声 可口可乐犯了什么错?它太牛了。它不该收购汇源百分之百的股权。如果它稍微聪明一点,收购汇源80%的股权或者合资都没有问题,再过两年悄悄把朱新礼踢开,我们就感觉不出来了。可是它太急于求成了,所以它要大力出击,一次性收购百分之百的股权,结果被判定违反了《反垄断法》,因此被取消。关于这个结果有很多争议,可是我要告诉各位读者, 不要因为这个事件而对《反垄断法》有什么看法,也不要批评我们的政府。我们不仅不应该反对,事实上,我们做得还不够。因为汇源果汁已经是外资人量收购中国企业的尾声了,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注意外资收购中国企业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有很充分的证据。 根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的报告,在中国已经开放的产业当中,每个产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都是外资企业,这意味着什么?举例来说,玻璃行业,最大的五家企业全部是合资企业;电梯行业,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的五家厂商全部是外资控股;家电行业,18家国家级定点企业中有11家与外资合作;医药行业,20%掌握在外资手中。国内市场汽车销售额的90%来自于国外品牌。更可怕的是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有21个被外资控制多数资产,也就是说外资是最大的股东。 还有,我相信有很多读者喜欢喝青岛啤酒,你们真的以为青岛啤酒是国有企业吗?没错,至少在我讲这个话题的一刻它还是国有企业,青岛国资局控股30%,以前的第二大股东是百威英博公司,控股27%,他们只要在H股市场多收购4%的股份,就可以取得青啤的控制权。现在几经转手,朝日啤酒成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你们心目中的国有品牌转眼就会变成外资企业。其实我们如果用《反垄断法》的话,很多企业都该上黑名单,但是来不及了,因为它们都被收购了。 三、惊人的外资企业覆盖率 不仅如此,中国进出口贸易中55%是外资,其中高科技出口的87%是外资。还有,根据工商总局的数据,轮胎行的80%是外资,汽车零部件行业75%是外资,整车品牌的80%和销量的90%是外资或者合资。平板电视行业60%~70%是外资,电视机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平板,那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外资合资药业占27%,但是在高端市场,外资在医院和零售市场分别占据了47%和52%的份额。其中,降压药的前10名中数量过半、销售额7成左右是外资。再看啤酒行业,中国有多少家啤酒厂?到处都是啤酒厂,只有两个品牌没有外资注入,其仡你能想象到的品牌都有外资注入。外资保险业开业三年便占据了中国市场的10%。在上海,外资银行开业三年便占据了17%的市场。计算机操作系统95%是外资,英特尔的CPU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思科占据了企业无线网络60%的市场份额。快递行业20%是外资。水泥行业30%是外资。高端酒店中30%是外资。外资还控股了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的食用油,占了85%。高档胶印机70%~80%是外资,装载机的三四成、工程机械的一半是外资。这些还不算什么。 我们连养猪都是外资,现在已经转型的高盛,以前是家投资银行,它不光养猪,还收购了养猪的整条产业链,包括运销、仓储、终端零售、批发、养猪。我们的农民是光养猪,而高盛技高一筹,不但生产猪,而且后续一条龙全都有,这就是外资做的事。所以我看到很多媒体的报道就生气,很多专家学者在讨论我们该不该用《反垄断法》来封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这有什么好讨论的?你看看这些数据,我们还有必要讨论吗?让我告诉你,我们做得太晚、太不够。 四、有人想过外资大量收购的后果吗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就采取激励政策加大对外资的吸引力度。在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外资诸多优惠条件。1992年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在中国出现两次高增长。巨大的中国市场使各国投资者分享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利益。从1990年到2004年,外来投资者从中国汇出利润达2506亿美元,约70%的美国公司在华盈利,约42%的公司在华利润率超过其全球的平均利润率。据世界银行2008年估算,由于引进外资数量大,我国GDP总量中近40%是外资企业创造的。既然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那么,为什么又要对这些企业保持高度警惕呢? 既然外资企业效益这么好,它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我们也是有利的,不但聘用我们的工人,还增加消费,那么我们何必排斥外资?原因很简单,我举个例子,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未来三五年中,中国零售市场的70%~80%将为外资所席卷,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等。各位读者也许觉得没什么不好,反正家乐福也不错,场地大,产品 种类齐全,服务态度又好,不像我们的小商店,产品种类不齐全,对顾客还爱理不理的。所以外资要来就来,有什么不好呢?有这么简单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讲不清楚,我今天请一位农民朋友来讲课,这位农民就叫虚拟农民,我就问我们的农民朋友,请他告诉我怎么进行灌溉。农民朋友说,灌溉很简单,把水闸打开,就可以开始灌溉了。但是你在灌溉之前,要先挖个沟渠,这样水闸打开之后,让水顺着沟渠流到需要水的农田,这就叫灌溉。 如果你傻不啦叽地问他,兄弟,如果你打开水闸之前忘了挖沟渠怎么办?那你肯定要挨骂了,你是傻帽儿吗?居然忘了挖沟渠,那水闸一打开不就淹了大地?现在我告诉你,我为什么反对?只有一个原因,这么多外资进入中国,我请问你,我们挖过沟渠没有?没有,我们没有挖过沟渠。 深圳的家乐福和沃尔玛,供货商供货,它们不付钱,东扣西扣,这个费那个费的扣光了。这样的事情很多。我还记得深圳有个供货商卖了38万元大米给家乐福,到了结账的时候不但没有收回38万元,还倒欠8000元。为什么?假日费、节庆费、通道费、渠道费……这个费那个费的,全部给你扣光了,你能怎么样呢?我们的供货商很可怜,只能跳楼自杀。你跟人家打官司?你凭什么打官司,人家财大气粗的,你打官司也打不赢。问题出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挖过沟渠。 如果真的像麦肯锡所预言的,三五年之后外资零售业席卷中国,它们不会相互竞争,互相厮杀是中国人喜欢做的事,外国人是不会这么蠢的。等到那天来临,它们一旦占领中围80%的市场以后,它们会联合垄断,然后上抬消费价格、下压供货价格剥削供货商,将利润合法地汇出中国。为什么它们可以这么做呢?因为我们没有挖过沟渠,最大的受害者是我们的老百姓。这就是我反对外资并购的理由。你可能要问,什么叫沟渠?沟渠就是法制化的游戏规则。 五、如何应对外资的大规模收购 沃尔玛在美国是绝对不敢克扣供货商的货款的,因为美国挖过沟渠。举个例子,按照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只要沃尔玛连续欠三名供货商超过5000美元,任何一名供货商都可以到美国的联邦破产法院宣布沃尔玛破产。不是宣布自己破产,不是自己跳楼,而是宣布沃尔玛破产。所以沃尔玛在美国根本不敢欠钱,三个月之内一定准时付款。 外资可不可怕?外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挖过沟渠。我最近看了很多媒体的报道,连法律的基本精神都没搞清楚。说什么对可口可乐事件没有根据法条逐条判,去你的,美国有吗?美国连法条都没有。美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是没有法条的。他们凭什么判案?凭感觉。我们的海尔想收购美泰,人家连法案都没告诉你,就是不准,少哕嗦,滚回去,然后让别人收购。我们中海油想收购美国的尤尼科油田,人家根本不用给你判,国会就不准。你能怎么样呢?我们有没有这么蛮横?从来没有过。我们是敞开大门请你进来收购,你走出去收购美国,看看是什么下场。你甚至到不了法院,行政命令就不准,不需要用《反垄断法》制裁你。 我对我们的很多媒体包括境外媒体的看法是完全反对的,我想通过本书给我们的政府打一剂强心针,我们做得还不够。下次我们也凭感觉判案,下次你再收购我们的什么公司,我们也找我们的人大,就一句话——不可以,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不高兴。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我们国家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真的很可怜。 六、警惕不公平收购 浙江有一家电器制造企业叫做正泰,德国的施耐德公司想收购它,如果是在美国的话,说不让收购就不让收购了,可是在中国,施耐德想收购正泰,正泰不愿意被收购,你知道施耐德做了什么?到处告,在北京告,在美国也告,在欧洲也告,告正泰仿冒。结果正泰要花40%的经营时间去上法庭打官司,准备各种材料应付施耐德。它们就是采用这种策略,聘请庞大的律师团队、最厉害的律师到处跟你打官司,等到把你打烦了,说不定你就卖了。不过好消息是正泰的南存辉终于扛住了没卖,而且还打赢了官司。可是另外一家同样著名的电气公司德力西以19亿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外资了。为什么外资在中国这么嚣张呢?因为我们没有挖沟渠。 我在各种场合一直推动政府的法制化建设,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事实上,这几年我们的政府也在推动法制化建设,像这次推动《反垄断法》的实施,第一次就撤销了可口可乐的收购,你看看遭到了多大的压力。为什么会有压力?因为我们的学术界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如果能够像我讲得这么透彻的话,大家就都听懂了。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国内企业?不是我们不喜欢国际化,也不是我们不欢迎外资企业收购,而是因为目前的收购是不公平的收购。 什么叫不公平的收购?举个例子,德国的博世收购无锡的威孚,其实很多类似的收购,包括可口可乐收购汇源都有一定的模式。什么样的模式?一开始,外方出钱,中方出厂房、土地批文,股权各占一半。你认为这公平吗?如果你以为公平的话就太小看老外了,你要注意,我们中国的工厂是纯制造,像博世、可口可乐这些公司,它们收购国内企业的时候是用制造企业来收购我们的制造企业,可是它们还掌控着其他所有环节,包括原料采购、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整个链条。所以收购完成之后,成立了双方各占50%的合资企业,它们就会通过价格转移支付体系把收购来的制造环节的利润全部转移到销售环节去,比如转到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等环节。虽然对于这家公司的整体财务报表而言数字是相同的,利润也是一样的,可是对于分割的企业而言,由于把制造环节合资部分的利润全部转移到了非合资的部分,因此造成合资部分亏损。连亏三年,然后双方注资,外资一注资就是20亿美元,中方没钱,怎么办呢?中方股权就被稀释掉了,50%的股权就被稀释成了2%。它们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一步步把中资吃掉。 这就是目前外资企业收购围内食业的常用手法,一开始看起来都是公平的,最后通过一些财务技巧把中方一脚踢开,它们就可以为所欲为。这一切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法制化的游戏规则,缺乏沟渠。 所以,对于《反垄断法》,我的观点和其他学者的完全不一样,这是中国进入法制化游戏规则沟渠的第一步。我认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还不够多,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类似法律,我甚至不排斥凭感觉判案,美国可以,我们也可以。 自由市场愈来愈成为过去的事情,垄断性的辛迪加和托拉斯一天天地缩小自由市场……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73页。 第八章 从沃尔玛谈起:外资整合中国产业链的真面目 郎言郎语: 我们为什么那么害怕外资? 首先是因为有些事情我们觉得无法理解,在我们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做到。 其实,沃尔玛在中国竞争,我们不怕它提高价格。 整合完成以后,真正的竞争手段并不是像我们某些专家说的先垄断后提价,而是先垄断后降价! 沃尔玛就像一条贪吃蛇一样,吃完下游吃中游,吃完中游又扶植属于自己的上游。 天天平价的策略决定了沃尔玛的一个致命弱点:对营运成本的高度敏感。 一听到“外资”这两个字,很多人的耳朵就会不自觉地竖起来,就好像每当有老外在大街上溜达,总会引起路人围观一样。如果你百度一下“外资并购”,就会发现互联网上对于外资的态度,不是大声疾呼的,就是耸人听闻的。可是这种疾呼和敌视说明什么?说明的不是外资真的有多可怕,而是我们其实根本不知道外资究竟在做什么。就好像人们害怕鬼神一 样,其实并不是真的有三头六臂的妖怪,而是因为人们自己愚昧无知,把不能理解的事情当做鬼神作祟。我们私底下管外国人叫什么?叫洋鬼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那么害怕外资?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首先是因为有些事情我们觉得无法理解,在我们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做到。比如2009年5月27日,沃尔玛在福建长乐开了中国第148家分店。而中国的企业呢?我们做个对比,看一下。北京华联,这是商务部重点扶持的15家全国大型零售企业之一,在全国算是数一数二的中资零售企业了。可是跟沃尔玛相比如何呢?华联在全国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才不过80来家。这还是重点扶持的结果,要是没有政府扶持会是什么样呢?看看餐饮业吧,肯德基在中国有2100多家分店,麦当劳也不相上下,而小肥羊在全国只有130家自营餐厅以及246家特许经营餐厅。更不要说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做不到小肥羊的水平。 我们中国企业也没有必要惧怕外资,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惧怕或者蔑视外资,而是要知己知彼,了解外资的竞争手法。其实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无论是对行业的热爱、对技术的执著,还是对营销手段的娴熟、对员工的“剥削”,很多方面都远在外国同行之上。但是,外资企业的优势在于管理,更在于思维! 就是思维!最可怕的是只要是你想到的都是错的!从表面上看沃尔玛的口号是天天低价,你就觉得沃尔玛是在打价格战;表面上沃尔玛说自己一直在亏损,你就觉得沃尔玛不懂中国国情,这套商业模式根本不值得学习研究;表面上看沃尔玛不许成立工会,你就觉得外资企业真是糟糕,这样下去早晚得失掉人心,甚至会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卑感;表面上看到沃尔玛大举收购了好又多,你就觉得沃尔玛在搞收购战,于是你认为这绝对是个威胁,沃尔玛是在用价格战来垄断市场,将来要火举提价。 错的!全是错的!只要是你想到的都是错的!其实,沃尔玛在中国竞争,我们不怕它提高价格,因为这样它就会失去竞争力,就打不过我们中国企业了。你要知道中国的消费者是非常“唯利是图”的,就算抵制也就是两三天而已,最后还是哪儿便宜去哪儿买东西。事实上,沃尔玛究竟在做什么,我可以百分之百地断定,我们的专家们甚至国内的企业家们一定 都不知道,也绝对想不到。 一、沃尔玛的思维高度 我们中国的企业只会在制造加工这个环节辛苦地挨日子,而沃尔玛却是在利用自己供应链的强大优势。所以,表面上看好像都是价格战,可足中国食业往往是赔钱赚吆喝,而沃尔玛非但不会赔钱,反而扩大了销量,提高了库存周转率,自然就会赚钱。 本来上游有三个环节,现在沃尔玛直接接触甚至扶植最上游的种植环节;另一方面下游本来有三个环节,现在沃尔玛直接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举个例子,以前一包菜卖10块钱,从批发商那里进货是8块钱,这样沃尔玛只能赚2块钱,现在沃尔玛绕过批发商,直接找农户,而且专门到那种交通发达但有大片便宜土地的地方,以3块钱一包的价格进货,运输也是自己来做,直接从菜地运到城市,这样流通环节的成本就从5块钱降到了2块钱。这样沃尔玛的成本价是多少呢?只有5块钱!即便打九折,以9块钱一包的价格来卖,沃尔玛的利润却翻了一番,变成了4块钱! 具体来说,在上游,沃尔玛最近就在进行紧密的部署:选一个物价低的地方,大量种植指定的蔬菜品种,然后利用物流的优势,低价配送到大城市。2008年9月,沃尔玛在贵阳设立了蔬菜直采基地,这里种植的蔬菜通过沃尔玛的供应商裕东农业批量运送到沃尔玛西南区的17家超市。类似的,在华北和东北市场,2008年12月底,沃尔玛与大连兴业源公司合作,在辽宁省瓦房店市挂牌成立了“沃尔玛绿色水果转换有机水果直接采购基地”,对当地5000亩果园的绿色水果进行有机转换,并直接供应沃尔玛华北地区的店面。你知道这整个计划有多大吗?到2011年,沃尔玛中国计划让100万农民参与到“农超对接”的项目中。目前已经有10万农民、25550英亩农田和果园参与这一“农超对接”项目。 那么在下游呢?早在2006年,沃尔码超市里已经有40多种自有品牌,主要集中在服装和食品方面,沃尔玛希望到2010年其自有品牌占有率从当时的2.5%提高到20%。目前,沃尔玛主要有三个自有品牌:Great Value(惠宜)、Mainstays和Simply Basic,共5250个自有品牌产品,占其全部25000种商品的比例超过5%。通常情况下,自有品牌的价格比全国性品牌低5%~20%,部分产品甚至低30%~50%。2009年至今,沃尔玛已经推出了80种新产品,从3月份开始,沃尔玛还销售其他自有品牌产品,其中包括Ol'Roy狗食和Equate健康美容产品。 沃尔玛就这样整合了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而整合完成以后,真正的竞争手段并不是像我们某些专家说的先垄断后提价,而是先垄断后降价!从2008年年底,沃尔玛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降价活动,涉及商品的降价幅度大部分可达20%,部分商品降幅甚至超过40%,并且未来每个月都有主题促销活动。沃尔玛的降价幅度和频率直逼所有零售商的心理底线。我们前面所讲的蔬菜的例子可以在各种产品上加以翻版。表面上是消费者受益了,因为终端的价格下降了,而且农户也得到厂好处,因为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实际卜沃尔玛把中国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企业都给逼垮了,而这还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当没有其他的大型中间商和零售商时,沃尔玛和供应商的关系就变了。这时候不再是沃尔玛求供应商,而是供应商为了规模,不得不向沃尔玛供货。据亚光家纺有限公司老板郭彪透露,该公司主要做外单,在国内跟沃尔玛合作多年,但每年向沃尔玛的供货量大概是总销量的14%~15%,“我们的毛巾外销价格较高,是主要的利润来源”。“现在很多工厂不景气,一些工厂甚至接不到订单被迫停产,只要有订单,能保本就做。”一位沃尔玛食品供应商说:“就算是大企业,在目前的消费形势下都会有库存、有闲置生产能力,如果沃尔玛促销能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愿意的。” 沃尔玛还没有公布其第三步计划,但是读完以上的分析之后,各位读者能猜到吗?没错,我们发现至少还有一个环节没有被沃尔玛吃掉,那就是最上游的种植环节。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我们国家有个政策,农业土地不允许流转,不允许抵押拍卖。因此沃尔玛只能跟农民签合同,向他们采购自己土地里种出来的菜。可是现在存在一个风险,国家出于种种考虑,特别是为了保障农民利益,正在逐步放开这个控制。一旦完全放开会是什么结果呢?就是沃尔玛把钱借给蔬菜供应商,供应商出面把地买下来,然后再交给农民种。从而重演南美洲和非洲种植园的历史,连种植这个环节的利润都被完全吃掉。沃尔玛现在做的一些事在客观上也能实现这种过渡,比如沃尔玛正在尝试帮助供应商寻找不同的银行,以提供资金投入的贷款,这样沃尔玛、供应商与银行三方合作,沃尔玛给供应商长期合作订单,供应商和银行进行资金贷款合作。 二、沃尔玛拿什么来整合产业链 以上这个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沃尔玛如果自己做的话,真的可以把流通环节的成本“从5块钱降到2块钱”。这对中国企业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事实上就算是对美国的其他零售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经济学家斯通博士在对美国零售企业的研究中发现,在美国的三大零售企业中,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沃尔玛是1.3%,在凯玛特 是8.75%,在西尔斯则为5%。换句话说,就是在美国,沃尔玛只花不到2块钱,凯玛特就得花8块钱,而西尔斯得花5块钱。假设年销售额都是250亿美元,沃尔玛的物流成本要比凯玛特低18.625亿美元,比西尔斯低4.25亿美元,其差额大得惊人。这个差额就是沃尔玛打价格战的第一个资本。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沃尔玛不要供应商上门送货,而是自己在郊区的高速公路附近建一个非常大的物流中心,然后以此为据点,向方圆320公里的商圈内的所有分店配货,而这个物流中心的货都是直接来自全球各地成本最低的地方。 我们中国企业的做法如何呢?我们是完全相反,希望最好都是供应商送货上门,这样连物流投资的钱都省了。然后靠什么赚钱呢?不是靠零售的产品本身赚钱,而是靠向供应商收取渠道费来赚钱。 这两个商业模式哪个更筒单呢?显然是第二个。在沃尔玛出现之前,美国零售商基本上也都是这样做的,一半的货都是由供货商提供物流。第一个模式多麻烦啊,必须建立大型的数据库,还要安排全球的供应链,又要买很多卡车,又要雇很多卡车司机。在第二个模式中超市就是仓库,而在第一个模式中,沃尔玛反而要建立一个中央物流仓库,然后频繁地补货。想想都觉得麻烦,如果采用第二个模式,你作为大老板能管好十来个人就可以经营好一家超市了,而按照沃尔玛这种做法,一个超市配备的人手就得上百个。 那么沃尔玛的优势从何而来呢?以最近开的福建长乐店为例,沃尔玛一次就要招聘500个左右的员工,启动资金是一般超市的十几倍。可是你要知道,这500个人可不得了,有了这500个人,沃尔玛在方圆320公里范围内想多开一两家店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因为每个新店都能得到这个中心的强大支援,比如说,商品价格怎么定?直接把以前那家店里负责这项工作的人调过来就行了。再比如说,当地老百姓是喜欢豆油还是喜欢菜籽油呢?问问以前那家店的人就行了。还有,在当地什么报纸上做广告最有效呢?以前那家店的人早就知道了。 换句话说,你不要看沃尔玛现在好像不怎么赚钱,也没怎么攻城略地,占领我们的市场份额,就以为沃尔玛不值得一提。实际上,人家集结号还没吹响呢,现在人家做的只是占领一个个据点,而且现在招募的人全都是军官。这就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当时德国必须裁军,德国的策略就是只裁士兵,不裁军官,这样虽然达到了停战条约规定的裁军人数,但是部队建制仍然是完整的。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一个军官招募几百个士兵,整个部队就迅速恢复起来了,而且作战指挥能力还是一样优秀。换句话说,现在也许只有一个连的人马,却能瞬间变成一个军团。这就是沃尔玛的真正实力。 对比一下今天沃尔玛在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就清楚了。现在沃尔玛在全中国只有140多家店,其中还有100多家是从好又多整合过来的,沃尔玛自己其实也就是40来家。这个数字也就相当于十几年前沃尔玛美国本土配货中心的数目。在美国,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一般设立在100多家零售店的中央位置,也就是说配送中心设立在销售主市场。这样一个配送中心就可以满足周边城市100多个销售网点的需求,运输的半径比较短并且比较均匀,基本上是以320公里为一个商圈建立一个配送中心。沃尔玛各分店的订单信息通过公司的高速通讯网络传递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整合后正式向供应商订货。供应商可以把商品直接送到订货的商店,也可以送到配送中心。有人这样形容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这些巨型建筑的平均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相当于24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装着人们所能想到的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牙膏到电视机,从卫生巾到玩具,应有尽有,商品种类超过8万种。”沃尔玛在美国拥有62个以上的配送中心,服务4000多家商场。这些中心按照各地的贸易区域精心部署,通常情况下,从任何一个中心出发,汽车可在一天内到达它所服务的商店。 更重要的是沃尔玛的策略是大军团作战,而中国的企业只是小打小闹,连游击战都算不上,因为你根本就无处躲藏,你能活多久就取决于人家几时把店开到你对面。说沃尔玛是大军团绝对不是夸张,实际上沃尔玛配送中心的效率真的不比美国陆军低多少! 配送中心的一端是装货平台,可供130辆卡车同时装货;另一端是卸货平台,可同时停放135辆卡车。配送中心24小时不停地运转,平均每天接待的装卸货物的卡车超过200辆。沃尔玛用一种尽可能大的卡车运送货物,大约有16米加长的货柜,比集装箱运输卡车更长或者更高。在美国的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车队,沃尔玛的卡车都是自己的,司机也是沃尔玛的员工,他们在美国各个州之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而且车上的每立方米都被填得满满的,这样有助于节约成本。沃尔玛的6000多辆运输卡车伞部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每辆车在什么位置、装载什么货物、目的地是哪里,总部都一目了然。因此,在任何时候,调度中心都可以知道这些车辆在什么地方、离商店有多远,也可以了解某个商品运输到了什么地方、还有多少时间能运输到商店。对此,沃尔玛精确到小时。如果员工知道车队由于天气、道路等某种原因耽误了到达时间,装卸工人就可以不用再等待,而是安排别的工作。 三、沃尔玛军团为什么能压缩成本 如果你去问一个小超市的老板:你知道你的店每天卖出多少瓶酱油吗?他肯定回答不上来。为什么?你怎么会知道你的小区里今天准家没酱油了。你问他一个月能卖掉几瓶,他可能也说不清楚。可是如果你在全市有100家店呢?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总量是有规律的!这就是统计学里所说的大数法则。当你的规模足够大的时候,很多随机的变量就会有一些规律性的特征了。这样沃尔玛就有优势了,因为它不用把钱压在货上了。一个小超市一个月只能卖掉一箱酱油,假如一箱500块钱的话,一年才能卖6000块钱的货。而沃尔玛一天就可以卖一箱酱油,压在货上500块钱,一年就能赚18万块钱。就算大家都不打价格战,利润率都是10%,如果你把500块钱投给小超市,一年只能赚600块钱,而如果投给沃尔玛的话却能赚1.8万块钱。这就是差距!这里的关键就是货物的周转率,也就是说在库存上压的钱转得有多快。沃尔玛的这个能力是美国竞争对手的五倍左右,在中国因为现在分店还没建起来,所以暂时低一点,但是客观地估计,这个能力大概是中国竞争对手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我们就这个例子再多想一步。如果沃尔玛说,我不要这么多钱,我把价格定低一些,利润率降低一半,还是能轻松赚到9000块钱。沃尔玛再仔细盘算一下,会发现大规模进货的议价能力非常高,以前一箱酱油要500块钱,这是供货商负责送货的批发价,如果你自己去工厂大批量进货,价格一下子就可以降到290块钱。再加上自己做物流,成本很低,可能只有不到10块钱,就算利润的一半都拿出来建物流系统和IT系统,你还是有5000多块钱的利润。而你超市里卖的酱油现在可以打六六折! 这个物流成本数据并不是我们随便想出来的。沃尔玛的配送成本占销售额的2%,是竞争对手的一半。对比在中国的调研数据,一般来说物流成本占整个销售额的10%左右,有些食品行业甚至达到20%或者30%。所以现在中国一箱货物如果零售价是500块的话,其中大概有100~200块是物流成本,如果把搬运工的工资和库存管理的成本都算进去,可能就要200~250块。这部分成本是供货商原厂价格所不包括的。而沃尔玛的2%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价格乘以2%,所以10块钱可能都说多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沃尔玛的搬运工成本非常低,而且是800名员工24小时倒班装卸、搬运、配送。沃尔玛的工人工资并不高,因为这些工人基本上都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只是经过了沃尔玛的特别培训。正因为这些工人学历低,所以沃尔玛敢欺负员工,不给员工交保险。在美国,雇主不给员工交医疗保险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可是沃尔玛呢?沃尔玛目前在美国有3700家分店,员工人数为130万,2009年1月份的数据显示,仅有61万名员工享受医疗保险,占沃尔玛全美员工的49%。沃尔玛在华盛顿州的员工中,仅有20%领取公共医疗保险援助,其他员工不得不自掏腰包缴纳医疗保险等费用。沃尔玛海外的40多万名员工更难享受这种福利。所以你不要以为外资企业的福利就一定好,其实外资企业在这方面可能更凶残。你不要一听说沃尔玛不愿意在中国成立工会,就满腔的民族自卑感,沃尔玛在美国也坚决反对成立工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会每年有2%的工会费。那么为什么它现在同意在中国成立工会了呢?不是因为怕中国政府,它连美国政府都不怕呢!真正的原囚是它发现中国的工会费其实都通过活动或福利的形式返还给工人了,而且中国的工会并不像美国工会那样,比如美国工会2007年在全美35个城市搞大罢工,还会代表工人跟雇主谈判工资等等。 四、沃尔玛这条贪吃蛇的七寸在哪里 沃尔玛这样大手笔地搞收购、开分店,它哪儿来的那么多钱?其实这些钱跟它赚的钱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6000多辆运输卡车、62个面积相当于24个足球场的配送中心又算什么呢?且不说沃尔玛拥有自己的卫星和遍布全球的大型服务器,仅仅是沃尔玛的每一台货物运输车辆上都拥有卫星移动计算机系统这一点,我国企业就难以效仿。同样,维持这一庞大网络的IT投入和升级管理费用也不是大多数企业能够承担的。门槛越高,将来被中国企业反超的机会就越小!所以我说,中国的企业都醒醒吧,别只看人家表面的东西了,想想人家背后的功夫吧! 这个功夫说到底是什么?孙悟空降妖除魔靠的是七十二变,他的战略就是灵活多变。比如跟二郎神斗法,没有别的,就是不停地变,技术和战略相得益彰,所以百战百胜,直到遇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如来佛祖。那么,沃尔玛中国呢?说到底,卫星、服务器和车队,都是同一种技术——供应链管理。所以,最好的战略应该是把供应链优势发挥到极致。也就是以高效的周转率抵消低毛利率的影响,以供应链优势贯彻大大平价的策回疆略。所以沃尔玛就像一条贪吃蛇一样,吃完下游吃中游,吃完中游又扶植属于自己的上游。这个策略在美国可谓以不变应万变,直到遇到了以万变应不变的中国市场。天天平价的策略决定了沃尔玛的一个致命弱点:对营运成本的高度敏感。 这个弱点不幸在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三大挑战:第一,地租不再友好;第二,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第三,竞争对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五、沃尔玛与万达:四年间从牛气冲天到被抛弃 沃尔玛初到中国时真是牛气冲天。当然,它是有资本牛气的,毕竟直到今天沃尔玛还是金融海啸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里硕果仅存的不跌反涨的成分股之一。2000年,万达与沃尔玛谈判,以为大局已定,可以签合同了,沃尔玛却只肯出一封信,意思是“我们对你的项目感兴趣”。万达只能捏着这封信,按照沃尔玛的苛刻要求施工建造。等到沃尔玛验收完项目,要正式签合同了,万达才发现原来这个合同是美国总部开出的条件,各项条款都非常苛刻,而且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还只是态度问题,态度背后的真正关键是地租。沃尔玛的模式是超大型卖场,所以土地租金是最敏感的问题。这在美国当然没有问题,家家都有两三部车,而且地广人稀,在城郊的高速公路进出口附近很容易找到画积庞大、地租便宜的地块。但是在中国不同,沃尔玛面对的一般消费者大多数是没有私家车的。所以,这种量贩店肯定不如社区店,或者说至少在数量上,量贩店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关键的是在美国这种荒郊野外的地方地租通常十几年都不变,反正这种地块多得是。沃尔玛初到中国的时候都是美国总部越洋指挥,而且董事会罩一个在远东地区做过商业的董事都没有,所以,他们想当然地以为中国跟美国一样。而在当时,沃尔玛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很多,而且开出来的租金条件都非常优惠。比如沃尔玛与万达合作的最早的六个项目,都是半年的免租期,算下来每平方米每月的租金大概也就20元。 可是今天呢?就算万达对主力店的租金要求非常低,平均地租也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每月50元。但是,万达的这种合作是有它的考虑的,就是丰力店必须给自己的商业地块带来足够多的客流,这样就会把主力店周围的地租和房价带上去,从而给万达带来更大的收益。不过,很快万达就发现了,沃尔玛也许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说不是做得最好的。所以,2004年初,万达开始跟沃尔玛的竞争对手——家乐福进行接触。于是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头一天万达和家乐福接触,第二天沃尔玛就主动向万达发函谈合作事宜。在哈尔滨,万达选择了与大润发合作,沃尔玛被抛弃了。 如果要留下来也不难,反正免租期已经过了,优惠期也过了,那就按市价交租吧。沃尔玛不愿意也没关系,万达2007年开“万商会”,来报到的超市就有30多家,沃尔玛不愿意不要紧,有那么多企业排着队希望入驻呢。毕竟是当年按照沃尔玛的苛刻要求定制的卖场,硬件和细节设计都是超一流的,再加上沃尔玛在那里培育多年的商圈和客流量,也难怪会有那么多企业垂涎欲滴。 六、成也物流,败也物流:为什么传统优势让沃尔玛在中国头痛不已 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在北京,沃尔玛的人气显然不如家乐福。问题出在哪里?选址?恐怕不是。问题并不复杂,总结起来就是一句妇孺皆知的话:不了解客户。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的确比在美国困难,而且困难得多。在美国的大卖场里,食物和熟食制品通常只占店面的10%以下;而在中国的超市里,这个比例要在50%左右。小习惯,大问题,就这一点让沃尔玛中国成也物流,败也物流。 美国人吃饭简单得很,初到北美的中国人恐怕会被吓到。他们的早餐非常简单,就是牛奶麦片。差别很小,最多就是燕麦片或者玉米片、燕麦方脆和即冲麦片的差别。牛奶更是简单,也就是脱脂牛奶和全脂牛奶的差别。正餐呢?你问问同样在NBA打球的麦蒂和姚明就知道这差别有多大了。麦蒂最喜欢吃的是老妈煮的意大利面,要是能配上奶奶做的酱汁,他 就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姚明呢?当然是上海菜,最喜欢的是老火靓汤。 这一点个人的讲究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算什么过分的要求,但是对于沃尔玛来说就头痛了。在美国还好办,麦片的保质期都很长,而且消费者买的最多的就是那几个牌子。在中国就麻烦了,姚明妈妈今天煮的可能是鱼汤,明天煮的可能是冬虫夏革,后天煮的可能是老鸭汤……一个星期每天都不重样。而且每次都要选一大堆配料,哪一样没有,姚明妈妈干脆就一样都不买了,改用另一个菜谱了。问题是上海、北京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每天的菜谱都要看心情,既没法预测,也没法准备。沃尔玛说,那我就只进货消费最多的那几样好了。对不起,姚明妈妈一样也不买了,去隔壁的家乐福买,或者宁可多走几步去菜市场了。 沃尔玛最擅长的是什么呢?就是统计和预测全美国的麦片消费有多少,精确到每周甚至每天的消费量,然后跟生产商协商在全球哪个工厂定多少生产计划,再运到美国的几个配货中心,频繁地为各分店补货。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一家沃尔玛分店的麦片销量是不太稳定的、波动的,但是一个州几十家店的总销量由于彼此之间抵消厂这种不确定性,因而往往非常稳定,是可以预测的,这在统计学里叫做人数法则。因此配货中心的每种商品需求是非常稳定的,总库存非常低。个别分店断货不要紧,因为两天之内配货中心就补货到位了。由于节省了大量的订货款和库存,所以整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资金周转率乃至资产周转率都非常高。而且一旦形成了规模,基本上就可以所向披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沃尔玛的订单规模本来就很大,这样就可以把成本压得很低,再加上周转率高,一个百分点的毛利率就够沃尔玛赚的了。而其他竞争者呢?订单规模没有这么大,周转率也没有这么高,这就好像跷跷板一样,要想维持跟沃尔玛一样的资本回报率就只能靠提高毛利率,而这样做的结果是价格上永远无法跟沃尔玛竞争。如果反过来,要跟沃尔玛定价一样的话,企业就只能亏损,而且是规模越大亏得越惨,最后只能关门倒闭。 然而沃尔玛的这套东西在无数个跟姚明妈妈一样的中国消费者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你能准确预计上海每天会消费多少条鱼吗?就算你能,那么你怎么能确定今天姚明妈妈是想煮鲫鱼,还是鲈鱼?是在你这里买,还是去对而买呢?说到底,我们是“民以食为天”的国度,消费需求太细化了。美国人吃牛肉无非就是牛排,而中国人却要分成牛眼肉、牛腩、牛尾骨等等部分。猪肉就更是麻烦,我们要分成里脊、排骨、鲜肉、五花肉、后臀尖、猪头肉、猪舌头、猪耳朵、猪软骨、猪下水等等,不新鲜肯定没人买,可是分得这么细,得有多少货品要因为过期被处理掉?别的不用说,光跟美国总部汇报怎么解决跟猪肉相关的进货问题就得翻译半天,因为美国人没有这种习惯。所以,中国人这种孜孜不倦的饮食艺术,几乎要了沃尔玛模式所依赖的大数法则的命。更要命的是,超市里的货品一半都是食品,食品里又有一半是鲜活的,这就必须依靠短途供应链,配货中心的效率反而不如供货商提供的物流有效。你想想双汇冷鲜肉,就是这么回事。 七、青出于蓝? 沃尔玛解决不了的问题,却难不倒中国的本土企业。现在几个内资超市的鲜活产品的确做得比沃尔玛好,集外资和本土经验于一身的台资超市更是独占优势,大润发、好又多都是其中的代表。而且沃尔玛的高调进入还给大家提供了难得的借鉴学习的机会。以前大家可能不知道沃尔玛的物流系统是怎么搭建的,也不清楚沃尔玛的配送频率是什么样的,现在好了,沃尔玛开在你对面了,天天盯着看也能学个八九不离十了。不知道怎么培训中层管理人员?等沃尔玛培训好了,挖过来就是了。最难的应该是沃尔玛灵魂的IT系统,不过这也难不倒中国本土企业。外资IT咨询公司也跟着进入中国了,成套系统买过来就是了。于是几乎在一夜间,我们发现中围大大小小的超市都开始用货架而不是柜台了,开始用扫码器来结账了,开始跟银行合作搞购物卡了,开始统一形象、统一服装了,客户服务部的态度也越来越好了。沃尔玛和家乐福一样,都是鲇鱼,激活了市场,却没有吃掉整个市场。 八、沃尔玛的出路 那么,沃尔玛该怎么办?只能针对这三个问题做出必需的调整。而调整的基础自然要立足于沃尔玛现有的优势:第一,沃尔玛的物流管理系统仍然独具优势,只是现在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的物流问题没有解决;第二,沃尔玛作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为数不多的抗金融海啸绩优股,其融资成本非常低。 既然物流成本降不下来,那么就只能有两个出路。第一个是横向并购,以扩大规模,重新拾回大数法则的利器。这就是为什么沃尔玛要收购整合好又多。第二个是纵向并购,把其他环节的物流成本都省下来,这样全产业链竞争,充分分摊物流管理成本。考虑到外资企业并购的诸多不便,沃尔玛改为扶持自己可以控制的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向上游的扩张。 这时,沃尔玛的融资成本优势就显示出来了。试想一下,如果一家国内的超市企业决定贷款融资来组建自己的物流企业,新业务至少要取得6%的投资回报率才可行。而沃尔玛呢?2009年沃尔玛发行了11亿日元的浮息债券,融资成本仅仅是伦敦浮息利率加上60个基点。以9月份的平均伦敦日元浮息利率估计,这个融资成本仅为0. 8%。换言之,新业务只要取得1%的投资回报率,沃尔玛就赚了。同样一个超市集团,现在可以用来支付利息的现金流是1亿元,假设融资方要求的覆盖率都是2倍,如果你是中国企业,最多只能融资8.3亿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1亿元除以2再除以6%就可得出8.3亿元);而如果你是沃尔玛呢?你最多可以融资62.5亿元(用1亿元除以2再除以0. 8%就可得出62.5亿元)。何况沃尔玛的融资方并不会要求那么高的覆盖率。说得简单一点,对着烧钱,烧到10个亿的时候你已缢破产了,根本没有现金周转了,而沃尔玛手里还握着50个亿没动呢,正好把你低价买下来。 这样总结起来,你才会发现沃尔玛的可怕。你不要忘了,到今天为止,中国市场在沃尔玛的全球总销售额中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部分,可以赔钱也可以赚钱,可以收购也可以卖掉。实际上沃尔玛已经退出了德国市场,收回来的钱用来拓展中国市场和拉美市场。而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而言,你如果丢掉了这个市场,就什么都没有了。 第四部分 新帝国主义的真面目 ……其中要包括帝国主义的如下五个基本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7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78页 第九章 看现代欧美帝国主义如何掠夺非洲:索马里海盗的真正原因 郎言郎语: 海盗猖獗,引发全球深度思考。 请大家想一想,索马里海盗为什么会成为海盗? 黑鹰坠落,到底是谁改变了索马里? 美国的一支部队和索马里人交战,索马里首都全城出动攻打美国人。 海盗问题,为何根源在海洋之外? 索马里的民意调查发现70%以上的沿海居民都支持他们的行动。为什么? 2009年上半年,奥巴马在国际上大出风头,因为他派美国海军陆战队救出了被索马里海盗俘虏的美国轮船的船长。这个新闻在全世界播出后,美国的大国、强国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全世界为之叫好。同时,全世界包括联合国在内,一致谴责索马里海盗的恶劣行径,很多西方媒体的报道把索马里海盗形容成十恶不赦之徒。而2009年下半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只被劫持又让索马里海盗事件在中国备受关注。 索马里海盗已经绑架了无数的船只,也赚了不少钱,目前可能已经赚了接近2亿美元。对索马里人而言,这绝对是个“高科技”行业,从业人口从100人增加到1000人,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那么,实情究竟如何?当你看到全世界都在谴责索马里海盗的时候,当你看到威风凛凛的美军几枪就把索马里海盗打死的那一刹那,请各位读者想一想,索马里海盗为什么会成为海盗?他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一、与世无争的古国:索马里 非洲人民是非常好的。我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我的亲身经历。我在沃顿商学院念书的时候,班上有个同学,是非洲的一位酋长,名字叫做马泰?其卡翁达(Mathias Chikaonda)。整个中南部的非洲都属于祖鲁族,而祖鲁族有八个部落,因此有八个酋长,他就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酋长,他的属地就在今天的马拉维共和国。他们都是非常善良的人,这些人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在非洲大陆上优哉游哉。 我的这位同学告诉我,他们常常出去打猎、耕种。我说,如果碰到野兽怎么办?他说他们有应付的办法,比如说,如果遇到大象来抓你的话,你就要走直角,因为大象转不了直角,大象总爱绕圈子。由于害怕碰到豹子,他们每次出游,脖子上都会裹着兽皮,以防止被豹子咬断喉管。他说他的亲叔叔就碰到过豹子,跟豹予打得天昏地暗,由于叔叔的脖子上缠着兽皮,所以虽然受了重伤,但还是平安归来。如果碰到豺狼通常没事,因为豺狼不会攻击比它长得高的动物。如果小孩子碰到豺狼怎么办呢?他说就要马上找一块木头放在头顶上,只要比豺狼高,豺狼就不敢攻击你。 我问他如果碰到狮子怎么办,他说那就等着被吃掉吧,完全没办法,狮子太厉害了,因此狮子也就成为祖鲁族的崇拜神祗。更有意思的是祖鲁族的每一个酋长都有一个权杖。权杖顶端是用狮子的毛编织成的一个鸟巢,里面放着一个狮子的“嘟噜”。我好奇地问他什么是嘟噜,他说狮子之所以可怕足因为它的喉管附近有一个类似软骨的组织,叫做嘟噜,大约是手指长度的一半,就是这个嘟噜让万物对狮子产生畏惧。而要取得这个嘟噜是非常困难的,必须由巫师带领着族人亲手杀死狮子,狮子在死前的那一刹那,就会把嘟噜吐出来,巫师就会在狮子尸体附近仔细寻找这个嘟噜。他说当他拿着这个放有嘟噜的权杖时,他惊奇地发现,他的族人全都惊恐地看着他,就像他们看到了狮子一样,实在太神奇了。 我跟这位同学相处了几年,我从他那儿学到了不少东西。非洲人的习惯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问他,你喜不喜欢吃这个菜?他说我非常喜欢,同时却做出摇头的动作。非洲人的文化跟我们完全不同,但他们却是非常善良的人。我的同学从沃顿商学院毕业之后就回到马拉维共和国准备当总统去了,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马拉维中央银行的总裁,下一步就要当马拉维的总统。因为在非洲这么高学历的人是非常少的,这就是非洲的酋长制。 索马里有五个部落,所以他们的国旗图案是五角星。他们也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并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跟我们中国一样,都是文化古国。公元一世纪,他们就有港口了,那时就开始跟罗马和希腊进行海上贸易。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海上贸易,我们是纯粹的大陆国家。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的商人大量涌入索马里,当索马里人跟阿拉伯人进行交易的时候,他们发现阿拉伯人非常有道德,交易非常公平,从来不骗他们。索马里人认为这是由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具有很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从七世纪开始,索马里就接受了伊斯兰教。 12、13世纪之后,开始形成城邦,当时的情形类似于我们的战国时代。到了15世纪,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时候,就到了他们的首都,当时叫木骨都束,今天叫做摩加迪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二、索马里灾难的开始 到了19世纪,索马里的噩梦开始了。1887年,索马里北部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索马里。1925年,索马里南部被意大利占领,成为意属索马里。一直到1 960年,英国和意大利才从索马里退出,索马里成为索马里共和国。但是这才是索马里灾难的开始,英国和意大利离开之后仍然在当地扶持自己的代理人,目的就是掠夺索马里的财富。结果搞得索马里一穷二白,连年饥荒。我相信各位读者看到这里就能理解索马里人为什么这么痛恨欧洲人和美国人了。 到了20世纪60年代,索马里的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因为英国和意大利撤出的时候随意划疆界。索马里周边有两个邻国——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有一块领土原来是索马里的,肯尼亚也有一块领土原本是索马里的。当时由于帝国主义只占据索马甲的一小块,因此就把其余的领土送给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业了。索马里独立之后就希望把这些领土要回来,因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的,只是被帝国主义给划分出去了。为此,从1960年开始打了不少仗。1963年,当时的苏联替索马里组织了1万人的军队,到了1964年,索马里开始进攻埃塞俄比亚,结果打了败仗,一直到了1978年,索马里全线溃败,到了这个时候,索马里不听苏联老大哥的,想投奔美国了。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染指索马里,美国总共投入8亿美元的援助,意大利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的援助。这两个国家投入的援助加起来已经是索马里GDP的一半,可是索马里由于连年战乱,军阀割据,因此腐败横行,当他们拿到18亿美元的援助之后,大部分钱都进了私人的口袋。很多美国援助的物品都被拿到黑市去卖,索马里老百姓生活更艰难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冷战结束,美国开始对索马里的土地失去兴趣,反正也不打仗了,也不跟苏联对抗了,何必再援助你们呢?因此美国撤出,索马里全线崩溃,变成了一个无政府的国家,内部更是由于连年战乱,老百姓民不聊生。 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可怕的情况在索马里都出现了。到了1992年,联合国派维和部队去索马里维持治安,已经维持不住了。到了1994年,发生了一件事情。美国的一支部队和索马里人交战,索马里首都全城出动攻打美围人,美国军队惨败,直升机也被索马里人击落了。美国人也很有趣,关于那场惨败,他们毫不掩饰,还拍了一部电影,叫做《黑鹰坠落》。 1994年美军这场战役打败之后,克林顿总统下令撤出。1995之后,外国势力完全撤出的结果是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的索马里。五大部落自相残杀,征战不休,搞得民不聊牛,简直是人间地狱。在这个时候,由于整个司法系统解体,所以伊斯兰教就负责维持当地的治安,以伊斯兰律法为基础的宗教法庭取代了政府。这个宗教法庭不但维护老百姓,防止抢劫、贩毒,同时也担负起教育、卫生等工作。这个时候,美国人做了什么?就因为美国人不喜欢伊斯兰教,所以美国竟然在2006年向埃塞俄比亚提供武装,让他们进入索马里攻打伊斯兰法庭联盟的军队。 埃塞俄比亚在美国人的支持之下,连战皆胜,最后把索马里的伊斯兰法庭联盟彻底击溃了。我们可以看到,帝国主义从1887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凌辱这个国家。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去当海盗。 三、从渔民到海盗:他们为何铤而走险 索马里有长达3300公里的海岸线,当地渔产丰富,整个非洲最大的渔场都在这里,盛产金枪鱼、对虾和龙虾等,是非常好的一块地。可是由于索马里处在无政府的状态,所以欧美各国的船队大量进入索马里,他们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灭绝性捕捞。什么叫灭绝性捕捞?通常在捕捞的时候,比如说捕捞阿拉斯加螃蟹,按照美国自己的规定,螃蟹捕捞上来以后 要用尺子量一下,看够不够标准。所谓够标准就是要长大的螃蟹,比如说长度超过20厘米的螃蟹才能送到市场,20厘米以下的要放回海里,让它们长大、繁殖,这样才能连续捕捞。你不能把小螃蟹都捕捞光了,如果你把小螃蟹和母螃蟹都捕捞光了,明年就没有螃蟹了。 美国人在自己的渔场捕捞时严格执行这个法律,可是当欧美国家的船进入索马里捕捞的时候,却完全不顾及这一点,全部捕捞光,连最小的螃蟹都捕捞走,完全不给索马里渔民任何生存的机会。索马里的渔民被逼得活不下去了,于是组织自卫队,叫做索马里海防志愿者,目的就是驱赶这些渔船。如果赶不走,就把人抓起来,让他们交赎金,补偿灭绝性捕捞的代价。你们觉得索马里做错了吗?在一个无政府的时代,帝国主义这么欺压它,灭绝性的捕捞让索马里的渔民无法生存,这些渔民组织海防志愿队去保护自己的权益,驱赶外国灭绝性捕捞的船队,他们做错什么了?他们并没有做错。 其实灭绝性捕捞还不是最可恨的,更可恨的是核辐射,他们把化工原料的废料全都倒在索马里海滩上,根据我们的资料显示,2005年就有300多人死于无名的毒症。追溯这些毒物的来源,基本上都是欧洲的化工厂跟医药机构,还有意大利前殖民者。意大利黑手党经营的最重要的业务,也是利润最丰厚的业务,就是处置有毒物质,包括核废料。他们负责运输,索马里就是他们的垃圾场,把这些从美国、欧洲运来的核废料直接倒在索马里的海滩上。这就是我看到的索马里。 四、他们没有明天 索马里的独立新闻媒体瓦德赫新闻曾经对海上武装劫持国际船只的行动进行过民意调查,结果发现70%以上的沿海居民都支持他们的行动。为什么?就是因为我前面所说的,抓你是活该,你们把我们的鱼虾伞部捕捞光了,一点都不留给我们,我们活不下去,你们还把核废料都倒在我们的海滩上,不抓你抓谁?他们还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由于当时美国没有海军,美国革命的先驱者乔治?华盛顿和他的同志们也采用海盗的方式阻挡侵入领海的外国船只。所以美国的国父华盛顿也干过索马里海盗干的事,他也是拿过赎金的人,否则怎么养活美国的军队? 就因为华盛顿是美国人,所以被当成民族英雄,索马里人却被当成海盗打死。这公平吗?华盛顿的爱国行为受到美国人民的赞扬,对于索马里今天的局势也应该如此理解。这是索马里人自己讲的。我们也曾经遭受过帝国主义无情的侵略,现在我们终于站起来了。可是,不是每一个国家都站起来了,今天海盗横行的索马里就没有站起来。它从1887年开始,甚至早在1846年,就一直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直到今天,还是没有摆脱噩梦。 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53页 第十章 看现代欧美帝国主义如何掠夺非洲:外媒批评中国非洲战略的真正原因之一 郎言郎语: 什么叫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不仅要自然资源,而是从农业到工业到各种可能牟利的产业,都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真正的帝国主义不是控制产业,这种水平太初级了,真正的帝国主义是从思想上控制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产业上让你完全依附宗主国。 如果可可或者咖啡的国际价格大幅下挫,或者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那么科特迪瓦就没有足够的外汇从美国、欧洲或者澳洲购买粮食,这样国内就会发生饥荒和动乱。在这种情况下,你敢不依赖宗主国吗? 为什么让小密特朗来非洲?长期殖民非洲的法国在非洲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和当地的利益集团有很多不能见天日的暗箱交易。 2009年11月8日下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温家宝在中外记者会上被记者问道:“中国只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您怎么看?”温家宝回答道:中国到非洲是掠夺资源、搞所谓的“新殖民(帝国)主义”,这种论调由来已久,其实不值得一驳。温总理这个回答姿态是非常高的,也是跟他的大国总理身份相称的。 那么,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如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世界银行开会的时候也被人问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我会郑重其事地回应道:是的,我们真的只是对自然资源感兴趣,而且不好意思,我们的野心可能还没有你说得那么大,其实,自然资源都谈不上,我们主要就是对非洲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感兴趣,而且愿意用非洲同意的价格来购买这些资源。那么请你告诉我,你们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掠夺非洲的呢? 什么叫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就是不仅要自然资源,而是从农业到工业到各种可能牟利的产业,都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比如对非洲的农业产业进行毁灭式操纵。而我们绝不会这样做,我们只是平等地与非洲朋友做贸易,贸易的价格不是我们操纵的,而是双方平等协商的。 一、独立,并不意味着摆脱帝国主义 我举个例子帮大家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帝国主义。有一个国家叫科特迪瓦,以前是法国的殖民地。其实这个国家的名字就是法国人起的,在法语中的意思是象牙海岸,因为当年法国人从非洲猎取的象牙就是从这里起运卖到欧洲的。虽然现在殖民制度早已消亡,但是法国在科特迪瓦的势力仍然不容小觑。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电信、能源等行业仍然由法国资本垄断着。例如,科特迪瓦电信的控股方就是法国电信,前者旗下的ORANGFI、AVISO等公司选用的都是法国产品,从而给其他国家的产品设置了门槛,像我国的华为公司这样的通讯设备提供商,在开拓科特迪瓦市场时就遇到了很大困难。 真正的帝国主义不是控制产业,这种水平太初级了,真正的帝因主义是从思想上控制一个国家和民族,让你在产业上完全依附宗主国。因此,法国统治者在思想上推行两个基本政策,一是同化(assimilation),二是关联( association)。同化就是在殖民地各个领域都优先使用法语,在体制、法律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沿用法国的制度。关联就是指在涉及本地人的各个方面,只有在与法国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才能保留本地的惯例和风俗。 就算到了战后,法国意识到科特迪瓦独立已经很难避免,于是戴高乐政府决定有计划地让科特迪瓦独立。这样形式上独立之后,殖民地仍然会最大限度留在法国的政治和文化影响范围之内。因此,法国的“教化使团计划”(nussion civilisatrice)就担负着在非洲传播文化的重任。这背后是什么心理?就是法国人对自己那套文化非常高的自尊心!法国人在这方面是出了名的,如果你在巴黎旅游,用英语问路是行不通的,不是因为法国人听不懂英文,你问他们,他们都会回答,但是全都用法语回答,所以他们其实明明就是听懂了,但是就是不肯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用英语回答。 思想是基础,经济才是真正的要害。实际上,科特迪瓦这个国家是非常有意思的,20世纪60年代独立之后反而更依赖法国了,独立前科特迪瓦不过有3万多法国人,独立之后反而有了6万多法国人。要知道,当时整个科特迪瓦的人口才1000万左右,而这些法国人大多数都是律师、教师、管理人员,还有经济和技术顾问等,换句话说,整个科特迪瓦的管理层几乎全是法国人。大量法国公民继续供职于科特迪瓦的公共机构,特别是一些与经济有关的职位。独立后仅仅数年之内,在科特迪瓦工作的法国人就超过了殖民地时期的任何时候。 那么法国人是怎么做的呢?搞出口导向型经济!法国人把科特迪瓦的可可生产和出口做成了世界第一,把咖啡生产做成了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实际上,科特迪瓦当年的经济也跟今天的中国一样风光,它在20世纪60年代年均GDP增长率是6.17%,70年代更是达到了13. 67%的高水平。但是很快20年过去了,80年代以后每年也就是两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赶上个什么危机还得倒退不少。 这不是很奇怪吗?对欧洲人和美国人来说,他们对咖啡的依赖,就跟依赖中国生产的便宜袜子差不多,袜子还不用天天买,咖啡可是每天都必须喝的。同样,可可是制造巧克力的必需原料,欧洲人根本离不开这东西,那么为什么科特迪瓦还会这么被动? 二、第一个圈套: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与其你我都生产苹果和梨,不如我生产成本比较低的苹果,而你生产成本比较低的梨,然后我们拿苹果和梨进行交换,这样大家吃到的苹果和梨都更便宜。这个理论很动听,但是却被帝国主义国家扭曲了。 然而,现实的世界经济格局却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个经济体都是以工业补贴本国的农业,特别是粮食、棉花的种植,以及类似牛奶这样的准粮食农产品,因此他们的成本很低。这样非洲国家只能被迫去种经济作物,因为如果非洲国家种小麦的话,价格肯定竞争不过获得大量补贴的美国小麦或者澳洲小麦。在所谓比较优势的教条之下,科特迪瓦只能种植成本低的可可和咖啡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可可和咖啡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60%;从事与可可和咖啡经营相关活动的人员有400多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5%;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全国税收的30%~40%来自可可和咖啡牛产行业;两者的出口收入占国家出口总额的42%。 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可可和咖啡产业在科特迪瓦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盛衰牵动着科特迪瓦整个经济的脉搏。换句话说,如果可可或者咖啡的国际价格大幅下挫,或者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那么科特迪瓦就没有足够的外汇从美国、欧洲或者澳洲购买粮食,这样国内就会发生饥荒和动乱。在这种情况下,你敢不依赖宗主国吗?你不敢! 三、第二个圈套:私有化 那么,如何让可可或者咖啡的国际价格非正常的突然大幅下挫呢?办法就是去游说非洲国家搞改革,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搞私有化,然后再利用国际制裁的手段来控制非洲国家的进出口,从而控制价格。 科特迪瓦独立之后,政府就建立了一介名叫“全国支持农业生产稳定价格基金”的组织来管理全国的农业。有了这个组织,种植者们就丧失了生产和定价的自主权,而政府却可以凭借垄断获取大量的资金。这个“基金”管理的时期,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科特迪瓦GDP增速最快的时期。探究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政府垄断了采购和进出口。但实际上,这个时期也制造了很多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财富都流入了政府官员之手,被拿去腐败了,国民根本没有得到所谓“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暴露出来,于是种植者就提出要求了,他们呼吁改革。而这个时候,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私有化的浪潮,于是科特迪瓦政府被迫放松了对可可和咖啡的国家垄断。到了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对科特迪瓦实行了制裁,迫使科特迪瓦政府搞改革。当然了,改革的结果就是政府把可可和咖啡的管理权交还给种植者,而政府仅仪征收两种捐税:一个是统一税,可可的税率是220非郎/公斤,咖啡的税率是10非郎/公斤;另一个是登记税,可可和咖啡的税率都是5%。 接下来就是外资企业打着私有化的旗号大张旗鼓来到科特迪瓦,它们轻而易举控制了这个非洲国家的可可业和咖啡业。科特迪瓦的可可工厂只有4个,而且全都是外资的,加工能力大概只有可可产量的18%。科特迪瓦的咖啡加工厂更少,只有1个,也是外资的,加工能力大概只有咖啡产量的12%。 以下是科特迪瓦的可可加工企业名单: 1.SACO公司,隶属于瑞士BARRY - CALLEBAUT集团,有3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大约100 000吨可可豆; 2.UNICAO公司,隶属于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集团,有一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大约90 000吨可可豆; 3.MICAO公司,隶属于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CARGILL集团,有1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大约100 000吨可可豆; 4.CEMOICI公司,隶属于法国CEMOI集团,有1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大约60 000吨可可豆。 以下是科特迪瓦的咖啡加工企业名单: 5.CAPRA/NESTLE公司,隶属于瑞士雀巢集团,有1个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大约30 000吨咖啡豆。 四、军事行动为经济利益服务 可是,为什么这些外资企业在科特迪瓦能有这么火的影响力呢?他们首先是安排了大量的经济顾问和政治顾问去直接参与科特迪瓦的政府运作。一旦科特迪瓦政府不听话,就扶植亲法的反政府力量。如果反对派不能推翻现政府,干脆就直接派兵解散政府。各位读者看看以下的真实事件就清楚了,这就是2004年科特迪瓦冲突内幕。 科特迪瓦总统巴博搞了一个“青年爱国军”,用来做什么呢?一是抗议希拉克支持反对派武装,二是恐吓那些在科特迪瓦的法国侨民。这个“青年爱国军”趁反对派内部闹分歧的时候,对反动派发动了空袭。法国知道以后大为恼怒,就等一个动手的借口。 2004年1 1月6日,这个借口终于等到了。当天下午,科特迪瓦政府军袭击了反政府武装控制区的一个法军阵地,结果有9名法国人和1名美国人死亡。这一来,法国军队二话不说,击落了科特迪瓦政府军的四架战斗机、五架武装直升机和一架运输直升机,彻底摧毁了科特迪瓦的空军力量。紧接着,法国又向国际社会宣布“科特迪瓦形势日益紧张,为保护法国公民的安全,将三架幻影F1战斗机部署到了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法国空军基地”。法国国防部随即又向科特迪瓦派遣了300多名军人增援当地的法国维和部队。2004年11月8日,法国武装就占领了科特迪瓦总统府周围地区。 我们再来看看2008年10月6日法国巴黎刑事法院开审的所谓“安哥拉门”事件,这进一步向我们揭示了法国是如何操控前殖民地国家的。在这个所谓的“安哥拉门”事件中,有40多名被告涉嫌在20世纪90年代安哥拉内战期间向安哥拉走私军火。 这个案件的被告名单中有一连串的大人物,例如:雅克?阿塔罩,密特朗和萨科齐的顾问;阿尔卡迪?盖达马克,国际军火掮客;皮埃尔?法尔科内,法国富商,曾是安哥拉最大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国际军火掮客;查尔斯?帕斯瓜,前内政部长;保罗?鲁普?苏利泽尔,法国作家。当然了,这个名单中有一个人,那更是引人注目,他就是密特朗的儿子、曾任爱丽舍宫非洲事务顾问的让?克里斯托弗?密特朗(也就是小密特朗)。 五、里应外合,他们将非洲洗劫一空 1973年,27岁的小密特朗以法新社记者的身份被派到两非,他在两非一待就是9年,混成了一个“非洲通”。到了1981年,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两年后,他就安排儿子担任总统非洲事务顾问佩恩的助手。1986年,他更是一脚踢开佩恩,让儿子取而代之。从1986年开始到1992年,小密特朗毫无疑问地成为非洲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为什么让小密特朗来非洲?长期殖民非洲的法国在非洲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和当地的利益集团有很多不能见天日的暗箱交易,因此,法国总统都是任用亲信来充当自己在非洲的代言人。到了小密特朗的时候,他胆子大,什么都敢做,凡事又都有“我老爸说了”做盾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国在非洲的许多重大行动,像帮助扎伊尔蒙博托政府对付古巴雇佣军、帮助乍得啥布雷政府对付利比亚军队,无一没有这位小密特朗的重要参与。 他与军火商的搭线,先是通过前内政部长的顾问马尔齐亚尼结识了法尔科内,随后又认识了盖达马克。而这几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安哥拉走私军火。有着特殊身份的小密特朗被拉下水之后,就利用职务为非法军火交易大开方便之门。在1993年和1994年两年间,他就拿到了安哥拉政府1180万美元的回扣。据专家称,这些非法军火交易中的雷管和地雷,就足以带来内战战火中的安哥拉50万到100万的人口死亡,这其中,大多数都是战区的无辜平民。还有1990年的卢旺达内战,那里的军火交易也同样充斥着这位小密特朗的身影。 说到了小密特朗,还有一位也不得不提,那就是撒切尔夫人的儿子小撒切尔。他在2004年8月25日因涉嫌参与赤道几内亚政变在南非被捕。据《卫报》的资料说,1985年小撒切尔就在英国政府和沙特政府200亿英镑的军火交易中充当了中间人。此事被披露之后,撒切尔夫人让儿子否认了和交易有关的所有指控,安排他辗转移居到了南非,继续他那奢华的生活。 所以,如果我有机会回答本章开关西方记者提出的那个问题的话,我还会补充一句:我们不会像西方前辈那样,看非洲什么值钱就把什么掠走,只留下一片赤贫的大陆。我们为了实现我们的价值观——通过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彻底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会把从当地赚的钱拿出来,用来修公路、建医院、办学校,一句话,回馈非洲人民,而不是腐败的官员。我们认为,这样让非洲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发展的红利,会比西方国家动辄禁运制裁,还要附加不切实际的政治条件甚至武力干涉更为有效。 输出资本的国家几乎总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性质也就说明了金融资本和垄断组织的时代的特性。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56页 第十一章 看现代欧美帝国主义如何掠夺非洲:外媒批评中国非洲战略的真正原因之一 郎言郎语: “新殖民主义”指责源于何处? 2009年,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欧洲还能坐得住吗,再这么下去,中国迟早要取而代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对于在非洲一直有极强传统利益的欧洲国家来说,就是不可容忍的“侵略”,他们称之为“中国大收购”、“中国入侵非洲”。 他们搞了半天制裁,就是为了增加跟苏丹谈判的筹码,廉价拿下苏丹的油田,可是中国人的到来却破坏了这种游戏规则。 这就注定了我们一进入苏丹就会遭到美国嫉恨。 一、西方视角看中非关系 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频频遭遇西方媒体的妖魔化。在上一章中曾经提到,2009年11月8日下午,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再次被问及这一问题。 如果说中美轮胎战中,列数据、讲事实就有可能扭转局面的话,温家宝总理现在面对的就是更加复杂的局面:不管我们怎样回答,西方媒体都一定会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重新解读。 根据温总理的回答,“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这话是事实,然而西方感兴趣的却是1999年以前,非洲的经济增长与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在这之后,非洲经济的增长或萧条都跟中国息息相关,如图11-1所示。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经济在科技网络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后都有一定的停滞,但是非洲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走势反而跟中国一样了。 简单米说,中国加入WTO以来,非洲对中国经济逐渐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依赖,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非洲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与中国同步。这些我们认为是成就,可是对于在非洲一直有极强传统利益的欧洲国家来说,就是不可容忍的“侵略”,他们称之为“中国大收购”、“中国入侵非洲”。 图11-1 198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经济走势比较 从图11-2可以看出,在非洲对各贸易国的进出口中,欧洲毫无疑问是最大头。本来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出口市场是无足轻重的,欧盟十五国牢牢控制了非洲五成以上的出口市场,就算是美国都要对欧洲敬畏三分。要知道,这片大陆已经被上帝遗忘五六十年了,可就在短短五六年间,中国的进出口大幅增长,几乎占据了新份额的一半以上,从图11-3可以看出,非洲对中国的出口几乎是呈指数型飙升的。而从对非洲经济成长的贡献来看,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中国同非洲的关系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开始了”。西方人怎么看呢?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跟非洲的双边贸易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当时是希望重返联合国,所以才会搞对非援助项目。在西方的解读中,当时是政治问题,现在则是赤裸裸的经济侵占,是更可怕的“静悄悄的革命”。 图11-2按贸易伙伴划分的非洲进出口情况 图11-3非洲与中国的贸易差额 对于西方媒体的片面解读,温家宝总理则以全面分析予以回应:中国不仅对非投资,还帮助非洲建学校、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等民生项目,受益人群以亿计,并且中国从来坚持对非援助的原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温家宝反问西方媒体:为什么只对中国加以指责?这究竟是非洲人的意见,还是西方人的意见? 他用一句诗来结束问答:故交如真金,百炼不回色。 温家宝总理的回答很好地驳斥了西方媒体的片面解读,同时体现出中非友谊是真正的友谊,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不像西方对非洲的关系是建立在掠夺基础上的。 西方势力会因此而放弃片面解读,放弃妖魔化中国吗? 二、中国威胁欧洲在非利益? 对于我们在非洲的所作所为,欧洲人的看法为什么总是令我们不解?全世界的目光先是被“9?11”吸引,然后美国攻打阿富汗、攻打伊拉克,围绕着伊拉克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美国是不是师出有名,欧洲跟美国吵了个天翻地覆,其实本质还是中东的石油利益冲突。等它们吵够了,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本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非洲人陆上,短短几年内中国的利益已经无法忽视了。从图11-4可以看出,以前美国对非洲的进口还不到欧洲的一半,在促进非洲经济成长方面,美国也不如欧洲,而在这两方面,中国的影响力连美围的1/6都不到。短短几年之内,中国就打破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均衡状态。 2006年,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差不多是美国的一半,而到2009年,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突破1000亿美元。欧洲还能坐得住吗?再这么下去,中国迟早要取而代之! 图11-4 非洲的主要出口对象国及其对非洲出口增长贡献 我们帮非洲建了坦赞铁路、派了大批医疗队员,我们没从非洲要过一滴油、一吨矿石。然而,从欧洲视角来看,中国当时做的买卖是“援助换选票”,因为当时中国还没有开始搞改革开放,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所以没有要过一滴油、一吨矿石。可是,欧洲不是要跟我们算老账,他们是要跟我们算新账,你中国为什么悄悄地从我控制的非洲大量购买资源? 以下的数据最能说明欧洲和美国对中国产生恐慌的原因,从1998年到2006年将近10年之间,非洲对欧盟十五国的出口不过增长了139%,对美国增长了402%,而对中国却增长了2126%。从份额上来看,2000年,中非贸易总额刚突破100亿美元,只不过是5%左右的份额,2005年就增长到了10%的份额。2009年,中非贸易总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美元。问题在于,中国大量进口的都是什么东西呢? 从图11-5可以看出,非洲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半数以上是能源,其次是矿产,或者初级加工品,基本上就是把原材料稍微提纯一下,这样才能方便远洋运输。换句话说,中国在以年均32%以上的增速从非洲采购能源、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这三项加在一起就占了中国从非洲进口的92%,所以欧洲人说“中围只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 图11-5 非洲向中国出口产品分布 三、中国对非政策遭遇妖魔化 毕竟西方媒体的话语权还足牢牢地掌控在他们手中,所以他们妖魔化中国,说中国在非洲有一条完整的掠夺链:经济为主,文化力辅,兼有军事援助。我们的表述是“实施一揽子经济交换计划,包括对非洲的大坝、公路铁路建设以及电厂等的投资”。但西方怎么妖魔化我们呢? 他们说,你看看,你们提供贷款和工程了吧!“中国帮助非洲建设了那么多学校、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那么,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给政治家提供贷款和形象工程,取得大型矿山以及大型基建工程,而那些腐败的当地政府官员肯定没少从这些工程和援建贷款中获益。 他们说,你看看,你们没少给非洲投资吧!“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范围内投资普遍下滑,但今年中国对非投资仍在增加”。那么,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养活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劳动力,你看看,承包工程和开发矿场的都是中国的建筑公司,而且大都是国有背景的公司,并且这些工程背后都有中国金融机构的巨额低息贷款。 他们说,你看看,你们就是只在乎资源,而不在乎当地的人权和发展嘛!“中国从来坚持对非援助的原则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在西方人看来,就像冲突地区的钻石被称为“血钻”而不应该进口一样,冲突地区的石油也不应该无条件开采,或者至少应该想办法确保卖石油的钱没有被拿来购买武器。而我们恰好在达尔富尔内战不休的时候进去开采石油。 他们说,你看看,你们就是只在乎资源,而不在乎当地人民的死活嘛!“安岳江”号在不恰当的时候出现在非洲,正好给了西方指责中国的口实。2008年4月,一艘中国货船“安岳江-广州号”运往津巴布韦的武器由于被怀疑会被罗伯特?穆加贝政府用于镇压反对派,而被南部非洲各国拒绝靠岸,最终被迫返航,从而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津巴布韦总统罗伯特?穆加贝自1987年就任总统以来,被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其执政人权记录恶劣,通货膨胀严重。2008年津巴布韦大选中,反对派领袖摩根?茨万吉拉伊领导的民主改变运动夺得国会一半的议席,打破穆加贝政权在国会长期的垄断;而3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茨万吉拉伊声称自己高票获胜,然而穆加贝政府却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公布结果。政府被指操控选举,并镇压反对派,试图拒绝交出政权。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安岳江”号事件,西方媒体将其解读为中国向穆加贝提供补给。 所以,他们总结起来就是:中国国有背景的矿业公司,以每天不到一英镑的工资雇用当地人采矿,这些资源用中国的汽车、通过中国建的公路运输,最后经由中国建的铁路运到中国援助的海港,然后交给中国的远洋公司运回中国,这背后还有中国的军火贸易撑腰。妖魔化不可怕,拿有组织的产业链来妖魔化是最可怕的,因为你很难用数据或者例子驳倒对方。这就好像有人诽谤你偷了一辆自行车,你出示证据说我当时不在现场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了。可是现在却有人说你是组织犯罪,说你的几个朋友偷自行车都是你组织和策划的,你再说你不在现场就不够了。现在西方就是这么指责我们,他们说,那几个人是你的朋友吧?你说,是的。他们说,他们把自行车放到你家里了吧?你说,是的。他们说.一个人不太可能买三四辆自行车来自己骑吧?你说,不可能。于是他们就得出一个结论:你知道你的朋友偷了自行车,还帮他们窝藏这些自行车。你怎么反驳? 这就是西方的强盗逻辑。 四、中国破坏了西方的利益格局 这些工程中我们被攻击最多的是哪一个?就是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开采石油的问题。这个油田其实不是中国人发现的,而是美国人发现的。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进入苏丹,早期的勘探作业集中于红海,在苏丹港附近苏阿金(SUAKIN)发现天然气田,随后雪佛龙石油公司在苏丹南部进行了长达10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几个大型油田。但是,在南方发现石油的次年,三名雇员遭反政府游击队杀害,雪佛龙公司开始撤离苏丹,最终放弃了开采。1997年美国制裁苏丹,禁止美国公司同苏丹做生意。苏丹实在没有办法了,才跟中国协商,请我们去开采。因此,这就注定了我们一进入苏丹就会遭到美国嫉恨。 对于西方围家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他们搞了半天制裁,就是为了增加跟苏丹谈判的筹码,制裁封锁上十年八年的,到时候苏丹连合资的资本都没有了,他们就可以廉价拿下苏丹的油田,可是中国人的到来却破坏了这种游戏规则。中国人的做法是用贷款把工程谈下来,同时要求苏丹政府用美元定额分月偿还中方投资本金、利息和投资回报,并以其出口原油的外汇收入做担保。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中国人的做法更是计他们火冒三丈,我们搞的是从上游到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开发,西方人认为连骨头都让中石油或者中国方面的相关企业吃掉了,西方国家连汤都喝不到,他们能不恨我们吗?在这个项目中,中方工程承包额约9亿美元,可获利润1亿多美元;炼油厂承包项目金额5.3亿美元,也可获利1亿多美元。工程承包又带动了国产的机电产品出口,如长输管道的20万吨钢管用材由中国宝钢生产,由中石油四家管厂在国内卷制。另外,国内的石油技术服务如钻井、物探、测井及试油都参与了项目的技术服务承包。最让西方受不了的是,他们认为工程承包还带动了大量劳务出口,仅这个项目就用了不下6000人的中方施工人员。 西方记者的提问很明显是给我们下的套,他们问的是“你们是不是只在乎资源”,换言之就是不在乎人权,更不在乎当地人民的福祉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如果我们只是围绕资源谈,我们提出的所有证据都会被他们重新解读,炮制出符合他们利益的新闻报道。 如何传递中国的声音?核心就是要了解西方围家的根本意图,把握西方媒体的惯用思维和惯用手法,用我们对非交流的全面性对抗西方对我们的片而性解读,用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思维破解西方媒体的断章取义,用我们的正义对抗西方的心怀不轨,更为核心的是,我们要发展我们自己,只有我们更加强大,才能争取国际话语权,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要表达我们不是只在乎非洲的资源,实际上,我们更在乎的是怎样改善当地的环境,与当地居民一起分享经济成长的福利!正是2000年以后,中非双边贸易迅速扩大以来,非洲的GDP方持续突破4%的年增长率,甚至逐步达到6%的水平,这在非洲此前的20年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正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个坚强的、坚定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朋友,非洲经济才取得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白民族解放和独立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和发展。比如说喀土穆炼厂自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一直严格执行国际通行的环保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在厂区周围建成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绿化带,并投资88万美元修建了4个氧化塘,将生产废水净化处理后变成了24万平方米的清澈的人工湖。炼厂周边大气污染、烟尘、噪音等指标全部达到环保标准,对当地的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为了我们的价值观——通过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彻底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我们曾经有九名员工遭到绑架,其中五名更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想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告诉非洲朋友:你们没有被上帝遗忘,我们可以真正平等而坦诚地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 我们的对外交流,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传播正确观点的义务,要传播中国的大爱文明,要研究西方为什么妖魔化中国对非关系,不要浮光掠影,不着边际,不要犯我在《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一书中所讲的对外宣传的毛病。 第五部分 美国到底在干什么 危机(各种各样的危机,最常见的是经济危机,但不是只有经济危机)又大大加强了集中和垄断的趋势。我们知道,1900年的危机,是现代垄断组织史上的转折点。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22页 第十二章 要了解美国,就要先了解奥巴马:我们应该怎么看他 郎言郎语: 一位充满传奇的美国总统登上历史舞台。 其实奥巴马是一个非常深奥的人,我们把他看得太简单了。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的话,你知道他最适合做什么工作吗? 竞选之路如何遭遇坎坷? 他曾经遭到一个最大的挫败。 美国执政党背后玄机重重。 在民主党时代从4万变成20万,到了共和党时代,从20万变成10万。 历史轮回,美国面临变局。 上万亿美元的赤字,又靠同样一批人挽救局面。 一、传奇的黑人总统 时至今日,传奇的黑人美国总统奥巴马依然吸引着全球的目光。不过,我们很多人对于奥巴马的关注,更多的可能是由于他的肤色。其实奥巴马是一个非常深奥的人,我们把他看得太简单了。举个例子,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注意到,奥巴马从竞选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他当选总统赢得欢呼的那一天为止,我始终没有看到他笑过,也没有看到他哭过。也就是说他喜怒不形于色,个性非常稳定。当他受到别人攻击的时候,包括别人攻击他的牧师时,他的那种反应简直让我感到震惊。像他这种冷酷的性格,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的话,你知道他最适合做什么工作?他做基金经理是最合适的。 奥巴马不仅冷酷,而且还很幽默。上次他去美国南达科他州参观总统山,那里有四个美围总统的雕像,记者问他,你想不想当第五个雕像?他想了半天说,不行,我的耳朵太大,可能挂不住。 奥巴马竞选过程中曾经遭到一个最大的挫折,他的一个黑人牧师曾经发表过一些对其竞选不利的偏激言论。这个牧师跟奥巴马关系非常好,奥巴马的两个女儿信基督教的时候,也是这个牧师替她们洗礼的。可是这个牧师非常痛恨美国白人,他说非洲的艾滋病是美国人带去的,还说“9?11”事件是上帝对美国的诅咒,等等。等到奥巴马出来竞选总统的时候,就被对手抓住把柄,把这些事情宣布出来。奥巴马的好朋友是这种人,一个痛恨美国的人,怎么能让他当选呢?那么,奥巴马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二、奥巴马的标志:改变 奥巴马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个人太厉害了,从他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我们可以想象,他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总统。如果换做我们一般人的话,可能会说,我错了,我道歉,对不起,那个牧师我本来就讨厌他,我不理他了,不跟他玩了。可能就是这样,向全美国老百姓道歉,痛骂牧师一顿,跟他断绝关系,划清界限。全世界都认为他会开记者会道歉,结果不是这样。 2008年3月18日,奥巴马在费城发表演讲“一个更完美的联邦”,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我不能跟那个黑人牧师断绝关系。此话一出,全场都愣住了。所有人都期待他骂人,结果他没骂。他说,正如同我不能够断绝我和我的白人外祖母的关系是一样的,我从小父母离异,爸爸是黑人,妈妈是白人,我的外祖母从小把我带大,她是一个白人,她将一生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可是我的外祖母也告诉过我,她最害怕上街的时候自‘黑人从她旁边走过,她怕黑人抢她,我的外祖母也常常告诉我她有多痛恨黑人。因此,我要接受我的外祖母,就要接受我的牧师,因为那就是美国的一部分,是我不可能脱离的。但是这个牧师犯了一个错误,不是他偏激的种族言论,这不是他最大的错误,他最大的错误是他忘了美国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国家,美国是一个会改变的国家。而“改变”这个词就是他竞选的纲要。 奥巴马的演讲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赏,大家甚至认为“一个更完美的联邦”跟林肯的就职宣言同样伟大。这篇宣言完全征服了美国人的心,而且他最后说他的牧师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理解他的竞选纲领。他的竞选口号就是“改变”,由于他的牧师不懂得他的口号,因此把美国看成一个停滞不前的美国。黑白对立是一个现实的情况,我不可能脱离,因为这就是美国,但是我的理想就是改变,我的牧师和我的外祖母的抱怨和批评都会在我的统领之下有所改变。奥巴马太聪明了。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其中有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讲到一位亚特兰大的女性选民,库伯女士,她已经106岁了,是一位黑人女性。在美国黑人是很受歧视的,女人更受歧视,女人受歧视的程度甚至比黑人还要严重。美国是1870年允许黑人投票的,到1920年之后才允许妇女投票。所以在美国当黑人妇女是很倒霉的事。但是奥巴马在演讲中说,你看,106岁的黑人妇女走到今天,终于投下神圣的一票,在今天这一刻把过去对女人、对黑人的歧视完全改变了,所以我才能当总统。而且他说,虽然我只获得了52%的选票,还有48%的选民没有选我,可是我就是你们的总统,虽然你没有选我。霸气十足! 三、奥巴马旋风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由于奥巴马强调保护经济,他一直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从而造成我们的出口旺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国的就业率。所以很多人担心奥巴马上任之后会不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由于我们太不了解奥巴马这个人了。他会怎么做,我们当然不知道。你要想了解美国总统下一步做什么,就要了解他的意识形态和思想。 他是怎么看问题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记得有一次在美国总统辩论赛上,奥巴马跟麦凯恩辩论。主持人问道,你要如何对付邪恶?麦凯恩桌子一拍,我打败它。轮到奥巴马,奥巴马说,我们当然应该对抗邪恶,可是你要知道,很多邪恶的产生就是由于我们过去自以为是地对抗邪恶,因此在我们对抗邪恶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反省自己。这话什么意思?那就是包括小布什总统在内的共和党的总统都有一个毛病,非黑即白,要么是美国的盟友,要么是美国的敌人,没有中间地带。在当时的辩论中主持人问到对伊朗的态度,麦凯恩桌子一拍,伊朗是个邪恶的国家,因此我要对抗它,我要和美国的友邦组成一个民主同盟来对抗伊朗。奥巴马说,我不能赞同你这么做,因为你这种非黑即白的思想把中国跟俄罗斯排除在外了。而你只要把中国跟俄罗斯排除在外,你对付伊朗的工作就不可能取得成效,你要联合俄罗斯跟中国,不能非黑即白,要联合其他意识形态不一样的国家,合作才有可能成功。 这就是奥巴马的睿智,过去在伊拉克战争期问,法国、德国或者英国常常会跟美国吵架,我不赞成你这样做,我不派兵等等。它们跟美国吵架没关系,跟中国和俄罗斯就不行。对于美国总统而言,处理跟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是非常敏感的。不像欧洲,大家都是同盟,无所谓,吵了架大不了两天不说话,第三天又和好了。但是跟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不同,对于小布什时代那样一个非黑即白的政府而言,跟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变成黑,甚至导致冷战。 共和党过去的意识形态就是非黑即白,也就是说你不是美国的朋友就是美国的敌人,你不帮我,就是我的敌人,这也就是所谓的美国单边主义。但是从奥巴马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美国新任总统打破了过去非黑即白的传统,转而承认灰色地带。所以他会用最大的弹性来处理灰色地带,而不像过去一样。当他承认有灰色地带的时候,他就打破了美国单边主义的传统,转而提出“巧实力”,也就是用更为“巧(妙)”(也就是弹性)的方式处理国际关系,但是美国的“实力”仍然是不可挑战的。至于他的“巧实力”的态度是否对中国有利,那就不一定了,不过我觉得他应该只会在表面上给我们面子,这就是“巧”的实际意义。但是为了维护民主党的民意基础,维护美国的实力,他绝不可能改变美国对付中国的传统国策。 四、奥巴马班底中的精英们 奥巴马这个人非常有弹性,非常灵活,而且非常聪明,更重要的是奥巴马的团队非常优秀,他选拔的财经班子尤其杰出。奥巴马财经班子中的很多人,包括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内,以前就在财政部任职。而当时财政部长是谁呢?克林顿总统时代先是鲁宾,也就是高盛的董事长,鲁宾当了几年财政部长,然后是萨默斯。这两个人在克林顿总统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对我个人的财富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我1994年离开美国,刚好是克林顿总统上任的第二年,我在美国存了4万美元的退休金,实在不好意思,太少了。到了2000年,也就是克林顿快离任的时候,五年时间,我的退休金从4万美元变成了20万美元。所以我太喜欢他们这届政府了,太喜欢萨默斯和盖特纳厂。可足等到民主党下台之后,换成共和党执政,我忘了把钱取出来,再过八年之后,20万美元不但没有增长,反而跌到了10万美元,后来又涨到16万美元,我就把所有钱都取出来了。为什么共和党执政时期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这个问题就有意思了。从1929年到2009年,总共80年间,共和党执政40年,民主党执政40年。假设你有1万美元做投资,如果你全部投资在民主党执政时期,投资40年可以获得30万美元的回报,很丰厚。如果你把钱都投资在共和党执政的40年时期的话,你的回报就是1773美元。简直是天壤之别。而且这次金融海啸是谁搞出来的?是共和党。1929年的金融危机呢?当时的胡佛总统也是共和党人,共和党是一个非常讲究自由经济的党,而且它认为自由经济对于有钱人是最有利的,所以比较放任,同时比较偏向于利益团体,对于普通投资者的股票市场并不是很关注。 克林顿总统在我看来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我认为在20世纪,很少有人能够超过他。他不仅长得英俊,能力极强,而且口才极佳,就像奥巴马一样。他也跟奥巴马一样,承认黑跟白之间还有个灰色地带,所以奥巴马的意识形态跟克林顿是有传承的,我认为他们两人非常相似。而克林顿总统时代,美国跟中国的关系是最好的,也是在他那个时代提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盟友,而不是战略竞争者。 所以,奥巴马选择的这个财经班子,很多是克林顿时代的精英。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这么做。因为时间太紧急,如果处理不好就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所以最好找一批意识形态相同,而且又非常有能力、有经验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几个人,在他们当财政部长的时候,从老布什总统手上接下烂摊子,也是非常大的赤字,可是经过这些人八年的整治之后,美国不但没有了赤字,还出现了盈余。这个盈余交到老布什的儿子小布什的手上,又被他挥霍光了,又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又是一大笔赤字,上万亿美元的赤字,又靠这同样一批人挽救局面。 五、奥巴马能否力挽狂澜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马上摆在眼前。美国三大汽车工厂——福特、通用跟克莱斯勒宣告破产,你知道如果它们破产会产生什么后果吗?这三大汽车公司雇用的员工人数高达24万人,相关产业的雇用人数高达400万人,不要说三大汽车厂全部倒闭,只要倒闭其中一两家,失业工人就是250万人。奥巴马不是说要创造250万个就业机会吗?那首先就要想到,三大汽车厂只要倒掉一两家的话,失业人口就是250万人,所以先解决这个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么关注。他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厂,所以中国商品大量出口到美国,造成美国工人的失业。民主党对于失业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蓝领工人,因为他们这个党基本上都是蓝领阶级的代表。虽然美国长期对付中国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但是我相信奥巴马会像克林顿总统时代一样,手段非常圆滑,非常有技巧地跟中 国周旋。由于我们中国就是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民族,所以我认为奥巴马表面上会给足我们面子,而他们则尽量取得里子的实惠。 总之,20世纪是从旧资本主义到新资本主义,从一般资本统治到金融资本统治的转折点。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22页 第十三章 欧洲人怎么看他:诺贝尔和平奖,怎么就是奥巴马? 郎言郎语: 难道奥巴马就是个追求和平而不再打仗的美国总统吗?那他为什么在2009年年底又决定对阿富汗增兵两三万人呢? 大家通常以为这个奖是和平奖,但它其实是一个类似于“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奖项,说到底,这是个年度“选秀”大奖。 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感动了多少中国老百姓啊,绝对是今年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为什么不颁奖给我们的子弟兵呢? 这个和平奖就是要在国际政治中传达来自北欧的声音。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甚至可以公然违反自己定下的原则。 诺贝尔和平奖基本上是一个符号化的大奖。跟着感觉走,看谁说出了北欧的声音,谁的影响切实推广了北欧价值观。 奥巴马之所以得奖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挪威人所喜欢的家庭型的男人,他爱老婆,爱子女,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从事公益性质的活动,而且不像克林顿总统那样搞婚外情。 一、核心原则:感动挪威的“年度”国际人物 奥巴马当选诺贝尔和平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难道奥巴马就是个追求和平而不再打仗的美国总统吗?那他为什么在2009年年底又决定对阿富汗增兵两三万人呢?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在与中国的交往上是不是更希望双方合作而不再搞对抗了呢?我们又该如何通过这次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来了解美国的忠实盟友——欧洲人是怎么看奥巴马的? 大家通常以为这个奖是和平奖,但它其实是一个类似于“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奖项,这是由诺贝尔和平奖特殊的评奖程序决定的。每年的2月1日之前诺贝尔评奖委员提交提名,这个评奖委员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基本上挪威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包括在内,这一轮就像超级女声的海选,没有任何要求,只要你手里有一票,就可以提名一个你认为值得的人。这是与诺贝尔物理学奖等其他奖项截然不同的地方。而且,提名之后不是由诺贝尔委员会来决定谁获奖,而是由挪威议会选出五个议员组成一个特别委员会,最终从这些被提名的人中确定一位获奖者。这个决定从根本上来说是完全政治化的,代表了挪威议会的围际政治和外交立场。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理解了,只有两种人会获得提名。第一种是当年做出了某些事情让挪威各界人士印彖深刻;第二种就是代表挪威议会的一贯立场,评出一个“终身成就奖”,针对一个特别重要的议题,让全世界听到来自北欧的声音。 说到底,这是个年度“选秀”大奖。所以,这个奖每年都足争议不断,就像很多人质疑为什么2005年的超女冠军是李宇春,为什么2009年的快女冠军是江映蓉一样。而这种争议,恰恰就是挪威这个北欧国家所需要的。为什么呢?如果每一年都是实至名归,毫无悬念,大家就不会再讨论这个诺贝尔和平奖了。而北欧国家其实都是政治上的小国,既没有美国那样的全球军事实力,也没有英国乃至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实力,它们要立足于国际社会,并且保证其国家利益,就要发出它们的声音,来自诺贝尔和平奖的声音。 因此,这个和平奖就是要在国际政治中传达来自北欧的声音。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甚至可以公然违反自己定下的原则。比如说,1961年,达格?哈马舍尔德在获得提名后、距颁奖数月前逝世,和平奖仍将奖项授予哈马舍尔德,这样哈马舍尔德就成了唯一死后获奖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们历史上1917年、1944年和1963年三次颁奖给国际红十字会,这不是很矛盾吗?如果诺贝尔和平奖是终身成就奖,你之前不是已经肯定过了吗?还需要一再肯定吗?还有联合国难民署,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帮助难民,可是他们却在1954年和1981年两度颁奖给联合国难民署。如果这个应该颁奖的话,那么今年也应该给我们人民解放军颁奖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感动了多少中国老百姓啊,绝对是今年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救援。为什么不颁奖给我们的子弟兵呢?因为这个奖无法传递北欧的声音。 二、勃兰特:跪一次,得个奖 前西德总理勃兰特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勃兰特的任期非常短,1969年才上台,1971年就得奖。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实质性的事情,而是因为他1970年在华沙跪了一下,不是向任何人下跪,而是向一块纪念碑下跪。什么纪念碑呢?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注意,这还不是犹太人罹难纪念碑,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死难者纪念碑。 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勃兰特突然自发下跪,为在纳粹德围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这一举动引起了德国国内乃至世界各国的震动。无可否认,华沙之跪极大地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华沙之跪也被当成了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勃兰特其实三年之后就下台了,换句话说真正给外交关系带来的改变其实并不多。更重要的是,其实这完全是他自己的个人行为,在其国内也并没有非常强的民意基础。德国《明镜》杂志随后做了民众调查访问,48%的德国人认为他的行为太出格,41%的人认为很恰当,11%的人中立。要知道,当时不过是1970年,距离柏林墙被推倒还有将近20年呢。 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诺贝尔和平奖是非常脸谱化的,他们选择的也就是年度最应该铭记的一个人,至于这个人实际上做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当他们找不到年度感动人物的时候,才会退而求其次,颁发终身成就奖。毕竟,终身成就奖晚给一两年无所谓,而勃兰特的华沙一跪,一年以后可能就被大家淡忘了。而且,你想一想,这些提名的评委,他们会提 名谁呢?你只能提名一个人,但是只要你没死,以后每年都还有机会再提名别人,所以你今年写下的肯定是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年度人物。这样一来,你再重新读一读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话就明白了,“很少人能像奥巴马那样吸引全球的注意,并带给世人未来会更美好的希望。”40年前,勃兰特也是这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并给世人带来未来会更美好的希望,所以勃兰特得奖了,尽管他其实没做什么。 三、戈尔:拍个电影,得个奖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他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在2007年同时获奖。他做了什么?如果说是应对全球变暖,他做的肯定没有克林顿多,克林顿自从卸任总统后就开始四处募集资金,也就是有名的克林顿基金会,然后在全球各地深入社区,致力于环保、防治艾滋病和普及教育的活动,而且每年都组织全球峰会,把各国领导人聚在一起讨论这方而的议题。可是戈尔却比克林顿先拿到了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 看一下另外一个同时获奖者就明白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本身并不进行研究工作,也不会对气候或其相关现象进行监察。其主要工作是发表与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的专题报告,通过这个报告来达成《京都议定书》的目标。而且他们并不做调研,而是主要根据成员互相审查对方报告及已发表的科学文献来撰写评论。换句话说,如果以实际做过什么的标准来评判的话,还不如颁奖给我们的国家安监局。国家安监局还切实关闭了不少小煤窑,他们却颁奖给一个空口说白话的机构。 所以,诺贝尔和平奖最核心的原则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你影响了多少。戈尔做了什么?拍了一部电影,或者准确地说,是参与拍摄了一部电影,他连导演都不算。但是他的确通过这部电影以及幕后更多的工作,唤起了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重视。这样一来,北欧的声音就被大家听到了。 四、基本标准:北欧价值观的代言人 说了这么多,诺贝尔和平奖基本上是一个符号化的大奖。跟着感觉走,看谁说出了北欧的声音,谁的影响切实推广了北欧价值观。那么什么是北欧价值观呢? 最核心的就是要适合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因此,2005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根据国民收入、健康、失业率、气候、政治、工作保障、性别平等、自由、家庭和小区生活等指标,选出全球最适合居住国家,北欧的挪威、瑞典、丹麦、冰岛都入围前十名,芬兰排名第十二。看看知名瑞典品牌宜家(IKEA)的创始人坎普拉德就明白了。即使身为世界大富翁之一,他出门旅行仍然坐经济舱,在公司自掏腰包吃工作午餐。 我们对比五幕场景,就能明白什么叫北欧价值观了。 第一,晚上7点到10点,你在哪里? 我们:人们多在KTV唱歌、打牌、吃大餐、交际应酬、逛街……很少在家(即便在家,也是上网、看电视)o 北欧:此时是Family time,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北欧的商店晚上6点钟就打烊(有时更早),大家都回家晚餐、聚会,很少有人在外流连。 第二,早餐时间,你在哪里? 我们:年轻父母经常是前一天晚上加班加得太晚,早上起不来,更别说吃早餐了;小孩多半就在路口转角的早餐店解决,有了零周钱,不怕饿肚子。 北欧:父母百分之百一定跟小孩一起吃早餐,至少会有一个人陪孩子。 第三,孩子度假时,你在哪里? 我们:大人带着小孩参加宴会,常任由他们跑来跑去,在极其无聊的情况下,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总是挨骂。长大后便认定,通常父母约他们八成没好事。 北欧:父母约孩子出门是欢天喜地的事,即使80岁的北欧老父母打电话给60岁的孩子,也能相约出游。北欧的父母亲如果带小孩出门,必定以小孩为中心安排行程内容,否则宁可不带在身边,单独赴约。因此,北欧的孩子知道,只要父母约他们一定是好事。 第四,半夜时分,你在哪里? 我们:多数人加班的方式很悲惨,朝九晚九、将工作摆在第一的结果就是晚归晚起,爸爸晚上回家的时候孩子通常已经睡了,早上起床小孩又已经上学。同住一个屋檐下,一个星期有五天无法见面好好说话,已经成为我们家庭的生活常态。 北欧:即使要加班,也以不影响家庭时间为准,例如父亲宁可选择凌晨3点钟去加班,家里至少还有母亲可以陪小孩吃早餐,父亲也只损失早餐的1小时相聚时间。凌晨加班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的确为北欧爸爸们增加了3小时的晚餐家庭相聚时光。 第五,帮孩子买房子?还是一起买房子? 我们:许多父母经常掏腰包替孩子买车或付房子的首付,要不然就是要求孩子干脆和父母一起住,省下房租及贷款。 北欧:若要替孩子买车,会让孩子从上初中开始打工攒钱,父母亲以渐进式赞助资金,与孩子一起买3辆中古车,到孩子上大学需要用车时,双方一起将3辆中古车的好零件凑在一起组合成一辆好车,这是北欧入送车给孩子的方式。等孩子要结婚时,做父母的通常会算算自己有多少钱、孩子有多少钱,然后双方合资买一块地,齐心合力盖新房,这是经营亲子感情的基本模式。 五、此“和平”非彼“和平” 以这个标淮,克林顿符合吗?完全不符合。他不仅有桃色新闻,还在任内宣战。所以不管他卸任后做什么,他也很难改变留给北欧人的恶劣印象。而奥巴马呢?完全符合标准。奥巴马曾经放弃了高薪的律师工作,回到芝加哥黑人社区做社会服务工作。而且,奥巴马不管选举有多忙,都会把孩子带在身边。 所以,说到底,这个和平奖的核心就是“和平”两个字,这就反映了北欧价值观跟我们有多大的差别。我们中国人一说和平,一定是国家的事儿、天下的事儿,而且可以为了国家的事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家庭。但是北欧人不这么看,他们观念中的Peace,更强调的是和谐。最重要的是生活很平和、很平等、很公平,这样一切就很平静、很美好。 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颁奖给穆罕默德?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这个例子在国内也掀起过一次讨论的热潮。我们讨论的重点是什么呢?是乡村银行怎么做,也就是国家的事儿、金融的事儿。在我看来这个所谓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其实就是个放高利贷的地下钱庄,我们学者没搞清楚状况就瞎讨论,简直像一群傻子一样。可是诺贝尔委员会是怎么说的呢?是“为 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在我看来应该是“为表彰他们(通过高利贷的地下钱庄)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才对。仔细想一想,农村有没有银行,跟世界和平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这却恰恰是和谐生活最重要的方面,所以尤努斯才会得奖。之前尤努斯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年,经过诺贝尔和平奖这样一“炒作”,全世界都知道厂他的成就和成功模式。这样看来,诺贝尔和平奖要的是什么?绝不仅仅是一个激励个人的终身成就奖,而是希望通过颁奖让大家讨论:这个人是谁?怎么没听说过?怎么就获得认可了呢?这样不知不觉的,北欧价值观就得到了宣传和认同。 也正是由于北欧价值观对和平的独特理解,他们自然而然就会颁奖给从事环境保护的人和组织,也自煞而然地不希望有核武器扩散。而且他们认为在国际社会上,不论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弱,地位都足平等的。2005年年初,美国一度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对伊朗“太软弱”,想撵走他。但当年9月挪威就颁奖给巴拉迪,随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第49届大会通过对巴拉迪的第三次总干事任命,这样北欧的声音实际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所以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时间也很有意思。实际上,在巴拉迪的斡旋下,2003年12月,伊朗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是诺,贝尔奖并没有在2004年颁给巴拉迪,2004年挪威选择的是肯尼亚的社会活动家旺加里,马塔伊,她是绿带运动和非洲减债运动联盟的发起人。 到这里我们就看出来了:北欧的声音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这就跟前面提到的几幕场景一样,在家庭中大家的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在调查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巴拉迪对美国提供的情报提出质疑。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巴拉迪曾两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明确报告,表示核查人员并未在伊拉克境内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要求安理会将核查时间延长。而在美国攻打伊拉克后,他又公开批评美国的做法错误。北欧会出来干涉这些事情吗?不会的。因为北欧既没有这个实力,也不喜欢激烈的对抗。这也是北欧国家跟法国和德国的不同之处。 也正是由于特殊的北欧价值观,所以诺贝尔和平奖其实在历史上没少发生例外。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了达格?哈马舍尔德。他在1961年获提名后、距颁奖数个月前逝世,但是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还足破例给他追授了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的传奇人生实在是太符合北欧价值观了。不说别的,他为什么突然离世?不是因为身体小好,而是他身为联合国秘书长,代表联合围,不带任何军队去刚果调停冲突,途中座机在赞比亚不幸遇难,与他同时殉职的没有一兵一卒,只有15名陪同和机组人员。就是这个联合国秘书长职位,今天被各国争来争去,又要平衡各大洲的利益,又要规定必须是小国家出生的。为什么?因为有实权。可是哈马舍尔德1953年赴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只有他一个人。他就任后就开始建立一个由4000 名管理人员组成的秘书处,建立了一套体系来定义每个人的责任范围。他坚持联合国秘书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没有获得安全理事会或联合围大会批准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为什么?因为他代表了北欧的价值观,不要超级强权,而要平等相处。他的这种精神简直无处不在,在1951年进入瑞典内阁时,他竟然不属于任何党派,而且也不担任任何部长职务,甘心做一个“不管”部长。 同样,以北欧价值观来看亚洲的时候,例外就更是层出不穷了。比如,在印度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竟然不是圣雄甘地,而是特蕾莎修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北欧视角来看,甘地虽然名义上是非暴力不合作,但实际上在南非搞民族独立,在印度搞反殖民独立运动,实在是破坏社会和谐。在他们看来,英国的殖民输出的是文明和法治,你这个印度人却在那里引导人民搞独立运动,搞国货运动。所以,虽然甘地五次被提名,但是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样搞非暴力不合作的昂山素姬却在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又是为什么?因为昂山素姬反对的是军人独裁政府。 同样例外的是,在日本历史上只有佐藤荣作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个人其实并不那么和平,任内跟尼克松发布公报时公开宣扬台湾才是日本安全的重要考虑,在美国恢复跟中国的邦交之后,他仍然在联合国对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投了否决票,最后他下台就是因为外交方面搞得太差了。为什么佐藤还能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呢?就是因为他在任内最后一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虽然中国和法国在1992年也签署了这一条约,但是影响不一样。 1960年和1964年,法国和中国先后成功实现核爆,引起美苏对将会有更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担心。而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首相佐藤提出“非核三原则”:日本不会拥有、制造、运进核武器,并且在1974年带头签署了这个条约。这个影响力就是北欧想要的,所以颁奖给他。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十四世达赖喇嘛,他在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给欧洲人的印象跟给中国人的印象截然不同。在我们看来,他是政治人物,是个分裂祖国的人。而在欧洲人看来,他是东方佛教的传道者,而且致力于宗教的互相交流。在得奖之前,他跟当时罗马教廷的约翰?保罗二世教宗见过很多次面,1980年、1982年、1986年、1988年、1990年,先后五次,基本上是两年见一次面,见面不聊别的,就只聊宗教,这就是达赖喇嘛的聪明之处,全面误导欧洲人把他当成纯粹的宗教家,而掩盖了他的政治阴谋。他为什么会在1990年得奖呢?因为在挪威看来,他代表了东方,代表了中国,而且由于政治人物都比较复杂,很容易让大家误解诺贝尔奖的本意,误会挪威的政治立场,因此达赖以宗教领袖的姿态出现,从而让挪威认为选择一个他们认为相对中立而纯粹的宗教领袖是最好的,而正巧达赖喇嘛也是这样伪装自己的。这样全世界的目光都会在柏林墙倒塌之后跟着诺贝尔奖转向东方,但是这不表示挪威认同他分裂祖国的企图。 事实上,奥巴马之所以得奖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挪威人所喜欢的家庭型的男人,他爱老婆,爱子女,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从事公益性质的活动,而且不像克林顿总统那样搞婚外情。这个男人一上任就摈弃了美国一贯的单边主义的作风,提出了以谈判代替对抗的“巧实力”的说法,从而感动了挪威人。因此,各位读者千万不要被诺贝尔奖蒙蔽了视线,美国人一如既往对付中国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就像我在前一章中所言,由于我们中国是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民族,所以我认为奥巴马表面上会采取圆滑的手段,技巧地跟中国周旋,而且给足我们面子,尽量取得里子的实惠。而所谓里子的实惠必定是符合民主党的执政理念,以美国蓝领阶层的民意为基础,以他们的诉求为美国的国策,通过政策打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保障美国蓝领工人的就业。 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大量金融资本,建立了非常广泛而细密的关系和联系网,从而不仅控制了大批中小资本家,而且控制了大批最小的资本家和小业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同另一些国家的金融家集团为瓜分世界和统治其他国家而进行着尖锐的斗争,——这一切使所有的有产阶级全都转到帝国主义方面去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3版,第97页 第十四章 奥巴马如何对付中国:解读奥巴马访华的三个礼物 郎言郎语: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访华,美国国家政策是否有变? 奥巴马来访前夕,我们仓促通过引进迪士尼表达善意。那么奥巴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国际贸易硝烟弥漫,访华前夕为何暗战不断? 2009年9月20日奥巴马开始对人民币施压,七大工业国接着施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着施压,怎么这么巧? 揭开美国式思维的秘密,到底是谁教育了美国总统? 人、大象、鱼和鸟,你认为谁最伟大? 一、上海引进迪士尼是个荒谬计划 2009年11月中旬,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奥巴马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手下人才济济。我们希望他给我们带来双边合作,有助于两国经济发展。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愿望通常都会落空。我们在奥巴马来访之前两个星期仓促地通过了与迪士尼乐园的合作案。我先说明一下,我对引进迪士尼乐园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包括在香港,香港建迪士尼乐园时我也是反对的,因为这是一个荒谬的计划。我平时从来不去迪士尼乐园,为了讨论这个话题,我前几天特意去了一次香港的迪士尼乐园,一进门就看到一个老太婆在迎接我,我觉得她很面熟,到底是谁呢?原来是白雪公主,她现在应该有八九十岁了吧?而且她穿的衣服特别像夜总会的服务生,花花绿绿的。我在想,为什么要 引进迪士尼乐园? 是为了接受美国的文化呜?美国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它已经无处不在了。美国文化靠的是什么呢?是麦当劳和可口可乐,是迈克尔-杰克逊,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入侵。在这种四面八方已经被美国文化全面入侵的情况之下,我们引进迪士尼乐园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进一步接受美国文化吗?而且,最荒谬的是我们花了280亿,而根据我的测算,只能增加2000人的就业,还不如把280亿放在银行,光利息也足够养活这些人一辈子了。 而且这个项目能不能赚钱都是问题,其实迪士尼是欠债的。 请各位读者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引进迪士尼?这就是“多事”。如果你想对奥巴马表示善意的话也是多事,你以为对美国人表达善意,他就会回以善意吗?那你就想得太简单了,简直把他当成我们的某些腐败官员了,以为给他一点好处,就能换来实惠。 我们中国向来注重待客之道,有客人来一定要倒茶、拿点心招待,要请客人吃饭。所以奥巴马来访前夕,我们仓促地通过引进迪士尼来表达善意。那么,奥巴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奥巴马表面上客客气气,把中国的地位抬得老高,还做出姿态跟大学生对话,不论大学生问的问题有多么尖锐,奥巴马总是以我前面所说的圆滑手段、有技巧的方式,不痛不痒地回答问题,因为他要在表面上给足中国面子。而且奥巴马还去参观了他根本就不想看的故宫和长城,各位读者一定觉得很奇怪,我为什么这么说?以我对美国人的了解,欧洲才是他们的心头最爱。其实我们也一样,请你想一想,如果你出去旅游,你是不是也会首选欧洲的巴黎、罗马、米兰呢?坦诚地说,我觉得奥巴马此行真正的收获其实就是在中国见到了他那位娶了河南姑娘的亲弟弟。而且我也相信,我们的某些地方官员现在正在巴结奥巴马的弟弟,不过我想告诉各级官员,你们最好别这样,奥巴马绝不会因为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得到了我们提供的好处而改变对我们的国策,所以我们的官员最好还是多想想如何替人民做点实事,少玩这些花花肠子的游戏。 奥巴马秉承美国多年来的对华政策,带来了三个礼物。第一个礼物,贸易大战;第二个礼物,汇率大战;第三个礼物,成本大战。我相信奥巴马会拿这三个武器跟我们中国讨价还价,而到最后各位读者会发现我现在所说的都是对的。美国政府和美国总统不会因为我们的小恩小惠而改变他们对华的既定政策。 二、第一个礼物:汇率大战 奥巴马在2009年9月20口纽约举办的20国峰会上提出所谓针对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国的——当时他指的是中国——可持续及均衡增长框架的协议,他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美国财政部还警告说,在经济刺激措施撤销及中国商品的海外需求回暖之后,人民币如果不升值的话,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我想再插一句批评我们自己的话,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刚就任的时候,我们的媒体欣喜若狂地说盖特纳肯定是亲华的,因为他会说中文。这种说法就太可笑了,会说中文的美国人基本上都是中国通,他们对我们的弱点了解得更透彻,打击起来更彻底。 之后,2009年10月3日,七国集团在土耳其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继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汇率在国际市场上更自由地浮动,并明确指出人民币要升值。接着第二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加藤隆俊表示,希望中国继续执行其汇率机制改革。言下之意就是强调人民币需要升值。11月3日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也集体要求人民币升值。请问,从奥巴马开始一直到亚太经合组织这一连串施压,他们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请各位读者想一想。你们以为汇率的作用就是简单的调节国际收支吗?你们是不是认为这几年人民币汇率上升很正常?因为这几年来,我们通过大量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所以人民币应该升值? 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这是教科书的观点。如果我们国家管理汇率还需要靠教科书来指导的话,那就太可怜了。什么叫汇率?汇率的真正定义就是各国政府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奥巴马9月20日开始对人民币施压,七大工业国接着施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太经合组织接着施压,怎么这么巧?一环扣一环。请再思考一下我刚才的问题:美国这么做的政治目的足什么?这就是奥巴马带来的第一个礼物,我们只有笑纳。 三、第二个礼物:贸易大战 不仅如此,奥巴马还带来了第二个礼物:贸易战。2009年9月12日,奥巴马签署了轮胎特保案,对我们出口的轮胎进行制裁。至于当时谈判失败的原因,我在第一章已经分析过了,不再赘述。总之,这场不该败的战争败了,后果不堪设想。以美国马首是瞻的全世界其他各国,将相继对中国提出特保案以及反倾销案。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09年1月到8月,国外对我国救济调查涉案金额大约100亿美元,共有17个国家对中国发起近80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0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168保案7起,同比分别增加16 %以及121%。 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最多的是印度,22起,美国14起,阿根廷10起,土耳其6起,欧盟和加拿大各10起。印度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数量最多,对农产品,尤其是奶制品以及钢铁产品和纺织品影响最为严重。这是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我们的研究团队提出了更新的数据,9月份之后的数据印证了我的判断。 9月12日,奥巴马决定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也就是在原先4%的基础之上,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10月27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混凝土用钢绞线和钢格板征收临时关税。 11月5日,美围对中国输入美国的油井管加征最高接近百分之百的反倾销税。 11月6日,美国初步裁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铜版纸、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9月24日,也就是在轮胎特保案之后,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和铝箔征收为期五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分别高达39%和30%。 10月7日,欧盟对中国鞋类征收反倾销税,增加延长当前16. 5%的反倾销税最少1 5个月。 还有其他国家的对华贸易保护。在中美为轮胎特保案争执不下的时候,印度已经启功了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巴西出台对中国进口轮胎征收附加税的措施。阿根廷宣布,参照巴西的做法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届时不排除效仿巴西对中国生产的小汽车轮胎征收反倾销税。阿根廷和巴西官员将一致对中国产品展开联合反倾销调查,如两国和欧盟一样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设立最低参考价格的话,那就要开始打鞋类跟纺织品大战了。中国出口产品中最重要的就是纺织品和鞋类,巴西和阿根廷已经开始针对我们最大的出口进行制裁。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都是从9月12日轮胎特保案之后开始的,这是奥巴马送给我们的第二个礼物。 四、第三个礼物:成本大战 第三个礼物是成本大战。什么叫成本大战?我们来看一个指数,CPI,也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我们的CPI中最大的一块是食品,占34%,其中猪肉就占了10%,另外一个大头是服装,占了9%。当然还有其他的,包括娱乐、教育、文化、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烟酒等等。 我们在这里不讨论CPI的构成是否合理,我们只根据现状来进行解读。奥巴马给我们带来的第三个礼物是什么?CPI大战,也就是说,奥巴马对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有更大的主导权。我们在本书前面几章中曾经针对儿个领域讨论过这个话题,比如大豆,美国发起大豆战,淘汰了东北黄金大豆,当美国转基因大豆席卷中国市场之后,美国就开始控制中国的粮油价格。 此外,玉米大战已经开始了。目前我们已经给美围进口玉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我们的玉米出现厂价格倒挂现象。我们提高了玉米收购价,但是饲料、淀粉这些产品价格却无法提高,因而造成行业全线亏损。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以新希望的刘永好等人为首的加工和贸易商集体呼吁中国政府开放廉价的美国玉米进口。一旦开放美国玉米进口,这些制造商、贸易商都可以从中获利。我相信当他们获得丰厚的利润之后,明年会继续要求从美国进口玉米,于是美国会延续他们十多年来的巨额补贴,继续向中国出口便宜玉米,到最后我们必将重蹈大豆的覆辙。只要我们全面开放美国玉米进口,美国就将控制中国的饲料,控制了中国的饲料,就控制了中国的家禽和家畜的价格,同时控制了其衍生产品的价格,包括蛋类跟乳制品。如此一来,美国通过大豆和玉米就控制了我们30%以上的CPI。当然,我们很多人可能还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总认为政府不一定会开放进口。不幸的是,美国已经学会了我们的毛泽东思想,学会了从敌人的内部攻破敌人的碉堡。截止到2009年11月,美国人在广西已经种植了1026万亩的美国玉米。如果广西继续扩大种植,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从广西开始北伐,淘汰中国的玉米。 不仅如此,棉花大战也即将开始。我们CPI中的9%是服装,而服装的一个重要原料就棉花。2009年中国棉花缺口高达200万吨。从哪里进口?又是美国。同样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巨额补贴,美国棉花特别便宜,只要我们开放美国棉花进口,我们的这些纺织企业和贸易商就会从中获得巨额利润,明年他们就会要求政府开放更多的美国棉花进口。等到美国棉花 大量进口之后,最终将淘汰我们中国的棉花。中国的棉花被淘汰以后,9%的CPI就会受到冲击。成本大战就是奥巴马的第三个礼物,同志们,我们笑纳吧。 五、美国的国家战略绝不会因为迪士尼而改变 而我们却在不断对美围表达善意,我们甚至同意迪士尼乐园进入上海,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成本收益分析的结果,你需要花280亿人民币换来2000人的就业吗?我们表达善意的结果换来的是什么?美国的三大礼物。 第一,汇率大战,不断迫使人民币升值。 第二,贸易大战,以轮胎特保案作为一个起点。 请注意,轮胎特保案是七次特保案之中唯一被通过的一次。前面的六次都被美国总统否决了,当然,当时的总统不是奥巴马。有人可能认为,奥巴马通过了第七次特保案,可能是奥巴马本人对我们中国有意见。如果你这么看美国人的话,那就太单纯了。美国的国家战略绝对不会因为一个美国总统而改变,他们针对中国的野心是延续几十年、上百年的国家战略,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七次特保案为什么只有最后一次在奥巴马来中国访问之前通过?很清楚,这就是奥巴马的第二个礼物。 第三,成本大战。玉米也好,大豆也好,棉花也好,最近都变得特别敏感,值得思考。 六、美国人的逻辑思维平台 各位读者千万不要认为我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为什么我这么了解美国?为什么我对美国这套方法这么熟悉?因为我就是在美国接受的商学院教育,跟他们的逻辑思维方式是一样的,我的老师和同学有很多都是奥巴马团队的成员。我跟这些同学和老师有什么相似点呢?我们用一样的教科书,做一样的习题,考一样的试,经过这些训练下来,我们的逻辑思 维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他们的战略思维这么了解。 美国的教育制度跟我们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以美国的MBA为例,除了哈佛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之外,美国其他所有大学用的都是一样的教材,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制度让每一个美国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思维的半台。也就是说经过这种教育之后,从美国总统到美国的政治人物,到美国的企业家,到美围的管理层,到美国的工人,到美国的学生,大家的逻辑思维都是一样的。这对于美国总统的统治具有重大意义。由于美围教育体系灌输到每一个老百姓身上的逻辑思维的共性,美国总统可以通过他个人政策的推行,或着美国政府政策的推行,迅速地由最高层一直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因为全美国都是同样的逻辑思维,因此美国的政策比我们中国的政策更容易贯彻实施。 七、美国人对付中国动用了创造思维 在美国这种逻辑思维平台的共性基础之上,美国教育还特别强调创造力。什么叫创造力?举个例子,在我们很熟悉的灰姑娘的故事中,我们是不是都认为后母是个坏人?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比较僵化,缺乏创造力。但美国人不是这么教育小孩子的,他们会问小孩子:你认为后母是坏人吗?那我问你,如果你是后母的话,你要把这个机会留给自己的女儿,还是留给小保姆?美国人一听,很有道理啊,如果我是妈妈,我肯定留给自己的女儿,不会留给小保姆。那么再请问,到了晚上12点,如果灰姑娘不离开会有什么后果?一切打回原形。所以美国老师会说,同学们,纪律很重要,守时很重要。这就是美国,是一个非常守纪律、守时的民族。最后美国老师还会说一句话,你应该挑战权威,请你想一想,到了半夜12点所有的东西都被打回原形,那只掉下来的玻璃鞋为什么还在?可见这个作者犯了一个致命的逻辑错误。他们就是通过这种教育培养美国小孩的创造力。 再比如,美国老师会出这样的考题:人、大象、鱼和鸟,你认为谁最伟大?如果是在中国的话,那答案肯定是人了,根本不用考虑,我们是有标准答案的民族。为什么有标准答案?就是因为缺乏创造力。美国学生可能会说,鸟最伟大,因为只有它会飞。有道理。另外一个学生说,鱼最伟大,因为只有它能在水中游。也对。还有一个学生说,大象最伟大,因为它最重。你看,把这个问题放到美国去,它的教育体系会强调创造力。但是请注意,这里面隐含的基础是同一个逻辑思维平台,这是不变的。在这个逻辑的固定平台上强调创造力,这就是美国。因此美国政府推动各种政策是非常容易的,而且通过发挥创造力,他们可以想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花样来对付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佃拿出迪士尼乐园来欢迎美国总统,而他拿出三个礼物来送给我们,这就是美国。 八、中国经济的潜在困境 那么这三个礼物的政治目的是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谈谈中国经济。要谈中国经济,就要谈到我们中国经济的困境是什么。2009年10月底,政府公布了一项数据,我看到这个数据以后心里非常难过。2009年前三季度巾国GDP当中71%是钢筋水泥,也叫做固定资产投资。什么叫固定资产投资?大部分都是高速公路、铁路等等。消费占多少呢? 只有25%。 美国的GDP呢?美国的GDP跟我们不一样,其实不仅是美国,应该说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它们刚好相反,百分之七八十是消费,钢筋水泥只占百分之十几。这里面有什么差别呢?全世界其他国家消费占GDP的百分之七八十,今年要吃饭穿衣,明年还要不要吃饭穿衣呢?还要,所以明年还是百分之七八十的消费。那么钢筋水泥呢?今年建好的高速公路,明年会不会自己长出一条来?不会。所以你今年建完之后,明年就是零。而美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消费,今年消费了明年还要继续消费,这是可以持续的。 那么中围呢?2009年前三季度我们只有25%的消费,今年吃饭穿衣,明年还要吃饭穿衣,所以这个25%明年还可以持续。问题是,今年修好的高速公路呢?明年是零。今年是71%,剑明年就是零,除非你再搞一次同样的建设。所以我们的危机就在这里,现在四万亿的投资也好,十大产业振兴方案也好,投了这么多钱,还有2009年上半年我们释放出来的7. 37万亿信贷,其中百分之六七十都用于基础建设,加上四万亿的投资,一共有十几万亿都在做基础建设,搞得红红火火的,一片繁荣景象。 问题是,建好之后怎么办?建好之后就是零,只剩下25%的消费,只有消费才能持续,钢筋水泥不能持续。所以,中国的问题会在明后年这些基础建设完成之后通通出来,GDP将存在71%的缺口,那怎么办?还要继续投入71%的钢筋水泥吗?那就是16万亿。我请问各位读者:我们还有钱吗? 九、面对危机,不同选择不同结果 我给各位读者讲一个故事,大家就会明白我们今天的困境是什么。有一个A先生挖金矿赚了100块钱,他当时可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给他聘请的10个矿工每人一块钱,10个人就是10块钱,A先生还可以剩下90块揣进白己口袋里,所以他很富裕。这个一块钱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这些挖矿工人只能维持温饱。这是他的第一个选择。 第二个选择是给每个工人5块钱,10个工人就是50块。100块扣掉50块,A先生只剩50块可以放进自己口袋里,看起来A先生比第一个选择的结果要贫穷得多。可是第二个方案叫藏富于民。一个工人只花一块钱就可以满足温饱需求,他吃饱之后会拿出另外一块钱去买奢侈品,比如说买个皮包,买个耐克的运动鞋、运动服之类的。如果10个工人都去买的话,A先生就会突然发现他有投资机会了,他可以建一个大卖场,卖皮包,卖耐克的运动鞋、运动服。他不仅可以从中赚钱,而且为了卖这些产品,他还需要聘请10个女性售货员来卖东西。然后10个男性矿工和10个女性售货员就会结婚,结婚后就会生小孩,于是他们就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再花一块钱去买婴儿用品,去买保险套等等。于是企业家A先生发现,他又多了一个投资婴儿用品的机会,又多了一个投资保险套的机会。不仅如此,这个矿工还剩下两块钱,可以做什么呢?可以买会房子。于是A先生又发现,他不但可以做工厂,还可以做地产开发商。于是A先生开始建房,两块钱一套,卖给10个工人。 最后,金矿挖完了。由于A先生选择了第二个方案,藏富于民,他发现10个矿工加上10个售货员,再生10个小孩,小孩长大再结婚,然后再买衣服,再买其他用品,于足会产生更多投资机会,最后慢慢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这就是第二个选择藏富于民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么2008年10月份当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方案的时候,也就是选择第一个方案的时候,我提出放弃“保八”,藏富于民。第一个方案意味着什么?10个工人每人拿一块钱仅够温饱,既没有能力去买皮包,也没有能力去买耐克的运动鞋。所以A先生发现,他根本没有投资机会,他不可能开大卖场,开了也没人去买东西,因此他所面临的投资坏境是非常恶劣的。最后金矿挖完了,10个工人都失业了。怎么办呢?不能让他们都失业啊,失业之后就会产生社会问题。 A先生没有办法,只好从口袋里再掏出40块钱,建高速公路,让这10个人就业。可是你要知道,建筑工人一个月拿多少钱?还是拿一块钱,迹是仅够温饱。所以请问,高速公路建完之后怎么办?这10个人又失业了。最后你发现,整个地区都是非常漂亮的高速公路,可是路上没有汽车在跑。10个工人没有钱,他们最后都会离开。可是对A先生而言,他没有机会去开大卖场,没有机会去开保险套店,没有机会去生产婴儿用品,完全没有投资的机会,这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目前面临的第一个困境一投资环境全面恶化。A先花了10块钱支付工人的工资,又花了40块钱建高速公路,建完之后发现高速公路没有车跑,就是产能过剩的高速公路,这是我们企业家目前面临的第二个困境——产能过剩。 企业家A先生看到这种局而,他能做什么?他手中只有50块钱,在这个杏无人迹的地方,A先生只能花50块钱盖一栋豪华别墅。可是请注意,当你花50块钱盖一栋豪华别墅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选择第一个方案的必然结果,你的房价就是50块。如果你做藏富于民的选择,你的房价只有两块钱。其实不需要讲什么高深的理论,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中国房价这么高,为什么我们的钢筋水泥这么多?因为我们做了第一个选择。 十、中国会陷入长期经济停滞吗 A先生如果做了第二个选择,就可以通过投资大卖场、婴儿用品、保险套工厂和地产开发等所谓的民营企业来拉动经济。但是A先生做了第一个选择,它的后患是什么?那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应该怎么办?很多人一直在问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见底,其实这不是重点,问题是见底之后怎么办,怎么把经济拉起来。只有三个办法,也就是我们的三驾马车:消费,第一驾马车;出口,第二驾马车;政府支出,第三驾马车。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当我们做了第一个选择之后,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2009年的消费只占GDP的25%,2008年的情况还好一点,有35%。请问,只占GDP百分之二三十的消费,你怎么可能通过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看一下各个媒体的报道,我们很多专家学者说了,中国是个储蓄大国,可以把储蓄转成消费拉动中国经济。我发现我们很多学者是不做研究的,是凭空想象的。不需要太复杂的理论,只需要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就可以教育我们的学者了。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全中国的家庭储蓄有多少?不到26万亿。除以13亿人口,小学二年级的水平就可以算出来了, 不到2万。但是我们的学者是不会算的,人均储蓄不到2万元,这也叫储蓄大国?《时代》周报2009年10月份引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财富报告数据指出,中国0.4%的有钱人占有全部财富的70%。如果把这些人的财富扣除的话,那么人均储蓄不到6000元,这也叫储蓄大国? 在人均储蓄6000元的情况下,父母生病怎么办?儿女交学费怎么办?你们家小孩如果有出息考上复旦大学怎么办?一学期的学费就要6000元,还不算吃住。中国99.6%人群的平均储蓄就是小孩一个学期的学费,还想买房子?就是这样的现状,消费怎么提高?难道要靠那0.4%的人?这0.4%的人钱是很多,到处花天洒地没有问题,问题是你一天能吃几碗饭?吃12碗,吃得下吗?所以中国消费的拉动还是要靠全体社会大众,靠这99.6%的人群,可是他们太贫穷了。消费拉不动,所以第一驾马车没戏了。 第二驾马军,出口。谁拉动我们的出口美国。美国的消费拉动中国的出口,那么美国的消费是什么消费?都是借钱来进行的超前消费,也叫做泡沫消费。2008年之前,美国人为了所谓的泡沫消费借了多少钱?占GDP的95%。所以2008年美国的人均储蓄接近丁零。可是金融海啸让美国的泡沫消费就此爆破,因此2009年下半年,美围人的储蓄率变成7%,这也就意味着美围人的消费减少了同等水平。如果美国的消费减少这么多,中国的出口就会相应下降,所以中国出口将陷入长期的衰退。出口也不灵了,也拉不动经济。 这就解释了政府为什么要用四万亿来拉动经济,要用2009年上半年的7. 37万亿银行信贷拉动经济。因为前面两驾马车都玩不转,所以政府必须做我前面讲的挖金矿的第一个选择,把所有社会资源都用于第三驾马车,包括建铁路、公路、机场等等。从而造成前三季度71%的GDP是钢筋水泥,把消费压缩到只占25%,这就是今天的现状。我前面说过,71%的钢筋水泥建完之后怎么办?你会突然发现,第三驾马车,在建完之后就没了。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在政府支出的投资项目都建完之后,将陷入长期的经济停滞。这就是A先生第一个选择的必然结果。 我相信国务院现在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在2009年年底,国务院推出“20条方案”鼓励民营企业投资。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当A先生做了第一个选择之后,他马上面临两大困境——投资经营环境的恶化和产能过剩,因此,民营企业根本不会投资,这也正是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推出之后民营余业投资没有增加的原因。 十一、中国会陷入通货膨胀吗 另外,2009年上半年,我们拨出7.37万亿的信贷,难道不怕通货膨胀吗?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怎么办?根据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11月份的预测,2010年通货膨胀率将高达5%。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将会面临经济停滞加上通货膨胀的局面。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可怕的“滞胀”。因此,我想告诉各位读者,“你的未来不是梦,是滞胀”。 我还记得,经济学家樊纲说过,目前通货膨胀还没来,所以不用担心。我要说的是,如果通货膨胀来了,那我们就将直接进入“滞胀”,一旦发生“滞胀”,政府所有的政策都将失效。为什么中国的很多经济学家不怕“滞胀”?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滞胀”,无知者,当然无所畏惧,也就是初生之犊不畏虎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澳洲政府开始加息,欧美政府也开始考虑加息,因为它们胆子不够大.它们害怕“滞胀”,我们中国人足最勇敢的民族,我们不怕。 十二、落井下石:美国将如何算计中国经济 既然连我都能得出“滞胀”的结论,奥巴马的团队会得不出来吗?如果奥巴马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他的三个礼物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们首先谈一谈经济停滞发展,然后再谈通货膨胀,你会发现奥巴马此人的确聪明。我们的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政府支出,奥巴马能管哪一个?举个例子,你晚上去夜总会消费,奥巴马管得了吗?肯定管不了。我们政府要建高速公路他管得了吗?也管不了。奥巴马发现,他只能管出口。那么,如果我们面临滞胀局面,你认为奥巴马会雪中送炭,还是落井下石?我相信各位读者肯定会异口同声地说:落井下石。如果他要落井下石的话,在经济停滞方面,他会打击哪一块?他只能打击他能够打击的,他总不能不让你去夜总会吧,也不能不让我们建高速公路,所以他一定会打击出口。 怎么打击呢?他不是带来了三大礼物吗?第一个礼物,汇率大战,是打击什么的?就是打击出口的。第二个礼物,贸易大战,又是打击什么的?也是打击出口。 奥巴马的第三个礼物成本大战,是针对通货膨胀的。奥巴马通过华尔街操纵油价,拉抬国际油价的结果,造成了我们的汽油价格和其他石油相关行业包括化工产品的成本上涨,而石油价格和波罗的海国际运费指数的上升又拉抬了铁矿石的价格。2009午12月份,各地的水价、电价、天然气价格也酝酿大幅度上升。更让我担忧的是美国继控制大豆之后,又开始操纵玉米、棉花的价格。美围通过操纵农产品和铁矿石的价格,将可以控制我们接近50%的CPI,通货膨胀会来得更快。 这就是选择第一个方案的必然结果。消费拉不动,出口拉不动,只有靠钢筋水泥拉动。可是钢筋水泥建完之后经济就将停滞发展,而7. 37万亿银行信贷又造成通货膨胀,从而变成滞胀。如果奥巴马落井下石,他会通过第一个礼物和第二个礼物攻击出口,让我们的经济更停滞。再通过第三个礼物,使我们的通货膨胀来得更快。所以中国会更早地进入滞胀。你会发现,我们什么时候进入滞胀是由美国决定的。如果我们不想进入滞胀,奥巴马来会谈什么呢?讨价还价。他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谈判,我们应该怎么做?继续让步吗?继续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 2   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最敢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他的作品,成就了中国最有号召力的经济学畅销书品牌。   请听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话:   这是我们没有?历过的战争——   汇率战、泡沫战、气候战、能源战、金融资本战、产业资本战……   请看——   新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一步侵蚀我们的经济!触目惊心!   郎咸平年初在《新帝国主义在中国》里第一个提出了“新帝国主义”。概念一出,民众哗然,在几大搜索引擎,一时间成为焦点。   然而读者非常希望看到新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经济的手法的更多案例。此番郎咸平沿袭前作风格,推出了更震撼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②》。   在本书中,郎咸平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离经济没落前的日本仅一步之遥!我们正面临着十余场从未经?过的战争!   内容简介 - 相关信息 -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内容简介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②》目的在于以案例形式进一步解剖新帝国主义的操作手法和技巧,浓缩成了本书的十余场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战争。   美国将会如何乘中国之?挑起战争呢?我们的“危”有三,第一、资产泡沫化,第二、经济停滞化,第三、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恶化我们的三大危机。   首先说的是美国新近发动的汇率大战。到底美国对中国的汇率大战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那就是挑起资产泡沫!不妨看看泰国、越南、香港和日本历史上遭遇的泡沫大战模式。   汇率大战除了打击我们的出口,实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实目的是要我们重蹈日本模式之覆辙,逼迫我们开放金融市场。美国在泡沫大战中对日轰炸的三部曲,如今在中国只差半步就完成?部署。   至于美国拿丰田开刀的贸易大战,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要解决美国的失业人口问题,完全无异于一场美国版《潜伏》。   我们天天叫嚷着“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可是,所谓的气候变暖,其实就是欧美的一个惊天大阴谋、一场气候大战。而我们却荒谬的落进了新能源的“大跃进”陷阱,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的环境污染将遗祸我们的子孙万代,而欧美则得到了绿色环保。   用炮舰换通商?太愚蠢了!现代东印度公司有着两只秃鹰,那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高盛、必和必拓和孟山都,它们对中国的侵略绝不亚于大末期的炮火硝烟,只是它们的手法翻新罢了。   最后谈的是美国的文化侵略,拿《孔子》和《阿凡达》做个比较,就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可以成功输出文化价值观。以《阿凡达》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侵略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第一部分   汇率从来就带着政治的标签   我在《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一书的最后一章,谈到了汇率的问题。汇率是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它不是我们教科书里讲的纯粹的人民币跟美元的比率。最近我们的学者发言都说,请美国不要把汇率问题政治化。那我现在告诉你,它就是要把汇率问题政治化,你想怎么样?或者换句话说,汇率这个东西从一出生那天开始,就贴着政治的标签。也就是说,什么叫汇率?在美国人看来,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叫汇率。谁才是汇率的最大操纵国?美国你天天指责我们,你才是最大的操纵国!   美国一直希望能够成为所有国家的老大,但要让其他国家俯首听命,它就必须要有一个敌人。在苏联成为它敌人的时候,整个西方世界非常好,所有信奉资本主义的国家都团结在美国周围,美国是一呼百应的。但是苏联倒了之后,美国人反而发现自己说的话不管用了,欧洲人有的时候不听他的了。所以从现在来看,美国以往用汇率作为武器向亚洲国家发起的攻击,是战术上的攻击。但是从它这次对付中国开始,那是一个战略转型。所谓的“中美国”的概念,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这个目的可能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是美国人高看你中国人一眼,而是它需要一个真正的对手。   日本曾经在经济方面也是美国的对手,而且日本在1985年的时候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我们今天是一样的。现在有人会说,我们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它应该会有点顾忌吧?那我告诉你,它更不会有顾忌。为什么?因为你是它的敌人,就像1985年时的日本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我讲这个吗?因为我们自己沉迷在大国崛起和最大债权国的幻影当中,沉迷在如果跟美国开战的话结果会两败俱伤的幻想症当中,沉迷在一个我们可以不顾其他国家的问题而随意出口的自由贸易的幻影当中,甚至认为美国的汇率大战目前是政治化了。我们完全误解了美国的用意,我们对美国的理解非常肤浅,还是在用我们中国人的想法去判断美国,这样到最后我们肯定会输。   首先,美国号召其同盟国来联合打击中国的汇率政策。可是我们呢,甚至还有点幻想,认为美国登高一呼,四方不会响应。不但内地媒体这么说,就连香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也这么说。那我告诉你,这是幻想。为什么?因为四方早已响应了。2009年9月20日,当我们的领导人参加纽约20国峰会的时候,在我们一如既往地向美国也向全世界表达自由贸易善意的时候,奥巴马发言了,说人民币必须升值,中国出口必须减少。在他发言之后,10月3日,七大工业国家在土耳其发表联合宣言,要求人民币升值。第二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度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11月13日,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国当着我们与会的国家领导人的面,要求人民币升值。11月30日,最后一个堡垒--欧盟沦陷,要求人民币升值。我请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刚刚讲的数据,各位都可以去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这回事。你会发现,除了非洲以外的其他大洲都支持美国。   到了2010年1月份,情况更糟糕。我们的媒体宣传说:我们首度超过德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国;我们的经济保八成功,领先全世界回暖;我们的失业人口只有2000万人。好了,欧洲各大报纸登出头版头条说,你看,欧洲经济为什么这么差?因为中国超过德国成为最大的出口国,因为中国通过出口使得自己的失业率下降,从而保八成功,领先回暖,但是欧洲人民却付出了沉重的失业代价。这个报道激起欧洲老百姓的同仇敌忾,他们恨死中国了。因此,如果你最近做个调查的话,从2010年开始,日本和欧美各国的老百姓对中国的印象是越来越差,就是因为这些负面宣传造成的。因此美国已经成功地通过话语权,掌控了全世界的民心,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一起来对付中国。   泡沫大战:美国的狙击正在上演   美国到底要如何发动汇率大战狙击中国呢?美帝国主义的狙击手法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我想最好从美国狙击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始说起,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点经验。   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习题,一个简单的算数。   按照一般道理来讲,一开始呢,亚洲国家是贫穷国家,一年只能赚1块钱,这1块钱有什么用呢?仅够温饱对不对?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富裕了,我们的1块钱变成了10块钱。按照教科书的理论,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应该做两个投资,5块钱投资在股市跟楼市,另外5块钱先放在银行作为存款,准备投资实体经济。什么是一种理想的状况呢?那就是我们投资到实体经济的5块钱先变成了10块钱,股票、房地产呢刚好来反映这个基本面,所以也从5块?涨到10块钱,整个社会财富变成20块钱。然后呢,实体经济的10块钱再创造更多的财富,变成了20块钱,虚拟经济呢,也是20块钱,因此我们的财富就变成40块钱,多么完美呀!按照教科书理论来讲的话,这就是我们中国甚至亚洲其他国家所应该追寻的经济成长模式。   那我问你,如果真的这么理想的话,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而言,或者以亚洲这么多国家加在一起而言,如果都按照这种模式来成长的话,那不就超过美国了吗?美国的经济增长很差的,才2%,如果亚洲国家结成一体,每一个国家都以10%的速度增长的话,那整个亚洲加在一起,对美国是多么大的威胁?你再设身处地地想一下,连郎教授这两把刷子都看得懂的问题,你觉得美国人看不懂吗?如果美国人也看得懂的话,你觉得美国人会做什么?美国人是雪中送炭还是落井下石?抑或是乐观其成?你告诉我,他们有什么理由看我们亚洲国家成功?所以他应该怎么做?我认为美国不应该让这个事情发生,因为对他威胁太大了,他应该挑起资产泡沫。   泡沫大战即将开打,我们根据前面的例子再说下去,我们?中的10块钱做两个投资,5块钱投资在股市跟楼市,另外5块钱放在银行准备投资实体经济,加在一起就是10块钱。那就是在你准备投资5块钱到实体经济的前夕,他们立刻先拉抬你的楼市、股市到15块钱,而你这个时候还没投资实体经济呢,还是5块钱银行存款,所以你看,加在一起也是20块钱,表面上看起来和前面说的是一样的,你也以为你很富裕,因为你是愚蠢的人,才以为你很富裕。你知道下一步是什么吗?那就是你看到赚钱这么容易,你什么事都没有干,连实体投资都还没有,你就能够赚到15块钱,干脆我把银行的5块钱存款也拿去投资股市、楼市算了,因此股市、楼市便成了20块钱。我何必拿这个5块钱开工厂,太辛苦了,每天生产,每天忙到12点,忙得要烦死了,干脆我不投资实体经济了。好,那么你就没有成长了,因为你没有了实体经济。再下一步是什么?各位猜一下,打破泡沫,让你变成多少钱?变成5块钱,又回到原来的水平,因为你根本没有实体生产,这么多年,实体投资还是个零。最后你发现,这就是你的结果,你不是40块钱,你还是5块钱。   美国对日“轰炸三部曲”,只差半步就在中国完成了部署   第一,我们首先谈谈如何利用股指期货/期权赚钱。   股指期货怎么?钱--首先,摩根士丹利找到日本保险公司,然后跟他商量:你看现在日经指数是100点,要是下个月是120点,我就给你20元,要是150点,我就给你50元,依此类推,不封顶,反过来,要是下个月是60点,你就给我40元,依此类推,也不封顶,你愿不愿意跟我赌一把?日本人一听就笑了,傻瓜,日经指数还会跌成负数了?实际上那不就是我盈利是无限的,而亏损是有限的。而且,日本人觉得摩根士丹利肯定是疯了,日经指数还需要赌么?肯定是一路上涨啦!所以,日本人说要赌就赌大的,就这个合约签一万份,而且签上一年怎么样?摩根士丹利说:好,但是每笔合约我要10元手续费。日本人说:成交。   摩根士丹利当然不傻,他们签完这单生意就立刻回美国和欧洲,和高盛等著名投行联合行动打击日本人。他们说什么呢?日本人疯了。一批资深研究员发表重磅报告指出:日本的实体经济只是表面上在高速增长,但很显然,它增长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股市的膨胀,更重要的是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实体经济和各种制成品的毛利在迅速下降,剔除房地产和金融投机的收入,日本一些企业的真正利润甚至已经不如20世纪70年代。显然,这些国际投行是要制造一种恐慌和怀疑的情绪。   然后以高盛为首的投行带着这份报告马不停蹄地找到世界各地投资日本股市的基金,就问一句话:难道你不担心你在日本投资的安全么?所有的基金经理看完报告的结论都是:当然担心,我想对冲风险怎么办呢?这些投行说:没事儿,我们做这个生意好不好?你看现在日经指数是100点,要是下个月跌到60点,我就给你40元,依此类推。反过来,要是下个月是120点,你就给我20元。当然由于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每份合约只要买就立即先送给你5元。基金经理就算了一笔账:还能对冲自己手里的股票组合风险,还能免费捞到钱,划算。   与此同时,无论最后日经指数是多少,因为这两个赌局刚好对掉。假设日经指数由100跌到了60,那么日本人赔给美国投行40元。而美国投行刚好拿这笔钱赔给基金公司,所以根本不亏。但是美国投行参加了日本人的赌局收了10元,而美国投行要求基金参加赌局,所以付了5元,美国投行还赚了5元。只需要把发行规模不断做大就能财源广进。   日经指数看跌期权怎么赚钱--和前面的例子类似,美国投行说:你看现在日经指数是100点,我们来参加你的赌局,美国人赌股价跌,日本?你赌股价涨。是不是?怎么赌呢?美国人说由日本人坐庄,我们一参加赌局就给日本人10块的入场费,不管我们玩不玩,入场费都是日本人的。如果指数涨到了100点以上,我们就不玩了。如果从100点跌到60点的话,日本人就赔我40块。如果100点跌到30点的话呢,日本人就赔我70块。   这些投行又找到了基金经理这么告诉他们,你看现在日经指数是100点,你来参加我的赌局,你赌股价跌。怎么赌呢?你一参加赌局就给我15块的入场费,不管你玩不玩,入场费都是我的。如果指数涨到了100点以上,你就不玩了。如果从100点跌到60点的话,我就赔你40块。如?100点跌到30点的话呢,我就赔你70块。   这两个赌局刚好对冲掉。假设日经指数由100点跌到了60点,那么日本人赔给美国投行40元。而美国投行刚好拿这笔钱赔给基金公司,所以根本不亏。但是美国投行参加了日本人的赌局付了10元,而基金公司参加美国投行的赌局付了15元,美国投行还赚了5元。   第二,融资融券制度就是打压股价的必备武器。   首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买呢?因为日本之前一系列的金融开放使得基金这时获得了一个免费的提款机。什么提款机呢?首先,日本1987年批准了类似我们的融资融券的制度,这样,这些基金可以跟日本券商借股票过来卖股票。举例而言,你向日本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用今天100元价格卖掉,明天等股价跌到了60元,你再买回这张股票还给日本券商。由于你是100元卖的,60元买的,所以你就赚了40元。而如果大家都这么干的话,那股价就会应声滑落。所以融资融券制度就是打压股价的必备武器。   第三,外资必须成为交易所会员才能操作融资融券。   请注意如果东京交易所1987年不批准外资券商成为会员,他们就不会有这种资格操作融资融券,因此也就无法打压日本股市。   实际上,图3-2就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的作用描得最清楚了。三个灰度字表示出来的都是海外推出了日经指数期货或者期权,第一次是在1986年9月的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第二次是在1990年1月摩根和高盛等美国投行在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OTC)推出日经指数看跌期权,第三次是在1990年9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日经指数期货及期权。第一次是将近20%的下挫,第二次是将近30%的下挫,第三次是将近40%的下挫。   而这之前的1987年摩根成为大阪交易所的会员,同时摩根获批成立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随后的1988年大阪交易所推出日经指数期货,1989年大阪交易所推出了日经指数期权。从而为摩根等在日本国内布局铺平了道路,你看很巧合,这三个时间点都恰好对应了日经指数大涨,实际上,他们就是要把日本国内做得满是泡沫,然后才能反向做空,这样才能玩儿转上面提到的“提款机”策略。当然,随着日本股指的崩盘,购买了看跌股指期货和期权的美国投行和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   伴随着“日经指数看跌期权”从1990年1月开始上市热销不到一个月,日本股市就已经彻底地土崩瓦解了,那种争相抛售的景象如同末日来临一般。   所以,我们离日本当年还有多远?也许只有半步。对照日本股灾的“炸三部曲”:第一,我们在2010年3月31日开始了融资融券;第二,2010年4月1日号开始股指期货的交易;第三,我们还不允许外资券商成为交易所会员。因此,美国必须透过各种办法,逼迫我们开放外资成为交易所会员。只要我们再稀里糊涂后退半步就会落入狙击圈,这才是盖特纳和奥巴马的可怕之处。   汇率大战:美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如果各位读者都看懂了的话,你们认为美国逼迫我们人民币升值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明明知道我们很难让人民币升值20%!其目的就和当初?付日本一样,拿着农业和服务业说事,他们就是拿着人民币汇率说事,其实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我们开放金融市场,允许外资成为交易所会员,以完成轰炸我们的第三部曲,因为我们从2010年3月31日开始了融资融券,2010年4月16日开始了股指期货。   2010年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结束了两天访问印度的行程后,本应直接返回美国,他却突然改变行程,临时到访北京,在首都国际机场贵宾区与中国副总理王岐山,开了一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议”。中美双方都分别发表了语焉不详而且是避重就轻的声明:   那么,盖特纳究竟获得了什么呢?跟?国达成如此的默契?我们看看海外的人民币汇率就明白了,也就是所谓的海外一年期人民币兑美元的远期汇率(见图3-3)。   这个图越往下,一美元能换的人民币越少,所以越往下走,人民币的汇率越高。那么,大家看到的这个一路往下走的趋势,就是所谓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虽然我们国内的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大变动,但是海外的市场因为是给华尔街的金融炒家自由交易的,所以这些炒家如果觉得人民币会升值,这个曲线就会往下走,很明显,自从美国对中国施压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就非常明显。   可是神奇的就是2010年4月8日,王岐山在北京会见了美国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远期汇率收盘价6.61,其后人民币就开始贬值。远期人民币为什么要贬值呢?因为华尔街认为,美国已经取得了美国想要的东西了,因此人民币不需要升值了,甚至贬值也无所谓了,美国人到底得到了什么?   连奥巴马的表态都非常客气,2010年4月13日奥巴马与胡锦涛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的间隙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会谈。“总统重申了他的观点,就是中国迈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汇率机制,对全球经济持续、均衡复苏非常重要……”奥巴马政府首席亚洲事务顾问杰夫·巴德(Jeff Bader)表示。同一天,盖特纳更是?天荒地说什么呢?“中国转向灵活的汇率形成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否调整汇率政策是中国政府自己的选择。”   可是你看看国内外的主流学者,却比奥巴马和盖特纳还凶,一边倒地认为要人民币升值。其中比较值得我们关切的是央行货币委员会的两位学术委员--李稻葵呼吁人民币小幅度升值,而周其仁呼吁一步到位。   问题是美国人为什么这么照顾我们呢?杰夫·巴德补充的话提醒了我们:奥巴马还就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壁垒“表达了关切”。盖特纳怎么跟美国国内表态呢?他说:“美国政府将力促中国政府开放市场,并秉持公平交易规则。”   那么,我们究竟答应什么了呢?2010年4月13日消息,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第一,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积极利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善退出机制,而且明确说支持A股上市公司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换句话说,我们允许外资名正言顺地收购中国企业,再在中国资本市场高价套现。   第二,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换句话说,允许外国企业直接在国内上市圈钱。   第三,总投资(包括增资)3亿美元以下的完全交给地方核准。换句话说,外国企业可以一步步地增资最终实现控股。既然外国企业都可以在资本市场公然翻云覆雨了,那么华尔街的金融炒家直接成为中国交易所的会员还远么?要知道,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券商已经是合资企业了,比如高盛高华、瑞银证券、华欧国际、瑞信方正?中德证券、海际大和、华鑫证券等。虽然这个还只是意见,还没成为正式的细则,但是这样增资会是什么后果呢?   不过,这个《意见》已经清楚地说明我们中国即将对外资开放资本市场,也就是只差半步就完成了第三部曲,这半步就是合资券商还没有获得自营业务牌照,就是说他们还不能拿自己的资本对中国股市上下其手,而纯外资的金融机构目前也不许成为交易所的会员。然而,我们不要忘了,狙击日本的“轰炸三部曲”在中国完成组建,这才是美国人真正的目的。   为美国车开道:美国版《潜伏》最真实上演   2009年,随着电视剧《潜伏》的热播,社会公众对谍战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潜伏”成为当年最为风行的流行词汇之一。然而,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想到,“潜伏”与谍战并非只是电视剧中的历史题材,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谍战身影更是频频闪现。巧合的是,就在《潜伏》令国内观众欷歔不已的时候,一场在美国上演的真实版《潜伏》大戏已经拉开了帷幕。这出谍战戏将刚刚兴冲冲地登上全球汽车销量霸主位置的日本丰田公司推到了火山口上。那么,这出真实版的《潜伏》是如何编排的?谁又是美国版的“余则成”呢?   第一步做什么?物色人物,一定要找到一位肯真心为美国政府卖命的人,这个人就是比勒。美国政府觉得这个人是可造之材,因为他看起来既不像间谍,也不太聪明,而且他长得还有点儿像马英九,看起来很诚恳而且很厚道。但是他其实是个聪明绝顶、具有超高能力的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怀。美国政府找到比勒以后,把他送入福特汽车的“黄埔军校”--青年领军诉讼律师训练团。福特每年在全美范围内,大概只物色16名汽车律师进入它的“黄埔军校”,比勒就是其中之一。比勒在他律师生涯的早期阶段,打赢了众多复杂的商业官司,并成功地为福特应诉了多起案子,因此得到了福特汽车的赏识。福特将他送入“黄埔军校”之后,开始慢慢培养这个间谍。   然后进入第二步,1995年到1997年全面培养比勒,让他加入福特全球总部的法务部接受特训,而且让他亲自下工厂,全面了解汽?生产研发过程,然后再培养他如何把法律和汽车制造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他成为全世界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既懂技术工程研发又懂法律的专才。培养好了这么一个律师之后,按照道理来讲,应该留在福特汽车公司为其所用,对吧?不对,他们为了对付丰田,福特秘密地进行了第三步--准备潜伏。   从1997年到2003年,福特公司竟然让比勒滚蛋。这么好的一个律师,在前面两个阶段从来没打输过一场官司,人不但聪明伶俐,而且知识又非常渊博(当然我是指他对汽车知识非常渊博)。一个连战连捷的高手,福特竟然把他给炒鱿鱼了,你觉得合理吗?炒了?的鱿鱼,让他回到独立的律师行去做律师。而后呢,福特把很多案子交给这个律师行,并且指名道姓让比勒打官司。就在1997年到2003年这六年时间里面,比勒从来没有败诉过,因此他在业界建立了几乎无人可及的威名。可是这个律师行并不是福特公司的律师行,是一个独立的律师行,谁都可以找比勒打官司。而就在这几年之间,福特通过丰田信任的渠道,间接地告诉丰田的领导:你们丰田想在美国顺顺利利地卖汽车,并且不被消费者告吗?那么,你们就需要一个过去打官司从来没败过的好律师,你们好好找找看,应该有这种律师。所以丰田就开始找,找啊、找啊?找啊,找了那么多律师行之后,发现只有一个人每次都能打赢官司,这个人就是比勒。   所以在2003年到2007年,丰田公司聘请比勒当首席律师顾问,掌管丰田对外所有打官司的案件。因此,间谍计划进入第四步,比勒打入敌人内部,就像余则成打入国民党内部一样,窃取机密。   谁才是气温上升的真凶   读者们想知道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吗?经过这么几个月的调查,我想告诉各位读者,到底什么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首先我给各位看下面这幅图,这醴图是最近120年的全球气温图。从图6-3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气温是从1880年就开始上升的,到了1940年开始稳定地下降,降到了1975年,然后再上升。你晓得这次丹麦哥本哈根会议,这些西方国家说什么吗?他们说,就是由于你们发电厂排出太多二氧化碳,开车开得太多,坐飞机飞得太多,所以制造了二氧化碳,因此气温才上升。那我再请问这些西方的政客,你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汽车使用得多,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汽车使用得多?也就是我们工业化真正突飞猛进是在什么时候?是在1880年吗?还是在1940年之后?现代工业化的起飞基本上是在第二次?界大战之后。那我问你,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0~1975年的气温竟然是下降呢?而且不是降一两年,而是连降了35年?   在1975年之后,气温才开始上升,但是这个时候的气温上升幅度远远不及11世纪到14世纪的气温上升幅度。   那么问题就是--为什么气温会上升呢?按照我这些数据看起来的话,气温上升、下降其实很正常,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读者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叫《史前一万年》?再请读者看看图6-4,这是过去一万年的气温数据,气温上上下下很正常。和图6-4的最右边现在的气温相比,地球最热的时候,比现在热好几摄氏度,而地球最冷的时候,也比现在冷得多得多。气温就这样一直是大幅度地波动。我请问各位读者,一万年之前,你有汽车、飞机吗?你根本没有,可是这个时候的气温为什么比现在还要高很多呢?   所以整个地球这么长的周期当中,气温起伏不定,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根据现在的数据报道,最近十年来,气温是非常稳定的,甚至我都担心气温有儿下降的趋势,变得更冷了。那么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驱动?其实我们不要讲太复杂的理论,你们想都能够想象得到是什么样的因素驱动了气温。我请问各位读者,白天为什么比较暖和?有太阳。晚上为什么比较冷?没太阳。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你用屁股都能想得通的道理,还需要气候学家告诉我们吗?夏天中午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出去玩呢?因为太热,为什么太热呢?难道因为你开车开得多了?还是因为我们人类电厂多了呢?电视看多了吗?是这些人为的原因呢,还是因为太阳呢?当然了,是因为太阳啦!你看,连我?8岁小女孩都知道的,东英吉利大学的科学家却不知道。就凭这一点,其实我已经告诉你们答案了,那就是--真正驱动气温的是太阳。   1893年,英国的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先生发现,在小冰河时期,太阳没有黑子。什么是太阳黑子?你看太阳的时候,上面会有很多黑点点,叫做太阳黑子。如果太阳黑子多了,就代表太阳活动更猛烈了,太阳更热了。如果太阳黑子少了,或者太阳黑子没有了,就表示太阳活动更弱化了,因此地球气候更冷。所以,太阳黑子就是欧洲历史上用来测量天气暖或者寒的标准。黑子多了,太阳活跃了,因此天气就热了;黑子少了,太阳不活跃了,因此天气就冷了,就这么简单,这叫做“太阳黑子说”。   王传福的电池:一个天上的神话   王传福也想抢话语权,他也想通过一些对电池的概念的炒作抢夺话语权,但是我想他抢不到,但他抢到了中国首富的宝座,这也不错了。最?《福布斯》的百富榜,王传福也没有跌出前五。那么就王传福引以为自豪的所谓电池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   西方的或者日本的所有有关电动汽车的资料,网站上可以查得到。可是王传福这个电池资料,却查不到。王传福这个电池,按他的说法,包括比容量在内的各方面指标,在国内来说应该还算是可以的。但是目前我们没有看到真正的车在外面跑,这就是关键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汽车喷水式发动机。成都威特、一汽无锡、广西玉柴在实验室里面设计的原型发动机的指标参数呢,基本都符合国际水平,可是就是不能商业化。一批量生产,品质就?控。所以讲到王传福这个电池,我看结果差不多。   据说他已经交了100辆给深圳出租车试运行了。现在也就是政府采购、大集团合作。这样做应该说是对的,先在局部范围里面,出租车啊,公交车啊,做一些尝试。但是100辆出租车的试运行结果还没出来,如果这时候大规模普及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我的感觉就是比亚迪这家公司啊,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换句话说,是听得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且比亚迪特别喜欢炒概念,譬如说,哎哟,巴菲特买它的股票,哎哟,戴姆勒跟它合作。国家的项目它基本都不参加的,像2009年年底全国十大汽车联?,它没参与,国家的一些重点的“863计划”,它也不参与。它摆明自己做自己的,所以我们对它的技术不是很了解。很多人甚至在怀疑比亚迪是否拥有这种电池的核心技术。   欧美、日本的这种电池技术,网上都查得到,这是公开的信息,因为它们非常注重专利,因此就非常注重文献的发表。有人在网上这么查过?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在美国有多少多少专利。可是有没有查到比亚迪的?没有,所以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所以这里面也有一个陷阱,就是所谓知识产权的陷阱。现在有很多担心,担心新能源汽车是不是会像中国的DVD产业一样,几亿几十亿砸进去了,最后发现产业标准,包括核心技术是人家的。人家先发制人啊。   我觉得这是一定的。你要想象到,今天什么叫做电动汽车行业?那就是个杀戮战场啊。如果连我们这种水平的国家都知道它是下一代的汽车的话,你觉得美国会不知道吗?如果它是下一代汽车的话,美国现在要做什么事呢?就是在各个制造的环节上面取得所有的专利权,譬如说转基因稻米。我们后面的章节会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当然可以做转基因稻米,但是要经过59项专利,这些全部被美国掌控。那如果新能源汽车是这么重大的一个新发明的话,是下一代汽车的话,你觉得美国会不控制这个专利权吗?它肯定要控制的。   就是对于普通发动机汽车而言,我们也没有核心技术,对不对?否则我们大部分的汽车厂何必和外资合资呢?核心技术的所有专利都在别人手上。那么新能源汽车呢?包括这个电池,结果也是一样的。王传福的这个新能源汽车电池,现在国际通用的叫磷酸铁锂电池,他把它称作一个什么“铁电池”,他自己定了一个名字。   这个磷酸铁锂电池,国际上在打官司,官司还没有尘埃落定。什么官司呢?就是得克萨斯州大学和它商业授权的加拿大魁北克水利公司指控?国的著名电池制造商高博能源公司侵权。这个诉讼案现在还没打完。但是王传福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明确表态说,这个专利到底属于谁呢,我们还不知道,官司打完之后,专利是谁的,我们就买谁的,专利费就交给谁。那也就是说,他所谓的铁电池本身并没有专利,不然你何必买专利呢?搞了半天都是欧美的技术、日本的技术,就是这么简单。你只要听了王传福这么讲话,我们大家可以冷静思考一下,原来这就是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真正水平,利用别人的专利搞了一个电池,电池要交大量费用给别的国家当专利费,然后像过去那些合资企业一样,把汽车组装起?,放个电池取代发动机。然后到那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生产的电池、电动汽车,所有的技术、所有的专利,还在别人手上。这就是我们干的蠢事。   高盛:概念和麻烦的制造者 - 第一部分 -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高盛:概念和麻烦的制造者   迪拜危机的背后,隐性的权力和关联很值得探究。迪拜危机,是不是高盛和奥巴马政府的国际阴谋呢?它们可是一起的。为什么我说高盛在其中是一个推手呢?因为这一次第一个跳出来对迪拜债务实施延期的就是日本的三井银行,这个银行的大股东之一就是高盛。它站出来,虽然是延期半年,但是它传递了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什么呢?我给你的半年时间是最后的期限。这就表示迪拜没有钱了,对不对?那么其他银行就会逼债。这个时候,欧洲的银行,比如说汇丰银行等等,它们就全力地来找迪拜要钱。高盛它要得到一个什么效果呢?就是让汇丰它们疲于追债。它自己手中的这一把尖刀,除了要刺向中东的石油外,更重要的就是打击欧元区的经济。你们可能会问,都催债,都要钱,三井也要钱,汇丰也要钱,为什么就能打击汇丰呢?因为汇丰在迪拜的投资,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160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还有大量的没有暴露的部分。而高盛跟汇丰是老冤家,每一次汇丰出现问题,高盛所谓的名牌分析师都会第一个跳出来说,它有多少风险,要计提多少,会对它有多大的影响等等。   高盛这种银行,它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就是事先布好局,过一阵子才开始狙击你,从中获利。它就是这么一家公司,非常可怕的。它怎么做呢?它事先卖空,包括汇丰银行、迪拜世界。什么叫卖空?就是我今天向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用今天的价格100块卖掉,等明天的股价跌到70块,我再买回来还给证券公司。我是100块卖的,70块买的,我就赚差价。所以高盛卖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赌股价跌。它一定会事先卖空一大堆股票,然后突然发布坏消息,导致股价大跌,它就大赚一笔,这就是它干的事情。   所以你看高盛发布的这个消息就很有意思。高盛经常发布消息,每次发布消息之后,它就会有一系列跟上来的动作。但是高盛在美国不敢乱来,它只敢在亚洲、欧洲和中东玩,因为这些国家的金融水平普遍很差,而且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监管。   但是,面对这一次迪拜引起的欧元区的问题,比如说希腊的债务危机,高盛没有直接跳出来,它?让南非标准银行出面。这个银行我们之前很少听到,但是这一次它跳出来了,说希腊跟爱尔兰等国可能会因为它的债务问题退出欧元区。这个是很可怕的。为什么我说高盛是在操纵?因为高盛是中国工商银行战略投资的最大股东,现在依然持有中国工商银行133亿股股票,而中国工商银行同时又持有南非标准银行20%以上的股份。当初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就是高盛做的首席财务顾问。这一次南非标准银行站出来一说,欧洲人马上就受不了了。然后他们循线一追,发现中国工商银行是南非标准银行的大股东,开始怀疑中国了,然后又开始制裁中国了。这就是我们?国人愚蠢,帮高盛做替罪羔羊。   从钾肥看世界在谁的股掌中   各位读者晓得必和必拓这家公司多有影响力吗?我念一段话给你听:铁矿决定了钢铁工业的成本,铝矿决定了铝的成本,而钢铁和铝几乎决定了?筑、汽车、飞机、火车等等几乎所有工业制成品的成本。工业占了中国GDP的43%,工业总产值一共是40多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只有13个行业。这13个行业里面不受必和必拓直接控制的只有3个行业。也就是说,13个行业里面有10个行业是直接与必和必拓相关的。   中国的农业占了GDP的11.3%,而农产品的价格取决于农业机械、燃料和化肥的成本。只要控制了钾肥,就控制了全部的化肥。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复合肥料都离不开钾肥。而在中国的化肥里面,钾肥的自给率不到30%,而且中国缺钾耕地的面积已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6%,因此,只要控?钾肥,就能控制中国农产品的价格。我再请问各位,是谁在控制钾肥?目前是其他的公司,但是必和必拓已经积极筹划进入这个市场以便控制中国的农业。   也就是英国跟澳大利亚完成合并之后的必和必拓,既控制了中国工业13个行业里面的10个行业,又积极筹划控制中国的农业。我以前也没太注意这家公司,只是发生了福克兰群岛的事件之后,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才知道。这叫什么?这叫新帝国主义。过去的帝国主义要通过船舰炮弹、劳民伤财的方式才能占领殖民地。我现在发现,今天的新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的花样却是翻新了。   英国这一次和阿根?在福克兰群岛对峙的局面,不就是我们大清王朝时期发生的故事吗?东印度公司想跟中国做贸易,不就是通过英国的军舰强迫我们五口通商吗?各位还记得吗?对付阿根廷呢,又是现代的东印度公司必和必拓在后面。它为了开采石油,所以又召集了英国的舰队,组织远洋舰队前来征服阿根廷。大清王朝的故事不断地重演,不过它的利益都归于谁呢?归于东印度公司,而必和必拓就是现代的怡和洋行,从而继承了东印度公司的灵魂。   各位读者记不记得,就在2009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中国的钢铁企业协会和铁矿石供货商谈判,一个叫做必和必拓,一个叫做力拓,一个叫做巴西?淡水河谷,其中必和必拓?铁矿石占了40%,比例最大。2009年谈判的结果是,它们只同意降价33%,而我们的钢协一怒之下就不谈了,决定用现货价格进货,而不签长期协议合同。长期协议合同有什么好处呢?比如说签上一年的长期协议合同价格是100块,如果现货价格涨到了130块,那么就按照长期协议的合同价格100块进货。如果现货价格跌到了70块,它就转成现货价格,就不根据长期协议合同了。因此对我们而言,只要跟它们这三大铁矿石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合同的话,我们可以根据长期协议买矿石,如果现货价格低的话,就直接用现货价格买矿石,这是对我们有利的。但这个可恨的钢协不谈判的结果使得我们的钢企丧失了签订长期协议的机会,我想请问钢协是谁给予你们不谈的权力,实在太可恨。就是我们钢协的这种谈判水平,使得我们的钢企在过去两三年亏损了7000亿元人民币。   可是从2010年2月份开始,三大铁矿石公司不同意了。它们说这玩意儿赔钱,它们不愿意干了。所以很不幸地告诉各位,它们决定要以现货价格为基准和中国谈判。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过去通过哪个价格便宜就买哪个货的有利条件,被三大铁矿石公司给剥夺了。这其中呢,就有必和必拓。必和必拓的可怕地方是什么呀?它的可怕就在于,一步一步地紧紧掐着我们的喉咙。我讲这个话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是什么呢?就是我刚刚讲的肥料的故事。我想用肥料的故事和各位谈谈,它是怎么控制我们的。   这家公司的真正目的是操控中国,我想跟各位念一段话:必和必拓在加拿大拥有超过10 000平方公里的钾肥的开采权;在埃塞俄比亚,拥有17000平方公里的开采权。但是我们中国的这些企业很有意思,对开采权兴趣是不大的,而是喜欢谈判。但是谈又不会谈,每次谈都谈个最高的价格出来。   一个这么不会谈判的民族还最喜欢谈判,而不喜欢釜底抽薪,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这么说?我给读者举个例子。两年前,加拿大的一位华人叫做周丹元,两次回到中国寻求帮助开发她的钾矿,但没有一个人对她感兴趣,也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前往加拿大考察周丹元的钾矿。她在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钾盐有限公司,控制了加拿大第二钾肥矿的勘探开采权,目前拥有380平方公里的开采权,而且还拥有其他地方的开采权,总共是4000平方公里,很好的一个矿源。当她和我们的国有企业接触时,我不知道为什么,国有企业对这个兴趣不大。我们国有企业最不会谈判还特别喜欢谈判,对于周丹元主动送上门来的东西看不上。最后,等到中国企业回过神来以后,已经晚了。你知道为什么回过神来?因为2010年必和必拓宣布,以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周丹元的钾肥公司。等到必和必拓收购了之后,我们的国企才说,完了,来不及了,这就是我们的水平。   阳光下的投毒:转基因的安全之患   读者记不记得2009年12月底的时候,我们粮油上涨了10%,怎么上涨的?是因为我们在2003年开放美国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的进口,从而淘汰了中国的大豆。只要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上涨,我们的粮油价格就上涨。我就在想一个可怕的故事,如果奥巴马想控制中国通货膨胀的话,除了控制粮油之外,你觉得他会控制我们CPI,也叫做消费者物价指数,那么他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奥巴马要选择CPI当中最大的一块--食品。食品占了整个CPI的34%,其中包括粮油,还有鸡、鸭、鱼、牛、羊、猪、蛋、乳等副食品,其中猪肉的比重就占了整个CPI的10%,当然还有大米、小麦等主食。再请各位朋友想一想,美国要如何控制中国副食品和主食的价格呢?首先谈谈副食品,要控制副食品的价格就必须先控制饲料,要控制饲料必须先控制玉米。因此在我看来,美国必须要打玉米大战。美国为了控制中国的CPI,它必须先透过大豆控制粮油,再透过玉米控制饲料,控制饲料之后再控制副食品的价格。那就可以掌控34%的CPI了。当然了,我们也承认,美国人比我们聪明得多得多。如果我都能想到,美国人必定这么干。所以我一直警告我们的政府跟我们的企业,还有老百姓,美国一定要展开玉米大战,否则他就不是美国。因为他们一定要打击中国的CPI,就这么简单。   中国的玉米最大的产地是黑龙江,5900万亩。那里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中国很多的饲料?厂,要求进口美国玉米。为什么呢?因为价格倒挂。之所以倒挂,是因为玉米收购价格上涨了,而饲料价格不准上涨,他们不赚钱。不赚钱的结果,他们希望进口美国玉米。为什么美国玉米便宜?因为美国政府打着发展玉米酒精的新能源旗号,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从而一年补贴30亿美元。   所以中国国内的加工厂商要求玉米进口,而真正掌控90%玉米的,就是我一再谈到的四大粮商。四大粮商掌控了90%的玉米,他们希望中国进口,因此目前我们是内忧外患,内有饲料淀粉等加工业者要求进口美国玉米,外有四大粮商通过美国政府给我们施加压力。只要一旦进?了美国玉米,美国就控制了饲料,进而控制了副食品的价格。   你们可能会想,我们拼了命就是不进口,那又如何呢?请你想一想,可能吗?如果我们坚持不进口,你觉得美国应该怎么做?美国政府就?该学习毛泽东思想,从敌人内部攻克敌人的碉堡,对不对?所以我们发现,在广西种植了1062万亩美国孟山都的迪卡007号玉米。我最近出的一本书《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就详细地谈到过美国政府通过控制大豆、玉米、棉花,进而控制中国物价的惊天大阴谋。但是美国如果只是控制我们的物价的话,情况可能还没那么糟糕,今天我想警告各位,情况比我想得糟糕。因为美国大豆、玉米和棉花都是转基因产品,转基因其实是一场阳光下的投毒事件,其危害绝不亚于三聚氰胺之于中国人的健康隐患!   难道这个投毒事件真的发生了吗?广西新闻网在2009年11月发布了一则新闻,广西医科大学承接了世界银行的一个项目,对广西19所高校的217例大学男生志愿者进行了米青.液的质量分析,最后发现有56.7%的大学男生的米青.液质量异常。你们听到这个数据之后有什么感想?   焦炭制衡矿石:一个最天真的想象   过去的一年,由于中国更多地关注“铁公机”的建设,所以钢铁的需求量特别大,而铁矿石的价格又如此之高,导致整个中国国内的钢企?获取铁矿石这个问题上“集体无力”啊。谈判又谈得不好,没有话语权,所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大家似乎很快就找到了一种新的路径,叫“焦炭出手,打击矿石”。我认为媒体和业界似乎有一种焦炭的幻觉,因为中国是焦炭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所以希望通过控制焦炭的出口,来影响全球的钢铁产量,进而影响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然后从铁矿石的供需关系上制衡这些矿业巨头,间接地增强我方铁矿石谈判的话语权。实际上,这是媒体和业界的一个美好想象,我们真是一个可爱的民族。不过很遗憾地告诉各位读者,虽然我们一直说中国是焦炭大国,但是现在?杀手锏转变成了一个被狙击的对象了,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所谓的杀手锏只是我们的良好感觉,我们从来没机会使用。因为从1996年到2006年间,中国的焦炭出口增长了14倍,但都是低价出口,并没有换回任何的好处。我们曾经想过,如果铁矿石不够意思给我们这么高的价格的话,我就还给你一个更高的焦炭价格来作为报复。不好意思,我们从来无法拉抬焦炭价格,因为我们没有焦炭的定价权。   我和各位读者作个比喻,你要用武器你得会用啊,你要开枪你得会开啊,不是拿着枪就能赢的。我再举个例子,你不要说焦炭了,稀土是不是中国特?的资源?结果呢,最贱价出口。为什么?没有定价权。所以今天我想讲一句话,全世界最可怕的是什么?就是定价权之战。我们铁矿石谈判为什么这么惨?因为没有定价权。换成焦炭呢?我发现我们的定价权也在慢慢地流失。我想给各位看一个图。图13-1的柱状体就是我们2007年到2009年的这段时间的焦炭出口量,而线条是出口价格。读者会发现我国焦炭出口量到2008年已经开始大幅下滑,2009年我们下滑的幅度大概超过95%,而我们进口增加了1200 %。这个节点是在2008年的八九月份。   你看好不好笑,当2009年我们增加进口的时候,你发现价格上升了。?我们以前一直出口的时候,价格很低。   我们再换下面一幅图,再看看原油的价格和焦炭的出口价格的比较。图13-2中左上的线条就是原油的价格,右下的线条就是焦炭的出口价格。我什么废话都不多说了,请各位读者自己看一下就明白了,原来焦炭价格是由原油的价格决定的。原油价格上升之后,焦炭价格跟着上升。当原油价格达到最高点的时候,焦炭价格还没有达到最高点,过了一段时间才达到最高点。也就是说,原油先行,焦炭滞后。因此,原油跌,焦炭也跟着跌;原油涨,焦炭也跟着涨。也就是说,这些外资,或者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已经通过原?价格完全操纵了焦炭价格。所以我们不但丧失了铁矿石的定价权,现在连我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武器--焦炭的定价权也拱手让人了。美国只要操纵原油价格,就可以控制我们的焦炭价格。   所以焦炭出手打击矿石完全就是幻觉。以前我们说中国是焦炭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图13-1已经很清楚地说明,现在中国焦炭的出?已经锐减了,而且开始变成进口国了,中国现在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焦炭进口国,所以焦炭就应该涨价了。有一个研究机构预测,在中国需求增长的推动下,澳大利亚焦炭的价格2010年有望从目前的每吨175美元上涨至每吨200美元,有一个15%左右的增幅。   铁矿石我们还有谈判的对象,虽然人家不理我们,但是起码还有个谈判的机制,虽然谈也没什么结果。但是你看,焦炭现在更惨,连个谈判的机制都没有,我们谈都没得谈,直接把我们焦炭的价格控制住。我再请读者想一想,玉米有谈判的机制吗?也没有啊。你会发现,玉米价格和石油价格也是挂钩的,因为玉米可以做酒精,酒精是生物燃料。美国现在搞的生物燃料,它跟石油之间有替代关系,比如石油价格涨了,他们就多用酒精;石油价格跌了,他们就少用酒精。因此酒精跟石油之间又形成一种互补关系。所以美国通过控制石油价格就可以控制玉米价格。大豆有谈判的机制吗?也没有啊。你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焦炭是没有谈判机制的,其实我们除了铁矿石有谈判机制,而且我们还不会谈之外,其他产品基本上都没有谈判机制。那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我们教科书里面讲的供需关系吗?根本不是,基本上就是华尔街控制的,通过各种方法来操纵。那么站在华尔街背后的是谁呢?那不就是美国政府吗?所以,就是说如果有谈判机制的话,起码还有谈的可能。没有谈判机制,就是《孔子》里说的那样,“给个话吧”。这就是可怕的地方。   《阿凡达》:一个我们尚且站不到的高度   各位记不记得《阿凡达》的主角?是一个残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军人。读者不觉得很奇怪吗?传统美国大片里的英雄,就算不?施瓦辛格这类的猛男,或者莱奥纳多这类的帅哥,也应该是《2012》里的那些又聪明又勇敢的好男人吧!为什么《阿凡达》里的主角却是一个身体残废的退役军人呢?有些人说这是因为只有身为弱者,才会同情和帮助拯救弱者。可是这怎么解释那几个与他并肩作战的人呢?你要注意,这些人并不是被说服或者感染而去搭把手的,而是出于本能的或者内心的、与生俱来的价值观,这就是基督教的救世精神。而且这种基督教精神在片子当中被更深化地演绎。各位读者记得圣母树、爱娃吗?圣母树掌控一切的生命。爱娃是谁啊?爱娃就是天主教里面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种西方宗教精神所塑造的大爱精神就是《阿凡达》这部电影塑造主角人物方面的第一个要素。   正相反,这个表面的弱者恰恰是最强大的人,因为他的意志最为坚强。比如学习意志,他是所有人里外星语言基础最差的,但是之后却是跟当地人沟通最好的。为什么?他在电影里一语道破:语言就是不断练习。也正因如此,他是第一个成功学习了全套外星人技能的地球人,并且通过了重重磨炼和考核。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在说一个人的故事--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身残志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最传神的地方是什么呢?《阿凡达》里主人公没有双腿,可是却?纵横驰骋,掌控制空权,成为幻影骑士,而现实中的罗斯福虽然身患麻痹,但却在七年的海军助理部长和十来年的总统生涯中,建设了世界上最有作战能力的海军,使海军成为美国谋求强国地位的有力“大棒”,为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凡达》里演绎的种种冷嘲热讽,罗斯福都没少经受。罗斯福所代表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这部电影塑造主角人物的第二个要素。   可是,罗斯福身上并没有太多的为少数民族打抱不平的影子,那么,这又是哪里来的呢?这都来自于美国知名的民族学专家,美国民族大熔炉政策的切身推动者--摩?根。他的《易洛魁联盟》开创了民族学这个学科,他的《古代社会》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科学界有关古代社会和社会进化的看法。   我相信各位读者朋友可能对摩尔根都比较陌生。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类学家。他在1846年的时候就进入到印第安人的一个叫易洛?人的部落,然后当他们的义子,在那边生活,一起玩,一起拜他们的神,参与他们的各种礼教、各种习俗活动。印第安人在美国混得是很惨的,他们等于是一个被上帝所遗弃的民族,美国白人欺负他们,骗他们的土地,骗他们的人,骗他们的钱,搞得他们一穷二白。摩尔根这个人的一生非常传奇,早年与志同道合的青年们一起组织了“大易洛魁社”,就专门给印第安人打抱不平,比如说打个官司夺回被诱骗出卖的土地啊,再比如说动员舆论界为印第安人的利益呼吁,筹款给塞内卡部落的子弟上学。摩尔根筹款资助的一个学生--艾利·帕克,学习能力非常强,也算?同时了解部落内世界和部落外世界的人才,所以他俩后来也结下了很深的友谊。这个学生呢,后来成为将军、被尊奉为印第安人的英雄。而电影《阿凡达》里呢?主人公是当地公主的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强,也算是同时了解部落内世界和部落外世界的人才,所以他俩后来也有了很深的感情。当然了,成为幻影骑士的那一刻,他也就成为当地人的英雄了。摩尔根所展现的就是美国强势文化之下这么样一个理解落后民族、帮助落后民族的人。这影射的不就是潘多拉的纳维人吗?《阿凡达》的主角也是被纳维人接受之后,成为他们的一部分,才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摩尔根溜代表的探索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投影就是这部片子的第三要素。   中国的这些导演,比如冯小刚,就说《阿凡达》这个故事,实际上在他看来很一般。他说得也对,也不对。《阿凡达》的故事元素,实际上以前都用过了,比方说《与狼共舞》、《最后一个武士》也是类似的故事,因此故事毫无新意。而且,卡梅隆导演在《泰坦尼克号》十四年归来之后用重金砸出潘多拉的3D瑰丽世界也不是个重点,这种砸重金的做法,在中国导演身上包括张艺谋等人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这都不是重点。其实中国导演的可悲之处包括冯小刚等人没有搞清楚的就是《阿凡达》的正灵魂就是让基督教这种大爱,加上罗斯福这种奋斗,再加上摩尔根这种救世情怀,帮助落后民族维护属于他们的大自然。我很担忧我们中国的导演看不到灵魂,而将注意力都放到了时尚的3D的话,那就太遗憾了,因为3D只是技术的空壳,没有灵魂。 <-- -------------------------------------------------------------- 书籍名称:郎咸平全集 作者:郎咸平 本书籍由网友“he_luke”上传 日期:2010/6/22 22:21:32 书本网 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 - TXT电子书免费分享平台 Web2.0小说网站,和好友一起上传、下载、分享TXT全本小说。 所有小说仅供试阅,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阅读全本请购买实体书。 -------------------------------------------------------------- --> " 小说下载尽在书本网 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